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人要怎么做
才能真的清除自己内心的障碍?
总结来讲,想要通过忏悔清理内心的障碍,我们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一定要知错。
一个人干了错事,知错是第一步。
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犯戒的、伤害别人的,就绝对不能构成忏悔。
知错是一种正见的抉择,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没有抉择,就不会知道自己是错的,也就没有机会去改变。
第二,一定要停止错误。
在知错以后,发愿以后不再重复这样的错误,同时停止它,断了这个相续。
这叫不二过,有智慧的人忏悔一次便从此不会再犯。
第三,放下。
一旦忏悔了就要彻底放下,不要再背着一个包袱,天天纠结于这件事。
然而,放下真的很难,需要智慧。有的人有智慧,忏一回就不再犯,有的人却不能。
持戒是个反复的过程,要改变习惯很难,所以通常是屡忏屡犯,屡犯屡忏。
每次犯了以后,忏一回,习气少一点点,又犯了,再忏一回,习气又少一点点,慢慢地战胜习气。
这就是持戒的过程,也是修行的过程,改变坚固习气的过程。
因此,忏完以后就要彻底放下,不要再纠结,再产生阴影,才能达到清净、安乐。
发露忏悔一方面对人数有要求,即根据所犯戒的轻重来决定忏悔的人数。
你犯的什么戒,是轻还是重,越轻忏悔人数就越少,越重忏悔人数就越多。
也就是说你犯得越重,要忏悔就越难,对你的要求就越高。
这个是对人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对时间有限制,以保证你入定中不出现问题。
如果忏悔太迟,你要入定的时候就有可能障碍你禅定生起。
所以,在这个之前就要事先把它处理掉,忏悔清净,这样就不会在入定时从潜意识中冒出来,成为禅定的障碍。
持戒到底有什么作用?
持戒是彻底清除你心理的、外围的、行为上的障碍。
因为,禅定比心理还要深,心理只是在心行表面上的活动,如果连这个都没有清除掉,就会障碍禅定,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很多心理疾病都是因为有罪恶感,扭曲了心理,而且是不被人知道的。
例如,有一个人在一个禅修团体里面,天天要求大家对他慈悲,对他好,但他自己却自私自利,从来不愿意对别人好,不对别人慈悲。
我就告诉他说:“你不能这样做,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
他说:“难道我会要求他们对我不好吗?我当然要求他们对我好啦。这有过失吗?”
我说:“当然有啦,因为你要求别人对你好,这是自私和贪心的表现。你自己又不付出,那我执就越变越坚固,这不利于解脱,会产生烦恼。
别人不按你要求的做,你就瞋恨别人,这样贪、瞋两个烦恼都在你心里面来回交织产生,而我执又那么重,这样学什么佛呀?”
可是,他就是不听,于是我就想办法观察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爱好和习气。
没想到他家里没什么人,他就专门养了一只猫,对那个猫像儿女一样好得不得了,什么好吃的都跟它分享,跟它在一起睡觉。
有一天可能心情不好,猫要亲昵他的时候,他踢了猫一脚。
动物也很聪明,踢完以后,它觉得你对我不好,那我就跟你保持距离,以求安全,不然又会被你踢一下。
我发现了这个机会,就在他喂猫时去找他。
我问他:“你对这个猫好不好?”
他说:“好啊。”
我说:“猫对你好不好?”
他说:“当然好啦,我对它好,它也对我好。”
我又问他:“那你在我们这个团队里面,你对别人好了没有?”
他说:“没有。”
我说:“你都没有对别人好,那就像你没对这只猫好一样,它当然远离你、疏离你,跟你保持距离。
你对它好的时候,猫就会对你好。人跟人之间都是双向的、互动的交流。你没有付出,凭什么要求别人对你好?”
他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这就解决了他的心理问题。
修禅定一定在心理上不能存在很多问题。
心理疾病很多是独有的、不被人知的罪恶,其实有些只是不擅长沟通引起的。
这些问题一旦公开了,潜意识不再继续负担这个责任,就减轻了罪恶感,也就解决了这个心理问题。
所以,戒律是跟心理挂钩的。
禅定之前要持戒,就是考虑到要把影响禅定的障碍事先解决掉。
很多在修禅定时出现的所谓走火入魔,往往都是因为之前没有解决心理问题而引起的。
如果你事先解决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