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 智谕法师佛七开示

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 智谕法师佛七开示


尽此一报身  往生极乐国

时间过得真快,眼看佛七要圆满了。当佛七开始的时候,我们谨防大家“乱”;现在佛七即将圆满,要谨防大家“散”了。

这是说,大家来打佛七的时候,心不落实,一切情形很陌生,难免心要乱,所以告诉大家,心要安和。佛七快要结束,快要圆满了,大家难免心情散漫,人在这里打佛七,可能心已经跑掉了。希望大家切实留神,要善始善终,把七天佛七圆满完成,不要像一列火车,进站的时候慢,出站的时候还是慢。希望大家要精进念佛。

七天念佛,大家已经种下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根了。

怎么知道呢?远在迦叶佛时,有人无心地念了一句“南无佛”,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遇缘出家,就得阿罗汉道;何况我们至诚恳切念七天佛呢?所以这七天念佛,念阿弥陀佛的种子种下以后,绝不是空过的,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

不过,大家回去,要好好地保养这个善根。虽然说是,以此念佛因缘,一定入于如来大誓海中,一定往生西方,但如果不保养善根,那就将是后生的事,后世的事,不能保证即生往生了。虽然说,迟早也得因这个念佛因缘往生西方,但不定是下一生,或者下数生,那是要等善根成熟才能往生的啊。若是大家能把这个念佛善根保养得好,便能“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古德说的“尽此一报身,往生极乐国。”这是提醒大家要珍重念佛的善根,使今生一过,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要再等后生后世了。

     希望大家在佛七圆满以后,精神不要散漫。因为正赶上过阴历年,所以我要提醒大家。中国人所谓过年,不外乎四个字。哪四个字呢?“吃喝玩乐”。这些都是坏善根的事,都是使心散漫的事。要是不加注意,心就随着六道轮回走了。所以大家在吃喝玩乐快意的时候,不要太快意,应该留下三分。为什么呢?留的三分情面,好见阿弥陀佛。

     我时常想到,我们佛教徒过年过节,应该怜悯众生苦,或许有人一时不能断肉食,至少不要起贪心,尽可能不要杀生。纵然吃肉食的时候,不要生贪得无厌心,要多念阿弥陀佛,替这些众生回向,愿它们往生极乐国土。

     学佛的要知道,《华严经》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应该说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们怎么为了自己得乐而食众生肉呢?所以佛教徒、佛弟子,应该记住这件事情。

     这个念佛心,各位带回去,尽此一生,不舍不离,功德一定很高。《无量寿经》说尽形寿念佛,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但求往生,希望大家还要发一个志愿,求上品上生。

     怀玉法师,念佛精进,持戒谨严,怜悯众生,绝对不虚妄地伤一个小虫的生命。身上生虱子、跳骚,他不抓它,随便让它叮啊咬啊。他吃不求好,穿不求美,一生之间,粗食破衣,持戒念佛。结果,于命终的时候,就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同来迎接。大势至菩萨手中执着银台。他心里想:我一生精进念佛,求的是金台,怎么是银台呢?这一念刚生,佛菩萨都隐退了。这时,他又更精进地念佛。七天以后,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手执金台来迎接了。

     希望大家也发这个志愿,发这个心,尽此形寿,一生不离不舍,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不让一切杂乱的事情染污这个心。一心清净,一心不乱地念佛。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1-17 14:49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本来不应该多讲话,应该教大家尽量多念佛,因为佛七眼看就要圆满,不过,今天加香,不得不提醒各位。

今天晚上开始加香,希望大家要捍劳忍苦,尽量念佛。所谓小苦不忍,大苦难以避免。修行的时候,拜佛、念佛是小苦,如果不忍,难免将来要受六道轮回的大苦。所以希望大家要捍劳忍苦,尽量念佛。身体疲劳,心不要疲劳。心不疲劳是叫真精进。

大家要记住,念佛心始终不懈,求往生的心始终不懈,那才是精进。假使心不精进,只有身精进,那是假的。唯有心精进,才是真精进。

要想不怕苦,一定要至诚念佛。至诚心要是提起的话,就不感觉疲劳了。否则,心不诚,应付了事,那就是难免有疲劳的感觉了。有了疲劳的感觉,那是你自己懈怠的结果。这时必须提醒自己,要不怕疲劳,要奋起智慧之剑,突破生死之关。七天念佛就是让你勇猛精进。

或者有人说:“你讲至诚心念佛,就是老生常谈了。我们也知道至诚心一起,就不感觉疲劳,不必你再说了。”

那倒不一定。因为你过去所听过的‘诚’,不过是世间之法,和佛法不同。佛法说的诚,不是那么浅显。如若知道佛法的诚,就可以得到受用。

所谓诚,要严持三皈五戒才能算是诚,假使没有诚心,就不能持三皈五戒。要能严格地行十善、四无量心。能这样那心一定是诚的,否则,没有诚心,就不能够行十善、四无量心。要知苦、断集,修道、证灭,修四谛法。心一定是诚的;不然的话,就不会知苦,不能断集,也不能修道而证灭,出生死流,修十二因缘法,一定要具有诚心,要是不诚,不得成就。修六波罗蜜,一定要诚;没有诚心,不能布施,不能持戒,不能忍辱,不能精进,得不到禅定,得不到般若。由此可知,修无上菩提,究竟佛道,一定要诚;没有诚心,不得无上菩提,不得成佛。所以,声闻菩提,在诚;缘觉菩提,在诚;菩萨菩提,在诚;无上佛菩提,在诚。

还有,心诚的话,一定没有染着;不染着就不杂乱;不染、不杂乱,就清净;所以清净心就是诚心。心清净则无所住,无所住心就是诚心,无所住是知法不住法,佛在经上所说的知法不住法,就是诚心,知法不住,其心必空;所以空心是诚心,心空可以度一切众生,所以菩提心是诚心。

再把它说得通俗一些,礼敬诸佛,是诚心,没有诚心不能够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是诚心;广修供养,是诚心;忏悔业障,是诚心;如果不诚,不会称赞如来,广修供养,也没有办法忏悔业障,随喜功德,是诚心;请转法 lun,是诚心;请佛住世,是诚心;常随佛学,是诚心;恒顺众生,是诚心;普皆回向,还是诚心,没有诚心,这些善行,这些功德是不会修的。

再有,一心不乱不是诚心是什么?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不外诚心就是了,至心念,至心听,也就是诚心,所以说,念佛法门不离诚心。不要说念佛法门,任何法门都不离一个诚心。

希望大家,不要小瞧“诚心”两个字,诚心在佛法讲起来,是很有意义的。

这最后三天加香,大家要捍劳忍苦,发起诚心,以至诚恳切心念佛,求生西方,求见阿弥陀佛,这样,自然不感觉疲累了。感觉疲累,那是退惰懈怠的结果。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初学念佛的人,切记散念,因为散念不能摄心,念成习惯,就难以收拾了。所以初学念佛,一定要计数。计数念佛,可能对大家不很习惯,而且很费力;但是,正因为费力,才能摄心。由于它费力摄心,念佛才有功效。

      不过,初念佛的人,不要拿念珠,拿念珠不容易摄心。用念珠计数成了习惯,于是聊着天也数念珠,光数念珠不念佛。很多人都这样,你检查检查自己,是不是也这样。如果这样,那是以掉散心念佛,千万得改过来。

那么,不拿念珠怎么计数呢?有两种用指头计数的方法。把自己的一双手握拳,然后将五个手指头伸一遍,这是五个,再屈一遍,又是五个,于是在另一手屈一指作为十数,屈伸一遍为一百。就这么计数。还有一种方法,更好,那是采取三三四的念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又三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四声,共计十声。于是屈一个手指头计数,这是十声。这个念法最容易摄心了。这样计数念佛,可使你念得踏踏实实。要是拿念珠念佛,掉散心一点不会伏,徒增散乱,念的佛号,虚虚浮浮,一点不着力。

大家记住,初学念佛要计数,计数不可拿念珠。等你掉举心伏下了,念佛有些进步,那时再拿念珠,可帮助你不忘记念佛。

初念佛时,每天念多少佛号要有定数。一开始,不可贪多,宁可从少念到多,不可一开始念十万声,念不了,念五万声;五万声还念不了,念一万声;一万声念不到,念五千、三千、三百、两百。这样念佛不好。要知道,你念佛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你的莲华就增长;要是逐渐往下减,它就逐渐萎缩了。

那怎么念呢?开始时宁可少,应估计一下自己的时间,每天早晨抽几分钟,或者晚上抽几分钟,能念多少佛号。事情忙,要上班的人,时间不够充分,刚一开始念,不妨先念五百声。五百声念了,若是还有充裕的时间,可增加一千声;一千声还有充裕的时间,一千五、两千,再慢慢递增,逐渐逐渐精进,那七宝池中的莲华就会逐渐逐渐地增长。当然,念佛是愈多愈好,所以应尽量争取多念。

念佛不是摄心为贵吗?怎么要多念呢?因为念十声、八声,不可能摄心;念三百声、五百声,或许有一、两声摄住了心;念三千声、五千声,就会有十声、二十声摄心。所以要多念,多念自然摄心,可以种入八识田中。比如说,人们看书,一遍记不住,两遍记不住,十遍、八遍,可能有一点进步;念上三百遍、五百遍,肯定记住。又好比参加作早晚课,《阿弥陀经》背不下来,但只管念,跟着念,念上几年以后,保证能背下来。这个道理很明显的,因为它种入第八识了。

第一个,大家回去念佛,要计数念,念得心有一点点调伏了,才拿念珠,念珠可帮助念佛。怎么说,会帮助念佛呢?因为不拿念珠,念佛念到十声、二十声就忘了,拿着念珠念佛,念上三百声、五百声、三千声、五千声,不会忘。这是它的好处,也是它的坏处。坏处在哪里呢?由于不忘,就不用心,很容易“掉举”。

第二个,大家回去念佛的时候,要注意到不可有间断,就是所谓“不间断”。怎么叫不间断呢?那不是教你一天十四个小时佛号不断,叫不间断;而是规定了一天念三千声佛号以后,再忙也要把它念完,念完了这三千声佛号,然后随时记起来就念,那才叫不间断。如果每天规定念三千声佛号,今天念三千,明天忘了,那是间断。每天一定要念完这个定数,修满了这个定数,平时可以散念,不计数。慢慢慢慢佛号叫它增加,功夫就增进了。

第三个,回家念佛,不余杂修。不能凭自己的兴趣,自己的高兴,有时念念佛,有时诵诵经,有时拜拜忏,有时又持持咒。这样没有用。这是自己捣乱自己,自己找自己麻烦,这样是不会见效果的,一定要一句佛号念到底。

你要是拜佛,就拜阿弥陀佛。面前不管是什么佛,什么菩萨,你拜的时候,就心里想,我在拜阿弥陀佛。不应该看到这是释迦牟尼佛,我在拜释迦牟尼佛;看到药师佛,我在拜药师佛。不管是什么佛,我一拜下去,就拜阿弥陀佛。口要念的话,不管是持咒啦,诵经啦,唱赞啦,我一念一唱,一开声,就是为了阿弥陀佛。心里要是想,就想阿弥陀佛。各位不相信,请想一想,如果身口意三业造了恶,不是一定堕三恶道吗?身口意三业要是行了善,不是一定生人天吗?那么,你的身口意,身礼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心想阿弥陀佛。哪有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道理呢?有其因必有其果,有其心必有其境,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大家拜的时候,不管面前是什么佛,心里要想我在拜阿弥陀佛。

你不知道,念一佛,拜一佛,就是念十方佛,拜十方佛。因为佛与佛的身没有分别。“无分别”而自生“分别”,叫作众生;知道虽“分别”而“无分别”,才是佛。大家记着,佛是没有分别的,你不要自生分别。阿弥陀佛叫无量光,其光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边呢?阿弥陀佛叫无量寿,其寿无量,哪一尊佛不在里边呢?那只怪你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方便说就是了。

念佛久了,心里慢慢降伏了,慢慢慢慢定下来,念佛的时候,这才是真念佛了。初学念佛,一定嘴巴念佛,心里没有佛。念佛久了,自然而然地口念,心也念。功夫愈纯这种现象愈明显。到了那个时候,拿念珠可帮助念佛,念珠有念珠的功德。

这样念久了,“行起解绝”,三藏十二部,一切言教,都用不上。佛号一起,可把他们都放下。不相信,就念一念试试看,就会知道满肚子学问,一点用不上。可能有人会说:“那么说,我平时看经看教,没有用吗?”有用。不过那是走路的拐杖就是了。假使有人把拐杖当作路,这个人是白痴。上了路以后,拐杖就可以不要了,拐杖不是路啊,它只是帮助走路。三藏十二部也是这样。仅仅帮助修行就是了,它不是修行。认为三藏十二部就是修行,就是法,这就是死于句下了。所以古德讲:“行起解绝”。不光是念佛法门,一切修行法门,都是这样。行起解绝,解绝才能行起。得受用不在经文上,而是从修行上,从修证上得受用的。

大家应记住这个要点啊:不可余杂修。应该专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这样修久了以后,自然能得受用。修久,得到受用以后,就不须别人指导,自己就知道了,要是不按这路子修,胡思乱想,东扯西扯,虽学识渊博,到头来恐怕事倍功半,很难得到受用哩。

我再重复一遍,初念佛不可散念,散念不摄心,念佛号飘飘浮浮,毫不着力。一定要计数,计数不可用念珠,应用手指计算,或者用三三四的办法计算,不过,很麻烦,很不好念,但是,也就因为这样,才有效用;感觉好念,那就不能通过心,滑流过去了。还有,不可间断修,每天规定念多少佛号,一定要把它念完。其余的散念可以随意了。若怕佛号念不完,就先从少数开始。我相信,任何人再忙,十分钟,八分钟总能抽得出来的吧,再不然,坐在公共汽车上,也可以把它念完;走路的时候,也可念完;吃饭的时候,也可念完。总之教它不间断,再有,不可余杂修。拜就拜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想就想阿弥陀佛。这样久久用功,自得大受用。以上三点必须记住。

现在我们开始,行起解绝,至诚一心,念阿弥陀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