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慧律法师讲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诸位!你们有去看到那个蜗牛?蜗牛,这个蜗牛两只角——(能缘、所缘),但是,这个蜗牛收回来的时候,同一个身体,同一个身体。所以,没有了能缘意识心,外在的环境也不存在,那么,就绝对了,就绝对,是同一个本体。所以,但有能所,俱是戏论。【欲知两段     元是一空】两段就是能缘的察知心、能缘的意识心,与外在的环境,在众生的角度来讲,是格格不入的:我就明明有这个色身、有这个心在我的里面,外在的环境就明明存在,为什么都是我们的同一个本体?所以,在众生位没有开悟前,他怎么样看都是二分法:这明明就是一个「我」啊,我在享受这个环境啊!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享受、环境,其实就是享受自己的心,享受自己的心。我们境界现前,建立了这个观念,这个观念,那么,这个观念就变成外在和内在,这个就是不开悟的。但是,如果悟道的人,没有所谓内,也没有所谓外,内,内在空,因为识心生灭,意识心、生灭心、妄起分别心,都是如来藏性刹那之间的影像。就像水起这个波浪,所有的波浪其实就是水,虽然这个水一直起这个波浪,波浪也是水,起波浪;但是,这个波浪还是水,它的体性还是水。

所以,大海所起种种的波浪,所有的波浪其实都是水。虽然这些生灭的意识心:强烈的执着、分别、颠倒、嫉妒、贪、嗔、痴,事实上,这些是影现在本体的生灭刹那意识心,这些当体就是空,体性就显现出来。因此众生他什么都有:有东西可以贪,有东西、对象可以嗔恨,贪不到就起嗔恨心,强烈的贪跟嗔恨心就是愚痴,这个愚痴心还会有嫉妒、还会有占有,因为他活在这个有,而且是假有。因缘生的东西,他误认为是永恒,不知道说,世间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不知道这一层道理。在《楞严经》来讲叫: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是一个过客,就像我们住在这个旅社里面,意识心就是漂泊四方的旅客,我们来到这个地方,住了这个旅社,它(旅社)就一直在这个地方,今天来这个旅客,明天就搬走了;今天来这个旅客,明天又搬走了,这个客人,旅游的客人就是生灭意识心,他会变动的,起起落落的、增增减减的;可是,旅社它一直固定在这个地方。所以,识心分别,离尘无自体性,就是生灭的意识心离开了外在的客观环境,这个生灭意识心就没有意义了,没有意义了。而我们就是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而自己不知道。因此所有的众生,都是用妄执着的心,虚妄的执着、虚妄的分别,在虚妄当中毁灭了法身慧命,是一直追求。。。。。。时间一到,临命终了,要把生命交出来,他说:哇!这么快我就要面对死亡了?开始恐惧,恐惧:死以后我到底要去哪一道呢?这一辈子忙于事业,都没有想到我到底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现在所做的都是表面的东西,都是表面。为什么?今天出去,盛装出宴,出去跟这些有名有望的人吃吃喝喝,回来,回来就等待明天,就另外一摊,再去,这一个月再去,要不然就去冲名牌,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一直能所不断,一直追求。。。。。。不知道我们。。。。。。


诸位!观想一下,当你生命开始点燃,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比喻作一支香,一支香开始点燃,点燃的时候,你就一定很清楚,这一支香到了某一个时间、空间,它一定会慢慢慢慢的燃烧,慢慢慢慢的燃烧。。。。。。到最后一定会成为灰烬。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理性的人生观、很有智慧的人生观;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开端,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是妄,死亦是妄,生、老、病、死,无一法不是妄,一切法本来就无生,因为缘起而生,成——生;因为缘起而老;因为缘起而病;因为缘起而死,所谓生、老、病、死,是站在相上来讲的,究竟的本体,没有生、没有老、没有病、没有死。所以,佛不入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从来不出也不入;从来不生也不灭;从来不增也不减,哪有什么生死的?所以,世间人追求的东西错误,譬如说秦始皇要求这个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活五十岁!对不对?你就是清朝的皇帝,最多活了八十几岁。这个世间干到最高的层次,就是国王了。是不是?譬如说美国总统,那你要做几年呢?四年,也是要下来。因此当你冷静、理性看透这个世间的时候,诸位!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追求,所有的享受,其实都是你的观念而已。悟道的人,可以在最穷困的环境里面如饮甘露,生活得知足、惬意、清凉、解脱、自在、无烦恼,如同处于极乐世界;如果大愚痴的人,就算给你所有的房地产,全世界的财产统统给你,也不称遂,因为他的内心摆不平,摆不平!全世界的众生,只要没学佛、没悟道,他的心情就会像股票一样,股票一样。因此这个叫做欲知两段,元是一空,能缘的意识心其实本来就空,它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一个生灭的影像而已。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缘起如幻的一个假相,而这个假相,我们误认为它是真的,真的,就冲、就拼!是不是?


台湾有一个小姐,我看了这个新闻报导,有一点感触!她怎么样?她买了三十几个包包,全部都是名牌的,一个包包就是台币四万、五万,总共三十几个,三十几个!那你问她说:你快乐吗?她说:还是不快乐!三十几个包包不快乐,加起来几百万啊!为什么?追求缘起法、生灭的东西,内心不扎实,那不是真心,真心才有安乐、享乐、幸福的感觉。这个世间很扑朔、很迷离,当你结婚的时候,这个幸福好像靠得你很近;当你要抓住它的时候,这个幸福好像抓不着,抓到了幸福,又很怕去失去,很怕去失去!


有一个小姐刚刚结婚,刚刚结婚的时候,她每天都唱邓丽君那一首歌,因为它那个气氛很好,刚刚结婚很美丽,她就这样唱了: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她每天都唱邓丽君的歌。才经过一年,一年,一样是唱邓丽君的调;但是,歌词不一样,她怎么唱呢?因为隔壁的大婶窗户刚好就在隔壁,这个大婶就说:哎呀!这个小姐刚结婚很甜蜜;结婚了一年以后,她这个歌也是唱这个调;可是,歌词改变了很多!经过一年以后,她就这么唱,说:惨兮兮,我被打得惨兮兮,好像地狱、饿鬼出来的,地狱出来的~~~意思惨兮兮啦,这一年被打到实在。。。。。。第二天,这大婶开门,她也刚好开门,开门的时候,住在隔壁,开门的时候看:哇!四川卧龙的熊猫,二个眼睛被打到很平均,她先生没有什么分别心,打左边、打右边。。。。。。见不得人,见不得人!所以,这个世间,你知道吧?扑朔迷离的人生,因为他没有究竟的真的生命,所以,他就很迷茫,不知道到底人生何去何从。是不是?有一个人,这小姐长得不是怎么好看;但是,她又很喜欢化妆,化妆。我说:你不需要太化妆了,你再怎么化妆,没有什么加分作用。可是,她就去买那个假的眼睫毛,假的眼睫毛。结果假的这个眼睫毛因为动得太厉害,结果掉了一个,掉了一个。我说:你的睫毛掉了一个。我刚跟我这个亲爱的吵架了,气得掉了一个眼睫毛!我说:你的眼睛怎么黑得那么严重啊?她是因为流眼泪擦这个。。。。。。所以,我告诉你:人生的这个美很抽象的,看起来很具体;但是,实在幸福要接近的时候,又好像离我们很远。你幸福吗?你高兴吗?你真的幸福吗?就不敢回答了!对不对?就不敢回答了。所以,扑朔迷离的人生,正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底下,欲知两段,元是一空,所以,你要知道,能跟所这两段,其实能的察知心跟所的境界,它的本质其实都是空。简单讲:所有的缘起法就是空;简单讲:空就是无量无边、无限,就像虚空。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就是所有的缘起法,其实只是空所浮现出来的浮光掠影而已,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假相;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个是假相,就实而言,万法当体即空,空没有所谓的来、去、增、减,没有!因此我们心有增,那个心就是妄;心有减,那个心也是妄;心有来,那个来是妄;心有去,去还是妄,不晓得来空、去空、增空、减也是空,一切都是那么的浮华、不实在、缘起缘灭。所谓:不见一物,名为见道,因为色即是空;无有少法,名真为佛法;不住一法,名为正法;不立一见,名为正见,就是这个道理。悟道的人,通达究竟空义的思想,完全解脱。所以,禅不会死在假相里面;不会死在假相里面的人,就是悟道的人。昨天讲的:不为物碍,不被法缚,「物」就是缘起的假相,悟道的人,不会被缘起的假相所障碍,缘起的东西捆不住他,他每天享受的,哇!就是内心的那一颗般若的智慧。

【一空同两】意思就是:你只有一个空,就含容了主观跟客观,「两」就是二元对立的其实是同一个空性。所以,一空叫做体性空,这体性空,「同」就是包含了能所、包含了一切对立,包含了一切,「两」就是二元对立,二元对立其实是同一个空,只是我们不能体悟而已,只是不能体悟而已。

佛陀在说法的时候,刚好这个经典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佛陀有时候在恒河边说法,当他在说法的时候,这旁边有一些猴子,这个猴子刚好在晚上看这个月亮,月亮映在这个水中,这个猴子不知道,跑到这个水中一直想要抓那个月亮,要把它捞起来,要把它捞起来。诸位!在无常生灭的世间里面,想要捞到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梦幻泡影的世间,没有真实性的快乐;你本身想要拥有真正的快乐,就必需要学佛,要体悟真理。当一个人大开般若智慧的时候,于世间便无所求,了悟一切法无所得,了悟一切相无所住,体性本空,这个日子就不一样了!众生吃得好、穿的好,可是,烦恼多;修行人吃得普普通通,到晚上睡觉,躺下去就睡着了,没有烦恼。所以,众生煎熬在无明的执着里面,我们对生命不了解,我们对生命如果不了解,生命变成我们一种惩罚,我们每活一天,就是惩罚一天;我们每过一年,就痛苦了一年,而这个痛苦的一年,正因为我们没有智慧,不晓得诸法本空的道理。因此,你今天看的,《楞严经》讲的:同分妄见跟别业妄见,就是这个道理。同分妄见就是你看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起来大家都看到的东西,大家都共同承认、认同,有这个日月星辰等等,佛陀说:那个叫做同分妄见。共业所感的世间,同时承认那个是有实体性的,不知道这个世间是有成住坏空的,会变化的。

太阳也会变化的,太阳也会变化的,太阳的寿命,在科学家来讲是一百二十亿年,一百二十亿年;那么,这个地球也是这样,有成、住、坏、空。诸位!太阳会毁灭,地球也会毁灭的,因为重力的关系,太阳跟地球因为重力的关系,重力就是G,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定的循环;但是,经过几十亿年以后,这个地球,它会慢慢慢慢的远离太阳;诸位!这个太阳的寿命结束的时候,会是现在太阳的二百倍,体积。由氢气转成氦气的时候,放射出来的光粒子,我们称为阳光、热能。那因为我们这个地球,受到三种力量的保护,要不然我们人没办法存活的!这个地球,就如同我们的母亲在保护着,保护着地球有三种力量:一、叫做磁力线;第二、叫做臭氧层,O3第三、叫做太阳风。什么叫做磁力线呢?

磁力线就是地球内部高温岩浆循环所产生的一种磁场,南北极,整个地球。这个磁力线有什么好处呢?太阳照射过来,这个紫外线,如果没有这个磁力线过滤的话,紫外线就直接照射,地球就会像烤番薯一样的,很快就烧焦,人类也没有办法存活。第二、叫做O3,叫做臭氧,我们讲:臭氧层被破坏,天空破了一个洞。就是现在,因为制造了氟氯碳化物,这个氟氯碳化物飘到虚空上,飘到虚空上的时候,把这个O3,的键打断了,打断了。所以,臭氧层保护我们整个地球,也是过滤了不好的光线、紫外线等等。第三个叫做太阳风,但是,这个一般人对太阳风的理解,都是负面的,所谓太阳风就是氢气转成氦气,放射出来的太阳的能量,吹到了这个地球,我们所谓称为太阳风,叫做光粒子。太阳里面还有一个叫做黑子的活动,每十一年它是一个周期,这个黑子的活动,一活动、活跃的时候,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发电厂、电子啊、卫星啊,就会影响。所以,这个地球上的东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的。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10-27 22:37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说;一空同两,只有一个空,就含了主观、客观、能与所、物与我。曰:【齐含万象】这个森罗万象就是一法所包容,就是性空,当体就是空。简单讲:森罗万象;诸位!佛陀讲的空的思想有几个层面,有几个层面:第一层就是因为生灭,刹那生灭,所以,佛陀讲空;因为是缘起、条件所构成的,所以,佛陀讲空;因为是无常法,万法都是无常法,所以,佛陀讲空。所以,空有很深的含义,空有很深的含义。简单讲:空就是透视相的不实在性;空就是透视相的没有永恒性;空就是透视相上的无常性;空就是透视相的刹那变化性。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微细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苦。这一句话,很有智慧的人才能讲出。微细的变化,其实是一种苦,这是佛陀在《阿含经》讲的。你注意观察这个天地万物,山也会变高,因为板块的运动。所以,这个山,有的山每年都在长高,每年都在长高,每年都在长高。。。。。。对不对?每年都在长高。地球它有板块运动,譬如说菲律宾板块、欧亚板块等等这些板块运动,所以,推挤的能量,山就会变高。有一个徒弟问说:师父!那陆地到底怎么来的?我说:陆地就是火山喷出来的,碰到海水凝结,它就一直喷一直喷。

所以,包括现在的夏威夷,夏威夷Hawaii  它每一年喷出来的岩浆,碰到海水,冷却了,又增加了土地。所以,我们现在的这个土地,其实就是由地壳变动来的、火山喷出来的,冷却下来的,经过几亿年的风化,变成了土壤,就是这样来的。大海的生命怎么来的?大海的生命,里面的生物是怎么来?就是因为大海、这个海水冲刷了岩石,这个岩石里面有氨基酸、有蛋白质、有生命的基本元素;碳、氢、钙、铁、氨基酸、蛋白质。所以,海水冲刷了这个矿物,变成矿物质,变成了氨基酸、蛋白质,阳光一照射的时候,因缘具足,刹那之间变成了生物,微生物,生命就是这样来的。

所以,有一个人看了佛经就说:师父!我看了一本佛经,他说:人是由光音天来的,因为吃到重的东西,所以,飞不起来,因此就留在地球。我这一段实在是看不懂!我说:哎呀!很简单!外太空陨石夹带着人类身上的元素,撞击到这个地球;撞击到这个地球,四、五十亿年前,没有这个动物、没有这个植物的。这个元素,生命的元素,因缘具足的时候就单细胞,单细胞,那个时候是没有氧的世界。诸位!五十亿年、四十亿年前的天空,看起来完全是火红色,火红色!是为什么?因为是CO2,的世界,就是二氧化碳,火红的世界。那么,由一种藻类分,一直排出来制造这个氧,制造这个氧。。。。。。海中这个藻类制造这个氧,这个氧慢慢的慢慢的气候改变,慢慢这个改变,慢慢这个改变。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因为有O2,因为是充满着氧气,充满着氧气,所以,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是蓝色的,所以,这个森罗万象,其实是空无自性,还是缘起缘灭的。底下,

【不见精粗    宁有偏党】本性没有所谓的精,精就是细;也没有所谓的粗;也不是长,也不是短;也不是青黄赤白黑,我们的本性,不是细的,不是粗的;不是长的,不是短的,因为它不是有形相的;也不是有颜色的;也不是青黄赤白黑;也不是长短、方圆,我们的本性究竟无相,无相就是平等。所以,宁有偏党,什么叫做偏党呢?偏党就是我们今天的语调讲的叫做偏执。因此悟道的人,叫做海水一味,为什么?你去大海里面,对不对?大海水统统是咸的,哇!大海水。大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大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呢?知道吗?那个就是海水冲刷岩石产生的咸味。我们这个地球,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四、五十亿年前,我们这个地球转一圈六个小时,六个小时,我们这个地球自转一圈六个小时。我们现在为什么会变成二十四个小时呢?因为潮汐的关系,因为大海水有潮汐、海浪的拍打,就像开车的时候在踩这个煞车,因为潮汐长年累月的关系,加上地球慢慢的远离太阳,所以,我们现在每一天,地球的旋转是二十四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这个二十四个小时还是会变化的,还是会变化的。那么,这个地球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因为地球的倾斜度23.5 度;如果这个地球是这样子,太阳是这样,如果这个地球都是这样子,那么,南极就是南极了、北极就是北极、赤道就是赤道,那这个地球就麻烦大了,就没有春夏秋冬了,没有春夏秋冬。因为有倾斜了23.5 度,所以,照出去的时候,有的阳光直射,有的阳光照不到,就变成有春夏秋冬。所以,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的倾斜。再来,

所以,不见精粗,宁有偏党,它的意思就是说:是法本来就是平等,我们的本性本来就平等,没有什么高下。因此修行如果用本性来修行,是多么的重要!所以,不见精粗,宁有偏党,直接了当的翻译解释就是说:本性里面没有粗跟细、没有长跟短、也没有青黄赤白黑,无相,没有一定的形状,等同、如同虚空,虚空就是万法平等,或者是海水一味。底下,

【大道体宽   无易无难】大道体宽,究竟的佛道是心性,开采了我们每一个人本具的心性,心性既不是青黄赤白黑;不是长短、方圆;不是粗、不是细;当然它就是无量无边的般若心,所以,大道体宽。所以,因此师父劝大家:要开采你的本性,第一个步骤,要把你的心量、胸量要放宽, 大悟的人,可以容天容地、容美容丑、容一切有无、容天地万物,你要有这种功夫。所以,大道体宽,这里面悟道,它就是究竟平等,无所谓容易、也无所谓难,易跟难也是二元对立的,因为真理是普遍的,所以说:大道体宽。道既然是无量、是无边、是无所不在的,那么,就没有什么难跟易可以分别了。

说:【小见狐疑   转急转迟】这个「小见」很清楚,就不是大根器的,孤陋寡闻的,要不然看到的就是偏执,胸量狭小的、小根器的,小见狐疑 ,转急转迟。什么叫小见?小见的人就是见近而不见远,是很狭隘的人,胸量不够大,是自私的、是小的,因此就以偏概全了,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它这个小见,就是看到一点点误认为全部,误认为全部,执着了某一个点,无限上纲,把它变成理所当然的佛法,当然就是大谬了!所以,见既不真不全,那么,我们这个狐疑怎么样?在所难免,因为看到的不够透彻。转急转迟的意思就是:你很想急着要成道,却愈来愈慢,愈修就愈慢,所以叫做转急转迟。那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愈急就愈慢。为什么?因为不悟道,欲速则不达。直接的意思就是说:这些不是大根器的人,小根器、小见的人,碰到什么事情都会狐疑,都会怀疑,狐狸多疑嘛!想要更快就会变慢,叫做转急转迟。


所以,佛道讲:如果要见性,还是要但看因缘时节,时节因缘具足了,就悟道;因缘不具足,那就是等,等待因缘。所以,听经闻法,自己体悟很重要的,给自己一个机会,解脱的机会。
【执之失度】只要你有所执着,就失去中庸;这个「度」就是中庸之道。【必入邪路】在这里,《信心铭》所谓的邪路,就是落入二元对立,能所不断的生灭心,也就是烦恼不可避免;毁灭也不可避免;伤害你的法身慧命也不可避免。说: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    体无去住】放之自然就是放下,放下,自自然然的合于本性。所以,诸位!这个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体无去住,我们的体性并没有去,也无所住,无所谓去,也无所住。整句的意思是说:你只要动念,去执着任何一边,就失去了中庸之道,你一定会进入二元对立、能所不断的生灭意识心,就走入了邪道,不正见,不具佛的正见。你只要放下执着两边,执着二元对立的假相,没有能所,美丑、来去、生灭增减,全部放空,你的心的体性就显露;当我们的心体显露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并没有来去,也没有东西可以住着,所以,体无去住。因此开悟见性,见什么?见不生不灭的体性,单刀直入,一针见血!所以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一个学佛道的人,它那个本心你都体会不出来,你都体悟不出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你所用的这个法,都是在生灭心里面打转。所以,为什么唯有见性大法,才能开佛的本怀?因为十方三世一切佛讲的法,究竟法都一样,是什么法?叫做无生法,一切法无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所共同宣说的,这个是《楞伽经》讲的。你就算佛陀再来人间一次,他讲的这个真理仍然一样,一切法本自无生,今亦不灭,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涅槃妙性无所谓无常,也无所谓常。为什么?体无去住,无去住,没有来去、生灭、增减,如何有无常?如何又可以立一个常?所以,佛性非常非无常。底下,

【任性合道   逍遥绝恼】这个「任」就是所谓的保任,我们现在说保持,保持;「性」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我们一定要保任自己的清净自性,合于般若的正道。意思就是说:保任清净自性,才能合佛所说的道,这个「道」就是本心,就是我们的本性。意思就是:你一定要认识你的本心,不生不灭的本性,然后保任这个自性,要守本真心的意思。这样的话,你就能逍遥绝恼,自然就能逍遥自在,而又没有烦恼,叫做逍遥;绝恼就是没有烦恼,这个多好啊,这个多好啊!所以,全世界最幸运的人,就是听到无上见性大法的人。那么,这一句再解释一下:我们的本性就是本心,自性和般若。这里所谓的任性,就是保任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我们的本心,你一定要坚持,保任这一颗自性的清净心,这样才合乎于佛道。守本真心的人,就能逍遥绝恼,逍遥当然就是自在了,绝恼就是没有烦恼了。


【系念乖真    昏沉不好】「系念」就是执着,这个系念不是念佛那个系念,是执着假相的妄执的意思,我们今天讲的叫做死不放手,钻牛角尖,妄着妄念,从来不割舍,这样的话,就会乖离我们的真心了,「乖」就是违背了。诸位!这个系念乖真,简单讲:只要你一起执着的这个妄念、起分别的妄见,你拼了老命钻牛角尖,就违背了真心。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为什么会得精神病?每一个人多多少少精神都会有病,就是因为我们的无明破不了。所以,禅宗里面讲:桶底脱落,是什么意思呢?好!诸位看这边,好!我左手就是我们心的体性,清净的体性,我们硬是安上了一层执着的意识心、分别、颠倒。简单讲:我们这清净心,你硬是要安上这一层无明,所有的贪嗔痴、嫉妒,就掩盖了这一层清净心。禅宗里面讲的:打破无明的黑漆桶,桶底脱落!无明破了,本性显露出来,修学佛道就是当下;但是,这个要慢慢培养的,慢慢培养的。是不是?这种东西急没有用的;不急也不行。真的!很难,悟了就简单。所以,你只要一执着这个妄念,钻牛角尖,就违背了这一颗真。。。。。。乖真,「真」就是真心。而且真心本来它是清净的,它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金刚经》讲。你一有所住,就违背了真心;但是,这个没有悟道,还是很难!

有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到文殊讲堂,他说:我最近看了《金刚经》,哇!很好!我说:那你有体悟吗?他说:有啊!我最大的体悟就是无所住啊!他一直讲:我这一句话很受用,我现在就是这样啊,无所住啊,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对不对?我无所住。我就问他:你现在讲的这一句话,住还是不住?他说:我也是无所住!我说:你无所住,讲出来干什么?无所住即是空啊,平等、没有言说。他说:那可能我也有一点点住。我说:住的话,你嘴巴讲的跟心想的不一样。咦?奇怪!我为什么在家里看得懂,来碰到师父就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就告诉你:看看语言、文字,那个叫做解,只是思想、理解上的,大概:我认为意思是这样子。所以,师父已经讲了:禅是证量的解脱境界,就是这个意思,它是真枪实弹的东西,完全不能唬人,也没办法骗人。师父一直强调这一句是什么?就是修行你一定要下真功夫,不要搞宣传,也不要披着袈裟到处跑,道还是比较重要!

我们有一个老法师他就说:哎呀!慧律法师啊,您学历高、悟性高,像我们这个没办法了!我说:法师!那您修什么行?他说:我没有,我只修一种行。我说:那您修什么行?他说:我呀就是会唱个香云盖。我说:会唱香云盖有什么好处?很好啊!唱得香云盖,到处吃素菜。喔!那真的不错!所以说:哎呀!法师啊!您这宿世的善根,宿世的善根。他说:您是年轻这一代算挺好,好好的为佛教,我们年岁大了,真的没办法,看到经典都睡着了,看到经典就睡着了,真的看不来!我说:没关系!就好好的念佛也是一样。所以,只要一个出家人他老实修行,不攀缘、不夸大、不浮华,明因识果,这个就是要赞叹了,老老实实的修行就好。最怕的出家人就是那个半调的,就是佛法也不懂,不搞宣传没人供养,搞一些光怪陆离的事情,看起来像是神通,其实是狐狸,耍一点小聪明,把大家骗得团团转,最怕的就是这个,最怕的就是这个!所以,有很多人碰到说,我们在哪里碰到,说:慧律法师啊!他经过您的印证,说他是大彻大悟的!我说:我不知道呢,我没有印证过谁啊!他说慧律法师您透过神通到极乐世界去,在极乐世界有看到他的名字!我说:呃。。。。。。反正这个大陆、台湾。。。。。。我

告诉你:很多那个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从来没有怎么样子。是不是?那有一个人就更可爱了,把我的相片剪一剪,跟他的相片合起来,然后再照一张相,碰到人就说:你看,你看!慧律法师印证我了!一看:咦?这个人怎么那么陌生啊?后来人家照相馆的去跟他看说:哎呀!你这个是合成的,现在要搞个合成太简单了,easy  easy   no  difficult   现在的科技,你要把它怎么剪都有办法啊!

我说:喔!这样子。所以,我也没有印证过什么任何一个人怎么样子,我认为平常心就是道了,悟到一切法无生,你就是佛陀的传法人,衣钵只是表信物而已,它只是个表法而已,佛教,佛所传的这个衣钵,所以,这到六祖底下,就没有再传衣钵了。对不对?没有再传了。《金刚经》。。。。。。六祖以前就传《楞伽经》,《楞伽经》;对不起,讲太快了,《楞伽经》。达磨大师来就传这个《楞伽经》,到了六祖传这个《金刚经》,也不再传这个衣钵了,衣钵了。

所以说:我们这个昏沉不好,你只要一执着念,就会违背了真心,一昏沉就是无明,打坐着魔了;或者是说半夜都不睡觉,这个不是修行!有的人很可爱的,半夜不睡觉的,我们以前有一个人,有一个法师,我们亲近一个道场一个大德,亲近了忏公,那么,这个法师已经往生了。他一开始非常的勇猛,非常的勇猛,半夜都不睡觉的,他听到广钦老和尚不倒单,不倒单;人家是很有功夫的,修行几十年,不倒单!不倒单就是他的房间里面没有床铺,就只有一个椅子。广钦老和尚,我们去跟他拜见过、顶过礼,这个实在是没话讲的高僧,那没有话讲的!我进去看他的房间,没有床铺的,就是一个藤椅,里面一本书都没有,一个房间什么统统没有,就是一个藤椅;大悟的人,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心法都在心里面,他从来不躺下来的。我们这个彻因法师就很想学他。

因此他就跟师父忏公说:从现在开始,我要学这个不倒单,不倒单。他就开始勇猛。师父就说:慢慢来,不倒单,这个可不是普通的根器的,它需要一点一滴的慢慢减少睡眠,你一下子不倒单,承受不了的!师父就跟他开示。他说:我一定要修行,要不倒单、要生死自在!他就每天晚上就真的坐在这个藤椅上,门全部锁起来,不要让人家吵!第二天睡。。。。。。第二天睡醒的时候:咦?怎么在床铺上?很自然的在床铺上。他再继续试,再继续练不倒单,练不倒单,他就说:我今天不一样了,我今天有那个闹钟,我这个闹钟。我这个闹钟放着,我一定要几点起来!他就坐在藤椅上,第二天起来,也是在床铺上,那个闹钟一看:咦?谁把我的闹钟按下去了呢?门还锁着!他就是睡到半夜就。。。。。。闹钟就按下去了,还是躺下去!所以,修这个不倒单非常不容易的,广钦老和尚这个绝对不是普通修行人,那个一天的睡眠,就坐着打个盹,就这样子,这个非常不容易的,是真修行人,我们都非常的崇拜、尊敬他,是真正的修行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在座诸位法师,或者是护法居士,你只要把睡眠稍微缩短一下,就算不错了!

我告诉你:每天睡二个钟头的人是大修行人,一百分!但是,你记住!睡眠不够的时候,火气上升,那里痛、这里痛,头痛、腰酸背痛。你一个晚上睡二个钟头,我告诉你:第二天送急诊,在医院睡七天,受不了!所以,这个一百分的人少。一天睡四个钟头,算是修行人;一天睡二个钟头,算是顶尖的修行人;都不睡觉是没有办法啦!睡四个钟头,就相当男人(难能)可贵、女人尊贵,就了不起了!睡了五个钟头到六个钟头,这一般修行人可以接受的,一般。睡超过六个钟头,七个钟头就算是多,对修行人来讲;可是,对世间人来讲,睡超过七个钟头就差不多,七个钟头到八个钟头,在医学的角度来讲,是大概很正常。所以,你能够把睡眠稍微缩短缩短一下;但是,要看你的体力、看你的身体的状况,用硬撑的迟早会出事的,迟早会出事的!

以前有一个出家众,师父跟他劝告:你不要修不倒单,不要半夜不睡。他就是不听,他每天诵《四十二章经》,每天都诵,每天都诵。。。。。。很用功,他一天睡一个钟头、二个钟头。师父跟他讲:你这个睡眠真的还是不够!可是不听,离开了道场,经过了二、三年,出状况了,发神经,出状况了,发神经,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发神经了!因为强迫自己压制这个神经系统,而且我们内心、内在里面没有那种功夫,又抗拒不了那种心魔攻心,倒了!我看过他,我说:我是谁?「我不认识你。」看到女众他就是会笑,整个出状况了,很可惜!这个法师我不讲名字,但是,这个程度是非常好的,高中的时候,跟师父一样,也是念第一流的高中,他是南部的,我是北部的,都是第一志愿的,都是第一志愿的。你看,这么有程度的人来出家修行,可以说是状元了;但是,就是身体调得走样了,结果神经病了!我看到他好难过好难过,他这样走出去,走不回来,走出去,走不回来!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10-27 22:3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好劳神    何用疏亲】不好劳神,何用疏亲,劳神就是有为法,生灭法、有为法。什么东西让我们劳神呢?就是追逐五欲六尘,让我们很费神。劳神就是生灭、有为法非常的疲惫;但是,众生是乐此不疲。诸位!不好劳神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有为法的五欲六尘,你这样一直追逐是不好的,是伤身的、是劳神的。何用疏亲,如果是无为法:上面这一句不好劳神,是指追逐有为法;底下,何用疏亲,是真正的无为法,无为法,这就没有所谓的疏还亲,「疏」就是远;「亲」就是近,没有所谓的远跟近。所以,劳神是指有为法。上面这一句就是说:当你追逐五欲六尘,紧追、死执不放、不舍,这个是不好的,伤神劳神,你难道不知道说,那是生灭、会败坏吗?说:万法皆是败坏之相。如果是悟道了,悟到无为法了,就没有所谓的远近、疏亲了,疏、亲也是二元对立的。我们修学佛道,入于无为法的沙门;沙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人,就拿这一句,出家、在家一切来勉励,一切修行人,都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的人,如果开采出如来藏性,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疏跟亲。

【欲趣一乘   勿恶六尘】如果你想趣向最上乘一乘的禅宗,欲趣一乘,一乘就是一佛乘,你想趣向最上乘的一佛乘,就不可以厌恶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为什么?色声香味触法本来就空,你不需要厌恶它;你一厌恶,就变成能厌恶的心、所厌恶的境,这是小乘人修的。小乘人修不净观、苦观、空观、无常观、无我观,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这个是小乘人专注的观察、观照,所以,他就远离了色声香味触法。如果你想要究竟一佛乘的话,就不可以厌恶那个色声香味触法,因为色声香味触法本来就空,那个也是你的佛性啊!你逃避了色声香味触法,那么,等于逃避你的佛性,虽然说是六尘,悟道的人,也是你的心,因为一乘是不二的。所以不恶,六尘其实就是六种智慧,于色不住着,智慧就显;于声不住着,智慧就显现;于法不住着,智慧就显现,所以,是智慧的问题,不是外在的尘境的问题。如果我们了解,生灭的识心当体即空,那么,识性就显现。所以,追逐五欲六尘,就叫做识心不定,在唯识学里面讲:识心不定,就像阳焰一样,我们的心刹那生刹那灭,这个是意识心;如果我们了悟,这个刹那生灭的执着意识心,其实是当体即空,是因尘境而引发出来的执着分别,其实并不存在。所以,如来藏性就像树木,意识心就像影子。诸位!天地万物的色声香味触法,来到我们的眼睛或者耳朵,变成一种投影,这个影,譬如说你看到一个人,起贪着心,它这个投影,他的影像映入你的脑海记忆里面,你的影像里面,一直执着你脑筋里面的观念,说:我很爱这个人,也很执着这个人!执着就变成一种观念,而这个观念牢不可破。这个观念,所以,我们执著,其实是执著自己的心,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个道理。自心取自心,我们看到了天地万物,而建立了观念跟假相,这个假相变成我们的思想跟概念,而这个概念加上一层强大的执著,执著,不知道他那个观念是生灭的,它是相所引起的语言、文字、还有观念;或是相所引起的符号的思想,那是刹那生灭的。

所以,我们把投影变成真心,其实真心是离尘有自体性的;我们这些生灭的意识心,它离尘无自体性,离尘无自体性,是根、尘所引出来的识心分别,其实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不实在的、是空无自性的,识心本空,识性即显。所以,分别心是心中和影像,而众生执著心中的相像、影像,一起留恋、一直记忆。所以开悟的人,万法不可留恋,也无可记忆,没有三世,也没有十方,一切都是概念,概念加上执著,就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本来我们的如来藏性不是幻化的,它是离尘有自体性的、是永恒的,是亘古以来不增减、不生灭的;可是,因为妄执、妄动、妄分别、妄颠倒,一切,看到了影像,拼命的追逐,就像水中捞月。因此,这个世间的人,不管你车子开得再好、房子住着豪宅,房地产很多、金钱很多。在座诸位!如果没有佛陀的教法,他的内心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点迷茫,还是会有一点不快乐。因此,找到快乐的泉源,就是般若智慧,要听经、要闻法。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六尘不恶,外在的六尘,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跟坏,好跟坏是我们的心分别出来的。诸位!如果今天把师父……开车载师父载到香港的名牌街,整排都是名牌的,我一样不会迷惑。哪一个环境很诱惑的,我们到那边去就知道,你就知道那个是虚幻、是生灭,会变化的东西。这名牌,名牌是名牌,要戴名牌,不如自己当名牌,我就是名牌,为什么要戴名牌?(众鼓掌!)
所以,我已经告诉诸位了:同样活在这个世间,当你见性悟道,你的生命观,每一分、第一秒,就可以把平凡的事情变得这么的美丽、这么的灿烂,如此的美好,全归于我们伟大的、慈悲的佛陀!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这个「正觉」就是正确的觉受,我们就是妄觉,我们就是妄觉。为什么?我们误认为有东西可以执著,这个在佛经里面、《楞严经》里面叫做别业妄见。一般众生叫做邪觉,没有正确的觉受,没有正确的觉受;佛法了悟诸法本空,所谓苦、乐、忧、喜、舍;舍就是不苦、不乐、不忧、不喜,一切的受统统不受,放下,苦、乐、忧、喜,统统是正等正觉。为什么?苦空、乐空、忧空、喜空,进入绝对的寂灭法,这个就是正受,正确的觉受。我们因为妄执,认为有东西可以执著,到死的时候还放不下。所以,你看!中国的古时候皇帝,皇帝,或者是皇太后死的时候,往生了以后,就怎么样?用了多少的布匹、绸缎,放了多少的首饰,放了很多很多的陪葬品!对不对?放了很多陪葬品!到最后怎么样?你听过盗墓者吗?(众笑。)全部都被挖得空空的!对不对?全部都被挖得空空的!像埃及那些法老王,金字塔里面几乎被挖空,一件不剩!当他往生的时候,多少的陪葬,可是,年代久了,这些贪心的人全部挖光光!只有图坦卡门他不放在那里面,另外一个地方,只有图坦卡门没有被挖走,这个法老王,只有一个!他很年轻就死掉了。中国的这些古时候的皇帝,皇帝叫做陵,陵;平民叫做墓。对不对?皇帝往生以后,它叫做陵,有一个陵,「陵」就是小山丘,秦皇陵、明十三陵,都是加一个「陵」,高高的土堆叫做陵;我们平民还不可以自己盖得很高,你以为挑战皇帝的权威?一般世间人叫做坟墓。但是,坟墓有好处,没有东西。

在台湾也发生这样,哎呀!实在是很失德!他怎么样?用一种探测器,探测器,等到晚上大家都不在的时候,满山都是坟墓,没有人照顾,他就用那个探测器,探测。。。。。。哪里有金属,知道吗?探测器,喔!有金子、有项链。我告诉你:那个惨不忍睹,刚刚埋葬下去的,探测到的时候,那个环高贵,因为尸体烂了以后,就肿起来,肿起来,他拉,拉不起来,他说:哎呀!这个拉麻烦啦,用这个刀子,啪!先带回去啦!(众笑。)拉麻烦啦!对不对?他哪有时间跟你。。。。。。因为那个往生以后,它这个手镯,手肿起来嘛,金子、项链全部都肿起来,他回去再慢慢地剥,他哪有……他怕被抓到啊,链子全部都拔掉!那个坟墓第二天一看,一大片的坟墓全部被挖空,全部被挖空!所以,我们出家人、护法居士,一定要记得!在你往生以前,多做一点善事。佛陀讲的,在《阿含经》讲,佛陀的格言:每做一件善事,就像一朵香花,你有机会、你有因缘,你就一定要做善事,不可以等到:我将来,我慢慢来。来不及了!有因缘,你就要去做善事,济贫,帮助那一些孤儿、慈善,或者是护持正法都可以,有因缘就赶快去做,每做一件善事,就像一朵花,有香气,这样子,有因缘就做一次,每一年做一次、每一个月做一次,佛陀说:当你在临命终的时候,就做了很多很多的善事,这第一件善事就是一朵花,把它贯串起来,就会庄严自己。

我告诉你:你这一辈子一件善事都没做过,我们还很担心你下辈子怎么办?一件都没有做过,每天就是吃、每天就是喝、看电视、看闭路,再来就是逛大街、买名牌,再来做什么?不知道!人家问一个歌星,她没有学佛的,影星,说:你平常做什么事啊?她说:我平常不做事,我已经息影了,不拍电影了。他说:你不拍电影,你做什么?她说:我就仰望着天空数星星,(众笑。)仰望着天空数星星。然后:接下来做什么?她说:接下来发呆。(众笑。)她已经有老公,也有儿子了,家庭有财产了,她不需要赚钱,后半辈子生活没问题;可是,因为她没有佛法,也不知道,她就无聊,她说:哎呀!人生好无聊喔!没有戏可以拍,因为年岁大了,看看天空发呆,发发呆,发呆就是她的兴趣,就这样过了一生,过了一生。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了悟到一生的真理,是多好!像邓丽君,她四十二岁就往生了,往生了十五年了,台湾很有名的一个歌姬,有的人讲:一百年出一个!她的歌声实在是好。她自己唱,可是,没时间体悟,她常常唱那一首:好花不常开~~~(众笑、鼓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四十二岁就死了!好花不常开,无常啊;好景不常在,也是无常,问题是:她体悟没有?没有!来不及修行,死在清迈,走了!我们是很欣赏她的歌声,但是,不存在了。所以说:所以,像我们听经闻法的人,福报比较大,还知道要修行这一条路。是不是?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既然不受六尘的扰乱,显然你的心已经正确的觉受了。所以,六尘没有什么坏,其实它等同你的正确的觉受,也可以让你进入正等正觉。说: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智者,其心无为,就是自在,你加两个字就更清楚了,意思就是:智者无为「自在」,有智慧的人,是什么统统可以放得下,只要你听到佛法,什么身命、财产都可以舍;但是,要舍得有智慧,不要舍得没有智慧,所以,智者,其心无为自在。愚人自缚,愚人在有为法里面,念念执著、念念束缚。所以,什么叫做涅槃?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什么不生?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叫做不生不灭。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叫做不生不灭,这个就是涅槃。
说:智者,其心无为自在;愚痴的人在追逐有为法里面,拼命追逐,就一直束缚。所以,有为,它是业的根本。诸位!生命的题材就是业,因业而有了生命,业是生命的水彩,水彩。本性本来是一张图画纸,白白的,因为业力,染上种种的颜色,高低、有缘没缘、好坏。这个就是业了。

有为是业的根本,无为是解脱的正因,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没有大智慧能够彻见法界的实相,那么,这个无为法谈何容易呢?因此自古以来,造业自缚的人比比皆是!这个世间,其实没有人捆住你,是我们自己捆住自己的。

所以,有一个人活得很痛苦,他去请示一个大悟的圣人、禅师,他就说:禅师,禅师!我活得很辛苦,我的心像被一条绳子捆得死死的,我就是解不开!麻烦您帮我解开这一条痛苦的绳子。这个禅师就告诉他:那一条绳子并不存在,本来无缚,不用求解,本来就没有任何人把你捆住,你并不需要求解脱,求解脱又变成束缚。捆住你的那一股力量是因为无明,你没有智慧,不了解生命的真实义,所以,被假相困得死死的,完全动弹不得!喔!他觉悟了,一念之间,原来是自己心的动念的问题。他说:禅师!那我应该从哪里着手?禅师就跟他讲:从放下着手,能放下一件事情,就得到一点自在;放下了十件事情,就更大的自在;如果放下一百件,就差不多无所不自在;如果万法全部放下,就是佛,一切法无所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无所执著,而生智慧的心。

所以,谁捆住你呢?没有!谁让你痛苦?没有!是因为妄自束缚,虚妄,不了解真理,妄自动念,困死在观念里面。譬如说官当得很大,我就觉得:我官当得很大,我官当得很大!很大,他到哪一家去的时候,对不对?人家对他稍微的一点点没有礼貌,他就:哼!找一天我找你的麻烦,不要落在我的手中!哼哼哼!(众鼓掌!)所以,当官当得很高并不快乐,因为自尊心、优越感太强烈了!是不是?有钱人就是……哎呀!他那一种味道,你真的不会讲,就是真的很有钱,怕人家不知道的时候,戴了一颗钻戒,钻戒,这个钻戒是几克拉的,他结婚的纪念日。贵的钻戒一颗一千多万,也不拿来印《楞严经》,搞了一千多万的!他怕人家不知道他很有钱,请问深圳怎么走?(法师学用无名指来指路的动作。众笑。)深圳?这样走!哇!五个指头都不比,他就只比这一只(无名指)。请问深圳怎么走?深圳这样走。一看,哇!金光闪闪的。其实他不是在指路,(你知道我很有钱吗?)(众笑。)深圳这么走。有钱啊!(众笑。)是不是?

有一个少妇……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少妇,她身上都很多的现金,还有金融卡,因为家里实在是很有钱,一打开,哇!整叠的信用卡、提款卡、什么卡,还有很大钞的现金,她拿出来的就是一叠,这报纸登的,拿出来一叠,她很喜欢炫耀!有一次在百货公司的时候,在百货公司的时候炫耀,她买东西的时候,哇!什么无限卡、什么卡统统有,刷!还有现金,她说:我给现金!现金不必加税,刷卡加5%,好!我给现金了!现金。她一拿出来,一叠!旁边已经有一个坏人在盯着她,他知道了。这个少妇进去厕所,十个指头戴了七个指头,钻石啦,黄金啦。是不是?我都不知道她晚上怎么吃饭?(众笑。)挂那么多怎么吃饭呢?是不是?对不对?如果这个少妇来:“深圳怎么走?”(法师一下子把五个指头伸出,)五颗钻戒,她就不会比一只了,五颗统统戴!“深圳怎么走?”(众笑。)哇!还真有钱,真有钱!她就跑去厕所了,跑去厕所了,这个人、歹徒就冲进去,冲进去,冲进去的时候,他说:我只要钱,不要你的命,听话!听话。把你的首饰、现金统统拿出来!结果她有一个这个环,这个环,手镯,因为戴了很久很久,他说:赶快拿起来!因为那个歹徒也很凶,她说:我……我正在努力了!结果因为戴得太久了,这个少妇吃得太胖了,这个戒指卡住了,他说:赶快,赶快!她说:拔不出来!拔不出来很简单,我把你指头砍掉!她说:不要!你等一下!就用那个肥皂,你等一下等一下,稍安勿燥。要抢劫也不要这么急!(众笑。)哇!她一弄,一个、二个、三个,最后这个手镯,实在没有办法了,她说:我这个戴太久了,我不知道我吃得这么胖,就是拔不起来!他说:快一点!哎呀!我正在努力了!结果差一点点,用这个肥皂还是拔不起来。他就说:手伸出来!手伸出来,我喊三的时候,再不出来,砍断!到这里(手腕处),我要的是手镯,不要你的手,手再还给你!(众笑。)还给你就没有用了!她就说:我正在努力……他就:1  2……3!给你给你,给你给你!(众鼓掌!)

3,就掉下来了,给你给你!(众鼓掌!)统统给你,统统给你!这个歹徒也很讲信用,很讲信用,人家的手镯拿去,耳环啦、项链啦。对不对?挂着像观世音菩萨;她又不像观世音,全部拔光了,现金也没有了,就坐在厕所里面哭:为什么会这么惨,这个事情让我碰到?结果那个百货公司报纸登,生意大受影响。这个少妇从此以后跟我一样,万法皆空,(众笑。)出去说:你不再挂叮叮咚叮叮咚?心情好轻松?(众笑、鼓掌)她不挂了,(众鼓掌!)他说:拜托你挂!(众笑。)不敢,一次都吓坏了,一次就吓坏了!还不拔起来,手都快没有了,(众笑。)还喊1 2 3,他限时间的,限时间的,(众笑。)这个很惨!所以说:如果你身上有钻戒的,赶快交给我,免得发生危险!(众笑、鼓掌)开开玩笑。好!我们四点了,我们现在休息一下,十五分钟,休息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以后就立刻集合。

好!诸位看《信心铭》,接下去刚刚……诸位请保持肃静,不要再讲话。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10-27 22:35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这个法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唯是一心,叫做法。法既然来自于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其实心只要不妄起分别、高下,那么就没有。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法其实没有什么差别相,是因妄,因为妄执、妄分别,而起种种的差别。妄自爱著,妄就是妄起知见,这个妄自爱著,就是所有的病,因为没智慧,心所影现出来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外在的环境,其实它空无自性,问题出在你自己没智慧,一直贪爱、一直执著,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一个人没有钱还没关系,当然日子不好过;但是,没有智慧,是人生最可怕的贫穷!妄自爱著,这个法本来就是平等,本来就是无相,本来就是无念,本来就是无所住,硬是要妄起知见来自己爱著,问题还是在于自己啊!谁给我们痛苦?我们给我们自己痛苦。谁给我们压力?我们给自己压力,问题出在自己。

将心用心,岂非大错?你做一下笔记,写两个字,那就很清楚了:将「真」心不会用,用「妄」心去造业,岂非大错?
真心不用,用妄心,真心是如如不动,无念、无住、无相的见性真心;可是他就不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不用,用贪嗔痴,此心非彼心,这个妄心不是真心,而一切众生不会用这个真心,会用那个烦恼的心、执著的心,听众生的讲话,你就知道他的话中有话,这话中里面,不损你几句,好像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他讲话当中,他就会有带刺,这不好!说:将真心不用,却用了那个妄心继续去造业,岂非大错?真心起妄想,无端就起妄想,说:无明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这就是起惑,继续造业,不晓得诸法本空,惑就造业,造业就受苦。所以,苦由何来?苦就是由那四个字来:妄自爱著,妄起知见,而拼老命的一直执著,让真心起作用,这修行人是很重要的!真心起作用叫做守本真心,简单讲就是:保持心性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落入二元论,那么,心体离念,是法界一总相,见性的日子指日可待了。所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就是这个道理。

【迷生寂乱,】
寂是静,心静的时候叫做寂;心动的时候叫做乱。寂、乱也是二元对立的。

【悟无好恶。】
当一个人迷惑颠倒、没有智慧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下子心静,一下子心又乱,一下子静,一下子又乱,把这个动、静所产生的无明,当作自己的心,没有办法调和。
所以,我告诉你:一切众生,多多少少都有一点精神病,(众笑。)是大精神病跟小精神病,还有微细的精神病。为什么?常常自己会有贪嗔痴,不知道;而且讲话攻击人家,也不知道;伤害人家,也自己都不知道;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地就哭泣啊、就难过啊,愈想就愈气!对不对?锅碗瓢盆、碗筷全部摔光光,还不能解决内心的纳闷。所以,我告诉诸位:两个人背景不一样,要凑在一起,结婚、生儿育女,要建立一个家庭,实属不容易啊!
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维持家庭的婚姻,就是说千万不要想改变他,那么,日子就会很好过。
你能守住这一个原则;千万不要想要改变他;第二、一定要包容他的缺点。

你这两样做得到,婚姻才有办法继续维持,否则没办法的!你每天看他的缺点、他看你的缺点,凡夫无明,怎么会没有自己的看法?对不对?什么都吵,什么都会吵架!所以,当我们一个人心迷的时候,就会产生动跟静之分,有调和,有时候心很愉快,就很调和;有时候杂乱无章。所以,这个心,一下调和,一下子杂乱,一下子动、一下子静。寂就是静,显然这个不是究竟。如果一个真正静的人,他的心就……心静如水。对不对?而我们现在的感情、理性,感性、理性;感情、理智,上上下下……所有众生的心,从来没有调和过;悟了的人,他的心境始终保持原态,我们原本解脱自在、安详的圣人的觉受,只要你开悟,他就会慢慢慢慢的享受。

什么叫做大悟?大悟人的生活、生命有什么好?为什么一定要开悟?因为他的二六时中,统统叫做享受。enjoy life and perfect life  完美的人生enjoy life,享受他的生命,enjoy and perfect is enlightenment. 就是开悟。
所以说:我们如果能够开悟,哇!那日子就不一样了!所以,根本说不上什么好恶,重点在哪里呢?重点在于我们的心性,心性没有好、没有恶,所以,悟无好恶,心如果悟了,也无所谓的好,也没有所谓的坏,刚刚好就好。
所以,我告诉你:对人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坏,刚刚好就好;(众笑。)而那个刚刚好又很难拿捏,(众笑。)很难拿捏,很难拿捏。

这个世间没有佛法,还过得很惨。有一对夫妻吵得很厉害,这个老公说:我这一辈子瞎了眼,娶了你这个老婆,(众笑。)肮脏、懒惰、好吃!我告诉你:我这一次生气了,你把我的钱刷卡都刷光光了,我一个月才赚多少钱?开始诵「金刚经」给你听(牢骚)。(众笑。)他的老婆就说:我更倒楣!我一辈子从来就没有给我一点温暖、给我一点关怀,统统没有!老婆就说:我要离婚!离婚。好了!这两个就吵,吵得很厉害,就来到师父的面前:我实在活不下去了,我们就是要离婚!然后两个在前面,也是他说他的,她说她的。我这一次就学得很聪明,(众笑。)左边听一听:嗯嗯嗯!右左边听一听:嗯嗯嗯!(众笑。)我说:喔!你们决定了。离婚!还隔不到一年,抱一个小宝宝,说又生了一个,(众笑。)说:师父啊!这个要来皈依!我说:你们不是要离婚吗?吵得那么厉害!他说:生孩子跟吵架没关系啊!(众笑。)吵还是生,生了以后继续吵,(众笑。)吵架又生。唉!这怎么这样子?佛说:不可说不可说,真是很难说!(众笑。)我这一次就学得很聪明了,夫妻的事,没有意见,没有意见。
有一个人,少妇,带了一个小孩来,三岁、四岁,还在吸个奶嘴,(学吸奶嘴的样子)我说:你儿子几岁啊?说:慧律法师啊!我带这个来,您知道吗?这个可好了,我怀孕的时候梦到一条龙!我说:你有没有看错?是不是一条蛇啊?是龙啊!我要带他来,我带他来要跟您出家!我说:三、四岁跟我出家?她说:对啊!要趁早啊!我说:三、四岁跟我出家,要做什么?将来做您的侍者啊!我说:他今年三、四岁,我要先做他的侍者做二十年,(众笑。)你有没有搞错啊?(众笑。)抱一个小baby来,就说要跟着我们出家,拜托!我不是育幼院的院长啊,(众笑。)我们这是讲堂啊!

告诉诸位:一切的众生没有闻到佛法,他就是迷生寂乱;悟了以后就没有好恶。因此一切众生,他没有平等心、没有自他不二,所以,他都是活在相对立的观念,这个就不是真心的。上面这一句:迷生寂乱。寂跟乱是对立的;好跟恶,恶就是坏,好、坏也是对立的。这一句挺有学问的,迷了以后就分动跟分静;悟了以后,并没有什么好跟坏,都是你自己心在分的。

【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一切落入两边的观念,都是因为斟酌,斟酌就是因为妄起分别、妄起思惟、妄起执著,虚妄的分别心,都是因为妄起分别知见,妄分别、妄知见、妄思惟。
良由斟酌,这个斟酌就是所谓的分别心,为什么有两边呢?因为你在斟酌、你就在思惟、你正在分别。当一个人全盘放下的时候、远离分别的时候,两边就根本不存在。所以,世间人的享受是感官上的错觉,感官上的错觉,他用这个声色犬马来迷惑自我,因为他拥有虚幻的这个世间,他认为每天都真正地拥有,但是,错了!世间人的看法: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拥有。你真的拥有吗?你真的拥有它吗?这世间人过得是很辛苦的,你说你男女朋友打得火热,你抱着,那你就慢慢抱啊,抱着,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对不对?

台湾也有一些年岁很大很大的,也做了很震惊的事情,两个很老的也会举办结婚。结婚了,还讲了一些……哇!实在是……我听不下去的语言。这个新郎剩下一颗牙齿,(众笑。)新娘剩下两颗,(众笑。)新郎、新娘加起来都快两百岁了,两个都接近九十!新郎就问了,一颗牙齿笑一笑说:你爱我吗?(众笑。)新娘就剩下两颗;其实是“老”娘啦,(众笑。)就快一百了,怎么会是「新」娘呢?哪有新娘这样的,剩下两颗牙齿?她说:我当然爱你啊,你看,我出双入对,(众笑。)因为两颗牙齿啊!我出双,开口是双,闭口也是双。你看,我出双入对,所以,我很爱你!然后新娘就问新郎说:你爱我吗?因为他剩下一颗牙齿,我当然爱你了,因为你是我的唯一!(众笑。)我的天啊!Oh! my God! (法师、众笑、鼓掌)连这个也会打情骂俏。这个新郎、新娘听得非常感动,她就说:哎呀!时空如果可以倒流,我愿意再为你生十个小孩!后面的佛像掉下来,(众笑。)听不下去了,听不下去了!
所以,世间人如果没有学佛,日子就是这样过,你靠我,我靠你,依靠到何时?为什么?无常法很快就到了!是不是?

一切两边,都是因为斟酌的关系。底下: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因为我们分别心所浮现的形形相相、种种的千差万别,其实如梦幻空华,空中有花,空中有花就不实在了。原本诸法本空,这个世间上没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叫做相妄;你要守,要守住性真,我们这一颗真心本性才是真的。因为世间人守错东西了,守着房地产、守到金钱、守到爱情,守,一直守,想要守住一项,好像要守住什么东西,他守错方向了,守住这个相,这个相会变化,要守本真心。一切众生不知道相妄性真,所以,他一直守住那个会变化的假相,金钱、房地产;诸位!没有钱、没有这些房地产、汽车,又很不方便,钱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你什么都要钱,所以,就变成一种严重的生命的束缚,你要面对这个现实,又要讲这个超越,没有这个现实怎么讲超越?所以,没有金钱,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面,你怎么处理事情?真的很辛苦,没办法处理!你又要讲超越的思想。所以,其实修行人是很不容易的,经过层层的关卡,又要生存、又要面对现实,又要听经闻法,真的很不容易!我们觉悟以后,梦幻空华,何劳把捉?这个世间,一切都是现象,一切都是生灭的过程,没有一样是什么永恒的,那么,我们在追求什么?你的生命,到底你真的拥有什么?你能够带得走什么?生命所为何来,为什么要活着?人有权力自杀吗?人活着,有什么更高尚的目标要追求吗?有!就是觉悟,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提早觉悟。(众鼓掌!)

诸位!人生如幻,宇宙、山河大地是大幻相。诸位!佛法里面讲:观诸法如幻,速疾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只要是缘起法的,就是生灭法,就是败坏之相。
来,看看!你手指拿起来指指看,这个世间哪一种东西不会变化?桌子?椅子?灯光?麦克风?指指看,最后指着你们这个身体,会变化,会老、病、死,我这个身体会老、病、死,指指看,天上天下,只要凡所有相的东西,指指看,没有东西不会变化的。所以,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又何必苦苦的去追求,追求这种不实在的东西?因此人生如幻,宇宙、山河大地是大幻相,无一法非幻。

【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这个得跟失也是二元对立的,是跟非都是二元对立的,一时放下。所以,你有功夫就在这个地方。「师父!怎么修行?」就这么简单:得失、是非、恩怨,一时放下,一笔勾销,放下,统统放下,真正的本来的心就会显露出来。本来的心没有得失,本来的心没有是非,本来的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所以,不放下也不行,你要进入佛的领域,放下就最直截了当的。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
如果你的眼睛不阖眼,不睡觉,表示你保持清醒,诸梦就自除,种种的梦就自己除掉。

【心若不异】
心就是真心、智慧心。真心、智慧心只要保持如如不动,不落入二元对立。「不异」就是不被二元对立的假相所蒙蔽,叫做不异。心若不异,心就是如,心若不异,不异就是一,就是绝对,没有什么差别相。心若不落入二元对立的差别相。

【万法一如。】
没有东西可以难得了你。
所以,心若不异,万法一如,智慧心、真心,如果不被假相蒙蔽,万法就一如。
因为梦是什么意思呢?梦就是前尘影事、前尘幻影,如果我们得到法眼净,自然就没有梦,这些差别的妄想就会做到放下,达到心一境性,心是专一的境界,如同本性,心一境性,完全一如。所以,师父已经重复强调:心不起妄,就是真修行人,才是真正的三昧,才是真正的一心不乱,才叫做专修,心不起妄,就是真正的专修!(众鼓掌)自然就万法一如了。
这一句再解释一遍:眼睛如果不阖眼,保持清醒不睡,种种的梦想、妄想就自然除掉,因为你是醒着的,眼若不睡就是保持清醒。我们的心如果保持清醒,充满真心、智慧心,不落入二元对立,不妄起差别相,万法就一如,见性就很容易了。

【一如体元,兀尔忘缘。】
唯有恢复一如,一如就是不二的心,只有恢复万法一如。这一如就是根据前面:万法一如,把这个「一如」重复地使用。唯有恢复万法一如、不二之心,一如体元,体,「元」就是根本、本源。
整句的意思是:唯有恢复万法一如、不二的真心,这个体的本源就会显现出来。
兀尔忘缘,如果你有这种功夫,「兀尔」就是才能。「忘」就是忘却。「缘」就是能所不断,众生的心都向外攀缘,才会落入能所、生灭的识心分别。「兀尔」就是才能;「忘」就是忘却;「缘」就是向外攀缘。
整句的意思就是:只有恢复当下不二、一如的体——体性的本源,才能忘却向外追逐、没有意义的生灭意识心。所以,一个人没有听到正法,他的生命就不具有任何的意义,因为绝对没办法觉悟醒过来。所以,你想要远离颠倒梦想,要进入万法一如,就一定要明心见性,师父已经一再重复强调:明心见性,那一种念佛的力量,是一日千里,很容易念佛就有味道,全念即佛,全佛就是念,念、佛不二,体、相、用一如,信、愿、行同时具足,一切法无生,一样求生,这就是佛的真实义。

【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为什么万法要齐观呢?因为万法都不离心性啊,同时观,齐就是平等观,心性平等之观叫做齐观。万法,你好好地观察一下,其实法法本空,法法本空就是法法一如,法法一如,完全平等。所以,万法其实可以用平等的空性观照一下,就恢复了本性,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鼓掌)就是这个道理。

万法齐观,我们用心性,离分别,平等地观照,归复自然,归复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自然是什么?就是自然的本体,叫做妙性天然。

整句的意思就是:如果你万法能够平等地观照,了解法法本空,回归到心性不生不灭,那么,你自然的本体就显露出来。本体显露出来以后,就是是法平等,也没有什么高跟下。所以,在座诸位!当你死亡的时候,不管你干到总统、国王,你干到富豪,或者是你很有份量、地位,诸位!人一火化就是一堆骨灰,平等观其实也不这么难观。所以,在《楞伽经》里面讲:要碎为微尘观,就是你见到什么相,要把它打碎,碎为微尘,在《楞伽经》这么讲:碎为微尘观,如是观照,诸法空无自性,没有一法不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没有一法不是从微细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质子、中子、分子所构成的。人来自于尘土,要回归于尘土,佛法,看开了,就是这么一回事。那么,就了解没有高下,万法一如,自然回归一切,离种种的语言、思惟、分别,恢复到不可思议的本性。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10-27 22:45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泯」就是灭,灭其所以,就是灭掉妄动和妄见,「所以」就是生起的原因。当你有能力泯灭了妄动、妄见那个开始的原因,你找到了根本了,妄动的因、妄见的因,你找到了,不可方比,你就会入于离言、无分别、不可思议的佛性真心。「方」就是方法,就是一定的模式叫做方。「比」就是比喻。当你泯灭了你的内心的妄动和妄见,你找到了根本的原因,这个时候,你将入于如来无分别智,离于言说、不可思议的如来境界,无可方比,没有任何的方法、一定的模式,也没有任何的方法、任何的东西,可以去比喻佛性,你就进入不可思议的意思。不可方比,不能用一定的模式,或者是有任何的比喻;任何的方式,都不能形容或者是比喻这个佛性,叫做不可方比。不可方比,不可以固定的模式,也没办法用比喻,当然就是不可思议了。
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当你止住这一颗动的心的时候,当你想动一个念头,心动到一个念头,想要把动止住,叫做止动无动,你会发现:中间加一个「本」就更清楚,本来的本。止动本无动,你会发现,这个动当体即空,本来并没有动,不需要把它止啊!所以,止动无动,当你动一个念头,要想把这个动止住的时候,「动」就是所谓的妄动、妄见。当你动一个念头,想要止住妄动、妄见的时候,却发现本体本来就没有动,从来没有动过,本来就无动,不需要加一个止的动作,叫做止动无动。当你动一个念头,想要停止这个动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法本来没有妄动、也没有妄见啊!

动止无止,当你在这个变动的时候,这个动,当你在变动的时候,要令它停止的时候,就是要把动变成停止的状态,你会发现中间加一个「本」,动止无止,这个意思就是说……中间加一个「本」。这个变动,想要让它停止的时候,这个动止,就是这个变动想要让它停止,你会发现,没有东西可以停止,因为动本来就是不动的东西,动当体即空,就是不动;你今天妄动、妄见,其实是空无自性,本来就空,本来就空,根本不需要加一个力量让它停止,你只要了解,妄动、妄见放下,就是了,还加一个:我要让它停止!那就动得更厉害了!

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当你把一切起心动念的原因、把一切产生分别心的因素都消化掉的时候,你就会出现全然离开分别言说,没有办法比喻的境界;要不然,你要止住动的这个心,却不知道这个动本身体性本空,本来就无动摇,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对不对?当你以为变动的停止下来的时候,当你要把这个动变成停止的时候,实际上你会发现,没有东西可以停止的实体。譬如说我这个妄念,要把它停止,你会发现,这个妄其实是虚幻的执著、不实在的执著意识心,它没有实体可得,没有实体就是叫做妄执、妄分别,在佛经里面讲叫做妄识,虚妄的分别心叫做妄识,妄识无体性。所以,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心,真心就显现。
整句再讲一遍: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当泯灭其妄动、妄见;「所以」就是产生的原因。当我们灭掉了,这个妄动、妄见所生起的原因,就会进入如来无分别、不可思议的境界真心,这种境界真心,是没有办法用方法来推测、了解的,也没办法比喻的。当你想要把动的这个心止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动体性本空,没有东西可以止,所以,不需要动一个念头,又把动的、动态要把它止住,因为动性本空。当这个变动的时候,要令它停止,你会发现也没有东西让你止得住,因为也是没有东西可以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
相对的二元既然不存在,能所俱泯,两性本空,原是一心。那个一心也不是数量,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当然也不能说有一个一,那么,一哪里又有存在呢?一何有尔就是:那么,一哪有存在的事实呢?两既不成,一何有尔?两种相对立的观念,既然都是唯是一心的产生,那么,那个一,一心的一,又哪里存在观念的一呢?意思就是:相对既然不是真实,那么,除了自觉,更向哪里去找一呢?所以,自觉觉悟,觉悟就是圣智,圣智就是绝对,绝对就是没有一、二、三、四,说一是方便,说二还是方便。

【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究竟穷极就是究竟一切法的真理,穷究真理到达极点的时候,叫做究竟穷极。我们究竟一切法,我们究竟了一切真理,达到最穷尽的极则,这个时候,不存轨则,你会发现,不存在一定的轨则,因为法无定法,叫做不存轨则。为什么?因为随着时间跟空间都会改变,会改变就不是事实。所以,你一定要讲什么才叫做正确,就很难讲了!譬如说这个卫生纸,看起来是卫生纸。那么我们现在撕了一个,喔!这个叫做纸屑了,这个不叫卫生纸了。刚刚整张,这个叫卫生纸,那现在?这个叫做纸屑了。这个纸屑,一下子,喔!捏一下,这个叫什么?喔!这个叫做微尘,一点点的颗粒微尘,颗粒微尘。一张卫生纸一下撕一点点:纸屑。纸屑于捏一点点,把它揉一揉,变成一点点,像灰尘一样的,叫做颗粒微尘。为什么一张卫生纸,一下子讲卫生纸?一下子讲纸屑?一下子讲微尘?所以,它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是,无论是纸屑、卫生纸、颗粒微尘,统统是空性,统统是空性。所以,穷究法……究竟穷极就是穷究一切法的极则,你会发现,不存在一定的轨则,因为法无定法,随着时空变化,唯有空性时时刻刻存在,到达最究竟、最彻底法的极则的时候,这个一切分别、思惟全部没有;也没有所谓的真理,也没有所谓的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时候,契入本心的时候,就会海阔天空,就会任意纵横。因此穷究极则,究竟法的真理的时候,就会发现,喔!佛陀讲的才是对的,法无定法。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我们契入这个真心,究竟平等的时候,我们所作的都止息,一切皆无为,不假造作了,契心平等,才能够跟无为相吻合。所以,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的意思就是:当契入真心,究竟平等的时候,所有有为的造作统统止息。诸位!歇即是菩提,就显露出来了。所以,一切无为,不假造作;就算一切的有为,当体即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一切无心,一切无心就是不起妄见,不起妄见就不会乱动,没有妄执、没有妄分别,不起颠倒,一切法无心、无为,那么,万事就了,无事了,什么事都没有!所以,大修行人心中就是两个字:没事。没事,没事。(众鼓掌!)有事是自己的事,没事!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若见本性,心中一切的疑惑全部除尽。
正信调直,自性当下不二的法门,有了正确的深信,「调直」就是坚固的信仰,坚固的信仰,所以,还没有开悟、没有大悟见性,他这个信心,在经典之作里面讲:如风中毛,风中的毛发。这个毛发放着,呼!吹东边,飘这边,吹西边,又飘西边的,飘来飘去,没有信心。所以,在座诸位!给人家信心是很重要的,培养一个人,要千言万语,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这一句话用在佛教,正得其所,要建立一个人的信心是千言万语,好话说尽了,还不一定建立对三宝的信心,何况……为什么?谤佛、谤法、谤僧的人,没办法往生?这个是重罪,因为他会断了众生的法身慧命啊!世间人千言万语,才能造就一个人才,好话说尽;但是,要毁掉一个人,只要一句话!

我们佛弟子啊,千万为了正法……你这一句话讲出来,我告诉你:会伤害佛、伤害法、伤害僧,会伤害这个僧团。我告诉你:牺牲生命,打死不讲啊!为什么?你守住这个口业?临命终要去极乐世界啊!有时候你不小心,一句话讲出来了,本来对三宝很有信心很有信心,一讲讲,两句话,哇!umbrella我不来了(谐音),英文的雨伞就是umbrella就是我不来了(谐音),我不来了(谐音),就是英文的雨伞。真的!一个人这么辛苦的,譬如说你今天培养信心了,你看,千言万语啊,我从昨天讲到现在,不是千言万语是什么呢?(众鼓掌!)就是要培养大家的信心,就是要培养大家,那也是你本性具足的。

所以,当我们见本性,我们心中的一切狐疑尽净了,我们自性当下不二法门,正信绝对是调直,直就是不会弯,坚固的东西就不会弯。所以,正信坚固、调直,直心就是道场,狐疑没有了,当然就正信了,要不然什么叫正信?所以,《信心铭》最后两句话说:信心不二,不二信心,对不对?一真法界,法界一真,就唯除没有信心的人,没有信心的人,心就没有办法清净,就没有办法调直。所以,信仰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所以师父告诉你:你一定要去多听、多闻,参考其他法师的,了解哪个法师讲的是究竟义、是真实义、是真正的究竟、是善良的、是美好的,你再下定决心来跟着这位善知识。所以,修学佛法不是盲目的,它是理智的,我们要做理性的主人,不要做感性的奴隶,学佛是理性的、是回归科学的、是回归智慧的。世间人讲说: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可是,我们佛法是:Wisdom is power. 智慧就是力量,有智慧的人是最有力量!是不是?(众鼓掌!)
世间人,知识可以产生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对不对?可是,我们出家、在家,智慧就是力量。因此要客观、要公正、要比较,你千万不要说,你今天听慧律法师后说:只有准听我的,其他法师不可以看、其他道场不可以亲近。诸位!那你不是在追求真理,真理不怕比较,真理愈辩愈明,对不对?怕什么?(众鼓掌!)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才不敢听别的法师。是不是?你要对你的本性要有信心,你有能力分辨正邪,你有能力,因为你现在如果是见性,你就有根本。为什么?不怕比较,绝对不怕比较。底下: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为什么一切不留呢?因为无有少法,你留什么?若有一法,不名般若,经典不是讲了吗?所以,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还讲得真是好,这个三祖真不得了,这一句就搞定了!一切不可以留恋,因为无有少法,没有东西可以留恋,也无可记忆,因为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唯是一心,三心不可得。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一句话什么意思?过去的妄想颠倒、意识、分别执著,当体就是空,不可得;现在所有的执著、分别颠倒见不可得,因为当体即空,唯是清净心存在;未来的心是臆测、是推测,也是不可得,空无自性。所以,过去、现在不可得,唯是一心,一心三际断,十方本空,十方三际就不可得,就是如如不动的本来面目。所以,你要找到永恒的本性,无有少法,一点都不可以留!为什么?彻底铲除知见,不留一法,若有少法可得,不名佛法。所以,《金刚经》里面讲:我无法可得;若有少法可得,那么,燃灯佛就不会跟释迦牟尼佛摩顶授记,说:你将来成佛叫做释迦牟尼佛。所以,若悟一切法无生,就是传佛的心法,其实不必衣钵,衣钵只是表信而已,谁悟,谁就是如来的大使。

今天如果你言下大悟,你就可以体会到全世界最美的瞬间,就是言下大悟!(众鼓掌!)
所以,你就不必去看什么烟火秀啦,就看,哎呀!很漂亮,咻~~~砰!咻~~~砰!每年看,每年都差不多,只是多跟少而已,就是这样子。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这个「虚」就是透视,用智慧。这个虚跟明非常重要,一切法本自空性,虚;同时具足智慧,当你体悟到一切法虚无,空性的智慧的时候,自照,你的觉照心就出现了,这就是自观自在,自观自在。

观自在其实就是自己的本性,你自观,你就自在,你慈悲,你就是大菩萨,生命的属性,它就是觉嘛!

所以,虚明自照,不劳心力。记得!修行是靠智慧力的,不是靠劳力、体力,硬干不是办法,硬干不是办法。

诸位!我左边这个人,如果我左边这个人,每天拜佛、念佛,可是他那个固执己见,跟人群合不来,念佛的人在旁边,他都是摇头,可是,他很精进;而这个人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每天只念少许的佛,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我告诉你:右边的这个人念一句佛就是一切佛;这边的人念的佛就是数目字而已。为什么?没办法降伏其心,所以,佛法之念佛要能降伏其心,能断分别见、能断贪嗔痴,这一句佛号叫做金刚佛号,否则这一句佛号是什么?(众鼓掌!)念佛的人,这一层道理不懂得,他就会数数目。

有一个居士拿着念珠,刚好坐电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说:菩萨呀!老婆婆!你今年几岁啊?她说:我六、七十了!我说:你这念珠念这么快做什么?她说:我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说:你一天念佛怎么个念?她说:师父!我一天念三万,从早上就念,有空就念!我说:你在跟佛陀算帐吗?(众笑。)说:师父!那您一天念几句佛?我说:我一天只有念一句。她说:才一句?我说:我这一句,二十四个小时从早念到晚,只有念一句,你看谁的力量大呢?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10-27 22:4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能够念佛,我们都很赞叹,(众鼓掌!)能够进入念佛、能结善缘,很赞叹;但把佛的大般若智慧、见性大法摆在一边,不能融入这个念佛,你的修行就会很吃力!

诸位!你今天你来听了见性大法,你回去的时候,你看到一切景象,你的心笑一笑。为什么?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法无来去相,法无生灭相,一切法不可得,你见性了。好!你回去,到哪一个地方,你都是这样子。

反观回来,这个人念佛用功拜佛、诵经,这个人一起来,就是某某人不对啦、哪里很可恶啊,这个人是怎么坏,我是怎么样……讲一讲,拜佛的时候,诵经是诵给佛听的:佛啊!我这么认真,您有没有看到啊?开始一边念就一边哭,他那个心境摆不平,因为没有本性的功夫,他就会在知见里面一直妄动、一直分别。所以,没有见性、没有开大智慧,这个念佛倍感吃力!为什么?因为他的心中有压力、烦恼、无明,用阿弥陀佛硬压起来、硬压起来……阿弥陀佛……白天也念、晚上也念,因为没有空慧的思想,就念……念到最后的时候,阿弥陀佛……后来很累了!我们那个信徒也有人这样子,念到很累了,阿弥陀佛……没有力量。我说:那你怎么不去休息啊?我要精进啊、念佛啊!我说:念佛很好,那你烦恼断了没有?他说:没有啊,就是没有啊!叫他来听经,不要!所以,他不晓得佛法是不二的,你念佛、诵经,你能离开这一颗心性吗?哪有一个人离开心性可以修行的?你又不是植物!所以,任何的法,回归到心性,全修即性,全性即修,性修不二,所有的万法回归自性,叫做正法嘛!(众鼓掌!)对不对?
你任何一种佛教的活动,离开清净的自性,那叫做外道啊!所以,八大宗派争个什么劲儿?(众鼓掌!)诸位!八大宗派互相排斥是没有道理的。

好!你修哪一宗,讲讲看。讲:我修天台宗!天台宗的教祖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再推上去,听谁的法?释迦牟尼佛!净土宗,净土宗是谁宣说的?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华严经》,《华严经》是谁讲的?释迦牟尼佛!你讲啊,你讲讲看!密宗,密宗的教祖宗喀巴大师,再来,再继续啊,再往上推,也是释迦牟尼佛!小乘的《俱舍论》、《阿含》,研究《阿含经》的俱舍、成实,你的教主是谁?释迦牟尼佛!还争个什么劲儿?(众笑、鼓掌)没有……只是时空不同、根器不同。对不对?所以,不要互相伤害。佛的十大宗派,大乘八大宗派,小乘两大宗派:成实、俱舍,加起来十大宗派,如果把十大宗派比喻佛陀的十个指头,诸位!你咬伤哪一根指头都会痛的。(众鼓掌!)让它自然,满山遍野,对不对?争奇斗艳,没有什么不好啊!为什么你这一宗就叫做最了不起的宗,其他统统不是啊?为什么?你这什么宗啊?你这个宗可以离开佛的心性吗?禅宗讲的:当下明心见性;密宗讲三密相应;净土宗讲带业往生,是不是?天台宗讲三止三观;华严宗讲的一真法界;净土宗讲人带业往生,哪一法都很殊胜,哪一法都很殊胜!

因此只有无知的众生,分彼分此,互不容忍,互有高下,在佛的角度来看,这个都是人为的因素,人为的因素影响了真理的传递,都是自我斗争的,这是很可怕的!佛教没有正知正见,佛教就乱成一团,不懂得互相尊重。对不对?不懂得互相尊重。懂得尊重的,就是佛法。所以,我们念我们的佛就好,其他,你不听我的,不听我的,没有缘,没有缘,合掌令欢喜;有缘,有缘就好好地冷静地,互相勉励一下。

一个人要客观、要理性、要冷静、要智慧,才能够契入佛的心。所以,用佛的心在讲经,让一切众生都体会佛的那一颗伟大的心。如果说讲经说法讲到最后,所有的人只崇拜那个人,你不是在说法,你是在谤法啊!为什么?依法不依人。依佛陀的正法,当然会归到最后,所有的荣耀属于佛陀嘛,这样才对嘛!(众鼓掌!)对不对?哪有所有的荣耀都属于你?这什么东东嘛!(众笑、鼓掌)

所以,我告诉诸位:我慧律法师很平凡,所有的荣耀,我们回归到我们伟大的佛陀,(众鼓掌!)是佛陀的恩加被我们的。

看一下,虚明自照,不劳心力,意思就是:解脱完全不费吹灰之力,你只要了解诸法本空,好好地运用智慧。这个「虚」就是空性,「明」就是智慧,用空性的智慧自观自照,就不劳心力了,一点都不费劲儿,说:得来全不费功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言下大悟!(众鼓掌!)放下就是,还要搞个什么劲?搞个十年、二十,摸不着门儿!所以,有一个居士来到讲堂说:师父啊!我修行念佛很精进,搞了二十几年!还有一个老婆婆说:非常感谢您,自从听了见性大法以后,哇!我真的很感恩!师父!要怎么表达感恩?我真的太感恩!我说:那你就磕个头吧!老婆婆就拜一个了。那我如何感恩佛呢?我说:那就再磕一个头啰!说:师父!您有什么交代啊?我回去……「有好茶拿一点来。」(众笑、鼓掌)她说:这个简单!

所以说:你看!有福报的人、大善根的人、大根器的人,就是这么容易入道;没有因缘就是没办法。送给你听。我不要!送给你听。不要!为什么不要?我就是不要看啊!不看,没办法了。是不是?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嘛,唉!(众笑、鼓掌)
(我就:不看就算了!什么东东啊?)(众笑、鼓掌)这一句是不可以加进去啦!底下: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非思量处,不是一般常识可以让你思量的,意思就是:要超越一切表相的。说:识情难测,众生的妄情是很难测出来的,因此我们要了解,不是一般常识可以让你有思量处的,你用分别心是达不到,用分别心的识心分别,众生的妄情,是很难测出如来的境界的,叫做非思量处,非一般常识可以让你思量的;也不可以用分别的识心、众生的妄情,来测如来的境界的。如来的境界不可思量,一切众生,一般都是常识、都是知识,要不然就是常常看电视。一般人不是常识就是知识,那个跟生死扯不上,跟了生死扯不上关系的。

2010. 5. 16(晚上)
(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互相三问讯。一问讯,(众:南无阿弥陀佛!)再问讯,(众:南无阿弥陀佛!)三问讯,(众:南无阿弥陀佛!)
好!诸位请坐吧!
我们剩下一点点时间,也讲了到最后的一点点的内容,诸位看底下:

【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真如就是一真,究竟如,没有自他对立的,是自他不二的,是生佛平等的。所以,这个真如法界,唯是一真法界,唯是一心,这个心并没有二元对立,没有能所,所以,也无所谓的他,也无所谓的自。真正大悟的人,你是谁?你就是我。我呢?我就是你。为什么呢?元素平等,地水火风平等,空性平等。所以,我们在这个假相里面,妄起烦恼,虚妄的执著,一直连续不断,所以,没有智慧的人生,他就会困死愁城,而且想尽办法要摆脱这种执著的痛苦,他就是甩不掉,他愈想甩掉,无明就卡得愈重。为什么?他认为有佛道可修,他就趣向某一个角度,趣向一个空,被空所束缚,曲解了有,被有所束缚。所以,世间人,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这种大圣人来示现人间,来开示最上乘究竟的涅槃妙义,我敢说:没有一个人能醒得过来,包括我在内,没有办法!人生没有佛法是毫无目标、毫无意义,整天迷迷茫茫,可是,问题他不知道。就像厕所里面的臭虫,一条虫在蠕动,它自己不知道,它在恶臭的环境,它还乐此不疲。人类也是一样,在圣人来看,一切的众生是真的很可怜,因为他贪著这种不净,苦、空、无常、无我的世间,误认为有实在性,所以,没有一天不过那种强烈地执著的日子,这个日子就叫做无明,而这个没有智慧,就是无始以来一直存在的一种妄动。但是,如果打破了无明,进入了真如的法界,这个日子就好过!你看,无他无自,我们为什么会烦恼?就是有他还有自己,他跟自,这就是对立。所以,真心是不二的,是自他不二,是众生与诸佛不二,究竟平等。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要急相应,如果你急着要跟佛的心性相应,就是用哪一种修行最快?最快开悟?唯言不二,这个「不二」中间要加二个字:当下。回归当下,叫做唯言不二。你想要急着相应佛心,修行得力,那么,就是只有当下进入不二。不二就是能所不二、心境不二、境智不二,万法平等。不二皆同,无不包容。什么叫不二皆同?如果你入于不二的心性,无分别处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则法法皆同,同什么?皆同如来藏心,同一个心性。为什么佛佛道同?为什么?因为悟到究竟,悟到究竟,就是所有的众生都是存在着那一颗佛性。所以,不二皆同,入于不二心性,无分别处的时候,则法法皆同,皆同什么?同如来藏心。如来藏性,当一个人开采了如来藏性,大悟的时候,则万法无不包容,万法无不包容。为什么?就如同虚空一样。诸位!如来藏性不著,虚空就是如来藏性,虚空就是法身;如来藏性著了,我法二执、根本无明刹那动念,法身就化作顽空,在《楞严经》讲:就会变作虚空。所以,虚空也是由色法,无相的虚空才衬托出来,无论是心、无论是色、无论是虚空,都是如来藏性的遗留物,遗留物。

所以,这一段的意思是说:跟法相应最快的,就是全心全身融入一真法界,内心里面开悟到绝对的心性、涅槃的妙心,那么,你就会证到:所有的分别都是自心的问题,就亲证到自他不二,物我一如,人、物、我,万法都是一如,这个叫做到家的功夫。也就是亲证海水一味,则万物万法皆非有别,这不是很痛快吗?所以,我们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看到种种相,建立了知见,而这个知见,就是强烈的观念,这个观念就很可怕了。先生有先生的观念,兄弟姐妹各人有各人的观念。所以,为什么会吵得不可开交?正就是观念,就是所谓知见立知,头上安头。如果把这些知见融入了我们的如来藏性,所有的分别心消化、融入,变成一个体性,不妄起知见、不妄起你我,自他无妄,入于无妄之地,就是一真,就是绝对平等。所以《金刚经》里面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这个道理。修行,你就摸对门了。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十方法界有大智慧的人,都入什么宗?入见性、当下不二的最上乘的禅法,皆入此宗,因为禅就是佛的心,悟禅,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省时省力,没有葛藤。所以,十方智者,都来入最上乘这一宗。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宗」是什么?「宗」就是宗旨,是指见性大法一悟如来地。简单讲:禅宗所崇尚的、所悟到的这一颗真心,就叫做宗。任何一门学问都有它的宗旨,任何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宗旨,而禅宗的宗旨就是见性大法,一悟即入如来地。所以,宗非促延。「促」是时间很短。「延」时间很长。短、长。一念万年。这整句是什么意思?就是禅宗所崇尚的这一颗大悟的见性涅槃妙心,这个宗旨,它是超越一切时间的长短,因为这里面,刹那即见永恒,所以,它是没有时间,亘古以来,法性常存,佛性没有增减。因为禅宗悟了以后,开悟了本来的面目的时候,这个就不能用时间的短跟长来论断了。为什么?因为禅宗的宗旨是真心,而真心是超越时空的,没有三世,更没有长短,也没有东西南北,这个都是概念。超越一切时间,超越一切概念,时间的长跟短都是概念。为什么?有时候你觉得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当你在做功课,恢复到理性的时候。对不对?当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在等她的男朋友,或等她的女朋友,就很难熬了,慢了一分钟就看表了,慢了十分钟像经过十年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不是?那种感觉不一样。所以,时间它没有真实性的。当一个人很累很累的时候,躺下去,咦?怎么这么快就天亮了?其实时间一样,那种感觉不一样!当一个人每天都吃安眠药,突然出国的时候,忘记带安眠药了,忘记带了,他躺下去,虽然很累,但是,睡不着!诸位!晚上失眠的人,时间就会很漫长,很难很难熬!这就我们要知道了,时空也是感受的一种,也是不是实在性的。譬如说我们现在下午七点四十五,是晚上,在美国是早上,时间,它也是互相衬托的,也是概念所形成的。所以,一念跟万年是没有差别的,所以,一念万年中间加一个字叫做「即」,一念即万年,后面加四个字:等无有异。哇!这意思就更清楚了,一念即万年,等无有异,没有什么差别。意思就是:悟道的人,时间长跟短都是概念,他已经超越了时间长短。所以,在《维摩诘经》里面讲:已过量,已经超过一切的观念的量。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10-27 22:4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