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卡中的财神
诺布旺典著
2009
千臂观世音菩萨
布本设色唐卡 清代 西藏
千臂观世音菩萨能遂众生所愿,使种种珍宝、资粮、财富增长,事业成功,是名副其实的财神本尊。唐卡中的主尊即为千臂观世音菩萨,也称十一面观世音、千手观音。她有十一面;长有千手、千眼,即每一手掌各有一眼;胸前双手合十;身披璎珞;立于莲花台上。上界绘有白度母、绿度母、大黑天护法神、欢喜佛;中间左右各绘有侍卫菩萨若干;下界绘有文殊菩萨、四臂观世音、忿怒手持金刚菩萨、驮宝白象、驮宝黄骡、天女、天鹿等。
六臂白玛哈嘎拉
布本设色唐卡 17世纪 西藏
这幅唐卡中的主尊为白玛哈嘎拉,是大黑天的一种变形。财神本尊白玛哈嘎拉是富贵的象征,他通体珠光宝气,神情中流露出满足。白色身,面相微怒,一头六臂,头戴宝冠,发丝向上飞扬。胸前主臂右手持如意宝珠,左手托盛甘露和宝瓶的嘎巴拉碗,右边最上的手臂以期克印持金刚钺刀,中间手臂持手鼓;左边二臂依次持三叉戟、金刚钩。双足并立站在莲台之上,足下踩踏着怀抱五彩珠宝的白色象头财神。四周布满各种奇珍异宝,仿佛从天上降下珍贵的财富雨露,这些都暗示着他具有带来财富和福禄的职能。白玛哈嘎拉能施与众生福德,并使众生获得长寿、丰财、威势的果报,能解除众生生活的艰困及贫穷,圆满众生一切善愿。
财神护法曼荼罗
布本设色唐卡 17世纪 西藏
这幅唐卡所绘为财神护法曼荼罗,可以说是藏密财神的大聚会。其中中央主尊为财神护法毗沙门,主尊下方为白财神及其眷属,两侧为财宝天王的化身。坛城第二圈在表示八个方向的位置绘有财神的八位护法,他们分属八方,分别持不同的器物。坛城第三圈绘有八个龙女,手托摩尼宝。最外圈坛城绘有四大天王,分别位于四方,守护坛城。唐卡上界绘有金刚上师及历代传承上师。
编者序
藏密神明的无尽财富
世人都喜欢财富,在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中,追求财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或许有人会说:佛教不是主张四大皆空吗?那么出家人肯定一点都不会沾财,而佛、菩萨更是不需要人们来供养的。事实上,稍微对佛教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佛教,特别是西藏密宗,佛、菩萨本身及其居所都是由许许多多琳琅满目的稀世珍宝所装饰的,除此以外,藏密还有很多财神和财宝本尊,他们拥有着各种各样的殊胜能力,可以赐予众生财富、健康等种种圆满。
为什么佛教神明都拥有大量的财宝?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神明拥有无尽财宝的?佛教神明都很“贪财”吗?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财宝的呢?事实上,佛教对财宝的认识并不同于世俗,佛教的财宝是用来形容诸神明及法门的崇高尊贵的。金银财宝不仅具有昂贵的世俗价值,同样也具有世间、出世间的福慧圆满之意。佛教讲究福慧双修,“慧”就是对于万物实相的认识,对于真理的证悟;而“福”是指福德,也就是财富和供养。佛教认为福德与智慧一样,都是修证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成就不可或缺的资粮。修福不修慧,如同“大象挂璎珞”,难以证得成就;但是如果修慧不修福,则如同“罗汉托空钵”,同样也是无法令修行获得进展的。由此可见,佛教与世间财富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键在于怎样认识。不贪图,合理用,这才是佛教对待财富的基本态度。只有在世间具足福德、财富资粮,才能更广更多地布施福德,成就更大的福德、财富。如果再将这更大的福德、财富加以布施,那么就会形成善性的循环。这种福德、财富的无限循环,在以智慧与慈悲的无上菩提心的主导之下,愈循环愈广大,最终将成就福德、智慧圆满的佛果。
为了满足众生圆满世间福德的愿望,藏传佛教特设了许多财神和财宝本尊。这些财神与财宝本尊以广大的慈悲愿力,使修行的信徒具足资财,弘法利生,不被生活所困,从而安心向道,广结善缘,勤行布施。可见,藏传佛教的财神及财宝本尊一方面能赐给众生世间的福德,同时也能加持众生,使之具足一切智慧、慈悲等出世间的功德,令众生资粮圆满,成就无上菩提。
唐卡作为雪域高原文化的瑰宝,其题材囊括了宗教、历史、民俗、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因此又被称为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展开一幅幅唐卡,财宝的形象随处可见,这些光彩夺目的璎珞、黄金、琉璃,都是佛教神明布施福德、智慧的象征。《唐卡中的财神》一书正是以此为立足点,主要从佛教的财宝观、财神法、财宝本尊、诸天护法财神及常见宝物这五个角度,通过100多幅精美的唐卡作品,为您全面揭示藏密财神及财宝本尊的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所选用的唐卡,均为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传世珍品,这些作品在通常情况下很难有机会一睹其全貌,更不用说将其在一个主题下集中起来评注和观赏了。因此,本书实为藏密爱好者品鉴和收藏不可多得的读本。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