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无热天
【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注释】
“机括独行”:“机括”,弩上发矢之机,即弓弦上所安的机关,即今所谓的弹簧或机械装置。“独行”,此弓上的机关之收或放,一时只能作一项,不可能收放二者同时进行。以此比喻阿那含圣者的心念,系独一无二,不杂余念,犹如机括之独行。
“研交无地”:“研”,研求。“交”,交诤。“无地”,无处,即谓不可得。谓吾人若研求其心中与其当前一念交诤之第二念,则了不可得(其心中,于一切时中,唯有一念,从无第二念生起、或交杂),因此连微烦之热亦无。按:前面的无烦天中,仍有“斗心”,只是“不交”;而今无热天中,连能起相斗之第二念亦无。
“无热天”此天之天寿二千大劫,身长二千由旬。
【义贯】
此天之圣者,其心念之收放,有如弓弩上“机括”(弹簧)之收放一般,是或收或放、单“独”运“行”的,故其心念极其单一,从不间杂余念,吾人若“研”求其心中“交”诤之第二念,则“无地”可求(了不可得);第二念既无,故连微烦之热亦无。“如是一类” 圣者,“名无热天”。
③善见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沈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
【注释】
“十方世界”:指此一大千世界之内的十方世界,而非十方佛世界。
“妙见圆澄”:以其已修得“天眼智通”(又称“天眼通”),故其妙见得圆满此大千世界,所见澄清朗彻。
“更无尘象”:谓其所见更无外境(尘象)之隔障。
“一切沈垢”:承上文,其所见亦无内心沉垢之留滞,是故于内外皆无障碍。
“善见天”:此天之天寿四千大劫,身长四千由旬。
【义贯】
此天之圣者,于此大千世界内之“十方世界”,以其已修得天眼智通故,其“妙见圆”满大千、“澄”清明彻,所见“更无”外境“尘象”之隔障,亦无内心“一切沈垢”之留滞,故内外虚融,妙见无碍。“如是一类”圣者,“名善见天”。
④善现天
【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
【注释】
“精见现前”:“精见”,精妙之见,指前之善见天,既已精妙之见现前。
“陶铸无碍”:“陶铸”,即修练、证得。“无碍”,指变现无碍。谓以定慧力,修练成就“神境智证通”(又称“神境通”或“神足通”),而得变现无碍。
“善现天”:此天之天寿八千大劫,身长八千由旬。
【义贯】
前之善见天既已证天眼智证通而“精”妙之“见现前”,此天更以定慧力“陶铸”修证神境智证通,而得变现“无碍;如是一类”圣者,“名善现天”。
⑤色究竟天
【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注释】
“究竟群几”:“究竟”,究竟研穷。“群几”,群动之几微。群动者,一切有为法、或生灭之法也;以有生灭,故有动相。几微者,极小极小的微妙之相。此谓此天之天人,研穷一切有为法,到了极其微小的生、住、异、灭之相,如刹那刹那之生灭相,亦得其究竟。
“穷色性性”:谓推穷诸色法之性,至于空性,即所谓邻虚尘;此亦即所谓“析色入空”。此是凡小之法门;大乘菩萨则不如是,以了色性本空故,色相非空、非不空,以无为故空,以有为故不空;是故菩萨知空非以析而空,本性空故,无有“有无”可得,故究竟空。
“入无边际”:入于无边虚空之边际。
“色究竟天”:是为色界之最高天,故又称“有顶天”,梵名阿迦尼吒天,以是色界之极顶,故称色究竟。又以其圣者穷研色法至于究竟,故得“色究竟天”名。又,色界之魔王,摩醯首罗天,亦在此天中,但与五净居天不同。此天之天寿一万六千大劫,身长一万六千由旬。
【义贯】
此类圣者,“究竟”研穷“群”动之“几”微(一切有为法极微之生住异灭相),推“穷”诸“色”法之“性”至于空“性”(析色入空),而“入”于“无边”虚空境界之边“际。如是一类” 圣者,“名色究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