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慧律法师:念佛者怎样擦亮自己的心灵

慧律法师:念佛者怎样擦亮自己的心灵


我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你们能否理解。比如说,这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指的是念佛人的心),前面高空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我把这面镜子涂黑,能不能反射太阳光?诸位,不要忘记,靠他力,还有一个重点,你的镜子要干净的,干净的镜子自然就会反射太阳光。要是心卡了一层无明,怎么念都没办法的。

  了生死,说是要靠阿弥陀佛,但是不要忘记,自己的心要清净的,才相应。这面镜子用墨汁把它涂黑了,这面镜子能反光吗?不行。无明、烦恼、执着、傲慢、贪、嗔、痴、杀、盗、淫,就是这面镜子上的黑墨。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误会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而我对自己的烦恼、习气却一概不管,不懂得要降伏自我,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无量功德,没有错啊,这句洪名,在我们的心性当中。六祖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一切的功德在清净心而得,清净心才有功德嘛。

  所以,我们一般对净土法门误会太大,认为我念佛,就可以了生死;我念佛,就可以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理论上没有错,问题是:内在的烦恼有没有解决?如果说,这一句佛号就可以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金刚经》?为什么要讲《法华经》?为什么要讲《华严经》?为什么要讲《楞严经》?……三藏十二部经典,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叫你统统不要讲?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讲四十九年呢。

  因此,一定要了解:解如目,行如足。‘解’就像眼睛,解开佛的心,开智慧,就像眼睛一样,你没有眼睛怎么走路呢?开了佛的智慧,可是,你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啊,去拜佛,去念佛,行如足嘛。所以,要开内在的智慧,拜佛、念佛才会显示真正的意义,才与佛相应,清净心才能与佛相应。

  太多的人误会了净土法门,认为我念佛就好,平常的个性也不改,也不内敛,也不收敛,也不注意修养,也不具口德。动不动开口:我念阿弥陀佛。好像阿弥陀佛理所当然要接引我。我个人的修养、涵养也不管它了;修身养性也不管它了。跟隔壁吵架,或者起贪、嗔、痴,内心里面就说: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我。这刚好错误。你没有办法降服自我,清净心没有达到极致的时候,没办法相应的。

  诸位,你有没有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没有无明心、没有烦恼心、没有杂念、没有妄念,一心,不乱哦。

  当然,一心不乱是指上品上生。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好学生,就是你要考试,最好考一百分。退而求其次,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那么考九十分,或者八十分,最起码六十分。

  像造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有人劝导,念阿弥陀佛,也会往生。但是,我们不能看在最糟糕的角度,临命终手忙脚乱的,你怎么集中精神来念阿弥陀佛?所以,平常对自己的要求要很严格,我要的就是一百分!那你往生才有希望。不然,如果我要求六十分:念念佛,又打打妄想;念念佛,又打打牌;念念佛,又去吃喝玩乐;念念佛,又造少许的恶业……反正我会去极乐世界就好,就变成,把自己要求得比较低一点。

  如果要求自己考一百分,再差一点,也有九十分啊;如果要求考九十分,再差、再差也能考七十分;如果对自己要求六十分的话,就常常不及格,那就糟糕了。

  所以,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分数要高。佛有四种清净:身净、语净、意净、戒净。‘身’不杀、盗、淫;‘口’不犯口业;‘意’不贪、嗔、痴;‘戒’持戒要清净。我们将如此的要求自己,得一百分!如果按照佛交代的,这样去念佛,这样才对。

  现在的净土法门,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都是依靠、仰仗阿弥陀佛。理论上是对的,可是忘记自己要下功夫,心不清净,不相应。所以,听经闻法,非常的重要!特别的重要!你没有解开心的结,没有回归理性,没有回归智慧,念佛卡住了。

  很多人都误会净土法门,也误会老法师的意思。一心不乱怎么解读?一心不乱就是打破无明;一心不乱就是没有烦恼;一心不乱就是平等心;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要这样解读,才真正的认识净土法门。

  太多人误会净土法门,认为它太简单了,那就糟糕了。不容易的。

        

  佛教所谓“魔”分为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和天魔,除天魔外,都属于身心和环境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要得天魔扰乱,必是大修行人;除天魔外,其他三种魔都属于人为。即便天魔困扰,如果身心正常、精神稳定,也能克服。不会修行或者知见不正之人易染魔扰,如有正确知见又能精进修行,必能远离魔扰。

  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诸魔。云何为四?一者了知法性平等;二者发起精进;三者常勤念佛;四者一切善根皆悉回向。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能知诸法平等性,常起精进念如来,回向一切诸善根,众魔不能得其便。——《妙慧童女经》

  【注释】妙慧!若菩萨做到四件事,就能远离一切诸魔。哪四件事?第一,了悟知道法性平等;第二,发大愿心精进修行;第三,正心诚意勤念佛号;第四,一切善根都要全部回向世间众生。世尊说完这四件事,又以偈颂形式重述一遍:能知万法法性平等,经常发心精进修行,时常持诵如来名号,一切善根都能回向,众魔不能趁便侵犯。

  有些人修行之后,心不但没有变得柔和,反而变得强硬、孤傲、我慢很强、目中无人,非常喜欢宣扬自己、批评别人,这是修行不如法的一种征兆。

  古时候在藏地牛皮在制成皮鞋之前,必须用酥油来打磨,把牛皮磨得非常柔软。这样,哪怕以后接触到水,牛皮也不会干枯。修行也要这样,酥油就好比佛法,牛皮就像我们的心,越修行心越要变得柔软。

  我们在修行时,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越不好的习惯和习气越要祛除,要让自己变得柔软、仁慈、积极、随和,有胸怀、有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愿意为他人付出和贡献。实际生活中若能做到这样,这就是真正的修行。

  现在这个时代太需要这样的方法。很遗憾的事,放眼望去当今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自私、欲望、固执、唯利是图、自以为是、错误观念等等负能量。很幸运的事,我们大家内心深处平等地具备潜能——正能量,我们只要透过佛法修行,就可以把这些正能量挖掘出来,让生活变得轻松愉快,让家庭变得温暖和睦,让周围变得和谐安宁,让事业做得正当清净,这样的修行才是正确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

  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

  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询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

  方丈不由分说,又是一大板子:“打的就是你!人家睡觉都在用功,你却坐在这里打妄想!”

  “啪!”如果这一板子打在你身上,你会作何感想呢?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身心灵,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梵文咒语,会双盘打坐,长期素食……我们很辛苦地做到这些,得到别人的赞叹,于是认为自己修得很到位了,我们渐渐把这些“外相”当成修行的本身而不自知,似乎只要每天完成这些“功课”,就是在精进,就又向着解脱近了一步。

  殊不知,我们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新的习气,诸如:

  1、一边念着佛号,一边和人争辩是非;

  2、一边念经打坐,一边妄想纷飞;

  3、口中的道理一套一套,遇到事还是着急上火,半点亏也不肯吃;

  4、本性毕露却还以“修行人”的身份去教训、数落别人......

  以为自己在“修行”,在“精进”,实质却徒有其表,内在没有任何改变。这种不入心的“修行”,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真正的修行,是“历事炼心”,是持续地保持醒觉。外在的形式或功课不重要,重要的是觉知每个起心动念。

  你若用心,一切嬉笑怒骂都是清净行;

  若不用心,一切“修行”都是妄行!

  全然地、全新地投入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个当下的修行之中。保持精进心,而不是陷入惯性的生活模式,被其麻醉而不自知。

  修行的核心是修内在的本性,修心化性,种下对的种子,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才是真修行。

  别用修行麻木自己,不要被“修行”的假相所迷惑,不自欺,不欺人,老实用心!

  所谓修行者,即非修行,是名修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