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愣严与净土】

把迷惑的心转成觉悟的心,我们就可以成佛!


净界法师


    已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

    前面是着重在破妄,这地方要显真,讲到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它一个真实的道理。它真实的道理是什么呢?

    简单的讲就是这一念心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兼带的破除它微细的妄情。蕅益大师说:前面破妄,此番是显真,显出它真实的体性。

    (分三:庚一、总示万法唯心。庚二、别就见精显性。庚三、遍历阴入处界会理)

    庚一、总示万法唯心。

    先做一个拢总的标示,这宇宙万法唯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观念很重要,佛教的观念是认为我们的生命有心法跟色法,而外在的色法是你内心的心法创造出来的。

    我再讲一次: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在的世界创造来的,你内在的心是什么相的心境,外面就有什么样的环境,这跟别人都没有关系的。所以你希望改变外在环境,你要调整你的心态;外境是内心变现的,这叫万法唯心。

    (辛一、正示二本不离一心。辛二、委示心体不同妄执)

     辛一、正示二本不离一心。

    在本经当中讲到生命有二种根本:一种是杂染法的根本,一种是清净法的根本。

    什么叫杂染法呢?生死的法就是杂染法。涅槃的法叫清净法。也就是说为什么你会生死流转呢?因为它有个根源。为什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能够安住在涅槃呢?它也是有个根源、有一个根本。这二种根本都是一念心所造的,都没有离开我们这一念心,只是迷悟的不同,还是那一念心。

    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去参一参。

    你现在打妄想,是谁在打妄想,用你这一念心打妄想?你眼睛不能打妄想,耳朵它只是个工具,打妄想的是心,你成佛以后也是那一念心。

    那我问你,你现在这一念打妄想的心跟你以后坐在菩提树下成佛那一念心一不一样?

    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那明了性是一样,但是作用不一样,一个是迷,一个是悟,作用不一样;一个觉悟了、完全觉悟了,一个是在迷惑颠倒。

    这里会讲到攀缘心跟常住真心,它们的体性是一样,作用是不一样。


    如果你这一念心跟成佛的心是不一样,那你不可能成佛,你永远不可能成佛,因为你做不来,你现在只能够用这一念心嘛!如果你现在的心跟佛的心完全不一样,那成佛跟你没有关系,你说我用沙去煮,一辈子煮不成饭。

    若你说完全一样,那完全一样你还修什么行?

    所以说体性是一样,作用不一样,我们因为迷跟悟产生不同的作用。

    所以二本不离心,杂染的根本跟清净的根本,从体性上来说都是一念心;所以我们成佛是有希望的,只要我们把迷惑的心转成觉悟的心,我们就可以成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阿难尊者申述自己的过失,祈请佛陀开示。


净界法师


    辛一、正示二本不离一心。

   (分二:壬一、当机申请。壬二、如来开示)

    壬一、当机申请。

    阿难尊者申述自己的过失,祈请佛陀开示。

    自责未证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娇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阿难尊者的妄想有七番的执着,被佛陀一一破斥以后,他感到非常惭愧,修了十二年,出家十二年还是被妄想所转,还是认为妄想是有真实性的。所以佛陀开示以后,他本来是坐着就赶快站起来。

    阿难尊者从座位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注一),合掌恭敬的向佛陀禀告:我阿难是如来最小的堂弟(注二),因为这一层因素,就承蒙佛陀特别的慈悲跟爱护(注三),也因为这种因素,虽今出家,犹恃娇怜。蒙佛特别慈爱的关系,我现在虽然剃发出家,外表现出了出家相,但是我内心当中有些仗势,还是充满了娇气,骄傲之气(注四),因为骄傲的关系,仗势的关系,一方面骄傲自己是贵族,一方面仗势佛陀特别宠爱。所以只是多闻增长知识,而没有产生一种心地法门的观照,来调伏心中的妄想,所以到现在还是被妄想所转。

    这是阿难尊者他对自己的反省跟申述。

    注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是一个请法的仪轨,我们一般听法是安坐在座位上。这时他要请法就不能坐,他站起来,然后把他(袒:显露)的右肩显露出来。佛在世的时候,这个僧服,当他是听法安坐的时候,衣服要二个肩膀都盖起来,但是当要请法的时候,按规定要把右边的肩膀露出来,而且用右膝来着地,合掌恭敬的向佛陀禀告,这是请法的仪式。

    注二:佛陀的家族有四王八子,净饭王、白饭王…四个王,总共生了八个王子。佛陀是最大的堂兄,阿难尊者是整个八子当中最小的堂弟。

    注三:蒙佛慈爱。有二层意思:一、因为佛成道以后阿难尊者才出生,佛陀成道以后经常回宫中说法,那时候阿难尊者很小,很可爱,所以佛陀也就对他特别的慈悲特别的关怀。佛陀看小堂弟跑来跑去的,佛陀会种种的慰问。其次阿难尊者蒙佛慈悲摄受出家以后(我们看《阿含经》也好,看戒律也好,佛陀对阿难尊者也种种的特别照顾,有种种慈悲爱护的情况。)这是佛陀跟阿难尊者过去特殊的因缘。其实在整个佛陀弟子当中,阿难尊者真是蒙佛慈爱、特别慈爱。

    注四:骄傲之气有二个内涵:一、阿难尊者他本来是王子出家,他是贵为王子,所以他有一种贵族的娇气。二、因为他是佛陀最小的堂弟,所以蒙佛特别的慈爱,他又做佛陀的侍者,所以多所仗势。他总是觉得佛陀有无量三昧,随便赐我一个三昧,不劳我修;根本不要修行,佛陀有这么多三昧,随便送我一个,就够我一辈子用了,他不知道内心世界是不能取代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表面上阿难尊者是被娑毗罗咒所转,其实不是!


净界法师


    溺堕之由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

    因为自己多闻而没有成就观照,所以遇到大梵天的娑毗罗咒,当外道的咒术显现出来的时候,产生一种虚妄的幻象时,就把阿难尊者给迷惑了。

    阿难尊者看这种妄相,他不会观想:你从什么地方来、觅之了不可得 ,他不会用这个法宝去对治它,就跟着它转,结果就沉溺在淫室当中。

    这个地方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我不能够好好去观察,我的真如本性的处所;我只是随顺妄想而转,我没有真正的去观照我的真如本性,没有真正的去观察妄想是没有自性的,我不能够破妄不能够显真,所以就被妄想所转。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表面上阿难尊者是被娑毗罗咒所转,其实不是!诸位知道阿难尊者是被什么所转吗?

    是被自己心中的妄想所转。

    师父说:绝对不是风动,也绝对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他的心跟咒接触的时候,这个咒只是个助缘,它产生一个虚妄相。阿难尊者心中一定要去执着这个虚妄相,然后产生一个虚妄的想,才会被它所转。咒语不可能去转,你说咒语能够转,那文殊菩萨去,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没事,阿难尊者就有事?同样的咒,文殊师利菩萨他没事。

    所以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外在的风在动,也不是外在的幡在动,是你心一动外境才会动,你心不动外境是不会动。

    这地方是说得很清楚,之所以被咒语所转,因为我的心地法门不够。阿难尊者并没有说,这个咒太厉害了,没有这个意思,是你的妄想太厉害了。

    请示妙法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

    希望世尊慈悲哀愍我等众生,来开示我等(注一)奢摩他路(注二),怎么返妄归真,使令这种阐提(注三)隳(破坏)弥戾车(邪知邪见)。开示大乘的止观,来破坏这种没有善根的众生他心中的邪见。(指末法邪知邪见的众生)

    注一:我等。我等包括与会的大众,也包括了末法的众生。

    注二:奢摩他路。它本来的意思是止内心的安住;但是蕅益大师说:其实这个止也包括了观。因为《楞严经》的止跟观是分不开的。这是大乘的止观,也就是我们说的首楞严王三昧的一个安心法门。安心法门最简单的就是把心带回家。

    注三:阐提。一阐提翻成中文就是断善根的人,这种人完全不相信因果的,你要栽培他善根很难。

    恳求同众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阿难尊者请法以后,他就显现出对佛陀最恭敬的礼拜,跟与会大众内心当中充满了渴望,把头抬起来望着佛陀,请佛陀开示修习止观明确的教诲。

    倾渴:内心当中充满了渴望。翘伫:把头抬起来,期待的意思。

    这段经文有二个重点:

    一、阿难尊者自己的反省,为什么被妄想所转呢?因为我找不到我的家,找不到我的家我当然在外面跑;为什么你一天到晚都去攀缘外境呢?我没有家,我只好在外面跑。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人会堕落,因为他没有家。

    二、请佛陀告诉我,我的家在哪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昏暗的妄想,最怕的就是光明的智慧!


净界法师



    壬二、如来开示(分二:癸一、瑞表真常。癸二、正示二本)

    癸一、瑞表真常。瑞:放光现瑞来表示真常佛性。
  
    佛陀在说一个深妙法门的时候,一般的态度佛陀不会直接说法,都要先放光、先表法。

    放光有二层意思:

    一、破除众生的罪障。有些人罪障很重,你跟他讲法他也听不懂,所以放大光明有消业障的意思。

    二、他放光当中这光明是从哪里放出来的,从头顶放的,从眼睛放的,从嘴巴放的……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这光明跑到哪里去,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效果,这都是有表法的。利根人一看到这个他就懂,所以放光有破障跟表法二层意思。

    正式说明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修学次第。

    真智将现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

    前面佛陀着重的是在破除妄想,把我们过去的习惯破掉。把习惯破掉,那佛陀我应该怎么办呢?我过去的习惯都是用妄想,你现在要我把习惯丢掉,你要赐给我一个新的家才好,要安住我的心啊!

    这时佛陀开显一个真实的智慧,然这真实的智慧在哪里呢?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佛陀的光明是从他的脸部放出来的,因为脸部是六根具足的地方。你看我们的脸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六根全部具足。六根放光表示,我们在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就是在六根当中来修行观照。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六根忘失我们的家,忘失我们的本性,向外攀缘的时候,这时六根就黯淡,就像这门面是黯淡的。

    当我们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我们能够回光返照,观察妄想是没有自性的,观察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这样子我们的六根门面是放光的。所以向外攀缘门面黯淡,向内回光返照门面就放光。(蕅益大师说是这层意思)。这光明能够照耀就像一百个一千个太阳一样。

    你看我们白天十二点的时候,一个太阳就足够让世界光明了,何况是百千个太阳。佛陀从门面放光也表达我们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意,从现在开始你要注意你六根门面,要放光,就如古德说的:主人翁!你要醒一醒啊!

    诸妄将破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当我们六根开始观照的时候,产生的第一个效果,妄想即将慢慢被破坏了,因为妄想最怕你观照。在诸佛觉悟的世界当中,产生了六种震动,这种动是动、踊、起(形相)、震、吼、击(音声)(前三属形。后三属声。即表诸佛形声两益。)这六种震动表示我们开始去破坏六根门头当中,所产生的昏暗的妄想;我们六根当中躲了很多我们的习气,每一个人的妄想习气不同,但是昏暗的妄想,最怕的就是光明的智慧。所以你只要一回光返照,你只要不随它转,它自然消失掉,因为它没有真实性。其实妄想你都不要对治它,你只要观照他就好了。六种震动表示开始在消灭妄想习气。

    覆蔽将开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真实的本性即将开显。一切众生真实的本性即将开显

    区隔将合

    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

    我们过去因为有种种的妄想,所以造了不同的业,产生不同的果报,在平等的法性当中创造了差别的生命。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从个体的差别生命,又要回归到同一个法性,大家要回归到同一个家里面去了,所以整个差别的因缘要汇归到一个世界去了。

    流转将息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时候整个生死流转的力量即将消灭了,诸位菩萨开始回到自己的家,开始安住在我们清净的本性。

    这地方就是为十番显见,佛陀即将开显我们的真如本性先做一个表法,有五层的意思。就是开始观照、妄想开始消灭、我们本性慢慢的开显、生死流转的力量慢慢的结束。


改造我们的心念,这就是真实的离苦得乐!



净界法师


     我们每一个人修学佛法,我们的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我们希望能够离开痛苦而追求安乐。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来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这样的因素在佛法当中是有二种因缘所决定的:第一、外在的缘,第二、内在的因缘,这二种因缘。

    所谓外在因缘,就是我们说的外在的环境,譬如说你今天会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你会遇到什么人,会碰到什么事情,这种外在的人事,佛法的思想是认为,是由业力所创造的。所以外在的因缘产生的痛苦跟快乐,这个我们很难改变。

    我讲实在话,外境我们改变不了,因为这牵涉到过去的业力。

    古人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做不了主的,所以我们花很多时间去改变外在的环境,其实浪费时间,因为没什么效果。所以外在的因素是改变不了的,外在的因素佛教告诉我们只有二个字就是认命。

    二、内在因素,就是你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就是你内在的思想,或者说你内在的智慧。这是整个佛法修学的关键,离苦得乐的关键,因为这个地方是我们自己可以做主的。

    从本经佛陀的开示,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你有二种选择:

    一、你选择向外攀缘心随境转,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对外境产生坚定的执着,我们讲心有所住,你的心住在外境身上。这种攀缘的结果会产生二种过失:一、产生痛苦,我们看一个喜欢攀缘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感情化的人,他的痛苦特别多,因为外境是变化的;

    二、他的生命当中很容易产生罪业,这种人容易造罪。

    所以假设我们经常习惯用攀缘心的人,我们就可以知道你这一生当中,第一个你痛苦很多,第二个你今生当中可能造了不少罪业。

    我们这一念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开始训练自己回光返照,观照我们这一念清净的本性。回光返照的结果也会产生二种的情况:

    一、这种人生命当中安乐的时间多,自在的时间多;

    二、这个人在一生当中容易创造功德。

    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去改变外在的环境,而是要改造我们的心念,改造我们的想法,这就是真实的离苦得乐。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12-10 16:48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以攀缘心来修行,结果得不到佛陀的真实功德!


净界法师


    正示二本:在本经当中讲到二种根本。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生死的根本,第二是清净涅槃的根本。

    举过出由   先指出三种人的过失

    前面佛陀讲了七处破妄的经文以后,佛陀正式要开显真心的时候,佛陀前面是放光现瑞,从六根门头放出光明,来表示妄想即将破坏,真性即将开显。所以前面是一种放光现瑞的方式来表法,这以下佛陀就正式说法。佛陀正式说法来告诉阿难。

    凡夫之过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  
      
    佛告阿难尊者:一切的凡夫众生,从无始的生死刧来,每一个众生的生死归纳起来只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种种颠倒,这就是惑业苦的惑。颠倒的意思在佛法就是说我们迷惑了,迷惑就是我们对真如本性产生了迷惑,迷真起妄;也就是说我们这一念,真如不守自性,我们没有真实的安住在我们清净的本性,我们一念妄动向外攀缘。

    我们习惯性认为向外攀缘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其实错误了!我们产生错误的认知,其实向内安住对我们才是有利的。所以我们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个就是颠倒。向外攀缘的结果就是产生了烦恼,贪嗔痴的烦恼,所以种种颠倒就是一种贪嗔痴的烦恼,这是一种情况。

    第二个、业种,当烦恼的活动久了以后就推动我们的身业口业去造罪,杀盗淫妄的罪业,而这业就会有业力,这就是业种。

    第三个、自然,这业力就会招感三途的果报,刀山油锅的果报,这个就是自然。

    我们每一个众生基本上就是惑业苦的相续,这种情况讲一个譬喻就如恶叉聚。这是印度水果的名称,这种水果它不生则已,一生的话它同时生三颗,惑业苦。这表示我们一种造恶凡夫,它是由于迷惑、造业最后受苦,产生一种相续的情况。(先讲外道)

    外道之过

    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前面讲的是造恶凡夫,这个地方是修善的凡夫。他也能够依止外道的法门来做一些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的善法。依止善法因为内心的想法不同,而产生了诸天的果报乃至于变成魔王,或者魔王的眷属。

    我们加以说明:

    其实造善造恶都是攀缘心,只是说他们所攀缘的境不同。

    前面的造恶凡夫他所攀缘的境是五欲的境界,一种杀盗淫妄的境界;这个地方他所攀缘的是一个善法,一种布施的境、一种持戒的境、忍辱的境,但是他在攀缘这个境的时候,产生一种追求人天福报、或者追求人天感应神通的想法,所以变成了外道跟魔眷属。其实它的本质都是攀缘,只是所缘境不同。

    二乘之过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

    发了出离心修习四谛十二因缘的这些修行人,他们基本上都希望能够成就无上菩提,成就圆满的佛果;但是因为它的心是向外攀缘的,结果在成佛之道当中,产生了偏差、产生了歧路,而变成了声闻缘觉。

    前面二种凡夫造善造恶是攀缘有相的境,包括杂染的境跟善法的境,这地方二乘人所攀缘的是无相的真理,他攀缘一种我空的真理,他向外攀缘我空的涅槃,结果也丧失了万德庄严的无上菩提。总而言之,这三种人的过失,都是以攀缘心来修行,结果都得不到佛陀的真实功德。

    指出原由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三种人的过失,都是以攀缘心来修行,结果都得不到佛陀的真实功德。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你在修行之前你根本不知道我们这一念心具足生死、涅槃二种根本。所以错乱的依止生灭的妄想来修学,这种情况就好像你拿沙去煮,想要煮成美好的食物,纵然经过尘点劫的时间,沙还是沙,顶多变成热沙;沙你去煮一辈子永远都不能吃的。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沙,不可能变成美好的食物。

    我们今天因为错乱的用心,即便你做了很大的加行,但是因为你本质是虚妄,所以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功德。

    那什么是真实的功德?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依止攀缘心为自性,这个就是生死痛苦的根本!


净界法师


    正式二本

    征问

    云何二种?

    示体  

    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我们这一念心开出二本:

    一、生死轮回的根本。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一切众生依止攀缘心,我们的心跟外在的人事因缘接触的时候,我们选择向外去攀缘,以攀缘心来当做自己内心的自体,把贼当作我们生命的自体,这个就是我的心;说你的个性是什么,我的个性就是喜欢向外攀缘,是没办法改变的!依止攀缘心为自性,这个就是生死痛苦的根本。

    二、无始劫来跟菩提跟涅槃相应的清净本性。

    什么是清净本性呢?就是我们这一念的识精。识精就是整个八识的精明之体。

    蕅益大师说:识精就是八识的自证分。

    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念头还没动的时候,还没有能所的时候,那种最精明的自体,而这样的精明自体是本来清净、本来光明的。但是当我们这一念心一动以后,能生诸缘,就产生了能所的对立,就产生能念的心跟所念的境,产生了见相二分,就是能生诸缘。当我们能念的心去攀缘所缘的境的时候,我们就遗失我们清净的本性。

    所以说清净的本性是不能妄动的,你一动你就产生能所、就产生对立、就产生攀缘。当心跟境活动的时候,你一念不生的时候,那就是菩提涅槃的清净本性。因为我们众生长久以来,遗失了这样清净光明的本性,虽然整天的修学、整天的拜佛,但是因为不能回光返照,所以枉入诸趣。

    蕅益大师在枉入诸趣这个地方,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蕅益大师说:其实我们六道轮回是冤枉的,其实我们是可以作选择的,是因为我们的心向外攀缘了,才有六道轮回;换句话说,我们自心清净,我们本来是没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因为本性没有六道轮回,那怎么有六道轮回呢?就是一念妄动,向外攀缘,造作罪业,所以就出现了六道轮回。所以这是非常冤枉的,本来没有,我们自己把它捏造出来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