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持戒达到纯净纯善,才能感动诸佛护念,龙天护法神

净空法师:持戒达到纯净纯善,才能感动诸佛护念,龙天护法神

【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是讲「道戒为尊,天神敬伏」。为佛弟子怎么能够忽略?『戒德之人』就是讲持戒道德之人,这是讲两类,一类是持戒,一类是道德。持戒之人必定有道德,道德之人必定持戒,这两种人分不开的。如果讲他们的功行高下,道德之人比持戒之人要高,为什么?戒里头不一定有道,那有小道,没有办法有大道;道里头决定有戒,所谓是有「定共戒」、「道共戒」,我们要晓得。

道德之人一定得诸佛护念,天龙善神保佑。下面佛在此地具体跟我们说出来,『道护为强』。「戒德之人,道护为强」,为什么?道德一天一天增长。谁护持他?自己护自己,用戒、用道德来护自己,唯有自己护持自己的法,外面天龙鬼神才来护持你,你自己不护自己的法,求外头人来护持你,哪有这种道理!我们前面跟诸位说明的,自欺者必定欺人,欺人者必定自欺。不自欺的人怎么会欺人?欺人的人肯定自欺,就这么个道理。自己果然有道德,不要去求佛菩萨、护法神保佑,不需要求,道德就是自护,那些人看到这种情形自自然然尊敬你,自自然然拥护你,这是真理。护,只要你道德不断向上升,你不要退转,进步得缓慢不怕,年年有进步、月月有进步,只要不退转这就是精进,你就感得诸天善神拥护,你也自然感得诸佛菩萨护念,使你的道德更加强大,「道护为强」,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天龙鬼神就来服侍你,就来伺候你。

我们一般人讲的感应,『役使诸天』,天人,役是服役,他来服侍你。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很多,最明显的、众所周知的,像唐朝终南山的道宣律师,道宣律师感动天人供养,他是持戒律的,戒德之人。我们举道宣持戒,戒持得清净,他日中一食,每天到日中的时候,天人来给他送饭,接受天人供养。中国佛教八大宗,这一位是律宗的开山祖师,他学戒律,在当时高僧大德讲戒律他都去听,只要听到哪里有讲戒律他就去听,传记里头记载他听《四分律》听了二十遍,好学、勤学,哪个地方有法师开坛讲《四分律》,他绝对不空过,怎么苦也得去求学。晚年在终南山结茅篷清修,当然他的行持感动许许多多的人,在当代提起道宣律师,没有人不肃然恭敬的,真具戒德。

我们还熟知有一个故事,也是在那个时代,法相唯识宗的开山祖师窥基法师,窥基是玄奘的学生,但是法相唯识宗并没有在玄奘法师手上成立,而是在他学生,在窥基大师手上成立的,所以他是法相宗的始祖,第一代祖师。我们知道窥基大师的出身,他是富贵人家出身,他是尉迟敬德的侄子,我们晓得尉迟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将,李世民做了皇帝,尉迟敬德是元帅。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真的是高干子弟,贵族出身。玄奘大师知道他很聪明,一定要他出家,这事情难,玄奘大师要把衣钵传给他,这个人聪明绝顶。传说里面他提出三个条件,玄奘大师同意他就出家,不同意他就不出家。第一,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书,要准许他,他喜欢看什么书都不障碍他,所以他出家带了一车的书;第二,物质生活享受惯了,寺庙贫穷受不了,他要带钱去,所以带一车金银财宝。另外,他还要有人照顾他、伺候他,在那个时候有宫女,这个不能少的,还要带一车美女去伺候他。所以人家戏称他为「三车法师」,玄奘大师都同意了。这事情在当时传闻很广,到处都晓得这位贵族公子出家了。出家之后确实他有成就,玄奘大师没有看错人,玄奘大师所讲解的经论,他笔记,他把它写成书。

传记记载有这么一段故事,有一天窥基大师旅途经过终南山,也非常仰慕道宣法师,特地到终南山来拜访。道宣律师听到他来很欢喜,为什么?这人学问不错,经也讲得很好,可惜戒律不太重视,要好好的教导教导他,正好有个机会教育,这很难得,也就很欢迎。那一天到山上,道宣律师也是有意要让他看看天人来供养,让窥基大师见到,从内心里面感动他。哪里知道那一天到中午天人没有来送供养,道宣律师感到很失望,他一天就没吃。下午窥基法师一行下山了。到第二天中午,天人来送供养,道宣律师就责备他:「为什么昨天你没有送供养来?」天人说:「昨天有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的护法神保护着,我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这话一身冷汗,自己错了,自己念头错了,没有晓得大乘菩萨。道宣律师以为自己戒胜,哪里知道大乘菩萨德胜,德里头就道共戒,人家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就像《华严经》的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人家入无障碍的法界。所以这是持戒感动天神来为他服务。

再说一个德,德高的也感动天神给他服务。唐朝时代的李通玄长者注《华严经合论》,《合论》序文里面我们就读到,李通玄长者是李世民一家的,他是皇族,但是这个人没做官,学佛修行,那也真是有功夫。他发心给《华严经》做批注,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带着这部经,在深山里面遇到一只老虎,要是别人看到老虎都吓跑了,他不但没有跑还跟老虎说,我想找一个清净环境来批注《华严经》,你要是知道有好地方,你带我去。老虎给他带路,带到一个地方确实非常幽静,一个山洞,那山洞是老虎窝,一窝的老虎都在那里。李通玄看了看,点点头,不错!这地方是好。老虎搬家了,感动得老虎搬家,把那个石洞让给李长者,于是李长者就住在石洞里面。到第二天,来了两个女子,年轻的女子来给他服务,李长者看了一看,一句话不说也没有问她。他这一部《华严经合论》写成,很长的时间,这两个女孩子天天来替他服务,替他清洁环境,替他准备纸张、准备笔墨,样样都给他弄好,到晚上就走了。长者也是日中一食,她给他准备,晚上就走了,早晨就来了,没有说过一句话。李长者跟这两个女孩子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问过她:妳叫什么名字?妳住在哪里?没有。等到这部《合论》写成,他总以为这两个小孩是附近村庄里头的,到附近村庄去找她们,感谢她们,找不到!一问人,人家都不晓得。天人来供养,这是德,这是道德感动天人来服务。我想这事情不会是假的。李长者一个人在山洞里头居住,什么事情都不要操心,有这两个义工天天来照顾他,确确实实佛说的话没有错,「役使诸天」。

《高僧传》里面这一类的记载很多,如果诸位嫌《高僧传》的分量太大,你去看《神僧传》,《神僧传》就是专门有这些神通感应的,从《高僧传》里头节录出来的,这分量就比较小一点。《神僧传》好像有四卷,过去我都读过,很多,真的不是假的。诸位讲经,如果要搜集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在《经律异相》、《法苑珠林》,这两部书里头搜集,都是《大藏经》里头的,《法苑珠林》里面有一些历史的掌故,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天龙鬼神,无不敬伏』。「天龙鬼神」,这是泛指八部护法神,都是属于四天王管辖的,他们也可以说是四天王的部属。四天王是护法神,他的部属对于持戒道德之人无不敬伏,敬是恭敬,伏就是服侍,用现在话来讲就是服务,他们没有不敬重、没有不服务的。

『戒贵则尊』,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世间法,人常讲自尊,自尊不是自大,不是狂妄自大。佛在这地方教导我们,怎样是自尊?持戒就是自尊,断恶行善就是自尊,所以这一句的内涵就是讲持戒精严。戒里面可以分为两大类:「止持」与「作持」,止是决定禁止,禁止恼害众生。我们讲的五戒,五戒是禁止恼害众生,属于止持。不但恼害众生的行为不能有,恼害众生的念头都没有,这才叫持戒清净、持净戒。如果还有恼害众生的念头,戒律虽然严,不清净,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跟我们讲的,夹杂不善。夹杂着毫分不善那是指念头,念头不善,行为虽善,你还有不善的念头。持戒算不错了,有一些人持戒很好,为什么不能像道宣、不能像李长者,感得天神来为你服务、来做义工?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做到?

李长者注《华严经》最少的时间也要两三年,这么长的时间两个女孩子天天来照顾你、伺候你,不跟她说一句话能做到吗?从这地方看,李长者的心是多么清净,他心里头只有《华严》,没有其它的念头,你来服务照顾,他不是不知道,他没有空问你。从这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他的心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确实做到不杂毫分不净、不杂毫分不善。真正做到纯净、纯善,天人来当义工就现前了。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到这境界?没有到这境界也希求天人来服务,那叫打妄想,那完全错了。要知道人家戒德自然,一丝毫勉强的念头都没有,没有丝毫恼害众生的念头。纵然众生能恼害自己,也绝对不放在心上,自己心地的纯净纯善决定不会被扰乱。我们看到这些文字记载,想象当时的状况,细心去体会去观察,他给我们做示范,我们应当怎样学习。所以,真正懂得持戒的人,是善行当中最善的,最尊最贵。

「作持」里面,那是佛教给我们要做的,我们没有去做就犯戒了;「止持」里面我们不止就犯戒了。作持是哪些?菩萨戒,利他的,凡是利益于别人,有利别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众生的事情,我们要做,不做就犯戒了。佛对我们的教诫,该止的没止,该做的没做,还自以为戒律精严,这是大错特错。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他没办法再进步,没有办法改进,自以为是,不知不觉产生贡高我慢,轻视别人,「我持戒他没有持戒,我比他高,他不如我」,傲慢的心生起来,菩提道上造成严重障碍,念佛也不能往生,这多可惜!

所以我们要记住,佛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持戒的总原则:「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人家有过失,他的过失是真的是假的我们知道吗?不定是佛菩萨在那里示现,暗中度某一类的众生,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所谓是大人作略,我们就在旁边批评,甚至于毁谤,自己造罪业,佛这一句我们就忘掉了,「不讥他过」,不讥他过的功德无量无边。如果是佛菩萨示现,我们绝不敢讥讽毁谤,决定不可以。纵然是真的凡夫造作一些罪业,我们不去批评他,他看到这些修行人这样善意对待他,慢慢良心会发现,他会感到:我做很多错事人家一句话不说,我做一点点好事人家就赞叹,良心发现他会悔改。要给他生路,要帮助他回头,帮助他改过自新。他要是犯一点小过,还特别渲染成大过,人家起的是反感。我的好事情你们没赞叹,我做一点恶事你们就这样对待我,我做更大恶事给你看!他造作的这些恶事,你讥讽他的,你要负因果责任,你是助长众生的恶行,错了!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也教导我们:「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蕅益大师讲得含蓄,他说:「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外面境界没有善恶,「好丑起于心」,外面境界永远是中立的。好坏从哪里生起?好坏是我们的心,我们用善心看是善事,善心看别人作恶,菩萨示现来度我们的,让我们反省我们有没有他的过失,有这过失要改,没有这过失要勉励,不可以犯这过失,菩萨示现教我的。你看看,恶都变成善了。善恶起于心,正确的。世间人没有善恶,自己有善恶,这是真修道人,这样持戒,他的戒才能够达到纯净纯善,才能感动诸佛护念,龙天护法神来替你做义工。我们要多想想!所以,这才叫自重自爱。一个人持戒有道德,世间所有一切法都难跟他相比,所以说「戒贵则尊」。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见善代其欢喜。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我们看这一大段。在科题里面「善戒感天,慎勿嫉妒」,前面我们讲什么叫道,什么叫德,什么叫善,已经说得很详细,佛接着又举比喻,以万石弩弓自射身,都不可以用恶意向道德善师。为什么?果报在三途,比万石弩自射身不知道要痛苦多少倍。实在讲刀剑割身,一直到我们生命死亡,时间短暂,再痛苦时间还是短暂的,可是一堕三途,这事情麻烦了。

还有一桩事情,在此地必须要跟同学们报告的,就是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委屈,千万要记住不能自杀,自杀的痛苦绝对不是一时,我们要相信佛所讲的话。自杀他一定要找替身,他找不到替身他就不能投胎,在找不到替身的时候,每七天他要重复表演一次。如果上吊的,每七天他要吊一次,你说这多痛苦;服毒的话每七天他又要服毒一次,所以这事情很麻烦,万万不可以!受什么样的委屈,自己总得要晓得,这是业因果报,我们自己受别人的伤害,要想到过去生中伤害别人,因果通三世,冤冤相报,要是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这个事实搞清楚,你自自然然就能够逆来顺受。问题要化解,不能够结,跟众生结冤仇,这事情麻烦,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愚痴人干的事情,绝对不是聪明人做的,聪明人,尤其是学佛的人,遇到冤家对头,要懂得怎样把它化解,什么样的苦难都可以接受,别人加给我们的侮辱我们接受、毁谤我们接受、陷害我们接受,不可以有丝毫怨恨心对人,这业障就解除了。如果有一丝毫怨恨心对人,那好了,你们这个结没完没了,来生后世还要互相报偿。

我们今天看现在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族与族之间,国与国之间,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冲突?为什么会有许许多多的战争动乱,死伤无数,这都是小怨、小过节累积成大的怨恨、大的冤仇所造成的,不是不能化解,懂得佛法的就化解了。我们受,没有报复的念头,没有瞋恚的念头,欢喜接受,为什么?消过去的业障,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佛在此地说得好,「夫为人者,当爱乐人善」,这话说得多好!这句话在其它宗教里面就是「神爱世人」,做人的道理是欢喜别人的善心善行,决定没有嫉妒,决定没有障碍。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成人之善、成人之美,他做的这个事情,只要对社会大众有利益,我们有能力应当帮助,修随喜功德,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今天这一段文,一开头佛教导我们,『为人弟子』,我们做学生的人,『不可轻慢其师』。在戒律里头、戒经里面佛跟我们讲一个故事,小沙弥年轻无知,看到老比丘在那里念经,年岁老了,牙齿掉了,发音没有那么样清晰,非常真诚的在那里诵经,沙弥在旁边笑,笑话这老比丘念经像狗叫。老比丘就警惕他,告诉他这是有果报的。果然不错,来生堕狗身,这无知。憍梵波提,我们净土的学人很熟悉,《弥陀经》上有他,这是佛的大弟子,佛跟我们说他前世的因缘,也是嘲笑一个老比丘,说他诵经的时候像牛吃草一样,嘴不断不断在动,没有声音。老比丘就告诉他:「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你对我的嘲笑罪过非常重,要堕地狱的」。他还算不错,赶紧忏罪,地狱果报是免了,堕畜生道作牛,他笑话别人诵经像牛吃草,他堕牛身,五百世作牛。这一世虽然得人身,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他牛的习气没改,所以释迦牟尼佛叫他到天上应供,他是受天人供养,为什么?在人间又怕别人看到他,一天到晚都看他的嘴在那里动,怕人家讥笑他遭受果报。戒律里头的,不可以轻慢,果报不可思议。

『恶意向道德人』,什么是道德人,标准前面说过了,他的起心动念,他的言语造作足可以为世间人做榜样、做模范的,念念是利益众生的,决不求自私自利。世间人争的是名闻利养,这人,他舍名闻利养,不但不争,给他他都不要。世间人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他把五欲六尘享受统统放下了,一心为社会,一心为众生,一心为正法久住,这是道德之人。恶意向他,前面佛说,跟恶意向佛没有两样,「人有恶意,向道德之人善师者,是恶意向佛无异也」。恶意对佛,果报在阿鼻地狱,什么原因?结罪不是对一个人结的,你害一个人结的罪不大,极重的罪还是小罪。儒跟佛都说到了,这人的道德教化,他的影响面多大,影响时间多长,从这儿结罪,这罪就可怕了。如果这人在世间能够教几百人、能够教几千人,你害了他,把这几千人、几百人闻法的机缘、法身慧命给障碍住了,罪是从这儿结的,不是从一个人结的。

中国古时候儒家教学,念儒书的人都懂,这人跟我有杀父之仇,那非报不可的,但是现在这人做官,做的是清官,是不错,为社会大众造福,他所做的事情,我不但不能报仇,还要帮助他,帮助他行善。到什么时候报仇?到他离开他的职务,到他退休了,他不再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时候,这时候报仇,有道理!不报当然是更好,佛法是讲不报。儒家是讲伦理,还是要讲报仇,报仇有时节因缘,他有公务在身,他替社会大众造福,如果我们这时候报复他,谁为社会大众服务?儒家讲道理,真是情理法面面都顾到。佛法更是清楚,为我们指出来,虚空法界国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是一不是二,这了不起!看到别人的恶,实际上是自己恶心所变现的境界,不是外头的;看到别人的善,是自己善心所变现出来的境界。真正会修行的人,见到人的善,我们学习,是我们的善知识;见到人的恶,我们反省,我有没有这过恶,我要是有,赶紧把它改过来,这恶人还是我的善知识。

儒家也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必」是肯定,「三人」,自己是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两个人必定是我的老师。那就是看到善的我们向他学习,看到作恶的我们反省,他提醒我们,两边都是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负面教,我们自己才能成就。决不是说看到这善人欢喜,看到恶人我们就痛恶,这是永远不能成就。佛菩萨在世间,对于善人劝勉他,对于恶人感化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是说你不好我把你开除掉,我不要你,这事情佛法里面讲不通,为什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怎么开除法?是我们自身的,不是外面的。我们今天心不好,心不好我们把心割下来,不要了,丢掉了,行不行?死路一条。你要知道他有病,想方法帮他治病,帮他治好,这是对的。所以,对于作恶的人要懂得感化他、爱护他,绝对不怨恨他,要懂这个道理。

佛在此地又说,这么短的经文,一而再,再而三,「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真正学佛,在一生成就的人,像善财一样,善财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看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所以他一生成就,这是对的。佛眼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我们要晓得自己修行到底什么样的程度,不必问别人,自己很清楚,我看一切众生是用什么心看。我看一切众生,畜生、饿鬼、地狱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成佛了。这话是真的还是假的?跟诸位说,是真的。我用真心看的都是真的,我用妄心看的全是假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说老实话,没有什么叫真、什么叫假,你用真心一切皆真,你用妄心一切皆妄,就这么个道理。理如是,事也如是,理跟事决定相应。

我们学佛这五十年当中,总结佛陀的教诲,也是我们自己修学的目标:「真诚」,处事待人接物一味真诚心,真、不假,诚、不虚伪,我用这心待人,不管别人用什么心对我。前面跟诸位说,摆在我们面前这个道,道就是路,十条路,我走的是成佛之道。他走哪一条道那是他的事情,各人走各人的道,他不尊重我,我尊重他,他用虚伪心对我,我用真诚心对他,我不会受境界的影响。不能说他害我我就恨他,不可以!那我们真的被他害了,被他拖下水了。他害我我不恨他,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我还格外敬重他,他的陷害把我的境界推上去了,我怎么不感激他?

诸位在《金刚经》上念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多么严重的伤害,这一段故事详细在《大涅盘经》里面,《金刚经》只是几句带过,详细情节在《大涅盘经》。忍辱仙人,是修忍辱波罗蜜的菩萨,对歌利王一丝毫怨恨的心都没有,歌利王的举动成就菩萨的圆满忍辱波罗蜜行,所以菩萨感谢他,怎么会怨恨他?菩萨发愿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佛说话算话,成佛的时候,确实第一个得度的是憍陈如,这才是解决问题,最高明解决问题的方式,哪有丝毫怨恨?这人对不起我,我一辈子不跟他往来,错了,这观念是凡夫观念,这心是轮回心,不是佛心,佛心一味真诚,真诚是总说。真诚落实在相上,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清净心绝对不受污染,顺境、善缘决定没有贪恋,如果有贪恋你被污染了,你不清净了;逆境、恶缘没有瞋恚,有一丝毫瞋恚你也被污染了。所以你的清净心在哪里修?清净心无非是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在这里头修,换句话说,顺逆善恶都是自己的善知识,都是自己的增上缘,没有这些善知识,你怎么能够修到清净心?你怎么知道你的心清净?

《华严》在末后五十三参,清凉大师科判里判得好,「历事炼心」,我们修行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现实社会里头有顺有逆、有善有恶,统统是增上缘,统统是诸佛菩萨化现,统统是善知识,我们成就了。你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个意思,你才真正能看得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你才会懂得。清净心在境界里头磨炼出来,平等心也不例外,稍稍有一点高下心,我不错,你们不如我,这就不平了。说实在的话,不平当然你就不会清净,真正清净,心平了。不但是对善人、恶人,对畜生、对饿鬼、对地狱都平等。平等要从什么地方着眼?要从法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如果从佛性上着眼,平等心就不难了,性是平等的。佛说:「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哪里看?从佛性上看的。佛看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也都是佛,他从哪里看?从法性上看。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看花草树木都是佛的化身,都是佛的示现。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是诸佛如来为我作斯示现,帮助我成佛,帮助我成佛就是帮助我证得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是证得这十个字你就圆满成佛了。所以我们要用平等心看一切众生,决定没有高下心。

古大德常常教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重要,我们能不能成就,关键就在这一句,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譬如我们在境缘当中,起一念贪爱,马上就晓得这一念错了,赶紧要觉悟,觉悟什么?把贪爱的心断掉。逆境恶缘起一念不高兴的心,马上要打掉。我们念佛的人用的方法是一句佛号,知道错了,「阿弥陀佛」,把它转过来,用这句佛号把它转过来。高下心也是如此,一念自以为是,阿弥陀佛。错了要转得快,要觉得快,觉得快就少造业,觉得慢就多造业。觉悟得快、回头得快,让自己的心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永远保持,一分一秒都不离开,这是成佛之道。不但对于老师、对于道德之人不敢轻视、不敢嫉妒,对普通的人也不敢,对世间最愚痴的人、造恶的人都不敢,这是真话。

一生、一辈子造恶,我们在佛经上看到的,阿阇世王,跟提婆达多两个勾结,造五逆十恶罪,恶人,不是善人,在世间法来说,他杀他的父亲,囚禁他的母亲,杀父害母,当然没有把佛、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轻慢老师,跟提婆达多两个合起来害佛,想谋杀释迦牟尼佛,破坏僧团,五逆十恶做尽了。提婆达多堕阿鼻地狱,阿阇世王临终时候忏悔,真正忏悔,知道自己一生做错了,念佛求生净土,他真往生了,《大藏经》里面《阿阇世王经》,佛告诉我们他往生的品位还挺高的,上品中生。我读了这一段经文感到很诧异,因为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下辈往生就是下三品往生,都是造极重罪业,临终忏悔往生的,哪里能够到上品中生?从这地方我们才能体会到,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于是我们真正明白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平常积功累德修行往生的,一条路是临终忏悔,他忏悔的心真,忏悔的力量勇猛,一下把自己提升到那么高。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文,对于造作五逆十恶罪的人不敢轻慢,为什么?可能他将来临终一忏悔,到极乐世界位子比我高,我还不如他,怎么可以轻慢恶人?怎么可以嫉妒好人?我们在这里要学习。

对于任何人,不但对人,对一切畜生,我们现在真的学会了,对于蚊虫蚂蚁、小飞虫我们都十分尊敬,不但不会杀害牠,不会骚扰牠,连这个念头都没有,我们看到牠欢喜。不像从前,从前看到会讨厌,现在我们看到欢喜,牠到我这儿来玩,到我这儿来参观,看看有好吃的东西牠就要吃,那我们欢喜供养,我们招待牠,欢喜供养牠,跟从前心态完全不一样。这些小动物是小菩萨,牠成就了我们,成就我们的慈悲心流露出来、爱心流露出来,怨恨心完全化解了,溶化掉了,从这些境界里面知道自己契入什么样的境界。

下面经文『见善代其欢喜』,人有恶的心、恶的行为,绝对不要放在心上,我在讲席里头讲过很多很多次,我们众生的毛病,为什么修行修不成功?你所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别人的不善装在自己心里头。你的心本来是善的,结果装满了别人的不善,你的心就变成不善,这亏吃大了。新加坡许哲居士她就懂得,她一生心里头决定不放别人的不善,她完全放别人的善行,所以她的心变成纯善。李木源居士问她:「你看到别人不善的时候你怎么办?」你总会看到,总会遇到,总会听到,她说得很好,她说:「我看别人的不善,就像我每天上街,在马路上看到许许多多人,听到他们讲话,我也没有留意,没有放在心上,你问我,我一个也不认识,我听到我一句也记不得」。这就对,不放在心上,虽然也看到、也听到,没有放在心上,这样能够保持自己的善心。

我把佛法修行的纲领归纳成二十个字,十句,前面十个字是存心,我们修什么样的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后面十个字是我们的行为。前面十个字如何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一生所修的就是这二十个字,我教导别人的也是这二十个字,我展开经卷、讲一切经还是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再归纳成四个字:「纯净纯善」,净是清净,善是善良,我们一定要做到纯净纯善,这就是如来果地。我们目标在此地,方向在此地,时时刻刻、剎那之间我都不会走偏,我在我这道上走,我不会受其它道干扰,我这一条道路有力量。「力」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五根五力,我有根、我有力,不受外界的干扰,不受外界的影响,这一条道路畅通无阻。你要是会被外面境界干扰,那你就很苦了,干扰是什么?见到不善把不善放在心上,自己就不善,见到别人善就轻慢嫉妒,把别人的善变成自己的不善,把别人的不善也增长了自己的不善,这样修行哪一辈子才能成就?这种心行学佛,就是古人讲的「袈裟之下失人身」,这是很可悲的一桩事情,我们要知道。经不能一天不读,经不能一天不讲,读重要,讲跟读同样重要,为什么?在讲的时候往往有许多发挥。读经是自利,讲经是自他两利,天天要讲。没有机会讲的时候怎么办?你自己要有智慧,你要有方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 《楞严经》上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学佛,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你要有能力辨别,这是慧。

2 正法是教给你,“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离欲”是戒,“正念”是定,“净慧”是慧,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统统都是修的戒定慧。如果你修的跟这个标准相违背,这就不是正法。不是正法,那就是邪法。

3 邪法是扰乱你的心思,增加你的烦恼,他不教你离欲,是教你多欲;他不教你定,他教你心天天乱;他不教你生智慧,他叫你愚痴;换句话说,妖魔鬼怪教的是贪嗔痴。

4 正法是防止污染,如果人家教你贪嗔痴,这就不是正法。“净慧修梵行”,梵行是清净行,换句话说,不是梵行,就是染污行——你的心地、精神、思想、见解统统受染污。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