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归心语】

禅法,即是安心的方法

    禅法,就是用来安心的观念和方法。


    释迦牟尼佛年轻时,因为看到人有生老病死之苦,不知如何解脱,所以出家修行,悟得安心之道;他说法四十九年,都是专为人类做安心的服务。他告诉我们,身体需要物质来帮助,需要医药来治疗,但心要依靠佛法的救济。


  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心理不健康,即使外表看起来健康,也仍是一个有病的人。通常自认为身体健康的人很多,因为他们不知道身体是否有病,如果没有感觉不舒服,就认为是健康的。可是,自以为心理完全健康、完全没有问题、很正常的,恐怕就没几个了。


  如果想要身体的健康必须要有适度的运动,可是心理的健康正好相反,必须要有适当的安静。身体最好每天都有运动时间,心灵则最好每天都有安静的时候。


    通常,人们可能每天有运动的习惯,却很少有让心安静一段时间的习惯。


  禅的心理治疗,即是为人安心的方法,其中包括两项:一是放松身心;二是放下心中的牵挂。这需要练习,如果仅是知道而不去练习,是没有用的。但是,这种放松和放下也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因为一般人做不到一次放下就永远放下,可能可以放下一、两分钟,但之后还是放不下。不过,人们多半需要先练习暂时的放下,然后才能永久的放下。也就是说,永久的放下,通常是从暂时的放下开始。


  中国禅宗有顿悟与渐悟之说,“渐”是经由方法的不断练习而让心理越来越健康;而“顿”是不需要用方法,一下子就开悟,一下子就放下牵挂,所以很多人喜欢“顿悟”。


  不需修行而突然顿悟是有的,但非常稀有难得,一般人还是需要在平常生活中练习方法。例如:在一天中找出几个时段,或者当知道自己心理发生问题的时候,就用放松身心的方法来帮助自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主宰自己的心!

    佛陀开示的全部重点就是要让我们主宰自己的心。如果能够主宰自己的心,就能够主宰我们的身体和语言,如此我们和他人的痛苦就得以结束。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充满负面情绪,不管身体的行为和所说出来的话语看起来多么完美,其实已经远离了正道。


  要主宰自己的心,需要随时意识到所有的意念和行为,不断反复地检查自己的心。


    负面意念一旦生起,即用适当的方式来对治。当正面的意念生起,则以回向来加强所带来的利益,希望所有众生都能够达到究竟证悟。


    如果我们能够在平静和内省的修行中保持恒常的觉察,渐渐地,就算是在一般活动和干扰之中,也能够保持对智慧的认识。


    所以说觉察心是脱离轮回中一切烦恼的基础和解药。


  佛法修行应该可以引领我们,不论是在禅定中,或者禅定之外,同样保持恒常的觉性,这是所有心灵开示的精要,没有这个,不论我们念诵多少咒语和佛号,不论做多少的礼拜和功课,只要我们的心是散乱的,那一切对去除难解的情绪丝毫没有帮助。


    永远不要忘记这最重要的一点。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日落黄昏,倦鸟归巢,青山渐渐安静了下来。突然,一个年轻人面容狰狞怒气冲冲地跑到高高的山冈上,发泄似的狂喊着。年轻人的暴躁惊动了正在不远处打坐的禅师,面目慈祥的老禅师缓缓走到年轻人面前,对他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后和年轻人攀谈了起来。


  在谈话的过程中,老禅师始终眯着眼睛微笑着在听年轻人的倾诉。年轻人从一个边远的小城来到这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来闯荡,经过多年的打拼吃了很多苦,才好不容易在企业里干到了中层管理人员的位置,身边也有了相识几年的女朋友。可是,现在这一切都毁了,老板因为种种原因要将他辞退,现在他正在为公司培训替代他的新人,每天在公司里的日子过的非常压抑。而女友知道他很快将失去这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之后,也提出了分手。女友的理由很简单,她不能让自己未来的孩子拥有一个没能力给她们安稳富足生活的父亲。


  “我跟了老板整整8年呀!他一句话就让我走人!我的女朋友当初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举目无亲,是我帮她找了工作,全力以赴地照顾着她,可现在她却在我最艰难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年轻人几乎是声嘶力竭地说完了自己的经历,愤怒的双眼中燃烧着熊熊烈火。


  年迈的禅师轻轻地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然后拉起他的手在山上信步游走起来。清凉的山风让年轻人烦躁的内心渐渐平静了下来,这时候,老禅师忽然停下了脚步,伸手去抓一片飘来的柳絮。柳絮轻盈而调皮,每次都从禅师的手掌之中溜掉。


  年轻人默默地看着老禅师,眼中充满了疑惑。 “呵呵,我老了,抓不住这些柳絮了。”老禅师说完之后,抬起头和年轻人面对着面,说道:“这世上种种美好与精彩,我们并不一定都能抓到,既然抓不到,倒不如送它们一程,让它们活得更加精彩飘逸,让自己得到安宁与豁达。”


  说完,老禅师轻轻将抓柳絮的手向上微微一扬,柳絮被禅师的手这么一送,在湛蓝的天空下飞的更加漂亮了。


  老禅师说完之后,年轻人呆立良久。忽然,他的脸上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向禅师深深鞠了一躬,转身下山去了。


  回到城里之后,年轻人兢兢业业地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都教给了那个即将接替他的新人,老板看在眼里,没想到受了委屈的他居然还会这么为公司出力,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当他离开公司的时候,老板动情地紧紧握住他的手对他说:“我对不住你,没想到你还能这样对我!辞退你,我也是有难言之隐,你这个朋友我记住了,以后有事就来找我。”他笑着和老板告别,然后在办公室同事们的留恋和注视中,大踏步地走出了公司的大门。


  和女朋友最后道别的时候,他送给她一份特别的礼物——一盒治疗风湿的膏药。女朋友有风湿病,每次疼起来都在床上呲牙咧嘴的直打滚,女孩儿看到这份礼物之后,哭的差点抽搐过去,他安慰完她之后,潇洒地转身离开了。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始终奉行着一个原则——能抓住的人和缘分,他都加倍珍惜;不能抓住的种种,他就笑着送他们一程。这样的心态让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帮助,他的生活也渐渐走出了困境。


  后来,他经过多方寻访找到了禅师所在的寺院,想当面感谢老禅师。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禅师的所在,老禅师的弟子却告诉他,禅师已经圆寂。从时间上推算,恰好是他们见面的第二天。弟子还告诉他,老禅师当时身体状况非常不好,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着疾病的折磨,有时候疼的汗水直淌,却始终面带微笑的生活着。虽然,老禅师早就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但依然平静乐观的生活着。


  听完这些之后,他努力让自己的脸上绽放出微笑,用笑容将眼角的泪水挤走。这时候他才明白,相遇的时候,老禅师是忍受着多么巨大的身体痛苦在为自己解脱烦恼。 老禅师那时候已经知道自己抓不住自己的生命了,却还用尽了生命最后一份力量送了自己一程,让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正途。他向禅师圆寂的地方磕了几个头,然后微笑着向山下走去。


  老禅师用自己的生命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永远都要微笑坚强乐观豁达的生活下去,这才是生命的意义。一些东西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学佛的人如何开智慧?


    佛教有一个修学的次第,就是闻、思、修、证。


    起先多听闻佛法,闻法后思惟法的义理,透彻的知道法义了,再进一步认真的修行观照,而证得法性不生不灭。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众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听闻正法简略的说有四种功德:


    一、因为听闻正法而知道什么是善法、恶法、有烦恼的染污法、没有烦恼的清净法等等,可以依着所听闻的内容来修学。


    二、由于听闻正法,知道做坏事有什么恶报,把恶心停下来,从此不再做坏事。


    三、由于听闻正法,对自己、对他人没有意义的语言、行为,不会再去说和做。


    四、由于听闻正法,依法修行,能够证得寂灭涅槃。

所以要开发智慧,首先还是在于多多听闻佛法,了解佛法以后,真实的修行,慢慢就会开智慧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什么是定力?

    所有佛经教我们的,无非就是“三学”。哪三学呢?就是:戒、定、慧三学。


    这个定,也就是净心守志。所谓定,粗浅一点说,就是心专一。心专注在一个点上,让它持久、不变,就叫定。比如,你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的思维锁定在这一个问题上,只思考这一个问题。这时,你看你能有几秒钟不抛锚,这个思维的持久度,就是定力。但我们凡夫的心,都是散乱的。凡夫众生在正常的时候,都是心猿意马,心思散乱得很,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很难定在一个点上不动。


    有了定,我们才能开智慧。所以,佛经常告诉我们:“置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的心如果能专注于一个地方,那就一定能把事情办得很好,没有弄不好的。


    这个定力,不光是对学佛修行重要,干任何事情,都需要定力,都需要专注。没有专注,没有定力,就什么事都做不好。比如你今天回家炒菜,一样要有定力,如果没有,你这个菜也会炒得乱七八糟。

所以,定力很重要。


    佛教里面所有的道理,都是围绕在戒、定、慧这三个上面的。戒,就是我们的准则。做任何事情,我们首先要明白准则,明白规则,确立规则。确立了准则和规则以后,就要专心致志地去做,这就是定。专心致志去做以后,做到一定时间,我们就能开窍了,也就是明了了,得智慧了。反过来,我们怎么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戒呢?就需要有智慧。戒、定、慧这三个,是环绕着的。所以这三学,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应该去学的。


    戒、定、慧这三学,能够对治我们的三毒。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有三毒,就是贪、嗔、痴。佛教我们这么多的道理,无非是用戒、定、慧这三学,来对治贪、嗔、痴这三毒。其中,定是非常关键的。当然,定的前提必须要有戒,戒的前提是有慧。那我们为什么无法专注,无法定?就是因为戒律戒得不好,搞不清楚、弄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因为不清楚,没有制定自己的范围,所以,心就散乱了。修定跟持戒,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有些人做事,总是坚持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对要做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也就是没有戒。如果弄清楚了,他就能够坚持下去。开始的这个戒如果没有建立好,也就是准则没有建立好,那做着做着,就坚持不下去了,定没有了。


固执、顽固不是定,它和定是两码事。这个人很顽固,不能说他很有定力。顽固的人,他对自身要做的事情没搞清楚,所以,只是盲目地在做,跟我们所说的定,完全是两码事。定是由戒而产生的,当我们清清楚楚地建立了自己的规则,然后,再不断地持续、坚持,心专一地去做,这个,才算是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如何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呢?

    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最难捉摸的问题莫过于命运。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无数圣贤哲士对命运这一主题进行过思考,创立了许多关于命运的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有两种:一种是说,命运掌握在神祗手中,要改变命运只有依靠神灵;另一种则认为,人的命运早已前定,无可更改,人只有听从命运的摆布。


  佛教的命运观则不同!


    佛陀是无上觉者,他具有圆满的智慧,洞察到人类乃至一切众生命运的规律,以及掌握、改变命运的方法。


    佛教认为,人的命运遵循着因果的规律,经常被这样表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获得什么样的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生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因果的法则贯通于这三世,叫“三世因果”。佛经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是我们推定人生三世因果并驾驭自己命运的最简单的原理。


  根据佛教因果法则,我们今生的许多遭遇源于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未来却取决于现在的努力。由此,我们获得了掌握命运的信心和勇气,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说到底,命运就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命运,只有转变自己,转变自己的思想行为,转变自己的贪欲、嗔恨、自私,转变自己先天的种种习气毛病。当然,最彻底、最根本的转变是转迷失为觉悟、转凡夫成觉者,这时命运也就完全操之在我了。


  我们只要认识了这个法则,并按佛陀的教诲不断修正自己,生命之树就会开出最灿烂的花、结出最丰硕的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