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贤宗法师:生命的无形力量,福报


   忏悔是告别过去的自己,

  迈向一个全新的自己。

  今天是2017年第一场般若修炼,我们前面讲到《六祖坛经》的“忏悔品”。

  很多人认为忏悔是过去做了不好的、罪恶的事情,所以才要忏悔。实际上,忏悔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应该这样来理解:就好像当你第一层爬到第二层的时候,所面对的人、接触的事不一样的时候,就要告别第一层的人生经历,进入第二层;而进入第三层的时候就要告别第二层。你想成长,你想改变,你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就要不断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就要不断以新的要求塑造自己,这样就会发现每天每时每刻都处在不断自我蜕变的过程。

  我们回归到那句话:现在的你是谁,过去的你是谁,未来的你是谁,都在做什么?你会发现不同的时期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小时候把书读好就行,现在工作了,既要把工作做好,又要处理客户和工作上各种各样的问题。方方面面汇集到身边的时候,原来觉得时间一大把,现在时间却不够用。所以,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抓到,总要有所舍弃,把时间放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如何取舍?有的人随着自己的喜好来取舍,但是我觉得,你希望你的未来达到什么结果,和现在的取舍就要有关系。我们经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都是当果显示在面前时就无法面对;而菩萨则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所以我觉得忏悔是告别过去的自己,迈向一个全新的自己。过去不想读书,现在要想尽办法让自己读书。每天读《六祖坛经》,每天运动,每天打坐一小时,这都是一种新的开始,新的开始必须是告别过去的自己。每天都想有所成长的时候,每天都要有所付出,不然我们每天都活在过去的自己中。

  有的人十年之后走了一圈,但不管他走出多长,最终又回到原点,又一无所有,又重新开始,错误一直在循环不断。那你这个时候有没有反省过自己,为什么总是这样?因为我们不会告别过去的模式。这时候就要有忏悔心,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自己的问题。当你碰到这些问题,看看内心当中有没有嗔恨心,如果用平等心、慈悲心去处理,才是最圆满的。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内心不能升起丝毫的嗔恨心,而要把对方想成是你最好的朋友,要用最柔软和慈悲的心去对待。

  所谓忏悔的心是什么?我们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最好的升华,每件事情的发生解决和处理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佛陀曾经讲过一个道理:在菩萨眼中这个世间是没有众生的。从小到大听了无数遍,今天才真正明白。如果哪一天在你的头脑当中,认为“所有人都是佛,只有我是凡夫”也会明白。“行之不得,反求诸己”,我觉得“反求诸己”这四个字就是忏悔,忏悔自己内心的不足,忏悔自己内在的极限,忏悔自己心中的狭隘。你这样去想,那么所碰到的问题就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自己内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烦恼、不快乐、不健康?当你内心美好的时候,这个世界一尘不染,海阔天空,无量无边;当你内心痛苦的时候,看到谁都不顺眼,看到别人笑感到比哭还难看,这是你内心的想法辐射到外在,从而增加了内在的痛苦。

  我们自心的光明想要去辐射整个世界,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忏悔,去升华自心。很多人来寺院看到师父礼拜很好奇,其实当你臣服在大地之上的时候,你不是拜佛的人,最伟大的就是你自己。为什么大海那么大?因为它是最低的,让所有水都汇集过来,它便成为最广大、最无尽的海洋,才能成为那么大。当我们把自己所谓身份地位扔掉的时候,就能得到更多,你的成长同时也会无量无边,这种状态也是一种忏悔的状态。

  古人讲:当你遇到问题,不能再往前一步的时候,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就是谦虚。放低自己,退到后面,不与人抗争,就能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像我们今天来到这里学习般若思想一样,《心经》哪一个字最多?“无”,所有的字眼都围绕着这个字。如果你能把这个字理解透了,就永远站在最高点来俯视这个世界,看待问题。首先要把身体、感情、金钱、权利破掉,当所有东西破除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内心无助、空落落的?如果有这种感觉,那你永远达不到这种高度,因为一听到“空”是害怕,是恐惧。当把金钱、名望、地位、身体统统拿掉,你会害怕吗?明天世界毁灭了,明天就枪毙你,你会害怕吗?如果你害怕,就达不到那个最高点。但是我们反过来看,如果你能不被金钱、地位、名利约束,即便追求无上权利,却没有一丝权力的欲望,再回过头来全力以赴去追求,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我们以前认为《金刚经》的思想是消极的,其实《金刚经》是一部发财经。经常去读,就能得到内在和外在共同的财富。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三轮体空布施、不住相布施,所得将不可想象。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在想,刚才我跟你打招呼,你却没和我打招呼;昨天帮助你,今天你见到我笑都不笑,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你做的事情总想着别人如何回馈你,你在布施的时候总有回馈之心、感恩之心。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就没有想着有什么东西给出去,其福德不可思量。无相布施会让你快乐无穷。你帮助了很多人,做了无数事情,但从没想着从里面得到好处,这就是无相的思想。人永远想着我的身体、我的言行、我的名望地位权力,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东西,大家可以好好地从这里观照自己。

  般若思想的精髓,就是你的心挂碍什么,就要破掉什么。挂碍子女、名利、健康,只要挂碍就要破掉。有个同学跟我讲故事,美国的医疗专家曾经研究一个案例,两对夫妻,两个男的是同学,同时查出得了癌症,医生专家通过判断都活不了一年时间。两对夫妻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第一对夫妻选择化疗;第二对夫妻把所有财产拿出来,一半捐给基金会,一半给旅行社,让旅行社安排最好的全球旅行。一年到了,前面化疗的丈夫已经离世,后面旅行的夫妻却还在度假,后来一查癌症没有了。当你病痛的时候,天天担心害怕恐惧,你死得比谁都快。做母亲的有没有发现,你越担心你的孩子怎样,你的孩子越会怎样,这都是我们内心不断给自己的暗示。

  我经常跟身边的人讲,有些学佛的人天天在念佛,面相却十多年依然没有改变,那肯定修错了。“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名号,可以给我们无量功德、无量光明、无量寿、无量智慧;念的时候,感觉自己坐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朵莲花里面,芬芳扑鼻,一尘不染,感受那种状态,再来念佛,就能和阿弥陀佛相应。

  我们碰到很多问题都认为是别人造成的,而真正理智的人会认为我的世界不好,一定是我的人不好。读懂这个问题之后;你会永远都在调整自己,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对世界的解读方式也会改变。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人还是那个人,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很好,有的人很快乐、很成功、很智慧,就我痛苦呢?我们很少去找自己的问题。当我们的心改变了,世界就改变了。你解读世界万物的原点在改变,自然而然外在所有都在改变。所以希望我们学习般若思想,永远要回归原点。你的心,你的思维,不只是来这里听课程,而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

  般若是一切诸佛的母亲,生出幸福、圆满、清净的你,你从这里面出来。哪一天你能真正地从内在去反思自己,那你的世界就没有烦恼。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拥有了无尽的慈悲,你就不会和别人产生冲突,不会给自己增加烦恼。就好像空气,你把任何东西扔到空气里,空气会和你对抗吗?你拿刀拿炮去扔空气,空气会和你敌对吗?如果我们用炮去打石头,打过去就又反弹过来。无尽的慈悲不是硬的,就像空气,任何东西打进去都不会反弹。一个能每天反省自己的人,每天都在成长,反之永远都在过去的生活中循环。我们把反思总结的这个过程叫作“参禅”。大家记住,参禅会不断地自我蜕变。禅宗里面经常用几句话头:念佛是谁?听课是谁?坐在那里是谁?这句话不能很简单地去看待,而要不断地问下去,你是谁?面对子女、父母、行业、政府、国家、世界、宇宙万物,你是谁?不断问下去。当你每问一次的时候,你的心就打开一点,就打开一条通道,看待自己的眼光也就不一样,永远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和世界国家的关系。

  范蠡把越王辅佐起来打败了吴国,在他最顶峰的时候把所有卸掉,回归故里。很多人说当成就霸业的时候应该享受才对,但是他把这些都卸下回归故里。有一个人跟他一样却没办法卸下,最后被杀掉。范蠡一生三次积累财富,每次散掉,再次聚集。当他把财富舍掉的时候,其他人下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跟着他。当我们紧紧抓住一样东西,就不知道把它放在哪里安全,一天到晚在担心这件事情。而真正的财富,放在别人口袋里是最安全的。可能你们听到这些会觉得师父脑袋进水了,但是真正理解的时候,你们肯定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学习般若智慧,要不断通过般若思想冲击我们原有的价值观,重新建立一套思维体系,再来看我们为人处事的每一件事情。我经常讲: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讲放下。你有本事讲放下,但你拿起来多少?你拥有多少?你首先有这个东西,才有资格放下。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放下什么?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去读般若智慧,至少要40岁以上,没有生活积累的前提很难悟透这个道理。40岁之后要不断问自己问题,人生怎么活才有意义?我的人生已经走过一半,剩下一半怎么走才有意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寻和追问,设定自己未来的目标和方向。

  我希望,我们今天所学的忏悔品,是能站在告别过去,展望未来的高度去面对自己的内心,去寻找自己的道路,去重新塑造全然的自己。所以,修行就像蛇每长一次就蜕皮一次这样的过程。要想成长,首先要蜕皮。蜕皮是什么?是痛苦。不要认为成长不痛苦,成长一定是痛苦的,剥一层皮的痛苦更是终身难忘,反而快乐不容易记住。戈壁徒步的过程就是剥皮的过程,越痛苦越怀念。孩子不听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抽他一顿。这不是教你们虐待孩子,人的身体受到虐待,才会留下最深的印象。当然,要先说一次两次三次,如果没用再抽,前面功夫要做足。蜕变要付出代价,不论面临什么环境都要学会接受。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