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一、善导大师的生平



      善导大师(613-681)是唐代盛弘净土教的一代宗师。(安徽泗州人)。(一说临淄(今山东临淄县)人)。俗姓朱,十岁时即跟从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县)。的明胜法师出家,归心向佛。初时学习三论宗的经典,间中常有读诵《法华》、《维摩》诸经。如是经历数年的静心修学后,佛学修养渐见提升。然而,慧根深厚的善导大师并不自满,常自思维:佛教法门甚为广大,教藏经典其数无量,若不契机,功即徒使。应当择一法门,潜心修学方为上策。之后依止妙开律师受具足戒已,偶入藏经楼中,于藏经前默祷祈愿佛力加被,指导所向。即于经中信手取得一卷,乃是《观无量寿经》,大为欣喜,自言:“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便即常依是经潜修十六观门,恒谛思维西方胜境。数载之后,观想功夫已臻深妙之境,常于定中备观极乐世界的楼阁、金台、宝池等境,如现目前,由是更加坚定了修学净土法门的信愿。


      善导大师非常景仰东晋慧远大师的芳踪。曾往庐山瞻礼遗范,之后更周游各地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大德。唐贞观十五年(641)时大师廿九岁,闻说道绰大师在西河(今山西省境内)广弘净土法门,开阐净土道场。即不远千里赶赴并州(今山西太原)石壁山玄中寺,请教修学净土的要领。道绰大师见其诚意可嘉,便授之以《观无量寿经》的深奥义理,并令其亲观净土九品道场。大师因此益增信愿,欢喜地说:“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惟此法门速超生死。”此后更是精勤苦修,昼夜不断地礼拜读诵净土经典。


      唐贞观十九年(645)道绰大师圆寂后,善导大师即转赴长安,在光明、慈恩等寺盛弘净土法门,激发四众同修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自修则“每入室长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则:“每逢人即演说净土法门。”三十年如一日。言传与身教并举,以身作则,勉己励人,专弘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共入弥陀愿海,遂成当时著名的弘传净土法门的大师。


      有关善导大师示寂的记载,于多部史籍中存有多种说法。据《佛祖统纪.乐邦文类》记述:“(善导)忽一日谓人曰:“此身可厌,吾将西归”。乃登寺前柳树向西祝曰:‘愿佛接我,菩萨助我,令我不失正念,不存恐惧,得生安养’。言已投身而逝”。另据元代优昙普度所著《莲宗宝鉴》卷四云:“(善导)乃登所居寺前柳树西向愿曰......,愿毕于其树上端身立化”。又据《香光阁随笔》所记“(善导)忽示微疾,掩屋怡然而逝,春秋六十九,时维高宗永隆二年(681)三月十四日”。从以上这些史料来看,大师的示寂,显然存有异说,并且颇有出入。然而从中皆可明见大师自知时至,预期往生的同一迹象。前者所记“师谓人曰,吾将西归”,已明西意与去向;次者记的自登柳树端身立化,正是往生之瑞相;后者,于示寂前,正在所住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催令速成就,问其缘故,答言:“吾将西归,可住两三夕而已”。由此可见大师修持净土法门的功夫,的确非同寻常,难以思议。而且往生之后“身体柔软,容光如常,异香音乐,久而方歇”,此正是决定往生的瑞迹。大师寂后,其弟子怀恽等,将大师的遗骸埋葬在长安终南山麓神禾原,立灵塔名崇灵塔,并于塔旁建寺名香积寺,作为永志之所。唐高宗以师念佛口出光明,神异无比,故赐额为“光明寺”,后世学人也因而称师为“光明和尚”。


      大师处世为人师表,上受帝王之尊崇,下则普为世人所敬仰。据《佛祖统纪.卷廿六.净土立教志》记言:宋代时宗晓,择取宋前不同年代修持得力,盛弘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共七人,立为莲宗七祖,将大师列于庐山慧远大师之次,列为莲宗二祖。而净土教法传到日本后,日本净宗更尊称大师为“高祖”、“宗家”等。并有奉阿弥陀佛为初祖,善导为二祖,法然上人(日僧)为三祖的说法,诚乃推崇之至。然若了知善导大师之生平事迹者,皆谓为名至实归。中国佛协与日本净土宗,曾召集两国佛教徒及学者于一九九八年五月,在长安香积寺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法会,以追纪善导大师生西一千三百周年。






      二、善导大师的行业及影响

      善导大师的一生,以净土为归宿,苦心研学净土经教,自行化他恒以净业居先。严格地以戒律威仪规范自身,从不毁犯纤毫。不曾刻意地去驰求世俗的名闻利养,纵有信施馈赠财物等,也都将上好的供奉大众,自己则惟遗粗劣以自支身。虽然如此,大师每受供养之时,仍存不安之情,常自责曰:“释迦世尊尚乃分卫(即托钵乞食),大师何人,敢端居而索供养乎?”是以平日常乐出外乞食。三衣瓶钵,随身携带,从不使人持洗。除洗浴外,不脱三衣。戒行严谨,深得四众钦敬。大师毕生热衷于弘法兴教的事业,每见闻有坏寺废塔未曾兴复,即便不遗余力地倾囊相助,兴寺弘教,燃灯续明。而大师自身更是善于建寺造像的艺术。在西京实际寺时,曾奉诏督造过洛阳龙门兴造的大卢遮那佛像,以及于佛像之南兴建的奉先寺。此外,大师也擅长书画。曾将信施供养的净资,书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及画《净土变相》三百余壁,普为流通,藉以广弘净土法门。日本茵田宗惠所著的《善导大师与舍身往生》一文中论述:在近代新疆吐峪沟高昌故址,发掘出诸多古代手写的佛教典籍中,就发现有大师所写的《阿弥陀经》残卷,卷末写有“愿生比丘善导愿写”的字样。


      善导大师是一位修持净土法门的大成就者,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在当时的长安地界广弘净土法门,获得极大功绩的主要原因。从西安碑林中保存的《大唐实际寺故寺主怀恽奉敕赠隆阐DA法师碑铭》中有“时有亲证三昧大德善导阿霨黎”的语句可以证实这一点。大师修持净业异常精进。“每入室则长跪念佛,非力竭不休。虽时寒冷亦须流汗”。如此地勇猛用功,日积月累自然道力非凡。曾于大众前演示,“口念一声佛号,便有一道光明从口出,十声乃至百千声光亦如是”的神异瑞相,来激励大众虔心念佛,精进办道必当托化莲池,得生安养。大师在长安弘教期间“道俗从其化者甚众”。《往生传》说:“士女奉者,其数无量”。《往生西方略传》记述:“三年后,长安城中已被念佛者所充满”。其弟子中有诵《阿弥陀经》十万卷乃至五十万卷者,有日课念佛万声乃至十万声者。其间现生得念佛三昧者不可记数,临终现瑞相得生净土者不可称计。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可以想见当时大师弘传净土念佛法门的绝佳成绩,可谓盛况空前矣。


      在大师的众多弟子中,以怀感、怀恽二者最为著名。怀感是长安千福寺的沙门,因为专学法相,且博经通论,起初不信念佛往生净土之说。后受大师的启迪与引导,遂深信净土法门,并且精诚地念佛用功,三年后即得念佛三昧,撰有《释净土群疑论》七卷,用以通释修学净土的种种疑难问题。怀恽,初于长安西明寺出家,后往光明寺于大师座下侍座十余年,尽得真传。大师寂后,他率众于终南山神禾原建灵塔以葬之,并于塔旁建伽蓝作为纪念场所,继承师业,专弘净土念佛法门,常讲《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等。则天永昌元年(689)奉束力为长安实际寺主,寂后受谥为“隆阐DA法师”。孟铣亦曾在《释净土群疑论序》中给予善导大师这两位弟子高度的评价,说“恽与感师,并为导公神足!”


      善导大师在弘传净土教法的过程中,深入地研学了净土经典,有关著作颇为丰实。这些著作大体上可以用解义与行义二类来加以区分。著名的有《观无量寿佛经疏》(亦称《观经四帖疏》)四卷。此疏主要依《观经》来解说净土法门的教相与教义,属于解义分。(这部著作在八世纪传到日本后,日僧法然(源空)依之创立日本净土宗)。属于行义分的有《往生礼赞偈》一卷(亦称《六时礼赞偈》)文中讲述了昼夜六时礼赞极乐教主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的仪式。《净土法事赞》二卷,上标签题为《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下卷题目是《安乐行道转经愿往生净土法事赞》是依《阿弥陀经》解释转读行道的方法。另有《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是依《观经》等明修学般舟三昧行道的方法。以及《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简称《观念法门》)是解说应如何观念佛三昧的行相及忏悔发愿入道场念佛的仪法。在《观念法门》中附有的《依经明五种增上教义》一卷,也是善导大师所著。这些著述较为全面地叙述了净土法门的行事仪规,与教相解义理论方面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信教念佛者,依之而得解行并进,圆成胜果。此外见于史载的善导著作还有《大乘布萨法》一卷,又南宋宗晓的《乐邦文类》卷四载有《临终正念诀》一篇,署名作者亦为京师比丘善导,而宋王日休的《龙舒增广净土文集》卷十二题作《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念文》实为同文而异题。


      善导大师对净宗的贡献是巨大而且显著的。早期庐山慧远,及其以下弘传净土法门的先贤大德,大都首崇“观相念佛”;到了昙鸾大师便有了“观相”与“称名”并行的趋势;经道大师以至善导大师,则侧重于“称名”一门。善导大师把修行分为正、杂二行,正行是专依净土经典而修的行业,杂行则是其余的诸善万行。主张修学净土法门应当彼杂行修正行。而正行又分为正业与助业二种,在《观经疏》卷四中分析得十分清楚。其中称名正行属于正业,其余读诵、观察、礼拜、赞叹供养等行皆属助业,提倡主修正业,旁修助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念不彼,只以往生净土为期。这种富有见地的主张与见解,深得净业学者的认同。善导大师之后的莲宗诸祖,虽于弘法布教,领众熏修时所采取的方式互不雷同,然都同遵此旨,首弘持名念佛。


      善导大师的净土学说,主要体现在他提出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弥陀净土是报土,而凡夫之辈了凡即可得生报土的这些理论上。他充分地发挥了净土立教的本旨,提倡凡夫众生只要能具备往生的正因(即具足“三心”和起行、作业)便可仗佛愿力得生极乐。所谓三心即是至诚心,深心与回向发愿心,合称安心;起行就是起身、口、意三业之行。身拜弥陀,口称弥陀,意观弥陀及净土庄严;作业是依四种法修持净业,即恭敬修(恭敬虔诚地修)、无余修(专修称名、专想净土),无间修(心行相续无有间断),长时修(心行不退,毕生相继)。由此建立了净土教法的严谨体系,可以说大师在这方面算得上是净土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位典型的代表性人物。


      近人黄念祖居士言:“善导大师之所以能长受后世无限的尊崇敬仰,是因为大师依止《无量寿经》十念必生的本愿,拈出持名妙法,指出径路修行的径路,显示弥陀愿王的本心”。大师从最初的依《观经》行观相念佛到依《无量寿经》行持名念佛,这是他在修净土法门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同时也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他在《观经疏》卷三中云:“自余众行,虽名为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并且道出了“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冠古绝今的至佳名言。本着这种理念,他曾作劝世偈曰:“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绕金玉满堂,岂免衰残病苦。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总之,无论从大师的净土思想而言,还是从他的实践修行来说,大师始终都在努力树立净土教法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而他的言传与身教,对后世修学净土法门的学人与行者,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无怪乎明朝莲池大师赞言:“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见其自行精严,利生广博,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亦必观音、普贤之俦,呜呼大哉!”从以上所述的善导生平及事迹观之,莲池大师所赞非虚,作为莲宗二祖,大师是当之无愧的。他的净土理论及其对净土宗的贡献,乃至对后世的影响,实在无法以此粗笔敝文给予全面的讲述。唯能略其身世及有关事迹,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位杰出的莲宗祖师,并藉此深表衷心的景仰之情。


诗曰:
念佛长安化盛行,一声出口一光明。
写经绘画难思议,无尽资粮助往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