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大乘戒和小乘戒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12-14 16:39     标题: 大乘戒和小乘戒的关系


讲持戒既是修道的基础同时也是修行的目的,它俩不相违背,因为戒就是佛,佛就是戒,虽然是从相上来讲是戒,但它没有离开性,它只是性的一种表示,所以如果我们性到位,无不持戒。所以真正的大乘没有不持戒,不会说是大小乘,持和不持的。我们明白这个,心里就有数了,有了这种认识,外道邪师说法就攻不破你,邪师说法无非就是利用佛教的大小这个差别来去攻击佛的戒律,戒律本无大小是人的根机有大小,所以才说大和小的问题。这些人就是利用所谓的大小来攻击佛戒,找开缘,而且佛说了,在大乘和小乘之间如果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比如大乘戒,比丘戒底下还有其他戒,这些在发生矛盾,互相冲突的情况下应该以哪个为主,这时就要以小乘为主,先持小乘戒后持菩萨戒,如果救人的话,我们可以开缘。

  昨天讲大乘戒和小乘戒的关系,这很重要,不少人处理不好这个问题。有的人说自己修大乘,你不知道没有小乘的基础,大乘也是修不到的。如果说我就修小不修大同样也是有过失,因为你不能回心向大,这也是不允许的。所以这两个戒要融合在一起,因为戒没有大小,是人的根机有大小。什么是根机有大小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发起菩提心,没有发起菩提心,戒就有大小,如果你有了菩提心,戒是平等的,没有大小之别。有了菩提心的人,才可称为真正的大乘,这种人没有大小的区别,不管大乘小乘,他都能圆融地融合在一起,不管执小执大都没有相,所以我们在修行中不光要严格持戒,更要发菩提心,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没有菩提心,就没有动力。我们修一修,有时烦恼就要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无始劫的习气,和你的修行必然有争夺的过程,你的修行和习气互相斗争,互相争夺。特别是我们修行还不到位,习气特别的厉害,但你首先要识破它,它肯定是个假的,因为只有你发了菩提心,你就会知道它为何肯定是假的了。只有菩提心才是真的,真的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有两个那真的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只有菩提心才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假的为什么说是假的呢?因为它是虚幻的、不实在的,肯定是要灭掉的,不管它怎么坚固,而且这个灭是时时在灭,瞬间在灭,并不是以后在灭,只不过我们没有慧眼看不到它念念生灭的方式。所以我们在修行中要认识烦恼的习气性、顽固性和它的不真实性,我们知道了烦恼的现象,就很容易发起菩提心,只有发起菩提心才能看破烦恼。

在修行中,我们就非常得利,甚至如果菩提心坚固,我们就可以达到不退转的地步,而且不管有多大的难处,他都不会有退却心。这个心永远是坚定的,哪怕天下就剩一个人学佛或是就剩你自己,也会去修佛道的,得有这个决心。这么殊胜,起源于何处呢?就是起源于我们清净的戒律,没有清净的戒律,不会有清净的定力,没有清净的定力也绝对不会有真正的智慧,这个很关键。有的人认为我直接就可以得到智慧,那也是持戒的关系,没有清净的戒律是不会达到这种程度的。有的虽然修了一点定,也稍微持一点戒,但由于不彻底,虽然有点智慧现前,最后却很快成了魔的眷属。因为他不持戒,他就被魔所转,弄的精神上各方面都不行了,还造了很多的口业,诽谤佛法,最后成为外道。这个例子非常多,像在修行中出现了很多病苦呀,难处呀,无法理解的事情呀,如果你告诉他肯定是持戒不清净,他马上就会承认这个问题,所以想修大乘,修无上菩提,想发菩提心就是要严格持戒。这个基础你打好了,菩提心就会渐渐发起来。这个菩提心是生起来的,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昨天讲了大小二乘本无分别,是人的根机有分别。根机有大小,就是由于分别心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发起菩提心,大小二乘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所谓的发菩提心,不是用嘴发出来的,是自动生起来的,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与自性无二无别。所以人要想获得菩提心,真实地得到它,就要打好菩提心的基础,什么是菩提心的基础呢?就是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没有戒你不会发起菩提心。所以我们反复强调戒也就是为了发菩提心,只有发菩提心的人才会更好的守戒,只有守住戒的人才会发起菩提心,不守戒,是不可能有菩提心的。所谓的现在修行有那么一点意思,只不过是借点“戒”的光,所以一定要认真思维它们的关系,要不懂这个关系我们可能就是舍本逐末,倒果为因,而且是盲目的追求,最后的结果还得走回头路,最后可能因为时间不饶人。我们想走这条路,走一走碰得头破血流,这是小事。关键是时间不等你,因为我们今生能学佛是多生的善根,一旦失去了就随着业转,不知堕到哪里去了。就是堕到人道也不一定能学佛,能有解脱的因缘。所以大家乘着我们现在能听闻佛法,能修学,就赶紧老老实实做起,舍命去做。有的人说,不行呀,我吃喝放不下,睡眠放不下,家庭放不下等等,放不下你也得放,你不放就永远在生死里轮回。这么个大事,你干吗不放?所以说一定要放。

  我们在修行中,主要是依教奉行,这个依教奉行,它是自然的不是勉强的,是从我们自性中流露出来的智慧。有人认为依教奉行,应该是非常勉强的,是一种做为,一种做作或是一种强迫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他不知道依教奉行就是我们的智慧,因为有智慧的人才会懂得依教奉行。你的智慧不生起来的时候不会做到真正的依教奉行。所以我们只能在智慧还没有生起来之前,应该努力去做,把依教奉行认识得非常清楚,心甘情愿地去做。如果我们心甘情愿地去依教奉行,我们就会慢慢地真正地做到依教奉行,这样就内外互应达到一致。那时我们依教奉行的那个心就是佛,就是我们的法身,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依教奉行。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就是在你觉得最难忍受的情况下,包括病苦或是其他的你认为的苦都要忍受,都要依教奉行,放弃我执,听从佛的教导,按照佛的戒律去做,师父的教导去做,常住的要求去做,按照大家所要求的去做,这才能舍弃我执,才会真正往依教奉行这条路上走,这条路说是容易,做起来要有难度。有时和我们的利益、想法有冲突甚至和自己的修行方式有冲突的时候,你能不能放弃自己的一切利益,这就是关键。我们都是为了利益而活着,这本身就不对了,因为这里有法执。我们真正的利益应该是佛法,真正的佛法就应该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就像每天回向偈里讲的像虚空般,像虚空一样没有我相,没有法执,剩下的就是真正的实相。那是自在,是解脱,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的目的,那就是我们的自性,也就是如来。所以我们要追求的是这个,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放弃我执和法执,一切不著于相,但不能妄说:我离相了,不着相了,明白佛法了,这都是在打妄语。因为我们做不到,也很难做到,离相的人也决对不会说我离相了。因为他和你讲,讲离不离相,本身就在著相,争就是著相。离相的人不会和你讲这些问题,只能是随顺帮助你解决问题,度化你,没有别的意思。因为他心里根本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他还分别这个你的话,他本身就在四相之中,所以真正离相的人不会有所争执。

作者: 宣真    时间: 2018-12-15 11:58

“尔时世尊。赞曼殊师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师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师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到这里这个经的序才结束,就是说他下面要讲正题了,正宗分了,前面这叫序,是序的部分。所以,当文殊菩萨“从座而起”,这个“从座”,这个“座”实际上是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的本然状态。在这个本然的状态里面,在《文殊般若经》里面,它远离四边八戏,无凡圣对立,它不是二元的。那文殊菩萨的这样子的大智本座,《法华经》里说“诸法空为座”,诸法是以清**性的本然,它是这个状态。

  文殊菩萨为什么从这样子的“座”而起呢?实际上“起”的是什么?就知道我们九法界众生,知道我们六道的苦难众生,皆在这个颠倒、执着,在苦业恶报当中,沉沦在苦海。所以这里佛陀赞叹,叫“赞曼殊师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师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

  实际上文殊菩萨“从座而起”是“起”的大悲心,大悲心来请佛为众生开这个法筵、开药铺,这么多苦难的众生啊!所以“汝以大悲。劝请我说”,就是为了拔“业障所缠有情”。

  我们能认为自己是业障所缠的有情吗?我们知道自己业障吗?所以念念知道业障,这就是已经有修行的一个基础了。连业障都不知道,门槛在哪儿还没摸到呢?知道我们是凡夫,我们是凡夫吧?请问凡夫有功劳还是有罪过?有罪过。

  这个生命很神奇的,中午吃了饭喝了水,就能干很多活的。如果做得对,我们的知见对行为对,那能创造多少财富,创造多少正能量!但是不觉的凡夫呢,吃小小一点点饭,干了一大堆坏事,叫“刹那造罪,殃堕无间”,那个果报自己要长久地去收获。

  因为遇到佛法了,我们就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不容易的,这个自知之明,太多的人是没有自知之明。这借助什么?借助佛力,佛的威神力,我们才有自知之明。我们不自知的,是不知道自己的。

  所以佛说法第一个说苦,我们活在苦中我们知道苦吗?不知道的。六道就好像什么呢?就像舞台一样。刚从畜生道的舞台下去,又到了饿鬼道的舞台了;饿鬼道的舞台下去,又到畜生道的舞台了。做猪马牛羊就像换衣服似的,今天穿了个马皮,明天穿了个驴皮,后天穿了个猪皮,像换衣服似的。甚至很多人这个道理都不知道,不相信有轮回。

  受了恶报才知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轮回在六道里才相信有轮回。佛说的为什么不听呢?”在世间我们交朋友还要跟明智的朋友交。明明佛是觉悟者却不听佛的话。佛法是敞开的、开放式的,佛法都是开放式的,学佛都是开放式的,很多寺院的经书都是免费结缘。当然,也不是说开放众生就可以得到,得到是需要福报的。

  很多人连凡夫有什么特质也不知道,凡夫有罪过也不知道,圣贤是有功德的他也不知道趣向,厌离什么、好乐什么,无所取舍。

  怎么离苦得乐?怎么转染成净?如果对染我们没有了解,不知道厌恶它,对净没有了解,没有生好乐心,怎么会转染成净呢?对凡夫轮回的过患我们不加以了解,对圣贤的解脱自在我们不了知,我们就没有一个抉择心。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jixiangyun.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