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庄子:不要让外界的干扰,蒙蔽心灵的自由!

庄子:不要让外界的干扰,蒙蔽心灵的自由!

庄子


不要让外界的干扰,蒙蔽心灵的自由!

道教


帕斯卡、卢梭、郭尔凯戈尔、梭罗、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劳伦斯、柏格森、奥修、福科、德里达......这些西方的大学者无不在自己的着作中承认:自己的学说,是受了东方两千年前哲学家庄周的影响。庄子对于他们,是一剂解决心灵迷惑的灵药。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周的着作,庄子崇尚自由,崇尚个人心灵的无羁无绊,他笔下有扶摇直上九千里的大鹏,也有飘忽不定的梦中蝴蝶,还有躺在荒烟蔓草里的骷髅头骨。

庄子绚烂多姿的文笔无非是想说:心灵是自由的,不要让外界的干扰蒙蔽了自己;人生本来就是幸福的,不要给它加上太多人为的枷锁。在人们越来越依靠科技、工具,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就越来越体现出返璞归真的纯洁光辉。



一、逍遥,不依赖于心外之物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是我们中学就学过的一篇课文,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呢?真正的逍遥应该是独立,不依赖别人生活。放眼世界,起哄、跟风、随大流、亦步亦趋、凑热闹、依赖他人是许多人做人做事的习惯。

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今日吾丧我。”这句话里的“吾”和“我”不都是“我”的意思吗?当然不是,吾在这里指这个人,而我在这里指这个人的内心。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便成了“丧我”,变成了一个行为意识完全依赖于他人的人,这样的人,很难找到真正的自由。

谁在哪方面不独立,谁就在哪方面没有了自由。所以说,要想自由自在,首先就应该放弃事事依赖他人的念头,这样,我们才不会受限于人,更不会成为他人的傀儡和负担。



二、专注,让生活游刃有余


如果对一件事倾注了一腔热血,结果却不能获得成功,我们难免会产生惋惜、悔恨之心。

相信很多人有过“三分钟热度”的经历:兴致勃勃地去练下棋,下完棋了练跳舞,跳舞学了半个月又改成练书法,可是换来换去却总是不能成功,当看到别人精湛的棋艺和优美的书法时,又会怨天尤人:“老天对我太不公平了。”

真的是老天偏爱那些成功的人吗?

庄子记载的能工巧匠特别多,这些人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专注的精神,也往往能够让别人受到启发。如庄子说的“庖丁解牛”,如果没有专注的精神,很难想象庖丁能将分解牛的工作做得如此出神入化。

工作的时候全神贯注。虽然外界有各种事物,但是都不足以影响他们对目标的关注。庖丁眼里只有牛,正因为这样,他的技艺才出神入化,达到了别人所不能及的境界。

庄子在这里讲技艺,其实他借讲技艺,谈了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专注。学生学习不够专注,成绩就不会好,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具体做起来有的孩子却总是做不到,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外界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稍不注意就会分散精力,去做那些没有价值的事情。

可是对于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没有专注精神,就等于在自己成功的路上堵上了一块大石头。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这样看起来会暂时失去一些东西,但是要知道,只有专注地做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三、患得患失,很难稳操胜券


庄子是一个散淡的人,他在书中反复强调,任何事情,太放在心上,就容易把握不定。平常我们不是不能把事情做好,而是在做事的时候,让太多的东西分散了精力,患得患失。其实只要低下头来一门心思做好眼前的事,放下一颗得失之心,事情反而会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人心总是贪婪的,越是没有能力去拿的东西,越是拼命地想去拿。可是拿得起来,却又放不下,徒然增加心灵的负担。

河道越窄,水流越急,决堤的危险就越大;反之,拓宽河道,加深河床,河水就会自由地流淌,不再漫出堤坝;粗大的栋梁之材,一定生长在宽阔的林场;从小被绑缚成形的盆景,一定是弯弯曲曲、奇形怪状的,而这也正是人成长的道理,把自己放在开阔的环境中,不去考虑太多的得失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不苛求不等于不求,庄子教我们自然的道理,决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好最关键的目标,斩除不必要的欲望,这样才能超乎众人之上。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习庄子,他心极热,而眼又极冷,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他总是目空一切,从容淡泊,用一种平和的心境去获取成功。



四、名利,是幸福的画皮


庄子是一个睿智的哲人,他看到,富贵给人带来的乐趣,远没有自己在自然中获得的乐趣大,自己置身山水之中、天地之内,自己做自己的国王,心灵控制自己的身体,何苦要放弃这个国王的位置,去做别人的奴仆呢?

即使他真的做了世俗的国王,又怎能比自己天地中的国王自由呢?庄子一生,追求的是无限的自由,他歌颂本真,痛恨虚伪,在他那里,自然把世俗的名利看做浮云一般。

可是现实中的我们呢?看一看自己的生活,年纪轻轻的我们也不免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为了名利,我们已经不堪重负。一旦用心谋取功名,就必然会失去自由。

人在追求名利和地位的时候,难免会说违心的话,做出违心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蒲松龄笔下的画皮的故事,一个不属于人类世界的鬼魂,披上人皮去赢得赞美和爱慕,最终还是要将这一切奉还。包裹在名利之中的幸福也是如此,看上去很美好,真正得到了,却不是原先所想的滋味。

很多人终其一生去寻找名利,在不久于人世的时候,才发现最重要的是如何生活,如何去爱别人,并得到别人的爱。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不如从现在开始,就放开功利的想法,踏踏实实地开始自己的生活。



五、保留一颗童心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当看到伤心的画面,我们也会难过;看到弱小的动物受欺凌,我们也会忍不住帮它赶走凶猛的敌人。

这是爱心的自然流露,是隐藏在我们心中的善良种子。可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甚至因为羞怯和犹豫而扼杀这种天性,爱心就会逐渐消失。

童心是一种珍贵、纯净的东西,让人感到温暖。

明朝的著名学者李贽提出了“童心”说,他认为心的最初状态,是“绝假纯真”的。人在幼年的时候,开始接受外界的事物,于是童心逐渐蒙上了尘土。长大后,知道名利是好的,就开始去追逐,追逐不到就伪装自己,做了坏事知道会受到惩罚,于是就撒谎掩盖。

这样,一个人离纯洁的“童心”就越来越远了。几十年过去,一个人看似已经成熟,其实他的内心早已变质。如果心灵已经腐化,空有成熟的躯壳,又怎能快乐地生活呢?

只要愿意,我们可以放开过去的种种不愉快,抛开那些抱怨和误解,做一个纯粹的人。在内心深处保留一块净土,对美好的事物由衷地赞美,对优秀的人从心底发出赞扬之声,对丑恶的事物从心底里唾弃,能够识别是非真假,坦诚地做人。这样,自己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六、呵护生命,不仅要呵护身体


庄子寿终83岁,这个年纪在战国时期算是非常高寿的了。他一生不仕,过着贫困的生活,甚至以编草鞋来维持生计,但是从来没有因为清苦的生活而感到不满;相反,他是那个时代难得的“自娱自乐”之人。他的哲学思想和养生之道融为一体,给处于困境中的人指引了一条“康庄大道”。

因此,《庄子》不仅是一本道家的经典、传统哲学的泉眼、浪漫文学的先锋,同时也是一本关于养生的书籍,而且庄子本人提出了传统养生的核心思想——养心。

养心就是要培养和呵护自己的心灵,在庄子看来,养心主要要做到平淡、寡欲和清静,这三个方面,其实是相互交融的。平淡就是平易恬淡。与平淡相对的,就是刺激,大喜大悲,起起伏伏。而这也都是因人的欲望太强烈,内心得不到满足所致,因此也就要寡欲,控制自己的欲望,看破一切虚名,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清静。

一个乐观的人往往精神焕发,朝气蓬勃,而一个悲观的人却往往委靡不振、形如病夫。那些带着厚厚的镜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如今已经越来越不被社会认可了,只有身心强健的人,才能够经受重重考验,经得起成败得失。对于我们来说,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同培养强健的体魄一样,都是对生命的呵护。


首先,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不要过分积极地追求身外之物,它不仅是难以如愿以偿,而且会摧残身心健康。因此,人们应当听从庄子的告诫:“缘督以为经。”意思是说,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的“中道”以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

另外,不要为物累,不要因贪图外物而损害自己。一个不为名利所羁绊的人,会获得健康而永葆青春。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保持心灵豁达的一条原则。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