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糊涂,便是晴天
老子道德经
做人最忌讳的,是过于精明
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清
古诗云:“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
做人做事,该清醒时保持清醒,该糊涂时糊涂,唯有如此,才能平安一生。
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幼年失怙,但深得族中伯父王敦的喜爱,时常带他在身边。
王敦是东晋的大将军,统领六州军事和经济大权,皇帝猜忌他,于是他意图谋反。
这一天,谋士钱凤到王敦的帐中密谋起兵,却忽略了仅有一帘之隔的王羲之。
突然想起帐内的侄儿后,王敦有些着急,此事若是侄儿不小心泄露出去,那后果不堪设想。
钱凤劝说王敦:“大将军,这是要掉脑袋的事情,一旦泄露,必牵连九族,请您当机立断。”
王羲之此时已经将谋反之事听得明明白白,他深知若是自己知晓此事,肯定会命丧于此,于是装作不知,流出口水,继续装睡。
王敦下定决心后,掀开帷帐,正要挥剑砍下去,却看到王羲之睡得正酣,这才打消杀人灭口的念头。
有的事情,不知道比知道要好。
生活,亦是如此,如果你总想把事情弄个清楚明白,只会越想越烦恼,越想越糟糕。
《红楼梦》中有一个片段,有次病中的林黛玉听到窗外有人在叫骂:“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来这园子里混搅什么?”
林黛玉便以为外面的人在指桑骂槐,怪她不该寄人篱下,不该住在这里。
于是伤心难过,病上加病。
《菜根谭》中告诉我们:“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人这一生,与其多虑多心,不如少根筋。
越是事事要探明究竟,越是憔悴受累;越是庸人自扰,越会丧失生活的乐趣。
要知道,累的不是人生,而是人心,保有一颗糊涂的心,你的幸福,就藏在“糊涂”里。
你若糊涂,便是晴天
俗话说:“半聋半哑半糊涂,半醒半醉半神仙。”
真正的智者,往往更懂得糊涂的真谛。
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不久,亲征太原灭北汉,在战后设宴犒劳文武百官。
谁知殿前都虞候孔守正与左骁卫大将军王荣喝得大醉,竟相互攀比谁的功劳更大,谁也不肯服谁,言语无忌打起了口水战,赵光义倒是被冷落一旁,成了“孤家寡人”。
此时有大臣奏请赵光义把他们两送去刑部治罪,赵光义只说不必计较,并吩咐别人将他们送回家中。
次日,两人酒醒后急忙去请罪,赵光却对两人说:“昨日我也喝醉了,发生什么事了?”
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之中。
赵光义这种装糊涂的做法,从道德层面来说,是仁慈包容;从智谋上讲,是顾全大局;从政治立场上看,是收买人心。
所谓睁眼闭眼皆是学问,世间黑白对错也不可能截然区分,至于如何拿捏装糊涂的尺寸,是智慧,更是艺术。
老子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糊涂不是愚笨,而是大智若愚的洞见,万事随风的洒脱,是不事事计较的豁达。
这世上没有圣人,谁都会犯错,因此,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互相谅解,常以“难得糊涂自勉”,唯有如此,才能左右逢源,不为生活扰,不为人事累。
相反,如果你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事情再小都要和人论个是非曲直,大家都会对你避之不及。
糊涂,不是傻,更不是愚昧,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大巧若拙的境界。
无论何时何地,你若糊涂,便是晴天!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