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这是讲到树利益众生,说到究竟之处了。这个真实的受用,我们一般人讲修行证果,佛法中常说契入境界,这个地方跟《仁王经》用『忍』来表法。「忍」是认可的意思、同意的意思。佛所讲的甚深之理,我们听了不怀疑,能够肯定,能够承认,这叫忍。所以黄老居士在注解里面讲,信难信之理而不迷惑,这叫忍。古大德为我们解释这个字说「慧心安法,名之为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用理智将我们的认知肯定在如来所说一切之法,这个也叫做忍。说到究竟之处,就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对於佛在大乘经上所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特别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能够信得过。这个信非常之难,为什麽?我们没有见过,从来也没有想到过,现在听到佛这麽说,居然就能够相信,而这个相信不是迷信。不迷信,一般叫正信。正信是对於事实真相虽然无知,但是有理由去相信它。什麽理由?释迦牟尼佛不妄语,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因此我们能够信得过,这种信叫正信。那是不是得忍?没有,这个并没有得忍。什麽叫得忍?你亲自证得,这就叫得忍。
所以此地所讲的『三种忍』,不是普通人。《仁王经》里面说过『无生法忍』,就是这第三种,什麽人证得?七地、八地、九地菩萨证得。这不是普通菩萨,是摩诃萨!从这个地方我们往上推,『音响忍』是初地、二地、三地菩萨证得的;『柔顺忍』是四地、五地、六地菩萨证得的,这三种人是初地到九地。十地菩萨所证的不叫做法忍,叫「寂灭忍」,这是最高的层次。
由此可知,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那个地方闻法、修学,这几句话就是保证你能够证得菩萨摩诃萨;你能够证得,这是保证书,保证你能够证得地上菩萨的果位。这个话真正的用意是在此地。我们如果明白了,对於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生起向往之心,为什麽?在我们这个世间,你想证得地上菩萨果位,不容易!换句话说,根本就不可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如果能证得个须陀洹果位就很了不起了。须陀洹跟初地菩萨相距很远,这一定要知道,这一段文它真正的义趣我们就了解了。
现在我们看一看这三种忍的名称,先把这个名字讲清楚。隋朝净影法师有《无量寿经义疏》,他是依据康僧铠的译本。这个本子我们以前读过,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也曾经讲过,我也听过。他在注解里面说,「寻声悟解,知声如响」,这个叫「音响忍」,这是初地、二地、三地菩萨所证的。这个说法跟《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教我们学习的方法相应。
马鸣菩萨教导我们要怎麽样听经、学教,你才能够悟入?换句话说,你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他给我们讲了三桩事情,第一个是「离言说相」。音响忍就是离言说相,不执着言语,言语是工具,不必执着。你要听什麽?你要听言语里面所说的义理,不执着言语,这叫会听。读经,经典是文字写出来的,文字是言语的符号,既然不执着言语,我们还执不执着文字?当然不执着。所以有些非常着重於考据,这是世间做学问人他们做的工作,不是修道;修道是讲悟入境界,是两回事情。
一味执着在考据是肯定不能够悟入境界的,那把佛法当作世间一门学问来研究,经典变成世法了。世法里面是什麽?我们可以说是世间法里面的文学,把经典当作文学作品来看待、来研究,这个与学佛没有关系;方向错了,当然目标就不相同了。这些,我们学佛,特别是出家同修,你在这一生当中想真正成就戒定慧三学,你不能不知道,言语文字执着不得。要不要?需要,它是工具,它是诱导我们契入境界的。
《金刚经》上有个很好的比喻,世尊把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比喻作一个渡船。我们想过河,在从前过河需要渡船,法是什麽?法就是渡船,我们藉这个渡船过河,过了河之後这个船要不要它?不要了。如果背着这个船,你还能够上得了岸吗?船就不要了,这个比喻很好。但是你没有渡过彼岸的时候,这个东西很有用处;渡到彼岸之後,这个东西没有用处了。
换句话说,哪一天你真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这三藏十二部经教,在你眼睛当中是什麽东西?是一堆废纸、垃圾。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说法,说了那麽多,废话一堆!到那个时候你才入这个境界。但是你没有明心见性,这个东西有用处,它对你有帮助,可是你不能执着。你一昧去执着它,你永远见不了性,这是佛法学习困难之处。为什麽很用功的人、很努力的人,甚至於有人学了几十年、学了一辈子,只是我们世间人讲的佛学家而已。他成不了佛,他入不了佛的境界,道理就在此地;妄想分别执着他放不下。
马鸣菩萨第二个教给我们,「离名字相」。名字是什麽?佛经里面很多的名词术语,你像这个地方就跟我们讲了三个名字: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这都是名字。三宝:佛、法、僧,都是名字相。名字相是为了传达意思方便而设立的,假设的,你可不能当真。你要当真,执着在里面,你又麻烦了,都把你的悟门堵死了、堵塞了。佛学的名词术语不要执着。
第三个更深一层,「离心缘相」,心缘相是什麽?我们听了之後会想一想这一句话什麽意思?这一段是什麽意思?这就是你心里头在攀缘了,你又错了。所以听佛法不可以攀缘,不能想它什麽意思,它没有意思,你才有悟处。你要去想它的意思,你所想的不是佛在经上讲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谁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那不叫麻烦大了吗?佛哪有意思!不要说佛菩萨没有意思,阿罗汉都没有意思,你还去想它什麽意思,错了!不能想。
听,听懂就懂,听不懂也不要去想。千万不要说,听不懂我去研究研究,多想想,愈想愈错,愈想愈离谱。那怎麽办?听不懂没有关系,第二遍再听,决定不要去思惟,不要去想像,不要去搞很多假设。所以,佛经的读法跟世间书籍的读法完全不相同,用世间这个方法、这个理念来念佛经,那佛经就变成世间的文学了,不可能开悟。所以这个一定要懂。
音响忍这个地位的菩萨,就是初地、二地、三地,他们确确实实是马鸣菩萨教的这个原则他做到了,他在听经闻法,能够「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用什麽来听?如如不动的心,用清净心。这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如果能够到没有妄想,那当然是最高层的了。这个地方妄想可能还有,但是他已经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所以他听了之後,他能体会到里面的意思。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因此他才能够得「音响忍」。
古人讲的话很有意思,「寻声悟解,知声如响」。对於音声,他了解音声是一回什麽事情,名字性空。佛讲的许许多多的名相,名字性空,音声也是性空。因此他们能够对於音声、名相不分别、不执着,这样听才能够悟入。这不是凡夫境界。凡夫境界听经闻法,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你所得到的,用现代话来说,佛学常识;你能得到的是佛学常识而已,你没有悟处,你没有悟入。
更进一步,确确实实在听经闻法当中,能把佛菩萨所讲的义理真正契入了,能够完全随顺佛陀教诲去生活、去工作、去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随顺佛陀讲的义理,这叫柔顺忍。这个比前面高,四地、五地、六地菩萨他们做到了。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们,什麽叫真正修行?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是真正修行。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的教诲就是经论,经、律、论三藏。三藏经教分量很多,古人用浩如烟海来比喻。我们修学,在无量法门里面,就像大海,我们只取一瓢饮就够了;换句话说,无量法门里面我们只取一个法门,前面跟同学们说的一门深入。要深到什麽时候为止?深到明心见性。没有到见性,不要涉猎第二个法门。
什麽是见性?在教下不讲见性,不用这个名词,教下叫大开圆解,没有到这个时候,你不要看其他的经。大开圆解的时候,自己知不知道?应该知道。大开圆解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是一个什麽样的状况?《六祖坛经》可以做个参考,肯定是不生烦恼,常生智慧。在工作里头,在生活里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烦恼,只生智慧,那个时候你就大开圆解了。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佛法的经典,无论哪一部经论,你一展开决定没有疑惑,字字句句里面,我们常讲无量义,你都能看得出来。这个时候你要讲经,需不需要准备?不需要了,你展开经卷,面对着这些大众,你有能力观机;我这个会下的大众是什麽样的根机,应当深说还是浅说,长说还是短说,自在无碍。到这个时候你能够看一切经了,为什麽?不费力气。龙树,初地菩萨,在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他得的是什麽忍?音响忍。在这个程度,这一部《大藏经》三个月就读完了。那不是说读一遍,三个月全部《大藏经》一切经典他都通了,这叫大开圆解。
没有这个能力,我翻开一部经,还有很多地方看不懂,算了,不要看了,浪费时间,知道自己不够程度。展开经卷的时候,就好像自己已经读得很熟了,这个时候行,古人的标准在此地,所以他们有成就。没有到这个程度,绝对不涉猎另外一本经书,这是什麽?忍,他能够忍耐。
现在人为什麽不能成就?现在人没有耐心,好高骛远,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欲速则不达」。我们年轻的时候,在求学的时候,老师常常讲,指出现在一般年轻人的毛病,是什麽?要好心切!总希望自己能够修得比别人好,讲得比别人好。要好心切反而就不好了,为什麽?他不能够循规蹈矩。譬如说学讲经,老师教我们初学,初学也是练习,练习讲经,练习讲经的时候一定要守规矩;《内典讲座之研究》里面所说的一些规矩,都要遵守。
初学讲经决定要有依靠,依靠什麽?依靠古人的注解。注解只能依靠一种,不能依靠两种。两个人讲的,两个人注的不一样,只能依靠一种。一种里头遇到困难了,这一句、这一段他注得不很清楚,这种情形有。他为什麽这一段、这一句注不清楚?注的人自己也没搞清楚。这是人家高明之处,他不用自己意思来解释。所以这一段搞不清楚,我把这一段文念一念,照字面上讲一讲,没讲错,这就是好手。
所以初学讲经要记住一个原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才能学得好,才能学得出来,你那个根基才能扎得稳。一开头就学好,邀功,你肯定失败,肯定你会被淘汰掉。所以学讲经的人很多,到後来真正能讲经的人没几个,原因在哪里?我们看到的是不遵守老师的教诫,这就是不持戒;遵守老师教诫就是持戒。不愿意遵守,好高骛远,自己想任意发挥,到最後麻烦出来了。自古以来多少人失败,都是因此而失败的。
老师年纪比我们大,修学的时间比我们长,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他告诉我们的没有错。没有耐心哪能成功?世尊在《金刚经》上说了一句话说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那个一切法是讲世间跟出世间,统统包括在里头。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成就,关键在忍。你办大事,你有大的忍耐,办小事有小的忍耐;心地浮躁,没有耐心,什麽事都办不成。这是古人经验之谈。
我们仔细观察现前周边这些人物,你仔细观察,无论他从事哪一个行业,他有成就,肯定他有耐心。你念个大学也有四年,你没有四年的耐心,你就没有法子毕业。你不能把四年缩短成两年,这做不到的;一定要有耐心,要能忍耐。唯有「柔顺」,他才能够契入经教的境界,经教的境界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所以没有耐心则不能成就。
无生忍,这个更高,古德的解释很简单,「证实离相」四个字。实是什麽?实相,亲证宇宙人生的真相。离相,离的是什麽相?离的是言说相、名字相,确确实实离开了心缘相,这三种相离了。初地菩萨就开始离,离得不够究竟,到七地、八地离得究竟。所以无生忍,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生哪里来的灭?所以说诸法不生不灭。你什麽时候能证得一切法不生不灭,你就是无生法忍的菩萨。
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这个身是一切法里头的一法,有没有生死?没有。有没有老化?跟诸位说没有,这个道理很深很深,这是跟你讲真话。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个不生不灭,这个叫废话,变成毫无意义了。确确实实有生灭,生灭跟不生不灭完全相等,那就是说这个生灭的速度太快了,你简直看不出来它生灭。你看《仁王经》上讲的比喻,我们说过,一弹指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我们弹指弹得快,用力快弹,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四个六十;佛说一刹那里面有九百生灭。我们就算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你怎麽能看得出它有生有灭?佛这个不生不灭是从这个地方说的。
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教我们「应作如是观」。你能够从这个地方契入,你就证得无生忍,你真正知道一切法不生不灭。这一段话,我记得我在《华严经》上好像用了六、七个小时讲这一句。我讲的时候,特别告诉同学们,《仁王经》上世尊这个说法不是究竟法,是方便说。说真的,那个速度比这个还快。二十万分之一秒不算快,两百万分之一秒、两千万分之一秒、两亿万分之一秒,这才给你讲到真实,哪里会有生灭?但确确实实是有生灭,生灭同时,生灭里头你肯定没有办法把它分开界限,这叫不生不灭。
每一个相都是独立的,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对於佛所说的道理,我们比较容易体会。我在年轻的时候,喜欢摄影,我用过的照相机至少有二十多个,现在都没有了,一台都不要了。我玩过十六厘米的摄影机,就是电影的摄影机,我有两台机器;我还有一套设备,我自己会剪接。佛在经上讲的我就能了解,摄影机的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镜头开关二十四次,开一次照一张景象,马上关起来,再开第二次,照第二张。所以你看那卷片,一卷放映的时候速度快,放映的时候也是一秒钟放二十四张,镜头也是开合二十四张。你在电影银幕里面看到这些人动作,其实他不动,他哪里动?一张一张的,哪里会动?根本就没有动。
你看看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开关就是生灭,开了就生,关了就灭;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已经把我们骗倒了,我们觉得那是真的。你再想想,像《仁王经》上讲的,一秒钟二十万次的生灭,你怎麽能知道那是假的?所以我们现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跟诸位讲,那是亿万分之一秒的生灭,决定看不出生灭。所以生灭就是不生灭,不生灭就是生灭,生灭确确实实是同时,无生法忍。你能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境界,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你对於世出世间法你的心就平了,你会不会起心动念?不会了。为什麽?假的,不是真的。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这是跟你讲实话。生死都没有了,对生死还有恐怖吗?没有!远离颠倒妄想,度一切苦厄,这是你真的智慧开了,你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个真相包括一真法界,绝对不是说我们九法界是这个现象,一真法界大概不是的。一真法界还是!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说穿了,只有因果报应,佛经上讲因缘果报,这是真理。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怎麽不空?因果也是万法之一,哪有不空的道理?因果有三个现象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就讲转变不空。因果相续不空,这个画面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从电影底片里面你就完全能看明白了,你真的会很清楚的了解它。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是大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们实在讲业障消尽,他没有业障。没有业障他还会到九法界来,我们也可以说到十法界来,因为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那个佛没有见性。天台家所讲的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没见性,实际上他还是菩萨位次。
这些明心见性、真正契入宇宙人生真相的这些人,他们很慈悲,应化在十法界里面,是来教化众生的。他不是为别的事情,他是来教化众生的。他来教化,为什麽?没有理由,没有原因。所以大乘经上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原因、条件,没有条件,没有原因。没有原因,没有条件,怎麽来的?众生有感,他有应。像我们前面摆的木鱼、磬,它有没有声音?没有声音,你敲它它就发声音,这叫感应。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你问他什麽理由来应?没有。你敲敲钟,钟就响,敲得重它就响的声音大,你问它什麽原因,没有原因。没有原因里头有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同体,尽虚空遍法界一个法身,这是同体!
我们眼睛看的这些芸芸众生,众生从哪里来?是我们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从心想生。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你心地善,这境界就善;心地不善,境界就不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不能怪外头境界,你要怪自己。所以我们凡夫搞错了方向,心往外面跑,一切都怪罪别人。觉悟的人不是的,觉悟的人他向里面找。所以你要能从内里面去学、去观察,你就能证无上道。你要从外面去攀缘,那你的麻烦大了,烦恼业习永远不断,天天在增长。这样修学,这个学法,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外道。
所以外道不是骂人的,外道是什麽?心外求法。这一本《大乘无量寿经》,你要是在这个经本里面求,心外求法,你就变成外道了。藉这本书把自性里面的无量寿求得,那你真的得到了。古人常说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们用这个东西把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证得,这就对了。
所以经教,古人的比喻也比得很好,它像个指路牌子。你们上街去,你看每条路在路口都有一个牌子,告诉你这是哪条路;经本是指路牌,不是那条路,它有用处,可不能执着。你要执着,叫你到乌节路,你找个乌节路的牌子,说我到乌节路了,你们都会笑他这个人是傻瓜。所以聪明人看到这个牌子,晓得这条路才是乌节路,牌子不是乌节路。这个经本不是阿弥陀佛,也不是极乐世界,但是你要寻找自性弥陀、寻找唯心净土,这是个指标,是个指路牌,它很有用处。
我们从这个里面去体会这经上讲的三种忍,实实在在讲,对於我们现前这个程度来说,实在是太深、是太难,可是我们应当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心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哪里会起个妄念?连袁了凡他相信孔先生给他算命,算得那麽准确,他一个妄念都不想了,为什麽?打妄想很累人,他很聪明,万缘放下,一天到晚守住清净心。实在讲他那个清净心,在佛法讲是无明。如果修行他要搞成功,他修的是无想定,不是证果,不是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明了。
黄念祖居士在注解里面说,本经三忍,以音响忍排在第一,柔顺忍排在第二。他说这个跟《贤劫经》里面的排列不一样,但是跟《华严》的「十忍」完全相同。《华严经》里面讲十种忍,第一个是「音响忍」,音响忍的意思诸位必须要记住,这是声闻。为什麽称为声闻?声闻是阿罗汉,听佛讲经说法而悟入的叫声闻。他们听经闻法能悟入,确实符合马鸣菩萨的三个标准,不着言说相,不着名字相。只是听,绝对不打妄想,不要去想他讲的什麽意思,听久了豁然开悟。天天在薰习,一遍一遍在薰习,总有一天你开悟了。开悟,有人很早开悟,时间很短就开悟了;有人甚至於几年,还有几十年的都有。这是什麽原因?个人烦恼习气不相同,烦恼习气重的,那你就要相当长的时间。
忍是定,定功。你看在六波罗蜜里面,忍辱波罗蜜後面才是精进,才到禅定,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不能忍,怎麽会得定?没有定,哪里会开慧?然後你才晓得这个忍是多麽重要。佛在经上非常重视,《金刚经》上讲的菩萨六度,六度里面唯有「布施」跟「忍辱」讲得最多,我们就晓得六度里头的重点是布施、是忍辱。布施是放下,放下是功夫,如果没有忍辱,你不能成就,你要成就一定靠忍辱。所以对於「音响」,你一定要认识清楚,要明了,不要去执着。这里头真正的义趣是教导我们放下分别执着,我不说妄想,放下分别执着。
第二个是「柔顺忍」。我们现在能够学的,就是要学随顺经典教诲,千万不要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意思是邪知邪见。我们自己要承认,我们的知见不正,佛在经教上所说的才是真正正知正见。所以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接受经教里面的教诲。我们能够有这样的功夫,这就是柔顺忍。
《华严》里面讲的十忍,功夫有浅深次第不相同,这个很明显的。你看看音响忍有初地、二地、三地,这不是很明显的功夫浅深不一样吗?我们现在初发心是一地也不地,我们也能够学,我们学浅的。菩萨那种深的我们学不到,我们现在懂得了,开始学,学最浅的,我们随顺佛陀教诲。这个教诲里头,我们要知道次第、知道先後。我们从哪个地方下手?从三皈五戒十善,一定要从这个地方做,念念常常想到,在生活当中、在应酬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觉而不迷。
什麽叫觉?什麽叫迷?觉、迷一定要搞清楚。起心动念,迷了;不起心不动念,觉悟。不是叫你不看、不听,不是这个意思。你眼可以看,看了怎麽样?不起心不动念。为什麽会不起心不动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这样看法,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这样看法。现在人修这个,这是修般若,修忍耐、十忍,现在人修比从前人方便,在哪里修?看电视。所以你们不会。你要会,每天晚上看电视,修十忍。不要把电视里面东西当作真的,假的,我天天看,看了怎样?锻链自己不动心,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是慧,如如不动;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你要真有功夫,你知道那是梦幻泡影,它那个现相生灭,真的也是如露亦如电。
你们懂得电视原理的人都晓得,它也是波度快速的通过,让你没有办法辨别它是个幻相。它不是真的,也是刹那生灭的,比以前的电影还要精密。电影是一张一张画片来放,这是完全用线条组合,它组合得太快,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它是一幅画面,不知道它是线条组合的。你看到它好像是一个画面,实际上它是线条组合的,那个速度比电影快得多了。所以从这些地方,确确实实能够证实佛在经上所说的,我们在这个地方得利益了。
了解之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的生活会很自在。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可以跟诸佛菩萨差不多,游戏神通。在游戏神通里面要觉悟,为什麽?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业力来的,现在我学了佛,我懂得了,我要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你就自在了。一转成愿力,就是我们佛门当中常讲的乘愿再来;业力把它消掉了,统统是愿力。愿力到这个世间来,那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来干什麽?来表演的、来演戏的。完全针对这个世间迷惑颠倒的众生,他哪个地方迷得重,我们用什麽方法去启发他,让他六根接触之後,能够省悟过来,这就叫佛法。
佛法,觉悟众生之法,没有一定。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没有一定的形象,千变万化。我们转业力成愿力,那要走这个路子,怎麽样启发众生,怎麽样让他觉悟。现在众生迷了,迷在什麽地方迷得最重?我想同学们都知道,最严重的,恐怕排在第一位是财,迷在这里迷得太重了。我们中国老祖宗知道,众生对於这桩事情迷得重,所以你看造钱,从前造的铜钱当中一个洞,你仔细看看像什麽东西?像枷锁、刑具,叫你看了这个东西害怕,它不是好东西!你看「钱」这个字,金的旁边是两个人,一个人拿一把刀在斗,人为财死。所以这字造的时候都用意很深,让你看到这个要觉悟。所以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让你看到就能够知道警觉,时时刻刻提醒你,不要让你迷在里头。
因为众生贪财,你看释迦牟尼佛所示现的相,一分钱都不要。古时候出家,不要说是比丘,沙弥,沙弥十戒里头就有一条,手上不可以执捉金钱,你执捉金钱就犯戒了。释迦牟尼佛自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你们贪图钱财,他舍掉了,舍得那麽乾净。生活所需,每一天吃一餐饭,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餐饭,到外面去托钵,托到有,有人供养;供养什麽就吃什麽,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一天托不到,托不到就回来打坐,参禅念佛,思惟佛所讲的经教,心永远在定中。你看看他们这个顺忍的功夫,一丝毫攀缘的念头都没有。我们要学,也要做出来给社会大众看。你不做出来,你讲没有人相信,没有人听;你教人不要贪财,自己多多益善,成什麽话?哪有这种道理!自己真放下了,劝别人放下他才肯听。放下是真正得大自在。这是说出家人。
在家人手上不能没有钱,没有钱什麽事也办不成。那要怎麽办?手上有钱,心上没有钱,这就对了。这个功夫是高段的功夫,心里面一丝毫执着都没有,一丝毫得失的念头都没有;你得到财不生欢喜心,财失掉了决定没有烦恼,得失心断掉了,这叫随顺。我们看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是凡夫,不是一个觉悟的人。他相信命运,命里有肯定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求也求不来,他心定了。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教他,这个命运是可以转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他才觉悟过来。
怎样转变你的命运?实在讲世间人哪一个人不是天天在转变自己的命运?只是你不会转,愈转愈糟糕,愈转愈坏。会转的愈转愈好。不会转的,他念头里头常常存着欺骗别人,所谓是损人利己,他常存这个心。这个心不会转,愈转愈糟,把自己那一点福报都转完了,很可惜。会转的人什麽?会转的人修福,佛教给我们布施。我们有财,用财布施,愈施愈多;法布施增长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健康长寿。什麽样的因有什麽样的果报,这个就是因果不空。所以为什麽不学布施?
布施里面最殊胜的,这是一切经佛都是这麽说法,法布施最胜。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法布施。这个话我们一般人听起来不以为然,但实际上它是事实、是真的。这里头的理太深,世间人参不透,所以他不能相信。真正明白人、觉悟的人,哪有不随顺佛陀教诲的道理,这叫随顺忍,决定得好处。
第三个「无生法忍」,跟诸位说过了。在一切时一切处,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让自己的心清净、真诚。用真诚清净心观察一切事物,你去看它的真相,你用佛经上所说的「刹那生灭」。《金刚经》上讲的就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我们的身、心,现在讲物质的部分、精神的部分都包括了。
有为法跟无为法,诸位去读《百法明门论》就很清楚了。心法,我们讲八识;心所法,心所法是心理作用;这是讲心跟心理作用,这是属於有为法的。色法是指我们的身体,物质,所有一切物质都叫做色法。现在我们讲精神界、物质界,还包括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在《百法》里面叫做不相应行法,就是今天我们讲的抽象概念。我们讲的时间是个抽象概念,我们讲的方位,东南西北是抽象概念,再跟你讲,我们讲得失,得失也是抽象概念,不是真实的。这些统统归於有为法里头。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我们起心动念的心有生有灭,所有一切现象,物质现象刹那生灭,有生有灭,有为法。
什麽是无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叫无为法。在我们感官世界里面,只有虚空属於无为的,虚空是不生不灭的。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的天空,跟三千年後今天没有两样。一切现象都在那里变化,唯有虚空不变化,所以虚空属於无为法。但是这个无为法,我们称作相似的无为法,因为它没有生灭的现象。真正的无为法是真如本性。
这「一切有为法,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常常提起、时时刻刻提起,我们六根就不会被六尘迷惑了。真的,古人讲的话很有道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得快,决定不受外面环境影响,这要功夫。你真正学到了,眼不会为色影响,耳不会被声影响,舌不会被味影响,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要会修。看到喜欢看的多看一眼,完了,你是凡夫,你不是圣人;听到喜欢听的,站在那里多听一下;对了胃口喜欢多吃一点,这是凡夫,这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做功夫在哪里做?就在这些地方做,不被六尘所转,所以它都叫做忍。
你要能忍,忍久了就变成定,那你就得定了;定生智慧,你的智慧才开。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学,自然就通达明了,而且一点错误都没有。所以,我们用功就在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待人接物,就在这些地方用功,学的是随缘不攀缘;被境界所转是攀缘,不为境界所转是随缘。这是真正修行的原理原则,我们要懂。
这三种忍後面还有七种,这个七种不难懂。第四个是「如幻忍」,教我们看这个世间、看六道、看十法界,幻是什麽?像魔术师变魔术一样,看到好像是真的,实际上是假的,不是真的,如幻师现的幻术。第五种「如焰忍」,焰是火焰。火焰,我们知道它是不住的,它是活动的、不住的,不是真实的。第六个「如梦忍」。第七个「如响忍」,这个响跟前面「音响忍」不一样,意思不一样,这个响是山谷里头的回响。我们到山谷里面长啸一声,回音就过来了,是讲的回音;换句话说,统统都不是实在的。第八个是「如影忍」,影,现在影像大家都有相当深刻的认知,你每天看电影是影像,电视是影像,收音机听到的那是音声,都不是实在的。第九个「如化忍」,化是变化所作。最後一个「如空忍」。这是《华严经》上讲到的十忍。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如果有缘听到了佛所讲的真实法,《金刚经》讲的就是真实法,《无量寿经》讲的也是真实法,讲的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金刚经》是跟我们讲理,《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事。理是事中之理,事是理中之事,理事是一不是二。我们听到说事,就要明了当中的理;听到说理的经,就要晓得这个宇宙之间的现象,不能够偏在一边,偏在一边你就错了。
所以,无论佛讲的是理还是事,我们听了能够不惊不怖,能够不害怕,然後才能够信解受持。信解受持有所契入之後,你自自然然会为人演说,演就是真正做到了,这个不要人劝你的,你自然会去表演。为什麽?帮助一切有缘众生觉悟。无缘众生见到你的表演无动於衷,他也看不出来,也没有办法体会,那是业障太重了,这叫无缘。业习浅的人他看到之後,他会有所感动,他看了感动。感动的有深有浅,感动深的必定会依教奉行,他向你学习,那是感动深的,我们知道这就是根熟了;感动浅,虽有感动,还不能依教奉行,我们知道善根虽然触动,程度还不到。
所以,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做种种示现,从来没有停止过。那诸佛菩萨累不累?我们不要担心,他一点都不累。为什麽他不累?因为他无我。我们为什麽会累?因为有我,「我今天做了这麽多工作,累了」,念头一起果然就累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诸佛菩萨无论是示相也好、表演也好、说法也好,他从来不会累的、不会疲倦的,就像《普贤行愿品》每一愿末後「无有疲厌」。为什麽无有疲厌?无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所以他不会累。他们的表演、说法,一切的作为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们作跟无作是一桩事情,我们凡夫不行,作跟不作是两桩事情。什麽时候我们也是作跟无作变成一桩事情了,这叫一真法界。我们入不了一真法界,就是作跟不作是两桩事情,叫落二、三,这是凡夫,凡夫跟圣人差别就在此地。
古德说,菩萨在学随顺寂静。这是观行位的菩萨,功夫得力了,他是真干!他心目当中观一切法清净平等。这是我们这麽多年来,总结大乘佛法教学的纲领,一切法清净平等。这是讲什麽?我们通常讲十法界,十法界清净平等。你怎麽看出来?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从小事来观察。世间人贪财,贪爱珠宝,珠宝跟砖头瓦块有什麽两样?现在科学家懂得,实实在在说完全相同。现在一般都讲原子、电子、粒子,珠宝、金刚钻跟泥沙,你把它分析到最後,分析到原子电子粒子,完全相同,只是它排列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一般讲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除这个之外,一样的,一点差别都没有。你从这个地方去看,看它的清净平等,你就不会被这些假象欺骗。
我眼睛当中,你们认为最宝贵的珠宝,我看跟一块石头没有两样。我看的是事实真相,我不会被它欺骗,得失完全是假的。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这是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年了,那个时候有一位居士他要送我一个手表。我平常都不戴表的,没有时间,好!没有时间,不知道年月日,也不晓得星期几,非常好,几点钟完全不知道。因为现在大家都戴,很方便,要问问时间,「几点钟了?」他就会告诉我,我就省事了。
他要送我一个表,当然我也不能不接受,不接受,这是人家的好意。他要陪我一起,带着我一起去选一个。首先他到银行去提款,提了款之後,那个银行地下室有保险柜,他带我去参观,他有两个盒子的珠宝。两盒珠宝,放在保险柜里头,打开来给我看,在我面前炫耀,他有这麽多珠宝!我看了之後就问他,我说:你只有这麽一点点?他就非常惊讶,他说:法师,难道你有很多?我说:我有太多太多了,数不清!他说:在哪里?我说:你想想,你这些珠宝不敢放在家里,放在家里怕人家偷、怕人家抢;又不敢戴在手上,戴在手上怕人家把你手砍掉。只好买一些放到保险柜里,拿出来看看摸摸,这就算自己的,那我不就太多了?所有这些银楼,你看我到那里去,拿出来让我看看摸摸,收好来!全是我的。
世间就有这麽可怜的人,这样迷惑颠倒的人,愚痴!他那些东西不知道拿去变卖,去做功德、去做好事,那是自己真实东西。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过是给你看看而已,有什麽好看的?看多了一点都不希奇。所以学佛学智慧,学觉悟,不要被世间这些假象欺骗了。我们有缘到这个世间来,要做真实功德,真实功德是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里头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觉悟,唯一的方法是天天上课,天天讲解说明,释迦牟尼佛一生就干这个事情。
所以我在早年,一九八三年在旧金山,我在一个老人公寓里面讲经,讲一个星期。我那个弥陀村就从那个地方动的这个念头,我就觉得二十一世纪道场不是寺院庵堂,而是什麽?老人公寓。他这个老人公寓里面住有四百多个单位,大多数都是单身的老人,少数是夫妻。这些人物质生活没有问题,国家都照顾到了,精神生活没有,所以在那里面去讲经,他们非常欢喜;他没有事情,没事干,来听听经。
所以我觉得二十一世纪的道场应该是这种道场,退休再来学佛。年轻人没有时间学佛,工作的繁忙,拚命!看到生活真可怜,夫妻两个人都上班,一个人上班养活不了家,两个都要上班,生活得很苦。美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你看一般人,绝对大多数的人生活很苦。所以我「弥陀村」的念头是从那里起来的。现在这又过了几十年了,但是老人学佛,确实是很重要的。所以此地建弥陀村,李木源居士告诉我,这个大楼全部完工之後,大概可以容纳四百人,这里面可以住四百人。天天念佛,天天研究经教,住在此地,把所学的东西都变成自己的思想、生活,能入境界,好事情!
最近我在澳洲、在香港,香港有几位同修对於我这个想法,他们觉得很有兴趣,我们希望在澳洲建一个弥陀村。现在我们的范围扩大了,不叫弥陀村,叫「多元文化村」,将来这个村建好的时候,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信仰,无论信仰什麽样的宗教,我们共同在一起生活,我们建一个多元文化村。这个村里面,我有个构想,我们设一个修学、教学的场所,这个场所建圆形的,而且是一个广场,圆形的广场。广场周边建讲堂,一个宗教建一个讲堂;澳洲有十二个宗教,十二个讲堂围着一个大圆的广场。我们十二个宗教一起活动在广场里面,个别教学在个人教室。
我们希望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大家在一起生活,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看看世界可不可以大同,可不可以和平。所以,我们做多元文化村,或者把「和平」两个字加进去,多元和平文化村,让大家来看看,世界和平在我们这里,这非常有意义。澳洲地大人少,土地很容易取得,非常便宜,不像此地寸土寸金。现在有几位同学,最近在那边去考察,先去看看澳洲老人福利事业。我听他们打电话给我,看了之後非常满意,看样子这个事情可以能做得成功。这个做成功,在世界上讲是创举。
我们希望老年人听听自己宗教里面所讲的,也听听不同其他宗教所讲的,彼此互相了解,才能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希望老人,这是我一生当中的一个愿望,人生最幸福的这一段时期是老年,老年享福。中国古人常常教後人,「少者怀之,老者安之」。如何能落实?我们今天常常在想着,要把这个事情落实。我们做一个榜样,希望全世界;现在的老人福利事业普遍都被重视,让他来参观我们怎麽个做法。我的想法是把养老、学校(老人大学、学校)、多元文化三样东西融合在一起。所以生活在那里面不会寂寞,很热闹,各个宗教都有不同的节日,常常庆祝,常常在一块活动,非常有意义。
真的,经上讲的这三种忍,对我们非常重要,音响忍、柔顺忍,最根本的无生法忍,我们的心才真正是以清净平等真诚正觉慈悲对待一切众生,这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末後这段经文:
【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
『华果树木』都是表法的,有理有事,前面都跟诸位介绍了。什麽叫『佛事』?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寺庙做佛事,什麽佛事?超度死人叫佛事,这个完全错误。佛是智慧、是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开智慧,帮助一切众生觉悟的事,叫做佛事。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自己以身教,用自己的形象为一切众生作示现,让众生接触到之後有所感悟,这是佛事。另外一个就是天天讲经说法,这是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佛天天为大家讲解说明。任何人都可以在佛面前提出问题,不管什麽问题,佛都会给你解答,无碍辩才!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开智慧,这个事叫佛事。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不可以误会。末後这一段「功归弥陀」,这个功德最後结归到阿弥陀佛。
【此皆无量寿佛。】
『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
【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在此时此地想做佛事,我们的动力就是这几句话。『威神力』我们没有,我们要求威神力加持,这个求得到的。我们要有愿,要有『愿力』,我们要有『明了』,要有『坚固』,要有究竟的愿。以这个愿必定能够感得诸佛护念,感得这一个世间有许许多多有智慧、有福报、有能力的人,他会协助你,会帮助你。希望做这个事情的人很多,不是没有,没人做;我们真正肯发心去做,哪有不得人,所谓是志同道合的人,他一定会来协助,这个事情能做得成功、能做得圆满。在这麽多年,我们经验当中都能够证实,居士林的成就我们亲眼看到,其他地方这些道场成就都不是偶然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