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

【(七)请佛住世:】请佛住世要做什么?我请佛住世请佛让我礼敬,所以【一请住】世,就能够【受】我【礼、】敬,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如此我就能【二赞德请住、】赞佛的德,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如此我就能【三请住受供、】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四请住受忏、】我向佛求忏悔,请佛住世要做什么?【五喜德请住、】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六请常住说、】好好地说法。再来,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八学佛请住、】再来,请佛住世,就是要【九顺生请住、】顺众生的意思,每个众生都喜欢佛住世。请佛住世要做什么?【十向性请住。】向着本性而请住,回向本性所以请住,这个向就是回向的意思。【

【(八)常随佛学:前七后二皆随佛学、】前七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常随佛学,后二也是一样,【即回向菩提、除尘劳障。】所以我们今天冤枉受六道轮回。

【(九)恒顺众生:前八后一皆顺众生性修二善、】性善就是本有的善,修就是后天的努力,性修二善都是善,【即回向众生、除我执障。】

再来,【普皆回向:】普皆回向,【以前九愿功德回向三处、】回向三处,每一就是【菩提、】回向菩提,第二就是【众生、】回向众生,第三就更回向【真如实际也。】就是我们的法界本性,我们回向,回向三个地方,回向我们的菩提,回向一切众生,回向法界真如实际,除什么?【除狭劣障、】心胸狭窄之障碍,【成广大善。】

所以今天你要修行要成大福德,师父告诉你一句话:今天你马上就是一个很有福的人,你就是放大胸量,量大福大,今天你就是量不够大,所以你处处都是障碍,如果是量大,就要受得了赞叹和毁谤,你要记住!到你面前讲好话是善知识,到你面前讲坏话也是善知识,不过如果在你面前讲坏话,要赶紧跑,就是要远离,只要是会破坏你本性的清净心,你赶紧远离,所以你学习放大本性,房子住得那么大肚量却很小,对不对?能做什么?一间厕所是那么大,心却不放大一点,对不对?没有用的,像我的厕所大,我的肚量也大,肚量就大。

【一门皆摄十门、末三门未开、】未开就是不必讲的意思,【可以例知。】可以例知就是借着前面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后面的这三个不必讲,后面三个就是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和普皆回向,可以例知,可以借着前面的七个例子都知道每一门皆本门,例知,【皆本门为能摄、余为所摄。】就是一门皆具足十门,【八者、十门皆随佛学故。九者、顺众生性善、一切众生本性与佛、无二无别故、又者顺众生修善、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起修、同佛因行故。又者以自修功德、顺众生回向也。十者、通说回向三处、】三处就是菩提、众生、真如实际,回向三个地方,回向哪里?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真如实际,【别说回向真如实际、真如实际、遍十法界、回向真如、即亦不离菩提众生。

○戊三牒名列释二,己初总征

【经】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记】善财对普贤菩萨这样说:【“大圣”、乃善财尊称普贤菩萨、】“云何礼敬”,什么叫做礼敬诸佛?什么叫做普皆回向?此十大行愿是什么?【以下对上曰白、】善财白言,【此总征十大行愿也。

○己二别释十、庚初释礼敬诸佛三、辛初牒名

【经】普贤菩萨皆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

【记】普贤菩萨呼善财告言:善男子、汝问云何礼敬、乃至云何普皆回向、常为汝说也。

言礼敬者、别讲礼字、礼者体也、】这个体(不作本体解),这个体【即体谅、】体谅就是深深地了解普贤的心是什么,体谅人家体谅他的心境,【体贴也。】这个贴是接近的意思,用我们的心来体贴普贤的心,用普贤的心来体贴我们一切众生所要走的路线,【(不作本体解)云何体谅、拜佛时、要体谅佛境、体贴佛心。】佛的境界如虚空遍法界,体贴佛心,心即是佛,心即是大慈大悲,【佛境若何、】佛的境界是什么?佛境如何?【我即若何拜之、】佛的境界是什么?我即如何拜之?

【佛三身一际、】三身就是法、报、应身,一际就是一真法界,《华严经》讲的是一真法界,【竖穷横遍、】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我即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称性而拜。】合于本性,依照本性而拜,【又者“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 】十方三世一切佛都同一个法身,【拜一法身佛、】即是拜十方三世佛,【即是拜十方三世佛。如是拜者、必与佛感应道交、属圆教之感也。设非圆教机、无圆教之感、】就是说不够,不能圆融空、

有二法,不能遍十方三世这样拜,当然他没有圆教的根机,就没有办法圆教之感,【即无圆教之应。十方三世诸佛、非一而能一、】就是以事相来讲有千百万亿而能一就是同一法身,【非多而能多。】他虽然同一体,事相却是有无量无边,所以非多而能多,【能一者、同一法身故、】同一法身,就是同一个法界一个空性,那个觉性,那个智性圆满的觉性,【能多者、先后成佛故。】能多者就是说先后成佛,有先成佛有慢成佛,就事相来讲,所以,【多无多相、多即一故。】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相,即一,【一无一相、】虽然一也没有一的相,所以,【一即多故。无能无所、】无能无所,【因真空理、不碍妙有事。】所以因为真空的理,所以没有妨碍到妙有的事,妙有的事。底下:

○辛二释相三、一所礼境

【经】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现在说礼敬诸佛,它的范围有多大,所有尽法界还有虚空界,还有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就是无法算的数目(的)诸佛世尊。底下:

【记】“所有”、】就是【拜者】拜的人【心性】本来就具足【所有、对能而言所也。】有能就有所,能礼,诸佛是所礼,所以说【“尽法界虚空界” 】尽法界这是法,虚空界这是一种比喻,【法喻双举、】一种是法,一种是比喻,比较能了解,【法界无边、其义难明、故以虚空为喻。所言法者、谓众生心、心无界限、随众生情执而有界限。】我们【写字时】眼睛只看那只笔,【心有笔头大、穿针时心有针孔大。】你如果放大它,放大它肚量就大很多,所以凡夫迷时他要藉着事相,这是谈到我们的心,因为众生不能自我观照,放大心量,所以他必须要藉着事相,如果悟道的人没有差别,大彻大悟的人就是在都市、城区都没有差别,因为他无相,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等于零,他的心境连零都不可以形容,他没有一个起点,也没有一个终点,他直到哪里都是解脱,他哪里要藉什么境界不境界,他唯心无境,凡夫没有办法。底下,【迷悟有浅深、故心亦有大小、然大小皆法界、】是我们众生把它订为:这个是大,这个是小。大也是空性,小也是空性,【故曰法界、至极言之曰一真法界。心法为一切诸法所依故。遍于有情曰佛性、遍于无情曰法性。】

所有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佛性、法性同一性,佛性、法性同一性,【十方三世皆在法界之中、佛所住处通十方、所住时通三际。十方一切处、三世一切时、皆有佛刹。将此十方三世所有佛刹、磨为极小之微尘(一微尘分作七分名邻虚尘、再分即成虚空)】邻虚就是接近,接近虚空,【、一微尘一数、】一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微尘一数,【以计佛数、佛多无量。】佛多无量。【若不体佛而拜、即不能尽拜如是诸佛。

○二能礼因

【经】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我以普贤行愿力来深心信解,如对目前。

【记】能礼之心、所礼之境、因缘和合、礼敬乃成。行者观行、愿通未来、】行者观行,愿通未来,【以行导愿、以愿填行、】填行就是补、弥补,填满这个行,以愿填满这个行,就是要使他究竟圆满,不能只有自利也要利他,【如车二轮、】二轮一定是【转动同时、】一轮不转就开不动了,所以,【愿礼过未诸佛、】过就是过去,未就是未来,希望顶礼过去、未来的诸佛,【当下即礼着过未之佛、以拜时有观想故、】以拜时有观想,【虽拜现前一佛、随观心通于三世、拜一释迦牟尼佛、或拜一阿弥陀佛、皆随观行而遍于三世十方、心能转境之力也。若转不动、即是凡夫、心无智力故。凡夫份上修法界观、】这个没有办法,【难以相应、】因为众生无法空性,你无法达到空,而且这个空要毕竟空,你修法界观才有用,而且空体有无量的妙有,所以法界观非空非有,绝对又圆融,非空非有,绝对又圆融,你想想看这个世间人哪有办法,

所以【因非常作之事故。】非常作就更从来就没有这样观照过,也不是常常做这种观照,我们众生常常做什么呢?【五欲六尘之境、是凡夫之常事、处处贪著、将无分限之心、】就是把虚空无量无尽无边的心【变为有分限。】变为有一个范围,所以,【欲广大心量、须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生处就是我们对法界观很陌生,我们把它转熟一点,就是要常作空观,以空观出有,建立一切法当体即空,空当下就妙有具足,所以生处转熟就是我们把不熟的法界观,把它转成熟。熟处转生,这个熟就是五欲六尘这个熟,我们把它变得很陌生,就是不去重视它,【及生处转熟后、即知观行不可思议、】

所以,【“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谓我普贤、依他普贤行愿法力、故能“深心信解”也。十方三世佛皆有普贤为长子、】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佛旁边都有一位普贤菩萨,【后普贤学前普贤也。或我普贤人、以普贤法、人法不二、】人与法是同一个,所以【起“深心信解”、信深解深也。信得一切时一切处有十方三世佛、解得一切时一切处有十方三世佛。“如对目前”】就像在面前一样,【亲切至极、法力亦缘力也。】也藉着法,空观的力量,也藉着有,缘的力量,所以,【观行亲切、礼拜恰当、】恰当就是刚刚好,【故如亲见诸佛、现在其前、此普贤行愿因力、亦他普贤增上缘力也。

○三能礼相二、初总明

【经】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

【记】清净者、身业五体投地、】如果按照佛陀当时在世是跪右脚,跪右脚而已,长跪合掌右膝着地,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右膝着地就是只有右脚跪下去而已,这个五体投地是到我们中国后演变成要恭敬就要恭敬个彻底,就连头一起趴下,所以,这个五体投地礼是我们中国,你如果到泰国去,泰国他们不是这样子,泰国只有跪右脚而已,一只脚而已,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而向佛,所以五体投地是中国才有。【语业称扬赞叹、意业恭敬至诚、三业清净也。常修礼敬者、拜时礼敬双修、不拜时意业常敬。】这个很难,我们如果要顶礼,我们有办法,要顶礼下贱的人,譬如说清厕所的、农夫,杀猪的、杀狗的或者是清道夫,或者是……,这些都是未来佛,或者是全身很肮脏的人,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在恭敬都是一半,一半就是我们会恭敬善的人、圣贤的人、恭敬能人、伟人,一般的众生是这样子,我们没有办法像佛那样,所以佛自己在经典里面说:我供养持戒清净的比丘一碗饭,和我拿这碗饭来喂狗功德一样,功德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佛已经悟到自性的实相,所以他所施舍的东西,他都会入空性的法理,当体即空,所以他没有任何比较,佛所活的世界是绝对的世界,绝对的世界就是不起心也不动念,所以他所有的功德,施舍一点就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因为他与空性会合。

我们世间人就没有办法这样子,所以佛就这样讲,在《佛遗教经》就这样讲:你布施一百个恶人,不如布施一个善人,布施一百个善人,不如布施一个持五戒的人,布施一千个持五戒的人不如布施一个沙弥,布施一万个沙弥不如布施一个比丘,布施一万个比丘不如布施一个持戒清净的人,布施持戒清净的人,不如布施一个发大菩提心的大修行人。因为我们众生由点所产生的三度究竟的交会,这个就演变成我们的业力、业识,佛不一样,佛布施给持戒清净的比丘和拿去喂狗都一样,他都不会起心也不会动念,他恢复本来的面目,但是我们凡夫当然要有选择,因为凡夫没办法这样子,所以我们众生没有办法做到像普贤菩萨这样子。人家如果对不起我们,我们要对他恭敬说真的很困难,很困难。在这个世间人家对不起我们,我们不一直不理他,这已经是圣贤的人才有办法做到这样子。在这个世间人家对不起我们,我们真的也不抱怨也不解释,也不报复,这个世间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子,不可能的,对不对?

世间人就是要人家一直对他好,对他比较不好就牢骚抱怨,他都不想自己对别人多好,我们付出去多少代价,所以说众生就是不知足,他只会抱怨而已,他不曾体谅我们的立场是什么?别人的立场是什么?如果交换我们有办法做到别人那样吗?没有办法体谅这样,所以我们要恭敬上辈的人,我们有办法,要你恭敬对不起我们的人,实在不太可能,所以我们要学到像普贤菩萨,十方又三世,三世就是现在、过去、未来,未来就是包括一切众生,这个没有办法做到这样子,这个要绝对的平等心,才有办法做到这样,所以说意业要常敬,这是讲一讲而已,实在很难。【既知诸佛遍一切处、尘刹身毛、】一个毛孔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皆有无尽佛身、安得不随时随处、常修礼敬。

○二别显

【经】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这个不是读作不可说不可说,这是这样读法,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这个要诗作不可说不可说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每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那么多,一一身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你看看每一个身体,又遍礼这么多叫做事事无碍,多身礼一佛,多身礼多佛,一身礼多佛,多身礼多佛,统统可以合用,不可说不可说这个要运用得当,运用不当会误解意思。有一位老菩萨来这里哭,她很痛苦,很痛苦。我说:老菩萨你哭什么?说:家境又不是很差,我女儿却待不住,我们又不是不帮她,奇怪怎么要走这条路。

我说:做什么工作?她就说:不可说不可说。我说:这句话不是用在这个地方,不可说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她的意思是不可以说不可以说。我说:意思弄错了,不可说用在这里。还真厉害,用得还稍微有点意思,不可说不可说,所以我们以后如果不好意思说,都说不可说不可说。底下看小字:

【记】“一一佛所”句、多身礼一佛、多身礼多佛也。“一一身”句、一身礼多佛、多身礼多佛也。】都是一跟多在交换而已,【多礼一、多礼多、一礼多、一礼一】就是都多加一个佛,一佛礼多佛,一佛礼一佛,这【四句、皆于一身礼一佛上显、】一身礼一佛上显现出来,【心能转境、将一切质碍境转为唯心、】所以,【棹子枱凳】这个念xǐ,欢喜的喜,一个木再一个台,这个是草,一种茅草,凳就是没有靠背的椅子,没有背的椅子,以前人家的圆板凳,枱凳就是说用草纺织的椅子,没有靠背的椅子,用草纺织的,后面没有靠背的椅子。

【一切皆心、心通故一切融通、转成大光明藏。】一切唯心光明所现,就唯识学来讲所有的相分都是由见分所产生的,所以我们的物质,皆因我们的精神强烈地执著,执著所以产生错觉,不是圣人唯心所造,【所礼佛身、能礼我身、随光明藏转多。】所以,【常修转境观行、】因此,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修行的,要转境观行,观照唯心所造,所以你的心就安住于清净里。譬如说你见到金钱,你会说这是唯心所造,你见到女色这是唯心所造,一切境界皆是虚妄,所以你慢慢观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什么境界现前你就不会被迷惑,你密密地观照,你二十四小时密密地观照。

前两天有一位比丘尼写信给我,她说:我住在茅蓬,我自己一个人修行比较好,还是两个人修行比较好,请法师帮我订早晚课,早晚课要怎么做?所以我就告诉她:如果遇到明师,明心见性,即心即佛,一人修也行,两人修也行,一百人修也行,一千人一起修行,乃至无人一起修行也行,因为本来面目,就没有寂寞这个名词,如果没有明心见性,顿明心地和无生法,就是十人修也没用,一百人修也没用,

所以说不遇出世大法明师,枉服大乘法药,你没有遇到出世间大彻大悟的明师,枉费你修大乘法,因为你究竟都在那里团团转而已,在相上打转不能会归到自性,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境变为唯心,就是唯心,【生处转熟、自然转动、】生处就是我们没有做过法界观,我们当然要转熟一点,所以自然转动,【而能现一身拜多佛、多身拜多佛。即或未转动、亦要信得诸佛境界、法尔如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底下。

○辛三总结二、壬初显无尽二、癸初别明虚空二、先反显

【经】虚空界尽、我礼乃尽。】我们没有办法,我们众生怎么说虚空尽,一个就不太受得了了,还说虚空尽,虚空界所有的众生他都尊重,你想想看吓死人了,虚空界尽,虚空界怎么尽,虚空界怎么尽?我的礼才尽,礼敬诸佛,就是说尊重每一个众生,包括猪、狗、羊,一切有能力的、没有能力的,赞叹的、毁谤的、有钱的、没钱的、贫穷的、男的、女的、孩子、残障、精神病的,统统尊重。菩萨这种是何等的胸量,要是我,我哪有办法做到这样,那个没有办法。一个对不起我们,我们就快受不了了,真的没有办法如此,我看不只是我而已,你们也是没办法。所以普贤菩萨修这种行,实在是不得了的。

【记】虚空界无尽、而言尽者、反显我礼无尽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一、“舍教师心、巧伪诳惑”:】舍教师心,巧伪诳惑,背舍佛之教化,以自己的心迷了妄想的心,当做自己的教师,这个叫做舍教,舍佛陀的教化,师当做动词,专门尊重自己的决定,妄想的决定,师心就是以妄想为自己的老师,所以说,【背舍佛教、以自心为师、自诳】就是欺骗自己,【诳他、自惑惑他。】自己迷还令众生迷。

【二、“背教质直、】这个质就是本性,第二个直就是刚强,违背了佛的教化,而且他的本质刚强难化,本性不是我们那个本性,是性质、个性,直就是刚强,你怎么教他,他就是要依照他的方法去修行,简单讲就是不听师父教化的徒弟,不听教化的徒弟,你跟他讲:你这样修没有用的。他认为精进就有用,错误的苦修是一点帮忙都没有,

师父再三地劝告他,他不听,所以说【苦修无益”:】修苦行,结果修那个没有用的苦行,吃苦没有目的叫做苦修无益,吃苦又没有目的,达不到成道的目的,叫做苦修无益,【虽无诳惑、】虽然没有猖诳的迷惑,【本色直爽。】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子,【以背教故、盲修瞎炼。】

再来,【三、“习教不解、以求名利”:学】习到佛的【教】化【不】了【解】经典,【教义宗趣、】都不了解,怎么样呢?【故】就是所以,【傍】就是靠。傍【佛】就是靠着佛【以求名利。】美其名(曰):我出家当法师,我出家当法师,我受菩萨戒,我受五戒,我懂得因果的人,你跟我的会,我一定不会倒你的,我一定不会倒你的。结果恶性倒闭,倒会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没有办法,一种是恶性倒闭,故意倒闭的,没有能力,倒,情有可原,没有办法,他被括走了没有办法。

他恶性倒闭,你看,傍就是靠,靠着佛以求名利,尤其是发心不正的出家人,发心不正的假出家,所以那一天国防部为了十月的庆典,十月的庆典,为了要播放录影带给国外的侨胞,要让他们了解今日的宗教,佛教的情形,他们特别来访问慧律法师,就是我本人,来访问。他问:请问法师,什么是假的出家人?假的出家人,他的定义是什么?我说:问到我这个妥当了,这个如果问到别人,不晓得要怎么回答。我说:这个很简单,

第一、发心不正,不算真正的出家人,譬如说他是外道,我要破坏佛教,没有办法,我要先现出家相,我要先现出家相!出家以后结果不弘法不修行,不普度众生,结果整天都在毁谤出家人,穿出家衣服讲的不是正法,贪名夺利,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就算他去受三坛大戒,受出来有燃三点或是十二点,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他发心不是正确的,他外表看起来是出家人,所讲的是邪法,整天就求名求利,贪求供养,他也不想拿出来印经,或是利益众生,他不办利益众生的事情,他所作所为都是违背因果,你说他怎么算是出家人?再来,就是自己剃度的,没有受过三坛大戒的,这个从初发心来论断,他不是真的出家人,现在从外型来论断,他没有中国佛教会受戒的证书,或者他没有三坛大戒受戒的证书,

他没有经过受戒的仪式,自己剃度自己买一件衣服来穿,假扮出家人是最简单的,这一套一、二千元而已,不是很简单,理个光头才几元?理个头一百元而已,又帮你洗三次头。又问:这样会不会痛?帮你洗得很干净,对不对?算一算全身穿的一千一百元就能够假装出家人了,实在很简单,对不对?所以说那个也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此傍佛以求名利,藉着佛来求名利,我们如果是讲堂的法师,我们内心要注意,出家的功德无量,所负的因果也很大、很大,你只要吃不修行也不度众生,自私自利,整天都在名利里面打转、攀缘,你麻烦大了。

【四、“逐文读诵、直心无益”:】逐文,跟着文章,跟着文章念,直心无益,迷迷糊糊,迷迷糊糊。【读而不解其义、】虽然这样读不了解它的意思,也不听人家讲经,【故不得益、】什么意思他都不知道,问:师父,《楞严咒》说有那种横摔直撞的。我说:你读得对不对?(咒文)横摔直撞,听众生在讲会昏倒的,听说那个咒很灵验,我们如果横摔直撞很灵验,他不懂。【而得种福、然不可不求解。】所以,他有结经典的缘,所以稍微有福,但是我们应该要了解佛经,因此听经要列为最重要的一个课程,听经闻法,不论你懂得你还是要来听,增加印象。

【前四全不可依。】不能依照那样来修,【次五从浅至深、】次五就是后面,五、六、七、八、九,前四,一、二、三、四,前面四个不可依靠,次五就是说接下来的,五、六、七、八、九这五种,从浅至深,【随根悟入皆革凡】革就是改,改掉凡夫的心,【成圣】成为圣人,【之方便。】法。【第十一门,】那个不是第十一门,是第十这一门,【方为究竟。】这才是究竟。你不要读成第十一门,那个是错误的。

【五、“读而分解、】读但是了解一些,了解,【多读少修”:随力随分、少修非完全不修。故不致落过、有少许功德。

六、“博文约义、】博文就是看得很多,约义,约就是简单化,把它的道理简单化,【取义专修”:】取这个最简单的义理专修,【博览三藏十二部经典、而收义甚约。】收义就是集中这个道理很少、很少。为什么?【知惟一心法、】说来说去都是心的问题而已,所以,【取意而专修之。】就是纳归一心。

【七、“得意唯修、】得到这个意而尊,唯修,不必再藉著语言,【不复寻言”:得意即修、不复讨论文字。古时宗门大匠、必有得意之善根、不须闻教。如六祖大师不识字、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大悟。】不必藉著文字,【以上六七二门皆判入顿教之机。】顿就是不经时间的长短,立刻觉悟叫做顿。

【八、“得旨称性、依教修行”:旨即义也。】意思是说得到了佛陀的精髓而合乎这个本性,依照本性所起的教而修行,全修在性,全性起修,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子,所以说所有一切法都是本性,旨就是说它的道理,【义是教中之义。全法即性、】所有一切法,就是会归到空性的本性,【不同弃教。】不同于顿教的教育语言跟文字,教就是语言跟文字,弃教就是放弃语言、文字,这个不必,所有文字、语言不坏实相,所以说不同弃教,不同于顿教的放弃,这些文字、语言【学教即修行、即行解不二也。】行跟解不二。

【九、“持教观理、不滞不著”:】持佛的教化,秘密地观照这个道理,也不滞,不会被影响,滞就是停,也不著,不执著,【理即真空理。持教不碍观理、】教和理是无碍,所以,【观理不碍持教。】有的人说只有听经闻法。师父,你都只重视讲经,怎么不教人家修行?他把听经闻法当做不是在修行,这是很悲哀的,

所以那一天有一个女人,老女人写信给我,说我只是讲经弘法,这样叫做误导众生,她说像外面都在打佛七,打佛七一直打一直打。我说:那个才叫做误导众生,你只有念佛你怎么知道是什么?什么叫理一念?什么叫事一念,什么叫放下?什么叫做真正的精进?精进佛七是什么?精就是纯,没有妄想,进就是不退,你没有妄想而精进不退,叫做精进佛七,你搞清楚。不是一天到晚碎碎念,念佛,念得自己也搞不清楚念什么东西,可怜、悲哀,还写信来骂我,老女人,写信来骂我,说我误导众生,可怜,悲哀到极点,她的观念就是念佛叫做修行,讲经不叫做修行,所以说持教观理,不滞不著,一念觉马上就得本心,没有教理你要怎么修行呢?对不对?你没有眼睛要怎么走路呢?像瞎子要走往哪里?

【十、“理教俱融、合为一观”:】道理和佛的教化统统圆融,合为一观就是没有所谓的理,也没有所谓的教,意思是说教即是理,理即是教,道理就是教,教当下就是理,没有分开来。【此门方为究竟、即教即理。

三藏经教、是标月之指、】指就是手指,说月亮在那里,标月就是我这只手指月亮在那里,是要你看月亮,不是要你看这只手,我说月亮在那里,你在这只手上找:在哪里,在哪里?这里没有月亮,真是傻死了,我叫你看月亮,真理在那个地方,佛法用文字要叫你悟,悟到那个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只在教义、教理里面执著,对不对?

所以说月亮在那边,我的目的是叫你看月亮,不是叫你看手指头,讲经说法的目的是叫你悟,不是叫你在文字里面打转,你弄清楚,所以说标月之指就是说标示这个月亮的位置这个指头,【不可执指为月。】不可以说这个就是月亮,我如果说月亮在那个地方,你说月亮就是在这个指头,完了。不可执指为月。

【此语为执教者说、】这句话就是执著教来说,【若定要教外得旨、则闻经证果者、皆诳语耶?】这个怎么说,如果教外还有一个什么?还有另外一个宗旨,则闻经证果皆诳语,为什么?闻经证果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教外如果还有法的话,意思是说教当体就是法,有的人听经闻法马上证果,这个不是诳语的,事实就是这样子的,意思是说教外还有道理的话,闻经证果就变成骗人的,意思是说不可能,教本身就是理,当下就可以证果,不必要教外还有一个道理,教的以外没有道理。

底下:【依前四门而行、是自害害他。依次五门修行、从浅至深、随根性悟入。革除凡夫之心、转为圣人之心。末后一门、方为究竟。如是修之、即等同普贤菩萨。学佛法人之病甚多。或弃教师心、】放弃佛的教化,师心就是按照自己的妄心,当做老师叫做师心。只有尊重你的妄心的话,【而以法门诳入。】来欺骗众生,【或背教苦修、不得实益。】实在不能得到利益。【或习教不解、】习教不解,只有常常教自己去看,却不了解,不了解。

我有一个徒弟出去,徒弟出去,我叫他不要出去,他却出去,出去,他说:在这里没有时间看书,出去外面自己修行,自己修行现在却整天闲着,整天闲着。我问:你整天可以看书。他说:看不懂。想要用功却看不懂,徒弟就是这样子,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很厉害,他出去绕一绕,绕一绕,他不知道他很可怜,不知道,人真的很奇怪,师父一直慈悲地劝告他,说:你不要出去。跟他说你要亲近师父,我虽然不是佛或者是菩萨,至少我经典看得懂,我懂得的告诉你,你在这里五年、十年,你把师父肚子里的东西先学会,这样百劝不听,不要就是不要,对不对?硬要出去,现在去绕一绕说要回来了,

对不起,我这里不是hotel,我这里不是旅馆,说回来就回来,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不行,不能让你这样子。所以我常常说:我们这些出家的徒弟,如果你要跨出去文殊讲堂,你要想七天七夜,想妥当了再出去,你考虑清楚,要考虑清楚你才出去。所以我常说人为什么这么悲哀,我在佛门已经十七年的经验了,为什么这么慈悲的师父教导你,告诉你不要轻举妄动还不听,那有什么办法呢?他以为外面的世界有多好,结果外面挂单三百元,肚子一痛不够打一针,

也不知道跟谁拿钱,结果出家以后还要回家拿钱,要不然没钱,连坐车也没钱,外面挂单三百元,三百元。因此我们要了解,学佛人的毛病很多,他就按照自己的妄想心,以法门诳人,所以背教苦修,自己要修不得实益,不得实益。我常常跟徒弟说:你们今天听师父讲课的,一句话是十七年的经验,是看完《大藏经》的人,他内在的经验谈,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听经闻教,你就可以得到很实在的利益,你又为什么要东奔西跑,很奇怪,或习教不解,

【依傍佛法、而求名利。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只徒捏着鼻子哄眼睛、】捏着鼻子哄眼睛就是,鼻子捏着哄哄眼睛,骗骗你的眼睛而已,【生死如何能了。有深信心者、决不自骗骗人、而得进步。既得进步、自能除障。

五无间业者:】什么叫做地狱的五无间业呢?

【“一、受生无间”犯五逆罪舍此报身、不间隔时分、即受地狱果报。】即受地狱果报,不间隔时分,所以我们人你注意看,在世作恶多端的人死得很痛苦,死得很痛苦。要死时牛头马面这样拖,这样摔这样搞,当然有一种是前世的业,临命终不好死有两种:一种是前世的业,像玄奘大师他痛苦而死,玄奘大师痛苦而死,但是那是无量劫的报应,一刹那之间就没有了,玄奘大师一断气之后,面相完全非常、非常地安详,跟一般的死法不一样,一般要死时一直摔,摔到要死的时候脸变黑,口吐白沬痛苦,大师是因为当国王就鱼肉人民,所以他无量劫的恶业,因为他做大法师翻译经典功德无量,

所以他刹那间的果报,地狱之报去除,地狱的果报去除了,不然他要下地狱,这是一种。所以一种是圣人的痛苦的临命终的果报,一种是凡夫痛苦的临命终的果报,戒贤大师也是很痛苦,戒贤论师,玄奘大师的师父也是很痛苦,腰部都长蛆,长蛆,他痛苦得一直要自杀,菩萨示现叫他不要自杀,所以说我们地狱的果报,是说凡夫没有修行的人,造五逆罪的人不是大修行的,大修行人,有时候临命终会受果报,像迦留陀夷,迦留陀夷他今生会死得那么惨是为什么?就是好色,就是好色。迦留陀夷从来不破戒的,迦留陀夷就是因为他很喜欢女众,他如果看到很喜欢的女众,他都常跟在女众后面,就是因为他这种不好的习气,迦留陀夷怎么死的呢?我现在讲给你听,这个说起来是很有趣的一个因缘果报,不要说很有趣,迦留陀夷很好色,

不过他绝对不会破戒,他虽然在女众的旁边,但是他不会去碰到她,但是他很喜欢看女众,他无始劫以来,有一次佛劝告他,说:你要远离女众,远离女众。结果他不要,劝告他,他不听,常常看女众,常常接近她,最后他的果报很不好死。有一次他出去,走、走……,走到半路撞到一个女众,这个女众刚好去搞外遇,你知道吗?并不是迦留陀夷,那个女众去讨客兄(找情夫),去讨客兄,这个客兄刚好跑、跑……,跑到哪里?跑到迦留陀夷的面前,这个女众刚好也跑到迦留陀夷的面前,

人家要打这个客兄,因为要打这个客兄的时候,看不清楚到底是谁,到底是谁,这个女众,以前是迦留陀夷所追求的,现在偷讨客兄,意思这样你听懂吗?迦留陀夷很欣赏这个女众,这个女众去讨客兄,这个客兄跟这个女众刚好跑到迦留陀夷面前,结果人家拿木棍要打他,拿锄头要揍他,结果那个男的躲到外面去没有被抓到,没有抓到的时候,这个女众站在迦留陀夷的旁边,因为他喜欢看女众,结果他(抓外遇者)说:你偷到哪一个?偷到哪一个?她就指迦留陀夷,迦留陀夷硬被打死,活活被打死,他的果报就是离不开女众,死得很凄惨,死得很凄惨!其实不是偷到他,如果说偷到他被打死,那就没办法,偷到的是他,

其实并不是,这个女众无法推卸责任,就说:是他(迦留陀夷)。就这样活活地被打死。经典就是这样写的。看得头昏眼花的,最毒妇人心,连出家人她都这样害他,这样害他,她如果不要说是他(迦留陀夷)。他就不会被打死,说真的是他。她想:我已经没有人可推卸了,得随便说一个,就说是他。实在有够倒霉的,我看到那个经典看得很生气,我说都已经证到了阿罗汉果了,也不会飞,飞,那个时候飞不起来,业报现前飞不起来,都丧失了。

神通抵不过业力,你们这些我在跟你们讲,你们要稍微注意听,听懂吗?不要靠近,我跟你讲不要靠近,那个不是好东西,你要注意!要不然会被打死。人家讨客兄你也被打死,这下就糟糕了。所以说这个果报就是一种警惕,一种警惕,警惕!所以为什么我们这里坚持不要男女众共修,这里纯粹是住男众的,这人我们有很大的原因,很深的原因。再来,所以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说受生无间。再来,再来:

【“二、受命无间”】受命无间就是【地狱化生身受苦、死一身又化一身受苦。】地狱化生身受苦,死一身又化一身受苦,就是说一个身体死,另外再变一个身体,就是不断。

【“三、身遍无间”身称地狱之量、】称就是和。地狱有多大身体就有多大,【一人亦满、多人亦满、各不相碍。】各不相碍不是神通,受苦都有你的份不能取代的,一个人去地狱也是这样,就算一百万去地狱也是这样,业力使之然也,业力不可思议,你说神通不可思议,业力也是更不可思议,业。

【“四、受苦无间”忽焉铜床铁柱、忽焉镬汤炉炭、无时间断。】镬汤就是下油锅,炉炭就是下去烤,像烤番薯一样,像烤番薯。以前我们小时候人家烤番薯,用一个甕里面吊铁线勾着番薯,都烤竹山的红番薯,他都喊:红红的番薯好吃,好吃,好吃。像炉炭那样烤,小时候都常常如此,常常如此。从前小时候常常喜欢吃什么,喜欢吃猪血糕,猪血糕,因为不懂,喜欢吃猪血糕,猪血,滴鲜血,猪血跟米一起炊,炊一炊沾花生粉、香菜,没有办法,没有办法。

以前拿铜罐去换麦芽糖,咚、咚……麦芽糖,铜罐、破铜烂铁拿来换,纸张。我学得像不像(师父笑),这是真的,拿来换。咚、咚……麦芽糖。拿到的时候不堪等待就咬下去,拉出来很长一条(师父学用手从嘴巴向外拉得很长),没有办法。

【“五、受报无间”受地狱果报。当受一中劫(即廿增灭劫。)

有此五无间业、闻此普贤十大行愿功德、速能除灭。】你看,你造五无间罪的业速能除灭,【有种种苦恼、乃至佛刹极微尘数一切恶业、皆能消除。恶鬼远离、则得善鬼之守护。修行之事、同是一事、而功德不等。总要有深信心。稍有虚假、即不得益、莫谓佛法不灵。

○巳二偏举一行广显众德二、庚初举一行

【经】是故若人诵此愿者。】写也好,诵也好。

【记】此赞叹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功德之大。以功德大故、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偈、即有无量功德。偏举一行者。偏举诵之一行也。背本能诵即兼受持也。

○庚二广显众德三、辛初通明五果五、一增上果

【经】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云翳就是乌云遮蔽,月亮离开乌云的遮蔽,这样月亮就看得很清楚,【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

【记】增上果者。谓诵此行愿为因、果上遇一切善恶境、皆使此行愿功德增上。

此果有二:

一恶法不能障此行愿故。行愿得增曰增上。】行愿得增叫做增上。

【二善法能与行愿之力曰增上。

又诵普贤行愿功德、即善法加增、是与力之增上果也。行于世间、无有障碍者。若诵普贤菩萨十大行愿、在世间修行、不为惑业苦三障所障、】但是这个要实在地去做,【是不障之增上果也。】

底下更不得了,底下更不得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等流果

【经】【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不得了,诵十大愿王就能像普贤菩萨具足三十二相。

【记】等即同类也。谓因果相等。因诵普贤行愿品、故圆满普贤菩萨所有功德、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之相。即普贤因、得普贤果也。】【

○三异熟果

【经】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这个就是谈到异熟果。

【记】异熟果者。】异熟果就是我们八识田中经过一段时间会成熟,叫做异熟果。【从因感果、异时成熟、异处成熟、异性成熟也。】异时成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异处就是另外一个地方,异性就是会变化,因跟果不一样。底下,前生就是前世,【如前生诵行愿之善因。今生受报曰时异。他处诵行愿之善因、此处受报曰处异。】就是地方不同,【诵行愿是善性、所得果是无记性、】果报无记性,果报不能论善恶,因是善恶,果为无记,因论善因、恶因,果就是受的果报无记,你说现在人是善是恶呢?

人已经受果报了,不能论是善是恶,我们前世是受到善果,没有错现在是果报,你现在做人,杀人那是恶,救人那是善,所以在因地上来讲他有善恶,在果报来讲我已经还了,所以我今生今世做人,我已经在还这个业了,这个不能论善恶,所以说所得果是无记性。【曰性异。胜族即贵族也。依佛法说。以生佛家、常为佛子、胜他种族曰胜族。

○四士用果

【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这是士用果。

【记】士即是人。用者力用。如农人耕种工作、所得粮食果报也。约修行说。人以修行功用、所得果报、曰士用果。】士就是修行人,修行人所得到的作用,叫做士用果,【破坏恶趣、远离恶友、制伏外道、皆诵普贤行愿品之力用所得果报。

○五离系果

【经】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这个叫做离系果。离第果顾名思义就是离开束缚。

【记】离系果者、烦恼能系缚法身慧命。】所以,离系,离开束缚叫做离系果,【今能脱离烦恼、即离系缚也。亦诵普贤行愿品之善果。】底下这一段我读一下,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下次再来做解释。这一段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你注意看,诵普贤行愿品十大愿有什么多了不起的地方。

○辛二别明净土果二、壬初显法功能

【经】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诸根就是六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威势,你当什么大官,【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因为这是根据以前的富人、大臣所乘坐的,现在是宾士轿车,所以,【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人要死什么都没有了,【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唯此愿王就是十大愿王,【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看这个十大愿的力量有多大。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就是说我们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就是六根,“悉皆散坏,”人死后身体会烂会坏,刹那间六根都没有作用,“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你那些好朋友、父母、太太、先生都得分离,所以我常常说,我们众生愚痴就是这样子,今天我们没有听到佛法没话讲,今天我们为什么这么愚痴,愚痴到父母死了在旁边一直哭,人死后,才在旁边一直哭一直伤心,活着的时候,怎么不走修行这条路,怎么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也要躺在那个地方。

今天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纷争、斗争、相骂,名、利、一切的执著,为什么我们都不会观照死的那一天那一刹那之间,我们要往哪里去,我们迷迷茫茫,所以我们如果有学佛的人,就知道诸根悉皆散坏,眷属都要离开,再怎么爱的人都要离开,“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你当国王躺在那个地方,你照样爬不起来,国王归国王,那个时候国王、皇帝包括总统都用不着,所以说我们人死要留德,德要怎么留呢?我们人刚好相反,你如果在世一直施舍,百年后人家对我们,你的德就存在,就是说施舍培养德,贪著就损德,你今生今世只为了我们好,一直只为我们自己一个人好,如此到我们百年后,这口气要断的时候,别人对我们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一切威势都会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就是你的左右手叫做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象马车乘就是说佛当时在说法,是以最富有的人来做解释,因为那个时候印度有象有马的人算最富有,出去骑象骑马的人,坐车,车就是马车或者是象车(骑象),这个算是很富有的人,如果现在的人坐象出来,会被笑死,那头象怎么会跑得比人(坐车)快,对不对?

倒是力量比较大,是因为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车子所以他就这么说,佛当时在世如果有车子,他一定说:宫城内外,宾士、jaguar、好马七四七,一切无复相随,佛一定会这样讲。象马车乘就是说,他很富有不是象要不然就是马,那个时候没有宾士车,一定会说劳斯莱斯。那一天我看闭路电视增加见闻的时候,我才知道劳斯莱斯一辆多少钱,日本人买的,一辆定价五千万日币,以前我不会读,读作五千万丹,他们元的简写读成丹,五千万除以五刚好一千万,一千万元台币,劳斯莱斯,会烦死的那一种叫做劳斯莱斯,我看到里面的说明,我觉得众生可怜,就是悲哀到极点,节目拍摄的是一个有钱人没有结婚,去买一件和服多贵,你知道吗?和服,你们听过吗?后面一颗馒头那一种叫做和服,那一颗不是馒头是什么?

里面包那一包不晓得做什么,怎么那么麻烦包那一包,来就好了常背一包背在后面,一件和服多少呢?一千五百万的日币,除以五刚好三百万台币,那一件衣服刚好三百万,一件和服刚好三百万,结果影片里的那个有钱人,总共有十亿,和服,十亿,台币现在算台币,十亿刚好可以开一间百货公司,那个人五十多岁了实在很丑,丑得到现在还嫁不出去,她是暴发户,她在东京盖十栋楼房出租,盖十栋楼房出租就收房租,因为很丑嫁不出去却很有钱,这部片子叫做《大富豪》。她多可怜,多可怜,有钱人,整天就是不晓得要做什么?劳斯莱斯,买和服,整天,实在很悲哀,然后记者去访问她,

她说:我忘记戴我的戒指。手一伸去拉开抽屉拿戒指戴上,记者问她:这只多少?这只多少?只是一颗蓝蓝的这样而已,镶起来这样子,只是这样一颗,好像足足要三千多万日币。我说:戴那个也不怕手被剁掉。所以说我们众生今生今世如果没有听到佛法就惨了,就惨了,他就不知道要做什么,一件和服几百万也买,对不对?劳斯莱斯,烦死的那一种也买,出去就声望很高。“珍宝伏藏、”结果拿出来整箱都是钻石,“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就是都带不走。聪明的人一定把财产布施光光,聪明的人留下的就是一个清高、慈悲跟德。我再重复跟你讲一遍,没有一样财产是慧律法师的名字,统统财团法人的,所以说我们早就了解。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死了什么也带不走。“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只有这个十大愿王不相舍离,

所以,“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在任何一个时间,“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切时间,因为你有愿,你读诵这十大愿王,你一直要求生极乐世界,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我跟诸位讲一句很贴切的话,这四行哪一句最重要呢,你看倒数第二行,“唯此愿王不相舍离”,这个愿王就是十大愿同时你发愿要求生极乐世界,因此我两三地劝告徒弟,你如果要念佛内心一定要兼具我一定要往生,一句佛号念到死,莫换题目,如此说来你到临命终就真的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不相舍离。但是我看这个很难,为什么很难呢?还是我很相信的学生,还是徒弟,他才离开善知识没多久,对净土法门没有深信没有也解,一下子就退转了。

【记】谓诵普贤十大愿王功德、得生净土之果。不同偈颂、属净土愿。十大行愿是最大行愿、故曰愿王。人当舍寿之际、世间一切悉皆舍离。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引导其前。】只有这个愿王不会离开你而已,一切的时间都引导我们向前,【临命终时、引至极乐世界。约华藏世界言之、极乐世界、不唯在一华藏世界中、亦即在一世界种中。学《华严经》人、】

意思是说极乐世界就是在华藏世界之一,华藏世界的大,就更极乐世界无量无边的大,无量无边的大,也就是说华藏世界有多大,我告诉诸位,两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个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分之一,其中一个而已,意思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不唯在一华藏世界中,亦即在一世界种中,世界种。学《华严经》人,有的人【有不善游】就是不了解,

【华藏庄严世界海者、不愿生极乐世界、愿生华藏世界。岂不知】就是你并不知道【极乐世界、仍在华藏世界正中之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中第十三层耶。】我现在讲,你们把笔放下注意听我说。我现在讲什么你要注意听,我现在要开始做比喻,你要注意听,我们这个地球,这个地球,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如果以喜马拉雅山为主,以前是说日月绕须弥山转,其实,也有公转,也有自转,现在我们以太阳为主,以太阳为主,太阳有九大行星围绕,说太阳不动其实不对,以每秒钟二十七公里在移动,只是它的移动是带着九大行星在移动,它的移动不像地球这样绕着太阳这样转,

是太阳为中心像碟形的,九个行星整片这样移动,这样你知道吧,像整个盘子在移动,太阳在中心地球一直转一直转,月亮也一直转整个这样绕,太阳画一个中心点,在一个宇宙的中心点,整个九大行星绕着太阳,整个九大行星都在移动,都在移动,简单讲太阳讲恒星是方便讲,就九大行星来讲太阳它是恒星,但是就宇宙的某一个中心点来讲太阳也是行星,知道吧。好,这个观念先建立以后,以这个太阳系为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一千个太阳系叫做小千世界,一后面三个零乘以一千倍,就是十的六次方个太阳系,叫做中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就是一千乘以一千就是中千世界,再加起来,一千乘以一千乘以一千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简单讲就是十的九次方个太阳系的星球,这样知道吧,一后面九个零,

九大行星加太阳是十个行星,九大行星这样子,以太阳来讲加下来,有的人是发现到十一个行星,就以十个行星来讲,以十个行星来讲,就是说太阳系的一千倍叫做小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倍叫做中千世界,再乘以一千倍就是大千世界,这样就是说一后面九个零乘以十个星球,就是总共有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做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是方便讲,方便讲,因为佛当时在世讲这个世间,和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宇宙观不太一样,但是因为以现在的观念就比较好了解,也就是说十的十次方个星球这么多的星球,叫做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你注意听,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当做华藏世界底下的一个范围,十的十次方个星球,所有的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像麦粉那样,就是把它磨成粉末状,算说一后面十个零所有的星球把它磨成麦粉,一粒麦粉当成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华藏世界的最下面一层,华藏世界最下面的这层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星球的颗粒微尘三千大千世界,你们到底听懂没有?听懂。

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有没有听懂,我一直讲一直讲一直接下去,这样只是一粒而已,第 一层世界,第一层。然后再上来,两个,两个,两个就是二乘以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就是这么多颗,两个三千大千世界,二乘以十的十次方个星球,这么多的星球,把这么多的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三千大千世界构成华藏世界的第二层,你知道吗?然后再来三个就是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第四层就是四个三千大千世界,到第十三层就是十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华藏世界刚好一二三,最高是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最底下是一个,

所以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刚好二百一十,上底是二十,下底就是一,梯形就是上底加下底,二十加一,乘以高,高就是二十,乘以高除以二,除以二,对不对?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是不是这样子?梯形也不会,这个这么简单,小学几年级就会算了你不会算,所以一二三,一加二加三加四加五加六加七加八加九加十,一直加,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心算得到二百一十,二百一十华藏世界这样有多大,华藏世界就是二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十的十次方个星球,二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乘以十的十次方个星球,粉碎成颗粒微尘,如是等颗粒微尘的数目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一个华藏世界,十个华藏世界构成一个世界海,那个没有办法算的,根本就不是叫做天文数字,根本没有办法算,

不像一贯道所讲的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或者随随便便讲讲,如果讲到华严的世界,你听了都会昏倒,这个你要怎么样用电脑来打,我问你,你要怎么样用电脑来打,你不要说多少,单单我们旁边这个公园你用一根铲子把它铲起来,就 样抓一把就好,吓死了,看有多少?我为了这个观念翻过多少书,我去问一些老法师,老法师说:不知道它在讲什么?我去问法师,法师说:我也看不懂它在说什么?干脆我自己……我勤学、好学,就开始一直翻,翻资料,到现在才有办法讲出这个观念,看多久的时间,不然不晓得在讲什么?第几层,第几层,懵懵懂懂不知道它在说什么,问老法师,老法师说: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有样学样,没样自己想,看它看不懂,他不知道,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一代不行,下一代一定要了解的,所以你只是听师父这样简单地说明这个华藏世界,我就要花四个月的时间去找资料,去找资料,为什么叫你们要听经闻法,

不要请假就是这样子,现在再讲你们就轻松了,再下去就很看活了(轻松),轻松,说了你就知道意思了,以后看华藏世界就知道了。第十三层就是十三个三千大千世界的颗粒微尘,每一个颗粒微尘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是等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并排在第十三层。再来,再来,如此一来看起来就轻松了,所以说愿生华藏世界,不愿生极乐世界,愿生华藏世界,岂不知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乃是在华藏世界正中间,华藏世界正中间的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第十三层,世界种,世界种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再扩大,小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世界种、世界海,然后华藏世界这样子,一直推论一直推论这样子。这就说到世界种的第十三层,第十三层,【娑婆在十三层。此层有十三主刹。】

就是十一个主刹,十三个圆圈圈,每一个圆圈圈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粉末状,那么多的数目,【即有十三佛刹尘数伴刹。】这样你就知道十三个佛刹尘数伴刹,伴刹就是互相围绕叫做伴刹,【极乐去娑婆只十万亿佛土、】就是十万亿的沙,十万亿的沙,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样十万亿而已,如果要十万亿,我们公园旁边铲起来,就超过十万亿了,真的,旁边铲起来超过十万亿的沙,一粒一粒这样算,所以你说佛的那一种智慧,那一种胸量,那一种最究竟的觉悟,你看佛的境界大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光是一个地球发射这个人造卫星,发射,阿姆斯壮说:我的一小步就是人类的一大步。

只是去月球而已。两千五百多年,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已经讲这个天文数目,远到你无法去测量,我们人类的科学怎么有办法跟佛的智慧相比?根本没有办法比。底下,所以极乐世界离开娑婆世界只是十万亿佛土而已,【娑婆一个主刹、】娑婆世界一个主刹,【有一刹尘数伴刹。】娑婆世界有一刹尘数伴刹,一个娑婆世界就是十的十次方个星球,【十万亿又岂在刹尘数外耶?】所以十万亿说起来也是很近。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要生极乐世界者有四义:】有四种道理:

【一者、极乐世界即在华藏内故。】这样就看得懂了,极乐世界就是二十层华藏世界里面。

【二者、为令修行众生专心一处故。漫说一华藏、】漫说就是广说,广说一个华藏世界,【即一城犹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东西等分。

三者、西方阿弥陀佛、与此土】娑婆世界【众生有缘故。

四者弥陀即本师故。】本师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本性相同。

【又者生极乐世界有四句料拣。】有四句我们应该了解的,料拣就分辨清楚。你要分清楚四句,【所谓:

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就是讲方便,【如观音菩萨之方便生、而不言何处去生。】去则实不去,因为法界本来就是我们的本性,生则决定生就事相来讲有生,就事相来讲我们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如此确实有生。去则实不去,其实没有去,为什么?法界等同一体哪里有来去?法界等同一体哪里有来去?根本就没有去。所以如观音菩萨之方便生,而不言何处去生。

【二、“去则决定去、】说要去,真的去极乐世界,【生则实不生。”】哪有什么极乐世界生不生的,一切法本来就无生,【如普贤菩萨之方便引、普贤愿为一切佛法王子故、】王子就是继承佛陀的志向叫做佛法的王子,【亦回向极乐。】回向极乐。

【三、“生亦决定生、去亦决定去。”】往生亦决定往生,去亦决定去,这个是说著相念佛的人,【如著相念佛之愚夫愚妇、执著去生极乐、】执著去往生极乐世界,【与执著生娑婆、】当然他要执著往生极乐,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差不多都可以说是愚夫愚妇的修行,因为都认为这是娑婆世界,极乐世界是很好的,所以这样也是非常好,宁愿像愚夫愚妇那样,像阿公阿婆那样什么都不懂,人家跟他讲的时候,他就多少听些经懂一些,听久了多少也会跟人家开示,什么叫做正知正见?

有些老人家听一些听一些,听到后来听他跟人家开示,还真准,还会真厉害,虽然说六、七十岁多少听一些,也不会搞错真厉害,真厉害。我曾听师妈跟人家开示,还开示得很对,真厉害,不简单。听久了也会开智慧,我真怕她跟人家说错了,还真会讲,还说得正知正见,真不简单,不简单,不简单!所以说多听经闻法就知道。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开悟,虽然我们执著有一个极乐世界,但是宁愿如此,宁愿执著有一个极乐世界,不愿执一切法都是空,

所以说“宁著有如须弥山,莫著空如芥子许。”宁可著有,宁可你执著有如须弥山,执有就是有因有缘有果,有因缘果报,就是说执著有的人,他还知道因果他会怕因果,怕因果,他会怕,他会怕因果,他要做之前,要伤害人家之前,他会怕,有一天我会受报应;如果著空的人,譬如说无因无果,我就随便乱做,无因无果,统统没有,一切法皆空,他就误解了,误解空的意思,空是建立在有的因果连锁,空是超越这个因果,不是离开因果。你要注意听:空是当体就有而超越这个有,而不能离开这个有才讲超越,这样空跟有就变成没有关系了,空是不能离开有而讲空,空是建立在所有的无常因果法里面才讲空,如果离开,脱离这个有,就不能谈空,不能谈空,叫做断灭。

所以佛再三地劝告我们,宁可著有如须弥山没有关系,你什么都执著有那还有救,莫著空如芥子许,芥子就是我们所说的芝麻那么小颗,你如果著空就否认因果,就变成断见,断灭见,就完蛋了,所以说对空的道理,如果还没有彻底,我们执著一个因果,我们总是不敢乱做,总是不敢做得太离谱。你执著极乐世界,和执著娑婆世界当然差很多,当然差很多,【其优劣何啻天壤。】何止天壤之别,极乐世界当然比较好。

【四、“生亦决不生、去亦决不去。”】这就是就无生来讲,这两句是就无生来讲,无生就是理,就我们的理体来讲,就我们的理体来讲,【此有二类:一者不信佛法之人;】他就跟你说:往生极乐世界谁看见了?谁看见了?其实问这一句话的人就是没有信心,其实以我今天来看很多,被师父助念过的算百人以上了,算百人。

上一次我去助念一个十七岁的,十七岁的就是白血球过多,白血球过多。白血球过多,他自己知道没有办法,空上十七岁的孩子后来才碰到师父,碰到师父!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都在阮外科来来去去,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建立这个讲堂,我曾经去看过他,我教他念佛,念佛,拿录音带给他听,给他听,这个孩子很有善根很认真地听,后来我跟他说怎么样怎么样,要有心理准备。

空上孩子很有善根,读高中,自己知道没有希望了,就休学没读了,已经病得很严重,结果经过一年以后,我见到他妈妈。他妈妈跟我说:很感谢师父,很感谢,我儿子要往生的时候,他跟我讲:我今晚上十一点有人要来接引我。说:长得怎么样?他说跟我们画的一样,就是西方三圣,跟画的一模一样。我就叫他观想,拿西方三圣给他看,那个时候还没有画这个,那个时候有小张的,不张的,不是很大张,那个时候拿给他看,我叫他这个来在跟他接引。他就说晚上十一点,刚好十一点,刚好是子时,刚好是子时,清净。他妈妈再三地感谢,感谢师父慈悲跟他开示,你看他学佛才多久,所以这种生则决定生,是决定往生,就是说你有没有坚持到底,所以我们常常有误会,常常有误会,我信佛信愈久愈会往生,不一定,有的愈信愈退步,愈接近师父,然后他就看师父的缺点,他不看优点,然后就产生距离产生毁谤,产生轻视三宝,愈糟糕,愈糟糕!

所以说,今天他如果能够深信不疑,谁讲的都一样,依法不依人,这个保证百分之百。所以到最后他多厉害,白血球过多很厉害,整个口腔都溃烂,烂掉,都烂掉,都烂掉!不能喝茶用棉花,用棉花,用棉花这样沾这样沾,烂,脓烂。所以说,生亦决定生,去亦决不去。去亦决不去,这是指无生来讲的,如果就事相来讲确确实实是有,因此你如果没信心,我常常说我们不会比广钦老和尚更行,不会比澫益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更行),他们每一个都叫我们念佛,我们人很奇怪,他自己喜欢这样撞这样撞,就喜欢去碰到好谈神通的,好谈神通的。人家对他说,他就跟去了。那个怎么样,他在梦中见到佛,或是空中见到佛,或者佛如何来跟他说法。

我说:那是自寻死路,那是自寻死路。我们人要坚持……以祖师大德所说的,坚持净土至死不渝,我说这个百分之一百万往生。我现在跟你说一句话,非常良心的,今天你听到佛法,你中要听我的话,你坚持早课、晚课,你简单做一下,如果很忙要不就骑着摩托车:阿弥陀佛……,我要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路念过来,你从家里来听经一路念过来,今天你听我的劝告,要坚持到底,直到你死如果没有往生,我愿下拔舌地狱,真的,这样算的发的愿够毒了,也很敢对你负这个因果,你坚持到底,正知正见,你到死都不要改变你的方针,

保证随便也有中品的,不然也有下品,要不然随便抓也有一品,不会那么倒霉抓没半品,他就怕……没信心,没信心,念到一半就去持咒,念到一半就去禅坐,多少念一些,那边跑,那间道场跑,这里也跑,跑来跑去跑到最后什么都没有,直到要死的时候发现咒语用不上,什么金刚上师用不上,或者其他的禅师用不上,才发现到,我没有听慧律法师的话,错了,来不及了!青面獠牙已经站在旁边等了,来不及了,你平常没有念佛愿力不会配合,佛来你也不去,不配合,每天在打电报,这样临命终就没问题,所以不是时间的长久,决定,三个月就往生。【二者已悟无生忍之人、】已经觉悟到无生法忍的人,【法身遍满法界故。生即无生、去即无去。】当然这是法界。

【普贤菩萨劝善财及众生、诵《普贤行愿品》、求生极乐、方便引人离苦得乐耳。若就至极而论。】就是究竟而论,【法界之乐、是极乐也。一尘一毛亦法界。】一尘就是一个颗粒微尘,一根毛,一根毫端也是法界,【况一极乐世界、非法界乎?愿舍我法二执不违圣教量者、其善思之乎?

○壬二别明胜果二、初亦异熟果

【经】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还是佛跟你授记,看印经典功德这么大,你看诵十大愿王功德多大。

“到已、”到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呢?“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此诸菩萨色相端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生莲华中、蒙佛授记。”

【记】别明胜果、】说明这个殊胜的果报,【即修普贤行愿胜因之胜果报也。报有现报、即现世果报。有生报、即来世果报。有后报、即久远果报。此生报也、】生报。当来之世,生报,【又名异熟果、】异熟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成熟,今天你认真念佛,念佛在你的八识田中,都是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我已经告诉过诸位很多次了,我说:你们如果回去,自己一个人修行就不要,你用什么?

你放录音带,你放录音带。你要听师父的劝告,因为你自己一个人念佛会累,放录音带,整天都放,有空就放录音带,念佛,一直念佛,这个念佛就是培养那个习惯性,临命终一刹那就到极乐世界了,整天都念,整天整夜,被人说是疯子也甘愿,没有关系疯子就疯子,疯子结果能够到极乐世界,你没疯才没去极乐世界,对不对?所以说如果能够往生,疯子也没关系,看你要怎么说都没关系,【如前已释。

到极乐世界、不但见阿弥陀佛、并见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诸大菩萨。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普贤菩萨行遍法界曰普。】就是说他普度众生的十大愿是遍法界,【位邻极圣曰贤。】他的位接近极圣,就是佛,接近佛这个叫做贤,

【观自在菩萨证耳门圆通、解六结、越三空、】这个就要在《楞严经》讲了,解六结就是动、静、根、觉、空、灭,是动、静、根就是六根,觉,觉悟的觉,空、灭,灭掉的灭,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就是破除我空、法空、空空叫做三空,【获二殊胜。】上启佛陀之诸法,下化众生的慈悲,得到两种殊胜,这个在《楞严经》有讲,这个地方要讲没有那么多时间。【梵语弥勒此云慈氏。】慈氏,非常地慈,仁慈。

【内中有疑难处、所言疑难者、普贤菩萨引导众生求生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为阿弥陀佛上首弟子、到极乐世界固应见也。若此土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何亦得见?

以菩萨已证法身、体普遍故、相用亦遍。】他的相作用也遍法界,【法身大士、】把笔拿起来,法身大士就是证悟本性的称呼,证悟到平等性智的称呼,叫做法身大士,简单讲就是明心见性,见什么?见无相法,无相叫做法身,所以法身就是【无处不现身、】为什么?因为他法界无身,无身,应众生心为身,【故无处不得见。有大福报故。色相端正威严。性具修显功德、悉皆得见。“其人”即诵《普贤行愿品》之人。因诵《普贤行愿品》功德、】

刹那间【报终】就是临命终,【弹指之顷、】一刹那,【即于西方莲花化生。自见从莲花化生已、即蒙佛授记、】蒙佛授记,佛就跟我们摩顶,我们现在给谁摩顶呢?给谁摩顶呢?给剃发女郎摩顶,去就帮你理头发,有一阵子我的手扭到了,手扭到了不能弯,不然我的头发都自己理,自己理,后面都看不到,会留几根下来像在拜天公,看不到。师父,你后面没理干净。没有办法都理不干净,

所以我现在理发都自己理,那个时候扭到手没有办法,去拜托人家理,我理发一定尽量选男众,如果没有男众都选五十几岁的,五十几岁的。我没有给小姐理发的,绝对没有给小姐理,都选最丑的,最丑的那种,很丑的,五十多岁当祖母的,当祖母的。那是不得已的,那个时候没有收这些徒弟。再来,蒙佛授记就是摩顶授记,【当来于某世界成佛。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生因、发三种心:一者至诚心。】至诚恳切的心,这个至诚恳切的心非常不简单,至诚恳切的心就是理智、感情,达到了非常的平衡点,这个说我对佛非常地恭敬,但是同时具足无生,我们如果对佛恭敬,恭敬得念到佛就哭,那是感性,那个太感性了,太过感性了,至诚恳切的心,至诚心,所以至诚恳切的心就是感性跟理性达到非常balance,就是平衡点,他对佛非常地恭敬,而且他通达到自己也有佛性,一切法无生,自佛、他佛统统平等,你如果简单就事相来讲就是对佛恭恭敬敬,对经典恭恭敬敬,至诚恳切,每天都跪在佛陀面前拜佛、念佛、用功,求生极乐世界,佛你要来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头,佛你要来接引我,不然我要磕破头这样子。

像平因法师,平因法师,他是读师大附中的,那个时候我是读建国中学,两个人晚上在图书馆都碰到面,所以平因师算是在高中大家在图书馆认识的,平因师读书很厉害,他考上交通大学,他考上交通大学的时候,我就度他,我就度他,度他的时候他就信佛,他很伟大,这个孩子他就……平因师,他在大学就持八关斋戒了,就等于放弃课业,所以课业都随便读,读交通大学他就随便读了,他是出家命就是出家命,很厉害,他一听到佛法知道世间的学问都是糟糠,发个愿他要出家,他亲近忏公,我先剃度,我说:我先去,我先剃度,我先剃度你跟在后面,所以他差不多慢我四、五年,他慢我四、五年,学佛的时间比我慢,他在拜佛……,一开始他的个性很刚强,非常刚强,他以前的个性不是这样子,

所以他最近来那个一百八十度,不一样,现在很谦虚人又很好,那个时候初学佛跟我一样年轻气盛,他很狂、我慢、骄傲,会读书的孩子差不多都是这样,会读书,这个不是在赞叹,差不多都是这样,骄傲、狂妄、自负都是这样,他考上交通大学是第一志愿考进去的,他的分数能上台湾大学,不简单的,他很厉害。他在忏公那里拜佛,他拜佛拜下去都一定有声音,(师父拿醒木击桌面发出“咚、咚”声)这样子,忏公就跟他开示,那个时候就:见章,他叫做杨见章。他现在不在,我泄他底没有关系。见章,要用功心地要下功夫。

意思是说不必磕得这么用力,平因如果来你注意看,那里黑黑的那个就是拜佛的,他一天六百拜,很不简单,我看得很感动,那个时候我跟他都在莲因寺,看他在修行看得很敬佩,他耍狠招的硬拼,硬拼要求往生。那个时候心地法门不够,拜得让忏公很不高兴。有蒲团他偏不拜,他一定要磕得很大声,有一次拜得使忏公很生气,他拜,拜得很大声,忏公走过去,说:见章,来,这里是水泥地比较大声。比较硬,因为里面是木板,里面是木板。大殿铺木板磕下去比较不会痛,你知道吗?磕下去很大声但是不会很痛,拜得师父很生气,叫他不要这样拜。见章,来,后面比较硬,后面是水泥地(师父笑)。

意思是说修行不要耍狠招,只是一直要拼,一直要拼,拼要有方法,你知道吗?要慢慢的,要柔和。所以后来才发现人家高僧大德说一句话:修行是点滴功夫,慢慢地煎,慢慢地熬、慢慢地来这样、这样,真的,所以忏公如果在拜佛:南……无……阿……弥……陀……佛……。如果睡眠不足的话,拜下去会睡着的,都不知道要爬起来,睡着了,拜到最后,怎么都没有爬起来,睡着了。慢、很慢,他就慢慢来,慢慢来,就是这样子。

所以高僧大德的话我们要听,我们现在的人发至诚心都是很感性,听到佛法,生死重要,我一定要拼生死,我一定要向前走,要用功,他就这样拼这样拼,拼到最后没力气,没力气。一个比丘尼,她听到师父的佛法一下子就跑去出家,一下子就跑去出家,就说要闭关修行就跑到山上,跑到山上,她很感恩师父,后来有一天下山没力气了,修得脸色发白。

我说:你怎么修的?她说:我听到师父的录音带以后发心出家,耍狠招一下子就剃度,就剃度,剃度,剃度以后就躲到山上去说不管生死都要拼,拜佛念佛,一直拼一直拼,她不知道修行是长久的事情,生病都不吃药,就这样一直拜,一直拜,她说要拜到死,结果死不了,死不了,结果搞得全身都是病,搞得妇女病都出来,赤白带,赤白带,赤白带一直出来,月经不顺,经期不调开始一直痛苦,跟人家说又不好意思,不说又很痛苦,要拼,都快死了,如果不拼,是这样哀哀叫。

这个就是错误的修行,身体都不管它。她的意思是说死也要念佛,没错,但是你现在是人,你要生活,这个就像我以前的观念,以前的观念。持午,就算会死我也要持午,持午,结果吐了很久,吐五年吐不死,也是没有办法,要吃,不然要怎么办?我们人在修行,久了就会改变观念,所以要听两种人的话,要听大智慧人的话,第二要听有经验人的话,师父如果跟你讲的那个就是十几、二十年累积的经验,你要听师父的好言相劝,你才不会步上错误的后尘,这样你知道吗?就是要听,那个善知识两三的跟你劝告,修行不是耍狠招硬要搞死自己,结果死不了在那里,佛也念不出来很痛苦,不要这样子。

再来,所以说至诚心我们要善用之。【二者深心。】深心就是坚固不坏,永远不改变,这个不是那么简单,深心如果用现在的比喻就是钢钉钉入墙壁你拔不出来,那个叫做深心,用这种比喻印象最深,钢钉钉入墙壁,再用榔头钉进去,钉进去任你怎么拔都拔不出来,深心就是到死你不要想改变我的观念,我就是要一句佛号念到死,看你有没有我的办法,对不对?

我常说单单发这个心就往生了,你只要发一个深心就往生,要不然《净土圣贤录》,他是怎么往生的?他是怎么往生的?你去看《净土圣贤录》,千千万万个人往生,那不就编一套骗我们的,对不对?释迦牟尼佛不就大妄语,对不对?所以说要深心坚固不坏。【三者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把你所修行回向极乐世界,回向极乐世界。

底下:【至诚心即直心、直心正念真如、】真即是不假,悟到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动,【即念法身佛、此一念即念遍十方三世佛矣。此即智慧心培慧、深心乐集诸善行、】乐集诸善行,欢喜的只要是善他就去做,就是大、小善事都做,【即培福也。】

有一间道场我们来培福,这样就很好了,讲堂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讲堂是我们出家人、在家人,把它当做自己家,一个是十方的道场,没有一样是属于我的,大家都可以来,所以回家的感觉真好,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常常回来,常常回来。【回向发愿心、即大悲心。以大悲心化度众生、即福即慧。具三心者、必生上品。

复有三种众生。

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叫你要戒杀、持戒。

【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方”就是遍十方,等就是平“等”一切法。遍十方双是平等一切法就是大乘的别名,所以方等就是大乘的别名。

【三者修行六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戒、念施,念的意思就是随时注意、恭敬的意思。六念就是说内心念佛,这个念佛跟我们那个念佛不一样,就是思惟佛的恩德、慈悲,修六念就是说心中有佛,常常念佛的愿力、慈悲心,佛的智慧,念法是心中具足真理。念僧呢?就是出家人的外相清净福田僧。念天呢?天就是光明,行十善的人。

念戒:戒是佛之正念应该要持。念施呢?所有一切成就必从布施开始。所以六念法,这个念就是心中存有的意思,而不是跟我们那个念佛的念,不相同,含意不同。所以,【亦得往生上品。

上品中生者、能解大乘义理、深信因果。】就能够了解大乘法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法。所以我常常跟诸位在家人、出家人都是这么讲:谁造因谁就必须负果,谁都取代不了谁,造的恶因都是自己的恶果,谁也同情不了,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人,他一出生就严重的残障,譬如说:他头歪一边流口水,这样甩、甩,卫生纸,他卖卫生纸,你说他可怜,你看他这样真的很可怜,但是你说那个没有因吗?对不对?那个没有因吗?

他这个报应不在别人身上,就是在他身上,他一出生就这样子,对不对?这种难道没有因果?对不对?都有因果,所以这种事情,你眼睛所见的是很值得同情,事实上这个没有那种没有因而有果报的,一定有因果的连锁。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也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不毁谤大乘法,【发菩提心、求愿往生。

其次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一日一夜,【持戒回向、生中上品。

不能尽形寿持戒,而能持清净戒一日夜者、生中中品。

其或不能持戒、而能孝亲仁物者。】就是慈悲动物,慈悲一切众生,【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国土功德、求愿往生、得生中下品。】就是世间的善人孝顺父母,(礼爱)兄弟姐妹,尊师重道,你只要靠这个善因缘就往生了。

【其有不能持戒修行、多造恶业、临命终时生大惭悔、遇善知识、教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生下上品。

次有毁犯所受之戒、命欲终时、地狱相现、遇善知识提拔、求生极乐世界、生下中品。

又次有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或有恐怖、遇善知识、教令念佛、求生之心切故、十念亦可往生下下品。】你看我们有做得这么坏吗?

五逆十恶罪,吓死人了,我们哪有做得那么坏,对不对?所以讲真的要不要往生生,在于我们的决定心而已,你今生统统没有改变,坚持净土法门至死绝对往生。

【此人类往生之品位。乃至畜生之中、若鹦鹉八哥、】他们都会学我们讲话,【但能念佛、亦能往生。念佛法门摄及畜生。其圆融普及、非其他法门所能及。】

他现在讲一个故事:【福建鼓山放生园。有一放生鹅、】有一放生鹅,【见念佛堂中人绕佛、彼亦于门外随人东西绕之、口中喃喃亦念。】阿弥陀佛,它可能念一字:嘎、嘎……,佛、佛……如此,阿弥陀佛它都念一字。【一日鹅无病而死、】你看看仅仅每天在那里绕,无病而死,你想想看,吓死人了,我们要修到无病而死也不简单,【置首于门限。】就是放在门边,【时当酷暑、置之数日不臭、无一蝇集、】平常死的时候就会发臭,

【人皆奇之、】人觉得奇怪,哪有什么好奇怪的?它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变一只鹅来接引它,用人接引它不去,阿弥陀佛人看是阿弥陀佛,对不对?跟我们人一样,如果鹅看了就是鹅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我来带你,我来接引你,嘎、嘎……就跟去了,鹅也能往生,佛慈悲度鹅,对不对?【施主塔而葬之。】用塔来埋葬它。

【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诵《普贤行愿品》为助行。正助合行、决定得生极乐世界。】连一只鹅它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怎么说我们不能往生呢?真的实在是……如此说来我们就信心百倍。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二亦士用果

【经】得授记已、】来到极乐世界得授记成佛,授记就是成佛的注册,等于我们现在的注册,等于我们现在先注册起来,在后面pray,授记就是准备成佛,【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于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经过很长远、很长久的时间,于十方经过很久、很久,而且很大、很大不可说的世界,以智慧力随顺众生心而为利益,随顺这是行菩萨道,随顺众生。

【记】士用果名、已如前释。

凡菩萨得佛授记。还愿经不可说长】长就是久,很长久,【大之劫、于十方世界、行菩萨道。利益众生、要须智慧、方能应机设化。众生为所随、智慧是能随。故云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或有人云:生西方不好行菩萨道,】不好行菩萨道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太快乐,有人这么问:西方极乐世界太快乐不好行菩萨道,【在娑婆世界则易行。

此语亦有道理。在娑婆世界若行布施、以娑婆世界众生皆贪、故能成就施波离密。娑婆世界众生皆犯戒、故在此土持戒则功德大。娑婆世界众生皆刚强、故在此土行忍辱、则能成就忍波罗蜜。】

在极乐世界没有人会跟你漏气,也没人会伤害你,都是在帮助你的,所以变成没有逆境,【六度万行皆好行之、】但是,【然生极乐世界、纵不蒙佛授记、为一凡夫、亦具报得神通、】

他的果报也有神通,【胜过娑婆罗汉。】你看看,【如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清旦就是清晨,【各以衣襟、】裓就是衣巾,【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经行就是绕佛,【如是能至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又焉得不好行菩萨道乎?】到极乐世界更厉害,神通自在,看要怎么行菩萨道更加厉害。

○辛三究竟成佛果

【经】不久当坐菩提道场、】菩提道场就是菩提树下成道,【降伏魔军、】这个不是念jiàng,这个念xiáng,就是降伏,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就是成佛,【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记】诵《普贤行愿品》速得成佛。但说久、不可执著定长、说不久、不可执著定短。说不久是摄受语。】摄受语,摄受就是说无须多久你就能够成道,就比较有信心,摄受,不然他会退道心,【说久】很久很久,没有那么轻易,【是折伏语。】

就是你不要那么我慢,认为成佛这么简单,行菩萨道这么简单,这个就是折伏语,【普贤菩萨行愿广大。愿久行菩萨行。若有众生应见佛时】应见佛时,【未尝不现佛身、然皆幻化、无众生相、不妨度幻化众生。无佛相、不妨成幻化佛。“转妙*轮”、即宏法利生、随众生根器而利益之。未来劫海无穷尽、而广行利益众生亦无穷尽。

○丁三结劝受持三、一结前胜德

【经】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如果有听到,【若信】只要你有相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就是散播出去,散播出去,【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就是说你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认真来跟人家解释,讲经给人听,所有的功德除了佛知道,其余的没有人知道。所以你如果要造大功德,要做法师,要做法师,做法师要具备很多条件,很多条件,不要讲到最后剩下关门的、看守的这样子,这个要宿世有修因缘,所以不要常常结恶缘,要结善缘,用慈悲心感化。

【记】结持经胜德、劝受持也。前已偏举讽诵一行、通明五果、今略举众行。即书写、】你写也好,其实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印、印经典,所以那些要出钱印经典的人,也是要有福报因缘的人,聪明的人才可以,现在有的人不是这样,印了一大堆随便乱丢,这样也不好,要用得着再说,【供养、转施、】辗转布施,【听闻、披读、】就是读,【受持、】如法依行,【演说、】就是讲经,【讽诵、】就是这样读,背诵,【思惟、】就是这样想,【修习。】就是实践、实践。

【十中举四略六。】就是举四个就省去了六个,四加六就是十,【曰受持、读诵、广为演说。如此种种功德、随有其一、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也。众生不知、三乘知不究竟、故曰余无知者。

○二正明劝持

【经】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不要怀疑,【应当谛受。】谛受就是诚心地接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能够写、能够读、能够诵、也能持、也能为人解答。

【记】此劝善财及在会大众。闻此愿王、勿生疑心、诚心而受。闻之于耳、领纳于心、受持读诵。为化他故、又复书写广为人说。

○三重举胜德

【经】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记】谓读诵演说普贤行愿品之人、仗普贤愿王之力、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报、集聚一身、是自利也。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利他至究竟也。

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有事有理。

约事。如常说、距此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名阿弥陀佛。

约理。】就理性来讲,不是道理,这个理就是理性,【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

无量光即如如智。】如如智就是如如不动的智慧,【无量寿即如如理。】合于道理,合于理性。道理需要智慧观照,所有的智慧观照要依照正理,【理智不二、依正一如、】因为无相,法身无相,

【岂仅寂光涅槃四德】常、乐、我、净,涅槃的四德就是常、乐、我、净,【中一乐德而已哉。】乐德,常乐我净里面的一个乐而已,【理智依正皆如如不动。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与无情都会完成这个佛道,【常寂光即是法身。寂光土中具涅槃四德。】涅槃四德。

【举一具四。凡夫有四倒:】四倒就是颠倒无常。【无常计常、】这个世间明明是无常的,他把它当成永恒的,这样他就不想精进了,世间的众生知道这个世间是无常法,他就不会执著这种东西,他就是不知道,当做不会死,所以如果别人死,他就认为我还没有,我还早,我还早。我劝告诸位,要趁早准备粮食,饥荒时才不会饿到。趁早准备粮食就是要趁早修行,趁早修行不要感性,像师父刚才讲的这样莽撞,一下就跑去剃度,一下就跑去出家,也没找道场也没找师父。

说真的你如果只现一个出家相,没有善知识在旁边,没有道场,这样我劝你在家修。我们现在有一个错误的见解,就是到死我都要现出家相,出家一日一夜有多大多大的功德, 有的不是这样,出家以后吃的是施主的,修行却不够来抵,吃,吃施主的,修行不够抵偿,你不曾听过这句话吗?你这样要怎么办?你苦恼无量。苦恼无量,对不对?

我们何须如此,那么冲动做什么?那么感性!师父鼓励人出家是真的,但是你要看情形,不是随随便便就剃度,找不到师父,到那边住得很烦恼,跟那个也吵架,跟那个也吵架,你一个人恨全寺,全寺恨你一个人,对不对?我跟你讲:剃度不是剃心,出家人不是每一个都是圣人,对不对?碰到状况了也会大声的。我告诉你,大家都不是圣人,哪有可能剃度就是圣人,这样的话,什么叫做修行?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的时候,也一样是这样子,哪有说剃度就是圣人的,要慢慢修,所以我们人很轻浮,轻浮,他要走这条路,他没有很审慎的考虑,他猛然地下注,不骗你,稳输的。

要小心!你如果找不到好师父、好道场,不如在家慢慢地想办法。无常计常,【不乐计乐、】这个世间明明没有快乐,他就计快乐。我前世一定是出家人,我从小至今就不爱享受,不爱享受。我唯一的嗜好就是对电影有兴趣而已,如果是风尘俗事,什么酒吧、歌厅,什么大饭店的,什么稀奇古怪的娱乐场所,我从来不曾去过那种地方,说真的也没钱,没钱。因为以前穷得连鬼都退避三舍,怎么会去那种地方,对不对?去喝豆浆还要女朋友付钱,可怜。我都说:我来付,我来付。他说:不行。我说:好,由你付。我是说假的,她真的去付钱,所以如果去喝豆浆都由她付钱,她付钱。她都叫我:林老师、林老师!所以这个世间来说是没有快乐,我一定是修行人再来的,因为很早我就感觉到了,很早我就感觉到了,这个世间哪有什么是快乐的?

我都搞不清,我们人喜欢凑热闹,盐水,盐水镇放烟火咻咻叫,那一晚不知道足足点了几百万的烟火,结果怎么样?有两、三个人眼睛被射出来,眼睛被射出来,失明的有四、五个,接着还有受伤的。我们人很奇怪他就是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事这样叫快乐,咻、咻、咻……这样看,我们不会看,录影带比较清楚,还不会被射中,录影带也不会,也不必戴安全帽,不必戴安全帽。日本人来拍摄,来拍摄,日本人来拍摄问这个问题,日本的电视台来拍摄做问答题。

问题说:这个盐水镇……。他打中文字幕我看到:盐水镇放烟火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要准备什么东西?就开始:1…….日本人:……不知道(日语)。底下、底下,猜、猜、猜到一个,都猜错,没有人猜对,没有人猜对。再猜第二遍也没有人猜对。因为他们不曾见过人家放烟火,需要带什么?结果要准备安全帽(师父笑)。日本电视台在播台湾的这个,结果是要戴安全帽。

你看,看到要戴安全帽。那个日本的小姐来拍摄的时候躲在……他们钉一个笼子,人就像猴子似的关在里面,炮射得这样哀哀叫,这样哀哀叫,为了要拍摄哀哀叫,一射刚好射到笼子里,铁丝有也射进去一直叫,她在里面没有戴安全帽。所以我说不乐计乐,所以我如果看到电视上或是众生他一切的行为,就觉得很可笑很愚痴,不晓得怎么要搞这些,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要不然也不知道要怎么办。说的也是没听到佛法也不知道。再来,【非我计我、】把这个假的色身,会死的、会生老病死的,每天细胞都在变化的,当做是真正的自己,【不净计净。】不清净当做清净。

【声闻虽翻凡夫四倒:】但是声闻对本性不了解,【而常计无常、】现在再把笔拿起来。凡夫是四倒是无常常、不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但是声闻是小乘,小乘,他对本性不知道,本性有常、乐、我、净,所以说他常计无常,因为他还有法执,本性的【乐】他【计非乐、】本性的【我】真我,他就【计非我、】本性的【净】他【计非净之四倒。】但是声闻小乘已经了解,了解这个世间是无常、苦空无我,但是他现在的常乐我净的大般涅槃不了解,究竟寂灭,究竟寂灭不了解。

【大乘菩萨始翻声闻四倒。成涅槃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常乐我净是涅槃【之四德。】就是说我们的本性就具足永恒,具足永远的快乐,具足一个真我、具足一个真正的净,真正的净。我学佛第一个让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知道吗?因为我这个人也算早熟,高三就有女朋友,算早熟,人个子矮小,不过……,不过我学佛以后,我有一个很大的感触,今天还好我有学佛,要不然这个世间上宇宙内,看哪一个有办法看开感情这一关,我学佛最大的感触就是这句话,第一个念头,因为我彻底了解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不然,我们怎么有办法突破这个感情,那个实在是很痛苦,你明明知道这是陷阱,但是你很快乐地跳下去,真的是这样,所以我宿世也是有一点善根,我跟你讲,世间最难断的不是金钱,我们人都可以不要名也可以不要利,可以简单生活,

但是,我们这个世间要说看开感情,要了解涅槃的常乐我净,他根本不知道,那个感情,我现在对感情的描述就是怎么样,你知道吗?它是盲目的,它没有理性的,也没有道理可谈。你为什么爱她?不知道。见面就吵架,不见面很辛苦,感情没有头绪、没有原则、也没有所谓的法律、没有阶级。感情是什么?要说盲目也对,要说很理性也对,因为她是你所爱的,你认为对方是好你才会爱她,你要是说爱她,为什么两个人见面又常吵架?也是很盲目。

盲目也对,要说很理性也对,因为那是自己的选择,纵然错误也必须要直下承担,像禅宗。要不然碰到了,你要怎么办?碰到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所以我如果接到信或者是年轻人来向师父请教:师父,感情这事很难。我说:对,对,对,确实很难,确实,确确实实。以前我们教授常这样说:确确实实。

这个真的很难,所以我今天悟到了,觉悟到这个世间无常,苦空无我,这样我们就慢慢地了解了,就了解了,就没有问题,要不然临命终你什么都看不破,母女之情、夫妻之情没有办法,尤其男女的执著,很难、很难。【故云生西方极乐世界。】

【约理即得涅槃四德之乐德。纵不得涅槃四德、而能究竟出离生死、见佛闻法、悟无生已、不久必得圆满涅槃四德也。】所以你再怎么讲就是要先往生极乐世界,至死断了最后一口气就是都不能改变,不能改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丙二偈颂二、丁初标举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前面叫做长行文,长行文叫做直述,直接的叙述。直接去描写,描写一件事情的存在。印度为了使人们好记,所以他就一句、一句、一句,要使你产生印象,有的是重颂,有的是孤起颂,重颂就是前面的长行文和后面的偈颂意思相同,因为前面的长行文所说的道理很好,为了使后代的人或者是研究经典的人比较好读,比较好读,比较好读他就比较好记,所以他就做偈颂,一句一句,一句一句,这个叫做重颂。

前面长行文跟后面的偈颂有关系叫做重颂。如果说,如果说前面的长行文跟后面的偈颂不一样,叫做孤起颂,单独起来不跟前面有任何关系的偈颂,这个叫做孤起颂,单独而起来的。所以说: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普贤菩萨这位大菩萨为了要重新宣说普贤十大愿,所以他就“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记】标举说偈仪也。】说偈,【“重宣”即重颂也。重颂有四义:

一为后来之人得闻故。】就是听了比较好念,就是七字、七字,七字配合得很好,有时候五字、五字、五字。

【二虽闻未解、】虽然听了但不了解,【说偈令悟故。】使他比较好悟,比较容易记,比较好悟。

【三长行文略、以偈广之、】就是说这个偈颂是把长行文把它浓缩,长行文略,就是把长行文把它浓缩,道理是一样的,以偈广之,【令了解故。】就是说长行文所说的道理和偈颂所说的道理皆相通,但是长行文有时欠缺的,偈颂就补上,意思一样,但是偈颂包含的范围就比较广,为了增进了解。

【四为结句易受持故。】就是说用一句一句的比较好念,比较好念。

【观十方之机、即是加被有缘众生令增智慧也。】在这个地方要更加一层地解释,就是这个偈颂跟我们中国的诗、词、赋完全不一样,中国的诗、词、赋是非常严谨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国的诗或是词或是赋排列是非常的严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后面就押ang韵,发ang的声音出来,所以说偈颂不没有这样,偈颂就没有这样。因此我们中国的七言绝句都做得非常、非常地好,这个没有相当的功力没有办法,没有相当的功力没有办法。

譬如说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单单这四句的音都排得很整齐,意思就是非常的恰到好处,所以中国人还是比较厉害,说来说去还是中国人比较厉害,但是中国人可怜没有出现佛,佛跑到印度出世,不然我们中国人就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中国出了一个孔子,西方出了一个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西方的孔子就不亚里斯多德,中国最伟大的就是孔子,孔子。

偈颂和中国的诗词赋不一样,这个我已经解释了。所以偈颂只要意思能通达就好了,不然你看下面都没有押韵,因为那是印度文翻译过来的,巴利文翻译过来的。

○丁二正颂三:戊初颂正示普因二:己初别颂前十门八:庚一颂礼敬诸佛

【经】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所以它的句尾没有押韵,没有押韵。就是说意思知道就顺好念也就可以,也就可以,所以跟中国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但是他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记】初二句,颂所礼敬之诸佛。竖穷横遍也。】“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人师子,人师子就是为人的师表,简单讲就是佛,佛就是人师子,人中的师子,就是狮子吼,叫做狮子吼。这个不简单,除了佛以外没有那么简单。

【“所有”乃心中所有亦即法界所有。】尽法界遍虚空界,【心即法界故。心包太虚,大而无外,】因为虚空是不经过任何比较,所以没有所谓的外,你说筑一个城墙,因为你有界限,你有界限,所以你就有里面、外面,像我们讲堂有做门,这里就是讲堂里面,那里就是讲堂外面,那是因为我们人把范围筑起来,所以划分内外,我们一个人修行,如果一直放大、放大、放大,放大到无际限、无界限,就像太虚空那样大而无外,有多大?没有外面,没有外面就没有里面,为什么?

你说外面在那里?虚空,虚空,外面在哪里?中间在哪里?左边在哪里?右边在哪里?没有办法定位,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办法定位,把那个坐标轴的zero,就是我执的启发点除掉,任何的三度空间、时间的架构,完全停止,所谓的安住于如实相如如不动,所以我们人一切的烦恼就是定位在自己的感性,定位在自己的理性,但是因为感性跟理性没有办法达到毕竟空的智性,智慧的智,意思是说感性跟理性,要保持一个最高超的平衡点,就是必须藉重着智性,

因为智慧才能破一切相,才能圆融一切空有的思想,所以说理性跟感性,因为是众生自己定位的,因此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说没有纷争这是不可能的,娑婆世界你怎么说没有纷争,你的感性的定位不一样,你的理性的定位不一样,所以说个人执持,因此在此娑婆世界父母亲、兄弟姐妹、夫妻,如果说没有纷争的,那就不叫做家庭。家则不净,在《大宝积经》讲:家则斗争。有家,有一个范围你就会斗争,出家则无诤,在家则斗争,家则不净也,家则污垢也,家则斗争也,一切不净名为在家。

《大宝积经》就讲得很清楚了,因此我们说:我们要心包太虚,大而无外,所以三度空间我们如果把它破除,就是无我,无我。我们一个人心如果无我,当然无内也无外,无内、无外就没有生和灭,也没有来和去。为什么?你从台北到台中,从台中到高雄,你还是离不开什么?离不开台湾,你说从台北来到高雄,确实有来,还是在台湾,台湾还是在地球,地球还是在虚空,放大你的胸量,哪里有什么来跟去,来去是事相上来讲的,当体即是空性,因此说大而无外,【三世十方佛,皆在心中。】皆在一心中。心无相,心充满智慧,智慧之相,无相。

【第三句】“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能礼相也。我乃普贤】菩萨清净本性的【真我,拣非众生争人我之虚妄我。真我大公无私】这个“真我”是大公无私,【愈用愈广大,】在座诸位,这句是路要愈走愈宽广的意思,我们学佛一定要学做人,做人的基本就是路一定要愈走愈宽广,愈多朋友结愈多善缘,我们一个人如果常常不宽恕众生,残害众生,攻击、毁谤众生,如此我们的路会愈走愈狭窄,我们如果大公无私,我们的路就会愈走愈宽广,所谓大公无私简单讲就是无我,没有我,无我就是真我,这才是真正的我,我们这个身体整天生病,为了这个身体斗争,

为了这个身体烦烦恼恼的,烦烦恼恼的。我看新闻报导的时候,中间就插播广告片,广告片,你看广告片,单单广告女众洗脸的东西就好,单单女众洗脸的东西就好,他都找最漂亮的来打广告,他就不会去找……。我们台北有一个麻脸的,我们台北有一个麻脸的,他一颗一颗好几十年都没消掉,整个脸一颗一颗的,整个脸。月球表面是凹进去的,我们台北那个麻脸的是凸出来,一颗一颗,一颗一颗的好像树林似的,他就不去请那种来广告,对不对?

单单这个广告,很奇怪,人都抓住众生的弱点,广告百分之九十都是女众,都是女众。你注意看:洗面皂、洗面霜,还要白天的还要晚上 的,还要……很多很多,她就不会去贴柠檬,贴柠檬。所以说,我们为了这个假体苦恼无量,苦恼无量,所以我们如果在心中放得下,当下你就能够转变一切烦恼的境界,【真妄皆在一心公私之转变,】一切当下一心能够转变,你如果大公无私马上就转变,【心无私,即清净意。】因为身口意统统清净,【以率身口亦皆清净矣。】就是说你的意识如果清净,意识如果清净,身跟口就清净。

【第四句能所周遍。“一切遍礼尽无余”者,】所有的十方佛统统礼敬,当然这个有分成好几句。底下,【即一身遍礼多佛也。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身礼一佛,即成一身礼多佛。】也就是你如果拜阿弥陀佛就代表一切佛,阿弥陀佛,他的法身和诸佛都平等。

【第五句能遍因。普贤行是智慧行,行遍法界,故能礼法界所有之佛以威神力即神通。】因此我们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能礼的我,所礼的佛,自性当下即是空性,所以说无能无所这就是法界。

【后三句别显礼相。谓多身礼多佛,即自如理智,所起之威神力。】即自如理智,所起威神力,自如就是本性非常的清净心,自由自在,以如如理,合如如智,如如智造如如理,所以叫做即自如理智,来自于如如理,如如智,所起之威神力,【故一身能现多身。多身各各能礼多佛,】这个叫做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身能多身,多身礼多佛,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事事无碍,圆融无碍,【又即如理智起如量智故。】如理智起如量智,你智慧通达本性的理性,你动一个念头起多大量就有多大,心如果想虚空就如虚空这么大,心如果想娑婆就如娑婆这么大,所以说如理智,如量智,

【能现刹尘身,】刹尘就表示数目很多,无量无边叫做刹尘,刹尘。刹尘这个尘就是把一粒沙当作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叫做刹尘身,所以刹尘身就是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意思,刹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尘就是无量无边的数目,简单讲尘刹也对,刹尘也对,尘刹的意思是说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刹尘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有很多,你把它摆在前面也对,摆在后面也对,就像我们所说的熊猫也对,猫熊也对,猫的熊也对,熊的猫也对,看你要摆前面摆后面,都没有关系,至于我的名字你可不要摆错了,我叫慧律,你不要把我摆成律慧。

【一一又礼刹尘佛。】一一又礼刹尘佛,每一个又礼刹尘佛,所以我刚才说尘刹,刹尘都可以解释的,【故有四料拣。】四种情形叫做四料拣,【曰一身礼一佛,】普贤菩萨证得法身,所以就事相来讲一身礼一佛,【多身礼一佛。】因为普贤菩萨有无量无边的神通显现出来礼一佛,因为同一法身,【一身礼多佛,】为什么?因为他证得法身,尽虚空遍法界他都能礼佛,【多身礼多佛。】事事无碍法界,你要多少他都有办法,本体不离事相,事相不离本体。

【由第一句随观智而成后三句妙境。

○庚二颂称赞如来

【经】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我先解释这些大字的。“于一尘中尘数佛,”微细,微细到像一粒沙,一尘中尘数佛,就是有无量无边的佛,为什么?同共一法身,法身没有三度空间,所以这一尘的空,跟无量无边的空都是平等的,高雄的虚空跟你跑到地球外看的虚空也都是一样,用这种比喻是因为藉着,地球的事相显现出空的存在,因为对立的存在,你现在要进入绝对,

离这个分别的空性,我的手指(指)这个空,你去台北指这个空,这个空跟这个空性也都一样,所以说一尘中为什么有尘数佛,因为佛法平等,在空性里面它没有三度空间,譬如说如果有三度空间,就是说零,X轴、Y轴跟Z轴,如果有移动,迦固定的零是定点,所有的三度空间叫做动点,但是你如果把零移到这个地方来,这个零变成动点,另外一个变成定点,对不对?但是假设零都没有,零都没有,破除我执、法执,无相法,连零都没有,当下化做无相,只有存在智慧,他没有任何的对立,或坐标轴这种东西,那么,你要哪里定位呢?

没有办法,所以你哪一点都相同,为什么?他没有定位,对不对?没有定位哪一点都一样,哪一点都没有坐标轴,但是要在哪一点思想上,因为我们三度空间的观念,已经非常强烈的建立了,所以你说哪一点都一样,变成奇怪这一点跟这一点,怎么会一样呢?其实这是不了解空性,因为空性连点都没有,连点都没有,根本没有所谓的挪动,但是因为我们长远劫以来,因为都生存在事相的世界里面,我们生存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样样都离不开事相,

所以他就发现空间这个大,空间那个小,但是你藉着空性、这个虚空来比喻缘起自性本空,又错误,因为缘起性空,它是事相当体即空,无生法的存在,但是你如果证得本体的空性,它含有智慧,无量的般若智慧又不一样,所以虚空不可以比喻为本性,不可以比喻为本性,虚空是因为我们的般若智慧被迷了,经过生相无明产生见相二分,然后化为种种的宇宙的世间出来,那个是叫做无明,虚空是无明的产物,不是智慧的产物,

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不了解没有关系,慢慢、慢慢地了解,慢慢地,不能了解也没有关系,你认真念佛就好了,你只要记得一粒沙里面就能装很多佛,这种观念叫做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一尘叫做小,尘数佛叫做大,小能容大,小能容大,当然就是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不可思议的本体力量。你如果读过物理、化学,就比较好讲了,这个数目用转轴的问题来证悟到空性的东西就很好讲,如果说你没有数目的……,或是教育程度不够就比较困难,比较难讲,不好讲。底下,“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记】初四句所赞,次四句能赞。

初句“尘数佛”者。即无尽佛也。】再来,“各处菩萨众会中”,为什么说各处菩萨众会中呢?因为每一尊佛旁边就一定有菩萨,每一尊佛旁边就有菩萨,“无尽法界尘亦然”,无量无边的法界尘亦然,尘就是很多很多的,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是这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譬如说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一尊释迦牟尼佛来出世,他在印度讲经说法,不只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而已,他方世界也有一尊佛示现成佛,旁边也有菩萨围绕,也有他的声闻弟子,他照样一直度众生,虽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会入空性实无众生可度,因为本来无一物,因此无尽法界尘亦然,

这句话如果要讲一句最明显的,就是说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演同样一部电影,都演一部同样的电影,哪一部电影?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演同样的电影,都同一个主角叫做释迦牟尼佛,都一样八相成道,成道以后度众生,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叫做“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相信诸佛充满着法界,如果要把以前成佛的数目和现在的众生比起来,佛比较多,佛比较多,众生比较少,如果要把以前成佛,佛比较多,众生比较少,因为成佛的已经不计其数,成佛的用一个比喻来讲,经过这么久,当然还有这么多众生,如果要比较起来,佛如果要算起来,如果要就事相来讲,佛比众生还多,说:佛比众生还多,怎么没见到半尊?

这个不是我们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心肮脏看不到佛,简单讲就是深山里面的金矿被开采出的,众生叫做被埋藏起来,诸佛就是被开采出来,所以成佛的众生,无量无边都是佛,无量无边就是说不尽,就是说不尽。底下,再来就是“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一切音声就是你是哪一国用什么语言,刚强难化的用柔软的,懦弱的用慈悲语,鼓励的话,一切音声就是包括音质、一切好听的音声,音声,很好的声音,海潮音、慈悲音、不女音,佛说话绝对不会像女人,佛说话绝对不会像女人声,男声就是男声,女人如果讲话像男声叫做破格,男人如果讲话像女声,那个叫做下贱,这个人的命一生一世会很惨,男人的声音就是男人的声音,女人的声音就是女人的声音,佛叫做大丈夫的音声,非常的优美。

底下,“普出无尽妙言辞”,他能够说出无量无边,妙言就是不可思议,说道理非常有道理,说比喻也说得很好,佛如果说到比喻就说得很好,我说这个世间最会讲话的人就是佛,就是佛,佛很会比喻,所做的比喻非常恰到好处,非常的恰到好处,所以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未来一切劫都赞叹佛的功德,所以我们平常如果回到家里多赞叹三宝,赞叹佛,多赞叹僧团,说哪一个法师如何慈悲、僧团如何伟大,使父母亲起信心,我们功德无量,所以说多赞叹佛的伟大,多赞叹三宝,能够使佛法一直兴盛起来。

【次句无尽尘,一一尘中亦有无尽佛。“深信”即能赞因也。有深信之智,始信尘尘之中皆有尘数佛“充满”,而为所赞。各各佛前,以无尽音声称赞之。无尽声者,三世间所有声也。如象声,马声,车声,风声,雨声,说法声。皆以智,转为称赞如来之声。一一声又出无尽妙言辞。赞佛功德尽未来劫,赞犹不尽,故曰功德海。又善修观行者,赞一佛即赞多佛也。

○庚三颂广修供养

【经】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以诸最胜妙华鬘”,妙华鬘就是说……。鬘就是把花贯串起来,你如果到泰国看就知道了,花都用一条绳子贯串起来,妙华鬘,一串花叫做鬘。最殊胜的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伎乐,不是我们世间荡人心智的歌声,伎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梵呗,那个念梵呗bài,就是庄严的唱腔,庄严的唱腔。譬如说我们唱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唱起来非常地庄严,伎乐有一种赞佛、供佛的音乐,简单讲就是能够升华我们内在的心胸,都是清净的音声叫做伎乐。涂香,种种的香,涂香就是抹在身体的,及伞盖,这个伞盖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法性、理性这个叫做大白伞盖,大白伞盖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清清净净的,这个叫做大白伞盖,伞就是覆盖,盖着佛,意思是说,愿佛来保佑众生的意思,所以,我们如果看佛的头顶都有伞盖,都有伞盖,祥云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所以我们供佛的,拜托能常常换,不要买几颗橘子,就摆到发霉、烂掉,还不换下来,要每天拜、每天拜、每天拜,拜到……你如果到火葬场的旁边看,有时候拜死人的这一摊拜完,又拿到另外一摊拜,同样那些水果,因为没有人换,因为殡仪馆也没人换,没人换就一直拜,拜到芋头糕已经发霉了,已经发霉了还继续拜,那一个吃完再给另一个吃,实在很悲哀,那个是以赚钱为目的,也是缺乏管理,当然,也不是每一个火葬场都这样子,那是我曾经看过,那个不知道足足拜过几次了。

这个花拜完又换那一个,那个花拜完又换那一个,所以没人处理,我们供佛不要这样子,我们供佛要拜完就收。在这里我又跟他要解释一下,请问师父:拜的水果几点才可以收下来?几点才可以拜?我怎么搞不懂?照理说譬如……,因为他听人家说拜水果,供品的东西,要点一枝香之后才能收起来,才能收起来。我说:没有这样子,如果依佛教来讲午供,以午供来讲唱个炉香赞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再来就结斋禅悦为食,那个才十五分钟而已,拜完水果就可以请下来了,接着有人问:我白天没有时间,要晚上才有时间,我晚上如果摆水果,听说佛祖过午不食,拜水果这样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说:放心,现在有冰箱,你把它摆着,佛祖就知道拿到冰箱里面。他说:这样子,这样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要不然怎么办?你晚上才有时间而已,第天中午你才供水果,没时间,没时间,你晚上供,佛祖过午不食,放到明天没有关系。说:师父,还好你说了不然我很难过,也不知道几点拜,几点收。我说:你任何时候拜都没有关系,过午不食也不会拿去吃,也是摆着而已,对不对?如果怕坏掉人家会摆在冰箱里,我们人间的人都知道要摆冰箱,佛那么有智慧,他会不知道摆冰箱吗?说:如此很有道理,所以他现在几点拜都不担心,他本来不自在,为了拜水果的事很烦恼,很烦恼。

还有人间,请问师父:过午不食到底几点为限,过午不食以十二点十五为界,十二点十五为界限,你如果持十二点也没有关系。再来,师父,我吃早斋到几点才能吃荤食。我说:这个没有根据,这个没有根据,这个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你既然要吃早斋,不如初一、十五吃整天的,那个没有意义。吃早斋,那个是完全不懂的人在吃的,佛教没有吃早斋的。她说:我早上吃素食。早上吃素食叫做素食,斋叫做过午不食,斋叫做过午不食。

早上吃素不能说早上吃早斋,那个是不懂的人才会乱讲,吃你吃斋、吃斋,吃一吃都不知道,对不对?你说吃早斋几点才可以吃荤?我觉得这个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因此我们修行是从心地下手,不是在事相上说几点可吃荤,几点不能吃荤。我认为你如果早上吃素就随缘,九点、十点或是十一点,我认为这个没有意义,这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没有任何经典的根据,吃早斋哪有什么经典根据,你根据什么经典?完全没有经典根据,是中国人自己订的。佛教也讲六斋日、十斋日,怎么不曾听过早斋,你听说过吃早斋几点几点,你看过书上有写吗?

也都是六斋日,要不然就写十斋日,就是说今天你要吃素食就整天,整天。像我大姐就是这样子,今天吃素她就吃一整天,那一天如果拜拜就开缘,八月十五拜拜就开缘,没有办法那一天鸡肉太好吃了,她就开缘,所以持六斋也是持她自己的,也都不知道。再来,这是题外话。底下,“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香、香末、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因此我们如果要……。师父,佛祖面前要供什么?很简单,很简单,你看香、灯、烛、花,香、灯、烛、花、水等等供品,一般我们所写的这些,密宗就比较多他要十大供养,要珍宝要七宝,我们显教的不必如此,显教的比较简单。

一一皆如妙高聚,妙高叫做须弥山,如须弥山那么高,一一皆如妙高聚,因为须弥山翻译成中文叫做妙高山,“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我发一个很广大的、彻底地了解十大愿王,“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都以普贤愿力行菩萨道,“普遍供养诸如来”,所以这个供养非常重要,尤其是学密宗的,学密宗叫做富贵法。为什么密宗叫做富贵法呢?密宗的法器比较贵,修密宗灌一个顶一定要供养,一定要供养。像我读大学的时候,身上没钱去修密宗,修密宗的时候实在很穷,很穷,一个月一千元而已,没钱,修密宗去上师那里灌顶、去开顶,开顶,因为我没钱,不晓得包一百元或是两百元,好像两百元,包两百元,然后就开顶开完顶,我开顶开得很好,成绩最好,用吉祥草插得最深,最深。你有修没有修,咒语有没有念他马上就知道,修这个颇瓦法、红观音法,颇瓦法、红观音法,嘿!嘎!嘿!嘎!红观音法,嗡阿吽啥,嗡嘛呢呗咪吽,修百字明咒,百字明咒,还修马头明王咒,那个是降魔护法。

我这个人有一个好处,我这个人做事情,只要让我学哪一样,我绝对要学到懂才要停,持咒一定持超过十万八千遍,所以开顶开得最好,没钱包两百元。有一个师姐她专门收钱的,师姐专门来收钱的,收钱,收钱,我拿那一包红包给她,她打开一看,两百元,她来我耳朵旁边说:你包最少。这样子。我说:我没钱没有办法,我真的很穷没钱,我剩下一百元要坐慢车回台中逢甲大学,坐慢车没有钱,真的没钱,穷得实在很可怜,三餐都……。密宗他很重视供养上师,非常地重视供养上师。

你进入密宗的道场不可先拜佛,要拜上师,要先去拜上师,上师就代表三宝,所以你如果拜八十八佛,他们头一个念南无金刚上师,什么金刚上师。如果修显教一进去就先拜佛,如果修密宗一进去先拜金刚上师,密宗我灌过好几个顶,也开过好几个顶,后来没有办法密宗不容易,还是回归来念佛,老实念佛。这是说供养。

【记】底下。看下面小字的,读一下就知道,【最胜花鬘,胜过一切也。最妙华鬘,妙有华鬘也。华鬘分说,最胜妙之华,最胜妙之鬘。合说。以最胜妙华,贯穿成鬘,供养如来。佛固不用人供,但行菩萨道要成佛,必须供佛。表法,华者心华,】因地心,果地觉,【唯心所现。又智慧华也。鬘者鬘网,】把这个花连接起来,【智慧重重也。“香”表戒定慧香。“伞盖”表法性理体,为大白伞盖也。】大白伞盖,人家常常在说:【以伞盖供佛,愿佛荫覆众生之意。前二偈皆三句供具,末一句正供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