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七十五)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9-11 13:35     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七十五)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七十五集)



2000/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面,倒数第一行,从第二十六愿看起:


    【若闻我名。寿终之後。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上面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这是往生的正因,古德所说是四十八愿里面的中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第十九愿跟二十愿,实在是第十八愿的补充。我们在「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文里面,世尊告诉我们求愿往生最重要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二十愿就是「发菩提心」,可见得关系非常的密切。换句话说,十九愿跟二十愿它的重要性是跟十八愿完全相同。

  近来在外地有许多地方提倡「本愿念佛」,说是可以不要读经、可以不要念佛,只依十八愿就行,这在理上讲没有问题,是能讲得通的。可是这些人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我们每天念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些人是曲解如来真实义,误解了如来真实义,这个对念佛人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把这一生永脱轮回、往生净土的机会错过了,这一种损失没有法子想像的。诸位同学如果要是遇到这些事情,一定要以慈悲心开导他们。我们在讲席里面常讲,特别是《华严经》上的教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是事实真相。换句话说,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圆满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如果少一愿,四十八愿就不圆满,就有欠缺了。任何一愿都包括其余的四十七愿,这才叫本愿。这种本愿的说法,实在讲还是皮毛,意思不够圆满,什麽叫圆满?任何一愿包括《无量寿经》全部的教义,不仅是一愿,经上任何一句、任何一个字,都圆圆满满含摄全经经义,这才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果有这个认知,才可以谈「本愿念佛」,没有这个认知,谈「本愿念佛」都说错了。这是特别在此地补充几句,希望我们同修不要被这些流言迷惑,自己破坏自己的功德利益,这就错了!

  今天这一愿,实在说包括上面第二十五愿,这是不求往生的,修学净宗法门,持名念佛,往生的愿望不强,觉得人天福报还不错,舍不得离开世间的,你们想一想这是什麽人?就是我们自己,不是别人。我们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曾经学过这个法门,《弥陀经》上说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非常深厚,这样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换句话说,只要真诚心发愿求生,没有不生净土的。如果对这个世间还有一丝毫的留恋,那你就去不成了。虽然去不成,我们这一生也没有白修,人天福报是肯定的,得人天大福报,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跟我们说的。这一品经是世尊为我们转述阿弥陀佛的报告,等於阿弥陀佛亲自跟我们所说没有两样。所以这一愿明显的告诉我们,『若闻我名,寿终之後,生尊贵家,诸根无缺』,这句话里面包含着圆满的福德。「尊贵家」:财富不缺乏,聪明智慧不缺乏。後面这一句「诸根无缺」,这就是健康长寿。你看我们世间人所求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都得到了。怎麽得到的?闻名。

  闻名的意思很深,不是我们普通听到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我们每天念这一句名号,就能得这麽大的福报,你这种想法错误。要知道这个经是大乘经,不是小乘经。大乘经里面讲的「闻」是菩萨三慧里面的闻慧,不是我们普通道听途说,这种见闻觉知不管用的。所以它是三慧里面的闻慧,才有如此殊胜的果报。三慧诸位都晓得:闻慧、思慧、修慧。闻、思、修都称之为慧,什麽样的慧?戒定慧之慧。由此可知,如果你没有修戒、没有修定,你就没有三慧。这个我们就懂得,此地讲的闻名是以戒、定为基础。

  什麽是戒?此地是广义的,你要把它想到五戒、十戒,那你又想错了。这个地方的戒是佛陀的教诫,换句话说,就是指的《无量寿经》。依照本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学,这叫持戒;换句话说,世尊在本经上的教诲,我们要记在心上,要依教奉行,你戒就具足了。定是什麽?定是专一,专依这一部经,你心是定的。千经万论,我依这一部行吗?如果你要记得《华严经》上的教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一部经就是一切经,一切经就是这一部经,我们心就定了。

  一部经决不是专指这一部《无量寿经》,世尊一生所说一切经,任何一部经都具足一切经。这是什麽道理?老同修不难理解。世尊说经讲道,字字句句都是从真如自性里面流露出来,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自性流露的,不是识心。自性里面没有一多,没有大小,没有先後。所以世尊说大部经,《华严》、《法华》、《般若》,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说分量少的《般若心经》,两百六十个字,也是自性流露出来的。既是自性,无有不圆满的,无有不圆融的、不包含的,所以给你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我们今天明白了,一是任一,任何一部经,这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部经你只要专心受持,这个专心就是定,专心才能开慧,定能开慧。

  我们今天许许多多年轻的同修,他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认真,不是不用功,他搞杂了,他学的经论太多。换句话说,纵然他很如法,他没有定力,定得不到。定得不到,慧就不能现前,我们亏吃在这个地方。古德跟我们讲了经验的话,说:「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经验之谈、是实话。什麽叫通?开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一开就通了。智慧不开,我这一部经也没通,智慧开了,这部经通了,这一部经通了,是部部经都通了。不但出世间法通了,世间一切诸法也都通了,没有一样不通的,只要一接触,什麽障碍都没有。我们对於宗门彻悟的人,教下大开圆解的人,我们非常羡慕,我们对他们也很敬仰。可是要晓得,这个能力一切众生统统具足,而且佛告诉我们,跟如来果地上智慧德相并无差别,不能证得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戒定慧。实在说戒定慧是性德,也是自性本具的,我们今天把戒定慧变质了,变成什麽?变成烦恼。佛在经上讲的,戒定慧的反面是什麽?贪瞋痴,我们是把自性本具的戒定慧,变成了贪瞋痴。

  佛教导我们,如果你想作佛、作菩萨,你要再把它转回来,转贪瞋痴为戒定慧,佛陀是教我们一个转变的方法。这个转变的方法我们要记住,要细心的去思惟,建立信心,从这一部经下手。这一部经分量不算多,也不算少,对末法时期来说,非常契合我们的根性。所以我劝同修要从读诵下手,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话里头也暗含戒定慧微妙的道理在其中。你这一本书从头到尾念上一千遍,你想想看,你就有定功了。你没有定功,你没有这个耐心,你念不到这麽多遍数。一千遍念下之後,为什麽说意思自见?你心定了,定了就开悟,不懂的地方也懂了。懂得浅的地方,现在也看得深了,一直到深广无际,你看这一部经的经义。功夫再进一步,每一品义理都是无有穷尽的,乃至於每一句、每一个字,皆是无量义,那你就真的通了。你再看世尊所说的一切经,一丝毫的障难都没有了,无有障碍!

  所以佛法的修学跟世间法的修学不一样,世间法的教学,只能够增加我们的常识,没有办法使我们得到定慧。定慧不能现前,决定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从最近这两百年来,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定慧的世智辩聪,这个世间许多科学家,在近代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高科技,这一些高科技用到军事上、用到战争上,使整个世界一切众生身心不安。大家想想,这不是解决问题,是制造麻烦。所以从眼前这个趋势来看,许多人都担忧,科技愈往前发展,这个世界愈是岌岌可危,不晓得哪一天这个世界被人类科技所毁灭。世界怎麽毁灭的?自作自受!两个人不合,他打一架就算了。古时候两个人打架,这很好!我们大家在旁边看,我们不碍事。现在可麻烦了,两个人不合,两个人都用原子弹的时候,我们大家遭殃。他两个人没事情,我们遭殃了。这个原因是什麽?科学家没有戒定慧,他们那个能力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

  我们要清楚、要明了,真正的学问,真正的智慧,一定是圣贤的教学。在中国过去,儒家也讲戒定慧,道家也讲戒定慧,他讲的跟佛家的戒定慧有什麽差别?有差别!他们戒定慧里面,妄想分别执着没断掉;佛家讲的戒定慧,是要把妄想分别执着舍乾净;妄想执着不能够舍弃,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那一种戒定慧是人天福报。我们知道生到色界天要禅定,无色界天更高的禅定,这是佛家常讲的四禅八定,世间的圣人所教诲的,你得天福,不能出离三界。佛法戒定慧,决定是要破贪瞋痴,要破我执、破法执,所以他的成就超越六道。执着没有了,超越六道;分别没有了,超越十法界,果报在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也是一真法界,这才是真正的果报。我们明白了、觉悟了,就知道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应该在哪一个方向去努力。

  今天早晨我到机场送客,遇到一位居士,他看到我坐在那边,他向我问讯,告诉我人生太苦了,他看到他的家亲眷属,死了以後火化非常伤感,知道这个事情自己决定逃不过,来问我怎麽办?我问他有没有到居士林念佛堂来念佛?他说来过一次,我说你要常来,常常来听经,常常来念佛,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你有这个警觉,好!这个在佛法里面讲,这是真正觉悟了,对於世缘看得很淡、看得很薄,一向专念没有不成就的。这个居士的话,也值得我们警策,现在这个世界是乱世,zai 难很多很多,什麽时候我们遇到,谁也不敢断定。聪明人、警觉性高的人,时时刻刻会想到,提醒自己,纵然遇到zai 难不惊不怖,定心念佛。如果自己命中不该遭这个难,你会很平安度过,命中有这个劫难,正好往生净土,弥陀一定来接引。所以决定不可以贪生怕死,这是真正觉悟的人。纵然还迷恋这个世间,还不想往生极乐世界,遇到zai 难也是不惊不怖,称念佛号,那就是这个经上所讲的,「寿终之後,生尊贵家,诸根无缺」,你来生能得圆满的人天福报。

  不能忘记念佛!念佛的功德无比的殊胜,但是念佛要会念,什麽叫会念?心口相应,古大德常讲的,说得没错,可是意思还不够明显。我听这句话没有问题,初学的同修听这句话,决定有问题。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口念,心怎麽相应?心同样具足弥陀四十八愿,你就心口相应。四十八愿记不得,那你怎麽相应法?所以我们定的早晚课,每天早晨念四十八愿,念这一段经文,希望你心跟口相应,声声佛号都圆满具足四十八愿,这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还怕同学们不能够具足体会这个意思,心行要相应,心里面有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一定要落实在生活之中;换句话说,心是弥陀之心,念是弥陀之念,弥陀之念就是弥陀之愿,行是弥陀之行,这样才圆满相应。这个「一念相应」,相应得圆满。一念相应,你这一念之中就是弥陀的化身;念念相应,你念念都是弥陀化身,他怎麽不成就?不但成就往生,我相信诸位都能够体会得到,肯定上上品往生,这还用得着怀疑吗?

  学佛,世尊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学阿弥陀佛,他在本经里面为我们介绍说过,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佛说这两句话什麽意思?无非是希望我们向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能够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就是道道地地学阿弥陀佛。只要把这个学成功就行了,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不要再学了,学那个东西都是障碍。诸位要知道,全是障碍!你把这桩事情学好了,所有一切障碍消除了,自自然然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要有聪明、要有智慧。如果觉得世间还有别的东西好,要想学,这是世间的烦恼情执还没有消融,还没有能放下,还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跟自己做障碍。同修们要细细想想我这几句话,我绝不害你,我绝不障碍你,我说这些话都是根据如来教导而说的,没有我自己的意思在里头。我们再看下面一愿,第二十七愿:

    【常修殊胜梵行。】


     二十七愿只有这一句。後面: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总结以上的三愿。二十七愿,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愿,单单得人天福报,诸位想想人天福报享尽了,麻烦不就来了?还是要堕落!有这一愿那就算不错了,来生虽然得人天福报,还继续修行。继续修行里面,有两种殊胜:第一种殊胜,你真的彻底觉悟、彻底放下,你就往生作佛了;第二种没有彻底觉悟,你人天福报可以生生世世保全,你不会堕落三恶道。为什麽?你能够继续不断在修梵行。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看到悟达国师,十世高僧,就是属於这一类,传记里面记载,从汉到唐这数百年之间,他生死轮回不堕恶道,这是次一等的利益。

  『梵行』,梵是清净的意思,清净一定要离欲,「财、色、名、食、睡」五欲,五种欲都要淡薄,你才能称之为梵行。《金刚经》上教导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离一切相」就清净了,你所修的善就叫梵行。佛给我们讲的一切善是指什麽?我们修净宗的同学要很清楚,这些地方模糊不得,世尊在大小乘一切经论当中,给我们说得太多太多了。太多我们没有办法记,记不住,从哪里下手?如何落实佛陀的教诲?这就不得不抓纲领。净宗学会成立,我们选了五个科目,这是纲领。《观经》上的「净业三福」,我们有没有记住?有没有认真的去奉行?大小乘经教里面,佛教给我们处众要修「六和敬」,这两个科目是根本的根本。这两个科目我们修不好,其他的全部都落空了,纵然天天念佛,人身保不住,这个要知道。

  清朝初年慈云灌顶法师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末後,说明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头一条就是堕阿鼻地狱。我在当年学习这部经的时候,迷惑、不解其意,怎麽想也想不通。我请教李老师,念佛人果报一开头就是堕地狱、堕饿鬼、堕畜生,我提出这个问题,李老师说:「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讲,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来解说。」什麽原因?虽然念佛,心不清净;换句话说,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没有办法放下。你怎麽堕到三恶道去了?贪瞋痴堕的,不是念佛堕的。念佛为什麽也会堕?你念佛的力量薄弱,贪瞋痴的力量太强,这是佛在经上常说临命终时业力牵引你,「强者先牵」,贪瞋痴比你念佛的那个力量大,它先牵着你走,是这麽个道理!

  由此可知,梵行是多麽重要。如果你修梵行念佛,纵然不能往生,可以保人天两道。也就是说,你「三福」很认真的学习,「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你都很认真、很努力的修学,能够做到几成了,这个叫梵行。但是你并不究竟,并不彻底,你贪瞋痴慢没断,只是淡了几分而已,并没有断掉,并没有忘我。《金刚经》上讲「离一切相」,是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你没离。没有离相,你修三福、修六和、修六度、修十愿,全是人天福报。你所修的福,福的力量胜过贪瞋痴,你临终才能够「生尊贵家,诸根不缺」。如果你贪瞋痴增上,你所修的「三福、六和、六度、十愿」,抵不过贪瞋痴,诸位要想一想,那就很危险,还是先堕恶道。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真的要搞清楚了,我们就会小心谨慎,不敢违背佛陀教诲,违背佛陀的教诲是自甘堕落,你必定就重视梵行了。

  梵行,用今天的话来说,清净心、平等心,这就是梵行。黄念祖居士在《注解》里面,引经据典告诉我们,烦恼习气的祸害。他引用嘉祥大师《法华经》的注解,嘉祥是唐朝时候人,他说「有人言通取一切戒为梵行」,持戒为梵行;「别名断淫为梵行」。断淫有狭义、有广义两个意思,狭义是男女的淫欲,广义是凡是任何事物过分都叫淫。阴天下雨,雨下太多了叫淫雨,这个淫就是过分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离不开「财色名食睡」,这是我们生活必需品,但是你要是享受过分都叫做淫,都产生了障碍。《大品般若经》里面讲,连生梵天都成了障碍,何况菩提!在这个地方我们晓得,生梵天就是初禅天,初禅是梵天,二禅是光天,三禅是净天。由此可知,这个地位并不是很高,你要想生梵天,你要修成禅定。世间的禅定,四禅里面的初禅,初禅天人他得禅定,所以清净平等心现前,离欲了。心地得清净平等,初得。所以念念当中还有过分的贪图享受,你的心决定不会清净,决定不会平等;换句话说,你不能得禅定。

  有同修告诉我,他们曾经也遇到一些修行的大德,知名度很高,听说功夫好像也不错,有能力给人治病,似乎都有神通,可是架子很大,目中无人,非常骄傲。你们想想,这是什麽样的大德?我们在圣贤典籍里面看到,世出世间的圣贤,愈是有学问,愈是有德行,愈有谦虚,愈是忍让,处事待人接物,心平气和,决定没有贡高我慢的这种现象。由此可知,他绝对不是世出世间圣贤人。他是哪一类人?我们读《楞严经》,《楞严经》後面给我们讲五十种阴魔,魔的智慧神通道力,从外表上看跟诸佛菩萨似乎没有什麽两样,魔就是有脾气、使性子、目中无人,这我们晓得他与五十种阴魔相应,与诸佛菩萨不相应。难怪《楞严经》上佛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一些邪师,他也很有势力,他也很有福报,福报比我们大多了,我们比不上他,他也有很多徒众,正是所谓「法弱魔强」,我们在任何一方面都比不上人家。可是我们这个道,决定能生净土,决定能见弥陀,他们那个道这就不能了。邪与正的辨别,实在讲是很简单的,正法里面决定是断烦恼,决定不会说增长烦恼,没有这个道理!

  所以梵行还有深义,深义是什麽?《法华嘉祥疏》又说到:「梵行之相者,梵名涅盘,即根本法lun大涅盘也。行即万行,到大涅盘也。」这个意思深,这是世尊在大乘经上所讲的,确实是这个意思。浅义梵行没有能超越六道,深义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根本法里面的大涅盘。「行」,的指六度万行,修六度万行就能够到大涅盘。《大日经疏》里面也有这个说法,「梵谓涅盘。梵行谓修梵行者名。具大涅盘名为梵。」由此可知,梵的意思并不局限在持戒与断淫而已。何况弥陀本愿,这个愿文里面「殊胜梵行」,殊胜梵行意思就圆满了,浅深广狭圆圆满满含摄在其中。我们要怎样学习?第一个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随顺《无量寿经》上的教诲。特别是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在本经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里面,古人说得很好,就是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

  我这些年来在各个地方,有同修们要求受三皈五戒,三皈我有详细的解说,而五戒我就取《无量寿经》这一段经文,这是世尊在无量寿会上,给我们详细说明三皈五戒。我们现在把这一段经文编在晚课读诵的经文之中,每天晚课念一遍,认真的反省检点。佛教我们做的,我们有没有做到?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有没有违犯?这个叫做真正做早晚课,不至於有早晚课的形式,而没有早晚课的内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我们的业转不过来;换句话说,将来死了之後,还是要搞轮回。不是开玩笑!不是儿戏!我们想不想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这个世间太苦了!

  上一次时隔不久,长春明续法师到此地来,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去年四月间。这个故事许多同修都听到了,北韩那边的山神,一百多位山神现在在念佛修净土,告诉他们天上不安稳;天上都不安稳,地上不能住,最好的地方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山神说的。所以山神请他们庙里的法师,这个老比丘尼,六十多岁常慧法师,还写了一个贺年卡给我,托他带来的。常慧法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十二岁出家,老修行,德行非常好,山神尊敬她,想请她到北韩去领导他们大家念佛。这个山神听说还拜托天神帮忙,想把她带走,带到快要出边境了,我们中国的护法神太厉害了,现大身,结果天神一看到,天神走了,他们山神没有办法,才把法师放下来,放在那个地方,长白山如来寺,距离她自己住的那个道场一千多公里,很短的时间,山神就把一个活人带走,带了一千多公里。这个事情发生在去年四月间,真的不是假的,这不是作梦。这个法师就问山神,她说:「你们作山神有多久的时间?」他说:「三千多年。」法师又说:「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还在世,你为什麽不跟释迦牟尼佛学?」「那个时候不相信」,不相信有什麽法子?现在才相信了。也非常值得我们启示,现在是连鬼神都把天上人间看清楚了,所以有很多人生天,山神现在看清楚,天他也不要去了,他要到极乐世界去。现在这八个山神,因为法师请不动,他也没有脸回去见人,所以现在统统留在长春老法师这个道场,叫百国兴隆寺,在这个道场作护法神,皈依三宝,跟着老法师一起修净土。

  这个道场也是念《无量寿经》,也是佛号昼夜不间断。我们听到这个讯息,心里面非常振奋,坚定我们的信心。我请明续法师把这个事情做一个详细的报告,录了一个录相带,下一次星期六我们讲经的时候,没有讲经之前,这个录相带可以在这里播放,让大家看看,让大家听听,真的,不是虚假的,绝对不是神话故事。这个老和尚现在还在,你们如果要到北方去参访的话,她很欢迎接见你们。不过现在不能去,为什麽?天太冷了,零下几十度,我们受不了。现在北京晚上都是零下十几度,气温最高的时候,听说零下九度。我们南方住惯了,到那个地方真是吃不消,所以最好四、五月间去,这个时候气候最好。所以诸位同修如果要想到中国大陆去参访,我感觉这个地方一定要去看看,亲近亲近这个老比丘尼,你听她讲讲开示。可以组个团去参访,我们参访主要的目的,坚定我们的信愿,然後你才能放下万缘。

  今天这个外缘为什麽放不下?你的信愿不坚定,所以自己虽然学佛,没有能够得真实的利益,只是在佛门里面修一点小福报而已。小福报来生到哪里享,还都靠不住,来生若得不到人天果报,你的福报就不能在人天享,这个事情都是事实,能不多想想吗?不要把这一生所修的,来生到畜生道里面享福,到鬼道里面去享福,错了!所以应当牢牢记住,世尊叮咛我们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一句话世尊一生当中说了几万遍都不止,每一部经都说很多遍。一部《金刚经》从头到尾只有五千多字,里面就说了十几遍,真正是苦口婆心的叮咛。所以我们学习,首先要把欲望降低,我们的心才能够得清净,清净心念佛才管用;然後遵从教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什麽是菩提心?又要搞清楚,我们是总结纲领上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菩提心。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这样用心,这叫发菩提心。菩提心发了,嘴皮上发了没有用,心上发了也不管用,一定要落实。菩提心的落实,就是三福、六和、六度、十愿,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的菩提心就落实,以这个功德求生净土,这叫发愿回向。我们天天回向,唱回向偈,拿什麽回向?人家是拿自己每天真正修学的功德来回向,那我们自己认真反省一下,我们每天拿什麽回向?拿自私自利回向,拿贪瞋痴慢回向,拿一些损人利己来回向。这个不回向还好,愈回向愈糟糕,回向向到哪里去?向三途去了,这就是灌顶法师讲的,念佛人念到三恶道去了。我们现在是懂得祖师大德说话的意思,才晓得这个事实之可怕,然後才懂得「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重要。所以菩萨行落实,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的是菩提心,真正觉悟之心,离相修善、布施,为一切众生服务。

  今天下午,诸位看到九大宗教的领袖,在二楼会议室里面开检讨会,我也参加了。检讨这一次三十一号晚上的祈祷,跟一号的晚会,有哪些缺点需要改进的。九个宗教现在密切合作,现在真的变成一家人了,没有一个不欢喜,明年我们还要搞。所以有很多缺点的部分,今天检讨的时候一样一样,明年要改进,会比今年做得更圆满。我们希望把新加坡宗教的团结、种族的融洽,影响到全世界。今天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我们知道有因种族而战争的,有因宗教而战争的,非常不幸!我们希望将这个影响面扩大,那就是要办一个刊物,要把这个活动做成录相带,做成VCD,流通全世界。特别是这一些战争动乱的国家,多送一点给他们看看,为什麽新加坡的ji 督教跟回教,天天在那里拉手,那麽和睦,那一边要打架,为什麽?所以今天有同修建议,明年再办,应当邀请世界这些大的传播媒体,邀请他们来参加,这是对的,我们今年没有想到。我们今年送请帖,没有邀请其他国家传播媒体、大的报社、传播公司,我们没有发邀请函。让他们参与,他们会主动去报导,把这个和平的讯息传播到全世界。这个建议好,我们采纳,明年一定改进。

  但是今年要做的,我们自己要把这些成果总结下来,所以要编一个特刊,做录相带跟VCD,赠送给全世界宗教团体、学校,不同族群的团体,送给他们。来年如果要真的大做,我们就可以邀请全世界的,不单是传播媒体,宗教团体、族群团体,我们统统邀请,明年的客人恐怕就会到一、两万。今年的客人八千多人,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原先我们估计大概只有六千多人的样子,比我们的估计超过两千人。晚上祈祷那一天,今天同修们提出报告,他们估计大概有六千人。那天晚上在一起祈祷的人有六千人,大部分都是佛教徒,所以明年我们希望其他宗教信徒也要来参加祈祷。我们的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团结,也是与日俱进,天天在进步,不但有助於世界和平,而且有益於消灾免难。纵然我们不能把眼前的劫难化除,眼前劫难推迟,劫难的范围能缩小,这是可以肯定的,我能够相信。所以我们不能不感激这些宗教的领导人,他们真的觉悟了,真的回头了,知道社会zai 难的严重性,所以放弃自己的成见,我们团结一起来祈祷,来推动世界和平、社会安定的神圣使命,我非常佩服。

  今天检讨会当中有提到,每一个宗教祈祷的时候,因为祈祷的文,我们没有见到过,听也听不懂,所以有很多人当中有退席的,明年改进。如何改进?祈祷文印出来,李居士讲印四种文字,我们都能看得懂,而且讲解,祈祷之前有五分钟的说明,这个我们兴趣就来了。所以我们不断在求进步,这是精进波罗蜜。大乘经教上常说「境随心转」,在祈祷的时候,必定心行相应,这个祈祷就产生不思议的效果,这确实有改进的必要。

  所以发菩提心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心行落实,这个样子一向专念,就能够趋向大涅盘,真实梵行。菩萨一闻佛名,就具足如是功德,所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我们凡夫虽然不能像菩萨一样,一闻名思慧、修慧统统都具足在其中,但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功德同样不可思议。不过在一生当中不能成就,这个佛种子种下去了,来生後世遇到缘,这个种子会起现行。我们在座的同学就是属於这一类的种性,过去生中曾经闻阿弥陀佛的名号,虽闻不解其义,所以往生净土的愿没有生起来,这一生得人身,又能够继续修殊胜梵行,所以这个愿文,岂不是写的我们大家现前的状况?这就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安慰,对我们的慰问。我们听了之後,既欢喜又惭愧,更要警策认真努力,希望这一生当中不空过,决定成办。

  黄念祖老居士在这一段经文,他引用《尊圣陀罗尼经》上面有几句话:「诸飞鸟畜生,含灵之类,闻此陀罗尼,一经於耳,尽此一身,更不复受。」陀罗尼是梵语,一般翻作咒,也翻作总持,都是世尊所说的。咒语里面,一般翻经的法师都不翻,这在过去所谓是五不翻之一。为什麽不翻?佛所说的这些话,里面非常复杂,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印度当时的语言,印度人也不懂。所以有一些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这个里面多半是六道的语言,世尊讲经说法,六道鬼神来听的很多很多。通常我们讲经道场也是这种情形,我们看到道场上坐的这麽多人,这你肉眼能看到的;你看不到的比我们看到的人数,不知道要多多少倍。现在我们相信,为什麽?居士林的一些鬼神要求听经,我们二楼、一楼那个电视里面,二十四小时播放给他们听的,他们的数量比我们多。这一些鬼神都有神通,我们讲经说法他都能听得懂,他有这个通。但是世尊讲经说法完了之後,用他的语言也说几句,这对他特别亲切,特别的一种安慰。所以咒语里面就有很多不同鬼神语言夹杂在其中,这个翻就不好翻,意思是非常简单,非常扼要,确实是总持法门。

  所以古大德给我们讲,咒是经之密说,经是咒之显说,咒的意思,就是佛在这个经文上所讲的一个意思,这个解释,解释得很圆满,解释得很好。所以佛经里面常常夹杂咒语在其中,这是世间一般文章里面所没有的,我们了解这个意思就好。《尊圣陀罗尼经》里面所讲的,这是说的畜生,畜生道,听到这个咒语牠能超生,这一生得的畜生身,这个畜生身尽了、死了,牠就不再堕畜生身,牠就超脱了。超脱很显然的,这畜生到人道来了,说明经咒功德不可思议,畜生听到佛名,听到咒语,都能超生。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放生,我们放生之前,一定要给所放的这些生物,念咒给牠听,念经给牠听,念佛号给牠听,有好处。可是古人给我们说的一句话,我们要记住,「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愈是精简愈有受用。经麻烦,那麽长;咒是总经的意思,很少的言语统统都包括了,我们不懂,鬼神能懂。

  但是现在念咒有个困难,困难在哪里?咒的语音不准确,所以这个咒念得不灵。我们在唐朝时代,《高僧传》里面,当时这些高僧大德念咒他真灵,真的是呼风唤雨,役使鬼神,真有这麽灵。现在我们怎麽念,鬼神也不来,为什麽?经咒上很多是鬼神的名号,我们念的音不准,他听不懂,道理在此地。所以从前那一些法师、密宗的大德,他们的音很准,所以他听得懂,一听就懂了,他就来了。我们现在也照那个字去念,念的发的音不准确,所以现在问题在这个地方。既然如此,那念咒真的不如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不管我们怎麽念法,大概他都能听得懂,太普遍了。所以有人念,到底是南无阿(ㄚ)弥陀佛,还是念阿(ㄛ)弥陀佛,我说都行!都可以,为什麽?鬼神统统听得懂,这对他们有大利益。

  上一次在马来西亚法会当中放生,在吉隆坡放生,我们同学不少人参加,有一些居士告诉我们,他看到阿弥陀佛,放生的时候两次见到阿弥陀佛,感应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深深相信被放的这些畜生,牠们听到经咒、佛号,也跟经上所讲的一样,「尽此一身,更不复受」,决定有这个效果。《涅盘经》里面也有这个意思,「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後七劫,不堕恶趣」,我们读了这个经文,免不了怀疑。听一句佛号,听人家念一句咒,有这麽大的好处吗?七劫不堕恶道。我们天天在念佛号,天天在念咒,那将来决定不会堕落了。这个地方关键在哪里?关键在梵行,果然常修殊胜梵行,才能有这样的效果。如果我们的行为依旧是污染的,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麽?心不清净,行不清净,念这一句佛号也不管用。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相应,古德常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决定要懂得,要记住。我们念阿弥陀佛,心决定是阿弥陀佛之心,阿弥陀佛什麽心?我们在这经上看到,佛心愿一切众生早成佛道,各个众生都圆满成佛,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帮助众生圆成佛道。我们要发这个愿,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帮助一切众生求生净土。怎麽帮助?讲经说法是把净土殊胜介绍给他,我们自己身体力行是做出样子给他看,为他做证明,坚定他的信愿,这就是弥陀之行。「信、愿、解、行」皆同弥陀,殊胜梵行就具足了,这个功德当然殊胜。

  黄老居士在这一段文里头,最後这个总结结得好,真正的意思都说出来了,「一般经中闻字,不是但闻」,这一句话要记住,不能把它意思错解了,不是只有闻,闻里头有信有受。我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不但有信有受,有解有行。所以这样闻名之人,这一生纵然不能往生,为什麽不能往生?对这个世间有留恋,不能放下,可是他来生一定得人天福报,而且会继续不断在修行;也就是说,必定会修殊胜的梵行,这是可以肯定的。弥陀这一愿慈悲到极处,特别是对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可以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一愿当然他也圆满了,他不圆满他就誓不成佛,我们知道弥陀成佛已经有十劫,所以这一愿当然是圆满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