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一四五)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9-19 08:31
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一四五)
佛说
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一四五卷)
2003/7/14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讲堂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四十一面第八行,昨天讲到十力,接着是无畏,十力四无畏。
「无畏」是肯定的语气、真诚的语气、决定的语气,让我们听了之後能够断疑生信。「无畏」也叫做无所畏,这是说世尊在大众当中说法泰然自在。我们一般凡夫,尤其是初学,在台下很会讲话,上台就不会讲,所以这讲台上也要锻链。但是要做到像佛这样无畏,就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在过去一般人,尤其是来听讲经的、听讲学的,大概都有一点文化的基础;换句话说,在从前人说都有一点文学的修养,纵然遇到讲的人比较差一点,也能包容,也能原谅他。可是现在人已经没有这个雅量了,不但没有这个雅量,还有一批专门找麻烦的,听众当中,听了之後专门找问题来难你,所以在外面讲经说法,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好在新加坡还好一点,大概你们年轻法师上来讲经,不至於有人来找麻烦,但是其他场合当中就不能保证了。
尤其在外国,外国他们的风气跟中国人不一样,譬如这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他可能只让你讲一个小时,後面半个小时他们要提问题,要来解答,这是最普通的。也有只让你讲半个小时,提问题解答的时候要给他一个小时,不太好应付!问问题的人很复杂,像佛经里面讲的几种问几乎都有,有的是真的没听懂,他来问你;有些时候他专门找麻烦的,你也要能应付,应付不了,他实在讲他不跟你客气,给你很难看,俗话说让你下不了台。
我记得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那边的同学邀请我讲《楞严经》,期限是四个月,每天讲一个半小时(是两个小时,我也忘记了),一九七七年的事情。我到香港那一天,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馆长畅怀法师晚上招待我吃饭,告诉我香港这法师来讲经的一些一般的状况,他说:净空法师,你要做个心理准备。我说:怎麽样?香港这边听经的风气,第一天开讲人很多,都来听,最後一天圆满大家也都来,有头有尾,当中就不来了。他说:当中可能只有两、三个人来听,你心理上要有准备。我就跟他说,我说:我初学讲经,没有关系,没有人,只要把板凳桌椅摆在那里,我对桌椅板凳讲就行。他说:那可以,那你没有问题。
他说:还有,香港还有一批人专门找麻烦的,专门给法师们难看的,有好几个。他说这个要小心,要留意。我说:好!这是有人来找麻烦,我们也能增长一点见识,多学一点东西,未尝不是好事情。经一直讲下去,好像天天人都是满的,畅怀法师说:你的法缘不错,法缘很殊胜。四个月都很顺利的通过,那些找麻烦的人也常常来听,到以後我都认识了,他们还请我吃饭,没找我麻烦。所以这些,世尊,虽然是如来果地上的德能,我们应当要学习。
无所畏它分为四大类,就称作四无所畏:第一个是「一切智无所畏」。换句话说,不但佛法你要真正去修学,要能够契入境界;如果只是在经典注疏、文字表面上做功夫,这就困难了,你遇到这些找麻烦的人,你没有办法应付;同时一般普通的常识还要丰富。我自己得力之处,是从小喜欢读书,看的东西很广泛,因此常识很丰富,这到以後出来讲经弘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李老师当年教导我们,这讲台上世出世间法都要通达。自己永远要保持虚心,决定不可以以法师姿态在讲台上,不可以。这个样子,怕的是将来真的下不了台。所以我们始终保持着在讲台上的是学生,在台下的是老师、是监学,我说错了请你指教。这是我们台阶铺好了,所以下台就容易了,先把台阶铺好;决定不能以老师的身分,这不可以。
李老师教导我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岁了,我跟了他十年,始终他处事待人接物、教学都是那麽样的谦虚,一丝毫傲慢的念头都没有,这种态度都没有,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永远在学习。即使你大彻大悟了,那更谦虚,愈是真有道德的人、真有学问的人愈谦虚,中国古人所谓学问深时意气平,真的是心平气和,时时刻刻都乐意接受别人的教诲。教他的人确确实实不如他,但是要知道,中国古人所谓的,愚者他也有一得,你仔细去观察,人有长处也有缺点,缺点再多的人他还是有长处,那个长处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圣人无常师」,一切众生都是我的老师,问题你会不会学,真正会学,在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六尘演法,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哪个不是老师?一切人是我的老师,一切动物植物、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老师,关键在自己会不会学,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体会,这样子成就一切智。说到智慧,儒跟佛(也就是我们讲的世间法跟出世间法)都重视。古人的教学目的就是开智慧,唯有智慧开了你才能解决问题,小,个人的问题,个人生活的问题,个人生死的问题;大,国家天下的问题,唯有真智慧才能解决。所以智慧才是宝!
智慧从哪里来?智慧是从自性当中来的。一切众生都有本性,在佛法里面讲称为佛性、称为法性,一切众生统统都有。法性本具的德能,他的德就是智慧、能力、相好,他的能就是见闻觉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这个德能是不生不灭的,佛法里头常讲:在佛不增,在凡不减,无不是究竟圆满的。这个究竟圆满是事实,在诸佛菩萨(我们说菩萨都是讲的法身大士),他们的德能显示出来了,真的它有作用,他享受到了。我们凡夫,我们的德能跟佛是一样的,但是这个德能完全隐没了,不能现前,所以我们生活过得这麽苦!在六道里头还要受轮回。这什麽原因?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我们迷失了自性,也就是说迷失了自性本来具足的德能,迷失了。
佛用的言词是迷失,并不是真的失了,什麽时候你觉悟了,你的智慧德能就恢复了,所以圣凡之间就是迷悟而已,凡夫觉悟就是佛菩萨,不觉则称凡夫。於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什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就是教的这个,不是教别的,教你觉悟。儒教学讲求悟性,佛法对於悟性更重视了。
大乘经我们读了不少,也学了不少年了,虽然自己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佛所说的我们也能够体会几分,晓得这个意思。刚才有几个同学来找我,大概跟我谈了一个多小时,讨论《楞严经》,《楞严经》上交光大师讲的「舍识用根」。如果我们都会舍识用根,那不就各个都成佛了吗?佛与法身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是他用根。根是六根当中的根性,六根的根性就是佛性,就是真如本性!在眼叫见,在耳叫闻,在鼻、舌、身叫觉,在意叫知,就是见闻觉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会用,我们也用!我们用了怎麽跟诸佛如来不一样?我们用里头夹杂了。诸佛菩萨他不夹杂,他用的真的是纯净的见闻觉知。我们这个见闻觉知里面夹杂什麽?夹杂妄想、夹杂分别、夹杂执着,这就搞坏了,这就变成凡夫!
佛菩萨的见像什麽?像一面镜子,你看镜子照外面照得清清楚楚,一丝毫不沾染,外面境界离开了,镜子空空的,正在照的时候,镜子还是空空如也,这就是佛菩萨。我们这个见像什麽?像照相机,底片,照一次落一个影子,再照一次又落一个影子,里面就一塌糊涂。如果我们见色闻声,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外头境界清清楚楚,那是慧,那叫智照、叫照见,那是智慧的觉照。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大定,一丝毫都不沾染。所以佛跟我们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
我们睁开眼睛,第一念,祖师大德常讲第一念,第一念就是你还没有起心动念,眼睛张开了你看外面,那个时候跟诸佛如来一样,叫见性见。见性见,见色性,不叫色尘。见性见色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非常可惜,到第二念就夹杂了。头一念保不住,第二念就夹杂了,就起心动念了,就分别执着了,这一下就堕落了。所以我们常在大乘经上看到,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我们不懂,其实佛讲的话是真话,为什麽?你六根起作用,念念都是第一念。念念都夹杂着二三,夹杂着二就是分别执着,夹杂三就加妄想,这样才变成凡夫,把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失掉了。
佛菩萨希望我们回头、觉悟!一觉悟自性里头圆满的智慧就现前了。所以要晓得妄想分别执着,这在大乘法里称之为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使我们迷失了自性的智慧德相,而不能够证得。佛跟法身菩萨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他们用的功夫是怎麽用的?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修定。怎麽个修?见色闻声学着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学这个,大定!确确实实不再被外面境界影响,佛法讲为境所转,他不会被境所转。这个转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影响,不会被外面境界影响,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定慧等运,所以他的智慧是圆满的。
无论你是学过的,还没有学过的,只要一接触就通达,就不会有障碍,为什麽?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自性是圆满的,自性没有障碍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佛有这个能力,有究竟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所以诸位在《大藏经》里面你去看,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经,佛说的。譬如说《放牛经》,问的人我相信他这是找麻烦的,释迦牟尼佛肯定没有放过牛,他王子出身,他怎麽放过牛?他问他放牛,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对於养牛、放牛要注意哪些事情,讲得清清楚楚,好像他真的是很内行的一个放牛人,一个牧童一样。你问他他就知道,他就跟你讲得很清楚。我们要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答不出来了,为什麽?没有放过牛。这是一切智无所畏。
所以我们要求智慧,求智慧有程序的,要先求根本智,然後再成就後得智,这在佛法里面祖祖相传!我们不能不知道。什麽叫根本智?根本智叫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你要想成就无所不知,你要先求无知,无知是什麽?无知就是修定!所以现在求学的方法,永远不会开智慧,为什麽?他不知道修根本智。没有根本智哪来的後得智?诸位看看唐大圆居士的唯识的论说,他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叹息现代学佛的人不遵守古老传统的方法,疏忽了根本智,所以就不可能有後得智。
古人教学,连儒家,儒家实在讲受佛家的影响很大,根本智在什麽时候培养?童蒙。教学方法之妙,妙不可言。小孩在从前古时候古书上讲的七岁上学,这小学不像我们现在的小学,从前的小学就是教的这个基本的生活规范,洒扫应对。确实小朋友没有外国小朋友这麽活泼,为什麽?外国小朋友是玩耍游戏,中国小朋友做功课,功课很多,教你要规矩,一举一动、言语都要教;除这个之外,教你读书。读书不讲解的,只教你读、教你背诵,这是什麽?这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戒是什麽?戒是规矩,你读书,坐着也好,站着也好,都有规矩,守规矩就是持戒。让你读书背书,你的心专注在课本上,不会去想东西,那就是定,用这个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杂念给它打掉,所以是属於修定。书本念得清清楚楚,字没有念错,句子没有念颠倒,这是慧,这个慧就是根本智。所以你看从七岁开始,大概到十二、三岁,他确实心定了,该背的东西全都背熟了,都能记住了。
以前学校没有中学,从小学就进入太学,太学就是大学,大学里面讲什麽东西?你从前小时候背的这些经现在给你开讲,讲解给你听,跟你在一起研究讨论,叫後得智;先背诵的时候那是根本智。所以我们看看古人,你看这个传记里面你所看到的,有智慧高的,十八、九岁就考中进士了,考中举人、考中进士,政府就任命,他就做县市长去了,他能把市政办得有条有理,现在我们看小孩!他真有智慧,真有这个能力,从小就训练着稳重。
现在的小朋友、年轻人绝对不比过去差,只是接受教育的方式不一样,接受教育的内容不相同,确实不能跟从前人相比。从前就是民国初年,这不算太远,民国十几年的时候,十一、二岁小朋友写的文章,现在大学文学院的学生,不要说写不出来,看都看不懂,这讲到是国文程度,这是一落不是千丈,万丈!真有智慧。现在年轻人没有智慧,他有的是常识,他常识很丰富,他没有智慧。智慧是判断是非邪正、利害得失,他有这个能力判断,那叫智慧,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已经没有了。所以佛法里面求智慧,还是用这个老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用这个方法,实在讲想不出第二个方法来,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家成就定慧,真的没有法子。
现在这个世界上,魔来扰乱!我们受魔的害,几乎每个人都没有法子避免。最大的魔王是什麽人?是你家里的电视。现在还有比这个更厉害的,是那个网路,你们家里一些小朋友、做学生的天天在上网,那个比电视还厉害。这个魔王可以消灭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带来末 ri,不得了!新加坡政府还算不错,对於这个电视管得还比较严一点,你说在美国,美国你这电视一打开,一百多个台,乱七八糟,日夜不间断!新加坡这点还有控制。说世界没有末 ri、世界没有zai 难,不可能。到什麽时候没有zai 难,这个末 ri能化解?这个世界上电视没有了,网路没有了,那这天下太平了。这些东西天天在扰乱人心,给你讯息都是邪知邪见,哪来的智慧?
早年,这好像是八八年,一九八八年我第一次回到中国去访问,赵朴老跟我谈到中国固有文化的问题。那个时候还有几个老人都很担忧,希望能办一个学校,能够培训中国固有文化,培训这样的人才,以後不知道有没有落实?这很重要。但是究竟能不能收到效果,那还是有问题,那就要看缘分。就是你收来这些学生,能不能真正守规矩,遵守古人教学的理念,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能够把外缘都断掉。这个外缘最重要的,我们常讲不看报纸、不看杂志,广播电视这学校里头统统没有,他心才能定得下来。这样训练至少得十年以上,你的心真定了,智慧开了,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了,那你出去不要紧了,你什麽都可以接触。你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你自己可以不受其害,没有这个能力不行!
所以无论是世间跟出世间法,要学一定是一门深入。初学不是别的,初学修定慧,初学不能研究。为什麽?研究是用心意识,用心意识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要说是佛法,世间圣人的教诲都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自性流露出来我们称它为真言,纯真无妄。我们用妄想怎麽能够体会到它的真正的意思?像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怎麽能体会得到?你用定慧就体会到了,你用妄想分别执着体会不到。所以不能不懂得根本智,不能不重视修学根本智。
真正的根本智就是心地的纯净纯善,净生慧,善生福,你福慧就能现前。你不在这上下功夫,你的福慧从哪来?智慧开了,就是你有定有慧了,然後出去参学。这个参学就是什麽都可以接触了,一切人可以接触,一切事、一切物都可以接触,你智慧开了,接触成就你的後得智。後得智是无所不知,那个时候学东西快,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所以我们在传记上看到龙树菩萨学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三个月就学完了,什麽原因?智慧现前!他有根本智。
龙树菩萨三个月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东西统统学完,能不能相信?能。凭什麽相信?我们中国也出了一个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世出世间法他都没有接触过,他的心纯净纯善。纯净纯善的心他就起作用了,这大乘经典他没接触过,他不认识字,你念给他听,你一念他就懂,他跟你讲解讲得头头是道。所以龙树菩萨三个月能通释迦牟尼佛的《大藏经》,我们相信,像惠能那样就行了。那是什麽原因?人家根本智成就了。所以根本智就是定慧,戒在定中,定共戒,智慧开的时候,道共戒,没有一样不圆满。入这种境界,当然跟大众相处泰然无畏,真正能帮助一切众生解决疑难杂症。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漏尽无所畏」,这个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漏尽就是烦恼断尽了,这是属於德行,前面是属於学问。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烦恼断尽是成就了德行。处众没有畏惧之心,佛教导我们从什麽地方下手?从断烦恼下手。四弘誓愿,不但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弘愿的纲领,也是一切诸佛从初发心到成无上道修学的次第。第一个要发愿,愿以导行,引导你修行,所以愿很重要!佛法讲发愿,世间人讲立志,人要没有志,这个人一生必定没有成就;你有志向,你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你能够坚持不改变,你一定会有成就。
所以佛要我们发愿,第一个愿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度,古人说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他有苦难帮助他解决,帮助他破迷开悟,这是佛法对於一切众生最重要的一个科目,帮助众生开悟!其他的全是附带的,这是教学主要的目标。教学有没有成绩,有没有效果,就看你所教的这些学生他有没有觉悟。觉悟那就是佛菩萨,我们世俗人讲修行证果了。
所谓证果,就是证得圆满的智慧,证得圆满的能力,证得圆满的相好(这个相好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福报),这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迷失了自性,这三种德能就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什麽时候觉悟,什麽时候就发现,德能它就会现前了。佛教我们发这个愿,愿发了之後,你要能落实。这个愿不是空愿,你要兑现,要兑现就是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能成就,怎麽能帮助别人?这就说了,我要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得度之後,你才有能力度别人。
度自己从哪里下手?从断烦恼下手,「烦恼无尽誓愿断」,所以根本智就是断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後得智。断烦恼目标就是恢复清净心,特别是净土宗,净土宗就是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佛法的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觉正净,禅宗、性宗是从觉门入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觉悟了,心地当然清净,当然是正知正见。但是觉门不是一般人能走的,古德常常跟我们讲,那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不行,这个路走不通!在法上讲,那是「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程度不等,我们没有那麽高的天分,学那个法门有困难。
第二个就是教下,教下走正门,正门是正知正见。在中国佛教里面,除了禅宗,除了密宗、净土宗,都是属於教下。教下就是教科书很多,慢慢来,由浅而深,慢慢把你提升。在这个里面我们又要知道,世尊在经上跟我们讲,《戒经》里头就有,不先学小乘後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对教下讲的。你从哪里学起?从小乘然後进入大乘,这个意思就是按部就班。像你上学念书,你要从小学念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渐次向上提升,这是佛的教诲。没有学小乘就学大乘,佛说的无有是处,你不可能有成就。这是教下。宗门里面那个不谈小乘,为什麽?他收的学生是天才儿童,不是普通人,是上上根人,他可以不要按部就班,那是一步登天的,这种人太少了。教下就得按部就班。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在隋唐时代,俱舍宗、成实宗是小乘。但是小乘的寿命不长,唐朝中叶之後就衰了,所以现在在中国已经没有小乘了,《大藏经》里头有小乘经,《四阿含》是小乘经,没人学了,就直接都学大乘了。这什麽原因?中国修学大乘,无论在家出家的,成绩非凡,释迦牟尼佛讲的话是不是不灵?不是的。中国过去无论在家出家修学大乘法的,在没有学佛之前,都有儒家、道家的基础,所以儒跟道代替了小乘,用这个基础没有问题。
实在说儒跟道的境界比小乘还要高,进入大乘那非常方便。但是在今天难题来了,为什麽?儒道都没有了,四书五经谁念过?诸子百家有几个人涉猎过?这样一来儒没有、道没有,小乘也没有,所以直接入大乘,搞一辈子也搞不出一个名堂出来,问题在这些地方,我们得要清楚。
往年,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经教,老居士跟我们讲四书,跟我们讲《礼记》,跟我们讲《古文观止》,儒家的。每个星期儒家的课程上一堂三个小时,佛法也是一堂三个小时,分量相等,同时并进。我在台中十年,十年如一日。《古文观止》一个星期讲一篇,十年把《古文观止》讲完了,三百多篇;《礼记》选讲,四书跟我们讲过《大学》、《中庸》、《论语》。无非是用这些东西来代替小乘,这是我们学佛不能不知道的。
那麽修净土?净土是个特别法门,不需要,只要你死心塌地老实念佛就成功了。所以教下是从正门进去的,觉正净,正知正见,这三皈依里头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我们净土宗跟密宗,都是从净门进去的,修清净心,所以这是个特别法门,总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我们修净土,常常想到心要清净,身要清净,身心清净,我们生活环境自然就清净。
你要真正做到清净,你一定要防止污染,所以电视、报纸决定不能看,心会清净。我有几十年都没有看报纸,没有看杂志,你问我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我都不知道,我要问别人今天是几号,我都不晓得。天下事都不知道,天天世界太平,没事,人家问我,没事,世界很太平、很安定。那些东西一看,不就乱了!你们住乱世,我住净土!这个净土跟五浊恶世是在一起的,你只要不接触,这里就是净土。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开示里面讲「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没错!我可以作证明。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要认识,古人讲的,「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生活愈简单愈好,对於我们修清净心、修净土大有帮助。
莲池大师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年轻的时候好学,喜欢读书,学佛之後也是广学多闻,到年岁大了觉悟了,把以前所学的统统放下,一部《阿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他也往生了,真正放得下了。前天我听我们培训班几个同学来跟我讲,刚刚好林长也在,谈到普陀山有一个老法师,这个老法师也是广学多闻,在大陆上人家称他作活字典,晚年统统放下了,把他所学的是再也不问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好像是去年还是前年往生的,瑞相希有,真正能放得下,这是真聪明人。
所以现在末法时期,自己要想真正成就,要懂得怎样避开这种染污的根源,自己要懂得怎麽避开,一心念佛比什麽都重要。印光大师跟我们讲的修学的原则「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十六个字,我们能守定了,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能够把一切外缘避开,这是断烦恼最重要的方法。
第三种无畏是说「障道无所畏」,这是属於後得智。也就是说一切众生他们所修学的法门,学的不能成就,为什麽不能成就?他有障碍。这种障碍他自己肯定不知道,如果自己知道,他就会把这个障碍排除,那他就能成功了。自己有病不知道病,他才会死!自己有病知道病,他会求医,他身体能康复,所以最怕的自己有病不知道,这麻烦事情大了。佛知道,所以遇到佛的时候,佛都能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你的障碍在哪里;你能够把障碍排除,你的问题解决了。
这桩事情,我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出家,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从年轻听到这个话很兴奋,有求必应。然後老师,这大师又说:当你有求没有应的时候,是你自己有业障,把这个感应障碍住了。这个时候要修忏悔法,把你的业障忏除,感应就现前了。绝对不是说我们有求,好像这是佛法就讲的不灵了,不是的,真的非常灵验,确确实实有求必应。但是你的求要如理如法,合情合理的,感应不可思议;如果是违背情理,你是增长贪瞋痴的,佛菩萨不会成就你。佛菩萨要帮助你开悟,不会帮助你迷惑,这是一定的道理。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学佛这五十二年了,这麽多年当中,老师讲的这个话很灵,我试验几十次都不止,确实没有一次是让我失望的,真的是有求必应。我们所求的,总不外一个是自利,自利是自己修学,希望功夫境界都能提升。另外一个就是弘法利生,帮助社会大众。尤其是现在社会动乱,zai 难频繁,我们要怎样尽心尽力帮助这个世间化解zai 难,都有不可思议的感应。
第四种无畏是说「尽苦道无所畏」,这也是属於後得智。这一条什麽意思?就是对治烦恼,也就是怎样解决苦难,佛有这个智慧,佛有这个能力,在大众当中讲解这一些道理方法,他没有畏惧,他所讲的都是真理。今天的确这个zai 难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得到,真的是世界大乱,有史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个zai 难的根源从哪来的?就佛法上来说,迷失了本性。自己本性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统统没有了,於是一切众生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所作所为违背自性,zai 难就现前了。造作一切不善业,自自然然感召不善的果报,这佛法里头跟我们讲的。
在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代表,若从儒家那儿讲,今天这个世界的zai 难,从一切众生不懂得孝道、不懂得悌道而来的。八德里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最重要的是孝悌,孝是对父母,悌是对老师,悌是弟子、学生怎麽样对老师,所以中国的文化建立在孝道跟师道的基础上。今天孝道没有了,师道没有了,人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违背了道德。道就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叫道!这个关系都清楚、都明了、都处得很好,那是德。总的来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孝悌,圣人讲孝悌,意义深广无尽,我们在大乘经教里面就看到了,《菩萨戒经》佛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把孝顺父母的这个心,这个孝顺推广到一切众生,孝敬遍法界虚空界,但是一定从父母开始,把对父母那一种孝顺心、孝顺的行为发扬光大,展开到能对一切众生尽孝。又说: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一切众生既然是未来诸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悌道也是遍法界虚空界。对老师尊敬,要对一切众生尊敬,对父母孝顺,对一切众生孝顺。
如果我们以孝顺心、恭敬心对一切众生,这个世界不就跟极乐世界一样了吗?不就跟华藏一样吗?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出,这一切动乱、灾祸的根本因由在什麽地方,你就不难明了了。所以要挽救现前的劫难,没有别的,还是要从道德上来下功夫,要自己觉悟,这是真正的关键。自己觉悟了,你才能行道德,你才能得到道德的受用;自己不觉悟,要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你就会受到苦难。
在现前,我们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总是开始觉悟了,佛在经教上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话释迦牟尼佛一生不知道说过多少万遍,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这句话太重要了。「受」是接受,佛陀对我们的教诲,我们要接受;「持」是保持,不能失去,换句话说,天天要做,依教奉行;「读诵」,温故知新,对经典天天要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一定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最重要的「为人演说」,你看不是为自己,为别人,演是表演,做出来给别人看,别人来问的时候,详细的跟他解说。最重要的是身教,演是身教。
现在社会上,我们看到年轻人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要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这就是演。所以有人问我:你们学佛学什麽?我就跟他讲:演戏!社会哪些毛病,我们表演,学生不知道尊师重道,我们来表演尊师重道,做给他看。看看社会上哪些毛病,我们对症下药,现在的人不仁不义,我们要做出仁义;现在人不知道恩,不晓得报恩,我们要知恩报恩,处处做给他看。要有行动才行,没有行动空口说,人家不相信,他怀疑,要做出来给人看。
现在年轻人,说老实话,连父母都没有了,哪里还有祖宗的观念!所以我们这些年来,常常想着建一个祖宗纪念堂,春秋我们来举行祭祖。去年我们在香港建了一个祖先纪念堂,我们的名称是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中国的姓氏不是百家姓!两万两千多个姓氏。现在我们找到的有一万两千多,大概还有一万个姓氏我们还没有找到,中国现在有人专门在调查这个事情。所以我们现在这个祖先堂里面供的牌位是一万两千多,一万两千六百多个牌位。春秋我们举行祭祖,这都是表演给社会大众看的,我们不忘祖先。祖先纪念堂,平常我们在那个地方就做为诵经念佛的场所,我们以诵经念佛供养我们的祖先。
这香港第一个建好了,现在我们第二个在澳洲我们净宗学院新建一个祖先纪念堂。因为澳洲土地容易取得,所以这个纪念堂比香港那个要庄严多了,我们做的是小的牌位,小牌位一万多个牌位,九月份,这个牌位在中国做的,九月份就可以运到澳洲了,将来布置起来很好看,在那个地方提倡祭祖,要做!我们规模不大,我们遵守印光大师的教诲,小道场,不要搞得很大,人数也不要太多,所以我们将来里面这出家住众不超过二十个人,遵守印光大师的教诲。
下半年学院就开始招生了,我们的学生只招十个人,这十个学生,大概有十倍的人为一个人服务,来供养他,希望他自己好好的学习,学习经教。他可以什麽事都不要管,每天只管研究你的经,到时候上台讲给我们大家听,讲得我们不满意,你就得下台,你把位子让给别人。我们名额有限,名额只有十个人,你不能占这个位子。你要想占这个位子,你要去拚命,你要去努力,要断烦恼、要断习气,要成就自己真实的学问,将来续佛慧命。这佛法常住世间,都要靠你们这几个人,所以我们全心全力供养,恭敬供养,就是说你接受这份供养,你要对得起人,你要拿出成绩出来。
我们的堂口只有三个,三个,我们报老师的恩,报护法的恩。现在这个社会说起来都是很痛心,忘恩负义,我们特别标榜「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别人对我们有好处,哪怕这个好处只有一天,过去相处有一天他对我很好,以後他对我不好了,我只记他一天的好处,他对我不好,忘得乾乾净净,我念念要报这一天他对我好的恩,我们要这样提倡。希望我们的心,这要懂得道理,我们心里面要放一切众生最好的、最善的、最真的,放在我们心上;众生的不善,众生的一些恶业,决定不放在自己心上,培养自己的纯净纯善,都要做给人看,为什麽?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一切众生的善他不要,一切众生的恶统统装进去,所以他那个心变成垃圾桶,专门收一切众生不善的,这将来的果报是三途地狱。
所以要聪明!不能害自己,对自己要好一点,要善待自己,自己心里头绝对不收别人的垃圾。不但口不说,念头都没有,养成自己的纯净纯善,身心健康。你看我这是这麽大的年岁了,我现在觉得身体一年比一年好,无论在精神、在体力上,确实比去年、前年好太多了。你要问什麽原因?大概就是我这个心里面专门收集善的,垃圾东西全部清出去了,都没有了。学佛,要觉悟!觉悟的人善待自己,善待自己从这个地方下手。
我们学院,澳洲净宗学院订的是十月十二号举行开幕典礼,我们也欢迎这边同学组团到那边去参观。这个「十力无畏声」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底下一句:
【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
它这个每一句里头意思都非常非常的丰富,真的字字都像一个题目一样,文章是作不尽的。『无性』,这个性当作体讲,《法华经》上说:知诸法常无性。那个意思就是一切诸法没有实体,这是了解事实真相,一切诸法没有实体,无自性。譬如像这一块毛巾,这也是一法,它有没有实体?它没有。我们线头拆开,一拉开是一条线,所以它没有实体。那个线你再给它一分析,它是纤维织的。所以这个很容易体会,这一分析,它都是众缘和合现的相,这个毛巾是缘生的。佛法里头常讲「缘起性空」,所以它没有实体,它的体是空的,缘起性空,这就是无性的意思。但是缘起性空,那个性空实在讲就是真正的法性,无性之性就是法性,一切万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
法相唯识里面讲,它讲三种无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那你记住,无性之性就是法性。如果没有法性,因缘和合怎麽能和合得起来?我们这个宇宙万有,相有性空,相有,这个有是幻有不是真有。佛法里面讲真妄,它的定义,真是永恒的,那是真的;凡是有变化的,那是假的。用这个标准来观察,所有一切动物,人是动物,包括人,所有一切动物有生老病死,那就不是真的,真的永远不变。所以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也不是真的;矿物,我们讲的星球有成住坏空。你要用佛法这个标准来观察,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才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什麽叫有为法?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法就叫有为法,包括我们起心动念。所以八识是有为法,你的念头是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前念灭後念又生了,你的念头是生灭法。我们现在的话说,从精神到物质统统是生灭法,生灭法里头有个不生不灭的法,那是真的。不生不灭在哪里?就在我们身上。所以你要知道这个秘诀,你就很欢喜,为什麽?没有生死。生死是另外一部分,真正那一部分没有生死,这个不生不灭是六根的根性,就是见闻觉知,这是永远没有生灭的。
我们这个身是五阴身,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这是缘生之法,它有生灭,我们的见闻觉知不会随它生灭。见闻觉知很难懂,它是真的,它没有生灭,它也没有来去。我们用个比喻来说,诸位从比喻里面去思惟,这个见闻觉知,不生不灭东西,好像我们现在的电,电波,它普遍在空间,它没有来去。我们身体像什麽?身体像一个收音机,我们打开频道的时候,很多东西我们都能够听到,能收到,就好像这个机器一样,我们机器无论搬到哪个地方,打开统统都能收到。见闻觉知这个真性,法性、佛性就像电波一样,它是周遍在虚空法界,所以它没有来去。什麽时候你这个机器形成了,造的形成了你就能收到。
我们这个身体像个机器一样,我们这个机器也能产生能力,能什麽?能收也能放,也能够播放。我们播放出去这个波也是周遍虚空法界,这个波是什麽?我们今天讲的思想波,起心动念!所以我们起心动念,再微弱的念头、微细的念头,诸佛菩萨都能接收到。他们的意念我们接收不到,什麽原因?他们的机器非常灵活,能收到我们的,我们这个机器故障太多了,收不到他的;不是收不到,是机器不灵。这个机器怎麽不灵?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所以去掉妄想分别执着,诸佛菩萨点点滴滴我们也能够收到。所以说来说去,说到最後这个清净心重要!无性之性就是法性,就是真如自性。
这下面又讲了一个『无作』,无作的意思跟「无为」相同,就是无因缘造作的意思。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头讲,有所作为,所以叫做有为,有为是无常。无作无为,那就叫做无为,无为是常。这个意思很深,很多人把意思错会了。佛出现在世间,这是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八相成道,这八相成道是有作还是无作?有为还是无为?释迦牟尼佛示现成等正觉之後,为我们讲经讲了三百余会四十九年,这是有作是无作?是有为是无为?跟诸位说,佛的示现,佛的讲经说法都是无作。这个我们就不懂了,怎麽都是无作?他的示现从来没有起过念头,就是说他从来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这就叫作而无作,为而无为,说而无说,无说而说。
我们还是不好懂。世尊当年在世有人问过这些,佛就举个比喻告诉他,他说你看到那个磬,你敲它一下,它马上就响了,它那个响是有作还是无作?是有为还是无为?它真的响了。那个磬是不是你敲我一下,我赶快响一响?它没有这个念头。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就像磬跟木鱼一样,你敲它,感,它就有应,它是感应,它决定没有通过思惟。
我们今天讲这个有为,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有为,你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无为。所以无为办的事情办得圆满,一丝毫过失都没有。我们人一天到晚办事愈办愈糟,为什麽?我们是有为,我们是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所以愈搞愈糟。诸佛菩萨来办事,样样办得那麽圆满,办得那麽好,就是说他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这叫无作,无作才妙!无作才是真正究竟圆满,无作才能普度众生,有作,度自己都度不了,这个道理就很深了。
所以真正修学大乘的人,最低的修学的标准,是《金刚经》上讲的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你要问:那是什麽程度的人?《金刚经》上告诉你,很清楚,须陀洹!须陀洹已经没有四相了,须陀洹是小乘初果。换句话说,我们还要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肯定没有能达到须陀洹的境界,须陀洹境界已经无我了。我常常勉励同学,我们至少要做到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还不等於须陀洹,因为须陀洹无我了,我们还是有,只是放下而已,难!所以不念佛、不求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乘经教理论好,方法也妙,境界更是高超,我们很不容易做到,唯一能做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其实不要到,佛来接引的时候,以佛光加持,以音声加持,佛的光音加持,我们的业障就消掉了,大幅度的消掉了。所以什麽事情,想学的东西太多了,到极乐世界再学,不要在这个地方耽误时间,这个地方好好念佛,比什麽都重要。好,今天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