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山门写了四个字:莫向外求!

净界法师


    在禅宗公案里面有一个赵州禅师,他非常用功,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及至归来无一事,始知空费草鞋钱。

    八十岁的时候,还到处参访善知识,因为他对内心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还没有很真实的明白。他到处行脚,有一天,他的脚就踢到一个石头,这个石头就“啪”碰到一个竹子,碰到竹子产生这样一个声音的时候,他突然间开悟了,一念的回光返照,他开悟了,他说:踏破草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草鞋无处觅是指他在迷的时候,他跟妄想在一起的时候,他真的是踏破草鞋无处觅。当他跟妄想在一起的时候,他找真就找不到,怎么找都找不到,找了八十年找不到。但是他后来听到那个声音“啪”一声,回光返照的时候,哎哟!当下就是,他得来却全不费工夫。他悟的时候即妄是真,刚刚打妄想的心就是真。大家要用心的去体会真妄不二。迷的时候,全真成妄,悟的时候,即妄是真。

    我印象很深刻,我刚出家的时候,我过去有一个在家居士的同参道友,这个人年纪大我差不多有十五岁左右。我们过去参加某一个居士的共修团体,他把我当小老弟看待,他有一天跟个佛教团体去做一个大陆的参访,他们非常认真,到每一个寺庙前面大概一二百公尺,他们就三步一拜,一路的拜进去,每一个寺庙没有例外,都是朝山朝进去。进去以后一方面打斋,一方面供养出家众,每一个人一份红包。后来他去了将近一个月回来,我去找他。

我说:你这一次消了不少业障,增了不少福报,有没有什么心得?
   
他说: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心得。我说:什么心得?他说:他礼朝四大名山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寺庙,拜的时候那个时候下雪,雪下得很大,拜下去的时候,头都碰到雪,但是他勉强把它拜完,一直拜拜拜,拜到山门地方的时候,他拜下去的时候满脸都是雪,突然间他眼睛一张开来,看到前面,看到山门,那个山门写了四个字:莫向外求,他心里面突然间“啪”!有所感应。莫向外求!我从台湾坐飞机到大陆去,参访善知识,其实就是古人说的今之当体是,方恨自蹉跎,所以他那一次从大陆回来以后,我看他就很少在外面跑。

    就是那一念心,你去跑,跑了半天回来,踏破草鞋无处觅,结果得来全不费功夫,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也不能否认,人可是要经过这个过程,但是你真的了解以后,其实知真本有无量的功德,这个摩尼宝珠其实就在你的内心当中,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回光返照,看你愿不愿意直下承当而已。

    这个地方是讲到我们整个灭恶生善的思想,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里是把前面的思想做一个总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个人心外求法,就变成一种对立的思考!

净界法师


    戊二、答阿难再执缘起

    这一段是回答阿难尊者,他再一次的生起执着,对因缘所生法的执着。之前佛陀说:如来藏妙真如性,是非因缘非自然,把因缘法给否定了。这时候阿难尊者又质疑,佛陀对因缘法又重新肯定,但这时候的肯定跟前面的因缘法不同。

    我先讲出一个消息,大家先了解一下:佛陀前面否定因缘,这个地方又重新肯定因缘,理由何在呢?

    因为阿难尊者之前讲的因缘,是心外求法,是站在外境的角度来谈因缘,所以佛陀诃责,这不是真如本性的一部分。
  
    佛陀这个时候肯定因缘是,当你安住在心性的时候,你这时候借假修真,称性起修,又必须要假借因缘来开显自性的功德,这时候佛陀对这个因缘是肯定的。


    这个诸位懂吗?

    你心外求法的时候这个因缘是生灭法,你回归到真如本性的时候再来谈因缘,这个因缘已经变成不生灭的。

    所以阿难尊者再一次的疑惑,这个时候佛陀对因缘法是执肯定的态度(分二:、己一、疑问。己二、示答)

    己一、疑问

    引述佛语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

    这时候阿难尊者听到佛陀对二乘人所开示的观念,所谓的知真本有,要他们直下承当以后,他就起来顶礼佛陀,站在佛陀的前面跟佛陀白告说:世尊,您刚刚宣说杀盗淫三种恶业,如此三种业缘断故,三种生死的果报,所谓的众生、世界、业果,就不再生起,众生心中的演若达多的这种狂性只要歇息了,即此歇妄之处就是无上菩提之处,根本不从外得。

    这一段是阿难尊者把佛陀的话,重新引述一遍。

    征示疑问  

    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

    这样子讲起来,这个因缘之教太重要了,因为你断除杀盗淫妄的业缘,就没有众生世界业果的相续,因为狂心歇息的因缘,无上菩提而显现。那这样子讲这就是因缘的教法,这个教法是皎然明白,是非常清楚明白。那么为什么佛陀在前面四科七大的文当中诃责说,如来藏妙真如性,是非因缘非自然,这是什么道理呢?

    阿难尊者提出这个疑问

    昔教有益  

    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

    这以下就引自己的修学经验,来阐述因缘的重要。

    他说:我从因缘心得开悟,以我阿难来说,我过去也是依止佛陀说法的因缘,而回光返照,才能够真正的了达我这一念心性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而得开悟,才有前面的发愿。

    世尊!此因缘教法的重要性,其实不单只是我一个年少的有学声闻(这个地方的年少古德说:是约着内心来说。也就是说,只要有学叫年少,无学叫长老,不是约年龄来说的,是约着内心的世界,内心的功德。),不但是年少的有学认为因缘很重要,乃至于楞严会上这些长老比丘,大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须菩提尊者,对因缘法都是非常重视。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他过去也是跟外道的梵志修学,后来闻佛因缘,他就是遇到了马胜比丘威仪俱足,就说你的师父是谁啊?我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那你师父平常是说什么法呢?马胜比丘说:我师父常常说:诸法从缘生,亦从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时舍利弗尊者听了以后心开意解,而发心出家,在出家的过程当中也是观察四谛理,而证得我空的真理,而证得阿罗汉果。这些长老比丘之所以一一的证得阿罗汉果,也都是依止四圣谛的因缘法来成就。

    这个地方举出了阿难尊者自己的修学过程,也举出了这些大阿罗汉的修学都要依止因缘的。

    混滥自然  

    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如今佛陀在四科七大当中,乃至于在前面的文说:无上菩提,不是从因缘而成,是众生本来俱足。那这样子讲,在王舍城当中的外道,比方说拘舍梨自然外道,他们所说的自然的法则,就变成诸法的第一义谛,这道理是什么道理呢?惟愿慈悲的佛陀再为我们作详细的开示,解开我心中的迷闷!

    这个地方说因缘跟自然,当然因缘跟自然,蕅益大师说:这都是世间的戏论。

    自然是什么意思呢?

    比方说,它这个地方举的拘舍梨,拘舍梨他这种自然外道,他认为,你从什么地方来?他会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五蕴生命是从冥谛而来,这个冥谛创造了宇宙万物。但是不要紧,每一个众生经过八万大劫以后,你自然又回归到冥谛当中,你不必去修证,你只要等待就好,生命只要等待就好。这个八万大刧生命过了,你又回到冥谛去了。这样子的自然法跟佛陀说的自然是不一样的。

    我们这样讲好了,简单的讲一下,后面佛陀会说明。

    当外道讲自然,当二乘人讲因缘的时候,他们的思考模式是对立的,问题在这个地方。他是因缘当中不允许有自然,自然中也不允许有因缘,因为他那是心外求法。你一个人心外求法,就变成一种对立的思考。

    佛法是把一切法汇归到心性的时候,佛陀说:何期自性本自俱足,这有就有点自然意思了;随缘不变也有自然意思;不变随缘这随缘又有因缘的意思。但是当你汇归心性的时候,自然中有因缘,因缘中有自然,这二个是同时存在,是不二的,这就对了!你把因缘跟自然把它拆开来这就错了。

    佛陀所诃责是那种对立性的因缘,对立性的自然,但是你把因缘跟自然合成一体,把它不二的时候,自然中同时具足因缘,因缘中又同时自然,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这个就对了。问题不在因缘跟自然,问题在有没有对立,有没有心外求法。

    这是阿难尊者提出的疑问,到底是因缘的法比较殊胜,还是自然的法比较殊胜,请佛陀开示。当然佛陀是二个都破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应该感谢你,成就我这个因缘让我藉事修心!


净界法师


    己二、示答(分二:庚一、破疑。庚二、诫劝)

    庚一、破疑  破除心中的疑惑 (分二:辛一、即喻推破。辛二、合法结显)

    辛一、即喻推破(分二:壬一、立二执。壬二、破二执)

    壬一、立二执  先安立众生因缘跟自然二种执着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这个地方佛陀把因缘跟自然的真实义先把它表现出来。

    佛陀说:因缘跟自然这二个法是没有错的,但是要怎么理解它呢?

    佛陀说:譬如在室罗筏城当中的演若达多,他早上起床的时候去照镜子,照镜子时产生一念痴狂的心,而到处奔走。

    因为这个痴狂的因缘,而产生了奔走,如果有人告诉他:你的头还在,你的头不是存在镜子当中,你的头还是在你的身体上面,他能够回光返照,所谓的达妄本空,知真本有,正念真如,它就能够灭除对镜中的头的影像的执着,就能够灭除。这时候他认为不痴狂的真如本性,自然就显现出来了,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这个就是因缘跟自然的道理,因缘中有自然,自然中有因缘,这个道理才对。

    什么叫作因缘中有自然,自然中有因缘?

    当我们在观察这一念心的时候,你要分二部份:一个是理具;一个是事造。

    理具是指的我们随缘不变之体,这清净的本体的理具,但是你要开显这个本体,必须要假借事造。这个事造就有点像因缘,理具要有事造才能够显现。

    比方说,我们讲布施,布施这个法门如果你的理解是,我把这个东西我送给了你,我送给了你,所以我有功德,这样子就是心外求法,这个因缘就被佛陀所诃责,因为这个因缘就产生一个对立的思考。

    如果在布施的时候,我把这个东西送给你,我为什么有福报呢?

    因为我把东西送给你的时候,我启发我一念施舍的心,这一念施舍的心,开显我自性本具的福报,我假借这布施的因缘,来开启我本具的功德,所谓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最后无不还归此法界。所以我应该感谢你,成就我这个因缘藉事修心。

    我们《楞严经》的因缘跟小乘的因缘是不太一样,诸位要知道。它是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谈因缘,叫称性起修。你不能站在心外的角度谈因缘,心外角度谈因缘,佛陀就开始破斥,那是生灭法。

    在宗镜录讲一个公案,这个公案值得我们去思惟。

    说:有一个行脚比丘,他走走走,走到一个佛塔的地方,看到佛塔非常尊重。因为有佛陀的出世,我才能够了解明白道理,开启我中的智慧,我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对佛陀很感恩,绕塔三圈以后,他觉得应该供养佛陀,就把自己最尊贵的草鞋拿起来,吊在佛塔的旁边供养佛陀,就走了!走了没多久以后,又来了一个行脚比丘,他也看到佛塔,也赞叹佛陀,绕塔三圈赞叹佛陀以后,他要走之前,诶!看看这个草鞋怎么挂在佛的前面呢!这是很不礼貌的,就把草鞋拿下来把它丢掉,诶!这样好多了,也就走了。

    宗镜录永明延寿大师说:这二个比丘功德是完全一样。

    这个怎么解释因缘呢?一个人把鞋子挂上去,一个人把鞋子拿走,他们二个人做了一个相反的因缘,为什么功德一样?

    因为功德约在内心安立的,不是约外境,他们二个都是出自一念供养佛陀的心,这叫因缘,不在于他的动作。他把鞋子挂上去也是出自于一念的供养之心,他把鞋子拿下来,也是出自一念供养之心,所以功德完全一样。

    这个就是本经所谓的因缘。你要约着内心的角度来探讨因缘,从一个理具、事造,所谓的修德有功,性德方显的角度来谈因缘。

    佛陀先把因缘的观念先按定,因为狂性歇灭的因缘,而使令真如本性显现,所以因缘跟自然是不二的。从这样的角度来安立因缘,这个叫理穷于事,道理是这样才是真正的道理。这以下破除对立的因缘跟自然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念心性,不是绝对性的自然,也不是绝对性的因缘!

净界法师


    壬二、破二执  破除过去凡夫跟外到所执着的因缘跟自然。 (分二:癸一、正破二执。癸二、悟本俱非)

    癸一、正破二执(分二:子一、约头破。子二、约狂破) 今初

    子一、约头破  头指的是我们众生本具的性德;狂是约着妄想。

    破自然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

    佛陀首先破除外道的,这种绝对的自然论。

佛陀说:阿难!比方说,以演若达多这个人来说,如果他头绝对属于自然而有,自然而有。说:我们众生本俱的心性,是本来就俱足的,这个没有任何的因缘可以谈,就是自然当中不能谈因缘。既然是这样本自其然,无然非自,既然头是绝对自然而有的,不容许有因缘的理论在里面,那就表示说,你无始无处都是自然有才对啊!既然它绝对自然,那只要有一个时,一个处不属于自然,就表示不是绝对自然;既然是自然而有,它必须要随时随处都要自然有,只要有一个时间不是自然有就不是自然。既然它随时随处都自然有,那何因缘故,而怖头狂走?既然他的头是真实的,绝对性的自然而有,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令他,认为他头不在而产生恐怖,而到处的奔走呢?为什么圣人照镜子的时候不会奔走,为什么我们凡夫照镜子的时候会奔走,如果绝对的自然,那他为什么会迷惑呢?他就不应该有迷惑。如果我们这一念是绝对自然,那我们就不应该迷真起妄。所以自然不能离开因缘,所以绝对自然的思想是错的。
    破因缘   

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绝对因缘也是错,破绝对因缘。

    说是若自然头,因缘故狂,假设头是自然而有,他只是一时照镜子的因缘而生痴狂,那何不自然,因缘故失,那又为什么自然之头,不会因为照镜子的因缘,而失掉他的头呢?他的头为什么没有真正的失掉呢?如果是绝对的因缘,那么就是缘生缘灭的东西,绝对的因缘,他的头应该完全失掉。如果我们这一念心是绝对的因缘,那我们佛性应该要失掉,我们永远找不回来,应该被无明妄想全部破坏掉,就是何不自然,因缘故失。

    本头不失,狂怖妄出,其实他的头是一直存在的并没有失掉,他只就是一念的痴狂之心,而不敢直下承当而已。所以说曾无变易,我们的头部其实没有任何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心,不管我们随顺妄想的因缘,到三恶道去,到了各式各样的地方,其实我们的真如本性没有失掉。所以你不能够说何藉因缘,你不能够说他是绝对的因缘,也不可以。
    所以我们了解这一念心性的时候,它不是绝对性的自然,他也不是绝对性的因缘。这个要注意!

    从修行的角度,你要先站在不变自然的角度来谈因缘,就是称性起修。我们先相信自己有佛性,刚开始是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我们讲自然跟因缘是不二的,但是你修行的角度,先肯定自然,我们的本性没有失掉,然后从这个地方再假借因缘来开显。先求不变,再求随缘,从不变的角度来谈随缘,这个是个观念。

    前面是从一个觉悟的角度来探讨所谓的因缘跟自然。这以下是从迷惑的角度。狂就是痴狂之性,比喻我们众生一念的无明妄想。

    子二、约狂破

破自然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

    先破绝对的自然,说:本狂自然,从一个无明痴狂的体性来说,如果它是绝对自然而有,说:妄想痴狂是绝对自然而有本狂自然,那么本有狂怖那就表示说,我们本来就俱足痴狂之性。那这样讲,痴狂之性既然本来俱足,那应该时时刻刻都出现才对阿!不管你是凡夫,不管你是成佛,既然狂性是自然,那应该经常表现出来才对啊!因为它自然而有嘛!

    未狂之际,狂何所潜,假设它已经回光返照了,消灭了狂妄之心,那么它原来那狂妄之性又潜伏在哪里呢?说:一个人成佛以后,他把无明妄想破坏了,那么它无明妄想又跑哪里去呢?既然是自然,自然就不应该消失掉啊!所以无明妄想也不是自然而有,不能讲自然。

破因缘   
    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破因缘。既然在没有痴狂之前找不到痴狂之性存在,那就表示它不是自然而有,所以头本无妄,何为狂走,既然头本来就没有痴狂,那么又是什么因缘而狂走呢?使令他生起痴狂真正的因缘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找不到原因。我们说,无明妄想是因缘生,那是什么因缘而生呢?请你道一句。你又找不到它最初的因缘,是觅之了不可得,所以无明妄想也不是因缘。

    妄想为什么它非自然?因为真不起妄,真实的心不生起妄想,所以它不是自然。那么妄想为什么非因缘呢?因为妄本无因,它没有生起的原因,所以你不能够说它是因缘。

    佛法是对于对立性的、决定性的自然跟因缘是破坏的,但是对于回归一念心性,谈到不二,理具不碍事造,事造不碍理具,这个因缘自然,佛陀是肯定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很吃亏的!

净界法师


    癸二、悟本俱非

    当我们觉悟的时候,我们知道头部是本来俱足的,它本来没有失掉的。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总结:当我们能够真实的觉悟,头自始自终都没有失掉,所谓的知真本有。我们的真如本性,不管是怎么样的打妄想,心性是永远没有失掉的。第二个识知狂走,我们又能够了解到一念的痴狂之心而产生了狂走,而这个痴狂之心是虚妄不实的,达妄本空。所以你能够达妄本空,又能够知真本有,你就知道心外求法的因缘,心外求法的自然,通通是戏论。但是心内的因缘,跟心内的自然,是真实的道理。

  这个地方等于是把达妄本空,知真本有,知真本有就有一点自然的味道,因为真实本性是自然而有,你怎么弄它都不会失掉,你造什么杀盗淫妄,你还是可以成佛。达妄本空就是有点因缘,它缘生缘灭没有实体。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一念心,是理具、事造,两重三千,同居一念心性,从一念心性出发,称性起修,全修在性,你说因缘,说自然,通通对;你要心外求法,说因缘,说自然,通通不对。它的关键点在于你是向外攀缘,还是你是回光返照,关键在这个地方。

  我们讲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其实它整个开悟的过程在前面三卷半。这个很多重要关键,诸位都要好好的体会,因为这对你未来的修行,乃至于在临命终的时候,在临命终的时候,你所有的境界都现前,你怎么观照,就影响到你是不是生起正念。

  我讲实在话,你跟妄想抗拒,你不是它的对手。蕅益大师讲:你跟它对立,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你要有善巧方法。

  你说:你无始劫来薰习很多的烦恼,很多的妄想。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能够不随它转,那你一定要有观照力。你说:你用佛号去压它。我保证你不是它的对手,你只有事修,你很难达到临终正念,因为它的势力太强,它无始劫薰习而成,你念佛只有今生栽培。

  所以你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很吃亏的,你面对无明妄想,你很吃亏的,你不是它的对手。但是你有理观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身为一个没有根缘的妄想,你要掌握它的原则,你很快把它照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习观照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虚妄跟真实是怎么判断呢?

净界法师


    我们有很多人都会讲到一件事,说是一切的宗教其实都是劝人家为善的,所以是没什么差别的。但事实上,我们一个佛弟子,当然我们会不断的去修学善业,来积集我们的资粮,比方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我们在修学这个善业的时候,从表面上来看,我们的确跟ji 督教、天主教,看起来是没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从心态上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态,因为我们在修学善业的时候,我们内心会有一种智慧的观照。

    所以我们在讲外道他在修学善业,事实上他只有安乐道,没有解脱道,他能够从善业当中成就安乐的果报,但是他在修善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去破坏我们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没有这种破障的力量。

    但是佛弟子在修学善业的时候,一方面能够成就安乐,另一方面能够成就解脱。所以这智慧的理观,在整个佛法的修学当中,就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解脱道,它可以说是一个主导者。

    所以我们在研究一部经典,一定要掌握它的中心思想,这部经应该生起如何的观照。从本经来说,它观照的方法,主要的就是有四个字:内外真妄的观照。

  我想我们研究本经,一路走来你会发觉,佛陀在讲到整个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一切因缘所生法的时候,他是习惯性把它分成内跟外的差别,分成真跟妄的差别,这个很清楚。

    所以我们刚开始要把这生命的相貌,分成外在相貌跟内在的体性。外在的相貌基本上是虚妄的,内在的体性是真实的。虚妄跟真实是怎么判断呢?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明天就产生变化。所以凡是会变化的东西都是属于变化的,你看空中的浮云,它一下子变成一个兔子,一下子变成一只老鹰,这个都是虚妄相;但是真实的东西它是不能变化的,它不能有生灭相。

    所以我们在观的时候,这所谓的内外真妄是二个次第,刚开始我们要把这外在的环境,观察它是虚妄的,而我们这一念明了的心是真实的。远离对外境的执取,因为它是变化的,变化的东西你不能安住的,你一安住的话你很痛苦,因为它是变化的,它是不安稳性的,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时候经常观察,尽量不要去攀缘外在的相貌,因为你掌握不了它,你控制不了它的。

  我们远离外境以后,我们开始进入到内心世界了,我们开始把心带回家了,但是我们面对内心的时候,我们发觉我们内心,外在的妄想又是虚妄的,而内在的真如才是真实。所以内心也有外在跟内在的差别,所以你进一步也是要远离你内在的妄想,而最后找到你真实不生不灭的本性。所以它是远离外境,远离内在的妄想,最后回归我们最初的本来面目,而这个就是整个十方诸佛菩萨,整个修学的一个真正的安住的处所。

    所以为什么本经它有资格讲,它能够成就《修证了义》,它能够成就《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就是它真实在清净的本性安住下来。

  这个地方从安住本性,而破除一切的障碍,这个是整个本经的中心思想,就是你一定要先找到,你的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你要找到你生命最初的根源是什么?这是本经一个非常重要的修学思想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