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计著崇事。生颠化种。三。初从阴生见。二堕邪失正。三结成异种。今初。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
六门消磨。六根合开。故成圆融根。根根互用。此系识阴尽相。此时识阴未尽。合开虽未成就。已能于互用随顺。随顺。谓不违逆也。六根系清净四大变化而成。世人违背四大。故建立六门。今之随顺四大。故消磨六门。便于随顺中。圆化一切。发生圆化者。四大成根。从始暨终之变化相。皆于此互用中发生也。世人只知有六根。而不知有四大性。故无爱乐也。今之六根消磨。四大性发。故有求火光明。光明。即火性发生也。乐水清净。清净。即水性发生也。爱风周流。周流。即风性发生也。观尘成就。成就。即根性发生也。各各崇事者。于此四大。各各生尊崇奉事之心。以此群尘即四大。为发作六根之本因。所谓木本水源。故所以崇事也。六根生灭不停。清净四大常住不坏。故立常住之知解也。
二堕邪失正。
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六根四大。元无二体。于此计生。生即无生。故堕生无生执。即以无生为生也。迦叶波。此云饮光。姓也。如三迦叶。向以事火为道。婆罗门。此云净行。乃印土外道之总称也。勤心役身。即诸苦行外道也。如拔发熏鼻。投灰裸形等。或事奉于火。或崇重于水。妄计事火崇水。功可超升。是以欲出生死者。事崇之也。此等外道。正与崇事四大相同。故成其伴侣。生与无生。是二边法。故迷佛菩提。亡失中道。正知见也。
三结成异种。
是名第五计著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颠化种。
计著四大。为能生之因。崇事四大。冀得无生之果。四大是心外之物。不求自心。而求四大。是为迷心从物。认贼为子。四大是外缘。非是内因。于非因而求因。故曰。妄求因。四大本非常住。而亦非果觉。于非果而冀果。故曰。妄冀果。冀。谓希望也。冀果。则违远圆通。非果为果。则背涅槃城。生颠化种者。四大本从自心发化。今反谓自心从四大发化。颠倒化元。故生颠化种。
六计虚无心。生断灭种。三。初从阴起见。二堕邪失正。三结成异种。今初。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
渐破识阴。渐增圆明。于圆明中。十二类生。皆依他变化而有。虚幻不实。是为计明中虚。以虚故。而欲灭之。谓非灭其群化之幻法。不得真实之法。即欲永远灭其所依之内身。以及外境。复以所灭之处为归依。此本是断灭见。而妄作胜解者。故成断灭外道也。
二堕邪失正。
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归无归者。灭有依。依于无依。归于无所归。故云。归无归执。无想天者。修无想定。伏六识者。生此天。舜若多。此云虚空。谓身空也。无想天。谓心空也。此计身心俱空。与彼二相应。故成伴侣。觉性非空。故曰。迷佛菩提。以空为觉性。故曰。亡失知见。
三结成异种。
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圆虚无心者。不但自心虚无。一切群生心皆虚无。故曰圆虚无心。归于无所归。故成空亡果。以有所结果。故违圆通。以虚无为果。故背涅槃城。身心俱空。相续已断。故生断灭种。
七计命元。生妄延种。三。初从阴生见。二堕邪失正。三结成异种。今初。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圆。长不倾逝。生胜解者。
识阴为各命由绪。一言其常。则无处不常。故曰圆常。以识阴常住故。意欲牢固其身。亦令常住。同与精纯圆满之识阴。长不倾颓。长不迁逝。不倾不逝。永恒常住。然幻化之身。常倾常逝。无时停顿。而冀其常住。已属妄计。而又认为超胜之见解。是故失正知见也。
二堕邪失正。
是人则堕贪非贪执。诸阿斯陀求长命者。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固著身形而不舍。是之谓贪。然此身形。如空华水月。梦幻泡影。又非其所贪。贪非其所贪。故堕贪非贪执。阿斯陀。此云无比。谓寿命长远。无有比譬也。此如阿斯陀仙。坚固身形。长生不老。故成其伴侣。贪著身形。故迷佛菩提。身本无常。妄计常住。故失正知见。
三结成异种。
是名第七执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长劳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种。
识阴为生命之元。识暖息三连持为命。三法分散。命成乌有。行者于此。立坚固妄想之因心。趣长远劳苦之果报。是故违无始终之圆通。背不生灭之涅槃也。妄延种者。延谓延长寿命。而寿命本有分限。纵饶延至百千万劫。终归于坏。此不当延而延。故曰妄延。
八发邪思因。生天魔种。三。初从阴生见。二堕邪失正。三结成异种。今初。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观命互通。却留尘劳。恐其销尽。便于此际。坐莲华宫。广化七珍。多增宝媛。纵恣其心。生胜解者。
众生之命。起于识阴。既了识阴。故知各命互相通达。此际渐破识阴。已知识阴必有尽时。识阴尽。即命根尽。恐尘世之快乐不能久享。故却留尘劳。不令其销尽。趁其桑榆晚景。以饱其乐。是故庄严莲华宫殿。广化七珍宝物。多增美丽之女。媛。即美女也。纵意恣情。穷奢极欲。免负人生。以此而作超胜之解。不知已沉酣于尘劳烦恼窟中矣。
二堕邪失正。
是人则堕真无真执。吒枳迦罗。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真非真者。以留滞尘劳。享受欲乐为真。此实非真。故堕真非真执。吒枳迦罗。天魔之异名也。梵语吒枳。此云结缚。梵语迦罗。此云我所作。谓生死结缚。种种欲乐。唯我所作。即变化欲境。自享其乐也。今之却留尘劳。广化七珍。以图娱乐。正类于彼。故成其伴侣也。
三结成异种。
是名第八发邪思因。立炽尘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种。
发邪思因者。不知识尽得真净之乐。而反留尘劳以欲染为乐。故曰。邪思。由此邪思。而感当来之果。对当来之果。故以邪思为因也。炽尘果者。炽。谓最显著义。即最胜之尘身也。如自在天魔。依正之超胜。无有过者。以邪思为因。故远圆通之因。以炽尘为果。故背涅槃之果。天魔种者。此正所谓修禅而不断欲。必落魔道也。种。谓种类。谓魔民魔子等。
九计精应心。生缠空种。三。初从阴生见。二堕邪失正。三结成异种。今初。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于命明中。分别精粗。疏决真伪。因果相酬。唯求感应。背清净道。所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居灭已休。更不前进。生胜解者。
识阴将尽。各命由绪已明。于此命明之中。而起计度。分别精粗。所谓分别者。谓过去四阴有相可见。故为粗。现前识阴无相可见。故为精。又于精粗。复分疏决择。谓粗者是伪。精者为真。真伪亦非自然。乃由因果相酬。有为因。则酬粗伪之果。无为因。则酬精真之果。今修无为。是舍粗伪而求精真。故曰惟求感应。岂知有所求应。即有所染污。故曰。背清净道也。其所舍之粗因。伪果。即见苦断集。此二为世间因果。谓集烦恼之染因。感生死之苦果也。其所求之精因。真果。即证灭修道。此二为出世因果。谓修寂灭之道品。
证偏真之道果也。是为因果相酬。然出世因果虽胜。既落因果。即不免于染污。故曰。背清净道。真清净道。以无因为因。无果为果。所谓归无所得。是为清净。然此清净。亦由不净致于净。若证灭者。不以灭为究竟。连灭亦舍。则入清净道矣。奈居灭已休。更不前进何。是故于证灭而生胜解者。则堕定性声闻。于此可知声闻坐果者为定性。不坐果者为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