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五十)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9-7 16:38
标题:
大乘無量壽經 (五十)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五十集)
1999/5/2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十五面,经文倒数第五行: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是礼节,世出世间法都很注重礼节,古人说得很好,人无礼在社会上就不能够立足,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在佛的经论当中,处处都能看到世尊与他的学生们,乃至於社会一般大众,他们的礼节多麽周到、多麽诚敬,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今天是佛诞节,有一些其他宗教领袖们,对我们佛诞的祝贺,也有寄卡片来,也有送花、送些礼物来,我们都应当要记住。在古人,不但是个社团,连家庭都不例外,家庭接受亲戚朋友送礼,都要登记在一个礼簿上。为什麽要登记?到他们有吉庆的日子,你就知道怎样送礼,所以这礼尚往来。送礼的时候,总得要比他送来的多加一点,厚道;决定不能够送得比他送的少,那就不好看了,至少要送平等的,最好是多一点。古圣先贤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在中国旧社会,每一家都有个礼簿,那个礼簿很重要。我们这个团体更是重要,平常希望同修们对於这桩事情要注意,千万不能够疏忽,疏忽之後就变成无礼,我们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很困难了,没有人帮助你,没有人拥护你。
这一段我们能够体会到,法藏菩萨是真正的佛弟子,他能够依教奉行,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快速的圆满成就他的修学,达到他的愿望,这是真正报恩者。『既摄受已』这一句,西方极乐世界,他的理想、愿望接近完成,可以说已经完成了。前面结论里面,「所摄佛国,超过於彼」,西方极乐世界建成了。建成之後,第一桩大事,到老师那个地方去报告。所以再到『世间自在王如来所』,不仅是礼谢老师,还要求老师指导。『稽首礼足,遶佛三匝』,这是最敬礼,以我们的头顶,礼佛之足,这叫接足礼。经论里面跟我们解释,为什麽要行接足礼?折伏自己的傲慢心。诸位要晓得,傲慢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烦恼,这个烦恼不但障碍你证果,连开悟都被它障碍。
我们今天学佛,天天听经,天天在读经,为什麽不开悟?我们在经论上看到,在古大德传记里面看到,人家读诵听经,有些人很短的时间就开悟了,有些人十年、八年开悟了,五年到十年开悟的人数最多。不到五年开悟的有,比较少;二十年、三十年开悟的也有,也比较少。为什麽他能,我们不能?说实在的话,他们修学的环境,跟我们现在人修学环境来做比较,可以说各有利弊。在物质这一方面的方便,古人不如今人。诸位晓得,古人在夜晚哪有这麽明亮的灯光?点蜡烛,点油灯。经本也没有现在印刷得这麽美观,数量也少,所以一般自己用的经本都是自己手抄的,那个时候没有印刷术,买不到经本,只有靠自己手抄。我想诸位没有念过自己的手抄本,还没念过。来听一次经,坐车就来了,很方便。古人听经,你懂得吗?走路。要走多远?受过菩萨戒的人,菩萨戒经上讲,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你要不去听,就犯菩萨戒,就犯戒了。四十里,一个小时走十里,走四个小时去听一次经。所以在物质这一方面,古人不如我们,我们现在比他方便多了。
另一方面我们比不上古人,人家心地清净、真诚,所以他得受用。我们现在心浮躁的,真的是心浮气躁,所以修行要想成就就非常困难。现在社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huo的力量,比古时候不知道要增加几百倍、几千倍,从前人没法子想像的。我们生活在今天这个环境要想成就,那就是《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都超过古人,因为古人要把他拉到现在来,他跟我们一样不能成就。他在那个环境能成就,我们在这个环境能成就,就超过他太多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阿弥陀佛求学的精神、毅力,值得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他认真努力,一丝毫不放松,现在人所说的「分秒必争」,他要满足他的愿望。什麽愿望?帮助法界众生平等成佛,这个愿望太大太大了,一般人确实不敢想像。他发这个愿,居然成就了,真是有愿必成。所以今天到老师这个地方来,给老师行最敬礼,「遶佛三匝,合掌而住」,「住」是站在那个地方。
【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这是对老师提出修学成就的报告。这两句是总说,『成就庄严佛土』是依报,极乐世界,『清净之行』是正报。这两句八个字,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都烘托出来了。法藏这样一提出,世间自在王如来哪有不清楚的道理?立刻就明了了。底下这一段,佛就叫他做详细报告。这个说法佛知道,大众不知道。
【佛言善哉。】
『善哉』两个字是赞叹他,意思很深。为什麽?极乐世界的成就,正是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心愿,是他的愿望,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愿望。诸佛如来为什麽没做?没想到。说老实话,不是没有智慧做,不是没有能力做,没有想到,这缘不同。这一桩事情被法藏比丘想到了,他做成功了,诸佛如来没有嫉妒。你在这里看,没有嫉妒,没有障碍。不像我们现在社会,好事多磨,你要做一桩好事,人家知道了,想尽方法障碍你,想尽方法拦阻你,不让你成就。这是什麽样的心?这是里面有自他,你的成就不是我的成就,所以就产生嫉妒障碍。诸佛如来没有自他,你的成就就是我的成就,你的美满就是我的美满,那怎麽不欢喜?诸佛如来有一个共同的大愿,普度众生,以种种善巧方便,接引度化众生。可是众生刚强难化,《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多清楚,真的是刚强难化。
所以诸佛如来就开无量无边的法门,帮助一切众生逐渐来提升。众生在修学过程当中,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诸佛菩萨真的他也不怕困难,他有耐心,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不舍一人。诸佛菩萨的慈悲爱护,这种恩德我们凡夫不知道,没法子体会。他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早一天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而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佛菩萨的愿望完全相反,我们不知道佛菩萨的恩德。今天法藏菩萨他这个作法,真是畅佛本怀,这个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什麽?西方极乐世界在一切善巧方便当中它是第一,能令五乘齐入报土,不必长时间的修行,像後面四十八愿里面,十念、一念决定得生。这种方法确实诸佛如来没有想到,而且方法只用一句名号,真正不可思议,这麽简单、这麽容易,只要如理如法的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佛称「善哉」,你做得太好了,你这个做正是我想做的,你做到了。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助他,都赞助阿弥陀佛,无条件的帮助阿弥陀佛。
诸佛的赞助,不是说个「善哉善哉」就完了,他有行动表现。什麽行动?一切诸佛讲经说法,为广大众生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落实了。换句话说,众生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诸佛如来自己的成就。这个人是谁度的?我们今天知道念佛,念阿弥陀佛,知道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想谁度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度的。释迦牟尼佛要不把我们介绍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想度我们出轮回、出十法界,可难了,不晓得要费多少劲,不知道要费多少时间。所以弥陀的成就,就是释迦的成就,弥陀的事业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事业;是释迦的成就,是释迦的事业,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成就,一切诸佛如来的事业。诸位要细细想想这个道理,然後你要体会到,这个世间任何一个人所做一桩好事,都等於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看到也称「善哉」,欢喜赞叹,无条件的协助他。
现在我们做了一些对其他宗教的访问,也有一些供养帮助,佛门里面有些同修,人数不多少数,觉得很奇怪,我们为什麽要帮助那些宗教?不知道他们做的那些事情,就是我们想做的、我们要做的,自他不二。我们看到人家做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正如同我们自己做的一样,我们衷心的赞叹,无条件的去帮助。这是我们在佛经里面学来的,从释迦牟尼佛学来的,从阿弥陀佛这里学来的,要学得像,这才是个佛的学生。下面说:
【今正是时。汝应具说。】
前面这两句话说得太简单了,你应当具体陈述,详细给大众做出报告。今正是时候,这一句话含义也是很深很广。怎麽晓得?如果大众机缘没有成熟,说了也是白说,一定是大众机缘成熟了。这些大众,是世间自在王佛长时间教导的四众弟子。法藏菩萨的成就无比的殊胜,这个殊胜超过世间自在王自己,超过自己。世间自在王的教学,跟我们释迦牟尼佛教学很相似,也是以种种不同的法门,教导种种不同的众生。阿弥陀佛的法门简单,一句佛号,一个法门,一个方向,一条路子,真的所谓是「会多归一」,无量无边的法门,到这个时候就归到一门了。这个事实真相,《华严》里面显示得最清楚、最明白。《华严经》讲许许多多的法门,「离世间品」里面说了两千个法门,到末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岂不是「会多归一」吗?无论什麽根性,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你有成就或者没有成就,都能叫你平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谓「五乘齐入报土」,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华藏会上,华藏世界是毘卢遮那佛的世界,文殊、普贤是毘卢遮那的左右助手,这两个人把大众统统都引导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了。在我们想想,这成什麽话?这两个人简直是背叛老师,怎麽会把信徒全都带光了、都带走了?我们的心一定是这个看法。可是毘卢遮那佛跟我们不一样,毘卢遮那佛看到非常欢喜。为什麽会欢喜?在华藏世界成佛慢,经上常讲三大阿僧只劫,是在华藏世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是从圆教初住开始算起,诸位要搞清楚,你没有往生华藏世界之前不算,生到华藏世界那一天开始算起,圆教初住菩萨。第一个阿僧只劫,修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修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修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只劫是讲华藏世界法身大士,我们没分。
我们修行说老实话,无量劫又无量劫,哪只三个阿僧只劫?所以毘卢遮那佛看到高兴,到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成佛快,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些法身大士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三大阿僧只劫他们才能成就,现在需要多少时间?一劫都不需要。诸位看看《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所说的你就明白,到西方极乐世界几天就成佛,就成就。毘卢遮那佛看到这个现象,焉能不高兴?这些学生在我这里念书,要多少年才能毕业,到他那边念书三、四天就毕业了,所以毘卢遮那佛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有嫉妒?这就是佛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凡夫这个道场,信徒要被人带跑掉的时候,那不气死了。我在这个地方跟诸位同修讲经,舌头都讲乾了,诸位都不开悟。如果另外一个道场,有个法师在那里讲经,一听就开悟了,有个人把你们统统带到那边去,我欢喜鼓掌,我不会嫉妒。佛菩萨的心跟我们凡夫心不一样,凡夫心总是想控制别人,控制信徒,所以自己不会开悟。是非人我、名闻利养没有放下,那怎麽能开得了悟?这是悟门的大障碍。因为这些因素,所以佛才说「今正是时」,你应该赶快说。「汝应具说」,你应当具体跟大家来报告。下面经文:
【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
我们先讲这一句。这里头有两个「众」,『令众欢喜』,下面又是『亦令大众』,这个经文好像是重复颠倒。既然说两个众,决定是两个意思,这两个众怎麽讲都能讲得通。「令众欢喜」这个众,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阿弥陀佛只要宣布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十法界、虚空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乃至於恶道众生,听了之後都欢喜,没有一个不欢喜。为什麽?可以平等得度,快速成就,谁不欢喜。「亦令大众」,这个大众就是当时法会里面的大众,所以它不冲突;也就是世间自在王佛讲堂,听佛讲经的这些大众们。所以「众」有两个意思。
『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这个善,这种利益,是没有办法形容的。这个话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纵然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人,听到这个讯息也得大善利。这个大善利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的业障消除之後,这个善利会现前。我们今天在这个讲堂里面得到这个讯息,不是偶然的,很可能我们在无量劫前,曾经听到过这个讯息。我们的业障烦恼习气很重,没有能认真修学,这一生得人身,又遇到这个法门了,遇到之後真正生欢喜心,这个不容易。世尊希望我们做真正的佛弟子,真正依从他老人家的劝告,念佛求生西方净土。
《法华经》上所讲的六即佛,这是一个重要的佛学常识,我们要知道。天台可以说是中国的佛教,印度没有,天台是我们中国建立的,中国人建立的,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特色。天台智者大师,根据经论他开悟了,他体会得了,说了一些教学的方法,将佛分做六种,叫六即;即,「就是」的意思。第一个「理即佛」,从理上讲,从心性上讲,大家都是佛。你们有人问我,信心生不起来。信心从哪里生?就从这三个字生,天台大师讲的这一句,启发我们的信心,理即佛。这个理,《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是理。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一念自性就是佛,真佛;自性变现出所有的现象,也是佛。所以《华严经》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都是从「理即佛」上说的。
佛在大乘经上,还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即当作佛,你就应当要作佛。这些话都是从理上讲,我们修行能够成佛、能够证果,信心从这里建立的,这是平等法。正所谓是「生佛平等」,生是众生,众生跟佛是平等的,心性上是平等的。诸佛如来一念自性显现的,我们今天这个身也是一念自性显现的,乃至於畜生、饿鬼、地狱还是一念心性显现的,心能现相。现的相不一样,识能转变,所以「唯识所变」。相不一样,识变的,把道理说清楚、说明白了。
可是六道凡夫迷失了一念自性,自性不能作主,谁当了家?八识五十一心所当家,唯识所变。这个事情就麻烦了,愈变愈糟糕,它没有变好,它往坏处变,真的是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诸佛如来看到众生这个状况,他就来了。他为什麽要来?一切众生就是自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他就来了。他来度众生,没有理由可说;自己帮助自己,自己度自己,还有什麽理由好讲。他来帮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帮助我们觉悟。诸佛菩萨在觉,我们在迷,除了迷悟之外,没有什麽不一样的。众生跟佛不同的就是迷悟,一念觉众生成佛,一念迷佛就变成众生,就这麽回事情。
佛来教导我们,为我们讲经说法,还得示现一个榜样来给我们看,慈悲到了极处。这个相,我们在这个状况里面,叫「名字即佛」,现在我们的地位。我们现在学佛,什麽佛?名字佛。我们的心不像佛,我们的言语行为不像佛,可是我们天天在念佛,天天在拜佛,天天在诵经,我们的境界完全没转过来;换句话说,有名无实,在名字位中,依旧要搞六道轮回。诸位要知道,我们在名字位中,这个时间可长了,无量劫来一直到今天都在名字位中。怎麽知道?如果不是在名字位中,你就往生了。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也只三个、五个。什麽原因?这一万个念佛人,只有三个、五个地位提升,观行位,他往生了;其他不能往生的,名字位。
所以我们要想想,怎样把自己从名字位提升到观行位,这个问题解决了。智者大师给我们示现的就是观行位,他往生的时候,学生们问他:老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麽品位?他说:五品位。五品是《法华经》上讲的五品观行位:换句话说,他从名字即佛提升到「观行即佛」。诸位要知道,观行即佛我们可以做得到,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所以这个法门能普度众生。再往上那个位次,我们做不到。观行位在净土里面讲是功夫成片,再往上去那是一心不乱,那个难了,那个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要具备哪些条件?天台大师是从总纲上说,先把总纲领抓到。
五品里面,五个纲领第一个「随喜」,我们有了。我们听到《大乘无量寿经》,真正生欢喜心,这就是说明,你过去生中曾经听佛讲过这部经,你要是没有这个宿根,今天遇到这个法门,欢喜心生不起来。你不要认为这个太容易了,我一看一听就欢喜,哪有那麽难?你要以为那麽容易,你再去问问其他学佛的人,他愿不愿意修?你问问参禅的、学密的、学其他宗派的,你跟他讲,他摇头,他不相信。甚至於还说,这个会集本是居士编的靠不住,要去念原译本,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随喜」相当不容易,证明你有深厚的善根福德的基础。
五个纲领里面,第二个是「读诵」。这是我们真正要用功,天天要读,对於经典里面的义理,每天要讲解,每天要研究讨论。经典里面的义理深广无尽,确实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这一部经的意思永远体会不尽。念一遍有一遍的悟处,念十遍有十遍的悟处,所以念得才欢喜。愈讨论愈明白,今天明白一些,明天讨论又明白一些,这里头道理是没有止尽的。不要以为我懂得这麽多,大概就行了,差远了。所以读诵、听讲、研究、讨论,那就是我们每天最重要的功课,这些我们现在都做到了。
尤其难得我们的因缘殊胜,这个讲堂天天讲《无量寿经》,一年三百六十天没有一天中断。这个缘,诸位想想,你到哪里去找?可是同修们要记住,千万不要今天星期六来听了,明天还是讲这个,可以不要去听了,那你就错了。你明天来听又有新的悟处,不一样。不要以为,明天年轻法师在学讲,大概没有什麽,你这麽想全错了。初学的法师,有时候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他有一两句发明,我们没想到的。你要不来了,不就漏掉,不就可惜掉了吗?所以无论什麽人讲经,纵然在家居士同修道友讲经,你去听都有悟处,都有好处。所以要养成好学,喜欢读诵,喜欢听闻。至於发心要学讲经的这些同修,无论出家、在家,听经就更重要了。你学讲经,你不听经,怎麽会讲经?你说这个经要讲得好,讲得好先要会听,会听才会讲,你不会听你怎麽会讲?会听经的人听门道,不会听经的人在听热闹,那没意思。所以会听经的人简单说,他有领悟,他能悟入。不会听经的人,像一般讲捧场,没有悟处,所谓「心不在焉」,那个得不到利益的。所以第二个条件是欢喜读诵,欢喜听闻,这是五品第二个原则。
第三个是「说法」。你把你自己的悟处,把你自己的心得,把你自己喜欢佛法,喜欢《无量寿经》,喜欢西方极乐世界,你所得到的这些好处,喜欢告诉别人,与一切大众分享,这就叫说法。说法不一定是坐在讲台上说法,你要学会一天到晚都说法,碰到人就把这个讯息告诉他。人家说你迷了,迷了好,愈迷愈好,不怕人家说我们迷信,处处给人做一个榜样。宗教里面讲传福音,我们是真正传福音,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福音。无论在什麽地方,无论在什麽场合,给人家打招呼,合掌「阿弥陀佛」。你要晓得我们这一个小的举动,就度了很多众生,周边那些人看到,很多不学佛一看到这个样子,这个形象落在他阿赖耶识里头,菩萨的形象。这一句弥陀名号也落在阿赖耶识里头,金刚种子种下去了,这就是得大善利,你看我们叫多少人得大善利。
我们居士林餐厅不断在改进,大家都欢喜,现在二楼跟楼下都平等了。原来我们吃的东西是平等,餐具不平等,楼上好像比较高级一点;大家看了,好像楼上跟我们不一样,其实内容完全一样;现在餐具外表也平等,内外都平等。我常常劝导同修,要请客最好把请客的钱捐到弥陀村,我们到这个地方来请客。你要请你这些亲戚朋友,到这儿来请好。请哪些?没有信佛的人,请他到这儿来。可是我们要想想,想到五品位里面的「说法」,外面餐馆还是要去照顾照顾。去干什麽?去度众生,不是真的去吃饭,是去度众生。你到外面餐馆,跟你同时吃饭的那些人,你都要度他。我们的形象要做菩萨的形象,在家同修你们在外面餐馆吃饭,手上都拿着念珠人家看到,有些时候念珠也可以挂起来。人家说在家人不可以挂念珠,我就问他:在家人不能挂念珠,出在哪一部经上,找来我看看?经上没有。经上没有,在家人为什麽不能挂念珠?挂念珠不知道度多少人,人家一看你挂上念珠,就晓得那是阿弥陀佛。你知道吗?他阿赖耶识里头,阿弥陀佛印象又加深了,又落下去了,度众生。
我们交谈,谈佛法。所以几个人到餐馆去吃饭,吃饭是什麽?去演戏。找一两个人故意发问题,这一两个人专门来解答,是让那些吃饭的人听,你不就是到餐馆里面去说法了。实在问题答不出来,没有关系,告诉他居士林每天晚上有讲经,到那里去听不就解决了吗?就把那些人都找他到这儿来听经,不管认识不认识统统普度。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知道这样去作法,这就是说法。说法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要懂得随机说法,我们现在讲的机会教育,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处所,每一个人,都不放过。我们旅行,旅行坐飞机,同乘一架飞机,那都是我们度化的对象。带一些小的结缘品,念珠、佛书、小册子,他们很多人都欢迎。送的时候不要底下送,拿出来,让大家都看到,不喜欢的人,那个善根种子都种在阿赖耶识里面去了。送一串念珠拿得高高的,来给你,方式好多,让大家都看到。有欢喜的,他就问你要;不欢喜的,也看在眼睛里面,也落在阿赖耶识里头去了。所以你一定要懂方法,善巧方便,菩萨有智慧,有无量的善巧方便,能令一切众生得大善利。你没有善巧方便,他怎麽能得大善利?所以「说法」纲领里面,内容就非常丰富了,自己要会体会,要能体会,要真正去做。
第四个纲领叫「兼修六度」。我们学佛,我们念佛,一心一意想求生净土,日常生活当中怎麽过日子?学习菩萨行的纲领。第一个要学布施,布施里面最重要是布施佛法,尤其在没有佛法的地区,没有念佛的地区,我们更要认真去布施。从今年开始,我接受香港同修的邀请,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去讲三天。我本来对於这个启请很淡薄,而是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说香港讲经很重要,没人讲,应当去讲,我才答应。在香港讲经的场所是租借的,租尖沙咀街道福利中心,借他们的场所,这个场所可以容纳六、七百人,差不多有我们讲堂这麽大。那一边同修们很发心,有人发心出一天租金,这个功德就很不可思议,这就是学布施供养。
我在前两个月才知道,租借是租整天的。过去我们在美国租人家场地是论钟点的,我以为香港还是论钟点的,香港不是,租整天的。租整天,我们每天只讲两个小时,那麽多的时间不可惜了吗?所以我就提倡念佛,利用这个场所来念佛。我说大家在这边念佛,像打佛七一样,头一天我供斋,我来发起,我供斋。我们在香港素食餐厅里面订便当,在这边念佛我们招待他吃饭,供给茶水点心。这一提倡,响应的人很多。现在大家都觉得zai 难很多,那一边同修告诉我,他说:我们想办法场所多租几天,我们来办佛七法会。我说:很好,我来讲三天经,你们老老实实在那边念七天佛。所以也就有许多同修出钱出力,来成就这桩事情,这是兼修布施,真实功德。我原来以为念佛人,大概只有五、六十个人,原先估计的;没有想到头一天就两百多人,好事。我看到这个现象,香港还是有救,不至於遭太大的zai 难。为什麽?有这麽多人真诚在念佛,非常难得。这是我们兼修六度里面的布施。
持戒波罗蜜就是守法、守规矩,决定不做违法的事情。我们在这个道场当中,你能够爱护道场,能够遵守规矩,你的功德就很大。你不守规矩,扰乱道场,破坏道场,罪过都在地狱。诸位念念《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你就明了;念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你就明白。人生在这个世间很短促,为什麽不做好事?为什麽要作恶?作恶,眼前图到一点便宜,眼前的便宜你能够享受多久?往後的苦报不堪设想,这个事实不能不明了。真明了之後,绝对不会做恶事了,就会老老实实守法、守规矩,这是持戒波罗蜜。第三忍辱,忍辱是耐心,要有长远心,要有毅力,无论世法、佛法,你才会有成就。《金刚经》上佛说,「一切法得成於忍」,你没有忍耐,你就不可能成就。这个佛号没有念好,耐心去念,再去念就会念好了。第四是精进,精是精纯,一门专修,一门深入,锲而不舍,长时间的薰修,就有进步了;而不是杂修,不是杂进,是精进。
禅定,是自己有主张,不受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是禅定。应当晓得,古人早就说过,法弱魔强。我们很难得遇到正法,但是不相信正法的人多,批评的人多,造谣生事的人多,我们听了信心动摇,那就非常可惜!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听人家几句话,我们就退心,就动摇,你没有禅定,没有定功,也就是你没有智慧,没有主宰;智慧是一切清楚、通达、明了。那什麽叫兼修?兼修完全是自利,修六波罗蜜是为了自利叫兼修,如果是利他叫正修。所以最後一条叫「正修六度」,正修六度是自己功夫已经成就,已经有了把握,这个时候完全是为了利他,不是为自利而修。为自利而修是兼修,为利他而修是正修,那是真正的菩萨行。
诸位想想,这五条我们做得到。智者大师一生,就是做这五桩事情。这五桩事情,是世尊在《法华经》里面所说的。这是真正如来弟子,是如来弟子里面刚刚够水平的弟子,并不很高,刚刚够水平;但是有这种的功德,念佛就决定能往生。智者为我们示现,我们要留意,要认真的学习。可是有些同修说,我是很想学,我烦恼断不掉,贪瞋痴慢、是非人我伏不住,很想伏住,伏不住。实在说,这一句佛号真的就行了。佛号再要伏不住,烦恼习气很重,得要用别的方法来帮助;念佛为主。佛号如何能伏住烦恼?烦恼的念头才动,立刻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取而代之,这个念佛功夫就得力。换句话说,烦恼习气起现行,你念佛功夫不得力,是你念头随顺烦恼,没有随顺佛号,你不会用功,你不会念佛。会念佛的人,哪有伏不住烦恼的道理?念头才起来,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什麽叫觉?佛号就是觉,立刻将佛号提起来。净宗法门殊胜,就殊胜在此地。
天台家也有方法,这个方法叫「五停心观」,是帮助我们修清净心,帮助我们伏烦恼的。它有五个办法,第一个「不净观」,断贪心,这个方法好。不但是观身不净,你看看身体,住在新加坡一天不洗澡,身上气味就好难闻,有什麽可爱?再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哪一样不污染?水污染的,空气污染的,这娑婆世界有什麽可爱的?所以你对於自己身体,对於外面环境,那种贪爱的念头你就会断掉了。现在讲不净观,比古时候殊胜太多了;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统统不净,非常明显的不净,污染,严重的污染,浊恶到极处,不但我们对身体没有贪爱,对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不会生起贪爱之心。这个社会这麽乱,我们吃的,我们吃蔬菜,素食,蔬菜都有农药。听说米都掺着化学粉在里头,那个米好看。李老师从前说,我们现在过的什麽日子?三餐服毒,吃饭是服毒,所以生起奇奇怪怪的病,病从口入。不净止贪心。
第二是「慈悲」,慈悲止瞋恚心。也就是说常常要培养自己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不但是爱人,爱护一切众生,把瞋恚心换过来。第三是「因缘观」,因缘观能破愚痴心,能破痴。佛教给我们观十二因缘,观十二因缘确实能够破我们的愚痴观念;这是讲断贪瞋痴。第四个是讲,教我们「观十八界、观五阴、观十二处」。这些观法能够破我执,能够破我见。但是这一条的观法,跟前面的因缘观法很接近,所以天台宗以後的这些大德们,他们把这个观法换成念佛,就是「观佛观」。因为念佛确实能止一切烦恼,是个好方法,改得好,改得没错。
可是这个佛要会念,最好念佛的意义要懂得,方法要清楚,理论要明了,境界最好也要知道,你就会欢喜念佛,你知道怎麽念佛,确确实实能得不思议殊胜功德的利益。你念佛没有得到好处,是你对於理论、方法、境界不明了。这个不明了,就是有口无心,那个得不到什麽好处。古人讲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古人都说过,说这些话的人都是过来人。所以我们要懂得理论方法境界,而这些理论方法境界都在这部经上,这部经你念透了,你都明白了,你就会很欢喜念佛。不但这一生你欢喜,生生世世都欢喜,你会觉得念佛才是大受用,念佛是真正的大善利。哪个人不求利益?谁不想学善、学好?善中之善,利中之利,无过於念佛。我们今天念佛没有得到什麽好处,就是因为道理方法境界一无所知,所以这一句佛号念得不如法,不如理、不如法。你要想如理如法的念佛,不听经不行,不学《无量寿经》不行。学《无量寿经》,听《无量寿经》,就是精进,一门深入。
今天居士林这个缘无比的殊胜,我常常跟大家讲,这个讲堂有佛菩萨在护念,念佛堂有佛菩萨、有龙天善神跟我们一起念佛,所以它的气氛不一样;现代人讲磁场,磁场不相同。是不是诸佛菩萨、龙天善神,特别喜欢新加坡?不见得,如果特别喜欢新加坡,他有私心,他偏心,那哪里是佛菩萨?一切诸佛菩萨、天龙鬼神跟我们是感应道交,我们有感他就应,我们真想学他欢喜,他就常常来照顾照顾,常常来看看我们;我们如果不想学,他就不来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诸佛菩萨决定没有私心,我们有诚心,诚敬心感,一分诚敬,这就有一分感应,十分诚敬就有十分感应。
所以念佛堂,有些同修晓得,我很清楚,有的时候佛菩萨很多,有的时候只有一两尊佛菩萨。为什麽佛菩萨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你们感应的力量,你们的心愈虔诚、愈清净,佛菩萨多了;你们念佛的时候,一面念佛一面胡思乱想,佛菩萨就走了,少了,就是这麽个道理。有时候确实佛菩萨没有,但是护法神还是有,决定有护法善神在照顾,佛菩萨也常常来光顾,常常来安慰我们,来看看我们。我们体会到这些事,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我们应当要努力,应当要精进,不辜负诸佛菩萨。
五停心最後一个是「数息观」,数息是断散乱心,帮助我们得定。实在讲,在念佛上计数,我们计数念佛,你用念珠计数。计数念佛,就是数息观跟念佛合在一起。古人有不用念珠,用心计数的,也是好办法,这都看个人自己的方便。用念珠是有很大的好处,念珠,我们不是念一句佛号拨一个珠子,这样摄心比较困难。怎麽念法?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就容易摄心;不是念一句佛号拨一个珠子,念三声佛号拨一个珠子。三声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说「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那就错了,那里面就有夹杂了。数字很清楚,数的念头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很清楚,三声拨一个珠子,容易摄心。你们现在很多同修,念佛这个心还是摄不住,心还是散乱,你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五停心里面的数息观跟念佛结合在一起,你不妨试试看,会有效果。总要想方法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然後真正是以真诚、清净、平等心念佛,果报就殊胜,我们往生净土,不只在五品位,还会往上提升,这是决定得生净土的要素、因素。「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这个大善利里面说不尽的,不但我们没有办法讲清楚,诸佛如来都说不尽。
【能於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能於佛刹』,是讲极乐世界。『修习』,是讲往生的那些人;『摄受』,这是讲阿弥陀佛,弥陀摄受我们。不但是现在摄受,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得弥陀摄受。「摄受」是什麽?用现在话大家好懂得,关心你、照顾你叫摄受。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照顾你,阿弥陀佛帮助你,阿弥陀佛关怀你,永远不会衰退。我们世间人关怀一个人靠不住,时间久了,他就讨厌了,他就不照顾你。所以世间人往来,大家一定要晓得,「虚情假意」,绝对不是真的,靠不住的。跟世间人往来过一天算一天,别想明天,日子就很好过了,如果你想得长远,日子就难过了,这是真话。但是到极乐世界,蒙阿弥陀佛、诸大菩萨、诸上善人的那一种关怀照顾,那是真的,永远不衰不变。你说这个环境多好,这个环境到哪里去找?找不到。我们遇到,要不去,你说多可惜!
『满足无量大愿』,这一句是自在王如来奖励法藏菩萨,他的愿望就圆满了。弥陀的愿望,是要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愿望实在太大太大了。诸佛如来也有这个愿望,但是实在讲,普度法界众生愿是有,很难做到,做不到,我们世间人所谓「心有余而力不及」,诸佛如来也有这种感触。实在讲,不是诸佛如来没有这个能力,是众生不愿意接受,这个难;众生不肯相信,不肯学习。如来确实是有方法,有理论、有方法,可是一切诸佛如来跟我们讲的理论方法,都比不上法藏菩萨。就像我们刚才讲,天台大师教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用五停心观,用五个方法,一个方法对治一个毛病。法藏菩萨的方法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对治了,哪有那麽麻烦?实在是高明。
往年我在此地讲《金刚经》,我想在座有不少同修听过,那一部《金刚经》讲了四个月。《金刚经》里讲什麽?两桩事,须菩提尊者提出来的,「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就提两个问题。心是什麽?妄念。怎麽样把我们妄念降伏住?这第一个大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的心应该安住在哪里?释迦牟尼佛说那麽多,我们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跟诸位详细解释,你说多麻烦!现在有些同修把录音带整理成文字,八大本,比我们现在《无量寿经讲记》是四大本,多了一倍。有一些同修来找我,希望印书,我说我还没看,等我看完之後再印书。我得找个时间来看这本,这麽多东西。你要是遇到阿弥陀佛,太简单了,「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就行了;「应云何住」?「南无阿弥陀佛」,心住在阿弥陀佛那就没事了。你想想看多简单,千经万论,不管什麽疑难杂症,一句阿弥陀佛平等都解决了。你说这个方法,十方诸佛如来疏忽了没想到,阿弥陀佛他想到了。所以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个个都佩服到五体投地。
我们今天遇到还犹豫不决,还怀疑,还不想学,你就知道善根福德多薄。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称的「可怜悯者」,哪些人可怜?这些人是真正可怜悯者。可怜悯者绝对不是指我们世间贫穷,没有吃、没有穿,生活过得很苦,不是指那些人,那些人不是可怜悯者。可怜悯者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这个法门当面错过;或者是遇到了,也来学了几天,被其他法门人一劝告,跟别人去了,这才是真正可怜悯者。所以可怜悯者有两类,一类是世间过去生中修积的福报,他有智慧、有福报,这个智慧叫世智辩聪,不相信佛法,不肯修学,死了以後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这种人是可怜悯者。有多少学术界的大德们,把佛经当作世间学问来看待、来研究,不能生信心,没有愿力,当然更谈不上依教奉行,这也是属於可怜悯者一类。
我在早年遇到方东美先生,方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是从哲学观点介绍给我,不是佛法,当作哲学来研究。那个时候,方先生才四十多岁,年轻;我二十六岁,他四十多岁。他告诉我,佛教经典里面,佛经哲学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又说,佛经里面百分之八十是迷信,百分之二十是最高的哲学。那个时候他是这个观点,我接受他这个观点,所以百分之八十就是迷信。佛有十个宗派,他只学相宗跟性宗,这两宗是哲学,其余的都是迷信。好在他引我入门之後,我的缘不错,亲近章嘉大师,我跟章嘉大师三年,才知道方先生所看到的是佛教的大门口,里面没有进去过,没有契入境界。
但是方先生不错,他很认真、很努力,不断的在读,所以到晚年他的态度不一样了。尤其是我出家之後,常常跟他在一起,他看到我真干,他也很欢喜,非常赞成。我那个时候出家,说老实话,我这些老师、同学、朋友没有一个赞成,都说我迷信,唯独方先生赞成。方先生说:你选择这个路正确。他到晚年才皈依,七十多岁,将近八十岁的时候才皈依。所以学者们他们所知障重,成见很深,往往也当面错过了。最值得可怜的就是学佛的同修,学其他法门而不相信念佛往生净土,那是可怜悯里头最可怜悯者了。我们实在也是过来人,也是从许多法门到後来才知道自己是可怜悯者,赶快回头。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