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节录 梦参老和尚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节录 梦参老和尚



倒过来讲,经、严、华、佛、赝、方、大,经是教义;“严”是总说,庄严佛的果德;“华”是因,因为有这个因,才有如是果,“华”是形容词,因能严佛的果德:“佛”是成就的人。
  
“经”、“严”、“华”这三种是约法说的。“广”是用,是佛的大用,是化身佛。用就是利益众生的事业。“方”是相,相就是“大”的相,“大”的本性所具足的相。这个相不是象我们想的有形状,它是没有形状的,我们再回来说,大、方、广就是佛的自体相用。佛在因地所惨的因华,成就了佛果的依报庄严。依这个教义来摄化一切众生,这七个字都有两种义,我们先解释大的两种义:大具足了常义、遍义。大是广博,无边无际的。拿虚宝来形容,虚空遍  切虞。遍到一切众生。这个众生不只是人类,包括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即六道,六道众生都具足有法性,在一切诸法叫法性,在一切有情叫佛性,它无穷无尽,没有形相可得,不论遇去现在,常如是。大者不是相对的,相对的就有大有小。这个大是指性体,性体不变。虚空不被所染,永远常时清净。形容佛的境界、体性的境界,是没有染污的,说有不可以,说无也不可以,渊深莫测,说非有非无不可以,说亦有亦无不可以,这叫离四句绝百非。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只能用意会来体会,用言语表达不出来,无言说相,无思让相,永远寂静如是,所以说佛的境界不可量,因为要让众生领悟、让众生进入,所以才有法可说,但是这个有法可说,让众生体会到说即无说,不要执着说。
  
“方”是相。诸佛所修证的。 利益众生的、无量的功德相。功德相是无相之相,是体性本具,不偏、不违,正大光明,即正法。不偏 、不违,不断、不常,不一、不异,叫正。能使众生生起觉悟,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法凡夫没有觉悟,不能解,佛才令正法住世,读他生起觉悟。一切诸法无所住,不可执有、不可执无。悟到此,能见到自己的本身,法身。这是“大”、“方”。
  
“广”是用,即体之用,离开体没有用,用还归于体。所以说它周遍,能够包容一切、能够遍满于一切。所以拿虚空来比喻,譬如虚空,含着一切相,它没有分别,也不为诸相所转,遍于一切国土,平等进入。这个相是成体之相,无所不包,随着性遍故,广和用也就遍了。刹那际, 一念间,它包容无尽。这就是体、相、用。这部经总的大、方、广、谁的体、相、用呢,咱们每个人都具足的,不过还没有修成;佛是已经证得。证得的也不多  分:咱们虽然没证得,咱们也不少一分。证得是原来的。开示大、方、广,就显示佛。佛是觉,具足说是佛陀耶,翻觉、明,能觉悟的是佛,所觉悟的就是大方广。但是,约三谛来说,就是三种道理,谛就是理。总的说来,大、方、广就是佛的体、相、用;分开来说,觉者就是用,觉悟了,用它利益众生,这个觉是指世间法说的。觉悟世间,就是觉上的用,觉悟世间就是度众生,这是世谛法。世间的真谛。世间的真谛不是真谛,是显示世间随缘的。体是真谛,用是俗谛,真谛、俗谛这是二边,二道不契于中。相呢,中道义,觉上的相是觉中道义。三谛兼容,三谛无碍,三觉也无碍,达到进入妙觉,大、方、广、佛,华呢,因感果,华是因,果是果德。因为在修行之中,利益众生,修得成就了,修因契果。因与果契了,成就果了,修困的时候,修咸了,契台于果了。因一般是用蓬花来形容的。举例说,莲花是莲果同时、因果同时,桃花、李花不行,“桃三李四”,桃树得经过三年,李树得经过四年才能结果,有的先因后果。成就佛果之后,他有无量性功德,除了性功德外,还有修成的功德:报身千丈卢舍那、化身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种种的神通妙用。
  
严是庄严的意思,象我们人身上庄严、用金属庄严、用花蔓庄严 ,用衣服庄严,这都是形容万行的,佛修成了,用万行庄严。庄严什么呢?庄严体、相、用、庄严大  方、佛、所以修得万行功德,成就佛果庄严的本体。佛成就了,不是世俗相的庄严,而是福德 、智能的庄严,他度 一切众生是万行的功德,成就了无上的智能,光明遍照。经字,“大、方、广、佛、华、严、经”,经是贯穿意。贯穿因果的妙理,摄受法界一切众生,因果同时,因华严佛的果德,再加上利益一切众生、摄受法界一切众生。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2-19 13:38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世”者时也,即世间。世间有三:器世间、众生世间、正觉世间。器世间:指依报的山河大地等。器是容受依用之义。山河大地等容受众生,又为众生所依用,故称为器世间。众生世间:指正报中除佛以外的一切有情。此等有情为五阴所成。而其生不同。故名为众生世间。智正觉世间:指正报中的佛。佛具有大智能,脱离偏邪。觉了世出世法,故名为智正觉世间。“主”者君也,主宰意。即佛及诸王。人的主宰,国家有元首、总统、主席。这是有相的,咱们见得到。地神、水神,林神、山神即器世间主。天王、龙王、夜叉王等即聚生世间主。如来是智正觉世间主。在《华严经》里一切都有神主宰,找无主的东西没有。智正觉世间主是佛。“妙”就是不可恩议。你想不到的。谓法门体用,深广难思。即主之所得。这个妙回归到法上来理解。要深切地思维,很不容易能全知道。

咱们这个妙。妙到什么处呢?妙到你自己本来具足,不能运用了。咱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跟佛无二无别,具足佛性。怎么说也说不出来,想也想不到,思也思不到。大家在一起讨论也讨论不出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这就叫妙了。“严”谓严饰。严字不可思让,我们现在说的地神,水神,鬼神,天王,龙王,夜叉王,它也很有势力,生活条件也很好。四王天,忉利天,每个天的天主,有他的严饰。严饰的含义也特别多。咱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认为佛法很庄严。佛在世的时候,除了头发剃了之外,穿的服装,颜色略有不同外,比丘、比丘尼跟印度老百姓穿的是一样的。现在中国的比丘,比丘尼穿的都是明朝的服装,圆领表示不同,这也是严。在佛教讲庄严,庙堂是庄严的,寺庙里的佛像,大殿都是很庄严的。每个国家的会议地点,或者政府总统的官舍,都是严,严就是严饰。

但是有的是器世间的庄严,有的是众生世间的庄严。器世间的庄严是无情的,众生世间的庄严,各个不同了。用修的因华,严佛的果德。“严饰”有多种含义,器世间的严,就是地的庄严,大地的坚固,大地出生的一切,现在我们所有的供品,大多都是地里生长的。众生世间呢,每一个众生它都具足有信、解、行、证,他所行的,所修的,所证得的来庄严世间,我们的修行当中要回向,回向就是严。庄严佛国土。我们经常讲法供养。法供养为最,这是众生严。众生世间以法供养,成就法门的殊胜,成就法门的威德。智正觉世间是以智能干一切法,成就究竟觉悟。从渐证、分证、到究竟证。以此觅庄严。所有这些严,庄严佛国土。

从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以心力故,身、口、意三业都遍周,又叫普周。因为众生的身、口、意有无穷无尽的业用,佛所说的法门也就无尽了,以此庄严佛国土。就表示严佛的佛德。庄严就是感义,没有这个感。佛就不能应。佛就不出世。虽然没感佛兴,法还存在。正觉世间如果不严的话,不能为主,不能作为法主。如果器界不严,那就不是佛所住的住处,非真佛处,因为佛言:“遇者有得。”遇者就能得到解脱。众生严呢,辅助佛度众生。显法超胜,所以叫“妙严”。其它的众经没有这种广严,不能显《华严经》的殊胜。所以《华严经》就称为妙严,严是互觅因果,互相庄严的意思。现在我们讲的是序分,赞叹各种的严、庄严,赞叹众严,以诸因,严佛的佛果。以因华严佛的果德。
  
方山长者李通玄在《华严经合论》中解释“世主妙严品”。所有的一切神、天龙八部都叫世间主。每个世间主都有十佛世界微廛数的随身眷属。有的经上没有标出数字,就是无量数。每一个世间主有无量的随身部从、眷属。世间主也说鬼神、天龙。乃至阎罗王。他们不是我们形容的世间相的鬼。这些鬼王,都是大菩萨的化身,度了无量的众生,那些众生都随从他,所以才叫“世主妙严”。另外一切来法会的诸佛、或者菩萨。都叫世间主,来这个世间主持世间,在这个世间说法、主导教化一切众生,都叫世间主。你理解《华严经》的时候。数字再多,也是刹那际、刹那际就是一念间。 《华严经》里的含义,举一就是无量,举无量还是一。到这个华严法会的,从数字上来说二百八十八众。各个身体形状不同,部类不同,总的说都是有情之类,来庄严这个法会,叫世主妙严,这品就叫世主妙严品。
 
 品字,明五位及信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一地五位,再加最初发菩提心。十信的信心,有同有异,发心相同,理具相同。但是品位不同。这些类、品,就是一念,一时,虽然说了这么多品、类,次第不同,但是缘起同时,同时缘起。同时具说,七处九会,一时顿演。这叫同时具足相应门。同一缘起,乃至一多缘起。一多缘起就是一不是多。多不是一。也多即是一,一即是多,这叫一多相融不同门。懂得这个道理了,一即一切,所以称“世主妙严品第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尔时。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之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
  
这品经讲发菩提心的功德。经文里这个教理很深,前头讲佛德的时候,讲不动如来根本不动的大智慧是不可思议的!是法界的本体,乘这个而发心。所发的心就是根本不动的智慧,达到成就佛果,这个功德是不能计量的。功德是显示的意思,显示什么呢?说你初发心,所有的德相,德相就能百界示现化佛。因此,这个天帝释,处所的主人,问法慧菩萨,法慧菩萨是这一会的法主。他说佛子啊,(佛子是称赞法慧菩萨说的)菩萨初发菩提心,所得功德,他的量有几何呀,多大啊?这个问号请法慧菩萨给他回答,问他发菩提心的量有好大?他感觉这个功德量太大了,他有点怀疑,请法慧菩萨亲自来说一说。法慧菩萨所答复的发菩提心的量究竟有好大。说他成正觉的功德,跟佛的功德是齐等的。发了心一定能够成佛。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乃至到十住的菩萨。十住菩萨有那么多的威德,能示现成佛。成佛是要经过无量劫的修行才能成就,怎么会初发心就能够示现成佛呢?因此我们要了知,这里有些功德是说佛的功德。有些是住地菩萨的功德,初发心就具足后边的德。说我们大家都学戒,在学戒时候,一切众生见着比丘、比丘尼,他做三宝如佛想啊!僧即是代表佛的,这可不是入住位的菩萨,他能百千界示现做佛。出家众是僧宝,无佛住世,僧宝就是佛。佛说的法靠僧传,就这个意思,这就是发心之相。法慧菩萨答这个德量的时候,用善巧方便的辩才,无碍的智慧答复的。法慧菩萨答复说有十难。意思说的是,要想把这个发菩提心的功德说得很清楚,很透彻是难的。为什么呢?道理太深了,难说,就是无法显示。也可以对这个帝释天说,如果他不是发菩提心的菩萨,对他来说,很难听说得清楚,很难让他明白,很难让他知道,这十个难,总的说想把发菩提心功德、根源、乃至于过程,能去你的疑惑,令你生快乐,令你进入,那就很难了。为什么甚难呢?因为初发心,就能达到佛的功德,与佛相似了,叫作相似觉悟。约时间说,初发菩提心的时候,一直到成佛,深彻最后成就佛的果位,这就难了。约他的德来说,发了菩提心的德,成为相似佛,甚深到佛果。一个约时间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这是最后。约德说,初发菩提心跟佛果就相似了。约理上说,他就证入一真法界。禅宗不是说嘛,顿悟成佛。咱们前头讲性功德,性具的没有功德可说的,为什么?我们学完《净行品》,完了再回头说发菩提心,清净如虚空,就是不可说不可说,这个很难得说,很难得知。理同法界。
  
住位的菩萨他一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象征呢?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一真法界,他住在这个上头,不是甚深了吗。约他所行,利益众生,行菩萨道,他能到百界示现成佛,与佛无二无别,甚深、就是达到深到极点。约数量之广,难量,拿来量,量不出来的。意思是说甚深的心,真心、妙明真心,妙明真心的理,玄妙至极了,甚深难测。在我们修除业惑而证真,这是按次第说啊,那个妙明真心不是次第修慧而能得到的。也不是思慧所能测度度量的,这都约佛果说的。约他所发的心及修行都是事,事就是理,念念都是理。初发菩提心跟佛究竟菩提心是一个,因此说甚深了。所以说难宣示,难言。法慧菩萨说了十种难,因为这个法是超心识的法,是无言说的法。以我们的力量不可了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一切凡夫乃至一切菩萨,他不能辨别,这种佛的甚深道理,没有大智慧的人,不能信解,劣根劣慧二乘权乘菩萨不能信。信都不能信,他怎么去求解呢。你问他有好大的功德?无所得。不是有所得的。得到个什么?不是少慧能证到的,因此说,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法慧菩萨说了以上十个难。
  
发菩提心有这三种相,住、行、向三十位。先把菩提心弄清楚,说心量有好大啊?能知道佛,能知道佛的智慧,永远对佛法不怀疑了,永断一切疑网。那个才跟佛相似,能够百界做佛。这个菩提心,就是我们原来本具的心,这个心所含的德量,是不可说不可说的。说这个初发菩提心,不是现在我们所发的菩提心,而是十信满了,登了初住位就叫发心住。我们现在发心,发心欣乐,羡慕,归依三宝,入了佛门。等你在这个基础上修行信满了,入了住位,位不退了,这时候才真正叫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的功德很大!我们先解释功德二字。功、是你所做的事。德、是把你所做的事情会归于自心,就是行道有得于心这叫德。入了位了之后,所有的解,所有的行,皆是来显示这个功德之量。咱们信没成就,听佛的教导,象《大乘起信论》中所讲,入了佛门一发心,就知道我们这个心跟佛的心无二无别,这是性德本具的功德。      
  
听着法慧菩萨说的这个发心是很微妙。所谓微妙之处,就是你的法界心,都是你法界心的现象。讲我们这个心。你观想心遍法界,整个的大法界就是我的心。这个心,一个是觉,一个是迷。发菩提心那个心,能发菩提心的那个是觉,那个觉念,他是不可言说的,你用语言来无法形容发菩提心的功德究竟有好大。只有深入学习才知道,一位一位进修的时候,断了一分无明惑,就增进一分智慧,这是有次第地修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从《如来现相品》开始是正宗分。解释这品经作四门分别:一是来意;二是释名;三是宗趣;四是释文。先说来意,先分来,后品来。怎么叫分来呢?全部《华严经》分成三分,序、正、流通。序分咱们讲完了,向下就讲正宗分,正宗分显示这部经是什么宗旨。四分之中先讲了教起因缘,这个法门是什么因什么缘兴起的,再来就是说法得有说法的仪式,这是分来的两义。一切经都用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正宗分呢,宗是主宰义,也是最紧要的,一部经最主要的就是正宗分。正宗分是讲怎么修行,怎么样入道。
  
这品为什么叫如来现相呢?法会的大众,哪类菩萨坐在哪个方向,是有次序的,来了就进入菩提场。品来的第二义是,前头说的是旧众,现在说新集众,以前没亲近过释迦牟尼,也没亲近过毗卢遮那的。学《华严经》一定要理解三身一体,唯独《华严经》化身、报身、法身三合一的,不是化身佛说的,法身根本不说法。大菩萨众都是报身,报身的示现就是大化。卢舍那佛坐千叶莲花上。一朵莲花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国土,一千朵莲花一千个身,这是应身。每一应身千百亿化身,是小化,应身化千百亿,在《华严经》上没有这种说法。法、报、化三身一体,化身即是报身即是法身,也没有大应小应。今天来集会的大众,有的是佛的常随众,有的是以前没亲近过释迦牟尼,现在来亲近。佛佛道同,哪尊佛都如是,法报化三身。
  
第二门是释名,解释名字,名字就是“如来现相品”。释名中,第一是分名,三分之中为正宗分,四分中为举果劝乐生信分。第二是品名,如来是能现,指人说的,现相是所现,指法说的,相就是法。这里有体、有用,各依五种含义来解释。先解释如来,如来是梵语,多陀阿伽陀,翻译为华言是如来。什么叫如来?如来的含义,一种是理说;一种是行说;一种是理智合说;一种是离相来说;最后就融摄来说。我们大家都知道,法性名“如”,现在我们也具足,具足佛性、法性,但我们的法性有障碍,这是业。除了障就叫“来”。“如”是平等平等,“来”有的地方说言无虚妄名如来,所有言语都是真实的。《转*轮论》里说: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那正觉跟第一义谛合起来,就叫如来。在般若部,约离相说:离一切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就是如来。融摄说:无即是理,理即是智。如来就是理智,有时候把理智分开,有时候不分,理即是智,智即是理,如就是说法相本体,如外无法,来也就是如,无来无去,即是真如来。咱们经常说,如者如如不动,来就是化度众生。
  
如来现相,现什么相呢?现相有五种:从佛的面门放光相,召十方大众来参加法会;从眉间放光相,表示说法主;现光震动刹纲,以警告所有在会的大众;佛前现花,表示说依报的果德;白毫出众,表示教法依佛演说。如来现相就有这五个含义。“品”就是指这一类法。《如来现相品》,释名就解释完了。《如来现相品》的宗趣,“宗”是宗旨。“趣”是趣向。《疏》把宗趣分成两种:一个是分宗;一个是品宗。
  
先说分宗,三分中是属于正宗分。四分中呢,就是以“佛果无边刹海,具三世间无尽自在”为宗。《如来现相品》的品宗,就是以光相表示为宗,令上智玄悟为趣。光中所有的智能,光中所说的语言,是没有语言的语言啊,有智能的人自然能够领悟,闻法得度。
  
《疏》是略说,《钞》是解释《疏》的,因为当初清凉国师做了《疏》之后,弟子还是看不懂,清凉国师就作了钞,钞解释得就详细一点。如来现相都是讲如来的果德,佛的依正二报,并且偏重于依报的多。如“十方刹海叵思议,佛无量劫皆严净,为化众生使成熟,出兴一切诸国土”,说佛的依报,佛的刹土,一般说三千大千世界,《华严经》讲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又加个海,这是不可思议的,佛经过无量劫那么长的时间,严净他所说法的处所,行道的处所,居住的处所。目的是什么呢?有个处所才能容众,咱们建寺修庙,就是为了安僧啊,我们也化度一切众生呀。又如“所说无边诸刹海,毗卢遮那悉严净,世尊境界不思议,智能神通力如是”,这个偈颂还是说佛严净佛国土,如来现相主要是有相法门,依正二报都是有相法门。无边刹海,这是器世间,毗卢遮那是正觉世间,刹纲所持,如来所化,是众生世间。这个三世不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器世间、正觉世间、众生世间这三种世间,于三世间佛都是自在的。什么意思呢?三种世间,互相即入,隐显重重,皆悉无碍。有情世间即是器世间,器世间即是有情世间,亦是正觉世间。所以说“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刹自在”,这就显示了三种世间互相即入、重重无尽的的意思。
  
《论》是怎么解释《如来现相品》的呢?咱们也大略提一提。这一品为什么叫《如来现相品》呢?因为一切菩萨、神、天大众,大家都集会在这个法会当中,他们心念请法,心念请法就是意念,没有言语,也没有行动,心里想,想什么呢?想向佛问一些问题。所有大众心念请法的大致有三十七问,他们一生念,佛就知道了,就答复他们。他们用心念请法,佛也不是用语言答复的,佛面门放光,光所现的诸相,就把他们所问的问题都答复了。在《如来现相品》里,如来放了两次光,一次是从牙齿放光,这个放光的含义是召众来集。眉间放光是示法,令相信佛的境界,及佛所修行的因果行门。又来集的这些菩萨,他们从毛孔放光,佛示法的放光,和请法的放光,都是通的,召集所有的海会大众,参加华严海会,所有这些佛的境界相,菩萨的境界相,都是为解答前面大众的疑问,因此品名叫《如来现相品》。
  
在经文中佛十度放光,面门齿光,这是召集他方大众的。光代表语言,我们有时候跟谁不用说话,点个头或者拿手比划一下子,就是示意的意思。眉间放光,是示果成因,因能成果,依果显因。足下轮中放光,让众生因这个光而生起信心,成就十信。佛在帝释宫中,从足指端放光,使十信菩萨入道,真正进入菩提道了,成就十住位。夜摩天宫从足背放光,成就十行法门。兜率天宫从膝上放光,给在会大众说十回向法门。他化天宫眉间毫相放光,成十地。诸菩萨由佛的光相,而开悟修道,光里就显现佛是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这样成就来的,用光来表达。
  
《如来出现品》,佛眉间放光,入文殊顶,佛的光进入文殊菩萨顶。佛从口中放光,入到普贤菩萨的口,令文殊、普贤互相问答如来出现始终因果道理,从文殊菩萨十信为始,到最后普贤菩萨入法界为终,显示修行成佛的道理次第。在《入法界中》里,佛又放眉间光,叫普照三世法界门。总共有这十种放光,是佛在华严会上的十种放光。如随好光明功德品中,这个光是常放的,普摄一切众生根,应以小乘法得度的,佛就给你示现小乘法,中乘得度的就示现中乘法,大乘法得度的就示现大乘法,随众生根而摄化,叫依根摄化光。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菩提场就是华藏世界的境界,形容菩提场有十种庄严,简略合成四种:
  一地严。地是土地坚固,金刚座的底下是金刚地。是佛的依报,是金刚地基,这是约事上说。表心地的时候,这个心地表法身。地是指心地。心地含藏无量性功德,地严就表心地的无量法身,指佛的法身即毗卢遮那佛,这是果。因呢?以前是以般若修因,以悲智度众生这个因,又以般若智能的法空为因,所有的因行就是华,一行严一最,一严演一行,一行成一严,无量劫来所行的无量的因,无量的严,这个是通融之说。异因严异果,无量因严无量果,通的时候,一因就严无量果,成就无量果。成佛了,一切都纯净无碍,纯杂无碍,都可以说。约行布来说,一行严一果,所表现的心地之因,增长了金刚之地。按教理来说,有权、有实,以权实的教义度众生,成就这个华藏世界。
  
二树严。以大智能的因感成就的。智能因惑成的菩提树,横这棵树又高又盛,又圆又妙,这是表法,形容智能,智能是高的,我们看不见菩提树的枝叶,因为在智能上它是不昧的,光明照熠的,那是大菩萨所看到的。是假树来显佛的果德。这棵树喻金刚,金刚是表法。树花,表因,入了金刚三昧,生他本来具足的智能。表法的时候,随众生的境、差别,佛说一切法,随众生的业而消除众生的一切业。所以枝条、树枝、树叶是严这棵树的,以智能的光明严这棵树,因为智能深了,来照这个理体,理智合而为一,这是形容这棵树。智能是慧解,大慧力。对众生说法叫方便善巧,应以何法得度者,就始他说何法。树表什么?就是身!菩提树就是表佛身。
 
 三宫殿严。指所处的宫殿。表示诸佛的悲和智,就像楼和阁相依,表法的。华藏世界整个就在宫殿里头。整个的一切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菩提场,这是的理上说。这一切的相表佛的功德,他的性体呢?是心。体是什么呢?摩尼宝。摩尼宝又称如意宝。经过无量亿劫度众生积累的功德所成就的,象这种相的庄严。是佛的悲智双运所成的。经文说众行发光,所遍洒的三千界都是法雨、法云。说法的义理,如云、如雨。宫殿里头一定有光明,有种种幢,一定光具足,就是大智能跟禅定交融,悲寂互相交烛。幢表降服众魔,这里头含着无边的菩萨。严本来指因说的,但这是解释佛的果德,果中有因,即涅槃,不生不灭的是果,一切诸大菩萨,诸佛冥会感应,感就是因。诸佛跟一切诸大菩萨,没有圣人不入涅槃的,就像一切水无不归之于大海。所有发出的声音、光明,就象宝所的网。地、树、宫殿是因,这些因是显佛成就的德。因为佛不可思议的力,一念顿现。顿现什么呢?法界之内所有的一切诸相,一念间充遍十方。有非有,相似有,相似有不是真有。“真”是什么呢?“真”是性体,性体是通的,所显现的依报是有碍的,不是通的,有局限性。因为在这个法会,要容纳无量的菩萨,演华严的法界之法,由佛的神通力摄入无碍,形相是有障碍的,但佛的神力故,有形跟无形无障碍。广义是:佛在一念间而成就的宫殿。
  
四师子座严。表显说法殊胜。佛的师子座非常殊胜。从这个师子座中出现了无限的菩萨,等量位的大菩萨。佛讲《华严经》的这个师子座,无限量。法空之座无座,无座而现出座来。什么座呢?师子座。师子是形容法王的。法没有差异,随缘就有差异。佛的座底下有轮子,轮于是表法的。在台中间有个轮,轮子是什么呢?摧灭一切众生烦恼。轮子的周围周匝,形容佛的妙德普遍。在宝座上所缀的花、璎珞,表示一切觉悟皆是通连无碍的,佛的教化周摄一切众生。宝殿的严饰,堂的设备,总之拿它来形容佛的德。无处不是佛教化众生,无处不是庄严,体具故,正是显法空,由相显空,全收一切诸相,全收万相。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若念如来少功德  乃至一念心专仰
诸恶道怖悉永除  智眼于此能深悟
  
我们能够念佛的很少的功德。哪怕念佛一德,一心专注,一念心专注一境,这叫心专一境。那么,我们念阿弥陀佛想生极乐世界,一念心专注阿弥陀佛,慈悲摄受我们生极乐世界。你这念,阿弥陀佛就知道了,就会摄受你,你念念念,念念摄受你,那你还不生吗?决定能生!很多经论上这样说,“生则决定生,去者实不去。”为什么?还留恋这个娑婆世界呢!你在娑婆世界有一念放不下的事,它就把你系住了,你走不了!“去者实不去”。 或者你问问我们哪位道友,“你愿意不愿意生极乐世界啊?”没有一个答复说:“我不愿意去!”没有!禅宗大德不同啊,他都悟得了。或者有人这样答复你:这里就是极乐世界,娑婆即极乐,这样不同了。大菩萨证得平等性,就不同。 所以不能去者还是有疑惑,疑惑没断,去不了。念佛的少功德。一心专仰,一切恶道的恐怖永远断除了,智眼天王他悟得这个了。
若有众生一见佛  必使净除诸业障
离诸魔业永无余  光照天王所行道
  
若有见佛的因缘啊,就能使你业障消除。你得有这个因缘,得有这个功德,得有这个福报。咱们看见铜铸的,木雕的,拿泥巴塑的,你能见到佛像,而且能够见着生欢喜心,就这个感的因,将来一定能得果,这叫种善因了。能够生欢喜心,这个也不可多得。 所以,若有众生一见佛呀,必定净除诸业障。这个“必定”的含义,不是我们见了佛像什么业障都消除了,不是这样子的。它的意思是能够使你闻法,修道。再从修道当中渐渐才能把业障消除,才能够使你离开一切魔业啊。魔业,就是相反的,跟你道业相敌对的。“光照天王所行道”所行道就是像我们天天闻经,天天念佛,你不作意,没专修什么,你上殿,过堂,听课,一天就是佛呀,菩萨呀,消业障啊,断烦恼啊,你每天都在这上头熏习。

咱们讲《大乘起信论》不是二种熏习吗?净业熏习、染业熏习。这样的场所,这样的道场又有好多呢?还不说不信佛的,就是信佛的,台湾很信佛,信佛的很多。但是,有几百人的道场很少。实际上我们大陆现在各各寺庙,能上一两百人的,能有几个庙?这庙里头能有一百个师父们在这儿一天的念经啊,上殿啊,不可多得的哪。这个世界六十亿人口,信佛的又能有好多呢?见佛的能有好多呢?很难得呀。往往我们是人在福中不知福哪,在福里头看不见福。人在业中呢,他也不知道造业了。我以前好几十年在监狱里头,所见到的都是犯人。口里说的,身体所做的,他心里所想的,没有一天不造业。不是善业的呀,全部是恶业。说利益别人哪,这个念头,没有。想害别人,那些特别坏的人,他如果有一个小时不造业,他连走路的精神都没有了。一时不造业,走路没精神。他走路都是蔫的,一想到要害人哪,做坏事,他来劲了,他精神就来了,这不是业吗?恶业有恶业的因缘,善业有善业的因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