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起信论讲义 慧律法师

【此义云何(这个道理是怎么样呢?)。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噢!我这个恶念不可以,然后觉知前念起恶)。能止后念(何以故?喂!我起这个恶念不可以,能止后念,不可以再起后念,)。令其不起(让这个后念不起,能观没有进入空性,没有破除,能观的人以及所观的人还是存在,是不是?)。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为什么?没有进入毕竟空相)。】

首句征释(第一句就这样问,这样解释)。上究竟不究竟义(究竟觉或者是不究竟觉)。二句是能观人。当(就是应该是)十信位(十信位的人)。三句明所观相。以未入十信(因为,没有进入十信位)。(所以)念念起恶。而不觉知。今入信位。能知恶业。定招苦报(所以,知道觉知觉念)。故言觉知。此觉灭相也(觉悟到这个灭相,最粗糙的相,灭相意思就是起业,起动恶业的念头,我们现在就有觉察到)。能止后念令其不起(恶念)者。辨观利益。前不觉时。

常起身口恶业(前面不觉悟的时候,常常起这个身口恶业)。今既觉已(现在既然觉悟了)。即就前念灭处(就前面念灭处)。止其后念之恶。更不容起。止之又止(简单讲就是无穷的过患,止不完的,因为,他不懂得当体即空,现在就放下,你止,今天止,明天又止,就是这样子。我告诉诸位,所以,师父了讲过:忏悔不如悟道,这个道理,你慢慢体会看看,一个忏悔的人,不如一个悟道的人,因为悟道,他本身就没有所谓的忏悔、不忏悔,与佛相应了,你今天忏悔,你烦恼不除掉,你明天忏悔,后天还是忏悔,忏悔变成流于一种形式,但不忏悔也不可以,还是要忏悔,不忏悔罪益深嘛!

但是,如果你忏悔心不断,你还是不悟道,对不对?能忏,所忏,是不是?业性本空,悟道就是这样,所以,止之又止)。能令恶念永消。此止灭相也(止就是停止,这个止是与灭相相应而已,生、住、异、灭的灭相,最粗的相)。末二句。结观分齐(最后结观,他的程度到哪里?)。能知灭相是恶。令其不起。名为虽觉(虽然,知道是觉悟)。而犹未知灭相是梦(还未知道灭相是梦)。故云不觉。以其但在生灭心中遏捺(遏就是阻止、压制。捺就是压抑着。

只是在生灭心中强迫它不要起心动念,所以,我告诉诸位,强迫人家是没有道德的事情,强迫自己的念头一直不起来,那不是一个觉悟的人,当人在生气的时候,讲:不要生气、不要生气……,虽然说你有觉悟,你就是不觉悟,不要生气、不要生气……,压着、压着,火气压着,赶快降火气,零非零二(饮料名)赶快喝一瓶,还是不觉悟,大彻大悟的人,连动到一句我在忍耐的念头都没有,他根本不要忍,本性自空,忍什么东西,根本没有,根本无相的东西,毋需忍它,自性本自空寂,无需忍它,根本连忍都不需要忍它)。

(所以,遏捺)未见不生灭性。约后六粗。此当觉起业相(觉悟到起业相,虽然觉悟到起业相,只是后念止住前念而已,前念是恶,后念觉悟,还是不觉悟,用止的。简单讲,用压抑的不叫做修行,师父早就跟你讲过了,用压抑的不叫做修行,你要用悟,在因缘法里面你就是用压抑的,今天因缘生、因缘灭,然后,我以前执着,我现在不执着,还是不觉悟,因为,那不是悟道的人的不执着)。

问。此中觉即不觉(即就是等于。虽然是觉悟,等于不觉)。觉异相等(异就是不觉,觉异相等,意思就是觉悟跟不觉悟这是平等的,一样的)。何不立不觉之名(为什么不立一个不觉之名?)。

答。若据觉前不觉后。乃至十地。皆属不觉(每一个位次都是比较的,意思就是十信位对十住位来讲,十信位是不觉,十住对十行来讲,十住是不觉,十行对十向来讲,十行是不觉,十回向对十地来讲,十回向是不觉悟,十地对等觉来讲,十地是不觉,等觉对妙觉来讲,等觉是不觉,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所以说,若据觉前不觉后,如果,根据觉悟前面,而不觉悟后面,就是位次不一样,一直比较上去,乃至十地,皆属于不觉)。

若约(就这个)觉业不觉惑(觉业以及不觉惑,意思就是觉悟这个业,但是,也不觉悟这个惑)。此位正名不觉(还没有办法觉悟到最微细的惑,所以,觉业:你有这个功夫叫做觉业,若就觉业,你有这个觉悟的功夫,但是,没有办法觉悟到你最微细的迷惑点,若就觉业不觉惑,这个角度来讲,此位正名不觉,最微细的东西,你还是没有办法)。

【如二乘(人)观智(二乘人的观智就是生空观,意思是他要破除我执,所以,生空观)。初发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异就是不同于以前的迷惑,觉悟到以前迷迷糊糊,现在已经进入一种状态,空性的状态,所以,跟以前不一样,以前迷惑,现在不迷惑)。念无异相(虽然念头有觉悟到以前的迷惑,念无异相就是以微细来讲,微细的念头来讲,还是没有很大的改变,叫做念无异相,对微细的角度来讲,意思就是说虽然我们有少许的觉悟,

但所梦异相也不可得,因为,被困在住相的梦中,所以说,念无异相,就是念头虽然有所转变,了解以前的迷惑,我们进入要破除我执的状态,空性的状态)。(但是)以舍(掉)粗(的)分别(对于微细方面方面没有办法,所以,是念无异相,因为,修行是在念头转变。再讲一遍:如二乘人修生空观,观照我空,初民意的菩萨等等,刚开始发心修行的菩萨等等,觉于念异:觉悟到以前的贪、嗔、痴的迷惑,我们要放下、要修行,念异:知道以前不对,现在要修行,

虽然,知道要修行,但是,对微细的法执来讲,也没有什么差别,意思就是粗糙的你放得下,微细的感觉上还是没有什么改变,所以,觉于念异是指粗念,那么,念无异相是指还是困在无明当中,微细的无明当中,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大的转变,所以说,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舍掉粗糙的分别执着相故)。名相似觉。】

首二句能观人。二乘作生空观(前面二句能观照的人,二乘作生空观)。破分别我执。观智即人空智。初发意菩萨。即十解(十解就是十信位)初发心住也(十解就是十信位。有的人设十信为初住)。等者。等三贤中后二十九位(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设十信位为初发心住,总共加起来就是三十)。此菩萨虽留惑故。不证人空(留惑润生是为了方便度化众生,菩萨虽留惑故,不证人空,证了,他就进入方便有余土,为什么?他要度众生,菩萨要度众生,不把他断完)。而于人空。

实得自在(但是,对于人空的境界,实在已经自在了)。故与二乘同论。觉于念异者(什么叫做觉于念异?)。明所观相。如上所说。二种(不同的)异相。分别内外。计我(以及)我所。贪嗔见爱等(我贪、我嗔、我见、我爱等等)。以彼净(净即清净心)心。为无明所眠。梦于异相(梦就是困,被困得死死的。梦于异相就是被困在异相里面。异相就是生、住、异、灭的异相)。起诸烦恼。此二种人。观智相应。于异相梦。乃得微觉(对于生、住、异、灭的异相有一点点少觉,微就是微少的觉悟)。

故云觉于念异(念就是行相稍粗)。既觉异相之梦。所梦异相。永不可得(还是不可得相)。即念无异相(觉悟到念无异相,也就是粗相可以破除,念无异相,但是,微细的还没有办法,就是即念无异相,这些粗相没有了)。而贪嗔等粗分别。违顺之执著相。悉皆能舍。此观(照以后所得的)利益。名相似觉者。以异相之梦虽觉(生、住、异、灭的异他虽然觉悟)。犹眠在住相梦中(还是被困在生、住、异、灭的住相的梦中)。菩萨未至证位(菩萨还没有到证位)。二乘不了法空(二乘人还不了法空)。

故曰相似(因为住世:法执坚住)。此结观分齐也(就是结二乘人以及初发意的菩萨,他的观照有什么程度 到哪一种程度)。若约后六粗。此当觉执取相。计名字相(刚刚这段的论文,我们再念一遍:如二乘人以及初发意菩萨,这两种人,就像二乘人观照生空的智慧,以及初发意菩萨的修行,法执未断的修行人,觉于念异:虽然觉悟到念头的行相粗糙,可以舍掉这些粗糙的分别,但是,念无异相,这个念头还是没有办法摆脱微细的执着,意思是说念无异相,虽然没有这些粗糙的异相,但是微细的无明还是没有办法断,为什么?因为舍掉粗的分别执着相故,所以,名叫做相似觉,只是相似而已,这三贤位等等)。

【如法身菩萨等(见真如自性、见平等的空性名法身菩萨,这当然是实地以上才能见法身,见真如无为法)。觉于念住(觉于念住,法执坚住,知道这个法的执着不好,我们觉悟到了,觉于这个法的一种住,那么,不好)。念无住相(开始这个念头已经不执着这个法执了,念无住相:开始没有这个住相了,法执慢慢地破叫做念无住相)。以离分别粗念相故。

名随分觉(前面是讲舍粗的分别执着相,那是专对外境讲的,现在讲的离分别粗念故,专对念头讲的,又不一样,也就是二乘、三贤位藉着境界的改变来修正内在,而法身菩萨一直修正你的内在,所以说,这是根本修行,禅宗里面讲的“不了此心,修行无益”就是这样子,直截了当就见法身)。】

初句能观人(能观照的人)。法身者。初地以上。依真如法为自体故。乃至九地(九地即九地菩萨)。皆名法身菩萨。觉于念住者(这个“念”是指法执。觉悟到对法的一种执着叫做念住)。明所观相。即前四种住相。以彼净心。为无明所眠(四种住相就是智相,就是前面我们所谈到的,转相、现相、智相、相续相等等,四种住相。以彼净心,为无明所眠)。梦于住相(被困在法执里面,简单讲,住相就是法执)。虽知万法唯识。不起心外粗分别执著。然出观后。于自心所现法上。

犹起染净法执(还是起染净的法执,认为我在修行,我有个在修行的人,我起清净心,还有个清净心的相)。内缘而住(内缘而住意思是专对内观照,所以说,善于观心,必能入道,就是这个道理,修行一定要记住一句话,佛法是讲心法,不在心法用功,统统是外道,不在心地彻底的改变,统统是外道,而且尘点劫也不能够成道,即心即佛的东西,你离心,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你不能观照你的内心里面,你怎么样叫做修行,你怎么样达到涅槃,其实涅槃也不是死后的境界,现在就是涅槃,何以故?一切法本不生,一切法本不灭,一切法本不来,一切法本不去,一切法无增减相,法无来去相,对不对?法无执取相,一切法本自如如)。

今与无分别智相应(无分别智就是平等,平等就是空)。从住相梦而得觉悟返照住相。竟无所有(当然无所有,所以,你想开悟的话,《心经》多念几遍你就会开悟,我们每天做早课、晚课,都会念《心经》,《阿弥陀经》还是晚上才念的,对不对?楞严咒还是早上才念的,《心经》是早课、晚课,统统要念《心经》,可见《心经》的重要,可是,你每天念,你懂多少?“舍利子,是讲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每天都在念,却不懂什么意思,对不对?是故空性当中,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故空性当中,不是空中,你不要把是故空中以为是虚空当中,是故空中有飞云;有飞机、有白云,对不对?是故空中就是在空性里面,没有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竟无所有)。

故云觉于念住(觉于这个念住)。下念无住相(就是无所有)以离分别粗念者(以离开这个分别粗念者)。显观利益(显观照利益)。分别。对前位说。不同前位。执著外境之粗分别(所以,只是讲分别)。故但云分别也(乃是对前面来说的,但是又不同于前位,因为,这里执着外境的粗分别,所以,只是讲分别而已)。粗念。对后位说。异彼根本无明(异就是不同于。不同于根本无明)。生相细念。故云粗念也(前面是粗分别,现在是粗念,粗糙的念头)。此四种住相。初地七地八地九地。

各离一相(初相的旁边写:断相续相;七地的旁边写:断智相;八地的旁边写:断现相;九地的旁边写:断转相。写起来,你就知道这个位次是什么?各离一相)。住相之梦虽觉。然觉道未圆(但是,这个觉悟之道未圆)。犹眠于生相梦中。故云随分觉。结观分齐也。若约后三细六粗。此当觉六粗前二(六粗前面二个就是智相、相续相)。三细后二(就是转相、现相)。上三位皆非究竟。

【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现在要讨论到最后了,如菩萨地尽,地尽就是十地,菩萨到十地位,十地是地的尽端,菩萨位的尽端,满足了方便,就是任何的权巧方便都用尽了,要进入真实了,满足方便就是进入真实,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就是连那个生相无明都没有,以远离微细念故,连那个微细的念头都没有,得见心性就是指佛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如果,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话,就像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休息惹尘埃,用这个心,你马上就得究竟觉,禅宗的最快,连那个微细念头都没有,为什么?

二十四个小时里面,刚开始可能没有办法完全进入真如,就必需用一种观照的功夫,境界现前,观照一下,烦恼现前,稍微观照一下:回光返照,所以,有很多人以为是:修行坐一下,晚上打打坐,坐一坐,若问你以何心打坐?来!试说看!讲讲看!你是用什么心在打坐,如果说:师父!我用无所住心打坐。那么,我就说:此语住与不住?你这句话住还是不住,若住,云何不讲,若不住,云何讲,讲即是住,住即是不必讲,住于无所住就不必讲。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所以说,注意!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沉默是真如,行、住、坐、卧是妙有,统统是道,何以故?

你只要离念,你只要不执着,就哪里统统是对,要着相,你就坐在那个地方,你坐到死也没有用,所以,我常常说,修行当然是方便讲,修行,有的人是喜欢打坐,当然这个师父不是反对,可是,我都是用六祖这种修行法,跟你们不一样,为什么?若能观无念,就是向佛智,如果你不能观照一切法不可得:无念心,那不名修行人,

所以,你要远离微细的念头,就得见心性,还是念头的问题,心即常住,你要得到永恒的生命吗?很简单、很容易,为什么?你怎么做呢?你只要放下。所以,禅宗里面讲,但息妄念,别无圣解,真是道道地地的,所以,师父收集的那个《佛心禅话》,那个实在是非常好,可是卖不出去,没有人来买,那个实在太棒了,每一句都是针针见血的东西,打开,看不懂,所以,常摆在那里,《佛心禅话》,说起来实在很悲哀,看不懂!如果说会看的人,《佛心禅话》比《佛心慧语》,直截了当讲到心性上的东西)】

初能观人。菩萨地尽。指十地真穷惑尽。满足方便。是方便道。一念相应。是无闲道(所以无闲道就是究竟真如)。如《对法论》(这是一本论)云。究竟道者。谓金刚喻定(这个定就像金刚一样,为什么金刚喻定?历穷劫而不坏,金刚就是历穷劫而不坏,金刚定就是历穷劫也不变坏,简单讲,金刚喻定就是楞严大定,用真心修行,那种心就是佛的心,所以,我们初发心菩萨如果用金刚喻定,就是用楞严的真心修行,《楞严经》讲的,妄心跟真心,如果,我们用真心修行,一念就进入楞严的大定,不出也不入,不来也不去)。此有二种。谓方便道摄。及无闲道摄。觉心初起者。举所观相(就是觉悟举所观照之相)。

觉知心源(觉:知道,他的心的根本)。最初一念妄动。而为根本无明。独头生相(独头意思就是指微细的根本无明,独头生相就是无缘无故的,单独而起来的,意思就是那个力量大得你根本控制不住,没有任何的原因,两个人结婚,你不用教她,她就会生孩子,为什么?没有办法克制的力量,你哪里有办法去克制这种力量,无始劫以来、尘点劫以来,就是因为淫欲的心,所以,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谈。有一个女孩子长得非常的漂亮,她爸爸把她嫁一个很丑的男人,她每天以泪洗面,结果,到最后也生了五个,还不是一样,孩子生了。所以说,这种力量,天地里面,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于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就是男女这个色,色之于人,男女这种束缚于人,色之于人,其大无外,这个力量之大,世界上没有比这种力量更大,赖有一于,还好只有一种,若使二同,普天下无能为道,如果有二种力量,就是男女淫欲这种力量,

如果有两种力量这么大,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成佛,所以,如果有一个女孩子告诉我,她就说:师父!师父!我对男女的感情,我很看得开,你别骗了,你骗谁?师父!我都不会想。我说:那你有问题,一个正常人不会想要结婚,那你有问题,哪里不会想,对不对?我们都会想,怎么您不会想,你是圣人,后面的男人,不会想的举手,你不喜欢看美女,你举手,你不喜欢貌美俊男的,你举手,真的,你不要骗人,真的,你举手,你就有问题,无始劫你怎么来的,你就是这样来的,你骗我,我骗谁,对不对?最初一念:无始劫来的那种念头,所以说,独头生相,菩萨到,十地菩萨那种微细的念头,根本没有办法,力量就自动一直起来,当然是讨论到菩萨,凡夫这种淫欲的念头,真是难,非常之难,没有任何理由。

人家那个猫,我们在雷音寺,养了很多的猫,到每一年某一个时候,哇!我一开始不晓得,被猫吵得要死,哇……,奇怪叫得这样子,是不是晚上没有弄饭给它吃,我就问阿嬷:阿嬷!阿嬷!猫怎么叫得那个样子,吵死了,都不能睡觉,怎么弄饭给它吃?唉呀!傻孩子!不是这样。她又不告诉我,一天到晚吵、吵……,吵得要死,然后就问:阿嬷!阿嬷!你告诉我,怎么叫得这样子,以前的猫怎么样子,以前猫很乖,那就是讨着要结婚。噢!你不早说。哇!那个猫在叫,哇!吓死人!你说那个猫是畜生,那种性本能的冲动,你能吗?根本没有办法,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那种力量之大,所以说,我们是独头的生相无明,这是一个比喻,凡夫要断这个,藉着比喻,像十地菩萨要破那个生相无明,之难,最微细的难,很难很难!)。乃依觉故迷(因为讲觉悟,就讲到迷)。

离本觉则无不觉(离开了本觉,就没有所谓的不觉,为什么?连本觉都没有,你讲什, 么不觉,对不对?)。即动念本是净心。犹如迷方(就像迷了一个方向的人)。谓东为, 西(把东变作西)。方实不西(方向实在没有所谓的西)。悟时即西是东(意思就是说当下就是空性的东西,你觉悟的时候,西就是东,为什么?没有方向嘛!)。更无西相(根本就没有所谓西边的方向)。觉迷迷灭(觉悟了迷,迷就灭了,觉迷迷灭,你觉悟了迷,觉悟到你有所迷惑,而迷就会灭掉)。

觉不生迷(你觉悟了当然就不生迷)。动念都尽。惟一心在(你那个起心动念,你都放得下,只有一颗清净心)。故云心无初相也。离微细念。明观利益。独头生相。最极微细。既能了无初起之相。本自寂灭无生。此相远离(这个相就远离)。梦念都尽。无念真心(梦的念头都尽,无念就是我们的真心)。

法尔显现。自性本体。湛然常住。故云得见心性(所以,得见这个心性)。心即常住(心就永远的住,这个住是无所住的意思,心就永远无所住)。末结观分齐(结就是说结束的时候,就讨论到观照的程度到哪里)。觉了心源。平等平等(平等就是毕竟空,你要毕竟空才能平等)。始本不二(始觉、本觉不二)。名究竟觉。若约后三细。此当觉业相也(业相就是无相无明)。初正寄四相显位竟。

未二 引释心源无念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菩萨!你一直问师父怎么修行,我告诉你,这个就是修行,(师父用抚尺敲桌面,“咚、咚、咚”三声)我告诉你,这个就是修行,什么叫做无念?没有恨、没有男女相,不思善也不思恶,就这么时,放下天地万物一切相所产生的变化,不要老是意见跟人家不同,他意见不同,我们容得下他,就这么一回事情,不要把一切的现象,用主观的意识形态刻划成一种范围、一种范畴,因为,为什么?法无定法嘛!

你不要觉得一定怎么样、一定怎么样,某一些观念,你把你自己、把别人批判成某一种观念,这样会害死自己,所以,我们为什么常常觉得事事不如意,因为,你本身并不能进入无念,因为,你有“有念”,有念就会产生意识形态的观念,那么你的思惟方式就有某一种范畴,那么你的无明没有断,无明没有断,我们所思想的范围,就是束缚在某一种观念,我、法二执里面。所以,一个悟道的人,大彻大悟的人,他就会怎么样?他的看法不一样,他就永远地容忍他,而且产生一种喜悦,在圣者的心态只有同情、只有怜悯、只有宽恕,没有敌对,乃至于强烈的意见不同,也是这样子。要不然,他怎么叫做超越,凡夫不一样,凡夫,你今天帮忙他,他就说:如果你以前没有我,你就如何、如何的差,你以前没有我的帮忙,你就怎么样、怎么样,圣者才不会这样子,为什么?他无念,他无念,他就束缚不了他,

所以说,当处发生,当处寂灭,禅宗就是这样,当处发生就是当你某一个念头放不下的时候,你就知道你根本没有进入涅槃,那么,你这一念放不下,你就束缚在某一个念头里面,你就是生灭、你就是六道轮回里面,那么你就是在相上里面打转,对不对?如果你这一念:无念,什么叫做无念?我没有凡夫念、没有分别念,但是有正念,正知正见的正念,无念简单讲有般若的智慧,放下凡夫的分别、执着叫做无念,而不是连般若都没有,连般若都没有,你怎么知道无念是什么,为什么?

因为,凡夫的妄想是无根的,但是,我们的般若,实相的般若是有体性的,虽有体性,也是无相可得,所以说,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简单讲,无念就是无相,无相就是无住,所以,在无念的旁边写:无念等于无相,无相等于无住,不可执着,那么,你就进入无念,无念等于无相,无相等于无所住,那么,修行人,同学们!如果在这两个钟头里面,你抓一句,你会用,噢!你用不完,你怎么用都用不完,我们就是抓不住重点,拼命地要听经,拼命地执着,拼命地放不下,困死自己。)】

此引证无念为成佛之要(成佛之要,禅宗也是这样,无念为成佛之要)。不但菩萨修断。至无念为究竟。即诸众生。虽未离念。二六时中。苟能观察无念道理。则为向佛智矣。以是证知佛地无念。此举因验果说也(此举因来验这个果报。用这个无念有多好,我们一个修行人,内心里面想:你要唱,看你要唱多久,你真的无念吗?相是生灭的东西,你唱来我听看看,让你唱到十点,唱到十二点好不好,为什么现在卖房子都是这样子,都是请那些歌星、影星,就没有卖房子:我请慧律法师来演讲,没有的,没有这样子的。

销售一空,所以说,当你用无念的修行,哇!你处处都是真,无念就是真心。见相:见一切相都是你的真心,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你为什么怎么能够当相即道?就是无念,所以就没事,无念就是没事。某某人有没有事?没事。没事就是最好的。有事还是你自己有事,不是别人有事,对不对?是你自己放不下)。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说: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说知道初相者就是所谓的无念)】

此重显无念。以释心有初相之疑。恐惑者(恐怕迷惑的众生)闻觉心初起(有一念的觉心初起)。将谓有初相可知。故释云(所以,解释说)。又心起者(心起怎么样?)。无有初相可知。问。既无初相。何故说言。知初相耶。释云。言知初相者。盖知最初动念。本来无念。如迷方人。

迷东为西。今觉方时。知西即东(意思就是当体即空。为什么?方向是你强迫定出来的,注意!观念也是你的我、法二执定出来的,方向是我们迷惑定出来的,观念是我们的我、法二执定出来的,我们的观念,所以,我们定一切的观念在我执里面,或者是法的执着里面,所以,我们死在自己的念头里面,世界上自己才是自己的敌人,世界上自己才是最值得依靠,迷惑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觉悟的时候,世界上最大的依靠还是你自己的清净心)。更无西相。而言知西相者。谓即东也(就了解西就是东)。此亦如是(此也是如此)。

【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所以,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从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是无始劫以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念一相相续,不曾经离开这个念头)。故说无始无明。】

是无念为觉之故。即显一切众生有念。不名为觉。以从本来三句。显不觉所以。众生从迷本心源。不觉心动而有其念(你从来没有觉悟到你的起心动念)。由是三细俄兴(俄就是突然,突然跑出来)六粗竞起念念相续。长眠(长时间的困在)生住异灭。四相之梦。未离无明之念。故不得名觉。然前对四相(就是生、住、异、灭)梦之差别(这个四相的差别)。故说渐觉(慢慢地说渐渐地觉悟)。今约无明眠之无异(现在就无明,困在无明里面。

所以说,念没有什么差别,念头没有什么差别,比如说,你欠人家十亿,你还人家一千万,你还是没有什么还人家,还没有什么还?为什么?一千万差十亿差得太多了,意思就是虽然你有觉悟,但是等于没有觉悟一样,所以,还是困缚在无明里面)。故说不觉。末句。即结成不觉义。无始者(什么是无始?)。无有染法。始于无明(没有一切的染法,怎么样?始于无明,为什么?)。又无明依真。同无元始故也(无元始:没有一个开始,意思就是一念不觉,就是讲无始,是假设的名词,从什么时候无明,什么时候就是假设)。

【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无念就是平等。若得无念,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因为没有念头,所以,没有生、住、异、灭)】

此明究竟心源也。良以真源湛寂(我们真心是源自于清净的寂灭之性)。本无生灭。但因一念妄动。(动)遂有四相差别(因此,就成为生、住、异、灭的差别相)。若觉至心源。得无念者。则知生住异灭。四相平等。本来无念。故云以无念等故。二别辨差别四相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午三 结明不异本觉

(结明:始觉是不离本觉的。不异就是不离。始觉是不能离开本觉的)

【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也没有所谓的始觉的改变差别)。以四相俱时而有(四相:生、住、异、灭,是同时而有的。加四个字:其体本空)。皆无自立(以四相意思就是说所谓的生、住、异、灭,那是同时而有的,然后,其体本空,皆无自立,中间要加“其体本空”。皆无自立就是不能单独存在,生相无明是对后面的住、异、灭来讲的,住、异、灭也是一样)。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首句标。以既得无念之觉(你既然得到无念,无念就是空,空就是平等,就觉悟)。而觉四相本来无起。则无不觉(四相,没有所谓的生、住、异、灭的改变,对不对?所以,你的心永远如此,你就没有改变,没有改变,你就不可能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涅槃,所以,师父不是说:你不要把六道轮回画一圆圈,以为六道轮回就在那里转,不是的,你现在这一念就是六道轮回,你放不下就是轮回,分别、执着就是六道轮回,都是讲现前这一念,你这一念看不开,你临命终一定六道轮回不必谈了,所以,祈求临命终自在,求佛来接引我们,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求自己要放得下,用清净心念佛。)。

前云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今既无不觉(现在既然没有不觉悟)。安(安就是何。何)有始觉之异(何有始觉的不同,对不对?事相本来不起,就没有所谓的不觉悟,前面说依不觉而说有始觉,现在连不觉都没有,哪里有始觉?我没有所谓的不觉悟,哪里有所谓的开始觉悟,我没有欠你钱,我为什么要还你钱,对不对?开始觉悟,觉悟什么?

我现在就是本来面目,我就没有欠你债务,我为什么要还你债务,慢慢地还,所以,开始觉悟就慢慢地还)。下释成上义(底下是解释成上义,为什么成上义,构成以上的道理是什么)。以彼四相。一心所成(四相:生、住、异、灭,都是一个心在作主宰)。俱时而有(生、住、异、灭,其实都是同体,同时间而有的)。其体本空(你把它分析,生、住、异、灭,生也是空,住也空,异也空,灭也空)。皆无自立。以当体无生。寂灭平等。同一本觉。是故则无始觉之异(没有始觉的差别)。

问。四相差别。云何俱时而有(这四相的差别,为什么同时而有?)。既其俱时(既然同时而有)。何故上文觉有前后(云何说“俱”,为什么说同时而有?既然同时而有,为什么讲有前后?)。答。唯一梦心。(生、住、异、灭这)四相流转。处梦之士。随其智力浅深。前后而觉。大觉之者(大觉就是佛。佛知道生、住、异、灭本来就是一心)。(所以)知(道这生、住、异、灭如)梦四相。虚妄颠倒。离净心外(实在是没有体可得)。实无自体可辨前后(没有所谓自体性可以分辨生、住、异、灭的前后,)。故云俱时。无有自立等。由是义故。四相唯是一心(还是你的心的问题)。不觉即同本觉(你不觉悟就是同于本觉,不觉即同本觉,怎么样?)。又何有始觉之异耶(虽然你不觉悟,就算你将来觉悟,你还是跟本觉一样,所以,有什么始觉之不同,为什么?

因为,生、住、异、灭同一个心,为什么?也没有所谓的不觉悟,他本来就没有所谓的不觉悟,那么,没有本来的不觉悟就是本觉,本觉是对始觉讲的,本觉是对始觉、是对不觉讲的,因为有本觉,所以有不觉,因为有不觉,所以有讲始觉,对不对?就这样子,比如说,你负债很多,

所以说,才有讲我欠钱,才有讲到我开始要还钱,如果,现在我都不欠人,就像佛一样清清净净的,哪里有开始欠债务,欠债务就是完全迷惑颠倒,开始还钱就是始觉,还到最后,我就不负债务了,十亿还完了,我就没有了,就是这个道理。我现在统统没有欠你,你怎么叫我还钱,我也没有不觉悟,你怎么叫我始觉,开始觉悟,对不对?这样听得懂吧!又何有始觉之异耶?所以说,始觉就是本觉)。一始觉竟。

巳二 本觉(我们上面讲始觉,这次讲本觉,本觉分)二(个段落)

午一 明随缘本觉(随缘本觉就是随着生灭法里面而存在一个本觉)

二 明性净本觉(所谓性净就是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叫做性净本觉) 初中二(也就是第一段落随缘本觉分两个段落)

未一 标列

二 辨相

未一 标列

【复次本觉(这个本觉怎么样?)。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云何为二。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如果师父跟它加几个字就会更清楚,复次本觉,虽然随染分别,但能生两种清净之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那就更清楚了,意思就是说本觉它本来就是清净的。随染,这个染就是无明,我们这个本觉虽然随着这个无明的分别,但是,能够生两种相,生两种相,有时候不容易了解,如果你跟它加:清净之相,那就更清楚,生两种清净之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因为,本觉有智慧,有不思议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说这个本觉堕入了无明当中,就产生了业识,这观念是不对的,意思是说我们有一个清净的本觉,虽然,随这个无明,但是,它还是清净,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

此承上始觉有功(有善知识、诸佛、菩萨的引导, 我们开始有了觉悟的功夫)。本觉乃显(我们本来的觉性,就会显现出来)。明本觉随染分别(本觉虽然随这个染污产生了分别,但是)。出缠还净(出缠还是清净的,缠就是烦恼,只要摆脱了那个烦恼,那才叫做清净的,如果,我们在文字里面特别地去体会它,我们会发现很多人的修行,是一种浪费生命的修行,像今天,有一个发生车祸的小姐来,她长得很好看,发生了车祸四次,撞得有点神经兮兮,她说去佛光山受过菩萨戒,

然后,她一直说:我每天都在诵经,我也做早课,我也做晚课,然后,我也念佛,可是,我的病还不会好,我的烦恼还是存在。她们不了解,她们把诵经当作有功德,这是没有错,站在八识田中种下种子的角度来讲是对的,但是,没有力量,我们一直重复在告诉诸位,佛法是讲心法,如果,我们一个人的觉性不能开采出来,那你想想看,我们所产生的力量是非常微薄的,我们一般都是心外求佛,心外求佛,内心里面不想改变自己,除掉内心里面的烦恼,然后,一直念佛,祈求佛菩萨一直来帮助我们,一直来帮助我们,我们现在的人就是不想帮助自己,然后,求外力来帮助我们自己,

然后,等着同情的力量,希望佛菩萨慈悲的力量,一直,然后,我们想要解脱生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就跟她讲:如果说念念经典,就可以有功德破除这个烦恼,那念一本就有效,我就给它印一万本,晚上跟经典睡在一起,这个很简单的,对不对?我这部《大乘起信论》拿到美国去,给美国America,那个老美去念,看不懂,要记住!所有的文字一定要会归到这个觉性,

然后,从觉性里面去发挥那个般若的智慧,这才是真正一个修行人,哪里说是在文字里面诵经,有的人一天念《阿弥陀经》念几万遍,一万遍、二万遍或几遍,这个不是这样子,心才有念力,为什么说印经典它有功德?不是印经典不功德,是印经典以后,人家看了,引导人家去修行,使人家有具足正知正见,这种叫做有功德,而不是说印了经典叫做有功德,要不然,你印了经典以后,你拿到美国去,你看它有没有功德,美国人全部看不懂,那你功德何在?他不拿起来包槟榔就算不错了,因为美国没有槟榔可以包,我们一般都是用一处事相上的修行,以为我印了多少经典,就有多少功德,我今天诵了《弥陀经》几次就是多少功德,然后,怎么样?

内心里面的贪、嗔、痴他不去除,这根本就与佛不相应的东西,为什么叫你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连那个心,意识心统统要放下的东西,你干嘛在文字里面、经典里面打转?所以,祖师大德不是告诉你吗?人家看经典看穿牛皮,我看经典是遮遮眼睛,你懂这句话意思吗?遮遮眼睛应付一下,法的东西,它一定要会归到觉,要彻底的在觉性里面,你们为什么一直来这里听经,听那么多,为什么不觉?因为,能所习气太重了,

我在讲什么,他根本没有在听,辜负我老人家的一片好意,重复一直跟他纠正,众生凡夫他就是这样子,一次的熏习,两次的熏习,然后,提醒,再一次的警告你,噢!要回光返照,然后,一个礼拜以后,懒懒散散的。噢!师父今天讲了这句话产生了作用,与我共鸣,一个礼拜以后,又没有什么共鸣了,累死我老人家就是这样,祖师大德一闻就千悟,然后,就没事了,而我们就是麻烦善知识,拼命在这边一直讲,也不买什么东西给我吃。出缠还净,你要怎么样才能够出缠,同学们!你要怎么样能够出缠?你要冷静想想看!怎么样能够出缠?一定要放下这些烦恼,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一切山河大地,一切烦恼都是唯心所造的东西,放下就会见道的东西,你云何因缘一直放不下,出缠还净)。有二种相。而言生者。以前云阿梨耶生一切法。此即所生净法(因为,阿赖耶是染、净和合)。

由本觉内熏之力(什么叫做内熏?就是回光返照,由本觉的回光返照的力量,发现本能内熏,因为,本觉不是外来的,它是由里面散发出来的光明,所以,叫做内熏之力,比如说,我们听到无常法,就放下得失的观念,噢!今天我失去什么,我知道这个得失的观念是错误的,这是烦恼的根本,我知道,这个就是内熏,慢慢开始产生智慧了,放下的功夫,这是内熏的力)。发起始觉之智。转染令净。成此二相。故云生也。然二相与彼本觉自体(二相就是智净相,不思议业相,这二相与彼本觉的自体性)。

不相舍离(注意听!自体不是什么任何的东西,不是什么东西,你不要把这个清净心,性空的东西,然后,跟缘起把它分开来,同学们!缘起当下就是性空,而不是说我拿一个性空,然后,加一个缘起,把它像水跟牛奶冲在一起,不是这个意思,与所有的缘起法,本身就是事,自性本自空,也就是不离当下的东西,你不要像水跟牛奶一样泡在一起,就讲缘起跟性空,这个不是这样子,所以说,本体如果发挥了智慧,我们就叫他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智,我们自性发挥成大悲救度众生显现在外面,这叫做大悲观世音菩萨,我如果说自性清净心里面,发一个大愿要普度众生,就如同地藏王菩萨,对不对?

我如果好好地精进,修普贤十大愿的十大愿王,这个叫做大行,无论你是大行、大愿、大悲、大智,或者是弥勒菩萨的大慈,都是同样的本体,在四无量的事相里面,他当体即空就是本性,只是显现的事相不一样,所以,我们讲那是大智,那是大悲,那是大愿,你总不能说观世音菩萨没有愿力,他大悲,他只有悲,他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怎么悲呢?没有愿力怎么发出慈悲心呢?不是这个意思,智慧的本身,就具足了悲、愿、行、慈,悲的本身就具足了智,一切的五大菩萨里面的,诸佛菩萨就是五大菩萨的体性,五大菩萨的事相,就是显现诸佛不同的悲、智、愿、力的东西,都是同一个体性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了解本体,我们一直把本体当作是一种与我们不相干的一种名词,以为说本体是合在哪里,不是这样子的。这就落入一种自性见,以为自性是一种见,它是一种存在性,而这种存在性是一种隔阂,不是晕样子。所以说,明本觉还净,与彼本觉不相舍离,)。智净相者。明本觉还净出缠之相(如果你本觉摆脱了这些烦恼之相,你就清净了)。不思议业相者。明本觉还净业用之相(业用就是身、口、意能够起作用,所以说,智净相者,明本觉还净出缠之相,不思议业相者,明本觉还净业用之相,一个是出缠之相,出缠就是经过、透过了修行,也就是透过了修行。不思议业相是修行完成了佛道,然后,他就产生了清净的业用)。

此之二相(就是智净相跟不思议业相)。若离染缘。则不得成(意思就是,如果你离开了这些染污的外缘,就怎么样?则不得成,也没有办法成就佛道,成就什么?成就这个清净之相)。故云随染也(随染,所以,我们如果要了解佛性,一直用逃避的,那是一种错误的,所以,禅宗里面讲的,有的人不喜欢看到自己的影子,拼命地逃、拼命地逃,可是,他不晓得影子,影子,随处可见自己的影子,他只要进入阴暗的地方,就见不到影子,我们也是,我们不了解自性当体即空的东西,我们拼命地一直在追求,希望把这个搬到美国去,搬到加拿大去,或者是搬到澳洲去,希望移民,然后,烦恼比较少一点,

因为,台湾要点乱或怎样,他不晓得福德因缘的东西是随身具足的,除了在不得已之下,我们才做移民的工作,我们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动不动就要移民,就像今天报导的:台湾有五个大学生,到加拿大去留学,开了一辆车子撞到,发生车祸死了四个,死了四个,今天报导的,在台湾不死,跑到加拿大去死,都是留学生,人的出生,他本身就有定数的,业是如影随形,你们要好好的体会,所以,要在因地上下功夫,就是我一直修福,一直改变自己,一直为人群服务,我们不要内心里面一直想要逃避这个zai 难,碰到,你逃不掉的,

如果,你可以躲过zai 难,那你比释迦牟尼佛还厉害,释迦牟尼佛都说:业如影随形,你都可以逃离这个业,那还得了,那就是根本没有因果的存在性,所以说,你如果要死,一定要死,在台湾没有死,跑到加拿大一定要死,你即使在加拿大没有死,你就逃到美国也要死,美国没有死,你逃到瑞士还是要死,那个时间要你死,你就一定要死,非死不行,没有办法,所以,吃得饱、穿得暖,佛号认真念,等死,不然,你要怎么办?你能怎么样?碰到了,一个都逃不过的,对不对?唉呀!我搭飞机,不晓得哪一架飞机,飞上去会空难,你怎么知道呢?对不对?有一个人,她就坐飞机,她本身有一种第六感,还有阴阳眼,她坐飞机的那一次,要上飞机的时候,她觉得:奇怪!好像跟了很多人上来,这次坐飞机好像跟了很多人上来,好像不怎么对劲,

然后,她就带着她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今天我坐这个飞机好像很奇怪,好像不太对劲。然后,旁边有一个大官,那个大官是很有福报之相,那个大官就上飞机了,然后,她说:这好像不好,结果,母女就不坐了,不坐了。上飞机以后,空难,结果,剩下那个大官没有死,整架飞机都死亡,在还没有发生空难以前,有阴阳眼的人一看,跟了很多鬼魂上去,她就知道这个要出事情了,所以,我们人的眼睛看,好像是机械的问题,对不对?或者是怎样的问题,在佛门里面讲,那是业力的问题,你一碰到这个因缘,你没有办法,躲都躲不过,

所以,你坐飞机,你也不必看得很清楚,说:现在怎么样,飞机冒烟,我告诉你:飞机冒烟,不会死就是不会死,它还是安全降落,如果,要死的话,飞机不冒烟,你就死了,慢慢地体会。若离染缘,则不得成,所以就讲随染)。一标列竟。

未二 辨相即为 二

申一 先明智净相

二 不思议业相 初中二

酉一 直明净相

二 迭拂疑情(迭就是再一次,拂就是除去,再一次除去你所怀疑的执着)

酉一 直明净相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依潜力熏习,法力当然就是依照真如之法)。如实修行(如实:如实相法,如真如法去修行,也就是说透过真如的实理,然后,称实而修,这个叫做如实修行)。满足方便故(在这里要注意!满足方便意思就是说所有因位,只有佛是果位,意思就是十地菩萨以前叫做满足方便,因位已即,因果的因,因的位置已经即,当然就是十地菩萨,十地的行终,修行的终点叫做满足方便,意思就是说所有的因都添满了,

那么再来就是佛果了,那么当然是十地菩萨,就接近佛果,所以,满足方便是指十地菩萨:十地的行位,满足方便故)。破和合识相(破这个生灭、不生灭的和合)。灭相续心相(灭这个相续心相,我们的分别跟执着不曾经断,就算断了我执,阿罗汉法执还是没有断)。显现法身。智淳净故(这个淳跟单独的纯是一样的,或者是翻译成大,大智大净故,翻译成淳也对,翻译成大也可以)。】

(第一句)首句牒。下释。先因后果。因中依法力熏习者(按照法的真如实理去熏习)。地前资粮加行位也(资粮位就是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就是资粮位,在十地前,地前:资粮位,资粮位就是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加行位:四加行)。依真如之法。内熏之力。及所流教法。外缘熏力(外面攀缘这个熏力)。发起信解熏修。成熟善根。如实修行者(这个外缘熏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佛在世的时候,佛的三业殊胜,他的身、口、意清净,无量的智慧,他要引导你,要叫你悟,很容易,善知识很容易。佛灭度以后,到唐朝来,一些祖师大德,这些都是菩萨示现的,还算有修有证,从宋朝以来,就非常的困难,根器陋劣,再来,就是外缘并不殊胜,没有佛,也没有一些高僧大德,这些高僧大德现前,我们也不懂得去亲近,

所以,这个外缘的力量,对一个修行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宁与智者同哭,不与愚者同笑,我们宁愿跟大智慧的人同样的哭泣,不跟一个愚痴的人在那边同笑,何以故?大智慧的人在旁边,熏习力特别强,他两句话就会让你觉悟的,跟一个愚痴的人一生一世,听不进一句营养的话,你听了一生一世也没有一句营养的话,也帮不上什么忙,

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这个外缘的熏力,虽然说,我们佛法本身是真如,是由内往外的,自我观照的,但是,如果碰到善知识的引导,就很容易发现我们内存的真如,很容易的,所以,善知识也中不可否认的)。登地以上。证真如实理。称实而修。至十地行终(就是十地的行位,这算是终点站)。金刚心中。因位已极(成佛的那一刹那叫做金刚心)。名满足方便(在这里讲金刚心,在楞严讲楞严大定,完成了楞严大定)。

果中。有智断二果。由前方便。破和合识内。一分不觉之相。显其一分本觉之性。此根本无明尽故(其实是无明不能尽,此是说能够放下这个无明,连微细的都了解它本来就是空性的,方便讲,说无明尽,因为,在修行的角度有始觉,所以才谈到无明有所谓的尽,《心经》里面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心无所合(心无所合就是纯清净智,心无所。本来是生灭即不生灭的和合,那么,现在是纯清净智)。即显法身本觉义(法身的本觉)。乃断果究竟也(断果:透过修行,站在修行的因果的角度叫做断,有修有断)。即于此时。灭染心之中。业相等(业相就是生相无明,最微细的无明叫做业相,也就是见相二分之根本,就是所谓的自体分)相续心相(灭掉染心中的业相等等,相续心相等等)。

(中间加一个字:但。但不灭去,不灭掉什么?)不灭不生灭心体(不生灭是真心,真心是有体的,妄是无根的)。遂使始觉还源(让我们的始觉智还源)。即同本觉(恢复到跟本觉一样)。染缘既息。圆智淳净(所以,在《楞严经》里面讲,歇即是菩提,放下,你就恢复了原来的觉性,歇即是菩提,休息,歇,我们说歇一会儿,休息一会儿,我们不曾经让我们的念头休息一下,我们强烈的分别执着,不曾经回光返照让我们休息一天,我明天发愿要做佛一天,休息一天,我们人从来就是:唉!我明天要休息一天,这是这个色身休息,躺着,东分别、西分别,烦烦恼恼一直分别,然后,没有真正的休息,休息一天,第二天就:好一点没有?

嗯!人是比较不会疲倦。心呢?还是会很烦恼。停不下来,没办法!停不下来,然后一直拜托别人给他快乐,然后,一直拜托别人,又从内心里面一直强而有力,一直痛苦着自己,然后就觉得:我不晓得为什么。有一个电视广告,人家来问我,那是为什么?他来问什么,有一个女孩子,荧幕出来,她就哭泣,这个女孩子就讲,她说:我以为跟他结婚以后,就是我幸福的依归,我的弄好就依靠他,然后,我不晓得他为什么要打我,我现在很痛苦,很痛苦,她以为跟他结婚以后,是一种幸福的开始,

然后,这一幕就没有了,然后,换一个男孩子在那边,我明明已经讲过,我不打她,可是,我不晓得我为什么就打她,我很后悔,我很后悔打她,我也知道不应该打她,为什么我会打她,然后,这个女孩子这一幕又出来。我不晓得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也不晓得为什么?;男孩子也不晓得为什么,她就问:师父!您知道为什么吗?知道,怎么不知道呢!女孩子依靠这个男孩子,她想要让他爱惜,男孩子他本来就很疼爱她,可是,不晓得为什么要打她,师父!你晓不晓得什么原因?很简单!

就是无明,没有任何的原因,里面无明不断,没有幸福可谈,不可能!所以,夫妻结婚争吵是很正常的,两个都是无明的的众生,所以,生出的儿子也是无明,再可爱,他也是无明的东西,对不对?这是无明的东西,除非是诸佛菩萨来示现的,所以,在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不是无明的产物,所以,你要染缘既息,圆智淳净,我们圆满的智慧就淳清净)。成于应身(所谓的应身就是成就佛道以后,应化身普度众生;成于应身)始觉义。乃智果究竟也。

又阿梨耶识。有觉不觉二义。生灭不生灭和合。今破和合识内。无明不觉之相。灭业识等。生灭相续心相。生灭既灭。则彼不生灭本觉法身。自然显现。智体出缠。而得淳净故(有了淳净;纯粹清净的智慧,他的胸量就如虚空一样,他可以容天、容地、容白、容黑、容善、容恶、容大、容小,他任何的相,他都可以容纳,所以,在凡夫位里面讲,还没有办法做到融和在一起的话,争吵是必然的过程,有人讲,我们因为不了解而结合,后来,我们因为了解而分开,不是这样子的,我们因为了解而结合,我们也可以因为不了解而结合,我们可以因为了解而分开,也可以因为不了解而分开,众生的无明是一直在变化的东西。

师父!您能不能告诉我们,人生一个简洁有力、有效,马上用得到的一句话,还可以运用在任何的时间,虽然,我们没有成道,但是,可以让我们过得很快乐的,有!你要注意听!两种角度可以让你过得很快乐:第一个,你如果没有办法成佛,你就无限地宽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别人都是敌对,你无限的退让,退让,什么都退、退……,我什么都退,这第一点;第二点,这最重要的,第一点还做不到,第一点一定会做不到,因为这需要相当大功夫的修养,第二点就比较容易了,我保持一个距离,永远不管你好的,坏的,我都尊重你,我都跟你保持一个距离,你要伤害我,我都保持一个距离。。

同学们!你注意听!就像两个人起冲突的时候,没有修养的人:我去跟他理论,想尽办法要让对方知道,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现在的反应是什么,我去,去找他,谈、谈……,两个人鼻青脸肿的回来,这个就是世间人处理的方式,如果是我,我不会,你对我有误会,我们两个起冲突,好!我从现在起,我不讲,我也不解释,我就带着一个欢喜接受的心,我不伤害你,我跟你保持一个距离,你无奈我何,你要怎样?师父!他在背后骂你。只要我没有听到,都可以宽恕你,你来高雄骂,我跑到台北,你跑到台北来骂,我跑到高雄,反正我一直跟保持一个距离,我看你怎么办?你一直找我,要不然,我找警察来,你能怎么样?我告诉你:这个非常厉害。这一招我体会了四十一年,才体会出来,师父!您有没有绝招。

有!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你无奈我何,我一直跟你保持一个距离,你没有我的办法,我也不生气,我也不讨回公道,也不解释,我就永远的秉持一个尊重你,这很厉害的,如果你能听师父这样子,两种,第一个就是无量的宽恕心,第二个,我永远跟你保持一个距离。唉呀!我告诉你,你去哪个公司行号,他讲你的坏话,你都不要对他解释,我照师父讲的,我保持一个距离,我知道你这种人很无聊,对不对?大不了我们发泄一下情绪,不要给他看到,跑远一点,纾解一下情绪,然后,不要给他看到,这可以解决一下烦恼,这就是凡夫位里面,如果你想要得到幸福,想要得到快乐,你想要得到舒服、畅快,心情不想不愉快,同学们!这个是功夫,如果当然你很有功夫,即境离境那就什么境界都没有关系,没有办法,你就听我的话,

哇!这一招很好用的,但是凡夫大概都要听我的,除非你是禅师或者是诸佛菩萨明心见性的人,否则这一招很管用,你回去用用看,从现在开始,你今天有不愉快的事情,跟哪个人不愉快,我就保持一个距离。师父!师父!若是我先生呢?您怎么没讲我先生,我说:这个很简单!你说我先生在外面有外遇、喝酒、对不对?回来一讲,就打,像那天,北港有个信徒来,哇!讲起来,就哭起来了,打得鼻青脸肿,生两个女儿也打,一直打。师父!要怎么样能够不被男人打。我说:这很简单!

第一个,你那张嘴巴,过失都在你那张嘴巴。师你!您很行!他如果说你,你都不要回应,第一点,第二、你当作他死了,我家没有这个人,他讲,你都不要回应,统统不要回答他,他叫你做什么,他一,你就一;他二,你就二,我念我的佛,我看我的经典,我做我的事业,他去外面搞女人,你也不要管他,他喝酒你也不要管他,我就问她:你能不能改变你先生。她说:没有办法!那你就赶快改变你自己,不然,你会继续肿,我不骗你,马上你就鼻青脸肿了,男人外面有女人,他一定不会听你的,就是这样子,我如果说今天,我说:我如果是你的立场,我很厉害,真的,两条路,要不然就离婚,

对不对?她说要跟他离婚,那男的又不要。我说,然后又要怎么样,然后,又不要怎么样,这怎么可以,又要这样,又要那样,这样就是要打,然后又要那样,那样就是……,这样不合理,这男的很糟糕,又这样,又要那样,这怎么可以同时存在,这样很不好,很不好,你嫁到你又没有办法,所以,我跟你讲:有时候听听师父的话,两句话就会解脱,你就把他当作是死人,

真的,你就把他当作是死人,这个家不存在有这样的男人,他讲:你怎么样。对!就是这样子,他去酒家喝酒,你也不要打电话过去,他以为你在查什么东西,他会生气的,统统没这回事情,你忍耐一下,已经生两个了嘛!对不对?何况他有时候还会那样,也是对你不错,所以,反正有这样,有那样,没有关系,你就那张嘴巴,就是不要那么烧(意指强烈),不要反应那么强烈就好,差不多了,所以,我说你不懂众生哲学,很糟糕!)。一直明净相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酉二 迭拂疑情

【此义云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你看,这个《大乘起信论》实在讲得太棒了,你所有起心动念都是无明,心识就是分别跟执着,你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无明)。无明之相(你无明所现出来的一切的心相或者是现象)。

(当下)不离觉性(换句话说你想要觉悟,不能离开这个无明,所现出来的假相,迷惑的现象)。非可坏。非不可坏(非可坏就是因为它跟觉性不相舍离,非不可坏就是说因为他有一天成佛,他可以把它除掉,所以是非不可坏,不能说它可以坏,也不可以说它不可坏,何以故?你如果说可以坏的话,那是指无明可以坏,本觉不可坏,所以说,非可坏,非不可坏,一个是可以坏,一个是不可以坏,也不能说可坏,也不可以说不可以坏)。】()

此征释疑情。疑有二。一疑真同妄(怀疑这个真心同样跟妄心一样)。恐闻说动彼净心(恐怕听到,然后动到清净心)。成于起灭(成就是变成,变成了有生灭的心,听到以后,把这个清净心动到了,清净心动念就变成妄心,成于起灭,起灭就是生灭)。今既相续心灭。净心应灭(以为这个清净心也就灭掉了,他以为这个相续心灭了,我们连这个清净心的本体都被灭掉了,这个是断见,妄心是无根,交心不会灭,清净的智慧心不会灭的)。故释云(所以就是那么样解释)。以一切业识等。

心识之相。皆是无明不觉(你只要起心动念,都是无明不觉,师父!我不起心动念那怎么办,功夫不够的时候,就多多回光返照,返照到能所一如,无法不如,无一切法不如,简单讲要进入真如的状态,很容易!你只要以无相修行,无念修行,无所住去修行,很容易就会进入真空状态,真如,见一切相不可取、不可舍,取不得也舍不得,当体即空的东西,

修行人一定要在无相下手,这是成就佛道的根本,你在有相执着,有相就是心识,用心识修行是永远不能成就佛道,也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以无相修行,所以,心识之相皆是无明不觉)。熏习而有(熏习就是外境,无始劫来虽然是心所产生的,但是不了解这个境是假的,所以,自心取延迟,就是所谓的熏习,由自性清净心变出境界,境界然后再熏习我们不清净的心,然后层层的阻碍)。

今灭生灭之相(生灭之相就是无常,所有相皆是无常,本来就是不可得)。非灭不生灭之性(不是要灭掉这个不生灭的本性,因为真心是有体性的,真心不可灭,灭掉真心,你怎么有智慧去度众生?)。毕竟真不同妄(真心不同于妄心)。二疑真妄异体(第二,疑这个真妄是不同的体性)。恐闻识相皆是无明(识就是心,相就是外在,恐怕听到心跟外相都是无明所显现的)。故说得灭(以为可以灭掉)。转计别有体性(以为另外有一个体性)。

离于真如(有另外的体性,他不晓得当下就是真如,无明实相就是真如,无明实性就是佛性)。故释云。无明不觉之相。原依真(心)起(因为,赶忙一念不觉)。不离随染本觉之性(也不能离开随污染的本觉的性)。岂有各体(不能讲有各各的体性)。无明之相(就是无明所现之相)。与本觉之性。非一非异(如果你能容一切无明的相,容一切的相,所现出来的相,当作就是你的本性,你就是一个大彻悟的人,会无量的相为一性,也就是无量的现象界,

本身就是慈、悲、喜、舍的本性所显现出来的假相,也就是说当你在所有的现象界,体悟到慈、悲、喜、舍这四个字,你就完成了佛道,任何一个时空,乃至于仇人,乃至于仇得要你死的人,你都用一颗慈、悲、喜、舍的心,一直跟他相处,同学们!这些现象都对你没有作用。会相归性,这句话是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修行的根本,会一切相,归一切性,因为,这都是我们自性里面显现出来的,本来无一法可得,所以,无明所显现出来的相,与本觉之性,非一非异,也不能说一,也不能说异,也不能说是同一个,也不能说是不同)。非异故非可坏(因为,不能讲不同,所以,不能坏。

非可坏:不能说可以坏掉,因为是同一个东西,非异就是同)。非一故(非一故就是异,也不能讲同一个,当然可以除掉,有肮脏的、有清净的,当然要除掉肮脏的)非不可坏(不能说不可除掉,这个“坏”就是除去的意思,非不可坏,不可以说不能除去无明,坏就是破除无明叫做坏)。若约非异非可坏义(如果就非异非可坏这个道理来说,意思就是说非异就是同,非可坏:不可以破坏)。说无明即明(因为不可以破坏,无明当下就是明)。故《涅槃经》云(所以《涅槃经》里面讲)。明与无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实性(《涅槃经》讲得太好了,就是太厚了一点,太大部了,噢!很大部,总看不完,比《法华经》更大)。

若就非一非不可坏义(如果就非一非不可坏义)。说无明灭。觉性不坏(非一就是异,如果讲它不是同一个,不能破除,不能说不可以破除,意思就是可以除掉,说无明灭,我们方便说无明灭掉,但是,觉性不坏)。今文依非一义(依据这个非一,生灭跟不生灭这个角度来讲就是非一,也就是说生灭跟不生灭,是非一的角度,这个道理来说)。说相续心相灭(说相续心相灭,相续心这个相连续的幻觉,连续的见、相二分的分别执着灭掉)。真(心)不同(于)妄(因为有改变,真心不同于妄心)。

依非异义(如果按照非异的道理来说,非异就是同,不能说不同,那当然就是同)。(意思就是)说相不离性。真妄一体。如是则二疑涣然冰释矣(如是这两种怀疑涣然冰释,这个涣然就是消散的意思,释就是消融,这个是出自《老子》,《老子》第十五章里面说:涣兮若冰之将释。就象冰块消融似地消散了,形容解除了疑团或者是误会,叫做涣然冰释矣)。

【如大海水(大海水就是真心)。因风波动(风就是无明。波动就是业识显现,见、相二分不相舍离,见、相二分不离自体分,所以说,如大海水,海水就像我们的真心,因风动,风如同无明,波动如同业识,开始转变成有能取的见分、所取的相分)。水相风相。不相舍离(所有业识的变化,以及无明,都不相舍离,所有的业识都是无明,所有的无明都是业识,也可以说所有的无明业识,不离真心,所有的真心就幻化成无明跟业识,就是这样子。所以说水相、风相不相舍离)。

而水非动性(水是本来不动的)。若风止灭(如果,这个无明停止了)。动相则灭(怎么样?水相就没有了)。湿性不坏故(这个真心也不会变坏,湿性就是如水之湿性,水本来就是有湿性,水是湿性的,对不对?水有湿性,水的湿性本来就不坏,意思就是真心就是不变,我们怎么样可以除掉这个无相,同学们!

无明不是因为境界,是因为你心起执着,一直追求、一直追求……,你一直追求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得到真心,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这种教育,全世界的教育,都不是觉性的教育,只有佛法是觉性的教育,我们从以前,小时候,他就是一直教导你,教导你执着,因为,所有的文字相、语言相,它就这样子,包括老师教导我们,这个我相都不能去除,所以我们从小学到的教育,都是一种无明相,虽然是一种教育,使我们更成为人格,但是,还是不离无明,如果我们可以借用文字以及过去的音声的作用,我们可以回光返照,虽然是文字无明的教育,但也算是一种觉性的教育,

如果,我们今天不读书的话,那么,这些经典完全看不懂,那就很麻烦,会很麻烦。所以,我们从小,小学生他没有叫你要觉悟,没有!从小就是立在一个我相里面,长大你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我们以前的老师从来没有讲过,我们的身体是假的,所有的追求都是痛苦,你要放下,没有这样讲过,你要有志气,所以,我们老师都会出一个题目,老师都会出题目:我的愿望。就是你的愿望要做什么?如果,你要了解他家庭,你就立一个题目:我的爸爸。他就把他爸爸娶几个全部讲出来,

所以,老师如果要了解他的家庭,很简单!常常命: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常常打麻将,我的妈妈怎么样。小孩子他单纯,他什么都写出来,是不是?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然后,再写一个:我的家庭。他什么都告诉你了。所以,做老师要常常命这个题目,是不是?你就知道他的家庭是多么的畸形)。】

此立喻(这个是立比喻)。初二句喻真随妄转。水不自动(水本不动,真心是不动)。因风波动(因为无明的风波动)。海水喻真心。风喻无明。波喻业识等。次二句喻真妄相依。水不自起波相(水本身不会动的)。因风而起(因为风吹才会动)。故水不离于风相(离开水相,哪里有水相可得?风不吹的话,哪里有波浪?所以,水相就是起波浪的意思)。风不自现动相(风一吹的话,你知道风是什么相?来!试说看!风是什么相?来!试说看!说不上来,当然,你要看看海水,海水浪滔滔,海浪滔滔,风一吹来,噢!原来有风,要不然风吹你的脸,你说风是什么相?是什么色?是长的、是短的?风当然没有相,对不对?只感觉一股凉意,所以说,风不自现动相)。依水而现。故风不离于水相。是谓不相舍离。第五句喻真性不变。

显非自性动(本性从来就不动,是仁者心动)。但(是)随他动也。末三句(比)喻妄(心)灭真(心)存(在)。动相喻妄。湿性喻真(湿性就是水的湿性还是存在,风浪吹得两大,这个湿性还是不会坏)。由水非自性有动。但随风而现动相。若风止灭(如果无明停止了)。水之动相随灭。湿性不坏也(师父一直告诉诸位!不要强迫自己去烦恼别人的事情,不要强迫自己去执着,要全盘的身心……,外在的世界通身放下,一念觉观即得本心,就恢复到本来的面目,说难,很难,不肯的人很难,说简单,很简单,一念之间就会恢复到你的真如自性)。

【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心跟无明俱无形相,无形无相,是不是?)。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真心不是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不坏故(相续就是轮回,轮回,生灭轮回的意思,你生灭就停止了,若无明灭意思就是说,你那一颗放不下的执着如果放得下,那么这个生灭的执着放得下,这个相续的连锁,连续的执着放得下,那么,你的生死就停止了,所以,我们一直想要拼命地了脱生死,我要了脱生死,我要了脱生死,他却不了解要息心,歇即是菩提,他竟然不晓得要息灭贪、嗔、痴,他每天都在呼口号,说:我要了生死、我要了生死,每天都在呼口号,

但是,他不晓得了生死就在当下这一念,放下贪、嗔、痴,就没有生死,因为这贪、嗔、痴是使我们分别执着的根源,使我们相续执取的地方,所以,放下贪、嗔、痴的心相本来就无一切相可得。诸位!你冷静想想看!当我们吃下去的时候,我们每天都在变化出来,排出来的尿、粪便都是不清净的东西,你今天你所有的享受,比如说你躺一个比较好的床铺,当你死的时候,人家那个床铺不会让你躺的,会把你拖到客厅来,顶多让一个客厅,客厅要让你放还不错,有的一下子送到火葬场去,送进冰库里面,同学们!我们内心里面冷静地想想看!这个世间说来很恐怖的,如果,我们内心里面有一种喜悦感,喜悦感,强烈地求生极乐世界,当你这一念一躺下去的时候,我才不稀罕那个弹簧床,我要到极乐世界去,站在莲花上,所以,我告诉诸位!真正人家古来高僧大德,

在求生极乐世界的时候,他宁可牺牲他的生命,他都不会动到一个退失往生极乐世界的念头,很简单!你临命终的时候,念佛也要死,你不念佛,你还是要死,有的人说:噢!我不晓得极乐世界存在不存在,我要不要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同学们!你今天你不相信有极乐世界,你能了生死吗?你不相信,你能如何?建好,从以前到现在,那么多人,你去看看《净土圣贤录》,几百、千千万万人要往生的时候,天乐鸣空,莲花现前,那个都是假的?你开玩笑!

你认为那是假的,那印光大师那怎么讲呢?烧出几千颗舍利子,他还没有往生以前,他一个礼拜前,就叫他们赶快选住持了,八十岁的时候,是不是?他在11月5日要往生的时候,11月5日要往生,那时候我快要诞生了。所以说,我们要了解,人家古来高僧大德求生极乐世界,哪里是我们现在的修行人,一直在那边念、念……,自己又没有把握,然后,念、念……,又在分别执着,连生命都放下,我告诉你,我们修行,今天不会成就,就是没有志气,我是一个没有志气的人,没志气,提不起正念)。】

此法合。净心合海喻。因无明风动者。净心觉海。本自澄淳湛寂(澄渟就是水停止不动的样子叫做澄渟(chéng tíng)。湛寂,湛就是光明、寂静)。但随无明缘。生诸识浪(产生种种的识浪,意思就是强烈的分别如同浪涛一样无法停止,我们强迫自己分别,强迫自己贪、嗔、痴,强迫自己追求,所以,内心里面无限的缺陷、无限的贫乏,由一个人追求外境,就可以体会到我们人生活着有多么的缺乏、多么的无奈、多么的空虚、多么的不知足,这都是哪里?

这都是一种错误,因为,你有识,分别的意识形态)。合因风波动喻(因为风而波动来比喻)。心与无明三句(哪三句?“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离”这三句)。合风水相依喻(风跟水是互相依靠的)。俱无形相者(为什么俱无形相?)。(因为)净心随缘。全成识浪。故无心相(你若问:师父!那真心是什么?我就告诉他:真心不是什么。师父!智慧是什么?我现在讲话就是智慧。听不懂!师父!本性跟智慧有什么关系?明心见性这怎么样?我说:本性是站在体上来讲,心是站在智慧来讲,依体而起这个智慧的作用,心跟性其实是同一体,明心见性,明了我们本来的智慧,恢复到本来的体性叫做明心见性,两个在体来讲是性,在作用来讲它是心,依体起用,摄用归体,同一类的东西,所以,它本来就没有心相,真心就是无相,无相怎么样?

又可以显现在一切相里面,一切相不离真心,真心不离一切相,但是,一切相又不是真心,因为,那都是无明,心相是什么?心相不是什么,心相:行、住、坐、卧叫做妙有,沉默就是涅槃)。然彼识浪(就是无明)。(但是,那个无明)无非净心(就是当下无非就是净心,无非净心就是当下无非就是清净心,然彼识浪,但是,那个无明当下无非就是净心)。故无无明相(第一个“无”是无所谓的意思,无所谓的无明之相,因为无明,无明的相也没有,是因为你错觉,你的分别,所以,你讲你有无明,如果,你离分别、离执着,当下贪、嗔、痴没有,那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

合水因风动。全成于波(全部就变成了波浪之相)。故无水相(所以没有水相。因为水相:水静止的时候是无相,无水相意思就是水静止的时候是无相,海水静止的时候就画一个水平线,都是平平的,没有任何的相,所以说,无水相)。风动之波。本来是水(风动这个波浪,本来就是水)。故无风相(没有所谓的风相)。

心非动者(你的心不动,保持一个如如不动的心)。合水非动性(水本来就不是动性,水本来就不动性)。无明灭者。是根本无明灭。合风灭也(风灭就是根本无明灭,意思就是说人的分别、执着、烦恼放下,那就没有这个东西,你今天追求外境,你追求什么?你每天都在问自己,你就发现你很愚痴,所有的追求都是妄想)。相续灭者。业识等灭(业识、转识、现识灭掉)。

合动相灭(所有的动态就全部停止,当你全部放下的时候,你所有的追求,见相二分、八识,印在你八识田中里面的,见分跟相分都不起作用,净心:真心就显现出来)。智性不坏者(什么叫做智性不坏?)。随染本觉。神解之性(“神”就是不可思议,“解”就是妙悟,这个不可思议的妙悟之性)。本非动性(随染本觉:随这个染污的本觉,有具足不可思议的妙悟之性,本非动性)。故不坏(永远不坏)。合湿性不坏也。一先明智净相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申二 不思议业相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依照我们修行,然后产生了智慧的清净)。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种而现。得利益故(简单讲就是不思议业相,简单讲就是诸佛菩萨三业加被众生的外缘,简单讲就是诸佛菩萨他身、口、意加被众生,加持众生,作为众生的外缘,相应嘛!)。】

此明本觉不思议业用。以本觉在缠(被束缚着)。众生依惑造业。乃云业力不思议(业力不可思议。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但是,众生有时候愚痴也不可思议,有时候众生做的事情,你也会觉得:他为什么会做这种事情,你也会觉得他很不可思议,佛菩萨的智慧不可思议,众生的愚痴也是不可思议,笨到这种程度,(法师摇头)怎么会做这种事情,笨到这种程度,你也会觉得他无明很不可思议,所以,这个业力不可思议)。今出缠还净(离开了束缚的缠,恢复到清净)。

圣人称体起用(圣人依体起用)。是谓妙用不思议。故能作胜妙境界。如观世音菩萨。寂灭现前。获二殊胜(哪两种殊胜?)。上同诸佛慈力。下同众生悲仰(悲仰就是渴望,仰就是渴望,这个都在《楞严经》里面,如果,你获得两种殊胜,你就会跟诸佛菩萨一样的慈悲力,体同众生的悲仰,众生需要你慈悲,渴望你慈悲,是不是?这两种力量)。能现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以上是出自《楞严经》,在《楞严经》会讲到,耳根圆通的时候)。

本觉出缠还净惑穷智满(惑就是无明。穷就是停止了。无明停止了,智慧就圆满。简单讲:你的烦恼放下多少,你的智慧就显现多少,愈有智慧的人,烦恼就愈少,如果,我告诉你,说:我的生死已了,我所作已办,你一定会怀疑,一定会批判,这有问题,但是,如果我说:有般若智慧的人,要了生死就很容易。那你就很同意这句话,对不对?你就会很同意我这句话,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具足本来的智慧,可以随时运用,但是,我们竟然不会用,说我们穷,其实是富有的人,说我们富有,但很可惜不会用,所以说,惑穷智就满)。同佛作用。故云以依智净相也。无量功德之相者。横显业用(横就是遍十方。

遍十方的三业来加被众生,所以,佛不曾经离开我们,如果,你能诚心诚意的念佛,佛从来就没有离开我们,因为,佛证得法身,法身是尽虚空遍法身,你念佛,这个电波一拍,它当下就是,如果,你这一颗清净心念佛,佛当然就相应了,要不然,以前的人念佛,念到怎么会见到极乐世界?初祖慧远大师,怎么三睹圣相,东晋的慧远大师,念佛念到三次见到阿弥陀佛,三睹:三次睹这个圣相,他都不讲,我们现在稍微闻到一点香味就不得了了,

到处告诉人家:唉呀!我念佛的时候,那天我没有点香,就很香了,我家里怎么样很香了,喂!你有这样吗?没有!那你要认真一点,再精进,马上就变成执着了)。差别不一。常无断绝者。竖显业用(竖就是通三世,通过去、现在、未来)。深穷来际。随众生根下。并显业用横竖应机(横是指空间,竖是指时间。简单讲,横就是十方,竖就是三际。十方三际随着一切时空,应一切众生的根器)。任用自在。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应以何法得度。即说何法。随机示现。令得利益。一明随缘本觉竟。

午二 明性净本觉 二(性净本觉)亦可是体用合明(亦可体跟用一起解释)

未一 总标

二 别释

未一 总标

【复次觉体相者(我们觉悟的本体之相,我们一向都是以清净为主,怎么样?哪些相?怎么样?)。有四种大义(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就像虚空,就像清净的镜子,那如果说我们放开胸量,我们处处宽恕原谅众生,心如虚空,那不是就与道相应了吗?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本觉有随染性净之别(本觉有随染性净之别就是说:本觉有随染本觉,有性净本觉,有的人看到这里,虽然四个字,他不晓得是在念什么,他不晓得意思,随染性净之别,字加进去就更清楚)。前(面)智净相。由始觉所显(因为是修行显出智慧的清净)。属修生(因为修行而产生)。下四种义。乃本觉原具(原具就是不假修行,本来具足)。

属本有。体相者。以四种中。初二(是)体。后二(是假)相(意思就是说初二是讲体性的空性,后面两个是讲空性里面发挥出来的相,它的相。相就是说修行,或者是作为外缘的力量,众生外缘的力量)。

又初二就因性隐时说(因性隐时就是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来说)。后二就果地显时说(后二是成就果地以后显出来来说的)。又初二有性净义。后二有离垢义。故举虚空宽廓绝相。净镜圆明离垢。喻此觉体(比喻这个觉体。所以,这四个用一种比喻来显出觉悟的体性,我们觉悟的体性从四个角度来讲)。一总标竟。

未二 别释(有)四(个角度。觉体相“如实空镜”,也可以显示本觉的觉体相;“因熏习镜”,也可以说明本觉的觉体相;“法出离镜”,也可以显示本觉的自体相;“缘熏习镜”,也可以显示本觉的自体相。

注意!那个是镜子的镜,不是清净的净,镜有随缘不变的意思,本来具足的意思,这个镜子它本来就是清净的就会反射,你随一切因缘,镜子当然不会跑进相,不会染一切相,不可能的,所以“一如实空镜”。)

甲一 如实空镜(这个是站在体性里面讲,不立一切法)

二 因熏习镜(这是站在本体的角度,因地来说它都是清净的)

三 法出离镜(藉着真如的法,可以出离一切的污垢,出离垢秽,法出离一切真如,称真理而修行,可以出离一切的染污、一切的烦恼,最后一个都加一个镜,就像镜子一样,有离垢的意思)

四 缘熏习镜(这个“缘”就是外缘,意思就是作为众生修行外力,所谓示现就是缘,诸佛菩萨缘着众生,就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众生的前面,缘熏习僮,熏习就是熏力,因为熏习的力量,能够遍缘一切众生的心中,

简单讲就是缘可以作为众生的缘,就是本觉出缠,本觉已经离开了烦恼,他就可以显现出他的三业的业用,就可以做为众生的外缘,去帮助他修行,帮助他觉悟叫做缘熏习镜)

甲一 如实空镜

【云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远离(本无)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在“远离”旁边写个:本无。如果,你这样念就更清楚了,如实空镜,什么叫做如实空镜?本无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没有一切法可以现;非觉照义:不是站在般若的智慧,觉照的角度来讲,站在真正空无相的本体来讲,寂静法来讲,就像天台宗里面讲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是站在寂的角度来讲)】

首句总征。初明本觉自性。由来清净。称真如实体。空无妄染。非先有后无。故云如实空也(本来一切法空)。远离一切心境界相者。无一切能分别心。及所分别境。妄心妄境。而云远离者。非不与之合为远离。乃本无故(不是说我不跟你和合叫做远离,不是这样子,而是本来就没有,如果你这个本无两个字好好地体会,也可以开悟。

你见到一切相:本无,你见到一切的妄想,妄想本空也是无,把这些贪、嗔、痴当下息下来,你的智慧就一直显现出来。“本无”:本来就没有这些贪、嗔、痴,是你的错觉)。为远离耳。如前云。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但妄染之法。情有理无(在众生的角度来讲,它是有的,情有就是在有执着的众生的角度来讲,它是有的,在这个世间,你跟人家讲没有话,人家不相信,实实在在就是有这个世间,情有理无,站在真理的角度来讲,根本就是无,根本就是幻化出来的)。

相不可得(既然相不可得,哪里有什么真实性的东西)。譬如兔角。故不可现(不可以现。兔角:本来句子没有角,本来就不可现)。非觉照义者(非觉照义就是不是站在智慧作用的角度,觉照就是智慧的作用叫做觉照,探照灯照射着你,它不是站在这个角度)。以本觉之于妄法。非由观智觉照故无。妄体本无故(这个就是真的大彻大悟。本觉的妄法,本觉有根,本觉里面的妄法,并不是说我观照才空,它本来就没有,本来无一物的东西)。亦如镜望兔角(就象这个镜,你望这个镜,镜望就是你望这个镜,只有影子,就像兔的角,兔子本身没有角。我们以前看是没有角,你们现在这一代,我不晓得,你看会不会有角,我不晓得。我们以前那一代的,老一辈的看,兔子是没有角,现在不晓得有没有角。

美国现在风行一种职业,也就是养兔子,非常赚钱,美国现在报:养兔子很赚钱,我们现在这个麦当劳或者是肯德基,都是卖鸡肉,结果,在美国现在是专吃兔肉,他们养这个兔子,怎么杀你晓不晓得,噢!你看杀兔子你会昏倒,吓死!他拿兔子,兔子是活活的,都是活的,一来,先把头砍断,头砍断以后,四只脚还会动,就开始剥皮,剥下来,剥皮、剥皮……,结果,那个刀子,哪个人,哇!好厉害!(法师学他人杀兔子的动作)那种功夫,兔子的肉,现在美国是很流行的,

所以,你想想看!这个龙卷风袭卷什么整个州,龙卷风,从科罗拉多州袭卷过来,或者从什么加州袭卷,什么大地震,你想想看!这个世界怎么会没有zai 难呢?杀业那么重,怎么会没有zai 难,怎么可能没有zai 难,不可能!所以,我们这个世界,圣贤都隐密起来,都没有圣贤来降世,他知道度不了,度不了众生,他不示现,剩下我们这些无明的众生互相勉励,也没有办法,没办法!圣人都跑掉了,剩下我们这些凡夫,只有互相勉励了,对不对?真的!这世间是多灾多难的)。

问。若是何故下因熏习中。悉现一切世间法耶(因熏习中示现一切,怎么样?悉现一切世间法)。答。彼约依他似法(似有但是实在是无。似法:其实是没有)。是此真心随熏所现。此约遍计所执实法(当体即空,遍计所执的实法来说,那么,就是当体即空)。故无可现。以似法如影。实法如形(形像的了。就像如形)。真心如镜。由不现形(所谓不现形就是站在彻底空的角度来讨论它)。故云如实空镜。以能现影。故云因熏习镜(因熏习镜)。

申二 因熏习镜

【二者因熏习镜(为什么讲因熏习镜?因为万法以心为因,万法用这个心当作因,所以,四种描述这个体性里面,也描述万法以心为因)。谓如实不空(什么叫做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都在里面显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所以禅宗讲见处即真,一切法用真心去看,如如不动的心性去看,那都是真实性的东西)。

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一切的烦恼所不能动摇,所以,如如不动)。智体不动(有智慧的人就可以保持这个不生不灭的自性清净不动,不动念就没有生灭,生死就了,也没有佛可成。为什么讲成佛?因为没有起心动念叫做成佛,没有生灭就成佛了,对不对?自体不动就是成佛了,其实也无佛可成,为什么?自体无相当然无佛可成,也无众生可度)。具足无漏(的本性功德,具足无漏本性的功德)熏众生故(熏习这个众生)。】

(这个)因(熏习性的因)有二义。一能作现法因。二能作内熏因。亦可初是因义。又下熏习义。故云因熏习也(又可以作因,又可以解释作熏习,所以,因熏习就是两个角度加起来,一切法的因,怎么样?修行真如的熏习的因,所以,是两个角度,注意!这个熏习不是染污的熏习,是清净心所显现出来的真如的熏习力量,转染成净的力量,显出本性的智慧,这个熏习是由清净心去熏习染污的,转染污为清净,你不要把熏习都当作是一种染污的熏习,我们一般把这个习气都讲:熏习、熏习,这个熏习讲久了,变成以为是染污无明的熏习,不是这个道理,你不要搞错)。

如实不空者(也就是我们如实的,真实的因地去修行,修行到最后就不空,怎么样?显现无量的业用当然不空)。以有自体(你看!以有自体性)。及性功德故(本性就有具足功德,所以,这个因熏习,那是讲清净的,转变这个染污,突破这个染污)。如大圆镜智。能现一切也(你看!都是讲清净的一面)。世间。指情器正觉三世间(情、器、正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情世间就是众生,器世间就是山河大地,我们所依止的依报,正觉世间就是佛,三种世间)。十界染净依正因果。皆在心中。分明显现。《楞严》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因为有这个心,所以,我们成就一切的体性,都是因为这个心所显现出来的)。离此心外。无别自体。以体即真如。真如本无内外。故不从内出。亦不从外入。

缘起之法。显现不无。故不失。所现全体。一一皆真。故不坏(缘起之法:因缘生因缘灭的法,显现出来你不能说没有,不无:你不能说没有,所以说不失,也是心显现出来的,所现的全体,一一皆真,所显现出来的全体,都是真心的,所以,师父一直说,一切山河大地,包括我们的身、心,都是真心所现的,就是这个道理,都是我们真心所显现的,你只要歇:放下,不要强迫自己去烦恼、去执着,统统没事,一切都是真实的,清清净净的,智慧就显现出来,没有恩怨,没有嫉妒,没有恨,不留任何的痕迹,不留任何的能取舍,没有得失,好好地去体会空的道理)。如镜中影。无有出入(就像镜中的影像,镜中里面的影像,你怎么显现它都没有出入,没有进去,也没有出来,我们今天也是一样,

其实,我们所有生灭的东西,也没有所谓的出入,对真心都没有增加没有减少,你今天吃下去或者拉出来怎么样,这是生灭法的存在,也是当体即空,真心所显现出来的东西,你只要无著,它就是不坏,所以,就不会被受影响,无有出入)。缘至即现。非刃能伤也(不是刀子可以伤)。常住一心者。会相归性。离诸生灭(这个对修行就是这个:常住一心,常住就是无所住,无所住就是常住,住于无住叫做常住,若有所住即成非住,南无常住十方佛,意思就是一切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无所住、空无自性、不着一法,所以,常住一心者,怎么样?会相归性,为什么要会相归性?

如果,你的相是千差万别,有恨、有嫉妒、有爱、有执着,相是会让你迷惑的,如果,你了解这个迷惑的外相,怎么样?归性,归空,空性,那就离诸生灭了,你说修行很难也很难,你说修行很简单也很简单,简单得不得了,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以,禅师很懒惰,大彻大悟的人也很懒惰,他若看众生问不停。

唉!好了!不要问了,不要问了,对不对?为什么不问?话不投机,所以,我如果看很多的众生,他来的时候,问的问题问不完,我就告诉他:好了,好了!不要再问了,因为我会觉得很累。为什么?我都告诉他一句话:我用佛法去跟你解释,你所有的佛法都是疑问,我用佛法跟你解释,所有的解释也存在佛法的问题,所以,不要解释,不要解释。师父!我痛苦!我痛苦!我说:怎样?胸口闷闷,师父!您帮我摸看看!啊!胸口闷闷,哇!我又不是医生,对不起!我不是医生。

邱医师,哇!所以,我很感激邱医师,为什么?那个精神病、那个绝症、那个癌症,反正那个着魔的我没有办法,推给邱医师,为了省时间,你去吃邱医师的药,吃吃看,看会不会好。师父!吃不会好。不会好,也没有办法,我也不会,我没有办法,对不对?每天三点半就是我最恐惧的时间,为什么?一下来一大堆,像今天,哇!一下来,台北来的、花莲来的、台中来的、高雄来的,有的人看到慧律法师(法师学别人笑的样子,发出“嘿……”的笑声)。我说:有什么事?没有!没事!我只有想看您而已。没事。所以,有人得罪我,我就叫他做大法师,现在我开始要贴布告栏布告,公告:兹因慧律法师年迈老化,体弱多病,从今以后不予回答、不给加持,所有加持都无效,公告盖印章。

真的,我一定会这样实行的,要不然,你这样会受不了的,会受不了的。下午你一下来,他们都一直看那个电梯,三点半,你看五楼,下来、下来,一看,真的是慧律法师,一一窝蜂地冲上来,谁先来的,谁先的。师父!我先来的,我先问,一个一个问。噢!很累!今天一个屏东技术学院来:师父!我要出家,我要具足什么条件?很简单!也许他今天晚上有来听课也不一定,很简单,你来文殊讲堂住半年,你就知道要不要出家,不要问那么多,一句话就解决了,一句话。还有什么问题,来!来!师父!我女儿……,一直形容。虽然是不生不灭,但是体力也会很累,很累。晚上我要上《大乘起信论》,已经四点了,他不让我走,不让我走。

所以说,以后,兹因体弱多病不能见客,不能加持,加持也无效,但、但是but,but可以供养,这人要写下去(法师笑),还要写:但,可以供养)。以一切法。即真如实性。本来平等。犹影之体(就象影子的体性)。即镜之体。不异真如(你修行如果把一切当作幻影的话,就像镜子的体性,怎么样?不异真如,不异就是不离,不能离开真如,也就是真如)。故云即真实性(所以,就是真实性)。

又一切下。明自性本净。虽随缘现染。不为染法所染。正以现染不染。反显本净智体。由来不动。非今始净也(不是现在才开始清净)。如净镜能现秽物。不为秽物所秽(这个例子很简单,像镜子在这边照,镜子照什么?照大便,不会说大便跑来这里,黏住在这个地方,不可能!对不对?意思就是说当你拥有一颗清净心的时候,你不管看到很不如意、不如法的东西,不清净的东西,他都如如不动,那个染污的东西,统统没有作用。镜子照大便,镜子里面有大便,怎么样?抓不到,怎么样?不会染污它,没有作用,意思就是说当你显现到你面前,很不清净、很不如意的境界的时候,你保持一个如如不动,这境界对你完全没有作用,了解吗?

这样知道吧!所以,举这个大便也很有效,也很有效,大便它不会黏住镜子,拿镜子一照,啊!黏在镜子里面,不会,它不会,大便怎样肮脏、怎么臭,镜子还是黏不住,对不对?你只要各持一颗如如不动的清净心,你什么境界来,你说你的公司有的人很坏,我保持如如不动,你奈我何?你奈我何?你每天都是喜悦,你每天都会唱一首歌,不知道什么好预兆,一只小鸟乱乱叫,每天都是喜欢的,太好了!不知道什么喜事已来到,对不对?)。反显镜体。本净无动故(本来就是清净不动)。末二句。

以性具恒沙无漏净德。能与众生作内熏之因(内熏之缘,能与众生作内熏,内熏当然就是真如的熏习。佛菩萨开采的真如,我教给你的,也是真如自性的熏习)。令厌生死(我们有了真如的思想,我们就厌离生死了)。乐求涅槃故(就希望求得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胜鬘经》云。由有如来藏。能厌生死。乐求涅槃。实仗此体。为内熏之因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申三 法出离镜

(前两个就本体来说,后面法出离,以及后面的缘熏习,是就本觉的相来说的。前面两个是就本觉的体,后面两个是就本觉的相)

【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烦恼碍(不空法,怎么样?出烦恼碍)智碍(烦恼的碍,就是我执,智碍就是法执,怎么样?)。离和合相(离开这个生灭跟不生灭和合,分开来就没有这个生灭了)。淳净明故。】

法出离者。乃本觉真如之法。出于二障(可以摆脱二障)。离于和合。前明在缠性净本觉(在烦恼当中,我们的本性清净,本来就是觉悟)。今明出缠离垢法身(摆脱了这个烦恼碍、所知障以后,离垢的法身)。如《宝性论》云。有二净。一自性净。以同相故。二离垢净(因为自性净是站在空的角度,离垢是站在修行成道以后的角度)。(显现出来的)以胜相故。不空者。举法体。谓众生觉体。本来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为二种障所碍。和合识所缠。不能证得。碍即障也。

一粗细染心(第一个就是粗细染心)。昏烦恼乱。名烦恼障。二即染心所依无明。能障真智。名智障。智本非障(智慧本来不是障)。被无明(所)障故(智障就是所知障,所知本来不是障,我们所知道的被障碍了就是智障,所以,智本来不是障,是不是?所知本来也不是障,被无明障故)。乃从所障得名也。和合识。即业相。生灭不生灭和合。今由本觉内熏。始觉有功(始觉有功:发挥这个能力)。返染还净(返染:把它转过来,转这个染,恢复到清净的)。出二障(之)碍。

离和合识中。一分生灭相。无明(的)染心。一切皆尽。故曰淳净明。以离和合杂相故淳(离这个和合的生灭的杂相)。灭粗细染心故净(粗的烦恼、细的烦恼统统除掉)。破无明盖覆故明(破掉这个无明的盖覆。无明盖住,我们就显现不出来,破掉了,破这个无明的盖覆,我们就显现这个明)。显现本有觉性。并非新生。但一向在缠(所以,非从外得,本来具足)。今始出离耳。

申四 缘熏习镜

【(很简单!“缘”就是作为众生的外缘,简单讲就是加被的意思,佛因为见到了真如,而加被了众生,希望他早日能够离垢。)四者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借着真如的法摆脱了烦恼,它有什么力量?摆脱了烦恼以后,他力量可大了)。遍照众生之心(众生需求,念他,他就加被他,所以,我们念佛就会感应,就是这样子)。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随念,但是,注意!那个念要真如的念,与佛相应的念,清净的念)。】

此即上出障离垢之本觉。能与众生。作外缘熏力。此体生佛等同(这个体,众生跟佛都是平等)。向为众生。但作内熏之因。今证法身。即能遍照众生之心。起同体大悲(诸佛是我心中之佛,我是诸佛心中的众生,所以,我们是同一体性的,同体大悲)。现无作妙力(不假造作,本性具足叫做无作)。摄化众生。为作外缘熏力。令修善根。随众生种种差别心念。乐见何身。乐闻何法。一一应机示现。

问。此法出离(这个法出离镜)。与前智净相。缘熏习。与不思议业相。(这三种有)何(差)别(这个法出离,此法出离,跟前面的智净相,以及缘熏习,以及前面的不思议业相,有什么差别呢?)。答。前约随染还净(也就是智净相,是不是?智净相是就随染还净,修行、修行,把这个染污修掉,恢复到清净)。俱就始觉说。

业。即始觉之智用(始觉的智用也就是智净相)。今约自性离障(现在是就自性离障。自性离开一切障)。俱(“俱”就是本来。讨论它本来的东西,这个智净相是经过修行以后显现的智慧,而现在不是,现在是自性:清净的自性,本来的法体就有这种能力,叫做“俱”)就法体说(“俱”就是本来。统统就这个法体来说,怎么样?)。缘。即自体之法用(自体、体性本来就有相用,所以说,就有相用。这个“缘”字是就自体,就是从我们的本体,存在的三业的力量,它可以帮助众生,这个角度来讲)。此就义开说也(“开说”就是分开来,就是智慧跟义理分开来讲,前面是智净相,对不对?修行、修行,始觉的智用:智净相,智慧,站在智的角度,现在是站在义的角度,义的角度就是自体本来就可以有力量去加被众生)。

若合说(如果合起来说)。法智虽殊(法跟智虽然不同。一个智净相,是站在智的角度;一个缘熏习镜,怎么样?是站在法的角度,法用的角度,义的角度,所以,法跟智虽然不同)。体无差别(但是,体、用没有差别)。以始觉即本觉故(始觉就是本觉,所以,应该是平等、平等)。一辨觉义竟(觉讲完了,后面再辨这个不觉。辩这个觉义讲完了。《大乘起信论》,有时候要回去自己冷静地看一看,否则听起来很陌生,虽然一直作笔记,可是听起来很艰涩,会听不懂,有空要多看,多看,要不然,我们在名相上就会搞不清楚,名相上,要看的时候,要分段落,

同学们!知道吗?要看的时候,要分段落,看经典要懂得段落,所以,这一段在讲什么,先画一个三角形,这段讲什么,再画一个三角形,一段一段地看。这一段分一个段落,然后,把这一段,这小段先弄清楚,然后再看第二段,你看的同时写下来,然后,再把它分一段、一段……,不过,有的连段也分不清楚,也没有知乎者也,也不晓得标到哪里都是句号,看这个就是比较难一点,所以,这个分段还要有一点功夫,要不然,否则连段落也分不清楚)。

卯二 辨不觉分 三

辰一 根本不觉

二 枝末不觉

三 结末归本(结末归本就是枝末的无明,是来自于根本无明) 初中二

巳一 依觉成迷(依就是因为。因为,我们订一个觉悟的名词,所以,就有迷惑对立的名词)

二 依迷显觉(因为,迷惑了,所以,我们才显现这个觉性)

巳一 依觉成迷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则无不觉。(先简单解释一下:“所言不觉义者”,我们所说的不觉义这个名词,这个道理是什么意思?“谓不如实知”,这要这样念:不,如实知,无法的如实也就是对实相的认同、了解,对实相的了解是不如实,如实相的一切了解,无法如实,如实相:彻底地去了解,怎么样?“真如法一”,我们的真如是体、相、用具足,但是,站在空性的角度来讲,它是完成了统一性,真如也就是所谓的无为法,也就是所谓的毕竟空叫做真如,在我们这个毕竟空的角度来讲它是一,一就是统一,也就是共同相,共同相就是毕竟空性的意思,

但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毕竟空性是不染一切法,所以,叫做“不觉心起”,这个不觉心起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去觉察到它微细的念,这个起心动念叫做不觉心起,因为它太微细了,微细到我们没有办法去觉察到它起心动念,开始就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念无自相”,这个念本身是没有所谓的相,因为它是无体性,当然没有自相,念无自相,但是不能离开这个本觉,不能离开这个本觉,为什么呢?本觉就像这个水:湿性,不觉这个念就像波浪,离水就无波,所以,当然“不”能“离”开“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在这里文字虽然很简单,但是,意思并不是你们想象的这样,“犹如迷人,依方故迷”,我们一般人的解释是说:就像迷惑的人找不到路,依方故迷,方就是因为有定位,因为你有定位,

所以,有所迷惑,意思就是说你并不知道路,依照某一个定位,比如说,定东方、南、西、北方,这个是一般人的解释。如果说就佛法的解释来讲,它不是这个道理:“犹如迷人,依方故迷”,意思就是说我们刻意的产生一种自我的定位,然后,因为你自我的定位,因此产生了对立的观念,那么,不能完成你所设立的假相的时候,那么,你会产生一种自我的无明,自我的无明,换句话说,我们所谓的迷人,简单讲,其实是自己的定位,因为,这个方就是执着,如果简单讲就是犹如无明的人,依,依就是因为,因为,有我、法二执,所以,产生无明,如果离于方,如果离定位,定位就是我执或者是法执,因为有标准性的东西,

因为,你把它刻意地定位在某一种角度,刻划成一种形象,刻划成一种标准,那么,离开了这个标准,我们就认为别人不对,所以说,“若离于方。则无有迷。”:如果你能够离开那一分无缘无故的定位,就是主观意识,那么,就没有所谓的迷,所以,“众生亦尔。”:众生也是这么样子,“依觉故迷。”:我们因为有本觉,本觉因为不了解,是无相、无念、无住的东西,所以,我们迷惑了,执着于透过本觉的这一念,那个无明,依觉故迷,“若离觉性。”:如果离开此觉悟的性:本性,离开这个觉悟的本性,“则无不觉。”:无所谓的不觉这个名词,这要这样念,无不觉不能解释说:没有不觉,无所谓有一个不觉的名相,意思就是若离觉悟的这个名相,就没有所谓不觉悟的这个名相,因为,不觉悟的名相是来自于觉悟的名相,觉悟的名相是依不觉而定位的,意思就是说互相定位、互相存在,

如果,当体即空,这个觉性没有,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不觉这个名词,不觉悟这个名词,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存在不觉悟的名词,如果,我们要化解彼此之间的仇视也是一样,在男女之间或者是朋友之间,你不要一直先定位他是仇敌,你定位他是仇人,那么你这个没有办法解决的,我很讨厌看到你,我很恨你,是不是?我对你很不满,是不是?那么,你散播不好的名相给他,

然后,他内心里面八识田中的种子,你对我不满,我当然也对你不满,因为你定位,你把我定位,是你不满的位子,那么,我定位,我当然也是对你不满,定位当然是不满,所以,修行只有一个大原则,慈悲喜舍,无量的施舍、无量的放射,无量的放射,放射什么?慈悲喜舍这个心境一直放射,没有敌对,没有嫉妒,所以,我们说什么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能够消化这个贪、嗔、痴的人,化为无形,把有相化作无相,把内心的贪、嗔、痴真正地消弭,消化掉,溶入我们清净心里面,根本就无所谓的贪嗔痴、嫉妒这个东西,那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现在告诉诸位:比如说,我现在没有贪、嗔、痴,我完全去掉这个贪、嗔、痴,我佛念得很少,我这个佛号念得很少,跟一个对方怎么样?他很认真念佛,很用功念佛,可是,他老是放不下,贪、嗔、痴放不下,那我现在问你:你说我们临命终哪一个会往生?当然是我往生,他怎么会往生,他不懂得佛法是心法,他以为我拼命念佛叫做修行,他不懂得先降伏自己,先使内心里面产生一个平等空性,然后,与佛心相应,念佛它一定是这样子,佛他尽虚空界、遍法界,他一定是随时二六时中显现你的前面,他没有所谓我不显现,或者是我跟你……,他没有这样子的,没有任何的仇敌,问题是你这个镜子干不干净,你镜子干净他就自然影现出来,佛他就会自然影现在你的面前,那么简单讲的话,我们修行人要在镜子下功夫,而不是一直求诸佛菩萨,您赶快现前、您赶快现前,求来的不一定是真,你求佛菩萨赶快影现在你的面前,这个方位是定错了,我们要赶快自净其意,自净其意,

当你用一颗清净心的时候,放下这个贪、嗔、痴,你不要怕你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怕你的心不清净,而不是怕你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现在都怕错了,怕错了,贪、嗔、痴不肯去除,然后又怕往生不了极乐世界,很容易,你现在什么事情你都放得下,你不把它定位在某一种标准线上,你以空、无相、无念的角度去修行,临命终根本就是洒脱自在,简单讲,你现在自在,你临命终就是自在,依此类推,等量代换的东西,念过数学就是这样子,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们做错了功夫,我们的功夫做错了,我们一直要求对方对我们好,我们一直要求佛菩萨照顾我们,可是,我们从来不照顾自己的清净心,我们不照顾,我们任它的习气起来,我们任不好的恶念起来,然后,内心里面又想求佛菩萨,有时候我们的修行变成一种压抑性质,内心里面的根本东西,他不除掉,然后,要做外表的功夫,就像这一颗苹果,苹果里面都烂掉,外面都打腊,所以,这样只能欺骗一切不懂水果的人,

如果,懂得欣赏水果的人,他不会这样子,你水果一烂掉,他不看,他就知道,你外表再上腊,他也看得出来,所以说,我们应当知道,修学佛法一定要在自净其意里面,意思就是说要在彻底的清净心里面彻底放下,我们现在都恐惧错误,恐惧不能往生,恐惧别人谅不谅解我,恐惧别人对我误会,恐惧我今天失去对方的照顾,恐惧我的金钱,恐惧我失去这个世界,想要一直逗留在这个世界,

然后,又恐惧死亡,内心里面极端地矛盾,他不了解解决生死其实并不困难,你只要把眼睛一闭上来,一直好好地在回光返照,看看自己的过失,然后,什么事情都一直责备自己,然后,殷这个慈悲喜舍一直散发出去,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我们的功夫做错了。我们刚好颠倒,我们刚好做颠倒的功夫,所以,其实你不需要恐惧的东西,毕竟是空性的东西,恐惧也是没有用的)】

首句标。次三句释不觉之义(解释不觉义的道理,首句标就是所言不觉义者,首句是标,次三句释不觉义之义,释不觉义就是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义,真如是统一性的,是绝对毕竟空性的东西,无量的智慧般若也是无形,所以,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所以说,次三句释不觉义之义)。问。觉性圆明寂照(觉性:觉悟的本性,是大圆光明的、不可思议的、光明的,寂照是很静、很静的,是不是?照可以妙用现前,所以,寂就是不变,照就是随缘,可以随一切因缘而不变,而不变能够随一切因缘)。

何以而成不觉耶(为什么会变成不觉悟呢?)。答(就回答)。由不称实理而知(这个“称”就是合于。由于我们的智慧无法合于实相的道理,彻底地去了解,不了解实相是毕竟空性,无相、无不相的道理,所以,我们无法了解真如)。真如(本来是)法一故(我们现在变成无量的敌对,无量的敌对。

“忽然起念”,这句话很重要,忽然起念就是《楞严经》讲的知见立知,就是本来我们自性里面有解脱的知见,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个解脱知见是本性具足,解脱知见意思就是智慧无量的辩才,无量的般若、无量的智慧辩才,而我们不是这样子,所以,知见立知这句话一定要好好地听,这是修行的彻底的根本问题在这个地方,忽然起念就因为你的无明,为什么?因为知见立知。什么叫做知见立知?知见立知就是说,我现在看一件事情,

注意听!我现在八识里面,其实本身是由自性的清净心,可以散发出一种平等的空性的道理,妙用运用在一切缘起法里面,知见就是我解脱里面本身还有般若的智慧,解脱的知见,这个叫做解脱知见分,五分法身里面的解脱知见分,本来就是具足的,意思就是说本来这个知见,是绝对平等空性的清净心,立知就是我强迫自己,因为习气、因为无明的习惯性,立知就是加一个不必要的观念下去,问题在这个地方,加一个不必要的观念下去,加一个不必要的观念是什么?

比如说,这个人很可恶,如果我用解脱知见分里面讲,可恶的本身也是空性,你让他可恶,今年可恶,明年可恶,三年后可恶,你就是可恶不会到一百年,可恶本身就是空,你用一种痛恨心去恨这个可恶的人,你就是立一个知见,立一个错误的知见,天地万物我们法身本来无所不知,不需要立任何的知见,但是,因为动到念头,想要使它更清楚,就是这个道理,想要使一件事情明朗化,想要使一件事情彻底化,变成说:立,加上这个立,立就是加,加上一个不必要的知见,简单讲就是头上安头,知见就是头,头就可以具足一切清净的脑子里面,五官、色、声、香、味、触,都可以很清楚,看得很清楚,知见就是头,立知就是加上一个头,头上加头,你为什么要这样子?

所以,师父一直告诉你们,告诉大家,当我们碰到逆境的时候,你不要动一个念头说:我要去抗拒它,我要去逃避它,这个逃避不了的,事情的真相,你今天你碰到无量的逆境,因为不能改变,比如说,你结婚,你的婚姻不如意,你就必需认命,比如说,你今天看遍了名医,而你的病苦一样没有办法好,你就必需认命,没有办法,我很认真地赚钱,可是我怎么赚都赚不了钱,那你就必需要认命,你接受这个事实,就是知见就好了,不要立一个知,立一个怎么样,我不满现实社会,那就变成痛苦,更加一层的痛苦,生命已经不幸了,加上一种错误,双重的不幸,生命就是双重的不幸的产物,你的不幸已经够可怜了,你今天的遭遇值得人家同情,可是,你今天一直发牢骚,一直抱怨你今天的遭遇,变成怎么样?

双生的痛苦,知见立知也是这样子,我们清清净净的本性:真心,不需要你立任何的知见,因为,法身本来就有般若的知见,所以,清净的知见,而我们现在怎么样?立知就是加一层不必要的观念,那么这一层不必要的观念就是我、法二执,加上这一层观念就开始定位,我是你非,我善你恶,我大你小,对不对?我是天你是地,我是清净的人,你是染污的人,我持戒,你犯戒,到处、随处都是看到一个攻击性的观念,何以故?因为定位、因为加上知见,那么这样子就是苦恼无量,我们一直没有办法摆脱,就是加上我执、法执,所以,修行就是做两个字的功夫:放下,你很清楚地看到,眼睛看得见,看得清清楚楚就好,耳朵听得到,听得清清楚楚就好,就是这么一回事情,噢、噢……,就这样子,很清净的去接受它,就没事,没事,我们凡夫就是没事的东西,他硬要把它搞成有事,单纯的事情,要把它搞成很复杂,这个就是凡夫,就是凡夫)。

(所以)忽然心起(你看!忽然心起,你就开始动念了,因为,你不宽恕别人,你不原谅别人,一直摆平不了自己,摆平不了自己,你的心就开始一直起心动念,一直摆平不了)。而有其念(你就开始有念了,贪、嗔、痴的念头就不断了)。即此一念。为根本不觉心。亦名独头生相无明(什么叫做独头?独头就是不受任何的外力影响,意思就是强有力的无法控制,微细地强有力的一种习气叫做独头,独头又名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理由,独头,你为什么要无明?没有任何理由,没有办法去控制它,所以,无明,所以,众生是值得原谅的,而不是叫你去恨,师父一直讲过好多、好多次,众生是要我们怜悯的,是要我们去救度的,众生不是要你恨的,如果,他要你恨的,他不用叫做众生,对不对?众生,何以故众生?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众生,我们要怜悯众生,我们一定要慈悲、宽恕,无限地关怀,无限地宽恕众生,而且这个不能讲宽恕,要加无限,要加无限,心中不能动一个念头去恨众生,他是需要让我们救度的,我们需要怜悯的,为什么?他的名字叫做众生,可是为什么变成众生?没有理由,因为,独头生相无明就产生众生,因为,他没有理由,所以,他不得不做众生,所以,众生有一天他觉悟了,他会感恩你的开导,我们有无量的慈悲,至少会减低自己的痛苦跟烦恼)。

由此无明。即失本明(因为这个无明就失去了本明,本来我们光明清净的本性就失去了)。但此一念(就是知见立知,忽然起念就是突然跑出来这个独头生相无明)。本无自相(本来就没有所谓一切心跟境的分别,我们的心变成主观意识,我们的境变成一个客观攀缘的对象,我们能所不断,习气不断,能攀比的这颗心,变成一个无明,所攀缘的境界,他作实境,那么实实在在的执着,实实在在的境界,你说,我们无量亿劫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就是惩罚自己,一个人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他来讲就是一种惩罚,每天都在处罚自己,为什么?痛苦自己嘛!放不下自己嘛!对不对?

所以,有的人:喂!师父!您怎么这么英俊?我的心很美,所以,我很好看。有的说:师父!那个人很丑,难道是心很丑?不对!那是深藏不露,他比我更漂亮,可是,他慈悲现丑陋相,赵传说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歌名)。我们为什么不讲:我很美,我又很温柔。这就是相从心生,所以,是心的问题,修行,你听善知识两句话,我告诉你,你活得快乐得不得了,你不用在媾撞得头破血流撞不出名堂,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师父!我很烦恼怎么办?不然,来开刀,我拿斧头把你的头打破,它又不是有形相的东西,又不能割又看不到,对不对?你有病要找外科医生开刀,但是,你心病要找法师开刀,他把你除掉)。

以依觉成迷(因为,有觉,所以,变成了迷)。不离本觉之体(还是不能离开本觉的体性)。如迷方人(迷失方向的人)。惑南为北(把南方搞成北方,为什么?因为,南北是你定位出来的)。依正方故有迷方(注意听!正方是先定位以为正,正方就是自己定位出来的,因为,你产生自己的定位,所以,你才有所谓的迷,如果,你今天你不定位东、南、西、北的时候,你住在哪里,就安住在那个地方,简单讲就是当你无所住的时候,就没有所谓方向,一样的道理,如果,你定正方就比喻做善、恶,你定出强迫标准性的善、恶,你要怎么样叫做善,这样子叫做恶,那么问题就很大了,你要定怎么样叫做幸福,怎么样叫做不幸福,那你当然是很痛苦,很痛苦。

有一个人来讲:师父!我很痛苦!我看,她又长得很漂亮,四肢又健全,是不是?因为夏天,穿着一件很白的衣服,又透明的,穿得很透明。我说:你长得很漂亮,怎么会这么样子苦恼?师父!我晚上都睡不着。我说:每天吗?她说:没有!有时候烦恼起来就睡不着。我说:你烦恼什么?她说:自己感觉很不幸福。我说:你够幸福的。我第一句话就告诉她:(我们用假设的)如果,你今天像龙发堂那一些,你怎么办?如果,你今天严重的残障,在地上用拖的,脚不能走路,你用两只手爬的,在地上打滚的,你又能如何?幸福、不幸福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里面讲的,你当然觉得自己很不幸,对不对?你稍微有点神经衰弱症,晚上睡不着,你就说你很不幸,那么在地上爬的,严重的伤残者,你怎么办?她听一听:嗯!有道理!我说:这样子你就应该很知足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不是?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定位在某一种岗位叫做幸福的话,那么,我们内心随时都会解脱,随时生活在知足里面,所以说:把理性升华到最高点,把欲望降到最低点就是圣人,恰到好处的欲望是佛所允许的,过分地苦自己是佛所不赞同的,过分地享受欲望,佛也不赞同,佛讲的都是中道,佛讲的都是中道法,因此,我们依正方故有迷方,也就是你一定要把它定位在某一种标准,那么,你就会产生痛苦的感觉,所以,我们应该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能够说是真正觉悟的人)。

若离正方。则无迷方之相(意思就是如果离开那种不必要的定位的标准,我、法二执则没有所谓的迷惑定位的相)可得(没有所谓的相可得,所以,我们要感恩我所拥有的,珍惜我所拥有的,感谢我所拥有的,也必需珍惜我所拥有的,如果,更彻底的话,就是感谢我所没有的,珍惜我所拥有的,感恩我所没有的。感恩我所没有的,

意思就是说,上苍的安排自有定律,我没有怨言,感谢我所没有的,珍惜我所拥有的,我现在所拥有的,我就必需珍惜它,生命就是一种观念,生命就是一种在一个观念底下的产物而已,你的观念错误,注定你今生今世要过很痛苦的日子,你一个观念正确,那么注定你一生一世幸福,You are lucky old woman.你是一个幸运的老女人,因为,能够听到佛法)。(所以说)合处可知(最后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依觉成迷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巳二 依迷显觉(依照这个迷惑显出这个觉悟)

【以有不觉妄想心故(不觉悟就是没有去观照。因为,你从来没有去观照那个妄想的起源,一个开始点,所以,以不觉悟到妄想,就是你从来不去观照做心地下手的功夫,你从来不做这种功夫,以不觉妄想心故)。

能知名义。为说真觉(所以,我们知道有一个名相叫做不觉。所以,这样子才叫做直觉,意思就是因为有不觉:妄想,无法了解这个妄想,彻底的透视我们错误的人生生命观念里面,能知名义:我们只是了解一些名义而已,怎么样?为说真觉:这样才说有一个真觉)。若离不觉之(相,这个)心(“心”,心相)。则无真觉自相可说(真觉本来就毕竟空性的东西,本来自性就是空性的东西)。】

问。不觉者。乃众生无明妄想之心。何以即真觉(即,就是当下。为什么讲当下就是真觉)耶。答。前云念无自相。不离本觉。众生虽一向不觉。今若指示即心是佛(现在如果指示即心是佛。告诉你们,你们的心就是我们的佛,我们一般都是求外面的佛,不了解我们心就是佛,你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肯忍辱、肯放下,你就是佛,即心是佛)。即便能知名义(就可以知道我们一切当下就是佛的这个名相)。盖此能知之性(我们能知道这个本来就是佛的名相)。

皆是真觉内熏之力(真觉就是真如,真如的觉性,内熏的力量发自于一种自然的、天然的,这个无师智、自然智,这个内在的真如觉性的力量)。轨持生解(“轨持”就是依照正法的真理,生解就是生出悟,生出空性的悟性,悟入这个空性里面,所以,轨持生解就是依照正法,然后产生悟性的开发,就轨持生解,真觉的内心力量 能够产生我们一定的真理出来,产生觉悟)。

故说众生不觉。即是真觉(不离当处,修学佛法要好好地体会这四个字,不离当下,不离当处,当相即道,要好好地体会这四个字,不隔一丝一毫,不隔一分一秒,见相就是真)。所谓无明实性即佛性(我们的无明,这个实性就是我们的佛性)。譬如全波即水(所有的波就是水)。若离不觉。则无真觉之相(如果换一句话讲,如果离开了众生就没有所谓的真佛可现。若离不觉,如果你离开了众生就没有所谓的佛这个相,佛还是从众生来的)。如离波则无水相可得(如果,你离开了波就没有水相可得)。

又前不觉。不离本觉(前面不觉,不离开我们的本觉)。如迷方不离正方(好像迷惑、迷失了方向不离开正确的方向。正方是由定位出来的)。此真觉不离不觉(就是真正的觉性,还是不能离开所谓众生的不觉悟之相,众生虽然迷惑,但是,觉悟了就是当下)。如正方不离(就像正方不离本觉一样的,不离)迷方(正方不离迷方,

因为,你定位出来有所谓的正方,正方就会让人家产生迷方,你定这个标准,就产生了不标准,因为,你不标准,也是不能离开这个标准,那么离开了标准,就没有所谓的不标准,离开了不标准的观念,就没有所谓标准的观念,对不对?比如说,我们的选美大会,36、22、36,是不是?大概这样子吧!我不晓得是不是这样子,对不对?如果,你到摩里西斯岛,那边都是非洲黑人所住的地方,对不对?他不是这样子的,他认为身材这样不好看,他要78、78、78,真的,没有骗你!

非洲那个地方是养得愈胖,吃得愈胖,要很胖很胖的人,她才是人家欣赏的,你愈胖的人,嫁妆愈多,真的,你吃得瘦瘦、瘦瘦的,那人家不要的,黑人的观念跟你不一样,你以为这世界选美大会,世界选美大会跑到非洲去,都是最烂的女人,因为,没有人要看,因为,没有工作的本钱,你不晓得,非洲最欣赏的女人是什么,头上包一个发髻,就像女佣那种发髻,然后,那个脸大大的,黑带有一点光亮,轮廓还看得很清楚,那个胸部是大得不得了,那个手臂一抬起来,差不多我的三倍大,她可以做粗重的工作,那个臀部,你只要碰到,跳舞一被闪到,那你马上退十几步,那种身材那就是他们最欣赏的,

所以说,你定标准就有所谓的不标准,那不见得你说你现在长得好看、很漂亮,到非洲去也不好看,不好看,真的,人家也不会说你长得很美,很美的,对不对?你现在长得很漂亮的,你去非洲给他当老婆,他才不要,他爱的是黑人,他才不要你这种白的,白得像死人的脸一样的,所以说,这个标准性不一样。可是,我们黄种人看到黑脸的非洲人,

哇!那也很恐惧,晚上电灯……,你在哪里?你怎么不睡觉?电灯一关掉,找不到人,皮肤都黑的,晚上要用闪光灯才看得到她,没有啦!我乱讲的,没那么严重,找不到人,头、手都分不清楚,所谓的定标准的观念,是不是?)。彼此交互。真妄相依。足显迷悟只一途(迷跟悟只是一途,是不是?)。圣凡无二路也。一根本不觉竟。

辰二 枝末不觉

先约喻述意。后分文释义(解释这个道理)。此枝末不觉。依根本不觉而有。根本不觉。依真如本觉而成(真如一念不觉变成根本无明,根本不觉再来就变成枝末无明,就是这个道理)。真如本觉如净眼。根本不觉如热翳(“翳”就是瞳孔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膜,瞳孔上所生障蔽视线的白膜叫做热翳。热翳就是眼病)之气。

业相(业相就是所谓的业识,根本无明叫做业相,根本无明这个业相怎么样?)如翳气热发(翳气热发:开始产生这个动态,能所,所以就翳气热发)。动彼净眼(动到这个清净心,净眼就是清净心,动念动到这个清净的眼,动到这个清净的心)。

而成病眼(而成病眼就是成了一颗无明的心,变成一颗无明的心)。即如来藏转为识藏(这个如来藏就是清净心,蕴藏在无量的法当中,无量的法都是清净真心所显现的叫做如来藏,一切的法都是真心所显现的叫做如来藏,也就是《楞严经》所讲的,就是如来藏转为识藏,转为有分别执着意识的藏)。转相(开始转相。业相再来谈到转相)。由眼病故(眼睛的病,怎么样?)。

转成见病(眼睛有毛病了,意思就是转成无明,心看东西就会无明,落入主、客二观,微细的分别执着)。现相。以病眼所见。(见到什么?)即有空华妄镜发现(看到,空就是虚空,虚空中产生了华,妄见虚妄的境界发现)。智相。依空华镜现。起心分别好丑(起这个心分别好丑)。相续相。由此分别。念念不住(不住就是不停,一直没有办法停止这个执着,没有办法停止这个分别,有办法停止这个执着,用一个有所住的心)。

执取相。由分别既定。妄生取舍(强迫自己去执着这个外境。生命已经是一种错误,是一种错觉,是一种不实在的生命,四大本来就是皆空的东西,境界本来就是妄现的东西,以虚妄的心执着虚妄的境,变成是一个错误的执着,所以,众生实在是可怜,生命已经是一种错误了,在错误里面拼命地打转,拼命地打转,

所以,在众生位来讲,叫做谁的梦做得比较大,官做愈大,梦做愈大,事业做愈大,业愈重,就是这样子,官做愈大,业愈重,事业做愈大,梦做愈大,众生好比一场梦,梦中见到真实,众生好比一场梦,梦中见到真实,假相的东西,到百年之后要死时,百年后要死掉的时候,哇!什么都不是我们的,可是,我们每一个都知道,我们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没有一个人不会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钱,大家都会讲这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家学佛的人也会讲:因缘生、因缘灭,可是境界一现前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钱现前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男女的感情断不了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所以,修行需要时间,妄生取舍)。

计名字相(着这个外境,开始执着这个名字)。由所取相上。复立种种名言(名言:透过语言、名相,我们的冲突都是因为这个口业,都是这张嘴巴,这张嘴巴,控制不了,每天都骂人,说人家的坏话,挑拨离间,所以,引起杀身之祸。所以,复立种种的名言)。即未对之相。闻名亦必起执(未对就是从来未见过的相,未对之相就是说只要没有现在前面的叫做未对之相,不是现在前面的相叫做未对之相,只要你闻名,他就一定起执着,起执着,比如说,我要告诉你,

唉呀!这个美国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姐怎么样子,一听,哇!身材是多好。虽然现在你的面前,可是,你闻名就会思惟,师父也是告诉你,佛法是真理,你听到这个名相,你会发生一种分析,执着,如果你执着佛法,那当然是对的,比较正确,如果,你执着世间的名相,那就错误了,执着来听经那是对的,开始执着没关系,执着到最后就变成不执着,择善固执,对不对?闻名亦必起执)。而起业相。乃循名造业(“循”就是依,依这个名相去造业,所以,当你听到不好听的话,你也不必很生气,

为什么?因为名相是假)。发动身口。业系苦相(发动我们的身业、口业,然后,造业以后,业就系缚苦相,所以,众生没有听到佛法,是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这个苦的,绝对没有办法)。依善恶业。受苦乐报。长眠生死。不得解脱。皆根本无明之咎也。如《楞严》云。由汝无始(因为你无始劫来)。心性狂乱。知见妄发(知见妄发就是加一层不必要的我、法二执叫做知见妄发)。发妄不息(不能停止。然后)。劳见发尘(你这个知见太久了,很疲劳了。发尘:发出不必要的外境,尘就是境,如果人,你的眼睛痛,看久了,看的东西就不太准确,劳见就是这样子,你的心透过无明,看久了,就会产生无明的相)。如劳目睛。

则有狂华(你眼睛很疲劳,疲劳久了就乱看,看了以后,就产生了空中的花)。于湛精明(在清净光明的本性)。无因乱起(没有任何的原因,然后,乱起)。此合论依真起妄。本末不觉之相。连环钩锁(环就是围绕、旋转。连接起来一直围绕着、一直旋转着,然后,不停止。钩锁,不能脱落叫做钩锁。生生世世,生生世世)。辗转相依。

总摄不出惑业苦三。无明三细。及前四粗属惑(四粗,前面三相:业相、转相、现相,以及前面的四粗,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对不对?等等……)。五六属业(五六就是起业相,然后,业系苦相,起业相是造业,业系苦就是)苦(相)。不相舍离。如恶叉聚(恶叉聚是一种水果的名字,它长在树上,就三个水果连在一起,三个水果就像莲雾,

比如说,莲雾,它三个莲雾长在一起,一个蒂有三个水果,这三个水果就是落到地上来,就是落到这个地上来,也是惑业苦,也是三个水果连在一起,意思就是说你迷惑了,你造业你就必需受苦,你受苦了以后,又迷惑,又继续造业,又去受苦,所以,我们经过无量亿劫来都不能摆脱,如果没有听到佛法,一个都逃不了)。今分文释叉有二。

巳一 细相(就是三细) 二 粗相(就是六粗)

(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三细六粗加起来就是九相)

巳一 细相

【复次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不觉就是无明,因为,依照无明,所以生三种相,生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就是业相、转相、现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跟这个无明相应不离,所以,我们众生每天都跟无明相应。

师父!我不晓得为什么无缘无故就烦恼。这正常!因为你是众生,夫妻结婚,在还没有结婚的时候,以为我结婚就很快乐,你错了!无明跟无明的结婚,一定会产生无明,所以,不幸的婚姻,这叫做很正常,如果说,他很幸运,那也是短暂的,很幸福,那也不会很长久的)。】

此标无明为因生三细也(标出无明为因生三细)。无明为根本。业转现三(业相、转相、现相这三种)。依无明不觉而有。末不离本(末就是枝末无明不离本)。故云相应不离也。

【云何为三。一者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因为,我们无始劫来一直不觉悟,拼命地造业,拼命地追求,一直不能停止,所以,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就是听到佛法的人,你今生今世就算你不能解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是,你也在八识田中种下无量无边佛的种子,法的种子,僧的种子,我们也在三宝里面种下无量无边善因的种子,只要有因缘,来世只要有因缘碰到圣人,你就可以解脱,碰到我这个没有办法,我是无明的众生,你碰到我的话,一点办法都没有,来世你如果碰到圣人,比如碰到弥勒佛,是不是?碰到文殊师利菩萨、观音菩萨,或者是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这个包你解脱,圣人嘛!对不对?碰到我,没有办法,你忍耐一下。依不觉心动)。

说名为业(我们有这个业相)。觉则不动(就那么简单,觉就不动,这个觉就是怎么样?透视,透视它,不受影响,你心就不动,换句话说,放下,你的心就不会动念,放下!觉则不动,觉的意思就是悟,要觉悟生命的无常的,根本就是毕竟空,不可得相,不需要去动念它,一切生活、生命都随缘,随缘里面就是实性)。

动则有苦(你起心动念追求世间,你就有苦,起心动念造业就有苦)。果不离因故(你起心动念有这个恶因,你就必需遭受这个果报,所以,动则有苦,记住!

动就是指身、口、意的造作,简单讲就是有所求,所以,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欲则刚,一个人到了无所求,品格就自然高尚,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欲则刚,对不对?你没有欲望的话,刚就是表示直心,你没有任何的欲望的牵制,那么你今生今世到哪里,讲话都讲得通,我没有欲望的困扰,无欲则刚,是不是?果不离因故)。】

首句(是)征。无明业相者。以拣本觉(拣就是分别。拣本觉)不思议业相(何谓不思议?因为微细到不容易发现,不思议就是我们微细到不容易控制,不是你凡夫可以去思惟,不是你凡夫可以去讨论的那种微细的业相,叫做不思议业相。这个不思议不是形容佛性的,佛的伟大,不是这个意思,所谓不思议业相是说它微细到思想无法及,议论无法及的业相)。及第五粗起业相也(这个就比较粗糙了,无始无明的不思议业相,跟面对境界起业的造业之相,那么,这个粗起的业相,业相就是比较粗糙)。

业有二义(两种道理)。(第)一(个)动作义(动作就是动念。动到念头)是业义(所以,师父一直告诉诸位,你不要动到一个贪、嗔、痴、恶、嫉妒的念头,就是这个道理,千万、千万不要发一念不好的心,为什么?因为,你发不好的心,你就动到清净的念,你动到清净的念,就永远不能成就佛道,哪怕你家受到多大的委屈,你的兄弟姊妹受到多大的委屈,哪怕说人家倒你的会,哪怕说人家侵损到你的财产,能够诉诸法律解决,就诉诸法律解决,不能诉诸法律解决,那就认命,自己平常注意一下,注意一下,像我现在就很注意,是不是?很注意,做到滴水不漏,很厉害,我这个人也是很厉害的,你不觉得我头脑很好吗?

不过,我讲得让他很能够接受,他能够接受,很能够接受)。以依最初一念不觉。动彼净心。即此动心。名为业相(动到这个念头)。觉则不动者(你觉悟的话,那就不生不灭,不动)。反显真觉则无动念(反过来显示,就没有动到念头。如果,你真心,真正地觉悟到,他根本就不会动念,你平常就会保持喜悦,保持喜悦,看到人家的优点,随喜功德,看到人家的缺点,笑一笑,为什么?这不关我的生死,不关我的因果,别人好坏不关我的生死、不关我的因果,你起心动念人家不满做什么?

世间人不是,世间人每天、每一个时间、每一个时刻都在讨论别人的是非善恶:大公司里面三、两个女人聚在一起就讨论,有时候男人也会,三、两个四男人讨论,聚在一起就讨论别人的缺点,回到家,讨论不够,还讲给老婆听,老婆不够,还讲给楼上的二楼、三楼、四楼……,一天到晚,从七、八点就看不到人,讲到十二点下来,都讲人家的是非,回来,觉得很疲倦,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一点意义都没有,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所以说,我们众生宁可花无量无边的时间去造业,他不肯花一点点时间来听闻法,他不肯的,人家吃素念佛,讲:嘿……,你精神病、你有问题,你看、你看……。

你看慧律法师,你看身体有病,不能讨老婆才出家,你看,他一定……,不相信你去检查看看,他一定不行,有问题。就这样子,是不是?一天到晚就是误解、曲解人家,是不是?所以说,人家古来高僧大德讲的就是说,众生活到一百岁是什么意义?他有什么意义?你活到一万岁有什么意义?你没有意义,是不是?彭祖人家说活八百年,孔子活七十二岁,七十几岁,印光大师八十岁,岳飞三十九岁,耶稣三十一岁,耶稣三十多岁,三十三,三十三还是三十一岁,耶稣三十几岁而已,你会比耶稣伟大吗?每年圣诞节,都唱圣诞歌都不唱你,三十几岁,对不对?为众生而死,所以,我常常告诉这些徒弟,就说: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牺牲,如果,没有这些众生让我们牺牲,生命一点意义都没有,吃下去就拉,拉出来又吃,吃了又拉,拉了又吃,

怎么样?整天吃饭、拉屎、看电视、上班,吃饭、拉屎、生孩子,就搞这个东西,就不晓得要做什么,死的时候就是棺材大具跟小具而已,小具的用木板随便钉一钉,大具的用大一点的而已,福报到了,棺材写个:福,送进火葬场,拖出来,怎么样?就是那几根骨头,你不觉得生命很没有意义吗?生命很没有意义吗?

如果,我们不把我们真正的智慧布施出去,把我们的体力布施出去,把我们的生命布施出去给一切的众生,你觉得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你说说看!生命已经失去意义了,还造业去伤害人家,掳人、勒赎、绑票、强暴,真的很糟糕!很糟糕!前几天,这个报纸报导的:她的爸爸,强暴他的女儿,他的女儿只有九岁,九岁,才九岁而已,抓起来,被抓起来,说实在的,这个实在是很悲哀,所以说,我们因为无明,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所以,你如果真觉,你如果真正觉悟到,你就不会动念。)。只由不觉故心动也(你只要不觉悟,所以,你心就动起来)。

二为因义(因义就是说一切果报的开始叫做因,为因义,一切果报的开始叫做因。意思就是造业就是说造业因,造下这个业因,埋下这个苦果的因,所以,为因义)是业义(就是动念的意思,也可以说是一切的因叫做业)。动则有苦者。反显离念不动(把显过来离念则不动。你离开这个分别执着心,你的心就不动)。即涅槃妙乐。

动则无边生死苦患(你只要动到念头,无边的生死苦患)。从此而生。是业识为生死因。故云果不离因也。但此虽有动念。而极微细。缘起一相。能所不分(缘起一相就是空性,缘起就是无量的相,无量的缘起就是同样的空性,自性了不可得,所以,你走到哪里,都用一颗清净心,无所住的心,你就完成了佛道,

为什么?因为缘起的东西,本来就是假的东西,假的东西,你怎么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以,众生都是以苦为乐,众生就是这样子,苦:其实世间是苦的,以苦为乐,不了解真正的快乐,是清净心、是无念、是解脱的心,

所以,世界上哪一个人最快乐,知足的人最快乐,拥有真理的人最快乐,放得下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拥有一千万,一、二千万,一亿的人……,你追求,你还是有所缺陷,所以,缘起一相,能所不分,能所不分)。即晦昧为空之境(晦昧就是昏暗,简单讲就是我们因为透过无明的昏暗,怎么样?变作化作虚空的境界)。当(当就是应该是)梨耶自体分(应该是属于阿赖耶识所说的自体分,自体分就是见、相二分,没有分开来以前叫做自体分)。亦名根本业识。

【二者能见相。以依动故能见(因为我们一直动念,非想要看不行,所以,就产生了能见相)。不动则无见(不动则无见不是说我们不动到念头,就什么都看不到,它不是这个意思,不动则无见就是当你不要动到这个念头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无明,这个无见就是无明之见,不是无见,不是那个境界 看得到、看不到:眼睛的见,不是这个意思,当你不要动这个分别,强迫自己的分别执着心去看,然后则无见,那么,就不会透过一层的无明去看)。

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因为依照这个能见相)。故境界妄现(一定要看嘛!一定要看就让你看,是不是?透过无明之见,然后,就有境界,境界,无明就显现境界,境界为无明所显现出来)。离见则无境界(离见:离开动念的无明之见,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境界,意思就是境界也是无明念头所辗转变化出来的东西)。】

此释转现二相(此释转相跟现相两种)。能见相即转相。亦名转识。真如智照(真如本性的智慧的这个照:观照)。本无能所(也没有所谓的能照之智、所照之境)。今既迷智体(现在依了一个迷惑了,智慧的本体迷惑了)。依一念动心。失彼精了(因为一念动到这个清净心,“失彼精了”:失去了纯粹的清净心)。转成妄见(转成了虚妄之见)。

故云以依动故能见。反显真觉不动(如果是我们的真心不动)。则无见也(就无所谓的见)。此但约能缘。以明本识转相义(能缘当然是对所缘来讲,但就能缘的这人角度来说明我们的本识,就是无明的业识转相的道理)。然虽有能缘。而所缘不可知。

如《摄论》云。意识缘三世境。及非三世境。是则可知(意识缘三世境,三世境就是六粗,非三世境就是三细,是则可知,三世境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可以在第六意识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划作过去、现在、未来的标准,非三世境就是不可知的,微细得不可知)。(是则可知)此识所缘境。不可知故(不可知就是三细境,太微细的三细境,那么就必需要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十地菩萨,这种大菩萨才有这个能力,彻底地了解)。

境界相即现相(境界相就是现相)。亦名现识。以无相真心。由一念妄动(注意看那四个字:无相真心。你看看!你们想不想认识佛?想!怎么认识?要无相。我们一般都带到国外去旅行,看一看,拿一支旗子走一走,怕机场……怕丢掉,弄丢了,像我这个个子那么矮的,不拿旗子看不到,集合、集合……,台湾来的文殊讲堂,正要集合,去逛,走一走、走一走,我现在要带你们去一个最漂亮的世界,也不必要办护照,也不必花飞机票,也不必劳师动众,你也不需要身心疲乏,我带你们到哪一个地方去旅行?到佛界去旅行,佛界,带你们到最快乐的佛界,佛界怎么去?很简单!无相,无相马上进入佛的境界,马上到佛国旅游,无相,你不相信无相的可贵吗?你等一下听完课以后,这要走出去,当然你没办法一下子无相,你内心里面一切相不可得,

告诉自己:一切相不可得,没有所谓的金钱、名利、男女、统统没有,无一切相可追求主,所有追求都是错误,明天早上一睡醒起来,内心里面告诉自己:无相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无相,无相可以进入佛的境界,可以旅游佛的无量无边的清净世界,你试试看!我们一般都到有形相的国家去旅游,你为什么不到佛国来旅游,不必办护照、不必花钱,统统不必,何以故?无相即是佛国,他快乐得不得了,为什么快乐得不得了?明天你吃到不好吃的菜,你就笑一笑,明天你吃到好吃的菜,你也会笑一笑,人家骂一骂,他也会笑,因为你无相嘛!人家说你好,你也笑一笑随喜功德,一切境界对你都没有作用,你想想看!

这个无相到多快乐的境界,所以,师兄、师姐们!你想想看!你想不想到佛国去旅游,很简单!眼睛看的就是那么欢喜心,看到不如意的事情,是他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情,对不对?所以,人家:我看你很不顺。我说:我看你很顺。奇怪!我看你很顺,我看你很不顺,很奇怪!我看你很顺。我看你很讨厌!很奇怪!我看你很快乐。就差这个而已,菩萨!这样我们就同一国的。若以无相修行,即与我同道,若不以无相修行,即不与我同道,不同参五台山,如果无相法,我们是同参道友,若有相,我们不是同参道友,有相,你学到死你也没有办法,所以,无相真心,由一念妄动)。转为妄见。

依此见病。妄现空华之(境界,妄现空华之)界相。故云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反显翳病若除(眼睛的毛病若除了)。华于空灭(当下就灭)。故云离见则无境界(意思就是离无明就没有境界)。此但约所缘(境界就是所缘)。以明本识现相义(本识有这个转相跟现相,转相是能攀缘的八识,现相是所攀缘的境界)。下文云。能现一切境界之相。犹如明镜。现于色像。现识亦尔。此三并由根本无明。妄动一念。成此三细。即不相应心。属(阿)赖耶位摄。如《楞严》云。性觉必明。

妄为明觉(必就是加,你一定要加一个明,性觉:本性的觉性,必就是说你一定要加一个明,就是多此一举,就是所谓的知见立一个知,不必要头上安头,性觉本来就是头,必加一个头,头上安头,没有这个必要,妄为明觉,明觉就是妄觉)。即无明(觉上还加一个明,就是不对了,这个觉本来就明了,光明的解脱本来就是有知见,不需要你加一个明)。觉非所明(这个觉是本觉,结果,本觉(“非”就是并。)并不是你所要明的对象,本觉并不可能让你来明,觉非所明,你所觉悟的,怎么样?

绝对不是本觉的明,因为你在觉上安一个明,所以)。因明立所(因为你加一个明,所以,在心,则起心则动念,投注一个大石头,水就会颤动,投下一个知见,你的清净心就晃动,就变成能所,这个都在指心念里面的能所,有一个能明的业识及所明的本性,以为本性是所明,不对的)。(这个)所字即业(识的妄所,业)识之妄所。莫作境界解(就是在因明立所,统统在心法里面讲能所,也就是说本性是真的,清清净净的,你因为投一个明,就是投一个知见下去,想要把它刻划出自性的东西出来,但是,他不晓得自性本身不能让你形容、不能让你刻划,自性本来就具足一切,为了要刻划出或者衬托出,用透过一切的力量,想要产生一种明,这种明就变成妄明,所以,因明立所,变成业识是能明,本性变成所明,变成一个妄明,

所以说,因明立所,投一个知见,主观的意识看法,就变成了整个模糊掉了,整个模糊掉了,这个比喻就是这样子。同学们!这个比喻就是这样,比如说水,当你起到河边的时候,这个水,噢!很静止,没有风的时候,一看,人一走过去的时候,已经很清楚了。然后,你怎么样?这个水还不是看得很清楚,我拿一个石头,把它丢下去,看能不能看得更清楚一点。咚!丢下去,一看:哇!整个看不清楚了,本来它已经很清楚了,你想要使它更清楚,投一个石头下去,这个就是转清净心为无明的开始,台湾话叫做自作聪明,无缘无故就自作聪明,我们的生活就是自作聪明,就是这层让我们很困扰,闲着没事,他就自作聪明,坐在那个地方,他就打妄想,对不对?本来这个本性没有妄想,本性就清清净净的,他坐在那个地方打妄想:明天要做什么?今天要做什么?

就是拼命地一直分别,拼命地一直执着,控制不住,所以说,因明立所就是这个道理)。所既妄立(这个能所的所,既然是虚妄、对立所假设出来的)。(就会产生)生汝妄能(就变成一个不对的见,能见相的见,妄能就是妄见,如果,你写妄见就更清楚了,是不是?所既妄立,这个所:业识本来就是妄立的,妄立的,当然你的能量就是假的。比如说,你投一个石头,想要把那个水看着你的脸,那么,这个本来不是你的脸,你的脸本来不是这么晃动的,投一个石头下去,你看的,怎么样?所以说,你投一个石头下去,这个水会产生波动,波动就产生妄能,不是真正的水本来的面目的能力,它变成波,波就看不出本来的面,生汝妄能)。

即能见相(能见相)。无同异中(我们自体分本来没有所谓的同,没有所谓的异)。炽然成异(“炽”就是旺盛的意思,很明显的就变成不同)。即境界相。无同异者。即业识妄所晦昧之相(虚妄的立一个晦昧的虚空之相)。空界不分(空是无形的,界是有形的,无形的东西跟有形的东西本来是不分的)。成异者。结暗为色。成四大异相也(地、水、火、风所连结的,所化作的,化作出来的相)。异彼所异(异彼所异就是说,异就是不同于,不同于,彼就是刚刚,不同于刚刚我们所产生的同异之间的一个异字,因为,我们有空、有界,所以,异彼所异,就是我们另外地抽出来讨论,怎么样?不同于刚刚所立的,不同的空界之异,怎么样?

在空界之异还立一个不同里面的相同)。因异立同(异就是十方差异,四大所现的假相都是不同,还立一个相同之相)。(相同之相当然就是)虚空相也(虚空就是无相)。同异发明(虚空是同,异就是境界的差别叫做异,虚空是同相,境界:色境是差别之相,就发明了:发现出来、开采出来、开发出来,让我们有一个虚空的同相,还有一个色境的差别之相,发现出来)。因此复立无同无异(什么叫做无同无异?也不能说相同,也不能说不同,若说相同,人有差别,若说不同,一个头、四肢看起来都相同,

所以说,众生类看起来相同,其实不同,说起来不同,其实相同。唉!就是一个怪物,众生就是这样子,你们晓不晓得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哪一种动物?大家都知道:鲸鱼。我现在问你:鲸鱼,世界上最重的是多重你想像得出来吗?世界上最重的鲸鱼,二百五十吨,是大象的三十倍。鲸鱼分成两种,一种叫做齿鲸,一种叫做须鲸。一种就是说牙齿在吃东西的,有牙齿在吃东西,

那么,那个鲸鱼的一种;一种是须鲸,须鲸就是过渡网,它没有牙齿,鲸鱼有一种,它是没有牙齿的,就像过滤网一样,然后,它把嘴巴一开起来,然后,合起来,合起来以后,把这个水挤出去,然后里面的浮游生物都在里面,它那个嘴巴一张开来,一张开来的时候,整只船都可以吞进去,吓死人了,那个鲸鱼,大象最重有七、八吨重,就算八吨来讲,大象八吨重,鲸鱼是它的三十倍,thiry times,三十倍,三十乘以八,二百四十吨,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抺香鲸,吓死人!二百四十吨。

所以,有一次,有一个法师讲经说(当然我是发现他讲错了),他说:我们人因为执着,所以,我们的身体变得很小,你看那个蚂蚁,蚂蚁就是最执着,你看、你看,变那么小、那么小,一点点。我在旁边:唉!糟糕了!如果,反问你:那大鲸鱼不就不执着?如果,反问你:那大鲸鱼不就不执着?(法师笑)讲这句就不对了,不是这样子,大鲸鱼不就不执着,大鲸鱼二百五十吨,很惊人。这个有时候讲的时候要小心,讲经说法有时候,马上被扯后腿就哑口无言。(法师笑)这是题外话)。众生相也。根身器界。无非见病所成。俱是赖耶相分。一细相竟。(三细讲完了,再来是讲“二粗相”)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