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儒释道学说讲座-十善业道经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 14:01 标题: 儒释道学说讲座-十善业道经
儒释道学说讲座
十善业道经
(第一集)
2007/12/21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主持人:淨空法师,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大师及佛学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获得深刻启发。不仅熟通佛教各派经论,对于儒学、道家和yi si lan教等,其他宗教学说也广为涉猎。于众多经典中,对佛教淨土宗着力最多,成就也最为辉煌。「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法师总结数十年学佛经验,所提出的修行原则。首开风气之先,透过网际网路、卫星电视,以远程教学二十四小时弘扬佛陀教育、圣贤理念,是其真实智慧所展现的高瞻远瞩。法师提倡古圣先贤「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
过去十年,法师所设立的各项奖学金,帮助许多在中国、印尼和澳洲的莘莘学子完成学业。法师近年来提倡神圣仁慈、博爱的教育,与各个宗教和睦相处,多元种族文化平等对待。老法师的这个理念,也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了,「二五五0年欢庆卫塞节」当中,呈现出来。老法师希望结合更多的仁人志士,在这个动乱的大时代中实现消弭战乱、冲突,促进世界和谐、安定的大同理想。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淨空老法师的莅临,大众请就坐。尊敬的老法师,丹斯里李金友,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德们,大家晚上好。现在让我们恭请,尊敬的老法师为我们开讲《十善业道经》。
淨空老法师:尊敬的丹斯里先生,诸位嘉宾,诸位大德,诸位同修。我想儒释道三家讲座合在一起的活动,可能今天是第一次,这个意义非常的深远。在没有报告之前,首先我们对于宗教、佛教、儒教,都要有点认识。因为在现前的社会上,对于这些问题产生的误会,非常严重,到底什么是宗教?依照中国文字来看,宗是主要的意思,宗,一般讲它有三个意义,第一个是主要的,第二个是重要的,第三个是尊崇的,为大众所尊敬的、所崇仰的。教是教学、是教育。合起来看,宗教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育、尊崇的教育,这个意义非常之好。这种解释与它的内容相不相应?我们可以说是完全相应,真正是名符其实,每个宗教都有这三个意思。
自古以来在东方,确实是儒道跟佛教的教化普遍的推行,让这些地区长治久安。在西方欧美实在说也是得力于宗教教学,才能够得到安稳。现在全世界的动乱,原因在哪裡?我们可以说东方的中国人,包括了东方不学儒释道,把儒释道都忽略、轻视、扬弃了。西方欧美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大家相信科学,宣布上帝已经死亡了,所以不学宗教。我们在美国居住了不少年,几乎每天都看到教堂外面插个牌子,它要变卖了,打听为什么要卖教堂?已经没有人去上教堂。所以这可以说是人忽略了宗教的教育,忽略了圣贤的教育,世界怎么能不动乱?这是肯定的。这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报。
什么是佛教?还有人问佛教是不是宗教?我们要是把释迦牟尼佛的历史,好好去研究一番,就知道释迦牟尼佛跟宗教实在没关係。我们知道他是王子,迦毘罗卫国的王子,十九岁离开家庭,捨弃了王位,他去求学。我们能够想像得到,他的出生是贵族,这是备受人尊敬的,又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在当时印度无论是宗教、哲学,可以说都是发达到最高峰。像中国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情况相彷彿,所以在印度是个学术黄金时代。他出去求学,我们能想像得到,几乎印度所有宗教裡面的高人,学术界裡面的大德,他统统都见过,都去参学过。这样的参学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到三十岁,也可以说是再找不到地方学习,于是他在恆河边找棵大树底下入定。入定在当时的印度是非常普遍的,不但宗教裡面重视禅定,学派裡头也重视禅定。
所以六道轮迴这桩事情,是远在一万多年之前婆罗门教首先提出来的。以后各个教派都修禅定,包括学术界;换句话说,在禅定当中把空间维次突破了。这个空间维次仅限于六道,六道的空间、时间突破了,六道的状况是每个人都看得很清楚的,所谓是现量境界,它不是比量,也不是推想,不是一种学术,是每个人亲自所看到的。一个人在定中见到,他跟大家说出来;那个人在定中也看到,跟他说的完全相同。所以六道轮迴,在古印度被宗教、学术普遍的肯定、承认,这是确有其事,这不是假的。这是我们一般讲的神通,现在在中国称为特异功能,特异功能的能量有大小不同,能量大的,上面能够见得到非非想处天,二十八层天,下面能够看到阿鼻地狱。
可是我们会想到释迦牟尼佛好学,无论什么问题他要追根究柢。六道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世界?我们有这个疑问,我相信释迦牟尼佛肯定也有这个疑问。这个问题在那个时候,在当时所有的宗教、学派都没有法子答覆。所以他给我们示现,在菩提树下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了,入更深的禅定,这更深一层禅定就把六道突破。四禅八定是在六道之内,不能突破六道轮迴,不能突破。突破之后看到的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六道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无量无边的世界,这全都知道了。这就是更深的禅定因缘,他把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了,这一放下就是大乘教裡面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是这个境界。
他在《华严经》上,《华严经》是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就是彻悟,成道就是彻悟,彻底觉悟之后第一次讲的。第一次讲他是在定中讲的,所以我们世间人看他老人家在树下入定,这个树以后叫做菩提树,名称是这么来的,他在这个树下开悟的。我们一般人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树下打坐入定,这定的时间很长久,经上告诉我们二七日中,也有经上讲的三七日中。二七就十四天,三七就是二十一天,他在那裡入定。其实他在定中把他自己所证得的、所见到的,这个境界全部说出,这就是《华严经》。听众当然不是普通人,都要有定功,有跟他同样的定功,你才能够参加他这个法会;没有这个定功的人,那是没有法子知道这个讯息的。所以人间天上没有人知道,连阿罗汉也不知道,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知道。
什么人知道?就法身菩萨。到底什么叫法身菩萨?我们再说个故事,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学佛同修应该都很熟悉的,惠能也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中国出现的。释迦牟尼佛是学了十二年然后放下,彻悟;惠能不认识字,没有学过,一天都没学过。即使到黄梅去参学,其实他参学是做义工,五祖的讲堂他没去过,寺院裡面的禅堂他也没去过。他在黄梅八个月,五祖派他到碓房去舂米破柴,因为他是樵夫出身,还是干他的本行,这是在寺院裡面做义工,没有教他。到传法的时候,这个故事《坛经》裡面讲得很清楚,没有人想到,五祖把法传给他了。要从过程当中我们能够猜想得到他,他到黄梅去见五祖的时候,五祖问他,你来做什么?他的回答说我来要求作佛。这就不是普通人说得出来,我相信五祖在一生当中,接引许多大众,没有一个说我来要作佛的。可能一生只遇到这一个,就是这个人他来作佛的,他不是为别的事情来的。
同时他也给五祖说过一句话,他告诉五祖,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五祖听了也不回应。这也不容易,我们要见到祖师一定说,祖师,弟子心中常生烦恼。常生烦恼是正常的,常生智慧这是太希有了,从迹象去看,彼此心心相印,非常的难得。所以五祖早就看中他了,但是不许他入众,就是参加大众的活动,不许他。这个原因我们学了这么多年也能体会到,什么原因?怕人家嫉妒。嫉妒,人家就伤害他,所以为了保护他,把距离拉远,平常不见面,叫他到碓房裡面去做工,没有人知道。传法的时候,他叫所有的学生作首偈来给他看看,看看有没有明心见性。五祖出了这个题目,没有人敢接受,因为大家都猜想一定是上首,也就是五祖的助教,一定是传给他了!可是到后来没有人想到传给惠能。而且是半夜三更五祖跟他讲《金刚经》,我们能想到三更是夜晚十二点钟,一定讲《金刚经》大意,顶多两个小时,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悟了,他就彻悟。他所悟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的境界,完全相同。
释迦牟尼佛在当时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所说的一样;而惠能大师在中国应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悟,怎么个悟法?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放下就是!所以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确实大家都是佛。所以佛,什么叫做佛要搞清楚,佛就是个究竟圆满觉悟的人。佛不是神、不是仙,跟宗教没有关係,他不是神仙,他是人,他是个真正觉悟的人。所谓真正觉悟是什么?他没有执着,他没有分别,他没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所以我们从这些地方就了解,什么叫佛法、什么叫世间法、什么叫出世间法。所谓世间法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是六道凡夫;你要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了,那你就是佛。你看就这么简单,只要你肯放下,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
如果妄想分别执着习气太重了,一下放不下,没有办法跟惠能比,没有办法跟释迦牟尼佛比。他们真厉害,就是一下就放下了,所谓一时顿证。你不能,没有这种能力,这烦恼习气重,佛告诉你,你慢慢的放,先把执着放下,就是说对人、对事、对万物,对世间、出世间都不要执着。不再有执着了,你能把执着真的放下,在佛法裡面有个学位你就证得了,叫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圣人,他不是凡夫,为什么?执着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从哪裡来的?六道从执着来的,所以你没有执着就没有六道。没有六道到哪裡去?六道之外还有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还很多。所以他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证菩萨果位,他往上面去了。如果你再能够把分别放下,不但执着没有,分别也没有,那你就提升了,你提升叫菩萨。所以什么叫菩萨?你能放下分别执着你就是菩萨,你有分别执着,你是凡夫,就这么个道理。
阿罗汉所证的是正觉,正确的觉悟,决定没有丝毫的偏差,没有错误;菩萨是正等正觉;佛再加个无上,无上正等正觉,这叫佛。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本来是佛。妄想分别执着是不是真有?告诉你不是真有,如果真有,那你怎么能断得掉?你怎么能放得下?在大乘教裡面,经典上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是属于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叫抽象概念。不是事实,决定没有事实,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念头,抽象的念头。这个念头不是真的,是虚妄的,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但是有这个抽象念头它会起作用,起什么?障碍了你的正觉。佛是觉悟的意思,它把你自性裡面的本觉障碍住了,透不出来;好像云彩把太阳光遮住了一样,你透不出来。所以众生跟佛是一体的,是一不是二,一个这是天空晴朗没有云彩,这是佛;像阴天,阴天云彩很浓、很厚,这就是六道凡夫。云彩再厚,也没有把太阳真正遮住,现在这个常识大家都有了,我们坐飞机飞到云层上面,下面下雨,外面是大太阳,并没有遮住,所以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知道这个道理之后,佛这个意思是恢复我们自己本来面目,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裡头本来有的。你不要求,你求不到,你求叫白费心机,用不着求!世尊在经典裡面,给我们讲到太多了,一部《华严经》就是讲的是自己,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德能、自己的相好,全经上就讲这三桩事情,这个我们要晓得的。回归到自己的本性,回归到自己本来面目,就是回归到大方广佛华严,那才是你真正的自己,智慧是自性本有的。所以惠能大师非常难得,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他把自性是什么样子他说出来了,这个太难得了,让我们清清楚楚的。他只用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真的是清淨,纵然堕到六道、堕到三途、堕落到阿鼻地狱也没有染污。就好像阳光一样,云彩再浓厚,云彩并没有遮住太阳,确实对太阳没有丝毫妨害。这是他头一句告诉我们,我们自性清淨心没有受污染。
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句话在印度人是非常重要,印度所有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不生不灭,许多宗教也追求永生。惠能大师告诉我们,我们的自性没有生灭,本不生灭,这叫自性涅槃。换句话讲,你需不需要去追求?不需要,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了!第三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具足就是讲没有欠缺,智慧是圆满的、德行是圆满的、能力是圆满的、技能是圆满的、福报是圆满的。相好就是今天讲的福报,没有一样不圆满,是你自性本有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一切向内,不要向外,外面没有,要从自性裡面才能够找到,要开发自性裡面的宝藏。第四句他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就是说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是定的,从来没有动过,这就自性本定。愣严会上,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定叫首愣严大定,是性定,不是修得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最后一句话很重要,「能生万法」。我们讲宇宙从哪裡来的?森罗万象从哪裡来的?生命从哪裡来的?是自性变现的。
所以大乘教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我们心现识变。能大师这二十个字讲得很清楚,可是我们学习,很不容易懂得。我们读经、听经,读经、听经搞了半个多世纪,我二十六岁开始学,到今年学了五十六年,可是年年有进步。所以慢慢愈来愈懂得多一点,最近这个两年有了很显着的进步。有人问我,这个现象是什么样子?就是心现识变,我就想到我们小朋友玩的万花筒,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变化,就像万花筒一样。你仔细去观察、去揣摩,你能够体会到,佛经上讲的心现识变的道理,你就不会怀疑。我们把万花筒比喻作阿赖耶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比喻作心性。变怎么?动就变了,动,心只要一动,动就叫做无明,就叫做妄想。所以妄想裡头没有善恶,只是心动了,动得非常的微细,那个微细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心动起个小小的波,你自己不知道。但是波一起叫无明,叫无始无明。名字好,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这说明是假的,不是真的。要有始有终,那真的就不是假的,没有开始。
这是讲它的波动,现在科学讲波动,这是自性裡面起的波动。这个波动所谓一念不觉,一念就不觉,只要有念就不觉了,这就是无明。《唯识论》裡面告诉我们,「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讲宇宙的变现。我们初学总是觉得有时间性的,一个阶层,第一个是无明业相,这动了,心动了;从动再产生见相,见相就是精神;由精神再变成物质,这境界相就是物质,就从这么生起来的。由物质这种现象跟精神现象交错,这才产生了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怎么回事情?染淨不同,四圣法界清淨,六道裡面是染污。染污裡面又有善恶不同,诸位要晓得,清淨法界裡头没有善恶,六道裡面是染,染就有善恶,善就三善道,恶就变成三恶道,这么回事情。
这个说得是没错,事实真相你还不懂,事实真相是什么?是一念它就完成了。这个一念很不好懂,一念就完成了,我们就想到电影的放映机,我在年轻的时候喜欢玩这些东西,所以印象很深刻。电影的放映机,实际上影片就是幻灯片,它是连续的幻灯片,一秒钟你看放映机开合二十四次,也就是说一个幻灯片打在银幕上,它的时间多长?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的二十四分之一,就是这么长的时间,它关住第二张片子就上来了。所以你看到的是个相续相,它不是真的,是个相似相续相,因为绝对不会有两张片子完全相同的,没有,绝对不会有相同的,所以相似,是个相似相续相。我们看电影,在电影银幕裡面看得很逼真,好像整个情绪都被它吸引住。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所看的境界相,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像电影影片一样,是个相似相续相。它的速度多快?
《仁王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弹指这六十刹那,一弹指裡面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弹指。一刹那有九百生灭,镜头开关就是九百次。我们弹指,现在我们用力弹,弹得很快,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也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就想想看,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所以这个世界叫刹那生灭,生灭同时,叫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同时。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句话就没有意义了。有生灭讲生灭同时,就是生灭这个现象你找不到它的起头、它的结束,找不到。世尊在《仁王经》上这个说法,我们学习到今天,可以肯定释迦牟尼佛这个说法是方便说,不是说真话,为什么?真话比这个速度还快,还要快很多倍,十倍都不止,所以是佛的方便说!这才是诸法实相,你真正了解实相。
所以佛的教学,他教学的时间最长的,他一生教学古来祖师大德把它分成五个阶段,叫五时,五个阶段。第一时是华严,这个时间很短,只有半个月,小乘不承认,大乘相信。第二时是阿含,讲了十二年,好像办小学,阿含;第三时方等,好比办中学不断向上提升;第四是般若,这大概是世尊主要要讲的东西,般若二十二年。所以讲经四十九年,般若这一会就二十二年,由此可知,这是佛一生主要讲的东西。学般若,前面十二年的阿含、八年的方等,这是打了二十年的基础,二十年基础之后才能学般若。般若经典在现在中文裡面也是最大部头的,六百卷《大般若经》。这个经我读了一遍,我的总结十二个字,世尊十二年讲般若跟我们讲的什么?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我的总结。比《心经》还要简单,《心经》已经是它的总结了,我把它总结成十二个字。
这十二个字你能不能体会?如果你能体会到不生不灭,不二法门,你就懂得。所以入这个境界之后你身心清淨,妄念不生,世界无论怎么变化,十法界依正庄严无论它怎么变,它得的数都是个零,它没有东西。为什么?你刚才听懂我用电影幻灯片做比喻,你就晓得不可得。一张东西都不可得,相是幻相不是真的,包括自己的身体。不但相是虚幻的,念头也是虚幻的,也不是真的,念也不可得,相也不可得,不可得你去追求,那你就苦恼,自找苦吃了。所以佛教导我们随缘不攀缘,没有一样不好,念念都能够与自性相应,这就是觉者;念念与自性相违背,就是迷了,就是凡夫。所以凡夫跟佛就是觉迷不同,迷了是凡夫,觉悟了就是佛。
释迦牟尼佛觉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常常讲讲经三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三百馀会,我们用现在讲,怕人家起误会:你是宗教。我们把它改成办班教学三百多次,三百多次办班教学,说法就是上课,教学是上课,教了四十九年。现在佛教裡面所有的宗教仪式,在佛陀那时候全没有,统统没有。佛只是教人,天天教导上课,没有道场,他的道场在树林、在河边,在风景美的地方,带着学生天天去旅游,在郊外,佛坐到当中,学生团团围住他,每天是这种方式上课。生活非常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树下只能住一晚上,第二天要搬到别的树,不能在原来的树下,为什么?怕你起贪心,这个树荫很大,捨不得离开,你的妄想就生起来了。
所以种种方式,都是为杜绝我们的贪婪,贪瞋痴慢,用这些方法。一生没有建道场,接受信徒的供养,你看四事,饮食,托一钵饭饮食。衣服、卧具,睡觉的时候很简单的,铺在地下的一个单子。医药,生病的时候接受供养医药。供养只接受这四个,其他的都没有,给我们做出什么榜样?放下得乾乾淨淨,这个生活是大自在,充满了智慧。就是惠能所说的「常生智慧」,大乘教裡面讲的常生欢喜心。智慧天天增长,德能天天增长,不生烦恼,这是佛陀教育。所以跟现在宗教迷信,完全是两回事情,这是我们对于佛要认识清楚。
所以佛教裡头的名词,佛陀、菩萨、阿罗汉,要用现在的话说,是佛教裡面的三个学位。阿罗汉是最低的一个学位,他是正觉,他是放下执着;菩萨是第二个学位,他是正等正觉,他放下了执着、放下分别;佛是最高的一个学位,叫无上正等正觉,他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所以佛法修学最重要的是放下,如果我们真能把这三个都放下,祖师有句话说得很好,「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是法身菩萨境界了。如果我们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统统有,祖师又有句话说,「哪一法是佛法?」我们每天读《大方广佛华严经》、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都不是佛法,为什么?你没放下。念阿弥陀佛要想往生淨土,最低限度你要把执着放下,执着放不下不能往生,这个要懂得!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道理就在此地。
真的,你看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众,「放下身心世界」,这先决条件。身代表了整个物质的生活,心是精神,念头统统要放下,对这个世间,整个世界不要有贪恋、不能有妄想、不能有执着,统统放下,这样的人念佛很快就成就了。我们从《往生传》、从《淨土圣贤录》,从近代有些念佛人他们的成就,确实许多三年就成功了,时间不是很长,三年时间,他就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换句话说,他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通了,障碍就没有,就互通讯息了,知道什么时候走。这个功夫并不是很高的功夫,只要放下少分,不是完全放下,完全放下地位就高了。执着完全放下,生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馀土。如果能够把妄想分别也放下,生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那不相同,这是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不过那个世界很特别,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一切诸佛刹土裡头没有的,它的世界是平等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统统在一起。
这好像一个学校裡面,学校有六个年级,但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上课都在一个教室,很特殊,极乐世界是这样子,四土九品在一个教室上课。不像其他的,其他诸佛刹土各有各的教室,不在一起的。这是极乐世界非常特殊的一个状况。所以世尊劝我们,我们今天讲移民,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到那边成就快,到那边决定不会退转。所以这是佛教,我们总是要认识清楚、认识明白,有人问我们,能讲得清楚,不至于产生误会。佛,我们肯定释迦牟尼佛一生,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职业教师,他一生教学,他职业教师。用现代的话来给他定个地位,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教学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真正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有教无类。他的身分,他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个老师,但是他不收学费;孔子还收一点学费,收得不多。释迦牟尼佛不收学费,所以他是个义务的老师,非常难得,非常值得人尊敬。所以我们学佛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十善业道经》,是他老人家教给我们入佛门第一部经,你想跟他学习,从哪裡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可是《十善业道》这个经不长,它裡面有圆满的理论,也可以说是圆满的哲学思想、科学的境界,裡面有伦理、有因果、有道德,圆圆满满一项不欠缺,它是入佛的根基,我们从经文上都能看到。这次我们的时间短,好在过去我讲得很详细,有光碟,也印出书了,也有书本流通。今天利用这个时间,我们做了个节要,把它重要的话节录出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总共五百一十七个字,所以文字不多,比《弟子规》还少。我们从节要的经文来读。时间到的时候,有人要请知会我一下,要不然我就不知道时间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
『如是我闻』,这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因为佛在世教学没有记录,也没有讲义,也没有讲稿,都是他说出来的。佛经怎么来的?佛经是佛陀灭度之后,由学生们从记忆裡面,把它记录下来。记录这个方式也很特殊,但是很民主,很值得信赖。佛的弟子当中,确实有些天才的人物,阿难这个人记忆力很好,他的记忆真的像我们的录音机一样,一遍听下去之后,永远不会忘记。所以结集经藏,要把佛的东西整理流传给后世,迦叶尊者这些同学们,就叫阿难尊者複讲,把佛一生所讲的重複讲一遍。听众是五百个同学,不是外人,都是在释迦牟尼佛身边的人,听阿难複讲。如果複讲有问题,有疑问,只要一个人有疑问,这一句或者这一段就把它删掉,就不能用。必须要五百个同学个个承认,个个点头,阿难没错,佛是这么讲的,这才能记录下来。所以结集经藏非常严格,取信于后世。所以说阿难对我们的恩德很大,释迦牟尼佛教诲能传下来,是他複讲的。
所以这句话是阿难尊者说的,「如是」,如是就是我所讲的,就是佛当年所说的,完全相同,不增不减,佛怎么说我怎么讲,自己不敢加一个字进去,叫如是。「我」是阿难自己自称的;「闻」,我亲自听佛说的,不是传说的,亲自听他老人家讲的。『一时』这个意思,刚才诸位听我讲时间跟空间你就懂得了。所以佛不讲年月日,跟你讲真话,真话就是「一时」,就是我们讲一刹那,说不出来,一刹那就太长,已经很长了;用现在话来说,亿万分之一秒那才叫一时。念念都是一时,没有第二时,为什么?它每个现象,现在科学家也发现,发现物质是无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这时候看见了。也知道时间不是真的,时间、空间都不是实在的,这个发现也非常之难得,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一时我们可以讲感应的时候,这个说法好,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一时裡面就起感应,二时感应就没有,必须要同一时。所以佛心清淨,六祖说得很好,自性本来是清淨的,我们的心清淨跟十方诸佛就通,障碍就没有了,就起感应。所以这是很合科学精神的,一就通了,心淨就通了;心一起念头,感应就没有了。
『佛』是释迦牟尼佛。这个经在哪裡讲的?在『娑竭罗龙宫』裡面讲的。所以就有人怀疑,这「娑竭罗龙宫」在哪裡?现在潜水艇已经深入海底,从来也没有见到龙宫。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懂得,特别是大乘教,大乘教裡面佛所讲的言语,完全用一种文学艺术美化它,所以你要懂得它的言外之音。娑竭罗是咸海,我们一听咸海就能体会到,这是代表什么?苦海,苦海无边,六道轮迴是苦海,我们都在苦海裡头。龙是最善于变化的,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我们人,你看念头妄念纷飞,心情不定,就像龙的变化一样。所以用娑竭罗龙王,来代表我们的居住在地球上所有的大众,用牠来代表,就在苦海裡面。尤其是现在人心浮气躁,变幻无穷,说这个意思,你就容易懂得了。
【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这两句话意思很深,学佛终极的目标我们都希望能够成佛,成佛必须要经历的大比丘跟大菩萨,必经的路线。像你读书,理想终极目标是拿博士学位,但是你必须经历的是学士、硕士,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从这个地方这就显示出来,这个经是学士、是博士的基础,都是从这个地方出生的,所以它是佛法裡面的根,是佛法裡面的本,它是根本。我们学佛一定要从这个地方下手,你才会有成就,你才有根。现代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没听说过,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根丢掉了。所以十善业道它最基层的人天福报,佛告诉我们,这不是在佛的正规课程裡面的。真正学佛要受三皈五戒,这在三皈之前,有这个基础才能受三皈五戒。我们在淨业三福裡面学到,它是第一条,淨业三福这是我们不管是淨宗,任何宗派,显教密教、大乘小乘、宗门教下,都必须要遵守的修学的程序,这顺序。
第一个,第一福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你看这裡头没有三皈五戒;换句话说,这是做人的根本。佛经一展开你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善就是十善,具足十善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有这个基础才能够受三皈五戒。第二条讲「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看没有这个基础,不能受三皈五戒,可见得这问题重要。现在我们走过不少地方,看到不少的学佛的同学,在家的十善做不到,十善做不到也就是说三皈五戒就没有了,第一条没有,哪有第二条?出家的《沙弥律仪》没做到,所以为什么佛门这么衰,为什么社会对我们产生这么多的误会,不能怪人,怪我们自己没有学好,我们自己疏忽了。所以现在觉悟了、明白了赶紧补课,不是不能补,可以补。
我们中国传统教育,在最近这一个世纪疏忽了,至少我们丢掉了三代,一百年。所以现在年轻人不知道,问他的父母也不知道,问他的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可能知道,高祖的时候可能学过。为什么丢掉的?原因很複杂,最重要的就是清朝亡国之后,社会的动乱,军阀割据,民生疾苦,接着八年抗战,多少人流离失所!我们都是受害人,十一岁就逃难了,家顾不到我们,学校也不能照顾,当了流亡学生,所以这是因素很多。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现在我们在汤池做这个实验,实验使我们意想不到,不到半年我们传统的根就又发现,根又找回来了,这非常不容易,对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信心。现在我们深深相信,我们要重新把这三个根建立起来,需要多少时间?顶多一年,儒释道的三个根。儒的根《弟子规》,道的根《感应篇》,佛的根十善业。
为什么要学儒、学道?这个要懂得佛在经典裡面告诉我们,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者,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为什么?你躐等,你没有按照次序去学,所以佛不承认。佛教传到中国,小乘经翻译得非常完备,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跟我说,他说中文翻译的小乘经,就是《四阿含》,跟南传的巴利文的小乘经,两个对照,巴利文的经典比中文翻译的,大概多了五十几部。将近三千部,只多五十几部,可见得很少,所以小乘经典非常完整。在早期隋唐时候小乘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这两个宗到宋朝时候就没有了,所以现在很多人连这个名词都不知道。隋唐时代初期还是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可是唐朝中叶之后,我们中国人学佛就改变了方向,不学小乘,不学小乘怎么办?用儒跟道来代替。是好,儒道能代替小乘,所以中国一千七百年来出了许多高僧大德,都是有深厚的儒道的基础。
我们从淨业三福上看,「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就是孝亲尊师,孝亲尊师从儒家那裡学,这是根之根,最根本的我们从儒家学。「慈心不杀」,这讲因果、道德教育,从《太上感应篇》裡面学。从这裡奠定基础然后再学十善业道,你依照这个顺序就容易了。所以为什么一百年以前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底子都那么深厚,他都有成就。现在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要好好想想,这个原因何在?所以我们花一年的时间,把这三门功课补习出来,这三门功课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要落实在生活上,要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它是要做的,所以这三种都是戒律,是根本戒律。有这三个基础,这三样基础你才能受持三皈,你才能受五戒,出家才能够受沙弥戒;你没有这个基础,受了也没有用,做不到。所以没有根,没有根的花果就像花瓶裡面的插花,很好看,没有生命,几天就枯掉了,这个道理要懂。从这个根本上扎根,扎根是不太好看,他有生命,他会成长,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一定要从扎根做起。
我们今天说实在话最困难的,是从小疏忽了这些基础的教育,在长成当中我们被环境染污;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学坏了,再回头当然困难。为什么?你要有勇气、有决心、有毅力,克服自己所有一切不善的毛病习气,你才能回得了头来。如果不能克服习气,你就回不了头,头一个习气,贪心。我这么多年在讲经教学当中常常提示的,我提了十六个字,自私自利这一定要放下,决定不能有,为什么?你自性清淨心裡头没有自私自利。所以这个东西是违背自性的,你有这个东西在,你的性德,自性裡面的智慧、德能,永远不会透出来,透不出来,头一个要放下的。
再就是名闻利养,这个都是外面诱huo你的,你要能够拒绝,不受它的诱huo,不要名、不要利、不求供养。我们的生活,生活有护法神,护法神的头头是韦陀菩萨,你要相信他,他很靠得住。如果我们一心去学道、学佛,心在道上,在弘法利生上,我们如果说饿死了、冻坏了,韦陀菩萨就会被撤职查办,这真的不是假的,那他失职。所以他要照顾我们,诸佛菩萨护念我们,我们还要操什么心!如果你要为自己生活一操心,韦陀菩萨就不照顾你,为什么?他自己有办法,他不需要我照顾,他就省事。所以这一定要懂得,名闻利养可不能沾。过去莲池大师,你看他《全集》裡头所说的,他一生得力的就是得力这句话。他年轻的时候参学,那个时候有位大德叫遍融法师,他去参访他,三步一拜,拜到他面前,非常虔诚。见老和尚面,老和尚就是一句话教给他,「你不要被名闻利养欺骗了。」旁边很多大众看到,不知道老和尚跟他讲什么开示,都来听,一看老和尚说这句话哈哈大笑,老生常谈,没什么希奇。莲池大师告诉大众,老和尚对我说真实话,没有高谈阔论,没有好高骛远、谈玄说妙,跟我讲真话。他一生成就得力于这句话,这非常重要。
接着五欲六尘,这也是诱huo,就是我们精神跟物质上的享受,我们要拒绝。最后四个字贪瞋痴慢。能够真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就很容易入门。这十六个字是障碍,障碍你入不了门,你永远在门外徘徊。所以要放下,不要害怕,明天,明天还没到,想明天的事情干什么!昨天已经过去了。所以过去的不要想,未来的不要想,抓住今天就好,这是成功的祕诀。无论世法、佛法,都不例外,所以一定要懂得。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经文,经文说: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
诸位要记住『龙王』是我们的代表,想到「龙王」就是善于变化,多变的。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他念头不一样,所以一切人的行为,言语、造作、行为从哪来的?从念头来。你念善,你的言行一定是善的;念不善,言行决定是不善,是从念头来,所以心想不同。这个『一切众生』讲十法界众生,十法界的众生心想不一样,所以他造的业就不相同。『业』是造作,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造作完了叫业。所以普通讲你在做什么事,做完之后就结业,业是什么?业是阿赖耶识裡头有了种子。你一个念头善,念头在造,不要小看它,一念善一个善业种子,一念恶一个恶业种子,将来种子遇到缘都会起现行,这讲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因果从哪裡来的?佛家也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可见它对因果非常重视。因果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不空?在大乘教裡面我们可以说因果的来由太深了,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你想想,这是不是因果?一念是因,不觉就是果。所以因果跟无始无明同时生的,也同时灭的,无明不灭,果报就不会灭;无明没有了,给诸位说,果报就没有了。无明是起心动念太难!
我们这一生修行,所以我三个老师,我三个老师都没有见过面,他们三个人彼此没有见过面,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跟李老师,都没见过面。可是对我讲的话,三个人讲相同的话,教我什么?这一生学佛老实学,不可以学惠能,三个人都讲这句话。「惠能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个人没法子学,你要跟他学就错了。」可是我们对《坛经》还特别有缘分,非常喜欢去读它。他说「你学不到的,心裡要有数,他那是一步登天,他真上去了;我们上不去,上不去掉下来,粉身碎骨。」所以教我们怎么样?教我们爬楼梯,步步高升,这个稳当。三个老师都教我学爬楼梯,不可以一步登天,也就是循序渐进。这就是讲老师看得出我们不是天才,不是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都要循序渐进,只有上上根人躐等。所以释迦的示现跟惠能大师的示现,是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这要了解、要认识,但是学不到。
同时他们给我们示现的,就是学跟不学没有关係,这是非常难得。释迦牟尼佛示现学,学了十二年最后丢掉,分别执着丢掉。如果要是不丢掉妄想分别执着,你所学的东西,就叫做所知障,就变成所知障了。你能够把学的东西放下之后,你所学的都变成智慧。你不学,惠能大师没有学,不学,世出世间法他都通,他不认识字,你经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你念不懂,他给你一讲,你就明白了。这桩事情,就是与我们学、不学没有关係。所以最重要的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才重要,这是修学的真理,你不能不知道。
我们今天学经教,学经教跟修禅定没有两样,要怎么个学法?要离妄想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可以学,释迦牟尼佛就这个学法。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裡面,教给我们学习的方法,你看他说离言说相,你听经不要执着言语,不要去分别执着言语,离言说相。看经不要执着文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不执着言语就等于不执着文字。不可以执着名字相,所谓名词术语,什么是佛、什么是菩萨,都不要去执着。第三个要离心缘相,就是你不能想它的意思,经你可以看、可以听,不可以想它的意思,愈想愈错。为什么?因为你想是用第六识、第七识,你是用分别执着在想,你落在分别执着裡去,那全错了;离分别执着你开悟,道理在这个地方。所以这是佛法跟世间法不相同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分清楚。
佛法跟世间法言语上没有关係,文字也没有关係,就是在你有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有妄想分别执着,三藏十二部全是世间法,不是佛法。如果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幼稚园小朋友念的那些教材,「小狗叫,小猫跳」,都是佛法,都是妙法,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是自性自然流露,哪一法不是佛法!世出世间都没有;有世出世间还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所以我们真正用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处事待人接物,要把对立的念头化解掉,为什么?对立就是二法。从对立要再升级就是矛盾,矛盾再升级就冲突,冲突再升级那就变成斗争、变成战争,这是个很危险的一种思惟方法。所以必须从内心把对人的对立化解,对事的对立、万物的对立统统化解,身心和谐。这是我这么多年参加国际和平会议,跟大家讲的从事于和平工作的人,必须要从内心把对立化解,才能解决问题。我们内心裡头有对立,你怎么能化解矛盾、化解冲突?这是佛法讲到。
所以佛、众生心裡想的不一样,佛菩萨心裡想的一样,为什么一样?因为佛没有想。只要有想都不会一样的,他没有想,你看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识成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末那是执着,末那就是烦恼障的根,第六意识是所知障的根。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转末那为平等性,这个烦恼就断了,烦恼障、所知障,这两个障碍就没有了。这两个障碍没有了,就明心见性了,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所以我们学经教要懂得这么个道理,不是不可以学,可以学,但是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有自己的意思。经展在面前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正是夫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智慧。可不能想,一想就错了;可是你常常去读,常常去学,自然你体会的愈来愈深、愈来愈广。所以同样一部经,你念得遍遍意思不一样,它才叫有味道,叫法味,才叫法喜充满,百读不厌,愈读愈有味道。
由此可知,它这裡面是义理无有穷尽,所以你说给它作注解,怎么能注?古来祖师大德一注,一注就注死掉了,就变成了一个意思。所以注解可以做参考,只仅仅参考而已,我们不能执着它,执着它就变成跟它走了,被它牵着走了;你不执着,做参考。就像什么?像一棵大树,几千年的大树,树是活的,年年发新枝,年年长新的叶子,开新花,结新果。老的干就好比从前的祖师大德,最老的干汉朝的;再新一点的这是隋唐的,这是明清的;今年发的像嫩枝那是现代的,你要懂这个道理。新枝一定是生在老枝的上面,但它绝对不是老枝。如果守住古人注子,那就错了,你新的就发不出来,你就变成老枝了。所以这个要懂,它就像一棵树,不能离开它,但是不是它,它真的是新的新东西。新的东西它离不开传统,也离不开它的根本,万古常新,这裡面其味无穷。就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是什么?世间五欲六尘、天上人间这种乐跟法不能比。但是尝到法味的人,世间人也看不出他的乐趣;世间人乐是苦、是坏苦,觉悟的人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由于心想不一样,这个心想不一样主要讲六道。四圣轻,四圣没有执着,四圣淨,清淨没有染污。六道裡头染污,染污裡面就有善恶,所谓善、恶、无记,就有这些事情发生了。
【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这就讲六道轮迴,六道轮迴是这么来的。这个道理在以前没人说过,佛说出来了,六道怎么来的。由此可知,如果我们的念头要是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梦是迷,迷的时候有六道轮迴,觉的时候六道就没有。这个觉不是很大的觉,小小的觉悟,阿罗汉的觉悟,六道就没有了,这个觉是什么?放下执着。所以我们要想有智慧、要想聪明,要想比别人的见解高一等,没有别的,放下执着。如果你在书本上、古籍裡头去求智慧,求不到的,这肯定你求不到。只要你放下就得到,放下你心清淨,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外面境界。如果说分别也放下,镜子就更明亮,它的光就更乾淨,照得更远,照得更清楚,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的清淨心,障碍住、盖覆住,但是并没有破坏,只是障碍而已。你要自己把这个障碍要捨掉,要放下。下面佛叫着:
【龙王。】
叫着『龙王』,下面的话就是很重要的话,叫牠的时候,他提醒牠。龙王是我们的代表,叫着龙王就是叫着我们自己,我们要警觉到。
【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
这就是叫我们看,你看看我们现在的法会,法会裡面来参与的大众,形形色色不一样,每个人的念头不相同。中国谚语有句话说,人心裡面的思想跟他的面貌是相同的,你从他的面貌能够看到他的内心,各如其貌。佛法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看相算命的说相由心生,体质也是从心想生。所以心想善,相貌就善,身体也就健康;心常常有恶念,相貌不善,身体多病,这一定道理。这是教导我们细心去观察。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这就说明六道裡面的业因果报,所以六道怎么形成的?就是心行善、不善业变现出来的,反应出来的境界。如果你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你们的果报在天道,三善道的天道,佛经上常讲上品十善生天。如果只有上品十善,天有二十八层,最高的只能到第二层,佛经上讲的忉利天,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道教讲的玉皇大帝,上品十善生天。那上面还很多层,往上去要修禅定,禅定的功夫有浅深不相同,最浅的,譬如我们把禅定说成十个等级,这就比较容易体会。初级的,这是初级的等级可以生到夜摩天,再高一层兜率天,再高一层化乐天,再上去一层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界。定功虽然有这么多等级,都叫做未到定;换句话说,不及格叫未到定。往上去那就是功夫成功了,叫初禅,初禅就不在欲界了。不在欲界,也就是说对于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确实不起心动念了,人就到色界天去了。
如果对于五欲六尘还有点念头,很轻微都到不了初禅,最高的是在他化自在天,所以它称欲界、色界,欲没有断。这种断,欲断不是真断,是定功把它伏住,叫伏断,古人比喻叫石头压草,没有除根。如果什么时候石头没有了,草又长起来了,他的毛病又起来了,所以这不究竟的,就是出不了六道。他是定功伏住,定功失掉了,他烦恼起现行,所以他不是灭断。四禅、四空天还是伏断,不是灭断,所以他出不了六道。再往上去一层叫第九定,《愣严经》上讲的九次第定,阿罗汉所修的,那是什么?那是灭断,那不是伏断,所以他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他出了六道轮迴,不会再堕了。他如果到六道来,那是他乘愿再来,不是他的业力,他没有六道裡面的业,这个他断掉了。我们自己修行,自己的功夫不要问别人,自己好好反省一下就清楚了,我们对于财色名食睡、名闻利养还动不动心?能放下,有时候还动念头不行,还不乾淨;换句话说,向上提升很难。所以你懂得这些道理,你就晓得佛法裡头,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裡头一切具足。
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华严经》上说的,大乘教裡面是另外一个名词,它叫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三样东西,把我们自性障碍住了。这是佛他自己放下之后亲证的境界,每个人放下之后都证得这个境界。证到这个境界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在我们这个世间,佛出世到现在,中国人讲三千多年,三千三十多年,外国人讲的是二千五百五十一年。这些都不用去管它,因为它不是真的,不要在这上面去搞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么长的时间,就算是二千五百年来,真正放下了,达到明心见性的人不少!在中国要是包括教下,我们相信超过五千人,这讲成佛的。如果达到罗汉的境界,权教菩萨的境界,这人就更多,我们祖师大德裡面确实有,不是没有。这些人都给我们做了证明,证明什么?他们对于经论上没有意见,这就证明。如果说他所证的境界跟佛经上讲的不一样,他会提出来,我见到的境界跟经上讲的不同,他有异议;完全相同了,没话说了。
就像淨土宗慧远大师,他老人家出生在东晋的时代,南北朝的时代,他在庐山建个念佛堂,依《无量寿经》修行。他跟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那个时候经典翻译成中文不多,淨土宗的经典就是这一种,《无量寿经》最先最早翻译的。《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都没翻译,这都以后的事情。所以庐山远公大师淨宗第一代的祖师,所依的是一部经,他在念佛,念佛心定,一门深入,一部经、一句佛号。志同道合的这些道友们一百二十三个,在庐山建个莲社,大家在一起共修,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有先去的,先往生的人,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后往生的人,他们往生的时候都见到了,往生的人跟阿弥陀佛一起来了。慧远大师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他在过去那些年当中,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他说这次极乐世界又现前,我应该要走了。别人问他,你见到的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跟《无量寿经》上讲的完全一样。
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得到一个证明,你真正所见到的会是相同,它不是两个境界,跟经典上讲的一定是一样。他见过三次都没有告诉别人,这跟世尊在经上教导我们的,是相同的。自己有境界不必说,只有对一个人可以说,对你的老师,请你老师印证。这个意思现在我们明白了,佛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你看多少人他自己说是佛来的,他成佛了,或者说自己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这在戒律裡面是大妄语,大妄语的罪堕阿鼻地狱,欺骗信徒、欺骗众生,其目的无非是要求名闻利养,搞这个的。所以真正是佛再来的,不暴露身分这是真的;凡是暴露身分的,那肯定是假的,你就不要相信他。真的不露身分,什么时候露身分?露身分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像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再来的,身分一暴露走了,你再也找不到他。有,弥勒菩萨(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身分是他自己说出来的,他说他是弥勒菩萨化身再来的,说了他就走,他坐着走,这是真的。如果有人说他成佛了,他说了还不走,假的,那肯定不是真的;他说了,他马上一盘腿他就走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所以这是佛让我们辨别,末法时期有些冒充佛菩萨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能辨别他是真的、是假的,没有说说了不走的,哪有这种道理?这是说明什么?我们的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所以天堂不是上帝造的,不是佛菩萨造的,地狱也不是阎罗王造的,统统都是你自己善不善念感应变现出来的。就像江本博士水实验的道理完全相同,你看一杯水,这矿物,你善心对它,你在显微镜看的结晶非常美;恶念对它,现的现相很丑陋。它没有起心动念,它没有分别执着,自然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有心感,它无心应。
诸佛菩萨应化在六道、应化在十法界都是无心;如果他有心,他就变成凡夫,他跟我们没有两样。无心应的为什么应得那么巧妙,真的,所谓说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为什么有这个相?这是性德,性德法尔如是,就是能大师的第三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没有一丝毫的欠缺,它是圆满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圆满的,这性德。在虚空法界它是圆满的,在一微尘裡面它还是圆满的,所以微尘不大,法界不小,它是一不是二,微尘跟法界一点差别都没有,这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佛法裡面讲得浅近一点,说什么?「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很小,像芝麻粒那么大一样。须弥山很大,须弥山可以放在芥菜子裡面,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也没有放大,你怎么把它放进去?这属于科学上的问题。
《华严经》上说得更小,不是讲芥菜子,叫微尘,那大概就是现在科学裡面所讲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裡面可以把太阳系放进去,可以把银河系放进去,你怎么个放法?科学做不到,佛法裡头可以做到,所以佛法是高等科学。真放进去,还有人进去参观,什么人?佛跟我们介绍普贤菩萨进去参观,进去游览。我们相信佛说的话不是假的,为什么?只要是与自性相应,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没有空间。没有空间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是没有先后,所以叫一真法界;有先后不是一真,有远近不是一真。所以一真是时间、空间没有了,才叫一真;有时间、有空间,那就变成十法界,就变成六道。所以十法界、六道不是真的,是我们一种错觉裡头产生出来的幻象,真的是不二法门。所以佛法它所追求的,是求真,诸法实相,实相是真实相。换句话说,今天这些科学家、哲学家都在寻求的,佛法也在寻求,佛法也是这个目标。真正达到之后,那就是究竟圆满的哲学、究竟圆满的科学,所以你在大乘佛法裡面,你能够体会到。
用的方法不一样,科学家必须要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佛法不是的,佛法用甚深禅定,他用定功。我们从这些地方能体会到,时间、空间怎么来的?现在讲不同空间维次,这是科学家承认的,宇宙之间确实有不同空间维次。在理论上讲没有边际,无量无边,从实质上讲科学能够证明出来的,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近代的科学家确实他们肯定能承认,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空间维次,这是可以能够证实的;不能证实的,那是理论上讲是无限的。这东西从哪裡来的?也就是此地经上讲的「一切众生,心想异故」,所以空间维次就不一样,空间维次是这么变现出来的。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你就有办法把它化解掉,不想,不想空间维次就没有了。
所以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遍法界虚空界的空间维次没有了。你能够放下执着,空间维次突破一部分,六道裡面没有了,这就执着,有执着就有,没有执着就没有。我们再扩大,扩大到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依黄念祖老居士讲的,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那要什么?那要突破分别,分别没有了,这个十亿个银河系裡面空间维次没有了,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空间维次突破了,突破之后,你的生活空间就变成那么大了。我们现在生活空间很可怜,非常窄小,隔个牆壁,那边就过不去了。所以问题关键不在外面,在我们内心起心动念,没有一样不是心造的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说到此地。
图片附件: 36123259_1404885069675_mthumb_副本.jpg (2020-4-24 12:17, 108.0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78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6091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 14:08
儒释道学说讲座
十善业道经
(第二集)
2007/12/22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主持人:大众请起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尊敬的老法师,在贵宾们的陪同下入席,大众请就座。尊敬的老法师,丹斯里李金友伉俪,马来西亚佛教南传首座达摩拉达纳长老,马来西亚佛教副总会副主席明吉长老,马来西亚道教总会长陈文成道长,锺博士、蔡老师、诸位法师,各位嘉宾以及同修大德们,大家晚上好。刚才我们听了锺博士和蔡老师精彩的讲演,老师们都苦口婆心的劝诫我们,要遵从老法师的教诲,依教奉行。现在让我们以最恭敬、至诚的心,恭请老法师为我们启讲《十善业道经》。有请老法师。
淨空法师:尊敬的丹斯里伉俪,尊敬的诸位大德,诸位嘉宾,诸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昨天我们学到经文当中所说的「如是一切」,这是指世间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是「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这就说明在佛法裡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裡来的,为什麽会有这些现相,佛在此地都告诉我们。正是大乘经裡面常常讲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法性,能现;能变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心造善不善。今天接着要讲的: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
这几句话很难懂,心现,心在哪裡?心像什麽样子?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心不是色法,也就是说它不是物质,不但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质都是心变现出来的,心在什麽地方?世尊在《愣严经》上,一开端他就问阿难尊者,问他发心出家是什麽样的原因?为什麽你要发心出家?阿难很老实,他说他发心出家没有别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所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太美了。他说这个相绝对不是父母生的,一定是你学习修成功的,你能够修得这样的相好,我也希望得这个相好,是这样出家的,心裡面羡慕佛的相好而出家。佛就问他,你心想,他说你心在哪裡?佛问得很有技巧,也不问你是真心、也不问你是妄心,真心也好、妄心也好,心在哪裡?他首先答覆,跟我们大家是一样的,心在身体裡面。佛把他驳倒了,否定了,他就想不在裡面,在外面;裡外都没有也在中间。他有办法想了七个地方,我们一般人想不出来,七处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了。
否定之后他心就慌了,他说这样我就变成没有心了。然后佛就问他,你以什麽以为是心?所以他就讲我以能够想像的为心。能够想像的不是心,这就是说明,心实在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乘教裡头常讲的两句话,我们一问都把它忘掉了,佛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太虚是讲虚空,实在讲空间、时间、宇宙之间一切万法,是心变现出来,心变的。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精神、物质都是从它那裡变现出来的。所以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心不是色法,就是不是物质。大乘教裡面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可以体会,不能言传,说不出来。宗门大德明心见性之后,请老和尚印证,老和尚说你道一句来,心是什麽样子?你说出来,「道一句来」。你看见性的学生他说了句话,「说似一物即不中」,这句话就是说不出来,「唯证乃知」,说不出来。
可是昨天我们给诸位报告,惠能大师说出来了,那只是形容心的德用,那什麽是自性还是说不出来。他说自性清淨的、不生不灭、一切具足,没有一样欠缺,我们讲智慧圆满、德能是圆满的、相好也是圆满的,自性本来具足!真心从来没有动摇过,确实没有动摇过;能生万法。这他把自性的德用跟我们说出来了,我们从这几句话裡面细心去体会,可是体会能不能体会得到?体会不到。为什麽?你体会还是用的妄心,妄心永远见不到真心,妄心没有了,真心就现前了。那妄心是什麽?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也用了个小的道具,这是三张透明的塑胶纸,黄 se的代表妄想,蓝色的代表分别,蓝色分别,红色的代表执着,我们用三原色红黄蓝。这三样东西都有,我们把眼睛比作心,比作真心,比作自性;外面境界这是法相,法性、法相,这个东西遮盖了,我们见不到外面的境界相。
那试问问,这个妄想分别执着有没有障碍眼睛?没有,所以叫本来清淨,没有障碍。有没有障碍外面法相?也没有。所以见性之人,他说得很好,他说见性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有一法不是的。为什麽?性变现出来的相,它的体还是自性。就如同「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古人的比喻,把黄金比喻自性,做出许多的器皿,每样器皿它的本体都是黄金。所以性在哪裡?性在相当中,性相永远不能分离,离了相找不到性,离了性没有相。虚空,虚空还是自性变现的,所以佛告诉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是什麽?你记住佛经用的语,妄想,妄就不是真的!妄想就不是真的。想是什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虚妄的,不是真的。从妄想就生分别,头一个是黄 se的,这个东西有了,立刻跟着分别起来了,再跟着执着起来了,红色代表执着,所以这三样东西。有这三样东西这叫凡夫,这叫世间法,叫迷了;这三样东西放下,这就叫佛。
所以佛在《华严》上跟我们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每个众生都是佛,为什麽这形形色色不一样?众生,生是生起,就是现象的生起,众是众缘和合,它不是单独一法生起的,无量生起的。所以在底下讲『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诸法集起」就是因缘生法,这佛经上常讲的缘生法,无量的条件,不是单纯生起来的。我们把无量因缘,把它归纳妄想分别执着,归纳为这三大类。无明怎麽起来的?没有原因,你要去找原因,你要去问无明怎麽起来的?这就无明上加了无明,它本来是虚妄的,虚妄的你要去再找它,那叫妄中再加妄,你的麻烦就大了,所以这东西找不得。但是我们一般人的习气非要追根究柢,追根究柢就是坚固执着,坚固执着分别你永远不能见到事实真相,所以见的时候放下就是。谁放下?昨天跟诸位报告,释迦牟尼佛放下了,菩提树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本来是佛,他就现前了。
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五祖会下也是彻底放下了,这一放下他成佛了,五祖是佛,他也是佛。五祖的一个大弟子神秀,这是跟五祖多年没放下,所以他成不了。这桩事情是要靠自己,谁都帮不上忙,所谓是解铃还是繫铃人,这个道理要懂,佛有没有办法帮助我们?帮不上忙。五祖又何尝不想帮助神秀?帮不上!妄想分别执着是你自己起的,还是要你自己放下才行,道理就是如此。怎麽知道神秀没有放下?神秀的一首偈子,大家念念就知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没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放下。六祖帮助他,把它修正,「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的是在这偈子裡头就是这句话重要,本来无一物,妄想分别执着本来没有,你念头一起,这个东西统统就起来了,速度之快没法子计算。世尊在《仁王经》上讲的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还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所以物质的现相,它现相立刻就没有了,非常快,它存在的时间太短。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现相是相续相,我们讲经常常提到相似相续相,相似相续它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它前后两个相是相同的,前后两个相绝对没有相同的,你看一秒钟当中亿万次的生灭,没有两个生灭是相同的,只是相似相续,这我们一定要晓得。
学佛没有别的,我学佛,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给我讲哲学概论。我非常感激方老师,方老师成全了我,保护了我,虽然我们是萍水相逢,根本就不认识。我们希望是到学校裡面去旁听他的课程,他不让我去,五十六年前他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到学校去听课,一定是大失所望。我听了老师拒绝,我心裡就很难过,坐在他的小客厅裡,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显得很沮丧,老师也看出来了。沉默了几分钟之后,他很慈悲,他说「这样好了,每个星期天,你到我家裡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所以我们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在老师家裡,一个星期两个小时,这样上的。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讲到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们才知道佛教裡头有哲学。他给我讲这个单元开头我很讶异,我说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我们以前的观念佛教是低级宗教,是多神教,它什麽都拜,什麽都是神;不像ji 督教、天主教只有一个真神,高级宗教。这是低级宗教,怎麽会去学它?它怎麽会有哲学?
老师告诉我,他说你不懂,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是全世界哲学裡面最高峰,他是这样子告诉我的。以后我没有用这个话说,我说佛经是高等哲学,我不敢讲说最高峰。他告诉我是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几句话吸引住了,我对老师尊敬。学到二、三十年之后,想想老师当年的教学,这才从内心裡面感激老师。他为什麽不让我到学校去听?我那个时候想学哲学,没有读过哲学的书,没有跟学哲学的人往来过;换句话是一张白纸,所以他很爱惜。到学校一定认识很多老师、认识很多同学,就被污染了。这个苦心,不知道的时候不晓得,晓得之后一生感激,他不让我去污染,学一家之言,听一个老师,听一个人的话。所以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师承,他用这个办法来教我。
接触佛法之后,这是接触佛经哲学之后,知道佛教裡面有高深的学问。在这个时候有位蒙古的亲王,满清时代的一位亲王,敏亲王,他给我介绍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是非常爱护我,第一天他陪我见大师,我见面跟大师提一个问题请教他,我说现在我知道佛法殊胜,佛法好,我很想契入佛法境界,有什麽方法?提出这个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等他回答,这一等等了半个小时,他都不讲话,半个小时之后他说了一个字,有,我的耳朵都竖起来了,有,要用心听了,这一个字说他又不说话了,再等这时间大概等了五分钟,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没有他那个定功,我听了这六个字之后,接着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裡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他说话很缓慢,答覆一个问题总是要停顿一个时间,这到以后都是二、三十年以后才明白的,才真正觉悟到是什麽?你提出问题,他一定等你整个情绪稳定下来,你妄念没有了,他才告诉你。
现在我讲心浮气躁,你心浮动的,他不跟你讲话,为什麽?讲了没用处,你听不进去。所以这个教学法,是在定中传授给你;你心不能够完全静下来的时候,不跟你说话。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也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两个小时说话顶多十几句话,都在定中,那个气氛是非常之好。所以我们今天要用章嘉大师的方法来讲经,会把听众都讲跑掉,为什麽?他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种定功。可是真有受用,言语非常简单、简洁,叫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所以从这些经验当中,我们就想到古人传法,不是跟现在一样,哪有说那麽多废话,听的人确实心是清淨的,心是真诚的,才真正能够得受用。尤其是讲到最重要的问题,我问的是真的是很重要的,怎麽样能够契入佛的境界。他答覆得好!「看破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就是这两样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如果你是上上根人,你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一次放下了,这叫上上根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是这样的,能大师示现的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才体会到,学与不学没关係,重要是放下,不学也行。
为什麽?智慧、德能、相好,是你自性裡头本来有的,只要你障碍没有了,它就现前了。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统统现前,不要学的,学不到。我们所学的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放下,佛给我们讲,佛家有个名词叫所知障,你的那些知见,障碍你自性的智慧,障碍你自性的德能、相好,变成障碍了。所以障有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烦恼是什麽?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五欲六尘,这些念头是烦恼障。所知障是你所学的东西,你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叫所知障,这两大类的障碍。烦恼障又有个名词叫见思烦恼,所知障也有个名词叫尘沙烦恼,尘沙是形容多,你的妄想多、你的知见多。如果你要是放下,放下就见性了,放下是性德!烦恼障放下了,放下之后,就是《华严》上讲的执着,这个放下之后清淨心现前,真诚、清淨现前,六道没有!那就在哪裡?在四圣法界的声闻、缘觉、菩萨,在这三个阶层。如果把所知障也放下了,那你就提高了,所知障要放下的话,层次是在菩萨,不在声闻、缘觉;最后把妄想放下,你的自性完全现前,就叫成佛了。
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没有能力一次把它都放下的,那我们就一样一样的来,先放烦恼,烦恼是最粗的、最严重的,因为它的相就是六道,放下它六道就没有了。红色代表执着、代表见思烦恼,这个放下变成这样清楚多了,好像我们戴太阳眼镜,就看清楚多了,这是什麽?这是阿罗汉。这是六道凡夫,所以阿罗汉比六道凡夫聪明,因为他三重障碍放下一层了,他还有两层。他见到的东西比我们真实,我们看到的东西是虚妄的,他能看到一些真的东西了。再把分别也放下,这就是菩萨,菩萨还有妄想,没有分别执着,那就更清楚了。最后把妄想也放下就没了,就本来成佛了,就这麽回事情。所以要晓得,妄想分别执着不是真的,但是你念念心裡有它,这个麻烦。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完全虚妄,在佛法裡面称为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抽象概念,它是个抽象概念。所以佛劝我们,只要把它放下就没事了,你才能够见到真心,真心多大?真心比虚空大。
佛在《愣严经》上说的一个比喻,把真心比作虚空,真心像虚空一样。虚空像天上一片云彩,你看云彩大,还是虚空大?这就说明虚空是心变现的。看你烦恼习气轻重,虚空大小每个人见的不一样,六道裡面的虚空就没有四圣法界的大,四圣法界虚空比我们大多了。我们的能见量,即使现在用科学仪器来观察太空,还是有个范围,就是空间维次不能突破。无论怎麽看,你只能看到三维空间的范围,四维以上的你就看不到了。所以晓得佛家讲的心,心决定是平等的,心是一个!佛在大乘教裡常常用大海来比喻作心,来说明心既然一个,我们这麽多人,每个人心都不一样,每个人心想都不一样,这一个心怎麽去体会它?所以佛讲心像大海一样。
我们每个众生像大海的一个水泡,起了水泡各个都不一样;水泡破了都一样,水泡破了就平等了。水泡没有破的时候,每个水泡就好像它有个自性,破了之后是完全相等。水泡怎麽形成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形成的。所以妄想分别执着破掉空间就大了,你才能够真正见到真心,见到你心的现象。心怎麽会迷的?这个问题当年富楼那尊者,在愣严会上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这都是我们的问题,而且是根本的大问。他问佛陀,自性既然是本无生灭,为什麽会起念头?这个一念就是迷,为什麽会迷?这第一个问题为什麽会迷。第二个几时迷的?第三个问题迷了之后就变成凡夫,修行多少劫数这就恢复了,又觉悟了,成佛了。成佛之后,什麽时候还会再迷?你看这不都是我们想要问的问题吗?
世尊在《愣严经》,这个经文在第四卷,详细给他解答,如果你们要知道这个答桉,去读《愣严经》。《愣严经》读不懂,看注解,《愣严》的注解将近一百种。我过去跟李老师学《愣严经》,所以我看过十几种注解,最浅显的、容易看的,是现代人圆瑛法师的《愣严经讲义》。圆瑛法师有没有开悟?黄念祖老居士告诉他的学生们,他说圆瑛法师的境界在开悟的边缘上,还没有真正开悟。但是他很用功,他一生专攻《愣严》,他参考的《愣严经》注解很丰富,写成这部《愣严经讲义》,晚年写的,七十岁以后写的。《愣严经讲义》写完之后,他又写了一部《圆觉经讲义》,他老人家就往生了。最后的两部着作是他成熟的着作,跟他年轻的东西,看看比较,不一样,那相当成熟。所以对我们学《愣严》、学《圆觉经》很有帮助,学它之后再可以学看古人的东西。他虽然也看交光的东西,交光是真正悟入的。这是给我们做为修学大乘,初机接触的很好的教材。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佛讲得很简单,迷悟,「迷唯一念,悟止一心」,就讲八个字,为什麽会迷?一念,念头一起一念,一念就迷了。这一念迷了之后,念头起来,马上把念头息灭掉不再起第二念,那就觉悟。我们的念头麻烦在第一念迷,第二念起来又迷,它是念头接着不断起来,它不停,停了之后这问题就解决了。然后你再想想,淨土宗修学的方法,你就不能不佩服,淨土宗就用持名念佛,就用六个字,叫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念这个名号什麽意思?把你的念头念掉,让你二十四小时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到这个程度叫成片,功夫成一片,念头还在,妄念还有,妄念并没有断根,只是阿弥陀佛念熟了,把妄念控制住,所谓伏断,不是真的断了。有这样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自在了,真的,想什麽时候去就什麽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我们讲生死自在。
如果这个功夫再提升,提升到一心不乱,那就行了。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浅的叫事一心,也就是执着没有了,他还有妄想分别,这要往生极乐世界品位就高,不在同居土,在方便有馀土。方便有馀土就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四圣法界,我这个比喻大家就好懂,极乐世界的四圣法界,这方便有馀土。如果把妄想也放下了,叫实报庄严土,那才真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实报土,诸佛如来自己居住的淨土叫实报土,你妄想放下之后,你跟他的境界平等,你也生实报庄严土。由此可知,佛家的八万四千法门,包括淨土在内,没有例外的,都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所以要认真学习。
当年章嘉大师告诉我,还特别嘱咐我,要我好好的做六年,六年做什麽?布施。那个时候只知道布施身外之物,对这个认识不深刻。现在我们晓得了,叫我们放下,放下什麽?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放下执着你就是阿罗汉,你就得正觉了;放下分别,你就得正等正觉了;放下妄想,你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的三个学位,正觉称为阿罗汉,正等正觉称为菩萨,无上正等正觉称佛陀,所以是三个学位的名称。虽然有名称,你可不要去执着它,你一执着你一个都得不到,你又回到六道轮迴裡面来了,所以不能执着。不但不能执着,也不能分别,可不能放在心上,言谈上要学释迦牟尼佛,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是真听,真说、真听。所以说跟无说不二,闻与无闻不二,入不二法门,那真的回归到自性了。
所以此地教给我们,这个心它不是色法,『不可见取』,这个见是心法,前面讲不是色法,「不可见取」,不可见那不是色法、不是心法,你不能取。『但是虚妄』,这个虚妄是形容词,就是说它是有,但是不可得。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手也摸不到,连想都想不到。所以古人有两句话来形容它,叫「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乖是错误,你一开口、一动念全错了!所以我们看到禅宗语录裡面,看到古时候老师教学生,老师讲到心性,问学生「道一句来」,叫大家说一句。真有人开口想说,这一开口想说,老师拿手把你嘴巴摀住,他用这个方法来教你,这一摀住他一下就悟了,就开悟了。道不得,道不出来,道家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出!所以他这一个动作,他能叫那个人开悟,所以叫钳锤、香板供养,那真的打得开悟。可是不是那种功夫,可不能学那个样子,古大德那个板子、钳锤打下去之后,人开悟了,这应该要打的。现在参禅,打死都不开悟,那就冤枉,那个不可以,所以这是学不得的。那种老师他观察学生的根机,就是说将悟未悟的边缘上,到那个程度他才用这种手段,让他勐然回头,他就省悟过来。没有这种手段、你也没有这个机缘,这个时候就不可以用。
那用什麽?像虚云老和尚,虚云老和尚虽然是禅宗大德,你看他对一般人都劝人念佛,这真善知识。我们看到老和尚最后的一本书,《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录》,我看了一看,裡面十分之九都是劝人念佛,讲参禅方法的很少的篇幅。这就老和尚真的是方便度众生,知道你不是这种根性,老实念佛肯定会有成就。可是念佛念了几十年连消息都没有,什麽原因?没放下,所以放下比什麽都重要。这麽多年来,我们常常提醒同学,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为什麽?这个东西是第一道关卡、障碍,这个东西不放下,你就入不进去。我学佛遇到这些老师,真的是真善知识,简单明瞭教我从哪裡下手,教我看经,你看章嘉大师第一本教我看《释迦谱》、看《释迦方志》,告诉我学佛学释迦牟尼佛,你对释迦牟尼佛要认识、要了解,要向他学习,这是对的。确实善知识难遇,可遇不可求!他教我们的句句真实,只要我们能信、能解、能行,决定得利益。
底下说『诸法集起,毕竟无主』,这是讲我们现前的环境,佛法裡面讲境界。境界无量无边,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诸法集起」的,集起就是缘生的,因缘生法。《华严》上讲无量因缘生起万法,无量因缘生起万法你要是归纳起来,总不外妄想、分别、执着,这三大类。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体,所以说「毕竟无主」,主就是主宰。所以《般若经》我们读了之后,我总结了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的,连身体都不可得。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活在这个世间为什麽?活在这个世间,你自然的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这是对自己;对所有一切大众,你会全心全力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这裡面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帮助他开悟,帮助他转凡成圣。他成不了圣,他烦恼习气重,就帮他转迷为悟,他要悟不了那标准再降低,帮助他转恶为善。能转恶为善,六道裡面苦他就离开了,乐他就得到了。所以帮助人看对方的根性,你看用哪个标准,哪个等级的标准来帮助他,这就对了,这是完全叫称性。
自己需不需要人家的回报?没有了,如果还要求回报,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全在。决定没有回报的,为什麽没有回报?『无我我所』,这就是无施无报,施而无施,报而无报。无我,下面我所是无我所,这个无是贯下来的,我们都把自己身体当作我,这个衣服是我所有的叫我所。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所以释迦牟尼佛不但说,教我们,他自己做出来。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的是什麽?用现在的话说,我们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要所有权,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有;要使用权,随缘,什麽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你才真正肯放下,放下没有一样不自在,住大房子很自在,住小茅蓬也很自在,决定没有两样,都是不二法门。没有小茅蓬,像释迦牟尼佛当年树下一宿,他得大自在,树下一宿跟他在皇宫裡面没有两样,所以他快乐无比。皇宫裡面的饮食,跟每天出去托钵,人家供养的那个,我们看起来不能比,他心裡平等,没两样,入不二法门。这叫得大自在!怎样才能入不二法门?那你必须要放下,你要不放下,不二法门你决定见不到,不但你没有入处,你看都看不见。
所以佛法的修学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给你讲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瞭,对于事实真相明白了,放下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是事放下,也不是理放下,事理是要我们亲证的,怎麽个证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证得了。如果没有放下,你可以得到解悟,悟有两种,你能够体会、能够理解,但是你没有见到,你不得受用;你要真正得受用,一定要放下。我们看破放下是天天在干,中下根性的人,连上中下三根都要走这个路子,只有上上根人例外,上中下都要走这个路子。所以要知道一切法「无我我所」,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说真话。佛在这个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跟此地讲的一个意思。偈颂裡头说得更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麽叫有为法?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法不是真的,是梦幻泡影、是虚幻的。我们看看哪一法没有生灭,连妄想都有生灭,妄想是一切法的根源,都从妄想生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要知道,我们的心想有了妄想,有妄想必定就生出染淨,它的速度太快,一下就现前,你简直没有法子辨别。淨是四圣法界,染是六道,在染裡面又现出善恶,淨裡头没有善恶,染裡头有善恶。善感三善道,恶则感三恶道,六道裡头有三善道、三恶道,这麽来的,这裡头有因、有果。《太上感应篇》上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都是一个道理。我们心想善,幸福美满的人生就现前了;心想不善,烦恼、痛苦的境界也现前了。所以,你的受用、你的果报都从你自己心想生,你为什麽不想善,你去想不善?有人说现在这个世界,你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不善,魔控制了这个世界。这个话不是我说的,南北朝时代昙鸾法师说的,昙鸾法师专修淨土的,是淨宗的大德,但是他没有被选上祖师,我们觉得很冤枉。
他注《往生论》,在《往生论》裡面告诉我们末法时期,现在是末法了,这就他的预言,他说在那个时代罗刹为君,这个君就是各个行业的领导人,不是阿修罗,就是罗刹。他教的什麽?他教人搞贪瞋痴慢,教人搞竞争,教人把名闻利养摆在第一。人生在世界上干什麽?是追求名闻利养的,拿这个当作目标。我们明白自己要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你要懂得没有妨碍。罗刹为君,阿修罗为王,都没有关係,我们还是过着幸福美满的人生,不是过不到。他这些东西多,让你六根接触的都会有副作用,我六根不接触就是了,我可以不接触。电视这个东西好不好?现在几乎是人生必须要的东西了,家家都有!我们方老师说那是魔王,李老师也告诉我们,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你家裡摆上这个大魔王在裡头,你要叫你家裡得平安、得幸福,可难!那怎麽防范?不要就好了,你不要你就不受它干扰。
所以我学佛听到老师的教诲,我至少有四十多年没看过电视,这些娱乐场所都没有去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一概都捨弃,都放下了。我跟马哈迪长老谈这个问题,马哈迪长老问我,那有许多讯息你怎麽知道?你不是完全不知道了吗?我说有来源。他说从哪儿来的?我说有很多同学,他们看到报纸上重要的讯息,会把它剪一小段给我看,我就看这一点点。大概一个星期有一次,了解这些重要的讯息,其他的都不知道。都不知道怎麽样?每天天天天下太平,这天下就没有事情,你过得多麽自在,你多麽幸福!所以古人讲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那麽多人,交游那麽广,是非就太多,你天天看,你的妄想太多了,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愈清淨愈好。许多事情我们不知道,可是你看我们每个星期有两个小时解答问题,那些提问的,事先我都不知道,等我上台了问题拿上来,我都能解答。所以不需要预先知道,有些人预先拿来给我,我都不看,丢到旁边,为什麽?预先知道答的时候还答不出来,不知道的才答得出来,这妙!确实是如此。
诸位晓得,有学校送荣誉博士学位给我,头一个是我们澳洲格里菲斯大学。他怎麽会想起送我这个东西?有一天校长请我吃饭,他谈到一个问题,他说淨空法师,你讲经四十三年,今年是四十九年,几年前的事情。他说你有没有遇到过,有人提问题你答不出来?我想了一想告诉他好像没有。他当时就跟我说,你真正是个好校长。所以过了大概一两个月他就通知我,他说他们学校送学位给我。我那时候告诉他,我说我要这个没有用,你们送教授、送博士学位,我都没用。我说我要这个干什麽?到最后昆士兰大学的校长,两个人都劝我,他说你一定要收。我说为什麽?他说希望你能代表我们学校参加国际的和平会议,你这个理念、方法确实很有效,都赞成。他说联合国搞这些会议,他不请法师、不请宗教人士,他所请的都是有博士教授头衔的。
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做的,现在世界这麽乱,我们应该要帮助他,所以我就接受。参加这些会议都是学校的代表,学校还派一两个教授我们一起参加,除了这个之外,真的是没有用处。所以这麽多次的会议,我们对于世间一些状况,就了解得更深刻。有些主张用镇压、用报复、武力的方法,来解决冲突问题,这个事情九一一事件之后,可以说是失败了。联合国是用会议,从七0年代开到现在,每年不知道开多少次会议,投下去的人力、物力、财力真的是不计其数,收不到效果。纵然会议有很好的决议,很好的提桉,我们会想到,哪个国家领导人会听你的?客气一点送档桉室永久保存,不客气的就丢到字纸篓裡面去了,所谓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收不到效果。去年我在联合国也劝他不要再开会了,开会没有用处,劳民伤财,用什麽方法?用办班教学。
我前年在巴黎,我们《弟子规》办三天的班,在巴黎。因为临时到那边去的,没有通知,但是也还不错,大概有六、七百人来听课,晚上我讲演的时候,大概差不多有一千人的样子。所以要用办班教学的方法,我们办班教学三天,联合国也有几个人去听、去看,好像有四、五个。一直到去年,我们跟联合国主办这个活动,才正式上了联合国的大会堂,把我们汤池办班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没有想到有非常好的回响。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打电话告诉我,他说办得很成功,非常的难得。我们办这个活动为两桩事情,两句话,第一个就是宗教是可以团结的。所以我把新加坡十个宗教,带到大会堂裡面做个世界和平祈祷,要想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一定要从团结宗教下手才能做得到。第二个,告诉大家,人民是教得好的,我们在汤池做这个实验,你要教他会教得好的。就是我们深信不疑,我们的老祖宗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不管是东方人、西方人,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不管是哪个族群的人,只要是人,人性本善,这个我们一定要肯定。
所以你用善教他,把他本性的善都唤醒了;你不教他,他就迷了,他就被诱huo了,他就学坏了。人变得不善,不是他的本性,习性,没人教他,所以教育重要!现在要特别讲求的是宗教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跟宗教教育是同一样的教育,两个不同的名词。我昨天特别强调,中国「宗教」两个字的意思要认识它,它不是迷信。宗的意思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就是教学、就是教育。那什麽是宗教?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是人天所尊重的教育这叫宗教。怎麽会现在搞成迷信?搞成迷信,凡事我们回头想自己,不要想别人,祖宗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什麽人家产生那麽大的误会?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做得不好,我们学得不好。是我们做得不好、学得不好,让社会大众看到了说我们是迷信,这是实话,所以不可以怪别人。
你想想看我们学佛,学佛基础的教育是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如果这个我们都做到了,社会大众没有一个不尊重你,怎麽会说你迷信!不可能。我们想想,我们真的这三个根,这麽重要的基础我们都疏忽了,我们没有做到。我们起心动念、言行举止,跟这个教诲完全是相背的,那人家说我们迷信、说我们消极,没说错!他没有说错,我们做错了。回头,从哪裡回头?从我们自己本身回头,我们回头赶紧补课。所以我学佛是很幸运,我不迷信,老师要不讲一番大道理,让我心服口服,我不会跟他走,真的是好!可是我们社会上这个宗教的形象,并不能叫人满意,那我们明白了,那个形象是有问题,但是宗教的本质好,本质在哪裡?在它经典裡面。
我们认真学它的经典,把经典裡面的教诲落实,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的言行,这就好了。谚语常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自己修我就得到了,他不修那是他的事情,他不得,我得到!所以扭转社会风气,扭转整个世界的误会,要从自己做起,不能靠别人,靠别人你永远会失望,要从自己做起。所以我们讲启请,首先启请自己不要请别人,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出家人从我道场做起,我道场怎麽做?从我自己做起,感化这一个道场。在家同学从家庭做起,从你公司行号做起,都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标准。我的家庭是所有家庭的模范,我的公司是所有公司的模范,我的寺庙是所有寺庙的模范,你成功了,你真正是佛菩萨。所以此地讲:
【虽各随业。所现不同。】
我们要随着我们自己的行业,认真努力去学习,不干涉别人的行业,自己做,不干涉别人。不但不干涉,不批评别人,为什麽?现在这个社会风气,就是随便批评人,随便批评人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矛盾、误会、冲突。化解冲突怎麽做?他错了也不批评,他做得对的讚歎,他做错了不批评。久而久之他会受良心责备,他会省悟过来,所以必须要有耐心等待,他一年不觉悟,两年;两年不觉悟,三年;这一辈子不觉悟,下一辈子他会觉悟,要有耐心等待。人人都能够隐恶扬善,这个世界多麽美好!所以别人指责我们的过失,我们接受,欢喜接受,我们可不能指责别人的过失,这是圣贤人教导我们的。我们见人家批评我们、毁谤我们,我们听到之后要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用感恩的心对他。
批评我们的,我们要没有怨恨,感恩的心,他提醒我,我可以有改过的机会。要是冤枉,我没有这个过失,他替我消业障,我这一生没有,可能前世有,他替我消业障,还是要感恩。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你说你多快乐,你的心情多快乐。这个快乐带给你的好处说不尽,头一个你不容易衰老,第二个你身体健康,必定增长寿命,你不求长寿,寿命就会延长,身心愉快!中国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一天到晚都生活在欢喜当中,没有怨天尤人。所以怨天尤人的念头是错误,对自己的损害很大,有这种心情,你的身心不健康,你容易衰老、你多病,甚至于你的寿命缩短,所以这是不健康的念头,凡是不健康的念头要捨弃,不健康的行为要放下。佛在此地,真的还是佛说得好,古人讲的「世间好话佛说尽」。他接着讲:
【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
这个几句话很重要。各人思想不一样,造业不相同,受的果报不一样,但是要晓得,『于中无有作者』,这个作者是什麽?创作的人没有,也就是主宰的人。我们一生的际遇,不是佛菩萨主宰的,你上天堂、上极乐世界,不是阿弥陀佛主宰的;你造恶业堕阿鼻地狱,不是阎罗王主宰的。这个一定要知道「无有作者」,天堂、地狱是自己业力变现的,就如同作梦一样,所以佛在比喻裡头用梦用得最多,梦幻泡影。你想你作梦谁主宰的?你做了恶梦,那个恶梦谁主宰的?念佛人梦到佛了,你的梦中也不是佛主宰的,一切法从心想,自己做主宰,是自己念头在变。法性反映出来的就是法相,总的来说,佛经的术语叫业感,现相都是业感。
虽是业感,『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这是给你讲真话,为什麽「不思议」?就是你不能想、你不能说,议是说,议论。这是讲到很高的境界了,法身菩萨的境界,为什麽?它不存在。现的天堂也好、地狱也好,告诉你,天堂跟地狱不二。怎麽不二?天堂不可得,地狱也不可得;娑婆不可得,极乐世界也不可得,这要知道。我们现在讲不可得,好像我得到了,我在这裡受到了,那是你的幻觉,那不是真的。所以一定要懂得缘起性空,《般若经》上讲的,缘起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也不可得。
『自性如幻』,我讲到这些地方,我就用万花筒来做比喻,现在有很多人找到万花筒,找了好几个送给我。我现在想找摄影师把万花筒裡变现的拍下来,打在银幕上给大家看,千变万化都不可思议,都没有主宰。只要你动它就现相,你不动它就不现相,不动就是一心,一心才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在哪裡?你得一心的时候,现前的法界是一真法界。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也跟这个世界没有两样。所以一切法确实是从心想生,心想不可得,「自性如幻」,这是用比喻来说,真的像梦幻泡影一样。
『智者知已』,真有智慧的,明白这个事实真相的。当然证悟很难,证悟要真放下,我们今天是解悟,解悟也搞了半个世纪,没有这麽长的时间,达不到这个境界。这麽长的时间,天天在读诵,天天在学习,也天天在放下,放得不多,一点点一点点的放,总是放了五十六年。对于佛经上讲的东西懂了,体会到,相信、不怀疑,那应当要听佛的话,『应修善业』,善业要怎麽修?修善业不要着相,修善业要把分别执着放下。善事做了,做了不要放在心上,不要老是念着我做了多少好事,你念念不忘,那就麻烦大了,那就结业,三善道受报那就错了。做完之后念头都没有,这叫真的修善,这是佛教我们修善要这个修法,你修这种善业,果报非常殊胜。
【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蕴』是五蕴,『处』是十二处,『界』是十八界,这三个字合起来,就是我们的依报跟正报,也就是说我们所得的身体,以及我们的生活环境。只要你是善业所感你的身体好,这正报庄严,你身体不会有病。病从哪裡来?病从妄想生的,这要知道。人为什麽会生病?现在生病的很多,可是我们中国古老的祖宗告诉我们,人可以一生不生病。中国的医学三个目标,第一个是长生,延年益寿,长生,不生病,这第一个目标,中国医学讲这个。第二预防疾病,讲求这个道理,饮食起居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就懂得预防。第三种才是医病,你有病了给你医疗。所以中国医学它的作用,医病是第三种。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个很好的中医,他给我们讲这个道理,他说中国医学第三才是医病。
医病又有三等,第一等医病,大夫看你是望,就是看你的气色,看你的动作,听你说话的声音,可以预测到多少年后你会得什麽病,这很神奇,会讲得一点不错。所以他就知道你应该怎麽预防,你要肯相信的话,你要想办法改正。否则的话,多少年之后,肯定他说你哪个地方有病,毛病出来了,叫预防。所以治病头一个,是用这种方法来对治病,这个治法多半在饮食起居让你调整,你就不会生病。第二等的医生,还要问一下,你哪个地方要问问、要看看,这第二等。第三等是把脉,所以把脉我们叫三等三的医生。中国医学!还有你害的病,病痛的地方,就是现在讲的癌症,肿瘤在裡面,这确实有这个例子。李老师告诉我们,清朝时候的名医,这个人生的肿瘤,药达不到。他看了之后就告诉这个病人,他说没有关係,你放心,你这个事情不碍事。另外指定一个部位,你小心这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疼痛的时候麻烦就大。所以他就不在乎,天天想医生指定的部位,过了几个月真的肿到这个地方,这下要命了。
别人就问他,那个老医生指定的,你还是请教他!问问他看怎麽办?他到老医生那儿去:恭喜你,你以前的肿瘤在那裡,我药物达不到,到这裡来好治了。他能够把病转移到好治的地方来治病,这什麽?不是从心想生吗?你天天想那个病想到外面来,不要在裡面,把它从裡面移到外面来,就好治了!所以这些道理说实在话,懂得佛法的人他晓得,一讲他相信,他不会怀疑;真正不懂的时候,他说这神奇,不可思议。你天天想就想出毛病出来了,所以你心地清淨怎麽会生病?佛告诉我们,贪瞋痴是三毒,毒就是病毒,你裡头有贪瞋痴,有严重的病毒,外面有细菌感染,你怎麽会不生病?如果你身心清淨,自私自利放下了,名闻利养放下了,五欲六尘放下了,贪瞋痴慢也减轻了,你一生保险不生病。
另外你再做一点增上缘,用外面的力量来帮助你不生病,用什麽方法?布施医药。这都是以前章嘉大师教我的,教我布施裡头一定要布施医药,不管钱多少,送给医院,有很多贫苦的病人,请医院买医药送给他。我这个事情一生都没有断过,送医药,送医药什麽?我不能生病,我说我没有医药费,医药费都布施掉了。我在澳洲,澳洲住在图文巴小城,有个公立的医院,我每个月送一万块钱做医药费,月月都给,这一年给一次,一年十二万。另外还有一个,是个ji 督教办的,就是临终关怀中心,他办得很好。临终的人,他不分宗教,虽然是ji 督教办的,你说佛教徒,如果临终你去念佛,他也同意,他也答应你。我去参观一次,他说他们经费缺乏,我说行,我每个月送一万,都是属于布施医药。他们很欢喜,确实临终关怀非常重要,我们在图文巴在医药方面就做这两桩事情。临时有什麽需要的,政府找我们,我们都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特别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们才能够相处成一家人。所以帮助别人是真正帮助自己,而且布施真的愈施愈多,钱从哪裡来的?不知道,到时候它真有,不用操一点心。
所以要记住这句话,「应修善业」,尽量多做好事,自己的生活愈简单愈好。尤其现在,现在吃东西真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饮苦食毒」。你看这些饮料,我们不敢喝饮料,裡面都掺着有化学东西在裡面,都不乾淨。吃的东西,连米,我在台湾听说,都掺杂化学的东西在裡头,让米看起好看,滑石粉好像是,很亮、很漂亮,有副作用。农民种的稻米,他自己吃的他是种在另外一区,他那是不卖的,他自己吃的。他加上一些化肥的东西,他是卖给别人的,这都是谋财害命,蔬菜也是如此。现在我们在澳洲蔬菜自己种,我们没有农药、没有化肥。虫来吃,我们供养牠,我们把菜园划个地区,这地区专门供养小虫的,很听话,很合作,牠就吃那一块,其他的牠不吃。我们的果木也很多,果木园,跟鸟也签了约,有几棵树专门给鸟吃的,其他的不可以动,合作!你看连小虫、小鸟跟我们都能合作,人哪有不能合作的道理?只要用真诚心。
你只要好好修善业,你的正报,身体健康、快乐,你生活的环境非常美好,纵然周边有些zai 难,你居住的地区没zai 难。有几个实验点都成就了,我们图文巴是个实验区,做成功了,做得很好。我们丹斯里在古晋那个地方一个大菜园,古晋山上有个大菜园,我第一次去参观。他种的菜园规模很大,百分之九十都被虫吃了,剩下不多,第二年好一些。我去的时候是第六年,第六年就不错了,这个虫很客气,大概留了百分之八、九十给他,虫吃的只佔十分之一的样子。我想丹斯里没有跟牠签合同,如果有签合同就不会有这个现象了。所以牠有感应,你不要去害牠,不要去杀牠,你帮助牠,牠也会帮助你。确实人讲义气,这小虫、小鸟也很有义气,我们发现的,很难得。
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真的,我们这麽多年来,屡次实验都效果卓着,可见得它不是假的。它的原理,法性是一个,这才叫真理,就本性本善,小虫本性也本善。不但这些有情众生,无情的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无不是随我们念头在改变。所以风水家说了句真话,这个风水好不好,他说风水随着人心转,「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风水好的地方,你的心不善,你到那边去住,住个一两年它就变坏了,它随着你的意念它改变。那个地方不好,风水不好,你这个人是个善人,大善人,你到那裡去住,住个两三年风水就变好了,连山河大地都随着人意念在转变,都是真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蕴处界」没有一样不好。
『皆悉端正,见者无厌』,厌就是讨厌,跟你往来的,没有一个会讨厌你;换句话说,人人都欢喜你。我们要叫一切有情众生欢喜我们,无情众生也欢喜我们,没有别的,好好修十善业道,这个果报统统都能现前,决定是有效的。这些事情,最近我们看到一片光碟,他们翻译过来叫「大祕密」,听说这个光碟是澳洲出来的。一些研究科学的人发现了一个祕密,祕密是什麽?境界会随人心转变。这佛经上三千年前就说得很清楚了,他们现在才发现。所以我们对他的发现,非常欢迎,为什麽?佛在三千年前说的,现在人发现的居然完全相同,这真正可以相信。由此可知,人生在世为什麽不做好人?这是第一步,你要做善人,善人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的落实,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跟《感应篇》,《弟子规》是十善业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感应篇》是因果教育,告诉你善因有善果,恶业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感恩老法师为我们慈悲开示。大众请起立,恭送老法师在丹斯里李金友伉俪,马来西亚佛教南传首座达摩拉达纳长老,马来西亚佛总雪隆分会主席明吉长老,马来西亚道教总会长陈文成道长,蔡老师、锺博士及贵宾们的陪同下离席。恭送法师及嘉宾们离席。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 14:15
儒释道学说讲座
十善业道经
(第三集)
2007/12/23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大众请起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恭迎尊敬的老法师,在贵宾们的陪同下入席。恭请尊敬的老法师为我们慈悲启讲《十善业道经》。恭请老法师。
尊敬的丹斯里,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我们的《十善业道经节要》有没有发给同修?有,好。今天我们接着看底下这一段,我先把经文念一段: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
世尊前面告诉我们,我们对于宇宙万物的真相明白之后,佛经的术语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通达明白了,告诉我们应该要修十善业道。为什麽?你修十善业道,你所生的身体是正报,你的生活环境是依报,这就讲蕴、处、界等,没有一样不端正,没有一样不圆满,这个果报是无比的殊胜。说完之后叫着『龙王』,叫着「龙王」诸位要知道,经上的龙王就是我们的代表,那就是叫着我们。佛现身说法给我们做个证明,他说你看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的生活环境,我们常讲境随心转,中国人讲风水,风水宝地,佛走到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是风水宝地,它跟着佛心转!居住环境裡面决定没有zai 难,决定没有让你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你见不到,也不会听到。这种依正庄严,我们一般讲这福报从哪裡来的?佛告诉我们,从『百千亿福德所生』。佛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行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没有一样不善,所以他得的果报这样的殊胜。底下讲的比喻,依正庄严就像日月的光明一样,没有人能够相比。先说自己,介绍自己,然后才叫我们看。
【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淨。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
再看菩萨,这是世尊学生当中证得果位的,好像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习已经拿到高等学位的。这裡面的菩萨,就是『大菩萨』,菩萨加个大字就是法身菩萨,在我们《华严经》裡面所说的,圆教初住以上都称为大菩萨。诸位对于《金刚经》多半都很熟悉,都念过《金刚经》。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裡面给我们介绍,《金刚经》上所说的「诸佛」,讲得很多,诸佛,那个诸佛不是狭义的,他讲的是广义的,这个诸佛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都是诸佛。这个四十一位也称为法身菩萨,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为什麽?因为妄想、分别、执着全断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能体会到,妄想分别执着断了,他跟究竟佛果有什麽两样?确实没有两样。究竟果地也是妄想分别执着断尽了,初住菩萨他也断尽了,那有什麽两样!实在讲没有两样。没有两样,为什麽《华严经》上又说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
给诸位说,四十一个阶级,非有非无,你说它有,它确实没有;你说它没有,好像也有。这到底怎麽回事情?清凉大师在注解裡面告诉我们,是因为他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乾淨,这无始无明就是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真的没有了,习气在!这个习气不好懂,习气有没有方法断?跟诸位说没有办法。古来这些祖师大德用比喻,为我们说明习气到底是怎麽回事情,譬如酒瓶,盛酒的酒瓶,我们把酒倒乾淨了,确实一滴都没有了,裡面也擦得乾乾淨淨,真的没有了,闻一闻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习气。有没有方法除?没有方法,只有时间长,它慢慢自然就没有。所以无明断掉之后,那个无明习气就像这样的,那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确实不碍事。
由此可知,圆教的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跟究竟果地上的佛,没有两样,智慧、德能、相好都没有两样。所以初住菩萨,大经裡面就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他有这个能力。他现身说法、教化众生,跟究竟圆满佛无二无别,不同的就是究竟果佛习气没有了,断尽了,他还带着习气,所以带着习气并不碍事。这个习气没有法子断,他们修行叫无功用道,古大德也说「此处用不得力」,你有个念头想断它,那好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全都现前了,你马上就堕落了。所以根本他们不会起心动念。这用酒瓶让我们来体会,比较容易。
先证法身的人,证法身有先后不同,先证法身好比说酒瓶就先倒乾淨了,没有了,空瓶子摆在那裡慢慢让它习气消除,新证的这个习气就很浓,所以从习气厚薄分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你可不要当真,你要当真,为什麽?你已经落到分别、又落到执着,你的亏吃大了。这些地方你就要常常想到,世尊说法常常提醒我们,他老人家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听也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千万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马鸣菩萨教我们的祕诀,看经、听教不执着言说相,听经不执着言说,他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没关係,我们要体会意思,言语没有关係。经本文字,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换句话说,言语可以不要执着。文字也不能执着,执着文字相就错了,就变成世间法了,那不是佛法了。这些原理、原则我们一定要懂,一定要把它掌握到,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陀的教诲,真正得到受用。
从这些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这真的体会到所谓的佛法跟世间法没有界限,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也没有界限。哪裡去找界限?只要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都叫世间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一切法就叫佛法。妄想分别执着是自己生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古人所说的「解铃还须繫铃人」,你自己繫的还是你自己解,佛菩萨纵然大慈大悲这个忙帮不上。所以你必须要觉悟,必须要放下,不能够像上上根人一时顿悟,顿悟就是一下就放下!那是我们非常敬佩、非常仰慕的,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应该怎麽样?要慢慢放,天天要放、年年要放,你愈放得多,你的智慧就增长,你的烦恼就轻。放就放烦恼,这三样都是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大乘经上常讲的三大类的烦恼。烦恼放下,智慧自然就现前,为什麽?智慧是你自性裡头本来有的,没有法子学,不需要学的,你要去学那就错了,所谓是画蛇添足,头上安头,这就错了,不需要学。
所以转烦恼为菩提,它转变,放下是转变,并不是烦恼真的会断掉,烦恼断掉菩提也没有了。一体的两面,觉悟了,烦恼就叫菩提;迷了的时候,菩提就叫烦恼,就这麽回事情。所以戒定慧跟贪瞋痴是一桩事,觉悟了就叫戒定慧,迷了就是贪瞋痴,它是一体,是一桩事情。迷了的时候,戒行就变成恶业,就造业;自性本定它就变成散乱,妄念的起伏就变成这个东西;智慧就变成愚痴、就变成邪见。它是一体,觉悟了它就回原,恶业它就变成戒律自然就恢复了,散乱变成禅定,愚痴、邪见就变成智慧,恢复正常了,是这麽回事情。这是经典裡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所以十善业道这个地方,教我们的方法,非常之好,你看看这些菩萨们,法身菩萨『妙色严淨』,这些从哪裡来的?『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这个地方举的佛、菩萨他们的相好庄严,从十善裡头修来的。再看看世间:
【又诸天龙八部众等。】
『天龙八部』是天人,我们常讲的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天有三大类,有二十八层。为什麽称欲界?欲是讲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五欲没有断乾淨叫欲界。如果五欲真的控制住不起作用,确实不起这个念头,他就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去了。这个天高了,色界裡面没有饮食男女,不需要饮食,他怎麽活?靠什麽活?用什麽做营养?禅悦为食,从禅定裡面生的欢喜心。所以我们谚语有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欢喜是最殊胜的营养。如果你每天生活在欢喜当中,世间这些营养都可以不要。色界天是法喜,他以这个来养身,所以他没有衰老,永远不会衰老,永远不会有病。欲界有六层一层比一层薄,对五欲的观念薄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王天、忉利天的五欲跟人间一样的,比人间轻,没有人间这样的严重执着。到再上去一层是夜摩天,夜摩天男女的淫欲就没有交了,拥抱,这是夜摩。再上去是兜率天这更澹了,握手,他有男女的时候握手,这就是男女的交会;到化乐天就是微笑,这一层比一层薄,一层比一层薄。
所以到初禅就没有了,完全没有了,那就不叫欲界了,就叫色界。色界是什麽?有形相、有色身、有宫殿,就是饮食男女没有,他有居住的环境这是色界,色界四禅十八层天。再往上去,中国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忧患是有身体。无色界这地方连身体都不要了,身体不要了当然宫殿就用不着,所以那有四层天是无色界,六道裡面最高层的我们一般人称作灵界。世间人讲灵魂,没有身体,没有肉身,这是最自在的,但是他出不了六道。最高的一层是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天,他的定功能持续八万大劫。一个大劫就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叫一个大劫;换句话说,他要生到那个地方去,这个世界要八万次的成住坏空。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到哪裡去?成住坏空与他不相干,为什麽?他是无色界。成住坏空对于色界天有关係,对无色界没有关係了,他不受这个干扰。可是八万大劫到了的时候,他定功失掉了,他会退转,他会从上面摔下来,所谓是爬得高摔得重,他一摔下来,摔到哪裡?绝大多数他摔到阿鼻地狱,从顶层到最下面一层。
这是什麽原因?他烦恼不是真的断,他是定功伏住了,定功真的起作用,让烦恼不起现行,不起作用,他有这个能力。所以这种禅定,在佛门裡面讲的四禅八定,叫世间禅定,他跟小乘都不能比。小乘禅定他是出世间的,为什麽?他怎样?他转烦恼了,他不是伏,他确实把它转化了,那就很有作用,所以转烦恼为菩提。在《愣严经》上,说小乘的定超过了非想非非想处天,他那是第八定,从初禅上去是第八定,阿罗汉成就的是第九定,超越了,真正的成正觉,到第九定六道就没有了,超越六道!《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讲的,「梦裡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大千世界就是讲的六道轮迴。我们想一想,伏烦恼多麽困难,真的不是容易事情,断烦恼更难了。所以,祖师大德们常说,如果释迦牟尼佛不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介绍给我们,末法时期没有一个人修行能成就。成就是以超越六道为标准,不能超越六道都不是真正成就。谁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不要说四果罗汉,说初果我们就做不到。初果是只破见思烦恼裡面的见烦恼。
见是什麽?错误的见解,这个他没有了,错误的思想他有。错误的见解头一个身见,你说哪个人不把身当作我。边见,起心动念就对立,对立就是两边,有我,我的对面是人,人跟我对立了。在六道裡面生活的,你想想哪一法不是对立的,有念跟无念是对立的。所以科学家讲相对论,生活在相对的空间,相对的空间就是见思烦恼裡面讲的边见,两边,你没法子离开两边,你不知道身是假的。所以《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众生相是没有空间,无寿者相是没有时间,我们什麽人能做到?真正能入这个境界。在我们初学佛的时候,看到《金刚经》是大乘,都以为这是大乘菩萨的境界。结果经文上明明告诉我们,小乘须陀洹他就入这个境界,明文告诉我们,证得须陀洹的人,他没有分别执着我证得须陀洹。如果说是他要有这种分别执着,佛就说了,你不是须陀洹,你没有证得。由此可知,须陀洹在《华严经》上,就是小乘初信位的菩萨,是这麽样的境界,我们没有法子得到,这就说明了这修行是真难。
所以十方诸佛,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都劝我们念佛求生淨土。可是往生淨土也要把烦恼伏住,它的容易,容易在哪裡?它只要你在临终那一刹那伏住,就能往生。平常伏不住也没关係,到临终一伏住他就行了,短暂的时间就产生不可思议的作用,这是淨土的殊胜。我们就要留意到,所以临命终时一念、十念没有不往生的,我们能不能保证我们临终的时候,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有没有法子保证?没有把握。没有把握怎麽办?所以平时要用功,要把它养成习惯。养成习惯很难,很不容易,原因是什麽?原因是我们对于这边五欲六尘放不下,这是很大的障碍。所以觉悟明白之后,这要靠大乘经,常常读诵大乘,读诵大乘帮助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真相,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常常想着这个。
所以《金刚经》最为中国人所喜爱,不学佛的人也念《金刚经》,记住《金刚经》上一句话,就很得受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得到什麽东西,心裡很欢喜、快乐,你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欢喜的心就放下了。如果你有什麽损失,忧悲苦恼现前,念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苦恼就没有了,你的心就摆平了。这是真的,这句话是真的,是真理,这句话是事实真相,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就很容易放下。日常生活当中不要去计较,一切随缘,也不要去固执,我一定要怎样怎样,那都是错误的,一切随缘,不要放在心上,这就好,这样就能得大自在!此地说的「天龙八部」是讲护法神,天龙八部的首领就是四大天王,在四王天,忉利天下来,我们人间上去第一个阶层。实际这裡面的层次还很多,这是个大的阶级,大的阶梯。他们多半是天宫的守护神,也是人间的护法神,这些都是修善业所成就的。底下有个:
【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
『大威势者』,裡面包括的范围很多,像人间贵族,贵为天子、诸侯、大富长者,这都叫大威德,有威势。这些人也是『因善业福德所生』,这要知道,所谓说命裡有的,他命裡没有的他得不到!我们中国人常讲「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都是千真万确,你命裡没有,怎麽求也求不到;命裡有的,他不求它也来。所以古人讲「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是冤枉做小人」,连孔子都说,如果命裡没有的,我用种种手段能够得到,我也愿意当小人,为什麽?可以得到。得不到,得不到我宁愿做个君子,我不要做小人。都有这些感叹的话,他们真正是知天命。但是这个命,命是谁造的?《了凡四训》这本书裡面讲得很清楚、很透彻,命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所以命裡没有,求菩萨没用处,求神也没有用处,可是佛菩萨、正神,他会教你怎样去改造命运。改造命运的祕诀没有别的,就是教你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就行了。
命运真有其事,我们读了《了凡四训》,读了《俞淨意公遇灶神记》,我们就明白了。了凡先生在年轻的时候,十几岁遇到孔先生,这是个算命的高手,给他算了终身的命运。前二十年一点都不差,他劝他读书去考取功名,告诉他你每年参加的考试,县考、省考你拿多少名,每年国家给你多少粮食,你的收入,他都记录下来,每年去核对,一点都不错,二十年从来没有差错过一次。所以他知道命裡头真的是定了,所以什麽都不想了,想了没有用处,想不到,所以就不打妄想了。有这麽一年他在南京栖霞寺去访问一个出家人,也是位高僧云谷禅师。跟云谷禅师在禅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他在那裡入定,一个念头都没有。三天三夜之后,云谷禅师就告诉他,他说你功夫不错,一个人能够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这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问他修什麽样的功夫。他很老实,他说我没有修什麽功夫,我只是命被人算定了,想也是妄想,乾脆就不想了。
所以云谷禅师听了就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有功夫把你的念头克服住。原来是命被人算定,你还是个凡夫。他向云谷禅师请教,你怎麽说我是凡夫?他就跟他说命运的道理。明瞭之后,告诉他命是可以转的,他说你这个二十年命运给人算的,一点都没有转动,你不是凡夫,谁是凡夫?我看了这个书,我说他是标准凡夫。每个人念头都有善恶,你起个善念就在你命运上加分,起个恶念减分;起了大善就乘,大恶就是除。每个人每天起心动念都有加减乘除,但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所以算的时候还算得相当准确;如果加减乘除幅度太大,就不准,就不灵。他这才明白,原来命运是过去生中所修的善业、恶业,你所得到的果报。从此之后,云谷禅师教他断恶修善,给他功过格,功过格的内容就是《太上感应篇》,依《太上感应篇》编的,依这个修行。断恶修善他很认真,所以以后第二年他去参加考试,名次就不对了,孔先生算他第三名,他考了第一名。收入也增加了,真有效,全家一起干。
他命裡头没有儿子,命裡面没有功名,功名用现在的话说学位,他只有秀才,一生的命运只有秀才,举人、进士他得不到,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学位,这最高的学位,举人是第二个学位,次一级的,他没有这个学位的,命裡没有。而且命裡没有儿子,寿命不长,五十三岁。他的前途可以做个很小县分裡知县,就是县长,小县分的,这给他算定了。他这一改之后,年年都不一样,以后他考取了举人,考中进士。而且做宝坻的知县,宝坻是大县,直接归中央管的,归皇上管的大县。这是很明显的把自己命运改造过来,他求儿子,以后生了一个很好的儿子,就一个儿子。可是一个儿子好像他生了有六、七个孙子,所以他们现在家裡也很兴旺,后代的人丁兴旺。寿命,他寿命是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二十一年,这是自己修得的,这不是命裡有的。我们再看《俞淨意公遇灶神记》,俞淨意先生跟了凡先生是同时代的人,大概比了凡先生大十岁。这些人改造命运,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中国历代的读书人了解事实真相,用断恶修善的方法,确实把命运整个改变过来的人,不计其数,太多了,史书裡面记载的不少。流传最广的,了凡先生他有四篇文章留给他儿孙的,教导他的儿孙,他自己改造命运的成效,有理论、有方法、有效果,这个不能不信。我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佛法,在这个之前、在这个之后,也有些算命看相的给我说,我自己很清楚,我命裡头没有财富。所以财库是空空的,不管做什麽一生贫穷;没有地位,没有地位是贱,贫贱是这麽个命;而且短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我为什麽会相信?我想到我的祖父四十五岁过世的,我的伯父也是四十五岁过世的(我父亲的哥哥),我父亲也是四十五岁过世的,这家裡好几代都没有过四十五岁,所以人家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
所以学佛之后,就把自己的寿命定在四十五岁,四十五岁一定要有成就,没有别的成就,求念佛往生。因为世间没这个命还有什麽好求的?像了凡先生一样也都放下了,不求了,只求求生淨土。我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开始讲经教学,我二十六岁开始学佛,三十一岁跟李老师学了几年我就教佛学院,在外面讲经。李老师很慈悲,我跟他的时候,我是三十一岁跟他,他七十岁。他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相貌面相很薄,也就是短命相,都劝导我们发心出来学讲经,讲经会延寿,他要我们发心出来学。我们原先对这个事情很害怕,这个经太深了,我们哪裡有这种能力出来讲经?他那个时候办了个经学班,招了二十几个年轻人专门教讲经,我也参加他这个班。
实际上是他老人家开班上课,我不敢学讲经。他说今天经学班上课,你来看一看,我就跟他去看了,坐在末后一排。结果一看到这些学生,一半以上小学毕业,少数有几个初中毕业,大概高中毕业的恐怕只有一两个,念大学没有毕业的,念过一、二年级的一个,我看到是这麽个程度。其中年龄有个林看治老居士六十岁,我们三十一岁,她六十岁,六十岁小学毕业她都能学,我这一看,我就跟老师说我愿意参加。因为一看到大家的程度,几乎一半我可以说有把握还超过他一点,他们能学,我当然就可以学。这是得到很大的鼓励,这就学了。实在说我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强,记忆力好,听老师讲一堂课一个小时,我隔个两三天之后就複讲,没有加自己的意思,把老师的东西重複讲一遍,他讲一个钟点,我应该可以讲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博闻强记,我能够在一个星期之内,能保持着这种记忆。
所以这样就跟李老师学经教了,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私塾教学法,这我们非常得受用,他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绝对不给你学两门功课。你同时学两样东西,他直截了当告诉你,你没有能力,乖乖的去学一样,一样学好了才可以学第二样。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传统的教学法,非常有效果,让你整个时间、精力,全部集中在一点。学好的标准是你上台去讲,他在最后一排坐,没有扩音器,你讲的他要听得见才算,他听不见不算数。所以还要练音声,末后一排他要能听得见,他听的觉得满意了,觉得可以了,这一门才算是结业,才可以学第二门。
我在台中十年,他的课是一个星期只有一堂课,我们学讲一个星期也只有一次上台的机会。我跟他十年,十年学了五部经。五部经在一般佛学院大概一个学期,半年就学完了,我们要花上十年的时间。而且经你看看分量都很少,我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那个经文长短,跟《十善业道经》差不多。第二部跟他学的是《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行愿品》,比较长一点;第四部是《金刚经》,《金刚经》好像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第五部是《大佛顶首愣严经》,这是部大经。所以我在台中十年,就学五部,这五部确实学得很踏实。在台中就是複讲,小座複讲,老师讲一遍,我也讲一遍。真的,祖师给我们说的话兑现了,「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虽然不能说一切经通,但是一切经拿到手上没有障碍了,方法懂得了。找一些古大德的注疏做参考,都能讲了,愈讲愈熟,所以我从出家之后,讲经就没有中断过,愈讲愈欢喜,会乐此不疲。
我的基础章嘉大师奠定的,章嘉大师教我放下,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你才能够恢复自己的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淨,则生实相」,智慧生起来之后,自然就能够触类旁通。李老师在台中讲《华严经》,我们八个同学启请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八个人请老师讲《华严经》。目的何在?希望老师长寿,《华严经》没讲完总不能走,我们的目的在此地。没有想到他人家讲到一半,他走了,非常遗憾。当初他真的告诉我们,《华严经》讲完,最后还讲一部《无量寿经》他才走,他是给我们这样说的。走的时候九十七岁那一年。他的身体很好,九十五岁都不要人照顾,自己照顾自己,烧饭洗衣服都自己来,这表示健康,不需要别人照顾。
九十七岁那年两次食物中毒,这也是学生煮的麵给他吃,他一吃就知道这个麵有问题。麵线乾的,一把一把的乾的,防腐剂很多,如果放的时间太久就不能吃了,但是人不晓得,煮给他吃。吃了之后,他是老中医,他用方法解毒确实化解了,没事,这是头一次,他没有告诉人。过了半年之后又碰到这麽桩事情,他很慈悲,人家送给他东西吃,一定当面吃给他看,让他生欢喜心,慈悲!所以一闻到味道不对,就不要吃就好了;他一定要吃给人看,吃了之后第二次又中毒,回去再用解药来不及了,扩散太快了。也是年岁太大了,这样一病病了三个月,身体到底是年龄大了,恢复不容易。所以以后我回去看他,从国外回去看他,他见到我,告诉我好几次,要我吃东西小心,决定不要到馆子吃东西,他说那些东西是靠不住的。现在这些馆子就更不敢去吃了,宁愿饿个一两顿,都不可以去吃东西。饮料不能喝,饮料饮毒,「饮苦食毒」,《无量寿经》上讲的,所以饮食起居要非常小心谨慎。
在澳洲我们自己种菜,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真的是非常健康。而且我们的菜园都放佛号、都放佛经,这些树木花草都念佛、都听经,所以长得特别好。这个一年多我住在香港也非常难得,我们吃的这些蔬菜,有不少是从澳洲送过来的,凡是有人到香港来一定带很多青菜,我们自己农场裡面种的。还有台湾、还有中国大陆都是自己种的,自己种的稻米、自己种的蔬菜,源源不断的供给,这是非常之难得。
家乡父老非常希望我落叶归根,希望我回到老家,我对家乡也很怀念,尤其是回到家乡之后,看到了家谱,这真正是梦寐以求的,真的见到了。早年在外国总是担心文化大革命,祠堂毁掉了,家谱要失掉,那连根都找不到,所以这是念念不忘。去年回去之后,族兄弟来看我,我就问到这个事情,我说家谱丢了,很可惜。我们有个兄弟小我十岁,他告诉我,家谱还在。我说怎麽会在?他说文化大革命他从祠堂裡面偷出来,一直保存着,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我说那很难得祖宗保佑,你赶快拿来我们看看。线装本三十七本,堆起来这麽高,一大堆,三十七本,这是家庭历史,世世代代的承传,一代都没有断,世世代代的。看到家谱之后才知道,炎黄世冑,我们老祖宗最早的伏羲氏,伏羲的后代,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一千年没有文字,文字没有发明,没有记载,只知道是伏羲氏的后代,这是代代传的。到黄帝发明文字就有记载了,从黄帝这个记载,这第一代到我这一代是一百三十六代,所以这个搞清楚了。
我们的祖先迁移到现在的安徽庐江,到我这一代是二十代。祖先迁移到那边去避难,宋朝末年,蒙古人灭掉宋国之后,他们逃难逃到庐江,在这边落户。这个祖坟还在,我最近把它重新修一修。这是我们到庐江第一代的祖宗,到我这代是第二十代。人,知道自己家庭的历史他会爱家,他爱家就会爱这个土地、就会爱国家、爱民族。所以我们从这个家谱来看,可以能够理解到,大概汉族都是黄帝的后代。黄帝在当时他有二十五个儿子,记载裡面说他有四个夫人,就是四个妃子,二十五个儿子。当时有姓的有十四个,没有我们这个徐的姓,我们徐的姓是很晚,到黄帝第六代的孙子,那个时候是夏朝,夏商周夏朝,夏禹过世之后,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叫启,是启封若木,若木就是黄帝第六代孙,封在徐国就是国君,就现在的徐州,所以徐姓从这儿来的,第六代有这麽个因缘。
到三十六代徐国灭了,被周穆王灭了。你看徐偃王也是很难得,周朝派兵来讨伐的时候不抵抗,为什麽?怕伤害人民,不抵抗。他就弃国逃到山上去了,就逃亡走了,以后后代就用徐为姓氏,为姓。所以是有这麽桩故事,这个记载都很清楚,战争是个很可怕的事情,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过周穆王也还不错,虽然把徐国灭掉了,把偃王的后代找来,还封作子爵,还有一块土地让他祭祀祖先。这是古时候,虽然灭国,他不灭绝你的子孙,还留你的后代。这是中国教育文化之所致,这是很难得的一桩事情。所以家乡人希望我回去,我离开七十年了,回去能不能适应?他们给我盖了栋房子,盖得很好,我也很感激,盖个大房子给我住。
我回去住了十天,也就是最近我去住了十天,那个地方早晚温度大概是三、四度,白天最高的温度是九度,还能适应。寺庙的所在是森林保护区,所以外面大环境没有被破坏,是一片大竹林,后面是山、树。特别难得的是蔬菜,种的蔬菜非常多,蔬菜非常嫩,确实入口即化,这是别的地方吃不到的。我们在国外青菜是很好,但是都老、都很硬,那个地方是非常嫩。所以我想想回去也很好,年岁大了,回去闭关、念佛。这是说我们自己这段小故事,也是真正教我们彻底放下。尤其现在的社会,zai 难很多,什麽最重要?念佛最重要,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对于这个社会有缘分,我们也要尽心尽力的帮助;没有缘分不要去攀缘,攀缘就错了。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要真正把佛的教诲落实。
再看下面经文,这是佛举了这些例子,让我们知道「大威德者」,也都是修善积德他得的果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知道香港有位大富长者李嘉诚,这大家都知道的,香港的首富。在前几年,他的一个可以说他的顾问,也是他的老师,陈郎先生,陈先生是看风水、算命看相的专家,那也是个奇人。他听我讲经,陪同我跟李嘉诚见了一面。他说他跟李嘉诚认识的时候,李嘉诚刚刚起来做生意,三十岁的时候。他看相看得很准,他问李嘉诚,他说你希望有多少财富,你就满足了。李嘉诚告诉他,我要有三千万我就满足了。他就直截了当告诉他,你命裡面的财富非常丰足,不止三千万,断定你将来是香港首富。所以李嘉诚一生大小事情,都向他请教。一直到是去年过世的,也将近八十岁,年龄跟我差不多,所以算得很准。
你命裡头有财,无论做什麽事业,你的财源滚滚而来;命裡没有钱,想什麽方法都赚不到。所以命中有财这是福德,你怎样用钱那是智慧,如果命裡有,你不会用,可能你造很多罪业都不知道。所以真的这是佛菩萨、圣贤人教给我们的,命中要有财,要懂得布施、要懂得救济别人,你能够救济那就愈捨愈多。在中国古人,头一个给我们做榜样的范蠡,所以中国人供财神供范蠡。他是个模范的商人,三聚三散,他发了大财,发财怎麽样?把财统统布施给贫穷的人家,全都施光了,从小买卖再做起。做了两三年又发了,发了之后又大布施,再从小做起,过几年又发了。他命裡有愈捨愈多,丢不掉,命裡有,所以这是给后世人做了个很好的榜样。
第二个榜样是范仲淹,你看范仲淹一生修布施,自己虽然做到宰相、做到元帅,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一点都不浪费。你看看《义田记》,读过《义田记》就知道,他用他自己的收入养三百多家,办义学,贫苦家裡面天分还不错的,可以读书的统统集合起来,他养他们、教他们,替国家培养人才。所以我们印光大师对中国历史人物,他最佩服的两个人,第一个就孔子,第二个是范仲淹。孔子到现在七十多代不衰,他的后代世人都尊敬;范家也是如此,一直到民国年间都不衰,代代都出贤人。所以这是给我们做了好榜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存仁慈之心,念念要帮助世间苦难的众生,这点非常重要。下面经文说:
【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于诸福田。欢喜敬养。】
这个几句话不难懂,这是告诉龙王,就是告诉我们大家,我们现在应当要知道『如是修学』,向佛、向菩萨、向天龙八部、向这些大威德者,要向他们学习,也要像他们一样,帮助众生明瞭通达因果,把因果的理论、事例,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最重要的,自己做出榜样。我是命裡头什麽都没有,可是有一年,好像是我大概将近五十岁的时候,四十五岁那一年过了,四十五岁真的生了次病。知道四十五岁命运到了,所以生病我也不找医生,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我也不吃药,只是吃点稀饭咸菜,每天念佛求往生,念了一个月病好了,没事好了。过了两三年遇到了甘珠活佛,这密宗的上师,他也是章嘉大师的学生,大我十几岁,他告诉我。特别跟我打招呼告诉我,他说淨空法师你来坐,我就坐下了,我说活佛,有什麽事情?他说我们平常在背后都在议论你。我说议论什麽?他说你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些没有关係,直接在我面前讲,我清楚,我相信。他说你现在不一样。我说怎麽不一样?他说你这些年讲经,功德非常殊胜,你不但有大福报,你寿命很长。确实我一生没有求福报、也没有求寿命,一无所求。
出家,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我觉得这个很适合我的兴趣,所以我就学他老人家一生教学。确实四十九年没间断,我三十三岁出来讲经,今年正好四十九年。一切都是自然转变的,自然转的,这就是真的,跟经教上讲的,心善、思想善、言行善它就转了!过去那些坏的习气,全部都改了,念《了凡四训》的时候,就知道改了。那个时候跟了凡先生比,了凡先生的坏习气我全有,超过他,他的那些好处我都没有,你说怎麽能跟人相比,学了之后才真的忏悔。我得到这本书念了三十遍,大概一个半月从头到尾念了三十遍,很受感动,才真正知道自己毛病习气,一定要改过自新。所以相信就是明瞭通达因果。
『修习善行』,什麽是善?善恶的标准简单的说,想自己的利益全是恶,想别人的利益就是善,不要想自己,这是佛法的标准。为什麽佛要定这样的标准?你说世间人哪个不先想自己,为什麽佛不让我们想自己?这个当中有大道理。佛是出世间法,你不是要想脱离六道轮迴吗?脱离六道轮迴要常常想我,你就脱不了,就没有办法出离。你看看须陀洹证小乘初果就要破身见,不再执着身是我了。所以佛教导我们起心动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学佛头一个要想正法久住,第二个要想到弘法利生,就是最重要的帮助别人,什麽最重要?帮助别人觉悟最重要。比帮助他得名闻利养重要多了,他得那些东西他脱不了六道轮迴,他要是觉悟了他能脱离六道,才叫真正的利益。脱离不了六道那个利益都是虚幻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才是真正慈悲,一生帮助人觉悟,帮助人了生死出三界,这叫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不是说没得吃送食物给你,没得穿送衣物给你,不是这个,这是小恩小惠无济于事。所以最大的恩惠是办班教学,你看他老人家一生讲经三百馀会,就是办班,办班三百多次,小的、时间短的两三天,六、七天;长的好几年,一个大的系列讲座要好几年,所以他一生做的是这个。我们真的把他看清楚、看明白了,就晓得世尊要用现在的话来说,职业教师,义务教学,他不收学费,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放下从哪裡放起?从财色名利要,从这儿放,不能够沾染,你沾染就麻烦了。经上一再的告诉我们「积财丧道」,那要办事,办事是缘分,有这个缘分自然有人送钱来。没人送钱,佛菩萨会派人送钱来,你放心;那没来,没来那些缘不成熟,就不要办了。所以对于一些事业上需要用钱的,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钱,谢天谢地,可以不做,你说多快乐!世间人什麽人最有福报?没事的人最有福报,第一福报,这是真的。我们想叫人不要送钱来,他偏偏要送,送来就为他服务,送来是要替他怎麽样用法,还去操这些心。
我们这几个道场都守这个原则,绝不化缘,绝不向人去募捐,不干这个事情。别人是送得多就多做,送得少就少做,我们做的事情,大概是以印经为主要的一个项目,这是跟印光老法师学的。印光大师一生,四众的供养他就是印经,他把这些钱在苏州办了个弘化社,就是个小型的印刷厂,专门印经、印善书,到处送人,他搞这个。有zai 难的时候,都是从印经的款项裡面,拨出一些去赈灾,所以是以印经为主,这是什麽?有百利而无一弊。这个经书你拿去卖都好,我不禁止人家拿我们的书去卖,我们是送,我送给你,你卖钱你可以养你的家,你也替我宣传了!买的人他总会去看,没有一桩不是好事。所以经上常说「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加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没有一样不是好事。所以要懂得修学善业。
在今天我们要看社会,社会什麽样的毛病最严重,你从这儿下手。譬如现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最严重的怀疑、不相信人,这是社会为什麽不和谐,为什麽会有这麽多动乱,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喜欢批评别人,很少听到讚歎的,喜欢批评。我们知道社会大众有这个病态,从我改起。我一生不批评人,我一生不怀疑人,别人骗我,我知道你是骗我,我看还可以被你骗几次,没有关係。你毁谤我、侮辱我,我不但对你没有怨恨,我还很感谢你,我还常常讚歎你,为什麽?改变社会风气要从这儿改起!这些话传到他耳朵裡,他会生惭愧心,我批评他、毁谤他,他讚歎我,他尊敬我。从这个地方认真努力去做,你才能改变社会风气。为什麽要这样做?大乘教裡面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中国老祖宗说「人之初,性本善」,他那些毛病习气就是从小没人教,他学坏的,是习性不是本性,我们看本性,不看习性。帮助一切众生从习性回归到本性,这就叫「修习善业」。所以世间人所犯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我们统统都没有。时时刻刻检点自己,决定不能犯,意裡面不贪、不瞋、不痴。我们自己认真去做,自己得受用,一切不求,一切随缘,没有一样不好,真的得大自在。
所以我一生感谢我的三个老师,这三个老师缺一个都不行。方先生接引我入佛门,知道佛法不是迷信,他告诉我「佛法是高等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他劝我学讲经,讲经谈何容易,为什麽?你要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才能讲经教学。他举个例子,不要说别的,中国世间一部大丛书《四库全书》,你这一生能学得完吗?世间法!出世间法三藏十二部你能通达吗?做不到,做不到怎麽办?有办法,感通。用你的真诚心去求感通、求感应,我们讲求三宝加持,除这个之外没办法。所以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确实就有感应。所以我讲经这麽多年,常常跟大家说,我是学生学讲经,听众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监学,听我报告,这请多多指教。不敢说讲经,学生在台上做报告,这样的态度求感应。确实我所讲的,我自己不知道讲的什麽,讲完之后你问我也不知道,什麽都不知道,讲经没有讲稿也没有准备,全凭感通,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记住「修习善业」,念念为众生,不要去想自己。尤其现在众生太苦了,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深深的体会到。
『于诸福田,欢喜敬养』,田是比喻,这个田可以种福,你要获得福报,那你要欢喜去种福田,要尊敬,养就是种福田。佛给我们讲福田有三大类,第一个是恩田,父母、老师对我们有恩德,要孝养父母,人不可以不孝父母,所以孝顺父母就是种恩田。第二个老师,尊师重道,佛是老师,菩萨也是老师,我们跟佛菩萨的关係师生关係,所以这不是宗教。你看我们称释迦牟尼佛叫本师,根本的老师,我们自称弟子,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师生关係。我们跟这些诸大菩萨同学关係,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也是,他是前期的,我们是后期的,菩萨皆是学长,我们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总要知道。这裡头没有迷信,关係要搞清楚,这佛门的伦理关係。
名号是代表他所修、所学、所教、所传的,他没有名字,所以名号是表法的。我们的本师,实在讲他的名字叫悉达多,拿到佛的学位了,拿到最高学位了,他叫释迦牟尼;换句话说,他这个学位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释迦牟尼。释迦是什麽意思?仁慈,对一切众生要仁慈,提到释迦就晓得能仁,他能够以仁慈对待一切众生。慈悲就是爱心,为什麽不讲爱讲慈?爱,一般裡头有情在裡头,有情执;慈是理性的爱,它不是感情的,理智的、智慧的爱叫慈。所以他名字上,让我们听到这个名号、想到这个名号,就晓得我们对待一切众生要仁慈。牟尼是清淨的意思,对自己,对自己永远守住一个清淨,不受污染。所以对自己要清淨,对别人要慈悲,就这麽个意思,这他的名号。所以它是表法一定要懂得,你这才跟释迦牟尼佛学,真的学到了,释迦也学到了,牟尼也学到了。佛是觉而不迷;换句话说,真的学到了,那你就是释迦牟尼,是这麽个意思。所以搞清楚。
菩萨是学长,都有专长,观世音菩萨慈悲,大势至菩萨智慧,代表智慧,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普贤菩萨代表实行,将你的智慧、德能,都能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叫普贤。所以这些名号他不是一个人,谁这样做,谁能做到孝亲尊师,这个人就叫地藏菩萨,他在修地藏法门。他能够觉而不迷,理智而不用感情,这个人就是文殊菩萨,所以你懂得这些名号,它全是教学。现在很多人对这些教学的义趣,都疏忽了,都把他当作神来看待,这就变成迷信,这变成宗教。它本来不是宗教,现在不能说它不是宗教,你从它形式上看它真的是宗教。可是我们要学我们不学它的宗教,我们要学释迦牟尼佛原本的教诲,我们才真正得受用,一点都不迷惑。所以要孝顺父母,要尊敬师长。
第三个叫悲田,悲田是对一切众生,特别是一切苦难众生,要常常想着有缘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帮助他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不要求报酬,不求果报,帮助他是应该的。为什麽?整个宇宙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同一个法性。我们把惠能大师开悟的五句话念一念,你不就明白了吗?大乘教裡头佛常讲,一切万法是心现识变,这个心就是自性。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就是牟尼,所以要养自己的清淨心,绝对不受染污。自性没有生灭,这就是古印度所有宗教裡面,所追求的大般涅槃。它自性本自具足,第三个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麽?智慧、德能、相好;换句话说,一切法你自性裡头全都有,没有一样欠缺。
看《华严经》,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那就是自己;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也是自己。我们自己本来就是那个样子,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这境界就现前,这不是从外头来的,是自性本有的。所以佛劝导我们要放下,放下就是,放下你就证得了,放下一分你就有一分的证得,放下十分你就有圆满的证得。所以这不是从外头来的。能大师告诉我们自性「本无动摇」,那就是自性本定,首愣严大定不是修来的。末后一句「能生万法」,整个宇宙一切万法自性生的。所以对于一切众生,十法界裡面的一切众生,我们都是同一个体、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法身,你怎麽能不爱护!你怎麽能不帮助他!他迷了要帮助他回头,这叫悲田。这三种都叫福田,我们要欢喜尊敬养护。下面说果报,你真肯这样做,诸佛菩萨都是这个做法。
【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因为这个缘故,你这样修的因,你得的果报,你们将来也会得到『人天尊敬供养』。敬人者人恆敬之,你肯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不会吃亏的。所以我们学佛头一个学谦虚,决定不能有傲慢,为什麽?傲慢是违背性德。谦虚是性德,你看天主教的《玫瑰经》,这我过去曾经讲过,《玫瑰经》十五段,第一段就讲圣母玛利亚的谦卑,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我们佛门裡面,你看看许多忏仪裡面,头一句话说「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都是教谦卑。普贤菩萨十愿,头一条教导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有过去佛、有现在佛、未来佛,三世诸佛。未来佛是谁?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的不敬就是不敬诸佛,平等的恭敬。不但对于一切人要恭敬,对于蚊虫蚂蚁都要恭敬,你不要瞧不起牠,牠真有灵性,我们合掌称蚂蚁菩萨,牠真的知道,牠会蚂蚁跟蚂蚁讲,「他称我菩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一称牠菩萨,牠的自尊心起来了,牠会跟我们合作了,很有默契。所以这些许多小虫,我们善待牠、尊敬牠,牠不害我们,跟我们和睦共处、互助合作。特别是在我们的菜园,我们的菜园很大,划个区专门供养小虫的,牠们要吃到那边去吃,其他的不可以。牠很守规矩,确实吃牠那块,我们所留着的牠不侵犯。鸟也是如此,我们的果木种的很多,也有几棵树上面都贴了个牌子,供养鸟的,鸟都到那边去吃;没有贴上这个的,鸟不会吃。这就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不但「人天尊敬供养」,连这些小虫、小鸟牠都懂得尊敬供养。可是一定我们先要以恭敬心对牠,我们要常常照顾到牠。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说到这些,总的一句话说,要善待一切众生。现在的社会虽然有很多人讲迷信,可是你细心去思惟、观察,是真的不是迷信。
学佛裡面可能机缘就更多,你看到有灵鬼附身的,有灵鬼给我们带来讯息的很多,我们这些年来遇到的太多了。他们来多半都是来要求帮忙的,为什麽?他们太苦了,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空间维次很苦,受很多苦难,要求帮忙。有些得不到饮食,有些得不到衣服,得不到学习的环境。有些少数的他知道学佛,知道有极乐世界,要我们帮助他求生淨土,这些事情很多,不是假的。凡是冤亲债主附身,一般来说这个人的运很衰;如果这个人的气很强,纵有冤亲债主不敢附身,你的气太盛他要等待,等待你的运衰了他就来了,他就来找你。不过找你有两种因素,一个是找你帮忙,一个是找你来报复的。过去你伤害他,他要来报仇;你过去夺了他的财产,他今天来讨债,这个事情很麻烦。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跟人的关係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结这种关係,结得太多了。遇到了怎麽办?学佛的人就知道,遇到要调解,跟他谈条件,绝大多数他都同意,都愿意化解。因为如果不化解,冤冤相报,生生世世彼此双方都痛苦,你跟他讲清楚,他也懂得。那不如我替你做超度的佛事,替你做功德,给你迴向,他就离开了。我们遇到很多,十之八、九都愿意调解;那个不愿意解的,大概是仇恨太深了,那就很难。可是我们用真诚心还是有办法,要彼此合作,这个被附身的人要合作,要有坚定的信心,可以说没有不能化解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尊敬供养,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化解自己的冤亲债主,也能帮助别人化解。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感恩老法师慈悲开示。恭送老法师在丹斯里李金友伉俪、陈文成道长、蔡老师、锺博士,以及贵宾们的陪同下离席。恭送法师们离席,恭送嘉宾们离席。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9-3-2 14:29
儒释道学说讲座
十善业道经
(第四集)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主持人:大众请起立,恭迎尊敬的老法师,丹斯里李金友伉俪及贵宾们入席。大众请就座。尊敬的老法师,丹斯里李金友,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雪隆分会主席明吉道长,马来西亚道教总会长陈文成道长,马来西亚孔学研究会祕书长,陈启生秘书长,蔡老师、锺博士、诸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现在让我们以至诚恭敬的心,恭请尊敬的老法师为我们慈悲开示,《十善业道经》。
淨空老法师:尊敬的丹斯里,诸位大德,诸位法师,诸位同学,下午好。今天我们看《十善业道经节要》的末后一段,这一段也是全经最精彩的部分。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我在早年看到这部经,首先是看到经前面的一段上谕,这个很少见的。一般是经文前面有序文而已,有上谕很少,这雍正皇帝的上谕,看了非常感动人。以后有一年,在北京去逛旧书店,看到一部《道藏辑要》,一共有三十多函尘封在书店裡头没有人要,我看价钱很便宜,人民币一万块,一共有三十多函,一函大概有六、七册线装书,我就买下来了。从那裡面看到上谕的全文,所以我们现在的小册子裡头印的有全文、有节要,节要是《大正藏》的,全文是《道藏》的。雍正对于三教可以说是有很深的研究,他都能够贯通,这是很不容易,而对于《十善业道经》非常的讚歎。
我看这段经文,我自己感觉得寒毛直竖,为什麽?你看『龙王当知』,龙王是叫着我们大家应当要知道。『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句话可不容易说,「一切诸恶道」,我们通常讲三恶道。如果一切恶道可以说以比较的方法,饿鬼、地狱、畜生跟人比,那他们是恶道,人是善道;人如果跟天比,天是善道,人是恶道。那天有欲界天、色界天,色界天跟欲界天比,那欲界天是恶道,色界天是善道;色界跟无色界比,那色界天又是恶道。你一层一层比,比到最后只有佛是纯善,菩萨跟佛比,菩萨还是恶道。所以这是「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这句话是太不容易说出来了。那这一法我们要特别留意,要特别的关心,要去学习它。
下面它说这一法是什麽法?这就具体给我们说出来了,『昼夜』,这两个字讲不能中断。念佛法门裡面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淨念相继」,这是念佛的方法,跟这个地方讲的意思相通。相继就是不断,念念不间断,这就是昼夜的意思。『常念』,这个『善法』是贯下去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心善,思惟是思想善,观察是言行善,你的言语行为善这是修学十善业道的方法,指出来告诉我们了。这样的学习才能够『令诸善法,念念增长』,这个诸善法就是指的十善,它一共有十条,要让这个十善念念增长。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太重要了。那我们今天修行为什麽不能成就?夹杂太多,中断太多,念念就忘记了。夹杂着不善、夹杂着许多的恶缘,所以你的善不能成就。
这一段文使我们也想起来,我们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哪些善没说出来,佛经上讲出来了。那本善实在讲,实实在在的说,就是《十善业道经》上讲的十种,这是我们的本善,是自性本来具足的。那为什麽这个善法丢掉,现在变成不善了?这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从小疏忽了,没有好好的保护着本善,保护本善就是教育。所以中国的老祖宗确实非常聪明,几千年前文字还没有发明,就懂得这个道理,怎样保持你的本善这就是教育。所以,母亲从怀孕裡面就要教胎儿,还没出生教胎儿保护本善。母亲怎麽保护法?没有别的,母亲能够「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那就是保护婴儿。母亲的意念、思想、念头,母亲的言语、动作影响胎儿。所以胎儿在坐胎的时候,他就感受到本性本善的教导,他就开始学习。小孩出生之后他睁开眼睛他就会看,他小耳朵也会听,他已经开始在学习了。他所看的、所听的,观察到的、接触到的,他都在学习。
这个事情我们听到,好像是神话一样,可是我们在最近这些年来,看到美国魏斯医生有四本书,他这四本书是世界畅销书,翻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中文有译本,四本我都看过。他是个心理医生,在美国用催眠术给人治病,人得的疑难杂症,别的医院束手无策、没有法子,去找他,他用催眠让这个人回到过去世、回到再过去世。曾经有一个病人回到八十多世之前,四千年,他去找病根,你现在这个病根根源是怎麽来的,找出来之后,他们谈话。被催眠的人不知道,这一问他自然就答,把它录音录下来,然后放给病人自己去听,他明白之后,这个心裡面这种顾虑自然就化解,所以病它就好了,用这个方法。他们曾经试验,就是让他回去,回到十岁、回去到五岁、回去到三岁、回去到一岁、回去到坐胎,让他自己回到他坐在胎胞裡面,在胎胞裡面是什麽样子,他能说出当时他在胎胞裡面的感受。
让我们想到中国的胎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是说在胎胞裡面,他所谓是六根都还没有长出来,他也完全明瞭、完全懂得。所以这是从这个催眠术的报告,我们知道胎教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还特别把它这个重要的几段节录出来,因为现在人看大分量的东西,都不耐烦看,我把他的四种书裡面重要的,节录成一个光碟,这个光碟是文字,我找一个人把它念出来。大家常常看看,对于我们真正肯定有六道轮迴、有因果报应。这是外国人搞的,不是中国人搞的,这是用科学方法搞出来的。我们澳洲有位同学他读了之后,他到美国去找心理医生,大概他也有心病,找心理医生。从加州打电话给我,他说有比魏斯更高明的催眠的心理医生,很多,但是没有魏斯那麽出名。魏斯出名,他这四本书畅销了,得利于这个。他告诉我们,这个催眠术确实对许多人,尤其是心理不正常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说明本善,本善确实是十善业道。那我们从佛教裡面,我们常常看到佛像,塑的佛像这就没有办法做出来。我们看画的佛像,你看从敦煌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像头上有圆光,画个圆光,这个圆光上面、顶上写了三个字,多半是用梵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用中文翻译的有,没有这个梵文那麽多,这三个字梵文的发音叫「唵阿吽」。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有一次章嘉大师他老人家自己写了三个字送给我,是用藏文写的,就是写的唵阿吽。我说这什麽意思?他叫我常念,什麽意思?就是身口意,就是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这个经的后面都会念到。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瞋、不贪、不痴。这是自性本善,你本来是这个样子的,那现在把它忘掉了,现在起心动念跟那个恰恰相反,这是什麽?这不是本性,这习性。
所以习性跟本性愈去愈远了,这个才形成了所谓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从哪裡来的?四圣法界是淨土,是清淨的,你的心能跟十善业相应;换句话说,你还是本善。本善这裡面也有差别不相同,它四个阶层,六道裡面是染法界,那就是有严重的染污,这个严重染污,我们就讲善与恶了。修善生天道,人天是善;造作恶业,这就是三恶道,通常都是这样说法。所以六道是善恶业的果报,这淨业是四圣法界的果报,都没有超越十法界,这个原因是在什麽地方?妄想没断。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它属于无记,说不上善恶,所以叫无记业,这叫无始无明,出不了十法界。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那就回归到本善,回归到本善,在大乘教裡面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讲佛讲六种,叫六即佛,第一个讲「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佛。就像佛在《华严》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的本性本善,本来是佛,所以这从理上讲。从性上讲,你本来是佛,你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决定没有差别,只是你现在在迷。
那现在我们明白了,迷悟都不是真的,是种虚妄不实的抽象概念,这个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瞭。迷是不是真的我们的本性迷了?不是,本性如果会迷就不能叫本性,就不能叫真了。真是永恆不变的。本性所现的境界相就是法相,本性就是法性,能现能变;所现所变是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法相。法性古人比喻作金、黄金,法相比喻作器,那我们就懂得了,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跟器是不能分的。所以性在哪裡?性在法相上,法性就在法相上;法相,法相就在法性,所以它永远分不开的。妄想执着有没有妨碍?其实它没有妨碍法性,也没有妨碍法相,它纯粹是个虚妄不实在的,一个错误抽象概念,是这麽个东西。如果你心上有这个东西它就产生障碍,你能把它放下那你就成佛了。所以佛跟众生实在讲没有差别,一个就是你放不下,一个是放下了。放下执着这叫阿罗汉,我们称阿罗汉;放下分别,这个人就是菩萨;放下妄想,这个人本来是佛。所以这与修跟不修没有关係,怎麽样修都是修什麽?修放下而已。虚妄的放下了,真的不能求,求真那又变成一个妄念了,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就又起来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教导我们十善业,我们是迷失了太久了。现在确实虽然我们学佛这麽多年,真的做到了不杀生,但是不圆满。为什麽不圆满?虽然不杀众生,有时候还讨厌他,讨厌还是杀裡头的一分,你有怨恨、你有讨厌,所以你心还是不清淨。偷盗持得不错,不偷盗,还有佔便宜的念头,佔便宜的念头是盗心,还有习气在。什麽时候连念头都没有了,你这条戒才清淨、才真正回归。再讨厌的众生,你天天看他,看到哪一天不讨厌了;再进一步,你看他很同情他、很怜悯他;最后你很爱他、很欢喜他,你能主动去帮助他,这才行。所以浅深程度也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到如来这个程度才能走向纯淨纯善。到纯淨纯善这就超越十法界,就不在十法界,叫一真法界,《华严经》上初住以上的境界。这个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实际上初住对于一切法没有起心动念了,你看没有起心动念,他那个习气还是有,习气虽有,我们无法想像。
我们今天讲习气,这是很粗重的习气,那不是习气,那造业了,那念头造业。他那个确实不造业了,极其微细的念头,那个习气他不碍事,所以他住一真法界。这个念头是习气,严重的习气他还造业,他还出不了十法界,这就是需要真正的定功。「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很重要,我们要知道防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需要知道的事情不要去求,为什麽?它会造成障碍,应当要放下。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世间行业不同,在现在这个时代,当然你要收集资讯。与我的行业必须要知道的,这是应该要收集的;于我这个行业没有必要知道的,尽量不要去知道。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知事多时烦恼多」。现在人烦恼为什麽这麽多?他知道得太多了,所知道的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九都没用处,他不应该知道的。你看现在网路给你的资讯,电视给你的资讯,每天报纸,我一看那个报纸好像都十几张,大的篇幅给你资讯。你走到街上,你六根所接触的那些广告,全都给你资讯,你怎麽能不生烦恼?这个烦恼会烦死人!这要知道。什麽时候我们能训练街上走一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就叫真功夫,那就是不干扰。如果不到这个程度,我们迴避,譬如说我不看它这很重要。
我们初学经教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告诉我们。我跟同学们报告过,我亲近李老师,他限我三个条件要我遵守的。第一个就是连佛经没有经过他同意的,不可以看,你看连佛经都不能看,佛经裡面事情也一大堆。你学只学一个科目,这个科目以外的,与你不相干,你不要去看它,保护你的清淨心。《金刚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淨,则生实相」,你的信心不清淨,智慧不能够发生。所以我们报纸也不看了,电视也统统都断绝了,老师教我们看的我们才看,老师教我们听的我们就听。这种教学的方法在现在找不到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肯跟你学了。不过老师选学生,到最后我们自己也发现,他那个时候召集二十多个学生,开个经学班,让大家来学讲经。他对我的方法,好像都没有用在别的同学上,别的同学他没有这个限制,他对我限制这麽严。以后才晓得,我们肯听话,他就限制你;那不听话,他随你去了。现在这个世界民主、自由、开放,谁都没有权利干涉谁,你爱怎样就怎样。所以老师也开放,他也不自找麻烦,可是对于学生真正听话的、真正肯学的他限制你。
那我们接受他这个限制,最初心裡也感觉到这个老师太跋扈、太专制,好像目中无人一样,太自大了,可是我们还是愿意跟他学。学到三个月之后有点效果,六个月之后不怀疑了,这方法好,为什麽?心清淨。你三个月放下这些染污,真的,佛法上讲的烦恼轻智慧长,你看东西看得比从前清楚,听东西比从前听得明白。这是什麽原因?你有三个月远离染污,就起作用。六个月这个效果就很大、就很明显,才知道这个方法好。所以这个方法,我到二十年之后才晓得,不是李老师的专利,不是他的发明,是中国几千年来祖祖相传,这叫师承。师承就是这三个条件,老师给你的约法三章,你好好的遵守。不过老师也还不是太专制,他有时间性五年,五年一定要遵守。我到五年的时候就很有受用,我跟老师讲我再守五年,所以我守老师这个原则守了十年。
五年感觉得还不够,为什麽?还会起心动念,这就自己晓得还不行。再加上五年,能够在面对着五欲六尘,这个起心动念还是有,微弱、不碍事,起念的时间很短,几秒钟就恢复正常,这可以。如果说几分钟、几十分钟恢复不了,那太可怕了,那千万不能够接触。所以这是晓得这种方法要认识它,这是好东西、好方法,你去学对你自己决定有利益,介绍给大众是应该的。大众肯不肯去学习?那是他的事情。我们如果不介绍对不起大家,介绍不肯学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要负责任。所以要学习「不容毫分不善间杂」,非常重要。这个样子,你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来修学,古人定的时间是五年。所以我们在佛门裡面听到,过去老法师、老和尚常讲五年学戒,这个五年学戒不是学《戒经》,不是这个,是五年遵守这个约法三章。你真正能遵守,无论你修的是什麽法门,学的是什麽样的经论,这个决定是一门,绝对不可以同时学两门的,五年是非常重要。
你修学的法门,你所学的经教目的何在?目的帮助你得定开慧。不是说我学这个经教能通达了,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就搞错了。我们要知道,佛法修学总的指导原则、总的方向目标是戒定慧三学,这是永恆不变的。持戒是手段,因戒得定,定是枢纽,还是属于手段,终极的目标是叫你开悟,就是智慧。所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才是大彻大悟,悟从哪而来的?悟一定从定来的。也就是你的心真正到清淨了,把这个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你心才清淨,你才成就真正的信定现前,它的目标在此地。方法,方法太多了,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方法都能修定,都能成佛。譬如你喜欢看电视,看电视能不能成佛?能成佛,怎麽看?天天看,看到不被它所动,你的画面怎麽样我如如不动。所以这个道理要晓得,我看得清清楚楚是慧,如如不动是定,看电视都能修定,都能成佛。所以你不会看,你看什麽?你心被它转,它笑你也笑,它哭你也哭,你糟糕不糟糕?
所以真的,法门无论是哪一法都能够得定,都能够开智慧,为什麽?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你懂得这个原理你就晓得了。然后你才知道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通的,所有一切宗教通的,一个东西,所有学术是通的。你为什麽不能开慧?你用的方法错误,错误在哪裡?你有妄想分别执着不能放下。只要你不能放下,你就有偏差,你就达不到真正的目的;你方法用得正确,正确就是放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好榜样,他学了十二年,外面参学十二年,十二年参学他能把他的分别执着放下。分别执着放下那就智慧,如果放不下,放不下是所知障,那就是烦恼,那就变成世智辩聪,道理在此地。所以佛法修学的关键就是放下,章嘉大师第一天告诉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明瞭,放下是功夫,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放下,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互相的补助,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方法,就是这个。
根性利的,他一下放下,那就一下成就了,这是世尊为我们示现的顿悟,顿悟就是一时放下;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顿悟。所以他们两个这个示现,我们从他两个方面去看,学跟不学关係不大,没什麽关係,最重要的还是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我们现在染污习气最大的什麽?自私自利的念头头一关。怎样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此地讲自私自利是不善,那你跟经上讲的完全相违背。我们把念头换过来,起心动念想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整个众生的福祉,不要想自己;想自己错了,想自己不开智慧。常常想一切众生,活在这个世界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这麽桩事情。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种种示现都是为帮助众生觉悟。佛菩萨没有一个例外的,可以从事于各行各业,全是菩萨、全是佛,这在哪裡看到?在《华严经》五十三参。你看五十三参裡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的只有六个人,其馀全是在家的。
每个行业都是佛、都是菩萨,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以他的智慧、善巧方便来为众生造福。任何行业在生活裡面成就戒定慧三学,成就阿罗汉、菩萨、佛陀的学位。释迦牟尼佛在世,我们知道有个维摩居士,在家的,同时两尊佛住世,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出家的佛,维摩居士是在家佛。你看看世尊的这些大弟子,像迦叶、阿难、舍利弗、目犍连,这些人见到维摩居士都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那个恭敬是对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没有分别,他们懂得尊师重道。所以佛法裡面有时候也讲有大小、有尊卑,佛法裡面什麽人第一大?老师第一大。为什麽?他是师道,所以老师第一大,这个要懂得;你不尊重老师,你就不能成就道业。那我是出家人,我的老师在家人,我对他要不要顶礼?要。我出家之后,李炳南老居士是我的老师,在佛法裡面我称他做和尚,他是我的和尚。
和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是亲教师,他亲自指导我。所以和尚没有在家、出家的,在家人可以称和尚。法师也不分在家、出家,只有比丘、比丘尼决定是出家人,在家人不能称。沙弥、沙弥尼这个在家人不能称,他这是指定出家身分的。所以称法师、称和尚、称阿闍梨,这不一定是在家、出家,不一定。阿闍梨就是我们一般称老师,学校裡面称叫老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可以做我的模范,称阿闍梨。阿闍梨叫轨范师,就是他的思想言行是我的榜样,应当向他学习,是这个意思。和尚是亲教师,一个道场只有一个和尚,像一个学校一样,只有一个校长,校长称和尚。其他的那些老师都是轨范师,都是阿闍梨,只有一个称和尚的。所以和尚是最尊敬的称呼,这现在一般人都不懂!这法师是普通称呼,和尚是最尊重的称呼,这个常识我们都要懂,懂得之后你才认识佛教。所以你才晓得佛教裡面确实它不是宗教,佛教裡面没有神仙,佛是老师,阿闍梨也是老师。佛是校长,阿闍梨是我们一般讲教授,阿闍梨。
它的寺院丛林的组织,如果你知道了,你也会明白。这个丛林制度是中国人发明的,印度没有,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丛林。丛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教大学,把它制度化。释迦牟尼佛当年教学,没有建立制度在中国,祖师大德才把它制度化。丛林裡面的组织就像个学校,有校长、有教务、有训导、有总务,这是一般学校都是这三个纲领执事。在丛林裡面,丛林的主席方丈,方丈跟主席一个意思,方丈他是校长,和尚,通常称大和尚,这主席;首座就是教务,也称首座和尚;维那是训导;监院是总务。你看只是名词不一样,他的职责跟学校完全相同。地位,学生跟老师,跟和尚地位平等的,佛法裡面讲真正的平等、民主。而且跟诸位说,是共产,寺院裡是真的共产,没有私人财产,所有十方供养是供众的,实行共产主义,三千年前在佛教裡头。这是最好的制度,要各个都有德行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做到,他没有私心;那一有私心,共产就行不通了。所以共产在一起居住的大众没有私心,所以他修六和敬。你看六和敬裡头最后一条「利和同均」,那就是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这些大家都是均等的,没有差别。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托钵,都是大家出去托钵。托钵不是说我托到的,自己的我吃了,他不是这个意思。你看他的僧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天出去分头去托钵,而且托钵只准七家,七家托不到回来。今天托空钵回来,空钵回来没有关係,所有托钵的同学回来之后,饭都放在一起,大家分着吃,这共产。不是我托的我的饭菜好,我可以享受了;他今天没有托到他该饿一天,不是的,平分、均分。所以你看这是三千年前,僧团裡面的生活制度,它让你的心地真正能达到,真诚、清淨、平等、慈悲。彼此互相谦虚、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这个团体是个大家庭,人人都遵守佛陀的教诲,佛陀在世他是和尚,都听他的。他不在世,有麻烦来了,我们依靠谁?佛并没有指定哪个人继承他,佛没有指定,不需要指定。佛只告诉我们,佛不在世了,「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能吃苦,你能持戒,你就能成就。
传到中国来之后,佛法在中国就永远建立。这是国家礼请、聘请过来的,所以以老师来对待,称为国师,皇上的老师。这个教育就由皇上自己负责来推动,它传播比孔孟传播得还要快、还要彻底,学习的人数不断在膨胀,才形成在现在所谓的佛教。如果把原始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知道它是教育,道道地地的教育,我们在这些东西,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佛经就是当年世尊讲学所说出来的,当时并没有文字记载,而是佛灭度之后,学生们把它记录下来流传给后世。跟孔夫子的情况差不多,夫子的东西也不是自己写的,都是弟子们从记忆当中写出来之后,会集成为《论语》流传给后世,所以它是教育,要认清楚。但是佛教裡面虽然不讲神仙,佛教知道真的有天神、有天仙、有鬼神,为什麽?他在禅定当中把空间维次突破了。佛告诉我们,我们的眼能见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的耳能听遍法界虚空界,有这麽大的能力。现在隔一张纸都看不见了,一张纸都产生障碍了,这障碍从哪裡来?障碍还是妄想分别执着。如果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所有障碍都没有了,我们六根的能力是通法界虚空界的。
所以经上讲,佛常常做比喻,佛菩萨的天眼能够看他方诸佛国土,像我们看这个世界看得很清楚,像看自己手掌心裡面的菴摩罗果。菴摩罗果是什麽?就是台湾人叫芭乐,就是这个果实。在过去因为过去交通不便,没有人到过印度,到底菴摩罗果是什麽不知道。佛经上常讲得最好的醍醐灌顶,什麽叫醍醐也不知道。在台湾我们有个老法师,道源老法师有一年跟旅行团到印度去朝圣,他一到印度,他是讲经的法师,就问印度人菴摩罗果是什麽?找印度人拿来给我看看,一看台湾好多,这才知道什麽叫菴摩罗果。那醍醐,醍醐也拿来我们看看,醍醐就是沙拉。这就晓得,这个东西在古印度佛陀那个时代就有了,这个奶製品裡头最好的是醍醐,现在称沙拉,这就搞清楚、搞明白了。他讲经讲了一辈子,不知道是什麽东西。中国古大德讲的时候也讲不出来,因为中国没有,这个东西南方有,北方没有。
所以我们认识清楚了,才知道我们应该怎麽学法,而且一定要知道,我们跟佛是师生关係,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弟子就是学生。所以我们跟别的宗教去学,我们没有叛教,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可以做我的老师,穆罕默德也可以做我的老师,摩西、耶稣也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都可以学,我们跟他的关係师生关係。他们宗教徒跟他是父子关係,不冲突,你们跟他是父子关係,我跟他是师生关係,所以我可以学,我会学得很好。所以我这些年来很多宗教经典,我都很认真的去读,我也讲讲给他们听,他们听了很欢喜。我讲《玫瑰经》还有光碟流通,在天主教裡头流通,天主教徒听了很欢喜,告诉我,比神父讲得好。所以我们从佛法真的是把心量就拓开、化解了,整个宇宙是一体。
所以要晓得,一切众生不管是哪个宗教、不管是哪个族群,人性本善。就是十善业道统统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要肯定;他不知道是他迷惑,他不清楚。我们清楚,我们眼睛当中他是佛,不管他信仰什麽宗教,他是佛,佛跟宗教没有关係。佛这个字,它真正的意思是可以翻的,不翻是为了尊重不翻,它的意思就是智慧的意思、觉悟的意思,圆满的智慧、彻底的觉悟,就叫做佛。如果我们从断证上来讲就更清楚,他没有妄想,我们说多一句话,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就是佛。谁能够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真的,他就是佛,佛就是这个意思。不限定是哪个人,你能做到你是佛,他能做到他是佛,人人做到人人都是佛。所以这个与宗教不相干,这麽好的东西很多人不知道。
当初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章嘉大师教我学释迦牟尼,我学习之后才知道这麽好的东西,可惜没有人能把它讲清楚、讲明白。我说我不知道那就难说,知道之后我就有使命、有责任,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把它发扬光大,愿天下一切有情众生皆成佛道!我们再不可以产生误会了。现在你看这个佛门弟子无论在家、出家,碰到人问都说不清楚,这就难了。我们也想尽了很多方法,用网际网路、用卫星电视,网际网路我们用了十几年,卫星电视也用了五年了,确实收看的是很多人,覆盖全世界。现在我们卫星有六颗卫星,全世界都能看到,但是许多地方它不能下载,受很多限制,必须自己装个接收器,我们一般讲装个小耳朵就可以了。因为通常在空中的时候,肯定都有两颗卫星,不必装大的。小型的大概七十五公分,看得很清楚,二十四小时不中断。
天天学、天天听,这裡头有味道,然后才真正肯定古人所讲的,「世味哪有法味浓」!你这个东西味道尝到之后,那世间东西就不值得一看,也不值得听,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好。所以一定要把它读出味道出来,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内心的喜悦,喜悦不是外面来的,从内心来的,佛法裡面讲的「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你真得到快乐!这快乐是没有法子比拟的,天上人间找不到的。学佛不是学苦,真乐,世尊教我们以苦为师,苦中有乐那才叫真乐。现在人都在那裡去追求乐,乐中有苦,那叫真苦,那不是假苦,所以这个原理、原则要掌握到。它的效果是『是即能令诸恶永断』,你要真干,就记住「昼夜常念思惟观察」,你才能够永断诸恶。『善法圆满』就是十善圆满,十善圆满就是佛。那在大乘裡面现在我们知道,圆教初住菩萨就十善圆满了,欠缺的是习气,但那个习气都不会碍事,十善就算圆满了。圆满之后:
【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馀圣众。】
这两句话很重要,『诸佛』在哪裡?十方世界。我们常讲「十方三世佛」,三世是平等存在。我们世间人讲有过去、现在、未来。在放下分别执着那个境界裡面,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这个境界大乘教裡面叫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无法想像的。解是解开,把什麽东西解开?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解开了。脱是什麽?脱离轮迴了,脱离十法界了,所有一切障碍统统脱离了。我们科学家讲的空间维次,不同空间维次全部突破了,你就见到无量无边诸佛,那是已经成就的了。还有在学习的、没有达到圆满的是菩萨,「及馀圣众」,这个馀圣众就是辟支佛、阿罗汉,这些圣人你全都见到了。除这个之外还有三途六道的众生,三途六道裡面你也发现到裡面有很多诸佛,有很多菩萨、声闻、缘觉都在那裡。他们在那裡干什麽?他们在那裡帮助众生,帮助这些堕落的众生消业障。因为他所造的业一定要受报,他不受报他业障消不掉,然后你才晓得,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为什麽的?去消业障的。
他造的恶业一定要去受,受完了之后就没有了,境界就没有了。所以地狱也不是真的,确实梦幻泡影。你有业它就现前,就像作梦一样,你心常常不善会做恶梦,心善常常做美梦,就这麽个道理,这是感应道交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有位老居士跟我们李老师同年,大概大我三十九岁,是祖父辈的朱镜宙老居士。他的岳父在中国文学界上很有名的人,章太炎,章太炎是他的老岳丈,曾经得罪了袁世凯,被袁世凯关了一个月,坐监狱关了一个月。他怎麽得罪袁世凯?他不骂袁世凯,有人就问他你为什麽不骂他?他做了很多坏事。「不值得我骂。」这个话传给袁世凯,袁世凯生气,把他抓起来关他一个月,他也没什麽罪名,关一个月就放掉了。可是在坐牢出来之后,东岳大帝找他,东岳在泰山,泰山东岳鬼王,东岳大帝管好几个省,管五、六个省,这大鬼王找他当判官。每天晚上天黑的时候,就有两个小鬼抬着轿子请他去上班,到第二天早晨就把他送回来,每天都要去,很累,日夜都不能休息。
他就说出鬼道裡面的一些状况,生活状况,他统统跟这些好朋友聊天的时候,都把这些讯息透露过。他在鬼道裡面看到韩愈、看到柳宗元,这些都是大文学家、大文豪,都读过他的文章的,还在、都还在,都曾经在那裡见过面打过交道。他有次,他是学佛的发了慈悲心,跟东岳大帝建议,地狱裡头炮烙的刑,这个刑很惨,铜柱烧红让罪人就去抱这个柱子,抱这个铜柱。他说这个太残酷了,东岳大帝能不能把这个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就派了两个小鬼带着他,你先到现场去看,你先去看看。这个小鬼就领他去看,到现场,小鬼就跟他说到了,他看不到,他什麽都看不到,忽然想到这业力变现的,不是阎罗王设的。所以他告诉我们,地狱与阎罗王不相关、与鬼王不相关,是你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就像你做恶梦,谁主宰你?你自己做恶梦,没有人控制你,才明白这麽个道理。所以我们听到他这个事例,才晓得天堂、地狱,天堂不是上帝造的,地狱不是阎罗王造的,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什麽样业力,它变现什麽境界,你没有这个业力你见不到。
佛经上讲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见到,一个是受刑的人,他要受果报的人他会见到。另外一种,菩萨到地狱裡去教化众生,他能见到,除这两种人之外别人见不到。所以同学们念《地藏经》的人很多,你看婆罗门女,这是个孝女,她的母亲堕地狱,造作的恶业她很清楚,肯定堕地狱。她得到觉华定自在王佛的加持,教她念佛,你看还是她自己念佛的功夫。她念了一天一夜,这个我们能够相信,因为《弥陀经》上说过「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她恳切、真诚恳切,一天一夜她念到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就可以了,她念到这样的功夫,她就能去参观地狱。所以她地狱境界现前,来迎接她的无毒鬼王,鬼王合掌称她菩萨,问她,妳来干什麽?她来打听一个人,悦帝利罪女是她的母亲。他说她生天三天了,前三天生天了。这就是孝女,你看一发心,这个修行为她超度,她母亲马上就得感应。怎麽超度的?真实功德。你没有功德念几卷经不行,有口无心超度不了,但是念比不念好,我们要懂得,念比不念好。超度真实功夫,他真管用。
那我们在《影尘回忆录》,倓虚法师的传记是他口述的,大光法师记录的。倓老我没有见过面,大光法师我跟他很熟,前几年过世了。在《影尘回忆录》裡面,倓老讲了个故事,是他在没有出家之前,那个时候学佛,跟三个朋友合伙开了个小中药铺,他们三个人都是经常到小店去照顾。三个人当中有个刘先生,刘居士这个人一生读《愣严经》,《愣严经》念了八年,所谓八载寒窗读《愣严》,八年读一种书他有定,心清淨就有点定功。他有一天中午在这个药铺裡头,顾客很少,没有人来做生意,他就在柜台上打瞌睡。打瞌睡的时候,实际上在作梦,就有两个人进来了,这两个人他认识,曾经为财务上的纠纷,他们打官司,这两个人输了,输了之后上吊死了,所以他知道这两个是鬼,不是人。他心裡也很恐慌,是不是来报复的?结果看到这两个人走到面前,就跪下了,他就问他,你有什麽事情?他说求超度。这个刘先生心就定下来,来求超度,这不是来找麻烦的,是来求超度的。他说要怎样超度?要我怎麽样超度你?他说你答应就行了。没有问题,我答应你。说答应你,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踩着肩膀,就升天了,就这麽简单。这两个走了之后又来了一个女人一个小孩,一看是他前面的妻子死了,小孩是他儿子。走到面前也是跪下来求超度,一样的方法,也答应了,看到他这个妇女跟小孩踩着膝盖、踩着肩膀升天了。
这就真正说明,章嘉大师以前告诉我的,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第一次我听到老师教我的。第二次是我在新加坡,跟纳丹总统在一起吃饭,纳丹总统告诉我的,他是印度教,他最佩服的是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一听这内行话,我还没听到第二个人讲,头一个老师跟我讲的,第二个听他讲这句话。所以超度要有真正的德行、有真正的功夫,不在形式。但形式也很重要,形式是什麽?形式是表演、舞台表演,给别人看的。那种庄严气氛让大家对佛法生起恭敬心,是舞台表演,所以这也不能够疏忽。但是你真正要知道,他真正的功夫是在修行的得力,功夫得力,你才真正能够帮助人。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不难理解。
譬如说婆罗门女,如果她自己念佛功夫不到家,达不到一心不乱,地狱境界不能现前。所以她是为了她的母亲,为了要救她的母亲,不能不全心全力去念佛。所以她能够念到一心不乱,是她妈妈帮她忙的;她妈妈不堕地狱,她就不会到功夫成片,她妈妈的功德在此地,所以她生天了。她自己,她自己成菩萨了,道理在此地。所以这裡头一点迷信都没有,不是佛菩萨帮助你,是自己帮助自己。婆罗门女自己帮助自己得一心不乱,她的母亲,因为她堕地狱,使她的女儿才这样发愤用功,这是一分福分,福分生忉利天。这裡头有道理,你明白之后一点迷信都没有,才晓得真是合情、合理、合法。所以这是十善的殊胜成就不可思议,这个果德不可思议,你能「亲近诸佛菩萨及馀圣众」。下面说:
【言善法者。】
这就具体给我们说出,什麽是『善法』。先从果上讲:
【谓人天身。】
你有善法你才能得人身,你才能得天身,你才能生天。再往上去:
【声闻菩提。】
『声闻菩提』是阿罗汉,声闻是听佛讲经说法而开悟的。
【独觉菩提。】
『菩提』是觉悟,『独觉』就是辟支佛,是过去修学佛法,但是没有开悟。佛给我们说的,小乘人在三果成就之后,也就是他能证得了阿那含。上面是阿罗汉,在证阿罗汉的时候这个世界没有佛,虽没有佛,还是能证阿罗汉。为什麽?他的功夫已经达到这个程度了,自己觉悟了,所以叫独觉。就是没有遇到老师他也觉悟,这个称为「独觉菩提」。
【无上菩提。】
这是佛陀,这就是说明善法是人天的根本,是声闻的根本,是独觉的根本,是菩萨的根本,是成佛的根本。
【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你说这个法多重要,如果我们把这个法疏忽掉了,我们虽然学佛,来生能不能得人身成问题;所以你必须要把十善业道修好,你来生才能得人身。佛给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是果,因很複杂,无量的因缘成就这一切法,那无量因缘裡头最重要的一法是什麽?那说这就简单了,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佛跟我们说出来,成佛,我们从上面说,成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平等就是佛。所以《无量寿经》的修学就是「清淨平等觉」,这是教我们修学的三个纲领。果德是「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好。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如来智慧德相」,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用什麽修?清淨平等觉。修清淨平等觉你才能够得到大乘无量寿庄严,你才能够得到。所以这是『善法』。那善法要建立在根本上,我们今天学大乘的,但是把根疏忽掉。中国佛法从唐朝中叶以后,确实不学小乘,用儒跟道代替,所以儒释道在中国是一家,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分不开。
为什麽?儒他也学道、也学佛,道他也学儒、也学佛,佛也学儒学道。实际上他都通,形式上有三家,实际上是没有隔阂的。所以中国佛教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所以也有很辉煌的成就,代代高僧、高士辈出,在家称高士,出家称高僧,这个高人。我们对于这个根,就是儒释道三个根可决定不能够疏忽。疏忽过失是自己,佛菩萨没有过失,经典教得清清楚楚,没有过失,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去学习。我们再看西方的,现在这个整个世界的动乱,人活在世间很辛苦,没有乐。地位高的,做国家领导人的,我见过很多,他们生活很苦,没有我们自在、没有我们快乐。富有的大富长者活得也很辛苦,每天患得患失,晚上不能睡觉,靠安眠药,早晨起来要靠闹钟把他闹醒,都不能安稳的去睡一晚上,你说多麽辛苦。这是我们亲眼所看见的,所以富而不乐,贵而不乐,我们要想通了,那就不如贫而乐!
我出家受戒的时候,我们戒和尚道源法师,跟我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真的,是他小时候,出在他们家乡。他们家乡有个乞丐老人,天天在外面要饭,讨饭的。他的儿子经商发大财,所以很多人骂他:你不孝,你看你发着大财,这麽多的财富,你的父亲在外头讨饭要饭,你怎麽能忍心?他听了很没有面子,派了很多人到处去找,找了一两个月,把他父亲找回来了,找回来好好的供养他。大概在家裡住了一个月,有的时候照顾防范不周,这个老先生又偷偷的跑出去,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别人就问他:你为什麽?快乐,要饭快乐!一天到晚,你看要吃的时候去讨一钵,除了吃饭游山玩水,每天找个小地方休息一下就好,他说快乐无比,他乐。你有什麽法子!他说跑到家裡受到儿子的招待很苦,处处受拘束不自在。这个人是得人生的三昧,他真会享受,老和尚说这真事,真出了家的,这不是假的。所以这个要饭的你仔细想想,有德行、有学问,他不愚痴,他很聪明,他过他自己最幸福快乐的生活。他无忧无虑,儿女也不要操心,自己都独立了,都很好了,他过他优游自在的生活。所以这些我觉得都是菩萨在表演给我们看的,真放下了,真得自在了。所以下面给我们具体说出来这个善法:
【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永离』这两个字重要,决定不能够疏忽,永远的离开、捨弃『杀生』,你要真做到。别人伤害我们,那是业报,冤冤相报,既然遇到业报,那就是还掉了,还债想,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这个帐就了了。不可以有怨恨、有报复,那报复这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双方都痛苦,所以要觉悟。欠人的还人,所谓是欠命还命,欠债还钱,还得很痛快、还得很欢喜,以后就没有了,这个债务就了了,应该是这样做法。在汉朝时候安世高,这是最早年到中国来传法的,他也是王子,安息国的王子。他父亲过世,他做了半年的国王,然后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他出家了,到中国来传法。《高僧传》裡面记载这是个大德,他能懂得鸟兽的言语,鸟在树上叫,他知道牠们在谈什麽,树很高鸟在叫,鸟看到远远的什麽人来了,从哪个地方过来了,牠们在聊天。他听到了告诉大家,鸟刚才讲哪个路上有人来,注意看看果然有人,他懂得鸟兽的言语。所以早年翻经翻得最好,他是意译,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在这个之前他来过两次,还两次命债,都是被人误杀的。他知道,告诉陪同他的人,「我今天会被人误杀,你要跟官府讲,这是欠命还债,不要去追究,不要去处罚这个人,他不是有意,无意的。」过去生中,他无意杀了他,现在也被他无意杀害,就这麽回事情。所以这业因果报知道之后就会很谨慎、很小心,因果通三世,佔不到别人便宜,你也不会吃亏。你这一生吃了亏,来生要还你;你这生佔了人家的便宜,来生要还别人,又何必?所以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自然就不愿意造作恶业了。所以决定不能够伤害人,这是杀生不可以有,要爱护一切众生,要护生。所以知道这个,我们就不再吃众生肉。我不吃众生肉,实在是得利于从前跟yi si lan教有一段往来,那在小时候学校念书,我同学当中有几个yi si lan教的好朋友,常常到清真寺去玩玩。他们的饮食有选择,不是随便吃的,有选择,什麽原因?他懂得卫性。凡是性情不好的这些动物,他都不吃,他说猪的懒惰,吃了牠就学,他会感受懒惰的气氛;狗会疯狂,还有很多,他们都不吃的。
他们的选择这些像牛、羊很勤快,他们吃这些。所以他懂得卫性比我们一般人高明;一般人懂得卫生,生是生理,保卫生理。他除了懂得保卫生理,懂得保护性情,怎样能够好的性情,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也很佩服他们。佛法素食养慈悲心,「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我那个时候还不懂什麽因果报应,我觉得这很有道理,素食养爱心、养慈悲心,我就採取素食。我接触佛教半年就採取素食,我吃素五十六年,这个素食带给我们的健康,身心清淨。尤其现在连素食都成了问题,这是社会上伦理道德的教育丧失了,大家只知道赚钱,不顾别人的健康,所以蔬菜化肥、农药这是不健康的,这很可怕。
那个肉食就更可怕,我是前年到山东,在庆云去参观,他们带我去看个养鸭的场,他们叫场,养鸭子规模很大。我进去看的时候,这裡面的负责人拿了一隻小鸭放在我手掌上,跟我手掌一样大,他问我,「法师,你看这鸭子出生几天了?」我说「这麽大了,在一般讲至少是一个星期到十天,应该是这个样子,牠才能长这麽大。」他告诉我昨天出生的,我吓了一跳,我说你这个鸭子,长成大的鸭子拿去卖需要多少时间?两个星期。他喂的饲料是荷尔蒙让牠不断的长,他说北京烤鸭三分之一是他们提供的。所以我回来之后跟大家讲不要吃蛋,这种鸡鸭生的蛋你敢吃吗?太恐怖了!从前我们小时候,在农村裡面养的鸡鸭,大概都是半年多、十个月才杀的。现在两个星期你说怎麽得了。养一隻猪都是一年,过年的时候才杀猪,现在的猪听说一个多月好像是,在台湾我听说大概是六、七个星期,这猪就可以大了,就可以卖了。你说这个肉怎麽能吃?所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记住,这个谚语裡头有很大的学问。所以杀生决定不可以。
素食,现在素食最可靠的自己种,这没有法子,逼得你非自己种不可,所以一定要自己种,有土地不要种花,种菜。那澳洲土地大,所以我们的院子也很大,我们有很大的菜园,我们菜园平常可以供养三百个人,在办活动期间可以供养一千个人,品种很多。也种了很多果木树,我们跟小虫、小鸟都签有合同,有一部分专门供养牠的,另外的一定要给我们保存,非常合作。所以现在人不如小虫、不如小鸟,小鸟牠能合作,牠听话;人他不听、他不相信。所以将来小鸟来世都变成人,人来世恐怕都变成小鸟、变成小虫,这互相轮迴!
『偷盗』,要学着不佔人便宜,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想发财,老师告诉我,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命裡没有财,命裡财库从哪儿来的?过去生中修财布施来的。聪明智慧是过去生中修法布施来的,健康长寿是修无畏布施来的,你愈施愈多,这才是真正福德的真因,你修因你才能得果报。所以千万不要说被人骗了,他教你一些发财的方法,哪有这个道理?那这种方法要能成立,因果律就被推FAN了,那讲不通了。所以同样的,他命裡有财的人,他去做生意他发财;你命裡没有财库,你跟他做同样的生意,你肯定赊本,你赚不了钱。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道理你命裡没有财库,布施,愈施愈多,你就放心大胆去布施,有多少捨多少。所以聪明智慧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是帮助别人离开恐怖,人家心裡恐怖不安,你帮助他,让他离开恐怖,让他心安,这是属于无畏布施。
我们举个小比喻,现在大概都很少了,在从前旧的社会裡头没有电灯,晚上出去出门的时候,有很多人就害怕,晚上怕鬼,他害怕,你陪他,送他回家,这叫无畏布施。你让他平安的回到家,帮助这些人,凡是属于这一类。疾病是属于无畏布施,所以你布施医药帮助人离开病苦,这个得健康长寿。所以老师自从教了我之后,我就很重视修布施,为什麽?我命裡什麽都没有,样样都缺乏。所以我就开始学,学放生,放生没有钱,别人放生我们随喜一点,我们去参加一点。老师那个时候告诉我,他说你一块钱有没有?可以,一块钱行。一毛钱有没有?行,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去布施起,就会愈施愈多。法布施,学讲经说法是属于法布施,现在还可以印经、印善书,这都是属于法布施,那现在还有光碟,这些都是属于法布施。无畏布施,除了帮助苦难众生,具体的帮助医院,我跟诸位报告过,我在澳洲图文巴,我住那个地方有一间公立的医院,我每个月送一万块钱医药费,指定的给贫穷的人帮助他们,让医院代我去布施。
另外一个就是临终关怀中心,它没有经费,ji 督教办的,很辛苦,我每个月给它一万块钱做经费,一年二十四万,这是属于无畏布施。所以我告诉大家我不能生病,我的医药费布施掉了,没有医药费。所以偷盗决定不可以做,决定吃亏,佔人便宜是真吃亏;吃亏了不见得是坏事,古人讲吃亏有福,这个很有道理。『邪行』就是邪淫,一般讲的邪淫。『妄语』,『两舌』是挑拨是非。『绮语』是花言巧语、都是骗别人。『恶口』是说话粗鲁,这些都要把它戒除。下面这是三个根,这叫根本烦恼,贪、瞋、痴,『贪欲、瞋恚』,『邪见』就是愚痴。这是佛给我们把它说出来了。
【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六度。四无量心。四摄。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
这是讲果德,你就想想,这个十种善,六波罗蜜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四无量心』是慈悲喜捨,也是依它为根本;没有这个,六度是假的,四无量心也是假的。『四摄』,这个「四摄」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公共关係法,佛教给我们的公共关係法、交际法,要会用。这个四摄头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爱语,第三个是利行,第四个是同事。你要用在家庭,你的夫妻和合,真叫白头到老,那家庭和睦。四摄法裡面的布施跟六度布施不一样,六度它的布施目的是把自己的贪心捨掉,目的是在此地,就是贪婪捨除掉,目的在此地。这个四摄法裡布施是交际,必须要用的手段,就是什麽?多请客、多送礼,这四摄法裡的布施,你跟人家往来,一定要带点礼物送给人家。
所以我们过去在新加坡,团结新加坡的九大宗教,曾士生部长他就问我,他说法师,你用什麽方法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我说佛门的四摄法。他说有这个东西,什麽叫四摄法?我说关係法、交际法,头一个就教我们送礼。所以每个宗教我们去拜他的神,我们尊敬他的经典,我们送一份大礼给他,每个宗教我那个时候都送十万块新币。为什麽?他们都办了慈善事业,有养老院、有孤儿院、有医院、有学校,我们帮助他做慈善事业。这欢喜!交情就有了,以后就常往来了,这个布施就是请客、送礼很重要。我们常常在一起聚会,每个月会有一次聚会,每个宗教裡的大活动我们统统参加,我参加他们的,他们也参加我们的,所以就往来很密切了。这四摄法头一条,所以要懂得布施、送礼,要懂得。
第二个爱语,就要称讚他、真正爱护他,爱语不是说好听的话,对他真正有利益的、有帮助的,真正有利益;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他有好处,绝对没有伤害。同事,就是我们这个宗教活动,我们大家一同参与,你的活动我参与,我的活动你参与,这同事。这最殊胜的就是组团去旅游,宗教领袖平常自己都有自己的道场,有自己的活动,不太容易能在一起,唯有旅游他一切放下了。这有十几天从早到晚都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所以这是种机会教育,真正把他变成兄弟姊妹一家人一样。所以旅游收效果最大,应该常常办这些活动,到处去参观、去访问。不但自己可以团结,也帮助其他国家地区宗教、族群的团结。所以这是好事情,四摄法。
『三十七道品,止观,方便,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法』,都是大乘佛法裡面必须修学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十善业道为基础,所以你没有十善全都落空!你只能够讲,流于佛学,而不是学佛。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要学成现在的释迦牟尼佛这才管用,自度度他。所以把佛当作学术来研究,这个不起作用,与你自己生活不相干,所以这必须要懂得。后头一句话更重要:
【一切人天。依之而立。】
你看这前面说过,后面又说,这麽短的经,佛讲『一切人天』讲了两次,你才晓得它多重要!
【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这句话是勉励我们。末后这是总结: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末后这个话重要,要相信不能怀疑,要接受。『奉行』是把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这次学习到这裡圆满,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恩老法师慈悲开示。恭送老法师,丹斯里李金友及所有贵宾们离席。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