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觉醒的勇气》阿底峡之修心七要——顶果钦哲法王

种敦巴(Dromtonpa,1005-1064):阿底峡尊者最主要之西藏弟子,噶当派创立者,瓦君寺(Radreng)的建造者。
  如果有人生病,我们应当祈愿去承担他们的痛苦。见到乞丐时,我们应当康慨布施。我们如此承担他人痛苦,布施自己的快乐、名望、长寿、权势等等——我们拥有的任何事物。
  尤其当我们被他人或非人伤害时,我们不该想:“他伤害我。我要他及他的子孙赔偿。”不,我们不可以心怀怨恨。相反的,我们应该对自己说:“这作恶的人,曾是我无数生世的母亲。她为了我,不在乎承受一切痛苦,不理会别人的闲话,照顾我,忍受轮回中的许多痛苦。为了我,她累积了这么多恶业。由于我的迷妄,我无法认出他是过去的亲人。我被他人伤害,是过去恶行的结果。因为我过去的负面行为,敌人伤害我;敌人因而累积了恶业,未来必须承担业果。因为我,他过去承受痛苦,未来也确定会受苦。”我们应当试着去关爱这种众生,并如此思量:“直到现在,我对他人只有伤害。现在我要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我们要以这种心态,虔诚地修持自他交换。
  如果我们被狗咬,或被他人攻击,我们不应该做出愤怒的反应,反而要尽可能地帮助对方。即使我们帮不了他,也不能放弃帮助他的愿望。看到我们没有能力治疗的病人,可以观想药师佛在他们的头顶上,祈愿他们远离病苦。此举自动会替他们带来利益。更进一步,我们应该用最深的信心,祈愿引起病痛的作恶众生,也能从痛苦中解脱,迅速获致证悟。我们应该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不论我们从事了什么善行,获得财富或长寿,甚至于成佛,都是为了利益他人。我们所得到的任何好处,都将布施出去。如此一来,成不成佛,生命或长或短,富裕或贫穷,有什么差别呢?那一切都不重要!
  就算我们感觉被恶灵侵扰,也应该思维:“因为无数生世以来,我以你的血肉为食,很自然的,我现在应该同样回报你。因此,我将把一切布施给你。”接着想象自己躺在他们面前,如同待宰的畜牲。如施身法所说:
  来自远方的宾客,请吃生的!
  在近处的宾客,请吃熟的!
绞碎我的骨头,吃到饱!
能带走的,带走吧!
  能吃的,尽量吃!
 
大声念出这些词句,放弃对自己的所有执着。我们想象,当这些恶灵吃饱了,他们的身体充满大乐,没有任何负面情绪,两种菩提心的觉受在他们心中生起。我们应该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身体供养给那些靠血肉维生的鬼魂与邪魔。我们应该想象,透过供养自己的身体,他们完全得到满足,没有任何进一步杀人或害人的念头。他们感到满足喜悦。
简而言之,所有痛苦都来自我执这个敌人;所有利益皆来自众生,因此众生如同我们的亲友。我们要尽量帮助众生。如同郞桂·丹巴·多杰·嘉岑23所说:“在我研读的所有甚深法教之中,我只看懂这一个:一切伤害和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一切利益和功德源于他人。于是我将一切所得赠予他人,一切所失由自己承担。”在他研读过的所有经文中,他把这段话视为唯一精义,并做为终身的修持。
  


胜义谛中的愿菩提心
  
  空性为无上之保护,
  视幻象为四身。


  宇宙及众生所有的苦,都源于错误的认知。我们必须了解这个错误的本质。诸如贪、嗔、痴等情绪,都是心创造的。举例来说,我们把身体视为一项珍贵的财产,必须特别照顾它,保护它,不让它生病,不让它遭遇任何不幸。渐渐的,我们习惯这种想法,结果开始遭受身心的苦。这个例子在说明一种迷惑的认知,在实相中没有任何基础。我们所相信的,其实是一个不存在的事物。如同我们梦到自己被火烧、被水淹,当我们醒来才发现,什么事都没发生。
  从胜义谛的观点来看,现象没有实体。我们所认为的“我”、“我的身体”、“我的心”、“我的名字”等等,都没有实质的存在。其他众生,不论是危险的敌人或关心我们的父母,也没有实质上的存在。同样的,五毒在本质上是空的。我们应该把这个事实记在心中,应该观察五毒和负面情绪从何处生起?令它们生起的媒介是什么样子?这些情绪本身又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去分析,我们什么也找不到,这“找不到”,即是无生的法身。
  虽然万事万物在本质上是空的,但这种空不是空间的虚无,或一个空的器皿。快乐、痛苦、各种情绪和认知持续不断地出现,如同反映在心中的影像。如明镜般显现的现象,称之为化身。
  一颗种子,如果没有种到土里,就不会结果。同样的,既然无生,也就没有止灭。超越起源,也就是超越终止。这种永无终止的面向,就是所谓的报身。
如果在过去没有出生,在未来没有止灭,那么在当下就不可能有持续存在的事物。因为“存在”必须有开始有结束。举例来说,我们会认为,我们活着的时候,心居住在身体内。然而事实上,没有居住,亦无居住者;没有存在,亦无存在之物。即使我们把身体的皮肤、肌肉和血液分开来,何处能找到心?它在肌肉里,还是在骨头内?我们什么都找不到,因为心本身是空的。虽然心是现象生起的地方,但心的本质是空的,而心超越起源,于是超越终止。以上这三身的不可分割性,称之为自性身。
如果从四身来了解妄念,我们会发现,在妄念之中,没有任何不净,没有任何要被抛弃的。同时,也没有其他清净和不迷妄的事物是我们要接受的。因为当幻象消融时,无妄的智慧单纯地存在着,它一直在那里。举例来说,埋在地里的黄金染上各种污点,但黄金本质是不变的。当我们拿化学药品来洗涤它,或有金匠提炼它,它真正的本性会不停显现。同样的,如果去分析迷妄的心,最后得到的结论是,迷妄超越出生、终止或驻留。而在这个当下,我们会发现一种无妄的智慧。再说,迷妄的心本身如幻象般不稳定,飘浮着,如梦中的体验。而现象真实无妄的本质——佛性和如来藏——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我们的佛性和诸佛的佛性完全相同,没有差别。正因为如来藏,诸佛能利益众生;也因为它,众生能够觉醒。没有比了解妄念的真实本质,更能了解四身。
因此我们应该感谢敌人,刺激我们去经历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密勒日巴尊者就是一个例子。当叔叔婶婶背叛他及他母亲,让他们落魄成为乞丐,最后被激励去寻求马尔巴尊者24的协助。之后他精进修行,在一生中达到无上的成就,名气遍及圣地印度和雪地西藏。这些成就是受到罪行的刺激而达成的。因此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刺激。如果在修行上,我们无法善用之前所说的对治方法来察觉负面情绪的生起,就要仰赖伤害我们的人的行为来达成。因此,他们如同上师和诸佛的化身。假设我们染上致命的恶疾,或只是稍感不适,我们应当思维:“如果我没有生病,我一定会迷失在追求舒适欢悦的无益活动中,完全不会想到佛法。正因为我受苦,想到死亡,才转向修持佛法。这一切都是上师和三宝的事业。”我们都知道,当自己遇见上师,领受教法之后,菩提心就开始在心中生起。一旦菩提心的种子植入心中,而我们又不断修行,那么作恶者及其制造的麻烦,都会令我们的菩提心增长。因此,敌人和上师之间没有差别。痛苦会令两种菩提心增长,我们应当善加利用。


24.马尔巴(Marpa,1012-1097):大译师和西藏大师,为卓米译师(Drogmi)、那洛巴大师(Naropa)、梅赤巴大师(Maitripa)及其他伟大成就者之弟子。他从印度带回许多经文,创立藏传佛教之噶举派。
  当寂护大师来到西藏传法,邪魔和当地的幽灵加以阻挠,各处出现狂风暴雨,连红山宫殿(Red Hill Palace)都被大水冲走。正因为这些zai 难,寂护大师和当时的国王延请莲师入藏。莲师入藏后,使佛法在西藏如太阳般照耀。如果负面力量没有生起,尊贵的莲师可能不会受邀入藏。同样的,如果释迦牟尼佛不需面对群魔,他可能永远不会获得证悟。我们必须持续修行,善加利用任何困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行菩提心
  
四种修行为上法。


  在此所指的修行是积聚资粮、清净障碍、供养邪魔、以及供养护法。
  积聚资粮。承受痛苦时,我们自然希望不要受苦。如果不想受苦,而想要健康安好,我们应该念诵药师佛的名号,供养诸佛菩萨。这一切都是健康与快乐的因。要努力为上师、三宝和寺庙僧团,向各种灵献食子。
  我们应该皈依及发菩提心。接着向上师和三宝献曼达,并如是祈请:“倘若生病比较好,那么我祈请您赐我疾病,让我清净恶业的污染和障碍。如果痊愈表示我能够成就佛法,有机会用身心行善,在修道上精进,那么祈请您加持我拥有健康。如果死亡是更好的办法,能够使我投生净土,那么我祈请您赐予我死亡的加持。”经常如此祈请非常重要,能够让我们从希望和恐惧中解脱出来。
  清净障碍。当我们受苦时,要把不舒服视为一种征兆,提醒我们真正要避免任何痛苦(包括任何微小的痛苦)的方式,就是诸恶莫作。在清净负面行为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四种力量:
第一种是忏悔的力量,对所有过去犯下的恶行,感到强烈的悔意。
这种忏悔应当相同于呑下毒药之后的懊悔。对于过去的错误,只有告白而没有后悔是没有用的。简而言之,忏悔的力量就是厌倦了自己的负面行为。
第二种是决心进步的力量。
在过去,我们根本看不到负面行为的恶;但从现在开始,就算牺牲性命,也决心不从事负面行为。
第三种是支持的力量。
如果没有忏悔的对象,忏悔是无法成立的。把完全没有分别心,离于身、语、意恶行的三宝视为支持的对象。当我们皈依三宝之后,在三宝面前发菩提心,是清净自己的最佳方式。经文说,此劫结束时,所有森林会在刹那中被大火吞噬。同样的,发菩提心可以完全净化所有负面行为。
第四种是对治的力量。
禅修空性是其中一种对治,因为即使是负面行为,其本质也是空的,并非具有实质存在的独立个体。另一种对治方式是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咒。只要想起这个咒语,就能带来觉醒。六字真言咒的六个种子字,相对应于观世音菩萨六度的成就,也是六种成就的化身。听到这个咒,众生就能从六道轮回中解脱;想到这个咒,就能成就六度。六字真言咒的利益之广大,如果能够用土地来当纸张,所有的树当作笔,所有的海洋当作墨水,诸佛本身来谈论它,也无法说尽它的好处。禅修空性或念诵六字真言咒,都属于正行的对治。佛陀曾在《妙法莲华经》中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正确念诵六字真言咒,连寄生在此人体内的寄生虫都会往生观世音净土。
  四种力量俱在,才算正确地修持忏悔。噶当派大师说,负面行为只有一个好处:它们可以透过忏悔而清净。
  供养邪魔。供养食子给邪灵时,应该非常诚意地说:“当您伤害我时,我修忍辱,因此您在帮助我修持菩提心,我很感激。请用您伟大的力量,让所有众生的痛苦都来到我身上。”如果我们缺乏这样的勇气,可以单纯地供养食子,心中充满爱和慈悲地说:“现在及未来,我会努力帮助您们,请勿妨碍我修持佛法。”
  供养护法。向大黑天和吉祥天女等护法供养食子时,请求他们协助自己顺利地修持菩提心,如此一来,我们能够像关爱父母和孩子般关爱众生。让我们祈请,愿我们能够脱离对敌人的嗔恨,战胜我执的迷妄。祈请他们遣除修道上引起的冲突的因,让顺缘生起。
  
  将困境带入道上,
  立刻开始修行。
  
  我们无法确定自己绝对不会受到疾病、邪恶力量的侵害。如果染上重病,我们应当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众生和我一样受苦。”如此生起强大的慈悲。如果我们突发心脏病,应当想:“宇宙中只要有空间存在,就有同样受苦的众生。”同时想象众生的疾病集中在自己的心中。
  如果我们遭受邪魔力量的打击,应当想:“这些邪灵藉由让我受苦,帮助我修持菩提心;对于我修道上的进展,他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应该驱逐他们,应该感谢他们。”我们应当如同感谢上师般的感激他们。
  再者,如果我们看到他人有难,虽然我们无法立即承担他们的痛苦,但至少应该祈愿他们能够减轻负担。此类的祈请终究会有结果。此外,如果他人有强烈的烦恼,我们应当想:“愿他们的烦恼集中在我身上。”用虔诚的信心,坚定地如此思维,直到我们有能力承担他人的痛苦和烦恼的征兆或感受生起为止。这种征兆或许是以自己的烦恼增加,或实际体验到他人的痛苦的形式呈现。
  这就是把困难带入修道的方法。目的是让我们从希望和恐惧中解脱——例如,希望自己不生病,或恐惧自己会生病。希望和恐惧将在快乐和痛苦的一味中得到平静。透过菩提心的力量,我们最终会达到一个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连成就菩提心的希望,以及成就不了菩提心的恐惧,都会得到解脱。因此,我们应该要爱我们的敌人,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们生起嗔恨,或对他们怀有任何负面的念头。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克服对家庭和亲人的执着。如果你把一棵弯曲的树绑到一根大木条上,这棵树最终会长直。直到现在,我们的心是弯曲的,一直在想如何欺骗别人,误导他人。但如同郞桂·丹巴所说,这个修行会令我们的心真实而正直。
  
第四章 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总结教授精意:
  应修持五力。
  
  如果我们拥有五种力量,菩提心自然会在心中生起。这五种力量是:决心的力量、娴熟的力量、善因的力量、忏悔的力量,以及愿望的力量。
  决心力。举例来说,我们下定决心在这个月,或在这一年,或直到死亡,或直到证悟,绝不放弃菩提心;即使被他人伤害,也不会屈服于嗔恨。我们必须不断强化这个坚定的决心。
  娴熟力。在开始,禅修是困难的。但是如果我们坚持下去,它会愈来愈容易。俗话说:“没有任何事情是无法习惯的。”
  曾经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无法布施任何东西。他跑去见佛陀说:“我完全没有办法布施,怎么办?”
  佛陀回答:“想象你的右手是你的,左手是一个可怜的穷人。从你的右手拿一些不喜欢或不需要的旧食物给左手。努力去习惯这么做。你要一直这么做,直到不吝啬为止。”
  这个人开始练习,但他吝啬到在最初,只能给左手一点点他不喜欢或吃剩的食物。渐渐的,他开始习惯了,直到有一天,他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小气,于是他又去向佛陀报告:“我现在把食物从右手拿给左手,心中没有那么不舍。”佛陀回答:“仍然把你的右手当成自己,拿一些金子、丝绸或华服送给你想象是乞丐的左手,看看你能不能心中无贪念地慷慨布施。”这个人努力去做,养成习惯之后,又去见佛陀。佛陀说:“现在你可以成为功德主。你已从执着中解脱出来,可以把食物和衣服布施给需要的人。”
  这个人从吝啬中解脱出来,济助许多乞丐和穷人。他渐进地修持,直到后来他的布施是稳定且不动摇的。他了解到,过度节省或执着于财富是无意义的。他后来出家,达到阿罗汉的境界。透过精进地修持,我们也能够成就两种菩提心。
  善因力。此即积聚功德。我们到寺庙,在圣物前面做大礼拜、行供养时,心中应当祈愿:“愿我心中生起两种菩提心。愿我心中祥和,不对伤害我的人生起嗔恨。愿我能从对亲友一面倒的执着中解脱出来。”不断如此祈请,透过诸佛菩萨的力量,我们将成就这些功德。
  忏悔力。经由仔细思考,我们可以看到此生经历的一切痛苦和烦恼,都是我执创造的zai 难。我执是万恶之因。当它生起时,即使是一刹那,也应当立刻加以对治,如同在生病时,医师会给我们对治的药方。俗话说:“打猪打鼻子;油灯趁热清。”当一只愤怒的山猪冲向我们,用棍子打它的鼻子,它会受不了痛而立刻转身跑掉。趁油灯未冷却之前清洗,很容易就可以清干净。同样的,在我执尚未凝聚力量之前下解药,就不会受到它的影响。
  愿望力。每当我们完成一些善行时,应当祈愿“从现在直到觉醒,愿我永不放弃两种菩提心。不论我遭遇任何冲突烦恼,愿我能够把它们当作修道上的踏脚石。”如此祈请,供养上师,三宝及护法,请求他们的协助。
  这五种力量含藏所有佛法,而全部浓缩成一个“吽”字。这意思是说,一切修心的甚深复杂的教导,都包含在这五种力量之中。因此,我们应该热切地修持这五种力量。佛陀在其中一世就曾这么做;在那一世,他是皇室的隐士——忍辱仙人。
  故事是这样的:忍辱仙人到森林中苦行。之后,他的弟弟继承王位。有一天,这个弟弟,也就是国王,出远门,在森林中一个地方停下来休息,睡着了。此时,王后、大臣及侍卫离开他,去见他们曾经认识的忍辱仙人,向他求教。国王醒来时,发现独自一人,以为王后、大臣和侍卫遗弃了他。他非常愤怒,起身寻找,发现他们围绕着一位隐士。他不知道这位圣人正在向他们开示,反而以为他在引导王后、大臣们走入歧途。
  国王大喊:“你是谁?”因为哥哥远离世俗的时候,他年纪尚幼,因而不认识哥哥。
  哥哥说:“我是忍辱仙人。”
  国王说:“那我要看看你配不配这样的法号。让我看看你能忍辱多少。”边说,边把隐士的右手砍掉。“能够忍受吗?”他说。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接着砍掉隐士的左手,说:“你还是忍辱仙人吗?你还能忍受吗?”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接着把隐士的头砍掉,说:“你还能忍受吗?”
  隐士回答:“可以。”
  国王砍掉隐士的手和头,但伤口居然没有流血,反而溢出牛奶般的白色液体。国王平静下来,心想他可能不是一般的人。于是国王问随从他是谁?他们告诉国王:“他是你的哥哥,忍辱仙人。他过去放弃王国,到森林中修行。”听到这话,国王感到巨大的后悔,开始哭泣。因为忍辱仙人是一位菩萨,头被砍掉了,仍能说话。他说:“你一边问问题,一边把我的头手砍掉。在未来世,待我成佛之后,当你问我问题时,愿我同样能砍掉你的迷惑。”
  事实上,忍辱仙人即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他最早的五位弟子(其中一位就是过去忍辱仙人的弟弟)问他:“什么是轮回?”
  佛陀说:“轮回在本质上就是苦。”
  接着他们问:“苦从哪里来?”
  佛陀说:“苦从烦恼的情绪来。”
  他们又问:“我们如何消灭苦因?”
  佛陀说:“你们必须遵循道路。”
  他们再问:“遵循道路有什么好处?”
  佛陀说:“遵循道路后,所有的业和烦恼将止灭。”透过这个开示,五位弟子成就了阿罗汉的境界。虽然忍辱仙人的头是在嗔恨中被砍掉,然而经由他强大的证悟愿望,而能够把恶业转化,让国王在未来世成为他的弟子。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为什么佛法教导我们必须发愿。
  接下来谈论在佛法传统之下,关于死亡的教导。根据修心的法教,转换意识的修行如本续所说:
  大乘死教授,
  五力靠自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如先前所说,这五种力量分别是:善因、愿望、忏悔、决心和娴熟的力量。
  
善因力。身为修行者的我们知道自己被绝症缠身,无法延长寿命,即将死亡的时候,应当把一切财产供养上师及三宝,以及布施给最需要、最具功德之处。同时,我们应当完成所有未竟之事,对任何人事物没有执着或怨恨。
  
愿望力。对上师及三宝做七支献供,并如是祈请:“愿我在中阴免于恐惧。愿我在所有未来世,能够得到修持两种菩提心的加持。愿胜者,尤其是授予修心法教,教导我修持菩提心的上师,赐予我加持。”不断如是祈请,深信上师一定会照看我们。
  
忏悔力。我们应该记得,我执曾经带给我们伤痛;即使现在,我们仍然希望延续生命,把身体视为珍贵的事物而执着,担心财富会如何被用罄:这一切仍会引起许多痛苦。如果到了这个地步,仍然无法摆脱这种执着,我们将永不得安宁。放下自己的身体,视其为泥土和石头,心想它不值得执着。我们受苦,正是因为自己执着于身体。只要看一看就知道了!这个身体的外面是皮肤,里面装的是肌肉、血液、骨头、以及各种恶心的物质。身体只不过是装满灰尘的袋子,没有必要认定那就是自己。让他们拿去烧吧,给鸟或狗吃了!如此想,可以去除我执。
 
 决心力。提醒自己,穿过中阴的时候,如果能够禅修殊胜的菩提心——事实上,这是修持诸佛菩萨的心要——就不会堕入下三道。下定强烈的决心,持续修持菩提心,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中阴恐怖的影响。
  
娴熟力。我们要不断复习上述的技巧:如何修持两种菩提心,如何修持自他交换,如何对怀有敌意的人生起慈悲心。在日常生活中,要让自己随时记得修心的法门。如此在死亡来临、承受许多痛苦时,我们才有能力运用它。
  
在死亡时,你应当如此做:如佛陀圆寂时,侧躺在右边,头枕在右手上。右手的小拇指挡住右鼻孔,用左鼻孔呼吸。禅修慈心,愿广如虚空般的众生皆能得到快乐;然后禅修悲心,愿众生都能够从一切痛苦中解脱。呼气时,把所有快乐、舒适与财富布施给所有受苦的众生。吸气时,把所有众生的病痛、邪恶、负面情绪和障碍吸纳到自己身上。
  
之后,你应该观照轮回与涅槃本身如梦如幻,或如一个魔术师的魔术表演,万事万物缺乏自我的存在。不论是在此处或在中阴,一切不过是心的觉知,即没有事物存在,也没有恐惧的原因。努力保持这种信念,心中没有任何执着。
  
有一次,一位老妇和女儿被河水冲走。老妇心想:“只要我女儿得救,我不在乎自己淹死!”女儿心想:“我死了有什么关系?只要母亲平安就好!”后来两人都死了,但因临终的愿望是如此强大的爱,而使她们往生天道。我们应该随时保有这种慈爱的念头。当死亡来临时,应当分别禅修两种菩提心。
  
对于死亡时如何转换意识,有许多著名的教导,但没有一个教导比这个法教更无上、更奇妙、更不可思议。
  


第五章 修心进步的衡量标准
  
  诸法摄一要。
  
  佛陀开示八万四千种不同法门,每一个都是为了降伏我执。这是佛陀授予法教的唯一理由。如果这些法教无法对治我执,所有的修行都是无用的。佛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即是一例。他熟悉的经文多到能够载满一只大象,但他无法摆脱我执,而投生地狱道。
  战胜我执的程度,显示我们修法的正确度。我们要非常努力。
  
  二证取上首。
  
  如果众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并说:“这个人菩提心修得不错。”这可以算是一种见证。但仔细去想,除非别人有能力解读我们的心,否则我们内在的各种心理过程,别人是看不到的。他们无法确知,我们是否真的已经用上所有的对治方法。因此要自我检查,我们的嗔恨是否确实减少了?我执是否确实减少了?我们是否有能力修持自他交换?这才是我们该仰赖的见证。我们活着,应该要有清楚明白的良知。密勒日巴尊者说:“在死亡时,俯仰无愧,即是我的宗教。”大部分的人都不这么想;我们假装自己很平静,很低调,嘴里充满甜言蜜语,让无法看到我们内心的一般人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菩萨啊。”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外在行为。
  重点是,不做任何日后会懊悔的事。因此,我们应该诚实地检查自己。可惜的是,我执是如此巨大,即使我们拥有一点点小功德,也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另一方面,我们甚至无法察觉到自己的大缺陷。俗话说:“好水无法积在傲慢的山顶上。”因此,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在彻底检视自己之后,如果我们能够摸着良心,诚实地想:“我的行为是正确的。”这表示我们正在拥有修心的一些觉受。然后,我们应该对自己的修行成果感到欣慰,下定决心未来要更努力精进,如同过去时代的所有菩萨一般。我们要尽己所能,不断运用对治,让自己对每日的行为感到心安。
  
  恒当依欢喜。
  
  噶当派大师因著修心的成就,不论遭遇什么困难,永远都能够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即使染上麻疯病,他们也保持乐观,想到麻疯病带来的是无痛的死亡而感到喜悦。麻疯病是全世界最可怕的疾病之一,但就算染上了,我们也应当下定决心修持自他交换,承担所有染上这个疾病的人的痛苦。
  这种心态会带来力量,让我们下定决心,藉由修心的善德,我们有能力把任何困境带到修行的道路上。如果能有信心如此做,表示我们对修心愈来愈娴熟,而且不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能够快乐。同时,我们必须承担他人的痛苦,并经历这些痛苦。当我们看到他人忍受身心的病痛,或面对各种逆境时,我们应该希望承担一切痛苦,同时心中没有任何期待和恐惧。“万一这些痛苦真的到我身上,那该怎么办?”我们完全不该有这类想法。
  
  能者受扰亦能行。
  
  经验丰富的骑士不会从马上摔下来。同样的,当我们遭遇不可预期的伤害,或突如其来的困境,如果心中涌现的不是烦恼,而是爱与慈悲,就表示我们修心有所成就,能够利用生活中的困境。我们要一直这样努力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诸如此类的经验表示我们娴熟的修心,但不表示修持已经圆满。即使有这样的征兆,我们仍要继续努力,让自己更加熟稔,并时时充满喜乐。透过修行而被训服的心,会自然形之于外在事业。如各种谚语所说:“看到鸭子,就知道水不远。”“有烟,不会没有火。”同样的,我们可以从外在的征兆认出菩萨来。
  
  平静安宁,
  显示自身之智慧;
  不受烦恼约束,
  显示修道之进步;
  己身之圆满,
  将在梦境善行中展现。
菩萨透过所行事业显现自身。


  或许我们也有类似的征兆,但不表示可以松懈。
  


第六章 修心的承诺
  
  恒学三要点。
  
  这三要点包括:对修心的承诺要持之以恒,勿过度戏剧化,勿持双重标准。
  持之以恒的修心。我们要无悔地付出自己的快乐,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及功德布施给他人。我们应该用喜悦的心情,承担他人的悲伤和困境。我们要努力让他人从痛苦中解脱,尤其是伤害我们的人;我们要诚恳、毫不迟疑地献出自己的快乐,不论多寡。我们不该忽略其他次要的修行承诺,不能找借口说:“我正在做修心的修持。”不要忘记修心,同时也要尊重并修持我们过去所有的修行承诺,从声闻乘到密咒乘,把一切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能够这么做,就是大乘一切道路不可思议的进阶石。让我们用同样的专注力,完成所有的誓言。
  勿过度戏剧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言论应当合乎真正修持佛法的方式。此外,我们应该避免在他人面前从事一些行为,让他人认为我们是受戒的人,因而从中得到好处。我们也要避免从事一些行为,让他人认为我们已从我执中解脱,例如不受传统宗教礼俗约束的态度,或用夸张的方式碰触麻疯病人或其他传染病患者。噶当派大师不做的事,我们就不该做。
  勿持双重标准。例如,我们可以容忍他人对自己的伤害,但遭到魔鬼侵害时,就无法忍受。要同样礼遇穷者和权者。去除所有偏见,避免对亲戚的执着,以及对敌人的憎恨。对穷人及对地位卑下的人要特别尊重。不要偏颇!要以同样的爱与慈悲对待一切众生。
  
  改变态度,持之以恒。
  
  自从无始以来,我执让我们在六道轮回中流浪;此即所有痛苦的根源,问题的肇始者。
  把他人看成比自己重要,放弃珍爱自己的态度,下定决心不做出虚伪的行为,身、语、意效法所有依循法教而生活的朋友。修心要低调,不应炫耀,不能用修心来引人注意或创造声誉。它是我执和烦恼的内在对治。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成熟,不需让他人知道。
  
  不应说残支。
  
  不要讨论他人的残疾。如果有人看不见、不良于行、不聪明,甚或破戒了,我们不应当称他们为瞎子、跛子、白痴等等。简而言之,不要说出任何令人不舒服的话。
  
  莫批评他人之过。
  
  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缺陷,尤其是修习佛法、与我们供养相同上师或穿袈裟的人的缺陷时,我们必须了解,不净观才是问题所在。照镜子时,如果看见肮脏的脸,那是因为自己的脸脏了。同样的,他人的缺陷,不过是源于自己的不净观。藉由如此想法,我们应该去除别人有缺陷的想法,慢慢培养一种态度,认为一切存在、一切现象都是纯净的。
  
  先净重烦恼。
  
要仔细检视,找出自己哪一种烦恼最强烈。如果贪欲最强烈,那么我们应该专心用“丑陋”来对治。如果嗔恨最强烈,要用忍辱来对治。如果自己愚痴,脑筋不敏捷,就应当努力培养智慧。如果容易嫉妒,应当努力培养平等心。要用所有佛法的修行,来降伏这些烦恼。如果能够解决这些粗重的烦恼,较弱的烦恼自然会平息。


断一切果求。


  修心的一般效果,就是让修行者从希望和恐惧中解脱出来。要修持自他交换而不求回报。举例来说,我们不应当希望,因为自己的修行,许多非人会聚集在我们四周,服从于我们,并显现神通,然后所有人会因此而臣服,为自己带来财富和影响力。我们要去除所有的自私的想法和外在的动机,例如为他人努力,但实际上是希望自己解脱或往生净土。
  
  弃舍毒食。
  
  俗话说:“出自自私的动机的善行,如同有毒的食物。”有毒的食物可能看起来美味可口,但它会迅速致人于死。
  视敌人为憎恨的对象,视朋友为珍爱的对象,嫉妒他人的快乐和幸运;这一切都源于我执。如果善行被我执渗透,而被视为具有实存性,那么善行就会变成毒药。我们要屏弃一切自私。
  
  莫因责任而狭窄。
  
  父母过世之后,人们会因为对父母的忠诚,而和他人交换利益,或报复家族仇人。不要让这种偏见主宰自己。
  
  莫发恶语。
  
  如果有人对我们说:“你不是一个好的修行者。你的誓言没有用处。”我们不要指出他们的缺陷来反击,例如告诉一位盲人他瞎了眼,或告诉一位残障者他跛了脚。此举只会引起双方的愤怒。不要说出任何伤人,或令人不悦的话语。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不应当怪罪任何人。
  
  勿埋伏候险。
  
  这里所谓的“埋伏”,是指牢记他人曾对自己做过的伤害,然后伺机等待对方力量薄弱时加以反击,或寻求有权人士的协助,甚至运用巫术等等。我们要屏弃任何此类的念头。
  
  莫刺弱点。
  
  不要攻击别人的弱点,或做出令他人受苦的事情。同样的,不要念诵会伤害非人的破坏性咒语。
  
  犛25载莫移牛。
  
25.犛:母牛与犛牛之混种,力气比公牛大。


  这意思是说,永远不要让别人承担自己的过失。牛无法承载犛所能承载的重量。我们要特别小心,避免伤害贫者和弱者,不要加重他们的税,使他们无法承担等等。完全屏弃此类邪恶的行为。
  
  莫暗藏动机称赞他人。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和他人共有财产,我们不应当用谄媚的方式,鼓励他们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分给我们。我们不应当说出“你的慈悲是出名的,”或“慷慨布施会积累很多功德”之类的话。我们不应当为了得到他人的钱财,而做出任何取悦他人之事。要屏弃任何此类的行为。


勿错用对治。


  如果在做自他交换时,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快乐,或希望他人认为我们是忍辱慈爱的菩萨,来提升自己的名声,这就是错用对治。不要心存这种动机,永远不要因为这些理由来承担他人的不幸。
  为了治病而修心,或恐惧鬼灵而修心,是错用对治的另一个例子。这种行为如同用愤怒咒语驱逐恶魔,目的是要惩罚恶魔。我们要完全放弃这种行为。不能让修心沦为抵抗邪恶力量的巫术。邪灵和鬼魂都是因为自己迷妄而伤害他人。我们修心的目的,不应该是与他们对抗,而是让他们从恶业中解脱。当他们制造障碍时,我们应当慈悲地修持施身法,如此他们就不会伤害我们。我们的修行应当只用来对治自己的负面情绪。
  
  天神莫成地魔。
  
世俗之人利用宗教来达到生意兴隆,取得权势,并创造繁荣。一旦他们生病、失去地位等等,就会认为天神不乐,而开始认为天神是恶魔。
如果修心之后,反而变得骄慢炫耀,就如同冈波巴大师26所说:没有正确地修持佛法,会让我们堕入下三道。如果我们变得做作而自大,我们肯定不是在修持佛法。因为自己的骄慢,所以修心的法门无法如常地驯服我们,反而让我们更僵硬倔强。我们变得如此自大,甚至见到佛在空中飞行,或看到他人经历巨大痛苦,肠子挂在身体外面,都不会对佛的功德升起虔诚心,也不会为众生的苦而慈悲。这是在忽视佛法的所有目的。当敌人在东,把重兵全部放在西门是无用的。肝有问题,就要吃肝药。我们发烧,就要服用正确的对治药房。如果服用的药不适合病情,病况会恶化。同样的,修持佛法的目的是要对治我执。对于他人,我们要把自己当作最卑微的仆人,永远处于最低的位置。要真正非常努力地学习谦虚,不去考虑自己。
  
26.冈波巴(Gampopa,1079-1153):又名达波仁波切(Dhagpo Rinpoche)。密勒日巴尊者最著名之弟子,噶举派寺庙传承之创立者。
  
  勿利用他人之苦。
  
  如果在亲友死亡时,我们竭尽所能地争取他们的财产、食物、金钱、书籍等等;如果赞助我们的功德主生病或死亡,我们到他家去修法,目的却是为了得到报酬;或者与我们同等程度的修行者死了,我们却因为少了一个对手而感到安慰;或因为敌人死了,而感到没有了威胁,这就是利用他人之苦来得利。是不该做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第七章 修心的指导
  
  以下是更进一步的教导,让我们了解如何运用修心法门,让慈悲和菩提心凝聚增长。


  一切修行只有一个动机。
  
  要培养利他的动机。以饮食穿着来说,当我们得到美味的食物,要心想:“愿众生能够享用相同的美食;愿我能够与一切饥饿的人,共享这美好的一餐。”获得好衣服的时候,同样想:“愿所有的人能够享用这样的好衣服。”
  
  一切困境只有一个对治。
  
  当我们在修心过程中生病,或被负面力量纠缠;当我们名声狼籍而失宠受苦;当我们的烦恼日渐增强,对修心失去兴趣的时候,要想世界上有很多人面对相同的困境,行为有违法教。在此时,即使我们向他人解释法教,教导别人如何培养美好的功德,也没人想要听——仿佛在对牛弹琴。另一方面,人们不需要教导,自然就会说谎、偷窃。他们的行为完全与他们的渴望相抵触——他们除了轮回及下三道之外,还有何处可去?因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感到难过,承担他们的过患,祈愿他们立即停止负面行为,走向解脱之道。我们应该祈愿,愿他们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愿他们发菩提心,并由自己承担他们的怠惰、忽略佛法的一切果报。换句话说,我们要不断修持自他交换。
  
  初后做二事。
  
  早晨起床时,我们应该发下如此的誓言:“我今天一整天将记得菩提心。吃饭、穿衣、禅修时,不论我到哪里,将持续修持。如果一时忘记,要提醒自己。时时专注于菩提心,不让自己堕入贪、嗔、痴的状态中。”我们应该集中意志,努力持守这个誓言。晚上就寝前,检查自己:我发了多少菩提心?我对他人有多大的帮助?我的行为是否依循法教?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违反法教,要心想,虽然自己已经进入了佛法,从上师处领受了大乘的法教,我们仍然没有能力付诸实修。这是因为无数轮回以来,我们背离法教之故。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永远无法停止在轮回和下三道中流转。我们应当如此责备自己,忏悔一天的过错,并下定决心从第二天开始,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或一个月之内,或至少一年之内,必须要看到自己进步的征兆。要铁了心,不要因为过去除过患是庞大的工作而气馁。反过来说,如果在一天之内,我们的行为没有背离法教,维持利他的态度,就应该欣喜,心想:“今天是有用的一天,我记得上师的教导,如此完成了他的愿望。明天我还要更进步,后天还要更进步。”如此可以保证菩提心的增长。
  
  二境皆应忍。
  
  透过对三宝的信心和慷慨布施,我们或许会因为业果的成熟,而变得富裕,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等等。此时,我们可能会想:“我有钱,我有地位,我最厉害,我出类拔萃。”如果我们这些修行者具有这种骄慢,对此生的执着将会增加,邪魔将会进入我们的心。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够享受快乐、财产和影响力,而不起骄慢,我们将了解,这些事物不过是幻象、不具实质的梦,有朝一日都将消逝。对于所有聚合而成的事物,有一句话说:“有所积聚,必有所用尽;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
  我们应该告诉自己:“谁知道?或许明天我就要向这一切说再见。因此,我要把我最满意的事物、最好的财富供养上师和三宝。愿他们欣喜地接受,并加持我,让我在修行道上没有障碍。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美梦,但愿一切众生能够享受如我这般的快乐,甚至于更多的快乐。”
  另一方面,当情况糟到无法修行,心中生起强大的烦恼和烦躁的情绪,与所有人争吵的时候,我们要想:“我知道一切如幻;因此,我不会让自己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我不做弱者!我要把他人的过患、贫困、疾病和死亡背负在自己肩上。”简而言之,我们要如是思维,只要珍贵的菩提心不退减,谁在乎堕入下三道?谁在乎失去财产?无论如何,我们要像握有珍宝的乞丐,绝不放弃菩提心。
  
  二事舍命护。
  
  一般说来,这指的是声闻乘、大乘和金刚乘的誓言,尤其是修心的特殊誓言。修心的誓言是:把所有胜利和利益归给他人,自己承担所有的亏损和失败,尤其是敌人的亏损的失败。如果我们正确地修持,修心将会有成果。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持守这两种誓言,我们既无法获得今生安乐、投生天道和人道的短期利益,也无法具足往生净土的长期利益。我们要不顾任何代价,遵守这些誓言,如同走在森林中,要保护自己的眼睛,免得让刺跑进去。
  
  当学三种难。
  
  这三种是比较进阶的修行:正念的修行、去除的修行,以及“断念”的修行。
  第一个是正念。这是非常难的修行。我们要在烦恼生起的那一刹那,立即察觉。刚开始,我们很难保持足够的觉察力,来认清烦恼的生起。然而,当负面情绪生起,我们要分辨它们是贪、嗔或痴。即使我们能加以辨识,也不容易用对治来去除它们。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无法控制的强烈情绪生起,我们无助地被它控制,但我们仍然要面对它,质疑它。它的武器在哪里?它的力量在哪里?它伟大的军队和政治强权在哪里?我们会发现,情绪只不过是一些不具实质的念头,本质是空的:无来处,无去处,无停留处。当我们有能力去除烦恼之后,接着就是困难的“断念”修行。这意味着,我们依据所叙述的对治方法去除烦恼,如同一只鸟飞过天际,不留下任何痕迹。我们要努力从事这些修行。
  
  取三主要因。
  
  成就佛法的三个主因是:遇见合格的上师;透过他的开示,培养正确的动机;最后,具备必要的资粮。
  如果不跟随真正的上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何修行。如果释迦牟尼佛没有转法 lun,我们不会知道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该避免。我们已经没有福报亲见佛陀,如果又不跟随上师,我们要如何修持解脱之道?如何认出错误及劣等的道路?如同我们用油来处理僵硬的皮革,使其滑润有弹性,我们要用平静谦虚的态度,正确地修持佛法,不受干扰。最后,我们目前生活在欲界中,如果无法填饱肚皮,没有衣服蔽身,是不可能修持佛法的。
  如果俱足三种根本条件,应该感到欣喜,因为我们拥有一切修持佛法的条件。这就像在爬坡时有一匹好马,路途就不会太困难。同时,我们要祈愿所有众生皆能同样幸运。
  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三种根本要素,应该省思,虽然进入佛法,领受许多法教,但我们仍然缺乏修行的适当要件。
  事实上,有许多弟子正因为此而无法正确修行。他们就是所谓的“善业转恶业。”如前面所述,“老瑜伽士发财;老上师结婚。”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感到怜悯,并祈愿他们得不到顺缘的因,能在自己身上成熟,因而改善他们的情况。
  
  修三种不可退减。
  
  即虔诚、热忱和菩提心。
  对上师的虔诚心,是大乘一切功德的泉源。如果释迦牟尼佛本人现前,而我们缺乏虔诚心,就无法看到他的功德,也无法领受他的加持。佛陀的亲戚提婆达多和善星比丘,没有把佛陀视为觉醒的人;他们误会并批评佛陀的一切行为,被自己的忌妒心战胜,最后往生地狱道。如果能够对上师生起圆满的信心和虔诚心,把上师的一切事业视为正面的,那么就算上师不是无上觉醒者,自己心中也会油然生起了悟的智慧。如同常啼菩萨27,透过对上师的虔诚而成就了空性。因此绝不能让自己的虔诚心退减。
  
27.常啼菩萨(Sadaprarudita):法上菩萨(Dharmodgata,或昙无竭菩萨)时代的一位伟大菩萨,因自己的勇气、精进及对法的追寻而著名。
  修心是大乘法教的精华。它是从法教的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在佛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如果我们能够修持菩提心,就已足够。事实上,菩提心如同不可缺乏的药丸,我们不能没有它。菩提心是一切佛法的结晶。能够听闻菩提心,是多么幸运。宣说菩提心的上师,其仁慈亦无与伦比,因为菩提心本身是无比的伟大。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运用四种密法事业28,是为了让自己长寿或战胜敌人、土匪等等,那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目前的生活而已。
  
28.四种密法事业(Four tantric activities):又被称为四种证悟事业,即息灾、增益、怀爱、及解脱(也就是强迫将意识送往更高的存在境界)。
  菩提心的法教是多么殊胜呀!只要能够在心中体验一点点都不得了!一刹那的负面念头,将使我们承受无数轮回的苦。反过来说,一刹那的菩提心,可以摧毁无数劫以来,一切恶行的果报。一念的菩提心,能够聚集一切功德和净行。出自这种动机的任何行为,都是属于海洋般广大的大乘事业。我们应当用欣喜和热忱的态度修持菩提心,这种热忱永不能退减。
  让自己习惯于菩提心,如同保持花园整洁般,不让杂草、昆虫、木屑泛滥。让我们一起来修持菩提心,结合大乘和声闻乘的功德,使我们变成可以渐渐装满稻谷的容器,或渐渐滴满水的水皿。无论我们是在修持声闻乘或菩萨道的法门,或密咒乘的生起次第或圆满次第,一切行为都应成为菩提心誓言的支柱。就算在修行密咒乘,也应保证并肯定我们的菩萨戒。
  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听闻、思索及禅修,都应被视为修心的助力。如果能运用菩提心,把一切纳入修心的道路,我们可以培养出不可思议的正面心态。用这个对治方法,可以改变一直以来所生起的负面情绪。用这种方式,让菩提心做为我们经常的朋友。
  
  成就三无离。
  
身、语、意要永远从事正面的行为。当我们在做大礼拜、绕行佛塔之类的正面行为时,心意、语言应当与身体同步。当我们积聚语的善行时,例如念诵咒语,身与心要同时参与。当我们生起善念,身和语也要同时参与。如果做大礼拜或绕行佛塔时,我们聊天,或心中充满各种负面情绪,就如同在吃有毒的食物。所以,当我们做出正面行为时,身、语、意要一体行动。
  
  修心无偏颇;
  修行要遍彻。
  
  修心不能有分别心,不要挑选对象,要针对一切,不论对象是否有生命。任何念头的生起,都应该成为修行的道路,而不是修心的障碍。这不能随便说说,要深入自心,真心实践。
  
  恒修所无能避免。
  
对于无法逃避的困难,我们应当经常禅修。很多人要害我们,要与我们竞争,上一刻友善,下一刻没有任何理由就背叛我们;有时候,没有任何明显的理由(也因为自己的业),我们就是不喜欢一些人。对于这些人,更要生起菩提心,尤其在困难的时刻。
要尊敬、服侍长辈、父母及上师。莲师曾说:“不要成为长辈心中之痛;恭敬地服侍他们。”帮助他们及任何需要帮助的人,就是走上菩萨道。不要从事任何与此态度相左的行为。
  
  不依赖余缘。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衣食,健康良好,拥有一切所需,无忧无虑时,我们不应执着,也不该依赖这些好处。反过来说,当我们无法享有这种条件,一切不如意时,我们应当利用这种情况来激励自己的勇气,把困境当做菩萨道路。困难的时候,不能放弃;这反而是我们修持两种菩提心,把一切经验带到修行道上的最佳时机。
  
  今当修主要。
  
  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我们曾是麻疯病患,或受其他疾病迫害。这一切快乐和痛苦的经验,并没有带给我们任何事物。此生,我们走上了佛陀阐述的道路,遇见许多有成就的心灵导师;这一次,我们要把握机会,让一切情境变得有意义,并且去做是最重要的事。
商人来到遍布珠宝的岛屿,却空手而返,他会无颜见人。对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我们要善用现在修行的顺缘。如果能够让真实的菩提心生起,就算我们贫困、无名也没有关系。
佛法有两种面向:传授与修行。传授不过是嘴巴的工作,而许多听闻佛法的人却不修行。俗语说:“听法者多,修法者少。即使那些稍事修持的人,也分心而迷失。”
对佛法而言,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佛法要真的去“修”。就算念诵百万咒语、从事各种善行,但如果心是散漫的,就不会有任何利益。如此一来,法教对我们无益,菩提心也没有机会增长。在所有修行之上,要勤修菩提心。
 
  一本尊,观世音,诸佛总集;
  一咒语,六字真言,诸咒总集;
  一佛法,菩提心,生圆二次第一切修行之总集。
  知此,一切皆解脱,持颂六字真言。
  
  菩提心是一切修行之主;此外,一心根据上师指示修行,胜过依赖书本的知识智力。黄金和钻石愈提炼愈精纯,因而愈珍贵。对于上师传授的法教,透过精进的修行,我们的领悟会愈来愈深。佛陀说:“把我的话当黄金,切它、熔它、提炼它;仔细检视我的法教,不要只因为尊敬我而接受它。”佛陀的法教如同熔化和提炼的黄金。透过听闻,我们开始了解;透过禅修,我们的领悟愈来愈深广。持续专注地修行,非常重要。在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就是静坐禅修。禅定时,不要到处动,要安静地留在座位上。站起来只会摔跤!要坐直,不要太僵硬。记住,上等修行者会磨破自己的坐垫,不会磨破自己的鞋底。
  对治情绪比离家修行更重要。如果我们离家修行,却有着更强烈的贪、嗔、痴,那么我们的行为对修行而言,是有害而无益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善用对治。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勿犯错。
  
  要防备自己犯下六种错误或误会。
  错误的耐性或容忍。有些修行者缺乏衣物,受尽风寒,外貌可怜,但仍然坚持修行。他们或许缺乏物质,但不需要我们的怜悯。眼前的不舒适是短暂的,也是帮助他们未来解脱的方法。这是一种勇气,而且不同于一般英雄的勇气。一般英雄为了毁灭对手,保护同族,在与敌人相争时受尽苦难,或被敌人俘虏,受尽折磨。
  错误的兴趣。一心一意为此生累积财富、权势和享受,而不去修持佛法,也是一种错误。
  
  若欲正确修行,
  以法维护己身,
  以简朴生活维护法,
  以死亡念头维护简朴生活,
  在寂静山洞维护死亡之念。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要帮助所有如母众生,带领他们成佛。我们永远不能认为自己禅修有成、曾经闭关、娴熟仪式而自满;也不能因为会念诵,或知道一切关于修行的事而自豪。这些都是修道上的障碍。
  勤修世间法而非佛法。这也是一个错误。要记得:“学习是从听闻法教而来;听闻法教可以扭转邪恶;听闻法教让我们唾弃无用的道路。”努力了解所听闻的法教是属于胜义谛或俗义谛,然后努力掌握语言背后的究竟意义,之后要全心修行。这就是进步的方法。许多“专家”尝到佛法的滋味,带着理性知识的武装,却让自己岔入歧途,不断和对手进行辩论,为的是得到世间的满足感。他们所尝到的佛法滋味,反而让他们走偏了。
  错误的慈悲。在山间小屋修行的隐士,缺乏食物和温暖的衣物,为了佛法而历经各种艰辛。我们不应当怜悯这样的修行者。我们不应当操心:“可怜的修行人!他们会饿死!”反过来说,真正要可怜的是不断恶行的人,例如杀了成千上万人的军事将领,军事英雄;他们的嗔恨会把他们带入地狱道。我们应将慈悲给予那些真正需要的人。
  帮错忙。如果努力让亲友享受世间的快乐和成功,而不让他们接触佛法,也是一种错误。如果真正关心他们,就应当协助他们认识心灵上师,教导他们如何修行。日复一日,要向他们指出解脱之道。好人就像能治病的树,经常接近他们,自己就能变好。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教导别人如何从商,如何欺骗他人,如何战胜敌人,他们也会变得跟我们一样不善。
  不妥的喜悦。因敌人受苦而感到喜悦是不妥的。我们应该随喜任何善德,以及该欣喜的事情。反过来说,当人们从事善行,当修行者实行无数八关斋戒29,或建造寺庙、佛塔、佛像,或印经文,我们要祈愿:“愿他们在此生及来世,能永远行善。愿他们的善行能让菩提心生起。”这是正确的随喜方式。当我们不喜欢的人被上司处罚,甚至被杀死,如果我们因此感到喜悦满足,认为他得到应得的报应,是错误的喜悦。
  要走上无误之道,以上六者是要屏弃的错误行为。


29.八关斋戒(Nyungne):与观世音菩萨有关之严格清净修行。修行包含念诵咒语、严格进食及大礼拜。


  修行要有恒。
  
  当人生顺利,心满意足时,我们会倾向修行;当我们饿了,没有东西吃,就会失去修行的兴趣。这是因为我们对法教缺乏完整的信心。俗话说,:“肚皮饱了晒太阳,这是我们像修行者的的时候。一旦事情不顺,我们变成凡人。佛法无法和我们的心融合在一起。请加持我们,让心中生起正确的态度!”另一句话说:“落入凡夫行径的修行者,永不会解脱。为外表而念诵咒语,无益于修道”
  
修行要精进。


修行要全心投入,让自己完全浸润在修心之中:有时禅修空性,有时生起出离心,有时对众生发慈悲心。透过仔细的探索和检视,我们会更下定决心,愈来愈努力去修持修心的法门。
  
  分析试验求解脱。
  
  首先要分析我们哪一种情绪最强,然后专注而努力地去对治。当我们面对某些特定状况时,仔细检视这情绪是否增加。我们应该观察情绪是否会生起,生起时要能辨认出来,透过对治的协助,把它去除,然后持之以恒,直到情绪不再生起。
  
  不应自持。
  
  如果能帮助他人,提供食物和衣着,协助人出狱,或让他们升官,那么我们不应该期待获得他人的肯定。如果我们长期认真修行,或知识广博,严守戒律,也不应当期待他人的尊敬。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发现他人知识渊博,应当祈愿他们能够真正博学;如果他们严守戒律,应当祈愿他们能够像佛陀时代的弟子;如果看到他人修行,应当祈愿他们的心与修行合而为一,没有障碍,他们的道路能引领他们走向最后的目标。这应该是我们禅修的方式,关心他人胜过自己。如果我们能做到,也不应为自己庆贺,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事。瓦君30曾给过这样的忠告:“不要依赖他人;专心对本尊祈请。”不要依赖他人,认为他人会给我们食物、衣物等等。然而,要对三宝生起完全的信心。有一种说法:“相信上师是究竟的皈依;利益他人就是究竟菩提心,因此不要炫耀自己的成就。”永远持守这种态度,因为依赖他人,结果未必如我们所愿。
  
30.瓦君(Radreng):也就是种敦巴,见21.  


  不应暴戾。
  
  如果我们在公众场合被忽略,不要认为自己是这么好的修行者,人们怎么不在乎我,不来供养或请求加持。此时,不能烦燥,不能严辞以待。此刻,我们还不能用法教来对治我执。我们忍辱的程度非常脆弱,如身上的水疱。我们易怒的程度,则像一只头痛的熊。这完全是因为无法用法教来对治。
  
  不轻喜怒。
  
  水晶球因自身的透明,而呈现各种颜色,放在什么上面就变什么色。同样的,有一种修行者得到很多金钱就会想:“哇,这是多么慷慨的功德主。”但如果得不到钱,就口出恶言,牢记在心。我们不能被如此微小的事情动摇。
  
  莫期待回报。
  
  如果帮助他人,或有机会修行,我们不应当期待他人的感谢、称赞或给予好名声。如果我们能够终身修持两种菩提心,在座上和座下皆正常禅修;如果我们能将心与禅观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不会是凡夫的经验。再说,如果不被日常生活干扰,有助于禅修的进展。但如果禅修时非常的专注,事后完全分心,就无法对禅观产生信心。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座下培养许多正面习惯,但在禅修过程中不专注,修行同样是无意义的。要努力做正确的修行。
 


结 语
  
  此教义之精要,
  由金洲上师所传授,
  能将五浊之肆虐,
转化成觉醒之道。


  五种衰败(五浊)如下:在末法时代,(一)众生因饥荒、疾病、武器与战争的肆虐而早逝;(二)众生有邪恶的习性,不倾向善德,全然反对无上法教;(三)众生寿命很短;(四)堕落情绪非常强大;(五)所有的观念和见解都粗糙而错误。
  在这种时代,乐因很少。众生累积恶业,恶业带来苦果。上述的恶劣条件无处不在。我们像是要穿过森林,但林中树枝全缠在一起!虽然如此,透过修心,无论我们遭遇疾病、邪灵作恶、障碍或毁谤等伤害,我们都能把它们用来做为觉醒的道路,持续增进的善德。如同一个完全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把毒药当救命丹呑下。他不会死,反而像孔雀,毒食更增添它的美丽灿烂。
  殊胜的菩提心带来所有利益。透过它,我们能够结集身、语、意一切正面行为,让我们的心与法教合而为一,为自己及他人争取轮回与涅槃的一切快乐。精进修心,不久之后就能够为众生及自己成就丰富的福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因着过去修行之善业,
  得到强烈之加持,
  我无视于苦及他人之指责,
  寻找降伏我执之指示;
  我死而无悔。
  
  
  伟大上师切卡瓦·耶喜·多杰是瑜伽士之王。他曾向许多噶当派大师求教。在接受这个修心法教后,他透过闻、思、修,真正走上修心道路。最后完全去除对自我的珍爱,关心他人超过自己。
  
  因法王札巴及其弟子请求,
  揭露这如宝藏般的精要开示,
  愿所有众生修行,
  并成就两种菩提心。
  
  因有成就的大乘修行者札巴·嘉岑(Drakpa Gyaltsen)反覆地请求,僧侣督美在寂静的俄邱寺写下以上《修心七要》的精要说明。札巴·嘉岑曾对弟子说:“不要以为观世音是住在布达拉山上有着四臂的人;你只要去见那位住在俄邱寺的la ma,接受他的开示就好了。在观世音身上也不会见到比他多的东西。”
  从小,督美就怀有强烈的菩提心。当他年纪尚幼时,有一次他走到外面方便。回来时,他看到一棵覆满雪的草丛,以为那是一个人,而把自己的衣服脱了,披在草丛上,赤裸回家。
  母亲问他:“你的衣服呢?”
  他说:“外面一个人快要冻死了,我把衣服给他。”母亲走到外面,看到的是一棵草丛。
  督美就是如此的菩萨。他真正在修行,完全体验了菩萨道。
  以上所述菩提心的修持,是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之精要。如果我们现在无法圆满地成就它,修心的法门仍然会为此生带来快乐;对于来世,我们既可避过下三道,也可利益任何与我们有缘的众生。佛教中有许多甚深广大的法教,例如大手印和大圆满,但我们的心有限,又不够精进虔诚,无法经由这些法教得到解脱。虽然如此,只要练习修心,我们就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这是一个殊胜的教导,菩萨一切法教的精要,而且一再被赞叹。让我们不受干扰地修心。
  愿从开始到现在,包括自己上师在内的所有证悟诸佛,为利益一切众生所许下的宏愿,透过印行此法本的一切努力而得以达成!愿一切吉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