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归心语】

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

    泥土问佛祖:“我以全部的生命滋养荷花,荷高贵美丽,享尽人间一切荣华富贵,而我却饱受讥嘲冷落,难道我就不嫉妒、不为自己抱屈吗?”


  佛祖说:“从来没有做母亲的嫌弃女儿出众,也从来没有做父母的嫉恨儿子的成就超过自己。爱里没有包容,爱就不完全了。”


  泥土又问佛祖:“与荷相比,她有美丽的外形,有芬芳的气息,有亭亭的风姿。古今中外,多少骚人墨客吟诗作词颂赞她,多少画家、艺人描绘她,多少人欣赏她,多少人喜爱她,而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佛祖说:“你错了,你有荷全部生长的经历。她的萌芽新生,你分享她的期望;她的青涩岁月,你体会她的苦闷;她的含羞待放,你分担她隐藏的心事;她的风华绝代,你默享她的荣誉和掌声;她的饱满圆熟,你们一同欢呼丰收的喜悦;一直到她枯残死亡,你仍为她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你知道吗?他们所有的了解,不过是荷外在的形象,而你却拥有她整个生命。”


  泥土再一次问佛祖:“我委身在地,无声无息,受人践踏,又无华彩的外衣,我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吗?”


  佛祖说:“真正的智慧在于隐藏,真正的才华在于沉默。你让花草树木蓬勃生长,供应她们成长的养分,你无穷的生命力还不够显现吗?”


  泥土笑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弟子知错了!弟子知错了!

    寺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非常灵活,给人一种脚勤嘴快的感觉。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院里剃发沐浴后,就变成了一个干净利索的小沙弥。


  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苦口婆心、因势利导地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又开始教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致命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例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的僧侣炫耀。更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大有惟我独尊、不可一世之势。


  一天,法师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送给这个小沙弥,让他在值更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花卉的生态状况。


  第二天一早,还没等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一路招摇地找上门来,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上,它便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


  法师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语气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


    “没,没有。”小沙弥高高兴兴地说:“它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会吵我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以一种特殊的口吻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


  小沙弥愣了一下,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喏喏地对法师说:“弟子知错了!弟子知错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如果你在修行,你只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关注你的“心”,除此别无它事。


  你的父母,你的伴侣,你的孩子,你的朋友同事,你周围的一切人,都是帮助你修行的“角色”,或是让你看清自己的“镜子”。你无法要求他们改变,首先这是非常吃力的事,其次说明你用错了功,在心外寻求解决之道。


  假如你因失去正念而与人争执,一旦觉知,应立即回到你的心,观照你的情绪和念头,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应继续停留在外部与人争吵,因为在错误的地方做功,除了让烦恼更加增长之外,对你或他人都毫无益处。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回到你的心。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因为你的心动。你的工作,你的事业,你的学习,你的生活,所有一切发生的事情,都是帮你修行的“境界”,让我们历境验心。你是心随境转、妄加攀缘?还是心无所住、如如不动?万法皆由心生,外面的世界没有别的,一切的人一切的事,发生在你生命中的所有,都是你自心投射的影子。所以何必纠缠于影子,而忘失了你的心呢?不管你周围是什么人,都是“好”的人,不管他们做了什么事,都是“对”的事。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如是的实相。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就将为此而受苦。


  修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心,只有一个工作对象,那还是心。若你能把心观照好,安住好,那么一切人和一切事,你的世界将安然静好。自在不在心外,解脱不是他人带来,只在于修好你的心。

修行只有一件事,心;解脱只有一件事,心。不要心外求法,不要心外用功,时时提起觉照,在自己的心地上用功,快快行动起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无 生 秘 义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黑氏婆罗门,两手举着两个花瓶,前来献佛。


  佛对黑氏婆罗门说:“放下吧!”


  婆罗门便将左手举着的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吧!”


  婆罗门又将右手举着的另一个花瓶放下。


  接着,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吧!”


  这时,黑氏婆罗门问道:“我已经两手空空,请问您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不是让你放下手中的花瓶,我教你放下六根、六尘和六识,你将它们统统放下,便可超脱生死,永出轮回。”


  黑氏婆罗门当下悟到了无生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禅定七八年,无关真解脱!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当时是一个下大雪的冬天,路上满目霜雪,唯独一块地上不着雪迹,皇帝感觉很奇怪,就问道:“为什么下这么大的雪,而这里竟半点不沾呢?”


  皇帝身边的宝正禅师说:“启奏万岁,下面有人啊!”


  皇帝又问:“这个人在下面多长的时间呢?”


  宝正禅师答:“已有七、八年之久了。”


  皇帝问:“他还活不活着呢?”


  宝正禅师说:“他还活着呢!”


  皇帝感到很惊奇,马上命人挖地,果然发现有一位比丘坐在缸里面,皇帝称他为灯光大师。


  宝正禅师用引磬为灯光大师开静,他便从缸里面出来。

皇帝问宝正禅师:“这位灯光大师竟然能在地下入定七、八年,他的生死恐怕早已了了。”


  宝正禅师摇摇头说:“还没啊!”


  皇帝有点不相信,心想:“在地下入定了七、八年怎还没了生死?”宝正禅师看出皇帝有所怀疑,就对他说:“皇上如不相信,你今晚可亲自设宴招待灯光大师。当吃饭时,在他面前放一只银碗,一双银筷,而在我面前放一只金碗,一双金筷。饭后你送他两个银元宝,再送我两个金元宝,你且细心观察他的面孔有何变化?”


  皇帝就按照他的话去做。初时灯光大师还对宝正禅师很恭敬尊重的,及至他看到皇帝尊敬禅师比他尤甚,他心里面就生了烦恼,认为皇帝看不起他,他想:“我在此入定七、八年了,皇帝只用银碗筷供养我,及送我银元宝;这个宝正禅师不知有何本事,皇帝竟对他这么尊敬,以金碗筷供养他,及送他金元宝。”当时他的面孔很是难看。这时,皇帝才相信宝正禅师所言。


  虽然灯光大师有入定七、八年的工夫,但他的无明烦恼压根儿还没断尽,他的习气毛病还未断除,还是有贡高我慢的心。可知我们修行办道的人,要能觉察自己的习气毛病是何等的困难啊!


  而有些人,他不察觉这些是自己的习气毛病,还以为有人故意找他麻烦,为难他。所以说,真正用功的人,在对治自己的习气毛病上要好好下番工夫,否则我执难断,习气难消,不得解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世界的差别,无非是心念的差别!

     从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万象,种种差别,既不是由神决定,也不是由物质或精神派生,更不是偶然出现的。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


    《华严经》有一著名偈颂,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原理: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圣者,还是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究其根源,都取决于有情心念、业力的差别。这也正是《阿含经》所说的“心种种故,色种种”。因为心有种种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不同的变化。


  再从人类社会而言,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根源也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又取决于内在的观念和思想。具体到每个人,也同样如此。有些人有信仰,有些人没信仰,其中或许有环境的影响,但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心,因为各自“心想异故”。除了信仰的差别,每个人还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个人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所有这些差别,仍是因为各自“心想异故”。总之,世界的一切差别,皆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从心念差别到世界的差别,还需要有业的推动。业,是身、口、意的行为。因为观念想法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行为。佛教中,将众生行为归纳为善、恶、无记三种。一种行为发生后,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随着行为终结而消失。事实上,每种行为都会形成相应的生命经验,保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这些经验又称种子,将继续引发新的行为。如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生命就是这样,被无始以来积累的业力推动着,生生不已地流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