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宣扬佛法,听闻佛法有什么好处呢?

净界法师

    说:我们宣扬佛法,听闻佛法有什么好处呢?有潜移默化之功。

  什么叫潜移默化呢?

  上慧下天长老,讲一个譬喻讲得非常好,他说:听闻佛法,譬如草里的冬瓜,不见其大,但是日日在长。草中的冬瓜你每天去看,感觉不出它在大,但是它每天在长、每天在长。也就是说:我们不断用佛法的名言来熏习我们,我们的思想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变化,就转识成智,从意识分别心,慢慢的转成一种智慧的观照,改变我们的思想。

  我讲实在话,你的生命是由你的思想主导的,说是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很多人不知道一切唯心,那心有五十一个心所,到底是根据谁?就是遍习里面那个思想,你有什么思想,大概你的生命就什么方向。

  你看古人跟你讲几句话,他就知道你未来是怎么样的前途,因为你的话里面就渗漏出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影响你的愿望,你的愿望又影响你的行动,由观照力,产生誓愿力,由誓愿力产生行动力,最后影响你的结果。

  比方净土法门来说,很多人,净土法门他很重视念佛。其实我讲实在话,念佛跟往生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念佛他是一种善业力,一种无量光,无量寿强大的资粮力,他是一个功德法聚,但是不表示往生。往生是一种愿望,你心中愿意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是一种思想的改变,才能够感应道交的。

  佛号本身是没有方向性,一定要你的信愿来引导这个佛号,才能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你看《阿弥陀经》它一定是到愿的时候,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所以往生不往生,那是你的思想问题,你往生以后品位的高低,看你念佛功夫的浅深。你要把善业力跟正念力分清楚,往生不往生是正念决定的,但是品位高低却由善业力来主导。当然我们听闻佛法,就是开启智慧,转变思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十六 波离观身识

净界法师

    壬五、波离观身识

  优婆离尊者是观察我们色身的了别觉了功能,而破除六结来开显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而成就无生法忍。

  亲见成佛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踰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

  优婆离翻成中文叫上首,因为他出家以后是严持戒律,在僧团当中是为众中的纲纪,叫上首。

  这时他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是亲自随从佛陀踰城,踰城是指超越,越过了城池而出家修道。尊者在家的时候,他是做太子(佛陀)的侍者,所以太子出家他也跟着太子踰城出家。

  释迦太子出家以后,我们一般的说法是这样:须达太子是十九岁出家,经过十一年的修学,他是三十岁成道。从他出家到成道这十一年当中,我们一般是分二部分,前面的六年叫苦行外道,他依止的是苦行外道,他到了苦行林,修六年的苦行,他觉得苦行不是成道主要的因素,这时候放弃了苦行,然后修学了五年的禅定,就跟冥想外道修五年的禅定,通达了四禅八定。最后在菩提树下,他觉得禅定也不是成就圣道的主要因素,后来在菩提树下观察因缘而悟道。

  所以说,优波离尊者他跟须达太子出家以后,是先到苦行林,他亲自跟随佛陀有六年的苦行。在经典上说:释迦太子在六年当中每天是日食一麻,而且要成道之前他还看到如来亲自的降伏诸魔(主要是降伏天魔波旬)。释迦太子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观缘起的时候,即将成道的时候,这时魔王派他的魔女,用种种的诱惑来干扰太子,魔王再亲自率领魔军,以种种的逼迫来威胁太子。结果释迦太子入慈心三昧把他们调伏,调伏以后成就圣道,就到过去的苦行林,去度化他们这些外道,这时解脱世间种种的贪欲诸漏。

  这地方解脱的意思就是说:世间的五欲为什么叫解脱?五欲本身是无自性的,你爱着它五欲变成系缚,但是你心中能够不贪着,五欲对你来说就是解脱。

  这个地方讲到优波离尊者出家的因缘。

  持戒得果

    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

  修学过程:

  尊者出家以后他修学的特色,是秉承佛陀的广教戒法,二百五十条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整个性业和遮业都持得可以说是皎如冰霜,丝毫不犯。他刚开始是以戒法来摄受自己的身口二业,使令自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接着身心寂然,这地方讲到他的止观,用无常无我的空观来调伏心中的烦恼,而成就阿罗汉,这是讲他的戒定慧。

  尊者在整个僧团当中特色是,我是如来僧团众中纲纪,众中纲纪是说,因为尊者在整个僧团当中定位是审查持犯,处断轻重。在僧团当中比丘是不是有毁犯的情况,是犯轻犯重,是由优波离尊者来作审查,来作处断。

  如来亲印我这一念清净心,因为持戒来修身,以止观来调心,众推为上,以持戒来当作最为尊上。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现在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以戒法来摄受我的身口,使令身口在整个五欲六尘的境界里面,能够无所违犯而得自在;再用止观的法门,来调伏内心,使令内心能够通达无碍。所以身心世界一切通利,一切通利就是远离一切的过失,思惟第一。

  前面的满慈子他是说法,以说法来悟入真如本性,优波离他是持戒,持戒有二种功德:一、从自利的角度是断有漏业。我们来到三界是有它的业力的,但是这个业力到底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有佛陀知道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你看外道他就不知道什么是有漏业,你看他持五欲的苦行,持牛戒、持狗戒,用种种身体的痛苦,这个跟了生死完全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只有佛陀出世以后才告诉我们,什么是痛苦的因,什么是生死的因,这个是透过持戒来断有漏因。

  二、持戒能够使令正法久住。僧团能够如法的持戒,整个居士们就有很大的恭敬心,对整个三宝的住世,有它一定的功德。

  所以也能够因为持戒的关系,而能够悟入如来藏妙真如性。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要有一个法门来安你的心!

净界法师

    我们在修学止观圆通的时候,要注意二个原则,所谓开方便门示真实相。首先你要找一个方便门,你要有一个法门来安你的心。这个就每一个人不一样,比方说有些人的方便门就是拜佛,你要他持咒,他也持不好,你要他念佛他很难摄心,但他一拜佛他心就静下来,这个就是你的方便门。有些人它可以念佛念得很好,但是拜佛他会觉得很扰动,那拜佛就拜少一点,无所谓。

    所以刚开始你一定要去找你过去的方便门,这方便门不是一生二生的。我经常讲,我们不能够否定过去,你不可能跟过去切割的,因为今生的你,从《唯识》受熏的角度是由过去、过去、过去……有很多过去的你熏习才有现在的你。你从什么地方来?太远的地方我们不说,从近处来说,你是从过去而来。你没有昨天怎么有今天呢?你是从昨天而来,那你昨天是怎么来?是从前天而来。佛法讲生命是一个水流,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过去相应的法门。你看有些人他拜佛也不相应,持咒也不相应,他一坐下来整个身心世界当下寂静,这个就是你的方便门。你要找到你过去生很熟悉的那个门,你走起来事半功倍,这一点非常重要。

  找到方便门以后接下,不是就完了,你要示真实相,在方便门当中开显真实的道理,你要有观照的智慧。你看我们前面讲的尊者,有些尊者是完全注意自己的呼吸,有些人是整天讲经,有些人是整天持戒,方便是不同的,但是最后他回光返照的时候,正念真如的时候,从事相的因缘能够回归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关键点就是你要能够回光返照,最后的结果都是你要问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当你在注意呼吸的时候你要问呼吸,你从什么地方来?当你念佛的时候,你要问你自己,佛号从什么地方来?当你持戒的时候,为什么我能够持戒,持戒是谁?你为什么可以持戒呢?为么桌子不能持戒呢?当你讲经的时候,你要问你自己,讲经者是谁?

  整个《楞严经》的方向,就是你要回光返照,你就有希望开显真实相,那你要是心外求法,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我希望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第一个、你要找到你过去生中相应的方便门,你很熟悉的,你跟它一接触,你的心马上安定下来。第二个、找到方便门以后,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我可以持戒,为什么我可以讲经,为什么我可以念佛?你往那个方向找进去,你就能够找到我们众生本俱,诸佛所证的,所谓的不生灭心,这个就是你整个菩萨道的安住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十七 目连观意识

净界法师

    壬六、目连观意识

  目犍连尊者他是依止能观的智慧来观察第六意识知的功能。

  遇教发心

    大目犍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于路乞食,逢遇优楼频螺、伽耶、那提三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我顿发心得大通达。

  这一段是目犍连尊者出家的因缘。

  目犍连翻成中文叫采菽氏,因为采菽氏在佛弟子当中很多,所以加一个大,简别其他的因缘。

  目犍连尊者,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修学梵志外道,有一天我在路中乞食的时候,遇到三迦叶(三迦叶那时已经出家了) 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跟那提迦叶。

  这地方我们前面说过,有些地方是说舍利弗尊者遇到马胜比丘,马胜比丘为舍利弗尊者宣说如来因缘的教法: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一切法是从因缘生而因缘灭,从这个地方悟入了无常变化无我的道理。目犍连尊者听到了这因缘的胜义以后就发心。

  发心有二层意思:第一、他发起我空智慧之心。舍利弗尊者把这因缘的教法,回去转述给目犍连尊者的时候,目犍连尊者听到以后就证得初果,破了三界的见惑,所以可以说发起我空智慧之心。

  第二、发起出家修道之心。这时就正式的希望能够出家。

  因为这样的发心,对于身心世界就无所障碍,得到了大通达。

  这是讲到他从外道,转入佛法的一个因缘。

  蒙度证果

    如来惠我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我游十方,得无挂碍,神通发明推为无上,成阿罗汉。宁唯世尊,十方如来叹我神力,圆明清净,自在无畏。

  这一段是目犍连尊者出家以后的状态。他的出家剃度是怎么一回事呢?

  释迦如来是恩惠于我,使令我是袈裟着身,须发自落。

  我们一般,佛陀灭度以后的出家,就是白事羯摩得戒体。佛在世的时候有二种得戒体,一种是三皈,在佛陀面前受三皈依,而得戒体。但是另一个是特别的,就是这个人善根特深厚,遇到佛陀,佛陀只讲一句话,就讲善来比丘。就讲这四个字而已。佛陀看到这个人善根特别深厚,只讲善来比丘,这个人马上袈裟自然披身,须发自然脱落,都不用剃度,马上现出比丘相。目犍连尊者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善来比丘,非常少有。他等于是善根深厚,所以他是属于善来比丘,袈裟着身,须发自落的。

  他出家以后果然不负众望,在七日中就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他的特色是:目犍连尊者,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特别的强,见闻嗅尝觉知,那个知的功能特别强。

  他证得阿罗汉果以后,那个第六意识心,依止意生身遨游十方世界,得无挂碍。这地方讲他神足通的变化,他能够来去自如,小中变大,大中变小。所以他在神通的整个发明当中是最为第一的,因为这样的因素成就阿罗汉。

  不单只是释迦如来如此的称叹说我是神通第一,十方诸佛也都称叹我的神通是俱足四种功德:第一、我的神通是圆明的,我能够遍游十方承办佛事。他在整个空间上没有障碍。第二、清净,于诸境缘,他是尘点不染,他在显现神通的时候,对神通的法不会产生染着。第三、自在,他任运示现无有障碍,他心里想什么,往往都能够心想事成,没有任何的障碍。第四、无畏,他调伏魔碍的时候,心中无所畏惧。他的神通力俱足这四种功德,而得到释迦如来跟十方如来的赞叹。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主要是旋湛;旋,旋转。旋转这一念分别心,而为圆湛常住的心性,转分别心而为不生灭之性。心光发宣,以心中智慧之光明,显发宣流而成就神通的妙用。比方说,我要亲近一个污浊的水流,慢慢慢慢时间久了以后,就把污浊的水流转成清净光明的水,斯为第一。

  目犍连尊者的特色是神通,他整个方便门是神通。当然神通是一个因缘法,他当然要问自己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我有神通?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这样解释:

  从浅处来说:为什么有神通?在瑜伽师地论说有二个因缘:第一个、你的念力要强,所以神通往往是要有禅定,这个人专注力特别强。第二个、你要有点想象力,有禅定不一定有神通,有禅定你还得要修神通。在禅定的心中你要观想,你看到这个墙壁,你就观想这墙壁是如梦如幻的,我一定可以走过去,我一定可以走过去,我一定可以走过去,诶!果然走过去了,他要带点想象。

  在经典里面提到一个公案说:

  有一个龙王,他被大鹏金翅鸟攻击,大鹏金翅鸟整个翅膀展开要吃龙王的时候,那时候旁边很多阿罗汉看到,根本措手不及,只有目犍连尊者马上他显出神通,变成一个锅盖式的一种光明相把他盖住,把龙王给盖住。

  说你不是禅定而已,你那个心的想象力要特别的灵巧,特别的丰富,你在那紧急情况都能够想出一个保护的光明相出来。目犍连尊者他在过去的因缘当中,他那第六意识,他的念力特别强,想象力特别的丰富巧妙,所以他显的神通俱足了圆明、清净、自在、无畏,四种功德,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

  他在神通当中慢慢慢慢的能够会事入理,观察这神通的因缘当下,即空、即假、即中,而恢复到一念心性,最后成就圆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十五圆通之十八 火头观火大

净界法师

    前面是讲到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我们从心识开始观七大,讲到地、水、火、风、空、根、识,这当中有七段。

  辛四、观七大(分七:壬一、火头观火大。壬二、持地观地大。壬三、月光观水大。壬四、瑠璃光观风大。壬五、虚空藏观空大。壬六、弥勒观识大。壬七、势至观根大)

  壬一、火头观火大

  宿习多欲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这是讲到过去的因缘。

  乌刍瑟摩是一个比丘的名称,乌刍瑟摩翻成中文叫火头,他是佛教一个金刚护法神。这时他在如来的面前,合掌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前面的尊者都是坐着,然后再站起来礼拜佛陀,因为护法神他是不能坐的,身为护法神他是站在佛陀的旁边,所以他就直接合掌顶礼,没有起立的这个动作。他白告佛陀说:虽然我现在成就圣道了,甚至于已经成佛了(在后面的经文会讲到其实他已经成佛了,他可以说是乘愿再来)。我现在经常回忆我过去,在久远刧前,我还是个凡夫的时候,我这个人的习性就是性多贪欲,男女的贪欲这一部份特别的严重 (先讲出他过去的习性) 。

  遇佛授观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后来有一尊佛出世,这尊佛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叫做空王佛。空王佛在《法华经》有提到,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是同时在空王佛所发菩提心,修学大乘佛法。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这乌刍瑟摩比丘也不可思议,他跟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当时都是同学的。

  空王佛这时观察乌刍瑟摩这个比丘的特性,他就跟他说:多淫人成猛火聚。一个人淫欲心很重,经常生起淫欲的烦恼,这有什么过失?有猛火的过失。

  猛火的过失就是说,你在因地的时候起贪欲,叫做烦恼火,死了以后变成业力之火。业力之火会有什么过失呢?破坏我们的善根,伤害我们波罗蜜的功德,所有人天的功德都因为业力之火而破坏。这个地方先讲淫欲心的过失,第二讲到对治的方法。

  那应该怎么办呢?空王佛就教我,你要把心静下来。那么你应该怎么去观察呢?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你的方便门是什么呢?观察你身体的状态。说:淫欲是个火,这个火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是从百骸四肢而来,百骸就是我们身体全身的骨骼,四肢指的是双手双足。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你地水风都不观,你观火大就好。而我们身体有温度,诸冷暖气,你观想冷暖之气的变化。怎么观呢?你观察你欲心还没有生起的时候,身心非常的寂静,非常的清凉,但是你淫欲心的时候,这时候你的身心热恼,乃至于辗转增胜,就变成烦恼火,就变成一种猛火聚。这时候你要问它说,这个淫欲的火你从什么地方来?

  你不要被这境所转,不要跟着它走,当烦恼火起来的时候,你静下来,回光返照,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这时候神光内凝。

  他以前烦恼火一起来的时候,就跟着烦恼火转,这时候他就回光返照,慢慢慢慢的内心向内安住,向内凝聚,不断的观照,就能将淫欲的烦恼火转成智慧之火,我们说是破妄显真。把淫欲之火的相状而回归到一心的真如,由一心的真如再成就智慧之光,所以从那以后,诸佛就号我为火头。因为他在因地的时候就观察火大,而成就圆通,叫火头,是佛法的金刚护法。

  观成得果

    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罗汉,心发大愿,诸佛成道,我为力士亲伏魔怨。

  我在因地的时候修火光三昧,我专心的观察我身体的火大,包括我头部、我的脊椎骨、我的二手二脚等等的骨头,为什么会有很多温度的变化呢?然这温度的变化是从什么地方而来?这样子的回光返照,从迹门来说,证得我空的真如。证得我空真如以后,心发大愿,这时候感戴佛陀教诲的深恩,所以诸佛示现成道的时候,我都发愿要成为金刚力士,来护持正法,护持修行者,来调伏天魔乃至种种冤亲债主的障碍。这是讲到他自利利他的功德。

  结答圆通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销,生大宝焰,登无上觉,斯为第一。

  这个地方讲到他的本门。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是以如实的观察,我整个身心世界这个火大的生起跟变化。

  火大本来是没有,突然间有,又突然间没有。那这火大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又从什么地方而去?它从什么地方来,去的时候又到哪里去?从这个地方观进去,成就无碍流通。无碍是说他不再为欲火所障碍,流通是他知道整个暖触之性,其实就是我们众生本俱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我们温暖的火大,只就是一念心性的妄动而虚妄显现,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它也就自然消失,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合和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的假相而已,它就是一念心妄动的假相。

  因为这样子的观照,而回归到一心真如的时候,诸漏消灭,一切的烦恼都消灭了,生起广大的智慧光明,而成就无上菩提,斯为第一。

  乌刍瑟摩比丘,他是示现的金刚神。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为什么他就能够把这烦恼超越过去?

净界法师

    《楞严经》的法门,它就是一个转,转因缘之法而回到不生不灭的本性,这个转字是很重要的。有人说,修学大乘佛法很像在打太极拳,它就是把你的力量转到外面去,就是一个转字。

  古德说:调心之道,犹如调水。你看治水,大禹治水,水的力量那么大,你要去抗拒它,你就完了!你说:我的烦恼很重,我用佛号跟你拼了,最后二败俱伤。你怎么拼得过它呢?它是无始劫累积来的能量,你这佛号才念了二三年,它是你的熟境界,你的佛号是生疏的境界,你用佛号来抵抗它,你怎么是它的对手呢?

  你看那黄河泛滥的时候,你做堤防,再大的堤防全部被冲坏了,不能抗拒的!

  你的烦恼来的时候,你就是转识成智,回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而来?我刚刚本来没有烦恼的,现在有,一下子烦恼又没有了,那么烦恼又到哪里去?

  慢慢慢慢你会体会,哦!原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原来我的一念心性本来没有烦恼,达妄本空。

  一个人你要进步的快,你要完全的相信,你是本来没有烦恼的。你说:我本来就有烦恼,那就完了!你本来就有烦恼,那你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一再强调,要站在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这是大乘的思考模式。

  你现在学大乘佛法,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这个火大,乌刍瑟摩比丘他因地是怎么思考问题的,为什么他就能够把这烦恼超越过去?

  现在我们去学他们的思考模式,他观照的方法。我再讲一次,我们在调伏烦恼的时候,要站在一个本来没有烦恼的角度,来调伏烦恼。为什么有烦恼?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这个烦恼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它本来就没有实体的东西。我们在忏悔业障也是这个道理,你一定要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本来是没有业障的,只就是一念的妄动而因缘和合而有,我现在一念的忏悔,自然是可以消灭,烦恼障、业障只就是一念的因缘和合的假相。

  这是一个大乘佛法很重要的思考模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