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净界法师】【唯识与净土】



佛法的重点:行门宜专、解门宜广!
                        净界法师

                     《唯识与净土》

    这次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跟净土思想交互运用的关系,在讲课程之前,先作一个简单说明:

    我们中国佛教在二千多年的时间当中,的确是出了很多有修有证的高僧大德,如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华严宗的法藏大师等。这些大师的出现,除了本身善根深厚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影响,就是:建立宗派。中国佛教的祖师,把这种甚深广大的佛法,把它系统化。

    譬如:天台宗有天台宗修学的道,华严宗有它的道,使令这个浩瀚的佛法,一个初学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根机,马上找到自己相应的法门,这当中减少很多摸索的时间,所以中国佛教宗派的建立,对佛教作出重大的贡献。

    但是到了末流,特别是在宋朝以后,也出现了过失,而最重要的过失就是:也因为宗派的建立,而产生了门户之见,使令后代子孙得少为足、画地自限。

    从今以后,学唯识的不再看天台的教理,学天台的不屑学唯识的教理,乃至净土宗的所有教理都不看,这样的一个结果,使令一个修学者的思想变得封闭。

    我们都知道佛法的重点:行门宜专、解门宜广,你在教理上的封闭,你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很多障碍都没有办法突破,这个障碍就放在那个地方,减损我们很多前进的动力,我们虽然花很多的时间,但是我们的进步非常的少,因为我们的障碍没有消灭。

    所以到了宋朝以后,强调宗派互相学习,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永明延寿大师,他提出了禅净双修──他说:净土宗,你是念佛的,你照样念你的佛;但是你可以用禅宗的观心法门,来帮助你破除心中的执取。
如果你心中对三界的执取还很重,你只是念佛,那也是不能往生的,因为那个执取就是一种业力。

    所以从宋朝以后,这些大德们开始冷静的思惟,宗派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也就是说,行门上,你修什么法门,你还是修什么法门,但是在教义上,你应该要去相互融通。

    《唯识与净土》这堂课,就是告诉我们:怎样透过唯识的止观,来帮助我们念佛。

    唯识学强调的是:心力不可思议,指能念的心不可思议;净土宗强调的是:佛力不可思议。

    心力跟佛力之间要怎么样互动?这件事情值得我们探讨,这就是我们开这堂课的目的。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10-13 14:28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实际的修学当中,有三个重要的次第!
                     净界法师


    大科说明:(分成三大科)

    甲一、总标佛教基本教义

    首先我们从大乘的教义来探讨生命的缘起,到底佛教对生命是什么看法──佛教的生命观这是第一个主题。

    甲二、别明大乘修学法要

     乙一、设定修学目标

     乙二、认识生命真相

     乙三、修习大乘止观

    我们在实际的修学当中,有三个重要的次第:

    一、设定修学目标:

    大乘佛法的修学都是先发愿才有修学的,没有人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没有这样修行的。所以我们必须先说明:为什么我们要发愿?我应该怎么样来发愿?这就是设定目标。

    二、认识生命的真相:

    这一科,我们从大乘的角度来说明生命是怎么产生的,更重要是生命又是怎么改变的。我们的生命现在是这样子,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从现在的我,改造成未来的我,这个中间过程该怎么做?这就是认识生命的真相。

    三、修习大乘止观:

    这就真实的把止观的力量回归到净土。

    甲三、结示劝修

    最后作一个总结:结示劝修。

    本堂课,总共分成这三个主题来讲解。

这就是所谓的:诸法因缘生



                         净界法师



    甲一、总标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对生命的态度,我们用一首偈颂来作一个总持: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个诸法就是指我们生命的色心诸法,或者讲五蕴的诸法。

    我们常常听到祖师讲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是一样的,起跑点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结果却不一样。

    你看我们流浪到现在──有些人变成一个男众、有些人变成一个女众;有些人很富贵、有些人很贫穷;有些人长得很庄严、有些人长得很丑陋…很多差别的相貌出来。

    为什么我们刚开始原点是一样,结果会变成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诸法因缘生。

    因为我们在生命当中,我们每一个人的因缘不同,我们创造了很多不同的因缘,这个因缘就产生不同的结果,大智慧的佛陀经常作如是的开示。

    换句话说,从佛教的角度去观察──生命有它一定的轨则,简单的讲:事出必有因,这件事情会在你的生命出现,它的背后一定有它的因素,没有一件事情是莫名其妙在你生命出现的,不可能,事出必有因,这个就是诸法因缘生。

    生命是遵循一定的轨则在运作的,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探讨了。

    何谓因缘?

    因……心中的思想(名言种子)

    缘……所造的业力(业种子)

    因就是心中的思想,在唯识学叫做名言种子;缘是所造的业力,叫业种子。

    因、缘这二个,最有力量的、最具有主导性的是因,就是你的思想;缘是比较次要的力量,它是辅助性的,叫做业力。

    我们今天的果报为什么会不同?

    因为我们前生的思想不一样。你现在的思想.正在创造你的未来: 我们应该这样讲,生命可以分成三部份来看──现在、过去、未来。

    你过去有一种思想,就创造了现在的你──过去的你创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又创造未来的你,创造来生的你。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子──

    你自己的思想,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当你看到事情的时候,你的想法是什么?比如说,你今天想到钱时,你会生起什么样的想法?你会有什么想法?

    你说:诶!这个钱,我应该自己受用的。那你来生一定很贫穷、悭贪;如果你今天想到钱,你的想法是:诶!这个钱,大家来受用,我愿意跟人家分享。我保证你来生资具非常的充足。

    所以,我们可以从你现在的思想,就可以预测到未来的你,因为诸法因缘生嘛!除非你改变你的思想,否则你来生的果报…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你生命的雏形正在你的心中,已经慢慢的酝酿成型了。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来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其实你不用去问别人,你可以静坐下来观察你的内心:我经常生起什么样的想法?那就是在告诉你一个消息了:经常性的想法、习惯性的想法、强有力的想法──对于你的生命会产生主导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诸法因缘生。

    因缘已经在那个地方流动了,除非你忏悔改变,否则你未来生命的相貌,其实已经慢慢的有一个雏形出来了,特别是你四十岁以后,你来生的相貌已经出来了。

    所以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观念改变,生命就改变: 你所造作的业力,对你的生命影响,只是一个暂时的改变,但是你心中产生一种美好的思想,产生一种布施的思想、持戒的思想…你的生命将是永久的改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