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黄念祖大德对中国净土宗的卓越贡献 [打印本页]

作者: 思过黑鹰    时间: 2008-8-2 02:28     标题: 黄念祖大德对中国净土宗的卓越贡献

黄念祖大德对中国净土宗的卓越贡献



顶礼     黄念祖     大德




黄念祖是我国现代社会著名的居士,他一生弘扬净土,不遗余力的弘传持名念佛,为净土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黄念祖居士的一生都与佛教密切相关,他显密兼修,境界都很高。黄念祖居士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净土宗尤其是称名念佛的弘扬,他通过解说净土三资粮和注解夏莲居会集本《无量寿经》,确立称名念佛在当代佛教中的地位。黄念祖居士以他对净土持名念佛的执着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现代净土宗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来,出现了很多与过去不同的现象,佛教也不例外。佛教在近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居士地位的上升和影响的扩大。居士作为佛教四众之一,在佛教中的发展中一直占有一定地位,尤其是大乘佛教兴起之后,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但是,居士的地位再重要,也始终是作为佛教的外护。自明末后,居士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到了近代社会,很多佛教事业是由居士推动的,居士成为佛教发展中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居士的参与佛教的弘传。其中,黄念祖居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

一、黄念祖居士的佛教因缘

黄念祖居士(1913~1992年)法号龙尊,又字乐生、心示,别号老念、不退翁。黄念祖居士出生于一个具有浓厚佛教氛围的家庭。他虽然幼年失孤,但一直在母亲的庇护下长大。他的母亲是民国著名唯识学大家梅光羲的妹妹,梅光羲是民国著名居士杨仁山的入室弟子,追随杨仁山学习唯识学,具有很深的造诣。黄念祖居士的母亲也信仰佛教,修习佛教的念佛**。黄念祖居士在母亲和舅舅的影响下,早早就接触了佛教,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1931年,黄念祖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学习。一天,因读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受到触动,认为普通百姓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念佛**才可行。从此之后,黄念祖居士就开始修持念佛**。一九三五年,黄念祖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在开滦煤矿工作,期间与与萧农华女士结婚。萧女士是佛教大居士萧方骏的女儿,也笃信佛教。七七事变后,黄念祖辗转到了重庆。在重庆期间,他曾经皈依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又依西藏红教诺那上师嫡传弟子莲花正觉王上师、白教大德贡噶活佛学密。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黄念祖回到了北京,并任北京广播电台台长。当时,夏莲居居士在北京宣扬净土**,影响很大。黄念祖通过其舅舅梅光羲的介绍,拜谒夏莲居居士。夏莲居居士很欣赏他,于是黄念祖居士成为夏莲居居士的入室弟子。从此之后,追随夏莲居居士学习念佛**二十余年。夏莲居认为现存《无量寿经》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闭关三年,会集各版本,完成了《无量寿经》的汇集工作,题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会集本《无量寿经》得到了大德慧明老法师、慈舟老法师等德肯定,并由梅光羲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一时影响巨大,被称为“最善之本”。一九四九年,黄念祖失业在家,于是依夏莲居居士学习佛法。一九五三年,黄念祖居士任教于天津大学,课余读经修法,日有进益。一日触机成偈,呈夏老居士鉴定,老居士肯定其开悟,许为“唯一心许弟子”;后又呈王上师及贡噶上师,获得二位的印可。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黄念祖居士因为曾担任**政府公职以及广播电台台长的背景,遭到冲击,下放乡间。十年之间,虽然历经种种磨难,但是逆境更激励他向道之心。文ge结束后,黄念祖回到北京,并退休在家。尽管生活艰苦,但黄念祖居士却藉此摒除俗务,闭门读经,为注解《无量寿经》作准备。从一九八一年开始,黄念祖居士专心注解夏莲居五种会集本的《无量寿经》。汇集本《无量寿经》注解完成后,即由江西庐山东林寺果一法师倡导印行,在国内流通。《无量寿经解》发行后,台湾净宗学会会长净空法师,于一九八八年倡导在海外印行。台湾的台中雾峰护持会游博文居士,台北慧炬出版社张泰隆、刘胜钦居士,各印数千册赠人。于是此《无量寿经解》一书,就在海外广为流行了。黄念祖于《无量寿经解》完成后,继而撰著《净土资粮》、《谷响集》、《心声录》、《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等。在撰著期间,同时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佛教居士林、广化寺等处,开设净宗讲座,弘扬念佛**。

一九九一年开始著手撰写《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白话解》,经常废寝忘食,工作不懈。终于一九九二年三月病重,于二十七日凌晨往生,享年八十岁。

二、黄念祖居士与净土宗的称名念佛**

尽管黄念祖居士在净、密两方面都很有造诣,但是,他的主要影响还是在净土方面,尤其是对于净土宗的称名念佛影响很大。

净土宗的理论基础是末法观念。末法是佛教的三法之一,这是关于佛法在世发展阶段的一种说法。佛教经典认为,从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到其涅槃后一百年,佛教是按照佛的教导进行的,这是正法时期。以后的一千年,佛教基本上还能够维持其基本教义,这是像法时期。再以后的一万年,佛教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五浊恶世,这是佛教发展的末法时期。关于佛教三法时间的具体认定,涉及到佛的涅槃问题。尽管这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但隋唐时期佛教就已经进入末法时期,却是佛教界的共识。净土宗的创始人或者说初祖是北魏的昙鸾。昙鸾在净土宗上的贡献是第一个将念佛的念字与口称联系起来。昙鸾在其《略论安乐净土义》中说: “若念佛名字,若念佛相好,若念佛光明,若念佛神力,若念佛功德,若念佛智慧,若念佛本愿,无他心间杂,心心相次,乃至十念,名为十念。……垂命终时,为称阿弥陀佛号,愿生安乐,声声相次,便成十念也。……此命断时,即是生安乐时。”[1]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是道绰。道绰的贡献是将末法时间与称名联系起来,为净土宗的念佛**确立了理论上的基点。道绰以《大集经·月藏分》为据,指出:“诸佛如来有无量,若总若别。其有众生系心称念,莫不除蔽获益,皆生佛前,即是名号度众生。计今时众生,即是佛去世后第四五百年,正是忏悔修福,应称佛号名者。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是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2]道绰依靠时、机相应的原理确立了的称名念佛在整个佛教中的位置。净土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实际创始人善导继承昙鸾以来的念佛思想,并将其系统化,组织成完整的念佛理论,使口称念佛成为净土宗的主要修行方式。净土宗以称名念佛为主要的修行手段,相对于其它的佛教宗派要灵活方便得多。同时,净土宗的理论并不复杂,因此,不需要庞大的寺院经济作为基础来供养大批的义僧。这样,在唐代武宗灭佛后,净土宗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相反,却给了净土宗迅速发展的机缘。从此之后,净土宗同禅宗一样,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典型。

净土宗称名念佛的特点,使得它比任何佛教宗派在普通百姓中都有影响力,因此,也出现了很多信仰和弘扬净土的著名居士。几乎每个朝代,都可以找到这样著名的居士。黄念祖居士就是中国佛教净土念佛传统中一员。黄念祖居士由于其特殊的佛教因缘,使得他的净土念佛具有很多特色。

第一, 黄念祖居士对于净土宗的信愿行非常重视。

信愿行被称之为净土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三资粮,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黄念祖居士也不例外。黄念祖居士专门写过一本《净土资粮》的书,其中的第三方面内容“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就是讨论净土三资粮的。

首先,黄念祖居士赞同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观念,认为信是第一位的因素。信有六个方面的内容: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所谓信自,黄念祖居士引《要解》说:要相信自己的本心,它既不是一个肉团心,也不是具有认识能力的识心,而是你的本心。你的本心就是脱离一切相的心,也就是佛心。实际上,信自就是要相信自己与佛无二。当然,黄念祖居士的这种说法与善导大师所说是不完全相同的。善导大师的信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立论的,善导大师认为,所谓信自就是要相信自己是凡夫,非阿弥陀佛不能得救往生。这二者并不冲突,善导大师的信自是从消极的角度立论,黄念祖认同的蕅益的信自是从积极的角度立论的。所谓信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相信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徒的本师,信他首先就是要无条件的相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西方极乐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二是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本愿。在《无量寿经》中,没有成佛之前的法藏菩萨发下了四十八个宏愿,提出如果这四十八个愿望不能实现,那么他就不成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法藏菩萨已经成佛,现在西方极乐世界说法。那就是说,四十八个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只有按照它的具体要求做,就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要相信十方一切佛。因为佛说阿弥陀经后,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证实释迦牟尼佛所说不虚。所谓信因,就是要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的。在所有的因中,黄念祖居士特别欣赏蕅益大师的这句话:“深信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3]平时零散的持名念佛,也可以成为将来往生成佛的种子,更不要说一心不乱的持名念佛了。所谓信果,就是要相信既有念佛之因,必然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果报。所谓信事,就是要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并不是虚假。所谓信理,就是要相信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西方极乐世界不过是我介尔一心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相信自己的本心就是佛心,自己就是佛,佛就是自己。

我们知道,既然是佛教徒当然要对佛教有信仰。但是,佛教的信仰成分并不是特别的多,以至于有些人将佛教当作哲学而不是宗教。净土宗则有很大的不同,它特别强调信仰的作用,并且将信提到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净土宗所倡导的持名念佛**是难信之法,需要有极强的信心才能坚持不断持名。没有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信仰,持名念佛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目标。可以这样说,对西方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的信仰,为众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目标。

其次,黄念祖居士强调了愿在净土信仰中的作用。愿也就是众生要发愿,发什么愿,就是发“厌离娑婆,欣慕极乐”的愿。黄念祖居士引《弥陀要解》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若信愿坚固,则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往生。”[4]有了信与愿,那么临终只要有十念或者一念,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反过来,如果没有信愿,简单的持名是没有意义的,“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再次,黄念祖居士还详细论述了持名在净土信仰中的作用。所谓持名,就是称颂阿弥陀佛的名号。关于持名往生的问题,净土经典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如《阿弥陀经》中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国土。”[5]那么,为何持名就能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呢?主要的原因是阿弥陀佛愿力的作用。那么,这个持名与愿力又有何关系呢?黄念祖居士引《弥陀要解》说:“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招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6]龙树菩萨在其《大智度论》中提出众生修行佛道有两条路:一条是难行道,一条是易行道。所谓的易行道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佛法中方便中的第一方便,是了义中的无上了义,是圆顿中最极圆顿,因此,众生只有称名念佛,就一定达到往生的目的。

总之,信愿行,作为往生净土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支持。其中,信为根本,无信则愿行无由成立;愿是直接动力,行是手段。只有具足三资粮,才能真正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达到不退。

第二,注解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无量寿经》,阐发净土奥义。

《无量寿经》是净土宗的重要经典,几乎净土宗的所有观念在这部经典中都得到体现。但是,《无量寿经》却存在着种种问题。首先,《无量寿经》译本众多,抉择不易。历史上最早翻译出来的《无量寿经》是后汉的支娄迦谶,题名为《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来还有众多的版本,目前存世的有五种版本。这五种版本由于翻译人员不同,翻译时间各异,所依据的原本也有差别,因此,《无量寿经》在内容上还是有出入的。其次,后人注释有多种,所依据的版本也不相同,其中不无冲突之处。这样,也使得后来人无法取舍。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原因,早就有人开始做版本的会集工作。其中,最早开始这一工作的是宋代王日休。王日休以取优去劣的方法,对《无量寿经》进行新的编校,最终完成《佛说大阿弥陀经》。尽管王本相对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后人又进行新的会集,先后有彭际清彭的节略本、魏承贯的会集本和夏莲居的会集本。其中,夏的版本最晚,流通最广,影响也比较大。

黄念祖居士认为《无量寿经》在净土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净土宗的第一经典。这是因为“一切含灵依此度脱,当来经灭独留此经。中日大德赞此经者不胜枚举。日净宗大德道隐师赞此经为‘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盖因此经不仅为净宗纲要,实为世尊一代时教之指归也。”但是,这么重要的净土经典却没有好的版本,因此,夏莲居会集本的出现当是净宗的幸事。于是,黄念祖居士发大誓愿注释夏莲居的会集本。《无量寿经》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释迦牟尼佛追溯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与大愿圆满的经过。二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三是三辈的往生事状。四事揭示娑婆世界的浊恶,引导众生往生西方净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净土宗的所有观念,在净土宗的经典中的地位可想而知。黄念祖居士精研现存的各种经典和注释,对夏莲居的会集本进行了详尽的注释。根据黄念祖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书末的附录,在该注解中,黄念祖居士引用经典八十三种,论著一百零一种,日韩净土宗大德注疏九种,可以说是博采众书之长,成一家之言。其间经过,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解》的“后记”中说:“注经甫毕,再申数言,念祖障深福薄,浮生数十年,于烦恼堆里,颠沛流离,幸蒙慈光照沐,得休歇处。故感恩图报,拚死注经。于己未之岁(一九七九年),摒除俗务,广集中外经论,苦心参研,构思酝酿,经历二载。乃于辛酉(一九八一年)掩门谢客,一心注解。该年竣初稿,次年竣二稿。连岁带病工作,体不能任。血压过高(一二〇至二二〇),心脏间歇,出现死脉。于是于癸亥(一九八三年)辍笔,闭门潜修。每日念佛修法,并持咒数万。甲子(一九八四年)春,医仍警告,应注意休息。但鉴于无常迅速,时不我待。故宁可书成而失命,不愿辍著以自保。于是奋笔修成三稿。时经六载,方告粗成。智浅力拙,必多错误。故先油印,广求教正。以便修改,期能略显经旨,用报佛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详细的注解中,黄念祖居士对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特别是其中的第十八愿进行了翔实的考辨。第十八愿的具体内容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黄念祖居士认为文中的“乃至十念”的“念”字是指称名发声的念,而不是其它含义的念,“十念中之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实有明证。本经宋译曰:‘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又《般舟经》曰:‘而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土。’又《观经》言,下品下生者……‘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后,即得往生。由上经义可证,所云 ‘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也。”由于称名具有这么大的作用,所以黄念祖居士十分赞同善导大师对四十八愿的判断,“又善导大师云:‘弘誓门多四十八,偏标念佛为最亲。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又云:‘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为最强。’善导大师约四十八愿为。若论至约,则唯第十八愿。故于《事赞》中曰:‘一一愿言,引第十八。’”

第三,用白话注释《无量寿经》,普及净土经典。

黄念祖居士的《大无量寿经白话解》并没有完成,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本来,黄念祖居士已经对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无量寿经》进行了详尽的注解,那为什么还要再做一本白话注解呢?对此,黄念祖居士有过说明:“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广说弥陀愿海的经,正是这部《无量寿经》……大师说释尊唯说弥陀本愿之海,世尊说如来唯愿众生能得真是之利,今后一切众生,都因《无量寿经》而得度脱。这样剖出肝胆得开示,指出了大教得核心,抛给每一个众生一个定出苦海得救生圈。念祖今生幸遇这个无上宝典——《大乘无量寿经》,感恩不已,是亦一注再注,愿一切有缘人同沾真实之利。”实际上,白话注解的《无量寿经》和夏莲居会集本的注解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种差别我认为首先是读者对象的不同。会集本的注解,引用各种经典注疏,从行文上看,还是没有摆脱过去文言文的特征。而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国人来说,多少是有点困难的。因为自从开展白话运动以来,国人大部分已经不熟悉文言了。只有那些经常读习古典文献的人才会对文言没有障碍。因此,会集本可能对于普通百姓有一定的难度。而白话注解则不同,黄念祖居士用现在通行的语言文字对之进行注解,符合一般百姓的知识水平,容易被理解。因此,流通获益的众生就比较多。所以,黄念祖居士要做这个工作,这也体现了黄念祖居士的菩萨心肠。

三、黄念祖居士于称名念佛**的意义

黄念祖是中国现代社会的著名居士,他讲经说法多年,影响遍及海内外,对于弘扬净土宗的称名念佛**有重要的影响。黄念祖居士的一生,对于称名念佛**具有十分重要的标本意义。具体而言,黄念祖居士对于净土称名念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黄念祖居士以居士的身份,弘扬净土,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中国佛教自晚明以来,居士在佛教中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依佛教传统,居士作为佛教四众之一,是要皈依僧的,也就是说是佛教的护法。但是,随着时代的演进,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出家为僧的人越来越少,在家修行的人越来越多。这样,广大的居士除了要皈依僧之外,也迫切需要居士的榜样力量。因为,毕竟居士与居士之间的生活方式还是相同的,他们之间更容易理解。黄念祖作为居士实际上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遍观黄念祖居士的文字和来往信件,多有回答居士修行的问题。因为具有居士的身份,更容易理解一般居士的困惑,而对问题的回答更容易被居士所理解。

第二,黄念祖居士以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身份而弘扬净土,对于澄清净土信仰是迷信的错误观念具有重要作用。黄念祖居士自小受到良好的现代教育,大学所学也是现代科学。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也是现代科学之事,解放后更是在高等学府从事现代科学的教学工作。以这样的身份,弘扬净土的念佛**,确实给信众莫大的支持。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净土念佛**是愚夫愚妇的活动,是迷信,是无法与禅宗的参禅等量齐观的。因此,称名念佛虽然是易行道,但也是难信之法。但黄念祖居士却坚信称名念佛**,一生称名不辍。人们自然会从黄念祖居士身上获得信心,坚定信仰,坚持持名,最终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世界,获得不退转。

第三,黄念祖居士不接受任何供养和招收弟子,维护汉传佛教传统。汉传佛教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传统,那就是独身、素食、僧衣等,也反对在家居士接受供养和招收弟子。黄念祖居士既是密宗红教的阿阇黎,当然可以接受供养和招收弟子,但是,他同时还是净宗的行人。因此,为了不造成混乱,他恪守汉传佛教传统,不受供养不招徒。这一点,黄念祖居士曾经说过“我学密之初即发愿,终身不受顶礼供养,不收弟子。去春昆明来三人,一定要顶礼,伊等每人在拜垫上礼三拜,我则在平地回礼共九拜。”黄念祖居士的这一做法,对于维护汉传佛教传统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最后,黄念祖居士往生后现瑞相,给净土行人极大的鼓舞。黄念祖居士于一九九二年三月病重,于二十七日凌晨往生。临终前欲言而不能,但洒脱一笑而逝,全无牵挂。四月七日荼毗,获五色舍利百余粒,令人惊叹不已。一般世人对于净土往生多持怀疑态度,即使教内人士也认为净土难修,往生不易。黄念祖居士生前经历各种各种磨难,但都坚持持名不改,即使在文ge期间,几次在生死关头,都能不为所动,坚持念佛。黄念祖居士的做法最终得到了验证,他的五色舍利就是明证。

总之,黄念祖居士以他的一生,证明了净土的真实不虚,为净宗行人持名念佛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榜样。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