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佛又跟须菩提说你如何想的,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说你们没有得,你看我在燃灯佛所那,燃灯佛给我授记,我是不是有法有得?须菩提说不是这样子,不也,世尊,你在燃灯佛所授记,你实实在在的于法没有什么得。就是说燃灯佛是我老师,我在跟他学法的时候,因为师父的开示,好像似有法可得,给我授记了嘛!实际上本性本来清净的,愈深入愈没有,一切法没有。愈悟得深,愈悟得一切法,六尘境界连法尘都断了,所以到寂然常照的时候,那就成佛了。常照就是智慧达到究竟了,于法实在无得、无可取。能取得到吗?取不到的。这个例子咱们在太阳的光明,光明只是照耀而已,你能把这光明取到吗?把这个日光明取到当成你所得,到晚上黑暗了你再把它放出来,有这个本事吗?没有,所以说无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同时佛就问他说修成佛道的时候,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现在须菩提明白了,明白什么呢?不也,没有。为什么说没有,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佛恐怕人疑惑,那些菩萨修行的时候,庄严佛国土有所取,好像庄严佛国土也是取到的。佛又跟他进一步说,佛所证得的庄严佛国土是所修行的报得的,看你修行的功行,你修的什么功行,你所得的报就是什么样佛国土,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菩萨行无量无量的,就把它形容万行吧!就是六度万行,他在行的时候、庄严的时候,心里头一点念头没有,没有执着。有执着还叫庄严?不叫庄严了。菩萨度众生无生可度,度即无度。那菩萨修行呢?行无所行。庄严佛国土呢?庄严即非庄严,没有个能严的还有个所严的佛国土;得不可得,庄严的非庄严,是名庄严。

佛所教授我们的都有三个:一个随顺世间的时候,庄严佛国土;不随世间,随顺正觉世间的,庄严非庄严;这样子才名是名庄严。庄严也是假名安立的,名字而已,假名。咱们所说的佛法、佛已证得的佛国土都是假名而已,别把它当成实有的,一当成实有的就叫执着,不着这实有就叫解脱,随众生缘假名安立,还叫庄严。每一法你都给它依这三部曲,人、非人、是名为人,哪一件事物,一个是随顺世间有,一个是不随世间无。那佛利众生呢?随顺世间而立有的。一个随顺,一个不随顺。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你问我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在六尘境界上头不要去生心,这就清净了,这就叫无所住心,心不住一切相,生无所住的心,不执着。菩萨行菩萨道,行无所行。假使菩萨发了菩提心了,说我要行菩萨道,那就执着了,那不叫行菩萨道。菩萨度众生,经上有时候也说,随顺说,度众生,如来,度众生你很辛苦了,或者哪个大菩萨度众生度得很辛苦了,这是随顺世间说的。实际上,诸佛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若见众生相,菩萨他也随着烦恼转了。他不是随着烦恼转的,他是随着智慧行的,就是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这个道理一定得懂。你没证得,你学习时候不要执着。你要是执着了,我要学习,我要怎么样,你学不到,学即无学。但是你不从你开始的时候,你不从执着怎么能达到无执着呢?所以佛法是圆融的,你得两头堵,单一头可不行,方方得俱到。

咱们举个例子说,就刚才我上来跟大家讲的,你出家了好多年了,从五年以后开始吧!你社会的习气渐渐都断了得五年,快点的得三年。等你都出家七、八年了,十来年了,你自己是没什么感觉,还像一天就吃饭穿衣,打板就上殿过堂,好像无所谓似的;你知道你得到很多清净福田了,你有感觉吗?你得到福德了吗?你问哪位道友,哪位都答覆你无所谓,没有,没这感觉,这就跟这个深义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没把它科判化,把它科判化了分析,有时候是一年不如一年;另一方面,你在无形无相当中就进入佛所教导的当中了,你没有执着了,就是去了这个执着。我们从初级班学律,乃至到中级班、到研究部,你有个感觉吗?我现在升到研究部了,我不是初级班了。你过去了就没有了,你没这个分别了、没这个辨别了,就是没这个执着相了,自然的就把它消失了,功夫到了,功到自然成,有好多我们世间以前的那些习气没有了;那个习气没有了,你又生了一个新的习气,当比丘、当比丘尼的习气你又染了很多,这个习气也不对的,你还是得放下。懂得我这个话含义没有?你以前在家,在家的时候有在家的习气,等你出了家又换了,换了什么?清净的习气。但是这个习气是随顺善法的,能够达到空,能够证得金刚智,这个习气渐渐它生智慧。好多像我们的生活成了个执着的习气了,大家可能有这个感觉吧!但是这个习气是善,过去那个习气是恶,等到你到一定要成就了,善也不要要了。善是对着恶的,已经你没有恶了,你把这善保存它干什么?你保存,你就成不了佛。进一步,我前头都对了;再进一步,又把前头略了。

等到须菩提这个时候了,菩萨若能生起清净心来,这个清净心什么表现呢?不应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个心是无住的了。这个含义懂没懂?是自然的形成的。这也是习气,把过去那个习气变成你在寺庙里头生活的习气,这个也能把你拴住,拴住的意思你也跑不了;你把这个习气也没有了,那就拴不住你了。习,就是习染的意思、熏习的意思。咱们现在用善法熏习,熏习我们这个心,让我们这个心无住。但是你心已经不住了,你还拿这个熏习来熏,那叫执着了,法执常在。须菩提问的时候,因为他有法执,所有在会的大众千二百五十人都有法执,佛说金刚经就是断他的法执。

已经有清净心了,不住在六尘境界了,那你也不住在清净上头。还有个清净可住,还有个六尘可断,那叫心有所执。所以这叫无住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才叫清净心,再不住六尘境界,这就生起来了无住心。生个什么心?无住之心,无住色声香味触法。特别是法难,六尘境界法尘境界最难。咱们作梦,乃至思惟,都是你那个六尘的法尘缘念回念。这时候我们这个不住六尘境界生起这个心,就叫无住心,生无所生,也没个生,也无所住。生既无生,还有所住吗?也无所住。行即无行,这就叫无功用道。大家如果行一件法门,做久了,到时候你一做,你心里没感觉我这是在修行,我非要做不可,心里没有分别念了,熟能生巧,就是不用心去做。

这个世间相很多,他并知道他已经心无所住了。我经常爱举这个例子,王羲之到街上散步去,看到卖百货当中的卖吃的烧饼油条,有一个老太婆烙煎饼。大家知道煎饼吗?我们北方知道,一个圆锅,铁锅,铁鏿子,鏿子那锅当间是鼓的,用泼下流。但是她烙煎饼,煎饼是稀的,她一倒不就流下去了吗?但是那个老婆婆这个瓢一倒,瓢后头手上转着一个杆子,这一瓢,完了这么一倒一转,马上一张煎饼就出来了;瓢瓢如是,不多不少,不大不小,满那个铁鏿子。王羲之在这看,唉呀!看神了。他说这个老太婆可厉害了,因为什么呢?烙出来往后一甩,一个小钵子跟那饼子一般大,张张如是;眼睛也不看,就那么一甩,那神了,一瓢一烙一甩。他看了这个功夫可深了,他就赞叹她:老太婆,你真不得了。她说:我这算啥呀!你看那王羲之,王先生写的字每一个字都一样,或者写行,都是行,你看一百个行都一样。这王羲之一听,习能生巧,她没有感觉,她没感觉我这技术已经到达这个程度,没有;到达成熟了,自然她去这么做。

就跟咱们念经一样的,你闭着眼睛也能念了,反正都是如是我闻,习惯了,习惯成自然。他并没有感觉这个,这叫无心用道,你修道也用到这个程度了就这样子,习惯成自然。你问他,他这个时候他有心用吗?没用心。咱们好像干一个事做熟悉了就那么做了,叫习种性。咱们本具的这个空义,是叫性种性,知道不?我们从习惯的力量达到性本具足的。但是这个中间夹一个熏习力量,咱们讲大乘起信论二种熏习,这叫熏习力量;染法熏净法,净法都成染;净法熏习染法,所有染法就渐渐都变成净。大乘起信论讲二种熏习,在我给大家解说起信论的时候,我特别讲这二种熏习,这含义是什么?咱们每天跟着大众在熏习,我们有很多在家道友到这住着,住住不想走了,完了就出家吧!他熏习,把他熏习的他感觉这个环境太好了,也用不着操心,也用不着去自己做饭,一打板子就吃了。一切生活就是熏习来的,等到熏习一定成佛了,你才知道这些个都没有用它。

须菩提就是这样子,佛就告诉他说现在你已经到达阿罗汉果了,你用心的时候不要再执着过去的事了,你放下吧!不要住色生心,不要住声香味触生心,乃至不要住法生心,因为二乘人就法执很严重,法执无断。就是度众生无生可度的,就是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你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还有什么烦恼吗?菩萨叫游戏三昧,度众生事就是他的游戏,他不执着的,他也不随着你悲哀悲哀,也不随你欢喜欢喜;因为他随你欢喜欢喜,他又堕了凡夫境界了。所以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善用其心,如果我们把那善用其心用到金刚经上就对了。菩萨摩诃萨要生起清净心来,不要去分别,妄想分别是有害的,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无所住而生心。若无住还有心可生吗?这叫无生无住。

但是你平常用功的时候、修行的时候,不要贪多,单一件事,你感觉你很重的、很烦的、很爱想的,一想到它你就烦恼,你就从它下手,专门就修这一法。何时到你无法无我,这一法修成了,其他的也成了。如贪心重,就专门对治贪心。怎么对治它?舍,不要聚积物质,任何物质都不要。这不是容易,无量劫来的,但是你下手时候必须得这样下手。

金刚经所说的是对待二乘人转小向大的,这些个当机众他本来是对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他已经基本上断了,他不会在这上起贪染心的了;只是在尘沙、无明上头,他还放不下,他对法放不下,他心还有所著;犯戒了,这个事我不能动,佛教导我不能做,他对法还没放下,还执着。关于这种的二乘,般若经里头专门破这个的。所以菩萨要生清净心?须菩提虽然断了见思烦恼,他心还没有达到,法尘没断,对于法执还存在的;他住色不生心,住色法他要生心。这个明天再讲吧!色跟色法有差别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这段意思是如来破二乘人执着诸法的法相。这声闻人经过二十年的学修都是执着有的,因为他不知道一切法诸法本来空的空义,他还不能理解,都是依着文字、语言、音声,但是这个语言、音声、文字是假立的,是如来的方便善巧。现在听到金刚经说一切诸相不生、一切诸法不立,对他不能够进入,佛也一再地解说,解说的意思使他们能够放下执着,这个都是法执。但是就我们现在来说,我们这个地步还没做到,我们必须从执着达到不执着而达到解脱,我们还欠这步功夫呢!这个是破二乘人的,金刚会上都是阿罗汉,当时佛说法的时候,没有优婆塞、优婆夷,专给比丘众说的。因为佛说法是对机说的,专显现一切诸法本来空寂,所有的语言、文字是假安立的。现在金刚经把这个都破除,住相不,一切相不生,只要明心见性,当下成佛,进入般若义。二乘人,这些阿罗汉最初听到他是惊怖的,所以须菩提说如来说这甚深法,我从来没闻见。这些法是专对着善根菩萨说的,现在转小成大,要把这些个声闻人让他把以前一切法相,让他悟解知我说法如筏喻者。筏喻者,就是过河船,过河的筏子,你现在都过了,过了该丢掉了,还执着它们做什么呢?讲这个道理,让二乘人悟入。

佛自己说完再重复征释一下,恐怕还没有说尽,何以故?何以故就是为什么原因我这样说。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是随缘的,说波罗蜜即非波罗蜜。说的意思这是假名安立,语言假立的,说般若波罗蜜不是般若波罗蜜,但是你从说领悟到了,领悟到了就去行,行证得了,这个才是第一般若波罗蜜。举三的,一个是假名,一个是真实,最后是随缘,就是从真实而随缘。举一个例,六度,佛以下举的是忍辱度。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举个例来说才能说明问题,为什么我这样说。例如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非就是遣除,佛说的忍辱波罗蜜不是忍辱波罗蜜。什么原因呢?佛从事上说,就是佛自己身受的,拿事实来说明,这些个闻者才能够进入。佛就拿自己往昔行菩萨道的时候,被歌利王来割截他的身体。在这个割截身体的时候,那时候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呢?是空相,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假使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痛苦,有痛苦就有瞋恨,被伤害者的人那就有瞋恨心。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就形容着没有我的身体被别人伤害,这就是无我相、无人相;还有一些法相,割截身体还有刀具,能伤者,被伤者,还有工具伤害者;就是没有四相。

假使要有这些个相,有这个相是什么情况呢?那就不是这情况了。佛又征启来说,就是进一步说,什么缘故说我被伤害时候,割截身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怎么能说明这个问题证实我没有。在肢解时候而伤害我,这么一刀一刀割截我的时候,假使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一定起烦恼,生瞋恨心。但是我没有,没有生烦恼,没有瞋恨心,为什么?因为证得了般若智。一切诸法都是无相法,证得无相法,没有我、人、众生,乃至于割截身体这个法相,这些四相都没有。这由于什么呢?般若智慧。以般若智慧观我空,伤害我的人也是空的,没有能害的,没有受害的,也没有这些个法,中间的刀具割截身体这些法相,没有这些相。因为要有这些相一定要生瞋恨心,不止生瞋恨心,还有当时痛苦。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证明。我们每个人病苦的时候,或者你自己感觉着很难过的时候,或者生病的时候,当然被人家割截时候不会有的了。假如被人伤害时候,或者脑壳痛,痛得很厉害的时候,你就把你这个观想观一观吧!观想什么呢?谁来感觉痛,能感觉痛的痛不痛?这个不是说我成道不成道,当时你能够转移目标,转移目标你痛苦马上就减轻,你找你那个感觉痛苦的,那个时感觉痛苦。感觉痛苦那个觉,它不痛。是两个。当你脑壳痛,你觉得脑壳痛这个觉,这个觉它本身不痛。你感觉每个部分痛,例如脑壳痛,你绝不会感觉脚痛,你只感觉脑壳痛,这个感觉这个觉它不痛。如果感觉觉这个觉痛的话,你不知道了。到什么程度?昏迷了,你痛的过厉害了,昏迷了,觉没有了。你平时的时候,你感觉着哪部分痛,害病哪部分痛,转移目标。转移目标就是你那个识把它转一下,你别专注重去了,愈痛愈痛。如果你思想想别的去了,想点你最欢喜的事,这都是转移目标,就是神经的系统转移目标,不是修道者所证得。我是拿这个作形容,如果你这样的功夫用久了,当你哪一痛的时候;为什么人一痛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想把痛加给阿弥陀佛上去了,这脑壳这一念,心里想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为什么?减轻那个痛。当你正痛的厉害,你想你最欢喜的事,人生都有自己最喜欢的事吧!一想想得手舞足蹈的,把这个痛就压下去了。但是你愈想痛,全神贯注,它是愈痛,痛得忍受不了。这是思想问题。

但是如来这个问题不是这个问题了,他已经证得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来割截他?他把歌利大王观成是空的,他自身观成是空的,空对空,这个是什么?智慧。金刚经一说空的意思,就显你金刚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智慧里头无相。所以当你痛苦的时候,你这样观想,般若智慧里没有痛、也没有不痛。楞严经教授我们说“有觉觉痛,无痛痛觉”,你感觉痛的这个感觉不痛。因此你怎么能证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寿者相咱们讲相续意思,就是你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就没有相续了;就好比你被歌利大王割截时候,对佛那个时候他证得空了。我们被别人伤害没有证得的时候,你就观想我没有我这个肉体,也没有人来伤害我,也没有伤害、捆绑、吊打、割截身体,也没那刀具,一切相都没有。但是这个我们是办不到的,为啥?你是识,识是专门分别的,不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做得到了。

同时歌利大王来割截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有个羞辱,不止他肉体,精神上有个羞辱你,被伤害者都是在羞辱当中,加毁,毁坏你,这是羞辱。一个人被别人伤害的时候,那就是羞辱。为什么要反抗?不忍受。我们可以看电视,看过敌方来伤害他的时候,特别日本人伤害中国人的时候,捆绑吊打这种现象在监狱里很多,各种刑具。那除了折磨肉体你之外,还有个侮辱你,那是伤害你精神,一切刑具伤害你肉体,这里含着羞辱。还有个人格问题,有些个侮辱没伤人的,叫你学狗叫、学猫叫,那是伤害你的人格;有些人他刚强,不被他伤害,反抗,那就给你肉体折磨。不论怎么样子,这都是俗谛的当中事;胜义谛当中,所以在释迦牟尼佛他被歌利大王伤害的时候,他没有,一切都没有。没有是什么?他把这一切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把这有相观成无相,若见诸法的无相法,般若智慧了。

一般的说,这个属于观照般若。假使说你观想你的身体是空的,根本就没个身体存在,那一切伤害伤害到什么地方,不能加于空,那有痛苦吗?我刚才跟大家说当你有痛苦的时候,用你的觉照功夫,你观想谁感觉痛?为什么要痛?这是有相的,痛是有相的;但是你观照的时候,这是无相的了。我们就是不能够用观照,这个时候你观照找找,找找谁来感觉痛,能感觉痛那个它不痛。如果你恢复那个能感觉,这是所觉,所觉觉到痛,能觉到痛那个能觉不痛。但是这不是你一下子就能得到的,脑壳痛了你转移它,你精神不要完全注重在它那上面。为什么说念佛或者念经,就是转移目标了,你目标不着重它那身上了。

这个问题我跟大家以前好像讲过,一个医生治病,他接受这么一个病人当的瘩背,瘩背就是后背心背上烂,烂得没办法了,烂的那个肉都能看见他那心脏跳动,医生怎么治,没办法下药,他给他转移目标,这是医生的善巧。跟他说:你放心吧!你这个疮我很快给你治好。但是你这个疮要好的时候,你屁股上一定要长个疮,那个疮要一发作了,我没办法了,你注意别让那个肿,别让那个长疮。这个人回去了,他思想上他就恐怖了,他把这个瘩背疮他不注意了,就一天的从早到晚摸他那个屁股。好家伙,不到一天那屁股就长了一个疮,就红肿高大,愈长愈大,愈大还愈痛,想那去了。找到医生,医生说:没办法了,我只能给你敷敷药治疗一下,你回去吧!一天来换换药就行了。这个人全心全意都想到他屁股上这个疮了,他把那瘩背疮就忘了。隔了几天,他屁股的疮肿得特别高大,坐也坐不成,饭也吃不下去了,他请医生想办法。医生才跟他说:我现在把你命才救到了。他说:为什么?医生说:你那个瘩背疮烂得都快把心烂出来,药也不能上,治也不好,你全心的心力都注重那上去了,那是心火。你这屁股上肉厚得很,就是烂了几块也没关系,跟死亡远得很,离心脏很远。现在你那个瘩背已经长好,渐渐就好了。这个开个刀割了就好了,屁股肉厚得很,没关系。

我听到这个故事,我就想到我们佛经,你这妄想心常时的时候注重是贪瞋痴,你没办法转移。佛说戒定慧,用这个有相来对治那个有相。这个有相把那个有相对治完了,那个有相也不要要了,要也是累赘。所以佛说知我说法如法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过河的筏子、过河的船帮助你过河,你过了河了,还背个船做什么?这都是说法的善巧,佛说法的善巧。你怎么能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直接是进入不去,所以假些个善巧方便。但是金刚经就把这些善巧方便取消了,因为须菩提他们都学了二十年了,这千二百五十人都是大阿罗汉,常随众,所以佛现在给他们说般若经。对哪一会的当机众,般若经很多六百卷,对哪一类的众生说哪一类的般若,其实就是一个般若,你进入就好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像我们把它转移,怎么转移呢?把这个甚深法用在我们生活当中。像我刚才跟大家说的,或者哪生个疮,或者哪磕碰了,痛苦很厉害的时候,你转移目标。你愈注重它,它愈痛,甚至于睡不着觉,吃不下去饭。转移目标就是你心不去注意它,不要去管它。怎么转移呢?那你就用佛教导方法。但是这靠信心,所以为什么我们学哪一法先要你建立信心,有信心了,相信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信一切有相的都是虚妄的,有相的必定消灭。无相的呢?无相它不是生灭,没有个能消灭无相的,也没有一个所消灭的相,相就是无相,认性不认相,这就是修见性法门。见性法门是灭一切相,见一切智,这个就是般若智慧。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所以佛到这个时候跟须菩提说,是故须菩提,是故就是因为以上这个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以这个缘故,须菩提你应当知道,菩萨应该离一切相,不要在相上取。因为有相是变化的,无相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有人问我,上回,前年吧?演林黛玉那个演员,她跟她一家到我这来受三皈,她已经三十都快四十岁了,小孩都很大了。我就跟他们大家讲,我说你看她化妆林黛玉的时候,在舞台上她不是像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吗?现在她到这来受三皈的时候,你看她这个样子,还是舞台上那个林黛玉吗?那个是假的,大家都认识到不是真的,我说这个也是假的。后来她跟净空法师出家了,在香港。出了家之后,没有一年,不到一年就死了,现在演林黛玉那个已经死了。她演员化妆时是假相,谁都知道那是假相,但是当时你并不认为是假相,她这个还是个女的呢!中国的四大名旦梅兰芳都六十多岁了,他要下了妆满脸大胡子,连毛胡子,每逢上演上台时候就刮刮胡子。他化的是十七、八岁姑娘,美女,你能认识吗?他在舞台上,你认识吗?那是假相,不是真的,他的肉体的真的也是假的。如果你这样认识了,还哪有什么痛?所以你这个身体是个假的,不是你。那我又在哪里呢?这明白了,知道我了,真我了,那就叫开悟,那个是无相的我,不是有相的我。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真真假假。

你看我们这些个比丘尼道友,你看他道貌岸然的,如果他化个妆,咱们那不也是作歌唱也表演过吗?等那时候化妆就不是他了。你看见不那一样的吗?这个个人的你也可知道。你常时这样想就能够去我相,也可去人相。所以世间上的美和丑这个没有标准的,一般人的什么四大美女,谁美?谁爱她,他就认为她很美,不爱她的认为很丑,没有标准的。因为大家看惯了人相,没看过鬼相,他要化妆一个鬼,你很害怕,都是鬼他就没有恐怖了。这些相你平常自己去分析去,特别是演剧舞台上,下了舞台看,都是人的假相,这都是叫假相。你从这个变化当中,你知道人相是假的。我看那狮子舞,把人变成狮子。我以前跟人开玩笑,皇帝,咱们中国皇帝都是龙,都是变成龙,称他的是龙。龙是畜生,假使你对哪个皇帝说你这个畜生,他不杀你脑壳才怪,你骂他畜生。你要说他是龙,他高兴了。龙是畜生,畜生道。

因此这些相,我为什么说这么多,你不分析,你就有执着;你分析了之后,你就认识了。认识什么?相是变化,变化、变化没有了。人生也就百十来年,中间一年你照一张相片,一年一样,哪有个我,在哪呢?在哪个相上?无常!但是金刚经不这样讲,它顿现的。不是我们讲小乘教义去一个一个分析,不,它直接看性体,明心就行了,明心就灭一切相,相灭了心才现,心也就明了。因为我们让种种相把我们心障碍住了,所以智慧开不了,那个相就是那些执着,一天想吧!我们执着有好多,没完没了的。说:你放下吧!放下吧!就是放不下。好多人到死还不明白,还在放不下,心里还在想,所以说不要去胡思乱想。像我们过去一个在家的居士道友叫张无尽,他悟得之后他说四句偈,不要去断妄想,“断除妄想重增病”,你有心断妄想又增加一个断妄想的病;“趣向真如亦是邪”,假使你有个心去证得真如、趣向真如,这也是邪知邪见。这两句话是让你明,以金刚经的含义说让你明了,让你明了什么?一切是真空的,你不要在真空随缘义上去分别、去执着,直接达到诸法无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进入真空性体。

金刚经处处显,显什么?显般若义。但是有人读金刚经,把金刚经又执着了。本来金刚经告诉你别执着一切相,那你又执着到金刚经了。众生是佛说一切法,说到哪众生执着到哪、说到哪众生执着到哪。金刚经本来是无相的,他不去学无相的部分,他说金刚经功德最大了,念一部金刚经,金刚经上说的功德无量;他始终是放不下有,总在有的方面打主意,他不在空理上去打主意。头两天吧!有个人问我:老和尚,你现在讲金刚经,为什么你们还在修庙,庙不是有相的吗?我说:我们不修庙不修房子,我们住到哪去?我们住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我说佛说法是圆融的,你要是这样的执着,那佛的法就不要弘了。

大家一定要知道,佛是对机说法。诸法是因为因缘生的,也因为因缘灭,因缘灭的时候就是金刚经,因缘生的时候就是阿弥陀经,很多啦!般若,般若经是遣灭以前的。阿含经讲了十二年,方等经讲了八年,阿含十二,方等八,这二十年好多人都证得了,像这千二百五十人了了生死了;好多人明白这是生灭法,不要去贪着,对于“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都把它断了,不下地狱了;但是不下地狱,还得成佛呀!要成佛就念金刚经。有些人念金刚经不注重空的那边,因为金刚经功德太大,他还是注重功德那面,还是注重有的方面。

学法最主要的就是去执,不要执着。其实佛说金刚经在方等部里头都有,阿含部里头也有,看你怎么认识吧!说这一句话能把它分成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小、始、终、顿、圆,一句话就离开五教。为什么?你认识不同、观感不同,同是一样认识。比如我们吃饭很简单,没有一个人不懂得,哪怕小孩子他也知道吃饭,饿了叫唤,他要哭,不会说话,他会哭,叫饿了,谁都知道。但是吃饭很难,就是吃饭可以拿五教分,也可以拿四教分,你怎么吃的,他怎么吃的,随便哪件生活的事,就看你怎么用心。文殊师利菩萨教我们“善用其心”,这四个字就是般若,你把你心用到般若去,凡是般若智慧是以文殊师利为主的,不论在哪部经里讲,文殊师利就是表智慧。般若本身就是智慧,学金刚经就是从一切有相之中认识无相。人家经常说若见诸相无相则见如来,但是也要见相,是真实相,不是虚妄相。但是真实相很难,非得到了八、九、十地,现相、转相,真实相,就是业相,现、转、业。大乘起信论上讲得很多,我们无着一切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它最深的是业、转、现,业相、转相、现相,这是八、九、十地菩萨断,断了才能进入佛地;就是咱们华严经讲十一地,弥勒菩萨那一地。因此这个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它的层次还是很深的。

是故须菩提,应该知道菩萨要想成佛的话,应该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心。无上正等正觉是不是有相的呢?无相的,菩提心要觉悟到这个程度了才能够成佛。但是我们最初下手怎么办?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在六尘的境界你不要贪恋、不要起执着。但是我们凡夫要离开境界,离开色声香味触法,没有捞沫了,那是断灭空。当你心不住境界相的时候,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相的时候,心还能生吗?这是答覆须菩提问云何住心、云何生心,生就是降伏,我们怎么能够把心降伏住,怎能使我心住下来,这就正式答覆他了,佛就正式答覆他了。以前是分析,菩萨要是对一切相上头都要离开,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那怎么样呢?应生无所住心。他问如何住?无住,无住就是无相,无相就是空,空就是般若。正因为你心有住,你住在什么地方?住色生心,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凡夫脱离不了。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他住在法上,依着佛所教导的法上,这一切都是虚妄的,但是法是真实的。所以破除他,那个法是过河用的筏子、用的船,那个也应当丢掉,把这个执着换成那个执着,佛才说不应当住色生心。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佛所说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因为有住分别的。无住了,当你布施时候行布施度,布施波罗蜜,怎么样达到般若波罗蜜?布施度不住,就三轮体空,不住色布施,不是色相的。我们都是色相布施,以物质为布施;以法布施,我念部经布施,又住到经上头去了,经也是属于色法。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这样子,离开色。离开色叫离开声香味触法,离开六尘境界,不要执着境界相。谁来执着境界相?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中间还有个法,这叫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中间还有个分别,因为根对色的时候没有分别相,根对色,眼睛看见色它没有什么青红赤白;你能够看见青红赤白的,这个中间加个识。根对尘,六根对六尘中间加个六识,这叫十八界。菩萨不住色布施,也不住六尘境界,也没有能施者,也没个受施者,这样才真正的能利益众生,这才叫真正的布施。

因此你那个心住就是非住,不应住的住,住不住,有六尘境界变化,你的心也在变化,所以似有住而非住,三个都不存在了。咱们说菩萨他做好事,行布施,供养给众生,他没有能施的物,也没有受施者,谁来领受你的布施,也没个能布施的人,这叫三轮体空,能施者、受施者、中间所施的财物都没有,这叫非住,这叫无所住。因此在你行布施度的时候供养给众生,散你的七宝财物的时候,不应住色布施,不要住在相上,就是施无所施,没有能施者,没有受施者,没有所施之物,这样来布施。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假使要心有所住,咱们从现相上说,这个物质有限的,无住无限的。无住就是这个东西大小、方圆、多少,一切没有相,没有住,无量。既无有受施者,所施的遍法界,能施的物质遍法界,你施者(能施的人)心包虚空,无量,三个都无量。假使要心有住,非住,那个住不是住。为什么?不是非所应住,不该住的不要住,住不住。住在哪?住在功德上。咱们说功德、供养或者修塔寺,功德是什么样?是什么相?咱们念一部金刚经功德无量,这无量相是什么相?要有相可就不是无量了,因为无相才无量。意思就说你不执着,不执着是普遍的,执着是点,一执着就住在一个点上,不执着普遍。例如供养僧,这是你意供,你能看见那些大阿罗汉、诸大菩萨来应供?你见不到,无相。假使说我们在供养的时候,你心里观想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这是无相的。你一执着,我只是供养普寿寺的,这就是有相。你这不执着,不止五台山了,不止娑婆世界,咱们一观想就三千大千世界,也不止三千大千世界。咱们生到极乐世界去,你清晨早晨吃饭以前到十万亿佛国土去,十万亿三千大千世界供养完了,又回到了极乐世界用早斋,这就是心力,一作意就是的了。

我们可以这样观想,你自己想,就是我们现在,你这一作意阿弥陀佛在讲金刚经,南方不动世界讲金刚经,药师琉璃光讲金刚经,一作意你心里想,哇!那听经的人多得很,你想像的。你可以从近处想到远处,一作意你到上海了,到了美国纽约了,到了曼哈顿了,曼哈顿是纽约最繁, 华的一个街道。假使你没去过,你想得到吗?我们想极乐世界那个想的,你看见画面上印刷那极乐世界图,要极乐世界是那样子可就糟糕了,不是那样子的,那不微妙。你想到最微妙的,恐怕你们没做过这个梦,我们在梦中见那个境界恐怕真是你惊奇的不可思议,没有见到过。假使说我们把那个青海跟西藏交界的,就是玉树囊千,那些个老百姓叫牛毛藏巴,他一生都没见过房子的,你把他运到大陆到上海看一下,那他感惊奇的他吓傻了,他就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咱们也如是,当你作梦到那些个极微妙的地方,那你心情也就是。可别梦见下地狱,那可吓死你。也梦到过,梦见恶鬼的,梦见那些什么的都是。但是作梦的时候你不知道是作梦,你醒了,恐怖的你会吓一身汗。梦是真的、是假的?把这个研究通了就知道了,心无所住;心要有所住,不通的。

我曾就遇到一个他作梦,他准备明天他们家要办事情,把那缸水都挑满,今天就计算明天早晨我要早点挑水,早起一个钟头去挑水。夜间作梦他就挑水去了,他早晨一醒的时候想去挑水,一下床看鞋都是湿的,水缸都满的,他才想起了他晚上起来挑水,他是作梦,你说是真的、是假的?你说假的,他水缸满了。你说真的,他在作梦。咱们人现在的生活也是一样的,经常的到现在也没有醒,还在作梦。我就研究这个梦,现在我也没明白梦是真的、假的?是假的,变成事实;你说真的,是作梦,有些不是事实。你们作梦成道了,做过这个梦吗?梦见自己成道了,到处去招摇撞骗,我可成就了,这一下我方便自在了;醒了是个梦,还是没有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要观一切法,所以金刚经后头“如梦幻泡影”得这样观。咱们现在生活当中,咱们现在以为这是真实的,其实全是假的,没有一样真实的。这个我想我们有些道友是信,恐怕多数人还不信。为什么?假使你信了,人家骂你也好,你受气也好,出点什么灾害也好,你心里观想这是假的,跟现相一样。这就是我最初开始跟大家说的有觉觉痛,那个痛不是真实的,是你帮它的忙,你愈感觉痛,痛得愈厉害。假使你放下不在乎,它也就不痛了,没那么严重。这个例子很多,每个人可以试验。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所以如来说一切诸相,全是假的,即是非相,相即无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我们可以把这个做小一点,我可不是我,我看谁也不信;我不是我,他也不是他,你也不是你,我、你、他没有。可以转换目标,我变成你了,你变成他了,他又变成我了,就这么随时变换。今生我是男的,来生我是女的,我最近看那个写科学论断的因果,就是能转好几生。如果拿金刚经讲很容易通,但是你讲因果报应的时候,有些人不信。他是女的,他转到这家来是男的,他还认为他是女的,他还找他原来的家庭,他到他那家庭去拿东西,哪个东西在哪他清楚得很;但是他现在是几岁的小孩,他死的时候五、六十岁了。当时论证,现在时候欧美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我说他研究顶好研究研究般若经,那在社会学问里头研究研究不出来,影子都没得。

现在科学发达能帮助我们认识一切诸法全是虚妄,若看一切诸法没有一切诸法,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凡是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那才是见到真实了。因为这几句话你很不好印证,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说众生非众生,这个你跟人家说,人家信吗?说:你不是你,他信吗?他不信。说:你是他、他是你,你可以信吗?这类故事很多了。借尸还魂,藉人家肉体,他进入另一个人肉体,他把他本来的肉体失掉了,另一个肉体的主宰者,另一个肉体的灵魂,那就有斗争,你占了他的肉体了。梦中他进入他的体了,他那个灵魂回来,他身体没有了,这类社会上现象很有的。但是要能来领会能明白一切诸相即是非相,所有你看见一切相都不是真实的,假的,没有的显现,显现的又没有了。特别在有情的当中,你不容易相信;无情的当中,你可以相信。我们每天讲经,以前讲时没有前头这个供桌,你今天出来这么一个供桌,我来我一看,喔,可能是观音圣诞十九没有撤的,明天可能一撤没有了。这很多现相,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明天有,后天没有了。有些人今天遇到了,这说长远一点,明年你遇不到了,他死了,很快就消失,很快又冒出来了,就这样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哪有一个真的,一切都没有。

所以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这个说法不是等它灭了才说它非相,就是现在在它相上说非相;就是一切众生存在,一切众生即非众生,后头还有一句是名众生,这样来定的众生标准。一切诸法不生,不生就不灭了;一切诸法生,生了就一定要灭,有生必有灭,有成必有坏。但是我们生的时候欢喜,消灭的时候就悲哀,你懂得这个道理了,生也没什么欢喜,消灭也没什么悲哀,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但是这个得要你思惟,从文字上不行的,文字是不能解决问题。你把这个义理,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感觉着痛,本来没有痛、也没有个不痛,只是你感觉而已。你很痛的时候,别人看见你,他也不知道你的痛;但是别人痛的时候,你也感觉不到别人痛。等你感觉到一切众生痛苦的时候,你认识到一切众生痛。但是能认知这个不痛,一切众生苦你感觉着没有,没有苦。那得众生不生,生的不生,还什么苦?不生也就不灭,一切法又翻过来对着说,这样真正进入空相。你看着有形有色的这个相在,它变了,没有了。比方我们现在中间这供桌,明天可能就没有了,今天还没拆除。相随时变,因为它是生灭法。我们现在是讲的不生不灭,什么呢?智慧,只能用迷悟来代替。一切众生跟佛同体的、平等的,就是迷悟之差别,迷了就不平等了,悟了就平等了。这个道理得靠思惟。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从文字上你怎么解释你也没办法进入。但是你观照,你想,为什么佛说一切诸相非相?如何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这叫参了。参就是你观,观再变化一点思惟修,想,想什么?想空义,诸法是在空中建的,让它还归于空。你这样经常修行,虽然不能成佛,像我刚才说的痛苦你能减少。老了的时候,你也这样观想观想我还年轻,你别认为老了,认为老了爬不起来了。我还年轻,经常想还行,还行就行;你想不行了,精神上先就失落了,那你肉体没办法支持,这是精神变物质。好好想吧!今天就讲到这里。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上段经文佛给须菩提说要发菩提心的时候要离开一切相,但是一切众生心都是见着境界相才发心,譬如到寺庙里头看见三宝或者看见男女师父形相而发心的。上段经文佛告诉说要离开一切相,相即非相,要离相而发心,因此佛再嘱咐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法是真实的,所有说的语言是真实的语言,是称实而说的所以叫实语;如语是指法性说的,如如不动的,不是虚诳的。一切菩提都是离体离言,在其他经论上叫离言真如,但是这种甚深的法人家不容易信,不但不信而有怀疑。所以佛才一再说如来说的话是真实的,是如如不动,如实说的、如理说的,没有虚妄。就是再嘱咐未来的一切众生,要信如来的真实话,这都是劝信的话。

前经文一再说在末法时代后五百岁的时候,众生对于甚深的法不容易进入,真理不是虚妄的,不容易进入。在唐代的时代,对于学甚深般若法的门,都称义学沙门。义学沙门就是离开一切经文,专追求它的义理,不论在事上说,在理上容易进入了,一切事都是理、都是实相,言说是没有实义,但言说是显实义的、是显实相的。佛所说的法随众生机都是真实的,没有虚诳的。有的佛在前段说,例如说在说阿含的时候就说的世间相,到般若时候说的离开世间相,好像前后所说的不同,好像佛的语言前头说的一样,后头说的又是一样,好像有差异。实,佛是对机说的,不异的,没有变化,是应机而说法的。这都是劝众生信,学到这个法的时候不要起执着知见,要把你那妄心、妄念、虚妄的分别停歇下来。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完了佛又嘱咐须菩提,须菩提,如来说的法都是自己所证得的,就是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空的、寂静的,所以说无实无虚。空的,不是找个实体,要找个物质的实体没有,性体是无体的。所以就是如来,他的体本来是如,如不是虚妄,如如不动。但是你要执着发菩提心,实在有个什么样子、有个什么实体,这是错误的,没有,这是执着知见,不能入如来的法。如来所得的法无实无虚,无实的意思,因为法体是空寂的,空寂的你要找个相,没有,找相就是执着。所以言其实无相可得,这就叫实,无相可得叫实。佛所说一切法有没一个处?就是这实体,法性的性体,究竟在什么地方。既无相也无处,无相可得,还找它什么处处呢?那就是假的了;它又不是假的,但是随体而产生的妙用。因为我们讲过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家很容易理解,理解什么呢?体,理解这个实体,你说它虚的,遍法界尽虚空界,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不虚!你说实有的,无相可得,离开言语,离开心缘相,离开思惟的心缘叫不可得,不可以说有。说有,说无,说亦有亦无,说非有非无,离开这四句都是错误的。解释这法性理体叫离四句绝百非,离开你言说相,离开心里的思惟相,一有言说、一有思惟就是执着,这就叫执着。但是须菩提请问佛的时候,云何降伏这个心,云何住这个心,佛就告诉他如是降伏如是住。我们下文再进一步说,重新又解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假使菩萨心住于法上,或者住到财物上,住在人的关系上,心住于法来布施。但是我们众生心都是看见这个人很苦,对这个人产生一种怜悯心、悲心,乃至于施给他财物,如果有这种的用心法,这叫住法而行布施。心住于法而行布施,这就譬如一个人到了暗室里头去,黑暗没有光明的,你还能看见什么吗?那么行布施应当怎么布施呢?心不住于法,没有个能施者,也没有个受施者,也没有所施的物质,这叫三轮体空的布施。假使一起执着,再一执着你所布施的相,有没有功德?有,但是这个很小了,不合乎于金刚义,那就有执着,执着人,执着法,总之就是法执。假使一个人他的眼睛是很好的,没有病,再加上太阳的光,加日月光明,加三光,能够见种种色。如果眼睛有病的人,就有日月三光他也见不到,盲者见不到。执着法布施,就如盲者一样的。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当来之世;当时佛跟须菩提说法,这个当来就是指未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个是赞叹能够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的这个众生。受持,就是持、领受,领受了之后把它持之不舍,就叫受持。受持的方法就是读经,读就是修行,读诵大乘就是修行,特别专说,因为咱们讲的是般若波罗蜜经。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人,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这个含义是这个读经的行者,受到佛的加持,佛知道你了,也看见你在诵经,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段经文有一段重要的含义,我们读经、读金刚经算不算是执着?佛上面都遣,不要执着。读经,能读的人,所读的经典的法,而且你又发愿持之不舍,耽误了要一天没读,你心里就难过,或者是你不会不读的,坚持受持。因为读经的时候要对照,对照什么呢?让它照亮你的心,这个不是执着。为什么?它能使你的心趣向于真如,把你一切的执着,以读经的功德把它执着消灭掉。而且你要求财富,求什么功德,金刚经是最大的,虚处求实,在那个虚处求真实,虚处才有真实。好比这有个杯子,你在这杯子求个毛巾,不行啦!这有实物了。如果你求的是虚的,求杯子也好,求毛巾也好,求什么得什么,又不执着一样。这以下全讲的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劝你入,你从文字般若入到义理的般若,文字里必有含义,从文字了达实义,从实义而能证得,证得的如来般若波罗蜜,所以佛赞叹受持经的功德。这不是顽虚空,也不是断灭空。原来佛怕一切众生落到断灭空,说你受持金刚经绝不会落到断灭空,也不会执着实有,这叫中道义。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这是一段。比喻佛每一天三个时分早、中、晚,把他的身命布施给一切众生,不是一个身两个身,百千亿恒河沙。一个恒河沙你也数不尽了,以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舍,舍身命,这是早晨;中午又以恒河沙身布施,晚上又以恒河沙身布施。这是形容词,那这个人一天用好多身命布施?这是行菩萨道的。金刚经上是这样说,为什么?有相的,这个功德你以多少身布施,一万个恒河沙身布施、一万个恒河沙身布施,还是有相。金刚经是无相的,既然是无相的来定它功德,怎么定?无相,遍。拿这个无量百千万亿的劫,每一天日初、日中、日末,日三时来供养,比较,比较什么呢?诵经功德。若你闻到金刚经了,闻此经典,真正的信,相信经的意思,不逆就不违背经,顺着经的含义。就是你听到金刚经赞叹持诵,不违背金刚经的义,比那个一天三时供养恒河沙的身命功德还要大。

假使一个人行菩萨道,他一天的早晨日出恒河沙布施一切众生,中日分恒河沙布施,后日分(就是晚上)又以恒河沙布施,这些布施的身是无量的,而不是一天,经过百千万亿劫常时如是布施,这个功德能计算吗?但是要比起来闻到金刚经信持,不逆者,不对金刚经对抗,真正的真诚信,信金刚经的功德比一天三时布施供养无量身的功德要大。如果你书写金刚经,受持不是一天,天天如是,不止信心不逆,而且要读诵领受了,领受金刚经的义理,就持之不舍;就像拿手转个东西,一直转着不放下,这叫受持;读诵;完了再加为人解说,给人家讲。舍身命不如读经的功德大,舍那么多身命,不如一念的信心。信心不逆,光说的信,再加上能读诵,受持不舍,胜过以身命的布施。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如是跟我们解说,假使我们看见一个人舍身命救护别人,另外一个人诵金刚经,我们以世间的眼光看,赞叹那舍身命的,不会赞叹在那边读金刚经的人,佛教授我们不是这个样子。就是持经的功德大,因为它是无相的,无相的功德不可计,怎么计算它的功德?有相的总有个量,有量就可以计,无量的不可计。佛用这个比喻是显金刚经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你能把虚空计算出来吗?你不能计算虚空,空了不能计算,只是世间相的虚空。金刚经是胜义空,胜义空你更不可思量了。一天三时以身命供养,还是可思量的,它有数字,有相,金刚经是无相的。金刚经讲的佛心,佛心的功德不可限量,无我。持经的人他心里头持的是金刚经,一定断我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经文如是,他随时念,他心里就想没有我、也没有我所。读经就是佛心,金刚经就是佛心,佛心的功德有边际吗?没有边际,不可以称量。因此说读金刚经的功德比前文所说的一天三时供养,比供养那些身的功德还大的原因在此,就这个道理。

同时佛又说凡是读金刚经的人,佛的心跟他的心,因为他读金刚经就是佛的心,因此佛见着他,而且知道他,所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见到他什么了呢?知道他什么了呢?他的功德无量,因为他成就了不可量、不可得、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是在理上知道的。他能读金刚经就是荷担了(承担)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翻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这叫般若的大乘。因此我们每位道友当你诵金刚经的时候,你一天诵一遍,每天诵一遍,最多是二十分钟,你诵得快一点一刻钟。你每天能够坚持受持诵一遍金刚经,你求福德、求功德,这个福德、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你在诵金刚经的时候,就是受持如来的法,持着如来的法,传播如来的法,就是荷担如来的事业,承受了如来的事业。因为一般学阿含、学方等那个功德没有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大,是比较而言的。因为受持金刚经就是荷持如来的家业,如来是这样说的。因为你读小乘经典,他的目的急于自救,他立足点是赶快把自己度脱了,超出三界。读金刚经的不是了,读金刚经的他是要把佛所说的甚深的般若波罗蜜法传播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能成佛,这个知见就不同。小乘急急解决苦难,脱离八苦zai 难,成就道业,了生死。大乘菩萨很少说了生死这句话,我们学法的人要脱离三界、要了生死,学金刚的人绝不这样子,一般的这样分别。

学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能够广大。观一法空,正是立一切法,不是离开,而是立一切法。所以大乘就是能够立一法立于空中,不被一切法所坏,不被时间所转移,无始终,无内外,也没有尘垢可厌,也没个清净法可得。金刚经的含义一切不执着,这样的建立一切善法。假使发无提心还见到有众生可度,这不是金刚义。有清净法可求,什么是清净法?什么是无染法?在这上不起分别、不起执着。见众生性而不见众生相,不起度众生想,也不起不度众生想,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念念度众生而念念没有众生相,遣执着的意思,这叫无相甚深之法。

这种的功德如来只是给发大乘心的众生说的,为发最上乘的心给他们说的,因为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不可思议,持经的人心里头没有我、没有所,因为无我所是佛心,佛心的功德没有边际的,也不可称量。此法就是佛心法,就是专门为发大乘说的,为发最上乘说的,因为这一种因缘难故。所以说受持金刚经、读诵金刚经,或者广给人家解说金刚经,才为如来悉知悉见,悉知是人,悉见是人,这个人就在佛的心中,因为他宣扬佛心。这样来计较他的功德可以限量吗?所以此人为佛所知、为佛所见,他成就了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因为他能够承担佛的家业,能够荷担如来的事业。

咱们前头说了金刚经不容易遇到,必须得上根人。什么叫上根呢?过去多生累劫积累很多的佛法的因缘,这叫做上根,才能闻到此经。闻到经了又能深悟,顺佛的义,持自己的境。金刚经跟心经是一个,持自己的心境。般若经就是心,说般若也好,说心经也好,就是一个,能够见着法的根本、见到法的究竟,就是见性成佛。要把自己所见到的向一切众生启示,给他们解说,令一切学佛法的人让他自己明白,明白无相的道理。凡是学般若的、学金刚经的叫义学佛子,专门说甚深义理的,真正的佛的儿子,真正佛子。

因此知道凡是解说金刚经的所得的功德不可思量,没有边际的。因为经无边际,经的功德的无量,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经的意思就是遍法界。能够心里常时思念金刚经的、思念般若义的,凡是能行这个法门、能修这个法门的就叫大智慧光明,不离尘垢而离尘垢,不离三界而离三界。为什么?大菩萨不离开尘劳,离开这三界到哪度众生去,众生都在三界当中。例如说我们求生极乐世界,我们去求法,到那听阿弥陀佛说法还要回来的了。一个学法,一个求法,一个修法,到极乐世界还要修。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为什么这样说呢?何以故,须菩提;佛又称呼须菩提,我跟你这样说是什么原因?须菩提你要知道,凡是乐求小法者都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因为他思想上有问题,所以他求的不同,听到你这个般若经的经义,则于此经他没有意愿,所以他不能听受、不能读诵、不能为人解说。

我不知道道友们听到过没有,我是听到很多的。一般的学小教的执着有、执着相的,对大乘谤毁,他看不起大乘法师,他说大乘法师瞎说胡说。但是学大乘法的人,对于学阿含、方等的他是赞叹的,为什么?那是佛说的基础法门,离开生死,断五欲境界,两个不同。学大乘法的,凡是佛说一句一字都尊重,不分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大小也是执着。你说执着小乘、执着大乘,是不是执着?大乘人还有执着心吗?哪位菩萨批评阿含经?没听说过,凡是佛所说的那是根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维摩诘经天女散花,维摩诘的室里头有一个天女就散花供养来的大众,像文殊师利那些大菩萨,花落到菩萨的身上,那花自然就落了。落到舍利弗这帮声闻弟子当中,花不落,舍利弗就拿手往下拂这花。天女就笑,说:你有执着心,你拍不掉的,愈拍花愈落不下去。你看那些菩萨他没有,他不管你降就降、落就落,他心里就没有花,花也就不沾染他。

但是在方等经当中,像维摩诘经的时候,都是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就是赞叹大乘,贬低小乘,不是瞧不起他们,也不是说他们学的不对,是让他转小向大。你不是都要成佛吗?不是要得少为足吗?都是转小向大。你见哪一位法师批评特别多,这个说得不对,那个说得不对,不可以。佛可以说,咱们不可以。因为你没到那个境界,你没到那个境界你说的是空话,那有谤法之嫌。如果你证得般若义了,那你怎么说都没过患。如果你自己没有,你想懈怠、想方便,贬低小乘,小乘方便不行。因此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自己所得的,佛这样批评是佛说的。

须菩提,若乐小法者,喜欢小法。小法就是阿含之类的法,怎么样断烦恼,怎么样坚持戒律,怎么样遵守佛制。这个是执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于那些有执着的人,他们不喜欢。换句话说,什么人不能读诵金刚经?他执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人,他不能够读诵金刚经。为什么?他不喜欢,因此他不能读诵。他自己都不读诵、不学,怎么还能给人解说?哪些个是乐小法者呢?若乐小法者,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这就是乐小法者。想除灭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者,除见,大家特别注意这个“见”字,见是什么?知见。什么是知见?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知见,有知见的人没智慧,以此来判断。执着人很多的,但是这类人有个特点,他的见是向外的,不向内的。怎么叫见向外呢?尽看见别人过错。我给他起个外号叫现在照相机,照相机就照人家相,照相机本身并没把本身照相机相照进去,它照不到,光照外头了,不照自己。般若智慧不是的,那有智慧的。凡是批评得多,从来不批评自己,只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因为他固执,他一听跟他所学的不一样,就是破我执,破我、人、众生、寿者,所以他不能接受,他不能发大心。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须菩提,在在处处;佛跟须菩提说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处所,也不论哪一类众生,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这是有金刚经的地方。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金刚经在,就是塔。一切世间、天、人,就是一切众生都应供养,供养金刚经。金刚经所在的地处就是塔,都应该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金刚经在,没有人受持,但是把金刚经当成佛塔。不止金刚经,心经、放光经,凡是般若部的,因为经就是佛的法身,经所在处,就是法身所在。

我们念金刚经、念心经,你都可以作如是观想,当你念就是行,行什么?行般若,行般若的智慧。因为有般若经的教导,你所做的、所行的都叫无相法门,行即无行,作即无作,见相无相,常时作如是观。常时作如是观,就是常时这样想、常时这样思惟。要有一念不在了,一念失念落到有相当中,小鬼就把你抓到了。我们以前讲过那个五台山大师就是这样子,一念失了念了就不行,念念都在无念当中。这是佛教授我们的,把金刚说得这么重要,金刚经所在处就是佛所在处,供经如供佛。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一个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若被人家轻贱,你诵经人家看不起你,或者侮辱你,或者骂你,或看不起你,轻贱你,你怎么样想呢?你的先世罪业都消掉了,应该堕地狱的不堕了,消了,业障消了。为什么?现在人家轻贱你,你读金刚经反遭到轻贱,这一轻贱,外在帮你把业障消灭了,那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证得快一点,转罪业成佛果,转业殊胜。当人家瞧不起你、侮辱你、毁谤你、打你、骂你,乃至一切,你高高兴兴的承纳领受,你说这下子可好了,我业障就消了。

有很多现象可以证实的。现在大家轮着给我那个老弟子隆勇,轮着给他念经。头几天他混身痛,人挨到他他就痛得不得了,我说消业障了,他把那段过去了,现在他一点都不痛了,你问他,他就点脑壳,他说不痛了,很好,我身体很安静了,那也就快了。快什么?快死了,死了就消灭了。为什么前头那一段那几天,他浑身乃至一根汗毛都痛得不得了,痛到不能忍受。如果在那一段死,寿命尽,完蛋了,下地狱了。如果把那一段过去,现在气色他欢乐的,他没痛苦了,要这个时候走,走得安稳,这叫走得安稳。如果你在那最痛苦时候走,说人至死的时候什么种景象,如活马扒皮,一只活马把它整个的皮扒掉,那痛苦怎么能忍受?人要死的时候就这种现象。如果你能够念佛念法,在旁的道友给你助念,帮助你消业障,你这业障就消灭了。

假使他诵完金刚经,这时有人来骂他、侮辱他,愈痛愈给他加上来,他业障消的更快。那他不一定这样想,得能够作这样想的,碰到人家侮辱你,你认为消业障,好了!帮助我消业障。骂你,弥勒菩萨化现的布袋和尚,人家往他身上吐痰,他并不烦恼,他很高兴,他连抹都不抹它,随它自干了,大家可能念过那个。就这样子,他在理解了,要人家欺负他、侮辱他,他心思这个好了,我捡便宜了,不要受苦难了,这消业障。什么证实呢?现在金刚经上佛就告诉我们,须菩提,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刚经的人家轻贱他、侮辱他,他高高兴兴的领受。为啥?把我过去罪业应该堕恶道的,这一下子别人轻贱我恶道不堕了,重罪轻受,罪业消灭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个感觉我有,我怎么有的呢?我感觉住监狱出来,好像比没住监狱前头智慧大了很多,我真懂得了,懂得了烦恼罪苦就是智慧,你转过来就是智慧。如果你要烦恼,那烦恼加烦恼,那是一些个不学佛法的人。你看那些个犯罪的人他罪上加罪,本来就是受罪当中,他还要造罪,人性的劣根性,那就说是人性的劣根性,在那个时候他贪瞋痴比平常在外边重得多,抱怨、恨,一天发恶愿,他要出来,他要怎么样怎么样报复,那就出不来了。那怎么出得来?这叫罪上加罪。

这都属于思想问题,咱们说佛经上都是思想问题。为什么?思想指挥你行动,你口里说的不经过思想吗?身体所做的不经过思想吗?没有一样离开思想。所以佛教导我们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那要不读诵金刚经的那不算了,专门指受持读诵金刚经的人,他被人轻贱,先世罪业就消灭了。假使说被人轻贱的人,他不接受,他要反抗,反抗就是思想反抗,行为上他不敢反抗。像鲁迅写阿Q正传,形容我们中国人就是阿Q那一类的,人家打他了,他假使念过金刚经,唉呀!这我消业障了,那就正确了。他不这样想,他怎么想?他说儿子打老子。其实也是想法,也不烦恼了,但是是儿子打老子。我看阿Q正传时,我看到这我就想他怎不会想老子打儿子,帮我消业障,不就完了,那多好!儿子打老子,那就不行了,那想法不同了,他还胜利了,他心里胜利了。

所以一切法就是你思想,这要联系文殊师利菩萨教授我们的善用其心,看你这个心怎么用。这个地方说的,佛教授我们的是得读金刚经的人,要读金刚经的人看见人家轻蔑他,所以说受持读诵此经的。不读诵金刚经的那不算的,那被人家轻贱是他业感。读诵金刚经的人若为人家轻贱,他作如是想,本来他业障该堕恶道的,这一下子消失了,恶道不堕了。那这个便宜捡得可大了,堕恶道,恶道苦难。这就是轻贱一下,这一转问题全变化了。

咱们经常说转,释迦牟尼佛在人间三转*轮于大千,就那个转。一切都是转,转就是变,一转就变化了,所以被人家轻贱你这样想。或者你自己愈是修道愈有困难,为啥?你要冲出去,它障碍愈来愈多。修道的破障碍,愈是障碍冲破一个,道力增加一分,对障碍不要轻视,也不要烦恼。这个意思很多,就你善用其心。道友之间,你住在常住里头,不见得都如你的意,你很烦恼。哪个执事他责备你,或者他责备的不得当,你不要烦恼,你说帮助我消业障,这一下子我就不受苦了。那你顺利接受,你也喜欢,责备你的人也喜欢,说这个人很能听话、很能改变。如果你跟他一辩,跟他一吵一闹,得,他也不高兴,你的罪也增大了。这叫什么呢?逆来顺受,来的是逆来的,但是我接受,顺顺当当的接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