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宗教的大智慧
实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少时学语苦难圆 只道功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 三分人事七分天
方便般若
眷属般若
无坚不摧
鸠摩罗什和武则天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云何得长寿 金刚不坏身
复以何因缘 得大坚固力
云何以此经 究竟到彼岸
愿佛开微密 广为众生说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佛这样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侯
舍卫国的讲堂
千二百五十人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世间与大千世界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吃饭穿衣
乞士生活威仪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善现须菩提
如来 菩萨
佛在心中莫浪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只向灵山塔下修
六祖和金刚经
善护念
寻愁觅恨
金刚眼和发心
无权威 无主宰
此心如何住
实际上,这个时侯,心就是住了,就降伏了。
止住的持名念佛
百千三昧的定境
三步曲
如何住和无所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一切众生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谭子化书
线作长江扇作天 屐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此去无多路 只在谭生□□□
有色无色的众生
有想无想的众生
红福 清福
罗汉的涅盘
涅盘分两类,「有余依涅盘」及「无余依涅盘」。
佛的涅盘
四相和我的观念
三轮体空布施
快乐痛苦皆无住
转化十二类生
说三十二品偈颂
第一品偈颂
缁衣换却冕旒轻 托钵千家汗漫行
何事劳生终草草 蒲团洗尽旅途情
第二品偈颂
万象都缘一念波 护心那用修多罗
岩中宴坐已多事 况起多余问什么
第三品偈颂
四相初生四象殊 羲皇以上一无无
剧怜多少修途客 寿我迷人犹讳愚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第一等和次等
无所住
不住色
不住声香味
内触妙乐的菩萨
雁过长空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功德和福德
东方佛西方佛
阿育王的沙子
周利盘陀伽的扫帚
第四品偈颂
形役心劳尘役人 浮生碌碌一心身
繁华过眼春风歇 来往双丸无住轮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非相和空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法报化 体相用
莲花生
身相的执著
第五品偈颂
反覆叮咛无相形 觉时恋梦梦恋醒
慈悲空洒常啼泪 沈醉心扉依旧扃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文喜和文殊
烧佛的和尚
五百年后
善行 功德 智慧
做天难做四月天 蚕要温和麦要寒
出门望晴农望雨 采桑娘子望阴天
净信和无所住
真 非真
何处是岸
第六品偈颂
金鸡夜半作雷鸣 好梦惊回暗犹明。
悟到死生如旦暮 信知万象一毛轻。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得什么 说什么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程度的差别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入世出世平等
圣贤之别
现在讲第七品我的偈子:
第七品偈颂
巢空鸟迹水波纹 偶尔成文似锦云
得失往来都不是 有无俱遣息纷纷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一切佛与金刚经
佛法非佛法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第八品偈颂
锦绣乾坤似奕棋 人天福德枉成痴
原来佛法无多子 脱缚离黏说向谁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见思惑
谁不嗔 谁不痴慢疑
不来行吗
三界的天人
解结去惑
初果的罗汉
迦叶起舞 毕陵慢心
二果三果作什么
佛又问须菩提,关于二果罗汉一样的问题。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这是不还果,这一生过完就结束了,是三果了。
罗汉的前途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上的第一名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曾拜瑶池九品莲 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阴荏苒真容易 回首沧桑五百年
第九品偈颂
四果阶梯著意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
儿啼黄叶飘然落 诳捏空拳大小擎
小偷与越狱的人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心空及第归
【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庄严佛土在那里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
【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打火机
因师而瞎的眼
这一品庄严净土,我们给它的结论偈子如下:
第十品偈颂
外我无身是大身 若留净土即留尘
然灯吩咐庄严地 挂角羚羊何处寻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不可数的福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
讲到这里,他又叫一声须菩提,我老实告诉你: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这当然太大了,这个人做了这样的善事,这福报太大了。
受持四句偈
资粮
第十一品偈颂
万斛珠量斗富豪 江山无主月轮高
娑婆泪海三千界 争入空王眼睫毛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放金刚经的地方
金刚经放在何处
现在我们给它的偈语:
第十二品偈颂
天人针砭一言师 尊敬方知无可疑
涕泪感恩拜未了 万缘放却只低眉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黄山谷与晦堂
黄山谷与黄龙死心悟新
微尘 外色尘 内色尘
这一段说了以后,他又转到另外一个问题。
你我的三十二相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夹山大师
夹山见船子
大的功德
这是什么大福德?是无为之福,是正信之福。
这一品我们给它的偈语结论:
第十三品偈颂
世界微尘沤沫身 悬崖撒手漫传薪
黄花翠竹寻常事 般若由来触处津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解悟 喜极而泣
信心清净
希有的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谁是五百年后希有人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为什么我不是我
如何见佛
难得的人
什么是忍辱
忍辱的榜样
达摩与苏格拉底
理极忘情谓 如何有喻齐
到头霜夜月 任运落前溪
忍辱的功夫
四大原无我 五蕴本来空
将头临白刃 犹似斩春风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所住的心
如何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佛怎么说话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无实亦无虚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无量无边的功德
第十四品偈颂
优昙花发实还无 尘刹今吾非故吾
笑指白莲闲处看 污泥香里养灵珠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老人的救生圈
信心不逆的福报
如来说给谁
【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你喜欢小法吗
第十五品偈颂
跃马投鞭星斗横 一呼百诺作雷鸣
江山无恙渔翁老 何似灵山补衲轻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被轻贱的前因后果
诚敬努力的人
不可思议的果报
第十六品偈颂
业识奔驰相续流 茫茫无岸可回头
同为苦海飘零客 但了无心当下休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发什么愿
然灯佛所得什么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然灯佛为什么授记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一切都是佛法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什么都没有的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无我的菩萨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第十七品偈颂
搏空为块块非真 粉块为空空亦尘
罔象玄珠踪迹杳 故留色相幻人人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眼者心之机
天眼是什么
慧眼 法眼 佛眼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够了才能成的。
无量数的宇宙世界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云里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无数量的心
你的心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他说以佛的眼睛看来,所有众生这些心啊,「皆为非心」。换句话说,佛在骂人,这些众生心里都不是东西,也没有心,心到那里去了?心掉了,「非心」根本不是心。既然不是心,佛大概又怕我们问他,那又是什么?他赶快又说了:我的眼睛看你们啊!不是心,不是心,所以叫做心。他说世界上一切众生的心我都知道,须菩提还来不及问,他就又说了: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叫它是心。
金刚经一开头就讲,我们一切众生,有一个「我执」,认为这是我,有个我,把我的现象,执著的很厉害。认为我还有个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识分别,烦恼,一切不实在的这些观念、往来思想当成是真实的。人,一切众生,犯了根本上的错误。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真正心所起的一种现象变化而已,不是真正的心。可是一切众生把现象变化抓得很牢,看成是心。学佛的晚课上,每天都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天已经过完了,这个寿命又少了一点,今天过去,今天不会再来。年轻的过去了,衰老也没有多久的停留,所以非常的悲哀。
其实都被现象骗了,人生永远不断的有明天,何必看过去呢?明天不断的来,真正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所以一切的用是虚妄不实的,而虚空之体却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一切众生,不要被变化不实的现象所骗。佛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众生不知道,佛说是名为心,众生自己都把虚妄不实的这个感受,执著的作用,当成为心。
永远得不到的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前面这一节的结论,是佛自己提出来心的问题,由眼见到心。他的结论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拚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因此,在座许多学佛的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你要想打坐把心定住,那还是犯这个错误。
当你盘腿上坐的时候,想定住的那一个心,跟著你的腿一盘已经跑掉了,那里可以保留啊!说我这一坐坐得很清净,唉呀!下坐就没有了!告诉你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嘛!谁要你保持清净?清净也不可得嘛!烦恼也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可得。那怎么得啊?不可得的当中就是这么得,就是那么平实。
有一般人解释金刚经,说般若是讲空,因此不可得,就把它看得很悲观。空,因为不可得,所以不是空,它非空,它不断的来呀!所以佛说世界上一切都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实在。但是有为法,体是无为,用是有为。所以我们想在有为法中,求无为之道,是背道而驰;因此一切修持都是无用。并不是把有为法切断了以后,才能证道;有为法,本来都在无为中,所以无为之道,就在有为现象中观察,观察清楚才能见道。
有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为不可限,生灭不可灭。如果认为把生灭心断灭了就可以证道,那都是邪见,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谓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这是金刚经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这一点搞不清楚,往往把整个的佛法变成邪见,变成了断见的空,就与唯物哲学的思想一样,把空当成了没有,那可不是佛法!
佛讲过去心不可得,并没有说过去心没有了,佛没有这样讲吧?对不对?佛说过去心不可得,「不可」是一种方法上的推断,他并没有说过去心不「能」得,现在心不能得,未来心不能得。这一字之差,差得很远,可是我们后世研究佛学,把不可得观念认为是不能得,真是大错而特错。所以啊,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叫你不要在这个现象界里,去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求无上的道心,因为现象三心都在变化。
高明的法师们、大师们,接引众生往往用三心切断的方法,使你了解初步的空性,把不可得的过去心去掉,把没有来的未来心挡住,就在现在心,当下即是。当下即是又是一个什么?可不是空啊!也不是有!你要认清楚才行;要先认清自己的心,才好修道。
第十八品是一体同观,同观是什么?同观是见道之见,明心见性之见。所谓了不可得,可也不是空啊!也非有,即空即有之间,就是那么一个真现量,当你有的时候就是有,空的时候就是空,非常平实。你在感情上悲哀的时候就是悲哀,悲哀过了也是空,空了就是说这个现象不可得,并不是没有,是悲哀过去了,后面一定来个欢喜。欢喜的时候也是不可得,也会过去,也是空。空不是没有,空是一个方便的说法,一个名辞而已。不要把「空」当作佛法的究竟,这样就落到悲观,那不但证不到小乘之果──空,那还是个邪见,也就是边见。所以见、思惑不清楚,是不能证果的,也不能成道的。学佛法就有这样的严谨,一定要注意。
现在有许多著作,我认为危险极了,那些佛法的著作,比杀人的毒药还厉害,是有毒的思想,希望诸位要用真正的佛法眼光甄选,用智慧来辨别,不要走入邪见和错误的思想。这一品我们给它的偈子如下:
第十八品偈颂
形形色色不同观 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沤心起灭 虚空无著为谁安
「形形色色不同观」,形形色色,物理世界各种现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瘦的、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现象差别,无法相同。
「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来,是一样的。手眼是什么?我们大家都看到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千只手,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睛。我常说,我们坐在这里,外面进来一个千手千眼的人,我们的电灯都没用了,大概每一个人都吓得把脸蒙起来。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无所不照,也就是代表他具有各种接引人的教育法。帮助你的手,护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观察清楚的眼睛,千千万万的手,千千万万的眼,也只有一个手,只有一个眼,平等平等。
「宇宙浮沤心起灭」,每一个宇宙,每一个世界,像大海里的水泡一样,所以宇宙不过是自性心里起的作用。每一个思想、每一个情绪、每一个感觉,都是自性的性海上所浮起的一个水泡,生灭变化不停,自心起灭。
「虚空无著为谁安」,一切法用之则有不用即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无所住。二祖来求达摩祖师,说此心不能安,请师父替我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拿心来,我给你安。二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达摩祖师说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实用不著他替他安嘛!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还安个什么啊?所以说,虚空无著为谁安。那里去安心呢?此心不须要安,处处都是莲花世界,处处都可以安心。在平实中间,处处都是净土,处处都是安心的自宅,因为处处是虚空,无著无住。这一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福德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讲到这里,又另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有趣,金刚经始终在这两个问题里头转,一个是当讲到最高智慧成就的时候,马上来一个最高潮,说要多大的福报。福、智二严,是佛学的名辞,一个人要从凡夫成佛,必须要有智慧的庄严,福德的庄严。有真正的福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有时候,我们自己觉得很不聪明,读书没有记忆力,领悟力也不行;这是因为福德不够!大家都是妈妈生的,为什么我的脑筋不行?难道投胎的时候把仓库里发霉的脑筋带来了吗?其实功能都是一样,只因为自己福德不够,真正的福德,心理的健康,头脑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来的。
佛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假使有人用金刚钻啊,金银啊,玛瑙啊,这些世界上最宝贵的七宝去布施,拿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去布施,你认为这个行为所得的福报大不大?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这是须菩提的答话。他说是啊,佛啊,假使有人这样来布施的话,那还得了啊!将来的福报大得很咧!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佛说,你要知道,人世间认为的大福报,就是钱多,寿命长,儿女多,儿女好,样样都好,好得没有再好了。可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都没有用。所以说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现实世界拚命抓住。尤其是寿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学仙学道,长生不死。福报是有穷尽的,每个人的光荣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电筒,每个人那个电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辈子发亮是不可能的。世间的福报是不实在的,福德无实啊!所以佛说,世间的福德再多,也不过弹指之间的空花就过去了,「以福德无故」。
无人希罕的福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无事,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学佛的人要先能明了这一点。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他也不会去享受。学佛证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报。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这一节为什么插在这个地方呢?因为是指著三心不可得来的,要了解到三心不可得这个境界很难;要想修证到这个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报才行。佛学的基本第一步,讲到人生要修行则暇满之身难得。开始时我们已经讲过,暇满之身就是健康有闲,可是世界上的人有清闲不肯享受,有好身体,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闲暇满,他自己反而悲哀起来。所以说,「颠倒众生」,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下面是我们给它的结论偈子:
第十九品偈颂
浮图楼阁立中天 点滴功勋岂自然
倒却刹竿回首望 繁华散尽梦如烟
「浮图楼阁立中天」,浮图是塔,造一个佛塔,七层的叫七级浮屠。中国人有一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别人一命,等于独资盖了一个庙一样。事实上这话是佛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有为功德。
「点滴功勋岂自然」,有为功德要慢慢一点一点做,今天做一点好事,每天做一点好事,累积起来,等于人独资盖一个庙子。盖这个庙子也是一天一天把它盖成功的。但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到现在都没有了。
「倒却刹竿回首望,繁华散尽梦如烟」。梁武帝一生造了几百个庙子,武则天一生又造了几百个庙子,都没有了;所以迦叶尊者有一天跟阿难讲,怎么样能够见道?把门口的刹竿先倒下来,就能够见道。
我们每个人门面都有个自我贡高的刹竿,把这一念打掉以后,大福报就来了,就见到空性。人世间这一切的福报,甚至当皇帝的大福报,都是繁华散尽梦如烟,一切繁华,过目云烟就散了;散了以后,你说留一点影像好不好?一切是梦,连梦都没有,梦都像烟一样的过去了。所以佛说,「以福德无故」,他说真正得一个大福报,得到什么?大福报是你证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这才是大福报,大成就。
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话,就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一切福德,来培养这个智慧。智慧不是光靠读书,或靠两个腿子在那里咬紧牙根熬得出来的!那个持戒修定,咬紧牙关熬腿子,不过是修福德,修有为福德的一种而已。无为福德,处处都是,而你自己智慧不能到达,修不成。所以学佛果然是真智慧,这个培养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功德所完成的。
这一点千万要注意!不要听到佛法是智慧之学,然后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真的智慧;换句话说,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作好事了,智慧与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大丈夫相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金刚经的上半部,都是须菩提编出来的问题,及佛的答覆。到了下半部,佛自动的说了,怕他不懂,一步步的说。金刚经开始,佛吃饱了饭以后,想打坐,想休息,碰到须菩提不懂事,拚命问问题。他慈悲来了,乾脆不打坐,一点一点给你讲吧!我们仔细看看,金刚经就是这样一本书嘛!前面已经一层一层讲过,三十二相都不是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下面他又婆婆妈妈的,很慈悲的,就怕你不懂,再说的又是这个。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佛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你注意啊,这里用「佛」,不用如来了。有些地方,他用如来如去的,有些地方他用佛呀佛的,每一个字都要注意,不然金刚经是白念了。
这里的佛,代表佛的报身、肉身。佛的报身很漂亮啊!尽管饿了十二年,仍是很漂亮。佛是一个美男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阿难就是因为看到佛那么漂亮,才跟随佛出家的;结果被佛骂了一顿,骂阿难出家是为了好色。佛就是具足色身,大丈夫相,与一切常人不同;不但有三十二相,还有随之而来的八十种好,是普通人所没有的特点,这个叫做「具足色身」。
当人成佛的时候,就要具备大丈夫相,佛经上很多地方赞叹大丈夫相之重要,等于佛经上很多地方说,女性要成佛的时候,必须先要转男身,转大丈夫相,才能成佛。但是有几本大乘经典,佛都吃瘪了,碰到河上女,碰到胜蔓夫人,都是结过婚,而且生过孩子,但却即身成佛。她们把佛当面说了一顿,佛说:「如是如是」,夫人啊,对的,没有什么分别相,女性也可立地成佛,也不须要转男身。所以不要落在小乘知见上。现在这个金刚经,佛又把女性不能成佛的说法推FAN了。佛,可不可以具足色身而见呢?你看到三十二相,那个相貌堂堂的,叫做佛吗?须菩提说:「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大家天天想见佛,如果你打坐看到佛来,那个绝对是魔,不是佛。佛吃饱了饭在那里打坐,他不想来看你,只有你去看他差不多。所以,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佛接著说: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这是真正告诉你佛法的奥秘。他说一个真正得道的人,佛经上讲,一得了道,他就现出来大丈夫相,就有特别的相,这个叫做具足色身。色就是肉体的四大,地水火风,平常我是这样告诉你,但是真正的道理,「即非具足」,是不可以著相的,有形有像都不是啊,因此叫做「具足色身」。
世上的肉身菩萨
什么道理呢?得道的人,自然有一股道相,那个道相不是在这个形象上见的。譬如我经常告诉年轻的朋友们,当年在大陆的时候,看见过几位有成就的老师,有成就的和尚。有个师父,人家都晓得他是肉身菩萨,有人叫他肉身罗汉;那个样子难看到极点,两个眼睛比铜铃还要大,露光的,他还戴起近视眼镜,怪里怪气;鼻子有大蒜那么大,两个大眼睛,配了个大蒜鼻,嘴吧快弯到耳朵边了,牙齿细得像玉米,小小的。反正啊,五官分析起来一无是处,可是长在他脸上,愈看愈可爱,愈看愈庄严。走路摇摇摆摆的,但是觉得很庄严。他的衣服几十年也不换洗,一身都是□子,养起来就那么抓,有徒弟看到□子爬出来了,他还说不可以杀生,就是这么一个怪人。
还有一个和尚,几十年不洗澡不洗脸,不洗脚的,他睡觉的地方有一个帐子,大概也几十年没有洗了,连眼洞都没有了,只有灰尘。他睡觉也在里头,打坐也在里头。有一天我要离开了,向他告辞,他正在帐子里打坐。他说:我也懒得出来送你,你过来我有话给你说。这下要我的命!非要把头伸进他帐子里去不可,我也是个有洁癖爱乾净的人,可是师父之命,只好硬著头皮把头伸进去。结果发现这个帐子里清香,是什么花香,也讲不出来,一股清香,头伸进去就不想出来了,心里有个感受,有道的人确实不同。
另外我当年在西藏看到一个活佛la ma,他喜欢喝我们中国茶,汉人卖到边疆的茶,都是最粗的茶,加上牛油、酥油叫做酥油茶,一半油一半茶,喝惯了的很好喝,你们没有喝惯的,一定第一口就吐掉了。他只有一个钵盂,吃饭喝茶都是这一个,招待客人也是这一个,几十年也不洗,其脏无比。有时候我们去看他,因为他有神通,他觉得与你有缘,看得起你,他就把自己喝的那个茶盂,给你喝一口。有些人是怕脏,有些人是恭敬,不敢喝。你怕脏也好,恭敬也好,他都知道。你恭敬的,叫你勉强喝一口,据说喝了这一口,消灭了好多的罪业。有些人怕脏,他就骂了,你的嘴也是肉做的,我的嘴也是肉做的,你为什么不用我这个碗啊?这一类的人,仔细一看他,非常庄严,那个庄严不在鼻子上,不在眼睛上,五官上看不出来,他有一股道气,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真正成佛的人,不应该以具足色身见;在他的身体上找他的道,那是找不到的。当然,一个得了道的人,气质一定起了变化,肉身一定也起了变化,自有道气,色相庄严。但是「即非具足色身」,你不要著相,这个肉体的身还是有生灭的,「是名具足色身」,所以叫做具足色身。这个具足色身,要注意,就是肉体之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第一个具足色身是实质的,肉体的这个身体叫做具足色身,所谓的报身。但是第二个问题来了,可不可以著相来看?譬如说,眼睛里忽然看见佛站在你前面,这是相,现象。他问须菩提,可不可以著相呢?须菩提当然说不可以,这个问题,金刚经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应该落在宗教偶像的观念,不应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什么理由?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真正的佛,是见到法身,才是见到真正的佛。什么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无相,法身无相,也没有境界。如果你在一个境界上,就已经有所住,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见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见性,才能见到佛。我们这一节的结论如下:
第二十品偈颂
形象由来不是真 都依心色起闲因
可堪举世疑狂客 偏向枯桩境里寻
「形象由来不是真」,这个形象是一切虚妄偶然的存在,不是真的。但是物质世界与形象是那里来的呢?「都依心色起闲因」,唯心是道,心物一元,是心的力量生成了这个形象。「可堪举世疑狂客」,佛法本来叫你不要著相,不要执著物质世界的东西,可怜这个世界上,这一班没有智慧的凡夫众生们,「偏向枯桩境里寻」,偏偏都向那个枯了的树桩里头去找。我们打起坐来,一念不起,等于是个枯桩,这个枯桩有个典故,就是雪窦禅师的一首诗:
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一见便生擒
可怜猎犬无灵性 只向枯桩境里寻
一只兔子横躺在一条路上,打猎的时候,老鹰在空中一看,大路中间躺著一只兔子,这个老鹰冲下来就把兔子叼走了。可怜猎犬无灵性,打猎的时候,那个猎狗靠鼻子闻,跑过来闻了半天,到处找兔子。只向枯桩境里寻,只好向枯树根的空洞里拚命找。雪窦禅师是禅宗的大师,骂世上这一班学禅宗的人,参公案啊,参话头啊,都像这个猎犬一样,只向枯桩境里寻。
如果是大智慧的人,会像那个老鹰一样,空中一亮,就把兔子叼上去了,这个境界就空了。我们后面的猎狗勤快得拚命跑,转啊转啊,跑啊跑啊,就在那里找这个境界,找一个空!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什么都没说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这是佛自己提出来的,就是自说自话,提出来告诉须菩提。他说你啊,千万不要有这么样的一个观念,什么观念?你不要认为佛在这个世界上说了法──实际上,他老人家三十一岁悟道后就开始说法,八十岁入涅盘,说了四五十年,他这里都一慨否认了。「莫作是言」,千万不要有这个观念,认为我说过佛法,「何以故」?什么理由?假使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真正说过某一种法,「即为谤佛」。
迦叶笑了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与佛对答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嘿!佛答的更妙,根本不理他这个问题。
顽石点头为什么
众生与佛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对于这一段我们给他的偈语是:
第二十一品偈颂
为谁辛苦说菩提 倦卧空山日又西
遥指海东新月上 夜深忽闻远鸡啼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一指禅
第二十二品偈颂
多年行脚觅归途 入室知为道路愚
检点旧时新衣钵 了无一物可提扶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修一切善法
南山高北山低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第二十三品偈颂
镜花水月梦中尘 无著方知尘亦珍
画出牡丹终是幻 若无根土复何春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现在第二十四品佛自己作结论:
修资粮
受持读诵
真教化的功德
第二十四品偈颂
富嫌千口犹伶仃 贫恨身存似□刑
何事庄生齐物了 一声青磬万缘醒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有教无类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自己的解脱
无我以后
现在讲到这个地方,佛又加以解说,他提出来: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第二十五品偈颂
同为物化到娑婆 忧乐无端且放歌
钟鼓歇时魔舞散 悠然一曲定风波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见佛与观佛
声色与邪道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须菩提话刚说完,佛就岔进来说很重要的话: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如果认为这样是道的话,就是「以色见我」,错了。
转轮圣王
十地菩萨与转轮圣王
我们用世间的现象来给它一个偈语的结论:
第二十六品偈颂
粉墨登场笙管浓 谁知槛外雪花重
推窗窥见清凉界 明月芦花不定踪
悬崖撒手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断灭见
不说断灭相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七品偈颂
翻云覆雨雨成云 点滴如丝乱不分
冻作冰河冰化水 漫从光影捉斜曛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爱布施的菩萨
一切法无我
定与忍
张拙的故事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圣含灵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 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 涅盘生死等空花
有求就有住吗
第二十八品偈颂
默然无语是真闻 情到无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无一物 莫凭世味论功勋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无来亦无去
如来的境界
第二十九品偈颂
安排摆布只为他 身外无心不著磨
若向画眉深浅看 迷人岂止髻堆螺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碎为微尘之后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下面一步一步,佛紧接著来讲了。
什么是合相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实际上是什么道理呢?是真空可以修成妙有的道理。
第八识和种性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暴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心念如暴流
真空如何生妙有
第三十品偈颂
尘沙聚会偶然成 蝶乱蜂忙无限情
同是劫灰过往客 枉从得失计输赢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见不是见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如是知见
我们自己的法相
我要过去 你过来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一品偈颂
九霄鹤唳响无痕 泣血杜鹃落尽魂
谱到狮弦声断续 为谁辛苦唱荒村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内圣外王菩提心
学佛的懒人
一日清闲自在仙 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什么是如如不动呢?不生法相,善护念,无所住。
离经的四句偈
怎么样叫做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梦幻中如如不动
第三十二品偈颂
衡阳归雁一声声 圣域贤关几度更
蓑笠横挑烟雨散 苍茫云水漫闲行
总结论
后 记
怀师在书中说:不苦就是乐。
刘雨虹 记
一九九二年六月三日台北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