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能行长老舍利分拣完成:七彩舍利三千余颗舍利花数枚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12-21 07:38     标题: 能行长老舍利分拣完成:七彩舍利三千余颗舍利花数枚

能行长老


七彩舍利



2018年12月19日,博山正觉寺法主和尚能行长老化身窑开启第十天,长老舍利分拣基本完成。共分拣七彩舍利子三千余颗,舍利花数枚。长老灵骨色多洁白,顶骨坚固不坏,甚为稀有,13cm×11cm,周长40cm以上。

长老舍利子及部分灵骨现对外开放,接受信众瞻礼。



能行长老顶骨



能行长老七彩舍利子



能行长老舍利花




能行长老七彩舍利子



能行长老生平简介


能行长老,法号福崇,1927年生于河南邓州,张氏子。师年幼聪颖异常,13岁四书五经倒背如流。1946年毕业于中央军校,供职于长江运务局。1947年春,礼广州六榕寺觉澄老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尔后到广东南华寺,给刚升座的本焕大和尚做侍者;1949年春,在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

能行长老精进修行,通宗通教,戒行严谨。文ge中,长老躲在湖北神农架,白天给砖瓦窑厂做苦工,夜间禅修背诵经咒。

文ge后,长老回到北京法源寺任知客。赵朴初先生对能行长老的修持赞叹有加,异常器重。1983年重新成立中佛协时,赵朴初推荐长老做副会长,师淡泊名利,坚辞不受,只做普通理事。

长老每日白天接待信众,解惑答疑,晚间从十点到深夜两点禅修不辍。长老曾任中佛协文物馆馆长、北京法源寺监院。接本焕老和尚临济宗法卷,为禅宗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接佛源老和尚云门宗法卷,为禅宗云门宗第十四代。兼任南华寺、云门寺、白马寺首座,在国内佛教界享有很高名望,被称为“老羯磨阿阇梨”。

长老2008年末到博山正觉寺,边调养身体,边督促正觉寺建设。于2015年起,任博山正觉寺法主和尚。

2018年11月28日圆寂,世寿92岁,僧腊70载,戒腊70夏。








漫 谈 学 佛

能行长老


  时值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很多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和一些知识分子,往往对佛教会产生一种偏见和误解,进入寺庙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或误认为是封建迷信,甚至认为学佛的人是落后、无知、愚蠢……这些都是对佛教缺乏认识的具体表现。了解研究佛教之后,则会消除这些疑惑和误解。有鉴于此,特作如下的漫谈。



一、什么是佛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是什么。

  佛,是印度梵语佛陀,全称佛陀耶,简称为佛,译汉语,谓觉者,即觉而不迷之义。佛与我们每个人是平等的,成了佛比我们凡夫并不多一点,我们虽然是凡夫,比佛不少一点,所谓:在心性上不可以增一物,在心性上亦不曾少一物。佛与众生是平等的,在佛不增,在凡不减。




二、凡夫与佛


  凡夫与佛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佛是觉而不迷,凡夫是迷而不觉,所谓:迷者众生,觉即是佛。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没觉悟的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就是佛,用印度梵语讲,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成汉语谓: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觉悟的众生。

  譬如说,佛是一面镜子,能照天、照地、照万物,无所不照。既然凡夫与佛平等,为什么我们凡夫不能照呢?佛这面镜子,镜面是干净的,凡夫镜面是污染的。什么叫污染?就是我们心性上的沾染:坏思想、坏习气、坏作风、十恶不善、五欲杂念、贪瞋痴慢、名利爱欲、酒色财气。所谓十缠十使(十缠: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瞋忿、覆;十使: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使心光不能显现。

  什么叫修行呢?所谓修行,就是修改、改正自己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不论出家在家,都要修行。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自我改造。修者,改也,修改自己的行为是也,就是与坏习气作斗争。能把心性中的染污除掉,就成佛了。所谓“勤修戒定慧,灭除贪嗔痴”,是学佛之纲领。

  凡夫与佛差别在什么地方呢?佛是觉而不迷,清净无染,凡夫是迷而不觉,心光污染。学佛即是去迷还觉,去染还净。凡夫与佛差别即觉、净、迷、染四字差异。

  以上所谈,我们明白:佛是人,是有觉悟的人。修行并不神秘,就是自我改造,与坏习气作斗争。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高尚完美有觉悟的好人。



三、佛教与其他宗教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宗教。所谓宗教就是有一定的宗旨和教育。例如我国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ji 督教、yi si  lan教等五大宗教。这五大宗教约有三个不同的分类,即:一神教、多神教、无神教。

  一神教建立一个宇宙主宰的神,如犹太教、ji 督教的耶和华,yi si  lan教的真主安拉,印度婆罗门教的大梵天。这宇宙中唯一主宰的神,是全知全能的,永恒存在的。它创造了世界万物,决定人间祸福。

  多神教,是指信奉多种神的教派,如信奉天神、财神、山神、门神等等多种神。现在的印度教,过去称婆罗门教,信奉的神有九十六种之多。

  无神教,是指人的一切不是神赐予的,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佛教否定主宰神的存在,揭示了宇宙间的万物万事,并非有一个主宰神在决定着,而是沿着“因缘因果”的规律兴衰成败。与有神教相比,佛教不妨称为无神教。

  或有人提出,佛教的许多经论中,不也有神的记载吗?如六道中的鬼道,是承认鬼神的存在,三界诸天是承认天神的存在,既然如此,佛教怎么可能称为无神教呢?是的,佛教并不否认在人道之外,冥冥之中还有鬼神道的存在,但佛教所说的鬼神与其它宗教的神不同。佛教认为鬼神只是有情中的一种类型,它并不具有永恒、主宰的意义。

  佛教所说的无神,自然也不同于唯物论的无神。唯物论的无神是属于断灭论,它们不相信在人道之外,还有鬼神道的存在,也不认为人死了,有情生命还能继续延续。佛教虽然否认永恒、主宰的神或灵魂,但宇宙人生却在“因缘因果”规律的支配下,不断不常,相继相续。

  佛教从“因缘因果”看世界,不见有永恒或主宰的神或灵魂,因而提出“诸法无我”。无我,正是佛教与其它宗教的根本区别所在。

  不论是多神教、一神教或无神教,教义不同,它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和目标,就是希望人类能过一种幸福生活,世界达到永远持久和平。宗教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信的自由,亦有不信的自由;有信这教的自由,亦有信那教的自由;过去信现在不信有自由,过去不信现在信亦有自由;今天信,我明天不信,有自由,后天我想再信亦有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不论怎样自由,必须要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自由。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都必须爱国,拥护政府。

  爱教就是要遵守佛的教导。佛教导弟子要断恶、修善、利济众生。佛教对善恶的定义是:损人利己即是恶,有利于人即是善;不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即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如果大家都能爱国爱教,遵守国家法律、政策,精神文明可以顺利地实现。



四、佛教的信仰


  2500年前佛陀在《遗教经》中告诫弟子说:佛弟子不能求神、拜鬼、信天、看相、算命、择良辰吉凶、推步营虚等迷信活动。所以说佛教是正信、智信、破除迷信的宗教。

  佛教徒学佛的目的是以智慧及慈悲来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乱神及称圣称佛来迷惑众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缘观念及因果观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现,不在于讨好殷勤,乃在于感谢恩人、原谅仇人、帮助苦人、救济穷人、调伏狂人、启导愚人、感化恶人、鼓励善人、警策懒人、醒觉迷人,那便是以全心关怀一切众生的菩萨精神。

  佛教相信因果。自己种因,自己结果,命运是自己掌握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作自受,自因自果的。古人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但世上的事不尽如此。有人说:善人得不到善报,恶人生活得很好。若只看到现世因果,确实有些好人过得并不幸福,有些恶人过得很美满。佛教是要人们明白三世因果。三世并非指祖父、父母,而是指本人前世、今世和来世,是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即前一分、一秒、一年、十年、百千万年都是过去世。未来指今后的一分、一秒、数月、数年乃至百千万年。现在是不住的,现在马上是过去,未来即刻变为现在,是前无始后无终的。

  有些人不承认有过去或未来,说:过去种什么因我不知道,未来结什么果我也不晓得,我是现实主义者。只见活人受罪,没见死人带枷。人死如灯灭,只要现在享受快乐,管什么来世转牛变马。这样不信因果的人,精神非常空虚,所以六神无主,胡作非为,为非作歹,造成社会紊乱,不安定现象发生。

  因果律是这样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例如说,你现在能得到荣誉、奖金、表扬、模范等,不是命运好,不是上帝恩赐,肯定是你自己过去一定对社会、对人民做有好事和贡献,所以才评为先进模范,得奖金、荣誉和表扬,是自因自果。假若你现在上班迟到早退、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做坏事,将来一定会受到扣奖金、开除、法律制裁等应得的恶果。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佛教相信因果,还相信因缘,所谓:因缘果报,内因外缘,因是种子,缘是条件。例如说:将种子放在石板上是不会发芽的,必须有水和土的外缘才能生长。因果律有偈云:“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譬如说有些人很有才能,得不到发挥作用,埋没一世,潦倒终身,也就是没有缘的关系。又如有些人有地位,有权有势,违法乱纪,没有人能管他,逍遥法外,横行霸道。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故有现生报、多生多劫的报。劫是时数,梵语Kalpa的译音。佛教分劫为大劫、中劫、小劫。谓世上人的寿命有增有减,每一增(人寿自十岁开始,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及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年减一岁,减至十岁),时数为1680万年,为一小劫。每一个中劫,有二十个小劫。一个大劫有“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即每一个大劫等于80×1680=134400万年。

  故此因果不受时间限制。故而佛教是: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报。佛教不信神、不信天、不信上帝、不信命运,只信因缘果报。“万有因果律”认为世间事没有无果之因,亦没有无因之果,有因必有果。古人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我们人生在世,大家都是希望求幸福,求安乐,争取离苦得乐的。佛教的教义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幸福、安乐、离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自求多福。佛教我们要想离苦,首先要断恶,要想得乐,必须要修善。佛教之义是慈悲平等的、万物一体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自他不二的,以慈悲为怀。所谓慈悲,是与乐拔苦。如若大家都有一个万物一体,自他不二,同体大悲的观念和共识,人之善犹己之善,人之恶亦己之恶,利人即利己,这样即所谓人间净土,大同世界就可以到来。



五、做好事即可 何必要学佛


  有人说只要做好事就可以,又何必要学佛呢?要晓得,做善事只能得人天福报,仍然在四生六道生死轮转之中。

  学佛是为了解决一个最大的问题――生死。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生死大事,只是不去追究何谓生、何谓死,以为一死即百了,什么也不存在了,这是错误的想法。死只是现有的肉身改变,但我们体内的佛性犹在,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认为的灵魂犹在,我们所做的业犹在,这是去不掉的。其实生与死是一体两面,犹如手掌与手背,生死是不二的。未知生,焉知死。

  一个不明生死的人,往往是贪生怕死、喜生厌死、醉生梦死,这样即便活一万岁,亦是等于行尸走肉。生死是一件大事,但世人漠不关心。我们饿了会预备食粮,冷了会预备衣服,热了会预备空调、扇子,下雨会预备雨伞。可是人有生必有死,而没有准备,实乃可叹可悲。

  我们学佛的人,对生死观念,是不二的。大丈夫视死如归,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呢?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像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雷锋年轻虽死,他的精神仍在,有重于泰山,所谓死得其所。

  要知道我们这个色身,即现在的假我,是父精母血配合而生的,所谓二五成形,是一部机器,四大假合的。除了假我色身之外,还有个真我,即是不生不灭的佛性,所谓二五成形,三五成性。身形有生有灭,佛性是不灭的。世人迷失了本真,只为假体的追求,吃喝玩乐,迷真逐妄,所谓十缠十使积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尘妄作无边之罪,迷沦苦海,沉溺邪途,这世张家为男,下世李家作女,天上人间,驴胎马腹,六道轮转,永无出期,汩没在生死苦海中。

  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学佛的人,就是遵循我们伟大的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走出四生六道的苦海,到永远超出三界之外的极乐世界,求得真正的解脱。

  什么是四生六道呢?我们世间的生命有四种:(1)胎生;(2)卵生;(3)湿生;(4)化生。胎因情有,卵惟想生,湿以合感,化以离应。六道通四生。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称三善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谓三恶道,合称曰六道轮回(详看六道轮回导论)。


六、真如与色身


  有人问:我们这个色身是假的,真的在什么地方呢?要晓得人是生不认魂,死不认尸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充塞宇宙的。儒教云:放之弥漫六和,卷之则退藏于密。所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奔运。明白曰佛性,不明白谓之精魂。色身中有它在,是活人,它若离去,即死尸了。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世人只逐妄迷真,不晓得舍妄存真。佛教是真妄不二。真因妄有,妄依真立,真妄不二,故曰心性之中不曾少一物,心性之上不可添一物,即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也。



七、人身难得


  色身虽然是假躯壳、臭皮囊,也是来之不易的。佛在世时,有一天,与阿难尊者有段对话:佛用小拇指甲在地上挖了点土问阿难曰:你说是大地土多,还是爪甲土多?阿难答曰:世尊,大地土多,爪甲土少。佛说:答的很对,一点不错。你要晓得,人身难得嘛。得人身者如爪甲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为什么呢?人身是从五戒中来的。

  现在我们能得到人身,前世是遵守了五戒(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今生能转入了人道,得到了人身。为什么人道中有富贵贫贱、智愚贤傻等苦乐不同的差异呢?五戒全则富贵,五戒缺则贫贱。我们佛弟子知道遵守三皈五戒,不学佛的人试问有几人能遵守五戒呢?故曰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要明白现在我们在人道中的色身是来之不易的,希望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利用它来为我们培福修慧,不可随它造业,故曰借假修真。

  我们的假躯壳,譬如是汽车,真如佛性譬如是司机。汽车是一部机器,有司机在才能前进、后退、奔驰活动。如果汽车坏了,就要到厂里修理。修好了还可以用,如果修理不好,零件不能使用了,就是废铁。汽车坏了而司机并没有死,就又开另一部汽车去了。

  我们色身假体亦复如是。身体比喻汽车,佛性比喻司机。我们有了病要到医院中医治,病痊愈就能继续工作,治不好,就死了。色身死了,佛性未灭,又转世投胎了,故谓之分段生死,此乃自然规律,所以说生死不二。

  以上色身与汽车、佛性与司机是一种比喻,我们从比喻中悟明些道理。

  假如我们真如佛性来运用色身,为大家做好事,勤奋工作,就能受到表扬、奖励、荣誉,得到幸福的乐果。如果终日为非作歹、干坏事、吸毒等,自然会得到恶报的苦果。汽车的运用亦复如是:司机会运用他的汽车,搞运输开出租,能挣钱养家致富;假若用它来贩毒走私,搞违法活动,必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停运扣留。故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以上说的人身难得的道理。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既得人身,更应运用这易失而难得的假体,追求永久的解脱。


八、佛法难闻


  欲达解脱之道,除了学修佛法之外,别无它门可求。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可真难闻了。佛经云:世人闻到佛法,比喻盲龟遇浮木。盲龟喻人,浮木喻佛法。人能遇到佛法,如大海洋中一只瞎眼盲龟,一口咬着了一块漂浮的木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呀!若随便丢掉,是再难遇上的了。遇到佛法有八难: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北俱芦州(以乐报殊胜,而总无苦也);五长寿天(色界无色界长寿安稳之处);六聋盲喑哑;七世智辩聪;八佛前佛后(二佛中间无佛法之处),谓见佛闻法有障难八处也,又谓修道业无闲暇也。世智辩聪难,也就是说,知识分子信佛是较难的。因为知识分子一般来说有固步自封的习气,误以为佛教是迷信、落后、无知,总想到这些都是愚夫愚妇所为之事,是一种精神寄托,所以不值一晒。

  但知识界的古往今来的学者,信仰佛教的人,如唐朝的李白(青莲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宋代的苏轼(东坡居士),近代的有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赵朴初、启功等。有识之士精研佛学的人很多,不可例举。

  盲聋喑哑难,边地下贱难,三途恶道难,佛前佛后难,北俱芦州和长寿国等都是不易闻到佛法的。故《开经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九、佛学重实践而非空谈


  闻而不信等于不闻,信而不行等于不信。佛学是重实践而非空谈,故曰:从闻思修。佛学是博大精深的教理知识,佛法是修行的方法,若能依佛教导的方法去实践,谓之学佛,故曰佛教、佛学、佛法和学佛的概念应当分清楚。

  所谓实践出真知,很多人欲学佛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觉得学佛深奥莫测,或者说清规戒律太多,遵守不了,这不让吃、那不准喝等等障碍不敢步入佛门,若做不到还不如不入门。又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研究明白,条件不够等。因循而自误,未免太可悲叹!

  佛是大慈大悲的,对一切众生慈悲平等,希望众生都能断恶修善,离苦得乐,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生极乐之莲邦,同成佛道,共证真常。如果说,我们不能因为不懂法律而去犯法,不懂法犯法一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同样可以说,我们不能因为不受佛制定之戒律而可以犯戒,其恶行同样难逃因果的定律。

  例如医生给病人开处方,病人不能因不明药性而不去吃药,不会等待研究明白药性后,再去服药。我们学佛之人,只要认清目标,去努力实践,自然能达到预期的果报。如果只去研究教理,而不去实践的人,恰如只背药方而不肯吃药是同等道理。

  很多学者,教理精研得很好,只当成一种学术研究,无常到来之时,一点也不起作用。所谓:一日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十、三皈、五戒、十善、六度


  怎样才能入佛门成为居士呢?首先,皈依三宝(即佛、法、僧)。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清净无染。佛、法、僧是梵语,译汉语,即觉、正、净。皈依佛法僧三宝,也叫常住三宝。

  另外还有自性三宝,就是每个人本来都有的,叫自性三宝。自性佛就是觉而不迷,自性法是正而不邪,自性僧是清净无染。我们每个人都具足的,叫自性三宝。

  佛门弟子皈依了佛门,这才是修行的开始,不受戒是不行的。有许多人皈依佛门不受戒,这是一种误区,是不对的,因为只有受戒才能修行。我们说戒、定、慧三学呀,戒是基础,是前提,由戒生定,由定开智慧。释迦牟尼佛临灭度的时候,阿难尊者问他:佛在世我们以佛为师,那么佛灭度以后我们以谁为师呢?佛回答说:波罗提木叉。印度语,就是以戒为师。无论出家在家都要以戒为师,要严持戒律。

  五戒是: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饮酒。戒有遮、舍、持、犯,即:戒可以遮,可以舍,要持戒,不可以犯戒。

  虽然戒可以遮、可以舍,但是舍的时候要知道怎么舍,遮的时候应该怎么遮。要记住不可以不遮、不舍,就做不该做的事。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戒律的含义,严格持戒才能修行。

  除了三皈五戒之外,还要修十善。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又增加五项,分身口意三方面。

  身三善就是五戒中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善是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 意三善就是不贪、不嗔、不痴。贪是贪婪,贪欲;嗔是发脾气,生气;痴是愚痴。我们不要愚痴。怎么样能做到不愚痴?学佛,诵经,到佛经里头找智慧。实际上我们的智慧本来具足的,因为无明,被掩盖住了。怎么办呢?修行。打坐诵经,到佛经里来找智慧,来端正我们的见解。八正道啊,正见是第一位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有正知见,做一个正信的佛门弟子,这个非常重要。

  要修五戒十善。修五戒十善能让我们做个好人,能提高我们的人格,将来受人天福报。要想了脱生死,跳出六道轮回,要修六度,也叫六波罗蜜。

  六度的内容:第一布施;第二持戒;第三忍辱;第四精进;第五禅定;第六般若,也叫智慧,这就是六度,也叫六波罗蜜。

  遵守五戒,力行十善,勤修六度……即是解脱之门。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依普贤菩萨之行愿、观音菩萨之慈心、文殊菩萨之智慧、地藏菩萨之愿力,使我们精神升华到最高的境界,做一个优秀的三宝弟子,证到无生法忍,达到圆满解脱。



十一、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关于唯物与唯心的问题,我们应该也有必要加以分析。有些人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我们学佛的人,认为心物是不二的,矛盾是统一的。唯物论说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应该明白意识能影响存在。若只有存在没有意识,还有什么存在不存在呢?

  佛经中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是不二的,也就是说意识与存在是不可分割的。唯心唯物,合之则完善,破之则两伤。在庄严劫第一千尊佛毗舍浮佛传法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此半偈包含了三藏之奥义。

  心即是佛,借境明心。境即森罗万象,即物质。心与境,色与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万物一体,自他不二。所谓:明心见性人,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净秽都是心。由此可知佛教亦唯物,亦唯心,故称不二法门。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谓心物不二。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包太虚。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悟明心地说:“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若人明悟佛与众生心物不二的道理,也就明白佛与我们每个人是息息相通的,起心动念,佛是晓得的,因心即是佛,做再机密之事,也瞒不了佛。不能违心呀!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所以我们佛弟子,使自然清净之心,当外托事仪,内明理观,而起广大慈护之心,遍缘一切情非情境,于此境上,誓断恶修善,利济众生,心境缘览,系法于心,心法和合。








图片附件: 4.jpg (2019-9-16 21:47, 197.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2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4137



图片附件: 0.jpg (2019-9-16 21:50, 28.5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1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4138



图片附件: 1.jpg (2019-9-16 21:50, 88.9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4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4139



图片附件: 01.jpg (2019-9-16 21:50, 42.2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3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4140



图片附件: 02.jpg (2019-9-16 21:50, 106.8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0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4141



图片附件: 2.jpg (2019-9-16 21:58, 101.0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0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4142



图片附件: 3.jpg (2019-9-16 21:58, 82.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4
http://jixiangyun.com/bbs/attachment.php?aid=14143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