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行菩萨道要有智慧作先导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9-23 13:58
标题:
行菩萨道要有智慧作先导
行菩萨道要有智慧作先导
一 菩萨道行者对净土的误解
有的菩萨对念佛求生净土一事不以为然,认为学佛则应该无我利他,大慈大悲行菩萨道。于是有了如下的疑问:
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事业,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就应该发愿常在五浊恶世以种种方便救度苦海众生,而为何要求往生那清净美妙无有众苦的极乐世界呢,这岂不是只为了自己了脱,没有大慈大悲之心,于佛陀的慈悲济世精神相违背,障菩提道?
首先,对能发如此大悲心的菩萨们表示赞叹,但是要告诉您的是:这个做法不可取。其次要解释一下求生净土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菩萨有两种:
第一、
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是有能够主宰自己的菩萨。这样的菩萨如果只为自己安乐而不救众生苦,那么的确是不应该,应该批评,但是若真是久修菩萨道的菩萨也断不会如此。
第二、
还不能够自己主宰超脱生死,及初发心的凡夫菩萨,则应当常不离佛,直到能够自己主宰,忍力成就之后,才可以在三界之内,五浊恶世之中救度众生。《大智度论》中说:“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途,焉能救度众生?假令得生人中,而圣道难值;或因福德,而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终遇善知识,不肯信收,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途,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岂不悲哉?”有人说:“前世信佛的,来世怎么会不信佛法呢”?其实,这个并不奇怪,罗汉尚有隔胎之迷,轮回后不记得前生的事,更何况我等凡夫众生呢?还有的人,这世修了很多福德,但是他舍不得这个世界,他认为这个世界很好,于是还想再到这个世界来,但是往往很多人不知道,虽然你这世在这里修了不少福,但是前生乃至多生以前,或许造了很多恶业,再轮回的时候,或许恶业成熟,那么也就堕于三途了,这不是很可惜吗?或许没有堕在三途,来生以有福德的原因,成为大富长者,但因为不知道修福慧的缘故,所以也会广造众恶,福德用尽的时候也就只有堕落了。所以这是难行道,不如求生西方的稳当。《维摩诘经》中说:“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此实是难行之道。《大智度论》中又说:“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以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智慧,籍以方便,而能救济,悉皆得脱溺水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济众生,为此常需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济众生,如有方便者。”又说:“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说:“譬如幼鸟,翅羽未成,只得依树船枝,不能远去;羽翼成就,方能非空自在无碍。”我们凡夫众生也是这样,没有自救能力,怎么能够去救度别人,所以只有借用弥陀的方便舟航,生与七宝之莲池,花中化生,见佛闻法,等到功德智慧成就,再来恶世,救度苦海众生,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大方便的法门,并且有弥陀弘愿,临终接引的保障,实为易行之道。
所以要表明的一点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去见佛闻法,精进用功,更好的修行,把那里作为一个中转站,实不是为了去那里享受去,这点大家要明白,不要再说念佛人是为了自己了脱,不发大心度人,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实在是对净土法门的误解。
有人或许会问:“那我就是只愿意到那里去,不愿意在来度众生,这样是不是可以往生呢?”其实不必要有这样的疑惑,就算你不愿意来这里,那也不妨碍你的往生。
二 行菩萨道要有智慧
很多初发心的菩萨们,都为佛菩萨的大慈悲精神所折服、感动,于是发愿我不求往生,我要生生世世在这个五浊恶世行菩萨道,包括我刚出家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曾经也对净土的不屑一顾,认为念佛求往生的人都是“自了汉”、“焦芽败种”。但是,当我慢慢的了解之后才发现当时的我是多么的自不量力,为我的行为而感到惭愧。那时候种把自己看的太高大了,大有“舍我其谁”的感觉,殊不知那才是真正的愚昧,简直就是一个“狂人”,所以到现在才明白“越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知道的就越少”、“成熟的稻穗始终是低着头的”。
菩萨道是艰辛的,前面有很多陷阱,这有很多陷阱就是我们自己挖的,最主要就是在于不认识自己。
菩萨以以大慈悲为门、以方便为究竟,但是这些都得要有智慧为先导,没有智慧的慈悲方便是瞎慈悲、错方便,所以有语云:“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下等,此下流非彼下流)。”有的人就说:“你们佛教不是慈悲为怀吗,怎么这些金刚护法都现那么凶恶恐怖的相?”其实那也是慈悲,只不过慈悲的方法不一样,不要以为金刚怒目就不慈悲了,那往往是最大的慈悲,但是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是在让大家以后见面都是“金刚怒目”,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要“观音低眉”的,布道非用“金刚怒目”的时候就不要用这个方法,因为她毕竟不同于大家所普遍认为的慈悲,从这里也可以看的出方便和慈悲确实要用智慧来指导的,什么都不可一概而论,行成定式。
余话
另外,我也遇到有人对我说:“某个居士,会讲经说法,但是,就是在金钱和男女关系上有很多争议,但他说这个是度众生的方便,是行菩萨道,师父,你说这个应该怎么办?”
其实这个很简单,离他远点好了。经中说:“菩萨于方便之时(此方便非彼方便,这里是指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非以此不可),可行杀、盗、淫、妄”,这里的前提是要是菩萨、确实非此不可、要掂量孰轻孰重、无染污心,并且还要明白,虽说菩萨在这些情况下行了如此事,其不犯戒,戒罪没有,但是,做了这些事情的本身的罪还是有的,必须要去承受果报。然后,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条件,尤其是无染污心,那么也绝非等闲之辈,凡夫菩萨是不可能做到的。若不是凡夫菩萨(因地菩萨),则必是果地之菩萨,既是果地菩萨,则当是应化而来,而但凡诸菩萨应化,必有其应遵循的法则。但凡菩萨应化,都不会让人知道其真实身份,如果让别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了,那么他也就必须离开了,这是千古如是,我记得我博客对诸佛菩萨的应化法则有专门的介绍。所以,遇到这类人,处处暗示自己的不一般,非同寻常,那多半都是鬼怪之类,或者就是纯粹的江湖骗子而已,那是走是留就大家自己看着办了。
注
【无生忍】
(术语)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也。仁王经说五忍,此为第四。或为初地之证名,或为七八九地之悟名。智度论五十曰:‘无生忍法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同八十六曰:‘乃至作佛不生恶心,是故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称曰无生。慧安此理,名无生忍。’仁王经良贲疏曰:‘言无生者,谓即真理。智证真理,名无生忍。’楞严经长水疏一下曰:‘了法无生,印可决定,名无生忍。’同八上曰:‘真如实相,名无生法。无漏真智,名之为忍。得此智时,忍可印持,法无生理,决定不谬。境智相冥,名无生忍。’大乘义章十二曰:‘如龙树说,初地已上亦得无生。若依仁王及与地经,无生在七八九地。’天台观经疏曰:‘无生忍是初地初住。’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