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佛学篇(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1 标题: 佛学篇(一)
四 重 恩
佛门裡天天念迴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讲到「恩」,今天我们接受别人的恩惠,好像是应该的,感恩的念头都生不起来,这怎么得了!别人赠送、供养我们东西,许多人连「谢谢」这一声都没有,表面的敷衍都没有,然后才想到这个社会怎么不遭难!这是忘恩负义。忘恩负义之人,不会有好果报。
四重恩,第一是「父母恩」,第二是「老师恩」,佛菩萨是老师。父母生我们、养我们,这个恩德不能忘记。如何能报父母恩?自己成圣成贤,断烦恼,开智慧,了生死,出三界,这是真报父母恩。佛家谚语常讲:「一子成佛,九祖生天。」我们不能成就,怎么能报父母恩?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知道,自己修行有成就,过去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都沾光,都超生。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若不是老师的教导,我们怎么知道世间有佛法?怎么知道世间有圣贤的教诲?所以,老师的恩德比父母还大。
第三是「国家恩」,从前讲国主恩,你没有国家,你在今天这个社会没有国籍,你是世界上的流浪者,没有国家保护你,身心都得不到安稳。古人讲「食毛践土」,我们生活所需是这个地上生产的,来供养我们这个身体;我们居住在这块土地,这块土地对我有恩,所以,要知道报恩。
第四是「众生恩」。一切众生对我有恩,为什么?人是社会动物,离不开人群生活。我们吃的东西是农夫种的,穿的衣服是工人织的,所有社会一切大众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都有恩德。古人讲:「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报恩才是个人。如果你不知恩,不知报恩,说老实话,连畜生都不如,因为畜生都懂得报恩。
由此可知,忘恩负义的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果报决定在阿鼻地狱。知恩报恩是「行好事」的先决条件,这是「行好事」的大根大本。在佛法裡面,到什么地位的菩萨才落实知恩报恩?《大智度论》说,知恩报恩是二地菩萨以上主修的课程,所以二地菩萨才真正落实了。
迴向偈只有八句,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佔了两句,因为这两桩事情要紧!古大德、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确实受人滴水之恩,必定涌泉为报,对于恩德念念不忘,所以我们尊称他为佛菩萨,尊称他为法身大士。
而「上报四重恩」,我们要拿什么报恩?「愿以此功德。」如果你每天认真修行,那是功德;若是敷衍塞责,你念迴向偈就是自欺欺人。这一定要晓得。
(节录自「淨宗学院培训目标」21-112-06.21-112-07)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1
普 贤 之 德
古德将《普贤菩萨行愿品》列在「淨土三经」之后,称为「淨土四经」,这种做法确实是有根据的,就是根据《无量寿经》第二品「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经文。这一句在淨土宗来说非常重要,使我们明瞭西方极乐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是修普贤之德。
大乘经论告诉我们,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注意,那个「圆」是指圆满的佛果,就是天台家讲的圆教的佛果,这是究竟圆满。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九品,从下下到上上统统修的是普贤大士之德,难怪连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要跟着普贤菩萨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根据,我们从经典裡面找出来了。
(节录自《无量寿经菁华》2-18-01【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1
感 应 道 交
佛法讲:「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三宝自然就加持。感应之事,无关乎聪明愚笨。譬如佛在世时,有一位周利槃陀伽,可谓愚笨之极。教他念「条帚」两个字,念「条」忘了「帚」,念「帚」忘了「条」。佛很有耐心,教了很长的时间,他才把「条帚」两个字记住,后来证了阿罗汉果。问题在于你肯不肯真心去教,是否有耐心去教,哪有学不会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具足万德万能,怎么会学不会!为什么学不会?自己没有信心,这是最大的障碍,不相信自己能学得会。所以,大经常讲:「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一定要断疑生信。
(节录自21-112-07【行好事-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1
同 事 摄
四摄的前三条:布施、爱语、利行,皆可以学,唯独「同事摄」这一条要有真实的定慧,方能学习。「同事摄」,就是一般讲的「和光同尘」。譬如你的朋友喜欢跳舞,邀你同跳,若你有定有慧,就可随缘与他同事;若无定慧,就不能与之同事。所以,同事摄是法身大士方能做到,因为法身大士无论在什么环境,心地是清淨不染。你喜欢跳舞,他跳得比你好,可以做你的老师,你就会佩服他、尊敬他;然后他才教你佛法,这就度众生了。由此可知,「同事」是随顺世间人的爱好,而循循善诱的一种度众生的方法。若定慧不具足,身心世界没有完全放下,善事可以同事,恶事即使有心也决不能同事。
而法身菩萨是善恶都随缘。《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示现愚痴,善财童子参访他,与他同事。伐苏蜜多女示现贪欲,甘露火王示现瞋恚,杀人不眨眼,但他们在境界裡得真清淨,一念不生。若非法身菩萨,决不能与之同事,若与这些人同事,没有不下地狱的。胜热婆罗门、伐苏蜜多女、甘露火王做这些事是成无上道,不会堕地狱,他们是在境界裡修清淨心。所以,到那个境界,「淫怒痴」即是「戒定慧」,是一不是二。我们不是法身菩萨,「淫怒痴」就是三恶道,「戒定慧」是四圣法界,这两个境界迥然不同,因果不一样。法身菩萨契入一真法界,妄想、分别、执着全断了,所以「淫怒痴」跟「戒定慧」是一不是二。我们有「我、你、他」,有分别、执着,随顺「淫怒痴」,决定堕三途。这必须要清楚、明瞭。
(节录自21-112-07【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2
菩 萨
「菩萨」是梵文音译,古译为「大道心众生」,意思是志在求了生死出三界、求作佛作菩萨,发这种心的人是菩萨。玄奘大师将之翻作「觉有情」,翻得更为贴切,意思是有情凡夫;换言之,还有妄想、分别、执着。而菩萨与一般人不同之处,就是菩萨觉悟,一般人迷惑。迷惑就是凡夫,觉悟就是佛菩萨。觉悟有程度上的不同,于是有大菩萨、小菩萨,因此菩萨的阶位有五十一个。初信位的菩萨觉悟了,他要是不觉,他不信佛;真正信佛的人是菩萨。我们有没有信?很难说,你要是真信了,你就是菩萨。
(节录自21-112-09【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2
不坏世间法
诸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是经教。但如果经教涉猎得再多、读得再多、听得再多,不能依教奉行,还是会堕落。真正能帮助我们脱离三界六道,往生佛国的,这是真实学问。所以,世间事我们还要不要做?要做。「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要认真做,做出好榜样给世间人看。学佛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学佛真正能够为社会、为众生服务。心地清淨,一尘不染,做再多好事不居功。不要说「我做多少多少功德」,你有这种念头,对你往生就产生障碍。有这种念头,来生就脱离不了六道,只能在六道享福而已。
(节录自《华严经》12-17-612【决择意化】)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2
佛 菩 萨
释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菩萨是人,也不是神仙。我们一定要清楚这些名词术语的定义。「佛陀」是古印度梵语音译的,意思是智者、觉者;换言之,此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觉悟明白,没有丝毫疑惑错误。「菩萨」也是印度梵语音译的,意思是对宇宙人生正在求觉悟,也有相当程度的智慧觉悟,但是还没有圆满。我们把这些名词术语搞清楚,才晓得原来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都是佛陀教学学位的名称,就像现在学校裡面有学士、硕士、博士。佛教育裡面,最高的学位是佛陀,其次是菩萨,再其次是辟支佛,再其次是阿罗汉,这是佛教四个学位的名称。
(节录自《十善业道经大意》19-15-01)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2
三 世 怨
现今世界上,大富大贵之人,做总统的、做国王的,拥有亿万财富的,过去生中都是在佛门修大福报。但是他们着相修福,这一生福报现前,一享福就迷惑了,不肯再进修;福报大,造业大,这一生福报很快就享完。他们没有智慧,没有遇到善知识,「迷而不觉」,再加上「邪而不正,染而不淨」,福消得厉害,多生多劫修的福,十几二十年就消光了。福消了,罪业现前,来生就到三途恶道去了。这就是佛法常讲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的时候忘记修福,造罪业,福享尽了,罪业使第三世堕落。这是佛在经论中无数次的警告,提醒我们。
(节录自《华严经》12-17-612「决择意化」)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3
三 种 真 实
《无量寿经》上,佛教给我们三种真实。「住真实慧」是自利。「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是自受用,即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惠以真实之利」是他受用,就是惠以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这个真实利益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心。真诚、清淨、平等、慈悲、无私的大爱,爱护一切众生,就是「惠以真实之利」。一切众生包括植物、动物乃至矿物,再扩展到自然现象,这些全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众生的意思很广。
《无量寿经》是一部难得的好经,我们细细去读这一部经,思惟经中的义理,明瞭佛对我们的教训,然后再看这个世间各个宗教、古圣先贤,他们的心行、言语其实都不离《无量寿经》。说法、做法儘管不相同,原理、原则决定是一致的。于是我们肯定,他们无一不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无一不是诸佛菩萨的示现。于是大乘佛法中最高级的行门,我们修学也轻而易举。这个最高的修行就是普贤行的「礼敬诸佛」,我们对于一切众生的恭敬心,与恭敬一切诸佛没有两样。
(节录自21-94一切众生皆成佛)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3
六 根
我们的六根是工具,好比我们用的电器一样,每个电器有不同的作用,但它的能是相同的。佛讲,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见、闻、觉、知是心,不是眼耳鼻舌,心是一个,所以工具不一样,作用就不相同。譬如电器,电流在哪一个工具上,就产生不同的作用。由此可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工具,心识是相同的,是一个,决定没有错误。
(节录自《华严经》12-17-327【无量诸佛现世间,普为众生作福田,福海广大深难测,妙目大王能悉见。】)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4-7 14:44
本 觉 本 有
「发起意化」,就是要知道帮助众生发起宿世的善根。我们一定要肯定一切众生都有善根,佛法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诸佛菩萨的言词是多么肯定!中国古人也是非常肯定「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讲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善根、佛性,这是本有的。不觉是无明、烦恼、妄想、执着,这是本无的。本无的,决定可以断除,断不掉是你不肯断,你要是肯断,立刻就可以断。本有的,决定可以证得,因为它不是外来的。
换言之,十善业道是你本有的,十恶是本无的。六波罗蜜是你本有的,六波罗蜜的反面是六种障碍,那是本无的。布施波罗蜜是你本有的,悭贪烦恼是本无的。持戒波罗蜜是你本有的,恶业是本无的。忍让是你的性德,你本有的,嫉妒瞋恚是本无的。精进波罗蜜是自性本具的,懈怠懒散是本无的。禅定是本有的,散乱是本无的。般若智慧是本有的,愚痴无明是本无的。从这裡就建立信心,本有的,我一定可以恢复,我可以证得;本来没有的,我决定可以断除。而本来没有的,为什么现在这么难断?习气!你被这些不良恶习气薰染的时间太久了,所以感觉得断烦恼好难好难!其实觉悟明白的人不费吹灰之力。由此可知,难与易关键在于「觉悟」。你觉的程度愈高,断烦恼、证得自性的性德很容易;你觉悟的程度不高,你断烦恼、证性德难!
(节录自《华严经》12-17-612【发起意化】)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