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诚法师:古来出家人为什么豁出命去弘法?

“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闭关禁语、朝山参访等。

  今总括僧信二众的修持项目,简述数条如下:

  一、四念处:

  透过专注的观察身体、感受、心念、心念的对象等变化,就能对自己的行为、情绪、思想和意志有高度的自觉,进一步觉察到我们的一切执着、一切贪嗔和无明。所以,四念处的修法从“缘六根、六境而生六识”开始,不排斥一切见闻觉知,于“可念六境不起乐着,不可念六境憎恶”;不是厌离人生、厌离社会,或逃避感情世界,更不是出离社会而跑到深山林内隐遁的方式。四念处是闹中取静,以社会为道场,感情世界为关房的随缘任运修行法。

  二、般舟三昧:

  是一种“佛立”、“常行”的修持法,在为期三个月的修行中,不坐不睡,只可立可行,累时靠在绳子上假寐。

  三、闭关:

  在佛门中修行,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以后,方具闭关资格。因为闭关除需要人护关外,更应注意本身的修持基础具备与否,以及对经教义理的了解深入等。如果一开始学佛就要闭关,何功何德要人来护关。尤其闭关前半年要有大德开导、教化;如果没有正念、发心,也不可以闭关,要会用功才可以闭关,所以佛门有云:“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闭关不可以当儿戏。

  四、持午:

  即过午不食。修行中,少食有助精进用功,因此有因缘的话,可以在修行过程的某一个阶段体会一下,但不可标榜过午不食。尤其在佛门中,自己修持,也要尊重别人不同的修行方法,所谓方便有多门,各有各的修行法门,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彼此应该互相尊重。

  五、参学:

  又称参访,就是到其它丛林道场参访学习,每一处一住三至五年,再换一个地方,也是三、五年,又再换一个地方,如此经过一、二十年后称为老参。如果不经过参学,规矩不懂,也没有威仪,就被称为新参,甚至常常被讥为冒失鬼。

  六、化冬:

  在大陆丛林里,每到秋天,寺院僧众便开始拜访信徒,把平安符送到信徒家中,信徒回以一碗米,称为化冬。如此,一年的道粮便无须忧虑了。化冬比起每年举办一次以吃为主的供僧,意义更为深远。

  七、普说:

  学僧单独向师父请法称独参。若于丈室或法堂为大众说法,则称为普说。

  八、小参:

  个别请求和尚慈悲开示教诲。

  九、普参:

  类似今日的座谈会。

  十、经行:

  饭后散步,可以在佛堂绕佛,或在斋堂,甚至庭院或林间小径皆可,速度由慢渐快,或自行调整均可。

  十一、跑香:

  禅堂行香,目的在运动筋骨,调和身心。

  十二、行脚:

  云水僧求法心切,四处参访问道,因古时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到达目的地。

  十三、苦行:

  从事劳动性的工作,如打扫厕所、看管山林、夜巡、行堂、典座等。

  十四、密行:个人的修持法门,不对外人宣说张扬。

  十五、共修:

  大众一起修行,如参加打七或定期念佛等。

  十六、禁语:

  一般信徒在家中可行一时、一日、一区的禁语,体验一下宁静、美妙的无声世界。

  十七、朝山:

  三步一拜或朝礼寺院,都可称为朝山。

  十八、打七:

  可分禅七、佛七,有克期取证的目的。如果时间不许可,也可做一日或三日的参禅、念佛。

  十九、止静:

  禅七或佛七时全体默然静坐,不许出声扰众,任何人不得随意出入。其实每个人可以在一天当中有五分钟止静的时间,以做涤尘净虑、自我省思的功夫。

  此外,早上起床,可在佛前上香供水,或诵念《般若心经》一卷,或诵读〈祈愿文〉一篇;晚上可以拜佛、诵经、打坐,可依家庭环境、时间而定,修行不在时间长短,而在持之有恒。平日生活中,随喜持诵佛号,如观音圣号,或持大明神咒;吃饭时,称念“佛光四句偈”,或“三称念”,或“五观想”,乃至小小布施、随口赞叹、与人为善、做事认真等,都是修行。

  佛教认为休息也是精进,精进勇猛也要平衡、适度。修行其实就是自然、平衡、适当的生活。

  佛教还有五种精进修行法:

  即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佛乘。

  一、――人乘道的修行法为,以三归(皈依身外三宝佛法僧;归依内三宝佛·觉——觉而不迷、理智处事,·法·正——正而不偏、正行求真,僧·净——净而不染、修心不邪);五戒为主(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可以不失人身,得到吉祥福乐康寿。

  二、——天乘道的修行法为,即修十善道业的不杀生而慈悲护生;不偷盗而清廉;不邪淫而贞洁自爱;不妄语而讲实话;不恶口而全讲良言;不绮语而满口善文;不贪心而热心布施;不瞋怒而祥和慈悲;不痴迷而无所执着;不邪见而正见断惑。再结合人乘道的三皈五戒,如此修行可生天界。

  三、声闻乘、缘觉乘的修行法合称就是小乘佛法。——小乘佛法的修行入门为,先发愿出离心【感切欲界六道轮回之苦,发志求超脱出轮回之愿】。接着修禅定观识四谛【乃苦集二谛染缘因果及灭道二谛净缘因果】。进入道谛后用三法印灭却无明。然后在定中修观修慧【先修习五停心观、接着进入修四念住观、直至入正定观之七贤位的修行】。

  苦谛——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

  集谛——由自心所起见惑贪爱瞋痴等相集而成的烦恼;

  灭谛——息灭烦恼即入涅槃,不生不灭,寂静自在;

  道谛——修三学、八正道而实现神通及解脱轮回业力的牵引。

  四、——菩萨乘、佛乘的修行法合称就是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的修行方法为,先发愿具足菩提心【愿普渡众生皆趋于最究竟圆满的大觉之域~~佛境】。接着修三学、三十七道品、四摄六度。信、受、行、证,直至修成佛果。

  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度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