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要有一个道来安住我们的心!

净界法师


我们之前讲一个公案:世间的圣贤之道。

孔夫子有一天带着弟子到匡地去游学,结果被宋人的军队围起来,这时候非常危险,这时子路很紧张,拿着刀子到处巡逻,但是他看孔夫子坐在地上弦歌不断,在那个地方弹琴唱歌,好像没事情发生一样。子路就很紧张说:老师啊!现在是什么时候,您老人家还在唱歌。孔夫子说:汝来,我于汝道。我跟你讲个道理,你先坐下来。孔夫子跟子路说:我这一生,避穷久矣,我一生一再躲避这个zai 难,最后还是没有躲掉;我一生求通也久矣,追求官位久久,能够为人民做事,结果还是没有作官,为什么呢?因为天命如此。

  他说:我现在再也不向外攀缘,我守住我的天命。他说:我的天命会有什么样死亡,什么时候活着,我自知我的天命是如何,外境是干扰不了我的天命,所以我不用害怕。子路听了以后,本来还半信半疑,果然没多久,宋人军队就向孔子道歉说:对不起,我们要找的是一个阳虎的人,跟孔夫子长得很像,我们认错人了,道歉以后就离开了。

  也就是说:其实所有的圣贤,他心中都要有一个道来安住他的心。

当然孔夫子的道是天命,那个不是很高,但是基本上还是有一个道来安住他的六根。

我们的道是什么?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相妄性真,外相是生灭的,但是真如本性是真实的。我们的道就比孔夫子的道更高。

它的意思就是说:弃生灭,守真常,我们现在的六根好像没有主人没人管一样,有人刺激你,你就跟他走,有人赞叹你,你就跟他走。所以我们的六根就像没人管的小孩子。那怎么办呢?你六根当中先要有一个道,在那个地方站,然后你就想办法往那个道走,不要向外,慢慢慢慢,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你就是先把六根里面的道建立起来,建立一个生命的人生观。

总而言之,观相元妄,观性元真,外在的相状都是一时的,不要太认真,你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功德,是你内在的心。所以你一个修行人,你一定要争千秋,不争一时,一个喜欢争一时的人,你没办法修《楞严经》。

守住真实恒久的东西,放弃一时的因缘。

什么是恒久的?你心中的道是恒久的,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是暂时的。你要先建立这样的观念,然后把那个道慢慢慢慢的增长,这时候六根就往内收,这时候能够慢慢走进六根的家中,这个就是所谓的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

  这段经文是回答阿难尊者,六根到底是生灭的,还是不生灭的?就在一念之间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遇到烦恼你要逆向操作,你不要跟着它走!


净界法师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人,可以说是穷尽一生的努力修学,主要的目标是达到临终的正念。

古人常说:千念万念,为了就是要达到临终的正念。

因为我们必须在临命终的时候,保持正念的状态,然后把佛号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感应道交。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虽然念佛,但是内心产生了贪念、产生了颠倒,其实这样是没办法往生的。所以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往生与否除了念佛以外,你内心的那种正念的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从这样的目标来看,我们平常的修学,除念佛以外,调伏烦恼就变成很重要。

  《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可以把调伏烦恼分成三种:

  一种是一种强力的压制修学者:就是我们有烦恼,但是没关系,我们安住在佛号,透过对佛号专注的念力,来调伏我们的烦恼,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刚开始我们都是这样做的,但是这样只是在事相上的专注的止,没有观行会有问题。因为你的烦恼是无始劫熏习所成,它是一个很熟悉很强大的势力,我们念佛法门是很生疏的,今生才修学很生疏的,你怎么去抗拒烦恼呢?你作不了主的。所以古人说:在事相上修学,是修道多辛苦,花了很多精神体力,效果并不好。所以强力的压制刚开始是可以,但是,不是一个究竟的方法。

  第二个就是善巧对治,这个人慢慢的知道无常无我的道理,观察我们心是生灭变化的。从无常无我的观照当中,开始去对治它,然后再把佛号提起来。这种方法当然比前一个好多了,他有理观的成分。但是从《楞严经》的角度,从圆顿止观来看,这样的对治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因为我们只知道从烦恼的作用,从烦恼的枝末上对治,我们不知道烦恼的根在哪里,就是这个草你把它除过以后,下过雨,经过几天它又长出来,效果也是不好。

  第三种是从根本上拔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烦恼,但是在面对烦恼的时候,我们处理的方式是不同。就以本经来说,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回光返照,正念真如。

  所以我希望我们修《楞严经》的人,遇到烦恼你要逆向操作,你不要跟着它走。你要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回光返照,你要照这烦恼的根。因为烦恼它是一个没有根本的东西,所以一照它它就怕了,你要顺着它走,它的势力就越来越大。

所以当我们回光返照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一个答案: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其实烦恼是没有自体的,它只是从清净的本性中所显现的一个假相,一种如梦如幻的假相而已。

所以当我们能够正念真如的时候,再把佛号提起来,这时候我们不是断烦恼,叫做转念念佛。先用正念真如的止观,来照见烦恼的体性是毕竟空的,然后再用佛号把烦恼转到佛号去,就是一个转字,你连断都不要断,因为它不真实。这个就是后来历代祖师所强调的禅净双修,先用禅观的力量把烦恼的根照破,然后再把佛号提起来,把烦恼的势力转过来,从根本上的破坏,从作用上的转变。

  这个大家要体会一下,我们待会讲到《念佛圆通章》,讲到耳根圆通的时候,要怎么会通,怎么禅净双修,详细观念到那个地方再详细说明。总而言之,本经的禅观,是有助于我们达到临终的正念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一)


净界法师


辛二、明结解无二决通次义

  结指的是众生一念的迷情,所产生的种种障碍;解是表示诸佛因为清净的观照所产生的解脱。为什么讲无二呢?不管是众生的障碍跟诸佛的解脱,都是同居于六根当中,障碍也是从六根所发起的,而解脱也是从六根所生起的,所以说,依照这种道理,佛陀来会通来决断第二决定之义。从结解无二的道理,来决断会通这个第二决定义,这科的大意是如此。

  (分二:壬一:正明结解无二。壬二、兼显六解一亡)

  壬一:正明结解无二 (分二:癸一、疑请。癸二、开示)

  癸一、疑请 阿难尊者他心中产生疑问而请示佛陀

  别求诘元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

  阿难尊者他白告佛陀说:世尊!你老人家前面已经详细的宣说,第二义决定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的众生无始劫来,有很多很多发业润生的烦恼,而这个烦恼是由六根所造作的,而众生的果报也是由六根来领纳。

  这第二义门已经道出一个我们生命当中,不管是因地的造作,不管是果报的领纳,六根都扮演重要角色。

  现今我在观察世间上一切的众生,假设要解除六根之结,如果它不能够了解这个成就结的根源,六根结的障碍是怎么生起的,它的缘由在哪里,我相信这个人是终究不能去解除六根之结。

  这段是什么意思?

  古德的批注上说:从阿难尊者的一段这样的宣说可以知道,阿难尊者他认为我们的障碍是在六根生起的,那么在求解脱的时候,应该离开了六根有另外一个地方是解脱的地方。也就是说,他认为六根是障碍的,而解脱应该是离开六根,另外有一个地方是解脱的。把障碍跟解脱分成二段,这叫别求诘元,阿难尊者这一段经文有这一点意思。他讲完这个意思以后,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引人合喻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

  世尊!我及楞严法会当中的凡夫还有有学声闻(四果以下,初果以上的圣人),我们目前修学的情况也是这个道理。怎么说?从无始劫以来,我们明了的心虽然熏修很多的戒定慧,但是也跟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是我们最初的一念不觉,产生妄动的那个攀缘心,我们叫俱生无明,俱生无明跟我们明了的心可以说俱灭俱生,剎那生剎那灭。

  俱灭俱生这个地方指的是什么呢?这一段指的是阿赖耶识,就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阿赖耶识。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破无明证法身之前,我们受着我们心中阿赖耶识这个有漏种子的引导。比方说,我们打坐的时候内心正念分明,但是我们还是一个凡夫,因为你阿赖耶识的种子还在,它随时会表现出来,它这个烦恼是在睡眠状态。所以它有时候是休息,叫做灭,有时候烦恼起来活动叫生,阿赖耶识的烦恼的相貌是俱灭俱生。所以说,虽得如是多闻善根,虽然我过去生有成就种种熏习佛法的善根,对佛法有这么一点信心,名为出家,在名称上已经是出家了,但是在内心状态犹隔日疟。有一种疟疾它的病毒是特别的坚固,你很难断除它的,你吃药只能够一天有效,一天没有效,今天发作隔天就好,明天又好隔天又发作。这病毒的根源没有彻底的拔除,惟愿大慈悲的佛陀,哀愍我们这些沦溺于三界众生,因为这些初果、二果、三果这些有学圣人都还没有完全解脱轮回,所以也都是沦溺于三界的众生。在今日身心当中,应该怎么去观察,我们身心世界这个结,这个障碍是从什么地方而来,而解脱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解脱?乃至于能够使令未来末法苦难众生,能够得此圆顿的法门,能够免离三界轮回之苦,而不再沦落三有之中。

  阿难尊者以隔日疟来比喻我们烦恼是有时活动,有时是不活动,六根当中有时候有烦恼,有时候没有烦恼,你拿它一点办法都没有,应该怎么办?

  阿难尊者把他修行的苦恼提出来。

  请佛开示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

  阿难尊者做了前面的宣说跟譬喻以后,把他修行的盲点提出来,有时候很相应,有时候不相应。这时候内心普遍跟法会大众,都以五体投地之礼,流下悲痛的眼泪,抬头仰望佛陀,心中充满了至诚之心,来期待佛陀做无上的开示。

  这一段阿难尊者的疑请,我们从古德的批注把它汇归成二点:

  阿难尊者到底在修行当中产生什么盲点呢?第一、阿难尊者他承认他是有善根,我多生多劫有善根,也出家了,有充分修学的环境,但是我不知道我戒定慧的强大功德力,要怎么对治烦恼,到底烦恼的处所在哪里?

  说:我承认有烦恼,但是六根、六尘、六识,到底我从什么地方下手去对治烦恼最有利?

  第一、他提出了修行的处所在哪里。第二、他修学的次第是怎么样,我找到了处所,我应该先对治什么,再对治什么,然后再怎么做,它的前后的次第是什么?

  阿难尊者等于提出了二点,第一个讲到修学的处所,第二个讲到修学的次第。可以说这一大科,佛陀就在回答这二个问题,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二)


净界法师


 
癸二、开示

如来正式的来开示(分二:子一、现瑞、子二、正说)

  子一、现瑞

佛陀在讲难信法门之前,他的习惯性都是会现出种种的瑞相。

  愍众摩顶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难顶。

  因为讲到断烦恼的处所跟它的次第,这从《楞严经》来说是很难、很难相信的圆顿不二法门。所以佛陀讲这难信之法之前必须有前方便。

  而阿难尊者提出疑请,跪在地上请佛陀开示以后,佛陀内心怜愍阿难及法会大众,乃至于凡夫跟有学之人,以及为未来佛陀灭度以后一切的苦恼众生,为修学大乘菩萨道做一个出世的正因,也将把这个法门做为将来的正法眼藏。

  正法眼藏意思是说,在末法时代是魔强法弱,邪知邪见的一个时代,但是在这个时代也是有宿世善根的众生而出现于世,他有这种善根遇到三宝的因缘刺激他的菩提心,他想要修学大乘的圆顿止观。这时候本经的法门,将可以给末法众生的他彻底的了解,在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所谓的根、尘、识当中,让他能够很正确的判断,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妄的,它能产生正确的取舍,这个就是正法眼藏,眼就是智慧的判断,什么是我们应该要放弃,什么是我们应该追求。

  这时,佛陀以阎浮檀紫金光手来摩阿难顶;阎浮檀,如来色身的颜色,翻成中文叫作胜金,颜色是超过一切黄金的颜色。

  佛陀每一个动作有他的道理,佛陀不会没事去摩阿难尊者的头顶。这个地方有生佛不二的道理,众生的真如本性,跟佛陀的真如本性是不二的。古德的批注说:除了这个道理以外,也有安慰鼓励阿难尊者的意思,去摸摸他的头安慰他一下,说:没关系,你的烦恼很重,但是这些都是虚妄不实的。

  感动十方

实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就在佛陀摸阿难尊者头顶的时候,这时十方普遍一切诸佛的世界当中,出现一个状态,就是六种的震动。

  六种的震动,我们分成二类来说明:

  一、动,二、涌,三、起。动、涌、起是表现它的形状。四、震,五、吼,六、击。震、吼、击是表示它的声音。动,上下震动,涌是除上下以外还有左右的摇晃。起就是很严重的上下左右震动,它是由轻而重。震、吼、击,它的声音也是一样,小小震动的声音到狮子吼的声音,到二山相击的声音。

  这个地方的六种震动,表示众生的六根当中,即将产生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众生一念的迷,我们不能够正念真如,向外攀缘而产生种种的障碍。佛陀以下的宣说法门,即将开显众生一种《大佛顶》之法,我们依《大佛顶》生起观照,就能够产生诸佛的解脱。震动就是从凡夫的障碍而震动转成诸佛的解脱,有这么一种变化的意思。

  诸佛现瑞

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

  在微尘数的如来,诸佛就其本所住的世界当中,从他的头顶现出种种的宝光,而这光明同时汇集在一处,在所安住的世界当中,这十方诸佛的光明先汇集在一个地方,然后再用这强大的光明来到祇陀林,来灌释迦牟尼佛的头顶。这时与会的大众看到这种情况,内心都感到非常的特别,过去所没有看到这种特殊的感觉。

  放光现瑞这段经文,其实它的表法有二段是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段、释迦牟尼佛用手来摩阿难尊者的头顶。这一段表示《大佛顶》之法是众生本俱的。你看阿难尊者什么事也没做,佛陀就摩他的头顶,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个知真本有,性德是本来俱足的,是我们把它忘失了而已,这段经文是表众生本俱。

  其次说:十方诸佛放光来灌释迦牟尼佛的头顶,这表示什么?这表示诸佛所证是佛佛道同。一个是从因地上的表法,一个是果地上诸佛所证的都是《大佛顶》。
  

这段释迦牟尼佛即将在六根的障碍跟暗钝当中,即将开显光明功德的《大佛顶》,所以先放光现瑞,来提醒大家注意这件事情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三)


净界法师

子二、正说


佛陀在放光现瑞以后,就正式的宣说(分二:丑一、诸佛同宣。丑二、释迦亲说)

  丑一、诸佛同宣

  诸佛宣说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

  十方诸佛显出种种瑞相以后,这时候阿难尊者跟与会大众,就共同听到十方世界的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同时的来告诉阿难尊者跟与会大众,讲到二件事情:

  染净不二

  生死结根

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

  善哉(善哉有赞叹勉励的意思)阿难!你想要了解众生的俱生无明,阿赖耶识当中那些有漏的烦恼种子,在六根当中不断的表现出来,在我们见闻嗅尝觉知的时候不断的现行,始令我们产生轮转的生死的结根,其实唯独在六根当中,更无他物。

  说我们心中有烦恼,烦恼到底是在哪里活动呢?其实就在你见闻嗅尝觉知的六根门头。所以我们六根里面一动,就一定带动烦恼,这个俱生无明它跟我们六根的活动,同时生起,同时消灭,你六根一动它也跟着动。所以烦恼的活动处所,就是在见闻嗅尝觉知,这当中有发业的无明跟润生,发业是比较微细,微细的攀缘心,总是想要到外面看看美好的世界,这个是很微细的,然后看了以后再产生润生,产生爱取,爱取就比较粗,整个攀缘心,整个爱取的烦恼都是在六根活动。

  这是十方诸佛告诉我们第一个道理。

  安乐解脱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你要再知道诸佛之所以成就无上菩提,乃至于能够快速的成就大般涅槃,菩提是就着智德来说,涅槃是约着断德,涅槃有哪些功德呢?

一、安乐,它是没有痛苦的;

二、解脱、它是自在的;

三、寂静,这地方指清净的意思;

四、妙常,相续不断。

这地方等于是说出了常乐我净,乐是安乐,解脱是我,寂净是净,妙常是常。诸佛常乐我净的功德,也是在六根当中所生起的。

  不二法门就是这个意思,烦恼的活动处所在六根,无上菩提涅槃生起的处所也在六根。我们从本经看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六根同时有二个东西存在,我们看到这段经文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六根门头当中,有很多盗贼,这是真的。你看,使汝流转唯汝六根,更无他物。但是我们六根当中有很多的主人翁,有真实的功德,你看安乐妙常也是六根,问题在哪里呢?问题是我们内心没有跟着主人走,跟着盗贼走,问题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这房子里面有好人、有坏人,二种人都有,但是我们习惯性跟坏人在一起,问题在这个地方。

  其实你的六根没有错,错不在六根,你说六根产生烦恼,从今以后六根全部关起来,那你就完蛋了!你该看还是去看,该听的还是去听,但是你在见闻觉知的时候,你要生起一个观照的智慧,把那《大佛顶》的道把它观出来,就是你心不要跟着烦恼走,跟着那个道。本经后面会讲到,那个不变之道,一个随缘之道,一个空观,一个假观的道,你要想办法在六根当中,把那个主人翁找出来。修行就是在你一生当中,看你能不能在六根当中——临济禅师说的:我们众生六根当中有一个无为真人,在六根中放光动地,只是我们当面错过,看看我们能不能把那无为真人找出来。

  十方诸佛的意思就是说,你六根同时俱足很多很多的烦恼贼,但是也俱足一个无量无边功德的《大佛顶》之法,看你能够找出来、找不出来而已。

  十方诸佛是异口同音,讲出染净同居六根的道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修学的处所?什么是断烦恼的次第?(四)




净界法师




       丑二、释迦亲说(分二:寅一、疑问。寅二、答释)

  寅一、疑问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十方诸佛讲出这个道理是讲得很简单,并没有讲出他的理由,所以阿难尊者听到十方诸佛,讲到圆顿不二的法门,说是种种的烦恼是六根,种种的菩提也是六根,这样的圆顿不二的法音,可以说心中没有完全明白。这时身体就起立来白告佛陀:为什么使令我等众生生死轮回的罪魁祸首是六根,而诸佛之所以成就安乐妙常,种种的菩提涅槃的功德也是六根,它是一个众惑之门,罪魁祸首,但是它又是一个功德之门,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阿难尊者对这个道理还不能完全明白,请佛陀开示

  寅二、答释(分二:卯一、长文。卯二、偈颂)

  卯一、长文

  法体一如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这时佛告阿难尊者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这地方先讲出六根的体性。说众生的六根,所谓的见闻嗅尝觉知,跟外在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二个是来自于同一念心性的。也就是说,从事相来说,六根是在内,六尘是在外,有一个能见分跟所见的相分这样的差别。也就是说,当我们一心真如,依体起用,而产生见相二分的时候,就变成六根六尘;但是当我们摄用归体的时候,根尘回归到生命的本源,就是唯是一心,所以缚脱无二

  从这个观念来看,当它在迷的时候,是往外攀缘,它的见相二分就产生颠倒,就造业又变成生死系缚;当它是悟的时候,它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就回归到一心真如,它就变成解脱了。所以不管是系缚不管是解脱,其实就在六根当中完成

  这个地方讲到二种体性,六根六尘,叫做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指的是现前一念心性。当六根六尘把它摄用归体的时候,回归到一心真如的圆成实性,但是圆成实性它依体起用的时候,就变成依他起的六根六尘

  这个地方是讲到,根尘它的体性一如,这以下的二段是说它的作用有差别

  相用差别

识性虚妄,犹如空华

  识指的是六识,六识的体性是虚妄不实的,就像空中之华。虚空本来是没有华,但是我们眼睛有毛病的人,眼睛一看到虚空就产生一个华的感觉、华的相状,这表示华的相状是无中生有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其实本经虽然是在六根活动的修学,其实本经所对治的六识,就是我们的遍计执

  遍计执是什么意思?我们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第一个产生感受,快乐的感受,或痛苦的感受,感受第一剎那,就产生我们最要命的想象,加上我们个人的想象。世间上会有问题,不是问题本身,是我们有太多的想象,就是名言分别。当然这个想像,从《唯识》的角度也不是完全不好,有的是好的想像,有的是不好的想像。总而言之,从因缘法来说,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想像,就会产生不同的业力,就产生不同的结果。比方说,你现在身上有一千块,一千块是一个色尘,你的六根跟一千块一接触的时候产生六识,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有些人会想,我应该把钱跟大家分享。一般会有布施想象的人,这个人来生大福报。有些人比较悭贪,诶!我这一千块,我应该独自受用,悭贪,那么你福报大概到今生就结束了

  《唯识学》是有道理的,他从你的思考模式,你的心跟境接触的时候,你产生什么想象,他大概就知道你来生是什么相貌。万法唯识,生命是你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真的是这样。你看!我们平常遇到人事的障碍,你会产生什么想象,有些人会产生包容、慈悲,你来生会很庄严;有些人他遇到人事障碍的时候,他选择瞋恚、报复,来生丑陋。这个都是空华,虚空没有华,但是有些人会产生庄严的华,有些人产生丑陋的华。所以六道轮回其实就是从六识变现出来的,从六道轮回的角度,如果我们不谈出世的解脱,应该培养美好的想象,但是要能够产生离开生死,那你要把所有想像完全破坏,不思善、不思恶。本经它后面讲不取,善的不取,恶的也不取

  从本经的角度,是认为整个六识的想像都不能用,如果你要出世的解脱,那你最好不要有太多的想像,因为想像会产生业力的

  前面的六根六尘,佛陀刻意的把根尘跟识分开,就是根尘是没有错的,依他起性没有错的,问题在根尘相对的时候产生了六识,这个地方就是很麻烦,是要对治的

  六识是怎么产生的呢

  辗转相生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我们因为六尘种种外境的刺激,就产生了六根的了知,六根是没有想像的,我们前面已经再三的强调,六根是不带名言的,它只有明了,但是它不能想像。但是有根的明了,下一个就是产生相,因根有相,这就是六识的分别。相见都是无性的,一个是所想象的影像,还有能想象的明了的功能,其实都是没有体性的,就好像交芦,交芦这种植物是很特别的,它有二个根,二株是生长在一起,二个枝干是并连在一起,中间是虚空的,一个倒另外一根也倒,要嘛二个都生起,要嘛二个都倒,就是指的我们相见二分,要有一个就二个都有,一个没有二个都没有。意思是相见二分是没有体性的,所以它所产生的六识自然是虚妄的

  这一段经文是在解释前面那一段,什么是识性虚妄,犹如空华。这个地方的相指的是六尘,见指的是六根;能分别的六根去攀缘所分别的六尘,产生的六识当然是没有体性的,就像交芦一样它中间是空的,只是外面有一个根的相状而已

  缚脱无二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总结)由是之故,我们在六根当中知见;知见表示六根的明了性,它是依他起的,我们讲见闻嗅尝觉知。但是当我们在见闻嗅尝觉知以外又产生立知,又安立了六识的想象,这就糟糕了!就产生了发业无明跟润生无明。所以本经的修学是在六根,但它所对治的就是六识,知见立知,对治这个知。在知见当中又安立一个知出来,这个知就是第六意识的想象。如果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在六根的见闻觉知当中,假设我们生起观照,回光返照正念真如的智慧生起的时候,破坏六识的想象,这个就是涅槃真净的无漏功德。也就是说:云何是中更无他物?在整个返妄归真的过程当中除了六根,难道还有其他的东西吗

  烦恼是从六根生起,但是你对治烦恼也是在六根对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