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什么是一佛乘?

诸位学员 阿弥陀佛

  这一堂课是我们佛法概要,最后一次的研讨课,我们研讨的重点,主要是把大乘的止观,跟净土的念佛做一个圆满的结合。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总共经历了两千年的时间,我们回顾中国佛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觉,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在大乘佛教这一块,可以说是发扬光大。不管是在一个义理上的观照,比方说天台的一心三观,比方说华严宗的法界观,在整个对真理的观照这一块,可以说是非常的完备。乃至于在整个事修这一块,这种种的忏法,种种的修行的方便法门,都非常的详细。

  为什么大乘佛教会在中国发扬光大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从内因来看,因为众生善根成熟,中国佛教能够兴盛,跟中国的文化是有关系,因为中国的儒家思想,它本身就有相似于大乘的法门,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长时间在这种儒家的熏陶之下,已经养成一种自利利他的思考模式。相对于很多东南亚国家来说,大乘佛教一进入到中国,很快就能够接受,它能够把儒家的思想,更加的深入更加的广大,所以本身的内因已经成熟了。

  第二个,它的外缘的殊胜,什么叫外缘殊胜呢,就是中国佛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就是宗派的建立。我们没有看到印度的佛教,传到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宗派,中国例外。比方说华严宗,中国人创立的,比方说天台宗,比方说禅宗,都是中国人创立出来。

  历代的祖师把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根据不同的经典,天台根据法华,华严宗根据《华严经》,创立了一套修行的道次第。宗派的建立,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功不可没,因为你很快上路。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毕竟不同,它是一个成佛之道,它追求的是一个万德庄严,不是只有自己的了脱生死。所以你会觉得,大乘佛教是深广无涯,太深广。

  所以它宗派的建立,会让一个人很快的上路,他能够在这么多的深广的大海当中找到一条线索,你很快就能够进入状况。当然宗派也带来一点过失,尤其是末流,我们一般讲佛教的末流,是什么时候算,明朝以后,尤其是明末以后叫做末流,宗派让大乘佛教这个修行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但是也让中国的佛教,更加的保守跟局限。

  因为到了末流的时候,大家对自己的宗派过度的执取,对这个门庭的施设,过度的执取产生了排外的效果。唯识宗的不看天台的东西,天台宗的不看华严的东西。蕅益大师说的分河引水,本来是一条法味的东西,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这是我的水,这是你的水,这个水本来是法性一味的,各有特色可以互相增长。

  我们简单的说,从末流来看,我们不要讲太复杂,就从圣道门跟净土门这两块来看,净土宗的到末流不看圣道的止观,甚至于不屑修圣道的止观,圣道修止观的不屑念佛,他念一句佛号都要去刷牙,这样子就产生了一个弊端,彼此看不起对方。

  你看修那个净土的人,看不起修止观的,你们修止观的人不知道怕,不知道生死业力的可怕,你以为你修几个止观,就冲得过生死关吗?不仰仗佛力,低估了业力的可怕。所以净土宗的人看不起修止观的,说你们这些人不知道天高地厚,修止观的也看不起净土,你们这些人盲修瞎练,只有事修没有理观。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说,到底大乘的止观跟念佛,是如此的水火不相容吗?是不是说有他就没有你,有这么严重吗?宗派真的不能够融通吗,还是可以做巧妙融通,还是这是人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讨论。

  当然诸位我们都学过一佛乘,佛陀临命终的时候,晚年的时候讲了一部《法华经》。如果你深入的去探讨,你会得到很多答案跟启示,佛在《法华经》里面,做了一个很完整的,把一生所修的法做一个整理。但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为什么佛陀说佛陀的法是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它没有两条路的。

  所以如果你说净土宗的念佛,就一定不能够容下止观,止观就一定容不下念佛。那你这样讲违背一佛乘的精神,那佛陀佛法是两条路,它不是一条高速公路,它是两条路,那你这样子,就严重违背《法华经》的思想,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你就推FAN佛陀的思想。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的推论,从《法华经》的思想,一佛乘的思想来看,各种宗派的对立是没有必要,既然它是一个一佛乘的思想,只是佛陀运用不同的根机,而施设不同的法门,从这种不同的根机,佛陀施设不同的法门,我们可以知道最后的会归,一定是一个方向的。

  所以我们从一佛乘的思想,来谈一谈念佛跟止观的相互关系,这个是我们这次讨论的重点。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烦恼中把你的善根种起来!

净界法师

    那现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就是创造一种觉悟的力量。所有的事情若不是觉悟启动的,通通不是佛教,你这是慈善事业了。你一定是有菩提的智慧引导的,所以我们面对了无量无边的烦恼跟业力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让生命启动那个觉悟的力量,这是你要做的。

  当然你可能觉悟,刚开始是在佛堂在讲堂,但是历缘对境的时候,你先训练你第二念的反击力量,训练看看有没有办法,就是我第一念,控制不了自己,该发脾气发脾气,该贪念还贪念,但是你事后,在当天当中,叫第二念,你如果过了一个礼拜就不叫第二念,当天能够马上启动反省调伏,你临终就有把握。

  培养第二念的反击力量,对烦恼跟业力的反击力量,看看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你这一点做到了,你临终的时候,你即便你一时的失常堕入了妄想,只要有人开示,你只要训练第二念的反击力量,有人开示你,就会触动你觉悟的力量,你就产生反转,你就有救了。

  我们没办法去抗拒外境对我们的刺激,因为资粮位的菩萨就这么回事,心游理外,但是你那个系统,就是看看有没有办法,能够很快的反转,心随境转,然后马上回光返照。第二念从这边下手,当然我们会失败,但是你不要放弃,你先设定这个目标,创造第二念的正念,先做这件事情。

  诸位,我们在学佛,你要有一个观念很重要,这个信仰就是相信真如。当我们学佛以后,我们内心有两种力量,一个是无明的力量,你前生、过去生留下来的,不能怪现在的你,第二个就是一种真如的力量,你开始启动你的真如的自性功德。所以我们会真妄交攻,但是你要永远记住,无明的力量是假的,是虚妄的,你真如的力量是真实的,你要用力记住,它不是你的对手。

  如果你觉得你的真如力量,抗拒不了妄想,那表示你对真如皈依不够,正常情况,邪不胜正。那你为什么为邪气所侵呢,因为你正气不足,你对正的力量,顺从不够,正常情况,光明能够破除黑暗,我们没有看过黑暗去破除光明。所以你只要光明,电灯点亮,你不要管那个灯光有多暗。

  所以佛教为什么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不管你过去做了什么,我们也不管你今生做了什么,我们在乎的是你未来是什么?你是不是能够把握未来,你要把握未来,你要去开创未来,你一定要在你的烦恼当中,你要建立一个反转的系统,就是觉悟的力量,否则你临命终的话谁救不了你,真的救不了你。

  我们不能消灭烦恼的势力,这是事实,但是你要产生一种反制的力量。存在烦恼当中有一种真实的力量,只要你把这个力量放进去,临终有稍微听到佛号,稍微有一点开示,就能够把你的开关启动,你就有救了。在烦恼中把你的善根种起来,看看有没有办法,这是关键哦,因为善根是可以破坏烦恼的。

  好,这今天的课有没有问题,好,没有问题。我们当然有人会问,就是说这个阶位,诸位,你没有问题,我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圣道的阶位,为什么没有把福报放进去,这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大乘佛法,福慧双修,但是我们看它的每一个阶位,完全从智慧的善根,来判定一个人的高低,为什么没有把福报放进去,为什么?为什么没有说这个人福德资粮,到什么程度,是十信、十住,它完全从菩提跟涅槃两种善根,来判断一个人的阶位。

  答案是:福报是生灭法,它靠不住。

  因为你今生福报大,你可能福报享尽了,来生就没有福报了,所以福报不能当做判定标准,它是靠不住的。因为你今生有福报,你来生不见得有福报,但是你今生有善根,你来生一定有善根,善根是不可能退化掉。

  所以我们不用福报来判断一个人的阶位,因为这是靠不住,善根不可破坏,它只会暂时的遮蔽,你前生的善根不会因为你福报差,也不会因为你造业而消失。只要你看到佛法,你会很快跟前生的善根搭上线,把它启动起来,善根叫做金刚种子。

  但是福报不是金刚种子,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它不能列入阶位的判定标准,因为它是变来变去的,说不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心归命怎么巧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净界法师

    好,我们这次准备了四个题目,同学们提出四个题目。第一个问题先谈谈,净土宗的基本的核心思想在哪里?这是第一个题目,后面的二、三、四的三个题目,就正式来谈谈净土的修学,跟大乘的止观之间的相互的关系,跟相互的一个应用。

  我们先看第一个题目。

  学员: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要怎样将一心归命巧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师父:这是净土的一个问题,他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什么是一心归命?一心归命这四个字,最早提出来的是天亲菩萨,他在这个《往生论》里面,因为《往生论》,它是根据净土的三经,把它做一个融合而提出一心归命。

  所以天亲菩萨认为,净土宗的核心思想在一心归命。当然一心归命这个地方,我们分成两部分,先谈归命,再谈一心。归命就是,对弥陀功德的一种归顺依靠,对归命这两个字,讲得最简单扼要的就是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把归命讲得很清楚,什么叫做我对阿弥陀佛功德的归命呢?就是顺从,顺从本愿,你对弥陀的四十八愿,没有任何的抗拒,这就是归命了。

  好,那么现在我们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对弥陀四十八愿的一心归命,什么是归命,什么是不抗拒。我觉得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得比较好,他说顺从本愿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在因地上顺从名号的功德,第二个在果地上顺从净土的庄严。

  所以你看整个弥陀要解,蕅益大师在发明净土的《阿弥陀经》,就讲两个角度而已,他是先讲顺从净土的功德庄严,让你欣求好乐;第二个,你怎么做到呢,顺从阿弥陀佛的名号,两个顺从,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的心是完全的安住佛号,即便有妄想,你也能够把妄想,很巧妙的把它放下。你相信阿弥陀佛的佛号,在你身口意运转的时候,这是一个最圆满的状态,你相信只要心中有佛,你一切都是圆满的,你没有抗拒的,你放弃了你的抗拒。

  所以他那个时候是全心的投入,你投入佛号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求生净土。所以你一句佛号提起来,两种顺从,第一个,顺从你所创造的音声,你相信它就是阿弥陀佛全体的功德;第二个,你心里面对净土的庄严,你一心一意的好乐欣求。所以一句佛号提起来是两种顺从,这叫归命。

  我相信我们一般的人,有一点点善根的人,我们在生命当中提起佛号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达到两种顺从,对阿弥陀佛的圣号一心的归命,对净土的功德至心的好乐,这个不难。但是一心难,就是你要长时间的顺从,不容易,这牵涉到我们的心理的问题,所以一心归命,归命容易,一心难。

  修行,它不是说冲个三五天,一个礼拜打佛七完了就算了,它是长时间的修学。所以这个地方一心归命,这个一心就是整个成败的关键,你怎么样长时间的保持,你的内心状态,都是顺从弥陀的名号,顺从净土的庄严,这个是净土宗的成败的关键。

  一心归命,怎么样巧妙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呢。当然我们刚开始修行,要在佛堂静修,没有一个人刚开始是完全在生活中历练,那你这个修行就没有根基了,没有基础。基础的功夫都是在静中建立起来的,历练当然就走出佛堂,遇境逢缘。遇境逢缘,我们会遇到两种因缘,第一个顺境,第二个是逆境,两种而已。

  从这个净土宗的角度来说,逆境刺激你的时候,你应该修调伏,厌离娑婆,调伏爱取。我们一般人在日常生活,都不会用功夫,很可惜,你浪费很多的机会,因为你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的感受冲击你的时候,那种力量,你没办法把它转成菩提道,那你这样子的话,你的修行只有在佛堂。

  所以你一天里面你修行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只有两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跟妄想打成一片,都浪费掉了。我们都知道过度的感受是不好,但是感受你如果用得好,它是一种很大的力量,因为你痛苦的刺激,那种苦受在你内心活动的时候,就是一种很大的能量,你在佛堂当中思惟轮回的痛苦,那是一种理观。

  但是你日常生活是真实体验到那种痛苦,如果你能够把那种痛苦的能量,把它导归到厌离娑婆,这是一个多好的东西,求之不得,因为那是当下的因缘。所以当逆境刺激你的时候,你能够把这种逆境的能量,转到调伏爱取,厌离娑婆,你这个人就是能把本来是逆境结果变成菩提。这个水本来是一个黄河泛滥的,但是你善加的疏导,变成一个发电机,水力发电,明明对你是逆境但是变成加持,这就是你遇境逢缘,你要利用这个人生的力量。

  第二种是顺境的刺激,顺境刺激的时候你是乐受,这个时候你要把乐受转成净土,你要告诉你自己,这种乐受是有过失的,这种蛋糕是有毒药的,你可以追求更好的乐受,这种功德庄严,极乐世界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是没有过失的乐受。

  当然一心归命,就是它是一个目标的确认,但是你生命中的过程,只要你应用得当,日常生活当中这叫顺逆皆方便。顺境的刺激会帮助你一心归命,逆境的刺激也会帮助你一心归命,如果你会善用这两种能量的话,那都是一个强大的发电机,水力发电的能量。

  当然你要不会用,那你觉得,顺境,你就说哎呀,这个人老是给我快乐把我绑住了,逆境你就说老是刺激我,让我心静不下来念佛,那你就顺逆都是障碍。所以到底它是对你是加分,还是对你障碍,你看你怎么用这两种能量,你往哪里去疏导,这个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一心归命。

  好,这个问题,就是整个净土宗的思想在修一心归命,当你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你那一念心,跟佛号音声接触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做到顺从弥陀名号的声音,顺从净土的庄严,这就是一心归命,这个问题先到这里。

  有没有问题提出来,当然你必须先有静中修,你如果没有静中修,你遇到逆境的时候,你很难把能量做疏导,很难。因为你没有基本功,你可能会被你的感受牵着走,就心随境转,就可惜啦,这些能量对你来说就浪费掉了。

  好,这个问题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我们就过去了。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以后,我们就正式来谈一谈,一心归命是净土宗的核心思想,就是顺从本愿,它跟这个大乘止观,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