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益西彭措堪布

但是,心不低下来,踏踏实实去做的话,恐怕连一分的修行也出不来。即使表面上做了十万次大礼拜,但也只是成了做运动,根本没有诚敬的内涵。这一点看他平时的表现就知道。意思就是,如果真正礼拜十万次的心都发得出来,对于三世一切佛能够全体匍匐,恭敬作礼的话,那为什么在生活中,见到别人连一个小点头也没有?其他的弯腰、鞠躬,或者跪下、五体投地,这些更是免谈。这样的话,他的礼敬在哪里呢?难道离开了现前的身、语、意,还在别处有一个礼敬吗?

这时候,他们就会找理由说:“我的礼敬是最高的,不需要这些著相的修法,坐着安住就是礼敬。”但莲师曾说:“见比虚空高,取舍较粉细。”佛菩萨们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全都是合乎正法的。如果你的修行最高,那为什么行为上做不到呢?可见这里面有天壤之别。



(5)改正恶习,当下做起



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扯掉过去伪装的假面具,就要在实际的心行上改过,在痛处上下手。如果一直不肯改,虽然可以伪饰出一副好修行人的样子,但吃亏的终究还是自己。就像一个癌症患者,体内有无数的癌细胞。他再怎么整容,表面上看起来再好,癌细胞不消除的话,内脏、肌肉、骨骼等迟早会被腐蚀掉。像这样,不能真正改过,就提不起正面的力量,修法的活力就一点也出不来,最后还不是葬送自己吗?

念修《普贤行愿》也一样,邪见没消除,善心发不出来,口里念着,心都是假的,当然不会出现大的效果。心里真正愿意修普贤行,那就肯定有效果,而且念一次就有一次的效果,修一天就有一天的转变。经文后面说到的利益也会逐步出来,能够消业,开出各种各样的功德,而且能真正实现人身的价值,也就是“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这是因为他遇到了《普贤行愿》,借助这种善因缘的力量,善根一下子开发出来,就开始知道该怎么走了。就像憨山大师在《普贤行愿品题辞》里说的譬喻,金转轮王梦到自己堕在无间地狱,感受极大的痛苦,无人可以救拔。他那时感到非常怖畏惶恐,一边拼命地奔跑,一边不断地狂呼,但怎么也逃不出去。这时候有一个人在旁边猛地一喝,然后他马上醒过来,才发现过去各种苦事全都没有,功德受用本自现成。就像这样,转的快的话,普贤行很快就能开展出来。如果习气很深,转得没那么快,但至少已经知道了方向,明白该怎么走了。

这跟前面的情况就截然相反。这上面一旦觉悟,人生就出现了大的转折,从此就把“普恶”变成了“普善”,开始往普贤上走了。过去心里只有一个我执,所以在善法上是一片荒漠。现在破掉了我执,开始立愿,开始苏醒佛性,结果就出现了一片绿洲。这样就从过去的满恶变成了满善;从过去的废一切修,变成了入一切修。而且开展出了无量的善行,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整个身心、语言、态度、做法等都不一样了。

那么,要从哪里转换呢?就从一念觉悟开始。当然,刚开始转的时候,由于过去的恶习很坚固,一开始会有一些不自然、不适应。就像手冻僵了要伸直的时候会有一种阻力那样,因为执著的力量太强,所以会比较笨拙,难以开张。但这时候必须咬紧牙关,勉励而行,在难处上克服,跟自己的恶习对着干。这样不断地进行,逐渐就会成为普贤行海中的健将。之后全部的生活都是在建立普贤道场,修行的活力不断地开发,最终就会圆遍法界。

像这样,首先要对普贤行开启胜解,获得确认不拔的观念,之后就要开始努力地发愿。一旦有了行愿力,具备了誓句身,就要在一切时处都尽量地积资净障,真正把普贤行受持在心里,随学善财童子,这样做才能速疾到达菩提果位。这时候心完全是开的,从这里才会真正踏上转换生命的大道,才能逐步开发出内心的力量。不能说反正跟着大家学嘛,一起念念,今天又要共修,那我就跟着念几遍。等过几天有了新的修法、仪轨,我就不看这个了,去看看新的书,换个经文念念。这样的话,学法就等同儿戏了。

所以,心里必须要有一种内涵,要有内在善根的涌现,而不是隔靴搔痒,根本触不到心上,那能有什么用呢?其实,心上真正起来的时候是有很多变化的,它是有血有肉的修行。天天就要在这上面转化,要针针见血,念念落泪,时时痛改,每天都要在这个道上非常恳切地行持,否则只会流于儿戏。这样的话,只是谈玄说妙,口头辩论,会有什么用呢?只会越谈论我慢越大,那种假自在有什么利益呢?无非是用一个“空”来粉饰自己的我执,不愿意做任何改变罢了。

真正开始转变后,变得越大,习气化得就越快。之后心就完全扩张了,这样大法一来,他很快就能进入。否则障碍还很重,法怎么可能入心呢?只会像石头上洒甘露一样,入不进去。所以,就要在这上面从粗到细,再到极细,一步一步地把障碍破掉,最终就真正成为大器了。那时心的敏感度,那种内心的抒发都是不一样的。能这样转变,就天天都有进步,这才是真正在菩提路上步步前进的修行人。

否则的话,就像前面说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知识的脑袋越来越大,里面装满了信息,而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各种知见混杂在一块儿,最高的跟最低的搅合在一起,还充满了各种世间的邪执,形成了一个个顽固的瘤块,很难处理。相反,德行的身体缩得越来越小,越来越不肯行动。现在的趋势已经成这样了。如果我们画一幅现代人内心状态的漫画,那就是一个人坐在一间孤岛式的房子里,面对着信息时代的代表——电脑网络。他有一个很大的脑袋,代表着最活跃的第六意识,之后就像鬼魂一样不断地在网络中漫游。同时,他的身体不断地缩小,阳气越来越微弱,最后整个人就不动了,躺下去死掉。然后在恶趣里又找到了他的身影。这就是知见和德行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按照这样发展下去,只会越来越糟糕。

法王如意宝在《教授取舍之道》里说,见解和行为要“常时并运此二分”。现在的人不仅不并运,单在见上都有很大问题。比如,不喜欢谈论善恶因果,那怎么会有正见呢?不仅如此,还把最高的法性见——无因无果,跟最低的断灭见——拨无因果合在一起;把果地的自在,跟自己的任性妄为合在一起;把自性是佛的佛慢跟我执范畴里的自我尊严混合起来,他就喜欢这些。这样的话,学再高再深的法,自己心里的邪执没破掉,自欺没有窥破的话,都得不到真实利益,而且会非常危险。要知道,任何一个法透到当事者的心里,他都会自然进行一种过滤,有他自己的一套转化。由于内在的邪见系统没有变,任何一个法过来,它都会在里面重新组装一遍,就不再是正法原本的意义了。之后就把你给骗倒了,蒙到死为止。这就看出,最初步的邪执没有破掉,就有很大的危险性。它会在这里面组装成各种各样的系统,而且都是以正法的面目表现,甚至以无上大法的样貌出现,这就非常危险。

那么,落实在行为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实际上,见和行是资助的,智和悲也是统一的。如果空修得好,那悲自然就出来了。但修空之后反而堕于偏枯,说明肯定是入了歧途。同样,见修得好,行就出来了,否则只会越来越喜欢积累知识。这就是出现偏差的地方。而且,闻、思、修也是不相脱离的。闻思好了,修行自然就出来,修行一出来,就开始离过显德了。

像这样,大家要在自身上严密地检查。如果学法的时间越长,修得越久,不但没有进步,发现自己的心反而变得更刚强了,惰性越来越大,善的心念和行为都没有出来,那就表示已经走入歧途了。所以,有没有进步就要观察自己的状态。看善心多了吗?烦恼少了吗?行持得力了吗?对法的信心、皈依心坚固了吗?这些都是要经常检查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三)法我执障碍普贤行



如果执著一切法实有,那十方三世的法就是一个个分开的独立个体,而无法融通。但时、空所摄的一切法本来无我,也因此每个法都以法界为体,每一法里都遍含一切法。执著法我就障碍了信解法界,无法对事事无碍法界生起胜解信和有力地发起普贤行愿力,这就障碍了修持。相反,能信受法界融通无二,一切法都含摄在里面,这样就会起周遍、圆满的普贤行愿,要礼敬就普礼十方三世一切佛,要供养就普供十方三世一切佛,要随喜也是遍观十方三世一切圣凡的善根而修持。像这样,每一条行愿都有最为圆满、周遍、无尽的内涵。

比如普贤礼敬,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其中每个极微尘里,都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每一尊佛都处在菩萨海会中。这需要胜解微尘没有自体,全体是法界,因此每个微尘里都有一切微尘数佛,而且一一佛前都显现自己的一个身,每一个身又都能遍礼无数佛,是这样重重无尽的玄门境界。这就是我们发普贤行愿要证入的不可思议解脱境界。



下面开始解释经文。(因为十大愿王是本经的主体,所以先按经文作简单的解释。)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 lun,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当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扬赞叹了如来的殊胜功德后,告诉诸菩萨和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来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大劫,相续不断地演说,也无法说尽。如果想成就这样不可思议的如来功德,应当修持十种行愿。那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 lun、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和普皆回向。”意思是,能成就诸佛无量功德海的行门,就是普贤十大愿王。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善财童子提问说:“大圣!从礼敬到回向这十种行愿,该怎样在心上观修呢?”

行愿是在心上起的,这就必须了解到,它们在心上运作的法则,清楚地知道所观的境、能观的心以及发起的愿,分别是怎样的体性。否则,不了解观行的所缘和行相的话,那就不会懂得它的内涵,更不会成为普贤大愿王。所以,以下先以概述的方式,讲明每一愿的修行要点。

总的来说,这是以全法界心,观全法界境,是圆教的观行方式。每一愿都以十方三世的一切法为境,一切法都在法界心中,所以在一念间就能作圆观。这就是普贤的行愿,它有周遍、圆满、无尽的相,不然就不叫做广大,也不能成为愿王。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首先以礼敬诸佛为例,讲明普贤大愿的修持行相。

所观境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数量有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意思是无量无数)。

能观的是不生不灭的法界心。如果以有生灭的分别心来修,一次就只能缘一种境,此外的一切都无法观到,这样怎么能在一念间遍礼十方三世一切佛呢?其实,在海印三昧里,本来就是一念遍入一切法,无不摄入,所以是一礼一切礼,一念一切念,这就叫做圆。这样的话,不能理解成生灭分别心里的事,否则十方三世就不能融通,现前根本礼不到过去佛和未来佛,礼敬一佛也不能遍礼十方一切佛。

这就知道,礼敬愿王的所观境是全法界,十方三世都是不二的法界,没有法界之外的法,心的本体就是法界,它叫做自性普贤。从第一愿到最后一愿,全部是以十方三世为所观境。而且,这绝不是生灭心缘取的一个境相。



修普贤行愿的两个要点



我们为什么要起这种行愿力呢?就是因为,要以行愿来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有人会说:这种行愿我们怎么能修呢?

其实,这主要是让我们发起行愿,而不是必须行到。对我们现前来说,要由两个最重要的因修习普贤行愿:一、普贤行愿力;二、胜解信。

对于胜解信,经文里讲第一愿时说“深心信解,如对目前”,第二愿说“甚深胜解,现前知见”,第三愿用的是“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表达方式不同,实际都是一个意思,指胜解信或者深忍信。所以,不是让你现前就证得,而是要有胜解。最好能通达圆教的理趣,这就必然深信不疑。如果还达不到,至少也要仰信佛语,相信佛这么说肯定没错,最终回归法界时,现前的就是这种境界。其实,成佛的标志就是现前一切种智,在海印三昧里,一切法一时全部照见。至于怎么顶礼、供养、称赞、请转、回向等等,全是这个范畴里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产生这个定解呢?这就要首先破除法我执,了知一切法本是空性,这样才不会觉得有一个个分开来的独立的法。所以,要通达圆教的理趣,第一步必须学好空性,一旦懂了一切法无我,没有自性,才知道一切都不在心外。否则,你的心已经把原本不二的法界,分割成十方三世各个独立的实法,怎么可能发起周遍的普贤行愿呢?

要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丝毫不可得,只是在我们的妄识前似乎有实体,其实它就是法界。一旦破掉了时空的错觉,直下就回归了圆满的法界。法界是不二的,都是法住法位,是圆融的。空间上无边无际,时间上无始无终,所谓“十方广大无边,三世流通不尽”。诸法本来就是圆满法界,没有任何戏论,也不能安立它是什么。然而诸佛在彻证时,都现前了海印三昧,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法,一时在心中圆现。他的任何一种起用,都是圆满周遍的,是全体的。这就是从体普贤起现用普贤。

普贤行愿力是指,缘果位普贤的境地作愿,发愿证到无上佛果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这也是对于菩提心最圆满的诠释。虽然我们平时会说,我要发菩提心,求证无上佛果,但是没学过甚深圆教经典的话,对于“无上佛果”的内涵,心里会比较空洞,只知道是最高的果位,至于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发菩提心是一种求果的智慧。立誓要现见本来的智慧,现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就叫做求果。现见了它之后所出现的行为,就叫做普贤行。当然,这不是以分段的生灭心的方式修持的。但众生在现前位时,还不能契合圆观,这就必须注重当下这一点,因为一切因果就建立在这上面。所以,人的心要升华成佛,首先必须在当下这一点的心上符合法道,不然就出不去。同时也要知道,这一点并不究竟,最终要达到“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超出生灭心的状况,才能进入圆顿门。

总之,普贤十大愿王所讲的全部是这样的体和用。在我们当前位,就要以两个要点来修,一个是胜解信,第二是行愿力。首先胜解信,就像前面说的,一旦通达了圆教理趣,虽然现前还没有证到,但心里确信不疑,实相并非如我心前所现的这样,它实际就是不二法界,所以确信,当前决定能遍礼到十方三世一切佛。其次行愿力,就是取证无上果位的大愿,它推动着我们在现前凡夫位的时候,就开始这样作意。虽然这种作意不是全等,但它是随顺的。因上已经决定了,希求的就是无上佛果,所以在缘起的方向上,决定是往这上走的。这样来修《普贤行愿》,不久就会成为普贤菩萨。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以胜解信与行愿力作意



有了胜解信,发起了行愿力,之后就可以随分地来作意。这是我们现前就能做到的。

譬如作供养的时候,就要相信,实相决定如此,十方三世就在我的真心之中,从没有离开过,或者说,一真法界就是本来的自己。那么,现在就把法界里十方三世的一切供品,全部用作供养,所供的境是法界里的一切佛。因为本来是同体不二的,所以可以这样来修。

像这样,《普贤行愿》里讲的全是“十方三世”,不懂圆教理趣的话,作意就很困难,一旦懂了以后,胜解信和行愿力都会出来。而且你会格外地起信心,相信自己有行愿的力量,现前就这么来作意,就要随顺法界实相,而不是随顺虚妄分别范畴里的错乱境界。这样最终才会出现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否则一直落在妄执里,山是山,水是水,桌子是桌子,这一切都是幻梦中的事,哪里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呢?

又比如回向,有了胜解信和行愿力,就决定你要作圆教的回向。这时候,你已经不再单分地处理事情,修了一些善根后,也不会只回向现前这一点,而是把十方三世自他、有漏无漏的一切善根合集起来,对这些不再做什么分别,一切都是不二的,把这些全部合集在一起,回向到法界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尊佛那里,就要这样来回向。



愿无尽



那么,这种愿要发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在时间上,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真心无始无终,没有边际,如果它有边际,那就只能到一定时候为止,然而它没有边,所以发愿也是无尽的。《华严经》里常常说十无尽句,在《行愿品》里归摄为四无尽,都是一个意思。总之,十大愿王每一个后面的结束句都是一样的,都是无尽。

以礼敬诸佛为例,虚空界到了穷尽的时候,我的礼敬才穷尽,因为虚空不可穷尽的缘故,我的礼敬也没有穷尽。其他的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也是如此,以这一切都无尽的缘故,我的礼敬没有穷尽。而且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就是不间断的、无穷尽、无疲厌的大愿王。

我们现前就要按照这些文字所说的来发愿。这原本就是本性应该做的,不必要拒绝它,拒绝它就成了颠倒,而无法相合本性。



以普贤行愿还归法界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回头,走上还归法界的路。过去一直陷在错乱中,从清净法界里落了下来。最初一念入了轮回幻梦,之后以梦中的各种错乱为标准,把错的当成对的,把颠倒的当成真实的。这一切错乱的根源就是执著人我和法我,从而使我们一直处在计较、执著,各种狂乱的造作当中,不知自返。

现在学普贤行愿,目的就是要踏上回归的路。这条心上的路,又是以发愿作为起点的。那么在发愿时,不能局限在很低浅的层面上。善根好的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向最高的境界看齐,他的愿只有一个,就是回归法界。

我们首先学习十大愿王,就要把握住这个要点。不然的话,学偈颂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要生生世世出家,让善知识常生欢喜,或者要利益众生等等,根本不了解发普贤行愿的目的是还归法界,证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这样,连基本的方向都搞不清楚,把最根本的要点都落空了,就很可惜。

不仅如此,对于后面说的以导归极乐,来迅速完成普贤大愿,也根本连不起来。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不可思议的愿王,通过往生极乐世界就能现前成就。而且,原本需要经过无数劫才能达到的高深地道,通过一生发普贤行愿,临终往生极乐世界,以弥陀愿海威神力的加被,就能迅速圆成,对这些也不清楚。由于他不了解这个要点,就不知道为什么《普贤行愿》属于净土经典,也不明白为什么学净土的人要修学普贤行愿。

其实,发普贤行愿是往生最大的“助推器”,这在缘起上非常迅速,是直接往还归法界上走的。如果已经确立了这个大愿,那成就是非常快的,因为一往生就得到佛力的加被,就能迅速开发。相比而言,没有这个愿,在进程上就差得多。懂了这一点后,修净土的人,就会特别注意修普贤行愿。

这就知道,把整个普贤行愿全部在自己心里设立起来就很好办。虽然当前因缘不具足,没办法真正现前实现,但往生以后,得到佛力的加持,因缘一和合,就能迅速开发,使得大愿全部成为事实。

这样大致作了解释,其余九种愿也以此类推,都是同样的道理。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第二大愿——称赞如来,所观境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是事事无碍的法界,在十方三世一切刹土的任何一个极微尘里,都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的佛,每一尊佛都有菩萨海会围绕。最终彻证了法界,就会现前这样的境界。

要知道,《普贤行愿》是《华严》的精髓,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法界灵文。所以,大家应该学一下十玄门、事事无碍法界等相关教义。如果对这些不可思议的境界,有确信不疑的胜解,又能发起猛利的行愿力,那念修的效果就好得多。观念上一旦建立了,又引发了愿力,那就能把普贤行愿真正领受在自己心中。

我们的本性是周遍的,十方三世都在真心当中。所以你不要想:这么广大的境要怎么观?其实,一真法界本来是融通的,一旦现证就会这样现前,并不是以能所对待的方式去观。虽然在名言上说有所观境,但实在不是以心去观相对的境。它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没办法用分别、思维等合到这个境界。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在教理上得到胜解。不能因为它不可思议,就说不必要去学,不然佛菩萨传这些教法干什么呢?可见,经文是有很大作用的,不但不能舍弃,而且要努力地修学。后面讲到的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就是由这个胜解来的。不但有定解会产生不可思议利益,哪怕对它生起一念欢喜心,都有无量功德。表示处在迷梦里的这个人,对于真实法界是有一分信心的,虽然不太明白,但他还是愿意回去。相反,如果一看到这些就心里反感,那就很不好了。这是业障重、障碍深,对自己的本性都不承认,完全排拒,这样违逆法界只是自找苦吃而已。

这里讲的所观境就是指法界。其中任何一个微尘都是全体法界。因此每一个微尘里,都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每一尊佛也都有无数菩萨眷属围绕。

所以不要机械地把它想成一个一个的法,这样就不圆了。尤其现在的人,学了一些科学知识后障碍更大,硬是把万法看成一个个实体,执著有个固定的三维空间,这样怎么可能融通?其实,实相是重重无尽的法界,它是圆的、通的,根本不像我们想象那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但我们要深信,任何佛彻证法界时都是这样。不然观世音菩萨怎么能做到“千处祈求千处应”呢?他不是只救少部分人,而是一时能遍入一切处救度全法界的众生。任何处、任何形态、任何维数中的众生,无论是谁,只要向他祈求,他都能当下呼应。或者说,一尊观音能变现无数尊佛,每一尊佛还可以有无数个刹土,在每一个刹土里都有无量眷属围绕,能够任运无碍地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

这就知道,法界本来没有分开来的两个实体、三个实体乃至无数个实体,它是空性的体,而且互相融通、交摄、遍入,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对此稍有一些了解,也会对我们发菩提心很有帮助。我们知道,菩提心有两分,一分是以智慧证取菩提,一分是以悲心利益众生。但现在很多人对智慧这一分了解得不够,不晓得为什么要取证菩提。其实,懂了圆教理趣,就会对此非常清楚。证到法界以后,就能没有任何间隔、障碍,任运、周遍、极其有效地利益无量众生,而且相续不断。其实这就是普贤行海。我们要取佛果就是这个原因,否则怎么能达到最究竟圆满地利益众生呢?所以,发菩提心不可缺的一分就是要证入法界,也就是要有取菩提这一分。

再要指明,这里所说的法界是指事事无碍法界。真心中包罗了十方三世一切法,千差万别的法叫做差别法界,而差别法界就是平等法界所现,两者是不二的,因此任何法实际是全体法界。

譬如在现相界里,好像有你、我、他的差别,有各种各样的人,但实际你也是法界,我也是法界,完全没有差别。法界并不是新生出来的法,而是本来如是。过去只是枉入幻梦,把本性给障住了,见不到实相,结果把显现的假相误认为真实,落在处处有我、时时执著的妄想境里,这些都是要消灭的对象。身心世界完全化空,证取了本性,那当下就是法界。每个有情都是这样,彻证时身心世界化空,当下就是法界,一切处本来是常寂光净土。这并没有两种体性,一切都不二。

《法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每个法都住在它本身的法位里。这样就相信,原来任何微尘里都有佛刹极微尘数的佛,每一尊佛都有菩萨海会围绕,成为一个坛城。实际上,这一个个的微尘,并没有自体,唯一是法界体。由此遍摄遍入,重重无尽,一重又一重。

有人问:讲这些有什么用?

这里要搞清楚,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进入阿弥陀佛的化土或报土,其实最终就是要现前本有的法界。所以,一到了胜妙净土,那里的一尘一毛都圆明具德,都是圆融法界。为了往生净土后直接、顿速地证入法界,现在就要开始注重跟随愿文来发普贤行愿,作为圆满的因,而且是越早越好,这一点至关重要。

那么,该怎么来发起这样的愿心呢?

就像前面所说,有两个最重要的因:一、对事事无碍法界有胜解信;二、对无上普贤行有希愿之心。

这是在凡夫位就可以发起的,现前初步起行愿力跟实证是两码事,但现在必须有这个随顺的因。就像小学生现前虽然不能做高等数学,但他可以起初步的愿。或者说,可以用一种方便给他指点,虽然这个指点不等于事实本身,但由于它是对实相的一种表诠,还是能借助它使行者内心激发出这种愿力。一旦有了愿力,那在方向上就已经直接往回归法界的路上走,也就会尽一切心力专注在这上祈愿,而且积聚任何善根都着重往这上回向,会一心投注到实现它的方便上。

分别来说,胜解信,是指对事事无碍法界,有一种很深的、无法动摇的确认或了解。虽然还没有现证到,但理上已经确认无疑,决定唯一是这样。这种胜解和本来的一真法界是吻合的,所以应当接受。

行愿力,是说既然知道生命的本源就是它,要取证的无上菩提也是它,对此就有最强的希求心。一旦有了这种无上的行愿力,那丝毫也不会希求现世的名利、财富,小乘阿罗汉果乃至权乘菩萨的果位,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所以,真正能信受的人都是有大善根的人,不是一世两世修来的。

这样胜解了本性,又有了行愿力,自然会每天都至诚地祈愿,能实现这种境界。所以这是每天都要注重发愿的地方。而且,无论做了什么善根,都要一律往这上回向,为了圆满地实现它,需要用心一次又一次地发起愿心,这是当前因地重要的一点。由它摄持所起的每一念心都会成为解脱和成佛的因。等将来生到了净土,那时会发现,因为这一生好好修习了普贤行愿,导致一生到西方净土,就像坐高速火箭一样,能够疾速地完成普贤行愿。如果没有行愿力,或者说,对于不可思议的境界生不起信心,那就会被障在外面,成就就缓慢得多。就像《无量寿经》上讲到的,如果对于佛的不可思议智慧疑惑不信,这样即使能往生,也会被困在边地疑城里。

特别来说,对于第二愿——称赞如来,就要知道,这里的称赞不是指现前的一个个人,用一个舌头在作赞叹,或者只是分别心的运转方式,而是要胜解,自己现前知见十方三世的一切佛海、菩萨海,而且一时遍入到了一切海会中。就像法界里有无数颗圆明的摩尼珠,自己就是其中一颗,现在自己这颗宝珠的影像,一时影现在所有其他的宝珠中。真正证到时,就是如此。法界本来是融通的,因此自己能一时影现在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坛城中。

就像善财童子在得到普贤菩萨的加持时,见到普贤菩萨一一毛孔里,念念当中,出一切佛剎极微尘数的种种菩萨身云,遍法界、虚空界,称扬种种诸佛名号。这就是普贤行海果证的相。那么,我们也要发愿证到与普贤菩萨同等的境界,因为自己本是自性普贤,不应当自己退缩、自甘落后。所以,我们有志气的话,一开始就要建立这样的无上志愿。这个志愿一立起了,就很快会起作用。也就是在方向上、缘起上就完全定了,唯一取证这个果,而不会落到其他偏小、迂曲、虚妄的境界里。

这里是说,我以甚深胜解,现前就知见了这样重重无尽的诸佛海会,里面安住了十方三世一切佛,由无量菩萨海会围绕。然后,我用超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表述,至于到底有多微妙,就没办法说了),虽然辩才天女的舌根相当微妙,但我要用超过她的舌根来作赞叹。这样的话,在无数佛前,就有无数的舌根,每一个舌根,都出无尽的音声海,每一个音声,都出一切言辞海,每一个言辞,都称扬赞叹一切佛的功德海。这显然是事事无碍的法界。

要知道,这里的任何一法,都是以法界为体,所以,任何一法里都能出一切法,这就是所谓的“一即一切”。这里说的舌根,不能认为是法界之外的舌根,其实它的本体就是法界。也不要认为,这是如来智慧之外的舌根,它和如来智慧并不是两回事。虽然在凡夫虚妄的境界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根是分了家的,成了六个不同部门,但其实就是一个本心。

既然舌根本身是如来智慧,那一个舌根里当然可以出一切音声。对每一个音声,也不要认为是独立的音声,它也是跟如来智慧不二,所以每个音声又可以出一切言辞海。这些言辞海都能称扬赞叹一切佛的功德海,而且是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称赞如来愿王也同样是无尽的大愿,一直到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尽时,我的赞叹才穷尽,但是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穷尽的缘故,我的赞叹也没有穷尽。是这样恒常不断地赞叹一切诸佛的功德。

总之,称赞如来的行愿力,最终是要实现这样的境界,这才叫做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只有这么发愿才符合本来法界,而不是我们现前以两种我执变出来的虚妄境界。

懂了这些,我们就会至心发愿希求回归到圆满的法界,那时就彻底成佛了。但成佛也不是成个雕塑,而是现前了恒沙妙用,达到了生命最圆满的成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所观境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每一尊佛都为菩萨海会所围绕。观想的时候要确信,十方三世就在真心当中,它是总的法界体,不要想成一个个单独的实体。如果执著当前的五蕴是我,那除此之外的一切就都成了他,这样自他对立,就没办法融通。现在要反过来想,当前五蕴的假相一下子没了,那我住在哪里呢?既然我根本不住在任何一个时间、空间的点上,那一切不都是我吗?这样就知道“凡圣含灵共一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就知道同体的涵义了。

一有了这个观念,再来发愿就很容易。因为你已经相信了这一点,那肯定是一次性地、周遍地,对十方三世一切佛作供养。这是基于本心的妙体而起的观行,是契合法界的作意。不然的话,所作的观想、所起的修行,跟本来实相不符合,那就成了颠倒行,也就没办法回归。

这就要作意,在任何一个极微尘中,都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的佛,每一尊佛都有种种菩萨海会围绕。不要再认为小是小、大是大、大小矛盾,否则的话,一个微尘里怎么能有佛刹极微尘数佛,而且每一尊佛旁边都有无数的菩萨海会,这些怎么能装到一个微尘里?其实,只要不把微尘想成实法,一个微尘里就能含容一切。就像一块小小的电脑芯片,里面可以装很多信息,全世界的书都可以装进去,但去寻找的时候,也得不到什么那样。

能观的是全法界心。古德说,一念介尔之心,即是法界全体。当下这一念心没有自体,它就是法界,所以彻证后可以显现一切事相。否则的话,只是当下的一念生灭心,怎么能一念圆遍十方三世呢?显然不可能,生灭心是没办法周遍的。或者说,如果是能所对待的心,也没办法一下子缘到法界一切处。因为有所缘就有固定的相,这样缘东就不能缘西,缘前就不能缘后。

观行的方式是一时圆观一切。就像卫星发射信号,一时间覆盖到整个区域,而不是通过地下接收站,一站一站地次第进行。当然,这也只是相似的譬喻,法界是没有能所对待的。

再回顾一遍,修普贤行愿的两个因,一是胜解信,二是行愿力。胜解信,是对于本来法界有甚深的信解,所以他会这么作意,确信肯定如此。行愿力,就表示所要证到的就是三世智,就是海印三昧,希求的就是彻证以后出现的力用,它叫做“大用”。所谓体相用就是这个意思。“体”,指法界,“相”,是本来的恒沙德相,“用”,是说当消尽了虚妄分别的障蔽后,全体大用自然现前,这就不是分段的、局限的、片段的方式。

这样懂了以后,作供养的时候就不要想:“这怎么供得来?我作意供华云的时候,就想不到音乐云、伞盖云等,想着左边的供品,就想不到右边,这么多东西怎么供?根本忙不过来。”其实不用担心,我们心里首先要确信,自心就是法界,里面本来具足一切上妙的供养物,然后就按照这么来模拟,随顺经文的语言去作意。这样一念下去的时候,就想到法界里一切的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这一切供养云都像须弥山那么大,无量无边,这一切都一时普作供养。供养给尽法界的一切佛。这一切都是圆满的,不要只想到一个片段。

比方说,回向善根的时候就要干脆一点。既然“凡圣含灵共一家”,哪里还有你家我家?就不必分了。你不要想:“我怎么能侵占别人的善根一并回向呢?”这样就太见外了!一切都在法界里,哪有什么自和他的分别?你就想:十方三世的一切有漏、无漏所有的善根,都一次性全部回向。这样就可以了。那么,回向到哪里呢?那就想:众生都在我心中,所以回向给自心里的每一个众生,让他们全部成佛。就像我吃了饭,身上的一切细胞都能得到长养那样。(当然这只是有为法,不完全等同。)

同样,供养也要彻底,法界是本来不二的,你不要认为自己是张三、李四,实际你就是普贤,要相信自己就是佛。这样的话,十方三世一切佛海当中,都有一个我现在前面,普作供养。也就是“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供刹尘佛。”这都是果位上自然的事,是本来如此。就像一颗摩尼珠会影现在一切珠里面,里面的每一个影子,又影现在每一颗珠里面,法界就是这样重重无尽。一旦确信,有了这个见解后,你的心会非常直接,就按这么来作意、发愿。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这一段是讲,在一切供养里,法供养第一。

法供养就是遵循法道修行。任何众生都必须通过行持法道才能解脱成佛。所以,最殊胜的供养,就要切中一个“法”字,从中推演开来,有法道上的各种修行内容。这里举了如说修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苦、勤修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七个例子,要知道,这上面有无量分的内容。说到底就是要在大乘法道上修行,这样随顺法界,就能很快还归法界而成佛。

那么,财法供养做个比较的话,财供养的无量功德,比不上法供养一念功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无数分之一。这是因为诸佛尊重法的缘故,以及按照佛指示的法道来修行能出生诸佛的缘故。诸佛传法的目的,就是要把众生引到法道上,你能按法道来修行,一切颠倒习性最终就会全部消失,从而彻底还归法界,所以,这是极胜妙的方便,也是诸佛菩萨最喜欢的事。

有了这个观念后,就要世世常行法道,念念不离,这就是法供养。经中说,如果菩萨行持法供养,就能成就供养如来,这样的修行是真供养的缘故。所以,这是我们必须励力实行之处,也是尽未来际永远不离的地方。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样广大最殊胜的供养,直至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乃至众生烦恼尽之间,才会穷尽。由于虚空界等不可尽的缘故,我的广大供养也没有穷尽。

要知道,这是称合本性的妙行,只要你不以自己的颠倒心去障碍它,法界本身就是这样相续不断地在运行。我们现前因为有我执,就发不出普贤行愿,也就是以人我执障住了作供养,以法我执障住周遍无碍地供养,所以,这两个就是障碍发普贤行愿最大的元凶。也因此,我们现在不能再相信它们,不要再画地为牢,把自心局限住,而是要让行愿力发出来,而且要发得彻底,发无尽的誓愿。

而且,这个愿王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到最终会归法界时,它就成了无著妙行,没有一点不愿意、间断、劳苦等的相,是永无疲厌,念念都在妙行当中。所以不要认为,成佛就好像在法界里睡着了,什么也不做。就连一个凡夫善心起来时,都会运转不息,何况是佛!那时,由于任何懈怠等的习气都灭尽了,我相、人相等执著都没有了,所以自然出现不可思议的普贤行。处处都建立普贤幢,处处都是妙行海,这就是我们最终所要达到的境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第四大愿——忏除业障。修这一愿时,首先要忆念罪业,然后在法界一切诸佛菩萨前,诚心忏悔,今后不再造作,恒时住在清净戒律一切功德中,最后发无尽的忏悔行愿。

我们知道,具足四种对治力来忏悔,罪业就能完全清净。其中又以破恶力和恢复力最为重要。破恶力,是指有猛利的追悔心,并发露罪恶。恢复力,是发誓永不再造的断相续心。这就是忏悔的两个要点。



破恶力



首先要想到:我从过去无始劫来,由于不了知真如,执著人我和法我,一直陷在虚妄分别当中。

在回归法界的过程中,忏悔业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去除一切违品。过去由于迷失了真如,颠倒地执著人我和法我,从这里就开始起惑、造业,发生一系列的错乱。意思是,业的根源是迷惑,迷惑,就是不识法界本面,自从那一念迷失了,之后就不断地在惑业苦的错乱圈里循环,一直沦落至今。现在修忏悔,就是把过去的一切错乱全部翻过来,它是一个全体的悔过,在方向上跟过去完全相反。

之后要想:以不了知真如的无明力量,发起了贪嗔痴等烦恼,从中出现了各种身口意的造作,所作的恶业无量无边。

这里要对于所忏的恶业作广义的理解。凡是背离法界的行动,基于虚妄分别所起的业障,从粗到细的每一分,都叫做恶业,所以包括了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也因此,相应的破恶力,也要是最彻底的忏悔。那就是:知道十方三世都在自己的一念心中,一切业障也无非是自心上的垢染,这也只是以虚妄分别而起的,都是假的,叫做客尘。然而它一出来就遮蔽了本来面目,所以现在必须把它忏除。



恢复力



恢复力,是指发誓往后不造任何恶业,恒时住在清净戒律一切功德当中。这包括了别解脱戒、菩萨戒等的一切戒行。

具体修的时候,需要逐步地进行。要渐次地遮止错乱,回归法界,不可能一次完成,所以要一步一步地修行净戒,一层一层地把错乱遮止掉。譬如说,过去身口意的恶行非常严重,就要先以别解脱戒来制伏,规范心念和行为,避免各种粗重的恶行造作。之后,要去除更细的颠倒,就要进一步修菩萨戒等等。这样逐渐恢复,消除错乱,一旦恢复彻底,那时连最微细的迷乱也消尽了,一点虚妄的造作也没有,就达到了彻底的忏悔。

这里说到“恒住净戒一切功德”,“恒”,是说相续不断地安住在清净戒的功德中。“一切”,表明这是圆满的行愿。虽然现在还做不到一时全部完成,但所发的愿是圆满的。



忏悔方式



要在谁面前忏悔呢?

就要在遍于法界极微尘数佛刹的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这里是略说,其实跟前面三个愿一样,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都处在菩萨海会围绕当中,然后自己的身一时影现在一切诸佛菩萨的海会里,一一在佛前忏悔。

以什么来忏呢?

经中说,以清净的身语意业。也就是身体礼拜、口中陈词、心中作意,以如理的方式忏悔。之后要想到:现在我已经清净了,今后再也不造这些业障,不然完全是在蒙蔽自心,只会让自己深陷在错乱当中,无法回归。



无尽的忏悔行愿



我们发愿入于法界不思议解脱境界,从这个总的愿力中,会开展出十大愿王的每一条行愿,每一个大愿里,又有无量支分行愿,这一切就叫做无上的普贤愿海。因为法界是周遍、圆满、无尽的,所以普贤行也相续不断、常恒周遍,量等法界。也因此,普贤行愿的力量非常强大,它有一种圆满显发的势力,善根成熟的人一遇到,心就会圆遍地展开。

修普贤行愿,最终必定证入法界,那时自性普贤的无量功德都会自然开发。这是借助无上行愿的力量,让佛性迅速地苏醒。所以,真正发起普贤行愿,他的一切所作一定会顺着贤妙的法道来进行,这样很快就会证到普贤果位。其他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等等,必然会圆满地现前。这在缘起上是可以决定的。

换句话说,我们现前能对这个法道非常有信心,顺着经文描述的最圆满的愿力图,就按这么来作意、用心、发愿的话,虽然现前处于凡夫位,跟高登圣地的菩萨,称性发普贤行愿有很大差距,但由于是按照无上愿王在发愿,就好像迦陵频伽的雏鸟,在没出蛋壳的时候,发出的妙音就已经胜伏一切群鸟那样,以对于无上愿王起了胜解信,而且有一种油然涌发的行愿力的缘故,就能迅速超出其

他的道。就像经文后面说到的,如果以普贤行愿作为前导来摄持自己的心,而且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一切时中被愿王摄持前进的缘故,临终时一刹那就能生到阿弥陀佛面前,之后非常快速地圆满完成。可见因地的发愿极其不可思议。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再说回来,忏悔愿王也是无有穷尽的。对于自己迷失本性,因背离法界真心所起的各种颠倒执著,都要发起忏悔的心。还要知道,法界是一体的,没有自他的分别,所以不但要为自己忏,也要为一切众生忏。所以,直到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都彻底穷尽时,我的忏悔才尽,但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的缘故,我的忏悔也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里的“众生界”,是表示整体迷失的状况。无数的心识迷失了自性,从法界,从清净界里落了下来,陷在错乱当中,由错乱的积习所形成的障碍,导致无法回归。所以,不单是为自己,也是为一切众生忏悔,这样作广大无尽的忏悔,就是普贤忏悔愿王。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