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净土法门(弥陀净土)的重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10-24 19:17     标题: 净土法门(弥陀净土)的重点

净土法门(弥陀净土)的重点




一、五经一论


要熟读五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往生论》),明该法门的教理教义,以理来引导我们的正行,以免盲修瞎练。《无量寿经》可依五种原译本,也可依康僧凯的会集本,或者依夏莲居的会集本。此经详细的讲述了西方极乐世界“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的详细情况(从依报庄严、正报庄严和四十八愿三个大的方面来讲述);《普贤行愿品》虽文中没有提到念佛,但普贤菩萨给我们示现了一种往生净土的方法——回向求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就是说平时无论你修何法门,最终若能发菩提心将其所修之功德福聚回向极乐,求生极乐,则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用“母子相忆”的比喻方法,告诉我们弥陀接引众生往生(“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的原理和入念佛三昧(“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得大解脱的方法;《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怎样观相念佛(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作十六种观行),及修净业三福的方法;《弥陀经》也告诉我们十方诸佛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和念佛求生的方法:“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此五经一论是弥陀净土法门所依的最基本的经论依据,故都要看,知佛所述之内容。古人学净土依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近代净土宗祖师又加了《普贤行愿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成为五经。平日可选择其中的一部经典天天授持读诵。



二、净业三福


此是修学净业念佛法门的基础(在《观无量寿经》中佛讲到此内容)。若不修此基础,则佛道走不上去,修学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生烦恼,退失信心。此也是许多人念佛,越念烦恼越重,用不上功的原因。净业三福细展开来,包含很多内容,此中包括了佛陀的五乘教法,暗含修学次第(从人天乘教法修学至菩萨乘)和发心次等(由出离心、菩提心,至清净正见)。

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是人天福,是世间共法,是做人的基础。修学人天乘福者,只知求人天福报,不知求解脱,所修法五戒十善。我们学佛人一定要孝养父母。由于我们多劫深轮,生生世世都有父母,故应视一切人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要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忠孝是各种教法的共通之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故要报父母的生育之恩。佛在《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一个比丘,若割自己身上的肉供养父母,一直到其终老,父母对我们的恩德都难以报答;师长是我们的法身慧命的父母,对我们的因德更大。我们一切的善业善行皆源于善知识、师长,故初学佛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依法修行。对善知识除恭敬、供养、照顾以外,主要的是依教奉行,即按善知识的教诫去如法修行,这是善知识所喜好的;我们无量劫以来流浪生死,每生每世都有生身父母,一切的有情众生都可能是我们前世某一生的生身父母。众生都怕死,你若杀他,彼此之间就结下了怨仇,怨怨相报何时了。故从佛教慈悲不杀生的角度来讲不可杀生,并且尽可能的去护生、放生;人身上容易犯三种过错,就是杀生、偷盗、邪淫(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人口上容易犯四种过失,就是恶口(骂人),妄语(说假语)、两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奇语(说下流话、脏话)。人意上容易犯三种过失,即贪(贪著五欲六尘的享受)、嗔(心胸狭窄,嫉妒心强)、痴(愚痴,没有智慧,痴迷无知,不明道理,而又不听人劝,我慢心重)。如果把以上十种过失反过来,那么此十恶业就变成了十善业,修十善业,可以往(去或到的意思)生天道。此部分的法是教我们脱离三恶道(受寒热等苦的地狱道,受饥渴之苦的饿鬼道,受鞭策、屠杀之苦的畜生道),希求生人天善道的法门。学此部分法的时候可以常读诵《地藏经》,此经是一部佛教入门的经典,是一部孝经,是一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经典。佛从五个方面给我们开示:

①信:信三世因果,信六道轮回,信善恶有报,丝毫不爽。故要深信因果,不造诸恶;

②愿:学习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大愿精神,要发大菩提心(为度众生而求成佛);

③孝:此经是一部孝经,我们要向地藏菩萨学习孝养、救拔父母的精神,以救度现世父母和一切有缘众生;

④施:即布施,经中有云:“舍一得万报”。要有舍心,不求回报,不为名利。随缘随力地布施供养三宝,以积资净障,成就无上佛道;

⑤念佛:经中多处提到地藏菩萨念佛名号,仗佛力救度其母,此经提倡念佛法门,特别是第九品——称佛名号品(可参考原经文)。要注意的是,念任何一位佛的名号都叫念佛。

2、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此是声闻缘觉乘福。这部分内容是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生出离心(出离心,又名厌离心,生起的标志是:时时生起求解脱之心。),断烦恼,证法涅槃的法门。修学二乘福者,知道三界真实是苦,生起出离心即厌离心,厌离三途六道之苦,寻求解脱(但发心不够大,只求个人解脱)。注意的是此处所暗含的秘意,令我等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则真正具备了修学佛法的基础,没有出离心,后面绝对是修不上去的。归依三宝是入佛法之门的标志,三归依是指归依佛法僧三宝。知轮回过患,恒常念死,念无常,念业果而归依三宝,以求救拔。世间一切众生(天人也没有出轮回,归依天人也不能出六道生死轮转,故是不可靠的归依处)都不可归依,找来找去,只有归依三宝(因世间稀有,故称之为宝),依佛陀的教法方可出离生死轮回,此是我们真正要归依之处。归依三宝可以使我们出轮回,得解脱,此非世间宝物所能,佛乃觉者,已成就三身四智。归依之因有二:首先,发自内心的要归投依靠三宝来救拔我们出离轮回。其次,要清楚地认识到六道轮回之苦,生起恐惧心,怕落三途,寻求出离;归依之缘:要有如法的善知识(受了戒的清净师父,居士没有资格代表三宝收归依弟子,更不允许自己收归依弟子。)清净的道场,迎请三宝,忏悔业障,如法的归依仪式,明确的说法内容,还有发愿、回向,如法地去行持受持的戒律和诸多威仪的,如此才能得到归依的体。此处所学之法是:四谛法,十二因缘果,三十七道品及戒定慧三学。


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此部分法是大乘福,是教我们发菩提心(其心若生起,则起心动念为众生着想,非先想到自己),修菩萨行,证大菩提果(成佛)的法门。发菩提心,是指发愿成佛度众生的大愿心。无上菩提心,即为度众生而求成佛。“求成佛”的所缘境是无上菩提佛果;“为度众生”的所缘境是一切众生,其行持方法是六度、四摄,此即大乘行法。此以出离心、大悲心为基础,不仅自己生起了出离心,证得出离,又观众生轮回,六道受苦,故生起大悲救度之心,发愿成佛,度其也出离轮回,成就无上佛道。若无此出离心、大悲心,则所谓的“菩提心”一定是不坚固的,假的。发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的标志,此心是大乘佛法的命根。菩提心者:为度众生而求成佛。对于我等念佛人来讲,无上菩提心就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度众生的大愿心。注意为度众生而求往生成佛,非为己一人。若无菩提心,不可能圆成无上佛道;此处讲的因果不是世间因果,而是指出世间因果——发菩提心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时常读诵大经典(如《般若经》、《金刚经》、《无量寿经》等),行菩萨道,修学六度,以清净正见,断惑证真;每位同修都是我们的同行善知识(老师),同修之间互相鼓励,共同提高。此处所学之法是:菩提心法、六度、四摄、四无量心、止观等法。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在修学人天乘和二乘共法时,因发心不同,其感果也不同。如修孝养父母,人天乘根基者只知孝此生之父母而不知多劫沉轮,父母无数,不知视一切众生皆过去世父母,同是修某法,会因发心不同,感果有很大差别。


三、四十八愿


净土五经大都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依报(生活环境)、正报(众生身心)庄严和怎样往生极乐世界的内容,唯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发的愿,释迦牟尼佛转述而已。此是我们能否往生极乐最可靠的依据,也是弥陀净土的根本所依。此四十八愿分三类愿:第一类愿讲成就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殊胜的愿;第二类讲成就极乐世界正报庄严殊胜的愿(此两类都是增信,可增长我们求生的信心和愿心);第三部分愿讲佛接引他方众生往生极乐之愿。在康僧凯会集本中有三愿,即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此三愿接引三种根基的人往生极乐),要注意我们现在处在人道,更要注意佛怎样接引三种根基的人怎样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在夏莲居会集本中分为四愿,即十八至二十一愿。四十八愿以十八、十九、二十愿(依康本)为中心,特别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特别重要。整本《无量寿经》都是对四十八愿的解释。此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一者自力,二者仗佛愿力加被、接引。特别是佛愿力加被,非常殊胜。此法门是“难信易至”之不可思议法门。



四、净土三资粮


此是往生西方净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净土法门的纲要,非常重要。澫益大师曰:“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乃依念佛之深浅。”也就是说你能否往生是看你是否有真信(坚信有阿弥陀佛,有极乐世界,坚信念佛能成佛,坚信我临命终一定往生极乐,坚信佛愿真实不虚,命终一定来接)、切愿(我命终只生极乐,三恶道和人道都太苦,天道也不究竟,故我都不去,只去极乐。)若信愿坚固,必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则不得往生;往生品位(共九品)的高低,要看平时念佛功夫的深浅来决定,平时念佛功夫深,定力好,自然往生品位就高。



五、念佛的方法


念佛的方法很多,但大都属于持名念佛、观相念佛和实相念佛三种。此中暗含念佛次第,由持名念佛可至实相念佛。此三种中持名念佛较容易,一般都用此法。实相念佛境界很高,一般初学难以达到。观相念佛,现在的人一般修不成比法。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南无(‘南无’是归命、归敬,归依之义)阿弥陀佛”六字万德鸿名,或出声念或不出声念,行住坐卧皆可(去厕所、浴室及睡床上要采用默念),念佛功夫纯熟可达功夫成片,二十四小时佛号不间断,浅入实相念佛三昧境界,念佛最忌夹杂(散乱)、怀疑(信愿不坚固)。特别注意,要“信愿念佛”,以信愿做为前导,则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只是种种善根,转为人天福报,不能往生。有了信愿,念佛就有了动力。净土念佛之四缘是:

1、亲因缘——自己(念佛求生的愿力)

2、所缘缘——阿弥陀佛名号,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殊胜。

3、增上缘——佛的愿力、诸佛菩萨的加持力、同修助念的加持力。

4、等无间缘——念佛不间断。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