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五十)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9-6 22:39     标题: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五十)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集)


2003/7/3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同学,请看第二时第三番的开示,在法宝赞的後面。我们把这开示念一遍:

  【盖闻虚而有鸣答之声。寂而无形影之相。然谷响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无作。非扣之而不彰。】

  我们先看这一小段。这一段是讲感应道交的道理。『盖闻』,「闻」是听世尊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常说;『虚而有』,「虚」是虚无,「虚而有」,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无中生有。以往总以为无中生有是不可能的,近代科学家证实,有确确实实是从无生的,真的是无中生有。「虚而有鸣答之声」,「鸣答之声」是形相,後面会具体给我们说出来,引事相来作证。『寂而无形影之相』,清净寂灭里头没有形影之相,法尔如是。形相是怎麽来的?总不出感应。下面举事实来说,前面两句是讲的理体,法性之体本来如是,清净寂灭。

  『然谷响自然,非呼之而不答』。这是举前面一个事例,「虚而有鸣答之声」,山谷,山谷确确实实没有声音,但是你长啸一声,它就有回音,所以「非呼之而不答」,你要是不长啸一声,山谷的声音不会现出来。这就是「虚而有鸣答之声」,那个鸣答之声要你去引起来。他有这个能力应,但是你要有感,感应,现相就现前。下面一句。

  『佛身无作』,就是「寂而无形影之相」。确确实实诸佛如来没有形相,但是你有扣,佛就有彰。扣就是感,彰是很明显的显现出来,那是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不一样,千差万别,应也不一样,也是千差万别。感的人有时候是有意,有时候是无意,我们或者讲有心、无心,但是应统统是无心的。无心无意,随着你的感产生回应,感应道交,显现出无量无边的色相。这个感应就是唯识所变,它能现,就是唯心所现,心现识变。识把心所现的,变成无量无边的色相,在佛法里面讲,无量无边的法界。本来是一真,结果一真变成无量无边法界,这里头苦乐不同。这一小段话不多,义理深广无尽,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

  信佛,凭什麽信?凭这个道理信,凭这个事实我相信。破迷开悟,返妄归真,凭什麽?也凭这个道理。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改造你现前的命运。我要想走好运,我这一生都希望走好运,这个不难,只要你有好的感,自然就有好的应。古德所谓的「种善因得善果」,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就得永恒、究竟、圆满的幸福。「能离一切世间苦」,这是感应!感应之理,法尔如是,这是自性的德能。自性本具的、本有的能力,本有的德相。我们今天搞成这个样子,不是别的,迷失了!迷失了,起心动念都是不善,我们的感不善,回应怎麽可能善?没有这个道理!

  世间人求财,这个现象是最普遍的,财在哪里?财在你命里头,你命里没有财,你到哪去求?满地财宝你也得不到。你要得到了,祸害就来。为什麽?没有命享受。命里头没有财,要修!不是求不到,可以求,修!修什麽?佛给我们讲修财布施。愈没有财愈吝啬,那真是糟了,那你要穷困一生。如果你看到那个穷人,真的一点福报都没有,你看他,如果他很大方,虽然没有,他那麽一点点也舍得,也肯布施,我们就晓得这个人後来一定会发达。为什麽?他现在在种因,命里面虽然没有的,他能够把命里头的财库,慢慢把它填满。

  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话世尊在大小乘经论里头常说。我们在讲席当中也不断的重复,你有没有听懂?你有没有听进去?你有没有依教奉行?只要你肯做,别着急,五年、十年、二十年之後,果报就现前了。不是我今天布施明天就发财,没这个道理!只诚心诚意去做,谚语里面常说,「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只问我要种善因,我要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不要问果报;因缘成熟了,果报自然现前。然後你就会真正明了,佛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感跟应真的现前。现前之後,你要有智慧,果报现前自己不享受,再布施,让一切众生去享受,这个好!

  老同学们,你们跟我时间久,这麽多年来,你们都看出来、都看到的。我初学佛的时候,人有没有福看相貌就看出来了,你看看我初出家那个相,你就知道,一点福报都没有;你再仔细看看,还是个短命相。我出家的时候已经学佛七年,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也小小有一点转变。刚刚学佛那个时候,那时候相真的是不好。所以我自己也莫名其妙,老师为什麽那麽照顾我?这不是容易事情。一般人照顾人总看出这个人有前途,这个人可教;看到你这个人没有福又短命,在一般人的心目当中,对你敬而远之,舍弃你了。我这几位老师真的不是凡人。

  大概我在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疏忽了。也没有修无畏布施,这一生,年轻的时候还打猎,我打了三年猎,天天杀生,没有一天不杀生,杀业很重。幸亏过去生中修了一点法布施,有一点智慧。小时候(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两、三年,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六、七岁,这样的年龄受过父亲的教诲。那个时间虽然不长,扎下来的根,使我好学,知道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个底子很深厚。见到城隍庙被军队砸毁,城隍搬家了,在砸毁的前三天,城隍搬家,所以我跟城隍就结了很好的缘,这个城隍常常在我身边。

  承蒙老师的关怀照顾,我终於明白、觉悟、回头了,断恶修善,自己感觉到自己从前杀业很重,一明了,我就吃长素、放生!虽然收入非常微薄,我愿意统统拿去放生。学成了,出家,三十三岁出家,开始接受别人邀请讲经,讲经就有供养,我就有钱放生、有钱布施医药、有钱印经。那时印经,我们独立印经没有钱,印经处印经我们附印,寄一点钱去。经本印好之後,他会寄几本给我,我就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干了一生!到四十多岁,供养慢慢多了,我有能力独立去印经,自己想印什麽都可以,一生干这个事情,生活非常简单。

  最近,大概总有三十多年,我没有用过钱。在美国,美国银行给我信用卡,我有好多张金卡,从来没有用过一次。好像给了两、三次,以後不再给了,从来没有用过。所以福报,你们现在看到的,好像是真的愈来愈多,真正是心想事成。我们没有恶的念头,没有享受的念头,总是必要的有感就有应。所以福报不可以自己享,让一切众生去享,特别是苦难众生。

  这个道理明了之後,你就会真做,你真做,真有感应,你愈做愈欢喜。为什麽?可以帮助许许多多苦难众生。这帮助里面最重要的,还是法布施。现在我们的法布施,除了公开讲演之外,有不少讲记流通。究竟有多少数量?我不知道,不是我印的。甚至於很多讲记,不是我写的;我讲了,有人从录影带、录音带里面把它写出来,写成书流通。很多写的东西,我都没有看过,我也不想看,为什麽?说完就算了,何必还要留个痕迹?喜欢做的人,随缘,你喜欢做,你就做!

  现在还利用高科技,我们有网路、有卫星,网路、卫星也不是我做的。谁去做我都欢喜,我也不会障碍你,我也不会赞助你。我要赞助你的话,那我要去化缘、去募捐,我一生不干这个事情。有不少好心人都在那边做,做得好像还挺有成就的,都是好事。我们自己一生不操心,不攀缘、不操心,什麽都好,这样才自在,心才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智慧开了,经教你才能理解,你才能体会得。所以心要纯净纯善,不但佛菩萨的经论你接触了开智慧,就是世间法,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开智慧,这就是善财五十三参。

  经教里面开根本智,日常生活当中开的是後得智。我们这一生能够生活在智慧里面,没有生活在烦恼、没有生活在忧虑,你说这是何等的幸福!这个幸福是佛菩萨给我们的,老师、善知识给我们的,这个恩德念念不忘。知恩报恩,怎麽个报法?为人演说。佛在经上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才能报佛恩、才能报老师恩、才能报善知识恩、才能报一切众生恩。请接着看下文:

  【上来启建第二时系念佛事已圆。】

  第二时系念佛事到这个地方圆满了。

  【如上殊勳。投入如来大愿海中。出生功德。】

  这跟前面第一时完全相同。

  【端为亡灵洗除业垢。】

  前面一时,这是二时。这麽多人在一起修这个法事,为的是什麽?『端为亡灵』,也为一切鬼神,『洗除业垢』。

  【增长善根。舍此报缘。往生净土。】

  我们修这个法事的目的在此地。利他,当然就是自利,我们一定要明了自他不二,为什麽?前面讲过,「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佛众生,原是一体。所以利他才是真正自利,自利一定利他,自利要不利他,那不叫自利,那叫自己害自己。底下这个开示对我们很有启发性。

  【但念自从无始。迄至今生。】

  『但念』是我们回想、反省,从无始劫来到今天。

  【沤生巨海。逐识浪以高低。】

  这是从比喻上说。这个比喻,世尊在《楞严经》上讲过。《楞严经》上有这个比喻,佛把真心、心性、法性比喻作大海,前面讲的灵知心,灵知心是大海。分别心,就是缘虑心,缘虑心是什麽?缘虑心是海水里面起了个水泡,「沤」就是水泡。这个意思是『沤生巨海』。识是从性里头生的,迷了自性,迷了自性就生了个妄心,妄心就是阿赖耶识。从阿赖耶识变出(它会变),变成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再变成心所,再变成色法,统统都是变出来的,「沤生巨海」。

  『逐识浪以高低』,「识浪」是什麽?浪是动的,不是静的,我们的心性是静的,湛寂灵明,佛法里头常常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湛寂灵明。识(妄心)就不是,妄心是动,妄心是波浪。波浪有高低,有大风大浪,有小风小浪;大风大浪是六道三途,小风小浪是四圣法界。在六道里面,大风大浪就是三恶道,小风小浪是三善道,六道轮回。这是讲为什麽会有六道轮回。下面又有一个比喻:

  【云点太清。任情风而人我。】

  『太清』是虚空,把虚空比作心性,太空里面一片云彩,这是比喻迷惑。云彩在空中随着风吹,东风把它吹到西面去,西风把它吹到东面去,自己完全做不了主宰。这一句形容是什麽?形容随着业力流转,自己不能做主。『任情风而人我』。这里讲的理,下面讲事:

  【於是循环诸趣。流转四生。业海茫茫。罪山岌岌。】

  好,这个果报现前,这是从事上讲。『循环诸趣』,「诸趣」就是六道,你在六道里头循环。小风小浪,你就上升到三善道;大风大浪,你就沈到底下,到三恶道。『流转四生』,「四生」是指六道里面生态,胎卵湿化。我们人道是胎生,畜生道里面,这四种生都有。有胎生的、有卵生的,鸟类是卵生的,鱼类,海里头的多半也是卵生的;有湿生的、有化生的,昆虫里面有化生、湿生的多。佛在经上讲,饿鬼道里面,这四种生态都有;地狱道里头,只有一种,化生。天道的福报大,多半是化生,这是讲生态。

  『业海茫茫,罪山岌岌』。「岌岌」是高大,像大山一样,罪这麽大、这麽重。这一段,轮回的道理跟我们说出来,轮回的事实真相也都说出来。说出来之後,这怎麽办?如何能够消罪业、出轮回?

  【匪凭发露。】

  如果不是凭藉发露忏悔,什麽叫『发露』?做错了事情,自己造了罪业,不要隐瞒,应当向大众宣布,我做了什麽事情,勇於认错,承认自己的过失。大家都知道了,这个人瞪你一眼,那个人批评你几句,好,报掉了。这是什麽?重罪轻报,报掉了。自己造的罪业不可以隐瞒,隐瞒不得了。为什麽?这个罪愈积愈重,将来的果报太可怕了。

  所以佛教给我们做错事情要发露、做好事要隐瞒。好事不要教人知道,为什麽?那个德愈积愈厚,果报好,好的事情不要露,积阴德。中国谚语常说,阴德之报最大,报得厚。如果你做了些好事情,人家都知道,人家来表扬你、称赞你,给你鼓鼓掌,送你个奖状,报掉了,你的好事完了,报光了。好事别让人知道,做了不善的事情、罪业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知道,这个人要骂你,那个人也讨厌你,都报掉了。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真正知道,毁谤我们的人、侮辱我们的人、陷害我们的人,都是为我消业障,我对他们要感恩。不是这样的话,业障怎麽消得了!

  毁谤的人愈多,消的业障愈大。这两年来,在台湾、在中国还有其他地区,不仅仅骂我的人很多,还在报纸、在杂志上写了很多文字指名骂我,说我提倡夏莲居的会集本是莫大的过失。最初悟道法师沉不住气,他要组织几个人,大家在一块研究,来写文章驳他。还把他的这些材料寄给我,也把这些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寄给我,我统统丢到字纸篓去了。我跟悟道打个电话:不要理会,决定不可以。这跟吵架一样,他骂我,我不吭气,骂完了就算了,这个事情解决了。不能对骂,对骂,没完没了,那就大错特错。

  人家来骂我、毁谤我,我们自己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好!真的我有过失,我马上要改过自新,我怎麽能辩驳?没有这个过失,我知道,没有这个过失,这是消我宿业。我过去生中造的罪业很多,他来替我消业障,我更应当感激他。

  关於反对会集本是有意无意,这是另当别论。因为会集本很多,为什麽反对这个本子,不反对别的本子?那是不是别有用意,我们就不得而知,拿着这个当题目来攻击。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都反对这个本子,我还是要依照这个本子学习,为什麽?这关系师道!这个法门是老师传给我的。我如果听了这些话,不敢再读这个本子,那我的罪就重了,什麽罪过?背师叛道。你们想想我是不是担上这个罪名?你们怎麽反对,我还是照样修,我尊师重道,报佛恩、报祖恩、报老师恩!

  我相信我的老师有修持、有德行、有智慧。你们反对他,你不是他的学生,你跟他没有这个关系,我跟他有这个关系,我不能反对,这是大义。人要没有道义,还能做人吗?所以不管人家怎麽样毁谤、侮辱,我一句话不说,至少我守住我的大义,至少将来会有人批评,这个人还是尊师重道,知恩报恩。所以,我不可以听信人家几句话,就不敢去读这个经,那还得了!老师的学生很多,为什麽不把这个事情付托别人,付托我?老师没有看错我,老师知道我不会背师叛道,我不会忘恩负义。

  所以这是有过失,发露忏悔。别人的毁谤、侮辱,自己要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永远是以感恩的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讲要发露忏悔。所以「匪凭发露」。

  【曷遂消除。忏摩已往。发愿当来。】

  这两句话是怎麽样落实!发露忏悔怎麽落实法?那要『忏摩』,就是忏悔,过去做错了要知道忏悔、要知道改过。『发愿当来』,这个发愿要依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要依诸佛如来四弘誓愿。一定要发愿求生净土,那就没错了。

  【再劳法众。至心忏悔发愿。】

  第一时有『忏悔发愿』,第二时还是有「忏悔发愿」。忏悔发愿的形式跟前面差不多,忏悔用十大愿王,忏悔偈,普贤菩萨的忏悔偈;发愿,依旧是发四弘誓愿。这个偈子我们念一念,与前面小有差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

  这个跟前面完全一样。差别?这个地方:

  【一切罪障皆忏悔。】

  这个有差别,这不是求,这是『皆忏悔』,求忏悔也可以。前面是「今对佛前求忏悔」,前面第一时这一句是「今对佛前求忏悔」。第二时里面就『一切罪障』要「皆忏悔」,一切罪障我统统忏悔,差别在这个地方。一次比一次忏得彻底,为什麽?你第二时比第一时有悟处了、有了进步,从这个忏悔偈子上,也看出你有进步。发愿还是一样: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忏悔发愿要依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代表一切菩萨修因证果里面的理论与方法,普贤菩萨一个代表。如果说两个,跟文殊合起来,那普贤代表三昧,文殊代表般若。如果是一个就完全都代表。再看末後这一段开示,最後这段开示:

  【上来忏悔发愿已竟。具行犹人具眼目。愿如日月灯光明。】

  『具行』,「行」是行动。在此地就是讲你把你所学习的道理、学习的方法,都能够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这里面最重要的,持名念佛,最重要的行是说这个。就是《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行」的指念佛,不是讲其他的行。好,现在时间到了。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第五十集)


  诸位同学,请看第二时最後一段的开示:

  【上来忏悔发愿已竟。】

  这一句是结前,总结前面的。

  【具行犹人具眼目。愿如日月灯光明。依光照烛见分明。行者方能达前境。】

  这一句是总说,不一定是修念佛法门的。可以说在佛法里面无论大小乘,不论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这是原则,总的原理原则;不但通一切佛法,也通一切世间法,一切世间法也不例外。

  这几句话,我们就要懂得,『具行』,「行」是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叫修行。错误的行为很多,真的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贤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以下的,你说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不能说没有过失,世间的圣贤就更不必说了。中国古籍里面所记载的,世间圣贤就是像尧舜,还不能保证自己没有过失,何况其他?

  所以修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这桩事情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要懂得,时时刻刻有高度的警觉;知道自己念头一起,晓得这个念头是善念、是恶念,知道这个念头该不该起。如果没有必要,就是善念,最好第二念就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好!让二六时中,心里头有佛、念里头有佛、形象上都是佛。我心是佛心,行是佛行,身就是佛身。这个才好,要真干。

  具行,这里比喻就好像一个人有了眼目,你有好的眼睛。有好的眼睛在黑暗的地方看不见,白天有太阳,阳光,晚上有月光、有灯光,你才不至於迷失方向。「光」就好比是愿,所以行不能离开愿,行要离开了愿,就盲目了;换句话说,他不知道方向,不知道目标。你虽然很精进、很努力的在行,到底行到哪里?不晓得。

  所以说,『愿如日月灯光明』,这就说明行跟愿分不开。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能不能往生净土,全靠信愿之有无;有行没有愿,有愿没有行,都不能往生。在其他法门里面,有行无愿或者有愿无行,都不能成就,你这一生白干。充其量,阿赖耶里面落下一个善根种子,在这一世当中决定不起作用,这就是李老师往年常讲的,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你依旧受业力所转,你做不了主。所以说『依光照烛见分明,行者方能达前境』。你必须要有愿,愿就是光明,愿以导行,你才能有成就,你才能达到你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果德。懂得这个道理,念佛的人也不例外。

  【是以念佛之人。若不发愿往生。纵有功行。亦成虚设。以不顺佛故。】

  你发心念佛,好,念佛一定要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为什麽?如果不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纵然你念佛有很深的功夫,你也落空。这一落空就怎麽?你还是随业流转,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念佛是善业,善业是不是生三善道?不一定。如果你只是口善,心行不善,你生不到三善道。但是不管你生哪一道,你还有一点福报,如果罪业很重,堕到地狱道,你这个福报存在。什麽时候离开地狱道之後,到其他道的时候,福报还会现前,变成世间有漏福报。

  中峰禅师虽然是禅宗大彻大悟,他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所以他劝我们,他自己是真干。为什麽?因为你『不顺佛故』,佛的愿你违背,佛的愿是希望你到极乐世界去;佛的教诲,你也违背,这是真正的背师叛道。修这个法门,如佛之愿、如佛之教,那才叫尊师重道。禅师这些话,说实在的是对我们讲的。

  【今尔亡灵。当知此意。】

  形式上好像是对亡灵、对鬼神说的,实际上是对我们讲的。亡灵尚且发愿往生,我们要是不能发愿往生,那说实在话,连鬼都不如!连鬼都不如,你还是个人吗?话里头有话,你要会听;意思里头有意思,是意在言外。你要懂得弦外之音,你才会有悟处,你才会有受用,一定要真干。後面是一首赞佛偈,做为这一时的总结:

  【阿弥陀佛。无上医王。巍巍金相放毫光。苦海作慈航。九品莲邦。同愿往西方。】

  这个赞的内容非常恳切。

  【南无莲池会菩萨摩诃萨。】

  下面我们接着再看第三时,第三时的诵经、念咒跟第一时完全相同,都是回向『莲池会菩萨摩诃萨』。我们现在从开示看起,第三时第一段的开示: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华国里人。】

  这首偈是中峰禅师无比真诚、恳切的劝导我们,也是在嘱咐我们,这个机缘太难得了。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个机会,我们今天遇到了不可以错过,错过,对不起中峰禅师这样恳切的劝导。

  『十万余程』,这是讲《弥陀经》上说的,我们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那边有世界叫做极乐世界。现在给你讲,「十万余程」这麽远的距离,『不隔尘』,「尘」是最小的,微尘,多远?连微尘都没有间隔到。这说明什麽?说明远近不二,空间破了,没有远近。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一尘都不隔。我们讲距离,隔了还有一里路,还有半里路,甚至隔了还有一公尺,还有一公分,这个「不隔尘」,一公分也不到。下面这一句话说得好。

  『休将迷悟自疏亲』,关键在什麽地方?觉悟!转迷为悟。前面禅师说得好,「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是此方,「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十万余程不隔尘,你看前後相应,关键就是迷悟。迷了,十万亿佛国土;悟了,悟了就在眼前。佛有没有妄语?没有,迷了确确实实有空间,空间就有远近,悟了的时候,空间没有了。这是很难得,我们感谢现代的科学家,给我们说明空间在某一个条件之下等於零。

  距离,距离在某一种条件之下,统统等於零。什麽条件?悟!科学家不知道什麽条件,只说在某一种条件。佛跟我们说,悟!条件就是悟。迷了,就有距离、有远近;悟了就没有,悟了,空间就等於零。科学家这个讯息好,我们拿到这儿用上了,要不然这个境界很难说得清,讲不清楚。科学还有个公式,这个公式下一次我要把它记起来。实在讲,就是迷悟,「休将迷悟自疏亲」,就是这个希有难逢的机缘千万不要错过。亲疏在一念之间,疏是迷,亲就是觉悟;悟了就是,迷了就十万亿程了。

  『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华国里人』。前面两句是从理上讲的,後面两句从事上讲的。理,我们一下不能够悟入境界,没有关系,你只要知道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就行了。印光大师一生教人,我还给他刻了一个印,「印光大师传法印」。他的法印是什麽?是他一生说得最多的,写得最多的,真的,自行化他,他就是四句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老法师一生真的做到了,也如是教人。这十六个字,我心目当中的看法,是印光大师自行化他的心传,传心法印。这一个最高的指导原则,我肯定在世尊末法九千年不能变更。一定要遵守这一个指导原则,我们一生当中必定生净土。

  「敦伦」,前面两句世间法,佛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在世间不能做个好人,你怎麽能往生极乐世界?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在世间一定是个好人。好人的标准,印光大师这两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是世间好人的标准,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要先要取得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然後念佛,信愿念佛,你才能往生。

  『刹那』,这是指极短的时间,指什麽?指一句佛号,阿弥陀佛。我看最长一秒钟,我们普通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秒钟。这一秒钟是『念尽恒沙佛』,这个意思我们现在能够体会到一些。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念一佛(这一佛就是阿弥陀佛),无异念一切诸佛。就是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一尊佛都没有漏。念一佛就是念一切诸佛,这个意思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麽知道是真的?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六方恒河沙数诸佛赞叹阿弥陀佛,这个赞叹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那我们念阿弥陀佛,不是把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生欢喜心,一切诸佛都护念,《弥陀经》可以做证明,六方佛就是证明。这还得了!哪一个法门能跟它相比?实实在在找不到。

  所以你只要把印光法师这十六个字能做到,中峰禅师这一首偈就是给你做的,你『便是莲华国里人』。你现在虽然还没去,你肯定去,一点怀疑都没有。等於说已经在西方极乐世界报名注册了。像现在我们想移民,你已经拿到移民签证、拿到永久居留签证,肯定就去了,你随时都可以去。拿到签证,你就是极乐世界的人!这一首偈好,做得真好。再看下面开示:

  【合尘背觉。栽荆棘於七宝园林。舍妄归真。列珠网於四生门户。】

  我们先看这一句,『合尘背觉』是我们六道凡夫,我们的心是妄心,妄想分别。跟什麽合?跟五欲六尘合,念念都是五欲六尘。这像什麽?像『栽荆棘於七宝园林』,「七宝园林」是我们的真如本性。我们真如本性里面,现在遍栽着荆棘,荆棘就是讲的起惑、造业、苦报。荆棘就是比喻惑业苦,三障。三障在我们真如本性里面生起来的,就是你违背了自性觉,你不觉悟,迷惑颠倒,念念都是五欲六尘。这一句讲的是这个意思,六道凡夫各个都是这个样子。

  再跟大家讲清楚、讲明白一点,七宝园林就是我们六根的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在舌、在身叫觉性,在意叫知性;见闻觉知是七宝园林,性德、性能,但是迷了。迷了之後,就变成了六识,在眼叫眼识,在耳叫耳识,在意叫意识。你看看把自性、性德一迷就转变成八识,这叫做「合尘背觉」,就是我们现前的现象!

  回头就好了,一回头,『舍妄归真』。「舍妄归真」就是转识成智,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舍掉,恢复见闻觉知。永远保持见闻觉知,绝不堕落在意识,也就是决定不让六根在六境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坏了,就迷了。见色闻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舍妄归真。大家一定要晓得,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你要把这个舍掉。

  性(性德)里面,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就好比说『列珠网於四生门户』,「四生门户」是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里面,五浊恶世里头,有宝珠罗网,这是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性德的显现!性德在哪里?性德就在五浊恶世。

  【纵横万法。圆裹一心。】

  到这里是一段,这两句是总结。『纵』是讲的时间,『横』是讲的空间。佛门当中常说,「横遍十方,竖穷三世」,纵就是竖。这个地方的「纵横」,就是讲的时间跟空间,时空里面所有一切的万法,一切万法离不开时空,都在时空里面。时空万法,『圆裹一心』,「裹」是包裹,圆圆满满的包住。谁包住?一心,不出一心,不离一心。那我们念佛,我们念佛专门就是求一心,你看看高明到极处。我们功夫的目标就是一心不乱,一心纵横万法,圆裹一切。这一段从理上讲的,有理一定有事,下面接着落到事相上去。我们看底下一段:

  【非思量处。阿弥陀佛。坐断六根。无造作时。清泰故乡。横吞八极。破群昏如杲日丽天。疗众病如善见神药。】

  这是一段。这是落到事相上,这里头最重要的是『非思量处』、『无造作时』。觉跟迷差别就在此地。迷的时候,妄念纷飞,我们常讲胡思乱想。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停止过,晚上睡觉还在那里想,所以他才有梦境。如果没有思量,他就不会作梦。梦是怎麽回事情?你的阿赖耶识的活动没有停止,所以刹那不住。我们凡夫对於粗的念头知道,这个生灭知道,微细的念头不知道。极其微细的念头,阿赖耶里面的种子,这个生灭佛在经上讲,八地菩萨才见到。八地菩萨是不动地,《仁王经》里面讲无生法忍,他是中品无生法忍,七地是下品,下品无生法忍还没有见到,中品无生法忍见到了。见到才能断,见不到,你到哪里去断?所以这是见道而後才修道,道没有见到,你修什麽?这一点我们要学。「非思量处」,你看阿弥陀佛他到这个境界。

  所以『坐断六根』,这就是说六根不再起作用。这个六根是指六根里面的识,永远不起作用。他起作用的是什麽?法性的本能。法性的本能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今天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实验,证明植物、矿物有见闻觉知,是法性的本能。植物、矿物是不是迷?也是迷。所以它见闻觉知不能够遍法界虚空界。你看它见,给它写个爱字,让水去见,远了还不行,要贴在水瓶上这麽近,大概还要一个小时才反应出来。它也在迷,它比我们人迷得还厉害。我们人还很远看到这个字,我们就有反应了;你看它要贴得那麽近,还要那麽长的时间,这就是说植物比我们迷的重,矿物比植物又迷的重。

  《楞严经》上讲的,纯情变成植物、矿物。《楞严经》上讲的一个情、一个想,纯想,上升,纯情,下坠。纯情是什麽?执着,过分的执着,但是性能并不丧失。再严重的执着,譬如矿物,这是很难很难转变的。矿物里面的水,我们给它讯息,一个小时之後会有反应。大概泥沙石头,你给它这个讯息,可能要十个小时、二十个小时,甚至於三十个小时,它有反应,你看着,它反应。当然极其微细的反应,我们见不到。所以他们用水果、用米饭、馒头来做实验,两个星期反应非常明显。这是说矿物,这不是植物,植物是花草树木,那个感应也相当灵敏,确确实实有见闻觉知。法性的本能、法性的具德,它没有丧失,也是被迷情盖覆住。虽盖覆,还是会有作用,还是会相当明显。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是真正懂得了,就是尽量少思量,也就是尽量少打妄想,妄想愈少愈好。但是怎麽样?妄想止不住!问题在这里。我是想把它止住,没有妄想就成佛了。但是这个东西我想放下,放不下,我想丢掉,丢不掉,不但丢不掉,愈想丢愈多。这怎麽办?佛教给我们一个好方法,念阿弥陀佛。念头一起,赶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保持这一念。你要把一念断掉,断不掉,那现在就是用一念代替一切妄念,这个法子好!这一念没断掉,这叫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段时期,这一念就没有,就成功了。到理一心不乱,这一念没有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成佛之後还念不念阿弥陀佛?还念。那个时候念,跟现在念,完全不一样。那个念是什麽?为人演说,为一切苦难众生做样子,你们要想成就,像我这个样子。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示现的,他就是念佛证无上菩提,所以那是做榜样给别人看,是利他的。现在我们没有到理一心不乱,是自利,自利也利他,利他也自利,自他不二。所以到无思量处,我们就用一句佛号,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念念心里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麽念头都没有。

  那你要问,这个事情麻烦,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许许多多事情什麽都不知道,光念这一句佛,事情来了怎麽办?怎麽处理?真的念头归到这一句佛号,智慧就开了,无论什麽事情不必要知道,你一接触就明了。你自自然然有很妥善的方法把它解决,不用思考,不用预先知道。预先知道,怎麽思考,到後来这个事情还是做错,这是凡夫。诸佛菩萨处理大众这一切拉拉杂杂事物,哪一桩事情佛做错了?没有,从来没有做一桩错事过,什麽原因?智慧。他心清净,没有染污,没有杂念,「坐断六根」。「坐断」是形容,不是真的断了。这是说六根里面的六识不起作用。

  无造作时,『清泰故乡,横吞八极』,「清泰」是极乐世界,「八极」是八方,我们中国人常讲,四方四维,加上上下就是十方。「横吞」就是整个包括,全都包括了。极乐世界怎麽形成的?极乐世界的人没有造作,也就是说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非思量处」,没有妄想;合起来讲,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极乐世界的人,不但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的,我们在经上读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他们每天听经、闻法,每天出去参访十万亿佛。其实那个十万亿不是数字,就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道场,他们都去参访、去供佛,听佛说法,供僧,帮助佛教化众生,忙得不亦乐乎!

  怎麽叫「无造作时」?确确实实,他忙得不亦乐乎,他没有动个念头,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分别执着过。众生有感,他有应,感应完全是自然的,确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才有应。我们今天没有法子,做不到。什麽原因?我们这种本能被障碍住,被业障障碍住。业障是什麽?业障就是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这些东西放不下,这些东西障碍了我们的性德,障碍了我们的性能。西方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虽然一品惑没有断,但是他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自性的德能没有被障碍,他起作用,所以他能够在十方世界自由自在的示现,这是很不可思议。

  我们要学,这个学不到。那怎麽办?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到了极乐世界,这个境界就现前。所以我们今天读了这一段经,在现前怎麽落实?随缘而不攀缘!绝不要想我要做些做些什麽,一切事情水到渠成。有机会,觉得这个好事,我能力还可以做得到,我们全心全力去做;能力做不到,不必去打妄想,念头都不起。有这个能力,但是这个事情有人在做,没有必要做,也不需要理会。好事,真的好事,又没有人做,我有力量做,那我就随喜。好!得大自在。

  所以在现在生活当中,学随缘而不攀缘,你就得大自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老师传给我的,我这麽多年来,用起来得心应手,很自在。愈做信心愈足,愈做愈感谢老师的教诲。好,现在时间到了。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