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噶举辩经法会中教授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百段引导文》课程开示

佛陀的教法,正渐渐进入衰败,这都是由于僧团内部彼此不和睦才导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教最主要的主体缘自于僧众,而僧众彼此之间心意不和,佛教弟子彼此之间产生了争斗,因而导致佛教毁灭。同理,要令佛教兴盛繁荣,也要依靠僧众彼此的心意相合与和睦相处。而僧众之间彼此不和睦,是由于他们不为总体佛教思考。

虽然佛陀趣入涅盘已是很长的时间,我们距离佛陀的年代也非常久远,但是我们并没有思惟我们和所有的僧众都是源于同一位导师释迦牟尼佛!我们修持的都是佛陀所宣说的法教。我们总是这样想,自己是自己,他人和自己并没有任何关系。就如,第七世大宝法王确札嘉措的一个著作中说,所有藏传佛教的各宗派仅是在修持仪轨的方式,与产生觉受的方式,甚至是铃杵摆放的位置,有少许区别之外,在根本的胜义谛上并没有任何的差别。因为上师传授教法的区别,以及修持方式的区别,才产生不同的宗派。比如说:山居格鲁派、吉祥萨迦派、旧译宁玛派、众怙噶举派......这些教派,都不是从另外一个佛陀、另一个导师而传入西藏的,只是他的传承上师们有各种不同的名号,以及他们传授的修行方式的不同,但在最根本上并没有任何区别。

然而,我们却对于自己上师的传承和教派太过执着,以一种私心执着自己的传承和教派,而不去思惟整体佛教的利益,却去分出自己这一派他人那一派。我们忘失了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忘失了整体佛教!丝毫不觉得其他宗派也是包含在佛教的范畴内,反而视为如佛教以外的宗教。就如我们总是把手和脚分开来看待一样,从来不以“手脚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的角度去思惟,而个别的把它区分成“手”和“脚”。如果把我们的四肢分开,对我们并没有任何的利益和作用。

比如你想帮助上师的佛行事业,但却是以一种分别心、自私心、贪瞋心去护持的话,如此不仅会影响到上师的事业,而且自己也会造作很大的罪过。有人说:那些对上师及祖师生起邪见的人,不要说和他们结伴同行,连他们走过时扬起的风,都带着他们恶的习气,一旦我们沾染上,就会下堕地狱。但是我们所修持的般若六度的方便法门,是要为普天下一切众生而去行持并利益他们。既然是为了一切众生,我们也应该去承办利益这些大罪人的事业,即使是与此大罪人持续结缘好几劫,若是没有被他的罪业所污染,只要自己不忘失初心,懂得如何去取舍善恶,如此,此大罪人最后也会沾染上佛法的加持与功德,也会慢慢地舍弃罪业,而修持正法获得解脱。

总之,我们应视上师为真实的佛陀,上师之所言所行,皆是佛法僧三宝的示现,上师所见皆是一切的大乐,在上师的境界里没有怨亲之分。但是,我们这些弟子,如果把一些人视为是上师的敌人,而且对那个人心生瞋恨,处处和他作对的话,那么这已成为堕入恶趣的罪业。比方说,魔王波旬,有的经书说,他是菩萨的化身。

甲瓦贡仓巴说,我们不应随随便便就去依止某位上师,也不要去祈请有贪瞋心的上师,如果你去祈请一个有贪心的上师,那么上师心中的贪心,自己也会被沾染上。如果你值遇一位贪恋今生的上师,即使他有贪瞋的表相,你却因为他有很大的名望而对他生信,完全都没有去观察他是否具足功德就盲目的依止他的话,那么这已经成为了盲从与迷信。

此外,一位具德的上师,即使他在表相上看起来似乎是一个贪恋此生之人,当他示现贪心大或瞋心大的行仪时,我们也不能对他生起邪见。比如说,我们的祖师马尔巴大师,虽然我们并没有和他同时期,可是现在我们从马尔巴大师的传记看,就会对他生起信心。但是,如果我们真正与马尔巴生在同时期,那么我们可能很难对马尔巴大师生起信心,甚至有时候会觉得,马尔巴大师讲的话很奇怪。比如说:马尔巴大师的心子赤殿翁耶,他是四大弟子之一,马尔巴大师曾经叫赤殿翁耶行诛法,去伤害他的敌人马巴木那,他是马尔巴大师的兄弟,他总是找马尔巴的麻烦,当赤殿翁耶前来求法时,马尔巴大师就叫他先去行诛法,把马巴木那诛死。当行诛法的那一天,马巴木那已经未卜先知,他说:哦,今天会有马尔巴的诛法来伤害我。可就在他转绕佛塔时,忽然间,从佛塔顶端掉下一块大石头,砸在他的头上,他就被诛死了。

另外,在密勒日巴大师的传记中,也有很多马尔巴大师奇怪的行仪。马尔巴大师曾告诉密勒日巴:我很多弟子,在路上会受到一些人的伤害,你先行诛法去将这些人诛死吧!而后,当密勒日巴施法结束,前来求授传法时,结果马尔巴告诉密勒日巴说:你造作了恶业,我还要为此表扬你传授你佛法吗?所以在传记中,马尔巴大师有很多令人深思的行仪。

波多瓦格西在他的著作中说,弟子一定要观上师的功德面,并且从中生起信心,而非藉由观上师的过失而生起信心。弟子要懂得取舍上师的功德与过失,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它只会采集花粉蜜。同理,我们依止一位上师,即使是一位有过失的上师,我们也要以观功德面为主,而去依止他。比方说,如果我们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到一个有着丰富珍宝的宝洲,你是不可能会沾上珍宝的灵气,你只会沾染上臭虫或蟑螂。

总之,一定要将违缘转化为顺缘。如果没有痛苦和违缘,你就很难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及出离心。若要对轮回生起出离心,一定要去思惟观修轮回的痛苦,其实痛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顺缘。

比方说,我们应该要对敌人生起悲心,因为敌人是我们生起忍辱心很好的助伴,因此他是修持忍辱最好的顺缘。平常我们说修持忍辱忍辱,对那些看不顺眼、让你生起瞋恨心的对境,此时你就要修持忍辱,挡住生起瞋恨的道路,调伏自己的心续,这才是修持忍辱。如果你懂得修持的话,反而会觉得这些不顺的违缘及障碍,比起顺缘更对自己的修法有利益。因此,释迦牟尼佛说,那些被魔众障碍的人,也是因为佛陀的加持。

有的人说,前世的上师,他的行仪是如此,但是他的转世却不像前世一样,去持那样的行仪呢?若生起这样的心态,这是非常大的邪见,也非常的不妥!那些仅仅是上师一小部分的行仪,并不能代表也不能去证明,这位上师的转世,今生就不能好好地、如理如法地去承办利生的事业。他可以依靠各种行仪去承办众生的事业。

一直到天下无边的众生都成佛为止,一些持戒之善士,会示现很多不同的行仪利益众生。比方说,过去也有很多和戒律及密乘行仪不相符之人,我们如果是一个了知所有法、了知一切的人,那倒是还可以,但是,像我们这种目光短浅的人,是无法去揣测功过,也无法去评判他们的行仪。因为,在戒律中的区分点,唯有佛与佛之间方能了知,连阿罗汉都不可能了解其区分点,佛因为是全知才能了悟到,正因为我们不是全知,所以我们也不应对此妄下判断,及妄自揣测。现今有的人总是对自己的传承及宗派持分别心,而对其他教派及传承上师,视为邪教及邪上师,却不知这已犯下背弃佛法的过失。

听说日本有好几种语言,他们有以华文为主的语言,也有以本土为主的语言。比如说[忍辱]一词,就二种说法,其中以华文为主的语言,[忍辱]一词,有二个字,但以日本本土语言为主的语言,[忍辱]则有三个字。曾经有二个人在餐厅相遇,其中一个人说:无论如何,在我一生之中,没有比忍辱这二个字,更重要的了;另外一人却说:在我一生中,没有比忍辱这三个字,更重要的事了。然后,一个人说是二个字的忍辱,另一个人坚持说是三个字的忍辱,于是就发生了争执。他们争斗的原因,是[忍辱]一词字的多少。所以因为忍辱这个词,他们丢下真正的忍辱而不停的争执。同理,我们宗派之间的斗争也是这样。然后就说:我讲的是这样,你们讲的不是这样。虽然两者的真正涵义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讲的方式不一样,只因为别人没有依照自己所讲的方式,没有用自己所运用的文字,就说别人所讲的就是错的,完全不去思考二者所讲的内容,其实是同一个涵义,却总是在讲的方式上去争执去分别。若是像这样,就有背弃佛法的罪过,这个罪过,远比五无间罪还更重大!

小乘原先有4个部派,后来因为他们之间出现很多的争执,而区分成18部派。比方说在最初,比丘千波说要去改变僧团的行仪,但是,长者比丘说不应去改变行仪,于是两者之间出现了争执,最后比丘千波就被僧团驱逐了。比丘千波离开僧团后,召集500位比丘,开始结集佛陀的教法;而在他之后,年长的比丘,也展开了一次结集,于是慢慢就衍生出声闻18部教派。我觉得,当时可能他们出现了很大的争执。才分成18个部派。

米觉多杰有一部著作问答录,其中写道:有一位叫甲敦夏札瓦的大师,他问米觉多杰:你一定要将藏传佛教,全都汇集到一个宗派、汇集成一个传承。他一方面在提问,一方也面是在提出敦请。米觉多杰回答他:如果你是要讲,将所有的法融为一体,还是要将这一体的法融为一体? 因为所有的法教本就是一体,又何来融入不融入呢?

以佛教为前提,也皈依三宝、皈依佛门了,不论他有没有追随佛陀的旨意,不论他的行仪是在造恶业或行善,或者是在受供,或者是屠夫猎人,或者是以罪业而生存.....这些人,不论他是任何身份的人,甚至他是在释尊的教法之中,使世尊的教法衰败,并且造下很多罪业的人,只要他曾在释迦佛的教法中出家受戒,即便后来造恶,他也会在贤劫第五佛弥勒佛之时,得到解脱成就佛果。因此,不论是多么恶劣之人,外在的戒体是否毁损,罪业再怎么深重的人,他都会在贤劫千佛的最后一尊佛之时解脱成佛。

有的经文中说,在三千大千世界里,在恶趣中所有的众生,也都是贤劫千佛的弟子及眷属,因为在贤劫千佛的最后一佛之时,现今这些在恶趣及善道轮回的一切众生也都会成佛。

第七世噶玛巴说:我噶玛巴没有一个所谓的[噶玛巴的教法]被特别区分出来;因为你既然进入了佛门,也就自然地进入了噶玛巴的教法。而且,我的传承并非是从印度传来,也不是得自于汉地,而是从本师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总之,他最主要的意思是,我们佛教不可以毁掉它的最根本,饮水要思源!支分是可以区分的,但是我们要有总体观,要知道我们都是同一个导师!是同一个教法!不要忘失掉了这个心,如果连这个心态都失掉了的话,那就会有很大的危险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百段引导文》将在明天作一个暂时的收尾。在这次辩经法会中,大家都非常的精进,也看到了很多的成效,所以我非常欢喜。但是,大家除了重视辩经法会,接下来对律仪的研讨,希望大家也能同等重视。虽然很多佛学院还没有律仪的学习课程,但希望透过这次的研讨,大家也能开始去了解律仪。我原本打算要针对密乘作研讨,但想到很多人还没有达到这个次第,所以此次就先讨论《律仪三事》,并希望往后各寺院能统一有《律仪三事》的学习课程。这里说的[统一],并非像是颁布法令一样的强制性,主要是以研讨的方式,去看看我们现今的行为是否与佛所说的律典相符合,然后,再作出一个更明确的律仪轨范。



平时我们讲说皈依时,都会说大自在天是外道,说到[外道]总觉得这好像是一个贬义词,好像把它排除在一切之外;要不,取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它[外道仁波切]吧,这也有点怪怪的。总之,在佛教之中,也有分内的外道及外的外道,如果以各种根器来区分,对上等根器而言,下等根器和下乘已变成佛教内的外道。所以,外道一词有多种涵义。另外,有经文说,大自在天亦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虽然说我们皈依大自在天,就变成皈依世间神祇,但若将祂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而去皈依,如此就不会违背皈依的学处。



现在很多人都说:被烦恼压得喘不过气,因此,别说是要去修法,就连自己的心都不能自主。不论众生的烦恼有多重,以佛陀的慈悲会特别去关注这些烦恼深重之人,因此,他们有时也会成为佛陀首要摄受的弟子。比方说,杀父杀母造作五无间罪之人,他们会成为佛陀主要摄受与调伏的化机。



一位具德的上师,如果他有一个具器的弟子,而这个弟子他有想要脱离轮回的出离心,并且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心,一旦别人对他的上师生起邪见,或者有人毁谤他的上师,这位弟子对自己的上师,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怀疑及邪见。如果,弟子因为听到别人毁谤上师,而对上师生起疑惑心,那就证明他对上师的信心还不够坚定。因为,当你生起想要脱离轮回的信念时,自然就会将烦恼障及所知障视为敌人。反之,如果你接受烦恼及罪障,就永远会流转于轮回之中。总之,即便有人来指正自己的上师,身为一位具器的弟子决不会对上师生起邪见。



而且,想要解脱的弟子,究竟应如何才能认清并依止具德的上师呢?辨别一位具德上师的区分点在哪呢?上师的身口意必须是恭敬及皈依处。一般而言,上师一定要是善知识,亦即善的朋友,一个可以令自己相信及依靠的善友,可以将自己内、外、密的所有秘密及心事,都可以讲给他听,对他没有任何的隐瞒,彼此有清净的联系。



有的人会把上师弄得很复杂,令自己很迷惑,结果就不知道上师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上师。关于上师,最初你应该把他看成是一个“好朋友”;然后,再慢慢转变为“行善的朋友”;最后,再将他视为“上师”。否则,有的人一想到“具德的上师”,就在那里妄加揣测,还不知上师究竟是怎么回事,就迷迷糊糊地去依止了,最后又开始生邪见,去诽谤,一大堆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



比方说,如果你刻意要去跟一个人争吵和打架,只是小小地争吵,你可能还不会满意。如果你直接往死里打,彻底地打个痛快,最后就算自己输了,此时,你也会输的心服口服没有任何怨言,承认自己确实打不过他,自己在他面前什么都不是。像这样以黑白比喻的方式,最初我们要去看上师是否具足功德,应先这样的去观察及辨明。然后,如果你发觉他具足功德,而且功德比自己大很多,你才会对他百分之百的信服,也自然会放低自己身口意的身段,将傲慢心压下去,心服口服的去信任他,五体投地去依止他。 反之,如果是把对方视为一般的凡夫来看待,那么上师再怎么殊胜,你也不会有任何的受益。总之,要放低自己的身段,去看上师身口意的功德,真真切切的顶礼于上师的足前。



我们现在大都随随便便,毫无感觉的大礼拜,心中生不起任何的感触。严格来说,“南无”之意,即是以身口意恭敬的去行大礼拜,是一种恭敬虔诚之礼仪。如果我们不这么去思维行礼,就会变成不得不去礼拜的一种勉强行为。



能把我们从轮回及涅盘中救度出来的是佛法僧三宝。然而,真实的佛宝──佛的法身,真实的法宝──胜义谛,真实的僧宝──登地的菩萨,我们无此因缘,也无此福报得以现见。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佛的色身,教证法教,人身相的僧众。冈波巴大师在《解脱庄严宝论》中说,虽然有很多的上师及善知识,但是对我们而言,以人身相示现的善知识才是恩德最大的,因为,只有他愿意且毫无怨言地随时陪伴与指导着你。



总之,相较于那些与佛教没有任何联系之人,僧众和上师至少也会俱足一种功德。我们都应该以功德面去看待并去恭敬。虽然现在并没有像佛菩萨、阿罗汉这样的上师,但还是有功德非常大之人,如果你不对他们生起信心,到最后,你还这样太过挑剔的话,你可能连一个善的好朋友都找不到。因此,对待善友,我们要看他的善处及好处,如果总是认为他的一切都是过失的话,就像一只乌鸦去嫌弃猪太黑的谚语一样,你老是去嫌弃他人,那么到最后你也会和乌鸦一样只会呱呱乱叫了。现今这个时代,修持佛法的人比白昼的星辰还要稀少,因此,对于僧众,要视为非常难得而去敬重他,对于上师,要把他视为非常珍贵而去依止他。



比方说,如果你听说藏王松赞干布曾建造了一座极大的地下宝库,里面放很多的金银珠宝、珍贵史书等等,可能就会有很多人想要去找,想去研究,然而,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宝库究竟藏在何处,该怎样进入。但是,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拥有宝库的钥匙,而且全世界只有他知道这座宝库的地点及出入路线,因此,你一定会想尽办法去找他。当你找到他后,发现他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恶人,即使他打你骂你,为了找到宝藏,你会忍辱负重地去奉承他,为了你的寻宝大愿,你只能去依靠他,别无它法。因为他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知道路线,知道进入宝藏库的门。同理,在末法五浊恶世,即使一个人只有半点或一点的功德,你也要把他视为殊胜与稀有,毕竟现在已经到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了!



记得以前,我的家乡在杀家畜的时候,他们会捆住牲畜的嘴,让它们窒息而亡。当时我看见了,就会在一旁又哭又跳,心情非常的沮丧,这可以说是一种悲悯心吧!我就有这样的心态,那时候还小,没有人会去理睬一个三、四岁小孩的哭闹和感受,对别人来说,那只是一个小孩的心理,不值得去采信。到后来,我慢慢地长大,值遇了很多上师,也求到了很多的佛法,遇到很多的朋友,对佛法的领悟也比以前更多了,一直到现在我也都在修持佛法。然而,如果把从前到现在的一切所学和学习后的心态,和小时候的心境,两者一比较,心中产生的悲心,我觉得都还比不上小时候的悲心,因为当时的悲心是无造作的,而现在我觉得却多了很多的造作。因此,那个[无造作]的一个功德,和[有造作]的很多很多个功德,我觉得,可谓是天壤之别。



人人都有如来藏,而且,大家都有俱生的智慧及功德,我们虽然也有很多以造作之心所作的各种善业,然而,此无造作之心的功德,比什么都更珍贵!对于别人,即便他只有一个功德,我们也要恭敬和珍惜,如此,我们才会值遇到具德上师,才会值遇到自己的根本上师。否则,你不管去到哪里也找不到一位上师,纵使你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也找不到一位具德的上师。最主要还是自己啊!



说到大乘的修持,是对痛苦所逼的可怜众生,生起悲心,生起慈爱心,即使他们曾造下大的罪业,我们也要无任何的分别心,将他们安置到解脱道上。我们曾发愿希望普天下所有的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不论是大恶人或大善人,他们所承受的痛苦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却要去区分:这是一个大罪人!即便他有着很大的痛苦,我们也要把他扔在一边,不去管他,总是说他是一个大罪人。如果我们要利益众生,不论他有没有烦恼和罪过,我们更应该特别的对他们生起慈悲心,以一种慈爱心对他们行六度,帮助和利益他们。



对一个具器的弟子而言,依止上师的方式是:将上师的过失划分掉,但凭上师的功德面而去依止他。这才是依止的方式。因此,去吸取他们的功德,不被他们的过失所熏染,这样才是真正的依止方式。推而广之,我们将普天下一切众生的过失排除掉,而去敬重他们的功德,这才是真实的依止,才是真实的慈悲心。



上师对弟子的恩德,师徒间的三昧耶戒,以及自己是否承认这个上师,主要在于:上师对弟子传授如法的取舍之道,而弟子也以坚定的信心,如理如法的去修持上师传授的法教;果能如此的话,弟子依止上师的意义才俱足,弟子也才会受到上师的加持,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三昧耶戒才会清净,师徒的心意才会相应。而并非只是去供养很多财物,或者去求授很多的灌顶,然后你就会成为上师的弟子了。



重点是:外在的善知识,亦即现在我们所依止的这位人身相的上师。外在的善知识、老师,有很多的涵义:善的老师,他对行持善业很有经验,因而称之为善师;对于恶知识、恶的老师,由于他对恶业非常有经验,所以称为恶师。当善知识将自己修持所得到的觉受传授给弟子时,弟子如法地去修持,如此,上师对弟子才有利益,弟子对上师也才有意义。否则,弟子若不去修持上师所传的教法,即使上师有再大的功德,对弟子也不会有任何的作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总之,一定要将上师所授之法实践到自己的修持上,让法融入到自相续中,让自己产生觉受,这才是真实的修持。并不是说,闭上眼,坐在那里摇铃摇鼓,在那里摆个架势,加持和觉受就会突然从天降临。



对上师上等的供养是修持的供养(法供养)。中等的供养,是身语意的供养。下等的供养,是财物供养。修持,一定要随顺上师的心愿,满上师的意愿,要随顺[上师]的意愿,去作修持,而非随顺[自己]的心意。所谓和上师心意相融、和上师相应,并非说将自己的心变成别人的心,而是,自己圆满上师的心愿,随行上师身口意三门的功德,自己如理如法的去行持,有朝一日,当自己烦恼及所知障生起时,自然而然可以对治烦恼,果真如此,自心中才会产生上师的功德和加持,也才会和上师相应。



刚才说到财物供养,有一个故事要说给大家听,以前噶玛巴的一个侍者,对噶玛巴说,你有很多来自各地的供养,而我却什么也没得到,你可否把一整天的供养都给我吗?噶玛巴说:可以啊,不论是什么东西,今天所有的供养都给你。侍者想:平常噶玛巴都有很多的供养,若把其中一天的供养给了我,那我就发大财了。然后他就在那里等,从早等到晚,一直等......,却没有人来供养。到最后,终于有一个牧人供养了一片牦牛皮。所以他只拿到了一片牦牛皮。噶玛巴就对他说,因为你前世是一个很吝啚之人,你没有布施,但你有一世曾布施过一片牦牛皮,所以你就只有拿到牛皮的福报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