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往生之路 益西彭措堪布

那么,导致没办法下定决心,一心希求往生的障碍是什么呢?

根除贪恋轮回之心

如果不具备出离心,不认为有漏法都是纯一的苦性,就会仍然非常贪恋轮回,爱重娑婆世界。这样一来,只要遇到世间的悦意事物,你的魂就会被它勾走,心立即就会陷入其中。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生活之中处处都有引诱你的境界出现。而你对于轮回的苦了解得又不够深刻,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爱,那么你的心自然不会有对治贪著世间的力量。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出现什么新鲜的景象,你的心马上会被牵进去。然后随之就会产生很多新的计划,新的追求。认为我要拥有这样的东西,以那种方式来生活等等。

其实,追求那些新鲜事物,无非是消磨光阴和精力而已。它只能骗到一些愚蠢的人,根本骗不了有智慧的人。虽然这个时代变化得非常快,各种事物都在不断地翻新。但是,实际上就那么一点东西,本质都是一样的,根本不值得去追求。打比方说,有的年轻人喜欢买衣服。只要出现新的流行款式,再贵也要买到。虽然未必特别适合自己,但是心里就是喜欢。

这就是典型的贪心。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稍微有点智慧,就能一眼看穿:再怎么款式新颖,穿上后显得气质优雅的衣服,不过就是几块布裁出来的;再往下看就是一堆线:继续观察一下,只有一些线的微尘;再往下看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一点你看穿了,所有的衣服,对你就没有诱惑力了。管它有千般花样、万种款式,再怎么推陈出新,变换花样,你心里也很清楚,就那么一回事。

像这样,其它什么饮食、电器、手机、电脑、歌曲、影视、房子、车子等等都是一样的,本质极其简单。只是现在的人太愚痴、太迷惑,不断地被这些新鲜的境缘所诱骗,每一次出现都想得到它。因此,人们就在这毫无实义当中,消耗了时间和精力,浪费了暇满人身。到头来还要继续轮回,没办法往生。所以说,具有看破的智慧非常紧要。因为只有对轮回毫不贪恋的出离心,才能使你成为一个纯粹的解脱道行者,才能不把精力分散到各种无意义的世间杂事里面,也才有希望成办往生的清净资粮。

我们的精力、时间都很有限,世间上的事情又有那么多,这样就必须把握好最重要的事。很多人只知道小事、轮回里的事很重要,不知道什么是大义。这就是见识太短浅的表现。如果你心里能够确定往生、解脱是大义,然后把主要精力用在成办净业资粮上面,最终一定会凝结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牵引你成功往生。而且,当你真正上路了,做这件事比做世间的事要容易。因为你只要有心发起信愿,有口能够念佛,不必要外在各种复杂的东西,就可以修行。而且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可以修。

所以说,这事不在于修法有多难,而是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断定下来?如果你的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确实是非常难的。如果你真正能够铁下这份心来,一切就不难了。因为人一旦心死了,就会有很大的力量。也就是轮回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真正决定、痛切了,这样修净业的力量就会很大。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里讲到:“须知入净土之缘起,出娑婆之本末。”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往生极乐净土,出离娑婆秽土的根本因缘是什么。大师又说:“凡夫生死不可贪而不厌,弥陀净土不可轻而不欣。厌则娑婆永隔,欣则净土常居。”意思就是,我们对于生死轮回不能有贪恋之心,否则就生不起厌离心,没办法从中解脱。而且心里不可以不重视极乐净土,否则就生不起欣求的意乐。如果能够对娑婆世界生起厌离心,断除贪恋轮回的心;并且对极乐国土生起欣求心,断定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可以永远超出生死轮回,住于清净佛土当中。

一心一意专修净业

只要你真心愿意往生,祈祷阿弥陀佛,就能跟阿弥陀佛的愿海相应。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里面,你的莲花当下就会出现。再通过精勤地用功念佛,念念不断地去滋润它,它就会不断地增长繁茂。到莲花成熟的时候,你往生的事就彻底有保证了。所以,每个人只要真正在这上面用功,用不了几年,往生净土这件事就可以完全定下来。

《净土圣贤录》里记载,唐朝的法照大师,面见文殊菩萨的时候,文殊菩萨告诉他:“种种修行法门,无过于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两门最为善要。”这以后,法照大师就一心念佛。结果见到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对他说,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的莲花台已经有了,三年后花开。到三年后大师就往生了。这就很明显,一念至诚念佛,极乐世界就会生出一朵莲花,三年念下来,莲花就成熟了,念佛人也就往生了。另外,唐朝的怀感大师,最开始不相信念佛能往生。后来善导大师说只要至心念佛必定有证验。结果他入道场念佛21天,也没什么感应。想到因为自己罪障太深,才没有验相,于是打算绝食。善导大师劝阻他,并且让他虔诚、精进地念佛三年。结果三年后怀感大师便证得了念佛三昧,临终时就顺利往生了。

而且我们看很多往生的传记里面,过去一些根本没文化的人,专心地修三年就成功了。宋朝嘉泰年间有一位制造铁器的工人,将近70岁了,双目失明。三年念佛后忽然复明,告诉身边的人自己已经见到西方的佛菩萨了,然后面向西方坐着往生了。明朝的善女人费氏,每天念佛号一千声,以日常的功课做回向,并且焚香祈愿,愿所焚之香能够直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面前。这样做了三年。有一天,空中忽然香气萦绕,墙上现出佛像。四年后就往生了。

这样的往生者还有很多,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肯老老实实地做这件事,结果都成功往生了。其实每个人只要能下狠心,把世间杂事全部杜绝掉,然后一心一意地修持,你也能做到像他们那样。生死大事三年就搞定了。想一想,学世间知识也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都没真正的意义。比如有些人想用三年的时间学英文,或者学电脑,还有些人好几年搞一个房子,做这些都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是这些实际上都是很小、很没意义的事。如果你真正有智慧,决定好成办最重要的往生大事,只要这几年痛下苦功,精进修行,就可以把往生的资粮筹备好,从这里就能得到永恒的解脱、成佛的利益。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讲的就是普通大众真正踏上净业修行之路的最低条件。那就是对于世间法要逐步摆脱,对于往生之道要节节推进。这样才能有一个切实的修行。否则,天天做口头文章,纸上谈兵,落到实处的时候,一点修行也没有,一点净业的内涵都没有,这样怎么可能往生?净业的内涵就是在信愿的基础上一心念佛,这才是往生的正因。跟它相违的贪恋轮回的心,散乱放逸的心,精力分散、不够专心等等,都要彻底断除。所以,每个人在这些方面都要警醒,头脑要冷静。现在就要开始改掉自己心上的毛病,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希望你能够把自己的心改好,能够稍微有一些转入到修行当中,这样往生、解脱才有希望。否则说得再好,自己做不到也没有大的意义。所以最迟也要从现在开始,以智慧看破世间的享乐,确定好目标——往生极乐世界,之后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修集净业资粮。只要肯在这方面下大的功夫,即生往生就很有希望了。



[1] 以上公案全部出自《净土圣贤录》
[2]《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脆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现在学佛的人普遍喜欢做善法。这样当然很好,毕竟业果不虚,造善因将来必定能得善果。但是大家要知道,学佛的真实目的不是只做些善事,将来得到人天福报就可以了,而是要往生成佛,获得究竟的解脱。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我做了那么多的善事,平时也在念佛,应该能往生吧。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一生念佛行善的人临终没往生,仅仅是转生善趣而已。他所作的善法只是成为转生人天的资粮,而不是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其实,人天乘资粮和往生资粮在用心上有极大的差别,以致于最后的结果会有天壤之别。

所以,辨别人天乘的资粮和往生的资粮至关重要。只有把它们分析清楚之后,在心上做出正确的取舍,才能有效地积聚往生资粮,到临终时才能顺利往生极乐世界。为了大家的修行不出问题,在这一生结束后都能往生极乐世界,今天就来讲讲怎样才是真正的修集往生资粮。

人天善法,转生善趣

所谓“人天乘的资粮”,首先心里要相信有前后世,知道造恶业会堕恶趣,造善业能得到安乐,对于善恶因果生起定解。之后由于心里畏惧三恶趣的痛苦,希求人天安乐,所以为了避免堕入恶趣,尽力地防护自己的身口意,不使恶业生起,也就是行持断除杀生、偷盗等十恶业的十善业道。以及在这个基础之上,努力地行持放生、布施等十种殊胜善业。它的根本是一种断恶行善的心。这就叫做人天乘的资粮。

当然,对于往生极乐世界来说,这种人天乘的资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十善业是一切佛法的基础。佛在《十善业道经》[1]中说,就像一切的建筑、草木等都必须依靠大地才能建立或生长,只有修好了十善业道,保证身口意业清净后,才能建立起出世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一切功德,包括一切佛果的功德法也必须依止十善业道才能显现。

想想看,如果连很粗的身口意恶业都没有遮止,心仍然缠缚在各种恶业中,连起码的善心都不具备,这种情况下,还能行持更高深的出世间道吗?要知道,后后的一切出世间修法,从身口意开展出来的各种行为,比十善业道更加深细。如果连初步的基础法都做不到,高深的法就更不可能行持了。这就好比顺次上台阶,下下没跨过的话,上上就不可能到达。所以古人说“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要想达到远大的目标,必须从近处开始;要想登上高山之顶,必须从山脚起步。所以说,我们要想往生极乐净土就一定要具足十善业道的内涵。

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这一点上,也很难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前面也再三强调过,往生西方净土必须有彻底的出离心,要完全看破三界轮回,不能留恋世间。而人天乘的善法,仅仅对于三恶趣有厌离心,心里希求的是世间善趣的安乐。这样没有彻底厌离三界,就是往生极乐净土的障碍。

因为转生善趣和往生净土是截然相反的两条路,没办法同时去。就像一东一西那样,你往东边走就到不了西方。同样,如果一心想在世间享受安乐,就不可能往生极乐世界。
所以说,人天乘的行者,在世间确实是个好人,断恶行善很精勤,各方面做得都很好。但是这只能说明他修的人天善因很好,将来会得人天善报。如果他心里并没有对娑婆世界生起厌离,也没有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那么单凭他的行善,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

往生资粮,出离轮回

那么,怎样做善法才能成为往生净土的因呢?这里必须有一个特别的内涵,由它来摄持这些善业才能成为往生资粮。也就是说,真正发愿求生西方的行者也会在生活中随分随力地行善,表面看来,他的行为和做人天善法的人没什么差别。但是由于他内心的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他心里完全断定:今生一定要脱离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他所行持的善法就全部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

这样一种决定要往生的心,就是所谓的愿,也就是彻底的欣厌之心。通过对于净土法门,对于极乐世界断除无知、邪知、疑惑等的障碍,生起真实的信解,由此就会引生这样的真实愿往生之心。也就是心里完全断定此生结束就往生西方,再不会犹犹豫豫、模棱两可。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必须下定决心才会全心全意地去做,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连决定要成办的心都发不出来,那么后后的行为就更不可能发出来了。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如此,只有心里决定要去,在这个基础上一心一意地念佛,才能成为往生的因。(当然,这里所说的“念佛”是指广义的修净业,包括称念佛号、持咒、观想等等。)也就是必须具备真实的信、彻底的愿,以及真正的行,才能往生西方。除此之外再怎么做善法也只是修人天福报而已。

总的来说,如果你还想呆在娑婆世界,认为这里蛮好的,我现在多做点好事,多培些福报,将来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由于内心的重点、趋势都在轮回里面,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只能成为继续留在娑婆世界的因,而不会成为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相反,如果你心里能够厌离娑婆世界,即使对于苦谛的认识还不圆满,但是只要决定这一生结束就立即去极乐世界,对于往生西方这个目标,心里已经完全断定了。那么,由于心的方向已经转到往生净土方面,所以,无论做什么善法自然会真心地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也因此能够成为往生资粮。

世间善与出世间善的差别

就拿十种殊胜善业中的布施来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做慈善,行持上供下施等等,这样当然非常好。但是这些善法能不能成为往生的资粮,成为解脱的因还要观待自己的发心。

如果心里认为:这个人很可怜,所以我要尽力去帮助他,给他衣服、饮食、钱财等,让他不再挨饿、受冻。有这样一种善心,而且在实际行动中做布施。但是他的善心仅此而已,没有更深广的出世法的内涵,这就是人天乘的善法。就像《了凡四训》等的善书里所记载的善人事迹那样,他们有矜孤恤寡、敬老怜贫等的善心。不但不造恶业,还积极地行持善法。这就是世间善道。
如果在上面所说的善心、善行的基础上,通达三轮体空,也就是了知能布施的自己、所布施的对境,以及布施的财物这三者都没有自性。这样,心不著于任何法,同时行持布施等的善法。以善法被空慧摄持的缘故,就是出世间的大乘道。

不仅如此,同时还需要有方便的摄持,也就是要具足大悲心,才成为大乘修法。意思就是,他不单是看到这个众生暂时有缺乏物质受用的苦,而且了知众生只要还处在轮回中,没有解脱五取蕴苦,就会恒时被无量的烦恼种子、业种子、苦种子随逐,相续当中充满了苦因苦果,他会由此生起周遍的大悲心。并且在他的心境上,会以这个受施的众生为代表,愿一切轮回中的有情,都彻底地解脱苦海。由于心上有这样空慧和大悲的内涵,虽然也只是布施一些衣食,但是完全成为大乘的修法。

当然,行持善法时以三轮体空的智慧摄持,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高,暂时还很难做到。但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在于菩提心,也就是以世俗菩提心摄持,就能成为成佛的正因。心上有了这个内涵,所做的善法就成为大乘法。

结合在净土方面,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要有愿生西方的心,这样就能成为往生的因。释迦佛在《观经》中亲口说到:“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其中第三个回向发愿心,善导大师解释说[2]:对于自己过去、现在身口意所修的世出世间的一切善根,以及随喜一切凡夫圣者的善根,将这些自他所修的一切善根全部以真实、深信的心回向愿生极乐国土,这就是“回向发愿心”。这种心的要求是自己内心深处真实愿生西方,有这种真实求往生的心才是“回向发愿心”,才能得以往生。

有了这样一种回向发愿心,再加上世俗菩提心,以这种心来摄持一切善根,就能成为圆满的往生资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等等。也就是愿一切众生都能早日脱离这个轮回,往生极乐世界,彻底离苦得乐。并且以布施的功德回向沉溺在轮回中的一切众生,都能共同往生无量光佛的刹土。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里解释回向门的时候也说:回向有两种相,也就是往相和还相。其中“往相”,是指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布施给一切众生,愿以这个功德,自他一切众生在临终时共同往生极乐国土。“还相”,是指愿我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成就之后,立即回入生死轮回当中,度化一切众生,共成佛道。

自行化他,往生正因

大家现在都处在自己的环境、因缘当中。一方面自己心里一定要有从娑婆世界出离,往生极乐净土的心。以这种心摄持去做一切善法,并且把这个功德回向于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善法才能成为往生之因。如果没有这份心,即便你做再多的世间善法,也不能成为生西的资粮。另一方面,在面对别人的时候,由于你已经深刻了解到轮回世间的苦,以及极乐净土的乐,你有这样超越世间的见解,所以你也会真心地希望大家都能究竟地离苦得乐。虽然暂时在行为方面,有能实施和不能实施的差别,但是心里绝对要有这样的意乐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1-24 19:55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在面对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有缘者的时候,就要尽自己的能力,以不同的方式来做相应的引导、劝化。其实,你心里只要有佛法的见解,表现出来的行为自然会与众不同。好比说同样是做老师,如果你心里有佛法的见地,必定会想法设法地把有缘的学生逐渐引入到解脱、往生的道上,你绝对不会局限于仅仅传授一点世间知识。因为你自己心里非常清楚那些世间学问是不究竟的,是次要的。相反,如果没有这样的见解,就会认为把世间学问教好就已经做圆满了,再没有更高的了。

又比方说,作为一个管理者,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状况下,如果自己心里唯一皈依三宝,深信正法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安乐之道。那么他的所作所为就会完全按照因果律来行持。也就是说,他虽然会在经济建设、发展科技等方面有一定的举措,但是心里完全明白,安乐的根本在于断恶行善,在于内心的觉悟。能在主次方面辨别清楚。由于他心里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会渐次地把下面的人安置在十善业道当中。之后还会教导大家,让有缘的人都能认识到轮回苦的自性,并且知道解脱的利益,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等等,进一步地把人们安置在往生净土的正道当中。当然,具体的操作方法,要观待具体的情况来看。总的来说,作为管理者,如果心里有佛法的正见,而且真心为下面民众的切身利益考虑,就会以善巧方便来教导大家,让人人都加入到修净业的行列当中。我以前也讲过宋朝的越国夫人王氏的传记,她的行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她自己专修净业,非常精进,而且教导家里的侍妾、女仆,一同发愿往生西方,修集净业。其中有一个小妾不听劝诫,十分懈怠。夫人为了不坏规矩,要将她摈除。结果那个小妾由此发奋精进,很快就往生了。后来这个往生的小妾入到夫人梦中,带领夫人游历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见到夫人的莲花,是金台上品上生。

像这样,让周围人的心都转向出世间的往生正道,这个劝化的人往生的品位就会很高。虽然现在被业力所牵,还处在轮回世间里面,但是自己心里已经具足了往生正因,最终必定会生到极乐国土。像这样自行化他,才是求生西方最稳妥的办法。

总的来说,自己心里有怎样的见解,自然会以那种方式去帮助别人。我们知道,真正出世法的内涵是觉悟的,是深明大义的,绝对能够辨别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利益差别。知道一者不究竟,一者究竟;一者是苦的自性,一者是乐的自性等等。尤其从大乘道来说,不能仅仅局限在某几个人,在世间方面得到一点衣食受用的小利益,也不只是像世间贤人那样,只是祈愿天下太平、人民幸福安康。

大乘菩提心的内涵是要让自他一切众生都得到成佛的利益。也就是在心量上,和一般世间善人有巨大的差别。或者说在见地上比那些世间善心要更广、更深、更彻底。从范围上来看,是广到尽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从时间上是尽未来际;所愿是最彻底地让一切众生都得到佛果。所以心上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这样我们就知道到底什么叫做往生的资粮。虽然从外在表现上,基本看不出来人天善法和往生资粮有什么区别,但是内在的用心方面,世间道和出世间道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点每个人务必要清楚,这是重中之重。

刚才引用《观经》,讲到了具足三种心,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前面讲了有回向发愿心的摄持,所作的一切善法功德都能成为往生资粮。下面再具体解释至诚心和深心,这两种心也非常重要,是成办往生资粮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于这两种心,善导大师解释说:所谓“至诚心[3]”,其中“至”的意思是“真”,“诚”就是指“实”。意思是说,身口意所修的知解教理、信愿念佛等,都必须发自真心而作,而不是外表非常贤善,每天都在精进地行善,实际内心非常虚伪,充满了贪嗔痴,全部是谄诳、狡诈等的恶心。这样虽然做了很多形相上的善法,但是都只能成为杂毒的善事,或者说虚伪的行为,不能成为真实的净业。

如果像这样来用心、起行,即使每天24小时都如救头燃般精进行善,将这些所谓的“善业资粮”回向于往生极乐世界,也是不能往生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如果学过《无量寿经》就知道,阿弥陀佛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下至于一刹那之间,哪怕只是极微小的身口意造作,也都是发自真心来行持的。没有任何的虚伪、谄曲之心。以虚伪的善心不合佛心的缘故,不能与佛相应。

“深心[4]”就是指深信之心。也就是决定深信自己现在是个罪恶深重的凡夫,无始以来流转至今,很难以自力出离生死。并且深信阿弥陀佛的大悲愿海已经成就,自己只要能跟佛的愿海相应,决定能够凭借佛力而往生到清净佛土。

也就是说,至诚心就是指心里要有真实的解、行;深心就是说要有决定的信心。其中“行”,我们最开始也引用过蕅益大师的教言,包括慧行——信愿,和行行——持名。总的来说就是,通过闻思净土教理,出生深信、切愿,以及念佛的正行。所以说,往生的根本就是信愿行,这一点已经强调过无数次,大家对此也非常熟悉了。但是说实话,信愿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多人是根本没有的。下面我们就来观察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信愿行,每天是不是真的在修集往生正因。

愿往生的真实体现

我在前面也讲过,在行门方面,无论修持哪种法门,都必须具足信愿才能往生。而信是发起愿的前导,所以,往生的根本就在于愿,也就是誓愿往生极乐世界的真实意乐。

如果我现在问大家:“你愿不愿意往生?”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愿往生。”并且认为自己已经具足信愿行了。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每个人日常的心态和行为,很多人都是不愿往生,信愿行并不真实。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观察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愿往生,不是看他口头上怎么说,关键是看他有没有那种决定往生的心。到底有没有真实愿往生的心呢?这一点从每个人的行为当中都能体现出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世间法的例子,就会很好理解了。比如我现在问:你喜不喜欢自己目前的工作?这件事你自己有自知自明,喜不喜欢是你自己心里的事,如果心里明明不喜欢,也不可能强硬地把自己的心定性为喜欢。而且,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你每天上班,都是不情愿的态度,做事情时也是很勉强,应付完了就可以,不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做。如果有这些表现,那就说明你对自己的工作是不喜欢的。再比方说,一个男人对于两个女人都说“我爱你”,那么他到底真心爱哪一个呢?这就要看他遇到具体事情时的表现了。结果发现一出现什么事情,他的心全在A上面,根本不在乎B。这就很明显,他说爱B显然是假的。
同样,“愿不愿往生”也是你心里的事。它也有很多具体的表现:

首先,如果真心愿往生,必定会盼着自己能早一点往生。我们读古人的诗,就能体会到这种心情。比如中峰国师在《净土诗》中说:“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哪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意思是说,如果我今天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成佛去,那么莲邦的化主阿弥陀佛都还嫌我来迟了。我现在哪里还想再“之乎者也”,做那些无实义的事,这样管取轮回没有了结的时候。可见他是一心想早点去净土,根本不会在轮回里面作一丝一毫的打算,不想沾染任何生死的因缘。所以,真正愿往生的人,对于轮回里的事会发自内心地厌离,一点都不想沾染。

日观大师也在《怀安养》这首诗里说:“梦中哭向佛,愿早死便得,小小莲华开,永超生死窟。”意思是,即使在梦里,我也不断地在阿弥陀佛面前哭着祈求,愿我能早一点死,早一天离开娑婆世界,生到佛的座前。不必说更高的,只要我的一朵小小莲花能够开放,从此就超出了生死魔窟,得到永远的解脱。这就说明,他心中最大的愿望是往生极乐世界,是真心地愿往生。
另外,只要把经营娑婆世界和经营极乐净土的时间和心力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了。在时间方面,就看当你有空闲的时候,会去做什么?如果你是真心愿往生,一有时间你就会投入到修集净业当中,会把空闲的时间全部用来礼佛、念佛、看净土方面的书等等,会非常主动地修集往生资粮。如果你不是这样做的,而是把闲暇时光都用来逛街、跟人聊天、看电视、看报纸、上网等等的世间法上面,不到每天固定念经做功课的时间,对往生的事就丝毫不提、不做。这就说明你口里说的“愿往生”绝对是假的。

或者在心力方面,就看你平时的心都用在哪里?如果你的心一有空闲,就想我临终的时候要怎么往生?就去主动地思维阿弥陀佛的功德、极乐世界的庄严、轮回世间的过患,或者观想佛身、作意佛的相好光明,或者自然涌现出求生极乐的心、祈祷阿弥陀佛的心等等,就说明是真心愿往生。如果你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打妄想,想着怎么吃喝、怎么穿着打扮,或者想家人、想恋人,想怎么过节、怎么娱乐等等,总之把无穷无尽的心念、妄想全部投入到轮回里面,这些世间的念头不必怎么勤作自然就冒出来。这就说明求生净土的愿根本不真实。

要知道,求生净土的愿就像囚犯想从监狱里出来,回到家乡那样。心心念念当中唯一想着这件事,一有时间就会为此做准备,怎么可能还想着在监狱里面多做些什么呢?所以说,如果有以上所说的那些反方面的表现,就完全能够证明自己不是真心愿往生。

信愿不真,净业成为另案办理

所以,现在很多人的真实情况是,心里根本没有真实的信愿。口里回答的所谓“愿往生”只是另案办理,不是日常相续的愿。其他世间方面的事都可以作为一个重点、一个主题去用心地完成,唯独在往生净土方面,在对待净业修行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不得不应付的任务。这个问题非常糟糕,所以每个人都要对照自己的心来做具体的反省,以便尽早发现问题,不至于发展到更严重的程度。

我们先看世间的例子,比如说很多人每周都要参加公司里的例行会议。自己心里根本不想去开会,但是每个职员必须要去,所以不得不坐在那里应付一下,把时间混过去就可以了。再比方说,一个学生喜欢学物理,不喜欢学政治。对于听政治课心里根本没兴趣,只是实在没办法,旷课要扣学分,才不得不去听课。下课之后连书都不想碰一下。那么对他来说,上政治课就成了另案办理,虽然人坐在教室里,但是所讲的内容一点也不会入心。而对于物理课就不是这样了。因为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所以只要有物理课,他是非上不可的,而且会相续不断地在物理方面投入。听课的时候也会非常用心,这种欢喜的意乐也是相续不断的。

其实,无论对于什么事,只要真心喜欢,都不需要什么强迫,那是必做不可的。比如你吃饭是必吃不可的;你喜欢的衣服是必穿不可的;你喜欢上网也是必上不可的;你喜欢看什么韩剧也是必看不可的;你喜欢享受什么五欲,那些东西一现前,你也是必受用不可的,你喜欢钱,只要有赚钱的机会,也是必赚不可的……对于这些真心喜欢的事物,你绝对不会拖延,不会放给别人,是一定要去做的。而且,对于真心愿意做的事,必定会相续不断地去做。这一点每个人也都能体会得到。比如,喜欢踢球的人,一有机会就会去踢;喜欢上网的人,一有空闲、机会,就会去上等等。在这些方面都会相续不断地做。

像这样,对于世间的事心里有非做不可的意乐,具有相续不断的行为,已经成为心中的真实功课。那是真正愿意做,所以每天都会真心地为此付出,每天都会牢记不忘。然而唯独净业成了另案办理,并不是非做不可,更不是相续不断。心里不会认为这是意义最大的事,也不会为了修净业去尽量争取时间。这就可见往生净土这件事在你心里的地位有多低,你自认为的信愿有多么不真实。

信愿真切,相续不断勤修净业

相反,如果有了真实的信愿,那样就会像前面所说的做世间事那样,会有具体的表现。那是非做不可、相续不断的,它会成为你心中的真实功课。也就是在你心里,修集往生资粮成为最重。你每天必须要修净业,而且是有时间就修。

我们知道,信愿的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当你心里真正有了厌离娑婆的心,轮回的因缘就会被拒之门外;当你真正生起了欣求极乐的心,必定会积极主动地修集净业资粮。也就是会把原来精勤于轮回的工作转成净业的工作。凡是能往生的事,都会非常努力地行持,整天都在净业的十法行上用功。因为心里最想去的就是极乐世界,最喜欢的就是修集净业。所以只要有一点助缘都会去主动修集,有一点时间都会非常珍惜,分分秒秒都会投入到这方面。
其实,真心修行的人,或者说一心缘在正法上的人,他的见解、行为跟世间人都不一样。比如,真心念佛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念佛,真心持咒的人,在在处处都不离持咒。因为他已经把名号或咒语看成如意宝了,有非常珍惜的心。这样之后就不会去管别人怎么想、怎么看。走在路上也要念佛,坐在车里也要念佛,一切时处都是念珠不离手,佛号不离口。当你有了这样非修不可的真实意乐之后,必定能发出相续不断的净业修行,这样才会有希望在这一生结束后就立即往生极乐世界。

总的来说,现在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一些念佛人,虽然信佛、念佛很多年,但是他的气氛是不能往生的。虽然他口里念佛,天天做功德,做各种这样的善事等等,但是真正去观察他的心态,就会发现根本没有决定要去西方的心。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对于轮回生不起厌离心,这样就只能落在世间法的范畴当中了。最后的结果是,这样的人死的时候没有什么往生的相。

所以,说到底,我这样反反复复地强调,就是希望能够给大家敲一记警钟,让每个人都能趁早反

省改过,不要盲目乐观。要赶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清楚地知道,只有心里真正具备了信愿行的内涵,才有即生往生的希望。否则只是种一个远因而已。

其实,这个问题很严重,也很危险。而且我想很多人心里都会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心里有这些问题,连最起码的欣厌之心都没有,就连一个留学生决定去美国的那种心,或者连一个看戏的人今天必须出这个家门,到戏院去看戏的心都没有,那是不行的。因为如果你连决定要往生西方的心都没有,阿弥陀佛也不可能勉强拉你去极乐世界。这样一来,口里再怎么说“愿往生”也都是假的,是不能往生的。如果没有真实想往生的心,还是想呆在轮回里,那么一生的念佛、修行暂时都只能成为人天乘的资粮,而不是往生极乐净土的因。所以大家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一定不能糊涂,要看清自己的真实状况,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在培养信愿上用功,从而生起真正“愿往生”的心。当你心里真的有了这种求往生的意乐,所做的善法功德、念佛修行等才会成为真正的往生资粮。



[1] 《佛说十善业道经》:“龙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2] 《观经四帖疏》:“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又回向发愿愿生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愿作得生想。”

[3]《观经四帖疏》:“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剎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4]《观经四帖疏》:“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1-24 19:5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上堂课我们讲到怎样辨别人天乘的资粮和往生资粮,知道必须有决定求往生的心,所做的善法、念佛观想等才能成为即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其实,真正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宋朝的善月大师[1]说:修净土法门的人很多,但是能通晓往生的窍诀并实际去做的人很少;口中讲净土的人很多,但是能找到其中关要的人很少。

很多念佛人都不知道在往生方面有“自障自蔽”这种问题。其实这就是最关键的问题。说到“自障”,再没有比对于轮回的爱执更严重的往生障碍。而“自蔽”就是指对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等心存怀疑。如果能够把这怀疑和爱执之心断除,那么即生往生西方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如果心里还存有往生的违品——贪爱世间的心,以及怀疑之心,那是根本不可能往生的。

之后大师又说:“无为子十疑论序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无为子”指宋朝开悟的大居士杨杰,他在为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所作的序言当中,讲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如果看过后代大德,包括一些净土祖师的教言开示,就能发现处处都会提到这句话。可见对于往生来说,这个问题相当关键。也就是要想真正修集往生资粮,必须断除对于世间的贪爱。我们下面就对于这个道理简单讲讲,希望大家都能断除往生方面的“自我障蔽”,修集清净的往生资粮,踏上真正的往生之路。

家庭爱染,生死因缘

现在的人经常会说“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等等,但是这也要辨别清楚,所谓“道场”必须是修持出世间的清净法业,积累往生资粮的道场,而不是增长轮回爱染,坚固生死根源的地方。只是现在很多人没有智慧,没有以正见去仔细地分析、辨别这件事,认为我们是在共同修集往生资粮,实际上完全是在积聚轮回的因缘。

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居士处在家庭里面,大多是纠缠在世间法当中。在家庭里常常会增长轮回的因,增长爱执之心,跟往生西方直接相违。稍一放松正念,就会以我执烦恼来互相面对。这一点大家都有自知之明,自己观察一下就会知道。

就像《楞严经》中所说:“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家人彼此之间往往是世俗的情爱,再加上各种家庭琐事的纠缠,都成为轮回法,成为系缚的因。要知道,所谓好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相策励,在出世间的解脱法方面作真实的饶益,这种关系可以让自他都往生清净佛土,都能得到解脱。一种就是互相增长爱恋,我对你好,你对我好,彼此增长世俗情执。这种关系会使你的心深陷在轮回里面,实际上就是系缚轮回的因,完全不随顺解脱,不是往生西方的因。

只要你去观察,就会发现,在家庭里面,所谓的夫妻之情、母子之爱,都是贪执轮回的心。比如认为世间家庭的氛围,合家团圆的快乐,一家人在一起安稳舒适地过日子等等非常美好、幸福。在这些方面你的心非常重视,或者羡慕不已,或者沉浸其中,或者小心翼翼地守护……其实这些都是烦恼,都是苦。

《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一切苦的出生之处就是贪欲,以它为根,就会出生无数的忧苦。我们都是欲界的众生,与生俱来就有对世间的贪爱,一旦增长这种贪爱,随之而来的一定是痛苦。比如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或者出现一些变故的时候,就会产生极大的苦恼。而且这种贪爱会不断地潜滋暗长,它也是十二缘起里能生支的第一个,有了爱就会取后有的生死,之后就是数不尽的轮回,说不完的苦。中峰国师在《净土诗》中也说:“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众生在生死之中经历了无数大劫,数尽了尘沙,也算不清到底经历了多少劫的生死。这都是由于一个“情”字,心里一直放不下,以至于把自己缠缚在轮回当中。

《涅槃经》中说:“居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由之而生。”这一点稍加观察就能很明显地发现。处在家庭里面,如果和家人往昔有善缘,彼此的感情很好,很甜蜜,很恩爱,这样就会增长贪染,互为流转生死的增上缘。其中一个人一旦离开,其他人就会非常痛苦,甚至没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如果相互之间的缘分不是很好,经常发生摩擦、冲突,像冤家一样,彼此怨恨;或者常年冷战、形同陌路……总之,处在家庭里面,彼此间都是以我执、烦恼来用事,在在处处不是生贪就是生嗔。

另外,为了这个家,每天必须忙碌各种琐事,很少有时间修集善法,甚至连十善业的内涵都很难具足。因为行持十善业道必须有一种断恶之心,要坚持这种原则。但是一旦陷在家庭的欲坑当中,陷入各种世俗法里面,就连行持十善业都有困难。因为如果顾及一个小家的利益,为别人考虑的心就会很少,这样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造下严重的恶业。比如作为一个母亲,如果用心有偏差,认为我的孩子什么都好,无论他要什么我都给,就有可能造下杀生等的恶业。而且,当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发生矛盾时,她处理起来很可能不合乎正理。明明是自己孩子的错,但是完全看不到。

只是一味地纵容,甚至将来孩子长大后会犯下大错。所以,一旦人的心被爱蒙蔽住了,虽然想利益自己的家人,但是往往会害了他,也害了自己。正所谓“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没有以智慧摄持的所谓“慈悲”、“方便”,非但不成为善法,反而会成为恶趣的因。

所以,如果不能以智慧摄持,让家人都随顺解脱,那么家庭就像一个枷锁一样,会捆住一个人的心。连起码的十善业道都守不好,更不可能往生西方了。因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要求更高,必须彻底放下对整个三界的贪爱。如果连小小的家庭都看不破,心完全落在欲界里面,又怎么可能往生净土呢?

因此,这些方面都值得我们警醒。很多人说是学佛,但其实最多只是做一点人天善法。有些人甚至连人天善法也修不起来,所谓的学佛,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消遣,一种高档、时尚的生活。这样,满脑子都是家庭、工作,心完全被各种的男欢女爱、亲人之间的感情、五欲的享受等等所吸引。想从这些当中出离,把它们视为苦的心根本没有。对于清净佛国的事基本无动于衷。像这样贪爱世间,完全不具备欣厌的内涵,在愿上面一点也不符合条件,是不可能往生的。

智慧观察,斩断爱根

对于在家的男女修行人来说,必须要有看破世间的智慧,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就像前面所说,根本遮止不了造集转生恶趣的业,更没办法修集往生资粮。如果能够看破、放下这一切,尽量减少心上的贪爱,让自己的心跟世间的染污法脱离关系,就不会被毒害到了。
《径中径又径》[2]里讲到: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在于没有断掉对世间法的贪爱。由于爱的牵缠,就会妄念纷飞;喜欢因爱而生,厌恶、恐惧也同样由爱而起。这样就算平时好像能看得破,好像能一心念佛,但是到了临终的关键时刻也难免动心,导致净业难成,不得往生。所以,现在必须咬紧牙关,以坚忍的力量,斩断爱的绳索。对自己所贪爱的一切,要时时以智慧观察清楚,


最开始要强制性地断除爱执,这样到最后自然能够远离贪染。
这里讲得很清楚,就是要通过智慧观察,清楚地认识到世间的真相,才能断除爱执。其实很多人很难发现这一点。会觉得自己的家庭很好,对此很自豪,很陶醉,喜欢这种安逸的家庭生活。但是,这些家的欢乐到底是什么体性?是清净的出世间法吗?是觉悟的法吗?是真正的安乐吗?这些方面必须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心里看清楚后,就不会再迷惑了。

佛在《楞伽经》里说:“复次大慧!菩萨为求出离生死……观诸世间无一可乐:妻子眷属如枷锁想,宫殿台观如牢狱想,观诸珍宝如粪聚想……”

我们具体来看,首先说眷属如枷锁:俗话说:“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其实夫妻之间就是以彼此的业力牵缠,暂时聚合在一起。因缘一尽就必须分开。所以短暂的相聚也没什么大的意义。如果对此非常耽著,会成为系缚生死最大的障碍。莲池大师在《云栖诗偈》[3]里也讲到这个道理,大意是说:夫妻恩爱,鸾凤和鸣,缠缠绵绵不知哪日能结束。活着的时候好像可以长相厮守,但是到缘尽的时候也不得不各自分开。彼此情意缠绵,互相系缚,如同披上了沉重的枷锁一般。愿能看破将自己缠缚在生死之中的冤家,赶紧寻找出离之道,以此将这关系最密切的因缘从自己的心上抹去,不再牵缠。

儿女就是债主,无非是由于过去世有债务关系,今生才投生为儿女。普庵祖师也说:“眷属犹如梦,非冤不遇逢,如今儿女者,皆再来祖宗。”印光大师也说:“……以彼此有负欠故,致所生儿女种种不一。有还债者,有讨债者,有报德者,有报怨者。”所以,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不出这四种: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我们都看过很多这方面的因果实录,都很清楚,很多今世的儿女是前世自己所杀的人。由于前世欠了他的钱和命,所以今生他投生为自己的子女来讨债。而且,父母往往会特别疼爱这种来讨债的儿女。这就是业缘,它会像枷锁一样紧紧地束缚住自己。所以一定要以智慧看清楚,就会知道这些根本不值得贪著。

而且,家宅就像监狱:一旦结婚成家,就不再有自由,就要被锁在这个监狱里面,一锁就是几十年。即使是两口之家,都会有很多很多的事,非常不自在!一般人只要被关在这里面,就只能不断地增长烦恼和业。那是很危险的。自己也会发现身心越来越沉重,越来越不安乐,烦恼越来越多,善心越来越少了。

再说,财物、珍宝就像粪堆。大多数人都希望财富越多越好,认为钱财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实际上,钱财越多,麻烦就越多,人就越操心。就拿有车来说,这方面很多人都有体会。没车的时候觉得有车很好,既方便又体面。但实际上,有车之后麻烦更多。俗话说“买车容易养车难”,有车之后不得不面临很多问题:每个月的油费,每年的保险费,维修保养费、停车费、养路费、过桥费……在北方,冬天租的车库比人住的房子都贵。而且,稍微碰到点事,就得跟保安、交警打交道,徒增困扰、浪费时间。另外,在城市里遇到高峰期堵车,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比走路用的时候还多。原本以为有车方便,结果更耽误事。再说,本以为有车很体面,但是看到身边的朋友不断地换车,自己却一辆车开了几年,会感觉很没面子。换车吧,钱不够;不换呢,心里难受;干脆卖了吧,面子上更挂不住……总之有车之后,数不尽的麻烦、苦恼就会一直紧密相随,摆脱不掉。

像这样,夫妻、儿女、家庭、财物等等,都是苦的法、苦的自性。其他世间的事与此类似,详细观察就能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安乐。看清楚世间苦的本性,就能很有力量地制伏贪爱之心。但是要想真正从根斩断必须要有看透万法真相的空性智慧。幽溪大师在《净土法语》[4]中说到:制止境缘的牵缠,不是让我们把世间所有的事物全部扔掉、烧光,也不是闭着眼睛不看。当你知道一切所爱的事物原本无有,只是自己的错觉认为它有,所以错觉在的时候才有这些假相,错觉消失,就都荡然无存。这样以智慧认识到万法没有什么实法可得,心里自然不会有执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远离染情,心地清净

我们如果真想往生极乐世界,真想修净业,就应该让自己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这样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才能有清净佛土的气氛。

具体来说,就是要逐渐跟轮回脱离关系,一心跟极乐世界建立关系;逐渐跟世间俗人脱离关系,一心跟阿弥陀佛建立关系;逐渐跟世俗的染污缘脱离关系,一心跟净土的清净缘建立关系。也就是念念缘阿弥陀佛,缘西方三圣、清净海会;心里想的都是极乐国土;熏的都是净土气氛。一心一意就要往生到那里。

这样一来,自然能够把娑婆世界的事看淡,至于世间的享乐、世俗的关系等等,也不会特别执著。因为那时候心会很警醒,知道轮回里的法会牵连自己,会障碍往生。
就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只要跟一个人建立起密切的世俗关系,比如成为朋友。那么你的心就会被一个人牵住。因为既然有关系了,彼此之间就要有来往,这样方方面面都会有影响,就要有业力上的合作等等。


反过来说,如果你跟一个人结了很深的怨,比如为了争名夺利而变成了仇敌,或者良心上欠了很多的债,那么这些恶业也会牵着你,障碍往生。也就是在轮回方面有一点造作,就必然会有一种业,把你的心往轮回的方向牵引。

既然如此,想让自己的心念念缘净土,一心修净业,就必须断除对轮回的爱,这样才能断除轮回的因缘。如果不能断除贪爱之心,它的势力就会越来越大,就会成为你难以拔除的桩子。一旦这个桩子深陷在轮回的沙滩里面,就会使你千生万世沉陷轮回,无有出期。

《楞严经》中讲到:“纯情即沉”,“纯想即飞”。这里“情”就是指爱,也就是我们对于世俗诸法的爱。这种贪爱之心就是生死因缘,爱一生,必然会下沉,会下堕。我们观察一下就知道,其实每个人陷在情爱里的时候,心都是往下沉的,而且很难拔出来。经中[5]又讲到:由于爱染就会发起妄情,情在身体里面积聚起来,就会出生爱水。

比如心里想美食的时候就会出口水;忆念所爱的故人,或者想起他的种种可爱之处,或者哀其亡故心中不忍,就会流眼泪;贪财之心生起的时候,由于心里发出贪爱之水,在身体上就会显现出皮肤光润之相等等。总之,虽然爱有差别,但是积聚于内,而表现在外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以湿润为性。湿润则自然无法上升,必定下坠。

相反,如果爱很轻,比方说思想家,由于他们一心探求真理,心处在宁静的想当中,很少去缘世间的欲尘,这样生起的世俗情爱就很少,心就比较清净单纯。再比如修行人心里常常观想清净的法,自然就不跟情粘在一起。

比如观想佛菩萨、清净佛土,缘正法作意等等,心当下就是往上飞的。这些你只要观察一下,就能体会到。对此,经中[6]说到:如果众生心里希求胜妙境界等,发生仰慕渴求,就会出生想念,想念不断地积聚,就会出生殊胜之气。比如持清净戒,就会全身轻快清净;持咒、结印的时候,心会顾盼雄毅,无所畏惧;希求脱离人间欲尘,生入天界,就会梦到自己在虚空当中飞行;心里忆念佛国净土就能在梦里,或者在禅观当中见到清净佛土;想亲近善知识,自然会轻视身命发起承事。总之,虽然想有差别,但是轻扬、上举的性是一样的。所以会飞升,不会下沉,自然超越世俗染情。

经中[7]又说到:如果只有想,没有情,死后必定生到天上。如果在此基础之上,也就是念想专
一,一心作观,再加上修福德、智慧,发清净愿,那么临终之时自然心智开明,面见十方诸佛,可以随愿往生清净佛土。如果想和情均等,那么不会上升也不会下沉,会转生为人。其中想稍微多些,就会成为聪明的人,情多就会成为愚者。如果情多想少,就必定要堕在三恶趣里面了。其中六分情四分想,会堕为旁生;七分情三分想,会成为饿鬼;再往下,九分情一分想,就会堕在地狱里面。如果只有情,没有想,就会沉入无间地狱。

这样我们就很清楚,情越多,爱越重,在轮回里陷得就越深;想越多,念越专一,上升的位次就越高。往生极乐正是凭借“一念”来成办的。这就是“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的涵义

远离贪爱,净念一心

阿弥陀佛因地时发愿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剎。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往生论》中也说:“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很明显,往生的关键就在于“一心”。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不能达到一心呢?要知道,它的障碍就是“爱”,如果没有远离贪爱,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净念相继、一心系念阿弥陀佛。

幽溪大师[8]说:心里对于世间的事物无法舍弃,就是因为爱;对于世间的想法不能舍弃,也是因为爱。心里只要有爱执,净念就无法专一;到了临终,如果因为爱的障碍,有一念不能归在一心念佛上,就不得往生。这里讲得非常清楚。我们必须把自己的心上的这个爱对治掉,否则必定会受它的牵制,把自己锁在轮回里面,百千万劫无有出期。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自己的心都爱执哪些事物?一般来说,最明显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像是夫妻、母子、兄弟、朋友等等。还有对于世间的学问、技艺、事业、名利等的爱著,以及贪爱各种的饮食、衣服、房产、钱财、娱乐、玩物等等,无论是依报、正报、轻物、重物,爱执的心是厚还是薄,总之统统都是爱,都是往生的障碍。

找出了自己所爱执的事物之后,就要看清楚贪恋它们的过患,这样心里才能放下它,才有希望往生极乐世界。具体来说,那些事物刚一出现,你的心就会陷在里面,这就是下沉的状态。哪怕只是一件衣服,当你爱著它的时候,你的心都是往下坠的。这方面看看自己的行为就会知道,当你拥有一件好衣服的时候,是不是会在镜子前左看看、右看看,陶醉不已呢?这些行为就是爱的表现,就是烦恼。或者当你看电视的时候,自己的心是不是直接就粘在那上面了?看到别人有很多钱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一直钉在那里,拔不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无论是哪种爱,心都是黏黏糊糊的,找不到一点清净的状态,是不是?……总之,只要内心陷在贪爱当中,就远离了出世间解脱道的内涵,就不会有清净的修法。这些都是往生的障碍。

而且要看到,贪著这些事物会在心里种下很多染污种子,会造下各种像垃圾一样的杂染业。心上熏习的气氛跟净土完全不相应,这种状况,往生的希望就很渺茫了。要知道,极乐世界是完全清净的国土,只有清净的业才能相应,才能成功往生。我们缘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起信心,这是清净的信心;我们发愿往生到那里,这是清净的愿;在信愿的基础上持念万德洪名,是清净的行。这些清净的法都是往生净土的因,所以叫做净业资粮。但是,如果自己的心一直不肯改,不断地加重对世间的贪爱,每天造下的都是一些转生轮回的业,甚至是堕入恶趣的黑业,那就很糟糕了。
所以,在这些方面每个人都要很清楚,如果自己的心明明对于世间法非常爱执,还认为自己念佛念得很好,那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实际上你念佛是假的,造业是真的,结果必然是没办法往生。在这些方面必须要警醒。如果你的心能够有一点觉悟,能够认识到爱执世间的危害性,就要像《了凡四训》中所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就是从此之后要洗心革面,痛改前非。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凡夫,做不到圣者、成就者那么好,但是,起码要有一个跟过去不一样的决断。


那就是要真正愿意断除心上的贪爱。这样之后才会有出离的希望。

对此,幽溪大师在《净土法语》里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大师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此两语,可谓刮翳眼之金鈚,治膏肓之圣药。凡有志于求生极乐者,宜以此书之于屋壁,铭之于肌肤,时时庄诵,念念提斯。”意思就是,“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这两句话就像除去无明眩翳的金针,救治生死绝症的灵药一样。凡是想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应该将这句话写在墙壁上,刻在肌肤里,时时诵持,念念不忘,铭记于心。

大师又说:“于娑婆之爱,日求其轻;极乐之念,日求其一。轻之又轻之以渐阶乎无;一之又一之以渐邻乎极。”也就是之后要每天都力求减轻对娑婆世界的贪爱,每天都力求使自己一心专注于极乐世界。这样来让贪爱娑婆的心减轻再减轻,以长期逐渐地努力,最终达到对娑婆世界完全没有贪爱;相反的方面,让缘念极乐的心专一再专一,以长期不懈地精进,逐渐专一系念极乐净土,最终彻底达到一心。

“果能如此,则此人虽未脱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虽未生极乐,已是极乐之嘉宾。临终正念现前,往生极乐必矣。”谁能这样做,那么虽然他暂时留在娑婆世界,但是决定不会住很长时间;虽然还没生到极乐净土,但是已经是极乐世界的人了。到临终的时候必定会正念现前,顺利往生极乐世界。这也就说明他的往生资粮已经积聚到量了。

我们都看过一些往生方面的传记,里面讲到,很多人往生之后,看到一些还活在娑婆世界的人已经到极乐世界了。这就说明当一个人净业资粮成熟的时候,即使还在人间,就已经决定能够往生了。就像上堂课讲到的越国夫人,她梦中游历极乐世界的时候,见到了同朝的官员马圩,他当时还在世。另外宋朝的高僧可久大师,在极乐世界见到一金台上标注,明州的孙十二居士将往生在这里,又见到一银台上标有徐道姑的名字,当时他们都还在世。后来分别在五年、十二年之后往生了。

所以,只要自己的心能够远离对娑婆世界的贪爱,能够一心系念极乐净土,必定能修集真正的往生资粮,而且当这种心到量的时候,不论做什么都成了往生资粮,这样就是步步踏到了实处。临终的时候必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1]《径中径又径》:“柏庭法师曰:修净业者常多,得其门而径造者无几;谈净土者常多,得其要而直指者或寡矣。未闻有以自障自蔽为说者,自障者莫若爱,自蔽者莫若疑。但使疑爱二心,了无障碍,则净土一门未始间隔。”

[2] 《径中径又径·断爱门》:“执持观想之功,未尝无懃懃恳恳者,而于世缘未能割断,爱情牵曳,即妄念纷飞。有所好乐,固为爱;忿懥忧患恐惧,亦由爱而生。心不能正,职此之由,纵有平时觑破,而临事难免动心,以致净功无成,良可叹惜。必有坚忍之力,斫断爱绳,时时体察,由强制而至于自然。其庶几乎,辑断爱门。”

[3]《云栖诗偈》:“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尽还分首。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4]《净土法语》:“或曰杜境有道乎?曰:余所谓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观也。将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正以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

[5]《楞严经》:“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着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

[6]《楞严经》:“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呪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沈,自然超越。”

[7]《楞严经》:“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纯情即沈,入阿鼻狱。”

[8]《净土法语》:“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之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之不归于一,则不得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上堂课我们讲到,必须断除对于轮回的爱执,才能修集真正的往生资粮。并且以《楞严经》中的教理对于“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作了详细的解释,知道往生的根本为什么是“轻爱”和“一念”。古德也说,这两句是往生净土最真切的教诫。我们今天再来继续讲讲这个问题。

憨山大师在《示念佛切要》[1]中引用这句话之后,解释说:爱是生死的根本,它不是从今生才有,也不是只串习了一、两生。无始以来,在轮回之中不断地生生死死,就是因为有爱。到今天为止,想想过去,有哪一念暂时脱离了爱执之心呢?因此要知道,正是由于多生累劫以来,把爱执之心积聚得极其深厚,才导致轮回无穷无尽。

现在虽然发心念佛,求生极乐,但是如果连爱是生死的根本都不知道,不去断除它,那么就会有一边念佛,一边增长生死因缘的状况出现。这样再怎么念佛,也跟了脱生死毫不相干。

虽然一生念佛,但是到临终的时候,心中现前的却是对于生死的贪爱执著。那时候才知道自己平生的念佛、修行等丝毫不得力,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里讲得很清楚,一边念佛,一边增长生死因缘,明显是没修到往生资粮。结果到临终的时候,


由于爱根未断,就会现前对世间的贪爱执著。我们前面也讲过,临终的时候如果净业没有成熟,则必定不得往生。所以,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大家一定不能轻视

那么,对于临终来说,哪种爱执会成为往生的最大障碍呢?

家庭恩爱,临终障缘

按照现在大多数人的状况来看,临终时最大的往生障碍,很可能是家庭。

一切因缘法本来没有自性,往什么方向发展,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好。家庭也是一样。如果你在这上面没有调配好,就会受到它的牵连,往轮回的方向走,这样家就会成为往生的障缘。如果你能够调配好,以智慧控制,让整个家庭在随顺正理的轨道上运行,就会成为往生的助缘。而是否能够把握好,关键在于自己的心。

但是,我们很多人由于心没有力量,只能任凭贪爱烦恼的摆布,结果自己的心就会随家庭而转,所爱的人就会成为往生极乐的最大障碍。

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你来说,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家庭成员,无论是否天天在一起,他们都是你最牵挂的人。所以,到临终的时候,你不会牵挂邻居,也不会牵挂单位里的同事,更不可能牵挂什么陌生人。你最牵挂的无非就是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我的财产……就是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人和事。只要有一个放不下,就会缠缚住你的心,就会导致无法正念往生。

这一点你观察一下现在的情况就很清楚。比如说你出门在外,那么你的心会常常想起什么?会想邻居吗?会想那座城市里的什么建筑、公园吗?显然是不会的。你只会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发生地震、火灾等的时候,你第一个念头肯定不是想周围的饭店、超市怎么样了,或者邻居家会不会有事,肯定是不假思索地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心里最在乎的是自己家里的人。
平时,他们稍微有一点什么事,马上就会牵住你的心,你会因此心乱得非常厉害。比如家人得个感冒,你都会心痛不已;孩子咳嗽几声,你就会觉得自己的心好像揪在一起了。如果条件允许,会赶紧送到医院,想尽一切办法帮他减轻痛苦,一心盼望他能快快痊愈。


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的家人生病,就会没什么感觉。比如,自己周围的其他人已经病入膏肓,每天都痛苦万分,自己的心也很可能无动于衷。或者,当看到医院里其他病人的时候,哪怕是癌症患者,自己的心也可能会很麻木,觉得反正跟自己没关系,根本懒得去想他们。偶尔造作地想想病人真可怜哪,自己也觉得挺假的,完全没有担心自己家人的那种感觉。

如果你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念自己的亲人。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会想到,如果自己现在和家人在一起,合家团圆,那是多么美满幸福。如今一个人孤孤单单,举目无亲。心里会自然涌现无尽的伤感。这就是由于过去那种情执的积累,遇到这种境缘,在这个时刻,就会不由自主地现出来。曾经的感情有多深,这时思念的痛就会有多强。这就是情感的执著引生的痛苦。

所以,心上的因因果果是丝毫不会有差错的。你最割舍不下的就是那些最亲的家人。因为感情上的牵缠最多,由于过去的爱执,自然会去想他。而你不会去想陌生人或者仇人,因为对他们从来没有爱执过。

既然爱执是如此的深,那么到临终的时候,顿然之间就要全部舍弃,你又怎么能忍?你心里一定会割舍不下,这是心的必然规律。大家都看过很多爱情方面的电视、电影,恋人在分别的时候都是很难受的。伤心欲绝,痛彻心扉。我们观察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经历也能发现这一点。比如自己要到远方上学,必须离别家乡,离开亲人;毕业的时候要离开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同学;或者跟相爱的人分居两地,偶尔才能见面;或者要去异国他乡工作等等。总之在短暂离别的时候,都会出生强烈的爱别离苦。尤其在车站、机场就能看到,亲人或者恋人分开的时候,大家都会哭,都特别的难舍难分,心里特别痛苦。这就是因为彼此的心和心已经缠绕在一起了,就不想分开。爱得越深,就越是难以割舍。

以此类比临终时的状况,那时已经到了生死关头,要永远的诀别。那不是一年半载见不到,而是长劫都不会再相见了。你想想看,在这种时刻,人的心怎么可能不留恋?想到从此之后再也见不到了,肯定是不愿意离开。看看现在的状况就知道,比如自己最爱的人平时在外地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合家团圆。刚回来的时候很开心,想到几天后就要离开,当时可能不会特别难过。但是到了临别之时,眷恋的心自然就现起了,那时会难以抑制的生起爱恋,特别不想跟他分开,是不是?或者自己平时认为不是很执著的家人,突然之间去世了,你心里也会非常难受,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哪种痛苦的状态,对不对?可能自己也觉得奇怪,我平时不是很贪恋他,为什么离别会这么难过?这就是由于心底还深深地埋藏着爱种子。

只是平时没发现,甚至还会认为天天在一起生活挺烦的。但是一旦要面临离别,在那个关键时刻,爱恋的心必定会显发出来。所以,让你现在想想临终时的情况,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会眷恋什么人,应该能往生。但是,如果现在没有以对治法断除爱执,到时候爱恋之心必然会现行。那时候,所爱的家人就会成为你往生的最大障缘。因为自己的心丝毫没有对治的力量,所以不得不在贪爱烦恼、轮回染业的牵引下继续流转生死,无法顺利往生。

平时离爱,临终无忧

因此,现在就要尽快解决自己心上的问题,不要让爱执再加深了。如果不去对治,爱执必定会在心里不断地增长。这样发展下去,情越来越厚,越来越浓。在你心里,家人的感情成为最重,净业的势力就很微弱了。到了临终那一刻,你的心没有时间作太多的选择,不是此就是彼。如果你的心一直这么恋著家庭,心里就难以割舍。哪里还会存着一份心去求生西方呢?

彻悟大师说:“当万缘放下,一念单提。”要想成功往生,临终的时候,就必须把世俗万缘全部放下,只有这样,一念阿弥陀佛才能提得起来,才能直接跟佛相应。否则,你的心如果放不下这些感情,已经紧紧地被缠缚住了,哪里还能腾出一心,求生西方呢?想想看,平时都没办法断掉执著,临终的时候,你有能力一个反弹就超越这些情执吗?平时都没办法一心念佛、求往生,临终的时候,能拿得出那种真信切愿吗?一般人没那么大的根器,是根本做不到的。

所以,平时就要把这些处理好,临终的时候才能没有后患,才能自在往生。因此,现在就要把世间的感情看清楚,想明白,这样才会往好的方向转。世俗的情能够淡一分,往生的心才会深一分,往生的把握才会增一分。

具体来说,首先最好能够把对家人的世俗感情,转化成法上的情义,不要以世俗的感情来打交道。否则在一起的时间越长,缠绕在心上的情就是越难以割舍。

而且要训练自己的心,让自己平时跟家人分别的时候就没有贪恋。比如说,跟家人在一起几十年,今天突然要离开一个月,看看你能不能断然就走。如果你的心能够不生眷恋,毫不犹豫地离开家人,临终的时候才有可能发起直接求往生的心。如果你现在都是犹犹豫豫,难舍难分的,分开一个月都不愿意,那么,到临终的时候能不忧恼,能断然放下吗?

这个问题大家现在就可以想想,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做选择,是马上往生极乐世界,还是留下来陪家人。可能很多人会选择后者。会认为我的儿子还没结婚,或者孙子还没考大学,还有什么事没交代好……总之,心里会想:往生虽然很好,但是我现在还不能走。要等到什么什么事都做完了再往生净土。

所以现在最好还是在这儿待着,跟我的丈夫、儿女们在一起,同时我还能好好念佛。或者干脆认为现在的生活挺好的,最好来世再做人,一家人继续到一起,永远不分开更好……如果你的心里有这种想法,就说明心里的贪恋执著太严重了。这样往生的希望就会很渺茫。当然,如果你选择前者,愿意现在就往生,心里能脱开这世界上的一切。无论是什么人、事、物等等,全部能够放下。管它家里怎么样,孩子怎么样等等,我一切都不管了,就是一心念佛,赶紧求往生。这说明你的出离心还算可以,还有点往生的把握。(当然,这并不是叫你忽视现前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可以看看自己平时念佛的时候,能不能把这些世俗的感情全部放下。平时能放得下,到临终的时候才有希望放下。

比方说,作为一个女人,最难放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女,心里对于这方面的执著最重。那么就要从这里下手,首先心里要明白,贪著儿女就是我往生的最大障碍。然后就要在这方面训练,一点点地放开。比如,原来自己的孩子稍微有点什么事,就执著得不得了。心马上无法安住了。那个时候根本念不了佛,只能是动动嘴巴。甚至连嘴上也不念了,直接就冲出去了。后来能够做到像对别人的孩子那样,不那么贪著。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能一心念佛,以佛法的智慧来处理问题。这样就很好,对此看得越来越淡,越来越想得开,就说明你的修行有进步。所以,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心,如果你能够让念佛的心超过念儿女的心,那么临终的时候就会比较有把握往生。但是如果念儿女的心超过了念佛的心,就很麻烦了。

憨山大师也说[2]:如果念佛的时候,放不下心中的爱执。这样爱是心里的主宰,念佛只是表面形式。结果只能是佛号在一边念着,爱执在心里增长。所以,你现在就要观察自己,比如儿女的情现前的时候,看看口里念的这句佛能不能敌得过爱?如果断不了这个爱,那又怎么可能了断生死呢?要知道,自己心中的爱已经串习得非常纯熟了,而念佛才刚刚开始,很生疏,心又不够恳切,就很难得力。

如果现在贪爱的境现前时,自己的心做不了主,那么临终时必定做不了主。所以,劝现在的念佛人,首先一定要知道生死大事要紧,要发起恳切了脱生死的心。要在生死的根源上念念斩断,那么每一念就都是了生死的时节!这样,念念真切,刀刀见血,就一定能出离生死。所以,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要知道生死心是自己内心的种种爱,这样就知道了生死是念念在生死的根源——爱上截断。除此之外,哪有别的妙法?

幽溪大师也说:“欲轻其爱者,莫若一其心。”要想减轻对娑婆世界的爱,没有比一心念佛更好的了,也就是让自己念佛的心尽量纯熟专一,来使贪爱世间的心逐渐淡薄。古德在诗[3]里也说:“求生清泰法何饶,善导遗风最可标,一念单提家不远,万缘俱绝路非迢。”意思是说,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哪里需要很多呢?善导大师的方法堪为最好的模范。也就是只要肯一心持名,万缘放下,那么极乐故乡离自己就不再遥远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