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净空法师讲述) 中 [打印本页]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2     标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净空法师讲述) 中

观无量寿经 第十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二页,倒数第四行,从最后一句看起。“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是三福最后的一条。在这部经里面,最重要的两段;是全经中最重要的两段;也是我们修学净土最得力的两段。这个是第一段。三福是第一段,后面上品往生章是第二个段落。这两段经文,对于我们非常有用处。学佛,尤其是修习净宗,我们的目的,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像阿弥陀佛一样,将来在十方法界,接引众生。可见这确确实实是一桩非常伟大的事业。可是要怎样才能往生呢?经论上跟我们说得很明白,很清楚,特别是无量寿经。佛在这部经里面给我们的开示,是非常重要的纲领;像这个一段经文就是的。

佛法,无论是那一个法门,无论是那一个宗派,都要以这三条为基础。像昨天跟这个诸位说过的;我们讲这个三归,三归是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像我们这个盖房子;我们要盖三层楼,这个第二层一定是盖在第一层上面。不可能没有第一层就能盖第二层,没有这个道理的。那么由此可知,通常讲受持三归,几个人真正受持了呢?原来受持三归的资格,遂受持三归的条件;是要孝亲、尊师、慈悲、修十善业,要这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来受持三归,这个三归是形式、样子,并没有真正得到,没有真正的接受!那么持戒,戒又建立在三归的基础上。这个第二福是受持三归,具足众戒。可见得,受戒是有三归为基础。
现在在台湾,传戒的风气很盛,一年有很多次。最近我接到一封信,是净心法师寄给我的。日期我不晓得了,诸位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好像是在三月间,临济寺要传在家菩萨戒。里面有请大陆法师到台湾来传戒的。这个是一个明旸法师;明旸也许很多同修没见面,这个名字熟。他是圆瑛法师的学生。圆瑛法师的许多著作,像楞严经讲义!圆觉经讲义!都是他笔记的。明旸法师要来。那么还有真禅法师,这是上海玉佛寺的住持。他们也参加这一次传戒法会。所以诸位同修有想受菩萨戒的呢!可以参加这个法会,这次盛会。因为他在台北市传!不必要到其他县市,劳碌奔波。可是你要晓得,受戒是建立在三归的基础上,三归又是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

那么今天我们讲的是第三福了。三福是大乘菩萨。这个大乘菩萨要建立在三归持戒的基础上。那么第一句叫你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这是我们一定腰把它搞清楚。菩提是梵语,就是古印度的言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那么换句话说,菩提心就昃一个觉悟的心。诸位要知道,怎样才叫觉悟呢?要用我们很浅显,通俗的话来说。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多少要明白一些。明白就是觉悟了。怎么明白呢?为什么不明白呢?不明白是迷!迷在哪里呢?迷在世间名利之中。迷在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迷在这个里头。诸位想想,迷得愈深的人,他的心目当中只有名利,只有欲望。所谓利欲熏心!把伦常道德都舍弃掉了,都忘掉了。那三归五戒更不必说!他怎么能听得入耳呢?这就叫没有菩提心!实在讲,菩提心是我的真心,是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有,因为你迷失了。迷得太久了,佛现在我们要发菩提心。所以能够认真依照圣贤人的教训来修学,逐渐逐渐对于事实真相明白了。觉悟的心愿才能真正发得起来。在佛法里面,菩提心讲得最具体的,就是四弘誓愿。现在的俗语叫落实,在发菩提心要落实在行为上呢!那就是誓宏四愿。誓宏四愿是具体说明菩提心的心相,菩提心的样子。

四弘誓愿第一条,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个度字,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他。众生无量无边,我们要用清净心去帮助他。这个清净心呢!就是没有代价的,不讲求报酬的。如果我们帮助别人,需要报酬的话,这个就不清净了。没有报酬,我们很乐意的去帮助他。第二个平等心的去帮助他。世间人有好恶!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我讨厌他。喜欢他就愿意帮励他,讨厌的时候,他来求我也不会帮助他。这不叫菩提心。菩提心是以清净平等、大慈大悲普遍的帮助一切众生。众生需要那一种的帮助,我们就乐意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佛法里面,说得比这个意思还要圆满,还要究竟。要究竟圆满澈底帮助他,是要帮励他成佛。为什么呢?他要不成佛,都需要别人帮助。等觉菩萨还要佛帮助他。成了佛呢,不需要别人帮助了,他全心全力去帮助人了。这个心量多么伟大!我们要想求生净土,没有这个心量,与阿弥陀佛的心量就不相同了。不但与阿弥陀佛的心量不一样!与西方世界所有去往生的那些人,心量也不一样。因为凡是得生净土的人,他的心量跟阿弥陀佛都一样。我们的心量跟阿弥陀佛不一样,怎么能去呢?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你要问,那个原因何在?你把这三福,十一句,仔细去念几遍,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念佛不能往生!那么看到别人不能往生,这回过头来最重要是看看自己。我自己有没有把握往生!有没有把握不要问别人!问自己。自己的心、愿、解、行跟经上所讲的对照一下,比较一下;我们虽然不能够百分之百的做到。

我以前讲大经也跟诸位说过!你真正能够做到两成,百分之二十!就能往生。怎么知道呢?这是我讲九品跟佛这里讲的不一样。跟这个祖师们说的也不一样。我是根据无量寿经上说的。我也能说出一番道理!假如我们把经典里面的教训,方法,百分之百做到了,上上品往生。如果做到百分之九十上中品往生。做到百分之八十是上品下生。这一共九品!这样慢慢退下来,下品下生是百分之二十!这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没指望!这是阿拉耶识种一点善根,等到来生来世,要是有缘遇到再来,这一生就没指望了。我们晓得百分之二十是最低的标准。我们总希望把这个标准往上提升。愈往上提升呢!这往生就愈有把握。这个提升呢,就是要真正做到。因此,我们真正明白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绝大多数都有六道。没有六道的是少数,有六道是多数。六道众生那个苦难的状况,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很相似!首先要知道苦,我们不愿意受这些苦难,一切众生当然也都不愿意。我们今天找到一条门路了,可以离苦得乐了。这个门路找到了,非常庆幸!无比的欢喜。除了自己认真努力修学之外,我们要尽一切的力量,把这一条门路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大众。这就是发菩提心。这个就是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认真力去做。

苦难要脱离,从那个地方脱起呢?从断烦恼脱起。净土宗带业往生也不例外。这点诸位要特别记住,如果你错会了意思,会把这一次无比殊胜的因缘错过了。那是非常非常的可惜。带业往生呢,只带旧业,不带新业。过去所造的恶业,那没有法子了!这是可以带走的。千万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理。这个可以带业往,我多造一点罪业没关系,将来还是可以往生。那这个念头就错了。所以带旧业不带新业。什么是旧业呢?从前所造的。没有遇到这个法门以前所造的。没有把这个法门搞清楚,搞明白以前所造的,这都叫旧业。在这个法门搞清楚,搞明白了,那你再要做那就讲不过去了,这个就不可以了。所以从前虽然学佛,学了好多年,不知道学佛要从孝亲、尊师,从这个地方做起,往往把这个忽略掉了。把这个修十善!三归五戒都忽略掉了。我们这一次搞明白了,搞明白从今天起回家就得孝顺父母,就得尊敬师长。从前凡是教过你的老师,对他都不能忘记!现在过年!有没有寄个贺年卡去问问他?重要!这个就是三福里的第二福!这确确实实这样。如果住的距离近,应当去看看。住得远,或者没有时间的话,要定要问候,问候。这才叫学佛!每一个学佛的人,都是这样的态度,我们这个社,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就会有很大的帮励,真正是移风易俗!不但在佛法上修学,在现前社会也是很大的安定力量,不能疏忽!

我们对于三归,是不是真正明白了。一天到晚二六时中,我念念不忘记我们修觉、正、净,这才叫真三归!把觉、正、净忘掉了。还是迷、邪、颠倒,这错误了。这迷、邪,染天天在增长,这是倒退了,这是舍弃了佛法了,大错特错,这个不能往生。因为净宗是大乘法。古德给我们说得好;不但是大乘,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不但是大乘当中的大乘,是一乘当中的一乘。佛在法华上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个法门是一乘当中的一乘。殊胜到了极处!它的基础当然比一切的法门都要来得坚实。我们要是没有这样坚固的基础,怎么能成就呢?那么这是把这一剖经,我们完全读軏了,讲完了。里面许许多多疑问、疑惑,自然都得到正确的答案。那么这是菩提心第一个我们晓得要帮励人;第二个晓得自己一定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佛法,用什么方法来断烦恼?这一点要知道;佛虽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说的内容包罗万象。无论说得多么久,说得多么多;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可以讲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门,归纳起来都归到这三大类!戒,它的作用是防非止过!防止我们继续再做错事,戒律作用是作用这个。定呢!是断烦恼的;定是帮助我们断烦恼。因此只要是佛法;不管那个宗派,不管显教、密教、大乘、小乘统统要修定。为什么呢?要断烦恼!不定!你就没有办法断烦恼。这就讲到了定学。

定是修行的枢纽;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是说修定的方法门径不相同;但是目标是相同的,统统是修定。惟有修定才能够断烦恼。第三呢!这是学法门。学法门是开智慧!这是戒、定、慧!定而后才有慧。慧是什么?慧破所知障,定破烦恼障。法门无量誓愿学。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初学的人,在无量法门里头,只可以学一门,为什么学一门呢?法门无量誓愿学,为戎么学一门呢!实在讲。教你学一门不是那个境界!而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学一门的目的是得定,目的是断烦恼。等你烦恼断了,你再去学一切法门,它是有层次的!没有得定修一切法门,它的结果是帮助你心更乱。我们俗话常说,知事多时烦恼多!你知道经多了,你妄想就多。可见得,初学的人不能知道太多事,也不能知道太多经,使你容易得定。定得到之以后,然后才可以去参学。实在说,这个修学的样子、榜样,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为我们表演出来了。善财,诸位要知道,他是表法的,他不是一个人!善是代表善根!这有善根的人。财是代表有福德。有善根,有福德的人就叫做善财。这是代表这个意思。那么善根、福德还不是就从此地三福修来的。你要不修三福,你那有善根、福德?就是这个里面的条件,他统统具备了,这个三福、十一句他统统做到了,这个人就叫善财。
他亲近文殊菩萨。文殊也是个代表人。代表什么呢?道德学问最殊胜,这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亲近这个善知识。在这个善知识座下,成就了戒、定、慧三学。当这个三学里头,最重要的戒学跟定学。慧是根本智,这个根本智是波若无知!这个心地清净,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如同止水不起波浪,他的心是定的,所以他的心是明的。这是在老师会下成就的。有了这个功夫了,这老师就把他放出去了。出去参学,参学什么呢?就在外面这个世界,让他广泛的去接触。无论什么人都可以接触,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接触。因为他接触他有定功,他不会受外面境界的污染,不会被外境动摇。一接触外面境界,是真、是妄、是邪、是正、是善、是恶,他统统清楚明瞭,成就了后得智,这个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定、慧圆满就成佛了,所以未后佛道无上誓愿成,那是定慧达到圆满,这就是菩提心的圆满。这个地方讲发菩提心,也就是具体的劝导我们要发真实的四弘誓愿。为什么要成佛?成佛才不需要别人帮助,成佛你才有能够帮助等觉菩萨。你帮助九界众生才真正到圆满!这叫发菩提心。

第二句叫深信因果。诸位翻开经本一百一十三页。看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最后一句是“四言深信因果者”。这一个四是多余的,这是多了一个字,这个字应该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它前面是言发菩提心者,言不犯威仪者。它都这个,句子是这个写法。所以此地不应该加一个四字,这一个四字应该是空的,不应该有这个字。那么我叫同学翻开这个地方,这里有一句话。我们把这个文念下去。“深信因果者。即有其二。一明世间苦乐因果。若作苦因。即感苦果。若作乐因。即怠乐果。如似以印印泥。印坏文成。不得疑也。”到这里就完了,下面就是底下言读诵大乘了。他这里明明说即有其二,只说了一个,那么还有第二,第二是什么呢?我也查了很多本子,第二都没有。这是善导大师确确实实有二!底下这一条漏掉了。而且这一条关系太重大了,怎么可以把它漏掉呢?第一条的因果好懂,世间因果。那么第二一定是出世间因果。这才能配上!否则的话它前面讲第一世间因果,第二一定是明出世因果。一定是这样的,可惜我们现在找了很多版本,都,第二都缺了,都缺了这个第二。那么这个第一条,世间因果。不但世间,出世间,统统离不开因果定律。世间为什么乱?世间为什么这么苦?如果诸位很冷静的地观察,一定可以找到它真正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不相信因果报应,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自己很能干,以为自己可以能主宰一切。胡作妄为!那么造的恶因,当然得的恶报。整个社会大家都在拼命造贪、瞋、痴、慢,那个共业就不堪设想了。
我们学佛的人,名利心比较淡一点。听到这些还能听的进去,听了还会点头。你给外面的人讲的时候,你这个人神经问题!这太落伍!骂我们落伍!骂我们头脑有问题!骂我们不适合时代!要被淘汰掉了。这就是现在这个社会,信假不信真!信邪不信正!那就难了,太难太难了。所以我们真正晓得这一个事实的真相,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乃至于一个国家,都是要福报。我一个人修福,你的一个人一生幸福快乐。一家人修福,你的家庭一定非常美满。一国人修福,这个国家一定富强。天下人都修福,这个世界一定和平。要知道修福!修福就是作善因!作善因一定得善果。佛对于善恶的标准,给我们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瞭。这三福,这十一句,就是善的标准。就是得福的因素。我能照这样修,怎么会不得福报呢?所以,非常重要。这个善与恶,用最简单的解释,凡是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著想,给诸位说,这叫恶。起心动念能够春大众著想,这叫善。善恶简单定义,这是这么说的。

为什么说想自己是恶呢?这个也可分做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世间法起心动念想自己,你的福报会想尽,你的福报太有限了。会想完!想完了,就没有了,所以这个是恶。起心动念为大众著想,你替社会造福,替人群造福,替众生造福,你天天在造福、积福,你的福报享不尽!这从世间法来说。从出世间法来讲呢!念念想到我是增长我执。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本,佛法叫我们断二障,破二执,破了我执就断了烦恼障,破了法执,就断了所知障。起心动念都是我!我执坚固,你怎么能破得掉!那么换一句话说,你烦恼断不了。烦恼断不了,三界就不能超越。这大小乘经上都讲了,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这才出了三界。见思烦恼,见烦恼里头,第一个身见,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我执根深的人,不能入佛门。这个不能入佛门!佛门这个第一个门是小乘须陀洹果。他没有办法证到须陀洹果,不证须陀洹果,在佛教门外,没入门!除掉我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了,这才能证到小乘须陀洹果。所以起心动念都想到我自身的利益,这身家的利益,学佛成了大障碍。纵然学佛,你很精进,很努力,你也不能入门。于世法,于佛法都不是善!念念呢为众生,念念为大众,他把自己淡忘掉了。这个好!那个我执不断它没有了。我执没有了,烦恼就没有了。所以工作虽然多,他不辛苦。为什么不辛苦,世间人工作多了会劳累!那个累从那里来?得失心中,所以他烦恼!一天到晚得失!菩萨为大众工作,没有自己的,没有得失。得的是什么?大家有福报。失败了是大家没福!与我不相干!所以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

清净心里面怎么会生烦恼呢?怎么会有疲倦呢?我们看这个普贤行愿品,普贤菩萨你看他那个帮助众生,那是我们一般人看是忙碌了不得了了,人家不疲不厌。不疲不厌就是因为他没有得失心!所以,他永远是也乐的,永远头脑是清净的、冷静的。他不迷,他对于这个事情是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来龙去脉,这个因因果困他都知道,他不迷失。所以虽然忙碌还是清净快乐。这是善!所以什么叫善因,什么叫恶因要搞清楚。然后这个善果、恶果我们才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情。那么这是第一。第二,那就是我常常在讲经的时候,讲到这一句,因为我这一句,是几十年才搞清楚,才搞明白。世间因果这个说法,这不稀奇!这个我们大家都懂得的。这个第二出世间因果。

出世因果最殊胜的是成佛。成佛的因果是什么?我几十年当中才搞通了,才搞明白了。这是过块讲华严经讲了十七年,这一句才恍然大悟!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许许多多的菩萨都不知道。因为深信因果摆在第三条,给我带来很大的疑惑。假如,这一句摆在前面两条,我就不怀疑了。为什么呢?第一个讲人天福报,第二个讲二乘福报。我们一般人都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难道菩萨还不知道因果报应吗?这个第三条就是讲菩萨!什么因果菩萨不知道呢?成佛的因果,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为什么说他不知道呢?假如知道了,这些菩萨全都成佛了。因为不知道!他没办法修学,所以他还成不了佛。这个就是佛在大经里头,常常跟我们说,修行要三大阿生期劫。华严经上讲得时间更长。凡夫从什么地方起呢!从证得须陀洹那一天起,没有证得须陀洹以前不算,从证得初果这一天起,修行是满三天阿僧期劫才成佛。成的什么佛呢?藏教佛!通教佛!那个地位不高!要成个圆教佛要多久呢?华严上才说了真话!无量阿僧期劫,不是三个阿僧期劫!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说真话!假如真的知道成佛这个方法,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今天知道,便宜占大!我们一生就成佛了,不要三大阿僧期劫,一生就圆满成佛。

你要不相信,你去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证明!所以确确实实,这个因果知道的人不多。这个知是真知,不是一般讲的知。那么我们要问,许许多多的菩萨,有没有听讲过净土法门呢?我相信听过;甚至于他也讲这个法门,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干。自己为什么不干?自己不信!自己不信为什么劝别人呢?别人程度不够!你们念佛求生净土,他程度够!他不生净土,他要搞无量劫!怎到那个人成了佛,回过头来再度他。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是事实!由此可知,相信这个很难很难!劝别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相信!这样的菩萨,这样的声闻,多的是,太多太多了。所以第二!二者就是这一句。很可惜古时候经本,善导大师是唐朝人!唐朝时候还是手写,可能记录手写的时候漏掉了,抄漏掉了,这是重要的这么一条抄漏掉了。
底下这一句,恐怕诸位同修自了看不懂。“以印印泥,印坏文成”。这两句怎么个讲法,因为这个事情,古时候很普遍,说这个呢大家都很容易懂。现在呢?没有这个事情了,所以诸位也没有听说过,所以这个事情就不懂了。从前这个官府里头重女的公文,这个公文要密封。密封怎么个封法呢?用泥,用封泥,用这个东西来封。古时候书籍没有纸张用竹简,那个竹简呢!现在诸位在故宫博物院还可看到,是竹片绳索把它穿起来的,一个竹片刻一行字,那么然后卷起来,把它封起来,封口的地方用泥封。泥封的时候要盖个印,印是腊做的,腊做的印印在这里上,然后用火把它加热,加热的时候腊就溶化掉了,那个泥烧乾的时候,字就显出来了,这种叫封泥。现在在印章里头还有封泥,是说这桩事情。印坏文成,这个腊印坏掉了,文成就了。那个腊印是因,文成是果。举个例子,这在从前举这个例子,是人人都能懂的。隔了一千多年,这个东西早就淘汰掉了,我们现在看不懂了。这就是因果!

这个是一定的事实,绝定不是虚妄的,这个是真正的事实。那个这个偈语尼,应该是把这个世间因果,出世间因果,统统都是这样的,都是真实不虚!所以我们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当然远光远大的,我们还有来生,纵然没有远大远光!也会追求这一生的幸福。这一生的幸福,总不外平财富,智慧聪明,健康长寿,才真正的幸福。这幸福从那里来?要知道修因,幸福是果报!要知道修因!所以远光、心量要拓开,要放大,要替一切著想。我们有力量,尽量去做好事,我们自己才会得真实的好果报。一个人有福,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有福报,都不会缺乏,都会有许许多多人照顾他。有福!没有福的人不行!你自己再多的财富,财富、佛在经上说,五家所有。你不要以为你多,可能到明天就统丢光了。一样也没有了,那个不是真实的!没有福报保不住!“第三句,言读诵大乘者。此明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寻,开发智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欣乐涅槃等也。那我们搅看佛教给我们,实在讲三福也是修行的次第。

第一条著重在世间福报,俗话常说,就是佛经也讲。贫穷学道难!一个人没有福报,三餐饭都吃不饱了,叫他来学道,他那有这个心情!所以,必须衣食足,有多余的时间,才来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学术、在道业、在艺术上去追求,将自己的生活品质往上提升,这个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学佛不能没有福报,才能够学佛。学佛,要认真的修学,这个三归重戒是帮助我们得定,帮助我们心地清净,智慧开发,这样才进入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在我们初学这一个阶段,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只选择本宗的,这就行了。到什么时候才深入经藏,广学法门呢?到接引众生的时候,去教化众生时候,再去学。确实佛法是丢度自己,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了,怎么能度别人!如果教别人把子教错了,方法教错了,自己要背因果的责任。那个麻烦很大!不是儿戏的。自己有了定功了,这够广学法门,广学法门不是为自己,是为别人的。因为众生种类很多,程度不一样,业障习气个个不相同,兴趣爱好也个个差别。所以需要无量的法门,你才能够应付得了许许多多的众生。对自己来讲,没有必要!一门就够了。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大乘经典里面选择一种。古来有许多的祖师大德,给我们就了很多的榜样,他们一生就学一部经。一生只讲一部经,不讲第二部经的,只讲一部经。这是给现代人做非常好的榜样。真正是一门深入,专修专弘。这个得力最快速,最有效,也最稳当。所以,我常常在讲习当中也跟诸位报告,一生当中学一部经,弘一部经的,上上根人!

我们净土宗经典最少,总共是五经一论。在所有宗派里面,我们经典是最少的。五经一论统统都要学,我说过了,这中等人!这不是上上的人!假如这个五经一论觉得还不够,不错!净土宗历代祖师的著述也不少。现代我们台湾编净土丛书,这个厚的本子二十册。如果你要是学这一些呢?下下根人。往生有没有望呢?没指望。为什么呢?心散乱的!决定一天到晚还是打妄想。一天到晚还打妄想,往生就没有希望了,太难太难了。所以你真正想成就,心清净。这个无量寿经上,经题上讲得好,清净平等觉。我们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五经一论要看,要明白,但是自己专修专弘,一部就够了。到自己往生真有把握了,确实有把握往生了,你涉猎一些其他经论可以。为什么呢?不碍事了。往生没有把握不行!不能分心!往生有把握这才可以!绝定不能误了自己,这一生的大好因缘。所以我在此地劝勉大众,读诵大乘选一部经。所有五经一论这六种,都是大乘,都是大乘中的大乘,任选一部都好。也许你会怀疑,无量寿经内容丰富!大势圆通章,那个经文只有几行,三百四十个字,二百四十四个字,大概里面遗漏掉的就很多了,你要这样想法就错了。念佛圆通章的内容,跟无量寿经没有两样!这两部经的内容,不增不减。无量寿经讲得不多!圆通章里讲得也不少。文字虽然少,内容是相等的。诸位要参透了,你就明瞭了,你就看出这一个事实真相。因此,无论受持那一部功德都圆满。看是受持一定要懂得经里面的意义,要懂得它修行的方法,认真努力把它做到,这样才有效。

读诵大乘是我们修学功课里面,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每天都要读诵,过去我经劝同修们,最好能在三年当中念满三十遍。这是我们修学第一个阶段,先要念熟,你不熟,你就不能依教奉行。佛在经上讲的什么?忘记了,不知道,那你怎么做法呢?必须要将佛讲的每一句教训,时时记在心理,做为我们思想,见解,行为的标准,这才谈上修行!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间。这个大家千万不能够疏忽!不是说我每天念多少遍经,念多少遍佛号,拜多少拜佛,我这在修行!不见得。为什么呢?你搞的那些是修行的样子。有没有内容呢?那很难讲了,真实的内容是在起心动念。我的想法、看法、做法错了,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中国人喜欢简单!现在不行了,现在简单的时候,他意思都不懂了,意思都错会了,不得不麻烦。所以修行最好讲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这大家一听懂得了不致于错会了。否则的话讲修行,一定是在佛菩萨面前磕头、作揖,敲著木鱼念经。敲著木鱼念经还胡思乱想,还贪瞋痴慢,那修什么行呢?那不叫修行!那叫装模作样!自欺欺人!佛菩萨,泥塑木雕都欺骗他,你说这个心,唉!这很难讲啦!这未免真的太过分,连泥塑木雕的都要欺骗他。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叫修行。

那么你这个经是不是念得很熟,你凭什么修?标准都没有!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符合佛所说的。那这就是正确的,就是对的。与佛所说相违背的,那就是错误的。所以经典是我们修学的标准,是们修行的依靠!你不熟怎么行呢?三年念熟!三年之后才起修!就认真修了。那么三年以后要不要念呢?一天念一遍就够了,温习一下就够了。头三年是念的愈多愈好,愈熟愈好,你这个标准才清楚!才明朗!这一起心动念就想到了佛怎么说的?我该不该去做?立刻就修正了,这叫真修行人。所以这真修行人不在形式上。你要看那形式,他从来也没念过经,从来也没有拜过佛,他是真修行人。天天诵经拜修佛的,不一定是真修行人。这就是说明修行要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在道场我们要有这个形式,形式的目的,就像唱戏一样,在那边表。演表演给初学,没有入门的人,表演给他看的。换句话说,摄受众生的一种手段。所以种种仪规!都是摄受众生的手段。因为佛法不重宣传,不可以宣传。

你说那一个老师,好的老师,我是好老师!你们要跟我来学,没这个话,这是说不出口的。现在有招生!古时候,我们翻开古书,没搅到招生这两个字,没有!老师总是在谦虚;我的道德学问都不够,我怎么敢教你!都在谦虚。佛也很谦虚!谁认识他呢?谁愿意跟他学呢?只有我们这些做学生的,深受佛的恩惠,知道佛的道德学问,我们替他宣传。但是宣传老师又禁止,又不准宣传,那怎么办呢?我们就做出恭敬的样子,让外面人看又问道,你为什么对他那么恭敬呢?他的道德学问值得我们跟他效法,这么才把人介绍过来。所以这是古代,诸佛如来这些真正有德学的人,招收新生的一种方式。不像我们现在,很含蓄的。所以佛门里面常赞,赞什么?赞美佛的,赞佛偈!唱的时候要唱的字正腔圆,要教人听懂,听到感动,他也来学佛了。如果这选子唱得听了半天一个字也没听出来,你如何能教人入门呢?我们一定要懂得种种仪规设施的真正的意思,它的目标是何在?所以自己修学跟大众在表演它的目标不一样。各有各的功德,各有各的利益。这个是大众修学是利他的,自己修学是自利的。

“末后一句劝行者”,十一句前面十句是自利。虽然有利他,利他还是自利。是以自利为主,成就自己的德行为主。末后这一句呢!是利益众生的,换句话说是畏帮助别人。劝是劝勉,进是策进,帮助他进步。行者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人。当然我们首先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介绍方法很多,经典上常讲的善巧方便,你一定要懂得善巧方便。已经学佛的人了,他要不是修学这个法门。如何把他带进这个法门,这个要有技巧。假如是没有学佛,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这个方式很多,要细说那要很长的时间来解释,希望同修们要好好的去体会。譬如我们印了许许多多阿弥陀佛的贴纸,这就是接引众生的方法。许多人不相信的,根本不能接受的,他看到这几个字“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印象落在八识田中,这就是种种子。他心里头已经有阿弥陀佛的种子,给他种下去了。这个种子什么时候才发芽,那就很难说了。也许是来生,也许是无量劫以后。但是总有一大它会起作用,所以这个功德也是不可思议。

我们这个印得很多!同学们可以带回去。台湾这个地方好!不像外国,外国许多地方禁止不准你贴,台湾可以乱贴的。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看到,常常能够看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看到阿弥陀佛的形象,这是一个方法。另外一个方法呢就是念珠,这是很好的方法。在早年台湾佛法风气还没有开,一般学生,特别是大学生,他们学佛不敢让同学知道。为什么呢?怕同学说他迷信,瞧不起他。所以说偷偷的学佛,来遇到我,我就告诉他,我说不必,我说你们学佛在学校里面,渡你的同学,怎么个度法呢?你劝他当然很难未必相信!你手上带串念珠,你同学看到你,阿弥陀佛。你看自自然然就念一声阿弥陀佛了。他就得度了!还有书本,大家书本都写名字!你不要写名字,写阿弥陀佛,一看阿弥陀佛,随时随地都要叫人家念一声阿弥陀佛。你这叫度众生,这是方法!所以你要是经常开店,你那店面一进门很显著的地方,供一张阿弥陀佛的像,或者贴一张南无阿弥陀佛的贴纸。你的顾客一上门抬头一看,不管今怀念,阿弥陀佛已经印到他心里去了。生意也做了,众生也度了,你看这多好!都是善巧方便!生意做得大的人刊广告,我都劝过大家,你刊广告要拿广告费,你那一篇大广告里面,上面也加一个南无阿弥陀佛,你看教所有的人看到这个广告,都念一声佛号,又不要多加钱,乃至于电视里面一些广告都可以这样做!所以你要是会用心,随时随地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接引众生的方法。

当然现在我们有经书,有录音带送给有缘的人。过年来了,你们家亲眷属就多了,这个经书像无量寿经多拿一些回家。过年的时候,人家来拜年送他一本,他不能不要。为什么呢?无量寿!他要不要的话他就没有寿命!经跟黄金的“金”同一个音,你不要!你不要明年财就没有了。寿也没有了,这糟糕了!所以送别的书他可以不要,过年文家赌博怕输,送书的时候很忌讳,你说我送你经,经是赢钱的不输!送你无量寿,你跟他一解释他非常的欢喜,他非收不可。他不收的时候,他今年运就不好了,是!经也没得了,寿也没得了,他怎么敢不要呢?趁这个大好机会,多多去的去播种,这都是劝进行者的方法。所以随时随地你都想到,我要把这个本送给别人,能够听的呢送录音带给他,能够看的送经书给他,这就非常好。这个三福我们占的时间比较长,因为这一段非常非常重要,是我们修学的根基。这个根基要是不明瞭,不坚固,我们的修学,这一生往往会落空。所以一定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2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一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零二面,倒数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刚才念的这一段,最初的这一句是总结,三福的总结,前面跟我们说的,欲生彼国,当修三福,可是这个三福最后呢,世尊给我们讲这三桩事情,这叫做净业,换句话说,只要修这三桩事情就能往生,这就叫做净业,所以善导大师将这一段文,判做散善,这个经讲的,有定善有散善,定善,这个定散,二善都是属于净宗法门的正修,所以它不是助缘,它是属于正修。
那么说单单修这个能往生,有没有证据呢,有的,本经说得很清楚,无量寿经上,佛也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像前面给我们讲的这个九品,九品的上三品是大心,修善的众生就是大乘心,修善的众生去往生的,这个中三品是小乘根性修善去往生的,下三品是造作罪业众生去往生的,在中品下生,经文讲得很清楚,这一类往生的人,生前并没有学佛是世间善人,换一句话说,这个三福里面,第一福他修到了,这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这个做到了,所以说世间善人,在临终的时候,遇到了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那么他是在临终遇到这个缘,一念回转来求生净土,他就能得生,由此证明,这三种净业里面,只要修一种就能往生,可是诸位要记住,这一种一定是第一种,为什么呢,第二种包括第一种,第三种包括前面两种,如是第三种具足,那三福圆满具足,如果修第二福的话,他前面这一福一定有,后面不包括前面,前面包括后面,这样我们就明瞭了,这个三种福统统都修,这个散善,我们要问,他能生到什么品位呢,上三辈往生,为什么,因为第三福发菩提心,这正是大乘凡夫,九品里面大乘,这个大乘心凡夫,修善往生的是上辈三品,所以我们就晓得了,单单修这个十一句,也能取得西方世界九品的往生,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瞭的,千万不能够疏忽的,所以这个是属于净业,以真诚之心,以清净之心,以大慈愍心来修学,一定要把佛在此地讲的,这个三福总共十一句,要认真去做到,这是我们取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有把握,稳稳当当得生的条件。
下面佛又告诉我们,告诉韦提希就是告诉我们,他问著韦提希,汝今知不,他说你今天知不知道,这是一句问话,知道什么事情,此三种业,就是上面讲的三种净业,这三种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很重要很重要,因为世尊给我们说明白了,这三福不单单是修净土这个法门,须要具备的条件,乃至于修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缺少,为什么呢,三世诸佛之成佛,绝对不是统统修净土宗成佛的,决定不是,而是修学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都成佛了,既然说是一切诸佛成佛的正因,可见得佛法不管是那个宗派,不管是那一个法门,都要建立在三福的基础上,你才能够成就,如果离开三福就不是佛法了,佛法必定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你要是明白了,真清楚了,那么学佛从那里学起,从那里下手这就明瞭了,从孝亲,从尊师,从慈悲十善,从这里下手,然后把这个人天佛法,我们今天讲五乘佛法,人天佛法建立在第一福的基础上,二乘佛法,声闻缘觉,建立在第二福的基础上,大乘佛法是建立在第三福的基础上,我们真的明瞭了,真的清楚了,在佛法里面修学功夫才会得力,修的才真正有一个结果,真实的成就,所以这个结论是非常非常地要紧,千万不可以疏忽。

再看下面一段经文,一百一十四面,倒数第三行,前面一段讲散善缘,这一段讲的是定善缘,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这个经文很特殊,我们在其他的经本里面没有见过,其他的经本佛说法,只叫著当机的这个人给他说,本经当机是韦提希夫人,应该是,佛告韦提希,这才对,把阿难也拉进去了,阿难不是这个经的契机人,这个就是很特别的地方,那么我们要问,佛为什么把阿难拖进去呢,诸位要知道,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佛传法之人,这个法太重要了,其他的法你要忘掉了,不传没关系,这个法要是不传,那就不得了了,这个众生呢,这一生成就的希望就没有了,特别叫著他,特别提醒他,这个用意非常之深,否则的话,没有理由在这里叫他的名字,嘱咐他,谛听谛听,这个谛听,用现代话来讲,就是你仔细地听,认真地去听,一定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听错了,不能够听曲扭了,这个谛听是这个意思,一定要能理解如来的真实义。

善思念之,这一句话叫善思念,用现在的话来讲,依教奉行,要认真地受持,不但你要听清楚听明白,你一定要把它做到自己亲自证得这个境界,这叫善思念,思念是功夫,修持的功夫,底下这开示就非常非常重要,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这个嘱咐那真的重要了,世尊在此地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法门不是单单传授韦提希的,而是交代阿难,要把这个法门普□传授给一切众生,特别是未来世的一切众生,这个未来世一切众生,就是指我们现在的人,我们要问为什么呢,现在人的根性,大乘法门当中除这一法之外,其他的法门,我们统统不能得度,不是法门不好,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了,没有办法薰修,这个是事实,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被烦恼贼所害,烦恼习气太重不能成就,这一句话也说明白了,这个法门确确实实,佛是对业习深重的凡夫所说的,不是对圣人所讲的,所以古人这个看法,说是上三品往生是四地以上的菩萨,中三品是阿罗汉以上的,这个讲不通,这个经文上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佛确实是为凡夫所说的,为烦恼业习深重凡夫所说的,所说一切往生经,就是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现在是五经一论,这个六种东西统统叫清净业,五经一论,那我们就要重视了,我们很希望断烦恼,很希望消业障,用什么方法去断烦恼,消业障,恢复到清净业,这个净宗法门就是最好的方法,最殊胜的方法,前面跟大家报告得很明白,六经一论只要依一种修行,我们的目标理想就可以达到,这是真实的净业。

以后人家再问你什么叫净业,你就可以观机,就可以给他说法,如果是业习烦恼很重的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知道尊师重道的,他问你什么叫净业,你就可以说,你回家孝顺父母就是净业,对那个目无尊长的,瞧不起老师的,你尊重你老师就是净业,没有慈悲心的,慈心不杀就是净业,你看看十一句答覆十一种不同的人,你也就会说法了,也就会观机了,这个答覆一点都没有答覆错,底下一句,是世尊的赞叹,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释迦牟尼佛一直在前面,都没有赞叹韦提希夫人,这个时候忍不住赞叹了,善哉就是太好了……,你问得太好了,快问就是这个问得非常痛快,为什么说问得非常痛快,佛是真想开演这个法门,你居然就在这个时候发问,正契合释迦牟尼佛说经度众的本怀,他真想说这一桩事情,恰好你来问这个事情,这个问得很痛快,能叫一切众生统统得利益,就跟那个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阿难祈请的,所以佛对阿难非常赞叹,那么阿难在无量寿经会上,这个祈请的状况不相同,这个同修们都很熟悉,阿难尊者是看到佛那一天容光焕发,精神颜色特别殊胜,从来没有见过佛的这么庄严,这么样地法喜的,而韦提希发起观经这一会,是她遭了大苦大难,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他们发起的因缘不相同,他们发起的心理不相同,一个是非常欢喜,一个是痛苦到了极处,这些也都要瞭解,实在讲前面虽然说出散善,可是佛叫我们修学这个法门,真正主要的部份是在定善,定善还没有说,世尊在此地就嘱咐阿难尊者要流通了,这一种开示,我们在其他经典也没有见过,处处都显示这个法门的重要性,重要性,他利益众生是无比地深远。

请看经文,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这个地方讲的佛语,就是指这一部经,就是指念佛求生净土这一个法门,这是还没有说之前就一再嘱咐,嘱咐他这个传法的人,你要广为多众,多众就是大众,尽心尽力地去宣扬,普□地去宣说,他愿意听给他说,不愿意听也给他说,愿意听的他得到这个法门了,他这一生得度了,不愿意听的听到这个法门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净宗的种子,种在他八识田中,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众生只要有这个种子,纵然是多生多劫以后成熟,他也必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要广为人说一切大乘经,佛也是这个殷勤嘱咐,但是不像在此地,这一种嘱咐的口□,不像在此地咐嘱的用意,这个不同,其他的经典嘱咐多半在流通分,这是正宗分的一开端,世尊就嘱咐了,那么嘱咐阿难,诸位要记住,就是嘱咐我们大众,阿难是我们的代表人,我们不但自己要修净业,要成就净业,更要想到把这个净业推广,普遍介绍给一切大众,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这一段是劝修,善导大师在这个两段注解里面,说得非常之好,前面一段的注解在一百一十七面,一百一十七面第五行,第五行当中有一个三,这个三就是第三个小段,从阿难汝当受持下,至宣说佛语以来,刚才我们念的这段,正明劝持劝说此法深要好须流布,流布就是流通的意思,这是刚刚说过,佛在这个地方苦口婆心地劝我们,我们要记住,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到,流布佛法的方法,在现前是以经书跟录音带最为便利方便,经书尤其是小册,小册子携带方便,我们印送成本也比较低,大家口袋里可以放,钱包里面也可以放,卡式的录音带,念佛的录音带,读经的录音带,讲堂里面,讲演的这些录音带,都是流布最好的方式,读诵的录音带,帮助他们读经,帮助他们受持,讲演的录音带,帮助他们明理,帮助他们认识大经,这都是真实的利益了,如果把这一桩事情,做到有实际的效果,诸位要知道,都在一个专,古人讲的,专修专弘,这个效果就不可思议。

后面这一段这是第四段,刚才念的这是劝修得益,这一段里面我们略略地说一说,如来是佛自称,今者是今天是现前,教韦提希,这就是把这个法门传授给韦提希夫人,及未来世一切众生,我们每一位同修都包括在其中,佛传授给韦提希,也是把这个法门传授给我们了,这是什么法门呢,观于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讲的十六观,这个观就是十六种的观法,观念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观不是用眼,是用心,是用真实心来观察西方极乐世界,要套禅宗的话,观照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样学观就能成就吗,能成,为什么能成呢,以佛力故,这个佛力就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之力,如果得不到弥陀本愿加持,那你是见不到的,得到弥陀本愿加持,你就能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会见到清清楚楚,就像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说的,有现前见,有当来见,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见有两种,一种是定中见,一种是梦中见,当来见也有两种,一种是临终见,临终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对我们现在来讲是当来,临终现在没到,当来嘛,另外一个当来的意思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都是靠佛力加持,当得见彼清净国土,过去庐山远公大师,是东晋时候的人,他老人家在一生当中,他那是属于定中见,就是念佛止静的时候,这是定中见,所以念佛的道场,真正修行的道场跟普通的,一般的道场确实不一样。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道场,无论是在中国,是在外国,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只可以说是一个宣传佛教的道场,而不是真正修行的道场,为什么呢,真正修行的道场,要把外缘舍离,参与的同修是固定的,不是说你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去,那就不像个道场,那像开旅馆了,我们看到从前在中国,大乘各宗的祖庭都不例外,远公大师的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人,常年在一起共修的,没有新进来也没有退出去的,要进来一个人,一定是志同道合,经过老和尚审察,大众都同意愿意接纳,这才能够进来一个人,佛法自古以来是讲民主的,但是对于资格的审察,是老和尚的事情,这审察有好几道手续,这个第一道进门那审察,是知客师的事情,所以头一关要从知客师那里通过,然后是住持方丈老和尚,最后是大众的接纳,这才容许你进得门来,给我们做一个同参道友,不像现在这么简单,这么草率,禅宗如此,教下如此,净土宗也如此,所以真正在一块儿共修,确确实实人数是贵精不贵多,精是什么,精纯,同心同愿,同解同行,那没有不成就的,而且净宗的成就特别快速,一两年三五年就成就了,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乱,自在往生就成就了,但是诸位要晓得,如果这个道场,大众是来来去去的很难成就,不但他自己不容易成就,住在道场大众,会受到这些人的干扰也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心定不下来,今天看到这个来了,明天看到那个去了,他受影响啊,这个影响,粗心大意的人觉察不出来,影响是能觉察得出来,究竟影响多么深,他觉察不出来,实在讲影响非常非常地深刻,这也就是说明,我们这一个时代的人,讲福德因缘比不上古人,古人有这样好地修学的场所,现在没有了,没有,完全要靠自己了,如何能够从心地舍离世缘,这个世间琐琐碎碎的事情,把它舍离掉,以真诚清净心来修,这个样子才有感应道交,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

佛在这个经上讲了,见得很清楚很真实,如同我们照镜子,我们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面相,看得会清清楚楚,一点都不模糊这是感应,这个是瑞相,如果作梦或者定中,含含糊糊的,好像有又好像没有,那就不是了,那不是好境界,那个境界是从那里来,是从我们胡思乱想来的,想像,尽量去想把它想出来的,不是那么回事情,这个感应道交,不是,没有用思维,没有用想像,而是心清净的时候自然照见,所以真实地功夫,就是在清净心,不要去想佛,也不要去想极乐世界,心果然清净了,阿弥陀佛就现前了,西方境界也现前了,见彼国土极妙乐事,那个世界叫极乐世界,妙是讲微妙,微妙不可思议,你所见到了,你也说不出来,你也没办法去形容出来,这个阿弥陀佛在本愿里头就讲清楚了,他这个世界之妙乐,要有人能说得出来,他就不成佛了,所以你纵然见到了,你会称赞好,好到什么程度说不出来,心欢喜故。

这个见到了真正生欢喜心,即得无生法忍,这一句不可思议,不能够含糊笼统就这么念过去,为什么呢,通常我们讲,得无生法忍,最低限度,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这一种说法是普通地讲法,换一句话说,这个尺度放得很宽,很宽的,如果严格地说,认真地说,无生法忍是七地菩萨所证得的,你看仁王经上所讲的,七地菩萨证得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圣人当中的圣人,初地就是圣人,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个三十个位子,三贤从初地到等觉称圣人,七八九这么高的菩萨证无生法忍,念佛的人功夫有没有到达呢,没到达还是业障深重的凡夫,只是念佛靠佛神力加持,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见到就得无生法忍,这个法门谁能相信呢,所以净土法门,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我们凡夫难信,菩萨不相信,菩萨要证一个无生法忍,一般讲,他要修满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到这个地步,我们这些凡夫,才修行几天居然就证得了,你说那些菩萨们看到能服气吗,所以你给他讲,他摇头不相信,没有这个道理,因此这个境界,佛说得很好,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因为它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菩萨的境界,菩萨不相信是应该的,这一点都不奇怪,难信之法,虽然难信,它易行,真正修学起来并不很难,这个并不难,我们今天来看的时候,实在讲也不容易,原因在那里呢,我们不肯专修专弘,我们依然还是杂修杂弘,这就没有法子了,所以这个效果,就不是像经典上所说的这么容易就现前,一个字,杂,坏在这个地方。

就在现前在台湾,甚至于在美国,在新加坡,在马来西亚,最近这几年,我们看到念佛往生的,这些往生的瑞相都不可思议,第一个,他不生病没有病苦,第二个,他预知时至,他知道他那一天走,走的时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而且他们修学的时间都不长,去年新加坡一位往生的老太太,念佛只有六个月,坐著走的不生病,预知时至,往生六个月之前,才听说这个法门,死心蹋地就一句佛号念下去,居然念半年就能够自在坐著往生,所以有很多人来问我,什么道理,很简单,她统统放下了,她心专一,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不肯做就没有法子了,人家肯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放不下啦,这个放不下害苦了我们,凡是能做到的没有别的,就是清净心,心里面一天到晚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遇到人劝人,就是劝人念阿弥陀佛,把这个法门圆圆满满地介绍给别人,圆圆满满地送给别人,她这种弘化地效果,绝对不亚于一个法师,常年不断地讲经说法,为什么呢,常年不断讲经说法,目的还是劝大家念一句阿弥陀佛,她是直接了当劝人念阿弥陀佛,那个临终这一表演,使许许多多人看到这个榜样,对于念阿弥陀佛信心十足,也模仿她一句阿弥陀佛,你知道她度了多多少少人,这是我们中国俗话讲,现身说法,所以念佛果报不可思议,极短的时间就得无生忍,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瞭的。

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经文,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这一段经文里面,这个第一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韦提希夫人是不是菩萨呢,因为她一接触佛法,她就得无生法忍,这个位置一下就证得这么高,这一段佛讲得很清楚,韦提希是凡夫不是圣人,韦提希在极短的时间,能够得无生法忍,那个意思就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和她一样,都能够在这一生当中证得无生法忍,也许有新来的同修,听到这个名词,不懂得什么叫无生法忍,法是指一切万法,在我们感官之中,这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常是永恒不变,无常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这一切万法刹那在变化,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是在变,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所以讲无常,无常就是它有生有灭,它不停不住地在生灭,这是我们凡夫眼睛里面看一切万法,佛与大菩萨他们看一切万法,所看到的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他看到是什么,看到一切万法不生不灭,这就叫无生,无生就无灭嘛,他看的万法不生不灭,忍这个字是同意的意思,认可的意思,佛说了,一切法不生不灭,我看到了,我承认,我同意,佛所说的没有错,这就叫无生法忍,所以无生法忍也可以说定,心定了,我们从这一句经文,真正明瞭了,韦提希夫人得一心不乱,为什么呢,一心是因,无生法忍是果,一心,一里头没有生灭,这有生灭呢,是二心,像我们这个心的时候,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这叫二心,我们一般讲,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是佛门的术语,什么叫三心呢,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呢,就是第七跟第六,第七叫意根,第六叫意识,二意,权教二乘,六道凡夫,都认定这个是心,这楞严上说得很清楚,佛说这不是真心,这叫妄心,三心二意是妄心,是生灭心,我们用生灭心看一切万法,这一切万法都是生灭法,真的,佛讲得一点都不错,境随心转,我们心生灭了,外面境界就是变成生灭了,如果证得一心了,一心是没有生灭的,一那有生灭呢,你看外面的境界,也就不生不灭了,外面境界随心转,所以你看到这一句你就晓得,韦提希夫人,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一心不乱,她为什么这么快速证得一心不乱,佛力加持故,她为什么能得到佛力加持,她的心愿解行同佛,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那个加持就非常快速,非常明显一下就得到了,我们今天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不一样,阿弥陀佛的心是清净平等慈悲,我们的心是污染的,是不平等的,是自私自利的,这心不一样,阿弥陀佛的愿,是愿十法界一切众生快快成佛,我们的愿是希望自己富贵长寿,这跟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同,因此解行就不一样了,几时我们的心愿解行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了,那你也就跟韦提希夫人一样,很快就得到佛力明显地加持,韦提希是凡夫,我们也是凡夫,韦提希夫人心想羸劣,我们跟她一样,她没有得天眼,我们也没得天眼,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韦提希夫人看不见,就像我们一样,我们也看不见,虽然看不见呢,如来有异方便,这个如来上面讲得话,诸佛如来,这一句讲得太好了太好了,于弥陀经上所说,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互相在那里呼应,才真正明瞭这个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弘扬的法门,我们要发愿专门弘扬这一部经,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大愿相结合,跟佛同愿,跟佛同解,解是见解,跟佛同行,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宣扬这个法门,劝导大家修学这个法门,我们今天也在尽心尽力地做,这个是与佛同解同行,佛有异方便,异方便就是我们俗话讲,特别法门,这不是普通法门,有一个特别法门。

令汝得见,能够帮助你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异法门异方便,特别法门是什么呢,就是十六观法,本经底下要讲的,这十六种方法,这十六种方法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观想念佛,从第一观到第十二观,观想,第十三是观像念佛,这是属于第二种的,第三种,是在第十六观里面跟我们所讲的,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名号,可见得执持名号念佛的方法,也出在本经,都是属于诸佛如来的异方便,特别法门,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就能见到西方世界极妙的乐事,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神力故,见彼国土,夫人很慈悲,从夫人这些这个问对里面,我们看出来韦提希夫人,虽然自己遭了很大的苦难,希求出离,她没有忘了广大的众生,假如她专求自利,底下的,就想不到这个事情了,她能够想到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她这个解行愿跟佛相同了,这也是她为什么这么快就得感应的一个因素,我们念佛也很认真念了多少年,为什么还是糊里糊涂的呢,烦恼习气没有见得消除,智慧没有见得增长,不要谈无生法忍了,不谈这么高的境界了,这一点小小的果报,我们都不能现前原因在那里呀,诸位一定要记住,心愿解行跟佛不同,这一句话是真的,如果你要问,怎么见得不同呢,前面三福你没做到,三福你没有做到,你跟佛的心愿解行就真的不同,一切诸佛如来都从这里做起的,怎么能疏忽呢,这个诸位要知道。

所以夫人说了,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你看看,韦提希夫人替后世众生都著想了,何况现前的呢,佛灭后是佛不在世了,佛去世之后,这个时劫长远,包括我们现在的人,千年万世以后的这些众生,韦提希夫人念念在怀,没有把他忘掉,后世的众生都不忘了,何况眼前的,像这些经文我们要特别留意,往往我们读经读这些,含糊笼统带过去了,不晓得这些经文关系,太重要了..., 她说,五浊恶世,正是指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在这个时代浊恶到了极处了,大家都认为历史演变的法则,从部落时代到君主的国家,由君主专政的时代,一定演变到民主的时代,好像这是个历史的法则,将来会不会再到君主的时代呢,一般人摇头不可能,可是假如诸位要留意看看,东西方的预言,我们中国社会上流行的这个预言,最著名的是推背图烧饼歌,关于这类似的这个有十几种之多,外国也不例外也有很多种,古老的预言,民主潮流过了之后,还是恢复君主,这个人间又有帝王出现了,一般人不相信,我相信,当然将来帝王再出现,我见不到了,我相信君主ZHUAN制跟民主,也在循环……,每一种制度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它不是一个十全十美,所以这两种制度会循环,会交替,这个时间长,我们寿命短看不见,那是必然的一个道理。

浊恶到现在,浊恶到了极处,这一段的注解,在一百二十一面,诸位翻开,一百二十一面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言浊恶不善者,此明五浊也,五浊,第一个是劫浊,二者众生浊,三者见浊,四者烦恼浊,五者命浊,这个五种跟佛在弥陀经上讲的完全相同,大师在此地,这个五种有简单的开示,我们看这段文,言劫浊者,然劫实非是浊,当劫减时,诸恶加增也,劫是什么呢,就是时间,时间那有好坏,时间实在没有,我们常讲,这个年成好,这年头不好,年头那有好不好,而是在这个年代里面,所发生的事情善事多恶事少,这个年代就好,如果是恶事多善事少,这个时代就不好,是从这个地方说的,他老人家在此地,是用佛法这个说法,减劫的时候,减劫,人的寿命现在是减劫,佛告诉我们,六道里头,人道寿命最长是八万四千岁,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的时候,可以活到八万四千岁,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一百年减一岁,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十岁,十岁是最短的了,这个通常我们讲,平均年龄,释迦牟尼佛出现,是出现在减劫的时候,从八万四千岁一直减,减到人寿命一百岁,释迦牟尼佛出现,佛灭度之后到我们现在三千年了,所以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人,平均寿命是七十岁,过一百年就减一岁,这在减劫的时候,减劫人寿命百岁以下,就叫浊恶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就说五浊恶世,那个浊恶还看不出它的严重性,而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浊恶,是非常非常地严重,从前这个浊恶是需要详加解释,我们听了还未必同意,现在不必解释,提起这个名字大家都点头,没错,确实浊恶到了极处了,这是时间年头不对了,是什么?

第二言众生浊者,这个众生我们今天观察,比古人观察要明显得多了,古人没见到,现在我们亲眼见到了,不但有情众生混浊,浊是污染不清净,无情的众生也遭受到污染了,今天大家都知道每一天报纸,广播都有谈,整个地球都被污染了,海洋里面动物生物被污染了,陆地上的所有一切生物植物也被污染,这一种严重污染,如果不能加以改善,科学家有个预言,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这是科学家,根据统计调查提出来的报告,天空当中大气层被污染了,臭氧层被破坏了,所以这个地球,特别是最近几年,这个地球上的气候都反常,为什么会反常呢,这是众生浊,劫浊的现象,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你要问为什么会有污染呢,实在讲这个五种污染,最重要的是第三跟第四,是这两种,这两种是因,那三种是果报,所以这个浊恶五种里头,两个是因,三个是果,因是见,这个见就思想见解错了,大错特错,对于宇宙人生想错了,看错了,而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想的是正确的,都认为自己见解是对的,害自己不要紧,你害多多少少人,一个错误的想法,你像这个,马克思一个错误的想法,世界上遭这么大的劫难,多少人生命财产,在他的一念当中毁灭掉,太可怕了,所以这个见,是思想见解的错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想错了,他看错了,我们今天所讲的,是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都是指这个。

第二个是烦恼浊,烦恼是贪瞋痴慢疑,贪瞋痴天天增长,这个不得了,贪瞋痴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古大德的教育,知道这是与生俱来的,总是用教育的方法,把它控制使它减弱,让人性的光明能够流露出来,今天教育已经不是从这个地方著眼了,于是乎贪瞋痴加速度地在增长,加速度地在膨胀,变成每一个人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周边环境,这怎么得了呢,这两种是因,后面的第五种,命浊,命是讲我们生命,生命苦恼,日子过的太苦,所以这个命浊,就是指我们一生的果报,包括来生来世的堕落,都是浊,来生三善道的机会少,三恶道的机会多,这个事情麻烦得不得了,命浊不是说,人的寿命短促,寿命短促,他能很幸福的过一生也算不错,一生当中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你说这个多苦,所以这个命要看作生命,包括我们日常生活,所以这是在现在,我们对于佛讲这个,这个五个名相,我们的体会,我们的认识跟古人不一样,古人没有这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遭遇到,所以注解里面注的,也不像我讲的这个样子,我讲的这个比较上深,比较上广,比较上透彻,那是因为这个事实在我们现前统统见到了,古人没有见到,而且现在这个事情太普遍了,在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你都看得到都接触到,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2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二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五面,一百一十五面,倒数第四行,从第二个字看起﹃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一段文,是韦提希夫人,代我们后世的众生,祈请这个法门,从这个地方,我们会深深地体会到,佛在前面自己说过,如来为未来世一切众生,这就说明了这个法门,不仅仅是为韦提希夫人所开演的,实实在在是为末法时期,烦恼业障习气非常深重的人,如何在一生能够究竟圆满度脱,佛的本意给我们说出来了,在这个地方又看到夫人,也是像佛一样的大慈大悲,跟佛这个心愿完全相同,浊恶不善,五苦所逼,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确实是一桩大事,佛法里面常讲,大事因缘,我们细细冷静地去想想,确确实实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了,这是叫一切苦难的众生,在一生当中离苦得乐圆满成就,所以真的是第一桩大事,佛在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因缘,在这里我们才真正领悟到了,浊恶,善导大师在这里,有简单扼要的开示。

他这个文在一百二十一面,上一次我们也读了一段,第五行说的,劫浊,第六行里面,众生浊,再底下是,见浊,烦恼浊,最后是命浊,这个五浊,浊就是今天的话就是染污,五种,见与烦恼是因,命是果报,劫与众生浊是现象,关系最重要的,就是见与烦恼,见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对于宇宙人生,迷而不觉,我们看错了,想错了,这个见就是见解,思想错误了,染著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习气,贪瞋痴慢不断地天天在增长,而且是加速度地增长,普遍没有止境地在增长,这是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在这个世界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明显地看得出来,特别是都市,这个决定不是好现象,所以带来的命浊,这个命浊不仅仅是像经上讲的,这个寿命短,寿命短,我觉得还没有什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活非常苦,这个叫真的命浊,这个命,我们可以把它看做现实的生活,这生活太苦,无论是物质生活,无论是精神生活,非常之苦,苦还罢了,一切众生,诸位一定要知道一个事实真相,那就是有过去世,还有未来世,这个事情就麻烦了,假如没有未来世,那这事情就好办,俗话常讲,死了就一切都了了,那这问题就解决,这解决不难,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死了以后麻烦更大,有个什么,有个轮回在,如果真正知道轮回这一桩事实,那我们就可以说,死了就不得了,这真的,所以这一个大事,必须在我们有生之年要把它解决,这就是佛法里常讲的,生死事大,这是生死大事。
这一桩事情自古以来,这个世间的学术,科学哲学宗教都不能解决,如果世间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我就可以告诉你,佛菩萨就不到这个世间来了,来这儿干什么,来这儿叫多事嘛,诸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见到这个世间,已经认识这一桩大事,想解决解决不了,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他来了,这个感应道交嘛,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所以他来到这个世间,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一个问题,所以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一个人能够真正体会到人生之苦,觉察人生之苦,这就是觉悟,迷的人所说,醉生梦死,他不能觉察,觉察之后,有心要求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能够感得诸佛菩萨示现了,这个浊是因,感到五苦,这个五苦可以说呢,都是前面那个命浊的详细解释,命,生命为什么会浊呢,因为你有五种苦。

五苦这一段,在一百二十二面,第二行当中,言五苦所逼者,八苦中,取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苦,此名五苦也,这是大小乘经上常讲的,八苦,这个是一般学佛的同修都能够明瞭,这是佛学普通的常识,所以三苦八苦,这里五苦是八苦里面的前面五种,要加上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这就是八苦,这一些苦难,六道众生统统具足,只是程度上,有轻重的差别不同,只要不出六道,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的,这个生苦,我们是经历过了,但是都忘掉了,这众生很健忘,这生之苦都忘掉了,虽然忘掉了,如果我们看到婴儿出世,你仔细观察,你也能够体会,他痛苦能够体会得到,能够觉察得到,老苦我们看到,也是亲身经历到,病苦死苦都容易觉察,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不能够避免的,这个就是世间法里面所讲的,真理,无论贫富贵贱,统统都免不了的,这个现象从那儿来的呢,这个生老病死,这是果报,有果必有因,细说因缘,就是十二因缘经,十二因缘,跟我们讲这个原因,说明六道轮回的原因,那是远因,如果我们看近因呢,近因就是五浊里面的见与烦恼,这是近因,这个因与缘找到了,事情就好办了,好像一个大夫诊断病况一样,他把病原掌握到了,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佛为一切众生治病也是这个道理,我们的这个五苦八苦的因缘,讲近的,不说远的,就是见与烦恼,假如我们见清净了,烦恼清净了,给诸位说,这几种苦就没有了,这是真的,这一个事实,除佛与大菩萨,真的,世间人都不知道,科学不知道,哲学也不知道,宗教也不知道,唯独佛知道这一个事实的真相。

所以佛教给我们对治的方法,教我们修清净心,教我们修戒定慧,教我们修六波罗蜜,这些东西就是教我们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把见与烦恼统统断掉,身心清净,那么你这生过去啦就没有老苦了,老,老得很健康,耳目聪明,他六根不坏,六根,眼耳鼻舌身,它不衰,它不坏,这个老不苦啊,这个在台湾修行人当中例子很多,我们看到一个好榜样,就是从前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在九十七岁往生的,他往生的前两个星期还在讲台上讲华严经,那么大的年岁,他没有戴过眼镜,那个辞源,辞海里头那个小字,他能看得清楚,他曾经念给我听,他说你看看,我眼睛怎么样,眼睛没有衰不坏,耳朵很聪明,没有重听,这个就是老,老不苦,老没有苦,心清净呢,身就清净,百病不生,这病从那里来的,病从妄想烦恼来的,这是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诸位同修,不要去想病,这是佛给我们讲的,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想什么,它就变现什么,所以你想病,那一定病就生了,想久了生理就起变化,你想生什么病,它什么病就出现了,你想这个病严重,那这病就一天比一天严重了,到最后就不可救药了,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为什么不想健康呢,你为什么不想长寿呢,为什么不想佛菩萨呢,你要把念头给转过来,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念佛的同修,往生的时候不生病,晓得那一天走,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潇洒。

正因为如此,我们特别将倓虚老法师,过去在佛七当中所开示的录音带,我们是,也是有缘,从美国一个同修,得到这么一片九十分钟,现在我们把它做成了CD片,这一个带子里面所说的,全都是事实,都是老和尚亲眼见到的,他说得很清楚,他一生当中见到念佛人,不生病,自己晓得那一天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一生见到二十多个,听说的那就太多了,自己亲眼见的二十多个人,在我们台北市,可以说往生最自在的,李济华老居士,这个大概也有二三十年之前了,龙江街莲友念佛团,老居士八十多岁,在法会当中,跟大家讲阿弥陀经,讲了一个半小时,讲完了告诉大家,我要回家了,向大家告假啦,他要回家了,听的人以为他年岁大了,讲了一个半钟点讲累了,他要回家去了,那里晓得他一下讲台,到客厅沙发上一坐,他就回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在台北市,大家所见到的,这不病,不但不病,再告诉诸位,不死,他是看到阿弥陀佛来接他,他跟阿弥陀佛去啦,这肉身不要了丢了,他去啦,所以他这个不是死,由此可知,佛教给我们这个法门,真的不老不病不死,真的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决了,我们是无始劫来,这个大事没有法子解决,佛为我们解决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榜样,这个是像ji 督教里面讲的,见证,这是许许多多证明,事实上的证明,看到这些往生的状况,我们再要不相信,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由此可知,苦不是不能解决,确确实实能解决,但是,你要不依照这个方法修呢,这个问题是真的不能解决,我再要奉劝诸位,大小乘佛法,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在一切佛法里面,最有效果的,也就是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的,无过于念佛,这个是事实,我们所见到的统统是念佛人,就连倓老法师自己,他也是说过,他一生,他活到九十多岁才往生的,长寿,他看到过参禅的,参禅得禅定他见过,参禅大彻大悟,他不但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说过,你就知道困难,禅里面得定,可以盘腿面壁打坐,一坐坐上十天半个月,甚至于功夫好的坐两三个月,出定的这叫得禅定,这种人他见过,也见到不少,但是这种功夫,能不能解决问题呢,给诸位说,不能解决问题,原因在那里,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有禅定,看到你定功的浅深,你将来往生,是四禅天,四空天,在六道里头没有出六道,六道的诸天都有寿命,纵然有很深很深的禅定,能够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是八万大劫,可是八万大劫到头呢,还要往下堕落,你三界出不去,所以这不是究竟解决的办法,真正能够解决的,只有念佛求生净土。

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真正觉悟之后,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念佛,念佛念到有效果,念到有成就,秘诀就是专,没有别的,也就是古人讲,老实念,什么叫老实,老实就是专心念,像觉明妙行菩萨讲的,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你只做到这三个条件,这就叫老实,这就叫专,那决定有成就,韦提希夫人,既然发大慈悲心,为我们浊恶五苦的众生来请法,释迦牟尼佛,当然要为我们演说这一个法门,经文到这个地方,将散善讲完了,下面是第三个大段。

定善,诸位看一百二十五面,一百二十五面,定善,善导大师在这个注疏里头,告诉我们,从此以下,次辩正宗,前面所说的,是本经的序分,从这以下呢,这是本经的正宗分,也是本经的正说分,要教给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这就正说了,方法一共有十六段,经就是十六章,所以我们称它作,十六观经,这十六种方法,并不是叫你每一种都要学,你在这当中学一种,学成功了就行,学两种三种也可以,看你自己的能力,只要有一种成功了,就决定得生,十六种里头有难有易,难易不等,前面十二种是,观想念佛,这在前面都有曾经跟大家介绍过了。

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最后第十六观是,持名念佛,如果要说到难易,我们想想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里面,都劝我们执持名号,换句话说,他教导我们的是选择第十六观,选择本经最后的这个法门,由此也能够知道,这一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好我们从这个第一观开始看起,看经文最后一行,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这一句是教我们,求往生方法里面的总纲领,这一句是总说,这根性利的人得这一句开示,他的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佛给我们指路,这一条是了生死的道路,这一条是超越六道轮回的道路,这一条是一生圆满成佛的道路,真的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世尊在此地,叫著韦提希,汝是你,及众生,那就是韦提希夫人,代这个佛灭度之后,一切浊恶苦逼的这些众生们,包括我们在内,佛今天把了生死,出三界圆成佛道的秘诀,告诉我们了,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西方就是极乐世界,系念一处,这个一处实在讲,就是指的名号,如果就本经来讲,这个一处就是指下面所讲的,十六处,这十六处,你任何一处都行……,我们不要去打妄想,还是老老实实地,把这一处死心塌地地定在名号上,我们就把心定在名号上,为什么呢,这个其他的这个十五处,不太好修,你不信。

看看底下这个第一处,这是十六观里头的第一观,第一观,观什么呢,观太阳,观日观,下面请看这个经文,接下去看,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先教我们日观,日观,佛就说了,一切众生只要不是生下来,眼睛就瞎了的人,他总会见到这个太阳下山,就是日落的这个景象,他总是见过的,佛就叫我们观落日,这个景象,这是把所观的事相,给我们说出来了,为什么要系心一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对佛的教诫,我们才很乐意地去接受它,佛给我们所说的一切方法,都是对治我们的毛病的,我们病在那里呢,善导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了一段。

诸位看一百二十七面,看第二行,从第二句看起,众生散动,识剧□猴,心遍六尘,无由暂息,但以境缘非一,触目起贪乱想,安心三昧,何容可得,自非舍缘托静,相续注心,直指西方,简余九域,是以一身,一心一回向,一处一境界,一相续一皈依,一正念,是名想成就,得正受,此世后生,随心解脱也,这一段很重要,这一段把事实真相,你看简简单单几句话说尽了,我们的大病就是心不定,所谓胡思乱想,学了佛怎么样呢,学了佛还是胡思乱想。

今天下午,有一个出家人来看我,他告诉我,他很勤奋,很用功,很好学,学过法相唯识,学过中观,学过大小乘佛法,也学过藏密,学得很多,一样一样都讲给我听,什么叫八识,什么叫中观说了一大堆,说完了之后来问我,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说你所讲的,是佛教的名词术语,这名词术语里的意思你完全不懂,这个学法永远在佛教门外没有入门,他很惊奇,我说你是,满脑袋的佛学名词,满脑袋的胡思乱想,开经偈里头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把佛的意思全想错,那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你怎么能成就得了呢,那些是佛学的常识,佛学的皮毛,根本不是佛法,为什么说,根本不是佛法呢,法是一切诸法,佛是觉悟,对一切诸法真正觉瞭,那叫佛法,你没觉,你还是在迷,不但你对世间法迷,对佛法经典也迷,所以我就劝他,学佛,从那里学起,要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就是此地讲的,一心一处,从一才能入得了门,你搞那么多就搞乱,那怎么能入得了门,不是佛法不好,是你自己学错了,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给他说。

他也是大学毕业生,我说你念大学,你念一个科系四年毕业了,对不对,他说对,我说假如你同时去念十个科系,那你要四十年才毕得了业,你念一百个学系,要四百年才能毕得了业,你能活多久的呀,佛法无量法门,你呀,无量阿僧祇劫也毕不了业,同样的一个道理嘛,你真正要想入进去,唯一的方法,一门深入,无论那一门,只要一门,一才有入处,一是什么,到一心,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你才有个入处,到一心就开悟了,就觉了,二心是迷,六祖大师说得好,在坛经,六祖离开黄梅之后,在猎人队里面,住了十五年,这个机缘成熟,到了广州遇到了印宗法师,就是现在的广州光孝寺,印宗向他请教,印宗知道,他是这个五祖的传人,就向他请教,五祖平常有没有讲解脱,有没有讲涅槃,有没有说这些,而六祖大师回答得很乾脆呀,解脱涅槃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答得非常乾脆呀,这个真正入门的人才明白。
小乘常讲的,戒定慧三学,二已经迷了,那三就更不必说了,菩萨所讲的,六度法门,三已经错了,那六不就更错了,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在我们凡夫,真的处处全是错,没有一样是对的,在佛菩萨口里面,无论他怎么说他都是对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华严上说得好,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又给我们讲,万法归一,这个一不是独一,不是独特的一,这个一是任一,都要明瞭这个,如果我们讲布施,万法都是布施,没有一法不是布施,我们讲持戒,所有一切法都是持戒,布施也是持戒,所以法才平等,法无有高下,无量无边法从一里面开出来的,无量无边法可以回归到任一,这个法叫清净法,叫平等法,叫无障碍法,所以佛菩萨怎么说,他都是对的,不落一点痕迹呀,我们凡夫为什么说都错呢,执著嘛,有分别执著嘛,人家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广学多闻是得一念之后的事情,你还没有一心,你怎么可以广学多闻呢,这就是我们近代,无论在家出家,没有人,看不到人才出来。

古时候,代代都有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包括在家的居士,原因是什么呢,人家都是从一门奠定根基的,从一门下手的,然后才广学多闻一门下手,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就是清净心,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底下一句是,无所不知,一定要到无知,然后才无所不知,有知就坏了,不可以有知,要无知,无知心是清净的,像坛经讲的,本来无一物,这个心地乾净什么都没有,心像镜子一样,外面境界这一接触就明瞭,不但现在的事情明瞭,过去未来统统都明瞭,这叫照见,你看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他才有这个能力,我们现在这个心是乱七八糟的,照的能力完全丧失了,把这个照的功能变成了,妄想,分别,执著,你看这个苦不苦,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是恢复我们清净心,恢复我们的本能,在此地也是这个原则,你看看无论那一个法门,无论那一个经典,佛虽然讲得不一样,方法不一样,你仔细看它的原理原则,决定是一样的,这个地方的比喻很好,众生就是凡夫的心,是散,是动的,散就是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动就是刹那生灭,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一天到晚这个妄念不断地在生灭,这叫动,识剧□猴。

我们看到动物当中,猴子是最会动的停不住的呀,我们的念头那个动相,比猿猴还要厉害,心遍六尘,六尘是你攀缘境界,六尘是讲的,色香味触,是讲这些,就是六根接触的对象,眼所见的,统统用一个色作代表,耳所闻的,以声为代表,我们六根攀缘外面的境界,永远没有止境,无有暂息,不停止,不知足,这接触了就起贪瞋痴慢,就起烦恼,顺著自己心意的,就起贪心,希望贪得,不喜欢的呢,希望远离,远离还是贪心,贪什么呢,贪它远离我,不要接触我,总而言之,顺逆境界都用一个贪,贪不到就起瞋恨了,喜欢的不能得到,瞋恨心生起了,不喜欢的时候它不离开,瞋恨心也生起来了,所以说,贪瞋痴慢疑恶见,这无量无边的烦恼,就从这里生起来了,起贪乱想,三昧是证什么,三昧就是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怎么能够得到,佛菩萨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心是乱想的,他们的心是清净的,他们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妄念的人就叫佛菩萨,有妄念的人就叫凡夫。

由此可知,凡夫跟佛菩萨,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除了名字不同之外,还有什么差别呢,没有差别,我们遇到苦难了,想求佛菩萨保佑,你想佛菩萨会保佑你吗,你要以为佛菩萨真的会保佑你,你一定会吃亏上当,你受骗啦,如果你认为佛菩萨没有能力,来保佑你的话那你又错了,要知道,佛菩萨怎样保佑我们,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他对我们的保佑,就是对我们的教训,虽然现在他不在世间,他的教训写在书本里头,流传到今天,我们展开经卷,就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我们明瞭他的意思,依照他这个意思去做,这就是佛菩萨对我们的保佑,我们供奉佛菩萨的形像,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报恩的意思,我们接受到这么好的教训,我们对于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第二个意思,是借著这些形像,提醒他对于我们的教导,使我们对于他的教训念念不忘,见到佛菩萨的形像,就想到他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是这个意思,这里头没有迷信,迷信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菩萨教我们要,一心一回向,一处一境界,假如我们这些做不到,你每一天给佛菩萨磕头,一天磕十万个头,头磕破了也枉然,你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所以要明白这一个事实,佛菩萨不是神明,神明说实在话,也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神明是六道里面,天道鬼神道里面,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说穿了,他自己本身都不能解决问题,怎么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所以决定不能迷信,这里教给我们的原理原则,那就是安心三昧,这是我们所求的,三昧是梵语的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禅定,也翻作等持,也翻作正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等持,等是平等,这个心里面常常保持著平等,保持平等那就是定,这是我们所求的,也就是弥陀经里所讲的,一心不乱,三昧就是一心不乱,这个是佛法修学的中心,也可以说,佛法虽然法门无量无边,修的是什么呢,就是修定,而是修定的手段方法不相同,所以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不一样,所修的东西是一个,统统修定,绝对不是,禅才修定,而教下不修定了吗,教下的止观就是禅定,念佛的一心不乱也是禅定,密宗的三密相应也是禅定,它这个名词不相同,内容境界完全相同,就是这个方法,修学方法手段不一样,但是它的原则原理相通的,那就是一定要,舍缘托静,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缘是什么呢,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什么呢,常常在诱huo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huo干扰把它离开。

所以古时候,这个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立在深山呢,远离都市避免诱huo与干扰,容易得定,容易成就,环境关系很大,因为毕竟你是凡夫,你摆脱不了外面境界的干扰,所以懂得避免,现在人要讲修行的话呢,我们的环境,福德就比不上古人了,古人有个清净环境可以进修,现在没有了,现在如果你真的找到一个清净环境,过不了几天那就变成观光旅游区了,找不到了,这个深山里面建的这些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那个中心点了,这是说我们现在,修学的环境不如古人,现在这个诱huo的东西愈来愈多了,最普遍的,电视广播杂志报纸,这全是诱huo你的,这个都是我们佛经里面讲的,魔王,那个地方,这个东西统统是魔王,叫你这个心不能定下来,天天被他们诱huo,无论是吃的,是穿的,是用的,你看天天有新产品,天天有新花样出来,叫你这个心不能安,刚刚买的,新的样子摆著,我的这个落伍了,你看看,你心就动了就被它牵跑了,你的安心三昧何容可得呢,得不到啊,这是我们要晓得的,要知道舍缘,要知道托静,托是依,就是依靠的意思,要依靠一个清净的环境,要把外缘断掉,所以你要想真正求一心的话,真正求功夫成片的话,这我常常讲,电视不能看,报纸不能看,有些人说那这些,社会上那些事情,我都不知道了吗,不知道好吗,不知道,天天天下太平,没事……,外面没有事,我心里也定了,你知道的事情多,你忧虑也多,你牵挂也多,你烦恼也多,你认得人多的话,你是非也多,长短也多,麻烦可大了,这个要觉悟,这是佛教给我们的原理,不管修那个法门,你要想成就的话,统统要离开外缘,确确实实找一个清净环境来修行。
相续注心,直指西方,注心是把心安住在一处,这个住就是注入,一心直指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把方向指出来了,相续是不能间断,这个相续注心,这个四个字,跟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所讲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意思境界都相同,相继就是相续,净念就是注心,注心就是净念的意思,简余九域,这是我们讲十方,我们专注西方,其他的统统舍掉,那么这其他指什么呢,指的是其他九方诸佛刹土,东方琉璃世界,所有一切诸佛菩萨,我们暂时都把它放下,专注一方,换句话说,专跟一尊佛学,就是这个意思,再说得明白一点,专门依照弥陀经,无量寿经学,这是专讲西方极乐世界嘛,这个三经一论嘛,除这个之外,我统统都不学,就是这么个意思,如果还兼学其他大乘,那就不是直指西方了,这就不专了,所以底下特别要求我们,要一身一心,身本来就是一个,何必还要说一身呢,这一身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一身就是说,身也要学一个,不能我这个身,又参禅又念佛,我这个身是又拜阿弥陀佛,又拜药师如来,这身就不一了,善导大师在这个注疏里头,特别教给我们,我们这个身专礼阿弥陀佛,我们每天拜,拜什么佛呢,就专拜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不拜,这个绝对不是贡高我慢,我们不专一就不能成就,但是专拜阿弥陀佛。
这个拜佛的仪规当中,首先要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什么,这不忘恩,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传给我的,我们不能把这个本师忘掉,下面要拜,无论拜多少拜,统统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拜完之后,拜三拜观世音菩萨,三拜大势至菩萨,三拜清净大海众菩萨,这才圆满这叫专,身专心专,心里面念念就是阿弥陀佛,一回向,无论修积大小功德,统统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作第二个想法,也就是说,决不求人天福报,决定不求现前福报,连现前福报都不求,来世福报更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处一境界统统要归一,这个一处怎么说法呢,处是讲你修行的处所,这个意思就是教你,不要去到处跑道场,这是真的,你在一处修行,你才会成就,为什么,他心定了,决定不搞人情佛事,诸位看印光大师文钞,文钞里面就有很多地方,他老人家多半是回答人的信件的,老和尚这些学生,偶尔到灵岩山寺,这是苏州,这是印光法师,晚年就住在这个地方,去看老和尚,老和尚一进门就呵斥他,你来干什么,我来看看师父,师父你从前看过了,你还来看什么,你不在家里好好地用功,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浪费钱财,骂回去啊,这一处的意思,地方跑多了心就散乱啦,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经上所说的境界,如果我们在梦中,在定中,这个境界现前了,这是瑞相,没有这个境界,也不求,只求心清净,身清净,一句佛号不间断,求生净土,这个愿望不间断,这好境界,一相续一皈依,相续好懂,相续就是不间断,信不间断,愿不间断,解行不间断,一皈依,皈依是回头,不但从世间五欲六尘里面回头,我不再贪图了,所有一切大小乘佛法,我也从那里回头,我也不再去研究了,一心一意依靠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现在我们讲的,净土五经,这五经都是教导我们求生西方净土的,这叫皈依。

五经里面,依一部经就能成功,这一部经任凭选择,如果你有时间,你可以选择无量寿经,为什么呢,无量寿经,对于西方世界介绍得最详细,如果你工作非常繁忙没有时间,你可以选择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这个经文,比般若心经还短,容易受持,这都是属于一皈依,一正念,除这一念,这一念求生西方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叫一正念,我们把这几句话都做到了,这叫想成,诸位要记住,善导大师在此地这一段开示,是贯住,这十六观的,十六观每一观,都要用这一个原则,你才能成就,你如果违背这个原则,叫你观这个太阳,你决定观不成,你不会成就的,观成之后这个随心解脱,就是自在往生,所以往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病苦,没有死苦,他自在去的呀,这个自在往生,功夫好的人可以随时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界上再多住几年,也没有关系,这叫真正自在,生死自在,这个生死自在,就是佛家常讲的,了生死,没有生死了,那么这是不是真的,真的千真万确的事实。

过去有些同修来问我,他说,他们看这个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有一个发现,我说发现什么,他说发现很多这个往生的人,念佛都是念了三年,他就往生了,他来问我,他是不是这些人,刚刚好遇到佛的时候,他三年寿命就到了呢,他那有那么巧呢,绝对没有那么巧的,没有那么巧为什么他三年就去了呢,他三年功夫成熟了,西方极乐世界他见到了,那么好的地方他为什么不去,他在这里受罪干什么,他当然去了,我们这是什么呢,是想去,去不了,无可奈何没有办法,如果要是真能去得了,那早就去啦,绝对不会在这个世界再去受罪,所以这才是真正的事实,才是真实地答案,人家这个境界一现前,一有能力去他就走了,不再留恋这个世界,还有一种人能去而不去的,出家在家都有,他与这些,这个地方的众生,还有缘份没断,什么缘份呢,帮助他们往生的缘,不是其他的缘,其他的缘的时候,那统统都断掉了,也就是接引众生的缘。
换一句话说,他在此地多住几年,多帮助一些人往生,是为这个原因,可以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这个是不碍事的,这一段要牢牢地记住,因为后面,这个十六段的时候,这个原理原则都完全相同,所以后头都不说了,我们再回来看经文,接著看经文,这是教给我们观想的方法,是说,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这个太阳快要下山的这个地方,经上说得很清楚,要正坐西向,修这个法门呢,善导大师里头这个注子里头说得很清楚,要在春秋不取冬夏,因为冬夏这个太阳,日出日没,它的方位偏差很大,不是正东正西,春秋这个太阳出没是正东正西,所以他取这个时候,而不取这个冬夏,所以方位要正确感应才快速,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看的这个太阳下山就像一个鼓,挂在那个空中一样,距离地面没有多远,这红红的太阳,这个太阳的光度不会刺眼睛,我们张开眼睛可以看它,如果它这个距离地面高一点,光度很强,我们眼睛没有办法观察,看到它快要落山的时候,看这个现象,看这个地方,至于怎么样观法,今天这个时间快到了,我下一堂的时候,再跟诸位细说。

如何来作观,观成的现象的时候,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这就是你观成了,这一观,观成功了,无论在什么地方,观成之后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眼睛张开,这个落日在面前,别人看不到,你看得很清楚,闭了眼睛呢,这个太阳也在面前,这才叫观成,如果这个时候,对著那个太阳下山那个时候看得很清楚,太阳落下去之后没有了,这个没有用处,这个不能往生,一定要把太阳的时候,睁著眼睛,闭著眼睛,无论在什么地方,太阳都在你面前,这才叫观成功,你就想想这不容易,很难。下一次我把这个方法告诉诸位,告诉诸位我们明瞭就好,恐怕很难,我都没有办法,我还是老实念佛,修这个法门很不容易,要这样修成这才行,如果不是到这个境界,那个都没有用处,是为日想,名曰初观,这个经文十六观,第一观的经文到这里讲完,这个意思我下一次,再跟诸位补充,补充就是如何观法。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3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三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二十六页,一百二十六页第一行,从第二个字看起﹃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谷。﹄这个一段,是教给我们观想的方法,这个修观的原理原则,善导大师,在这个地方,给我们开示得很清楚,必须要牢牢地记住,因为持名念佛,也是属于观想的一种,不仅是持名念佛,如果以广义的看法呢,可以说大小乘佛法,所有一切修学的方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这个正是佛在了义经里面所说的,一即一切,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圆融包括一切法门,他这个一段开示,在一百二十七面,我们上一回念到的,上一回念到的,一定要好好地把它记住。

观想的方法,首先佛告诉我们,凡是有眼睛的人,只要不是生盲,这个生盲就是出生眼睛就瞎了,那他没有见到太阳,这种机会,只要不是生盲,都曾经见过日落,佛就教我们,观想日落的这个景象,观日落也离不开这个原则,就是教我们修,一心一回向,一处一境界,就是修这个,善导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他为什么不教我们观别的呢,这第一观,观这个落日悬鼓呢,大师说,这个里面有三个意思,他老人家这一段开示,在一百二十八面,一百二十八面,倒数第四行,我们从当中看起,问曰,这是假设一个问答,假设有一个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韦提上请愿见极乐之境,上是前面,上一段经文里面,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她愿意见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境界,及至如来许说,佛答应她,给她讲,即先教住心观日有何意也,佛是答应给她讲,为什么一开头教她看落日悬鼓,这是什么意思,这个开示很重要,答曰,这是善导大师的开示了,此有三意,这有三个意思,一者欲令众生识境住心,指方有在,这就是先叫我们把心定在一处,因为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我们这个世界,诸位要知道,不是这个地球。

如果是这个地球,那问题就来了,我们晓得地球自转,那往西方走,走到后来又走回来了,西方到底在那里呢,这是问题就太多了,佛讲的这个世界,娑婆世界,那娑婆世界到底多大呢,那从前人讲,是我们现在的银河系,现在黄念祖居士说,它不是银河系,银河系只是一个单位世界,那个问题就严重了,那假如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那这个大千世界,是一百亿个银河系,是在娑婆世界的西方     ,不是在我们这个地球,这一个大世界,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他教化的范围,是以这个来说的,那么观落日悬谷,最重要的一个目的,这个太阳从西方下去,虽然不是娑婆世界的西方,是我们地球这个西方,但是使我们能够联想到,想这个西方情景,是这一个只叫我们一心专注,你不要怀疑,西方世界到底在那里,茫茫太空到什么地方,将来我往生到底往那里去,往那个方向走,实在讲,你用不著怀疑,也用不著操心,为什么呢,这一句佛号就是讯号,怎么呢,诚心诚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讯号,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念念感应道交,我们念一声佛,他那里就回响,保持密切地联系,到那个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去,不必我们辨方向,他来接我们,我们见到他跟到他走就行,决定没有错误,所以这里一定要建立信心,为什么这三个条件里头,不可以怀疑,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个怀疑对于往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先教住心,指方有在,就是把这个方向指得清清楚楚,下面说了,不敢冬夏两时,唯取春秋二际,其日正东出,直西没,这是方向要正,所以他取在修观想的时候,要观冬这个春秋的日没,不观冬夏的日没,因为它这个角度偏差很大,所以弥陀佛国,当日没处,直西超过十万亿刹即是,这个我们刚才叙说了,不要不再多讲了,这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欲令众生识知自业障有轻重,这个也是观日,很重要的一个意思,因为你开始作观的时候,确确实实能够发现到自己的业障,这个业障轻重不同,关于业障轻重的相呢,在一百三十面,倒数第三行,自见业障轻重之相,一者黑障,这个是业障最重的,犹如黑云障日,你观这个落日悬鼓的时候,看到好像黑的云彩呀,把这个太阳遮住了,其实并没有云彩,这个黑黑的就是自己的业障,第二种黄障,比较轻一点,第三种白障,像白云障日一样,如果在这个业障现前,不要怕,这是讲作观,我们现在不修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修,这个业障现前,还是个好境界,他平常不晓得,这个一修行的时候发现了,发现业障,这业障现相,你会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念佛人也有业障,也能够发现,不过不是眼见的,因为念佛人,我们通常在一块儿共修念佛的时候,特别是在止静的时候,止静的时候,佛号停住了坐下来,虽然佛号停住,心里面佛号不能断,口里面不出声音哪,心里佛号依然不断,这是功夫得力。

假如在这个时候,常常有两种现象,一种昏沈,这一止静坐下去,坐不了两分钟就打瞌睡了,这是业障,另外一种呢,叫掉举,就是一坐下来,这个心里头妄念很多,七上八下心定不下来,这都是属于业障现前的相,有些人说,我不念佛的时候还不会,这一念佛的时候,愈念妄想愈多,其实你这个想法恰恰是错了,你不念佛的时候,妄想本来就是这么多,是什么呢,是你没有念佛你没有觉察,没有觉察,这一念佛就豁然发现了这些东西了,所以这些东西绝对不是念佛念来的,这个要知道,发现之后也不要怕,继续去念,对于妄想不要去理会它,反正是妄想它起它的,我的精神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不要理会妄想,知道这个妄想没有什么妨害,不管它,不理会它,这样子慢慢妄念就少了,这个佛号功夫渐渐就得力了,所以这种现象,几乎是每一个念佛人都有的,不但现在人有,古时候人也有,由此可知,六道众生的通病,这是第二个意思,容易发现业障的轻重,在这一段里面,大师教给我们这个打坐,我们现在叫打坐,就是跏趺坐。

这一段是在一百二十九面,第三行,这个打坐一定要如法,最好要有人教导你,有人教你,打坐不要勉强,这一点同修们特别要注意到,年轻人比较容易,学比较容易,中年以上不要勉强,如果你不能坐,不能坐,我们这儿,这个真正如法地坐,双盘,像这个佛像这样子盘腿,双盘,双盘盘不上来的,单盘是一样的,单盘一样的,假如单盘还盘不上来的时候,我们叫挂腿坐,就是一般像你们现在这么坐的念佛,也一样,绝对不是说一定要盘坐坐得好才能往生,那还有站著往生的呢,我们见了很多,有站著往生的,他并没有盘腿坐著往生嘛,所以这个不碍事,实在讲,这个盘腿坐坐得很如法,这种坐坐的时间长久,坐得很稳重,但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一段就是大师教给我们,这个盘腿要如法,这个重要的呢,在盘腿静坐的时候,这个他这一段教给我们,在一百二十九面,第五行,令身正直,这个盘腿打坐的时候,身体一定要直,要直,这个这样弯著驼背的时候,这个不行,这个会受病,会受病,所以身体一定要直,我们塑的这个佛像,这是标准的打坐,你看那个佛像的样子,这是一种标准的一个姿势,合口齿勿相近,这是必须要注意的了,口要合起来,牙齿不能咬得很紧,舌头顶住上□,这是打坐的时候舌顶上□,好处在那个地方呢,这个地方讲,为令咽喉及鼻中气道宣通,不但如此,而且是保持喉咙不乾燥,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基本的方法,你坐的时候,坐的时间才能长久,有些同修告诉我,他这一打坐的时候,身上就乱动,一个是里面动,里面就是身体有气,自己能感觉得出来在动,另外一种是身体有动作,身体有都有动作,自己作不了主宰,凡是遇到这个现象,你就起来就不要再坐,为什么呢,这些不是你自己的力量,是外面有力量在控制你,如果你长期受他的摆布,我们俗话讲,著魔,容易惹上魔障,我舍弃,我不坐,我绕佛,绕佛这个就是我散步,散步念佛,或者拜佛的时候念佛都可以,不必一定要坐,要是你坐个十分钟二十分钟,还没有问题,坐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不正常了,你就不必坐了。

还有这个刚刚初学盘腿的时候,腿会酸痛,酸痛的时候,当然你得要忍耐,但是时间不能长,如果忍耐个五分钟十分钟,十分钟是最正常的,十分钟以后腿就放下来,使我们这个时间慢慢地加长,不可以太过于勇猛,会把这个腿坐坏了,有很多人坐得不得法,腿里头瘀血,到最后把腿锯掉了,我们看到很多,这个是坐得不如法,所以这些很重要,这个里面一面教你打坐,一面里面有观想,这个大师在此地都说得很清楚,这些帮助你入定,也就是帮助你心定下来,它主要的目的是在此地,心要定下来,这个下面有一段开示,我把这个文念一念,这个观想详细的方法啦,大家可以看这个,这个善导大师的开示,他是先坐下来,坐到心定了再开始观想,想这个落日,先想的时候太阳很小,也容易观察,然后慢慢的时候,太阳渐渐放大,小的时候,观小的时候,还没有见到业障,到这个太阳慢慢放大了,就会看到,上面有云彩遮住了,不是很清楚了,这个时候就见到这个业障现前了,所以你看不清楚,有这种现象出,一定要认真修忏悔法,忏除业障。
这个忏悔法,在一百三十一面,第三行从当中看起,向佛形像,在佛菩萨,形像的面前,现在一生,忏悔无始已来,乃身口意业所造十恶五逆四重谤法阐提等罪,这是教给我们忏悔法,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这一生所造的,过去生中所造的,这一些罪障一定是有的,十恶五逆,可以说,只有轻重的差别很容易犯的,四重是指受了戒的人,没有受戒呢,那就没有了,这个四重戒就是,杀盗淫妄,你受过五戒的,这里面就有四重戒了,所以这个四种重戒,是在家出家统统都有的,都有这四条戒的谤法,毁谤佛法,我们也常常容易犯,虽然学佛了,我学的这个宗派,这个法门我会赞叹,不是这个宗派,不是这个法门我就毁谤,统统是谤法之罪,所有大小乘佛法都是佛说的,那有错误呢,而是我们自己选修的科目不同,没有选修的不可以毁谤,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语,没有善根,这是略举,我们所造的这些罪业,举这个几条,要细说那说不尽,怎么个忏悔法呢,是不是要把从前所造的罪恶,给佛菩萨面前再说一遍呢,不是的,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你把过去造作罪业,再细细回想一次,跟佛菩萨说一次,你就又造了一次了,身没有造,口没有造,口要跟佛菩萨说,口也造,身没有造,意造了,口造了,这个业忏悔不了,你要懂得什么叫真正忏悔,真正的忏悔是,后不再造,那就真正忏悔,从前做过,我以后不再做这个罪业了,这是真正忏悔。
所有一切方法都忏不了的业障,从前灌顶大师告诉我们,灌顶大师是清朝乾隆时候的人,他留给我们的著作非常丰富,他老人家在这个,也是在观无量寿经的注子里头,他的注解叫观经直指,那就是慈云灌顶法师,他说,所有一切方法,一切善法,一切经论都忏不了,那个重罪念佛可以忏除,所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明瞭了,忏除业障是认真念佛,所以这里说,极须悲涕雨泪,深生惭愧,内彻心髓,切骨自责,不要责备别的,只责备我为什么把这一句佛号忘掉,为什么不能够认真去念佛,你的业障就忏除了,而不是叫你去想像,什么时候做错事,什么时候犯了罪,不是叫你搞这个,这个就是过上加过,罪上加罪,忏除不了的,认真念佛,忏悔已,还如前坐法,安心取境,这是讲修观,修这个十六观,你重新再做,再观想,再修观,换一句话说,心一定要清净,这个境界才能现前,才能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业障消除的相,所以一定要虔心的这个忏悔,也就是认真念佛。

第三个意思呢,在一百三十二面第三行,三者欲令众生识知弥陀,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光明等相,内外照曜,超过此日百千万倍,第三个意思在此地,我们这个世间,光明最殊胜的无过于太阳,所以叫我们观这个落日,看这个太阳西方世界,这是我们在弥陀经,在无量寿经上都读到,西方世界依正,这个光明超过日月,所以叫超日月光,这也是与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当中的光明相应,所以叫我们从日观下手。
下面一句呢,这个经文呢,是观成之相,经文在一百二十六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这是这一观修成了,闭著眼睛,这个太阳在眼前清清楚楚,睁开眼睛,这个太阳也在面前,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这个境界都现前,这叫你这一观修成了,如果你说是,我不想的时候太阳就没有了,必须坐下来想的时候才会现前,那不叫观成,那叫打妄想,由此可知,这个方法的确不容易,所以古人对于十六观经,读诵,明白它的理论与方法,但是不依这个方法修行,就是这个方法啦,古德讲,我们凡夫心粗,境界太微细了,心粗境细不容易观成,于是大家舍弃这个方法,都去持名念佛了,都采取持名念佛的方法,末后是总结,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下面这个观想,都在这个原理上,都相同,境界现前心一定不动,心要是动了境界就没有了,心怎么会动呢,真正观成你会生欢喜心,一欢喜境界就没有了,这个欢喜心的时候,欢喜心就是你心动了,动是迷,不动是觉,观这个境界相,是在觉的当中觉心现前,所现的迷了就不现了,觉心才能够现这个境界,因此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不可以贪著,即使我们念佛,念佛有的时候见到佛像,有的时候见到莲花了,像这些种种瑞相,或是现在面前,或者是定中所见,我们这个定中就是止静的时候,这个境界现前了,都不能够生欢喜心,一定要见如不见,决定不被境界所动摇,这个境界是好境界,这是瑞相,如果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心里面生著贪著,那这个境界是魔境界,魔不让你心定下来,换一句话说,它破坏你的定功,佛是成就你的定慧,魔是专门破坏,魔是破坏的。

由此可知,古大德常说,佛与魔是在我们自己心里面变现的,不在外境,我们的心清净,所有境界都是佛境,我们心不清净呢,就是见到佛菩萨也是魔境现前,可见得佛与魔不在外面,在自己的内心,这个是真正用功修行人,一定要晓得,我们再看下面第二观,在一百三十四面,看经文第五行,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璃想,此想成已,见□璃地,内外映彻,这个地方是一小段,我们就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第二观,水观……。

也就是十六观里头,第二个观大海结冰,这是观西方极乐世界的□璃地,它这个地面是□璃的,□璃我们想不出来,看水,水结冰就有一点像□璃那个样子了,都取它的相似相,都不是真的,都是相似相,水观的方法呢,是用一杯水,或者用一碗水摆在你面前,从这个地方下手,所以观这个相似的相,这个修观的要领,跟前面所讲的完全相同,所以一定要记得牢牢地,首先呢,是观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地体,经上讲的□璃,就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讲的翡翠,绿色的玉……,在这个玉里面也非常地珍贵,西方世界这个地是□璃地,所以观这个大海结冰,那个形状类似于□璃地,它是透明的,所以下面也能看得很清楚,地底下也能看得很清楚,内外映彻,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把这个地上地下的庄严,都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这个地球,下面是什么样子我们看不到,这儿地不透明看不出来,西方极乐世界,地底下是个什么样子,看得清清楚楚,下有金刚七宝金幢,这个地下有金刚,有七宝金幢,幢是高悬之意,很明显很清楚,七宝,这个七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这个我们在大经上看到的,西方世界的珍宝无量无边,那里只有七种呢,所以这个七是表法,代表圆满,圆满就是一样都不缺,这个就圆满了,七怎么代表圆满呢,七是讲四方上下当中,这就圆满了,所以它是表圆满的意思,擎□璃地,这个好像□璃地在上面,它们在这个下面,擎住,其幢八方,八楞具足,看到这个地底下这些物质,它们这个结构组织,非常地整齐严整,这些结构组织呢,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发现的,所有这个物质,它这个排列的方式,我们现在所谓这个方程式,它这个组织也非常之美观,不像我们这个世界,观察这个物质这些现象,我们从一个物体把它分成分子,再把它分成原子,发现它这一些方程式的排列不相同,但是已经看到相当的庄严,相当的美观,总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原因在那里呢,佛在大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一句话是真理是定律,依报是环境是物质,物质怎么变出来的呢,物质是随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换一句话说,你心清净,所变现的物质就清净,你心不清净,变现的物质就污秽,其实清净跟不清净是相对的,都是从我们妄想分别里头变现出来的,如果给你讲真实法,那是金刚经上说得清楚了,净佛国土,给我们这个,五趣杂居都是一合相,一是平等,这个意思今天我们的科学家逐渐把它证明了,世间一般迷人对于金刚钻,宝石黄金喜欢得不得了,非常地贪爱,那个地上拿一把泥土,你就看轻它了不在乎了,科学家一分析,那个金刚钻跟泥土,是一个样的东西没有两样,只是它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基本的物质是一种,就是一合相,合是组合,在金刚经上你看,佛在几千年前,把所有一切的物质,他告诉我们,所有一切物质是相同的,只是它组合不一样而已,我们这是泥沙的地,西方极乐世界□璃地,其实基本的东西是一样的。

换一句话说,它的结构排列组织,一个就变成泥沙,一个就变成□璃,是这么一回事情,谁在组织呢,谁在主宰,它这个变化呢,心在主宰,不是佛主宰,不是菩萨主宰,也不是上帝主宰,也不是鬼神主宰,是你心地在主宰,所以你心清净,这个大自然它这些组织排列,它自然就排成清净的,你心地污秽,它就浊,它自然就变成污秽的,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心想生的,我们现前世界也是心想生的,西方世界是纯粹,清净的念头生的变现出来的,我们这个是贪瞋痴慢,善恶混杂的杂念,变现出来的世界,就是这么一回事情,无论是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真实的主宰,佛给我们一语道破,我们明白这一个道理,明瞭事实真相,对于一切诸佛刹土,乃至于讲我们这个世界,六道轮回的现象,我们会点头会承认,知道这是可能的,可以接受的,这就是现在人讲,很符合于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概念,佛所讲的,不违背现在科学精神,知道这个能变与所变,所以它这个地方变现的呢,非常地殊胜庄严,清净心变现的,在佛经里面讲,这个净业所感,这个所感实在讲,你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假如你要参透了会运用了,那你得的好处就太多了,眼前的好处身心健康。

所以我也常讲,常常提醒大家,我们人常常什么腰酸背痛,这个毛病都来了,病从那里来的呀,心想生,你的念头不清净,这个就是疾病的根源,疾病是什么,是生理,这个生理里面的组织,排列发生了障碍了,这就疾病怎么会发生障碍的呢,胡思乱想,他组织就发生障碍,你心地要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金刚不坏身,为什么呢,他里面组织排列一切非常正常,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他怎么会生病呢,如果你要不相信,你可以做一个数字上的调查,你去统计一下,健康长寿的人妄想少,凡是生病的人妄想多,你如果去统计一下,你把这个证实了,你晓得我给你讲的话不错,所以你希望身体健康长寿不衰老,你把所有一切妄念都排除,最健康的念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是无量光无量寿,这念念当中,无量光明无量寿,那就最健康的了,所以一个真正念佛人,所谓真正念佛人,念佛心里头不夹杂,那叫真念佛,夹杂不是真念佛,不夹杂,不间断,他那有不健康,那有不长寿的道理呢,一定健康长寿,一定幸福美满,这在佛法里一定可以得到的呀,这不骗人的也不迷信,不是什么佛菩萨威神保佑的时候,不是的,那是假话,是你自己的心清净了,把你整个体质恢复到正常,所以要晓得,一个妄想,一个妄念,一个分别,一个执著,都足以把我们正常,这个生理的组织里面起了变化,这一变化就变成障碍,那就是疾病的根源。
这有了小病,天天想,想病……,那个小病就愈想愈严重,都是从心想生,年岁愈大的时候,没有别的念头了,天天念病,所以他病多,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容易生病呢,年轻的时候,他脑子里头这个病的念头很少,他不念这个,所以他这个年老的时候,退休了没有事情了,没有事情想什么,专门想病,所以这个病愈来愈复杂,愈来愈严重,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说,为什么不把念头转去,去想佛,这是佛教给我们想佛菩萨好,不要去想别的,这是从这个地方,地是心想所变现的,可以心清净,这个地下就有这么庄严。

我们再看下去说,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经里面这些话多半都是形容词,形容不是假设的,全都是事实,实在说呢,这一种地下的庄严,就是地下之美,说之不尽,所以说佛门常讲不可思议,这是佛给我们略说,□璃地上,这是讲地的表面上的庄严,这是大家看得就更清楚,更明白了,□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这个绳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个马路上划的这些线,有这个意思,实在讲呢,这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黄金为地,这个地不是指大地,这个是路面,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上的道路,路面是黄金做的,黄金是铺马路用的呀,我们这个地方黄金当宝贝,人家黄金像我们这里是柏油,马路,铺马路用的,黄金为地,可见得人家那个地方,资源非常非常地丰富,路旁边划的那个线,那都是七宝,这个善导大师注子里头注得很详细。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下面一段是讲,空中的庄严,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这个华是花的意思,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这个佛在经上这样说,我们去想很难想像,由此可知,这个第二观,比这个第一观要难多了,第一观比较单纯,已经相当不容易观成,何况这么复杂,这个十六观,愈往后面去愈复杂,是这个很难修学,这一段是讲的空中,这一些呢,都是空中光的变化,在以前实在讲,从前人要用佛法来说呢,他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比我们深厚,为什么呢,佛讲这些东西,他们听了居然能接受,这就相当不容易,现在人听了这个是幻想,决定不肯相信,可是藉著科学的发达,这个幻想逐渐逐渐,让现代人能相信了,这个光的种种组合变化,现在在电脑里面出现了,在雷射光里头出现了,能够把这个境界变现出来,尤其我们在外国看到立体电影,那我们晓得那完全是假的,纯粹是光化的作用,但是你看的时候,你感官当中,确确实实是好像是现场,不是一个平面的画面,这个就是光化的一个作用,变得非常之美,非常之庄严,这个经上所说的呀,那真是亿万分之一,那里能说得完全呢,所以我们从现在科技的发明,渐渐想到,原来西方极乐世界的科技才是世界一流,我在外国劝一些科学家,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科技跟西方极乐世界相比,差太远,小巫见大巫,这个没有法子比拟呀,所以爱好科学的人,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阿弥陀佛最伟大的科学家,这都是真实的。

在我们现在这个科技可以变了,变的花样没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多,没有这么美,但是逐渐也在开始了,在萌芽的时代了,虽能够变,所以它不能够圆满,只能够满足我们部份上的,这个享受不能够得到真实,这个圆满的受用,西方极乐世界则不然了,我们看底下一段经文说,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我们这儿能够看到光,能够看到,听到乐,光与乐,我们这个能够享受到,能够娱乐我们的耳目,不能教我们破迷开悟,西方世界这个净观,可以帮助你破迷开悟,它说法,不但音说法,光也说法,这个就非常不可思议了,这个一段,我们看一百四十三面,倒数第三行,从第二个字看起,五,这是这一段经文第五个小段从,八种清风下,至无我之音已来,就是讲的这一段,正明光变乐音,转成说法之相。

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佛说法,菩萨说法,诸上善人说法,乃至于六尘都说法,你眼所见的,耳听的,鼻嗅的,舌尝的,身体接触的,无一不是佛法,所以我们要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会不退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十方世界修行人,为什么成佛的时间要那么长,就是你进的少退的多,你会退转,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会一生成就,成就那么快,道理就是它不退转,为什么不退转呢,退转要有缘,西方世界没有退转的因缘,你六根所接触的呀,都帮助你成就你的道业,没有妨害你的,没有障碍你的,你就容易啦,我们这个世界退缘太多了,昨天晚上,我讲完经之后,有两个同修来找我,有问题来问我,我说:什么问题啊,他说:有一个法师跟他们讲,劝他们不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说:为什么呢,他说:法师讲,你们这些人统统都往生极乐世界了,那这个世界上这么多,这么苦的人谁来度他呢,他说,我们应当发愿来生还做法师,还做居士要度这些苦难众生,这个听了很有道理呀,没错,其实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都劝我们往生净土,假如我们头脑冷静一点,我们是听佛的话呢,还是听这个法师的话呢,我们跟佛学还是跟人学呢,这都叫退缘,明明你这一生能成就了,他一把把你拉回来,拉回来什么呢,搞六道轮回呀,话说的是没错,事实不如是,你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能够保证,你来生还得人身吗,你能够保证你得人身还能够闻到佛法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你自己冷静去想一想,得人身的条件是五戒十善,你自己很冷静地,很客观地,给你五戒十善打个分数,至少要打八十分,来生才可以得人身,如果打六十分不太可靠,假如你那个分数打得不标准的话,一样堕落,很难,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地藏经上说的,无不是罪,换一句话说,不得往生堕三途的机会很大。

所以我们中国人常讲,人死了就做鬼了,鬼是三恶道,你去问人,人死了以后呢,人死了以后这就变鬼了,六道里头他不说,人死了来生又做人了,人死了生天了,他要说,人死都去做鬼了,这不能说没道理,确实,人死了大多数都到鬼道去了,鬼道怎么去的呢,贪心去的,佛给我们讲,贪心变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变畜生,这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不管你贪的是什么,我们学佛的人呢,对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贪心确实是减少了,贪图佛法还是贪心,贪心变饿鬼呀,没有说你把那个贪换一个对象你就不变了,没有那个道理,不过是换个对象的时候呢,变饿鬼了呀,那个鬼可能多享一点福报,因为什么呢,你贪的是善,贪的不是恶,贪的是恶那个鬼就很苦,贪的是善呢,鬼里头还可以享到一点福报,总而言之,感到贪就是饿鬼道的业因,这个一定要知道。

由此可知,西方世界是非去不可,不能不去,不能够听这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就把我们的信愿打掉了,那才真的叫大错特错,有些人讽刺我们,修西方净土的心量都很小,自私自利,都不发大慈悲心,去普度众生,我们听到这些话,也觉得很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为什么呢,他度众生,他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那里能度众生呢,讲经说法谈何容易,没有那么简单,古人讲,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讲错一个字,你要讲错一句,要讲错一部经那还得了,这个罪过可大了,那我们要问,到底有没有讲错呢,十个人当中,讲错的不少,如果我们用很客观地来观察,这个比例相当之大,尤其在末法十之六七,十之七八应该是有的,真的是难,古时候修学认真,弘传严格,过错要少得多了,古时候,以这个著作来说,著作,一个是注解经文,一个是发挥经典里面的道理,理论方法,所有著作不外乎这个两大类呀,这一些著作,必然是经过当代第一流的高手,他们看过,他们来鉴定,鉴定认为没有错误可以流通了,这才把这个著作报告皇帝,皇帝以命令,就是说叫圣旨准许它流通,这才可以流通到外面去,给大家看要经过这一道手续,国家在那里管制。

现在民主自由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没有人管,没有限制,换一句话说,这个是非邪正,标准失掉了,我们学习不幸误入歧途,伤害的是自己呀,吃亏的是自己呀,自己吃了亏害怕了,再要辗转传给别人,那你这个过失就更重了,你要负担因果的责任,我说话有的时候会得罪很多人,但是又不能不说,所以大家很冷静地观察一下,在这个时代,出家人的修行不如在家人,如果你要是真正问原因,我刚才统统讲过了,出家人一个不小心,误传了佛法,这个过失就重了,从什么地方看不如呢,从往生的瑞相看,在家同修有很多修得很好的,我在这个一生当中,所看到在家修行人,预知时至,不生病而往生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统统是在家人,出家人没有见到,出家人走都是生很重的病,走的时候人事不省,迷迷糊糊都是这样走的,所以诸位要明瞭,最后这一招,是决定不能骗人的,是瞒不了人的,你看他怎么走,这才真正知道人家是什么功夫,什么样的境界,在家人自己老实念佛,没有去弘法利生,他这个不会害人,不会误人,尤其是念佛人,遇到人劝人念佛决定不错,决定是正确的,像昨天来给我说的那个法师,劝大家不要往生净土,这还得了,这个不得了,你修得再好,这一个误导就不得了,断送多少人的法身慧命,耽误多少人,这是无量劫难得的这个因缘,你把它破坏了,这必须要负因果责任,这一些希望同修,要冷静地去观察去体会,我说呢,也只能说到此地为止了,再说就麻烦大了,不能再讲。

那我们看这一段大师的开示,我们把它念下去,这个一百四十三面,倒数第三行,五从八种清风下,至无我之音已来,正明光变乐音,转成说法之相,即有其三,一说明,八风从光而出,这个风是从光里头变现出来的,第二,明风光即出,即鼓乐发音,这是我们常讲的天乐,这不是人工去演奏的,是自然而发,这个音声,第三,明显说四倒四真恒沙等法,可见得这个经上所说的,是略说略举,一两段经上讲的,苦空无常无我,苦空,就是此地所说的,四倒是凡夫,四种错误的观念,凡夫执著这个世间有,常乐我净,佛说,没有无常,无我只有苦,只有空,苦空无常无我,是佛说的,凡夫的观点,看法正好跟这个相反,把苦当作乐,把空当作有,把无常当作常,把无我看作我,底下讲,恒沙等法,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些法门总而言之,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净国土的真相,六凡染国土的真相,全给我们说明。

下面说赞云,这个赞是善导大师作的,安乐国清净,安乐国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常转无垢轮,垢是污染,转就是说法,以种种的方法,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离染得净,得清净心,一念及一时,利益诸群生,一念是时间极短,极其短暂,一时是这个一念的延续,就是相续,念念,这个意思就是说,念念无非是利益众生,就狭义地来说,是利益西方极乐世界现前的众生,就广义来讲呢,是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赞佛诸功德,无有分别心,只有一心一念,这个赞佛诸功德,怎么个赞法呢,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是总赞,这一句是圆赞,是圆满的赞,像佛给我们讲经说法,给我们讲无量寿经,给我们讲观无量寿经,这是赞叹,这个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再加以解释,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无量寿经是解释这个佛号的,观无量寿经,也是解释这个佛号的,乃至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还是解释这一句佛号的,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法门,也离不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灌顶法师说,世间重罪,所有一切法门,都消不了的罪业,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消掉了,可惜的是一般人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不相信,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晓得它有那么大的功德。
无有分别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能令速满足,速是快速,功德大宝海,大宝海都是赞叹,都是形容,这一句是什么呢,是你自性圆满地德能全都现前了,与阿弥陀佛,与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个就是圆满地功德,末后这一句是总结,那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3

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四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四十四面,一百四十四面,第五行经文,看经文﹃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个第一句,此想成时,就是指前面所说的,十六观里面的第二观。

第二观是水观,观这个大海结冰,那么这个观想要观成了,观成是什么样的现象,佛在此地告诉我们,这个一一观之,就是依照前面的观法,先观地之体琉璃地,再观地下面的庄严,地上面的庄严,空中的庄严,要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应才行,这个不相应的不可以,所以极令了了,了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得很真确,跟经上讲的一样,这个境界一样,是闭目,这个境界现前清楚,眼睛张开来也清楚,也现前,所以这一观要观成了,你看我们这个地都是□璃地,如果还看到我们这是磨石子地,那你这个观没有观成,第一观是观落日悬鼓,第二观是大海结冰,所以观真的很难,这个在十六观里面来讲,前面这两种是比较容易,往后愈来愈难,这个境界愈来愈微细,对我们这个粗心大意的人来讲,确实很不容易成就。

说﹃唯除食时,恒忆此事,只是在吃饭的时候。﹄,这一句是代表的有事,你有事情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这些时候除外呢,平常都要观想这一桩事情,你的功夫才不致于间断,而且境界都能够现前,境界一定是现前的,这个观成了叫粗见极乐世界地,这个见是相似见,不是真见到了,相似见,如果你得三昧了,这个三昧是一心不乱,无论是你得的是事一心或者是理一心,那就不是粗见了,那就真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真见到了,是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那一种殊胜庄严,是你亲自见到的说不尽,你所观到的像经上所说的,这叫粗见,真正得一心不乱,见西方世界的地,那就是像经上所讲的地,经上所讲的只略举一二端而已,你看到了真正相信了,所以不可具说,是为地想,名第三观。

这个是总结前面的一段经文,都是在地想,这个善导大师在注解里面,特别就这个作观,给我们有一段很精彩,很重要的开示,这个文在一百四十五面,他讲得很详细,讲得很详细,我们看它第四句,他就是这个观成这个境界,他说了六句,我们看它第四句,在倒数第四行,倒数第四行,第四,明身四威仪,昼夜常念,唯除睡时,忆持不舍,经上给我们讲,唯除食时,吃饭的时候,善导大师又加上唯除睡时,我们看到一个睡觉吃饭,就可以说,凡是你有事情的时候,你需要工作需要办事,你就把这个功夫放下,去认真办事情,去认真办事这个很重要,有许多同修不知道修学的要领,以为这个不中断好,那一天到晚都不能中断,换一句话说,你工作的时候还要念佛,我们现在是讲,持名念佛,那工作的时候念佛,事情也没有做好,佛也没有念好,这个吃饭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大事,吃饭要讲求这个细嚼,要慢慢地吃,你这个东西才能够消化,才能够完全接收,所以吃饭的时候,也在念佛的时候,那饭也没吃得好,那佛也没念好,所以这个是一定要懂得,吃饭睡觉的时候都把它放下。

你看谛闲老法师,以前教给他那个徒弟,不是说得很好吗,教他念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你看看这个多自在,这才是正确的呀,所以有工作的时候佛号放下,没有工作的时候,佛号立刻就提起来,这个就是对的,这个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补充的,唯除睡时,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知道怎样用功,接著他这个第五条说的,明凝心不绝,即见净土之相,此名想心中见,犹有觉想故,这就是经里面讲的呀,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这个是从想像里面变现出来的,并不是真正见到,真正见到那个庄严,比经上说的要详尽得多了,就完全自己亲自看到了,但是这一个阶段呢,是必须经历的,你没有这个粗见,你怎么能够真地见到呢,在你真正见到之前,一定是见到相似相,你功夫逐渐接近了,这个境界会现前,所以这是我们要明瞭的。

下面一段经文,我们读了以后,对于这一个法门的观感必然会加深,你看,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像这样地语气,口□ ,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读了很多遍,由此可以证知,善导大师所说的话决定真实,那就是这个法门,九品往生都是为凡夫说的,确确实实不干大小乘也,这真的,你看这佛讲到这个地方,这才第三观,又嘱咐阿难尊者,前面嘱咐了几次,现在又嘱咐他,汝持佛语,这个持是受持,佛语,就是这一会所讲的,嘱咐阿难,要认真依照这个方法修学,那我们也会想到,这是净土法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佛叫阿难要受持,阿难是不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没有错,在无量寿经上,阿难尊者确实是发心,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讲,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当然世尊要特别嘱咐他,你想生西方极乐世界,教给你方法怎么个去法,不但你自己要认真地修学,还要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这个欲脱苦者,这一句是成熟的众生,这一类众生这个机缘真正成熟了,为什么呢,他想离开六道轮回,真地想离开,这一种人就是佛法里常讲的,真正觉悟之人,他真地觉悟了,不想在这个世界再住了,这样根熟众生,佛菩萨一定要帮助他成就他,否则的话就对不起他了,不但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自己,为什么说对不起自己呢,诸佛如来的本愿,就是帮助众生脱离苦海,圆成佛道,这是他的本愿,现在有一个人真正发心,想离开六道轮回,想一生圆成佛道,佛要不帮忙,那怎么对得起人呢,所以对自己,对众生都对不住,因此特别嘱咐阿难尊者,对于根熟的众生,一定要把这一个法门传授给他。

这个里面有四个意思,善导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开导的,在一百四十六面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四这就是刚才经文的第四个小段,从佛告阿难这一句,一直到说是观地法,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段,这一段呢,正明劝发流通,随缘广说,即有其四,这里头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明告命,明是说明,说明,佛告诉他,也是命令阿难尊者,这个第二个意思呢,就是说明,劝持佛语,广为未来大众,说前观地之益,这个益是利益,修学这个法门的利益,第三个意思呢,是说明,简机堪受,这就是根机,是我刚才说的,这是根熟的众生,这机缘成熟了,他真想脱离苦海了,这是根熟,你把这个法门告诉他,他一定非常欢喜,为什么呢,正是他所求的,正是他所愿的,所以他能信,什么样的人呢,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对于这一个事实的真相,他确确实实明瞭了,知道生死苦,知道六道里面,有三苦八苦五苦三恶道苦,他确实瞭解,难道我们这一些人不瞭解吗,说实实在在话,我们这一些人确实不瞭解,怎么知道呢,你真地明白,你一定念念想超越想离开,你对于这个世界还不想离开,换一句话说,这个世间的苦难的真相,你并不很瞭解,并没有透彻瞭解,一个人一生当中,真正觉悟确实不容易,有受过许许多多苦难折磨的,他觉悟了,还有一些纵然受尽了苦难折磨,他还是不觉悟,这个也大有人在,觉悟之后想离开离不开,这是缘不成熟,没有遇到善知识指点,纵然觉悟也是枉然,这个就是常讲的,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实在不容易,觉悟了的人是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

我们每一天,回向偈都要念好几遍,上报四重恩,这四重恩,第一个就是报佛恩,怎么个报法呢,以为每天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我们就报了佛恩,那不叫真报佛恩,真正报佛恩是要帮助人了生死出三界,帮助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真正报佛恩,为什么呢,一个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了,那个所得的利益,不是他自己能想像得到的,他自己不过是想,我能够脱了轮回就好,能够生到西方净土就好,这是他自己心里头的愿望,其他的好处利益没想到,什么好处呢,第一个,烦恼断了心地清净了,这是第一个好处,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桩事情很不容易做到,第二个呢,智慧圆满了,不是讲智慧开了,是智慧圆满了,这一圆满呢,不但我们这个世间三途六道,西方极乐世界你都明瞭,尽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过去现在未来是统统明白了,这真的没有想到,我们要报佛恩,眼前的佛我们只知道,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这个法门,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提供极乐世界,这样美好修学环境,我们只知道,佛这种恩德,一旦智慧明达之后才知道,我们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曾经有许许多多佛菩萨帮助过我们,这个时候都记起来了,那些佛菩萨呢,也有能力统统见到了,过去,过去也能见得到,过去未来的统统可以见到,这个报恩才圆满,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知道我们的父母恩很重,前生前世的父母就不晓得了,不知道了,你见到阿弥陀佛智慧开了,过去世生生世世的父母,家亲眷属都想起来了,而且这些人在那里呢,你也可以统统找到,统统都认识一个也漏不掉,这个报父母之恩才能报得圆满,不是今生这一对父母,这个生生世世父母真的也是无量无边,这是略举两端。

所以见了佛之后,那个功德利益说不尽,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你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身接触到,这是往生见佛的殊胜,能帮助一个人往生,就是帮助一个人圆满成佛,这是佛度众生的本愿,所以这叫真报佛恩,我们看底下这一句,何以故,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这说得很清楚,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决不是仅仅劝众生断恶修善,得人天福报而已,不是这个,为什么呢,人天福报太短了。

底下说,人天之乐,犹如电光,这个电光就是闪电,闪电时间很短暂,所以石火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就是一个人在六道里头,要不能出六道得人身,生到天上时间都很短暂,那个人间那就更短暂了,人间几十年,真的一弹指就过去了,年轻的时候,这个感触还不太明显,中年以上,五十岁以上的人感触就非常明显了,天上寿命长,寿命长,在他这个感官当中,说实在的话,给我们人的一生,这个感受没有两样,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看到水面上的小虫,在水上可以跑来跑去的,蜉蝣,那个小虫的寿命,朝生暮死,它的寿命只有十几个小时,那就它一生,要它来看我们人,岂不是像我们人看非想非非想处天,那人要活几十岁,活一百岁那不可思议,那寿命太长,它一生的感受,我们一生的感受,这样一推想呢,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一生的感受,我想大致没有什么两样,你才明瞭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我们看天人的寿命,就跟蜉蝣看我们的寿命一样,真地是苦,三界通苦,何况三恶道,三恶道苦,那是苦不堪言,佛告诉我们,六道众生,决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也许有人怀疑,佛说这个话未免太武断了,假如我们冷静想一想,会感到佛所说的话是真实的,从那里去观察呢,从这个念头去观察,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这一天当中,我们曾经起了几个善念,曾经起了几个恶念,善念在感三善道受生,恶念是感得三恶道的堕落,这一天到晚这个念头,真的善念少恶念多,善念这个力量弱,恶念的力量强,那有不堕落的道理。
不学佛的人那不必说了,学佛的人还有不少人,恶念依旧多过善念,这是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的因素,我们要把它找到,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就是为了这一个缘故,恶念多善念少,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为了这个原因,假如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了,看明白了,我们也能够体会到,我自己的修学,我劝导别人,采取那一种经论,那一个法门,这心里就有数,劝人学教不如劝人念佛,劝人参禅不如劝人念佛,劝人持咒不如劝人念佛,为什么呢,念佛这个法门容易,稳当快速,得诸佛冥冥当中加持,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修学其他法门,你这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纵然修得很好,还是要发愿求生净土,如果不发愿求生净土,你这一生的修学,换得来一生的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一享福就很危险,你看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做大官的人,有很多发大财的人,这些人前生就是大乘佛法里面的修行人,修得很好很用功,很精进,修得很好,他不愿意求生净土,所以这一生就做大官发大财,做了大官发了大财,把佛菩萨忘记得乾乾净净,他这一生福享尽之后,阿赖耶里面那个恶因又现前,那就又要去堕三恶道了,可见得享福的时间真的是短,受苦的时间长,享福当中,造的罪业就更多更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全心全力,以净土念佛法门劝人,这个道理就在此地,这确确实实是佛法里面的第一法门,是一切众生第一得度的法门,是一切众生第一成佛的法门,我们以这个法门来劝导大众,这叫真报佛恩。

也有人给我说,怎么许多其他乘经典,台湾印经的风气很盛,他们在印就好,有人在印,有人在弘扬,我们就一门专修专弘,决定符合佛的教导决不违背,所以从这些经文,我们细心去体会,我们心安了,理明白啦,理得到了心就安啦,自己修学,劝导别人真正能生欢喜心,这个底下说的,是故今时有缘相劝誓生净土者,即称诸佛本愿意也,这个文在一百四十七面,前面这两行,这个两行文非常非常重要,给我们带来专修专弘,无尽的信心,知道我们这样做,做得非常正确,一点都没有错,而且是称诸佛本愿意也,这个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佛的本愿,一切诸佛的意思,就是这个,这个要知道,若不乐信行者。
我们接著念下去,若是假设,假设,他不喜欢这个经,不信这一个法门,不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如清净觉经云,这个清净觉经就是,清净平等觉经,若有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如不闻,见如不见,当知此等,始从三恶道来,罪障未尽,为此无信向耳,佛言,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这我们在无量寿经都读过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人家不相信我们也不要去怪他,佛早说过了,他是什么个原因不能接受,他自己不知道,我们清楚,但是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所以,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这一生不能成熟,也许来生,也许多生多劫之后,这个缘会成熟。

说,此经又云,此经就是清净平等觉经,若人闻说净土法门,闻即悲喜交流,身毛为竖者,当知此人,过去已曾修习此法,今得重闻,即生欢喜,正念修行,必得生也,这都是无量寿经的,这是我们一介绍这个法门,他就非常欢喜非常感动,我们晓得,他前生修过这个法门,临终的时候打了个妄想,没去得成这一生又遇到了,所以触动过去的因缘,非常感动,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他会非常认真地修学,一切众生学佛的因缘,个个不相同,这个成熟就是,他这个缘什么时候成熟,早晚也不相同,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不能接受,非常反对,但是中年以后他接受了,有些人他中年不能接受,晚年接受了,还有人一生不接受,临终的时候他接受了,这都是缘成熟的,临终时接受也能往生,当然这个时节因缘,成熟得比较早一点好,为什么呢,他有足够的时间积功累德,认真地修学,对于自己品位的增高,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我们劝人,是不管他信不信我们都劝,记住这一个原则,不能说他不信,甚至他毁谤我们就不劝他了,毁谤是另一桩事情,不必去理会它,一定要劝,这样殊胜法门,我们得到了时候,我们所认识的,特别是家亲眷属要不告诉他,那真的是对不起他,告诉他,他不相信,他不接受,这是另外一桩事情,也许过了几年,他会接受了,过了几年,过了十几年他就会回转,会接受了,从排斥到接受,到认真修学,这个自古以来都常见到的。

底下一段经文是说明,修学这个法门的利益,这个经文在一百四十四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这一句经文是讲,依照第二观的,这个第三观的修行,这就是第一观当中的修行,他得的利益是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这个劫是时间的单位,佛在经上讲,有大劫,有中劫,有小劫,这一个小劫到底是有多长的时间,佛经里面有许多种的讲法,依照经典讲法,我们来计算呢,连这个数字也都不是一定的。

由此可知,佛讲这个劫,就是很长的一个时间,很长的时间,在台湾我们过去,在大专佛学讲座里面,跟同学们介绍,因为学生们,他们这个数字观念,都比较具体而认真,因此我们在佛,许多种讲法里面,采取增减劫,就是人的寿命,这个一增一减,这叫一个小劫,佛说人寿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人寿最长的时候,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再过一百年又减一岁,从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十岁是最短的,然后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这个可以能算得出来的,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佛经里面,所给我们讲的这个劫呢,大多数都是讲的大劫,不是中劫小劫,可见这个时间非常之长,这是以劫为单位,多少大劫呢,八十亿个大劫,这一个方法修成了之后,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好,我们看到这个的确很羡慕,这个功德利益是真正不可思议了,那想想我们这个念佛,有没有这么大的功德呢,有,念佛念到心清净,那个灭罪的功德,比这一个还要殊胜,比这个还要殊胜,所以这一些呢,统统是说的,这个最低限度讲,前面讲,粗见极乐国地,这一个功夫就是平常我们在念佛法门里面讲,功夫成片,若得三昧,那是一心不乱,至少是事一心不乱,这个地方是说,只要你能够真正念到功夫成片,你这个灭罪呀,就像经上所说的,所以古人这个在文章里面,常常引用这个经上讲,这个念一句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我们天天念,我们一天不晓得念多少句了,那这个灭罪,我们的罪为什么还灭不掉呢,这里有二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我们虽然念,念得不相应,这人家常讲的嘛,一念相应一念佛,我们虽然念不相应嘛,因此灭罪的这个功能效果没有这么大,第二个说法呢,我们这个罪业太多了,纵然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一辈子我们的罪业,恐怕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还没有灭掉,由此可知,无量劫以来,这八十劫在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造了多少罪业,这又是一个说法,那这一些说法,我们听听明瞭就好,不必认真去计较,去执著,要紧的是要念得相应,这个才重要,要念得相应,这个相应简单地说,与清净平等慈悲相应,声声佛号里面都是,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这个是略说

我们初学的人,像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与这个相应,要细说呢,与经中所讲的境界相应,经一定要很熟,佛号就是经题,题目一提起,里头内容完全是油然而现,都在心里面显现出来了这叫相应,像观经里面相应,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现前,那是细说的相应,这些都是在我们日常,真正功夫上来看,这样的人他舍身他世,就这一生寿命终了,来生必生净国,这个语气非常地肯定,他必定得生净土,心无心得无疑,得是他真正得到,他决定不怀疑不夹杂,这一定的道理,因为你夹杂必定没有这个境界,这境界不会现前的,我们今天这个念佛功夫不得力,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不好,原因在什么地方,夹杂,虽然念佛那个妄念依旧很多,不要对世间这些妄想,我们放不下,佛法也放不下,你的心不专不一,念佛了还想去涉猎大乘经典,这就是夹杂,还想呢修学其他法门,譬如说打个坐参禅,这个持咒,这个都叫夹杂,你心不专都是妨碍,这是我们在这个经前面,我们看到经上说的,善导大师的开导,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也见到,古来祖师大德教训当中常常提示,我们也看,也挂在口皮上说,没有认真去做,这就是自己功夫不得力的地方,我们要问他说,为什么我们这个习气断不了,不能一心一意来修学,你对这个法门有疑,我没有疑,你这个疑自己不知道,确实你有疑,如果你真的没有疑了,给诸位说,你会把所有一切法门统统舍弃掉了,我们看古来祖师大德的榜样,真正觉悟之后,他一定是一本阿弥陀经,一句佛号,佛堂所供的一尊阿弥陀佛,其他的统统都不要了,那是真正觉悟了,真正皈依了,这样的人就决定得度。

还想涉猎其他法门,其他经典,心还放不下,看到还生欢喜,这往生都要打个问号,不能保证往生,那要看他临命终时候的机会了,如果现在就能把所有一切佛法统统舍掉,一部经一句佛号,可以说你现在就有把握了,这个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一定要在现前做到,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不要以为我们这个弘扬佛法,弘扬这一本经,弘扬这一个法门,大概不能利益一切众生,还有许许多多的经论法门,许许多多的诸佛菩萨,我们要不念他不推荐,我们对不起那些佛菩萨,对不起那些经论,你这个想法就全都错了,这个就是疑情没断,这就是自己的业障心不能清净,末后这个结论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个末后为我们辨别邪正,这个跟前面讲的意思相同。

请看下面一段,一百四十八面,这是第四段,宝树观,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这个成是讲你观西方极乐世界的□璃地,这个观想观成了,次观宝树,看极乐世界的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初学观的人,就依照经典所说的你去做,到观成的时候你才豁然发现,原来这个西方世界的宝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个七是圆满的意思,前面说过是表法的意思,但是我们作观呢,还是用七行,就照这个数字来观,因为无量无边地圆满,我们很难想像,太多了太复杂了,就依照佛指示我们这个纲领原则,用这个来下手,所以先作这个七重行树想,它这个数目整整齐齐排列的,这个一点也不会乱,一一树,高八千由旬,这个树很高,这个八千由旬,我们就没想像不出来了,只想这个树很高很高,在台湾这个高大的这个丛林很少,森林很少,中国大陆可以看得到,在美国也保留了不少的原始森林,如果有机会观光旅游,这原始森林要去看一看,为什么呢?,对于我们观这个宝树,多少可以带来一点概念。

你看到那个树一定要头仰起来,仰得很高,才能看到这个树身,树顶还看不到,西方宝树非常高,由旬是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也有三种说法,有大中小,这个古时候古书里面记载著,印著一个大由旬,合我们中国是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不过从前的里,比我们现在的里要短,没有现在这个里这么长,就是打个对折吧,那大由旬算它四十里吧,四十华里,现在算公里要有二十公里,那一颗树要有二十公里这么高,这飞机能不能飞得过去,不晓得,那诸位晓得,这一由旬是这样的高度,它多少高度呢,八千由旬,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树,要摆在我们这个地球上,那一端恐怕到月亮了,可以架一道桥过去了,确实它树有这么高,可见得我们这个地球很小,它那一颗树的时候,从我们这边的地球到月亮,可以架一道桥过去了,这你看这一观比前面就困难得多了,要观这么高的树,而且每一颗树都是这么高,都这么高大这很不可思议呀,所以有人想像的时候,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大,我们到那里去不就太渺小了,其实不然,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高大,所以在它那个大树里面,像我们在原始森林,那个情况差不多,你想想看,我们这个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身金色,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佛的两个眼睛,就像我们的太平洋一样,阿弥陀佛一个头,一个脑袋,大概就像我们地球那么大,它那个树从地球架到月亮,不长不大,树不大人高大啦,所以用这个比例来看呢,那就跟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看大树的这一个情况差不多,他们那个地方人身大,身相大他那个福报大,我们这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爬到他这个身上,像蚂蚁一样看不到佛,人的是身相看不到,那真是爬到他们那个人身上就像一座大山一样,见不到庐山真面目的,所以我们这里人身太小了,这个是福报很劣,那个地方的福报大人的身相大,所以观他们那个树,我们观是不可思议,在他们观观的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赞叹阿弥陀佛的身相,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大家念无量寿经念四十八愿,写的清清楚楚,到那里去,身体相貌受用,都跟阿弥陀佛相同,所以那个世界是平等世界,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这个是讲树木之好,说它的茂盛,说树木的茂盛,它的花叶这个具足,就是非常地圆满,一一华叶,作异宝色,底下举几个例子,□璃色中,出金色光□璃色中,出红色光,码□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缘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经上所讲的这些珠宝的名称,是举我们这个世界,大家所喜爱的,都认为这些珠宝是非常稀有的,那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东西,树上的树叶枝干是这些东西,黄金是铺地的,你才晓得那个世界是多么地富有,我们这个世间认为是珍贵得不得了,这个人家那里不要,谁要这个东西,这个树木到处都是,你想想看我们这个世间,什么人把这个树叶摘几片挂在身上,是不是。

再看底下一段,下面一段是讲树上的庄严,是说,妙真珠网,弥覆树上,这个树上有罗网,罗网是属于庄严的,像这个外国人,现在中国人也有了,圣诞节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树木,这个树上面用灯,小灯泡装饰著,晚上看起来很美,那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景观,比我们这个壮丽得多了,我们这里不能跟人家相比的,所以它上面有罗网,说,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这个释迦毗楞伽摩尼,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如意宝珠,像这个西方神话里面讲的这个如意宝一样,能够随意变现一切万法,说,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这是在色彩里面最为殊胜的,不但是在一个世界,其他的,在这个一切诸佛世界里面,它也是非常殊胜,壮丽地这个景观,这是讲树这个上面,空中这个庄严,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这一段是讲这些,西方这一些树木,行列非常整齐,这些树不是人去种植的,是自然变现出来的,不仅仅行列的整齐,可以说是它样样都圆满,找不到一丝毫的缺陷,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所现,无漏清净心所变现的,十方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心地都清净,心愿跟阿弥陀佛都相同,所以依报庄严不可思议,确确实实是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能为比的。
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这树大叶当然也大,这个没有这么大的叶,那就不相称了,其叶千色,有百种画,这个画是脉络,这个树叶的脉络,如天璎珞,这个如天是天上的璎珞,这是比喻,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这是说树叶的庄严,也是我们没有法子想像得到的,我们看这个世间,一片树叶看得很平常,看不出树叶的美好,假如研究植物的人,把这个树叶在高倍显微镜底下来看呢,那给我们普通一般人看法又不一样了,这西方世界每一个人都跟佛一样,五眼圆明,所以对于这一片树叶里面的结构,以及它里面的变化,都会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换一句话说,其实际上人人都是一个生物学家一样,所以他对于诸法实相瞭如指掌,这个就是本性的智慧德能圆满现前,你才能够见得到,涌生诸果,这个是讲树上结的这些果实,如帝释瓶,帝释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他的宝瓶,这个果就像帝释的宝瓶一样,有大光明,化成幢旛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这个就不可思议了,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了,西方世界独胜在树花里面,树的果子果中,这个果跟花都放光,光中现这个诸佛世界,我们现在用电视可以看到世界,各地方的景观我们用电视看,西方极乐世界这也好像是电视,但是他这个电视是立体的,我们电视是平面的,我们电视所看到的范围并不很广,他这个地方所现出来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都在这里见到。

换一句话说,我们到那边去了,对于这个世界还很挂念,要想看看是天天都看到,而且看得非常逼真非常详细,比我们现在观察还要清楚,这西方世界怎么能不去呢,我们看到现世的家亲眷属,我们所关心的人,我们又看到过去生中的家亲眷属,乃至于生生世世统统都看到了,那一个人缘成熟了,你立刻就会去度他去,什么叫缘成熟呢,我劝他念佛他能够接受了,他肯相信,他肯念了,你立刻去度他去,跟阿弥陀佛一样,你有能力分无量身,有能力像观世音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样的身,你得大自在,得无限的能力,这才能帮助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一切有缘众生,有缘就是现前,多生与我们有关系的,有关系就有缘嘛,没有关系就没有缘份嘛,能度这一些有缘众生,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就不会怀疑,为什么一切诸佛劝我们往生净土,唯有往生净土才真正得大自在,包括利益众生的自在,度脱众生的自在,成就众生的自在,你才有这个能力,否则的话,心里想帮助众生,智慧也不够能力也没有,不但度不了别人,自己也连带要受罪,这个是大错特错,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西方净土实在是殊胜,一定要往生,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你把这个树每一个部份,甚至于它的装饰,它的作用,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为树想,名第四观,这些统统是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就是我们在那里,这个活动的环境,都是说的这些物质环境属于依报庄严,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4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十五卷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六面 ,第一行﹃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从如意珠壬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这是十六观里面的第五宝池观。
这个善导大师注子里面,将这一段经文分为七个小段落,我们细细的来看,大师对于这一段经文的说明,首先这是将这一个观的名称说出来,就是宝池观,这个第二个小段,极乐国土有八池水,这是古人翻译的时候,文字的省略,这个八池,不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池只有八个,那我们就把意思会错了,这八是八德池水,如果加一个字,我们的误会就没有了,是八德宝池,八德池水,八是八德的意思,不是指八个池,西方世界宝池的数量,可以说是非常非常之多,数不清的,所以它底下有一一池水,这个一一就是很多很多了,它那边的水统统俱足八德,这个是西方世界的一个特色,善导大师在这个注子里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也很明白。

我们看注解一百五十七面,我们从第一行看起,次当想水已下,总举观名,这是七段里头,第一个小段,即是牒前生后,我们一般讲承前启后,就是这个意思,此明宝树虽精,前面第四观是宝树,接著是宝池,若无池水,亦未名好,所以有树还得要有水,假如只有树没有水,这个也不是一个很圆满的环境,我们这个世间人喜欢树,喜欢水,大概十方世界的众生,与我们都有同好,这绝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人嗜好,十方世界人都喜欢树,都喜欢水池,一为不空世界,二为庄严依报,假如没有树木,没有水池,这个世界是空空的了,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环境就很感到缺乏,欠缺了些什么,所以它这个世界非常的圆满,不空,第二个是环境上的庄严,我们今天讲美化环境,所以它这里面的宝树宝池,与居住环境的配合,实在是说恰到好处,我们中国人讲风水,风水绝佳之处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为去造作的。

这个第三段是讲池的数字了,讲池的数字,从极乐国土以下,这一一宝池,池的数字就太多了,注解里面也给我讲得很清楚,池有八数之名,可见得这个八池水,确确实实指的是八德,指一个池具有八种的殊胜,有八种的好处,这个好处,这个八德注解里面有,在一百五十七面倒数第二行,这是叫如意水,水能如人之意,此水即有八种之德,一者清净润泽,即是色入摄,这是讲六入里面属于色,这一个好处,我们世间的水也有,所以它这八种好处,有些我们这个地方的水有,有些我们这个地方的水,确确实实没有,但是现在实在说,我们这个地球上居住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居住的环境,我们造了许许多多的污染,把我们的环境破坏掉了,所以清净润泽的水,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我们看到河川都是污染的,看不到清净的,诸位要知道,佛在许多大经上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生活环境,随著正报转,正报是能转,依报是所转,我们看到依报的不净,能转的人心就不清净,什么时候我们这些水海洋,河川的水都清净了,心清净了环境就清净了。

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清净,为什么第一清净呢,上从教主阿弥陀佛,下至十方世界,凡是去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没有一个不是清净心,所以他那个世界,是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换句话说,清净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本性,一分性德变现出来的世界,你见到这个水清净润泽,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不臭,不臭即是香入摄,第一个是我们眼睛见到的,这水乾净清澈,第二个是我们鼻根闻到的这个水,诸位想想有没有香味呢,西方世界香光庄严,所有一切的宝不但有光都有香,这我们在无量寿经上都念到的,香光庄严,所以他那个地方,所有一切宝统统都放香,水也有香气,第三轻,我们这边的水重,他们的水轻,第四是冷,这个冷就是我们讲的清凉,不是很寒冷,寒冷的水就不好了,非常的清凉,第五软,你接触的时候,感到非常的舒适,不像我们这边的水,我们的水硬,第六个是美,美是味入,这个水可以饮用,第七个饮时调适,你饮用的时候,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其他经上有讲,可以除饥,这个除饥,我们这个地方的水,只可以解渴不能除饥,这个调适就是除饥的意思,第八饮已无患,就是这个水能治病,常常饮用这个水百病不生,当然西方世界的人,我们在四十八愿里头念过,无量寿里头念过,都是无极之体,清虚之身那里会有病,当然没有病痛的,这是水就具足这八种之美德,已在弥陀义中广说竟,这阿弥陀经里面说到。

下面它有一段的偈赞,赞叹西方世界八功德水之殊胜,这个赞我们就把它省略掉了,我们继续再看底下这一段,下面这一段是说,这个水是从如意珠王生,我们这个世界的水都有水源,在我们中国大陆,长江黄河有发源的地方,它的源头在那里,大概源头都是在高山上这个泉水,从这个地发源流下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从如意珠生的,这个王是比喻,就是如意珠里面最大的,这个是珠中之王了,它是从宝珠里头流出来的,这个很奇妙,而且流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十四支,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为什么呢,将来假如自己念佛功夫得力,西方境界现前的时候,这个宝池你看到了,如果看到这个水从如意珠里面生的,生的是十五支,是十六支那就不对了,这个境界就有问题了,决定是十四支,在过去东晋时代,我们远公大师,你看远公大师传记里头记载的,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所见的这个境界,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应,那就对了,那就没有错了,不能多也不能少,一定是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就是池,就是池塘,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为底沙,宝池下面是金沙,这个我们在弥陀经里面也见到。

底下说明宝池德水有不思议的作用,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西方世界,许多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又叫做莲花世界,那个世界宝池特别多,池里面都有莲花,莲花特别多,佛菩萨将莲花特别给我们介绍,原因是什么呢,莲花是我们的生处,这个关系太重要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生到那里呢,就生在宝池莲花之中,所以我们回向的时候,回向偈里面常讲,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胎生,完全是化生的,所以九品莲花为父母,那个父母是比喻,父母是能生的意思,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虽然看到有胎生,我们也讲得很详细,那个胎生是比喻,胎生苦,凡是生到那个地方,有五百年不能见佛,不能闻法,有这个苦,比喻作胎生,其实边地往生的,还是莲花化生,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的,所以决定没有真正胎生之事,因此对于莲花,介绍的特别多,也特别详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十方世界的众生,当然包括我们,如果我们对于这一些经典法门遇到了,能生信心,发愿求生净土,这个愿一发,阿弥陀佛那个七宝池中,就长出一朵莲花了,所以你要问,那一边宝池无量无边,每一个池子都有六十亿七宝莲花,一个莲花就是有一个人去往生,当然这个地方六十亿,是概数不是定数,也有比这个多,也有比这个少的,大概一般好像平均数的时候,这个宝池的莲花,数量有这么多,它有多也有少,而且莲花每一天有生出来的,也有枯死的,我们在大经里面读过,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常的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生灭的,唯独莲花不一样,莲花有生有灭,其他的东西都是不生不灭。

为什么莲花有生灭呢?,这个人发心求生了,这个莲花就长出来了,过几天他退心了,他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花就枯掉了,就没有了,由此可知,莲花乃是众生的别业,世界是众生的共业,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的共业,莲花则是十方世界往生人的别业,当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那个莲花也变成大家的共业了,决定不会枯萎了,只有还没有去,他退了心,他变了心改变主意了,这个花就枯萎了,有这么一个情形我们不能不知道,花的大小光色也不尽相同,这个地方都是给我们说的一个概数,一一莲花,团圆正等十二由旬,这十二由旬就很大了,一由旬这是古时候,长度的一个单位,翻经的法师告诉我们,印度的由旬有三种,有大由旬,中由旬,小由旬,大由旬相当于我们中国八十里,八十里这么长,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经典里面所说的,通常都是讲大由旬,当然古时候度量衡,跟现在不一样,跟现在不相同,像弘一大师在这个律学三十一种里面,就有一篇周尺考,就是周朝时候,他们那个尺,他有个考证,周朝的尺很小,大概相当于我们台尺,恐怕只有五寸多一点点,不到六寸,五寸多一点点是一尺,因此古时候这个里,比我们现在这个里也小,大概古时候的一里,恐怕我们现在顶多只有半里的样子,比我们现在的里程要小一点,可是诸位想想,这八十里也就相当可观了,就算打个对折吧,四十里吧,四十里这个直径面积就相当之大,那一由旬再乘一个十二,所以它那个莲花的面积,比我们台湾还大,这么大的莲花,前面我们看到这个树大,莲花也大,实际上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人身也大了,人身那么大,没有那么大的莲花,坐不下去,身也大,所以这个诸位要跟无量寿经合起来看,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我们要特别注重上下,我们这边的水只往下流,不会往上流,西方极乐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往上流,往下流,它统统随人的意思,这个是跟我们这边水,性质不相同,这是完全从形相上来观察,除这个之外,最殊胜的,它能说法,这是德水不可思议的大用。

其声微妙,水流的音声,流水有音声,但是我们这一边的水流的声音,虽然也很好听,除了瀑布之外,那个音比较噪一点的话,这个小河流水是很好听,很有诗意的,但是它不能说法,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水流的音声会说法,所以确实它是六尘都说法,前面我们看风吹,树叶枝条会说法,这流水也会说法,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这是说的小乘法,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无量无边,各种不同的根性统统都具足,所以到了西方想听什么佛法,随心如愿统统能够听到,小乘根性的人,听到的小乘法,苦空无常,大乘根性的人,就听到诸波罗密,诸波罗密是讲的大乘佛法,这就把佛法统统都包括了,一般说起来,小乘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有很深入的观察,他觉悟了,所以这个觉悟在佛法里称之为正觉,他的觉悟很正确没有错误,世间可以讲,除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外,除了诸佛如来的报土之外,都是苦空无常,特别是六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如果头脑清醒一点的人,一定会觉察这个世间真苦,苦在那里,从一生下来就只向一个目标走,向坟墓走,一天也不肯停留,生了就往死亡的那个路上走,一天比一天接近,还有什么可乐的呢,有些人觉得快乐,他把这个事实忘掉了,他认为有乐,其实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它都不肯停留,这是苦,不只三苦,八苦,空是真的,在这个世间一样都得不到,没有一样你真能得到,身体得不到,身外之物那一样是你的,你认为得到的,那是你的幻想,那不是事实,人必须到死了,一口气断了才晓得一切无常,一样都带不去,那一口气没断的时候,那一样是你的,没有一样是的,这真的是空,无常就是刹那刹那在变化,这是给你说这个世间的事实真相。

小乘人知道,小乘人的生活过的很寂寞,用我们现代化的人来说呢,他过得很消极,大乘菩萨瞭解这个事实真相,他的生活就过得很自在,为什么两个人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小乘人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大乘人比小乘人要高明,知其当然,亦知其所以然,因此他们的思想见解,行持就不一样了,大乘是积极的,知道这个世间无常苦空,一样也不是自己的,因此他能将自己眼前,有力量支配的,这个可能眼前有力量支配的,而你抓不到的,抓不到,你有力量支配他的,他就把这份力量,能够帮助利益一切众生。
举个例子说,财富,财富你抓不到,绝对不是你有的,但是在眼前就像水从你面前流过,从你面前流过的时候,你有办法来支配它,你得不到它,你可以支配它,这就讲缘,所以大乘菩萨懂得这个,当自己有能力支配它的时候,拿这个来利益一切众生,不会利益自己,自己决定得不到,帮助大众,利益大众,利益里面最殊胜,最真实的,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个利益是最真实的,所以佛之伟大,菩萨之伟大,就是伟大在,佛菩萨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个利益才是真实的,其他的利益都不是真实利益,这就是讲的自行化他,弘法利生,所以菩萨六度,就是汲汲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才能够真正达到离苦得乐,这个是诸波罗密,诸波罗密里面最重要的是布施,菩萨行门无量无边,所以讲六度万行,六度万行,那个万不是定数,是形容菩萨行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成六大类,叫六波罗密,波罗密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这个六大类如果再归纳,就归纳成一个布施。

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讲得非常透彻,布施有三类,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财布施大家容易懂得,法布施也不难懂,法布施,我有方法肯教别人,不管是佛法,世间法,热心地去教导别人,那都叫法布施,无畏布施比较上难懂,什么叫无畏布施呢,能叫众生身心平安得到安稳,离开一切恐怖,这叫无畏布施,无畏是他不害怕,他身心得到安稳了这叫无畏,所以布施有三大类,我们再看六度持戒,第二是持戒,持戒就是属于无畏布施,一个人持戒的时候,譬如说他持不偷盗戒,我这些财物他看到了,或者是我放在这个地方离开了,我晓得这个人持戒不偷盗,他不会动我的东西,我心里很安了,所以他不害怕,他持不杀生戒,这些动物看到他不会杀害我,可以跟他接近,这一类都是属于无畏布施,所以持戒属于无畏布施,忍辱也属于无畏布施,我们在言语态度上,不小心得罪他了,他能忍辱,他不会怪罪我,他不会报复我,他能忍辱,所以持戒跟忍辱,都是属于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统统属于法布施,所以六度统统可以归纳成一个布施,难怪一部金刚经里面,布施讲得最多,其次就是讲忍辱,佛为什么要这样说法呢,世出世间法,诸位一定要记住,离不开一个福报,福离不开,世间人求福,学佛的人也要求福,你看看成佛了,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念,皈依佛二足尊,那个二是什么呢,二就是福慧,就是这两种,福慧,足就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

成佛,第一个他的福报圆满,没有一点欠缺了,智慧圆满了,所以在福报跟智慧里面,这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人,都没有办法跟他比,他最尊第一了,那我们怎么能不修福报呢,何况佛门常说,法lun未转食轮先,假如你饭都吃不饱了,还谈什么学佛,还谈什么修行,什么都谈不上了,可见得福报是真实的根基,本经,善导大师将这个经文,分为定散二善,定善偏重在智慧修慧,散善就是修福,讲到后面我们会读到,修世间福的人,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他一念回向都能往生,世间善福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世间善福指什么呢,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凭这个,就能往生,西方世界门真大,所以说,就是没有念佛,一生不信佛,没有听到过阿弥陀佛名号,但是他能够修这四种善,世间善人,临终遇到善友,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他一欢喜,一发愿往生就能生,所以临终一念十念皆得往生,这个到后面,我们念到九品的时候,就要给诸位说到这个事情了,所以往生西方世界实在是不难,但是你要真正与其他的条件相符合,要真正相应,人不能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就很苦,我们要解除眼前的苦难,不能不知道修福,我们要想在这个世间,事事都能称心如意,那就不能不跟一切众生广结善缘,善缘结得多了,帮助的人就多,像这个做生意,做买卖你发财了,那是你有福,福从那里来的呢,不外乎你过去生中所修的,你这一生得福报。

另外一种是眼前所修的,就是这一生当中所修的,不修因,那来的果报呢,念念能为众生,念念能为社会,这个人有福,如果念念都为自己,都为自己的家庭,诸位要知道,这个福报再大,很容易享尽了,享尽了就没有福了,诸位很冷静的观察,观察我们现前的这个社会,你就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也就晓得,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做法,这是说法里面,所讲的有大乘有小乘,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诸佛的相好是果报,果必有因,相好是福也是慧,换句话说,诸佛的相好,是从福慧当中显露出来的,我们要想学佛的相好光明,一定要修福修慧,才能够得这个殊胜的果报。

在前天有两位同修来看我,他们是空总的大夫,也是很虔诚的佛弟子,这些人常常接触病人,我就跟他说了,生病的人病从那里来的呢,病从妄想来的,其中有一位就给我说,他这个妄念很多,问我用什么方法把妄念除掉,你不想不就没妄念了吗,他又告诉我读经,研究经里头的意思,我就告诉他不要研究,研究是什么,妄想,老实念就好,你何必去想它呢,诸位要知道,所有一切的想念统统都是妄想,妄想是疾病的根源,佛教我们修定,没有教我们修妄想,所以这个经典不能研究,研究它干什么,老实念就好,念到自己心清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开慧,就是智慧开了,心地清净,人家来问你,这句经文怎么讲法,你就会讲得头头是道,清净心起作用,何况佛在许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本经也说了不少,前后好多次说过,从心想生,因此我们心想什么就变现什么,这心里的念头是能造能变,非常可怕,因此你为什么不用净念,为什么不起善念呢,善念没有净念好,净就是清净,净念好,净念是没有一切善恶念,一切善恶念统统都没有,这个念叫净念,所以读经是净念,念佛是净念,以这两种方法来修净念,来修清净心最为殊胜,所以会修行的人要在这上面下功夫。

相好人人都羡慕,人人都想得到,有没有办法得到呢,有,你看我们一般,看相算命的都常说,相随心转,佛的相好,菩萨的相好,为什么呢,心好,心好相就好,我们要想相好,学佛的存心,学菩萨的用心,相自然就好了,相真的会变,这是佛教给我们,求福的方法,一点都不会错的,所以,我们身体健康,这是现代人非常重视的,这个体质的变化,现在讲是改变体质,改变体质决定不是药物能做得到的,这个药物用了,用得不妥当,还起了副作用,确实这个药物,用在甲的身上,他真的好了,用在乙的身上坏了,不是每个人都见效的,你要再问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相同,因此对于这个药物有适应的,有不适应的,这是我们就事上来看,如果要就理上来观察,那个药物好的,并不是他用那个药物好的,是心好,体质本来就好,不用也好,用了他也不妨碍,是这么一个道理,心要不好,用什么药物都没有用处。

由此可知,佛法修持特别重在修心,心是主宰,又说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怎么才有求必应,这个话也是真的,不是假的,怎样才有求必应呢,如理如法的求,就是合理合法,确实有求必应,求佛道,求菩萨道,都能够成佛成菩萨,何况其他,其余的那更小了,更容易得到了,再看下面经文,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这一句是讲如意珠王,不可思议的德用,弥陀经上讲,西方世界这些众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阿弥陀佛怎么变化的,这个经上讲得详细,是从如意珠光中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这观音势至是代表,因为在西方极乐世界,像观音势至,这样的等觉菩萨太多太多了,所以这个经上讲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古德解释这个上善,就是指的等觉菩萨,上善,可见得在西方世界,像观音势至这些菩萨太多太多了,这些菩萨们放光,光中都化佛,光中化佛,如意珠也放光,光中化鸟,鸟的种类很多,弥陀经上举的几种,是我们这个世间常见的,我们这个世间没有的,佛就不说了,说了我们也不懂,只说我们这个世间有的,说几种,其实这个珍禽太多太多了,光中化的,光中化的,就是阿弥陀佛变化的,为什么呢,那个能变化的如意珠,是阿弥陀佛变化的,这个是无漏称性的功德,变现所生,那么这些鸟,鸟也说法,此地跟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都特别说明,常赞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念三宝。

三宝代表整个的佛法,代表圆满的教学,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看到这个字,就想到佛像,经书,出家人,那这个意思就太窄小了,这个是自性三宝,才是真实的功德,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自性的佛宝是觉悟,是真实智慧起作用,自性法宝,是正知正见,也就是说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的明瞭了,这个是法宝,僧宝是什么呢,僧宝是我们在日用平常之间,处事待人接物,都做到恰到好处,这叫僧宝,僧宝是这个意思,所以僧宝,一个是清净的意思,一个是和合的意思,僧团叫六和敬,它有和睦清净,处事待人接物,做得圆圆满满,身心清净,这是真正幸福,真正的自在,可见得三宝具足了体相用,佛宝是体,法宝是相,僧宝是用,因此自性三宝重要,住持三宝同样也重要,为什么呢,没有住持三宝这个相,佛法就在这个世间,消失掉了就没有了,所以佛法自古以来,对于住持三宝是特别重视,你看佛在一切经里面讲经说法,排列的大众,第一个一定是比丘众,菩萨众排在比丘众的后面,人天众排在最后面,为什么这样排列呢,比丘是住持佛法,他是形象,这形象破坏了,佛教就灭亡了,菩萨摆当中,菩萨不一定住持佛法,他放当中,也表中道,人天摆在后面,人天代表护持佛法,这个佛法才能够,常住在世间利益无边,他都有作用的,所以这个形式不能破坏。

儒家,形式是礼,礼不讲求了,儒就没有了,佛家的形式就是戒律,仪规,戒律,仪规废除了,佛在这个世间断绝了,我们要知道,儒跟佛现在是在灭亡的边缘,如果没有真实的大德出现,儒跟佛在这个世间,能不能再传下去,实在是很有问题,过去李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对于这桩事情非常感叹,现在的人愿不愿意学呢,不愿意学,现在都崇尚民主自由,总认为礼跟戒律都是约束人的,这样守这个规矩多么厌烦,都不愿意学,把这个东西废弃掉,经典变成空洞的理论不切实际,我们自己的修学,是不是会真有成就呢,给诸位说,决定不可能,就像盖房子,没有地基,没有基础,我们在前面讲的三福,三福是基础,不但是学净土宗的基础,建立在三福上,所有一切大小乘佛法,统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不但是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世间法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像儒家这世间法,儒家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所以古人讲,六经都是孝经的注解,孝经的注解,我们佛门的修学,我曾经许多次,提醒同修们,我们学佛从那里学起,从地藏菩萨学起,所以我们每一个道场建立,新道场建立,我第一部一定讲地藏经,连在美国达拉斯建道场,我也是讲地藏经,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地面生存,地藏经代表什么,心地,心地有无尽的智慧,有无尽的德能,这就好比地下含藏无尽的宝藏一样,用什么东西开采呢,孝敬,孝敬可以开采这个宝物,我们的性德要想流露出来,像诸佛菩萨一样,就是要用性德来开发,那就是三福里面,所讲的这个十一句,十一句每一句都是孝道,都是孝道的发扬光大,都是从孝道生的,第二就是师道,要从师道上看,这十一句每一句都是师道,都是尊师重道。

所以我讲地藏经,有些人问我,法师你不是专讲净土,怎么又讲起地藏经呢,我说我没讲地藏经,那明明说的地藏菩萨本愿经,我说没有,我讲的是观无量寿经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个地藏经就是这两句的注解,详细说明,我说我没讲地藏经,我讲的是观经三福的前面二句,没错,一部地藏经就是讲这四句话,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们翻开地藏经的内容,确确实实是三福里头的第一福,一点都不错,由此可知,世法佛法统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要把这个基础舍弃的时候,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我们修行从这边修起,老实的读经,念佛就是孝亲,就是尊师,而对于父母师长,不能不过问,在家更是天天要奉侍,出家那就是认真的修行,所以出家人如何孝顺父母,出家要不是认真修行就是不孝。

修行人,影响你成败关键的,是同参道友,老师固然重要,老师是指路的,不一定跟你同走同行,指你这条路的,那是老师,可是走路的时候,要结伴共行,因此在这条路上行走的时候,同参道友,就是决定我们成败的关键,要有好的同参道友,师跟友一个都不能离开,同样的重要,就是念佛,我们在一块共修,同参道友互相的提携,这个力量很大,一个人容易懈怠,容易犯错,自己会原谅自己,自己不知道,甚至于犯错不知道,别人眼睛看到你,会劝告你,我们就觉悟了,就醒悟过来了,如果是学讲经说法,那个同参道友就更重要了,每天切磋琢磨,离开了同学不能成功,有好老师你未必能成功,一定要有好同参,所以这才真正的重要,这是念佛念法念僧,我们要晓得,这里面的含意非常深广,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很单纯的念三宝,不可以含糊笼统的念过,我们才能够得到经文里面的真实利益,注解希望同修们自己去看,这本子大家都有。
大师在这一段的末后,就这三宝当中,他有几句开示,我们把他念一念,在一百六十面,倒数第四行,从最后一句看起,这就是赞叹念佛法僧,然佛是众生无上大师,除邪向正,这个我们要记住,在佛门里面,称大师是对佛的尊称,不可以对人称大师,这是希望我们同修们,要知道这一点常识,你看对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菩萨,我们都称大士,都没有称大师,大师是对佛称的,大士是称菩萨,所以菩萨称大士,称正士,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念到的,称开士,这都是对菩萨的尊称,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这是我对人恭敬,这恭敬过份了,过头了,这个要不得,这个是我们要注意到,你看古代高僧大德,你看翻经的,那都是证果的人了都称法师,顶多加一个三藏法师,都不敢称大士,大师的不敢称的,所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佛才是众生无上的大师,除邪向正对于一切法门,邪正是非善恶,辨别的清楚,一丝毫没有错误的是佛,佛不在世了,经典里面所说的,就是除邪向正的标准,我们依经典就是依佛。

底下,法是众生无上良药,能断烦恼毒病,法身清净,法就是经典,经典很多,经典是佛当时应众生而说的,那一个人有什么问题,遇到佛了向佛请教,佛给他解答,以后记录下来,这是经典,他说的道理,说的方法,是对那一个人说的,换句话说,我今天害的病,跟那个人一样不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么佛这一些方法,我拿来就得不到利益,对了症才有用,不对症就没有用了,因此佛不在世,法门就要选择,我们自己不会选择,请这些学佛的老修行人,这过来人他们有经验,让他们替我们选择,或者是提供我们参考,这个就是要有传法的人了,佛的这些弟子,佛弟子的能力不如佛,因此有时候碰的很巧,选择的很适当,你得利益了,有的时候选错了,选错了你这一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这个要知道,但是佛知道末法时代的众生,这个末法,佛法传久了,一代不如一代,问题就很严重,因此为我们说了一个特别法门,这个特别法门,所有一切根性统统都适合的,这就是念佛往生的法门,无论什么根性,选择这个法门是决定不错,所以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找不到善知识给我们选择,那选择这个法门就没错,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佛为一切众生所说的,像这个经里面,已经说了不少遍了,是为末法一切众生所说的,就是针对我们的根器了。

僧是众生无上福田,这个僧是指出家人,是指住持正法的,住持正法的出家人,这是真正福田,因为他的责任,是要把正法传下去,要把正法发扬光大,但使倾心四事,我们对这个出家人要四事供养,四事是指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这是佛陀在世,出家人生活非常的简单,就是照顾出家人的生活,使他在生活上没有忧虑,能够全心全力弘法利生,不惮疲劳,五乘衣果,自然应念所须而至,这是讲你能够真正奉事三宝,前面所说的,能奉事三宝,依教奉行,五乘依果,是你自己所求的,你求人天福报,你就得人天福报,你求小乘四果,决定得证小乘四果,你想成佛成菩萨,统统可以得到,这五乘依果,上从佛下至人间福报,这叫五乘依果,确确实实有求必应,应念所须而至,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4

观无量寿经 第十六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六十一面第四行,这是十六观里面的第六观,宝楼观,请看经文﹃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妓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己,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个第六,这一段经文,善导大师把它分成十一句,也就是十一个小段,首先讲这个观的名称,为我们说出来。﹃众宝国土一一界上﹄,这讲的是住处,由此可知,前面所说的莲华,是十方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处,生处是莲华,住处就是极乐世界,所谓一一界上,这就是指的四土三辈九品,是说这个意思﹃五百亿宝楼﹄,这个数字不是确定的,这点我们要注意,都是概说就是大略的数字,这样看就容易讲得多了就好讲了。
下面为我们说楼阁当中的庄严。有人有事有物。首先为我们说明,楼阁当中。有无量诸天,我们知道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纵然是下下品往生,或者我们说边地疑城往生,他的相好光明智慧德能,几乎都跟阿弥陀佛相似。何况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古德说的,大乘之中的大乘,一乘中之一乘,那来的诸天呢?诸天是三界里面才有的,天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谈,无色界天是没有形色看不见,指这些这个地方的,诸天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的禽鸟一样,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天人在空中演奏的天乐,天乐迎空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在过去像我们看到敦煌的壁画里面,这个飞天很多,佛菩萨在讲经说法,诸天在空中围绕,载歌载舞来供养大会,是由这里可以能够见到,大乘佛法的殊胜庄严,后面跟我们讲乐器天乐,乐器没有人演奏的,前面这一段是有天人演奏的,我们看到了,后面还有没有天人演奏的﹃乐器悬处虚空﹃像天宝幢一样,天是天上,像这个忉利天,夜摩天,这个宝幢,因为西方世界,无论什么样的物质都是众宝所成,那个世界确确实实是珍宝世界,不鼓自鸣,这些乐器在空中,它自自然然就发声音就演奏,像我们现在所谓的交响曲,它的殊胜是能够说法,法也就是说,在美妙乐音之中,使人听了能够破迷开悟,能够断烦恼证菩提,这个是世间的音乐,以及天乐都不能为比的,这是说它的殊胜,﹃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这个念三宝的意思,我们此地把它省略掉了,前面已经详细说过了,后面还有这一段我们也把它省掉了,那么说了念三宝,换句话说,那就是大小乘佛法,无法不说,众生想听什么法,你所听到的就是你希望听的法门,想听什么经他就跟你说什么经,想听什么法门就跟你说什么法门,这是真实无比的殊胜。

﹃此想成时﹄,这个想叫观想,诸位要记住,因为我们初学佛的人,很多把妄想当作观想,实际上他在打妄想,妄想跟观想差别在那里呢,实在讲有个很大的差别,妄想是情执,这个里面是情,是分别,是执著,这是妄想,观想是理,观想的那个心是清净的,是远离情执,远离感情,远离分别执著,那是观想,但是初学的人,往往没有办法分清楚,那是观想,那是妄想,搞不清楚,如果能够完全依照经典的教导,这是属于观想不能依自己的意思,要依经,经上怎么说你就想经上所讲的,随著经来作观想,不能随著自己的意思,随著自己的意思那就叫作打妄想,那就不是观想,所以这个十六观每一观后面都给我们辨别邪正,你想的跟经上完全一样这叫正观,如果跟经上不一样那就是妄想,邪观就是妄想,这是我们必须要明瞭的,我们念佛执持名号是不是修观呢,跟诸位说是的,因为执持名号这一个方法是第十六观,可见得它也是属于观,怎么个观法呢,我们念这句佛号,心里面就想这个佛号,念佛号心里决定不能想其它的事情,一面念佛一面还想别的事情,这打妄想,这个佛号有口无心,这个不会得力的,总是要心口相应,古德教给我们,这句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面念出来,再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念佛就容易摄心了,摄心就是观想的意思,观想实在讲,目标就是在摄心,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完全舍掉这就对了,所以这个想成功了,跟经上讲的完全一样,这叫“粗见极乐世界’,粗见是见到相似的像,还不真实,见到极乐世界的宝树宝地宝池,这是总结前面所说的,‘是为总观想’,这是第六观。

﹃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这是说观想的利益,第一个是消灾灭罪,我们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凡夫没有离开三界六道,罪业习气非常重而且造作罪业,是加速度的在成长并没有停止住,并没有减少,这个问题就非常非常严重,因此所有的经论法门都标榜著消除业障,于是我们见到法门都想学都想修,业障有没有有消除掉呢?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如果你要明白事实真相,业障有没有消除,自己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先要晓得什么叫业障,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二障,这个二障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这是业障,又跟我们讲三障,这也是属于业障,三障是惑、业、报,要用我们的俗话来讲,就是因缘果报这是障碍,这个东西我们现前有没有,存不存在呢?存在,不但存在而且天天在加重我们的烦恼,我们的妄念,我们的忧虑,以及我们生活种种的苦难,这个种种苦难是属于报障,烦恼忧虑是属于这个烦恼障跟这个所知障,我们每天在诵经,在拜佛,在修行,这些障碍没减少,换句话说,没有消除,不但没有消除还天天在增加,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就好像我们生病了,找一个大夫开药给我们吃,这些药吃了之后,这个病没有起色,还天天加重就是这么一个状况,是不是药有问题呢,药没有问题,问题在那里,问题在我们用错了,药不对症会害死人,法门不对症,我们的法身慧命一样也送掉了,这个不可以不知道,所以法门一定要契机,这个佛经所讲的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法门不契机,就跟我们吃药吃错,这药不对症,我们就得不到利益,药要对症,当然有很高明的大夫,佛是大医王,所以你遇到佛,佛教给你一个方法,那决定是正确的,决定是有效的,今天佛不在了,换句话说,大夫过世了,我们遇不到了,佛的这些弟子们代代相传的,就好比是看护,护士他的医术不高明,用错药那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这些传法弟子当中有贤也有愚,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遇到菩萨,遇到罗汉那很幸运,错误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如果遇到凡夫僧,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问题就很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尤其像我们现在,现在这个时代,那里去找菩萨,那里去找阿罗汉,没有啊,佛为末世众生,为我们留下这个法门,我们在这经典里面读了很多很多句子,确确实实是给我们末法常没众生,这个常没,没就是堕落三恶道的,常常要到三恶道去的众生,那些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一天到晚,思想言行所造所为都与三恶道相应,这个就叫作头没众生是指我们,佛是为了救我们,为我们说出这个法门,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所以这一句佛号,经上常说,一句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每天都在念,罪业没灭掉,这里面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的罪业太重太重,念一辈子佛所灭的罪业很有限,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我们念了不如法,如果如法的话,那个效果就非常显著这是真实,所以佛在此地讲的这个话,我们要相信,‘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这不止八十亿劫,无量亿劫,我们能相信吗,谁做到了,确实有人做到,真正可以相信,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够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就是把你的,烦恼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放下,妄想放下,一天到晚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口里面只有阿弥陀佛,大概三个月到半年效果就看到了,什么效果呢,烦恼真的不能说完全断了,轻了少了,妄想少了,烦恼少了,忧虑少了,心里面法喜充满,这就是罪障消除的现象,它真有效,不是没有效,确实有效,很明显地能够觉察得出来,这在我们念佛功夫里面叫作成片,虽然没有到一心,这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就是常讲的事一心,当然这个事一心有浅深不同,这是事一心浅的,虽然浅决定得生,只要你能够保持就决定得生净土,何况功夫再增进,那就由功夫成片证得事一心不乱,所以命终之后必生彼国﹄,破迷开悟消业障,是现前得的利益,往生不退成佛,是将来得的圆满利益,这是真的世间法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唯独这一法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只有老实念佛才是真实的。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这就是正确的观想,﹃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果你心里面还想其它的,那是胡思乱想,那是妄想,那不是修行,那这个注解我们就不必说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在一百六十三面倒数第二行,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这个底下这一段经文比较长,这是第七华作观,接著宝楼之后,佛给我们讲华座,在讲这一观之前,世尊特别叫著阿难跟韦提希,在佛经里面,有一个惯例,凡是叫著名字,底下一定有非常重要的开示,为什么呢,叫名字是提醒他的注意,这个下面有很重要很特别的开示,我们看这个经文,果然没错,叫著阿难,叫著韦提希尊者,韦提希是这一会的当机者,这个经是他所请的,他是当机者,为什么又把阿难叫出来呢,阿难是传承佛法之人,嘱咐他要把这个法门流通十方,流传后世,他有这个使命,叫著他们二个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这个经的因缘,教起因缘,是韦提希遭遇到很大的苦难,国家的变故,这是我们前面已经读过了,他是殷切的要求,求佛帮助他离开这个苦恼的世界,往生清净佛国,佛这一句就是正答满足韦提希夫人的祈求,接著,又劝法流通,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这样的句子在本经里我们念的很多很多次,看出世尊,对于末世苦恼的众生,特别的慈悲怜愍,帮助我们出离三界苦海,所以佛劝导说﹃汝等忆持﹄,忆是记住,持是保持不能够失去,‘广为大众分别解说’,由此可知佛的意思,不仅是教韦提希夫人,往生得这个殊胜的利益,同时也教一切广大的众生,都能够受持这个法门,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另一段我们看善导大师的注解,大家看一百六十六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我念给诸位听﹃但能住心缘念,罪苦得除﹄这是教我们罪业如何消灭,我们的苦难怎样能够免除,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方法,我们智慧很浅业障很重,佛的密意我们很难体会,善导大师为我们发明,为我们解释,为我们说破,只要能住心缘念,这四个字,这四个字重要,善导大师这句话,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讲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什么叫住心呢,住是定,不住就是动,这就是定心,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心,一心专念,这个住心就是一心专念,缘什么呢,缘西方极乐世界,缘阿弥陀佛,除了弥陀跟西方极乐世界之外,我一切都不缘了,我把心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大经无量寿经教给我们,一向专念,那个向就是此地这个缘的意思,一就是住心的意思,由此可知,经与论,古德注解的都叫作论,这个注解决定没有注错,确确实实是佛的意思,我们果然能够这样作,决定能够离苦得乐,决定能够很多人痛苦,不知道如何解决,解决全在佛法里头,尤其是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五经一论,专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经典,我们称为往生经,这教给我们方法,十六观当中任何一观都可以,所以它有这么多方法摆在这里由你选择,不必要我十六观我统统要学,不必要,一观成,然后其它的观的时候自然就成就了,真的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十六观里面最容易修的,就是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第十六讲的是持名念佛,这个法门不需要用细心去观想,不需要,所以最容易,一切众生,烦恼业障深重的众生,他都能修都能成就,何况这个罪业比较轻的人,那当然更容易成就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接著往下看在第二小段,二‘从汝等忆持下至解说已来’,我刚才念的这一段,正明,劝发流通,佛实在是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都在嘱咐我们,佛法要流通。
帮助佛流通佛法,帮助一切众生有缘得到佛法,这个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大乘经上常说,这个人所修得功德,唯有佛与诸佛才能知道,佛以下的人对于这个人所修的功德都不能完全了解,也不能说得很清楚,可见这个功德大,我们要修福修慧到那里修,就从这个地方修,帮助佛流通正法,特别是流通净土宗的经论,为什么呢,净土宗的经论,现在众生得到之后,他决定得到利益,决定得往生,这一往生就成佛,你帮助一个人成佛,帮助二个人成佛,帮助众多人成佛,你的福报可大啦,为什么呢,我们世间人忘恩负义的人很多,诸佛菩萨不会,诸佛菩萨一成佛一成菩萨,我这一生成就,幸亏某人把佛法介绍给我,他是我的大恩人,一切诸佛菩萨都来报答你的恩,你是世间最大的福报,这个一定要知道,所以真实的福,不是别的就是帮助佛流通佛法。

佛在此地说此名,这是说明观法深要,这个观法就是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就是念佛的方法,这个地方讲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三类念佛就是此地讲的十六观,十六观不外乎这三大类的念佛,这个法门深因为深就难懂了,因为难懂,所以许许多多的菩萨都不相信,这叫难信之法,虽然难信但是它很容易修行,易行,特别是持名的方法,你不懂也没关系,只要你照作,你在一生当中就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不退转成佛道,那这个法门要了,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讲到精要,讲到重要,没有超过这个法门的,换句话说,其它法门虽然好,你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未必能有效,这个法门是决定有效的,决定成就,这叫﹃深要﹄。
﹃急救常没众生﹄,不是慢慢的救急救立刻就救,而且是彻底圆满的救护这个就难得了,我们从三恶道,佛拉一把把我们还拉到人天,很幸运了不落三恶道,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救护,彻不彻底呢?不彻底,为什么不彻底,还得轮回啊,佛这个法门,一下把我们拉到西方极乐世界了,把我们交给释迦牟尼佛,永远不退转,永远不堕落了,永远不再搞轮回,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佛道,所以这个救叫彻底救,这个救是究竟救,急救,常没众生,就是指我们没是什么,是堕落在三恶道,我们的心充满了贪瞋痴慢,身语意天天都在造罪业,如果遇不到这个法门,我们自己冷静自己想一想,死了以后到那里去,决定堕三恶道,为什么,人天二道的标准,是五戒十善,我们想想,我们做到没有,五戒十善确实做不到,受了五戒菩萨戒,那叫名字受戒,做到没有,做到,没做到又要加重一个罪,加了破戒,你没有去受戒做不到只有一重罪,受了戒做不到的时候是二重罪,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去受戒,我听了都是有点害怕,为什么呢,怕自己的罪不够重还要加一重罪,这确实是如此,这个受戒不是面子问题,不是好看,这个东西会起作用,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瞭的,知道的事实,我们确实遇不到这个法门真的会堕落,细心去想一想,确确实实会堕落。

还有一点,自己也能够勘验的出来,晚上睡觉会作梦,想想看我每天晚上作梦是作恶梦,还是美梦,如果常常作恶梦,这就与三恶道相应,天天梦到圣人,梦到佛菩萨,那可以说是你人天二道有份,不会堕三途,你看我们孔老夫子,读论语孔老夫子作梦,都梦见周公世间大圣人,可见他的心都在圣贤,尊重圣贤,敬仰圣贤,连作梦都常常梦到,我们念佛的人常常梦见佛菩萨,这个是好梦,这是相应的,还要弄一些很乱很不好的境界,这是证明我们的功夫不得力,也证明了,将来一口气不来的时候,三恶道的机会很多非常可怕,所以大家要认真的修学,怎么个修法呢,就是平常什么事都放下都不要去想,像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想周公,我们想阿弥陀佛,我们念阿弥陀佛,每一天礼拜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都知道,何况我们经上已经念了不少句,同样的句子意思多次发现,那就是说这个句子非常非常重要,佛给我们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是从那里来的,从我们的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心里面想佛就变现佛的法界,我们想菩萨就变菩萨法界,我们想贪瞋痴就变三恶道的法界,这个事情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阎罗王主宰的,与诸佛菩萨也不相干,怎么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不能怪别人,一定要晓得这真实的道理,这个“常没众生”,佛在此地给我们说了四个字,妄爱迷心,这个心是贯穿上面三个字,分开来讲,妄心、爱心、迷心,你只要有这三个心三恶道是决定去的,这三个心有一个就去了不要说三个都有啦,我们现在不但三个都有,而且还很多不少,这就是常没的原因,这就是漂流六道的原理,为什么会搞六道轮回,就是因为你有这三个心,你有妄心,你有爱心,你有迷心,这个爱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七情五欲,七情五欲统统是爱,喜欢你爱他,不喜欢你爱远离他这还是爱,所以这用一个字来代表,这是很重的烦恼。

汝持此观处处劝修,普得知闻同升解脱,佛嘱咐阿难,这是特别嘱咐阿难,你要把这一个经典,把这个法门处处劝导一切大众修行,让一切众生普遍得知,这一个经典普遍得知这一个法门,大家都依照这个经典法门修行就同升解脱,同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真实的自在解脱,这个是善导大师,将佛这两句话为我们详细说明,我们回头再看经文。
再继续看经文,一百六十四面第一行,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这一段是讲的感应道交,佛所说的话真诚到极处了,所以话一说完佛就现身,佛现身的用意是为释迦牟尼佛作证明,证明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完全正确,也能够启发韦提希与阿难尊者的坚固信心,让他们见到西方三圣的真相,‘说是语时’,这一句是说感应的快速,释迦牟尼佛讲这个话的时候,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在空中就现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三圣像就在空中显示出来相好光明,‘光明炽盛’,炽盛是形容光明相状,不可具见,凡夫的智慧,凡夫的能力,见到这样殊胜微妙的金容,不但说不出想也想不出来,下面这是比喻,我们的这个世界的金,是以阎浮檀金最为殊胜,就是金里面最好的阎浮檀金,阎浮檀也没有办法跟佛菩萨相去相比的,不能为比。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经文上没有写阿难,阿难当然不例外,因为韦提希夫人是当机者,所以他的动作很快,见到佛像赶紧就礼拜,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这个言语里面说不尽的感恩,见佛是大因缘不容易,自己凭什么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观音势至,是因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威神的加持,所以才能够见到西方三圣,这是说明自己的感恩,最难得的夫人的心跟佛的心相应,这是我们常常勉励同修,我们的心愿解行,要与阿弥陀佛相同才决定得生,夫人真的相同,你看底下说,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他自己见到,见到就立刻想到,我自己有缘见到,还有很多人见不到,那些人怎么样才能跟我一样见到无量寿佛呢,何况是未来世的众生,这个未来世是指我们现在的人,特别是讲的末法时期,这未来世我们怎样见阿弥陀佛,韦提希夫人这种心量,我们要记住要学习,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要想到一切众生,如何能够得到这个法门,如何帮助他们认识这个法门,如何帮助他们修学这个法门,最后如何帮助他们成就这个法门,你的心愿解行就跟佛菩萨没有两样,这才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如来第一弟子”,那个第一弟子,不是说我们自己念这个经,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求愿往生,别的人与我不相干,这个不是如来第一弟子,第一弟子一定自己修学这个法门,还要广为人说,确确实实负著有宣传的使命,这个宣传,宣是宣演宣布,传是传授 ,我们把这个法门传授给大众这个就对了。

在这段善导大师也有几句很重要的开示,这个开示是有人怀疑,佛是无比的尊贵,释迦牟尼佛说这个话,阿弥陀佛就来应了,看到阿弥陀佛的像是住立空中,西方三圣像看到是站著,佛为什么不坐著,为什么站著来,有说没坐著来,坐著就端庄的多,为什么站著来,他这个问答我们把它念一念,一百六十七面,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问曰,佛德尊高,不可辄然轻举,既能不舍本愿来应,大悲者,何故不端坐而赴机也,为什么不端坐著站著来呢,下面的答里面开示很重要,答曰,‘此明如来别有密意’,这个密意,苦难的众生能够有机会遇到这个法门,修学这个法门,佛是欢喜都来不及赶快去了,有这个意思在里头,‘但以娑婆苦界’,这个界是世界,娑婆是个非常苦恼的世界,不要说三恶道苦,我们作人都苦,不但人苦天也苦,欲界天人三苦八苦统统都要受,色界天人,有坏苦,有行苦,无色界天人虽没有坏苦依旧有行苦,所以三界通苦,那一界的日子都不好过,这个我们要知道,‘杂恶同居’,杂是杂乱,恶是十恶,这个现象我们今天深深体会,‘八苦相烧’,这是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个也不能细讲,细讲很麻烦我们都把它省掉,‘动成违返’,违是违背自己的心意,返是反叛,‘诈亲含笑’,诈不是真的是欺骗、欺诈,你以为真的有亲情,真的有情那就错了,世间看穿了,跟你说真实话都是虚情假意,没有真的,念头感情刹那刹那在变化,说实实在在话自己作不了主宰,为什么自己作不了主宰呢,自己这个妄念不能够消除,所以一切都是随著妄念在动,因此自己都作不了主宰还能说别人吗,所以佛看的很清楚,佛说的很明白,佛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因为你自己的意思常常在变靠不住,证到阿罗汉就可以相信了,为什么呢,阿罗汉真的觉悟了自己有了主宰了,没有证得阿罗汉自己作不了主,所以都是假的都是一场空,诈亲含笑,六贼常随,这个六贼就是指的六根,劫夺了我们自性的功德法财,所以称它为六贼祸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迷在外境之中为非作歹造业受报,搞这个事情。

三恶火坑,三恶是三恶道,火坑是指地狱,临临欲入,临是到达那个边界快要下去了,就差一点还没有堕落,这是最危险的一个时刻,在这个时候我们遇到正法,遇到了这个法门这可以救还能得救,所以佛就赶快来了,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这是善导大师说明,佛为什么站著来不坐著来,道理就在此地,佛看到这种状况立刻就来了,换句话说,韦提希夫人刚才问的代我们问的,我们在末法的众生,怎样才能像他一样,有这个殊胜的机缘,现前见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这就是最好的答案,诸位有没有明白这个里面的意思,总括起来说,就是真诚之心愿意离开这个三界六道,真诚愿意求生净土就得这个感应,俗话说,“诚则灵”,“不诚无物”,我们天天念佛,天天拜佛,天天诵经,有的经念的几千遍,阿弥陀佛影子都没见到,不要说现前没见到,作梦也没梦到过,什么原因呢心不诚,这个世界还不想离开,牵肠挂肚的事情还不少放不下,所以阿弥陀佛看看,你还不是真想来,我去接你没用处不来了,所以我们只要一念真诚,必然跟韦提希夫人一样感得弥陀现身,这是楞严经上所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韦提希夫人在此地,这是现前见佛,确实就是诚则灵,就这一句话真诚,他真诚的心表达在他言行上。

下面佛答覆韦提希夫人,我们看这一句,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这是世尊正答夫人的祈请,也就是说,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佛就说,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这就是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我们把它摘录出来,印在那个小佛像的卡片后面,我们印了很多,那个小佛卡后面就是那一段,他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是间断夹杂,我们今天确确实实就犯了这个毛病,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改过,怎么能得感应,不但世间法不能夹杂,夹杂佛法也不能成就,我们修净土法门,如果我们早晚课,我们念阿弥陀经,又念普门品,又念金刚经,又念地藏经,又念楞严咒,又念大悲咒,这夹杂,自己以为念得愈多愈好,还有真正修行的人非常用功,这个早晚课时间两三个小时,要念十几种经,念得累死了有没有效果,没有效果,为什么呢,杂修、乱修,那怎么能成功呢,不知道专修,不懂得专精的道理,此地当起想念,专想专念这就对了,这才能成功,怎样专想,怎样专念,十六观里面,前面十三观是教我们怎样想,后面这个持名念佛是教我们怎样念,所以这个经典里面说的很清楚很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5

观无量寿经 第十七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六十四面,第六行从当中看起﹃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士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别,皆令得见﹄,前面韦提希代我们祈请,末法时期的众生,怎样才能够见到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这二大菩萨,佛告诉他说﹃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这是把见佛见菩萨的条件,为我们说出来了,这是想念,我们联想到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也是这样教给我们的,他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想就是忆,可见得,楞严经上跟此地讲的完全相同,那就是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一切法自心想生,我们在许许多多经典里面看出,佛教给我们重要的方法,想念怎么个想法,要怎样念法,这就说到细节了,今天这段经文就是教给我们,这个想念一定要依照经典的说明,如果与经典所说的不一样,那就不是正观了,这经上常讲邪观,不是正观,那你这个想念有了错误,有了差错,纵然有感应,决定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纵然见佛见菩萨,也决定不是无量寿佛观音势至,为什么呢,你想错了,想念里面出了错误,这个感应就不一样了,那么由这个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才真正明瞭,西方境界确确实实微细,我们凡夫心粗想不出来呀,这个观想,只要一桩事情观想成功了,其他境界统统都会现前,像前面所说的一观成就了,其余种种观想境界,那就不难见到,由此可知,一门深入真的是修行的秘诀。

首先教给我们﹃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这是教我们想莲华,这个莲华跟我们这个世界的莲华不一样,莲华的叶子多,叶子细长,这个地方说﹃一一叶上,作百宝色﹄这就很不容易观成,而且每一片黄瓣,这个华的叶就是华瓣,有这个脉络有多少呢,有八万四千,真的,如果这个华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目不暇给不知道怎么看法,每一片叶都是这样的,这个常讲的千叶宝莲脉呢,是非常的明显。﹃犹如天画﹄。

﹃脉有八万四千光﹄,西方世界我们知道是光明世界,佛身上有光,菩萨身上也有光,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全身都放光明,这个世界里面,样样物品也都放光,莲华也不例外,通常讲放光,这是笼统而言之,也不知道这光究竟是如何之微妙,从这个地方稍稍能体会到一点了,这个一片叶里面叶有脉络,这脉络里面放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怎样观想才算是观成呢,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你观想成就了,你观成了﹃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这是华小的,小的华纵广,要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假如这个华摆在平面放著,从上到下,这是纵横的呢,两边的距离这叫广,纵广都是二百五十由旬,那么这个华是圆形的,因为它的距离相等,圆形的两百五十由旬,这个华好大好大,我们台湾从南到北四百多公里,一个由旬八十里,二百五十由旬,我们台湾放到里面去,大概就是一颗莲子那么大,这个莲华太大了,这小莲华,这是莲华小的都有这么大﹃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我们平常讲千叶宝莲,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华,是八万四千叶,不止千叶,八万四千给诸位说,是圆满的数字,代表著圆满,一一叶间,这个叶与叶当中间的空隙﹃有百亿摩尼宝珠王以为映饰﹄这个数量非常可观,百亿,一百亿,每一个叶的当中都有这么多,我们如果能将这个经里面所说的境界,稍稍体会一些,这个娑婆世界一切珍宝可以放下了,为什么呢,不能为比,你到那个地方去,莲华化生,你所拥有的珠宝有多少呢,没有法子计算,你这个座下的莲华,两片莲华叶的空隙,就有百亿摩尼宝了,多少空隙呢,八万四千,百亿再去乘八万四千,我看我们地球上,整个地球上这些珍宝,拿去塞它一条缝都塞不下,这个世间有什么稀奇,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一一摩尼珠﹄摩尼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如意的意思,就是这些珠宝称心如意,不但你看到生欢喜,那还不能算真的如意,如意是能随心所欲的变化,你想要什么东西,想看什么东西,它都会变现出来,这才叫如意,否则的话,那就不能称之为如意了,如意宝珠,这个珠也放光明,﹃放千光明﹄,每一个珠都放光﹃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这种光明,我们世间没有,没有人见过也没听说过,特别是在古代科技还不发达的时候,实在讲很难体会,现在呢,借重科学的这些工具,有些地方能够彷彿见到,像现在这个雷射光,确确实实把光可以聚成种种的图案呈现在空中,我们看到非常之美,西方极乐像这种境界就太多了,太殊胜了﹃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莲华下面有台,像我们画的佛像,佛像下面是莲华,莲华下面有台,这个台也是种种珍宝所聚﹃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这是说明宝台四周的装饰,装饰就太多了说之不尽,这不过是略举数端而已,由这个地方,我们能够见到华台的庄严,这些庄严,正如古大德常说的,所谓是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说依报正报的庄严,是华严经说的最详细,单单讲依正庄严,就讲了十一卷经,它说的真详细,我们这里说的又太少了,太简单了,这种富贵的庄严,是不是奢侈呢,我们今天看佛菩萨生活太奢侈了,太过份了嘛,佛教给我们修行都要修苦行,要将五欲六尘都舍弃掉,为什么他显示的是这样的华丽,诸位一定要明瞭一个原则,佛如果都教一切众生受苦,我为什么要学佛,我学佛的目的不是要受苦的,因此佛法的目标显示的很清楚,离苦得乐,所以我们看到佛菩萨的生活,确实是自在是快乐,那么佛为什么教我们修学要修苦行,诸位要晓得,我们所享的这个乐不是真的,佛说那叫坏苦,绝对不是真乐,你的生活之豪华,是你用心思,一切是人为的造作,这个造作就是造业,业必有果报,这个业里面不尽然都是善业,必定有很多损人利己,损人利己就是恶业,那不是善业,你的福报享尽了,恶业现前苦难就来临了,所以佛教我们观受是苦,这观受是苦是指六道凡夫,四圣法界里面,观受是乐,他们的享受是乐,像经上所说的,这样殊胜的庄严,它不是人工去建造的,是自自然然长成的,天然的不需要我们思惟想像去设计,也不需要劳力去建造,都不需要,这个就自在了,所以它是性德的流露,所以自性万德万能,自性德能自然的流露,这个不属于造作,换句话说,本性的德用本来如此,是这么来的。

下面,则告诉我们这个台上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庄严,也是说之不尽的,举其显著的,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自然而有,显示决不是人为建造的,统统是自然而有的,有四根柱子,这个柱子很高,上面有许许多多的珍宝装饰叫宝幢,幢是圆形的,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慢如夜摩天宫,这四根柱子顶上长著有幔,这个幔,就像我们娑婆世界的夜摩天一样,夜摩天在忉利天之上,忉利天宫的富贵已经说不尽了,何况更上一层天,忉利天是地居天,夜摩已经属于空居天了,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微妙宝珠,就是前面所讲的摩尼珠,能随心所欲变化,这些宝珠当然也放光,这个种种光色,装饰在宝幢之上,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中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其宝土,处处变化 ,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我们读这个经,一定要跟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连起来看,为什么呢,要不连起来这个经,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殊胜美好,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他们受用的,与我还不相干,跟四十八愿连起来,那就晓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境界,原来经上所说的就是自己生处住处,自己性德被无明烦恼盖覆住了,流露不出来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承蒙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把我们的性德也引发出来了,藉著阿弥陀佛的性德,开发我们自性的德能,所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受用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在无量寿经上显示出,西方世界是平等的世界,因此这个观经上所讲的,依正庄严,就是我们自己往生到那个地方真实的受用,这个有很多人不愿意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实实在在说,不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知道好处那个不想去呢,人人都想去,而且是决定稳去,去得成这是最可贵了,假如说性德显露的境界,诸佛刹土都是自性变现的,我们能不能去得了呢,去不了,必须自己也得破几分无明,证几分自性才能契入诸佛的报土,那个就难了,绝对不是我们凡夫能作到的,唯独西方净土我们人人有分。

那要到底怎样才能够真正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见佛,这是许许多多念佛同修,最为关心的一桩事了,其实这种修学的方法,佛不但在五经一论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多很多,在一切大乘经论里头,佛也常常提示,六波罗蜜里头讲的精进,你就作到这两个字就行了,我们念佛要精进,什么叫精,精是纯而不杂,换句话说,夹杂就不精,能够作到不怀疑不夹杂,这个精这个字作到了,不间断就是进,这就成功了,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那个净念就是精,相继就是进,一门深入,一门就是精,深入就是进,由此可知,真实的忌讳,就是夹杂,就是间断,我们只要作到不夹杂不间断,没有不成功的,而且这个法门成功非常快速,我们对这个原理明白了,方法也懂得了,可是修行效果没有得到,这效果为什么得不到,没有别的,仔细去想一想都是精进二个字出了问题,大概精做得不够,进也做得不够,都出在这里,如果这二个字真正作到了,那就是像弥陀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若二日顶多若七日就成功了,你就是佛是菩萨,你要愿意往生就决定得生,秘诀就在此地,所以一定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就是念头放下,这个才是真正的精,真正是一门。
西方世界诸佛菩萨,乃至于六尘都作佛事,什么是佛事,佛是觉悟的意思,凡是启发众生开悟,帮助众生开悟,那些事都叫作佛事,所以佛事这个名词里面包含著境界也是无量无边,世出世间一一事都能帮助人觉悟,都能够开显众生的智慧,帮他破迷开悟,这是说明西方世界六尘说法,光会说法,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这一句话是总结观名,这是十六观里面第七观,观华座。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西方世界莲华从那里来呢,莲华是阿弥陀佛本愿变现出来的,弥陀有愿接引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生到西方世界莲华化生,十方世界的众生,有一个众生发真实心求生净土,阿弥陀佛本愿他就有感应,七宝池里头就生一朵莲华,而且这个莲华,还标著有你的名字在上面,不会错的,标的有名字,你念佛念的愈勤快,这个华就越来越大,西方世界莲华大小不一样,大小怎么来的,是念佛人功夫的浅深,由此可知,华越大的品级越高,华小的品位就低了,因为他是念佛功夫浅深,变现出来的,你如果在中途不念了,改学别的法门了,或者不想往生了,这华就没有了,华就谢掉了,这个是阿弥陀佛本愿所作,这个是佛对众生真正的加持,也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惠予众生真实之利,这是真正的利益,所以这说明华从什么地方来的。

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彼佛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就是说观想念佛,这个观想念佛,要观佛先观华座,为什么呢,观华座比较容易,观佛像比这个就要更微细了,更要困难了,作此想时不得杂观,你的这个观想,必须完全符合经典里面所说的,不能有一点差错如果有差错呢,那就不相应了,所以不能够杂想,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前面讲的摩尼宝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我们一个人照镜子,看到自己的面孔看得清清楚楚,以观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境界跟前面一样,无论是睁开眼睛或者闭著眼睛,这个境界都在眼前,都那么样清楚,那么样的明瞭,这才能算是观成,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才真正的体会到古人所讲的,境细心粗,观想很难成就,这是真的,所以幸亏末后一招有持名念佛,如果没有持名,我们实在讲,虽然听到西方世界这样的庄严,还是没有份,再有个持名带业往生我们都有份,所以观经的理论方法,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喜欢读诵研究讨论,用这个方法修行的人很少,在历史上确实不多,那是真正有定功的人,可以用这方法修行,因为定静是一心,这个观想的境界能够现前,这个心粗的人,念头粗的人很难。

,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这一句是说的灭罪,观想的功德,可以消业障灭罪业,灭罪的功能非常殊胜,能灭除五万亿劫的生死之罪,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必须要明瞭,罪业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一心修观的时候,你整个心都在三昧之中,都在定静里面,你的分别妄想执著统统不生,你的罪业就消除了,观的境界微细,换句话说,你观的那个心就愈细,换句话说,定功愈深所以灭罪的能力也就愈强,我们从第一观日观一直往这,后后都超过前前,为什么呢,愈是往后面心愈细,也就是定功愈深,它灭罪的能力愈大,这一点实在要搞清楚,我们自己学佛了,学了这么多年了,自己的业障有没有消掉呢,这个事情不要去问人,问别人没有用处的,何况现在问人,人家跟你说实话的人不多,说假话的人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你喜欢听假话,说几句好听的,安慰你安慰你,你心里欢喜呀,说真的,真的你就不高兴了,谁肯跟你说真话,业障有没有消除,就是自己细心去反省一下,我妄念是不是比以前少了,如果少了那你业障就消了。
烦恼,这烦恼是贪瞋痴慢,是不是比从前轻了,果然轻了这你功夫得力了,你的业障逐渐在消除,如果能够这个功夫真正达到绵绵密密,就是我刚才讲的精进,这个功夫不夹杂不间断,那个消业障的力量就大了,你的妄想烦恼决定不生,纵然没有断,它决定不起现形,这个境界就决定往生,达到这个境界就是经上常讲的念佛三昧,你已经得到念佛三昧了,也就是一心不乱的功夫,一心不乱有浅深,许多等级的差别,这是功夫浅的,功夫浅的一心不乱,我们常讲的功夫成片,这就是成片的境界,功夫成片决定往生,必定当生极乐世界。

后面这一句,这是将来的利益,前面灭罪是现在的利益,罪障消除了,人就自在了就快乐了,所谓烦恼轻智慧长,这个是灭罪的相,我们凡人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烦恼,都是分别执著,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都是罪业,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只看到有一个人,慧能大师见五祖,他老人家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只看到这么一个特殊人物,他不生烦恼,他生智慧,他这个心中念念生智慧,我们是念念生烦恼,几时能够像他那样精进呢,念念生智慧,这是我们应当要努力的,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精进,在念佛人来说,这个功夫比修学其它法门,真的来的容易,其它法门,如果要不是烦恼断掉了,这个境界不能现前,但是念佛人不须要断烦恼,只有把烦恼伏住,这个境界就起现行了,这个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个法门是二力法门,我们自己用的这一分力量,佛相等的他加持一分力量,所以这个感应的特别的殊胜,特别的快速。

善导大师在这句注解里面,有一段重要的开示,我们把它翻出来念一念,一百七十一面第五行,从当中看起,无问日夜行住坐卧,身口意业,常与定合,唯万事俱舍,由如失意,聋盲,痴人者,此定必即易得,若不如是,三业随轮转,定想逐波发,纵尽千年寿,法眼未曾开,我们就念到此地,这个开示,真修行最重要的警策,警惕,要怎样用功夫呢,要日夜不间断,所以一切法门里面,持名念佛是第一方便,日夜不间断容易,行住坐卧都用得上功,走路也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站著那里,坐著那里,躺在床上睡著也可以阿弥陀佛念下去,它能够不间断,身常常礼敬阿弥陀佛,我们每天早晚拜佛就拜阿弥陀佛,口称阿弥陀佛,称念,忆是心里头想阿弥陀佛,我们的心粗,观经上讲这个微细的像,我们想不出来,想不出来,怎样想法呢,我们家里自己供养阿弥陀佛的像,我们就想这个像,这个像你天天看,看的很熟了嘛,将来我们往生的那一刹那,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他所现的像,就跟你想的像完全一样,决定不会错的,就是这个像来接引你,所以这个像呢,你已经想了很久了,这一天真的是想到了,把阿弥陀佛想来了,这个容易就太多太多了。

常与定和,定在这个法门上,除这个之外,其它我决定不想,今天上午,有一个居士来找我,过去没来过的没有见过面的,他第一次到这儿来,来问我学佛的方法,他过去亲近过两位仁波切,曾经到泥泊尔去修行过,学密的,我就劝他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一门深入,我说你不要来找我,找我你错了门路,我这里是念佛法门,跟你那个法门不一样,一门深入功夫才得力,这个一门深入就是常与定合,不要改换法门,这个换一个法门,那不仅是功夫,还是大智慧呀,这个不是大智慧他不可能改变主意,大智慧是,他把这所有法门的真相,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乎他知道那个门近,是不是,他就选择近路走了,就不绕圈了不走远路啦,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你说那个学密的,我们劝他念佛很难,他没有搞清楚,他的疑问很多,那我们要费很多时间去给他解释,太麻烦了,不如劝他还是去学密吧,所以这个很不容易,我们中国古来,许许多多祖师大德到晚年的时候,回归到净土,一归到净土就专修,确确实实他不但把世间法放下了,这个佛法也放下了,所有一切经论法门统统舍掉,专念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三年五载他成就了,这个就是认识真正清楚了,真正明白透澈了,他才万事俱舍,世出世间法统统舍弃掉了。

底下是个比喻,像个什么样子呢,像个失意的人,不但失意,这个人又聋又盲,盲是看不见,聋是听不见,像这么一个人,大师说,此定必即易得,就很容易得到,这个定就是念佛三昧,功夫成片很容易得到,我们自己明瞭,照这个方法去修,两三年当中一定会有结果,会有好境界,别人来问你修行方法,你也会指导他,也会指路,把路指的不错,假如违背了这一个原则,三业随缘转,三业身口意,随著外头境界转,就是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会起贪瞋痴慢,称心的起了欢喜心了,不称心的就厌恶了,这就是你的身口意随著外面境界转,这是凡夫,我们无始劫以来搞生死轮回,这是为什么不能脱离三界轮回呢,就是三业随外境界转,自己作不了主,定想逐波飞,想修定想修清净心想一门深入,但是毕竟都不能成功,原因在那,随著境界转,这个很麻烦,世间境界,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我们纵然能够放下,佛法呢,大乘佛法许多的经论,都很能吸引人,你眼睛见到,耳朵听到了,动不动心呢,如果还起心动念,不行。

我们学佛的同修在台湾这些年来,由于这个经济的发达大家都相当富裕了,一富裕学佛,怎么学佛呢,朝山,大陆上四大名山还不够,还要到印度去朝圣,要用这个经典,你去朝山朝圣哪是定想逐波飞,于自己真修说实在话没有好处,没有利益,你要是见到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不但要喝斥你,恐怕要拿棍子打你,你不在家里老实修行,到外面乱跑,古人参学,目的是为求学,那个地方有高僧大德,我们心里头有疑惑,不能解除去向他请教,请他指点迷津,人家参学是为这个,迷惑破除之后,修方法得到了,那他就关起门来真用功,真正用功心定了,是为这个,绝对不是去游山玩水,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在这过去善知识还有一个标准,我们不难发现,什么标准呢,闭关的人住茅蓬的人,凡是闭关住茅蓬的决定是善知识,也就是他心定了,他真修了,有真功夫了,我们这个心不定,门路还没有找到,还没摸清楚去请教他,假如他也跟我们一样也没搞清楚,他就在那儿闭关住山,你到那里去请教他,他答不出来,你可以把他关房打开,出来跟我一道,咱们去参学去,所以古人说,赵州八十有行脚,这禅宗里头很有名的公案,赵州和尚八十二岁,都还在外面行脚参学,什么原因呢,门没有摸不到啊,修行的门路没找到,不知道自己如何用功,这才到处请教别人,求人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所以真正会用功的人,他不会出去,功夫得力功夫成就了,除非有人来请他下山弘法利生,没有请他,他就住山不下山,所以这个法是要来求的,求学,连世间法都如此,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要等待有人来启请,这个才下山弘法利生,从事于这个工作,没有人启请呢,那就一辈子住山,住山可能传授一二个人,有可能一生当中,一个学生都遇不到,这个都有,所以这些情形都必须要知道。

但是现在这个标准失掉了,现在也有住茅蓬的,也有闭关的,但是不是古时候的标准,你喜欢闭关就闭关,这个很容易了,没有标准的,纵尽千年寿,这是讲修行的时间长,法眼未曾开,这个法眼不开就是智慧不开,还是迷惑颠倒,可见得,修学的纲领不能真正把握住,修行确实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不能成就。
我们看底下一章,一百七十五面,这是十六观里面的第八观,从第一日观到前面宝座观,这个七观都是观西方世界的依报,也就我们讲的生活环境,依报,从这个地方起呢第八到第十三观,是观西方世界的正报,也就是我们观佛观菩萨,正报是以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作代表,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这一段就承前启后,我们在这里又看到了,释迦牟尼佛叫著阿难,叫著韦提希的名字,这个叫名字提醒他,这个提醒他下面就有很重要的开示了,这就是要观佛了,严格的说十六观中,是以观佛为中心,以佛为中心,次当想佛,所以者何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一句是阿弥陀佛梵音的名号,这个阿弥陀佛这个翻译是梵音的省略的称号,详细的称号是在此地,这个一段经文可以说是全经,整个观无量寿经,里面有三段极重要的开示,这是佛对我们的开示,这是第二段,第一段最重要的开示是三福,这个是第二段,第三段在上品上生,那一章,这个是观经的精华,观经最重要的,尤其这个地方,是跟我们说明的西方净土的理论,经文不长,可是说的很圆满,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身土不二,这个里头含著有很深的道理,佛门里头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一句里面就显示出,这个三无差别的现象,事理都在这其中,诸佛如来不仅仅是阿弥陀佛,不仅仅是一尊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佛以外的还有菩萨,还有缘觉,还有声闻,还有六道众生,生佛不二,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众生,都在诸佛如来,四个字包含之中,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看,这是诸佛如来,其实是痴,佛以下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是法界身,身当作体讲,法界之本体,法界的本体是什么呢,就是这一些有情无情的一切众生,不但有情,无情也包括了,华严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所以华严讲的圆满,讲的透彻,没有一法漏掉的,这他讲的圆满,这就是法界体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心是法界之本体,诸佛如来,这个法界身是心变现出来的,所以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呢,想想是第六意识,想其实这个想,八识都有分别的意识,八个识统统都有分别的意识,统统有执著的意识,八识里面,这个想的能力最强,最殊胜的是第六识,我们称它为意识,他能变,法界本来是一真,变成十法界了,变成六道了,千变万化,什么人主宰这个变化呢,什么力量使它变化呢,就是想,所以末后说,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知道这一个事实,知道这一个原理,这就好办,我想作佛,我就天天想佛就好了吗,想佛就成佛了,想菩萨就成菩萨,想什么就变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经里教我们想佛,不要想别的,为什么这个十法界心想生,不教我们想别的,偏偏教我们想佛呢,那你的愿望不是说希望离苦得乐,唯独佛是纯乐无苦。

菩萨呢,菩萨有九分乐还一分苦,辟支佛呢,有二分苦八分乐愈往下面去,地狱是纯苦没有乐,你想真的离苦得乐,那想佛是最殊胜了,唯独佛得究竟圆满,这是诸佛如来劝我们,事实真相统统明白了,想佛,换句话说,十法界有,有这个事实是自己作主宰,往那个法界去,任何人都干涉不了我,任何人也不能主宰我们,自己作主,那你又为什么不选择无上菩提呢,为什么不选择圆满的佛果呢,同样是想,为什么不选则这个,这个道理在此地,原理在这个地方,只要依照这个理论,依照这个方法,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这就是我们凡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我决定往生,你要问你凭什么,我就凭这个,你要凭这个,你也得往生嘛,真的明白了,真懂得了,真正抓住了,那有一个不成就的,所以这个保证不是专利的,人人有份哪,个个不无啊,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作者: 莲池清风    时间: 2008-1-8 16:15

观无量寿经 第十八卷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五面,经文第四行,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我们看这段,这个十六观经,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段,这个是在十六观里面是第八观,这个经文一开端,已经将净宗修学的依据方法,都为我们圆满的说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个一段的意思很重要,不但是佛劝我们,要想佛,要常常想佛,过去智大者师曾经说过,智者大师有观无量寿经的注解,叫妙宗钞,他注得很详细,比这个份量要多上很多,他老人家曾经说,他说我们要想佛的时候,也就是依照这个方法来观想,必须先要知道观想的性体,这个性体就是能观,能观的是本觉,换句话说,我们发心修观就是始觉,始觉合本觉,这个始本相应,这是修学,不仅是这个净宗,观想念佛的修学,可以说是所有法门修学的秘诀,本觉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般若智慧,这个就是法界体。

前面这个经上讲的,诸佛如来是法界身,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不单单是指的阿弥佛陀,他这上用的是诸佛如来,也就是说明十方三世,一切证得究竟果位的,都是法界身,换句话说,他的智,这个智是身,华严经讲的智身,这个智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他为什么知道呢,因为他的智是遍虚空法界,虚空法界再小,像华严经常讲的一毛端,一毛端他也入,一微尘他也入,我们今天讲原子电子,那么小他还是入,因此他才是真真实实,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当然也就无所不能,我们常说全知全能,全知全能呢,诸位一定要知道,并不是只有佛独有的,证到究竟果位的人他专利,那就错了,实实在在讲,是所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是如此,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问题出在那里呢,一个是觉,他这个作用得很圆满,一个我们虽然也入,我们自己本身也入,不入了怎么样,迷啊,人家入的是般若智慧,我们现在把般若智慧变成了无明,我们也入,入什么,入无明,是一样也不知道,所以说,无明烦恼跟般若智慧,是同一个体性,同一样东西,一个在觉,一个在迷,差别就在此地,觉了的诸佛如来,入一切迷惑众生心想中,迷惑众生这个无明,也入诸佛如来的心想中,这个没有例外的,所以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佛帮助众生,经上常说佛不度无缘众生,实在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在一个缘上,美满也是缘,欠缺也是缘,成功也是缘,失败还是缘,都在一个缘上,佛不度无缘之人,那么我们要问了,什么人才叫有缘呢,有缘就是真正肯听话,佛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能完全接受,这就叫有缘了,百分之百的接受,那就跟经上讲的立刻感应道交,像世尊给韦提希夫人,说明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阿弥佛陀,观音势至立刻就现身,诸位想想为什么原因呢,他的缘具足,这个缘当然这个世尊介绍是个很重要的因缘,他本身信念是感应的关键。

我们今天读释迦牟尼佛这本经,跟释迦牟尼佛当年介绍没有两样,可见得佛给我们介绍这个缘是相同的,那么他当时感得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现身了,我们今天没有能够见到佛菩萨在面前,这个道理是我们自己本身,信愿没有韦提希夫人,那么样的坚强,那样的圆满,原因在这个地方,原理没有两样,他这一句是把修学的原理说出来了,我们想菩萨必定就见菩萨,真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因为这一个道理,这一个事实,佛下面就教导我们修学了,把这个修学的纲领给我说出来。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我们想佛的相好,心里变现出这个相好,因此想佛的时候要细细的想,像这个经上教给我们这个观想,尤其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观想的次第,不能够错乱的,这个次第从上往下想,或者从下往上都可以,从上往下想这个佛顶,眉毫白毫,绀目,往下面再想到佛的,这个莲华宝座,由下就从宝座观想,再想莲华,再想佛的这个身相,也是从下半部慢慢观想到上半部都可以,顺逆都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佛,诸位要晓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所以世尊在华严圆觉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佛是不常说的,怕人家发生误会,这个本来成佛是从真心,从本性上讲的,我们的真心本性,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跟众生乃至于跟一切畜生,地狱饿鬼也是无二无别,现象作用上的差别完全是在迷悟不同,除了迷悟不同之外,确实没有两样,这是心是佛。

现在这个十法界呢,这是我们心想变现出来的,佛教我们是心作佛,怎么作呢,想,想佛就是作佛,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现在又一心想作佛,那有不成佛的道理呢,这两句话把一切众生,为什么会作佛,为什么会成佛,在理论上圆满跟我们说出来了,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从这句推演出来,原来十法界真的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心作佛,这个成佛的,他是依这个修的,是心是菩萨,这是一般大乘人,我们常讲大乘根性,大乘根性,是心作菩萨,是心作声闻缘觉这小乘根性,有些人有,只一昧的想人天福报,是心作天,是心作人,这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一昧搞贪瞋痴呢,那就是心,作饿鬼,作畜生,作地狱,谁教他作呢,他自己乐意去作嘛,这有什么法子呢,不是有别人指使他才去作,而且他自己真的迷惑颠倒,他是被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迷惑住了,不知道去作佛作菩萨,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在所有法界里面,真的是第一殊胜,教我们作佛,假如他教我们作菩萨,佛很对不起我们,菩萨不圆满,应当教我们作佛,这才是真正究竟圆满。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讲佛的究竟圆满智慧,这个很现实的,我们大家都讲求智慧,都想求究竟圆满的智慧,这究竟圆满智慧从那儿来呢,此地告诉我们,从心想佛则生,因为佛是究竟圆满的,菩萨不究竟也不圆满,如果你想六道里面福报,那你就是迷惑颠倒,没有智慧呀,正遍知,正是正确,决定没有错误,遍是遍知,无所不知,现在的,过去的,未来的,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没有一样不知道才叫遍知,也就是其它宗教里面所谓的,全知全能,我们佛法里叫正遍知,海是比喻智慧广大,像大海一样,那么这是从心想生,这个想是观想,而不是胡思乱想,胡思乱想里头不可能有智慧的,所以底下就教给我们,那要怎么个想法。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这个观经里面提出了,修行最高的指导纲领就是这四个字,佛在无量寿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地方是一心系念,弥陀经上是一心不乱,由此可知,这个指示我们修学的方法,一心系念净土三经完全一致,这是我们最需要注意的,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要依这个方法来作,一心系念系念得什么,一心系念我们作得到,这个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我们的确不容易作到,但是一心不乱,这一句不是梵文的本文,弥陀经梵文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诸位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奘师的是直译的,照著梵文的意思译的,也是一心系念,鸠摩罗什大师是义译的,他老人家翻个一心不乱,但是一心不乱有没有错呢,没错,也不能说他有错误,而是一心不乱,一般修行人是在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的时候,才到一心不乱的,我们有的功夫是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注照,佛光一照,我们的业障就消除了,功力就提升了一倍,所以从一心系念,就能够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他也没有讲错,那是见到佛,功夫提升到那个境界,而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有能力修到这个境界的人,当然有。但是不是多数人,那是少数人,所以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遇到佛光,功夫就提升一倍,功夫成片的就变到事一心不乱,证得事一心不乱就变到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功夫遇到佛光是一定向上提升的。

下面教给我们,谛观彼佛,这就是指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观想那一尊佛呢,观想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这个是佛的通号,多陀翻作如,阿伽度翻作来,我们称如来,他这个地完全用的梵音音译的,阿罗诃翻作应供,三藐三佛陀翻作正遍智,或者翻作正等觉都可以,正遍知跟正等觉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完全翻成中国意思呢,就是如来应供正遍知,那么我们知道,这是佛的十号里面的三个号代表,此地的指西方世界无量寿如来,指的是无量寿如来,想彼佛者先当想像,这个观想阿弥陀佛,从那里观起呢,先想他的相貌,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你想这个,想一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身是金色,所以我劝同修念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念得很熟很熟,可以帮助你观想你不会想错,这个经一定要能够背诵,我们念这一声佛号,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浮在我们心想之中,要用经上的话都入到我们自己心想中,我们的心就不会打妄想了,有些人告诉我念阿弥陀佛不行,一面念佛,一面还是妄念很多,妄念伏不住,如果你对于西方世界,依报正报很熟悉的话,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提醒你,句句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入我们心想中了,你这个心想里头那里还会有妄想呢,不会有妄想了,这样功夫很容易得力。

下面经文是,因像像是正报,就见到依报的国土,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这是见到依报,西方极乐世界的居住环境都现前了,现前之后这个心不能生欢喜心,欢喜心是情是执著是烦恼,让这个心更静下来更定下来,然后这个境界就愈来愈清楚愈来愈鲜明,这个一段我们看看,这个善导大师的开示,一百七十七面,我们从倒数第五行看起,从最后第三个字看起第二,从诸佛如来下,至心想中以来,这是解释这一段,正明诸佛大慈,应心即现,有斯胜益,故劝汝想之,这是善导大师,用这段经文特别劝勉我们,也就是特别提醒我们,利益非常殊胜,无比的殊胜,劝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

底下这个问答很重要,问曰,韦提上请,韦提希夫人在前面请求的,唯指弥陀,他想求生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可是佛在这个地方答覆的呢,不是的,佛是教你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并没有指定阿弥陀佛,实际上意思是指定的,可是言语上没有指定出来,我们凡夫很执著,言语没有说明白我们就怀疑,所以特别有这么一个疑问,未审如来,这个如来释迦牟尼佛,今总举诸佛有何意也,佛为什么不单指阿弥陀佛,就教他观想阿弥陀佛就好了,为什么说要观想如来应供正遍知,这是诸佛的通号,为什么要这样说法。答曰,欲显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等齐无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意赴有缘时临法界,可见得佛这个言语含意很深,佛说诸佛当然包括阿弥陀佛在内,不会说阿弥陀佛在外,如果指定阿弥陀佛呢,你会误会到只有阿弥陀佛,其他诸佛大概没有阿弥陀佛这么慈悲,你会想错了,所以这个用意就是告诉我们,一切诸佛三身同证,三身是法身报身应化身,一证一切证,佛的慈悲,佛的智慧,佛的果德同样的圆满,绝对不能说那一尊佛大,那一尊佛小,那一尊佛胜,那一尊佛劣,这个大小胜劣经上也有,那叫方便说,那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是平等的是相同的,所以这个地方,等齐无二,等是平等,齐是整齐没有高下叫无二,根据前面经文上的理论,诸佛如来正遍知,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确实见到平等了,我们念一尊佛,无论念那一尊佛,念一尊菩萨,无论念那一尊菩萨一切都念到,绝对不是观音菩萨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欢喜,大势至菩萨在嫉妒在生气,没有这个道理,那是凡夫才有这种妄想,诸佛如来没有,如果是你念佛念菩萨是你觉,诸佛菩萨看到众生觉悟了,这个始觉现前,那怎么不欢喜,人人都欢喜,个个都欢喜,而我们凡夫不明白事实真相,个人执著门户之见,我修净土的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念别的佛都不行,那个学教的一定念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也不需要念,各人执著一端,互争胜负这都是妄想在作祟,全是属于妄想不是事实,不明法界的真相。
这个地方给我们解释法界,端身一坐,影现无方,那我们想一想,阿弥陀佛入我们心想中,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我们很熟的,入不入我们心想中,佛入众生心想中,大菩萨们也入众生心想中,何况这些大菩萨们,要从他的本籍上来说早都成了佛了,观世音菩萨久远劫就成佛了,不但连这些菩萨们,声闻众之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目犍连舍利弗,都是久远劫已经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牟尼佛这一会里面,示现的是阿罗汉的身份出现,其实呢,其实他是古佛再来,那焉有不入众生心想中吗,由此可知,华严上讲的对,一即一切,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诸佛,念那一尊呢,随便那一尊都是一样的,不能指定,一定念阿弥陀佛才是念一切诸佛,再告诉诸位,任何一尊佛都表一切诸佛,这个才圆满,所以他的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指定特别指定的那一个一,他是任一,这才真正平等,这个才真正有。

常之意,意赴有缘,时临法界,临是到达,时没有间断的,没有间断的,所以他才叫正□,间断怎么能叫□,没有间断的,像虚空一样那有间断,那么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亦赴有缘,赴就是感觉,像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那个赴有缘就是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得度,所以佛菩萨,到底那个相是什么样子呢,佛菩萨没有相,他要有一个一定的相,就不能随众生变化,因为他没有一定的相,所以他就随著众生心想变现,你心里想什么样子,他就变现什么样子,变出来一定教你称心如意,你见到生欢喜心,换句话说,随著个人意念审美观念不同,他能够如众生之愿变现,这个变现是不是有心的呢,无心的,绝对没有心,有心的变现那就错了,就不能现得那么圆满,这样看起来,佛菩萨所现一切境界相,他是无意的,我们是有意的,变现出来的正适合于我意,确实是我心想生,不是他心想生,是我们心想生。

下面讲法界,法界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宇宙,宇宙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时空,任何一物都不能超越时空,时间是从纵的方面说,过去现在未来,空是讲的空间十方,时间是三世,三世十方就整个都包括了,下面说法界有三义,一者心□故解法界,法界是唯心所现,因此这个心是遍满法界,这个意思很不容易体会,心怎么会遍满法界呢?,法界太大太大了,我们的心多小,心都在身体里面,常常想的这是了,所以这个诸位要读读楞严,大概就能够明白一点,佛家讲的心,不是在我们身体里面的,实在讲也能做证明,我们六根的能力,就是心的能力,心能,六根实在讲是工具,离开了这个心的能力,他不起作用,我们能见,我们见得很远,假如我们心达不到你怎么会见到呢,能所,所都是心性的作用,我们耳朵会听,也能听的很远,现在我们是凡夫,我们许许多多的障碍,距离太远了我们听不到,但是现在藉科学的仪器,地球的那一边,甚至于太空当中,我们也能够听到了,我们心要不在那个地方,你怎么会听到,这是证实了我们的心确确实实是很大的呀,楞严经上那个比喻就更妙了,佛将心,将我们的心比作虚空,将我们现前这个虚空呢,比作一片云彩,心包太虚,就像虚空包含云彩一样,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我们能体会到,我们自己真心太大太大,真心是我们的本人,真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万事万法都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这个心是能变,法界是所变,心是能知能觉,变现出来的法界,是我们的所知所觉,心□法界,那法界怎么会不觉呢,怎么会不知呢,解就是明瞭理解,所以法界他明瞭,他能够理解,这是从能,从这个能来说能知,无量寿经上讲的没错,十方所有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西方世界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我们一举一动他看得到,他们眼睛看得很清楚,我们在这里说悄悄话,第三个人听不到,他们听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听得很清楚,我们起心动念人家统统知道,你要问为什么呢,就这三句就给我们解释了,告诉诸位同修这叫本能,一点都不奇怪,他们有这个能力,我们也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迷失掉了,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是因为迷暂时不起作用。不迷了,这个能力就恢复了,这个作用又现前了,真心里头没有私心,那个私是迷惑真心不迷,我们自己有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总而言之,这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是什么呢,迷惑颠倒,诸佛菩萨不怪你,为什么不怪你呢,正常现象,他作凡夫的时候也是如此吗,现在他破迷开悟了,所以他看看我们,想想他过去就是这样子,他怎么会见怪呢,不会见怪的,反而我们自己见怪了,这个错在我们这里,他那里没错,这个是讲他这个六根的能力。

第二呢,身□故解法界,假如身要不□,单单是心□,那就是我们常讲,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虽然知道你,但是我帮不上忙,必须心到身也到,那就有办法了,这个身□就是随类化身,观世音三十二应身,这个三十二是三十二种类,不是说三十二个身,三十二个身太少啦,那管什么用,每一类里面都是无量无边身,随类化身,那我们要再问到底随多少类呢,一个众生就是一类,真的是能够现无边身,无量无边身,这是他的能力如此,而且彼此决定没有妨碍,这叫真正得大自在,身也□,身为什么能□呢,身是心变现出来的,身是所变的,心是能变的,所以心□法界,身当然□法界。

三者,无障碍故解法界,假如单单讲到心□跟身□,佛是这样的,我们同我们那一个不是这样的都是佛□,我也□你也□,怎么大家都是□法界,可是第三个我们就没有了,第三个是他无障碍,我们有障碍,我们有障碍虽然心□身□,现在我们那个解,我们变成不解了,虽□而不解,不解变成无明了,所以愈有障碍,就是心□故不解法界了,身□也不解法界了,变成这么一个状态了,这使得我们真正认识迷悟的重要性,所以佛法的教学就是在破迷开悟,正由心到故身亦随到,身随于心,故言是法界身,也这个意思,我们可以稍稍明瞭一些了,明瞭诸佛菩萨随类应身,这个原理我们懂得了,确确实实他有能力随类现身,那么我们如何感得诸佛菩萨随类现身呢,从心想生,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用功的人,我不能不佩服他,为什么呢,他的功夫如果用的不精纯,他得不到感应,他能够得到很殊胜的感应,什么殊胜呢,魔来附身,妖魔鬼怪附身,许多得了这个症况的人,我在国内国外都遇到,碰过魔鬼缠身来问我,问我有什么方法,能够把这个邪魔赶走,所以我遇到的这些人来找我,第一句就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点点头是的,天天在想,把这个妖魔鬼怪都想来了,从心想生嘛,他不想佛,他如果把这功夫用在想佛,佛菩萨现前了,所以我很佩服他,他们很用功,所以得神经分裂症,他要不用功他不会得这个病,魔一来附身再想把它赶走,不是那么容易事情为什么呢,他被魔控制了,我们教他念佛,念几声他就转了念头想别的去了,就是他的精神已经不能集中,自己已经作不了主宰,已经被这个外面无形的东西所控制,这非常可怜没法子救,这个事实道理我懂得,我救不了他,你说救的方法有没有,有,但是他用不上,他已经自己不能作主了,家里人帮他作功德,那个力量很有限,有些家人非常关心,替他念经念咒,印经、布施、放生,作种种功德给他回向都没有效,所以效果很微弱,别人去帮助他,那必须要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光目女,那一种修学的方法,行、决定能救,再凶的魔也会离开,但是家里人没有发那么大的心,光目女发的真心那不是假心,不是虚情假意,是真心,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这个大心一发,魔会离开,他就不敢缠绕了,所以你看光目女,婆罗门女,亲人堕在地狱里面,他一发心,能够从地狱脱离生到忉利天,何况几个小魔附身,那算得了什么,但是家人谁肯给他发这么大的心,这个难太难太难了,所以佛门当中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确实这话说的没错,魔来附身,有没有办法求佛让他离开,有,问题就怕你自己作不到,佛是真有方法教给你。因此我们也就明瞭了,我们果然念念想佛,想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必定得生净土,就像经上所说的消灾灭罪,往生不退成佛,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统统得到。

再看底下,言法界者是所化之境,即众生界也,这是对佛说的,就佛而言,他的法界,就是他教化度脱的对象,他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差等,诸佛菩萨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以清净心,平等心,对法界一切有缘众生,法界就我们这个身份来说,法界是我们修行证果的环境,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修学的增上缘,只要你会用,你会用,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你成就道业,你不会用,那就样样都成障碍了,诸佛菩萨都变成帐碍,这不会用的确实如此,有一些执著的,譬如说我们拜阿弥陀佛的,我们药师佛不拜,看到别的佛菩萨都讨厌,就变成障碍了,佛菩萨都变成障碍了,这样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呢,能往生,生的品位不高为什么呢,因为你有分别执著,你如果说拜阿弥陀佛,对其他一切诸佛菩萨跟阿弥陀佛同样恭敬,虽然同样恭敬,我专拜阿弥陀佛,那你往生的品位就高了,为什么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同样恭敬,要专拜一尊呢,一门深入,这是我修学容易成就,是方便法门,于其他诸佛菩萨,甚至其他一切经典法门,决定没有高下之分,如果不依方便,我们就无门可入,一部经一尊佛,一法门叫方便法,我们从这个法门进去,这个就对了,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诸佛身也,佛能够随类化身。

底下讲,言入众生心想中,乃由众生起念,愿见诸佛,佛即以无碍智知,即能入彼心想中现,但诸行者,这个诸行者就是这个诸位修行的人,修学这个法门的人若想念中,在你想念中的时候,佛现前了,就像我们这个经前面讲的,阿弥陀佛也说,这是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韦提希夫人也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立刻现前了,这是心想中,若梦若定中见者,都是这个意思,或者是有人在定中见到,或者有人在梦中见佛,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感应,那么感应最殊胜的,不是梦中也不是定中,在想念之中现前,这个是最殊胜的,但是在这里又必须要跟诸位说明白,这个偶尔见是正确的,如果常常见问题就大了,那就有问题了,这个常常见不是正常的,偶尔见,大概在什么时候见呢,这个见佛的时候有三种因缘,这是正确的,第一种是帮助你建立信心,所以往往我们在初学佛的人,有很多瑞相,增长我们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告诉我,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有瑞相,见到光闻到异香,现在好久都没有了,是不是功夫退失了,不见得,这个不要去想这些,不要去计较,这个是属于正常现象,另外一种一个时候,是我们这个定初成的时候,像此地讲,初得三昧的时候会见到,这个时候见到就能够证明,自己是不是成就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常的享受,见到佛了,见如不见,见了之后决定不动心,这个时候会现前,我们再问一问,这个佛像为什么不常常现给你看呢,常常现给你看你会发狂,佛不但是没帮助你,反而害了你,你会高兴得不得了发狂,自以为了不起,贡高我慢就瞧不起别人,我天天见佛,你们功夫差远了那就坏了,那就完全退堕了,所以不能常常接触,这是偶尔给你作个证明,第三个时候呢,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大概就这三种机缘,这都是正常的,你所见的是好境界,决定不是魔,这个常常见到,一个星期见几次,决定是魔王变现的,魔来冒充的,来扰乱你的,不是好事情,所有一切法门瑞相感应有,但不是很密集,不是时时有,这个一定要知道。

这个底下一段,我们从一百七十九面,第一行看起,第一行最后一句,这个修学的方法,这上写得很清楚,大家自己要多看几遍,我们经本子印得很多,没有的,可以向柜台请本带回家去,因为注解里面很多,我都把它省略掉了,不是很重要的部分都省略了,说作此想时,佛像端严,相好具足,了然而现,乃由心缘一一相故,即一一相现,心若不缘,众相不可见,这就前面讲的观想方法,我说过了,从佛的身相,顶相慢慢想到下面,想到华座,按著这个顺序次第的想,或者呢,先从华座往上面一直想到佛顶都可以,都要按次第不能够错乱,这是佛相端严相好,相是属于果报,果必有因,佛在大经里面常说,像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成佛之后,还要以一百劫的时间来修相好,诸位要知道,成佛是慧,相好是福报,纵然有圆满的智慧,如果没有福度不了众生,所以这个世出世间福报真的很重要,有很多人疏忽了,把这个福德看轻了,那是错误的,纵然修成了,智慧修成了,佛门里面常说有慧无福,罗汉托空钵,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我们生活方式是托钵,他没有福报,没有福报,没有人供养他,天天饿肚子 ,他真有智慧,跟众生没有缘,没有福报就是没有缘份,大家不供养他,这是修行偏在一边,这是错误的,还有偏在福报,专修福报不修智慧,佛又说了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福报太大没有智慧,来生到畜生道去投胎变成大象,古时候,这个大象帝王骑的大象,那一身的珠宝挂在身上,畜生,大象挂璎珞,它很有福报没有智慧,所以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你想想看这个字,福慧双修,福还摆在第一,没有说慧福双修,福慧双修,这才知道这个修福重要,佛在此地教我们修福,这个方法妙极了,不需要百劫去修相好,怎么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想佛的相好,自己的相好就变成佛相,所以大家这个人,中国人跟外国人都一样,那一个不爱美呢,那个人不爱自己很漂亮呢,很美满呢,可是自己面貌偏偏有缺陷,尤其到老的时候,一年比一年衰老,这是什么原因呢,从心想生,心里面想的是恶念,那相怎么会变好呢,你看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很圆满的福德修成的,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单想佛的相好,慢慢自己面貌就变成佛一样,这个方法好,简单,费的时间少,快速确实有效,因为在理论上讲得通,我们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想他的相好光明,慢慢的自己这个相会变,你看看这个看相算命的都说,相随心转,你这个心里头天天有佛的相,有菩萨的相,他自自然然不知不觉他就变成菩萨,变成一个佛相,这是我们在这经上得到的呀,眼前就得到好处,就能改造我们的命运,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想佛的存心,佛的大愿大行,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常常效法诸佛菩萨,普度众生的宏愿,我们的心像佛心,我们的愿像佛的愿,我们的行为像佛的行为,我们这个面貌,天天也想佛的面貌,在我想呢,二、三年你就变样子了,真的就变了,你这一变就度化很多人,你的家里人,现在有很多同修告诉我,我学佛家里人都不学佛,家里人为什么不学佛,你学佛没成绩嘛,你说学佛好,好在那里,拿不出好东西出来,果然学了三年,这个面貌长得跟佛菩萨一样,你家里人一定个个学佛,这学佛真有效,面貌愈来愈美满,我们讲愈来愈漂亮,愈来愈年轻,你不要他学他也拼命的学,自然就学了,这个是接引众生,度化众生最好的方法,你学佛要拿出成绩出来,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