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第三一偈表胜解深信。长行】长行文就是前面所讲的,【先信后解,此偈颂先解后信。众生对于佛法,或先解后信,或先信后解,各有其义。先解后信,拣非迷信,先信后解。即是从信起解,解以成信。】

简单讲就是完全为了培养信心,你如果了解,你就渐渐对佛教、佛深具信心,假使有研究经典、时间比较短的人,但是他一下子就深信佛法,他就是解比人家更清楚,等于解比人家更清楚,因为你所有的解都自这个信,你如果宿世的善根,听到就深信不已,你就等于了解佛法一样。我对净土法门绝对不怀疑,那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你都能,深信不疑。

【如《华严经》中贤首品,即先信而后解,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大彻大悟的意思,【有深信胜解,即信得澈底。】信得很彻底。【三世佛者。过去佛久已涅槃,现在佛现座道场,未来佛九法界众生皆是。乃至一跳蚤亦具佛性,皆未来佛,一一佛前,皆以普贤行愿,普遍供养。普贤行愿,弥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时无处不修供养。

○庚四忏除业障

【经】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我以往所造的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从身体、语言、心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记】恶业极多,】我们的恶业很多又很重,【束广为略,不出十恶业。

无始即】就是没有一个开始,【无头,】有时候人家会曲解为没有头,因为ji 督教是说有始,天主教,有始,回教也有一个开始,譬如说ji 督教说七千多年前,上帝耶和华创造人类天地万物,人家依照他的形象,肋骨拿起来吹一个风,他就会呼吸,会呼吸,是吧。土捏一捏叫做亚当,肋骨拿起来说叫做夏娃,当然这是他们说的,佛,他就不是这么说,我们人是由无明的业而来,你不能说出时间性来,讲出一个时间性,就落入了比较推论法,简单讲就是犯了一个logical,logical就是逻辑,犯了一个逻辑的严重的错误,就是第一因问题,所以ji 督教、天主教或是回教,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第一因,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第一因,没有办法,你说七千年前的上帝,那么七万年前是什么?不要说七万年前,七亿年前是什么?

七亿年,不要说七亿年,七百亿年前是什么?你说从上帝开始,上帝的以前是什么?所以这一直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有一个答案,所以佛讲无始,无始的旁边写三个字:“方便说”。根本就不生不灭的,哪里无始……。始是对终讲的,终是对始讲的,因为无明才讲无始,因为没有智慧,卡到意识的观念,意识,因为从推论的意识状态里面去衍生出来,所以它是一种累积的数目,既然这个累积的数目就是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就是一个假设,假设,正因为人类的思想、智慧有限,他有一个limit就是极限指数,先有一个limit,因为人类的智慧有限,所以,不假设,

他没有办法来解释宇宙天地万物,因此,在人类的有限的思想界限之下,他必须有一个假设,所以必须讲出一个什么?开始,有始。佛教讲无始,无始是因为破除外道的有始,讲无始就是要破除外道的有始,但是方便说而已,释迦牟尼佛讲无始,那是因为无明的关系,法执不破所以有无始,法执主破一切法毕竟空,你讲无始也是个观念,连这个观念都不可以有,因为无始它是对无终讲的,无始无终它也是一种形容,有所形容,也是离开本性上的东西,

所以无始无终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强以形容本性的无始无终,因为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有用文字,但是无始无终是破外道,外道,破除外道的执著才说无始,其实无始也是错误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没有一样东西,你又定位在哪里,没有可定位的地方,你讲什么无始呢?所以无始叫做方便说,为了破外道方便说,所以无始叫做无头,无头就是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有二义:

一者一一众生,过去还有过去。过去还有过去,】从前,从前,再过去的一个从前,再过去还有一个从前,这个没有办法,【无头可寻,故曰无始。由无始贪嗔痴惑,使身语意生诸恶业。而此惑业又依无始不贪不嗔不痴之真如,不觉妄有。】不觉妄有就是你无法去查觉它,因为太微细了,譬如说你晚上要睡眠,晚上要睡眠,躺下去的时候就怎么样?

不知不觉而睡着了。在座诸位,你晚上要睡着以前,你知道你要睡觉的举手,你晚上几点几分睡着,你告诉我,什, 么时候开始睡觉。你如果说:师父,我知道,我九点半正睡着,那个就是还没有睡着,因为你知道九点半,知道九点半你就是还没有睡着,睡着就是不知不觉睡着了,睡着了,人家叫你去看守田园,已经睡三、四个小时,爬起来,说:我差点睡着了。都已经睡三个多钟头了,差点睡着了。所以说不贪、不嗔、不疾之真如,不觉妄有,这个就是众生相,众生就是这四个字,你根本就没有去查觉,这个虚妄的有,虚妄的有,学佛的人他就是伟大,所以学佛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如果贫病交迫,他也甘之如饴,为什么?

因为他内心充满着大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容忍、慈悲,他仅仅内在的智慧就不得了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了一句非常伟大的话:入我门中绝不贫穷,出我门外不见得富有。这一句太棒了,太棒了!佛说:入我门中绝不贫穷。释迦牟尼佛真是讲得太好了,我看了这一句真的是拍拍自己的胸部,这个算胸部,胸前,幸好,幸好今生学到佛,听到佛法,这个佛不得了,实在太伟大了。“入我门中绝不贫穷”,所以每天都真的法喜、欢喜,欢欢喜喜地过日子,你说外面的那一些快乐,怎么跟这个比较呢?有一次我去中原大学上课,中原大学旁边有跳土风舞的,我那个时候去是现出家相,我那一天去讲唯识学,同学就说这个土风舞社的,土风舞社的这样跳这样跳,这样跳,沙漠情歌,在那边跳那个,就这样在那边跳,我都这样看、看、看。师父,你有什么感想?我说:看他能跳多久。跳到最后死翘翘,老是跳最后死翘翘,他也是一样要死的。

所以学佛的人就是聪明,一眼就贯穿世间,透视,简单讲学佛的人一点都不迷糊,清清楚楚,高雄的国语就是这样子,清清楚楚。因此不觉妄有就是最大的病根。底下那一句,【既称妄有,】既然称为妄有,【实无头绪,】它本来就是假的没有一个开始,【故曰无始。此言无始妄本空。】虚妄本来就是空的,简单讲无始破除有始,因为虚妄有而假设存在,所以【信妄本空,】相信虚妄的本空,【知真本有,】知道这个真实的本性,是确确实实有的,知真本有,【即是广大胜解深信之心。】你如果听到这一句,你就不会和世间人计较了,你既然知道这个世间是虚妄的。诸位,你就会归到本性来,至今,我都常常劝告这些来参访的,大老远坐浏览车来的信徒:今天你们跋山涉水,包括有的从新加坡来,有的从马来西亚来的,

我都诚心诚意地:你们从国外来。一个从阿根廷来,坐三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转机来见师父。你们从大老远来,话说要参访善知识,我说:善知识在哪里?就在你的心中,今天你要把师父说的话放在心中细嚼慢咽让它消化,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你今天来参访师父才有用,今天不是来文殊讲堂,我煮一餐很丰盛请你们,很丰盛请你们,请师父开示一下,开示,请归讲习气照样存在,师父讲一讲,讲得不错,回去忘记了,你无法把师父讲的道理会归到人铁心中密密地观照,今天你来这一趟白费的,所以我们今天参访道场,简单讲就是凑热闹,凑热闹的。为什么?他就来,来,来,比较看哪一间道场煮得较好吃,这样子而已,

你说参访,参访,要彻底地解决你内心的问题,才说是参访善知识,今天来师父跟你讲的你也当作 马耳东风,风马牛不相及,所讲的你不能拾起来嚼烂把它消化,这样你来参访有用吗?所以我现在常说拜山,要去一起去,去到那个地方,为什么?不能密密观照,毫不受益,毫不受益,因此我都劝告来参访的人,一定要把师父的话,把它咬碎吞下去消化,变成自己的营养,所谓营养就是智慧,这才是行的人,这才是真正在参访道场,要不然我在这里讲你在那里讲,我在这里讲她也在那里讲,对不对?没有办法,你跟她讲一讲叫她放下,等一下她就说:师父,我有事情跟你讲,一讲起就哭,我先生欺负我,如何打我,放不下,所以现在的参访变成是凑热闹,凑热闹,也不能说没有用,因为种善根,所以说无始妄本空,信妄本空,所以知真本有,要知道本性本来就有的,即是广大胜解心。【佛之所以为佛者,空本空之妄故。】第一个空当做动词,除掉,除掉那个自性本空的虚妄,叫做空本空之妄,第一个字这个空当做动词用,空掉本来就空的虚妄之相,

【众生之所以为众生者,迷本有之真故。】本有就是没有增加东西,它本来就有的东西,你也不须增加,本来就有的东西。【又者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似说无明有始。】所以才假设,似说就是不得已、勉强,【执此而言,诸佛已成佛,还有一念不觉时,如是即为谤佛。众生无始,本来是佛,盖约理接流之谈也。】就是说这样比较好讲,约理接流就是这样接下来比较好讲,【有其理而无其事。为接引众生故作是说。】为了接引众生所以一定要这样说,【实因修行人初断人我执】执著一个假我,【继断法我执,】就是执著一切法的存在性,法我执简单讲就是一切元素的存在性,元素,譬如说断我执,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断法执就是连地水火风都是空,连那些元素都是空,基本的东西也是空,【进而断种子习气。】

种子的习气,种子的习气的意思就是先天性的东西,我们先天性就是这种东西,一个人的习气都是由先天性来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很懒惰,懒惰得苍蝇停在脸上他也懒得去赶它,他也懒得去赶它,有的人很勤快,勤快得有洁癖,洁癖,盘子、水桶、毛巾,整天都在洗厨房,整天都在洗厨房。拿钱给他不敢接,拿钱给他不敢接,因为钱有细菌,开门的时候盖上手帕才开门,洁癖,所以种子习气都是依照我们宿世累积,所造来的行为总合习气,【断至最后一分生相无明,】什么叫做生相无明?生相无明这是根据《大乘起信论》所讲的,生相无明的意思就是最初一念,最初一念叫做生相无明,动一个念头不觉无明,动一个念头叫做生相无明,有动就变成见分跟相分,就分开来,【即说是最初起的一个头。

又者现前一念,即是无始。犹如翳眼见空华,】翳,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长眼屎盖住了,盖住了他看成空中有花,【又如梦中所见境,皆是无始。】都是没有一个开始,【虽无始而念念中有也。】念念中有也,【贪嗔痴若本有实有者,】所以我们人没有办法破,意思是说:贪嗔痴本来就是虚妄的,我们人才有办法破,贪嗔痴如果是实有的,你就没有它的办法,所以说因为是虚妄的,所以你只要观照,你就知道本来就是不存在,就是因为贪嗔痴是虚妄的,所以本性才是真的,因此要去除贪嗔痴才有办法,贪嗔痴,如果是我们本性本有的东西,你去除不掉,

【即无人能破,亦即无人能成佛。克其本体,】就是说若论本体,克就是针对本体来讨论,【诸佛于成佛证到时,即证到本来是佛。真本有者,】真本有就是因为无念,无凡夫之念,这个无念不是像死人那种无念头,也不是坐着都不想那种无念,这种无念意思很深,无念就是放得下人生宇宙的一切执著,但是存在的是清净的一颗菩提心,清净的菩提心这个叫做无念,无念就是无世俗人生、宇宙的一切妄想叫做无念,而不是说连那个活动的妙有统统没有,所以这个无念,很容易被人家误解,

简单讲,在智慧当中不要夹杂着傲慢,在你的思想当中不要夹杂执著,这个就是无念,但是你存在的就是有那个活用力的妙有,简单讲无念就是去渣,去掉思想的渣,这个渣就是无用的错觉跟执著,去掉了这个渣,存在的就是清净念,但是加一个清净念也是一个观念,所以讲无念就是清净念,讲这个无念就是等于拨云,你就知道要见日,云在动月就动,就感觉到,所以无念就是等于存在的一颗清净心,

【以无念故,不贪嗔痴。妄本空者,】虚妄本来就空,因为你无明你不知道贪嗔痴本来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就随着习气,所以人习惯于自我的批判,常常无意当中伤害中国人,譬如说讲话习惯于讲那个尖酸刻薄的话,无意当中他就要揶揄人家,不跟人家泄气几句他不快活,他很痛苦,揶揄、揶揄。我们人很奇怪,所以我们人的习气很难断,很难断,他如果不说几句显示他的存在,好像不能显示他的伟大,所以我们伟大,是每一个人都伟大,不是伤害中国人叫做伟大,把别人压得很低,把自己抬得很高,有一天反过来,人家把你压得很低,别人会站得很高,所以我们如果无相,把中国人抬得很高,我自己觉得很平凡,那是很伟大,要伟大 ,大家都很伟大,因为我们不了解、不认识这个意识状态,也没有观照我们这颗错误的心,因此我们不知道虚妄的贪嗔痴可以当下就是空掉它,空掉它,所以妄本空者,

【以有念故,有贪嗔痴。学佛法人,歇下妄念,】歇即是菩提,歇即是菩提,歇下妄念,简单讲就是放下就是佛。学佛有什么秘诀?没有,放下,我们现在的众生就都不是如此,譬如说四十几岁的来请教师父,师父,要如何修行?放下。我跟她说:放下。她就说:我也知道要放下,不过……她就开始藉着一大堆理由来表示她的立场是非常正确的,不过我的儿子,我的先生怎么样,我经济怎么样……我叫她放下当体即空,因为放下本身不需要透过语言的描述,放下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功夫,

它不是透过任何的语言,叫你放下,放下是境界,是悟道的功夫,放下就是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们又会藉着很多理由来搪塞圣贤对我们的规劝,我的立场是怎么样,我如果像师父这样出家的话,我的孩子要怎么办?我说:那不叫放下。她说:那叫什么?那叫放弃,你要弄清楚,抛下你的儿女、丈夫来出家,那个叫做放弃,你要歇即是菩提,真正的放下就是不管你有什么家庭没有家庭,他是不管任何的时间、空间,我就是要修行,这才是真正放下,既然你会藉着一些理由来说你有家庭种种的,你就放不下,你就放不下。【即是正念。大家听法要善听。】要善听,要好好地能够运用这个心的功夫。

【上次倓老法师讲心造诸如来,即是心造诸佛。又云:及种种五蕴。即心造九法界众生。】都是唯心所造。【并云:若说是真心造固然好。若说是妄心造则更好。】更好。【若不善听,必落儱侗之病。】儱侗就是迷迷糊糊搞不清楚。为什么说真心造固然好,就是说你如果悟到真心的话,那就最好,若说是妄心造则更好,为什么?菩提不离烦恼,悟道妄心当下就是菩提,所以若说妄心造则更好,当下就是,这句话意思是这样。若不善听,必落儱侗,就是迷迷糊糊,儱侗就是没有一定的界限、原则。

【《华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句话非常重要,也是讲经说法,也是讲经的人常常再三讲的道理,因地不真就是你发心如果不正,你所得到的果报一定弯曲的。今天你为什么要来学佛?今天你为什么要来学佛?问你自己,我今天不是来学佛的,我是来看师父的,看师父身体好不好,脸有没有白一点;问他几公斤。这样因地不真。今天来听经闻法做什么?我要了生死,正确,这个因地正确。今天你为什么来听经闻法?我学师父讲笑话。你学佛是为了学说笑话,所以说因要正确,或是我混在佛教徒里面,这样我要骗钱比较好骗,那完了,那完蛋了。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妄心修行,欲成菩提,犹如蒸沙欲作佳馔,】煮沙不能当饭。佳馔就是好的饭菜,蒸沙怎么做出好菜来呢?【纵经尘劫,终成热沙,非饭本故。】你如果要煮饭一定要用米,【是故欲以妄心成佛,无有是处。然则妄心究竟能造如来否耶?须知真妄原无二心。】真心和妄心本来就无二心,【以妄心修行,妄即变为真。以真心造业,真即变为妄。修行即修心也。】但是你们每天都在听,每天都在听可是没有什么作用,习气一来也是这样子,要凶也是很凶,说起话来也是常常跟人家泄气,一样的,没什么差别,他也没什么差别,都没什么差别,所以说我们人的习气实在应该下一番功夫,所以我常常讲真正下功夫的都是在心里,因此我曾跟徒弟讲过,真正大修行人坐在沙发也是在定,站着他也是在定,没有一样是他放不下的,他的肚量实在大,大得像虚空,没有一件事情会去碍到他的,碍到他的,碍到他。大修行人就是坐着也定,为什么?他心中没有半样东西,你叫他想什么?

是不是?能度的佛,所度的众生,本来就没有,所以佛说:成佛尚不可得,何况修行菩萨,成佛尚不可得,连佛,诸佛,诸佛为什么无?他就是修无,才是真正的大修行人。所以大修行人就是不是在那里一直搞一直拼,一直磕,磕破了头,不是这样子,大修行人就是他的行住坐卧,在他身旁所发生的任何事情,统统安详自在、不增不减。你一定会说一句:师父,这样很难。难才是佛,简单,哪有那么简单,对不对?不然人家买水果拜佛不拜你,奇怪,是不是?人家要跟佛顶礼不跟你顶礼,他伟大他办得到,其实你要做也办得到,要做也办得到,因为心即是佛,【心本无念,如大地本不贪而能行施。万物土中生故。虽行施而无念。】而无念。

【对贪说布施。又如大地被人挖几下。或打几下,亦无嗔。又如水之无念,湛寂澄清,】湛寂澄清,【印现万物。人有念时,如水有波。】起心动念,【然起正念修行,对治妄念,亦是起念。所谓正念者,唯念无面目之本来面目,】正念者,唯念无面目的本来面目,无面目,我们这个叫做面目,有形相叫做面目,念无面目的本来面目,无相、无形充满着智慧,那种无形的东西,无相、无住、无念,这个就是无面目的本来面目,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东西,你的身体不过是业力、业识卡住了,业力、业识卡住了,是因为这一念意识还支持着,所以一念不生等同死人,有一天你断气跟死人一样,一念不生等同死人,且把今日当死尸看,你把今天当做是尸体看,百不见,百不闻,百不听,什么也没有你的办法,百不见,百不闻,百不听,这个叫做禅宗里面:心如铜墙铁壁,必能入道。铜墙铁壁,他也不感性也不过分的理性,也不过分执著,铜墙铁壁你就拼不过他了,什么都不动,你要怎么样?

心如铜墙铁壁,始有修道分。这样对修道才稍微有消息,不是几句话起波涛汹涌,动不动就报复,或是伤害别人,或是到处抱怨不满,大修行没有这样子,但是我看学佛的人,没有几个这样子,学佛的人,没有几个有办法像这样子,因此会抓不到本来的面目。我告诉诸位:放大肚皮做人,容天下难容之事,把你的肚皮放得很大,容天下间很难容忍的事情,这样你才会找到本来的面目,如果要在过敏,在意识的分别执著当中,我看你多能修行,烦就烦死你了,你要搞清楚这是娑婆世界,不是极乐世界,如果斤斤计较你计较不完的,人生真的太短促了,对不对?失去一个男朋友算什么?我失去十个都不讲第二句话,对不对?

你嫁一个丈夫算什么?玛丽莲•梦露嫁几个。比较,比较就能够解脱了,解脱了。因此说入我门中绝不贫穷,内心充满了智慧,每天都在过年,每天都在快乐,何须一定要农历大年初一才过年,每天都过年,每天都快乐,像师父整天关在五楼看书,我都快快乐乐,我也不必去跳舞、唱歌,也不必身上要有多少钱,统统不必,就坐在那里每天都解脱,对不对?【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亲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要忏悔。

附:儱侗lǒng tǒng:同“笼统”

(1).未成器。《广韵•上董》:“儱侗,未成器也。”

(2).直貌。《五灯会元•乌巨行禅师法嗣•荐福休禅师》:“瓠子曲弯弯,冬瓜直儱侗。”

(3).浑然无分别;模糊而不具体。《朱子全书》卷三七:“然这天理本是儱侗一直下来,圣人就其中立箇界限,分成段子。” 清•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南山诗》但儱侗摹写山景,用数十“或”字,极力刻画,而以之移写他山,亦可通用。” 清•刘书年《刘贵阳说经残稿•祼》:“求神献尸,非一时事,未可儱侗言之也。【漢典网】

○庚五颂随喜功德

【经】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有学就是还有得学,无学位就是学完毕了,声闻的有学就是三果罗汉以前初果、二果、三果叫做有学,无学就是四果罗汉,缘觉,缘觉是已经证罗汉果了,但是习气断尽了叫做无学,习气没有断尽叫做有学,不一样。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大家皆随喜。

【记】当随喜功德,不可随喜罪过。四圣六凡若因若果,所有功德,皆应随喜。如地狱众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绝无修生功德。而有本具佛性功德,故应随喜也。地狱如是,况九界乎。有学是二乘因,无学是二乘果。初三句是能有功德之人,末一句是所有之功德。而普贤随喜之也。

○庚六颂请转*轮

【经】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

【记】“十方所有世间灯,”【世间灯乃佛之代名词。佛出现于世,】能够照到黑暗,佛的智慧能够照黑暗,【如大明灯,照破众生无明黑闇。】所以要请佛住世。【初二句是所请之佛。初句通已成之佛,二句是始成之佛。我普贤普遍十方一切处。悉皆劝请,转妙*轮,即是请佛说法。佛法喻车轮,转之则摧碎一切烦恼,】摧碎一切烦恼,【运载一切众生,出生死此岸,】我们这个地方叫做生死此岸,涅槃叫做清净的彼岸,【至涅槃彼岸也。妙法者,心法也。】所说的法不能违背心法,一切心法必须要以第一义谛中道为实相印印证才是正法,才是正法。【心能造四圣,又能造六凡。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曰妙。

○庚七颂请佛住世

【经】

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有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等等,“诸佛若欲示涅槃”,诸佛如果要入涅槃, “我”我就“至诚而劝请”,至诚而劝请,如此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希望你能够住世,“利乐一切诸众生”,这个有时候很不可思议。有一次老和尚——广化老和尚,他病得很严重,病得很严重的时候,大家都很难过、很难过。有一次他快要往生了,他就跟我说:慧律,我也差不多了。意思要我准备就对了,

要我准备就对了,我就敲钟、敲钟:锵、锵……,所有雷音寺的法师就集合、集合起来,有的法师去看受不了,老和尚很慈悲、很慈悲,我也可以说不曾看过那么慈悲的法师,老和尚那种慈悲那种肚量,我们这个世间人……,我常常称呼广化老和尚,他非圣即贤,不是圣人就是贤人,他那种慈悲跟那种持戒都是值得我们很赞叹的,他病苦病得这样,他也就是这样子坐,坐,他说:差不多了。一直坐在那里,他就说:念佛。有一个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哭,哭泣,哭得太大声,老和尚很生气,本来要走了爬起来很生气,眼睛瞪得很大,说:哭什么平常我怎么教你的。

就停止哭泣,骂他:哭什么!平常我怎么教你的!就是说世间本来就是无常的,一定要回去的,要回去的。我不会这样子,我如果要死的时候,我徒弟如果在哭,我就说:你到外面去,不要太大声,不要让我听到。搞不好他很气我,出去:我师父要死了,我师父要死了(师父学人很高兴手舞足蹈的样子)。出了这种不孝徒弟没有办法。我师父要死了,真好,讲堂由我来接了(师父笑)。真凄惨、凄惨,出去还会手舞足蹈:我师父要死了。当然这个不太可能。就念,念……。我们就跟他做梁皇,开始跟他助念、做梁皇,那种情形照理讲会往生的,又活过来。我悉至诚而劝请,我们一直拜佛,说老和尚的命不能……,他不能走他还要栽培这些比丘,他还要栽培,他座下的弟子都还没有成就,还须老和尚的慈悲,他只要住世示现给我们看就好了,他不必讲话也可以度众生,大家都一直求一直求,他到现在还没走(师父笑),我不是喜欢他死,是说到现在还……,所以诚心地求就是有很不可思议的感应,很奇怪,他那个时候,我们专程为老和尚拜梁皇,他很严重,非常地严重,躺在那里打算要回去了,那一晚我真的吓到了,你知道吗?

真的吓到了,那个时候我跟老和尚说,我慈悲嘛,我跟老和尚说:老和尚,老和尚,你如果真的命该绝的时候,就是要回去的时候,你放下,全力以赴地念佛。我说:以师父今天的功德力,那是不得了的,你全部放下,对不对?你全部放下,能够住世是最好,不能住世放下,没有办法。他说:好,好!赞叹我的看法。所以说,我们在共修当中要佛教兴盛,就是要回向高僧大德,高僧大德就是这样子,希望哪一个长年住世,能够普度众生,他是善知识。有的人说:师父,你还没有说以前,我已经切二十年的寿命给你了。我说:这样要怎么办?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他切二十年加起来好几千年,笑死人了,切二十年的寿命给我。我说:我不必这么长寿,你自己照顾好就好了。

【记】请六即佛住世如长行已明。六即佛约事通十界。约理皆自心之佛。若心外取法,非善学佛法者。第三

句请住世之时,第四句请住世之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庚八合颂后三,一辛初合颂三门三,壬一总标回向

【经】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道。

【记】合颂后三门,皆是回向故。常随佛学,即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即回向众生。普皆回向,即回向真如实际。】回向菩提,恒顺众生;回向众生,普皆回向;回向真如实际。三种回向。真如实际就是法界,我们的本性,【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所以无贪才是大福之人,【故将所有功德善根回向三处。虽云三处,一而三,三而一也。礼赞供养之福,及请佛住世,请转*轮,随喜忏悔之善根,回向众生,纯是利他。回向佛道,通二利,】自利和利他叫做二利,【愿自他皆成佛也。经文未说回向真如实际者,因众生及佛,皆不离真如实际故。】当下即是,【又者回向众生,回向佛道,属随相回向。】

随相就是随着事相,【有众生之相佛道之相而回向故。回向真如,】到最后也是要无相,所以无相的修行法才是根本的修行法,【属离相回向。观经文是随相回向,以无随相不显离相故。】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随相,就无法显示离相,就是说没有事相,就无法显示本体的意思,如果没有这个随相回向,就无法显出离相回向的东西,

【真如实际,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你看整日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整日无众生可度,所以说佛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你看佛那种胸量那种解脱,既然有众生可度就不是佛了,【故随相不离离相。虽无生佛之相,】生佛就是,生就是众生,佛就是诸佛之相,【不妨成幻化佛,】成幻化佛,这是这个世间是幻化的世间,但是也是做幻化的佛事,【度幻化众生,故离相不离随相。

○壬二别显三门三,癸先颂常随佛学

【经】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

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

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

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我随着一切如来来学修行什么?修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天人之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速得成就大菩提。”

【记】初合颂,合已又开,故曰别显三门。一常随佛学,即回向菩提,】常随佛学就是不要离开讲堂,不要离开道场,不要离开善知识,不要离开同参道友,这个叫做常随佛学,常常看佛法,常常听以闻法,自己看书叫做常随佛学,回向菩提,【愿自他俱成佛故,】不要说只要我好就好,我都没有这种想法,我常常跟徒弟说:佛教兴盛比较重要,你如果在僧团里面,你一定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见,团体必须要以整个僧团的利害关系为整体性,一个出家人如果没有这种观念,完蛋了,完蛋了,对不对?

所以,平常就要跟徒弟灌输这种观念,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要成就这个僧团,我就是这种念头,所以说哪一个徒弟你敢在这里动乱的,马上给你铲除绝不宽待,做得再怎么坏的众生,我都可以宽恕他,唯独在僧团里面捣蛋的,绝对不宽恕,一下子马上就除掉,所以说为什么?佛教僧团你绝对不可以这么做,而且他在这里面如果一直造业,他下三途,一定下三途的,僧团里面就是宁可牺牲自己的意见,牺牲小我就是要完成整个佛教团体的大我,所以每一个人就是一定要牺牲自己,一样的道理,包括做师父的就是要牺牲完成徒弟的道业,也是一样的,我说牺牲就是菩萨的代名词,对不对?要不然你当什么法师。

【普贤行,一行即一切行。即称法性遍法界之行,故曰圆满行。佛因地曾供养诸佛,故供佛即是学佛。】供养佛即是学佛,【广说则礼敬乃至普皆回向,】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皆是学佛。】一直到普皆回向,这都是在学佛,我常说《普贤行愿品》里面“十大愿王”你不必做太多,你做一项就好,你做一项就好,做什么?做礼敬诸佛,你做这一项就好,尊重每一位众生,不得了了。再来,不然你做一项称赞如来,称赞一切众生,你今生这张嘴巴都不造业,又在称赞一切众生,你想想看,不得了,普贤的十大愿王,随便拿一项出来实践,你就不得了,不要说十项都做到,不得了,皆是学佛,【佛行普贤行而成佛故。意乐圆满,亦通自他。

通自,即普贤自心中好乐圆满。通他,则圆满三世诸佛心中之好乐。佛好乐利益众生,故如说修行,摄受众生,代众生苦,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皆是利益众生。亦即是随佛心好乐而行之,】随佛,佛希望一切众生能够行普贤菩萨之行,所以随着佛的心好,喜欢这样子,好乐就是喜欢这样子做,【而供养之。一切意乐圆满句,属法供养。精进勇猛学佛,则成佛甚速也。

○癸二颂恒顺众生

【经】

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

众曾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

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

整句你从头到尾看下来,佛教没有一句话是攻击众生的,佛教没有一句话伤害到众生的,佛教所有的每一句话都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你想想看,所以如果研究这部《普贤行愿品》的人,胸量放不大的人那真的是障业,胸量放不大的人,你看菩萨这种胸量,你再怎么样生怎么样死,他就是一直要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戒里面说恶事向自己,好事予他人,恶事向自己,好的事情都是别人,苦自扬己德,隐善扬恶这样不好,自扬己德,自己赞叹自己的德行,陷善扬恶这样不好,把人家不好的事情一直宣扬,一直讲,一直讲,缺德,把人家好的事情都只字不提,这个叫做隐善扬恶,这样不好,我们众生基本上的阴德,要隐恶扬善,才能够导化众生于正道。

【记】恒顺众生,纯是利他。顺众生即是顺佛。】所以说众生欢喜,则诸佛欢喜,就是这个意思,【佛心唯愿利众生故。“所有”自心所有之广大刹,清净刹,微妙刹,一一刹皆有众会。“众会”即学佛法之佛弟子。“围绕如来者”。伴必随主故。一一刹皆有佛,一一佛皆在菩提树下,示成正觉,化度众生,故当随佛而随顺众生。众生所以为众生者,忧患不离故。造业受苦,常在忧患之中,普贤化之,使离忧患,便得安乐。涅槃安乐,是究竟安乐。少离忧患,则得少法利。深离忧患,故得深法利。】

你如果离开烦恼,你就可以得到一些法的自在,法的利益,你如果常常地彻底的离开烦恼,忧患烦恼,你就真的得到法的利益,所以我们今天听经闻法,得利不得利,那就不是我的评论了。今天你能够把佛法密密的观照,放下一切是非、善恶,对立的东西,你什么统统放得下,金钱被倒了,放得下,男女朋友感情挫折,放得下,

母女之间争执,放得下,你不得了,你这是真正在学佛,你这是真正在学佛,你看得开,是你要与不要而已,你拥有他,你又能怎么样?你今天拥有那么多钱,你又能怎么样?【烦恼有粗细,烦恼是粗相,细即无明习气。“尽无余”者,粗细烦恼,灭之尽净也。】灭尽无遗。

我们今天跟明天一定要把这本讲完。如果一天讲十页,这样两天讲不完,如果说讲到剩下五页,还要再讲一堂课又麻烦,如果说今天不稍微赶一点,这样两天又讲不完,所以这个很不好测,因此我们就不把每一个小字逐字这样读,把重要的解释一下就可以了。

○癸三广颂前回向二,子初别发十大愿十,一受持愿

【经】

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天龙夜叉鸠槃茶,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我为菩提修行时”,我的菩提实在是不断的,你有菩提心才能够成佛,有菩提心的人才有人继续成佛,未来才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戒,我们说受五戒说是尽形寿,受菩萨戒说是尽未来际,所以菩萨戒你舍戒也没用,菩萨戒舍戒也没用,不成舍戒,菩萨戒舍不成舍戒,因为他的戒体是尽未来,尽未来,你说我受五戒、受八关斋戒、受比丘、比丘尼戒,我觉得我没有那种能力受持,我舍戒,这样你的戒体就没了,菩萨戒不能让你如此,你如果发一个心受菩萨戒,因为你已经发过菩提心了,与本性会合,一发那就是不可收拾,没完没了的,你就是舍戒也没有用,

所以说还俗的人,他一样有菩萨戒的戒体,你说我出家还俗,他一样有菩萨戒的戒体。今天你作恶多端,你菩萨戒的戒体还是在,菩萨戒要怎么样才失戒体呢?菩萨戒有两种重要的情形才失戒体:第一退失菩提心,没有一点慈悲心,心地残忍退失菩提心,没有觉悟心。第二要十条重戒全部都破,那就很严重了,十条重戒每一条都破,要不然菩萨戒舍戒没有用,舍戒也没有用。菩萨戒舍戒,戒体也是在,所以我们发菩提心,多发菩提心,所以说我为菩提修行时,我为了菩提道在修行的时候,“一切趣中成宿命”,因为你如果有佛法,发菩提心的人一切在六道轮回,成宿命就是因为他有宿命通,他不会忘记他在学佛,他会记得他是学佛的人,前生是学佛的人,所以,他时时刻刻都能够自利利他,我们是一个学佛的人要自利,就是自我觉悟,利他,普利一切众生。

“常得出家修净戒”,能够常常出家,来持清净的戒行,“无垢”当然你如果持戒清净,你当然没有什么犯戒,就是清净的意思,所以在家叫做护法,护法,出家叫做弘法,出家叫做内护,在家叫做外护,出家为什么叫内护呢?因为出家人领导在家人,所有在家人,他的受戒、皈依、八关斋戒,都必须从三宝僧伽而得,所以出家叫做内护,他就是以真理以法的布施为主,在家叫做外护,外护就是要出钱、出力、出心,来帮忙来完成三宝一切普度众生的事业,这个算家业,所以出家是内护,在家是外护,所以说出家他如果修清净戒律,他会引起众生的信心,所以他如果无垢,

“无破”无破就是没有破戒,“无穿漏”,穿漏就是,譬如说这个碗,底下如果打一个洞水会漏下来,意思是说我们一个人,烦恼如果重持戒就不算清净,我们现在的人对戒律有很大的误会,认为持戒就是威仪很好,穿个袈裟或者是持个钵,他认为这样叫持戒,戒的定义你要记住,在《毗尼作持》里面、在律藏里面都讲的很清楚,别解脱经难得闻,波罗提木叉叫做别解脱经,解脱叫做戒,你要注意听,能令你心地解脱叫做戒,而不是持那个戒相威仪,那个是乍现威仪心怀烦恼,那个不叫做持戒,持戒的人内心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对立的烦恼。什么是戒?大慈大悲叫做戒,什么叫做戒?随喜功德叫做戒,

什么叫做戒?无限的忍辱叫做戒,什么叫做真正持戒?内心充满着欢喜没有一点烦恼,这个叫做持戒清净,不是动不动就自己说,我自己持戒清净,穿袈裟走路很威仪,那个叫做威仪,持戒的功用是要使我们解脱,所以无穿漏就是真正持戒能够开大智慧,就是般若实相的智慧,戒律如果没有配合实相,戒律变成人天的善,譬如说五戒,譬如说五戒,杀、盗、淫、妄、酒,杀、盗、淫、妄、酒这五戒是人乘,你持五戒为来世得人身,比丘的四大根本重戒也是一样,杀盗淫妄的四条戒律,那有什么差别,他没能剃度,他有剃度,剃度的根本大戒是四条,在家人根本大戒也是四条,这样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五戒叫做人天的善,比丘戒叫做解脱,这个就是在家烦恼多,出家烦恼少比较有般若的智慧,所以戒没有配合实相名有漏善,

因此在《大智度论》里面他把这个戒不是列归为究竟法,所有的戒一定要跟无相法,无相,跟无相配合,般若的思想配合,才是真正的持戒清净,解脱无漏的智慧才有办法产生,因此无漏戒必须真正了解戒律的般若思想的人,才能够达到解脱,不是外表。底下,“天龙夜叉鸠槃茶”,天龙八部,“乃至人与非人等”,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所有一切众生的语言,都以种种的音声来说法。有一次我们在南普陀,不知道谁去买了一些毒蛇,青竹丝、雨伞节、龟壳花,去叫谁呢?请广化老和尚帮它们办皈依,那才奇怪,把蛇放掉,老和尚好像在对小孩子说法,这样对它们讲经说法,蛇要爬走,广化老和尚拿一根拐杖,说:等一下,等一下,我还没讲完。很奇怪它就静静地在那里,他在说法,它想爬走,他就拿一根拐杖挡住它,蛇就静静地在那里,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说一切众生都有灵性,的确如此,蛇没有离开,是老和尚的道力够,或者它是瞌睡,蛇不会跑,它就一直在那里,说法,跟它说十二因缘法,老和尚很慈悲撑着一根拐杖,人不太舒服,说法,说法,办皈依的时候对蛇说法,虽然我们不懂蛇的语言,不过我们尽我们的力量,尽我们的力量。我们众生一直以为,我们众生一直以为只有我们人才有语言而已,人是世界上智慧最高的动物,这是我们人的定义,但是事实上在海中的鲸鱼、鲸鱼,你们知道吧,鲸鱼,经过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鲸鱼在这边可以传达好几百公里以外的讯号,经过长期性的测量,它所发出来的频率,音声的长短有一千多种,有一千多种,我们所发出来的音声,你说日本是(日语),那才五十音而已,

我们的b、p、m、f、d、t、n、l、g、k、h、j、q、x、zh、ch、sh、r……,久没读忘记了,h和f都念成一样,我们总共才多少?二十六音而已,对不对?二十七、三十几、忘记了,三十几音而已,你想想看,所以海洋生物学家说:我们杀鲸鱼是很残忍的事情,鲸鱼是一夫一妻制,你杀死一头母鲸,杀死一头母鲸,这只公的鲸鱼就永远一直守在它的尸体的旁边,如果要说爱情的执著,鲸鱼比我们人还执著,真的,鲸鱼它死的时候,母鲸如果死的时候,雄鲸会背在它的背后,游泳游到海边把它推上岸,推上岸。我们的海洋生物学家他研究出:其实我们人用这个语言,实在是不如鲸鱼,

因为鲸鱼它能够发出一千多种音声的频率的不同,所以鲸鱼只是不会说话而已,不会说话而已,它的音声那个符号超过我们人类好几千倍,它能够调整那个频率高低音能够一千个阶层,一千乘以九百九十九,九百九十九,九百九十八,九百九十七……,一千个阶层,我们人三十七音,英文字母,二十六个字母就不得了了,就可以拼一本大字典了,你看看看鲸鱼的那种超能力,其实人很多根本就不如蚂蚁,蚂蚁在台风来的时候,它就懂得爬上树木,它就开始有作用。要下雨的时候,蜻蜓……下雨的时候,蜻蜓它就会飞得很低,人的第六感,有时候是不如动物的,譬如说以前人在骑马,骑马骑到一半的时候,他这匹马不过去,就是不过那座桥,这绵主人一直打它,这匹马就是不过去,他就觉得很奇怪,马为什么不过这座桥?

过一会儿那座桥,啪……断裂,马就是不过去。我们人不要一直认为世界上只有人是最高超灵性的动物,这是很错误、狂妄的名词,只是众生的业报,变成束缚在这样的色身,其实它们很多的第六感,我们没有办法,你说一个人打坐,坐下来。师父,他三天不吃饭。三天不吃饭,你比什么?那个蛇一冬眠,一百二十天不吃东西,蛇在蛇洞里面一百二十天都不用吃东西,它的定力比你还深,它不用吃,你三天不吃算什么,你的定力能和蛇比吗?所以我们不要一直认为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没有办法比得上这些动物的,所以我们人等到有这个因缘就应该跟众生说法,应该跟众生结善缘,结善缘,尽量,尽量结善缘,因此用一切语言、音声,所以说佛,他也会示现在一切众生道里,跟它打交道,也许,我们只是看不出来而已,这是师父举出来的一个科学的一个海洋的根据。因此杀鲸鱼、一些有灵性的动物是很残忍的。那一天 我在看报导:在吃猴子的脑,猴子的脑,猴子的脑,他怎么吃,你知道吗?

他把猴子套起来,猴子蹲在下面套起来,用个锯子把它的头锯、锯……,快断了拿一把榔头敲下去,活生生地把猴子的脑髓挖出来,我就跑到后面吐,吐得受不了,我们人你想想看那种残忍,活生生地猴子把它的脑袋敲开,挖脑髓出来吃,世界上最仁慈的也是人,最残忍的也是人,最残忍的也是人,真残忍,所以世间没有冤枉的,世间没有冤枉的,你看那个人病得这样,那个人半身不遂,那个人贫病交迫,那个人家破人亡,没有冤枉的,你听懂吗?有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你看他杀害动物那种残忍,为了吃一些东西一定要它死,你想想看,人什么?所以我们要推广素食,推广素食。

那种残忍,残忍到极点,极点,多么残忍,龙虾、龙虾,香港造的业也是不得了,一大只龙虾大锅水煮开来都沸腾了,整个都沸腾了,一百多度都沸腾了,整只活的龙虾丢进去,整只一直跳、跳……停住了,没有办法,如果做畜生就没有办法,鸡,我们如果要抓起来,杀,它就跑、跑……就在那里咕咕鸡、咕咕鸡,你如果要把它抓起来杀,我不要,我不要……,它就一直跑,你没听清楚:我不要,我不要……老母鸡都是这样叫的:我怕死、我怕死,没有办法。现在说的是题外话。

【记】此广颂第十普皆回向。

长行中略说,此偈颂中广说也。

回向与发愿,别中有同,同中有异。同则发愿即是回向,回向即是发愿。别则回向有所回功德善根。发愿但发大愿,誓修善行也。约同,此偈即属重颂。重颂回向故。约别,此偈即属孤起颂。别发十大愿故。此皆华严经初欢喜地菩萨所发之愿,惟次第不同耳。今受持愿,即华严经中初地菩萨第二愿。

受持者,受即摄受,持即执持,摄持佛法,以便利生故。“我为菩提修行时”摄菩提也。菩提不断故。有人继续成佛,未来众生亦离苦。

“一切趣中成宿命”持佛法也,发菩提心故。在一切趣中受生。成宿命者。以宿通命,不忘佛法。前生学佛法,今生仍学佛法。以作二利之资。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护佛法也。设在人道受生,愿生生世世出家,护持佛法。

出家属内护,护法力大故。

在家居士属外护。若无出家内护,在家即或欲护而无所护。

出家修净戒,为护法之要点也。即随顺真如而持戒也。真如实际本无悭贪。随顺真如实际而行施。本无毁犯,随顺真如实际而持净戒。乃至本无愚痴,随顺真如实际而修智慧。

“无垢无破无穿漏”约修净戒言。破轻戒如垢,犹可以净。破重戒如破石,不可复合。无穿漏者,持戒如浮海人护持浮囊,不可有微尘之损伤。海喻生死苦海。唯持净戒浮囊,能渡至涅槃彼岸。又破戒则失一切位而堕恶道。不但失比丘比丘尼位,失菩萨位,乃至人身之位亦失。佛法依戒护持。无戒则一切佛法不得立。

大家对于戒法,皆要认真保持,毋令毁犯。

天龙夜叉鸠槃茶下四句偈。正是受持佛法。因为普贤菩萨遇天龙,即说天龙语。乃至遇一切众生,即说一切众生语。即受持诸佛*轮,为众生说也。经云:愿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语。西方水鸟树林皆演法音。无情说法,亦普贤愿所成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修行二利愿

【经】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我们下个礼拜就是要说《劝发菩提心文》,《劝发菩提心文》,这个礼拜开始要准备了,资料不晓得查好了没有,勤修清净波罗蜜,清净波罗蜜,所谓清净波罗蜜,我们说六度波罗蜜,或是十度波罗蜜,简单讲所有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达到最后的圆满,这个叫做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要恒不忘失菩提心就是不要一刹那之间忘记了菩提心,要永远记得,记得菩提心有什么好处?譬如说我们受了人家的委屈,我们就想:我是一个学佛的人,我不可以失去慈悲心,我如果在迷迷糊糊的时候,我就想我是一个发过菩提心的人,我是要了生死的人,我要觉悟,所以这个菩提心是一切之前导,菩提心如火炬导人光明,菩提心是一切愿中之王,你所发的愿都必须具足菩提心的存在,你如果忘失菩提心,你什么都不要谈,

出家忘失菩提心就忘记他的本分是什么,菩提心是诸佛所共有的一个伟大的情操,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慈悲喜舍心,彻底地了解无所得心,菩提心也是自利利他之心,“灭除障垢无有余”,菩提心发起,灭除一切障垢,我们凡夫的障垢就很多了,我们的障垢随时二十四小时都障垢。圣人活一天,抵得过凡夫活一生的价值。圣人活一天,他今天从早到晚都是清净心,而且这口气断,以清净心往生清净心。凡夫,就算你活到一百岁都没有作用。为什么?你从早到晚都是欲望,都是困扰,都是什么?都是贪嗔痴,所以我们凡夫要灭除障垢,可以说非常困难,因为习惯性太大,所以你随时可以听到这些男众或是女众,他们都说:师父,知道归知道,就是没有办法。它就是要生气有什么办法,我知道归知道,我明明知道不要嫉妒,不要说人家的坏话,不过两、三个女人坐在一起,说来说去就说到别人的缺点了,

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修行人,为什么我制这些法师受戒规:没有事情你就不要跟这些在家人谈论。为什么?坐着没有话题,讲到后来一定讲人家是非,要不然你讲什么?讲话题一定讲人讲事,事是由人来的,你不讲人哪里有东西可以谈,对不对?所以说我们讲话讲到最后,一定是讲别人的是非,一定是讲别人的是非,因此闲着没事的时候,尽量讲一些佛法。我们要灭除障垢很难、很难,不讨论人家的是非也更难,不说是非难,不说是非难。他不表达几个意见,他怕别人不能了解他,不能衬托自己的价值观出来,所以他一定要批判,批判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每一个人自己认为的长处,他的生命观里面就是批判,批判,

所以我们众生的心有一种自我叛逆性很高,很高,所以有一点世间的聪明,小小的成就,他就少室岩前几过香不可一世,叱咤风云,等到你学佛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满无知的,很可怜,对自己以前的行为很可耻,所以要灭除障垢无有余,必须要有清净的佛法来洗涤,我们今生包括师父在内,我今生如果没有碰到佛法,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过日子,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调整这个心情,情绪,不知道要怎么调整,一个是金钱、感情、名,对不对?没有办法。我以前很喜欢掌权,你不知道我的个性,我这个人很喜欢出风头,头脑又不错,我读小学的时候,读小学的时候,因为老师还没教,Do Re Mi Fa So我看得懂,你们谁会唱苏武牧羊,我马上就举手:老师,我会。不上台,上台去唱,你真的会?会。

我唱到一半不会唱,我很光荣,因为我会唱几句比他们厉害,没有办法从小就很会吹嘘,就是这种个性没有办法,这个算是癌症吃药都好不了,好不了,头脑好的孩子比较会读书,都是第一名,第一名,都名列前茅,六千人考试榜首,榜首,就是六千人考第一,那是不可一世,对不对?就很狂妄,狂妄。到现在回想以前那种愚痴,自己觉得好笑,觉得好笑,悲哀。诸佛菩萨坐在中间都没说半句话,你讲那么多干什么?你看后面这一尊都没讲话,大家都跟他跪拜,你说了一整天也没人拜你,你看他也不说话整天静静地,你看,后面这一尊,他整天坐在这里都没讲话,你来,看见他不要跟他拜,看他多伟大,我们却是说了整天,也没人要来拜我们,对不对?

因此众生的愚痴确实很严重,我们要好好改过,要冷静改过,“一切妙行皆成就”,一切妙行,简单讲就是方便法,妙行就是方便修行,方便度众生,“于诸惑业及魔境”,一切的迷惑,世间的迷惑很多、很多,五蕴、十使让人不能解脱,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十使就是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五蕴、十使都是我们的魔境,但是魔由心生,无所住魔也不存在,用正知正见的智慧宝剑安上就没有什么,“世间道中得解脱”,世间讲实在话当下就是出世间,当下就是出世间。底下这句诗句实在太好了。“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这个太棒了,这几个字把佛教的心法,一针见血,世间的惑业、魔境,种种的困扰,大修行人犹如莲花不著水,莲花在污泥里面出来,如此清清净净开出来的莲花,如果是清净的水,开出来的花还没那么漂亮,要在污泥里,这样开出来的莲花才会漂亮,所以说清净水,清净的水,栽培不出美丽的清香的莲花,只有污泥,污泥表示世间的混浊,红尘里面当下解脱,才是真正的伟大,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个偈太美了,就像太阳这样子照射人间,但是他不住,不执著在虚空里面,不住空,他不会停留在虚空里,他继续运转造福众生,莲花不著水就是自利,自利,自利,他就是持戒,自己坚持道业,不论在多少逆境里,他都坚固自己的立场,他不会贪著五欲六尘,亦如日月不住空,日就是白天照的,夜就是晚上照的,他日跟夜都是在利益众生,但是他不会,住就是执著于虚空,他一样的运转不停,这一句“亦如日月不住空”,

简单讲就是束缚不了他,无所住的意思,无所住的意思,就是解脱的意思,所以不像凡夫都执著于“有”里面,声闻、缘觉都住于空里面,众生都住于有,住什么有?这辆车子,我的,我的太太,我的儿子,我的轿车,都是我,什么都是我的,我这个手表,我的金钱这样子,死后没有一样是我们的,没有一样是我们的,连床,人家都不让我们睡,死后那间房间,有时候还没人敢进去,怕你晚上会回来拉他的脚,所以我们人活着的时候,就这样不得了,不得了,像我以前,因为没有学佛喜欢看选美,很漂亮、很漂亮,选美,身材是怎么样子,穿泳装、晚礼服,就很有感受,那时候没有学佛不懂,然后就宣布世界小姐,他都从第五名开始宣布,第五名、第四名、第三名、第二名到最后一名,最后一名,The first is Mexican,墨西哥小姐就出来,就这样哭,这样哭,太感动了,哭,哭,这样哭,感动,太感动了,她就在那里哭,不是我在哭是她在哭,得到美金多少?

美金多少?得到什么?结果那位世界小姐一结婚怀孕,经过十年脂粉难施,那一闪电式的美景就是这样过去,所以佛法很厉害,佛法的无常一灌输就什么都清楚了,无常,什么都没有,所以,今生今世如果没有学佛的人,他就不知道要怎么做,他执著刹那之间的成就感,对名、对利这样子,名、利,所以说真的很悲哀,今天我去跟黄会长剪彩,剪彩,剪彩,要戴手套,戴手套,戴着,戴着,剪,有的是国大代表、什么主委,请了很多人,请了很多人,都是大官,当很大的官,当大官的他没有佛教思想,也许他们只有一点点,当很大的官没有时间修行,也不觉悟人生,眼睛一闭这些什么都没有,因为,我们没有佛法真理的存在,所以他不知道要依靠什么,所以他必须要有依靠,依靠钱,依靠丈夫都是依靠,依靠名来过日子,

所以我们人是很脆弱的,因为他藉着依靠在过日子,有一天他的依靠如果失去,他会绝望,他会痛苦,他会发疯,他会发疯!为什么?他的生命就是用依靠的,所以他会进入绝望、自杀,警察三个月内自杀九个,police,P、O、L、I、C、E,policeman,警察,竟然三个月自杀九个警察,我十月七日要到警察学校,跟三百位警察讲话,不是警察学校是警官学校,也不知道,它是小港,所以说这也难免,听起来是很难得,现在政府,警察机关,一直说要加强警察的教育,强警察的教育,你看加强到现在一个月自杀三个,一个月自杀三个,问起来都是为了女朋友离开她,都离开他,他受不了,受不了,他就是用依靠的,女朋友太漂亮,没有她,他会死,整天就一直……没见到她,警察压力又很大,压力又很大,因为女朋友会抱怨,

今天跟我出去散步,今天为了执行公务,九月八日又要游行又要抗议了,又不能陪她看电影了,整天这样,她就受不了,最后等警察有时间的时候,换女朋友没有时间,受不了就吵架,吵架,警察是人民的保姆,一方面要游行,一方面人民的事情又多,然后又没学佛不能控制情绪,接着女朋友又不理他,你看他就……,要死又很方便,枪就在身边,枪就在身边,三个月自杀九个警察,没学佛没办法,所以我这次去就要救三百个警察了,我这次去第一句话就要问警察:来,我们现在用假设的,好,你的女朋友很漂亮,假设你女朋友很漂亮,后来你要怎么办?接下来我很无聊的时候去跟她讲讲话,再讲下去要怎么办?

讲一讲就准备结婚。然后呢?结婚以后就生子。生几个?两个。两个再来三个,三个差不多要结扎了,结扎,然后呢?也是这样子教育小孩,接着呢?接着、接着……年纪大了,年纪大了接着退休,领一笔退休金,接着牵扯一只猫到公园散步,不是牵猫是牵狗,没有人牵猫散步,牵狗到公园散步,接着呢?接着、接着……现在你冷静、你冷静,她一离开你就要自杀,这样值得吗?难道一定要这样吗?但是话是师父在讲的不是他的心境,没有办法这种感情的东西,没有道理没有章程,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没有办法,“心”,你拿不出东西,不是说今天我失恋很痛苦,我帮你开刀把失恋的细胞剪掉,你不再失恋了,本来他还是很痛苦,那个没有办法,那种无形的力量你要如何去剪,你要怎么去开刀。师父,我很痛苦,很痛苦,或是说我失恋了。我说:失恋是怎样?

有的小姐来:师父,我失恋很痛苦。我说:我又不能代替,要不然怎么办?要做什么?不然要怎么办?你说,因此你说一个警察,他读了这么多书,竟然为了一个女朋友自杀,九个,三个月,three month kill himself,自杀九个,国家一直想说我要尽职,我要好好地教育,你要如何教育,你没有彻底地解脱的思想,你要如何教育,根本没有办法,然后国家也不了解宗教法,对不对?政府官员他不了解宗教法,他一直制止宗教不准带进学校,宗教不准带进学校。当然政府有政府的立场,佛教要进去,ji 督教也要进去,一贯道说我也要进去,天主教、回教:我也要进去。就会乱,乱。因为全世界的人不只是接受佛教,

全世界有五十亿的人口,佛教的人口占十三亿,十三亿,十几亿,十三亿是加上中国,如果中国大陆没有加进去的话,是八亿,八亿多的佛教徒,世界上最大的,最大的就是ji 督教,ji 督教的教徒有二十亿(万)多,二十亿(万),回教徒也是很大,很大的,势力庞大,所以宗教一直不准带进学校,救不了,救不了。所以在座诸位,你们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能够听到这个彻底的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今天哪一念你会看不开?所以稍微的委屈,你也该很高兴,我已经听到佛法,已经很不简单了。再来:

【记】修行二利愿。

即华严经十地品中初地菩萨第四愿。

初句“勤修清净波罗蜜”属行体,亦是方便,亦是妙行。十波罗蜜皆真如行体。随顺真如布施持戒,乃至圆满智波罗蜜,故云清净波罗蜜。真如本自清净故。

次句“恒不忘失菩提心”菩萨修诸功德,若忘失菩提心,即是魔业。何以故?不回向菩提,即落人天富贵,而成出世魔业。我等修行,亦复如是。皆当称性清净,回向佛果菩提。

三句“灭除障垢无有余”此修行之业用。布施对治贪障之垢。乃至智慧对治愚痴障垢,皆修行之用也。

四句“一切妙行皆成就”此句总说也。妙行即是方便。

“于诸惑业及魔境”此下四句行相,初二句法说,次二句喻说。谓于诸惑业解脱,于诸魔境解脱。破惑转业,成出世间解脱。解脱魔境,属世间解脱。魔境即世间道。五阴十使,魔人。不得解脱故。世间解脱。解脱粗惑则得二乘之果。出世间解脱。三乘人细惑解脱则成佛果。“犹如莲华不著水”。喻世间解脱。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污泥,即不住有也。“亦如日月不住空”。喻出世间解脱。如日月游行世间,而不住空,即不住空也。住空等同声闻,住有等同凡夫。故菩萨不住空有。

○三成熟众生愿

【经】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悉除一切恶道苦”,为什么?因跟果都对,恶因不使它生,恶果就不长,所以能够治恶道的苦,“等与一切群生乐”,菩萨对众生都冤亲平等,使众生快乐,“如是经于刹尘劫”,无量劫,刹劫就是无量劫,刹尘劫就是无量劫,无量劫,“十方利益恒无尽”,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十方世界都得救,“我常随顺诸众生”,我一直随顺众生,如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要尊重众生的自尊心,多讲赞叹、鼓励的话,尽量不要讲伤人家心的话,因为你如果伤到他的心,你要再度他,就没有办法,你要度他就没有办法,所以我们随顺是一时的忍辱,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引他入佛门,引他入佛门这才是随顺的,最真诚的用意在这个地方,并不是我随顺众生,他作恶多端我还随顺他,

不是这个意思,随顺是暂时的忍辱,将来就是要引导他学佛,这是最重要的,所以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就是一切的时间,“恒修普贤广大行”,都修十大愿王。师父常说十大愿王,你如果随便做一条就不得了了,恒顺众生,你光是做这个恒顺众生就不得了了,恒顺众生就是怎么样?永远没有敌人,你恒顺众生就永远没有敌人。来,我就顺着你,顺着你,该说的,该警告的,用善意的,所以这个恒顺众生也不能都不说,但是讲就是要很好,很方便,让他能够欢喜心接受,

譬如说厨房,假设说厨房功德很大,譬如说厨房这个人做得比较不惜福,我们就说:菩萨,法会你来讲堂帮忙很好,佛也知道,不过,如果能够把剩下的菜处理好,水果处理好,惜福就功德无量,我们这样说她就会很高兴,对不对?她就会很高兴,所以这个恒顺众生简单讲就是你在讲任何一个角度先赞叹他,慢慢地引导改变他,不要单刀直入地伤害对方。再来,“圆满无上大菩提。”大菩提就是佛道,这样才有办法圆满无上大菩提。

【记】成熟众生愿,即华严经初地菩萨第五愿。菩萨于众生未种善根者,令种善根。已种善根者,令成熟解脱。“悉除一切恶道苦”。因果皆除也。令众生除苦因,而后得除苦果。菩萨悲能拔苦故。“等与一切群生乐”。即慈能与乐也。菩萨对于众生,冤亲平等,各随所乐而与其乐。好乐人天者,与以人天乐。好乐声闻者,与以声闻乐。

至极言之。与人天小乘之乐,非佛菩萨之本怀,实愿众生由渐而入涅槃究竟之乐。接引众生随其所乐,暂与人天小乘之乐,待其发成佛愿已,即令得涅槃之乐矣。故于十方世界常拔众生之苦。常与众生之乐。尽未来劫,以普贤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令圆满菩提而后已。未来还有未来,宁有已乎哉。

○四不离愿

【经】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所有与我同行者”,就是与普贤菩萨修同样行的,所有与我同行者,修十大愿,依照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去修,同修当然就是同修道友,我们都走同样的路线的。“于一切处同集会”,大家都来这里集会,同在一处,简单讲就是物以类聚,于一切处同集会,简单讲就是物以类聚,因此我才告诉你们要远离恶友多结善友,佛教徒尽量多结善缘,多结善缘,身口意业皆同等,诸佛菩萨都有神通力,就是身业都平等,为什么?

都是一乘法,“一切行愿同修学”,诸佛菩萨之行都是智慧,所以诸佛菩萨的愿都是福德的愿,所以修圆满行的人,六度万行都是圆满,不像众生,今天心情好多念一些佛,明天心情不好不念佛了,不是这样子,证悟到圆满果的人,他一切行愿统统学,统统学,因为法身是无相,法身是无相,“所有益我善知识”,所有可以帮助我的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能够显示普贤十大愿是怎么修行的,是怎么修行的,“常愿与我同集会”,能常常与我会合,大家一起修行,互相勉励,“于我常生欢喜心”,对我能产生欢喜心。

【记】不离愿,即十地品初地菩萨第八愿。又名心行愿。愿不离一乘故。不离愿者,不离善友愿也。菩萨发愿,不离诸佛菩萨。愿不离善友,即是愿不离诸佛菩萨。初四句自分行,次四句胜进行。“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初地之愿,即普贤菩萨之愿。普贤是通名,初地是别名。德不孤,必有邻,修道必须道伴,以助道业成就。“身口意业皆同等。”诸佛菩萨皆有神足通,是身业同等。皆平等一愿,是意业同等。皆说一乘法,是口业同等。】

诸位,看最小字:【“一切行愿同修学”。诸佛菩萨之行,皆智慧行。诸佛菩萨之愿,皆福德愿。修圆教观行即培慧故。】培养智慧,【行六度万行即培福故。】培养福德,【今天念佛不妨就念佛说。诸位念法身佛,】法身就是无相与虚空平等,【或念报身佛,】报身就是福跟智慧,福慧两足尊,福跟慧的结晶就是报身佛,【或念化身佛,】感化身的佛,【因无他心通,不得而知。】所以不知道,【若念的法身佛,即是修真空绝相观,】真空绝相就是坏一切相,没有一切相,无相,

【亦即是参深妙禅。以法身无相,无相之相,即是实相故,又即是如如智契如如理故。】如如不动的智慧全如如不动的道理,不变的道理就是证悟到理智一如,【设若念报化二身之佛,即是修理事无碍观。念妙有之佛,以妙有观念佛,妙有即是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离真空,【以真空观念佛,真空即是妙有,】什么叫做真空观念佛?就是放下一切单提佛号,如日当空名真空观念佛,真空观念佛就是一切法不可得,只有一佛号能了脱生死,单提一句佛号,万缘放下佛号提起就是这样子,真空观念佛,真空即是妙有,【即事即理故。又者法报化三身,一一周遍法界,即是周遍含容观,】周遍的含容,包括一切,

【一切万物皆在法界内故。不惟佛一身能周遍含容。即佛之一毛孔,亦周遍含容。】为什么?小能容大,为什么小能容大?因为透过理无生,无生是平等,没有坐标,没有方位,空性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小能容大,大就是小,【如是念佛,即是智慧行,以此功德回向众生,即是成佛之愿。“所有益我善知识”下四句。即胜进行,】互相勉励,【谓益我】就是帮助我【之善知识,能令我胜进也。愿于我普贤,常常生欢喜心。使我不离,故得互相亲近。俗云:朋柴火焰高,】“朋柴”这个“朋”当作“群”,群柴,群就是把木柴聚集起来的话,火会烧得很高、火焰会很烈,这个朋,朋友很多就是群,这个朋就是群,群柴,把很多的木柴集合起来,火势就很惊人,意思是说我们如果同参道友集合在一起力量就大,你勉励我,我勉励你,互相鼓励,互相鼓励,

【修道亦复如是。应与道友常在一处。】如果能够就不离善知识,不能离开善知识,你出家找不到好道场,找不到好善知识,说实在话还不一定能够比得上在家,在家如果能够亲近一个善知识,又有一个好道场,那么出家不出家又是放在其次,譬如说我出家又没有师父,善知识在旁边指导,自己怎么修都不会,又没有道场整天在流浪,这样就烦恼了,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剃度就对了,一直仗着剃一个头叫做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此的话那些理发店理光头的,那些被抓去关的,每一个也都功德无量,你看被抓去受训的哪一个不是理光头,并不是这样,我们都一直认为现出家相,现出家相没有错,出家一日一夜功德无量,那是指什么?那是指有修行,你弄清楚,不是只有现这个出家相,那是内心里面清净心、清净身、比丘相,你要弄清楚,

所以现在的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现出家相,出家以后不晓得去哪里,跑去那一间被赶出来,跑去这一间也被赶出来,没地方住也不知道住在哪里,糟糕了,有的不是被赶出来的,有的是合不来,合不来是作风不同,我要用功他不用功,他叫我念经我偏不念,对不对?我偏不念,找不到像我这么好的师父了,找不到。在我这里念经(赶经忏)马上开除,不能去外面赶经忏,不能应付众生、信徒,都不必,你整天只要用功就好了,经典,经教有师父教,道场这么大,每一间都有冷气,你在烦恼什么?吃住,没钱你讲,哪一个没钱你讲,你讲,你要两万元,我马上给你两万元,真的,你跟我说一个理由,两万花在哪里就好了,对不对?

所以有法有食可安住,以前的高僧大德有开示,有法有食可安住,在这个道场吃得饱,基本上的三餐,有法、有法可听,如此你就可以跟他出家了,有法有食可安住,有法无食,无食就是吃得很不好,有法无食勉强住,还可以,辛苦一点,辛苦一点,有法可听吃差一点,无食是说吃得差一点而已,有食无法当远离,只是吃得很好养得胖胖的,没法可听,又不是在养母猪,如果要像世间人一样,整天来这里吃三餐吃得胖胖的,没有法可听又不修行,你出家干什么?你出家干什么?

一点路用(用处)都没有,一点路用(用处)都没有,对不对?不是这样子,你每天吃的是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你要知道吃都是吃十方的,吃的是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以前人所说的每一句都对,每一句都对,所以在座诸位,这些女众或是这些男众要出家,道场要选择正确,要不然会终生后悔,会后悔,很可怜,很可怜,不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对不对?我这里也常常有女众,女众她很喜欢精进,她师父不让她精进,她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常常有那种女众,我没有收女众,很对不起,不然怎么办?没有办法。最近有人打电话来:师父,你难道不想办一个女众的道场,我都几十岁了,你还不办个女众道场。我说:男众都搞不好了,还办女众道场,对不对?办女众道场我看管得了吗?怎么看管?从何看管起?没有办法。【亦是以友辅仁之义也。

○五供养愿

【经】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希望将来能够见到诸如来,佛,诸佛,及诸佛子大众围绕,围绕在佛身边,“于彼皆兴广大供”在那个地方都兴供养,供养,“尽未来劫无疲厌”,尽于未来劫不疲倦,不疲倦这个不简单,我们要行菩萨道行到不疲倦,这很难,仅仅打个八关斋戒,累了坐在柱子旁就这样子,她很厉害,她的口水如果要流下来就,我看到她这样很不好意思,很不好意思,我实在想对她说:在大殿不要靠着墙睡觉,又不好意思对她说:她是女众。

万一我叫她起来,去告我非礼女信徒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只好任她睡。我看她这样睡就像祭拜神明所杀的猪公咬着橘子,咬着橘子,拿一颗塞进去咬着,女众这样子不能看,实在很难看,看她化妆起来还不错,睡那种姿势。底下,“愿持诸佛微妙法”,希望能够,持就是奉,尊奉,我们所说的信受奉行,能够信受奉行诸佛的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能够显示一切菩提之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就是常常修,常常修习。

【记】供养诸佛愿,即初地菩萨第一愿,愿供胜田故。佛住世,佛为第一福田。佛不住世,僧为第一福田。初二句福田大。普贤菩萨发愿,愿亲见活佛及诸菩萨,而供养之。第三句总,即供具大,大具多意。第四句修供养心大。五六二句正行大。供养诸佛是助行故。第七句清净二字是因大。究竟普贤道五字,是功德大。第八句显供之时大也。

○六利益愿

【经】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记】利益愿即初地菩萨第九愿。又名三业不空愿。以三业利益众生,无空过也。初偈中,初三句不空因。第四一句不空果。第二偈利益时处。

“我于一切诸有中,】这个诸有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界九有的意思,诸有简单讲就是三界的意思。【所修福智恒无尽。”谓我普贤菩萨于三界九有之中,以所修福智利益众生。】“所修福智恒无尽”,【菩萨教化众生,即得福德。不被众生所转,即是智慧。】所以【菩萨自得福智,云何而言利益众生。盖以福智从利益众生得。故云菩萨得福智,即利益众生也。】所以说所修福智恒无尽,因为有利益众生才有福,

【“定慧方便及解脱”,】方便就是一切事相现前,当下用智慧去观照,令心无所著,藉着理如如不动会归无生,所以当下定即解脱,所以叫做定慧方便及解脱,所以说众生有无量无边,但是无众生相,所以终日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无能度所度之相,就是无所著。【方便照事权智,慧照理实智,皆不离定。解脱者,终日度众生,而无能度所度之相也。

“获诸无尽功德藏”。】这样就开发这个法身,所以就开发这个法身,就能够得到无尽功德藏,因为我们来【教化众生,令暂见佛身,即得福藏。令暂闻佛法,即得智藏。令生净信,则能断惑。令众生见佛闻法,】所以说获诸无尽功德藏。【喻如药王树。众生眼根见药王树,则眼根清净。乃至意根思维药王树,则意根清净。又喻如摩尼珠,能令所求皆遂。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尘就是一粒沙的里面有尘数刹,尘数刹,无量无边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就是小能容大,【一一刹有难思佛。”】当然是难思佛,因为法身都是平等的,一一刹,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佛当然是无量无边,重重叠叠又没有重叠相,当然是无量无边。【文中说处该时,谓遍一切时处。见佛闻法,为利益众生故。

“一一佛处众会中,】每一尊佛在敷演佛法的时候,【我见恒演菩提行。”】我看他永远就是在应机说教,现身说法称赞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亦称赞,所以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意思是说佛对众生现身说法,有因缘他就现身,没因缘他则隐埋,他就没度众生,普贤菩萨就称赞无尽行愿,所以常恒说菩提行,诸佛菩萨都是说法。

【佛在大会围绕中,普贤菩萨亦在其中,正是上求,故云我见。云我见是影响众生,令其亦愿见佛闻法意。恒演菩提行,正是下化。佛有机则现身说法。无机则隐。普贤菩萨称其无尽行愿,故常恒说法也。

○七转*轮愿

【经】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这些字每一个都很简单,这个都看得懂,我们来看解释。

【记】转*轮愿,即初地菩萨第三愿。又名摄法上首愿。摄取一切佛法转授众生,即摄法义。上首亦为影响众生也。】弟子叫做上首,他的弟子也会影响。【“普尽十方诸刹海”,】这个就是【转*轮】转到一切【处。“一一毛端三世海”。转*轮时。时不离处,处不离时。故亦可云“一一毛端诸刹海”。“佛海及与国土海”,即毛端中】一根毛能够现出【所有依正。】事事无碍。【“我遍修行经劫海”。经劫海转*轮也。云“修行”者,圆融说之。转*轮即是修行,理亦得通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中四句,明能转圆满音。“语清净”者,】语清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显如来语言无障碍故。又者语言非语言,说即无说,】无说即说,【妙有音声,即真空故。】所以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所以叫做【一音具众音,故能随众生意乐令得解。】佛在说法的时候,美国人听了是美语,中国人听了是中国话,印度人听了是印度话,所以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我们如果有亲近也会听得懂,客家人听了是客家话,他就变成客家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日本人雕刻佛像就像日本人,泰国人雕刻佛像就像泰国人,中国人画佛像跟雕刻佛像就像中国人,中国人喜欢什么?

喜欢圆满,喜欢圆满,所以中国的佛脸都是圆的,像月亮一样,像月亮一样,你看美国人雕刻的美国佛,就像他们鼻子就雕刻得很高,就是美国佛,你注意看,美国人雕刻或是画佛像就画美国佛,这个叫做万法唯心造,万法唯心造,所以说佛无相以众生为相,你说狗来听经坐在那里,佛也是在对狗说法,他会变狗的音声,所以佛神通无碍,每一个众生他都对他有办法,每一个众生,像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如果日语就没有办法了,日语就没有办法了,用英文来讲多少讲一些可以,讲深一点的没有办法,有的人说:师父,你怎么不用客家话讲?客家话要怎么讲?客家话,对不对?

不就得去住客家庄,现在电视有客语新闻,客语新闻的电视报导,吱吱喳喳的也是听不懂,也是听不懂,如果讲慢一点听得懂,讲快一点也是没有办法,这个是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人语言的障碍确实困难,确实困难,真的很困难,不能像佛那样无障无碍,【一音即圆音,如来一音演法,众生随类得解。“一一流佛辩才海”。普贤菩萨一一音中,流出佛之无尽辩才。约佛言亦得,谓一佛能流出诸彿无尽辩才,此是普贤行愿。故宜作普贤解。“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三世谓转*轮时。过去佛,过去转*轮。现在佛,现在转*轮。未来佛,未来转*轮。又者,佛不被三际转,故过去未来佛说法通三世。现在佛亦然。皆于三世中说无尽之语言也。“恒转理趣妙*轮”。正转*轮也。趣者趣味,】就是合他的意思,【又趣向也。法性理体有无穷趣味故。】

所以我们说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我们以前没有听过佛法,钱那么多整天打扮得美美的,人家对我们好,我们也不懂得感恩,整天只会使性子而已,我们没有听到佛法,就是这样子,每天都这样,就是钱很多日子也很难过,为什么?他处罚自己,他非把自弄到生气不可,我们人多奇怪,多奇怪,我们人多奇怪,我现在讲女众,女众她先生喝酒回来,喝酒回来,喝酒回来他不是喝得很晚,喝得有酒味但是没有醉,回来太太不高兴不讲话,她先生就一直跟她道歉,跟她道歉一直跟她道歉,她就一直不理他,明天不起来做早餐,不起来做豆浆、馒头统统不要,煮稀饭也不要,他一直跟她道歉,一直跟她道歉,跟她道歉就是不理他,男人的忍耐度有限,道歉,男人的忍耐度有限,经过一个礼拜还不跟他讲话,她先生就生气了,不理你,对不对?你算老几,对不对?

我是一家之主,偶尔三不五时喝个酒而已,你气成这个样子,我跟你道歉了七天,你就不能原谅我,对不对?很奇怪,她就是很不爽,你问她是什么原因,不知道,隔两天你问她:你有没有生气?没有。就是不讲话,女众很奇怪她用不讲话,你说她不生气却又不讲话,你问她怎么了?她又说没有,让你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她一定要弄得男众生气,啪,赏她五百,对不对?要不然就换男人生气不理她,然后她就怎么样?她说:老公。她一看人家生气就开始怕了,眼睛没睁亮一点,她就开始怕了,她说:老公,开玩笑的。女众很奇怪,她一定要搞到人家生气,抓起来揍她才会清醒。偶尔喝个酒是难免的,我们人就是矛盾、矛盾,她明明知道她先生没有大过失,没有,她很清楚,控制不了自己,她就是一定要把自己搞得很生气,一定要搞得家庭的气氛不一样,不一样,人真是奇怪,我如果看到这样子,我就说:又在不顺了。不晓得哪里又在不顺了,不晓得哪里不合她意,没有办法,

所以人没有办法活在理性的智慧中,没有办法活在情绪里,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一个女人真可爱,她先生跟一个女众讲公事,他太太走过去跟他打招呼,她先生没空,没空,没空跟她打个招呼,这样而已,回来就不得了了,哭、一直哭,说她先生不爱她不理她了,精神病没有办法,跟你说这种事情就是……内心的矛盾,她一定要过这种痛苦的日子,所以我才说众生是制……人家说我们人生活是制造垃圾,制造垃圾,我们人是制造痛苦,是制造痛苦,我们人是制造痛苦的愚痴的动物,这么单纯的事情她就是要看得很复杂,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人没有理性,也没有什么智慧,把自己搞得很痛苦很痛苦,每天都要过这种生活,日子、日子,

【又者说法性理体法,令众生趣向法性理体。故云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能摄方便也。三世诸佛所说无尽语言,所转之妙*轮,我普贤以有甚深智故,普皆能入。能入即能转。】能入即能转。讲到这个刚才没讲完,刚才没讲完。 一个女众来告诉我,说她没学佛以前夫妻很圆满,学佛以后她走道场,结果她先生在外面有女人,有女人,然后她说:师父,这样没有感应也没有保佑,奇怪,我很认真地求,就是没有办法回心转意。我说:你怎么修?我问你,你注意回答,自从你学佛以后,你觉得佛法很好,对不对?对!你真正地找到生命,对不对?以,确实如此。你渐渐持咒、念经,对不对?对,正确。你跑道场,对不对?对!

你以前在家都煮三餐,现在差不多煮两餐或是一餐,有时候都到外面吃,对不对?她说:对。再来,我说:问一个不礼貌的,你不要生气,我说:你先生如果邀你,你拒绝,对不对?说:对。你说这样不清净。学佛,她就是学偏了,她认为每个人的想法都跟她一样,她先生没有学佛,对不对?我说:今天你学佛学到这样,你怪你先生是不对的,要怪你,他是凡夫,你能不应付他吗?你不简单应付一下,逃得过去吗?他不是圣人,对不对?所以这种事情不要埋怨,你学佛自己学偏了,所以说学佛的人就是一样这样生活,听经闻法把家里照顾好,对先生要非常地好,也一样的生活得正常一样,而且对她的先生要特别地好,你不能一眼珠子就把他束缚起来,你知道我在讲什么就好了,你一下子把他束缚起来,你想想看,他外面哪有可能没有女人。

因此要以深智慧彻底地,彻彻底底地了解佛法,不能一下子就……,扭转力太大东西就断掉了,扭转力太大,你精进,使出的精进力太大,你们两个人不是出家,夫妻是在家,你们不是出家人,出家人我当然赞叹你精进,你是在家人,在家人就要按部就班来,慢慢、慢慢地感化,慢慢、慢慢地来,对不对?这才是佛法,我说:你所行非法,你那个不是佛法,释迦牟尼佛有这样叫你一听到佛法知道这个是生命,抛夫弃子,舍弃了先生,什么家庭都不顾,学佛的人常常说一句话:我先生我不要,我叫他到外面找女人,那个都没有关系,我都看得开。这个真正要归咎你,你常常说这一句,你先生以后真的会变成这样子,有时候你就真的后悔来不及,对不对?

你常常说这个没有关系,这个没有关系,婚姻就破裂,婚姻就破裂。要是没关系,如果你要让你先生在外面……,很简单,我如果是女人,我学佛会先把钱抓紧再说,要不然被他跑了该怎么办,我如果吃穿靠他该怎么办,对不对?我如果至少有五千万、一亿,先把它抓紧,你在外面有女人没有关系,你没钱,没有关系,钱在我这里,对不对?

我也是很聪明,我如果是女人,也不会让我先生装傻,不可能的事情,我也是很聪明,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要圆融,世法、出世法你要兼顾,我们是在家人不是出家人,不是出家人,所以有的学佛学到家庭破裂,婚姻痛苦,佛哪有这样教你的,佛哪有这样教你修行法的,对不对?讲到最后说念观世音菩萨没有感应,观世音菩萨没有帮你看管先生,你不跟先生配合还说,观世音菩萨不帮你看管先生,对不对?你有照顾家庭吗?话不是这么讲的,老说念佛没感应,师父,我《大悲咒》一天念多少,愈念她先生愈不见人影,她就是整天念《大悲咒》,也没知道她先生在干什么,对不对?

我不能这样子我念珠拿着,我如果是女人,我在念《大悲咒》的时候,我注意看我先生跑到哪里去了,不在我视线里面他就该死,把他看好,家庭也要照顾好,念到他外面生了好几个,你也不知道,到最后带回来取名字,没有办法太多了。所以佛法,今天当然是对在家人讲的,佛法是圆满法,它不是二分法,世法、出世法本来无二法,你学佛怎么可以学到这么偏,偏得这么极端,不可以。底下:

○八净土愿

【经】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能够深入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这个就是化长时间为短时间,突破了时间跟空间的束缚,就没有所谓时间的长跟短,能够化一劫于一念刹那之间,为什么?这一念就是尽法界,但是你说尽法界,是因为对成点……,对点线面而讲的,说由点线面扩张到法界,因为我们人长时间生存在意识观念里面,讲到法界他就觉得很大,有这个观念就是没有觉悟到法界的东西,法界当下就是一切法,空性的东西,与一切法合,一切法当体即空,法界,你如果想像法界很大很大,那是凡夫的知见,法界不大就在你的心中,

所以我们人长时间生存在意识的推论的观念里面,因此讲到法界他就觉得很大,讲到针的话他就觉得很小,就是因为习惯于这种运用的思考方式,意识的强烈的一种错觉,所以讲法界就很大讲针就很小,其实都是心在作用而已,时间也是这样,尽一切劫当下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我皆入,“我于一念见三世”,见到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记】来,看小字的:【净土愿,即初地菩萨第七愿。言净土者,净其不净。】第一个当动词用,净其不净,除掉那一些不清净就是净土,【安住佛法及众生故。有宏法之所,即是化度众生之所也。偈中净土之意不显影在第二偈中。文中多分约时,时融通故。时不离处,即时以显净佛国土。一念能入三世一切劫者,念劫圆融也。】念就是短时间,劫就是长时间,在佛菩萨来讲,没有所谓的长短时间,【入即是摄。入一切劫,即是摄一切劫,摄归于一念。时圆融,即是清净时。土圆融,即是清净土。清净即空义,】我们如果要修清净,所以,我一直两三地劝告诸位菩萨,要修空观,空一切法才能立一切法,修行人对空性的道理不懂的话,看你多会修行,看你要搞多久才有办法成道,【妙有即真空故。因为大家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于净土义须明了。净土有三类,一常寂光净土。二实报净土。三方便净土。亦名变化净土。实报土开自受用他受用,】

自受用就是佛自受用,他受用就是利益众生的意思,实报庄严土是诸佛菩萨在利益那些初地菩萨以上到十地菩萨以前,【则有四土常者不生不灭,不受生灭,故寂而不动。光者能照为义。常寂光土,非土言土,就性义言也。】常寂光净土就是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土即是法性理体,为智身所依,故曰土。其实理智一如,身土不二,皆非对眼根之色相。念佛法门,三根普被。】三根就是上、中、下的根器,普被,【被等觉菩萨】加被等觉菩萨,

【上根之机,求生净土,即常寂光净土。等觉菩萨岂未证寂光土,以是分证未圆故。欲圆满证得,故须念佛求生净土,证究竟之常寂光土。参禅虽大彻大悟,与佛所证理同,而事相差悬远。故历代大彻大悟祖师,尚且念佛求生西方,】这一段你要注意看,历代大彻大悟的祖师尚且念佛求生净土,如果学净土法门的人中途又被禅宗转走,或是被密宗转走是悲哀的人,是很悲哀的人,【再证常寂光净土。

或曰:常寂光土,无处不遍。何妨就在娑婆世界证常寂光土,岂必定生西方耶?

此义,前已讲过,乃普贤菩萨方便引。引众生发愿,生西方,以便得证常寂光土。寂光固遍娑婆,】因为尽虚空遍法界,【解知也。目击秽恶以为净土,一时难转。况即相见性。】何况当这个相,就见到我们的本性,【解时即知,不解复迷,】了解的时候就知道,知道几天不也解又迷了,【不能于念念中解,】每一念当中悟到,【裟婆即寂光,故普贤菩萨方便,引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入常寂光净土。易启深信故。华藏世界即实报土。亦人人本具而在迷。八识未转成智故现有漏报土。八识田中有染污种子故受染污果报。苟能转八识成大圆镜智,而成无漏。(无漏即无惑业) 佛能彻底翻转有漏,而成无漏自受用报土。】

自受用就是他得到最大的利益,【地上菩萨,亦分得佛自受用报土。】亦分得佛自受用报土,【以佛对菩萨,名他受用报土。】佛对菩萨名他受用,他是利益众生叫做他受用,【即佛转七识为平等性智,】我们的第七识,叫做我法二执分别意识,我执和法执分别的意识,现在转第七识为平等没有分别,一个人要做到没有分别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分别不是不知不觉的不分别,是平等不高不下,【为彼所现,若权小及修道凡夫但得净变化土,即佛转五识为成所作智故。或对凡夫现染变化土亦然。吾人念佛,求生西方,即证寂光。或见报土。纵不得报土,亦可得净变化土。】清净所变化的,

【第二偈,“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二句。举正报以摄依报也。末二句佛境界即身土不二,】三身四土都圆融,【转识成智等境。令一切众生得生净土,皆佛如幻力解脱力及威力也。有净土愿者,常人佛力,为佛摄受。

○九承事愿

【经】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于一毛端极微中”,一根毛端,一根毛,“出现三世庄严刹”,三世一切庄严的清净,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都能够进去里面庄严、清净,“所有未来照世灯”,照世灯就是佛,所有未来照世间之灯就是佛,“成道转法悟群有”,群有就是众生,“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我都会不那个地方亲近他。

【记】承事愿,即十地品中初地菩萨第六愿。所言承事者。谓愿入佛刹,承事诸佛故。初一偈承事处,处即国土。初二句妙有摄入重重。毛端极微,三世刹土,皆妙有故,即事事无碍真实义相。真实即真空,妙有不碍真空也。刹土无大相,毛端无小相,故三世庄严刹,皆在毛端中现。二句谓刹体相异,差别之相也。“十方尘刹诸毛端”句。

言无量相。第一真实义相,及无量之相也。“我皆深入而严净”句。四祖云准梵本,谓菩萨入严净刹土故。策二偈云所承事之佛,举未来以该过现。以未来该者。普贤愿行,皆尽未来际故。末二句正承事时。谓于佛示现八相成道时,一一皆亲近承事。究竟佛事示涅槃者。谓作佛事已毕。而示现涅槃。非涅槃,故云示现。此二句有无尽义。佛于正报一一毛孔中,依报一一刹尘中,示现八相成佛,故曰无尽。

○十成正觉愿

【经】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循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速疾”就是很快,“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很快神通力就能周遍,简单讲就是自在的意思,那一句就是自在,普门遍入大乘力,大乘的力量很大,简单讲就是正等正觉的力量,正等正觉的力量,具足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这个就是修空观,智行普修功德力,修十地,简单讲就是修空观得到很大的力量,“威神普覆大慈力”,这是救度众生,慈悲才有办法救度众生,“循净庄严胜福力”,当然你去掉不净庄严清净的地方,以福德力就能庄严一切,

所以叫做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这句话是指般若,你要教化众生,你要有无所著的智慧,无依就是无住的意思,没有依靠,刚才我们不是讲过了,你如果依靠金钱,有一天你会对金钱痛苦,你如果依靠先生,有一天你会对先生失望,你一天都追求名才能过日子,有一天你会因为名而痛苦,你如果无著无依,智慧的力量就会跑出来,“定慧方便威神力”,修定跟修慧,“普能积集菩提力”集合一切觉悟的力量,“清净一切善业力”,行十善一切善业,“摧灭一切烦恼力”,这个就是破魔、破烦恼,“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记】成正觉愿亦初地菩萨第十愿。谓愿与众生同成佛道,同作佛事也。十二句有十二力。前九,明业用力。后三,结因成果。业用即成佛业用,业即用。九力中有七种业。文字应多回互。如初一句,“速疾周遍神通力”,宜云神通力速疾遍周,即自在业也。“普门遍入大乘力”,宜云大乘力遍入普门,即示正觉业也。普门即法界门。此指成佛门言。一相具足八相,谓依解大乘之力,能普门示成正觉故。“智行普修功德力”,下三句即说实谛业,此句内德充满,显具说法功德。

“威神普覆大慈力”句,亦显具足说法功德,以有慈悲威神力故,令物悟实谛也。“遍净庄严胜福力”,净其不净,严其不严。以胜福力,遍净庄严依正二报,即说法所得之效果。“无著无依智慧力”。即证教化业。以己所证,教化众生。能证之智无著,所证之理无依。法性理体为一切法所依,而不依一切法故。“定慧方便威神力”,

即种种说法业也。如来一音说法,令众生随类各解。即定即慧之方便也。“普能积集菩提力”,即令佛种不断业。谓愿众生皆能积集菩提,则佛种不断。“清净一切善业力”,即*轮复住业,谓已证到究竟。复隐实施权,以三乘法,住世利生。末后三句,结因成果。由摧灭烦恼,降伏诸魔,圆满普贤行愿,故得成佛之果。若三句各作一业,连上即成十业。即摧灭烦恼业,降伏魔冤业,普贤胜因业。上来广颂前回向二科文,子初别发大愿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子二总结大愿二,先总结十愿

【经】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普能严净诸刹海”,能够圆满,来圆满的严净诸刹海,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以海表示无量无边的意思,“善能分别”就是有智慧,“诸法海”,善能分别,你有分别的力量,了解什么是第一义谛、中道、空假中的思想,“能甚深入智慧海”,能入真正的智慧,有智慧就能够深入智慧的大海,“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这些文字都简单,“亲近供养诸佛海”,这个海表示很大的意思,这个海不是那个大海的海,这个海表示以海的面积是来说明很大、很广的意思,“修行无倦经劫海”,无倦就是不疲倦、很精进的意思,“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以普贤行悟到菩提,所以要悟到菩提要修十大愿。

【记】总结十愿,然不次第。初句结第八净土愿。二句结第三成熟众生愿。三句结第七转*轮愿。四句结第一受持愿。五句结第二修行二利愿。六句结第六利益愿。七句结第五供养,第九承事二愿。八句结第四不离善友愿。末后一偈结第十成正觉愿。圆满因成圆满果故。】【

○后结归二圣二,一偏同普贤

【经】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一切如来都有长者,他最了不起的弟子叫做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希望他的智慧跟愿行都跟他一样,“愿身口意恒清净”,都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记】结归二圣者,结归文殊普贤也。】文殊跟普贤,【今先偏同普贤,回向愿与普贤菩萨同也。普贤发愿,愿同普贤者,普贤名通故。愿同诸佛之普贤者,普贤为诸佛成佛本因故。】

底下这一段是【《法华》重智,以文殊为长子,普贤为少男。】少男就是第二个,比较次等的重要叫做少男,【《华严》重行,】《华严经》是注重修行,注重修行,【以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少男。】比较次重要的,【如来子多,必有一长子。以长子为主故。法界有一真法界,有缘起法界。】一真法界叫做绝对真空法界,缘起就是藉着一些缘不坏事相,就是相用法界,就是在这个相跟用讨论,叫做缘起法界,所以一真法界是就本体来论,缘起法界就相用来论,【普贤表缘起法界,然亦不离一真法界。】

为什么?体相用一如,【依一真法界而缘起故。约法界义,则长表无始义,】长表示无始,【先万物而生故。子表无终义,成佛不舍因行故。又者即人即法,故曰表缘起法界,发愿回向善根。偈中三愿,字有区别。一现说法之普贤,愿智行同诸佛之普贤。二诸佛之长子普贤,愿身口意三业刹土常恒清净。故赞彼曰:“如是智慧号普贤”。末句,现说法普贤又愿与彼皆同等。】希望跟普贤菩萨统统一样,统统一样。再五分钟,把这一段讲完。

○二双同二圣

【经】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满这个事业就是愿和智,“未来际劫恒无倦”,就是不疲倦,“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文殊跟普贤,“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记】理性就是文殊师利和普贤菩萨,】二圣表法,别说文殊,表由解发愿。普贤表依解起行。合说则文殊表智,普贤表理,理智一如。未有理外之智,】道理之外没有什么另外有智慧,【亦无智外之理。】简单讲有智慧的人就懂道理,既然懂道理就一定有智慧,【皆一体故。又双表理智一相,行愿相扶。故云,具足文殊智者,必有普贤行。

具普贤行者,必有文殊智。谓我普贤为遍净普贤大行文殊大愿故。为圆满文殊普贤事业故,尽未来劫修行,而不厌倦。】就是不疲倦,【修行行门无量,故获得功德无量。安住普贤行中,又安住文殊智中,故能了达一切智慧。文殊智勇猛,普贤行亦勇猛。故我回向诸善根,回向到文殊普贤分上。随顺文殊普贤,而修学也。】而修学也。

《普贤行愿品》今天是最后一天一定会讲完,明天我们要研究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

○壬三结归回向

【经】

三世诸佛所称赞,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三世诸佛所称赞,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记】合颂三门回向,分三科。前二科已竟。今当第三结归回向。显十大愿之后。三门同是一回向。谓上来三回向愿,为三世诸佛之所称叹,弥显愿之殊胜。故我普贤以所有善根回向,为得诸佛圆满果之普贤圆满殊胜行也。

○辛二颂愿生净土

【经】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坐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彼佛众曾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这个很重要,我们临命终如果有障碍,就不能顺利地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临命终有种种障碍,就我所知道的,譬如杀生的障碍,杀生的障碍,临命终病苦的折磨,毁谤三宝的障碍,还有平常不做善事的障碍。譬如上次有一位法师住在狮头山,人家请他助念他都不肯,他都不肯。有一次他往生,身边也没有半个人跟他助念。今天我们付出多少因,将来就会有多少的果报,我们在念说:希望我们临命终没有障碍,这在一般的共修,差不多都是如此念,一般的共修差不多都是如此念,欲很少人知道他的障碍从何而来,最大的障碍就是内心这个执,念大家都很会念:“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但是我们那种习惯性的执著非常地可怕,可怕到什么程度呢?

可怕到他认为他对,这已经是一种很执著、错误的事情,他也是一直解释说,他是立场是正确的,我们无知并不可怕,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无知,他会改过自新,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肯定自己的看法,就完蛋了,这种就是学佛愈久的人愈有这个毛病,那个叫做半吊子,半吊子。出家人也有这样,出家人学佛不是很久,三年、五年,他认为他有办法当法师了,叫他来亲近善知识,不要。叫他读佛学院也不要。他懂的懂到一个水准,到一个水准,然后他讲经就讲故事弘法,习惯性了,然后他有名了,然后叫他低声下气来跟别的法师学习,他低不下这个头,你叫他讲深一点的道理,他没有办法,这个就是很糟糕的,出家如此就是很糟糕,

上,上不上去,下,下不来,在家也是如此,在家人来亲近三宝懂了一些,他很喜欢开示给别人听,但是开示给人听,他不知道我们讲话,最重要的力量是德行,不是只是靠这张嘴巴,或是你研究几部经典,这样跟别人讲,人家就会心服口服,不是这样子,因此我们人临命终的障碍,最大的就是内心的执,内心的执最大的可怕就是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落入到那种错误跟执著,他一直很肯定自己的看法,所以他就死在自己的见地里面,见地里面。在《大智度论》里面谈到,就是执著戒律,也变成落入外道的见取见,见取见。戒律在《大智度论》里面谈:戒律如果不配合实相法,就是无相无不相法,空、无相、无愿法的,实相的道理变成人天的善事,变成人天善。你说你持比丘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好,在家人也是五戒,也是一样,所以这个戒律跟在家人的五大根本戒律,比丘戒、比丘尼戒差不多都包括在内了,当然它含有一百个威仪,种种衣钵的问题,最大的根本精神都是一样,在家人你持五戒好好地持,就等于比丘、比丘尼,持那两百五十条戒或者三百四十八条戒一样的,只是它微细开展出来的,还有包括毁谤、威仪种种,因为出家人要度众生,根本大戒的精神都一样,五戒说人天因,为什么说比丘戒是出世因呢?为什么比丘戒?因为全断淫欲,接着比丘还有一个持戒的无相,无相戒,就是持戒持到最后破相,所以还是要会合实相法,也是要会合实相的东西,所以只有实相法才是真正脱离三界的根本精神,因此实相就是无我、就是无所执著,虽然空一切法,空一切法,但是当下就是立一切法,因此我们看很多人在念佛,尽除一切诸障碍。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念佛,到临命终没有几个自在的?他们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我们现在的人念佛有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碰到事情就什么都念阿弥陀佛,他认为这个就对,这个就对,这个功夫只做对一半而已,人家说平常听经闻法就是功夫,平常听经闻法、行住坐卧就是功夫,这个功夫在哪里下,你知不知道?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就是最大、最大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而成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念佛的人却是很少在放下的功夫,很少人在放下的功夫,放下就是宽恕、容忍、慈悲、爱心、宽恕,很少人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他只知道要念佛、打佛七、精进、参道场、亲近善知识,但是善知识所说的,他不能会归到真正的功夫,因此他到临命终的时候要死,死不了,要活,活不起来。为什么?

他平常就一直很执著这种东西,很执著这种东西。底下,“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将来我们才会在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即得往生安乐刹”,安乐刹就是极乐世界,“我既往坐彼国已”,我既然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现前成就此大愿”,能够成就十大愿,十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所以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去享受的,就是要成就一切愿,也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我们明天要讲的《劝发菩提心文》,

省庵大师所作的这本就非常重要了,发菩提心一发,等同尽虚空遍法界的功德,十方三世一切佛,皆因为发菩提心而成佛,学佛的人包括持五戒持菩萨戒,或是持比丘、比丘戒,沙弥戒:一切必须以发菩提心为主,发菩提心如同国王,国王,五戒如同重城,微细戒如同护城河,从前就有这样的比喻,菩提心如同国王,一国之主,重戒如同四周的大城、城墙,微细的戒,微细的戒律如同外面的护城河,所以我们一般只谈到重戒,重戒。比丘尼有八重戒,比丘有四重戒,一般只谈到重戒,但是在菩萨道里面来讲,是以菩提心为最重要,菩提心为最重要,我们如果发菩提心,我们忍受一切的委屈,我们就想:我已经发菩提心要自利利他了,要自觉觉他了,这种小事我怎么跟你计较,如果发起菩提心就永远不退转。底下,“彼佛众曾咸清净”,来到极乐世界大家都很清净,

“我时于胜莲花生”,于殊胜的莲花花苞中化生,“亲睹如来无量光”,亲自见到阿弥陀佛,“现前授我菩提记”授记成佛,菩提记就是将来成佛,授我菩提记,菩提就是成佛,“蒙彼如来授记已”,接受阿弥陀佛的授记后,“化身无数百俱胝”,俱胝就是亿,千亿、百千亿的意思,意思就是化身无数百千亿,俱胝翻译成中文叫做千亿,“智力广大遍十方”,智慧的力量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也是要普遍利益一切众生。简单讲一句,学佛的人就不能有自私,自私就不能往生。

【记】合颂后三门有二科文,初合颂三门一科已竟。】已竟就是说完了,【今当第二科颂愿生净土。愿生净土有四义,已于长行中讲之。】现在是说偈颂。

【一者,此土众生与阿弥陀佛有缘故。】所以大家见面都是念阿弥陀佛,所以一辆车子的后面,我们如果骑摩托车的前后,譬如我们上班或开车,开计程车或是我们家里有车子,赶快拿“南无阿弥陀佛”的贴纸去贴,车子开在后面的人如果看到前面那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念一句这样你也有功德,算你这辆车子开出去都在做功德,都在做功德,所以现在很多人的车子都有贴“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摩托车也有很多人贴,很多人贴,不过最近……,今天电视报导的,仅仅一个礼拜抓到学生没有执照的已经六千五百多人,学生没有执照的都是读高中,高一、高二的,仅仅上个月学生撞死的,撞死的就有好几百人,

上个月学生骑摩托车撞死的,查起来都没有驾照,都没有驾照。我们这里上班的小姐不知道有没有驾照,问问看,没有执照要赶快去考,现在抓得很紧,抓得很紧。我们这里的法师不知道不没有驾照,如果没有驾照就不要骑,不要骑。我觉得怪怪的,怪怪的。我也想买辆摩托车来骑,不过戴个安全帽骑出去,这个是不是我的师父,这样很不好意思,摩托车是不好意思,我本来想买自行车,我读大学的时候,骑了四年的自行车,我骑自行车的技术很好,可以载一百八十五公分的陈中兴,都是我骑他坐,我一百五十八公分都骑,他一百八十五公分都坐后面,好像小猴子载高个子似的,就像你看的那种表演。这些都是题外话。

【二者,令众生心有决定,俾致心一处故。】令我们的心安住于一处,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那么多,怎么单念阿弥陀佛?他就是要令我们集中,阿弥陀佛的愿力大,有很多人有很奇怪的观念,他说念地藏王菩萨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我说:对。师父,念药师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对,对。念观世音菩萨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对。

他就问:师父,为什么一定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人很奇怪,经典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了,阿弥陀佛已经发四十八大愿了,愿力已经很清楚了,这个已经讲得这么清楚,譬如说我这里开个游泳池,你如果游泳要来我这里才有,他那里开个golf高尔夫球场,要打golf的人你要去那个地方,才能打高尔夫球,阿弥陀佛,他已经发愿发得很清楚了,说临命终要来接引我们,我们人很奇怪,很奇怪,一定要念其他的诸佛菩萨,才来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要间接呢?你为什么不直接?我们念哪一尊佛念什么菩萨都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是没有错,但是问题要念到一心不乱,因为其他的诸佛菩萨没有这个愿,没有这个愿,临命终阿弥陀佛十念往生接引,你看,有吗?你看哪一部经典,有哪一尊佛十念要来接引你,没有。

我们人很奇怪,单刀直入的净土法门,他就是念其他的诸佛菩萨,这样来凑,真是奇怪,为什么要这样子乱凑呢?很奇怪,为什么你不直接念极乐世界的佛,我就觉得很奇怪,所以很多人都来请教师父,我说:你们……我如果是佛,教到你们这些也是很累,这是直截了当的净土法门的阿弥陀佛念到底,为什么要牵扯一大堆,奇怪,弄不清楚众生相是什么?所以我们令众生的时候,决定一处这样子不要散乱。

【三者,西方不离华藏故。】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简单讲就是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构成,我上次跟你们讲过,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种、世界海,华藏世界,所以这个华藏世界是无量无边的世界,世界种构成的叫做华藏世界。

【四者,阿弥陀佛即毗卢遮那故。】八十华严翻译的,叫做毗卢遮那佛,六十华严翻译的叫做卢舍那佛,所以自古以来毗卢遮那佛跟卢舍那佛其实是讲同一佛,就是法身佛,但是后来的人因为没有什么根据,也没有办法要形容法身、报身跟应身,因此就把八十华严的毗卢遮那佛当做法身,六十华严的卢舍那佛当做是圆满报身,其实卢舍那跟毗卢遮那其实是同一佛,因为翻译的《华严经》的,八十华严跟六十华严不同,其实是同一个。因此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

【又者因为众生于娑婆秽恶已见惯,于娑婆净土已迷失故。执著难转,】这一句的确如此,你如果把眼睛放大出去看看,真的很奇怪,到处都是强烈的执著,他家里有上亿的财产,来结个缘吧,不行,钱拿不出来,他宁愿省下来给子孙,宁愿省下来给子孙,对他自己有好处的,施舍有功德的,他今天所做有无量的功德,他不要,他一定要省下来,所以有一种人懂得运用金钱,有一种人是金钱在运用他,所以金钱是好的仆人,但是却是坏的主人,这一句话听得懂吗?金钱是好的仆人,但是却是坏的主人,好的仆人就是说金钱,我们如果在运用很好运用,但是金钱如果主宰着你,你就被它所驱使,坏的主人,好的仆人,【是以普贤菩萨为引导众生转著,】转执著,【而发求生净土之愿。】这一生如果没有往生净土,每一个都执著没有办法,

【现值弥陀圣诞佛七之中,今讲此科文,大家要注意。“愿我临欲命终时”,普贤菩萨已无我见。无我之我,即是大公无私之我,乃表大众之意。张某认得此大我,即张某之公我。李某认得此大我,即是李某之公我。识、】我们所说的神识,【息、】就是呼吸,【暖,】就是我们的热气,【三法和合成命,缺一即云死。世间人皆讲求卫生,】卫生就是如何保持这个生命,叫做卫生,【学佛法则是卫死。】保护怎么样不死,我们如果成佛就不死,所以儒家是说:未知生,焉知死,讲求这个不讨论生死的东西,只有佛教彻彻底底来了解生死的问题,所以说生死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

我们明天这个《劝发菩提心文》,头一篇是致功能性静远的书信,省庵大师就劝告他,这个在家居士很喜欢做善事,明天讲了你就知道,很喜欢做善事造桥、铺路,省庵大师却劝告他,说:你只知道行善却不知道生死的大问题在哪里。整天只知道行善、布施,这是其次,最急的,燃眉之急就是生死的问题,就是我们生死的问题,所以说我们不生就不死,如果不死当然就没有生,当然就没有生。所以电视上常说:你要做好你个人的卫生。其实他们哪懂得卫生,如何保持不死,所以佛法做好你个人的卫死,这个如果广告出去人家会吓到,佛教怎么这么讲,对不对?要怎么不死?要怎么不死?对不对?

【死得好即生得好,】我们死到极乐世界去,那不得了了,如果到极乐世界就解脱了,【乃成真卫生。】你到极乐世界出生,生死就解决了,【念佛求生净土,有障碍则不得生。如惑障业障报障,】业障、报障都现前,【皆障碍也。】业障、报障、惑障,我解释一下:惑障是指内心里面的一种宿世的执著加上后天的培养,一种错误的思想,这个叫做惑障,譬如说我们这一生,照理我们要淡泊名、利、色,这三关,但是名利色三关赚得凡夫团团转,我们生活在错误的知见,以为误导、误导,容易受到诱惑,所以我们克制不了内心里面的愤怒、这个贪嗔痴,所以一直到死亡,这执著仍放不下,所以我们人死,这时候眼睛会睁开闭不起来。业障,业障的意思就是现前、现前,现世报,业障现前,业障现前,业障跟报障,报障就是苦的意思,报障大部分都是指什么?

指病苦、残障、车祸、横死。业障大部分是指现世报,譬如说她要来学佛听经,但是家里一些事情还没处理,或是老公不造赞成,所以业障表示现世,报障表示不幸的打击,譬如说出车祸断了一只腿,或是死亡,报障,果报现前,报障就是定业不可转的意思,简单讲就是定业不可转,这个都会障碍,【凡死于非命,】死于非命就是不该死而死的,【或八苦交煎,】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皆恐怖万状,即是报障。】果报现前,【纵无报障,而有业障,亦不能生净土。业即恶业,或未完事业。致命终时心有挂碍,故曰业障。或有惑障,】惑障简单讲就是无明,因为无明不了解事理,

【不明事理,正念不现前,故皆不生净土。】因此我们的八正道里面要正知见,要正思惟,正思惟,就是我们平常所安排的思想,一定要正确而且一定要善良,依照佛所说的思惟。你如果看过《阿含经》,《阿含经》:释迦牟尼佛教小乘的阿罗汉或是示成阿罗汉的,他一定告诉你观照无常,透彻地观照无常,然后会归无常进入空性,两大观照,修小乘一定是修这个法,无常,你透视的观照无常,今天你如果透视地观照无常,你绝对不敢去造业,无常一到业报就现前了,道业未成,业造了一大堆,你那嘴巴绝对清清净净,不敢乱讲话,别人的是是非非,你也绝对不敢去插手,为什么?你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你就没有迷惑,他整天所安排在他内心里面的,只有佛陀的正思惟、正知见,好话、正法他要听,其他的他绝对不听。为什么?

会让他失去正念的,他为什么要听这个?他为什么要听这个?众生的习惯没有办法,三三两两围在一直就讲人家的是非,这个没有办法,无量亿劫以来就是这种很不好、很不好的习惯性,很不好的习惯性,所以我们一般的正念提不起来,都是被错误是非卷走了,卷走了。大修行人什么事到他面前,什么事都没事,你要叫他起心动念难如登天,所以,师父以前就有跟徒弟讲过了,我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就像摆脱大气层的太空舱一样,一动就不能停止,明心见性的人从本性起妙有就不能停止,你要叫他产生凡夫的贪嗔痴,他绝对不可能。凡夫如果叫他寂静,静静地不要有妄想也很困难;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人,你要叫他有妄想也很困难,简单讲圣人要变成凡夫是不可能的,凡夫一下子要变圣人也很难,简单讲都是念头的问题,

所以正念不现前这很糟糕,很糟糕,就所谓没有正思惟。今天我们如果是聪明人,一天同样二十四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我们是围在一直聊蠕,我们又没看到别人对不对?与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是在那里讲是是非非比较重要,或是,今天我来听经闻法比较重要,或是我坐着好好地来思惟极乐世界的庄严,善知识、佛怎样开示比较重要,我们提这个正思惟,这个讲归讲,师父在这里劝告归劝告,围一大堆还是围一大堆,那个没有办法,那个没有办法的,尤其是我们男众,我们男众,我们男众比较会说人家是非,我们男众要改,我们男众,你知道我的意思就好了,我们男众要改,我如果讲这个,女众就想笑,

所以说我们正念不现前,大部分都是被外境不必要,可以说不必要。我看到佛法里面讲一句话很了不起,他说:其实我们的烦恼根本是我们制造出来的,哪有什么人给你烦恼不烦恼。事实上就是如此,你会去杀人放火,也都是你内心里面的烦恼,对不对?你去伤害别人,也是你内心的烦恼,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处理我们内在里面的世界,哪里有办法处理外在的世界,释迦牟尼佛说:摆平你内在的世界,一切万物就与之合,天地万物就与你相合,摆平你内在的世界,但是我们没有处理内在的世界,我们哪里有办法去处理外在纷纭的世界,根本就没有办法,所以这个世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个斗争没有办法停止。底下,

【如五阴身亦报障所摄。贪生怕死,不求生西方,即色阴障。领纳苦乐受,】因为过这种日子已经过惯了,好像厕所的虫,它整天吃大便,你把它捞起来,你把它捞起来,捞起来,说:我把你捞起来放到清净的水,帮你换个环境给你。厕所的虫,它会跟你说:不要这样做,我会饿死。它会饿死。为什么?没有大便可吃,众生就是这个样子,在娑婆世界已经污染惯了,一下子你请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认为这样离开娑婆世界,这样他要依靠什么?他不知道那个地方更清净,比这个娑婆世界千百万倍清净,不知道,所以他领纳苦受和乐受已经习惯了,【即受阴障。】受阴,【颠倒思维,即想阴障。】整天都用妄想心,

【如是迁流不停,即行阴障。了别妄境,即识阴障,皆障往生。或有软冤家号泣呼叫,】那个念号háo,号泣,软冤家就是我们的太太,她用软的来,你就没有办法,她又不是拿刀子杀你,【令心放不下。】软冤家还有一种是男女的感情,男女的感情,这种感情的执著确实很困难,很难、很难放得下,这个软冤家,对你很好的人,很好的人,【或强冤家,令心嗔恨。或有命债债主,】要来索命,【或索命之无常。如是一切障碍,皆由我见执著生起,亦即惑障。故欲除障碍,先除我见执著。无我见则一切障碍皆空矣。】无我见,但是要谈无我见谈何容易,所以第一个师父只要求众生伏惑,伏惑令烦恼不起来,如此临命终往生就有希望,你不能伏惑你就没有办法,最基本上就是伏惑,伏惑就是与天地万物不计较,吃亏就是占便宜,

【此障当在平日除,】平日就是平常,平常密密地观照。师父早就跟你们教过了,密密观照得到安详,外面多少纷纷扰扰的暴风雨,对我们内心安详的世界都毫无障碍,【勿待命终之时。】不要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要来处理我们内心的执著,【不过临命终时,是生死关头,更要加功进步。此约凡夫说,平时渐渐除,命终时而顿除也。至若声闻,虽除烦恼障,尚有所知障。】

所知障就是法执,【菩萨虽除所知无明,还有习气者有之。凡夫有障,即碍见阿弥陀佛。不得见佛接引。除障即得见佛,】去除障碍即得见佛,【往生安乐刹土。“现前成就此大愿”者,当下成就愿生净土之愿也。】我如果到阿弥陀佛净土的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尽虚空遍法界,你就可以去进行,【“一切圆满尽无余”者,成就大愿故。未断之惑已断,未证之真已证,未得之神通已得,圆满无余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前有一比丘尼,临命终时,我问他有何愿?】我问她有何愿?这是慈舟大师做的。

【彼云:愿转男身,愿得智慧。

我说:你何不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不求男身,自然转成男身。以极乐无女人故。不求智慧,自然有智慧,常见佛闻法故。

彼首肯而终。】点头,就往生了。

有一位菩萨差不多四十多岁,四十多岁,我说:菩萨,你念佛做什么?

她说:我来世要像慧律法师这样。

我说:像我这样腹泻、头痛?我说:你怎么发这种愿?

她说:我也要像这样度众生。

我说:你错了,这条路你走错了、发的愿也错了,像我,有什么好处,你看,我有什么好处,你说说看我有什么优点?

她说:你口才好,书读得高,智慧高。

我说:接下来呢?你知不知道,我的螺丝钉没有一根锁得紧的。

我说:要像我,是不知道的人才说要像我,如果是我,打死我来生不敢再来了,你发愿发错了,你应该说我来世要像佛,像阿弥陀佛那样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才对,怎么要像我这样,像我是很不得已,我前生业障不知道怎样,牵到这里来的也不知道,业障也是很重,对不对?前世没舍掉,今生才在这里六道轮回。

那个都是没有了解净土法门,所以她不了解事理,她认为法师就是很伟大,那是错误的,大大的错误,不要说来世要来出家,要修行要像师父这样,这样完全错误,完全错误,今生就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了,不要再等来世。

【“利乐一切众生界”,见佛悟无生法忍,还入娑婆,而能利乐众生故。“彼佛众会咸清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会下诸菩萨,皆是清净海众,谓与清净菩萨为伴侣也。“我时于胜莲华生”,时者命终时,即往生时也。屈伸臂顷】屈伸臂顷就是手这样伸出去【即到莲池,】屈伸臂顷表示极短的时间的意思,屈伸臂顷:手伸出去就到极乐世界的莲花池里,【化生胜莲华中。“亲睹如来无量光”, 】亲自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上云面见弥陀,此云亲睹如来。重言之者,前乃见佛接引,此是已生西方,亲觐弥陀也。】见到阿弥陀佛,【见佛即蒙佛授记,当来于某劫中某世界成佛。正法乃至像末,各若干年,此是别记。】

此是莂(造字:艹+别)记,就是授记的意思,【如《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我们如果散乱心,【入于塔庙中,】塔庙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地方,【一称南无佛,】只要他称念一句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一定会成佛的,一定会成佛的,所以我们如果暑假、寒假带孩子都尽量带去什么地方,带去有佛的地方,但是重要的是不要吵到别人,不要吵到别人,【是为普通授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蒙佛授记,即增威力,化无数身。俱胝即亿也。“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行遍法界方得成佛故。此约生报化土解释。】往生极乐世界,那么报化土来解释。往生实报庄严土,或是凡圣同居土的解释,

【若约生常寂光净土者,当另有解释。】就是法身,法身佛住的地方,常寂光净土,其实法身佛根本无所住,常寂光净土简单讲就是没有这个净土,一片光明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叫做常寂光净土,但是不得不用一个常寂光净土来假设,这个常寂光净土,它是绝对的东西,它是绝对的东西,简单讲所有的包括娑婆世界、极乐世界都是常寂光净土,包括一切净土,所以这个常寂光净土不是有一个土叫做常寂光净土,意思是说包容尽虚空遍法界无相证得本来的面目这样子,把这个我扩大到跟虚空一样大,叫做常寂光净土,充满着什么?充满着智慧跟光明,【“我时于胜莲华生”者,我即真我,即是理智一如之涅槃真我。此我自无始劫来,在六道轮回不减,在四圣不增,即妙不可思议之心。】不增不减就是八不中道的思想,

【我时者,谓我转识成智时,】转识成智,识就是分别,识是执著,识是污染,智是清净,智是放下,智是理性,【或云打破八识时。八识去后来先作主翁。】去后就是最慢去,我们人要死的时候,第八意识最慢去,来先就是来投胎,第八意识先来,叫做去后来先作主翁,这个是唯识学里面讲的,去是最慢,来是最快作主翁,【破八识时,即转成大圆镜时。】大圆镜智,【“面见彼佛”,即见自性佛也。彼者彼岸,明自心即登彼岸见自性佛。】我们自己的本性就是佛,

【住常寂光土,】刚才就跟你们讲过了,常寂光净土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自己清净的法身,【法性身住法性土,何以云往?】为什么说往呢?【背觉合尘是往外故。】背觉,违背了觉性,合污染的外在这个,就是往外。如果【背尘合觉即往内故。】就是往内回光返照,背尘就是远离污染的五欲六尘,合就是合觉性,就是往内回光返照,【生即显也。显即生也。愿生极乐世界,即愿见自】己本【性。愿见佛,即愿见自】性清净【心。自性恒沙净德圆满,即能利乐众生。“彼佛”即心王。心王清净,心所亦清净。心所即心中所起之念。心所有善有恶,今以善心所合清净心王。】所以我们在百法就讲过了,有“心王”、有“心所”,所以“心所”有善有恶。善,譬如说惭、愧,惭愧、精进、不放逸等等这个善心所,不贪、不嗔、不痴,三善根善,恶就是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

【“亲睹如来”者,转识成智,即见自心故。】清净心,【而无能睹所睹,】因为法性是绝待,我们的本性是绝对的东西,【以能睹是即识之智,】我们的意识已经转变成智慧,【所睹乃即智之理也。】如如智照如如理的意思,通达有智慧的人,他就是明理的人,明理的人,简单讲就是他是有智慧的人,明理的人,所以明理的人,他的面貌愈修会愈广,愈修面貌会愈好看,眉毛会愈修愈好看,愈修愈明亮,如果修法修错了会皱在一起,五官分不清楚,修行修到最后像著魔似的,讲起话来就愤怒,修到整个脸变黑,变黑有两种,一种是生病那个没话讲,有的人没生病修到脸变黑,眉头深锁、烦恼,烦恼,有的众生从很远来,来要做什么?

来只是要看慧律法师长像如何,如此而已,我说:你怎么了?他说他是听录音带而来的:我看到师父我就很爽快,很爽快。我说:如果没有看到的时候要怎么办?说:对啊,我就是要来看看,这是我毕生的愿望。意思是说看到很高兴,意思是说看到师父……其实我们内心就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了,你何须大老远跑来看我,你如果依法修行,当下你就有无量无边的智慧了,你不必来,你如果了解你本来的面目,你何须走这么远来,对不对?当然他是要来参,听师父开示。我跟他说要来参要听开示,要会归本性,这个才是真正在参,真正在听开示,如果不能会归我们的本性,这个不是在参,开示也没有用,

【“现前授我菩提记”者,自己承当,必定作佛,】直下承担,【授自心记也。】直下承担,直下承担,这个是《六祖坛经》里面,菩提自性,本自具足,菩提自性,本不缺少,所以我们继《劝发菩提心文》后,要讲一年的禅宗的思想,本性的东西,要用一年的时间,《劝发菩提心文》讲完,《金刚经》、《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六祖坛经》,最后讲《永嘉禅宗证道歌》,一年的时间全部讲禅,为什么?因为禅是叫你放下,师父不是跟你们讲过念佛不是每天都念佛就可以,一定要先懂得放下,这个禅就是最厉害的,一下子就断掉这个烦恼了,一年里面禅的思想听了以后,你如果还会跟别人计较,那就不是修行人,不是修行人,

你师父以前的个性就是很凶很执著,学禅以后发现这个是错误、错误,你看我现在会跟谁计较,现在里里外外每一个都说师父很好,大慈大悲,为什么?我也不管他们,他们不管我算很好了,我也不管他们,我常跟徒弟说:你跟我住在一起,随我出家算你倒霉,算你倒霉,我又不是什么高僧大德,不过我这个环境能够让你学佛,听经闻法,五年后就各走各的,你走你的,我走我的,五年,如果还要住这个讲堂,算是我的福气,我的福气,我常常自己这样想:我何德何能收到四十个男众徒弟,没有办法,对不对?你们算很委屈,跟我住在一起算委屈了,算委屈了,因此我都不敢奢望,这些徒弟能跟我住多久,

所以说我们人最大的快乐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要求得很少,要求得很少,要求得很少。为什么?如此我们才会快乐,所以我现在觉得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我们对禅的思想了解,对净土的思想了解,不论《法华》、《涅槃》、《楞严》、《华严》,师父都看过,《中观》、《唯识》,我这个人很奇怪,八宗统统都修,统统都修,不敢讲都通,统统修,所以说第一个学习放得下,所以我百分之百临命终绝对往生极乐世界,绝对没有疑问,为什么?你要我哪一样放不下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你什么放不下,你说,你说给我听听看,什么叫放不下?对不对?什么叫放不下?有时候没吃我也是这样过日子,像我在雷音寺的时候,如果有人煮就吃,没人煮,吃泡面我也是这样过,这个没有什么,也没有什么欲望,到今天何况已经经过七、八年佛法的薰习,

我今天不是一直赞叹师父自己,不是这样子,我的意思是跟诸位讲,今天你生死一定要了,你要什么都放得下,这个是最大的,今天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问题,接着出家人第一个要学的就是不能斗争,不管别的法师怎么样,至于我今天的立场:全国的高僧大德我都赞叹你,我不毁谤人家的,每一个我都赞叹你,弘法利生也好,修行也好,每一个我都赞叹你,只要你不要邪知邪见就好,把佛法说正确,每一个出家人我都赞叹你,我的胸量绝对不曾嫉妒,哪一个法师比我们行,或是他的事业做比我们大,这个法师愈行我愈高兴,愈高兴,真的,如果说谁伤害到我们佛教,我们就感慨,很感慨这个人很愚痴,因此我们如果有内在的功夫,我们如果直下承担,明心见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学佛,你如果没有在这个地方,生死的关卡就是执,破除这个执,你很难,非常地难,在家人要注意什么?在家人要怎么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除了精进以外最大的,耳朵要使它无所著,无所著,

我们在家是非非常的多,听了会难过,我们现在要学什么?学铜墙铁壁,你说什么都没有差别这样子,在家人要先学这种功夫,至于出家人要先学无诤,不能斗乱僧团,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就是不可以斗乱僧团,这样你要往生才有机会,斗乱僧团,免谈,免谈。底下,【“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者,自承当授记,即是得体。理虽顿悟事须渐除故。】慢慢、慢慢除掉习气,【“化身无数”利乐众生者,法身无相,无所不相故,】法身无相就是坏一切法,无所不相就是立一切法,不坏一切相叫做无所不相,【随类化身,人非人身,无身不化,此约生常寂光土言也。此土不离报化。】报身跟化身,

【寂光理也,】常寂光净土是理性土,根本没有,理也就是没有。我们一般人都把常寂光净土当成一个土,那是不对的,常寂光净土就是一片光明充满智慧什么都没有,它的范围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意思,报身佛就是修无量的福报,跟智慧所结合而成的一个清净的身,他的色身比我们地球大,无量百千万亿俱胝由旬,在《十六观经》已经讲得很清楚,报身、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方便,【报化事也,理不碍事故。

○己二颂总结十门无尽

【经】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要怎么样虚空才会尽,哪有可能众生尽,业的烦恼尽,要如何一切无尽,“我愿究竟恒无尽”,我愿究竟恒无尽,我们这种愿恒无尽。

【记】“乃至”超略之词。前无文而超略者,因无尽义多故。如华严三十四,法界涅槃界等十无尽,略说此五。故曰“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皆反显无尽义。以皆无尽故,我之大愿亦无有尽。】【

○戊二颂显经胜德二,己一颂校量闻经益二,一能校

【经】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记】此显普贤十大行愿品功德殊胜。校量闻经益,有二科。】这是在比较,【今当能校一科十方世界有无边刹土,以若是众宝庄严供佛,又以最胜安乐施诸天人,即上供下施也。】上供是对佛,下施是对人天,经过多久呢?【“经一切刹尘劫”者,不惟供具多无尽,供时亦无尽也。】这样的功德怎么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