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三】
【複次阿難雲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阿難即彼目精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明暗。二種妄塵發見居中。吸此塵象名為見性。此見離彼明暗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見非明暗來。非于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明來。暗即隨滅應非見暗。若從暗來。明即隨滅應無見明。若從根生必無明暗。如是見精本無自性。若於空出前矚塵象歸當見根。又空自觀何關汝入。是故當知眼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佛说,六根界与六尘界再与六入界怎么是身心中真如佛性的显现呢?
就如那位目不转睛望空直视的人与眼的疲劳,同是身心中真如佛性显现的疲劳相;即表现为幻境与幻觉现象。这是因虚空明尘与眼体暗尘二种妄动,发生识见居于其中出入;外见色尘现象,内入为无尘无象,这是人识入的眼见功用。这种识入的眼见功用,若离开虚空明尘与眼体暗尘,毕竟不能存在。阿难你应悟知,这种识入的眼见功用,不是来自虚空明尘之明与眼体暗尘之暗中;既不是眼根自然生出,也不是于虚空中他生。是什么缘故呢?若来自虚空明尘之明中,眼体暗尘之暗就应随即灭失;于物理特性上,明不应见暗。
若来自眼体暗尘之暗中,明尘之明也应随即灭失;于物理特性上,暗也不应见明。若来自眼根自然生出,必然没有明尘之明与暗尘之暗;这种识入的眼见功用,本来没有固定不变性。若于虚空中他生,既能见虚空明尘现象,归入时也应当自见眼根;又虚空明尘可自观虚空明尘,与眼体暗尘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缘故,应当悟知,眼根与色尘的识入,虽是自身心中真如佛性所显现,但仍是虚妄不实;这种眼根与色尘的识入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生。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法界之中设这么个迷局,随业召感形体,随习气去痴迷,随欲望去造作,随愿力去修行等。内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间有六入,因缘和合。一个死人还有六入吗?虽内有六根,外有六尘,但根尘不偶,自然也就没有六入了。召感心识中的业习还存在,引起的变化又千差万别。如我在这读诵受持佛经,诸位也随着听闻受持,是根尘有偶入为因缘。我教静坐,诸位也静坐,这是行入;我讲佛法,诸位感觉很对根基,这是受入;我分别讲诸法,诸位那一思维,这是意入等。
是色受想行识将根尘行念因缘,装到八识田中。五蕴就似一把双刃刀,既可以伤他人,也可以伤自己;这是辟支佛知其所以然的因缘法,一定要知道。别的法师怎么讲的我不太清楚,我只根据自己的证悟去讲,证悟到哪里,讲哪里不同的境界。我用世间最普通的语言,把佛法表述出来,让平常人都能听明白,这才是我需要去做的。
人身就是法藏世界中业缘和合的物体,众生自性即是菩提。人修行能成就佛道,但不是肉身成佛;立地成佛非肉体,三身四智才是真。执著肉身成佛不行,要借肉体修报身;只有报身有成就,才有法身、化身的成就。只有释迦牟尼佛为度众生一大因缘示现成佛,又示现入大涅槃。法界有情众生的形体,是如来法性的妙用与众生业习因缘和合的化现。为什么末法时代后五百年,此经与《大般涅槃经》先陨没?由于魔王最惧怕这二部经,也是佛说法三百余会中阿难遭魔难的二部经。此经说出了成佛的正因、正智慧,有此经在就等于佛法性智慧住世;修行人读诵受持此经,就开智慧,于心中生出正知、正见,明了从入道到证道的全过程。
《大般涅槃经》说出了佛的正行、正法,有此经住世,就等于佛正法住世;修行人读诵受持此经,就知正法久住,于心中生出慈悲喜舍的正知见觉,明了众生皆有佛性和世间与出世间的真谛。对于佛经若抓住本源诵持,就易明法理。修行证得开悟,不用谁讲,翻开佛经一读诵,和自己的感受一比照,修行过程完全是这么回事。没开悟的修行人,怎么读诵都被理论文字所转,一头雾水,理解不清。佛法存在于真如妙性之中,人体也存在于佛真如妙性之中。
人体多奇妙,各器官、身形、走路安排都非常合理,谁想人为的改变一下,一样也改变不了。有人说肉体器官中胆没用,若把胆割了,就消化不好;有人说盲肠没用,还得阑尾炎,但有缓解肠道压力的功用。人体各器官安排的得体得用,太神奇了。一切世间的事物也同样,国家的最高机关和国王如人的大脑中枢;人体内有淋巴结分泌细胞,专门杀细菌,如国家有警察、军队;还有食物消化与各种排泄,政府也需要吐故纳新,思想也在不断更新等,都非常奇妙。怎么才是度人,名为度人,实则心性解脱于烦恼,心性存在于身中。度人不是人度,是依佛法,借假修真而自度。
【阿難譬如有人。以兩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勞故頭中作聲。兼耳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因於動靜。二種妄塵發聞居中。吸此塵象名聽聞性。此聞離彼動靜二塵畢竟無體。如是阿難當知是聞非動靜來。非于根出不於空生。何以故若從靜來。動即隨滅應非聞動。若從動來。靜即隨滅應無覺靜。若從根生必無動靜。如是聞體本無自性。若於空出。有聞成性即非虛空。又空自聞何關汝入。是故當知耳入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佛接着说,如有人以两手指急急自塞其耳,致使耳根发生疲劳的缘故;于头中发出嗡嗡的响声。这种闻声与耳疲劳现象,同是身心中真如佛性显现的疲劳相。这是因自手妄动与耳静二尘,发生识闻居于其中出入;外闻尘现象,内入为无尘无象,这是人识入的耳闻功用。这种识入的耳闻功用,若离开自手妄动与耳静二尘,毕竟不能存在。阿难你应悟知,这种识入的耳闻功用,不是来自自手妄动与耳静中;既不是耳根自然生出,也不是于虚空中他生。
是什么缘故呢?若来自耳静中,自手妄动之尘就应随即灭失;于物理特性上,静与动不应同时存在。若来自自手妄动中,耳静也应随即灭失;于物理特性上,动与静也不应同时存在。若来自耳根自然生出,必然没有自手妄动与耳静二尘;这种识入的耳闻功用,本来没有固定不变性。若于虚空中他生,虚空也有耳闻功用,那虚空就不应是虚空;又虚空能自闻声尘,与耳闻功用又有什么关系呢!以此缘故,应当悟知,耳根与声尘的识入,虽是自身心中真如佛性所显现,但仍是虚妄不实;这种耳根与声尘的识入不是因缘生,也不是自然生。
人的耳闻功用,是因为有动、有静、有入才能听闻声音。在正常情况下,有声尘发生,外有空气传导,内有神经传导,中有意识输出导入,才有耳闻功用。有动、有静、有传导,意识感知又加以分别、判断、反应,是诸因缘作用下的和合相。反应是这个声音来自何方,有什么不同,多近多远等。这些判断,是由思维记忆中产生的分别。耳根虽具功用,又是六贼中的一贼,虚妄颠倒,是因缘生,又非因缘生。因缘生是人的业习召感,是诸因缘的和合相。
非因缘生,人人都有耳朵,动物都有感觉器官,为什么闻声有别。非自然性,不是自然的力量,又离不开自然的力量。非自然力量是神力化现,如瓢虫看似简单,人想改变它的形体,改不了;人想造一只瓢虫也造不出来。人若一碰它,爪子一蹬装死,贪生惧死是本能,不是人造的。非自然性,还是业力召感的缘果。其中有个妙,科学研究不了。科学只能研究基因组合、新发现存在或灭失一个物种。灭失了的物种,留不住;新发现的物种,又不知怎么来的;所以,世间诸法实相,诸法空性,又引导人进入一种奇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