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二所校

【经】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若人于此胜愿王”,如果有人听到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一经于耳能生信”,只要听到能够产生信心,行普贤十大愿无量无边的功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求胜菩提心渴仰”,求殊胜的菩提心像口渴需要茶水一样,“获胜功德过于彼”,如此你所得到的功德比布施刚才讲的佛跟诸天,经过一切刹尘劫的功德更大。为什么?因为愿王是本性的功德,前面那个叫做福德,不同。功德能够了生死,福德只是人天如此而已,所以开头我就跟诸位讲,持戒,如果不懂得会合实相的道理,持戒就变成人天的善事而已,只是人天的善人而已,因此《大智度论》就非常的重要,

实相的道理,实相的道理就非常的重要,将来我们会开《大智度论》,如果开《大智度论》就大了,一百卷,等大小经典都讲得差不多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了,有讲也好没有讲也好,一天来讲一些讲一些像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这样,李炳南老居士一开始他就讲了很多经典,很多经典,李炳南老居士他大部分都不准录音,一般的人都偷偷的跟都是录音,喜欢听都是讲课,我是公开录音的,所以讲过一阵子,他们基础性的东西都有,来讲《大智度论》,就有相当的根器,讲到最后,李老师一个礼拜都一节课,一节课,年纪大了,年纪大,一节《华严经》,私下都教他的一些学生而已,把他的生命都贡献在他的学生,

我还年轻我要讲到像李老师七十岁,才开始一个礼拜讲一节课,老师活到九十多岁,活到九十多岁快一百岁,那个不简单,我才三十七足岁,要讲到什么时候,至少要再讲三十年,三十年,要讲到死还很久,最主要身体要照顾好,照顾好,所以说《大智度论》、《楞严经》,《楞严经》也是一定要讲的,一定会讲。这是跟诸位讲,一开始我们的讲堂成立,因为没有法师,所以我一定要撑下去,一定要撑下去,所以我现在一个礼拜六节课,四天的课加上比丘尼戒,加上比丘戒刚好六节课,所以一天到晚都要准备功课,一天到晚都要准备、准备,准备这样子,没有办法要查资料。

【记】底下小字的:【上来众宝之供固大。设若有人,闻此愿王,】十大愿王,【能生信心,渴仰心,用求菩提。所获功德,胜过以众宝经刹尘劫供养如来,并施天人之功德。依此经所言,此单约布施一行。校量闻经功德,则我等今日讲说听闻此经功德,岂非无量无边。然有拣别处,闻经有获大功德者,有获小功德者,甚至无有功德,且招罪愆者。以有等众生闻经,不惟不信,而又疑惑轻慢生谤者,】还生, 毁谤,【故无功德而有罪过。是故闻经须具三慧。具闻慧者,闻经则身心踊跃欢喜,忘却身心世界。以能解其所不解,故生欢喜也。已具闻慧,则应起思慧。】

思惟,师父刚才讲过了要有正知见,正知见、正思惟,思惟,我们想事情尽量以法,以佛说的正思惟来思惟,【学而不思则罔,】你学一学不去思惟就会罔然,【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隅者,举一闻慧以推思修,或举一施以推万行,能推即是具有思慧。具思慧复应起理事二行,以解而不行,】假如你了解不去实行,【仍易打失故。】也是会消失的,就是你解跟行要并重,【理事二行即真俗二谛行也。若具足三慧当来必得成佛。渴仰者,心有一分渴仰,即得一分功德。有十分渴仰,即得十分功德。大家闻而能解,务必要修二行,以求菩提。

○己二通颂显众行益二,先通颂五果五,一增上果

【经】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远离恶知识这个很重要,你如果亲近恶的知识,如果讲经讲错了,或是邪知邪见就麻烦了,就麻烦了,因为他错,所有的人都跟着错,我们如果远离一切恶知识,才能离开一切诸恶道,远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最胜愿。

【记】众行即一书写,二供养,三转施,四听闻,五披读,六受持,七开示,八讽诵,九思维,十修习。此科谓对于行愿品诵之一行所得之果,以显一行如是获益,九行皆然。先通颂五果,今当第一增上果,即诵普贤行愿品为因。所得之果,又能增上行愿。增上有二,初二句恶法不障,行愿即增上,乃反动力之增上。恶法不能障,而使善法得增长。后二句善法能助普贤行愿力增上。恶知识即毁谤佛法之人。远离有二义,一者善恶相违,犹冰炭不同炉。又者诵普贤行愿品智慧深故。

知如幻如化,在尘不染,即是远离恶知识。反假恶知识为善法增上缘。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中除己一人,其余二人,皆善可法,皆恶可戒,或一善一恶,则一法一戒,故皆我师也。恶知识皆恶行之因缘。离恶因缘,必离恶果。“速见如来无量光”者。诵普贤行愿品人,功行深浅不等。故有生化土者,见化身弥陀。有生报土者,见报身弥陀。有证寂光土者,见法身。即是见自他不二之法性佛。末句具普贤愿即圆满因当得圆满果矣。

○二等流果

【经】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记】这是【等流果者,】等流果,【如是因如是果。因果相等,同一流类也。最胜寿命是法身。】法身慧命。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法身才是殊胜的寿命,法身就不死,【诵普贤行愿品,得证清净妙法身。法身无始无终。即或不得法身,如西方人天凡夫,亦是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人天亦是无量寿,【又以修普贤行愿,不虚度时,故名善得胜寿命。

善来人中生者,谓此人不空来人中一遭也。不久成就普贤菩萨行,皆等流果也。】意思是说你如果诵《普贤行愿品》,能够得到很长的法身慧命,到人天当中也很好,不必多久就能成就。

○三离系果

【经】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所以我们早课都诵十大愿王,以前我们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不知道造了多少业,不知道,不计其数,所造极恶五无间罪,对父母不恭敬、对师长,有的人杀父母或是杀人放火,这个很糟糕。诵此普贤大愿王,刹那之间就能灭罪。

【记】系者系缚苦集二谛,系缚众生于生死海中。诵普贤行愿品,则离苦集二谛系缚,曰离系果。往昔由无智慧,故造五逆之因,而感五无间之果。又者出家比丘戒有五篇。随犯一篇中一条,亦堕无间,而名同义别。诵此普贤行愿品,即速能消灭五无间罪恶。】【

○四异熟果

【经】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你如果诵《普贤行愿品》,你所出生的地方,族姓种类,族姓就是高官显赫,意思是说你将来会得到很好的果报,你出生的地方都是望族,然后你的面貌会庄严,所以我们这些法师,或是在家菩萨,相貌好的人,前世都有诵十大愿王,你看有的人长得很庄严,很庄严,有的人长得不是……很难看,不是……很难看。

【记】异熟之义,长行已讲。即时异,处异,性异。过去诵普贤行愿品,现生得果报,曰时异。前生诵普贤行愿处,与今生得果处不同,曰处异。前诵普贤行愿品是善性,今得果报属无记性,曰性异。如佛生望族,是族姓圆满。生王种,是种类圆满。佛下生成佛,即是生于望族王种。佛身有紫摩金色,即容色圆满。有世二相,八十种好,即相好圆满。佛为一切智慧人,即智慧圆满。皆得力于普贤行愿也。

○五士用果

【经】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外道,其实都是我们的问题而已,都是我们的问题而已,佛法是心法,心如果降伏了,魔,外道都没有用,堪为三界所应供。

【记】士约人,用约作用。好作用故得好果报。如种田者,得收获果报。修行者,得降魔乃至成佛果报。诵普贤行愿品菩萨,是降魔之人。一切魔王外道所不能摧。果上堪受三界之供养也。】【

○后颂究竟果

【经】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速诣菩提大树王”,就是很快就能成佛了,意思是说诵 《普贤行愿品》的人,他很快就能成佛了,菩提大树王,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一坐发愿如不成佛誓不起座,誓不起座,不起座,降伏魔军、八相成道,“坐已降伏诸魔众。成等正觉转*轮”,能够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含识就是含有神识,当然就是众生,含识就是众生。今天我们不要说成佛,出家弘法已经很难了,已经很难了,出家弘法为什么很难呢?

你如果外道跟佛道,要一道划清楚,外道就会毁谤我,毁谤,像今天有人带游览车来,庄居士说:在家居士来都讲听到电台那个骂师父矮冬瓜,骂我矮冬瓜,可能打破了他的饭碗,或是怎么了,在此我要讲清楚:师父,我这个人绝对没有嫉妒,无论哪一个讲经我都赞叹,唯独把正法说成邪法,邪法说成正法,这个饶他不得,饶他不得,法说非说,非法说法,这个会误到众生的慧命,绝对不可以饶他,我不攻击你今天去喝酒、打麻将、吃狗肉,这个我不管你,你自己的生死我不管你,对不对?

今天你上台弘法了,你完蛋了,你上台弘法又录音出去,千百万的众生,都死在你的一句话里,所以他们现在很气我,很气我。其实他不了解我,其实我是很慈悲的人,我很怕他堕三途,很怕他堕恶道,因为他破佛知见这不得了,虽然他在讲故事,或是讲一些因果,其实他不懂得因果叫做什么,你法说非法,非法说法,你就是违背因果,我们如法讲嘛,不能偏离经典,你离经叛道,哪里是弘法呢?对不对?离经叛道哪里是佛法呢?你不讲的时候,乡下那些五、六十岁的,你注意听,在听他讲经的,差不多都是五、六十岁的,如果真正有读过书或是对佛法有薰习的没人听,如果你说他怎么不对,就换他在电台毁谤你,

所以法师难做,我们真的发一个大慈悲心要救他,看他能不能从侧面冷静自我检讨,自我检讨,但是他不会,他不会,他不会如此,他不会想:法师是慈悲的,我们稍微冷静一下,我们不要讲得太离谱,对不对?没有办法,反正我命中注定要被批判,这个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命中注定,我从小到现在算命都说:你会很红,也会被批判。没有办法,说我会很红也会被批判。没有办法!这个都是无中生有的,伤害跟毁谤,这个没有办法你逃不掉的,你太行了就会让别人感到碍眼,

我说:我要使他不行都没办法,我也是很平凡的讲经,录音带就一直要流通这么多,这个也不是我的意思,这个如果要怪,要怪流通处,就一直流通出去,对不对?不是我出名是流通处,要称赞也要称赞流通处,佛教会兴盛,也是因为有流通处才会兴盛,不然哪有办法,不然你多会兴,你一个法师多行,对不对?讲给两、三百人听,听完没有录音不没了,还是流通处的功德。

【记】此一颂别颂究竟果。究竟果即成佛果也。“速诣”者,谓诵普贤行愿品人,成佛极速也。“坐已”者如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一坐,发愿若不成佛誓不起坐。故能降伏魔军,示成正觉,八相成道。文举三相,该摄八相。“含识”即含有知识一切众生也。有知识故有分别,为之说法则可转识成智。“普利”者,任何种类众生,能闻佛法,无不得利益也。

○戊三颂结劝受持三,一结前诸行

【经】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我讲经说法看到这句很欢喜、很欢喜,因为我在讲普贤愿,“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我现在讲普贤愿,你看有功德,我在讲。“果报唯佛能证知”,我们如果读诵的人、受持的人、演讲的人,只有佛能够知道我们的功德有多大,表示就是唯佛能知,不可思议。“决定获胜菩提道”。



【记】结前诸行,即结书写等十行。】读也好,记忆也发了,读诵也好,自利利他,只有佛和佛能够知道他的功德。【披读者于文义难记则披其义,便记忆故。讽诵者,读文熟已,背本能诵故。受持者,领受于心,执持不忘也。上三属自利,演说行属利他。十行随行一行所得果报,唯佛能知。不惟三乘人不能知,乃至等觉菩萨,亦不能究竟知。惟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之。证明此人决定获胜菩提之果。获胜菩提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大智慧果。】【

○二重显胜益

【经】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你看看如果有人诵普贤愿,我说少分就是一点点,一念所修的功德,就能够使一切圆满,意思是说用最轻松一点点的力量,就能够圆满一切的愿,意思是说普贤十大愿这个功德大到你无法形容,少分的善根说普贤愿,“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只要他用一点点的时间、一点点的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都圆满,“成就众生清净愿”。

【记】重显者,前乃结诸行胜益,此则重显读诵一行胜益。谓诵普贤行愿品功德,无穷无尽。我今说其少分。一念所修功德善根能令一切功德善法悉皆圆满。能令一切众生出世清净愿,悉皆成熟。

○三结成回向

【经】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有的是诸有情,“速往无量光佛刹”,光佛刹就是极乐世界。

【记】前之回向,合而又分,分而又合。今又结成回向者,前乃普贤回向,此是个人之回向。谁诵此行愿品,即属谁之回向。“我此普贤”,普贤二字指过去普贤,即一切诸佛之因也。“我”字即是现今之普贤,】我此普贤殊胜行愿,以前的普贤也好,现在的普贤也好,【先觉觉后觉,后觉学先觉故。“无边胜福皆回向”者。】

你照着普贤十大愿去做,当然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愿是什么呢?希望在沉溺,沉溺不只是三途,就是执著的众生都是沉溺,沉溺就是只要执不破的众生未出三界统统就是沉溺,不是三途叫做沉溺。【行是因,福是果,行大故福大。菩萨所作福德,皆不贪著。以此回向,愿沉溺生死之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安乐之刹。】我们现在也是沉溺的众生,“速住无量光佛刹”,希望他能够赶快往生极乐世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乙二结说赞善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欢喜,很欢喜,【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这句话就是电影、电视上说的:善哉!善哉!这个都是从经典来的,不过很可怜,他们的善哉!善哉!他就说:徒弟,你去那个藏经阁,帮我请一本经典出来,藏经阁,电视上所演的都读错了,读错了,藏经阁,披袈裟,披袈裟才可怕,他们披袈裟都是披这个,我告诉你,电视上的,演电视的,你知道吧,你注意看,所有的武侠片都披这样子,披这样子,我很想写信告诉导演,你要演出家人披认也披个正确,都披这样披在这里,披“锅耳洞”的旁边,腋窝叫做“锅耳洞”,腋窝的旁边,都披这样子,我很想告诉导演,你也真是的,要演出家人也该问一下师父,连一件袈裟都不会穿,对不对?真糟糕,最主要是他不会披这样子,披这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就是不放逸的意思,披这样就是不能让你的手放下,你如果手放下去会掉下来,披这样就是叫你要操手,中国袈裟有一个用意就是手要常常这样子,常常握住,你的手不能放,一放你就散掉了,所以这个叫做不入逸,知道吗?不放逸,就是不能让你放逸,放掉就像演歌仔戏那样,所以说电视、电影,为什么他不请教这些内行的人,不请教这些内行的人。

【记】结说赞善者。结普贤菩萨对善财童子说此行愿品已。善财童子及一切菩萨闻之,踊跃欢喜。结集者,义取如来赞曰,善哉善哉。义取者非实事故。

○甲三流通分二,乙一指所说法

【经】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那个时候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

【记】流通分,约别行《普贤行愿品》。此下属此一品流通,】当然这是讲到【约四十《华严】•【不思议品》,文殊菩萨有本会有末会。末会当属“流通分”。】最后流通就是说法说到最后,【约全部《华严经》,亦以末会为八十卷之流通分,“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即指所说法。菩萨说法,云佛说法者。】统统在这个地方作证,【佛揽三世间为一身故,菩萨说即是佛说。又者,有佛在场作证,菩萨说,即佛说故。局约此品,是不可思议境界,通约全部华严,皆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乙二时众受持二,丙初列能持众三,丁一菩萨众四,初第一类

【经】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上首就是大弟子,【诸大菩萨及所成熟,六千比丘。】都在听《华严经》,简单讲《华严经》不是最初佛成道,三、七二十一日讲的,意思是说佛的一生一世里面,也很多地方都有讲到《华严经》,这里有六千个比丘,不只是佛成道才讲《华严经》,往后的还有几次讲到《华严经》。

【记】即逝多林会末会,大智舍利弗将所摄受,回小向大六千比丘,付与文殊,故为文殊菩萨所成熟者。

○二第二类

【经】弥勒菩萨而为上首。贤劫一切诸大菩萨。

【记】即弥勒菩萨领导现在贤劫一切菩萨众,以上二类多在此第九会之末会。

○三第三类

【经】无垢普贤菩萨而为上首。一生补处,】就是等补处佛,【住灌顶位诸大菩萨。

【记】此多是等觉菩萨,义通常随众。常随佛故,遍该九会。

○四第四类

【经】及余十方种种世界普来集会。一切刹海极微尘数诸菩萨摩诃萨众。】你要读好,有的说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说会滑,我们会读做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的意思,大菩萨,菩萨摩诃萨。

【记】即第九会远来新众,及九会旧众。

○丁二声闻众

【经】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也是大的意思,对佛的大弟子大智慧的舍利弗、大神通的目犍连尊者,【等而为上首。诸大声闻。

【记】舍利弗为主,所度六千比丘为伴。伴已入菩萨众中,主仍在声闻众中者,因大智舍利弗发菩萨心,度声闻众生。已度六千比丘,回小向大。自仍在声闻众中,度其他声闻众生故。

○丁三杂类众

【经】并诸人天,一切世主,】世主就是国王,主宰的意思,当然也有土地神,统统是主宰,只要是主宰的,【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

【记】此杂类诸神众如常释。

○丙二总结受持

【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信受奉行。经典到最后都是信受奉行,信受奉行。

【记】前来四类菩萨,及声闻杂类等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闻”即闻慧,故有皆大欢喜之相。“信受”即思慧,“奉行”即修慧,皆愿在会大众,亦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方不负佛恩,亦不负己灵矣。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亲闻记终

这部《普贤行愿品》,我们要好好地读诵、好好地看,才不会辜负了佛的好意,好意,这部《普贤行愿品》,我们简单……因为文字不是很难,但是道理很好。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