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

十、为示真修实证故。]真修实证,[此经文殊创问]创问就是他发起的,发起这个问题。[:如来本起因地发心之后。如来答以圆照清净觉相,结以知是空华,]空华意思是虚空有华,这是一种错觉。所以,你如果了解虚空无华,[即无轮转。]轮转就是没有生灭,那就没有所谓的生灭相。[自下正宗十位菩萨,相继发问,不出信、解、修、证四字。]“修”就是行,一切修行人,不能离开这四个字:信、解、修、证。信,你要先相信圣人的话,解,我先了解经典的意思。

所以,第一个先勉强相信圣人的话是不欺骗众生的;解呢?先了解一下;修就是行,要实地的去体会;证就是到最后就是悟,信、解、行、证,就是证悟,原来佛陀所言,确确实实是无上妙法。[此上八种因缘,而于生信、开解、教修诸义,已经极力发挥,更无隐覆。惟是闻说良药,不能济病,]还不能解决事情,只是听到而已,没用![见陈嘉馔,未克除饥]“陈”就是陈列在前面;美好的食物叫做嘉馔,放在前面,见到陈列在你面前的美好的食物,未克就是不能,还是不能除掉饥饿,放在前面没有吃到啊!只听到药,无益于我们的病苦,只听到药而已嘛!看到前面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实际去吃,还是不能治饿病。[,故于圆觉章中,示以真修,方得实证。]所以,你不要一直用祈祷的方式,你用祈祷的不实际,说:我祈祷怎么样!还是要实际的去修行!以前有一首歌,好象是叫《千言万语》,我每天都在洗澡(祈祷)~~~(法师唱)没用!快赶走爱的寂寞,有那么厉害吗?以前不懂,还唱得很快乐,这首梦歌我还很会唱呢,没用!现在听到佛法,一直觉得以前实在幼稚得可笑,很幼稚!

十几年前、或者是二、三十年前的思想,没有听到佛法的思想,跟现在的思想真的有天壤之别!听到佛法以后,感觉上,一切都可以免了,都是虚妄的东西。于《圆觉章》中,示以真修,才是实证。[欲求无上道,先当结三期(上期一百二十日,中期一百日,下期八十日),克期取证,踞菩萨乘,]就是根据。“踞”本来是老虎蹲的姿势叫做踞。[修寂灭行,即是真修。同入(证入也)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这才是我们内心真正的道场,伽蓝就是道场。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这才是真正的道场。我早就告诉过诸位:你要找道场,要找到内心解脱的道场,你舍此道场,取彼道场,一样的道理。[即是实证。佛为示真修实证,故说此经。以上十种别因缘,已尽一经之要义,故贤善首,请问经名流通。二教起因缘竟。

甲三藏乘摄属

已知此经,教起因缘,未知藏乘,何所摄属?]是属于哪一藏呢?是属于经藏、律藏或是论藏呢?[藏有三藏,如来一代时教,不出经律论三。经,为定学之藏;律,为戒学之藏;论,为慧学之藏。此皆从正不从兼(如经正诠定学,亦有兼诠戒慧),]兼的意思是说,经典正面是讲定,但是,也有讲到戒律的问题,从正不从兼,譬如讲定,但是附带讲戒;讲戒,但是附带也讲定、慧,是这个意思,此皆从正不从兼。[从多分不从少分(如律多分说戒学,亦有少分说定慧),此经是经藏摄,其中所诠,正属定学,虽有少分之戒(如普眼章中云,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持戒,定多慧少,是不是?或者是慧多定少。[安处徒众等),]先安住在这个境界里面。[及少分辩论之慧(如普贤,金刚藏各申三问,皆含辩之义),]都是存在论慧,[此皆兼带而已。]附带而已。[乘有二乘:]到底这部《圆觉经》是声闻乘?或是菩萨乘?这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菩萨乘,绝对是菩萨乘,对声闻不可能这样讲。[一、声闻乘(去声,是喻车乘也),二、菩萨乘。声闻乘:闻佛说法之声教,而得道果,故名声闻。以其机小,]根机太小了。[谈理狭隘,]所讲的道理比较小。[凡三藏中,]经、律、论,[有谈小乘教、理、行、果,俱属声闻乘。菩萨乘:以菩萨有大根大智,佛为说大乘,谈理深远。凡三藏中,有谈大乘教、理、行、果、俱属菩萨乘。此经佛与十二菩萨,说圆顿教,从因至果,远离二乘,皆依圆觉。踞菩萨乘,]就是说位于菩萨乘,[修寂灭行,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不是普通人。[从此开悟,乃属菩萨乘。]有的众生就是有这种根机,宿世都是修菩萨乘。[三藏乘摄属竟。]就是藏乘摄属,是属于什么藏的?是属于菩萨藏;是属于什么乘的?是属于大乘的,叫做藏乘摄属,属于经藏,属于大乘摄属。

[甲四体性深远

已知此经,属经藏,菩萨乘摄,但未知以何为体?然诸大乘经,皆以实相(即真心之别名)为体。此经以一真法界,如来藏心为体。佛依法性土(音度),] 法性的国土,法性土就是无相。[现受用身,与诸菩萨,皆入三昧,凡圣一源,] 同一个根源,源就是根本,同一个水源嘛,同一个水源,就是同一个根本。[身土不二,即是一真法界。此经始终,皆明圆觉,圆觉在缠,即是众生如来藏心。经云:“入于神通大光明藏。”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即如来藏清净心体,平等不二,故为一真。文殊请问:如来因地法行。世尊首告之曰:“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即是圆觉。如来藏心,有此功能,此心“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 ] 圆满的觉性,能流出一切清净真如,因为他无所着,菩提涅槃,及波罗密(到彼岸),以此清净圆满的觉性,能教授一切菩萨,一切菩萨因地修行,都要如此,才能达到诸波罗密。[此经亦从如来藏心之所流出,故以如来藏为体。其体性深远,非大乘智慧,不能解悟。四体性深远竟。

甲五能诠教体

已知此经,体性甚深,未审何为教体?《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此方就是指娑婆世界,我们娑婆世界真正的教体;真教体就是怎么样能够教育众生,以什么为根本?就是:以什么为根本的教化众生的方法?就是用音声,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一直在讲经说法,用讲的,用音声作佛事。释迦牟尼佛用讲经说法,所以说:此方真教体,娑婆世界真正教化众生根本的方法,就是在音声,在音闻。所以,能诠教体,[释迦牟尼佛在世,以音声语言,而作佛事,则声为教体。如来灭后,]如来灭度之后,纸、笔之教,[纸墨之教,则以名]相[、句]子[、文]章[为教体,此但略说。而]音[声、]用笔写出来的[名]相、名相加起来就变成[、句、]句加起来就变成[文,但是能诠,]只是能够教育、解释。[若无诠之义]你讲一讲,要有讲出道理啊![,不成教体,故必通摄所诠,文义相随,而为教体。]要有文章、要有道理,这是相辅相成的,而为教体。[圭峰大师,以能诠教体,略作四门。第一、随相门:]随相门就是事相,[以声、名、句、文,通摄所诠。]有的用音声讲讲经、有的用名相、有的用句子、有的写文章。[第二、唯识门:]这个也是事相。[以若文若义,]道理的义,[皆是识心所现。]所以,这还是不出事相。[第三、归性门:]这是理门,随相门是事相,唯识门是识,归性,那是理体了。[性是真如妙性,以识心无体,体即真如。第四、无碍门:]无碍就是理事,具足了理跟事,理事圆融门。[以随相属境,唯识属心,合之则成心境无碍。前二门属事,]随相、唯识属于事[第三属理,]归性门属于理,[合之则成理事无碍,]就是第四门。[故以无碍为教体。此经圆觉,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应属归性门。]归性门,专门讲本性的东西。[又《普眼章》,]普眼菩萨那一章,讲到六[根、]六[尘、]六[识等,一一清净不动,遍满法界,无坏无杂,则成事事无碍法界,应属无碍门。此经应以归性无碍为教体。]一切归入我们的性体,真如的妙性,简单讲:圆觉就是讲我们真如的妙性。[五能诠教体竟。

甲六所被机宜]

所被就是说:所适合的根机是什么?“宜”就是适合,根器的适合,所加被的根机是哪一些比较适合?那就是大菩萨了。

[已知此经,能诠教体,未审所被何机?盖众生根机不一,]教的对象也不同,所以,[教不对机,不能成益,机不对教,亦不得益,务必机教相当,方成法益。但此经收机最广,有正有兼。经云: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教,根机很利的。[顿机众生,从此开悟,此正当被之机也。]这就是这部经所被之机,所以,这部经对利根众生很受益![又云:亦摄渐修,]慢慢修行的法门。[一切群品,]就是一切众生。[譬如大海,不让小流,]小流最终还是要进入大海,一切众生都能进入大海。[乃至蚊虻,]虻,就像苍蝇,吸血的一种动物,夏天草丛里面都有这种,叫做虻,类似于苍蝇。[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如是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被此圆顿教法一薰,但得听闻,无不获益。]只要你听到了。所以,我们今天想要活得很快乐,就要研读、听闻《圆觉经》,虽然不能像佛菩萨一样;但是,日子就已经很好过了![谓宿根深者悟入,浅者信解,都无宿种者,亦得闻熏,]如果宿世没有大乘种性的,也能受熏习,[而成圆顿种性,如华严食金刚之喻。]永远不消化,[此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听了这部《圆觉经》,你有一天就会证得圆满的觉性。[甲六所被机宜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甲七宗趣分别]

就是本经最重要的在讲什么。

[已知此经,所被机宜,]就是利根、顿根,不了解这部经最重要的是在讲什么?[未审何为宗趣?当部所崇曰宗,]所崇向的,归向的,[宗之所归曰趣。当部者,即此部之经,崇者、崇尚,即重要之谓也。]这部经它最重要的是崇尚什么?[即重要之谓也]。讲些什么?[此经重要之点,即在圆照清净净觉相。此一句,为十方如来,成佛之因地心。诸佛因地,]底下就是整部经典的重点:[皆依圆觉自性之光明,还照寂灭清净之觉相。]就是在讲这句话!我们一下手就让它圆满,一下手就用圆满的觉性修行,圆满的觉性,要记得!离一切相,不管在任何的状况之下,都要自由意志,不受任何的业力、习气的束缚。就是说: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就是完全看你是什么心?你说一个没有大彻大悟的,虽然在做善事,那是意识心,无法成佛作祖。所以,悟到圆觉,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下手,我们就跟佛的最终的境界的心一模一样,你要达到圆觉,就是即心即佛,心当下就是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性,舍得不能再舍,圆觉性就显现出来。那是用渐次性来说,若是顿悟,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六祖惠能大师说的那句话就是如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尘埃就是哪里有什么麻烦呢?哪里有什么挂碍呢?一切觉性没有所谓依据什么,无所依据的东西,没有能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也没有一个东西来显示一个清净的台,绝对的东西,你以什么为台呢?以心为台,那心又是能所。本为无一物,圆觉自性的光明就是这样,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你说六祖是不是大彻大悟的人?一句话就知道了,这是大彻大悟的圣者啊!还照寂灭清净的觉相。我告诉诸位:悟道并不困难,悟道哪有什么困难?问题是悟道以后,那个习性怎么断呢?这才是功夫!你有所觉悟了,你怎么下手?你要怎么样培养你的定力,不受外缘、不受你的习气、不受你的欲望、不受你的错觉、不受你的分别而所动摇?师父今天做的,我永远宽恕众生,我心中到今天为止,不恨任何一个人,我永远尊重对方,不干涉任何人的私人的生活,你告诉我这个人多坏,没用;你一直毁谤他,也没用;你一直来赞叹这个人,对我没有作用,我只会随喜你,我永远不管众生;这并不是自私,而是你有你的立场,你的觉悟只有到这个程度,我没有理由要改变你,我一定要先改变自己。永远宽恕众生,永远不干涉其他的众生的立场,你如果犯法,国家会制裁你,你无知,你自己受苦,我有权力。我教化你,我尽我的力量。对于我的内心里面调整,好好的调整自己。

人家问我什么事:好!你很少听我讲不好的;会讲不好就是你要去亲近邪知邪见的人,我就会告诉你:这样不好,你要考虑考虑!这样我会跟你讲,因为你去亲近他就完了!我这样就很自在、很快乐,我不会去担心别人好坏、我不会担心你来不来,你来我赞叹;你要走,我随缘,一切法无碍,不是我的问题,当处寂灭法的东西,哪里说有得有失、有取有舍?取舍是生灭法,我若在当相取舍,就是求生灭,不是求无为法,那不是道啊,道是当处,它清清楚楚在你面前,它很清楚的就显示在你的前面。终日寻道不见道,有没有听过禅宗讲这句话?整天都在觅道:我在求道!道,它不是求的东西,它是悟,放下就是,歇即是菩提,喔,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用毕竟空性的心,那就很自在,很快活![圆照光明,是自心之智;清净觉相,是自心之理。以智照理,照到惑净智满,永断无明,法身理显,方成佛道。则此经以圆照觉相为宗,成就佛道为趣。七宗趣分别竟。

甲八力用殊胜

已知此经,以圆觉真因,菩提极果,为宗趣,未审何为力用?此经以离妄证真为用。]整部《圆觉经》讲一个字,归纳起来,依圆觉自性的光明,还照寂灭清净的觉相,只讲一个字,讲什么?就是那个“离”!你就是要离,摆脱;放不下,虞兮虞兮奈若何!你放不下,我又能怎么样?没办法啊![承前]根据前面[圆照清净觉相而来,既能照到,本来清净之觉相,则知世界身心,皆如空华;空原无华,病目]因为你眼睛有病,所以虚妄的见到[妄见,本无所有。故曰:知是空华,即无轮转。又无明妄惑,]无明虚妄的惑,[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不可得。故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如果要用八个字,就是这一句。如果要用一个字,不是“离”字,你如果离开虚妄的东西,一切当作是游戏人间。[即离,是离妄;即觉,是证真。]这是同样一种事情,不是有一个离妄,有一个证真,离妄即是证真,证真即是离妄。[《弥勒章》中,勤断诸爱见,离妄也;]爱见就是占有欲,尤其是男女,或者是金钱,或者是这个欲望,都是爱见,我执我见也是爱见,放下。我告诉诸位:包容异已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表示说:每一个人都有爱见,所以,你不要跟众生斗争。因为他一定要保护自己嘛!爱见就是保护自己的看法,你不要跟他争,他对就让他对好了;就没有办法啊,谁要自己认输呢?师父处理事情就是这样:我今天的生命观就是这样,我讲堂的事情,你只能提供参考,全权由我裁决!这样才会好做事!

你自己的那间公司由你掌管,全部由你裁决,不然意见会不同啊,人多,意见就多,你什么事情到师父这个地方,由师父裁决,我有智慧,我裁决,你们一律安静!不然你要听谁的?有人的地方就有事非,我的生命观就这样,譬如我是一个插花老师,今天给文殊讲堂插花,这样我来插,别人就一律安静,你如果比较厉害,我在做事,插到一半,你一来就唠唠叨的,这样你来插,我的个性就是这样,这样比较没有意见,插得不好看没关系,至少不会纷争啊!不然我们融合其他的意见,先提供起来,等到我做的时候,其他人一律安静;如果是你在做的工作,你放心,我永远不会干涉你,我这个人不会干涉别人,师父,这样好不好?好!那是你的事,我什么都好!师父,花插的好不好看,好看!你不去插,我不会管你好看不好看。

所以,插这些花,每一盆我都说很好看,因为你插的嘛。你诚心要来供佛,这份心就很美了!统统好看啦!怎么会不好看?所以,要跟师父相处在一起,要了解我的个性,我作的裁决就由我处理,你安静一点,不要多嘴;要是你在处理,就全权让你处理,我的生命观就是这样。不然,你看哪一个团体不乱的?这个团体会大乱,一人一句,每个人的意见一大堆,你怎么办?你要怎么做事情?你根本没有办法做事情!底下,承前圆满的觉性,要了解一切都是虚妄的东西,知幻即离,“离”就是觉悟。本来清净的觉性,则知世界身心,皆如空华;空本来就无华,因为我们的眼睛有病才会看到,本无所有。所以,知是空华,即无轮转,就没有生灭。又无明妄惑,不是实体,梦的时候不能说没有,到梦醒的时候,了不可得,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即离,就是离妄;即觉,就是证真。所以,认真的断诸爱。[便归大圆觉,证真也。乃至“圆觉章”中,诸障若消灭,离妄也,佛境便现前,证真也,故以离妄证真为用。八力用殊胜竟。

甲九传译流通]

这部经是怎么来的?由谁翻译?如何流通?[已知此经,力用殊胜,未审译自何时谁人所译?

【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唐就浊唐朝,罽宾就是新疆的喀会米尔一带,都叫做罽宾。沙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叫做沙门。佛陀多罗,这是他的名字,译。就是唐朝时,在新疆省的喀什米尔,有一个出家人三藏法师,叫做佛陀多罗,本经就是由他所翻译。翻译就是将印度文翻译成中文,佛陀多罗,中文叫做觉救,他能够自己觉悟,又可以救人,就是自觉觉他。

[唐,纪时代。]唐朝,中国最强的一个朝代,我们汉朝跟唐朝,是最强盛的时期;而元朝跟清朝是落入外族的统治,是外族来统治我们中原,这两个时代可说是中国的亡国的时间,就是元朝跟清朝。[在我国唐朝,长寿二年。]这是一个年代。[罽宾,此云贱种。]下践的种族。[以此国]“以”就是因为,因为这个国家开基的人,[开基,]是[由末田底迦]这是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立] 就是创建,[五百伽蓝于此,]这个伽蓝在这里不可以当作清净修行的地方,要解释为[团体];你如果说五百个伽蓝,这样变成五百座寺庙,这样不对,伽蓝是一个和合的团体。他创建了五百个团体。[买异国贱人,]就像美国买黑人一样,买另一个地方的贱人,以前人口可以自由买卖。以前有所谓卖身葬父,我这个人给你估价,估看看,到你家做几年奴才,换钱来埋葬我父亲。所以,以前的富人日子很好过,现在不行,禁止贩卖人口,现在已经不行了!古代贩卖人口很正常,就像在买卖畜生一样,在菜市场交易:这个人你要卖多少?这个女孩才十八岁而已,有钱人就把她买回家,他总共娶了多少个?娶了十二个,把她买回来排第十三个,不过十八岁而已!现在是禁止贩卖人口,以前则是很正常。[以充役使,]担任劳役工作,这些劳役之人,逐渐的传宗接代,[后生育繁盛,自立君长,]君长,自己变成统领了。[邻国鄙之,]邻国就是旁边的国家;鄙之就是看不起,轻视叫做鄙,[故以贱种名焉。]就是因为这样而命名。[此国在北印度。]印度的北边。以前到底是哪一个人的疆域也不晓得,在印度的北方,喀什米尔。[沙门,印度出家修道之通称,]这个“沙门”以前讲过好几遍了,[译为勤息。谓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又有四种沙门:一、胜道沙门:断惑证真,]“惑”就是无明,[已得道果者;二、说道沙门:宏法利生,]来救度众生,[代佛宣扬者;三、活道沙门:持戒修身,以道自活者;四、污道沙门:破斋犯戒,既坏佛门者。佛陀多罗,此云觉救,]中国话叫做觉救,[以自觉觉他,救人救世也。罽宾国人,于东都白马寺,]我查这个词汇,东都原来是河南省洛阳县的东方,叫做东都;白马寺在河南省洛阳县的东。[翻译此经。按《开元释教目录》及《古今译经图记》,]这两本书[皆同此说,]但是[不载年月。据道诠法师疏云:羯湿弥罗,]这个“羯”有的翻译成迦,迦湿弥罗国。有一位[三藏法师,佛陀多罗,]以前的法师都是通达大藏经、三藏;现在不是,你问现在的人:你看过大藏经没有?有!看过用多久?两秒钟!为什么?《大藏经》嘛,三个字!他是看过那三个字,不是通达三藏。

本来我也打算要流通大藏经,人家跟我说:师父!是要卖给谁啊?的确如此,不知道要卖给谁?一年能卖几本呢?靠这个会饿死!如果你要买大藏经,再告诉我就好,我再代替你订购。想想也没错,因为我们高雄的水准太高了,文化的绿洲。这真的没那么简单,因为里面都是文言文,没有相当教育程度,那真的没办法![于长寿二年,龙集癸己,]这是个年代。[持梵本(印度经本)至神都白马寺翻译,]以前称洛阳为神都,在白马寺翻译。[分为上下两卷。译者,易梵语为华言也。《周礼?掌四方之语,]四方就是东、南、西、北。[各有其官,东方曰寄,]东方掌这个语言的叫做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鞮,念dī[,北方曰译。]掌语言、文字的,由此方到彼方,由彼方到此方,叫做译。所以,喀什米尔就是在北方,它是讲:北方的译官。如果今天是在西方的话,它就会说:西方的狄鞮官。所以说:[彼时北方译官,]因为掌握东、南、西、北不同,如果是在东方就变成说:东方的寄官,也是等于翻译官的意思。我们现在都称呼译官,是习以为常,以为把梵文翻译成中文都叫做译官,而不了解这只是北方的用词而已。知道吗?[兼善西语,]他很了解西方的语言,就是印度文。那时候北方的译官,都了解西语,[梵本西来,请其翻译,]梵本来就请他翻译,[遂以名焉。]我们真的要感恩他,我们今天能看到这部《圆觉经》,就是由他们翻译的,不然,我们看得懂吗?我们看得懂印度文吗?忽长忽短的写满一整排,好像蚯蚓一样。你去泰国看看,泰国字都是一个个圆圈,更性格的是阿拉伯,阿拉伯的字看起来好象在跳舞,看起来很像长长的蚯蚓,看不懂!阿拉伯很奇怪,我们到巴林机场的时候,下飞机买东西,过境而已,不能出去,卖东西的没有女人,都是男人,个个都留着短短的胡须,相貌都差不多。

所以,他们那个国家很奇怪,到晚上没有女人,都是男人在卖东西,一般都是小姐在卖,他们没有,全部都是男的。回教国家的风俗很奇怪,对女人非常刻薄,她们都把脸包覆起来,回教国家的女人, 是一点地位都没有;他们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因为穆罕默德娶了五个,所以,少教主一个。他们的女人都很努力的工作,我说他们那边的女众,跟我们这边的客家女众差不多,整天就是劳动,拼死拼活的做!我在美浓看到女众在耕作,数百斤的稻子就这样扛上身,每个都做得像牛一样,那个真是……台湾的女人哪有办法?她们都是从白天做到晚上,客家人就是很不简单!叫我们现在的台湾人去做看看,一个都没办法!所以,客家女孩子很勤俭持家,工作又非常认真。所以,客家人的习性就是非常努力工作,钱的方面则很节俭,真的很省。最主要是没有正信,没有人把这个法、佛法传入客家庄;如果我会讲客家话,我就去,可是,没办法,客家话很难学,比英文更难,很难学!我有时候会特地去听电视上客家人报告新闻,想要学学看,希望将来可以度客家人;结果听不懂,速度太快了,如果讲慢一点,还有办法听得懂几句,像连珠炮一直讲,那个没办法,听不懂就是听不懂,没办法!

所以,要学一种语言确实不简单,所以,客家人就对不起,没办法,度不来!不过,他们都会讲台语,客家人很厉害,他们会讲台语,但是,我们台湾人不会讲客家话,因为电视节目大多是讲台语。在我那边做工的工人,每一个都会讲台语,字正腔圆,讲得比我们更流利;结果我们遇到客家人,没有办法,因为客家话有十六音,十几个音;台语有八音,至于国语才四音而已,四音。所以,外省人要学台语很拗口。而客家话有十几音,我们也没办法,那个要卷舌。你如果去学西班牙文、法文,更吃力,讲法国话要卷舌,法国的话言要转这个舌头你才有办法讲。所以,每一国的语言都不同,让你们了解一下。[有翻字不翻音,如各种神咒;有翻音不翻字,如卍字△(上万下伊),]这个卍字,以前他们是这样打;我相信这个应该是反过来。就是三角形,每一个角画一个圆圈,这个叫做伊字。[有音字俱不翻] 译[,如贝叶经;有音字俱翻,如各种经律论。此经音字俱翻之一。以其文法雅善,义理明显,可与“楞严经”联芳并彩,流通特盛。九传译流通竟。

甲十讲解经文(分三:乙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上古解经但随文释义,]随着这个文释义。[并无分科立分。此三分始于晋朝道安法师,]这个道安大师不得了,中国的佛法第一大盛,就是由道安大师。所以,人家说:“弥天释道安”,弥天是道安大师自己取的,自号弥天,跟天一样,自古就很有名。我看那个《高僧传》,道安大师,这个人不得了,智慧很好;但是,经典记载,个子小小,皮肤黑黑的,听起来很让人安慰!为何厉害的人个子都不高呢?经典记载,释道安的五官并不会很好看,也不会很高大,不是魁梧的身材,没有,个头小小的!我那天坐计程车说:我要到文殊讲堂!司机说;我知道!我们隔壁有一个少妇,都在那里听一个叫慧律的讲经。他说:是你吗?我说:我不是啦!他说:听说他个头只有一丁点呢!而且很会吹嘘!我说:这样啊,我不知道!他说:听说读到博士喔!我说:我不了解,是有听说学历不低啦!他一句“个头不丁点”,讲了两三遍,害我不晓得要不要回话?要下车以前,他自己又说:我是很没修养啦;不过,我这个人有一点优点:直心!我很想告诉他:这怎么能叫直心?这叫做粗鲁,哪有人说法师才一丁点而已?那能听吗?多少要尊重一下嘛!你想想看:对方在讲,又刚好讲到我,我又不敢跟他回话,这种心情是如何的郁闷?哎!实在很糟糕!我回来之后瞧一瞧自己:我长得也不算矮啊!这个计程车司机真是糟糕,我是怕我直接承认,他会吓一跳!道安法师,这是很不得了的,中国第一个最兴盛的引导者,就是道安大师,东晋。[将一经分作三分,当时学者,多不依从。]就是说在当时,他把经典分成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却遭受攻击。

所以,创新,人家就会攻击,这跟我一样,这时候,我讲经用轻松的语调,用世俗法配合佛法,佛法、世间法,本来无二法,你创新,你提出来有这种见地,刚开始,反对力量一定很大!很多组织都是星云大师创造的,譬如:什么很多会,妇女会、或是什么运动、或是什么团体,到最后,现在大家都认同。大师的慈悲!因为我们的保守的力量很大!所以,传统,它是一种包袱,你要丢掉这个包袱,一定要创新,你要走在时代的尖端,才是真的厉害!当时学者,多不依从!这个可想而知。以我现在的立场,就可以想像道安大师当时候,立这个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有多大的逆境![后有亲光菩萨“佛地论”,流传此土,亦具有三分:一、教起因缘分,]教起因缘分就是等于序分,这个教怎么起来的。[二、圣教所说分,]这个就是等于正宗分。[三、依教奉行分。]就是等于流通分。[方信弥天(道安法师自号弥天释道安)高判,]因为在《佛地论》尚未传入中国以前,道安大师就将经典判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后来发现亲光菩萨所著作的《佛地论》中,也是分为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依教奉行分,就是等于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所以,也就是未卜先知。[今古同遵。又以一部经,譬喻一个人,序分如首,五官具存,观其五官,便知此人智愚善恶;一见序分,便知此经顿、渐、权、实。]是顿教?是渐教?或是权教?或是实教?[正宗分如身,腑脏无关。] 五脏六腑没有欠缺。[六腑五脏为一身之要,正宗法义为一经宗要。]就像我们人的五脏六腑。[流通分如手足,运行不滞;]就是不会滞碍,不会停顿。障碍叫做滞,说滞流、滞销,销售不出去叫做滞销。[经有流通分,]经典如果有流通分,[自可流传万世,通达十方,]不停顿在一个时间,或者是一个角落,[不滞一时一隅矣。]“一隅”就是某一个角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乙一序分(复分为二)

丙一六种证信序]

六种证信序,这个“种”就是条件,六种条件,构成你相信的开始。哪六种?信、闻、时、主、处、众,后面会讲到。“信”就是它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闻”就是阿难亲闻;“时”在一时;“主”就是佛;“处”就是某某地方,譬如:祇树给孤独园。“众”就是有多少人,这六种情形就是像我们现在在开会,来证明它是确确实实、的的确确,不是自己创造的。所以,六种证信就是六种条件,构成你非相信不行。然后,证信序后面叫做:

[二 一经发起序(丙初分三)]

发起序,是谁发起的,譬如《金刚经》就是须菩提,他问世尊;这部经,文殊师利菩萨问,一些大菩萨发起。所以,证信序,这是通一切经典;发起序,那就是这一部经的因缘。

[(丙一分三:丁一信闻时主,丁二说处依真,]说处依真。[丁三同体法众。此三科]那就是信闻时主,说处依真,同体法众,[不出信、闻、时、主、处、众,]“主”就是佛;“时”就是一时,我可以相信的是阿难亲闻,在某某时,佛在什么地方,与大经丘众,或者是菩萨众多少,[即六成就。]这跟开会一样。开会也需要时间、地点、主席等等,[具足六种,方能成就法益。亦云证信序。证信者,证明此经六种成就,乃为佛说,可以生信。又云通序,通于诸经皆有故。又名经后序,如来灭后,结集者,依佛嘱所安故。]“嘱”就是交代,佛有交代,交代所安,要安什么?前面安[如是我闻]这么样子。[更有断众疑,息诤论,]既然是佛讲的,就没有怀疑,息这个诤论。[拣异教]“拣”就是不同于,“异教”就是外道。[诸义不录。)]诸义就是没有六种成就,他根本就不录这个六种成就,让你摸不着边,后来人改经典,也没有人知道。所以,佛经是不能改的!

[丁一信闻时主

【如是我闻】:

一切经首,皆有六成就序。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据佛地论:阿难结集经时,诸菩萨咸共请云:如汝所闻,当如是说!]你这样听到,就要这样讲。[传法菩萨,便许之曰:

如是当说,如我所闻。]我所讲的,就是我从佛陀那边听来的,照这样讲,不能用自己的意思。[既是如闻而说,自属可信,]我们能够相信。[故曰信成就,闻而不忘,故曰闻成就。结集者,称为菩萨,以佛在净土说故,]佛在净土说,[属摩诃衍藏(大乘菩萨藏),是文殊与阿难海,在铁围山间结集。]铁围山,我们以前在《十四讲表》也有说过。[又如是者,]如是[指法之辞。]什么叫做如是?[即指此圆觉心法,]也就是说[今当依圆觉解释如是。]当依圆觉来解释这一部经典,如是。[圆觉,即众生如来藏心。清净本然,如如不动,故谓之曰如,心即是佛,]佛就是心,[与佛无二,故谓之曰是。佛说此经,即说如是圆觉心法,虽说心法,具足佛法,及众生法。《清净慧章》,随顺觉性,]清净慧就是清净菩萨这一章,随顺觉性,[乃有五性之分。]五性就是:一凡夫性、二决定性声闻、三不定性声闻、四菩萨种性、五阐提种性,五性之分,这个在唯识学里面也有。[众生法,佛法,皆不离圆觉一心故。

我闻者:授受之义。佛与阿难,一堂晤对,]晤对就是当面讲话叫做晤,好像当面在讲话。[佛教授,]佛教导他,[而阿难领受,面命耳提,]当面告诉他,耳提就是再一次的告诉他、提示他。[亲从佛闻也。闻法必从耳根发识,]发这个意识。[闻佛声教,不曰耳闻,而曰我闻者,废耳根之别,]最主要就是废耳根的分别心,[从一身之总,故称我闻。]简单讲:我闻就是当时候全神贯注,不是只有耳朵在听而已。[阿难乃随顺世间,假称为我,不同凡夫妄执之我,亦非外道妄计之我。若约本经旨趣,传法菩萨,以无我之真我,闻无碍之法门也。

【一时,婆伽婆,】]婆伽婆就是佛。

[一时,为时成就。不有良时,安成法会?]如果没有好因,[良时]就是好的因缘,如果没有好的因缘,要如何演说这个法呢?有的人问:师父!为什么经典不把某年某月某日写出来?印度当时也不在意这个;第二点就是你说印度的时间写某年某月某日,这样跟我们中国当时候的历算也不太一样。我们现在讲公元几年,这是从耶穌出生之后,才有公元几年,公元是以耶穌诞生来计算的。我们佛诞日是二千五百多年;当时的印度是依印度的历算去算的。所以,你要说到底是多少呢?这没办法计算!如果以我们中国秋天的时间,你去印度,它没有秋天,印度只有春、夏、冬,它没有秋天。你说春天四个月、夏天四个月、冬天四个月,譬如:夏天几月几日来到我们这里。没有啊,没有那个啊!我们中国有秋天,印度没有,它不是很冷就是很热。所以没办法讲某时某月某日,没有讲出来,就是历算不一样。因此讲“一时”,我们就知道,有这样一个因缘会合的时间。[乃是师资道合,]“资”就是助,有一个主,要助这个道来合成。[机教相契,]根机,就是众生,教就是佛陀。众生跟佛陀,佛陀是教,这个因缘,我们是众生的根机。所以,机教相契,很契合。师徒道合,机教相契。[说听始终,名为一时。]说法者与听法者,自始至终都在,名为一时。[若约本经,则是身土、]就是三身四土[主伴、]佛跟围绕在佛旁边的。[心境、理智、圣凡、皆一之时;平等本际,随顺不二是也。婆伽婆,]就是佛,[为主成就。不有教主,群机何归?]“群机”就是众生,众生他要去哪边依靠呢?当然要依靠善知识啊![诸经皆云佛,此经云婆伽婆,即是佛之别称。因一名而含六义,所以不翻。]

这个“婆伽婆”有六种道理,因为没办法只翻译成某一种;翻译成某一种变成只束缚在某一种的理念,所以,干脆不翻,不翻就包含六种意思。婆伽婆叫做[一、自在:不为烦恼所障,生死所系故;]生死束缚不了他。[二、炽盛:身光之与智光,炽然照耀故;三、端严:具足微妙相好,端正庄严故;四、名称]名称就是名闻遐尔遍十方,大家都赞叹!:名闻普遍十方,称扬无尽故;五、吉祥:威德冥加显护,消灾灭罪故;]虽然我们勤念佛,能消灾灭罪,吉祥。][六、尊贵:乃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故。具此六义,]六种道理,[多含不翻,]多含就是因为道理太多了,你如果只翻译成一种,不合实际。[即五种不翻之一。]有哪五种情形不翻?[(一、秘密不翻,神咒等。]神咒不翻译,不把印度话翻译成中文,[二、尊重不翻,]譬如[般若等。三、此方所无不翻,] 印度有的,中国没有,佛讲经常以庵摩罗果来比喻,[庵摩罗果等。]庵摩罗果是什么?中国没有这种水果,我们就直接用原音,我们没办法翻译出这种东西。佛观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是什么?结果有人去印度,这个叫庵摩罗果,结果就是芭乐,蕃石榴。[四、多含不翻,]就是含义很多,所以不翻。[婆伽婆六义,比丘三义等。]比丘譬如说:乞士、应供、杀贼,都叫做比丘的道理,“比丘”也是含有很多道理,多含,它有多重意思,所以不翻译。你如果只把“比丘”翻译成乞士,这样比丘变成跟乞丐一样了。[五、顺古不翻,]以前的人怎么讲,我们就沿用下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

他经有云婆伽梵,乃梵音清浊不同耳。“智度论”婆伽云德,婆云有,合云:德有。]合起来叫做德有。“婆”翻译成有,“婆伽”叫做德,很有德性。[即是佛具有智断二德,]智德就是本性具足,先天性的般若智慧;断德:后天的薰习、修行,吃一切的苦,精进修持而断。智、断二德,[以智德证菩提果,断德证涅槃果。又《涅槃经》云:“能破烦恼,名婆伽婆。”亦即有德之意。以有般若德,能破一切烦恼;以有解脱德,能了二种生死,]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以有法身德,能证究竟涅槃,圆证三德秘藏,名婆伽婆。一信、闻、时、主竟。

丁二说处依真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说: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味正受。神通就是神妙莫测,得大自在;光明就是智慧之光圆满;正受就是依照空性的法性平等,这叫做正受。简单讲:平等心叫做正受,简而言之就是如此,你如果不平等心,就是邪受。

[此为处成就。欲说一乘顿教,必依法界真境。]法界无相,[佛有三身:一、法身佛:依常寂光土,是以法性身,]法性身就是无身,常寂光净土就是无土,方便说常寂光净土,法性身无身,方便说法性身。[依法性土,身土一如;]为什么?无相嘛,当然三身四土才能一如,都无相,才能一如。[二、报身佛:依实报庄严土,即卢舍那,住华藏世界等;三、应化身佛:依凡圣同居土,即释迦牟尼佛,或在天上,或在人间,灵山、舍卫、竹林、鹿苑等处,为人天说法。今经说处,如来入法性源,现无碍境。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者:入字,对三昧正受说。无入为入,]方便说入,[乃是以智契理故,入无入相可得。神者,神妙莫测,不可思议。通者,通达无碍,得大自在。此是解脱德(用大也)。大者,统十界而无外,含万象以有余,是法身德(体大也)。]解脱是用大,法身是体大。[光明者,]智慧光明,[智光圆满,耀古腾今,慧照分明,窥天鉴地,] 窥天鉴地就是明鉴天地,清清楚楚,“窥”就是看的意思,“鉴”就是明的意思,[是般若德(相大也)。]简单讲:都要用般若,没有般若智慧,你就没办法定。[藏者,含藏,含藏体、相、用三大,是为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密之藏,即圆觉本体,如来藏心,法界真境。

如来入此三昧(此云正受)]我们众生没办法正受,众生只要有我执,都无法正受,无相名为正受;实相名为正受。正受,直接讲:正确的感受,正确的感受应该无相,一切都是因缘法,空性才叫做正受;而我们都透过这一层的无明,所以,我们无法正受。我们如果从无念、无住、无相下手,就迫近正受,相似正受。[是以智契理。又以法性身,依法性土,而得正受,不受余受。现自受用身,]自己得到利益,[乃法报同体之佛。]法报同体就是法身跟报身,我们这个叫做业报身,而诸佛、菩萨是清净圆满的报身,有天壤之别![自受法乐之处,三昧正受,华梵并举也。]华梵并举就是中国话叫做华,印度话叫做梵;三昧正受,“三昧”是指印度话;“正受”是指中国话。

[一切如来,光严住持者:以释迦所住真境,即十方如来,]平等心,所以,证得法性土,[智光庄严之境,非余宝物庄严,此境为如来所住持故。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者:是字,即指上文,如来果地,所住法界真境,就是众生因地,本具圆觉妙心,是谓果彻因源。面众生本具清净觉地,即是如来所住法界真境,是谓因该果海也。问:神通大光明藏,既是生佛同等,]众生跟佛一样,[如何如来称入,众生不入?答:众生亦未尝出此大光明藏。临济祖师上堂云:“有一无位真人,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看!看!” ]领会的意思!有一位无位真人,无位就是说:没有任何阶位,没有任何的语言去形容它,无法去讲它,无位,不落入阶级叫做无位。真人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现在这个是假的。有一位无位真人,不落入阶位,平等性,就是我们的本性,在诸人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看!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要去悟,“看”就是你要去悟它,不是用眼睛看这个意思;就是谨慎、好好的去参![祇因众生,向为六尘所蔽,六识所锢、]锢”就是禁闭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把你关起来,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执着心。

[而神不通,光不大,故不言入,非不入也。]不是不入,是因为你迷了,过去有一个从心地修行的女孩子,见到人家穿金戴银,有一次,她的师父就问她:世间什么最漂亮?这个穿金戴银的就说:金、银、琉璃、宝物、钻石最漂亮!旁边那个修行的小女孩,很早就有所悟了,师父问:世间还有比这些东西更漂亮的吗?戴在我们身上这么壮严,这已经算很漂亮了,世间还有比这些更漂亮的吗?她说:有!我们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是世间最漂亮的东西,不必化妆,也没办法化妆,散发出来的就是那么慈悲、善良的心地。所以,世间最漂亮的东西,不是穿金戴银。[下文经云:“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非觉,不是觉性不能入,因为你有诸能入,那么,就不是所谓觉的入,后面它会讲到这一句,在这里不加多述。因为会讲的东西,变成一种重复。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身是空性,心是虚妄,起心动念、妄想心,所以,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平等”二字,对修行人变成非常重要!你要以平等心,才可以通达我们本来的面目,本际就是本源。[圆满十方,不二随顺。] 我们在《维摩诘经》里面讲的:随顺不二法门。[于不二境现诸净土。】]都是不二,身土不二、圣凡不二、自他不二、动静不二,都是不二。

[此明我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之中,称体起用。身心寂灭,]我们现在是终日身心扰乱。[平等本际;]我们现在是不平等,又不了解本来面目。[此二句,正显体深。言佛住寂光真境,]不是我们现在执着的这个虚妄的假境。[是法性身,]法性身体,无相的身,[本无身心之相,故曰寂灭。]无法不空,我们要如何修行?很简单,但提一念“离”字,《圆觉经》说:但提一个“离”这了,离就是黏不到你,金钱黏不到你,你不会卡在金钱里面;名利、一切男女都黏不到,离嘛!离不是指身体离,是心无所着,直接契入空性。[寂灭者,不生不灭也。既无生灭,自然平等一相,复归本源,实际理地,诸佛众生,皆不离此大光明藏中也。]你看!我们有一个清净的佛性,竟然把它放在仓库里,实在很惭愧;个个具足,人人都有清净的大光明藏,我们竟然都把它放在仓库不会用。[圆满十方,不二随顺;此二句,乃明用广。]大用之广。[其用]这个大用[则称体而起,]依体起用,所以[圆满周遍,含裹十方,]包括十方。[广大无外也。不二随顺,作二种解:一、体用不二,]叫做不二。[用随体遍,]作用是随本性遍十方,所以,性识周遍法界,体用也是周遍法界。

[体用一致,故曰不二。二、谓身土、圣凡、自他、动静,一一皆是一真法界。身土圆融,]即身即土,[圣凡不隔,自他平等,动静一如,随顺一真,]一真就是《华严经》讲的:绝对叫做一真。什么叫做一真呢?无虚无妄,怎么样能够无虚无妄?对立,当然就是虚妄的东西,凡有所对立,都是虚妄的东西;凡是绝待,不加比较,就是一真,一真就是无假、纯真;这个“一”不能解释一二三的一,“一”是纯,纯真,只有佛性是纯真。[无有二相,是为随顺不二。故于一真不二境中,现诸净土。不二境,即寂灭真境,诸佛自受法乐之地。]之地就是地方,之所在。[现字,即称体起用。以无身心之相,那有说听之事?今云现诸净土者,正显从自受用身土,现出他受用身土。《唯识》云:“如来现起他受用,]“他”是指这些菩萨,或者是二乘人。[十地菩萨所被机。]十地菩萨当然就是他所加被的地方,他受用土嘛!佛土是法性身,现这个他受用土(实报庄严土)专门度化大菩萨,所以,十地菩萨所被机。[”故云现诸净土,为十二位法身大士,说此圆满修多罗教。]修多罗就是经典,[据此,则他受用身土,仍依圆满觉性为缘起耳。二说处依真竟。]也就是说这部经是在什么地方宣说的?是在法性土里面,这不得了的!现出如此不可思议的清净土,可见这部经不是普通的经典,我们说:一时,佛在哪里,这部经不是,现这个清净的圣土出来,可见这部经就是要达到佛的境界,看前面就知道后面了,这部经很不简单,看[众]就知道这部经典了,哪些众呢?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丁三同体法众

戊一举类标数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与”就是共。

[此举同体法众。皆证法身理体,故名同体。]来参加圆觉的法会不是普通人,都是大彻大悟,证悟无相法身理体之人。[与者,共也、同也。大菩萨,是一类圆顿大机。菩萨,梵语具足云:菩提萨埵。我国人多好略,简称菩萨,菩萨,超过阿罗汉、辟支佛二种圣人之上,本不易称。现见世人对灶君土地,皆称菩萨,]大炉叫做灶,君就是神,灶君就是灶君神,土地公、土地神,把这些都叫做菩萨。[此是我国神教与佛教混而不分,故有如是错误。菩提,译觉;萨埵,译有情。分自利、利他、两利,三种解释。一、已经觉悟之有情(此自利也),二、而能觉悟法界之有情(此利他也),三、智悲并运,以智慧剑裂烦恼网,上求佛觉以自利,以大悲心,度众生界,下化有情以利他(此两利也),故曰觉有情。

菩萨有:权教、实教之分。权教虽然六度齐修,但修事行,未明理性,不足称大。实教称圆觉体,]“称”就是合,称圆觉体,合乎这个圆觉的体性。这个“称”不是称赞的意思,要合;我们现在没有合,合不起来。[修六波罗密,所修离相。]这句话就是圆觉的体的开始,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布施时,内不著能施之我相,外不著受施之人相,]受布施的人相。[中不著所施之物相,三轮体空,是大菩萨。大菩萨,具足多义。一、有大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二、具大智:以真智了空,俗智照有,]空有不二,[中智]就是中庸,中道的智慧。所以,真、俗、中,[不著空有二边;三、信大法:深信圆觉,]也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之法。[即心即佛之法,一切众生,本成佛道;四、解大义:了解圆觉一心,具足体、相、用三大之义;]什么叫做菩提萨埵摩诃萨?[五、发大心:乃发广大平等慈悲心,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己,]就像我们自己一样。[普为与乐拔苦;]给众生快乐,拔他的痛苦。[六、修大行:即修四摄六波罗密行,自他两利;七、求大果:]喔!菩萨真不简单![念念趣向无上菩提之果觉。具此诸大,故名大菩萨。摩诃萨者:梵语摩诃,此云大。上既称大菩萨,此复加摩诃萨者,谓是地上大菩萨中之大菩萨也。]无法形容。[以文殊等十二位,皆是等觉法身大士,] 你看!听众是等觉菩萨来听的![复居十地以上之人。并其同行眷属,其数约有十万人俱。同心同德,和合聚集,故云俱也。一举类标数竟。]菩萨,第一、有大根;第二、具大智;第三、信大法;第四、解大义;第五、发大心;第六、修大行;第七、求大果,都是大!不是像我们现在受菩萨戒后,缦衣竟然搭成这样子,像总统在披彩带一样,你看过人家这样搭缦衣的吗?我说:菩萨!你怎么这样子搭衣?拍电影都这样穿,你们注意看,很可怜,把红袈裟穿成这样,看起来很不壮严!讲起来很悲哀!拍电影演出家人的演员,下来就吸烟,所以,大菩萨抽大烟。(法师笑)我们反省自问:是不是堪称大菩萨?我们现在受菩萨戒后,连搭缦衣也不会,也照样说他受菩萨戒。

[戊二列上首名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这都是不得了的!

[其字,指下列十二位上首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所以,有一个地方叫做曼殊学堂,[译为妙吉祥。]我要建这间讲堂的时候,不用别人取名字,自然就浮现出“文殊讲堂”这四个字。这个名字可以说不是我取的,我在建讲堂的时候,名字就自然浮现“文殊讲堂”,第六感,完全没有经过时间考虑,或是写十几个名字来挑选,都没有!因为文殊表示大智慧、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诸佛之母,文殊又是七佛之师,所以,这个讲堂的名字取得很顺利,又很好听,很可听![降生之时,室满祥光,更有种种瑞相。]所以叫做妙吉祥。[又译妙德,]所以,有一间妙德素食,大家都以此取名,[谓智德深妙。华严表根本智,为诸菩萨之上首。“华严”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此菩萨深本难思,为七佛之师,乃古佛倒驾慈航,影响释迦会下,示同菩萨,助佛扬化。过去为龙种尊王佛,现在北方,号摩尼宝积佛,未来成佛,名曰普现。] 既然已经成佛,这都只是示现,看要示现哪一尊、取什么名字,都可以变化。[本经为发起众,若非大智,安能发起圆顿大教。]这是第一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大家都认同;佛教当中,有谁不认识文殊师利菩萨的,真的会肚子痛,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有一个人很可爱!师父啊!我没有智慧,我拜文殊师利菩萨,是不是会开智慧?我说:会啊!没多久又有一个人来:师父啊!我也跟他一样,拜文殊师利菩萨,也可以开智慧吗?我说:不会!他说:奇怪!师父!您一下子说会,一下子说不会,到底是要拜哪一尊呢?我说:根机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他的根机不好,初机,你要叫他顿悟,他悟不来啊!可是,你根机利啊,你为何要一直拜文殊师利菩萨?拜我们的般若智慧不是更快吗?直接放下大智慧就现前了!对不对?

所以,拜是方便,拜佛会开智慧吗?会啊!拜到感应道交,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心地与佛一样。所以,为什么我们拜佛能开智慧?学佛的行为,悟到佛的心境。佛一直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跟你讲过几千遍了,你硬是不肯啊!禅宗讲了一句话:拖伊开悟,伊偏不要啊!要拖他来开悟,他还不肯,他就不让人家拖啊,硬是卡死在那里!真的很可怜!开悟的人就很快活,欢喜,无所不欢喜!今天如果有事来忙,到晚上统统没事,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睛统统没事,为什么?他无所着啊。一个人为了追求真理,生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迟早都会死。一个人既然为了真理,他当然能够用生命付出,他随时都在等待死亡、死神的来临,他不会恐惧这种东西。底下,若非大智慧,怎么能发起圆顿的大教呢?下一位叫做[普贤菩萨者:梵语邲输跋陀,华言普贤。]普遍,普被一切法界;贤就是圣之下叫做贤。[行弥法界,]普贤是代表行,他的行遍法界。[德无不遍,曰普。住居等觉,]等觉就差佛一等,差佛一点点而已。[随心益物,]“物”就是众生,利益众生,任运利益众生,[曰贤。]我是不敢自称什么大菩萨来,我没有这样讲,我只是一个凡夫,只是说:我发的心都是真正要利益众生,我发的心没有那种自私的心,不管你做什么,你只要发心正确,你就做,如果怕人家讲东讲西的,那什么事都不用做了![按《悲华经》云:“我誓于秽恶世界,行菩萨道,使得严净。]秽恶的世界呢!

你看,这有多难!我们今天如果度一个众生度不来,就觉得很累、很疲劳了,你看这一尊菩萨:秽恶的世界呢!看看人家菩萨:发大心、行大行,你看菩萨这样发愿,实在让我自觉惭愧,我们稍微讲个经就喊累了,一天才讲两个小时;也还不到,才一个多小时,就喊累了,要如何行大行、发大愿呢?没办法,这样不行!所以,我如果看到经典这样讲,就算觉得很不舒服,还是又爬起来,动作就像缺乏钙质一样,爬起来。所以说:我也有一、两项优点,虽然不能像菩萨一样,但是,对于讲经说法,利益众生,我是打死不退![我行要当胜诸菩萨。]普贤菩萨说:要真如过所有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此菩萨行门广大,与文殊二位列前者,表智行相资,堪入圆觉故。]

第三、[普眼菩萨者:法眼既明,普照法界。照事法界,事无不尽;照理法界,理无不彻;照理事法界,真俗圆融;照事事法界,法法周遍,无障无碍,故称普眼。]这个也是不得了,统统无碍!在座诸位!你如果于一切事相不着、一切理体不着,你就是普眼。简单讲:什么叫做普眼?以平等心视众生,叫做普眼。知道吗?[金刚藏菩萨者:金刚是金中之刚,具坚、利、明]很坚固、又很利、又很明,[三义。菩萨,证法身坚固不坏之理(坚也),持甚深般若智慧之剑(利也),断历劫无明烦恼之惑(明也);即同金刚三义。经中备起三问,顿断群疑,能生无量功德之藏,故名金刚藏。]这是表法的。第五、[弥勒菩萨者:弥勒译慈氏,]慈氏很慈悲,[是姓。过去遇大慈如来,修习慈心三昧,故以为姓。]就是慈悲心,慈心就是处处都宽恕众生,就是慈;悲就是时时都要救众生,无论众生对他如何,他就是要救众生,二者意思不同,慈、悲。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个,慈悲是诸佛之母,般若是诸佛之母。就是这样,你要有慈悲、般若,不然你要如何成道呢?在我的心中,没有一个恶的众生,每一个都值得原谅。[本名阿逸多,华言无能胜,因修唯心识定,识心圆明,照彻生死根源,以爱为本,慈济众生,断除细惑,慈无能胜,]没有一个比他更慈。[故名慈氏。] 第六、[清净慧菩萨者:慧觉清净,无住无著,照了诸法,犹如虚空,故能随顺,得入圆觉。]这一看很简单,是表法的。第七、[威德自在菩萨者:有大威势,足以折伏魔军,有大慈德,堪能摄济群品,]“群品”就是众生,“品”就是上、中、下的根器都有。[功由三观成就,]就是空、假、中,成就[所以折摄自在。]

第八、[辩音菩萨:具足四无碍辩,能以音声,而作佛事,请宣轮观,]请佛宣说轮观,后面有讲,就是如何修定,如何修慧?如何定慧均等?[饶益众生。] 用音声来说法作佛事,广度众生的意思,辩音菩萨就是有辩才。[净诸业障菩萨者:众生之障有三,曰惑障(即烦恼迷惑心),业障(即善恶不动偏空等),报障(即苦果受报身)。]不动就是说不能改变,没办法改变,你一定要受这个果报。所以,惑、业、苦,惑障、报障、偏空是指二乘人。所以说:善恶不能改变,那一定要受果报的!你行善,你就一定要受果报;行恶,一定要受果报的。不动不能改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可以改变的。你修二乘的偏空,你的业报就是落入涅槃坑道里面;报障,苦果受果报。[报由业感,业由惑造。] 迷惑,[此三]这三种:惑、业、苦,[能障三德,故名为障。菩萨能净诸业障,必由断惑功成,四相既除,业根自净矣。普觉菩萨者:普觉生死涅槃,皆如昨梦。末法之世,魔强法弱,众生修行,须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故请佛为说,饶益众生。]第十一、[圆觉菩萨者:因能圆照清净觉相,证入圆觉,故得是名。请示末世修行,最初方便,佛说建立道场,分上、中、下期,以令三根得益。]第十二、[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者:既贤且善,而为上首也宜矣。]即贤且善,所以,[经中请名流通,利益今后,厥功甚伟。]“厥”就是其、他,代名词,他的功德很伟大![等字,等前十一位法身大士,而为十万菩萨眷属之上首。二列上首名竟。

戊三与伴同会

【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与者,同也。诸眷属,即十二上首菩萨同行眷属也。时时为上首护念曰眷(眷即眷念),摄令从道曰属(属即摄属),]眷属,[当此圆觉法会,故相与偕来。]“偕”共同的意思。[皆入三昧者,主伴同入也。]“主”就是佛,“伴”就是法身大士,十地菩萨。[所入三昧,即神通大光明藏。皆入有二义:一、佛力加被故:以如来既入自性三昧,乃是以法性身,住法性土,而此众人,皆在法性之中,仗承佛力,智契法界,故得皆入。二、智同于师故:]同于佛故,师就是佛。[十二上首,皆法身大士,与如来同一法身。佛入三昧,大士亦入,而此众人,向为大士眷属,智同于师,因见师入,亦与从入,故云皆入三昧。]看到佛入三昧,皆同入;或是藉着佛的加被,二种情形。[同住如来平等法会者:] 这里也是一个平等,所以,走到哪里,平等就是很重要。菩萨!我告诉诸位:修行,不是看很多很多经典,结果不受益;你从几个字当中,好好的冷静思惟;一切法不可得,才能进入真正的平等,毕竟空性平等,无碍,心如同虚空,一切法无碍。[即前于不二境,所现之净土,凡圣一源,主伴同会,身心寂灭,平等一相,故谓之曰:平等法会。所说第六众成就者,以此。一六种证信序竟。

丙二一经发起序(分四)] 这部经典是如何发起的?

[丁一文殊启请]文殊师利菩萨请佛开示。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就从座位上起来。[顶礼佛足,]这个礼貌不可免。在座诸位!佛证得无生,文殊师利菩萨又是七佛之师,在理上来说,与佛平等;但是,在事相来说,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完全降伏我慢的人,他是不坏事相,他还是要向佛顶礼。照理说:他教了七位统统成佛,是七佛之师,他还是一样向佛顶礼,你想想看!哪有像现在的人,学了一点东西就自己觉得不得了,来了也不向师父顶礼,或是向善知识顶礼。或是说他稍微懂一点皮毛,就可以名掉这些世俗的礼节。所以,会看经典的人,自然就懂得去实践。你看文殊师利菩萨,他也是不坏事相,照样这么做: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文殊师利如果说:我教了七个都成佛了,为什么还要向你顶礼?这样就变成我慢未断的凡夫了。[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叉手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合掌。叉手有的人是金刚合掌,也是合掌的一种。按照密宗的,或者是按照善知识的开导,叉手不超过第一个指节。超过第一个指节,这不叫做叉手,不能真如过一节。譬如说:我们在打坐当中,大家统统手放着,他不是,他结手印这样放着,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我们人都是好弄玄虚,一切法不离心法。所以,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合掌。[而白佛言:】

六种既经成就,]前面所讲的六种成就。[法会自尔当开,]“尔”就是然,这个法会自自然然的当然就要开了。都准备好了,不开更待何时?就像是开会,统统准备好了。[于是文殊启请,以为本经发起之众。有谓序阙发起,]有谓就是说:有的人认为,这个序,前面的叫做序,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个序分当中,缺少了发起的文章。但是,[细研文]章的[义]理[,文殊一章实具发起全经之意。]有的人说:序中缺少发起之文,但是,详细研究文章的义理,文殊这一章,实在是发起全经之义。[初问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次请菩萨发清净心,远离诸病,后及末世,求大乘者(人也),]求大乘就是说:我们有心求大乘的人,怎么样才能[不堕邪见。]大乘人落二乘,都算是邪见,记住!这个“邪见”不是外道,你落入二乘,统统叫做邪见。[观如来答处,先总标真宗,即总冠下文,]“冠”就是全部包括以下的文章,“冠”可以解释作包括,排行, 在最前面的叫做冠,我们说冠军嘛,冠军就是包括后面的人,都没有比他更厉害了;总冠下文就是放在最前面。[正宗分中,信、解、修、证诸义。]“修”就是如何去行叫做修。[细研十章文义,章章有病,]有病是众生的病、二乘人的病。[能障正修。]所谓正修是指圆觉,会障碍圆觉的修行;圆觉就是圆满的觉性。[既能远离诸病,则正修自然可成矣!]所以,首先,我们理论要正确、门路要对。[至《普觉章》]普觉菩萨。[末云:“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发这样的悲心,就是无际限的悲心。譬如众生跟我们计较,我们会起烦恼,那么,我们今天发这个愿:我要令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都要令入究竟圆觉,我已经发此大慈悲心,那么,众生今天虽然带给我们一点困扰,我们还是想救他。所以,发这种悲心的人,就是菩萨、就是佛。要令一切众生证入究竟圆觉,不得了![于圆觉中,]而且又在圆觉当中,[无取无证,除彼我人,一切诸相,] 彼我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简称: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此语与文殊启请之语,遥遥相对,故判本章,为全经发起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本座而起,顶礼佛之双足。以至尊之顶,礼至卑之足,以表身业恭敬。礼已右绕三匝,长跪叉手,收摄意根,以表意业恭敬。而白(仰白)佛言,以表口业恭敬。此段三业恭敬,为请法之仪,乃结集者所置。一文殊启请竟。]结集经典者,结集就是结集经典的人。

[丁二正陈请词

戊一问如来本起因行]

文殊师利菩萨开始启请,他怎样讲呢?文殊师利菩萨说:[【“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十方来的法众叫做诸来。[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请世尊为参与此殊胜法会的大众,宣说佛在本起的清净,就是说:您在因地修行当中,所起的清净心,您是起哪一种清净心,而能达到圆满的觉性呢?[】

大悲世尊,是赞佛语。称赞如来具广大平等之悲心,]我们这世间要讲平等心,就不简单了,这里还加了一个“广大”。我们世间一个人有平等心就已经不简单了,你想想看,广大就是无论一切众生对我们好坏,你一律平等的悲心。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竖该彻,为众拔苦。]为了众生拔一切苦。“横”是指空间,“竖”是指时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一般丛林打板,打板上面都写: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彻”就是通,统统通。[横则普利现在十方,竖则饶益未来末世,故称大悲;能为六凡有情世间,三乘正觉世间,九法界二世间,所共尊崇故,惟佛一人,具足十号,超越九界,]超越十法界当中的九法界,九界就是六道的众生;再来就是声闻跟缘觉;再来是菩萨,菩萨法界。[堪当此称。愿为此会者:即求佛为此现前,平等法会。诸来法众:即十万菩萨,皆入三昧之众。说于如来下,乃请说之意,]说于如来,本地清净,因地法行。就是“说于如来”这几个字以下,乃是请说之意,请佛开示。这有三种原因,[有三:初请说如来因行;次请说菩萨发心;后求利末法众生。]没有佛、菩萨的教导,当然就要依法修行,依法不依人。

[初请说如来因行。先释如来二字,是佛具足十号之第一号。如,是不动、不变之义。]我们凡夫是每天都在变;不只是每天,随时随刻都在变,时时在变。你叫他保持无相,这是很困难的事!如果无相,你看日子有多快活!所以,要学习到不变,说真的,除了菩萨、圣者,他就拥有自由的意志。你来到皇宫也是一样,皇宫里那些皇帝、皇太后,他们也是贪嗔痴不除。不除,他当然就不能如如不动;不能如如不动,她会开始斗争、争宠,这是一定的道理!凡是不能离相的团体,都一定会过着很痛苦的日子,因为无明会制造束缚与痛苦,我们娑婆世界就是无明的团体,怎么可能会自在呢?你要如何自在?无明所制造出来的,就是痛苦、对立、伤害啊,这是很正常的事!只有哪一种人才能真正快乐呢?除非你离相。你们这些菩萨,除非你离一切相,就是黏不到你,听懂了吗?外相如何变化,要让你痛苦,你只要离一切相,它就对你莫可奈何,我就是不着,这样它就拿我们没办法,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们今天不自由,所以会变,变来变去,业力的众生嘛,业就是变。所以,如,是不动,不变之义。[来,是去来随缘之义。]去来就是生灭随缘。[今以九界料简释之:]料简就是人家抓中药的时候,什么药什么药;“料简”就是分别的意思。现在用九界分别来解释它:[六凡法界]就是六道,[(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来而不如,]六道众生来到这个世间,而不如,无法保持那颗如如不动的心,像我们凡夫来到娑婆世界,哪一个能如如不动?来,我们有来,有来就不如,无法如如不动,因为你有相嘛,你有相,就始终无法证入清净心。

凡夫很容易受人影响,很简单,佛法讲的,只有几个条件而已:第一、你要有正知正见;第二、你要具足信心,你若是很轻易就动摇,能够开什么智慧呢?你可曾听过有般若大智慧的人,受人家影响吗?你可曾看过对三宝没有信心的人,有办法入道吗?所以,第一个就是信,哪怕风吹雨打、天摇地动,无论如何都如如不动,我依法,这样才有可能说:我要开智慧!容易受人家影响,你哪里开什么智慧?不可能的事情。信如同树根。但是,我们虽然老生常谈,他还是很容易受人影响,今天拜佛阿弥陀佛,明天别人跟他讲几句,心就动摇,信心消失了!所以,在《大乘起信论》称此为毛道众生,毛道众生就像这个风中的毛,人家讲几句,信心就飘摇不定,飘向东、飘向西,容易受人影响。他不知道,要修密宗好,还是修禅宗好?看到很多人打坐开悟,他也想赶快去参参看;参什么?不会参啊,一边参,还是一边念阿弥陀佛,参不来!你叫他全心打佛七,来念佛修行,他又下不了决心,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想: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快的?第一个,没有信心。来而不如,包括修行人也是一样,飘动,他就不见性啊,不见性的人,他当然会想找门路。真正见性的人,他连路都没有、连门都没有,一切法如平等法,连路都没有的东西,哪里是来是去的东西呢?所以,禅宗有智慧,禅宗叫做从根本修行,为什么?因为每一个时间、空间交会点,都是我们的生命嘛!你生命要解脱,就是在每一个时间、空间的交会点上用功。今天你不开悟,你跑东跑西,你到那边也不开悟啊,还是一样啊,傻瓜!在这个时间的交会点,任何的逆境上面,啪!一交会点,无相,用这个空性架构十字架,点下去,走到哪里,都是空性,走到哪里都解决。我们不是,我们寻找,他不晓得当相即道的道理,他不知道一切缘起法都是毕竟空性的东西,拼命一直找,找了很久,三年、五年还是一样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就在眼前啊,你要去哪里找?往外就一定不对!你动一个念头,禅宗说:动念即乖,你动一个念头说:我要去找一个本性的东西。

这又不对!或是说:我舍这个地方,取那个地方,舍彼取此也不对,为什么?你不取不舍就是了,你不取不舍,你跑到厕所去也开悟啊呀、跑到厨房去也开悟啊、今天开车也开悟啊、去超级市场也开悟、去逛百货公司也开悟啊,你到哪里都不取不舍,这才是真正厉害!他不了解,当下那个叫做什么定义,搞不清楚!坐着参禅,阿弥陀佛…又跑到念佛去了,又不像参禅,又不像念佛,不晓得是在参禅,还是在念佛?参禅,参念佛的人是谁?是谁?到底是谁?参不来!人家问:师父!要如何参禅?我说:禅,我不会,干脆念佛啦!根机利的人来,可以好好的跟他谈,谈得很相应;他对本性的东西,确实真的很相应,来,我就跟他讲:当相即道,当下就是!现在我跟你讲的这一念,全盘放下,一无所取,一无所舍,这一念就是,不必透过任何的时间推论、演变,都不必!你现在马上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你不肯嘛,习气卡住了,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卡住了,无始劫以来,被自己的我知我见卡住了,当然就会这样。所以,那个开悟的圣者何其洒脱,多么的洒脱,天地万物、泰山崩于前都没事,统统没事!众生[以其随业缘而来,]随业缘而来。[三界受生,心为境]界而[动,见色被色动,闻声被声动,此心转变不常,故曰来而不如。]六道众生都是这样,[二乘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如而不来。]他悟到空性;但是,他不敢来,不来的意思就是说:不敢面对有为法的众生。不来也可以解释说:没有妙有的存在,只悟到空性的东西,他没有妙有,他不是像佛,度再多众生也不会迷。[以其分段生死已了,安住化城不动,]化城叫做方便暂住的地方,这是指《法华经》的比喻,化城不动。[沉空滞寂,]落入空性的小乘的我,安住在寂灭的自我的境界里面,怎么样呢?[得少为足。]为什么得少为足?因为那个不是究竟涅槃。[虽经如来诃斥,]佛说不可以这样。[不肯涉俗利生,]他就是不肯涉俗,涉这个有为生灭的痛苦的世间,涉俗来利生。[视三界如牢狱,观生死如冤家,故曰如]是自我境界,[而不来。]没有菩萨的行为,他不度众生。为什么?彼彼皆是,谁想度众生?度众生只会被攻击,遭来批评而已。以前我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居士开示时,他都不准人家录音。为什么?他怕听众不是当场听,流通出去会误解意思,所以,不让人录音;但是,人家还是偷偷的录音,因为这是善知识嘛!

我的想法则不同,我的想法是说:批评归批评,讲错了就该被批评,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被批评当中,佛法一直兴盛,一个被批评,使得佛教兴盛,这样被批评也值得,怎么会不接受呢?这样被批评就很值得了,录音起来,看要怎么批评都没关系,我一个人来承担,尽量毁谤,或是说我怎么不好,或是说法怎么样,不要紧。但是,到最后,与我有缘的众生,他也能够接受,听到我的法,他能去除烦恼、能离苦得乐、能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样虽然我被批评,还是很值得!有时候看一看:嗯!这也是菩萨法!敢死叫做菩萨,不然怎么办?你说我今天讲经的时候,不准录音,因为怕被批评、怕被毁谤,这样佛法就变成说:今天我讲经,楼上、楼下有四、五百人在听,只有这四、五百人受益,那么,外面无量无边的众生怎么办?所以,录音没关系,要批评来啊!我还是要讲,不会因为有人批评,我就不讲。与二乘人不同,菩萨法就是这样。[菩萨法界,非如非来。]没有像佛陀的如,但是,也不能像佛陀的来,不能完全像佛。[非同二乘,耽著涅槃,不肯从空出假之如;]非如就是说,他不会沉着于这个空性里面,[非同六凡,随业受报,终日被境所动之来。而菩萨广运悲心,往来六道,处尘不染,乘愿利生,不住涅槃,不畏生死,故曰非如非来。] 菩萨不怕生死。

[佛法界,亦如亦来,故称如来。不为一切烦恼所动,不被世间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所动,]别说八风,一风就把你吹到天涯海角了!第一风叫做利,你就昏头转向了!“利”就是金钱,被金钱吹不动的举手,为什么吹不动?因为钱少,所以吹不动,三百、五百吹不动;三千万摆在面前,就不知道被吹到哪里去了!真的!要被利吹不动,这很难,不可能!举例来说:我现在发一个愿,要度那一些舞女,我拿三、五千元给她:你吃一天素,来念一句阿弥陀佛!她可能不要!如果给她一百万:你来文殊讲堂拜佛,中午、整天都吃素,一百万给你!看哪个舞女不想来吃素、不想来念佛?我不信!所以,别说八风,一风你就受不了,那是不可能的事!“衰”,这个不是倒楣的意思,衰就是说气势弱,什么都人家瞧不起。譬如:你贫病交迫、没有地位,这个都可以叫做衰。“毁”,毁谤;“誉”就是称赞,跟“称”的意思差不多相同;“讥”就是讥嫌。“苦”、“乐”,你在很痛苦、极端的痛苦当中,仍然可以保持笑容,这是难能可贵的人,耶稣也没有办法!耶稣在被抓走的时候,他知道他的十二个门徒,其中有一个出卖他的时候,当时罗马教廷判他叛乱、煽动,判他死刑把他抓起来,要把他钉在十字架。十字架就是惩罚恶人的地方,以前罗马处死人犯,都是钉在十字架上。在那个时候,耶稣呼唤上帝,上帝没有现身。所以,耶稣哭泣,然后摔在地上,说:上帝啊,在天的父啊!你为什么抛弃我?非常的承受不了!所以,耶稣在极度的苦,也有改变他的,不是像佛一样。没办法像佛一样,佛,人家派大象来踏杀他,外道放大象要置佛于死地的时候,佛一样微笑、安祥,佛神通自在,他把这五支手指头伸出来,五支狮子现前,大象看到狮子非常惊恐,跑到佛陀面前跪下来,那个狂象,每一支的狂心马上停止!佛有这种能力。如果是我们看到大象来,就要看谁跑得快了,开玩笑!哪有可能站在那里,对它比五支手指头?比十支也没用,赶紧逃命比较重要!佛入慈心三昧,所以,他可以降伏一切众生,我们没有办法!所以,这个苦不改变我们的意志,这还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事情。

那么乐,这个更难,有几个人在快乐当中可以掌握?不可能的事!不被世间八风所动,[观察众生,机缘成熟,]所以,我告诉诸位:修行要从心地下手,这才是真正修行人。[示现八相]示现八相,八相成道。先讲小乘的,小乘的,[(下兜率、]从这个内院:兜率天分内院跟外院,凡是等觉菩萨准备成佛,就像如今的弥勒菩萨要成佛,先安住兜率天的弥勒内院中,等待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底下这个是小乘的八相成道,第二、[托母胎、出胎、]如果是大乘,中间还有一个住胎,所以,托母胎、住胎、出胎,这是大乘;小乘没有,小乘就是下兜率、托母胎、出胎,小乘没有住胎,大乘多一个住胎;这个胎有三种:托母胎、住胎、出胎。[出家、降魔、]大乘没有魔,大乘没有降魔,大乘,魔就是佛,由佛的角度来看,一切魔,将来都是未来的佛。[成道、转*轮、般涅槃,]进入涅槃,[小乘无住胎,大乘多住胎,小乘降魔,大乘无降魔,了知魔即是佛)]这是八相[成道,]所以,小乘的话,一、下兜率,二、托母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轮、八、般涅槃,叫做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故曰亦如亦来。此但约应身如来解释。]应身就是应凡夫、二乘人之需要,来度化他们,叫做应身。[更有报身如来:]安住在实报庄严土的,修福跟慧圆满的,叫做报身如来,断法执,叫做报身如来。[安住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实相,就是中道,就是无为。

[如如不动,名如;依理起智,以智照理,惑净智满,]我们的迷惑若净,智则满,智则满。所以说:什么叫做惑?起心动念叫做惑,要注意听师父讲,什么叫做业?起心动念叫做业,你一直控制不住啊,我恨他,那就一直业………,业这个恨:我贪,我就一直业,业这个贪,业到不贪为止。所以,讲真的,哪有业呢?根本就没有业,贪,一切法本性空,你根本就不用业贪的东西,你放下,无贪就对了!本性没有痴的东西,你起心动念嗔恨心,你就业这个嗔恨,业到没有为止,业到这个业……,业到无念,放下贪、嗔、痴为止,你就无业了!简单讲:什么叫做业?有念就是业,有念就是业:落入数量观就是业:落入对立就是业,就是这样。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落入这里面,有的东西,我们一直将这世间当作是真实的,真实的世间,他就要计较,这样斤斤计较,要如何过日子呢?要如何过日子呢?对不对?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业?你不放下,你就要业啊,业死你自己,你没听过吗?你业死?所以说:有一些老菩萨来这里,就说:喔!我的业真是重!我说:来!找一个磅秤称量看看,衡量看看你的业多重?对啊!哪有业?对不对,你本性当下这一念悟,就是本来的面目,业都是你徒自增加的,我们今天众生就是没事做,多一层业在做!听懂了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业,业这个贪,放不下,就一直硬是业这个贪,业……业到死,这个贪没办法放下,贪、嗔、痴,都在业这些。佛有智慧,佛是大施舍,要业什么?要贪?不可能!你业不到我,无贪,无贪。你叫他业嗔,无嗔,为什么?宽恕众生、原谅众生,一切法不可得,毕竟空性,你叫他起一念嗔恨心来业,不可能!

所以,佛陀最闲,佛陀最闲,所以,有一个菩萨来这里,看我这样心进忙出的,他说:慧律法师!您很忙喔!我说:没有,你比较忙!他听不懂,他说奇怪!师父!我整天都很闲呢!我说:你很忙!你看我们两个谁比较闲?嗯?他很忙啊,他吃一顿饭就忙得昏头转向了,怎么可能闲得下来?我最闲,虽然我的身体楼上楼下跑,但是,我很闲!所以说:闲人非等闲人,你要注意听,要做一个闲人,不是这么简单的人,闲人非等闲人;而众生都很忙。菩萨!你是要做闲人,还是要做大忙人呢?有时候都忙到没时候。对不对?我都很闲。师父!您很忙吗?没有,没事!没事!哪有什么事?可是,我看您很忙啊!游戏人间啊,对不对?别人不做,我们做,不然要做什么?对不对?利益佛教徒啊,不然要做什么?所以,谁最快乐?所以说:惑净智满,烦恼清净,没有烦恼。对不对?智慧圆满。惑,什么叫惑?起心动念统统叫做惑。[成等正觉,名来。] 成等正觉,叫做来。[更有法身如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梵语毗卢遮那,此云遍一切处。]中国话叫做遍一切处,[既遍一切处,则无去来。如《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 在座诸位!你注意听这句话:无所从来,你想想看,他的心都无来,[亦无所去,] 也没有去,无来无去就是一切法都不可得,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你想想看,保持这一念心,他没有增加贪、嗔、痴,也没有减少他的佛性清静的存在,不增不减,你想想看,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何等的境界!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为什么?他了解一切法无我,这是污秽、烦恼、新陈代谢的身体:虽然大家也都知道……所以,科学家是比较聪明:但是,也是迷惑的众生,科学家,科学家也是迷惑的众生,对不对?科学家在研究,也是以我执为主,也是以我执为主,一样!而佛发明出来的东西,他是只有利益于众生,无害于众生:而凡夫所发明的东西,都是两面体,科学愈发达,发明战争的武器愈厉害!一方面是维持世界的和平;但是,一方面杀人的武器更厉害;工业愈发达,利益、便利众生,污染也愈厉害!这世间都是这样,交通愈发达,人死得愈多,以前的人驾牛车、骑脚踏车,也没听过一次撞死多少人,顶多被牛车辗成重伤,腿断掉而已,没听过驾牛车,辗死几头牛的!事实就是如此。所以说:众生发明的东西,有发明,有好就一定有坏的一面,工业、炼油,譬如说:炼油厂,让我们开车很方便,有石油,发明石油,有石油,你就有污染,CO2排放,破坏臭氧层,一样!而众生离开这个地球,又没办法活,我们众生离开地球不能活,你知道吗?我们众生,如果说净这个人,将这个人,用太空船发射到月球,登陆月球的时候,在月球,或者是说:摆脱这个大气层的时候,科学家用鸡去实验,用鸡、鸡蛋。这科学家把这个鸡蛋,快孵化的鸡蛋,鸡蛋,快孵化出小鸡的鸡蛋,用火箭发身到外太空的时候,这个鸡不能活,不能成形。为什么呢?因为他需要钙,所有的骨骼需要钙,这个钙需要电流,那么,需要电流的时候,上到外太空之后,它没有地心引力,不能传电,所以,太空科学家把鸡拿到外太空,没办法孵蛋,不能构成脊椎骨:不能构成脊椎骨,就没有所谓的生命,脊椎骨是我们造血的地方,不能活!

那么,这个太空人,如果在太空二星期,他回来后,要用六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六年的时间!如果他在外太空:苏联跟美国,苏联派出一个太空人,去了二百多天,下来没办法走路,没办法走路!因为我们的骨骼能够传电,在外太空,他要拼命地运动,他要一直踩运动器材,一直踩……,回来之后,每个人的“脚肚圈”;这个“脚肚圈”……,国语叫做脚肚圈,“脚肚圈”……,国语我不会讲:小腿的肉,只要从外太空回来,那个地方一定萎缩,为什么会萎缩?因为肌肉跟骨骼这是连体婴,肌肉跟骨骼,这个是连体婴,骨骼有破坏,破坏的骨骼,然后破坏骨骼的细菌,破骨细菌,很大的细菌:还有造骨的细菌,我们的骨骼,一定会破坏,然后在再造,不然,我们人怎么长大?我们从小每天就是破坏,然后再造,破坏再造……,到外太空去的时候,它只有破坏,它不能再造,它不能再造,它只有破坏,只有破坏,所以,从外太空一下到地球,他不能走路,不能走路,爬起来只能站,稍微一点站立,他不能走路,没办法!下来之后,必需靠人搀扶,三个太空人下来,都必需坐椅子。为什么?他一失去地心引力的时候,这个钙质全部没有,不有作用,所以,你到外太空根本不能活,根本就不能活!为什么?它地心没有引力嘛!如果把一个人,有身孕的,把这有身孕的妇人,已经怀孕的,让她坐太空船到外太空,到外太空之后,叫她下外太空,穿太空衣,这个孩子不能活,不能生产,失去地心引力、失去重力,他的钙就不能成长。所以,每一个太空人一回来就是瘦,一定瘦的,不会胖的,没有办法新陈代谢,下来之后,因为二百多天失去重力之下,下来,他马上不能走路,他要用十六年的时间,美国的太空人,用十六年的时间,还不能恢复身体所流失的东西。知道吗?讲一点科学给大家听,这样你们也比较轻松,省得看书,可以快速增长知识。所以说:我们众生,业力的众生卡在这个地球,他就是逃脱不了,业力的众生,大家都在这里造业,离开这个业力的众生,又没有办法。

所以,你如果想要摆脱业力的束缚,人家就说你是一个怪人,就像我们出家要修行,人家就说我们很怪了,同样的道理。所以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有神通?为什么?地心引力对他没有作用啊,他不执着啊,地心引力对他没有作用,他的定力可以走过一切业,他没有业啊,业对他来讲,没有作用啊!对不对?地心引力当然对他没有作用。所以,证阿罗汉果可以飞天钻地,菩萨、佛当时在世,可以飞天钻地,为什么?他不受业力的支配嘛!不受业力的支配,他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他这个肉体虽然还没有进入涅槃,但是,他已经有定力超越了,飞,可以飞行自在!对不对?我们也可以飞啦,但是也可以飞啦,但是要坐飞机,所以说:业力的众生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因此我们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本起清净因地法行者;即如来在凡夫位,最初根本,所起之因地心,]所起的因地心[及所修无漏法行。]无漏。[因心而曰清净者,即自性清净,如来藏本然之心。] 如来藏对众生位来讲,就是孕育着如来清净的本性,名叫做如来藏,如来藏本然之心。[本经所云:清净觉相,为诸行所依之因地心也。此心寸丝不挂,一尘不染,故曰清净。]师父刚才说过:什么叫做业?起心动念叫做业,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痛苦?不是别人给我们痛苦,是因为我们的心一直放不下,摆脱不了,一直不肯放下,所以,我们必需业。有一个四十几岁的中年人,中年妇人,我回答问题都是很简单的,我走过去的时候,她如果来跟我参访:师父!我放不下,怎么办?我只会告诉她一句话:业到死!只有这样而已,其他的不用跟她讲的太多,你放不下就要业到死啊,不然怎么办?难道不是这样吗?放不下,连连看,就是业到死,放不下的连连看,叫做业到死,不然能怎么样?你讲给我听听看,你放不下,能怎么样?当然就是这样啊,你自己要业到死,我有什么办法?所以,一尘不染叫做清净,[即六祖大师所云:“本来无一物,]为什么说无一物呢?这句“无一物”,你要好好地参,你第一句参透了,第二句就没问题了![何处惹尘埃!” ]尘埃就是哪里有什么烦恼呢?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说:一切法毕竟空性,诸佛菩萨,三千大千世界、城市、金钱、美女,一切身外都能舍,为什么他能舍?无的东西,怎么不能舍呢?本来就无的东西,怎么不能舍,舍不下呢?对不对?我们为了要保护这个色身继续活下去,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延续后代,所以,我们需要金钱,面临这个现实,我们需要金钱,要斗争,斗争得头破血流。本来无一物,无一物,缘起、缘生缘灭的东西,何处惹尘埃?哪里你有什么麻烦可以放在心中的呢?哪里是可以惹麻烦的地方呢?你说只会惹麻烦,其实是你无明,才叫做惹麻烦,我们自己没有智慧,才会惹麻烦出来,你说佛会惹麻烦吗?惹麻烦吗?上次报纸报导的,有三、四个年轻人,整天游手好闲,没事做,不修行,也不懂佛法,

闲来没事,就相约去酒店喝酒,相约去酒店喝酒,尽情地狂欢享乐。酒店里也可以让客人唱歌,唱歌的时候,本来是里面的小姐在唱,然后他们三、四个也上去唱,唱歌,凡是客人都可以上去唱,他们都上去唱,我是看报纸写的,他们就上去唱,唱一唱,台下的人对他们报以嘘声:嘘……(法师做出口哨声)。也就是叫他们下台的意思,还丢一些东西上去,表示他们唱得很难听,这三个下台就打人了,因为对方让他们出糗(糗qiǔ),为了一点点的面子。结果二个被杀死,另一边的人有携带枪械,这三个不知情冲过去,结果二个被杀死,一个重伤,情况危急。闲来没事相约去酒店,本来是想快乐,结果二个死亡,一个重伤!报纸报导的。众生就是这样,到处惹尘埃,凡夫就是这样;圣人就是何处、哪里会惹到麻烦呢?没有麻烦!为了叫小姐坐台,这是另一份报纸讲的,也是一个黑道的,去一间不知是舞厅还是夜总会,我也记不得了,反正就是有小姐坐台的。他去的时候就说:我今天会你钱,把你包下来了!说叫做带出场,可能要带去学佛吧,说要带出场,听到这个名词,我也没有用过,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带出场。旁边就有个人说:这个小姐我已经先订了,先订了!他说:你先订了?这个人比较霸道,他说:小姐!你先坐一下。小姐!你先坐一下。这个比较凶的,说要把她带出场的,就问那个人:你先订了吗?来!我们去厕所谈!二个人就走进厕所,结果出来的是对方,主动挑衅的那个人被揍到昏倒在厕所里,他不知道人家学过跆拳!(法师笑)讲起来实在很悲哀,挑衅要揍人的,结果昏倒在厕所里,被揍到昏倒在厕所里,“因公殉职”!

你如果看报纸、报章杂志上的社会新闻,众生讲起来,实在是很无聊,我说:这世间就是这样,没事做,就去惹一些麻烦!所以我说:这些出家人,纵然他有多么不好,多么糟糕,或是说这个孩子不乖,在我的心目中,我认为这些孩子肯出家,已经很难能可贵了,不被欲望所迷惑,愿意来这里跟你念佛,还肯出家修行,虽然说:他有一些缺点,我认为已经是不简单,已经很不简单了,应该请他吃冰棒了,真的!这就是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依此心为因地心,]这句话你要画起来,依此心为因地,你要如何修行?这句话要牢记在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修行,常常说:师父!开示一下!就是这一句啊,六祖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了![即“楞严”所谓:“依圆湛]“堪”就是光明,依圆满光明[不生灭性,]不生不灭的性,“堪”就是光明,依圆满光明、不生不灭的本性,[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是也。法行:乃称圆觉法性,所起之六度行。称(去声)] 合乎[圆觉法性,]这个“称”不是称赞的意思、不是赞叹的意思;这个称圆觉法性,叫做配合着圆满的觉性来修行。底下你注意听,世间本来不值得贪,[本来无贪,]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无贪,[故修布施行;称(合也)圆觉法性,本来无染,]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无污染,所以修无相的持戒[故修持戒行;称]“称”就是合,[圆觉法性,]我们的本性[本来无嗔,]所以,修无相的忍辱,[故修忍辱行;称圆觉法性,本来无身心等相,]无一切相,[故修精进行;称圆觉法性,本来无动,故修禅定行;称圆觉法性,本来无痴,故修般若行。]简单讲就是佛性,本来是指本性。本来的本性就是所谓的本来的面目,我们本来面目是没有所谓的愚痴,所以,我们修般若行,是这样的意思[又正念真如,离一切念相,离相妙行,即清净法行。]

[又《大集经》说:“若有比丘(出家修道之通称,名含三义故。),读诵如来十二部经,]就是说:只想去了解:那么,[乐(去声,好也。)] 乐,yào,喜欢的意思希望、欢喜[为四众敷扬演说,]就是说法。[思惟其义,是名乐(yào)读,]乐读,欢喜读诵[乃至是名思惟,]这是思惟而已,[不名法行。]不是如法地去做。底下那一句很重要:[若有比丘,]若是有出家人,能观身心,注意看这一句, [能观身心,] 能够观照身心,[乃至境界都息(内脱身心,外泯世界),]就是身空,心地也空,妄想也是空性,[永离烦恼,]这样才能永远离开烦恼。[其心寂静,我则说之,名为法行。” ]这一段太棒太棒了!出自《大集经》。意思是说:你只是看经典,不肯实实在在地思惟经中的道理,不是叫做真正修行人。你看,能观身心宇宙,一切皆空,全盘放下,永离烦恼。乃至境界都息:都息不是说逃避境界,是一切境界都无碍,都无碍。不是境界都息,这些境界对你都没有挂碍。我则说之,名为法行。[文殊之意,欲求佛果,必依真因,]想求佛的果报,要从真实的因修行。[倘若因地不真,难免果招纡曲,]纡曲:就是弯曲。

所以,在座诸位!我们今天的福报很大,这部《圆觉经》要听到结束为止,不然,你真的……,为什么?你这个因不真,你怎么修都修不成佛,了解这个《圆觉经》,你因地修行才不会偏差。[非但徒劳无益,而且有损。]完全没用!师父那天告诉你们的:零加零等于多少?还是零!为什么?初步就错误,这个就不能成佛!对不对!不能成佛就是错误的知见,你一开始修行就不能成道,邪知邪见,那当然是零啊,零,你修无量劫也是零,初发心错误,修无量劫也是等于零,这个就是公式,你们学过数学嘛!为什么叫你们要亲近善知识?就是这样,徒劳无益嘛,你再怎么修,修到死,拼到汗流浃背、头破血流,没有用啊,没有善知识开示,不能依法而修行。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不要随随便便地就说:我要离开!或者是说:我不修行,我自己有办法!不要这么讲,你没那么厉害,愚痴的众生才会这样。而且有损。[如造金像,必依真金,成像之时,体无增减。今请佛说本起因地者,以佛是过来人。正所谓:“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山路要怎么走,你要问走过的人。[方得明示不谬。初问如来本起因行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