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诵经念佛为何难消业障?

诵经念佛为何难消业障?

问:弟子的母亲患有自闭症,一直是由善良、正直的弟弟专门照顾他老人家。弟弟曾经请教老法师如何帮助母亲,师父开示说念一千部的《无量寿经》回向给母亲。但弟弟认真读完一千部之后,母亲的症状好转的有限。

净空法师答:那你就再念一千部,既然有一点好转,这已经开始好转,那后面这一千部效果就会更好,然后你再念一千部,决定有好处。

为什么?这里头有个道理,你自己有真实功德是你母亲给你的,你母亲不生病你就不念了。你为什么能够念个三千部,五千部,一万部?是由你母亲生病你才念的,母亲是这个功德。

《地藏经》上你看光目女为什么能把她的母亲度化?你要晓得各人有各人的功德。你的成就就是你母亲的真实功德,你要没有成就,那你母亲就不行,所以你要真的很认真努力去修学。不然你念这一千部心都不诚,心都不专,为什么?敷衍塞责,我一千部念完了,看看有没有效;效果有一点,不大。你要是用真诚心去念,不一样,这个道理要懂。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没有怀疑,晓得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下面他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帮助母亲恢复健康?这我刚才说了。弟弟因为母亲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已失去学佛诵经的信心,请问如何帮助弟弟?

你告诉你弟弟,你诵经一千部是有效,不是没有效。就好像吃东西一样,你吃一碗饭,没有饱,你要吃第二碗,第二碗不饱,吃第三碗不就饱了吗?你才吃到第一碗,后头就不吃了,那你活该,还挨饿,就是这么个道理。

真正孝顺父母,发个大心,我一生尽形寿受持《地藏经》,我每天都读,那个效果就不可思议。这就是理要懂,然后问题就能解决。不明道理,看到、念到的时候,这没有效果就退心了。正好像走路一样,方向、目标都是正确的,走了一半还没有到,算了不走、不去了,你永远达不到目的地。

所以是自己跟母亲业障都很重,哪有这么快、这么便宜的事情就把业障消除掉,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自己业障很重,要用真诚、清净心,恭敬心真正来受持读诵。读诵最重要的是明理,经里头的道理要懂得、要明了,而且真正要落实,要去做。把经典的理论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经典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实际生活行为,那个效果就非常大。所以念《地藏经》就要学地藏菩萨



下面举《大智度论》上的话,「《智度论》云:淫欲者,虽不恼众生」,如果说恼众生,他就把淫欲放弃了,他以此为乐,麻烦就大了,「系缚心故,立为大罪」。淫欲之罪是什么?我们一般人讲情执,这个执着非常的深,非常的严重,障碍你修行。我们今天念佛,心不能专、意不能定,你自己去想想看,到底是什么障碍在扰乱。

这里头我们常讲了十五个字,杀盗淫妄再加个酒,这五戒;贪瞋痴慢疑,疑,问题非常严重;怨恨恼怒烦。这十五个字我们有没有?如果有,你就晓得这个东西障道,它障碍我们念佛不清净,它障碍我们念佛不一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像那些真正学佛的人三年五载就自在往生了,什么原因?原因就在这十五个字没放下。真正三年五载念佛往生的,你仔细去观察,他这十五个字没有了,他放下了。这十五个字里头,淫是最可怕的,比杀还可怕。

《智度论》上这个话说得好,淫欲虽不恼众生,系缚心故,这个罪重,叫情执。《瑜伽师地论》说,「诸爱之中,欲爱为最」,跟《智度论》上讲的一个意思,「若能治彼,余自然伏,如制强力,弱者自伏」。这就是说,在五种烦恼里头,这个力量最强。对治烦恼是要把最强的先对治它,这个烦恼制伏住,其它的很容易,就不难了。每个人根性不一样,这个自己要知道。这统统属于贪,所以五毒把贪摆在第一。

贪什么?贪财、贪色、贪名、贪利。你看看你贪的哪一种贪最严重,你就先断它。净宗同学用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执持名号,这个念头一起,马上就换到阿弥陀佛。如果我们从早到晚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些妄想、杂念都进不来,这叫功夫得力了。一面念佛,一面还夹杂着这些烦恼,把我们念佛的功夫全破坏了。所以念佛功夫不能成就,这个事实不能不知道。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1-12 21:49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做人从哪里做起?从孝亲尊师,从这个地方做起。为什么佛要如此的对我们要求?正因为佛法的修学,最后的目标是要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两句不是禅宗的专利,是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共同的目标,到最后都是明心见性。既然总目标在此地,要见自性必须要用性德,修学与自性才能相应。性德是什么?性德就是孝敬,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孝是从理上讲,敬是从事上讲,佛法这是有理有事。孝是一个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看法。

文字是个符号,中国文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文字都来得优美,是高度的艺术。不仅仅是高度艺术(讲高度艺术大家会同意),中国的书法,这是世界上都认为是高度的艺术品,书法家的作品都值得人家去珍藏。这是艺术,大家都懂得。里面还有高度的智慧,知道中国文字里面含有高度智慧的人就比较少一点了。这是我们祖先了不起的发明,让你看到这个符号就觉悟,就不迷惑了,这是高度智慧的结晶。

我们看这个“孝”字,你要是细细去观察,你在这里面就开智慧了。“孝”这个符号代表什么?你看它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这一个字,在中国创造文字的体例里面,就有六个原则,这是属于“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其中的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孝”表这个意思。我们到外国,外国人常讲上一代跟下一代有代沟。代沟是什么?就是不孝。代沟在中国人讲“不孝”,把“老”、“子”分了家,拆开来了,不是一个字,是两个字,那就是大不孝。所以这两个字合起来,告诉你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你看看,是不是高度智慧的符号!

中国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外国人看到之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种举动?祖先,你根本就没有见过面,说几百年、几千年的,你还纪念他干什么?这就是不懂得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个整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从时间上来说。横的方面来讲,也是一样的。所以大乘佛法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生命的全体,虚空法界是个整体,中国用这种符号来表达。如果你真正体会到,肯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才是真正开悟。所以禅宗里面,古大德悟了之后,曾经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他明白了,他承认了,他肯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

这个话乍听起来很难懂,虚空法界跟我怎么会是一体,哪有这种道理?这是诸佛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佛跟我们初学讲,我们初学摇头,很难接受。虽然对于佛很佩服,佛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佛不打妄语,但是这个话说了,我们不敢承认。所以佛常用比喻说法,这里面比喻用得最多是“梦幻泡影”。作梦,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以作梦的经验来观察。当我们作梦梦醒的时候,对于刚才梦中的境界,还很清楚、很明白,你不妨仔细想一想,那个梦中的境界是不是自己变的?作梦的时候,梦里面一定有自己。哪一个人曾经做一次梦,梦里头没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你也梦了很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也有万物。醒来之后想一想,那个梦从哪里来的?现代科学说这是意识变现出来的,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种子起现行,跟现代讲的意识变现很接近。由此可知,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真的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外无梦,梦外无心”,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中境界。试问问能变的是自性,所变的是梦中境界,梦中境界哪一物不是自己?这么想没错。梦中自己是自己变现的,梦中所有一些人还是自己变现的,天地万物都是自己变现的,除自己能变的之外,没有一物离开了我们自性。所以诸位要常常从梦境里面去观察、去反省、去思考,你就能体会到,佛在大经里面所讲的境界,就可以相信了。

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佛明白了、清楚了,所以对于一切众生关怀、爱护、协助,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是自己,不是别人。左手有个痒处,右手去替它搔搔痒,那左手还要感谢右手吗?不需要。为什么?一体。我们今天实在讲大不孝,不晓得整个宇宙人生跟我们是一体。我们今天笑外国人有代沟,其实我们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代沟,不止四分五裂,不止!这是中国用这么一个符号来代表。所以从这个符号上我们就明了,什么时候你觉悟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就懂得“孝”的意思。

孝表现在事上就是敬,我们底下用一个养,养这里头最重要是敬,没有敬意,养什么?养父母之身,这是从最贴近的人做起,对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受尽千辛万苦,把儿女抚养成人,这个德太大太大了,永远报不尽。所以佛教诫初学的学生,学生对佛很尊敬,佛就告诉他:“你家里头有两尊活佛在,你先要把你家里两尊活佛孝敬好,你再到我这里来。”佛法是教学,前面两天跟诸位说过,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顺父母,怎么会尊敬老师?不可能的事情,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如果孝道没有了,肯定师道也没有了,这个世间必然是大乱,一切的秩序从基础上崩溃了,人民决定没有福祉可言,所以教孝就太重要了。中国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那个帝王纵然对他父母再不孝,但是他还要标榜以孝治天下,死了以后,諡号里头还要用一个孝字,然后我们才了解他多么重视孝道。

我们“养父母之身”,父母的衣食住行我们都要照顾到。父母对我们自己在幼孩的时候,照顾得无微不至,到父母老年的时候,应当要有报答;老年他体力衰了,我们要尽人子之道。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从这里做起的,你要孝养父母。

除了养父母之身以外,还要懂得“养父母之志”,也就是父母对你的愿望,你要能做到,你做不到那就对不起父母。但是现代人说起来是很奇怪,中国古时候父母纵然没有念过书,也懂得尊重圣贤,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作圣作贤,“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代做父母的人,已经跟中国传统文化脱节;换句话说,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逐渐逐渐淡薄,甚至于完全无知。于是羡慕外国人,给儿女起名字,都起上外国名字,那这个意思作儿女就难了。为什么?父母把你起个外国人的名字,那你将来一定要作外国人才对得起父母;你要不作外国人,那就不是父母的期望,这是说到我们今天的难处。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命名就是对他一生的期望,所以人长大之后把名改掉,那这是大不孝,在古时候是决定不许可的,名是父母对你的期望。所以我们要懂得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父母养的儿女如果多的话,兄弟姊妹要和睦。如果不和睦,你供养父母在物质上的享受,让他一点都没有欠缺,可是你兄弟不和睦,父母忧心看到难过,那是不孝。所以兄弟姊妹要和睦,妯娌要和睦,亲族要和睦,父母才快乐。你在学校里面念书,书念得不好,父母忧虑、忧心,那是不孝。你在学校里面不尊敬老师,不友爱同学,天天闹事,那也是不孝,然后才晓得孝的范围有多么广大。你学业完成了,踏进社会,你在社会里面工作,你有上司;到你工作一个阶段,你的地位逐渐上升,你有属下。如果你对上司不服从、不尊敬,对下属没有能够照顾,没有能够教导,都是不孝,都让你父母忧虑。我们学佛了,这学佛难,父母懂得佛法,儿女学佛了,他高兴。他怎么高兴?希望儿女将来作佛。你做了菩萨,孝都没有尽圆满;做到佛,那你父母的愿望满了,这是“养父母之志”。所以孝养父母,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所以谁把“孝”做得圆圆满满,一丝毫没有欠缺?诸佛如来,他做圆满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孝道里头还欠缺一分;一百分算是满分,等觉菩萨只有九十九分,还没有到圆满。由此可知,整个佛法就是一个孝道的圆满成就,佛法的教学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到最后完成圆满的孝道。如果我们对父母不孝不敬,你完全违背了佛陀的教学。

今天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有些人来告诉我,家里面反对,反对他学佛。我说:不是你家里人反对你学佛,是你自己学错了佛才让人反对。你真正会学佛,你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和睦亲族,哪一个不欢迎你?你学了佛之后,自己以为了不起,看到你家里的人,这个也破戒,那个也犯法,将来你们都堕阿鼻地狱,那家里人怎么不跟你吵架,怎么不反对你?你自己没做好,不能作师,不能作范,不能做一个好的表率。你没有智慧,你没有善巧方便,而且跟家里人作对。这怎么可以?

所以从孝养父母下手;你真正学佛了,真正发愿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今而后,要认真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是师道,一个人学业、道业、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父母跟老师配合,才能把这个人教出来。教一个人,自己直接去教非常困难,必须父母跟老师配合得很好。做父母的人,儿女稍稍懂事,到七、八岁上学的年龄懂事了,父母说:“我是你的老子,你要孝顺我。”儿子反问:“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这句话说不出口。所以教孝是谁?老师。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把孝顺父母的大道理说给学生听,学生回家就知道孝顺父母。老师不能要求学生:“你要尊师重道,你要尊重我。”也说不出口,所以父母教儿女奉事师长。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么样密切配合,这个小孩他才会真正懂得明白了,恍然大悟,应该要这样作法。

从前家长对于老师,实在讲非常尊敬。我记得我小时候七、八岁,大概我是上了两个月的私塾,那个私塾是在乡下一个祠堂,这里面有一位教书的先生,我父亲把我送到那里去上学。先拜孔老夫子,它那个礼堂里面,供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牌位,向这个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节,这是满清的礼节,在民国初年。拜完孔老夫子之后,再请老师上座,我父亲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也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这是家长把儿女付托给老师,请老师好好的管教。家长对老师行这么大的礼,老师要不认真教学,怎么能对得起家长?他不能不认真,不能不负责任。家长总是尽心尽力备一份礼物,供养老师。老师不在乎礼物的丰厚,是随着每个人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好多送一点,环境不好少送一点,老师不计较这些,计较是你做家长的对老师有没有诚意。

现在没有了,现在老师要是严格教学生,家长还到警察那里去告状。你说当老师的敢教学生吗?不敢教。你将来有没有成就,老师就不负责任了。所以古时候教学,我觉得那个制度好,学生对于老师一生都不会忘记,感恩戴德,感激老师的教诲。哪里像现在离开学校,老师都忘得干干净净的,你说这个社会不乱怎么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师道没有了,师道为什么没有?孝道没有了。我们今天学佛,知道师道跟孝道使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国家兴衰,世界的安定和平,孝道跟师道是真正的基础。

中国古代,汉武帝制订的中国教学政策。教学的宗旨汉武帝制订的,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每一个朝代改朝换代,但是教学宗旨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孝亲尊师”。而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佛教育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跟儒家的教学不谋而合,这真正是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我们知道这个关系太大太大了。我们修行要想成菩萨、要想成佛,世间人把孝道舍弃了,师道舍弃了,他要搞六道轮回,那无所谓。我们今天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要想作菩萨、作佛,那非从这个基础下手不可。别人不做,我们一定要做,我们要做出成绩表现给社会大众看,让社会大众冷静去思考,希望孝道跟师道逐渐在社会慢慢再能够提起来,这个社会才有救。

“奉事师长”,这里面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听从老师的教诲,老师教导我们的,一生都不能忘记。就像佛经里面所说的“信受奉行”,要认真把它做到。所以佛法从这里开始,这两句是根本大法,整个佛法的根基就在这两句上。

下面再讲逐渐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慈心不杀”,培养慈悲心。五戒里面提一个“不杀生”,其他的就省略掉,不是没有了。这一个慈心贯下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经文简略,这都是属于慈心,培养大慈悲心。

“修十善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以十善做标准,不能够离开这个标准。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动作是身业,以这十个标准做为规范,不能离开这个规范太远,这就是真正佛的学生,我们从这个地方奠定学佛的基础。

我早年学佛,心里也是有希求,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老人家教我求的方法,说得比云谷禅师简单,非常有效,他说:‘你真心祈求,没有感应,这是自己有业障。障碍不在佛法那一边,障碍在自己本身,只要消除业障,有求必应。’我向老师请教:‘如何消除业障?’他说:‘忏悔。’忏除业障绝对不是拜梁皇忏、拜水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什么是实质?后不再造。譬如,我们起了不好的念头,说了不善的言语,做了不好的事情,现在知道这是罪过,从此以后不再犯错,这是真忏悔,如此方能消除业障。假如你在佛菩萨面前念经念咒,念完之后再造,造了以后再去念,以为这就是忏悔,那你完全错会了佛的意思。

业障真正消除了,一定有求必应。业障习气深重,不要怕,要有耐心来消除。了凡先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我也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没有这么长的时间不行。毛病、习气一定要克服,常常提醒自己,所以古人重视读诵,非常有道理。我自己这一生能成就,得力于四十多年没有离开讲台,天天讲经,天天劝别人,天天也劝自己,别人有没有得到利益,我不知道,我自己真得利益了。这就是佛法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如果没有长时间的薰修,怎么能成就?我们的毛病、习气是无量劫薰习而成的,现在我们要把坏的习气舍掉,学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同样也需要时间。因此,要有决心,有毅力,长期断除自己的习气,这样才能圆满成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