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净界法师




    心念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我们现在的心有二个部份结合:第一、聚缘内摇。我们前面讲到认悟中迷,变成一个阿赖耶识后,这阿赖耶识它会积集过去的缘。

    缘指的是过去五尘落谢的影像,你过去遇到什么人,他跟你讲过什么话,或者你做过什么事情,我们讲走过的路就会留下痕迹,这时候你心中会留下很多很多思想的影像,这些影像对你未来的思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是过去的缘(五尘落谢的影像)。

    第二、你现前这一念心趣外奔逸,攀缘现在六尘的环境,你又产生一个新的想法。过去的影像跟现前的想法的结合,就构成一个昏扰扰相,第一个扰指的是过去,第二个扰是指现在。一个过去昏昧生灭的想法,跟现前生灭的想法的结合,就构成你现在的心念、现在的想法。

    我们现在的思想,如果你慢慢的去观察你会发觉,我们有时候的想法是今生才创造出来的,你小时候的学习,你所接触环境而引生的。但是有一部份你会发觉,我没有经过学习我就会了,那么这是哪里来的呢?这是前生遗留下来的思想。所以我们不是今生的想法完全是今生学来的,我们投胎的时候不是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归零,不是啊!我们投胎的时候生命本来就不平等,从投胎第一点就不平等,我们是延续前生的生命,所以我们某一种程度的思想,是有过去思想成份在里面。

    有一本书叫做前世今生,这个女众叫凯萨琳,她被一个心理医生催眠。为什么催眠呢?因为这凯萨琳很奇怪,她从小到大她看到水就怕。这很严重,你要喝水、要洗澡……都要靠水,你看到水就怕,那怎么办呢?而且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今生根本没有这种负面的印象。

    结果经过催眠以后,她找到她过去生当中比较近的二次跟水有关系的事:第一个,她有一生她是做母亲,她娘家做了一个大法会,她带着她的小女儿要来参加那个法会,结果她经过桥的时候,刚好碰到涨大水,就把她的女儿给冲掉了,那么这个母亲为了救女儿,结果下去二个都死掉。所以她在死亡的时候,是被大水所淹没,所以对水留下一个非常负面的印象。

    第二个、她在有一生当中得到类似瘟疫疟疾,而这传染的病毒是从喝水而来,而她那一次的死亡死得非常痛苦,跟喝水有关,从喝水感染的病毒。所以从她出生以后她一看到水她就怕,她的心念当中为什么有这个思想呢?就是聚缘内摇,她有她过去生灭的念头在那地方活动,就是她有过去的想法。

    所以我们现在的想法,是你过去跟现在的结合。

    有心理学家说我们大概七岁之前,这个人的想法大概都是前生,因为你七岁之前,你这一期的生命根本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但是七岁以后,你今生的思想就开始放进去,差不多到四十岁以后,你今生的生命就开始主导你了,你今生的想法就比较重要。大概是在七岁之前你延续前生的思想,但是七岁到四十岁你不断的学习,到了四十岁以后你今生的思想就比较重要。

    这地方讲想的产生,是包括过去的印象跟今生的学习。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当我们一旦迷执妄想而为心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认为…,就跟阿难尊者一样执着我们这一念心在色身之内。这是蕅益大师说的:四大假合,为自身相,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这时候我们的心就离我们的真如本性越离越远,前面只是一念迷惑产生了对立,这时候从对立当中,一个能念的心,一个所缘的境,能所的交互作用,就创造一期的身心世界。

    这时我们就开始不太回顾到我们的真如本性,开始以这一期的身心世界当做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不知道这个色身乃至于外在的山河虚空大地,其实都是我们的真如本性暂时的因缘,暂时的显现而已,我们把一时的因缘当作是生命的全部,这是我们凡夫众生的颠倒相。

    这地方的道理很深,师父希望把这个地方分二部份:一、迷真起妄,二、根本无明:从一个平等不二的法界,而一念的迷情,产生对立的思考,从对立的思考,阿赖耶识当中相互作用,又创造今生的身心世界,身心世界再继续去作用,又继续的流转下去,第一个身心世界创造第二个身心世界,前生的我创造今生的我,今生的我再创造来生的我。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有一个无为真人在放光动地!




净界法师



    枝末无明跟根本无明相互作用,就创造了生命的流转,这种情况以一个譬喻来加以说明:

    以喻发明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这地方佛陀的譬喻也分二部份:第一、譬如澄清百千大海,百千很广大的大海是比喻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本来是整个大海,而这大海来了一个无明风一吹的时候,就创造一个小波浪。这小波浪是指我们当下一期的暂时的身心世界,就像一个小波浪。我们迷惑太久的人,就只是认为当下的一个小波浪,而忘失了整个百千大海,这是第一个迷真起妄。

    然后再随妄流转,再把小波浪当作生命的全部,目为全潮,这时候以小波浪来取代整个瀛渤(瀛、大的海水;渤、小河流。大小的河流),也就是说我们先迷真起妄以后再随妄流转。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我们心中有双重的迷惑,迷真起妄,然后再把妄当作真,再继续的迷下去。

    这种迷惑就好像是我这个手,上下的垂摆等无差别。也就是说向上指于空叫作端正,向下叫作颠倒,但是同一个手臂。也就是说这个迷并没有真正的失掉,只能够说迷但是没有说失,无失而失;作用上迷了,但是体性没有失,就像这手臂的情况一样,所以佛陀说为可怜愍者!

    我们本来是不应该流转的,但是我们自己让自己流转,这是很可惜的啊!

    古人说:在我们的六根门头,有一个无为真人放光动地,只是我们整天见色闻香吃饭睡觉,当面错过而已。

    就是说,虽然我们迷了但是我们本性没有失,我们不能说我们失掉真如本性,我们不能这样讲,我们只能够说迷,就好像一个大富长者家里很有钱,而这儿子偏偏不在家里面待着,跑到外面去做乞丐,乞丐做习惯了,他也就忘了他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在这一期的身心世界当中,这一天有人送他一个馒头他很高兴,今天没有饭吃他很悲伤,他不知道他只要回家以后,他什么珍宝都具足。但是他在迷的时候,他的家庭也没有失掉,他家的珍宝也没有失掉,随时等待他回家。

    所以我们凡夫只能够说迷,但是我们没有失,迷惑而不失,换句话说,我们还是有希望可以回家的。

    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要怎么样?我们讲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你先找到我们的家。要找到我们的家,我们前面说的,都是在妄想中去找,你不是离开了妄想有一个真心,是你妄想生起的时候,你生起不迷、不取、不动这时候就是回家的路。妄想的本身就是回家的路,离开了妄想就没有回家的路。

    这地方佛陀说:如我垂手等无差别。从这地方可以看出真妄不二的道理。

    这是讲到我们凡夫迷惑的状态,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个样子?是二层的迷惑所构成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一)




净界法师



    癸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  
  
    标指指的是标月之指,指头指的是佛陀的教法,月亮指的是我们众生的心性。佛陀假借教法来开显心性,也就是要我们藉教观心的意思。从一个标月指的比喻来开显我们的见性是无所归还的。

    为什么有妄想?因为有外境才有妄想,你赞叹我所以我欢喜,所以这妄想总有一天要归还给别人,因为你跟别人借的,因为他讲了这句话,所以你才欢喜,这一句话消失的时候,你欢喜的心要归还的。你从什么地方来,你就要归还给别人。但是真如本性它是不随外境而生,它也不随外境而灭,它没有所谓的归还。开显有还跟无还的道理,这一段佛陀讲得非常清楚。

    分二:子一、陈情。子二、开示。阿难尊者一方面陈述自己的心得,一方面请佛陀继续的说法。

    子一、陈情。

    分四小段,前面的三段是阿难尊者陈述他自己听到前面一段的:约垂手显见性无减以后他个人的心得。

    闻法虽悟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阿难尊者承受佛陀慈悲的救护,以及深刻的教诲。教诲什么?简单讲就是真妄不二的道理。

    我们在妄想当中其实我们真性没有失掉,只是百千大海变做一个波浪,这波浪它也是水的一部份,它没有离开本性。从真妄不二的教诲,这时候阿难尊者非常感动,可以说是悲从心来,眼泪不自觉的掉下来,这时很自然的交叉双手,现出合掌的姿态,表示一种虔诚恭敬来白告佛陀说:我阿难尊者身为一个凡夫,我虽然承蒙佛陀如是微妙不可思议的开示,讲到真妄不二的道理,我觉悟到我这个微妙光明的心性,是本自圆满,而且是常住不灭。

    常住心地指的是它的体性,不随外境而生灭;元所圆满指它的功能作用是本自具足,不假修成。我们这一念心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德能,它本来就具足无量百千陀罗尼门,只是我们没有将它开发出来而已,它有这种可能性。

    这地方是讲到阿难尊者的觉悟,但是阿难尊者他在觉悟了以后,他在修行的过程有障碍,以下是阿难尊者的障碍。

    仍依妄心

    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

    但这地方阿难尊者说我有一个问题,佛陀你说我这寂常心性,不生不灭是我的本来面目,是我整个生命的根源。我之所以会吃饭、会睡觉,都是因为有它的关系。但是阿难尊者说这跟我现在的理解有所不同,阿难尊者说:佛陀!你想想看,我现在能够觉悟佛陀的说法,能够听到佛陀的法音。我怎么会听得到呢?我现在还是用我这一念的攀缘心,去听您的法,然后从您的法中产生瞻仰(上下的分别)我才了知的。

    未认本心

    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

    我一路走来,我从小到大,我拜佛就是用这一念攀缘心,攀缘佛像去拜佛,我出家也是攀缘佛陀的三十二相而出家,我现在听法,明白了寂常心性,我也是靠这念心,妄想心来明白道理。现在佛陀你告诉我说:我生命的根源,是这一念的寂常心性,我突然间空空的得到这一念寂常心性,这个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一个寂常心性。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我根本不敢去直下承当它就是我的本来面目。

    这地方古德解释为什么阿难尊者不敢承当呢?阿难尊者的想法是这样:我的心是要有造作,要有所分别,寂常心性是无分别的,它根本没有作用。佛陀你看,我从现实生活我讲我的道理给你听,我为什么听闻佛法?是靠我这一念妄想心,我离开我的妄想心我根本没办法听闻佛法,所以我怎么敢承当我这一念的寂常心性,我根本不敢承当的。

    阿难尊者很如实的表达,他听到前面的开示以后,他陈述他的心情。当然阿难尊者对佛法还是有信心的,他知道这个问题出在他自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二)




净界法师



    请佛除疑

    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唯愿佛陀哀愍我等凡夫众生,继续宣示大乘圆满的妙音,来拔除我心中的疑根,让我真正的能够放下妄想,让我真正的安住我的佛性,而走上无上菩提道!

    这段的经文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是积迷已久。迷惑太久了,你说这个人是大富长者的儿子,他根本不敢去相信。所以虽然悟到真实的心性,不敢全体的放下妄想直下承当,而变成一个进退两难的情况。我现在用妄想,你告诉我另外一个寂常心性,但是我不敢放下我这个很熟悉的妄想,我也不敢承当这个寂常心性,变成进退两难。

    这种情况的问题在哪里呢?蕅益大师说:问题只有一个,阿难尊者他听了这么多法以后,他没有用教法来观察那一念心,没有回光返照,他只是明白了道理而已。就是寂常心性它是不随外境而生灭的,它也是没有所谓的增减,他总是觉得这个心性是跟他没有关系,他没有用藉教来观心,没有回光返照,没有在妄想中把它找出来。就是说缺乏观心的法门,有教无观,所以造成这样的迷惑。

    子二、开示 。分二:丑一、以喻总明。丑二、就体别简。

    丑一、以喻总明。先说讲一个譬喻来作一个总相的说明。

    法说  

    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佛陀先将阿难尊者的障碍点指出来:你之所以未敢承当你的寂常心性,你之所以不愿意放下你的攀缘心,就是你现在还是用攀缘心来听法,你根本没有回光返照。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呢?

    用攀缘心来听法,所听的法也变成一个生灭的因缘,不能得到真实的法性,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佛陀真正要破的是攀缘心,但是攀缘心无形无相啊!但是佛陀很巧妙的,先破他所攀缘的法。

    佛陀说:此法亦缘,非得法性。

    蕅益大师说:所攀缘的法既破,能攀缘的心亦不存。你用攀缘心来听法,你所听的法也变成生灭的;换句话说你能缘的心也变成生灭的。其实能听法的是你的寂常心性,不是那个攀缘心,攀缘心的后面是那个大海,水泡后面的大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三)




净界法师



    从本经的研究不管是七处的破妄乃至十番显见,一路走来我们可以发觉佛陀对内心世界的描述,是从二方面来说明,一个是在描述我们的攀缘心,一个是在描述我们的常住真心。

    常住真心的状态简单的讲就是不迷、不取、不动。首先他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它是一种智慧的观照,我空法空的观照;他不迷的关系他就不取着,他的心很安定。你看老和尚他吃饭跟你吃饭,他睡觉跟你睡觉,就是不一样,他心里很安定,这个人安住在常住真心。

    所以本经说一个找到家的人,这个是一切功德安乐的根本,他整个生命稳定下来。

    另外一个是攀缘心,攀缘心的特色刚好相反,迷惑、取着、乱动。第一个他迷惑,他妄失了本性,第二个他向外执着,第三个他被外境到处牵引而妄动,这个人很不稳定,这个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本经的重点就是远离妄想,安住真心,但是你要在远离跟安住之前,你要先能够分别先判断,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什么是主人,什么是贼,你一定要先加以判断才能够加以取舍。

    这段的经文是因为前面佛陀开显了寂常心性以后,阿难尊者他不敢承当,这时佛陀就讲出一个譬喻说:

    譬喻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惟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阿难尊者在听完寂常心性不迷、不取、不动的道理以后呢,他不敢承当。那么佛陀就讲出这个譬喻说:假设有一个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用手指来指出月亮的处所,而这个被指示的人你应该顺着指头去看月亮。假设我把指头指出月亮,而你重复不断的去看我的手指头,而把手指头当作月亮,这个人他不但忘失的月轮也忘失了手指的功能。

    譬如我现用手指头指花在这个地方,我的指头只有一个目地,是指出花的处所,你应该顺着我的指头去看到花,而不是一直在我的指头上打转,你的指头是长的是短的。那么你一直在注意这指头的结果呢?你忘失花也忘失了指头。

    这比喻什么呢?

    佛陀讲到不迷、不取、不动的道理是要你去回光返照你这一念心的,而不是要你在法上一直思惟这是什么东西,好像跟你都没有关系,心外求法,到最后这法的功能就失掉了。因为法的目的去引导你去了解心性藉教观心。假设你不从这个地方顺着法的方向去找到心,只是在法上执着,那么这法的功能就失掉了,这样佛陀说法没有意义,只是当作一种知识,学术研究而已。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十番显见之五约标指显见性无还(四)




净界法师



    结示  

    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惟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

    为什么说,你今天不顺着指头看月亮就忘失指头呢?因为指头它的功能只是在指出明月的处所。所以假设你不顺着指头的话,这个指头的功能失掉,这个佛法的功能就失掉了,那佛陀讲那么多法就没有用。我讲了半天,而你不用这法来观心,以为离开我身心世界,有一个东西它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的,那我讲这些都没有用啊!

    而且何止是丧失手指,你还搞不清楚光明跟黑暗的差别(这个地方光明指的是能睹的心,黑暗指所睹之法),你连能所都搞不清楚。我们应该用所睹的法来观照能睹的心,所以假设你不能加以如实观照,你就把这真正能睹的心跟所睹的法,这二个心跟法之间的相互功能就忘失。

    何以故?你不能够藉教观心你就等于用手指的自体当作明月的自体,这样光明跟黑,一个能所的关系都搞不清楚,那么你阿难尊者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现在听到这个地方,佛陀一路走来讲到寂常心性道理,你还觉得这个东西跟你完全没有关系的话,那表示你都没有用这个教理来观察你这一念心,你只是思惟这个东西,没有用这个东西来观你这一念心,没有藉教观心、没有回光返照,那么佛陀讲什么其实你也不懂。

    我曾经遇到一位大学教授,这位大学教授是学科学的。他跟师父说:法师啊!我很喜欢读历史,但是我是学科学的,我没办法背很多历史,但是我懂得历史。

    我问他:你怎么懂历史?他说:五千年的历史只讲二个字,讲人性而已。

    我们背很多的历史,但是我们不一定懂历史。身为历史它是怎么样?它是在诠释一个道理。假设我们只是背很多历史,我们不见得懂历史,佛法也是这样,你背那么多名相,背了那么多,跟你的身心世界完全没有关系,你背你的法,你的身心世界照样活动。所以我们不一定要背很多佛法,但是一定要了解佛法。

    过去有一个姓陈的居士,这陈居士他以前是修密宗的,后来到晚年的时候,他的密宗修得不是很好,失败了!失败以后他觉得对来生没有把握,他后来转成念佛。念佛后他就研究净土的经论,研究了半天,后来做了一个读经报告,他说净土宗讲带业往生这四个字是错误的没有经典根据。后来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就写了文章来驳斥他。

    这位陈居士的理由是他查过《大藏经》,从第一个字找到最后一个字,佛陀没有讲带业往生这四个字。但是李老师说:这四个字是没有讲,但是你看观经的下品,尤其是下品下生,根本是一个造恶凡夫,而且是临命终才听闻到阿弥陀佛,才开始忏悔念佛,他就往生极乐世界,那他不是带业往生,那是带什么?

    佛陀有很多话没有讲到,但是那个道理你要知道,话里面的道理你要能够把他读出来。佛陀当然不会讲带业往生这四个字,你看六祖大师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陀没讲这句话,但这道理跟本经的道理完全一致,这就是佛法。

    所以我们今天读经典不是在文字上打转,你要藉教观心,顺着经典所指的方向观进去,回光返照你才能够觉悟的。若你在那边分别半天,结果你还是用攀缘心,跟之前的老家风一样还是用攀缘心来听法,结果听完以后你还是一样迷惑执着,颠倒乱动。这就是我们没有顺着指头去看到月亮,只在这指头上分别,这个很糟糕,只是在浪费时间。

    这个地方佛陀就把听法的重点指出来,这只是个总说,以下就把真心妄心的差别作详细的说明。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