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其心光明磊落,是修道的根本

真修行和普通的宗教信仰是有区别的。普通宗教信仰都有一个模式,第一,他可以保佑你,达到世俗的欲望,发财,保平安。所以民间人,拜观音也有,拜关公也好,拜妈祖,拜土地。这类都是属于宗教信仰类的。第二,宗教信仰还会告诉你,死后去哪里?ji 督教说,死后来到天国。佛教的死后去极乐,是一样性质吗?有些类似,又有些不同。因为虚云老和尚考证过,当年耶稣有到印度,学习过佛法,估计也听说西方极乐,回来就创造了他的天堂。不过呢,极乐比天堂庄严。但西方人慧根福德都不足,接受不了极乐的七宝行树,七宝罗网。所以耶稣就按照西方人的喜欢,创造西方的天堂。所以他西方天堂的上帝,没有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庄严,西方天堂也没有极乐世界那么美妙。

  这属于宗教信仰成分,但你要修行,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佛,和修道家,道家也是修行,又是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你去看教主的样子就知道,你看佛陀,万德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但道教,三清也好,玉帝也好,总没有佛的庄严。其他宗教更不用说。

  你要知道,不是真的有一个人长得跟佛陀一样庄严。佛陀的庄严,是众生心的投射。你富贵的心的投射。这就讲到一个问题,佛的法身,报身,化身。悉达多太子是化身佛,报身佛是万德庄严的,但你看不到,你只能去想象他的庄严。佛的庄严,告诉我们,要开发富贵庄严的心,这才是佛教的目的。

  学佛的人,人生应该要很灿烂,光明。因为你看佛,经常动不动就放光,不然就出种种美妙音声。像地藏经开头,佛一出场时,就放种种光,出种种美妙音声,而且天龙八部都来了。你不觉得很灿烂的。不知道大家第一次念地藏经是什么感觉?我感觉是,哦,原来生命是如此的多层次,不是单一的。

  所以学佛只有一个目的,把你生命的富贵庄严开发起来。你知道,你心地的宝藏犹如虚空一样大。佛讲地藏经最后虚空藏菩萨出来讲地藏菩萨功德,二十八种利益。这就是你心地宝藏开发出来后,你就得到二十八种利益。

  你去看修行人,对物质不执著,他不会特别的挑食,挑衣服,乃至选择要多好的地方来住。他能破除对物质的享受。因为他心中有一天堂。以前有个冬瓜和尚,估计长得胖胖犹如弥勒的。他每天不做事,就走街坊,但心中念佛。他作了一个偈颂: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他人都不识,自有一天堂。

  你也念佛,那你心中有没有天堂,有没有极乐。这个很关键啊。有些人念佛,想着说,哦死后去哪里,念佛当门票。那不过是宗教说法而已。你知道,要把天堂给装在你的心中。真正念佛人,是要像法华经讲的,“心生大欢喜,自知当做佛。”否则,念佛也是种善根而已啦。

  佛教中,有富贵的华严,普贤菩萨是佛的长子,也可以说是富贵的代表。心的庄严和富贵,这个很重要。你要是没有开发出来,你会很执着外在的财富,又很害怕失去。心中没有主,都被外在的转。临终时,更是放不下,结果执着钱财的,会死后变成蛇,有福报的,变成一条小龙,来守住他的财。这就是心被迷住了。

  心的富贵庄严,要如何开发,你可以多念经,在为人处世中去做,慢慢的,你的心真的庄严起来,你的财富也会跟着来,而且人缘也会变好。没有成佛,先结人缘。你怎么结,心要庄严富贵起来,多念普门品啊,每个人都看成贵人,好人,你就结到人缘了。心富贵了,就会去赞叹别人的布施,去感恩,自己也会去布施,宁愿自己少吃少穿,也要感恩三宝,去供养他。这时你的心就容易富贵了。

  不要想着,我很穷,我要靠三宝保佑我发财,发财后我再来布施。这个心态很不对。这就是贫穷心态,你要怎么感召发财。偶尔发财了,也是过去的福报现前而已。三宝不需要你的钱财,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发心的富贵庄严。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参禅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所以人若能没有脾气,一切时、一切处,都是快乐的,都是平安的。可是人都不注意这一点,以为随随便便发脾气,就对事情有帮助。实际上,什么好事,你一发脾气,也会坏了。所以我们最要紧的是没有脾气,没有烦恼。

  学佛法的人要有忍耐心,有人骂我们,我们要拿着他当唱歌听,或当他们给我们讲另一种语言。因为我不骂人,所以旁人骂我,我也不懂得、也不知道。尤其有人骂我们,那是给我们上肥料,令你这块地所长的一切能茂盛一点。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要能忍受,就是德行。能忍就是道,你要能受了,也就是修行。受不了也要受,才得了。如受不了,就有麻烦。能受得了,无论有什么境界来了都能忍受,这就是懂得佛法。你要是不能忍、不能受,那就是不懂得佛法。

  所以我们要“不生烦恼莫疑心”,时时都不生烦恼不生怀疑。“总要管自己少管人,”常常只要管自己,不要管旁人。“多认不是少争理,”常要认自己的不是,不要尽那么狡辩。“安然清净智慧生,”你要能这样就很平安,会生出一种智慧。“明心没有碍难事,”学佛人讲明心见性。明心即你心里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难了,没有困难的事情。“见性岂有忧愁心,”见性的人就不知道忧愁了。“佛光不是不普照”,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

  所以佛光不是不照你,而是你心里若像浑水似的,月光就照不进去了。我们心里要是清了,就像水里现出月亮似的,佛性就现前了。“意定天无云”,你意有定力,就好像天上没有云彩似的。为什么佛光不普照我们呢?因为“忧思恨怨心搅浑”,你又有忧愁、又有烦恼,又有恨,又有怨,在心里头有这么多东西,所以心里就浑了,就没有智慧。我们谁能没有烦恼,谁能没脾气,谁就生大智慧,开大智慧了。

  学佛法不用学多,学得能不生气、没有脾气,那就是佛法。所以说“事事都好去,脾气难化了,真能不生气,就得无价宝,再要不怨人,事事都能好,烦恼永不生,冤孽从哪找?”尽瞅人不对,自己苦没了。”我们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就在这很简单、很现实的地方上,能明白了,就是明白佛法。不要到远的地方去找、高的地方去找,就在你每天所面对的现实中。这个境界你要能把它转过来,就不被境界所转。不要到这个境界一来,就不知道怎么样才好。时时都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你能这样,那就是明白佛法。今天我不讲太多,讲太多了,你们会还给我。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